浅谈科学理性的特征

浅谈科学理性的特征

一、略论科学理性的特征(论文文献综述)

王昭华,王士桥[1](2021)在《自然疫源地治理:生物安全治理的关键环节及其法治逻辑》文中研究表明自然疫源地作为自然疫源性疾病的源头和温床,攸关人民的生命健康、生态系统的正常状态以及生物的正常生存。基于这一地位,自然疫源地治理成为生物安全治理的关键所在。因应生物安全治理的总体要求和基本原则,自然疫源地的治理逻辑呈现出科学理性、规则理性和社会理性三重维度。自然疫源地治理欲取得良好效果,首要工作就是理顺前述治理逻辑。然而,疫情频发的现实说明,该治理逻辑之通畅尚面临实质和形式双重困境。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因此,在全面维护生物安全的新时代,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对自然疫源地治理体系予以重塑,是纾解治理逻辑内在抵牾、提升自然疫源地治理能力的必然选择。而就改革进路而言,则主要包括矫正立法理念、重塑治理主体、完善治理机制、调适治理目标这几个方面。

邓理峰[2](2021)在《公共传播教育的三种使命》文中认为在当下新媒体环境里,新文科建设为我们重思公共传播教育及其使命提供了重要契机。我们在大力推动传播学之科学化和学科化的同时,迫切需要厘清其与社会问题、人文价值和科学理性三者的关系,重新将人文价值确立为公共传播教育的基石。没有人文价值的引领,传播学知识对于解决社会问题仍旧可能有效率和有效用,却可能会是没有灵魂、意义和方向感,甚至是危险的。鉴于此,基于公共传播学科的三种知识来源,即人文、科学和社会,本文提出并阐述了公共传播教育的三种使命,即弘扬人文价值(价值使命)、坚守科学理性(方法使命)和构建社会和谐(功能使命)。

沙沙,王芳,于晓雅[3](2021)在《科学素质培养视角下STEM课程的特征分析与发展趋势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全民科学素质的提升是我国中长期发展的必然要求。为提升STEM课程在培养学生科学素质方面的实效性,文章深入分析了STEM课程的发展特征,并研究了课程的未来发展趋势和发展支撑条件。围绕科学素质培养,国内的STEM课程目前在课程定位、内容发展趋势、课程文化形成等方面逐渐呈现出独特性,未来的进一步发展会向基础课程下沉、突出科学理性与创新意识培养以及形成基于技术贯穿的课程结构等方向有所突破。STEM课程进一步发展离不开政策、课程研究和信息技术的多角度支撑,并将更好地应对社会发展要求,提升中小学生的科学素质。

严俊,李昊泽[4](2021)在《科学理性:主流媒体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不确定性议题的报道研究》文中提出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主流媒体能否科学理性地报道不确定性议题有着特殊的重要性。在近年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主流媒体在不确定性议题的报道上表现出权威信源主导地位,报道框架共鸣又竞争,不同性质媒体呈现理性价值取向差异化等特征。反思目前的报道,仍存在着科学话语在公共空间对话困难、科学理性与社会理性需要融合补充、在争议性与平衡性陷阱下易造成社会非理性解读等困境。不确定性议题报道的科学理性价值只有在一次次的传播实践中不断寻求与实现。

程海东,陈凡[5](2021)在《从实践语境理解技术治理》文中研究指明对科学理性原则的强调使得现代技术治理不断被推向社会治理的前台。技术治理以提高社会运行效率和增进社会福祉为目的,其科学理性原则强调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统一。全面分析和把握技术治理,不应将科学理性局限于自然科学,更不能将其当作独立于实践的存在,而应回归于实践维度,将技术治理放入实践语境中考察,避免脱离实践进行抽象化的非此即彼式的理解。

王国飞[6](2021)在《碳排放环境风险评估的法理思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碳排放环境风险是一种特殊环境风险,危害对象涉及环境、生态和公众健康。碳排放环境风险评估由识别、测量与评价三部分组成,评估过程具有科学性和民主性,其法律价值体现在环境安全和环境民主两个方面,合作规制理念要求重新定位风险评估中的政府、企业、专家、公众的主体角色与功能。碳排放环境风险评估面临着"科学理性决定论"被动摇、"社会理性建构论"受排斥的危机:前者源于风险知识的有限性、评估专家的不可靠性、公众知识与专家知识的竞争;后者源自公众参与该类风险评估缺乏制度保障和缺少有效的信息沟通机制。因此,碳排放环境风险评估制度的立法设计需要重新认识科学理性和民主理性,对科学理性的认识应由"客观理性"转向"共同体高度认同",对民主理性的认识应由"公众个体理性"转向"公共理性"。

张康之[7](2021)在《论终结于风险社会的科学(技术)理性》文中研究表明在经历了18世纪的"狂飙突进"后,所有"反理性"的思潮得到了纠正,使得工业社会走上了全面理性建构的道路。在工业社会这个历史阶段中,哲学以及社会科学提出了许多关于理性的概念,但在今天看来,对于这个历史阶段中的认识与实践有着巨大影响的是科学理性、技术理性。虽然在对宏观社会系统的观察和研究中,我们很少使用科学理性、技术理性的概念,但宏观社会系统的运行和变化都是由微观社会系统提供了动力,以至于科学理性、技术理性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然而,风险社会的降临,特别是在社会呈现出了高度复杂性和高度不确定性特征时,认识与实践的依据发生了变化,其具体表现就是价值理性、经验理性的兴起,并置换了科学理性、技术理性。

刘伟伟[8](2021)在《大数据时代的科学实在论发展趋向及其特征》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进入大数据时代,"数据量化"的大数据"总体性"思维有助于科学实在论关于"可观察"与"不可观察"难题的本体论层面求解;大数据"非精确性"思维有益于维护科学理论的认识论意义与价值,并且拓宽了科学理论的真理问题解决路径,进而丰富了科学实在论的认识论内涵;大数据"相关性"思维对于科学理论构造的因果机制起到了补充和完善的作用,从而使得科学实在论所坚持的科学理论的合法性地位得到了巩固;大数据时代以数据化思维作为基础的"科学-技术"相融合的方法论路径以及"科学社会化"与"社会化科学"的方法论趋向使得人们对于科学的本质、功能及其特征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为科学实在论的方法论辩护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

朱亚星[9](2021)在《伊恩·麦克尤恩小说中的科学叙事》文中研究说明

谢晨雨[10](2021)在《贝克科技风险治理思想研究》文中提出

二、略论科学理性的特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略论科学理性的特征(论文提纲范文)

(1)自然疫源地治理:生物安全治理的关键环节及其法治逻辑(论文提纲范文)

一、问题的提出
二、自然疫源地治理是生物安全治理的关键环节
    (一)自然疫源地治理是生物安全治理的关键所在
    (二)自然疫源地治理要遵从生物安全治理的原则和要求
三、自然疫源地治理逻辑的三重维度
    (一)科学理性维度
    (二)规则理性维度
    (三)社会理性维度
四、自然疫源地治理逻辑面临的困境
    (一)实质困境:自然疫源地治理逻辑的内在抵牾
    (二)形式困境:还原主义治理模式的功能缺陷
五、走向法治——自然疫源地治理的逻辑必然
    (一)矫正立法理念
    (二)重塑治理主体
    (三)完善治理机制
    (四)调适治理目标

(2)公共传播教育的三种使命(论文提纲范文)

一、人文、科学与社会:公共传播的知识基础
二、价值使命:弘扬人文价值,增进人的理解和解放
三、方法使命:坚守科学理性,阐扬科学的精神和方法
四、功能使命:以社会问题为起点,构建社会和谐
五、结语:以人文价值校准公共传播教育的方向

(3)科学素质培养视角下STEM课程的特征分析与发展趋势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科学教育视角下的国内STEM课程的发展特征分析
    1. STEM课程在科学教育课程体系下的独特定位
    2. STEM课程的内容设计紧跟国家科技发展大势
    3. 科学教育视野下的STEM课程文化兴起
三、科学素质视角下的STEM课程未来发展方向
    1. STEM课程的基础性下沉
    2. 科学理性与创新意识
    3. 基于技术贯穿的STEM课程结构探索
四、STEM课程发展的支撑条件
    1. 政策的支撑
    2. 课程研究的支撑
    3. 信息技术对STEM课程的全面支撑
五、结语

(4)科学理性:主流媒体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不确定性议题的报道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科学理性的挑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道中的“不确定性”
二、科学理性的实践: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道中主流媒体对不确定性议题的报道特征
    (一)权威信源主导不确定性信息生产
        (1)专家:
        (2)官方:
        (3)媒体:
        (4)机构:
        (5)综合信源:
        (6)境外:
    (二)报道框架设置上的共鸣与竞争
    (三)不同性质媒体呈现理性价值取向的差异化
三、科学理性的反思: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道中主流媒体不确定性议题的报道困境
    (一)科学话语在公共空间中与公众对话困难
    (二)科学理性与社会理性需要融合互补
    (三)争议性与平衡性陷阱下公众的非理性解读

(5)从实践语境理解技术治理(论文提纲范文)

一、作为治理方式的技术治理
二、技术治理中的科学理性
三、技术治理的语境性
结 语

(6)碳排放环境风险评估的法理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碳排放环境风险评估的法学意蕴
    (一)“风险评估”释义。
    (二)“碳排放环境风险评估”的性质。
二、碳排放环境风险评估的法律价值
    (一)环境安全。
    (二)环境民主。
三、碳排放环境风险评估中的主体定位
    (一)政府角色与功能。
    (二)专家角色与功能。
    (三)企业角色与功能。
    (四)公众角色与功能。
四、碳排放环境风险评估的合法性危机
    (一)碳排放环境风险评估中“科学理性决定论”被动摇。
    (二)碳排放环境风险评估中“社会理性建构论”受排斥。
五、碳排放环境风险评估合法性危机之探源
    (一)碳排放环境风险评估中科学理性的局限。
        1. 碳排放环境风险知识的有限性。
        2.碳排放环境风险评估专家的不可靠性。
        3.公众知识与专家知识的竞争。
    (二)碳排放环境风险评估中民主理性的阙如。
        1. 公众参与碳排放环境风险评估缺乏制度保障。
        2.碳排放环境风险评估缺乏有效的信息沟通机制。
六、碳排放环境风险评估合法性危机的克服
    (一)科学理性:由“客观理性”到“共同体高度认同”。
    (二)民主理性:由“公众个体理性”到“公共理性”。

(7)论终结于风险社会的科学(技术)理性(论文提纲范文)

一、 作为一种文化的科学(技术)理性
二、 科学(技术)理性与道德
三、 价值理性与经验理性

(8)大数据时代的科学实在论发展趋向及其特征(论文提纲范文)

一、大数据时代科学实在论的本体论基础
    1.大数据时代科学实在论的“后现代性”本体论图景
    2.大数据时代科学认知的基础——总体数据的“本体论”实在性
二、大数据时代科学实在论的认识论特征
    1.科学实在论与大数据“非精确性”思维
    2.科学实在论与大数据科学认知的真理观
三、大数据时代科学实在论的方法论趋向
    1.科学实在论与大数据“科学-技术-社会”的方法论整合
    2.科学实在论与大数据“相关性”方法论思维
结 语

四、略论科学理性的特征(论文参考文献)

  • [1]自然疫源地治理:生物安全治理的关键环节及其法治逻辑[J]. 王昭华,王士桥. 重庆社会科学, 2021(12)
  • [2]公共传播教育的三种使命[J]. 邓理峰. 新闻春秋, 2021(06)
  • [3]科学素质培养视角下STEM课程的特征分析与发展趋势研究[J]. 沙沙,王芳,于晓雅. 中国教育信息化, 2021(20)
  • [4]科学理性:主流媒体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不确定性议题的报道研究[J]. 严俊,李昊泽.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21(09)
  • [5]从实践语境理解技术治理[J]. 程海东,陈凡. 中国社会科学评价, 2021(03)
  • [6]碳排放环境风险评估的法理思考[J]. 王国飞. 湖北社会科学, 2021(09)
  • [7]论终结于风险社会的科学(技术)理性[J]. 张康之.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2021(04)
  • [8]大数据时代的科学实在论发展趋向及其特征[J]. 刘伟伟. 自然辩证法通讯, 2021(08)
  • [9]伊恩·麦克尤恩小说中的科学叙事[D]. 朱亚星. 南京师范大学, 2021
  • [10]贝克科技风险治理思想研究[D]. 谢晨雨. 北京交通大学, 2021

标签:;  ;  ;  ;  

浅谈科学理性的特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