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尿道切除近端颈段膀胱肿瘤的疗效分析

经尿道切除近端颈段膀胱肿瘤的疗效分析

一、近颈部膀胱肿瘤经尿道切除术的疗效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郭长刚,包国昌,高志明,李春生,丁虹淋,刘凤军[1](2020)在《2μm激光整块切除与电切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临床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比较2μm激光整块切除与电切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4月-2017年4月分别采用经尿道2微米激光整块切除(50例)和经尿道电切(48例)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临床随访资料。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激光组与电切组患者手术时间相当,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激光组患者留置尿管、膀胱冲洗及住院时间均少于电切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激光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一年复发率及术区复发率低于电切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激光组术后病理含肌层率高于电切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尿道2微米激光整块切除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且术后肿瘤分期精确、减少肿瘤残留,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较好的手术治疗选择,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陈建兴[2](2019)在《影响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复发与进展危险因素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影响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复发与进展相关危险因素及其临床意义。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4年1月我院诊治并获得随访的323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对性别、年龄、肿瘤数量、肿瘤大小、T分期、病理分级、既往复发情况、是否同时合并原位癌、肿瘤的生长部位和术后是否即刻灌注等危险因素进行生存分析,运用Log-rand检验各因素的无复发和无进展生存率之间有无差异,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复发与进展的独立风险因素。结果:在本研究323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中102例复发,总体复发率为31.58%,平均无复发生存期为15.60个月,44例进展,总进展率为13.6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肿瘤数量、肿瘤大小、T分期、病理分级、既往复发情况、是否同时合并原位癌、肿瘤生长部位与肿瘤复发及进展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性别、术后是否即刻灌注与肿瘤复发及进展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选择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COX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中显示,肿瘤数量、病理分级、既往复发情况是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而T分期、病理分级、既往复发情况是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肿瘤数量、病理分级、既往复发情况是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而T分期、病理分级、既往复发情况是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

蔡智勇[3](2019)在《同期手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合并良性前列腺梗阻的临床分析》文中提出一.研究背景和目的对于合并BPO(benign prostatic obstruction,良性前列腺梗阻)的NMIBC(non-muscle invasive bladder cancer,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同期行TURBT(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bladder tumor,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URP(transurethral resection,prostate,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与单纯行TURBT相比,手术安全性和对术后肿瘤复发、进展的远期效果。二.资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01月01日至2019年01月01日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泌尿外科住院的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合并良性前列腺梗阻患者64例,其中同期行TURBT+TURP的患者31例,将其定为同期组;单纯行TURBT的患者33例,将其定为单纯组。术后根据病理结果和危险程度给予即刻灌注或即刻+维持灌注化疗或免疫治疗,定期复查膀胱镜。将两组结果进行比较,相应指标有:1)肿瘤复发情况:术后总体复发率、膀胱颈或前列腺窝复发率、首次复发时间、首次复发分期及分级进展率。2)术中情况:手术时长、膀胱穿孔或TURS(transurethral resection syndrome,经尿道电切综合征)发生率。使用SPSS 22.0进行数据运算,定量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定性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不符合卡方检验的数据使用确切概率,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三.结果1)术后肿瘤复发情况:(1)膀胱癌总体复发率,同期组5例(16.1%),单纯组13例(39.4%)。同期组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单纯组(p=0.039)。(2)同期组膀胱颈或前列腺部尿道复发0例(0.0%),单纯组膀胱颈或前列腺部尿道复发2例(15.4%)。两组该部位复发率未见明显不同(p=0.510)(3)平均首次复发时间:同期组24.8个月,单纯组15.0个月。单纯组的复发时间显着短于同期组(p=0.021)。(4)首次复发分期进展:同期组2例(40.0%),单纯组3例(23.1%),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583)。(5)首次复发分级进展:同期组3例(60.0%),单纯组5例(38.5%),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608)。2)术中情况(1)术中时间比较:同期组69.21±15.33min,单纯组29.98±5.39min,同期组手术时间显着延长(p=0.025)。(2)膀胱穿孔、TURS:均未见。四.结论1)与单独使用TURBT相比,同期手术并未增加术中并发症,证明了其安全性。2)同期解除中重度良性前列腺梗阻,没有增加膀胱颈/前列腺窝复发率,并且能降低NMIBC的复发率并延长无病生存期,但对改善肿瘤的进展无显着意义。

朱国栋[4](2017)在《膀胱肿瘤相关抗原定量测定试剂盒与尿脱落细胞学检查对膀胱癌诊断价值的比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膀胱肿瘤相关抗原定量测定试剂盒(微孔板化学发光法)与尿脱落细胞学检查对膀胱癌诊断价值的比较,分析两种方法对于膀胱癌诊断的不同特点,找到其中影响检测的因素,试图寻找一种较为简便、廉价、高效的手段,用来诊断膀胱癌以及监测膀胱癌的复发。方法本研究选取121例怀疑膀胱肿瘤的患者进行分析。所有患者均于手术前留取尿液进行膀胱肿瘤抗原检测和三次尿脱落细胞学检测。膀胱肿瘤抗原检测采用北京普恩光德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开发的膀胱肿瘤相关抗原定量测定试剂盒;尿脱落细胞学检测采用HE染色、病理科医师阅片,由患者持续收集三天尿液送检,若其中一次发现膀胱肿瘤细胞,则判定为阳性。所有患者经过手术后确定病理结果,未能手术或通过其他方式取得病理结果的患者剔除出组。结果分析方面,首先通过术后病理结果的确认,运用ROC曲线分析选定膀胱肿瘤相关抗原定量测定试剂盒(微孔板化学发光法)的cut-off值,所测值小于此值判定为阴性,大于等于此值则判定为阳性。再统计两种检测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计算两种检测方法的ROC曲线,将两种检测方法进行比较,判断他们的诊断价值。根据术后病理结果,将患者膀胱肿瘤进行分期和分级,从而计算不同分期、分级下两种检测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分析两种检测方法对不同分期、分级膀胱肿瘤的诊断价值。结果本研究排除30名未取得病理的患者,最终共入组91例患者的尿液样本。膀胱肿瘤组(试验组)患者共34例,其中患者病理为高级别尿路上皮肿瘤者占23例,低级别尿路上皮肿瘤者占11例;按膀胱肿瘤分期,T1期者占10例,T2者占22例,T3以上者占2例。非膀胱肿瘤组(对照组)共57例。通过SPSS统计软件我们选定<84 ng/ml作为正常参考值,以此标准,膀胱肿瘤组患者中26例判定为阳性,8例判定为阴性;非膀胱肿瘤组中23例判定为阳性,34例判定为阴性。膀胱肿瘤相关抗原定量测定试剂盒检测对膀胱癌的敏感性为76.5%,特异性为59.6%。通过SPSS软件,得出膀胱肿瘤相关抗原定量测定试剂盒诊断膀胱癌的ROC曲线,其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681。尿脱落细胞学检测对膀胱癌的敏感性为61.8%,特异性为91.2%。将尿脱落细胞学检测的3次结果单独计算,尿脱落细胞学检测对膀胱癌的敏感性为22.5%,特异性为91.8%。通过SPSS软件,得出膀胱肿瘤相关抗原定量测定试剂盒诊断膀胱癌的ROC曲线,其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65。本研究最终按病理分期将样本分为T1组和T2-T4组,按病理分级将标本分为低级别组和高级别组。T1组共有10例,膀胱肿瘤相关抗原定量测定试剂盒敏感性为40%;尿脱落细胞学检测敏感性为10%。T2-T4组共有24例,膀胱肿瘤相关抗原定量测定试剂盒敏感性为91.7%;尿脱落细胞学检测敏感性为83.3%。低级别组共有11例,膀胱肿瘤相关抗原定量测定试剂盒敏感性为45.5%;尿脱落细胞学检测敏感性为18.2%。高级别组共有23例,膀胱肿瘤相关抗原定量测定试剂盒敏感性为91.3%;尿脱落细胞学检测敏感性为82.6%。结论1、膀胱肿瘤相关抗原定量测定试剂盒与尿脱落细胞学检测对膀胱肿瘤诊断价值相差不大,两者均可作为膀胱镜检查的辅助手段;2、膀胱肿瘤相关抗原定量测定试剂盒对于膀胱肿瘤有一定的诊断能力,与尿脱落细胞学相比,敏感性高,特异性不如尿脱落细胞学监测;3、膀胱肿瘤相关抗原与尿脱落细胞学检测在诊断高级别、高分期的肿瘤均比低分期、低级别的肿瘤更加有优势。4、膀胱肿瘤相关抗原定量测定试剂盒测定结果受肉眼血尿影响较大。

夏伟[5](2016)在《经尿道双极等离子体汽化电切术在浅表性膀胱肿瘤中的应用效果》文中指出目的探讨经尿道双极等离子体汽化电切术在浅表性膀胱肿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5年10月灌南县人民医院收治的浅表性膀胱肿瘤患者9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经尿道双极等离子体汽化电切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留置尿管时间、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留置尿管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尿道双极等离子体汽化电切术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效果明显,手术操作简单,并发症少,复发率低,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周良锐,吴焕文,钟定荣[6](2015)在《膀胱嗜铬细胞瘤14例临床病理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探讨膀胱嗜铬细胞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病理诊断以及鉴别诊断。方法:搜集14例膀胱嗜铬细胞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回顾性总结膀胱嗜铬细胞瘤的临床及病理学特征,复习相关文献。结果:14例患者中男性8例、女性6例;年龄14-63岁,平均年龄46.7岁。肿瘤最大径从0.2-8 cm不等,平均最大径2.5 cm。以排尿后头痛、心悸、血压升高为临床主要症状。镜下可见较一致的多边形或圆形上皮样肿瘤细胞,排列成条索、巢团及片状结构,形成典型的zellballen细胞巢,无包膜,在膀胱壁中浸润性生长;肿瘤间质富含薄壁血管,大部分血管呈血窦状、无显着扩张;大部分细胞较一致,散在少数胞体形状不规则、核大深染的瘤细胞,部分胞浆略嗜碱性,核分裂罕见,瘤巢周边见散在梭形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显示肿瘤细胞CgA、Syn阳性,增殖指数Ki-67阳性1%-10%不等,瘤巢周边梭形细胞S-100阳性;瘤细胞AE1/AE3阴性。9例采用经尿道膀胱肿物切除,其中4例复发。5例采用膀胱部分切除术,其中2例复发。结论:膀胱嗜铬细胞瘤是发生于膀胱的罕见肿瘤,需要依赖组织形态与免疫组织化学特点与其它膀胱肿瘤进行鉴别诊断;单纯肿瘤切除容易局部复发,引起转移的恶性病例少见。

申广,李庆文[7](2014)在《HOLRBT与TURBT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的对比分析》文中研究指明本文通过对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及经尿道膀胱肿瘤钬激光切除术(HOLRBT)在适应证、工作原理、技术方法、疗效及术后并发症等方面的对比,分析二者在临床应用上的优劣势,并提出前景展望。1科学意义及研究概况膀胱肿瘤是泌尿系统中最常见的肿瘤,在世界范围内也是一种常见恶性肿瘤,在美国的发病率居男性第4位,女性的第9位。2011年美国共有69 250例新病例,其中52 020例是男性,17 230例是女性;死亡共

李秀银,赵淑香[8](2014)在《经膀胱造瘘治疗早期膀胱癌》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早期膀胱肿瘤在特殊情况下如合并尿道狭窄、梗阻或位于"盲区"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5例特殊情况下经膀胱造瘘通道采取汽化电切术(TURBT)治疗膀胱肿瘤。结果经膀胱造瘘能顺利完成TURBT且效果满意。结论经膀胱造瘘完成TURBT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是治疗早期膀胱癌合并尿道狭窄、梗阻等的理想方法。

金宏(Kim Hong)[9](2014)在《经尿道膀胱癌二次电切的在治疗非肌层浸润膀胱癌临床意义》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常规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与经尿道膀胱肿瘤二次电切两种不同手术方式在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临床效果的比较及研究影响二次电切肿瘤阳性率相关危险因素。资料及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对象为2007年1月~2012年12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及肾移植科接受手术治疗的确诊为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按照是否行Re-TURBT分为2个研究组:常规行经尿道膀胱癌电切术组169例及行经尿道膀胱癌二次电切术组32例。两种手术方式治疗效果对比的观察指标为术后复发率、手术时间、术后住院天数、留置尿管天数况,分析其影响二次电切肿瘤阳性率的危险因素指标为首次肿瘤电切肿瘤分期、肿瘤病理级别、肿瘤大小、肿瘤数目。结果两种手术方式术后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18,P<0.05)认为两种手术方式术后复发率有差别,二次电切术后复发率少于常规电切组,而两组手术时间(t=-0.195,P=0.846)、住院时间(t=1.423,P=0.156)、留置尿管天数(t=-0.466,P=0.642),提示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根据logistic binary回归分析提示:首次肿瘤电切为≥T1(χ2=4.891,P=0.04)、高级别肿瘤(G2及G3)(χ2=1.903,P=0.001)、肿瘤大小≥3cm(χ2=9.718,P=0.004)、多发肿瘤(≥3个)(χ2=6.203,P=0.02)均为二次电切阳性的独立危险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提示:“首次电切肿瘤病理级别”对回归方程有很大贡献。结论经尿道膀胱肿瘤二次电切具有常规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的操作简单、手术安全性好、住院时间短、有效降低手术复发率,对于首次电切为多发肿瘤、肿瘤较大(≥3cm)、高级别肿瘤及高分期肿瘤(≥T1期)等,尤其首次电切肿瘤为高级别肿瘤应常规行经尿道膀胱肿瘤二次电切。

杨涛[10](2014)在《浅表性膀胱尿路上皮癌术后复发相关因素的临床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影响浅表性膀胱尿路上皮癌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反馈于临床,有助于指导临床治疗,以期改善预后。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135例新发浅表性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住院治疗前的一般情况、住院期间的治疗情况、术后的恢复情况、术后具体灌注的药物、有无复发以及目前的生存状态等情况进行随访,随访时间3-44个月,平均27.5个月。按照年龄、性别、民族、临床分期、组织分级、部位、单发或多发、大小及不同灌注药物等不同因素进行分组,统计分析术后复发情况。结果共122例患者获得随访,其中男性102例,女性20例,男女比例约为5:1;年龄22-86岁,平均59.8岁;回族10例,其他民族112例;Ta76例,T146例;低级别尿路上皮癌101例,高级别尿路上皮癌21例;两侧壁、后壁79例,三角区及颈部27例,顶前壁16例;采用吡柔比星灌注者62例,表柔比星28例,丝裂霉素17例,羟基喜树碱15例。所有患者均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单因素分析显示分级、数目及直径与浅表性膀胱尿路上皮癌术后复发相关,而多因素分析显示只有分级与浅表性膀胱尿路上皮癌术后复发相关。结论高级别、多发肿瘤以及直径>3.0cm肿瘤术后更容易复发。其中,高级别是影响浅表性膀胱尿路上皮癌术后复发最重要的危险因素。

二、近颈部膀胱肿瘤经尿道切除术的疗效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近颈部膀胱肿瘤经尿道切除术的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2μm激光整块切除与电切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治疗方法
        1.2.1 手术治疗
        1.2.2 术后治疗
    1.3 观察指标及随访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围术期情况的比较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及病理情况的比较
    2.3 两组患者复发率及复发部位情况的比较
3 讨论

(2)影响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复发与进展危险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1 前言
2 材料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治疗方法
        2.2.1 手术治疗
        2.2.2 术后辅助膀胱灌注治疗
    2.3 随访观察与评价
    2.4 统计学分析
3 结果
    3.1 总体复发与进展情况
    3.2 单因素分析
    3.3 多因素分析
4 讨论
5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3)同期手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合并良性前列腺梗阻的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资料与方法
    一.临床资料
    二.治疗及随访方案
    三.观察指标
    四.统计学方法
结果
    一.一般资料比较
    二.术后肿瘤复发、进展情况
    三.术中情况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
致谢

(4)膀胱肿瘤相关抗原定量测定试剂盒与尿脱落细胞学检查对膀胱癌诊断价值的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2 结果
    2.1 患者一般情况
    2.2 ROC曲线选定膀胱肿瘤相关抗原定量测定试剂盒(微孔板化学发光法)的参考值
    2.3 膀胱肿瘤相关抗原定量测定试剂盒诊断膀胱癌的ROC曲线
    2.4 尿脱落细胞学检测诊断膀胱癌的ROC曲线
    2.5 联合检测
    2.6 膀胱肿瘤不同分期分级测定的结果
3 讨论
    3.1 ROC曲线下两种诊断方法的判断
    3.2 两种检测方法敏感性与特异性分析
    3.3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的体会
    3.4 膀胱肿瘤复发监测
    3.5 本研究的反思与不足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综述 膀胱肿瘤诊断的研究进展的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6)膀胱嗜铬细胞瘤14例临床病理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材料与方法
2结果
    2.1临床资料(表1)
    2.2病理检查(见表2)
        2.2.1巨检
        2.2.2镜检
        2.2.3免疫组织化学
        2.2.4病理诊断
3讨论

(7)HOLRBT与TURBT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的对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科学意义及研究概况
2 适应证及工作原理
    2.1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 (TURBT) 的适应证及工作原理
    2.2 经尿道钬激光膀胱肿瘤切除术 (HOLRBT) 的适应证及工作原理
3 技术方法对比
    3.1 TURBT的技术方法
    3.2 HOLRBT的技术方法
4 二者的疗效及优劣势对比
    4.1 TURBT的疗效及优劣势
    4.2 HOLRBT的疗效及优劣势
5 前景展望

(8)经膀胱造瘘治疗早期膀胱癌(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设备
    1.3 术前准备
    1.4 手术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9)经尿道膀胱癌二次电切的在治疗非肌层浸润膀胱癌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对照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治疗现状及新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10)浅表性膀胱尿路上皮癌术后复发相关因素的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2. 分组
    3. 统计学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个人简历

四、近颈部膀胱肿瘤经尿道切除术的疗效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2μm激光整块切除与电切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临床分析[J]. 郭长刚,包国昌,高志明,李春生,丁虹淋,刘凤军. 现代肿瘤医学, 2020(13)
  • [2]影响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复发与进展危险因素分析[D]. 陈建兴. 中国医科大学, 2019(02)
  • [3]同期手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合并良性前列腺梗阻的临床分析[D]. 蔡智勇. 大连医科大学, 2019(04)
  • [4]膀胱肿瘤相关抗原定量测定试剂盒与尿脱落细胞学检查对膀胱癌诊断价值的比较[D]. 朱国栋. 天津医科大学, 2017(03)
  • [5]经尿道双极等离子体汽化电切术在浅表性膀胱肿瘤中的应用效果[J]. 夏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6(30)
  • [6]膀胱嗜铬细胞瘤14例临床病理分析[J]. 周良锐,吴焕文,钟定荣. 临床与病理杂志, 2015(06)
  • [7]HOLRBT与TURBT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的对比分析[J]. 申广,李庆文. 中华全科医学, 2014(12)
  • [8]经膀胱造瘘治疗早期膀胱癌[J]. 李秀银,赵淑香. 中国医药指南, 2014(13)
  • [9]经尿道膀胱癌二次电切的在治疗非肌层浸润膀胱癌临床意义[D]. 金宏(Kim Hong). 广西医科大学, 2014(10)
  • [10]浅表性膀胱尿路上皮癌术后复发相关因素的临床分析[D]. 杨涛. 宁夏医科大学, 2014(03)

标签:;  ;  ;  ;  ;  

经尿道切除近端颈段膀胱肿瘤的疗效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