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市滨河社区高层建筑地基设计

太原市滨河社区高层建筑地基设计

一、太原市滨河小区高层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张俊飞[1](2021)在《高层建筑采用砂卵石层天然地基的可行性分析》文中提出随着我国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加快,高层建筑出现得越来越多,上部结构也变得更加多样和复杂。高层建筑相对于多层建筑物来说,上部结构的荷载较大,作用于基础上的压力也较大,一般的天然地基很难满足设计要求,所以,大多数高层建筑主要采用的是桩基础、桩筏基础等。桩基础已经成为我国高层建筑使用最多的基础形式,也逐渐地出现了一种“逢高层建筑必打桩”的现象,从目前的施工技术和安全性来看,桩基础无疑是最合适的。但是,从设计总原则要求来说,在进行基础方案的选择时尚应考虑经济合理性,应该结合当地岩土工程条件,对具体工程的地质条件和技术经济等方面进行研究分析,首选一种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浅基础形式,避免盲目采用桩基,以此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和更好的社会效益。本文针对九江地区浅部存在的砂卵石土,从理论上进一步探讨将其作为高层建筑天然地基的可行性,从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取值、考虑裙楼作用的地基承载力深度修正和支护结构对于地基承载力的正面作用三个方面分别挖掘砂卵石土的地基承载潜力,以期为九江地区高层建筑工程项目采用非桩基提供理论技术依据和建议,克服“逢高层建筑必打桩”的局面。主要研究内容与成果如下:(1)通过收集和整理分析大量高层建筑基础设计选型的文献资料和工程资料,对高层建筑的基础选择条件进行分析,并统计九江市近些年部分高层建筑的基础形式,发现砂卵石地基承载力不足是限制高层建筑采用天然地基的最大障碍。承载力不足的根本原因是承载力取值方法不妥,大多数采用的是原规范经验值或工程地质手册中经验值作为当地的所谓经验取值,没有进行现场载荷试验确认。(2)通过对九江岩土工程条件分析,一些区域浅部存在比较厚实的砂卵石土层,工程地质条件良好。但是,通过对岩土工程勘察资料中的地基承载力建议值进行统计分析,对比其它省市,发现该砂卵石土层的地基承载力取值偏低。通过现场载荷试验成果分析,证明了这个问题的存在。由载荷试验得到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大幅度提高,可达到180%以上的增幅。(3)从地基承载理论机理角度,针对高层建筑都带有裙楼的特点,发现在某些情况下裙楼对主楼持力层的地基承载力有正面作用。因此,在进行地基承载力修正时应考虑裙楼镇压作用,并提出对于带裙房的高层建筑进行深度修正时关于基础埋置深度的取值建议。(4)基于大部分支护结构在建筑物建成之后仍存在于地下的事实,发现对于建筑物地基四周起到一定的约束作用,可以在地基基础设计时可以考虑支护结构部分的作用。因此,从支护结构的作用机理入手,结合地基承载力理论,分析其对地基承载力的影响和贡献,以期能进一步增加高层建筑采用砂卵石土天然地基的可能性。(5)利用MIDAS/GTS NX有限元软件进一步分析支护结构作用对地基承载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钢筋混凝土排桩支护结构对地基承载力有着积极的作用,筏形基础中心沉降在考虑支护结构作用后减少了5.72%,两条边的中心沉降分别减少了13.84%和8.94%,角部沉降减少了14.88%。(6)结合九江市近年来部分高层建筑在砂卵石土天然地基成功采用筏形基础的事实,亦充分证明砂卵石土作为高层建筑的天然地基使用是可行的,对于降低工程成本、缩短施工工期、减少周边环境影响,起到了积极的效果,也印证了理论技术成果是切实可行的。

郑洁颖[2](2016)在《关于胜利小区高层住宅楼地基处理实例探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我国大规模的城市扩张使房地产在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城市规划中常通过高容积率缓解用地紧张,高层住宅是达到高容积率的有效手段,作为高层建筑质量的基础,地基基础一直以来都是建筑施工的核心。在整个建造过程当中担任着重要的角色,随着科技的进步发展,对于地基的施工如何通过新技术达到最优的方案也显得尤为重要。

武玉洁[3](2016)在《某小区高层住宅桩基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结合太原市某高层建筑工程的地质条件,确定了钢筋混凝土灌注桩地基处理方案,分析计算了灌注桩桩径为600 mm与700 mm时的工程造价,最终采用了桩径为700 mm的钢筋混凝土灌注桩基础,指出通过控制桩身承载力与桩截面面积的比值,可有效控制钢筋混凝土灌注桩的用钢量,进而减少桩基的造价。

王雷[4](2016)在《某古塔纠偏工程设计》文中认为古塔是中国古代高层建筑的典型代表,也是研究中国古代建筑技术和历史的良好素材,现存的古塔不仅具有宝贵的历史价值,同时也具有很高的观光旅游价值,其保护意义重大。但是由于自然和人为损坏等种种原因,现存的大部分古塔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倾斜和损坏,正所谓“十塔九斜”,随着社会和科学的发展,人们对于古塔保护意识也逐渐加强,纠偏作为古塔保护的重点工作,也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通过砖石古塔地基基础、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及塔身结构特点,并结合传统测量和三维激光扫描测量对古塔损毁情况和倾斜情况进行研究,并对古塔的倾斜原因进行了详细分析,针对倾斜原因对古塔倾斜进行了地基注浆、基础环梁加固、塔身缆拉保护、横向水平钻孔掏土迫降纠偏等方案的设计。具体内容及结论如下:(1)就古塔历史变革、场地工程地质条件进行了分析,为纠偏工程的进行提供一定的基础资料;(2)通过传统测量手段对古塔高度、倾斜值、倾斜度、塔身内部结构、塔体裂缝进行精确测量;通过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制作古塔及其周围环境数值化地形图。(3)根据勘察及测量资料,对古塔倾斜原因进行分析,发现地震作用、偏心荷载作用、地下水、地基土下卧层承载力不足是古塔产生倾斜的重要原因,其中地震作用是主因,其他三个因素相互作用不断加剧了古塔的倾斜程度。(4)针对古塔倾斜原因,并结合场地工程地质条件,综合进行了夯土地基注浆、古塔基础环梁加固、塔身缆拉保护、横向水平钻孔掏土迫降等纠偏方案设计,为古塔纠偏工程的实施提供依据。

赵晋东[5](2011)在《浅谈PHC管桩在粘性土中的应用》文中提出简单介绍了PHC管桩的施工特点、技术参数、设计原则及设计方法等,并结合太原地区的土层情况,主要探讨了PHC管桩在高层粘性土地基中的应用,指出了应用过程中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耿琦[6](2011)在《湿陷性黄土填方区地基处理方案浅析》文中认为结合湿陷性黄土场地填方区地基处理的具体工程实例,对各方案进行了经济比较和分析,并为甲方提出了建议。

王东东[7](2010)在《旧住宅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初探》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前,西方发达国家每年新建住宅的数量在不断减少,取而代之的是对大量日益老化的住宅资源的“再生”研究。我国人多地少,住宅资源相对短缺,不合理拆建行为又浪费了本来就有限的资源,量大面广的旧住宅虽然肌理老化,但具有可持续利用价值。旧住宅既不能盲目拆除,忽视其可持续利用价值,又不能任其老化,完全利用,这就需要对其可持续利用的价值进行客观的评价。本文旨在构建对旧住宅可持续利用价值进行评价的评价指标体系,主要目的就是对大量的旧住宅进行全方位的技术诊断,对其可持续利用价值进行评估,并为旧住宅的具体改造方式和方法提供诊断依据,从而促进住宅资源的循环可持续利用,避免不必要的能源资源浪费。旧住宅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具体包括:指标体系、评定标准和评价应用三部分。本文分五章内容对其进行论述,分别为:第一章绪论。主要论述课题提出的背景、目的和意义;并详细介绍了国内外相关课题的研究现状;并确定了本文的研究范围和研究的基本框架。第二章旧住宅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本章内容是本文的重点,对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首先要构建指标体系,此乃第一步。指标的选取除了要符合旧住宅的特点,还要遵循一定的基本原则;本文从住宅安全性、功能适应性、节能改造性、室内环境舒适性、设备配套性、外部环境宜居性、人文情感性七个方面对旧住宅进行分析评价。第三章旧住宅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评定标准的确定。本章内容也是本文的重点章节,评定标准的确定是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第二步,包括对指标的定性定量分析、指标权重的确定和打分分值的确定。第四章评价指标体系在旧住宅可持续利用评价中的应用。这是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最后一个步骤。在评定标准确定的前提下,确定计算方式,通过计算输出评价结果,本文将旧住宅可持续利用的价值分为A、B、C、D、E五个级别,其中A级级别最高。第五章结论和展望。结论部分对该评价指标体系的初步构建进行简要的总结;展望部分分析了该体系的不足,并对该体系的完全建立提出了希望,并希望该评价指标体系的初步构建能给后来者以启迪。

孙训海[8](2010)在《基础刚度、褥垫厚度对刚性桩复合地基桩土承载性状的影响》文中指出本文运用室内大型模型试验并结合现场试验研究了基础刚度、褥垫厚度对刚性桩复合地基桩、土承载性状的影响,并提出了多桩型复合地基变厚径比设计方法。模型试验分为两个部分:模型试验Ⅰ是四种不同基础刚度下单一桩型四桩复合地基静载试验,基础形式分别为碎石基础、碎石夹土工格栅基础、碎石夹双层钢丝网、足够刚度基础。模型试验Ⅱ是对几组不同桩长、不同桩径、不同褥垫层厚度组合的多桩型复合地基的静载试验。在本文试验基础上得到以下主要结论:基础刚度对刚性桩复合地基承载性状影响较大,同一荷载水平下随着基础刚度的增加桩土应力比逐渐增加,桩的发挥系数也逐渐增加,土的发挥系数逐渐减小,基础的沉降也逐渐减小。试验还表明,随着荷载水平的增加,柔性基础下刚性桩复合地基桩土应力比n在2左右,最大不超过5,类似于碎石桩的桩土应力比。桩荷载分担比较小,刚性桩承载力高的特点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因此,柔性基础下复合地基采用刚性桩是不经济的,若采用刚性桩,应加大基础刚度。褥垫厚度对足够刚度基础下多桩型复合地基桩土承载力的发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试验条件下,即褥垫厚度与桩径之比为0.45~0.55时,桩间土都能充分发挥,而主辅桩承载力发挥系数均小于1,虽然进一步减小主辅桩褥垫厚度,有可能提高主桩和辅桩的承载力的发挥,但是由于褥垫层过薄,一方面会出现桩顶应力集中,不利于基础底板的抗冲切,另一方面,当基础承受水平荷载时,褥垫过薄会增加桩顶水平应力集中,不符合桩在复合地基中主要传递竖向荷载的基本原则。因此调整褥垫厚度的目的不是使主、辅桩都百分之百发挥,或者说,为保证不发生桩对基础的冲切、不产生桩顶过大的水平应力集中,过分追求桩承载力发挥系数达到1是不适宜的。足够刚度基础下,刚性桩多桩型复合地基主桩承载力发挥系数γ1、辅桩承载力发挥系数γ2、桩间土承载力发挥系数β的取值与主、辅桩的褥垫铺设方法有关,不同的褥垫铺设方法,γ1、γ2、β的取值范围不同。等厚径比设计时(厚径比0.45~0.55),三者关系为β>γ2>Y1,且γ1在0.55-0.7之间,γ1有进一步提高的空间。变厚径比设计是保证桩间土承载力充分发挥(桩间土的褥垫厚度一定,厚径比0.45-0.55)的前提下,调整主、辅桩桩顶褥垫厚度,达到提高主、辅桩的承载力发挥系数,从而提高复合地基承载力的目的。本文试验表明,减少主桩桩顶褥垫厚度,可提高主桩承载力发挥,但主、辅桩承载力发挥系数仍都小于1,桩间土承载力发挥系数β≥1。

刘士洪[9](2007)在《太原城区地脉动频谱结构分析》文中研究表明地震是一种破坏性极大的自然灾害,时至今日,地震预报并没有过关,预报水平仍处于探索研究阶段。我国是世界上地震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几乎所有的省、市,在历史上都曾遭受过6级以上地震的袭击。山西省属于华北地震区,至第四纪以来地震异常活跃,而太原市位于汾渭地震带的北部,为全国抗震设防的54个重点城市之一。历次震后灾害调查表明,地震引发场地效应是导致建筑物倒塌、工程设施毁坏并引发一系列的次生灾害的重要原因,其中的振动效应可以引发建筑物的共振致使结构破坏,其发生机率与破坏规模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地基的自振周期。由于地脉动反映了场地土的动力学特性,因此可通过地脉动测试来获得地基振动特性中的自振周期,这一参数的测定方法已为许多的理论与实践证实。地脉动测试技术最初由日本发现并研究,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引入我国,现在已发展成为一种较为成熟的原位测试技术。获得场地卓越周期的方法目前主要是波速测井和地脉动测试,而地脉动测试以其方便,快捷,经济等优点,得到了工程界越来越多的青睐。本文以太原市有关高层建筑场地地脉动和剪切波速测试资料为研究基础,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对其中的地脉动特征周期值进行了分析,得出太原市区地脉动总体特征呈现为:特征周期值较高(低频),各向(E-W,N-S,V-T)卓越周期值相近,并具有卓越周期值分布较集中的频谱特点。本文通过对测试得到的地脉动频谱图进行分析发现:地脉动频谱总体呈现为多峰低频特征,这与测试场地的土层构造和太原市区的总体地层结构有关,特别是与地层的动力学特性关系密切。最后,以各个场地测试所得的波束测井资料为基础,通过回归分析,得出地脉动特征周期与等效剪切波速的关系式,并由此关系式对一些未做地脉动测试的场地进行了地脉动卓越周期值的预计,给出了全市区的地脉动卓越周期值等值线图。本文的研究结果有利于对地脉动特性的深入认识,为今后地脉动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起到一个推动作用,同时,也为太原市区的高层建筑的抗震设计、防震减灾和城市地震小区化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王东叶[10](2007)在《建筑施工企业内部控制相关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COSO委员会提出,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经理阶层和其他员工实施的,为营运的效率效果、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相关法令的遵循性等目标的达成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内部控制实际上是使企业内部各方面、各环节形成一个相互制衡的体系;通过这个体系,在企业内部任何一个方面、一个环节的工作都受到另一个方面或环节的制约,达到内部控制的基本目标。内部控制制度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经营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基础。随着我国加入WTO,国内国外市场一体化,建筑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我国建筑施工企业面临诸多风险和严峻挑战。建筑施工企业要想缓解任务开发的难度,谋求生存和发展,提高其核心竞争力和经济效益,势必要强化内部控制,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将企业的各项管理逐步纳入标准化管理,缩短与国际管理先进企业的距离,以保持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建筑施工企业由于企业自身生产流动性的特点和产品的特殊性,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工程项目是建筑施工企业的成本中心和利润载体,因此,建筑施工企业管理应以项目管理为主线,建立以工程项目管理控制为中心的企业内部管理控制体系,提高企业的运作质量,是建筑施工企业生存和发展永恒的主题。本论文以企业内部控制相关理论为研究基础,通过对我国建筑施工企业内部控制现状及内部控制薄弱的原因进行剖析,分析问题形成的原因,从建筑施工企业生存面临的行业环境和风险出发,提出建筑施工企业要及时、尽早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以增加企业实力,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论文的最后,介绍了山西陆通建筑有限公司内部控制体系及其项目管理控制的成功实施,希望对同行业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二、太原市滨河小区高层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太原市滨河小区高层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高层建筑采用砂卵石层天然地基的可行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高层建筑采用天然地基的研究及应用现状
        1.2.2 砂卵石土层的特性及应用现状
        1.2.3 地基承载力计算方法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主要创新点
    1.4 技术路线
第2章 高层建筑基础设计基本思路与问题
    2.1 概述
    2.2 高层建筑基础设计的重要性及选用原则
        2.2.1 建筑地基基础形式科学设计的重要性
        2.2.2 高层建筑基础选用的基本原则
    2.3 高层建筑基础特征与设计理论
        2.3.1 高层建筑常用基础类型特征
        2.3.2 天然地基基础选用设计步骤
        2.3.3 地基承载力的确定方法
    2.4 九江市高层建筑基础选用情况分析
        2.4.1 九江市区域概况
        2.4.2 九江市地层概况
        2.4.3 九江市高层建筑基础选用情况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砂卵石地基承载力取值研究
    3.1 概述
    3.2 砂卵石土的概念及分类
    3.3 九江市砂卵石土承载力取值分析
        3.3.1 九江地区砂卵石土承载力统计
        3.3.2 其他地区规范中砂卵石土的取值
        3.3.3 动力触探试验取值对比
        3.3.4 地基承载力取值建议
    3.4 纺织大厦工程案例分析
        3.4.1 工程概况
        3.4.2 地形地貌与地层结构
        3.4.3 水文地质条件
    3.5 纺织大厦平板载荷试验
        3.5.1 试验设备
        3.5.2 试验过程
        3.5.3 荷载板检测结果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高层建筑基础设计中地基承载力的修正
    4.1 概述
    4.2 地基承载力修正的原理
        4.2.1 地基破坏形式
        4.2.2 承载力修正的实质
    4.3 一般建筑深度修正时基础埋深的取值
    4.4 高层建筑深度修正时基础埋深的取值
    4.5 纺织大厦工程天然地基可行性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支护结构对基础选型的影响
    5.1 概述
    5.2 支护结构的概念及分类
    5.3 支护结构的作用及破坏形式
        5.3.1 支护结构的作用
        5.3.2 支护结构的破坏形式
        5.3.3 规范中的支护结构破坏
    5.4 考虑支护结构作用的地基承载力计算
    5.5 考虑支护结构的数值模拟
        5.5.1 软件概述
        5.5.2 本构模型的选取
        5.5.3 模型的建立及参数选取
        5.5.4 有无支护结构对沉降的影响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基础方案比选
    6.1 概述
    6.2 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原理及计算
        6.2.1 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原理
        6.2.2 模糊综合评价法的计算步骤
    6.3 有关基础形式的模糊综合评价法模型建立
        6.3.1 确定评价因素
        6.3.2 确定评价因素的量化分级
    6.4 确定评价因素的权重
    6.5 确定评价因子的隶属度
    6.6 模糊综合评价法模型的计算
    6.7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与工作

(3)某小区高层住宅桩基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 工程概况
2 工程地质条件
3 地基基础方案
4 地基处理的方案比较
5 结语

(4)某古塔纠偏工程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论文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古塔纠偏现状
    1.3 古建筑物加固纠偏设计
        1.3.1 设计原则
        1.3.2 加固工程设计
        1.3.3 纠偏工程设计
        1.3.4 监测系统设计
        1.3.5 安全防护系统设计
    1.4 古建筑物加固纠偏施工
        1.4.1 古建筑物纠偏施工
        1.4.2 纠偏前的准备工作
        1.4.3 掏土
        1.4.4 纠偏
    1.5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古塔简介及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2.1 古塔简介
        2.1.1 古塔历史变迁
        2.1.2 古塔塔身、基础结构及各部位几何尺寸
    2.2 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2.2.1 区域地质及构造、地震作用
        2.2.2 自然地理、水文、气象
        2.2.3 场地地形、地貌
        2.2.4 场地地层构成及特征
        2.2.5 场地水文地质条件
        2.2.6 岩土层工程性质评价
        2.2.7 场地土冻胀性及标准冻深
        2.2.8 场地类别及地震效应
第3章 古塔纠偏工程测量及塔身现状
    3.1 古塔纠偏工程常规测量
        3.1.1 常规测量方法及内容
        3.1.2 观测系统的建立
        3.1.3 倾斜测量点的布设
        3.1.4 古塔基础监测点的布设
        3.1.5 古塔纠偏工程常规测量成果
    3.2 古塔塔身三维扫描测量
        3.2.1 三维激光扫描设站点建立
        3.2.2 古塔三维激光扫描施测
        3.2.3 数据处理
        3.2.4 古塔三维扫面测量成果
    3.3 古塔现状
        3.3.1 塔座现状
        3.3.2 塔身现状调查
第4章 古塔纠偏工程设计
    4.1 古塔地基稳定性评价
    4.2 古塔地基变形评价
    4.3 古塔倾斜原因分析
    4.4 古塔纠偏工程设计
        4.4.1 古塔纠偏保护加固设计
        4.4.2 塔体纠偏设计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致谢

(6)湿陷性黄土填方区地基处理方案浅析(论文提纲范文)

1 问题的提出
2 湿陷性黄土场地填方区地基处理工程实例
    2.1 某小区高层住宅楼案例
        2.1.1 地基基础经济比较
        2.1.1. 1 方案比较
        2.1.1. 2 方案分析
    2.2 某学校教学楼案例
        2.2.1 教学楼地基基础比较
        2.2.2 方案分析
3 结语

(7)旧住宅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的提出
        1.1.1 课题提出的背景
        1.1.2 课题提出的目的
        1.1.3 课题提出的意义
    1.2 相关课题的研究现状
        1.2.1 国外相关课题的研究
        1.2.2 国内相关课题的研究
    1.3 研究的范围和基本框架
        1.3.1 研究的范围
        1.3.2 研究的基本框架
第二章 旧住宅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2.1 指标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
    2.2 指标体系的具体构成
        2.2.1 住宅安全性
        2.2.2 功能适应性
        2.2.3 节能改造性
        2.2.4 室内环境舒适性
        2.2.5 设备配套性
        2.2.6 外部环境宜居性
        2.2.7 人文情感性
第三章 旧住宅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评定标准的确定
    3.1 定性定量分析
        3.1.1 定性指标
        3.1.2 定量指标
    3.2 评定标准的确定
        3.2.1 确定权重
        3.2.2 确定分值
第四章 评价指标体系在旧住宅可持续利用评价中的应用
    4.1 评价应用
    4.2 评价结果
第五章 结论和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8)基础刚度、褥垫厚度对刚性桩复合地基桩土承载性状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概述
    1.1 复合地基的基本概念
    1.2 CFG桩复合地基
    1.3 两种桩型复合地基
        1.3.1 两种桩型复合地基的应用
        1.3.2 两种桩型复合地基的研究现状
第二章 研究目的及内容
    2.1 问题的提出
    2.2 拟解决的问题
    2.3 本文研究目的
    2.4 本文的研究方法
第三章 模型试验
    3.1 模型试验概况
    3.2 模型试验内容
        3.2.1 试验场地及平面布置
        3.2.2 地基土、模型桩制备、褥垫层铺设和量测设备的布置
        3.2.3 试验过程
    3.3 试验结果可靠性分析
第四章 基础刚度对复合地基桩、土承载性状的影响
    4.1 不同刚度基础复合地基桩、土承载性状
    4.2 模型试验数据分析
    4.3 不同基础刚度条件下桩、土承载性状
        4.3.1 桩土应力比
        4.3.2 桩、土荷载分担比
        4.3.3 桩、土承载力发挥
    4.4 不同基础刚度条件下基础变形
    4.5 现场试验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多桩型复合地基桩土承载性状
    5.1 褥垫厚度、单桩承载力对单一桩型复合地基桩土承载性状的影响
        5.1.1 褥垫厚度对单一桩型复合地基桩土承载性状的影响
        5.1.2 单桩承载力对单一桩型复合地基桩土承载性状的影响
    5.2 褥垫厚度对长短桩复合地基桩、土承载性状的影响
    5.3 等桩长不等直径的复合地基桩土承载性状
    5.4 两种桩型复合地基变厚径比设计现场试验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多桩型复合地基变厚径比设计
    6.1 多桩型复合地基承载力计算
        6.1.1 多桩型复合地基变厚径比设计原理
        6.1.2 多桩型复合地基承载力计算表达式
        6.1.3 多桩型复合地基置换率计算
    6.2 多桩型复合地基变形计算
        6.2.1 多桩型复合地基的复合模量
        6.2.2 两种桩型复合地基的变形计算
    6.3 多桩型复合地基检测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9)太原城区地脉动频谱结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地脉动的研究历史
    1.3 本文的研究路线及意义
第二章 地脉动的理论基础
    2.1 地脉动的成因
        2.1.1 体波理论
        2.1.2 面波理论
        2.1.3 两种理论的混合论
    2.2 地脉动的分类
    2.3 地脉动的基本性质
        2.3.1 地脉动与地震动的区别
        2.3.2 地脉动的产生源
        2.3.3 地脉动的特性
    2.4 小结
第三章 地脉动信号的现场测试与分析
    3.1 仪器设备
    3.2 现场测试
        3.2.1 现场仪器布置形式
        3.2.2 仪器工作流程
        3.2.3 测试前及测试中须注意的几个问题
    3.3 地脉动信号的分析
        3.3.1 地脉动信号的性质
        3.3.2 地脉动信号的分析技术
    3.4 获得场地卓越周期的几个途径
        3.4.1 几个周期的关系
        3.4.2 获得途径
    3.5 小结
第四章 太原城区地脉动频谱结构特征分析
    4.1 场地土层特性与地脉动频谱特征的关系
    4.2 地脉动频谱特征的一般表现
        4.3.1 多峰低频性
        4.3.2 各向测试卓越周期值的相近性
        4.3.3 全市区测试值的集中性
    4.4 小结
第五章 太原城区地基土层性质与地脉动频率响应规律分析
    5.1 太原市区的岩土地质特征
    5.2 太原市区的地基土层构造与地脉动频率特征关系
        5.2.1 地层结构特征
        5.2.2 地基土层构造与地脉动频率特征关系
        5.2.3 场地土类别划分与地脉动特征周期关系
    5.3 小结
第六章 场地土层剪切波速与地脉动频率响应特征分析
    6.1 p-s波速测井简介
    6.2 地脉动卓越周期与剪切波速值的回归分析
        6.2.1 回归分析
        6.2.2 分析结论
    6.3 太原城区地脉动卓越周期分布
    6.4 工程实例分析
    6.5 小结
第七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10)建筑施工企业内部控制相关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2 研究内容
    1.3 论文的结构
    1.4 课题的研究线路
第二章 内部控制概述
    2.1 内部控制概念的演变
    2.2 内部控制最新研究成果—企业风险管理整体框架
    2.3 内部控制系统的有效性标准
    2.4 我国内部控制概况
第三章 我国建筑施工企业生存环境分析
    3.1 建筑施工企业的行业特性
    3.2 建筑施工企业生存环境分析
    3.3 建筑施工企业面临的主要风险
第四章 我国建筑施工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分析
    4.1 控制环境方面存在的问题
    4.2 风险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4.3 内部控制活动方面存在的问题
    4.4 信息沟通方面存在的问题
    4.5 内部监督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
第五章 施工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
    5.1 施工企业加强内部控制的必要性
    5.2 施工企业内部控制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5.3 施工企业内部控制的实施方法
    5.4 施工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
第六章 LT 公司神剑苑工程项目管理控制
    6.1 工程概况
    6.2 工程项目管理部
    6.3 项目管理目标
    6.4 项目管理控制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四、太原市滨河小区高层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论文参考文献)

  • [1]高层建筑采用砂卵石层天然地基的可行性分析[D]. 张俊飞. 南昌大学, 2021
  • [2]关于胜利小区高层住宅楼地基处理实例探讨[J]. 郑洁颖. 江西建材, 2016(09)
  • [3]某小区高层住宅桩基设计[J]. 武玉洁. 山西建筑, 2016(03)
  • [4]某古塔纠偏工程设计[D]. 王雷. 吉林大学, 2016(12)
  • [5]浅谈PHC管桩在粘性土中的应用[J]. 赵晋东. 山西建筑, 2011(29)
  • [6]湿陷性黄土填方区地基处理方案浅析[J]. 耿琦.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11(17)
  • [7]旧住宅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初探[D]. 王东东. 太原理工大学, 2010(10)
  • [8]基础刚度、褥垫厚度对刚性桩复合地基桩土承载性状的影响[D]. 孙训海.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2010(08)
  • [9]太原城区地脉动频谱结构分析[D]. 刘士洪. 太原理工大学, 2007(04)
  • [10]建筑施工企业内部控制相关问题研究[D]. 王东叶. 天津大学, 2007(04)

标签:;  ;  ;  ;  ;  

太原市滨河社区高层建筑地基设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