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元三次多项式根的判别条件

一元三次多项式根的判别条件

一、一元三次多项式根的一个判别条件(论文文献综述)

王杰[1](2021)在《高观点下初中方程教学的主要问题与解决策略》文中研究指明方程是代数思想的起源。面对一个未知的数,我们希望求解它,那么我们利用和未知量有关的限制条件,再结合等量关系组成等式,我们就得到了有关未知量方程或者方程组。有了方程就相当于正式承认变量或者未知数能够作为一个独立的对象。从方程在课程标准中的变化来看,学生不仅仅需要掌握方程的解法,同时还需要学生掌握方程与不等式和函数之间的联系,也就是用函数的观点去看方程。最后需要让学生体会方程思想在解决问题中的便利性,注重培养学生逆向思维。同时也要注重借用方程学习的这一过程,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本文先说明了方程这一内容在课程标准中的变化,再结合方程发展的历史,重点介绍了几种方程的解法,例如公式法,配方法、因式分解法、换元法,同时也介绍了一些方程组的解法。例如克拉默法则、矩阵法等等。这一部分是高等数学中的方程知识,作为教师必须要掌握这部分内容才能将“高观点”更好的融入教学。教师借助在教学中融入“高观点”,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为学生后续的学习产生深远的影响。为了更加详细的掌握学习者在学习方程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采用测试卷和调查问卷结合的方式,分析出真实存在的问题,为教师的教学提供必要的帮助。测试卷将设置五种题型,考察学习者对方程知识的掌握程度。通过分析测试卷,所获得的结论是:(1)有部分学生对生活中或者其他学科中存在的等量关系不太熟悉。(2)学生对二次方程的根的判断和对含有参数的方程组成立条件的判断存在模糊不清的现象。(3)学生在解方程时,方程的解法过于单一,并且对于解方程的通性、通法掌握有点欠缺。(4)学生对方程概念的理解也存在疏忽。(5)学生在方程应用题部分,尤其是对函数与方程结合的应用题存在不少问题。调查问卷主要是为了分析出学生在学习方程时会遇到的问题,调查问卷所获得的结论是:(1)有部分学生在课堂方程学习过程中缺少思考,没有对方程进行一题多解的习惯。(2)学生在做方程内容的作业时,存在不认真完成,不检验方程解的情况。(3)学生在课后没有认真复习课上学习到的方程的解法以及相关概念。(4)部分学生对自己存在错误的方程习题不及时进行错题整理与归纳总结。将“高观点”融入课堂教学的实际执行者是教师,因此,本文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调查不同学校和年级的中学教师将“高观点”融入教学的实际情况。通过调查后所获得的结论为:(1)大部分的教师都认为“高观点”对中学数学是存在影响的,对于教材分析也会联系到“高观点”。(2)有部分教师会去阅读渗透“高观点”的数学参考书。(3)部分教师会利用已经下放到教材里的高等数学的知识去解决有关方程问题。(4)总的来看,新教师比老教师更乐于利用“高观点”。最后结合对学生和教师的调查结果提出一些将“高观点”融入教学的建议,包括等式概念的教学、方程解法的教学、方程应用的教学以及函数、方程、不等式关系的教学。同时为了更好的进行这些教学又对中学学校和一线中学教师提出一些必要的建议。

安军[2](2021)在《关于高等代数多项式理论的教学探讨》文中指出本文探讨高等代数多项式理论的教学策略以帮助师生减缓教与学的压力.

杜进府[3](2020)在《基于压电陶瓷的PC结构套筒连接件性能监测及缺陷识别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装配式建筑作为国家大力倡导的建筑工业化生产模式,得到了大力的推广应用。钢筋套筒灌浆连接作为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中受力钢筋的主要连接方式,在预制构件的装配连接中得到广泛应用,钢筋套筒灌浆连接中灌浆料的强度和灌浆饱满度是影响套筒灌浆连接质量的重要因素。但由于受现场施工作业环境、灌浆技术、施工的组织管理水平、施工人员的专业素质等因素影响,套筒内部时常会出现少浆、漏浆及灌浆料龄期强度达不到规范要求等质量缺陷。灌浆料强度的不足及少浆、漏浆等灌浆质量缺陷的存在对结构的整体性和安全性会产生重大影响。但钢筋套筒灌浆连接的隐蔽性和不可见性使得灌浆料强度和灌浆质量缺陷监测变得十分困难。因此,研究一种经济、简便的套筒灌浆料强度及灌浆质量缺陷监测方法具有重要意义。压电陶瓷材料是近几十年来应用于土木工程结构健康监测领域的一种新型智能材料,其具有价格低、可靠性好、灵敏度高及具备传感与驱动的双重效应等优点,为套筒灌浆连接的灌浆料强度及灌浆质量缺陷监测提供了新思路。本文从试验的角度出发,基于波动法原理,提出了利用压电陶瓷的灌浆料强度及套筒灌浆质量缺陷监测方法。主要工作及研究成果如下:(1)详细介绍了压电陶瓷功能元的制作方法和流程。对由埋置有压电陶瓷功能元的试验构件及相关试验设备构成的结构健康监测系统进行了相关性能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良好的线性性能、灵敏度、稳定性以及频率响应特性。(2)针对实际工程中套筒灌浆料早期强度发展的监测需求,提出了利用压电陶瓷监测套筒灌浆料早期强度的方法,并进行灌浆料早期强度监测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龄期前5天传感器接收信号幅值衰减迅速,灌浆料强度则迅速增长,随后二者随龄期的变化逐渐减缓,最终趋于稳定,说明传感器接收信号幅值的变化趋势能很好地反映灌浆料强度的发展趋势。将信号幅值和灌浆料强度值归一化后进行数据拟合分析,通过对比拟合优度参数得出信号幅值比-强度比最优拟合关系式,为实际工程应用提供参考。(3)设计并制作了一组带有不同灌浆质量缺陷类型的灌浆套筒模型,利用压电陶瓷功能元对灌浆质量缺陷进行识别研究。以信号幅值和能量值两种信号特征参量为研究对象,提出基于正弦信号幅值和扫频信号小波包能量值的套筒灌浆质量缺陷识别指标。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基于正弦信号幅值和扫频信号小波包能量值的缺陷识别指标均能对灌浆质量缺陷进行有效识别,判别结果与事先模拟的套筒灌浆质量缺陷情况相吻合,验证了利用压电陶瓷进行套筒灌浆质量缺陷识别方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4)利用本文提出的基于压电陶瓷的灌浆质量缺陷监测方法对一用灌浆套筒连接的预制装配式剪力墙进行灌浆质量监测评估,并通过对剖开后的套筒内部灌浆质量情况的直接观察,将监测评估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利用缺陷识别指标CV和ECV的灌浆质量评估结果与剖开后的套筒内部灌浆质量情况相一致,证明了本文提出的利用压电陶瓷的套筒灌浆质量缺陷监测方法在实际结构中的适用性。

王霜[4](2020)在《基于高光谱数据的马尾松病虫害等级分类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松林疫情加剧,高光谱遥感优势显着,本文为提高高光谱遥感在林木健康监测管理以及病虫害分级检测应用中的作用,主要利用高光谱遥感来针对马尾松病虫害的等级分类进行研究和方法探索。研究主要以PSR-3500地物光谱仪获取的高光谱数据以及HJ-1A国产环境小卫星获得的高光谱影像数据作为原始数据,以宜宾市翠屏区的不同等级病虫害的马尾松为研究对象,研究遭受病虫害严重程度反演模型,按照相关系数(r)值,结合均方根误差(RMSE)对反演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同时利用模糊分类与聚类分析方法进行病情分类,组建马尾松病虫害等级光谱库,以灰度分割与林木健康分析为参考,结合基于均方协预测误差的盲源提取算法(MSCPEBSE)对各等级病虫害的马尾松进行等级判定。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首先将实地调查获取的光谱反射率进行原始光谱和微分光谱与病情指数作相关分析。马尾松病虫害微分波谱较原始光谱具有更明显特征,在“绿峰”(550-600nm),“红边”(711.5-724.9nm),“黄谷”(550-582nm)波段范围内不同等级病虫害反射率差异较大,随着病虫害严重程度增加,峰值降低,谷值增大,红光波段及近红外波段能够反映马尾松不同病虫害严重程度。(2)其次提取了敏感参数,同时结合主成分分析及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验证筛选值,通过筛选的26个光谱参数及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除了红边振幅Dmin、红谷值Ro、mNDVI705、SDr/SDy、PSRI、VOG3呈正相关之外,其余光谱参数呈负相关,然后使用一元线性(包括一次、二次、三次)模型、多元统计分析(包括6元、12元、二次)模型分别作反演模型分析,结果是改进后6元回归模型效果最优,其预测集RMSE=0.038,R2=0.99。根据反演模型的病情指数进行病情分类,模糊分类中隶属度函数模型最优,总体精度0.9673,卡帕系数0.9123;模糊C均值聚类优于K均值结果,相关系数均在0.88以上,根据病情分级分类结果组建了四等级马尾松病虫害等级光谱库。(3)最后,将MSCPEBSE与8种经典目标检测算法对比分析各等级检测效果。本文利用各等级马尾松病虫害光谱作为源信号,验证了MSCPEBSE对马尾松病虫害各个等级检测的可行性,并利用ROC进行了算法评价,结果显示在虚警率相同情况下,MSCPEBSE算法相比于其余8种目标检测算法的结果比较好。

王龙权[5](2020)在《面向图形学的非线性方程求根》文中认为非线性方程求根问题作为基础问题之一,在计算机图形学和计算机辅助几何设计等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比如游戏的碰撞检测、几何造型的点投影、机床模型的干涉检测等问题,最后都可以通过非线性方程求解。本文研究了非线性方程求根计算的方法,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点到NURBS曲线最近距离的快速计算方法。点到曲线最近距离计算可以转化为非线性方程求根问题求解。本文提出了一种混合了细分位置快速估算、分类剔除以及高阶渐进求根法等技术的点到曲线最近距离的计算方法。首先,将平方距离函数的导数转化为Bézier形式;然后,根据对应的控制多边形快速划分并估算出相应的细分位置,并根据分类技术剔除不必要精确求根的小区间;最后,使用高稳定性和高收敛阶的渐进求根方法计算出相应的最近点。数值实例表明,与已有的圆裁剪方法相比,本文方法具有更高的裁剪效率和计算效率。(2)非线性方程求根的有理二次裁剪法。本文提出了一种有理二次裁剪法,用于求解n次多项式tf)(在给定区间内的单根。与已有基于插值的裁剪方法不同,本方法通过优化内部点的选择,可以使用有理二次多项式达到12次收敛阶。包围多项式的计算也与已有的裁剪法不同,提出了一种简单的线性复杂度方法来直接包围根。同时,它只需要计算二次多项式方程的根,避免高次多项式方程求解,从而提高了计算效率。理论上,该方法也适用于非多项式求根情况。实例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具有更高的计算效率。(3)平面曲线相交的高效计算方法。理论上,两条n和m次的Bézier曲线求交问题,可以转化为nm次的Bernstein多项式方程求解。本文提出了一种平面Bézier曲线相交的高效计算方法。首先,将两个Bézier曲线距离函数的控制网格与局部二次曲面优化技术相结合,获得良好的初始值。其次,提出了一种基于导数估算的方法用于求解贯通性交点。最后,提出了一个收敛阶为2的迭代公式用于求解曲线相切交点,该方法计算效率高于牛顿法与割线法。数值结果表明,本文方法更稳定、更高效。

邵奇[6](2020)在《数学史融入高中复数教学研究》文中认为数学史与数学教育的关系被学界称为HPM(History And Pedagogy Of Mathematics),国内对此的研究已长达十几年之久,目前在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教学中有广泛的应用,高中数学的课例尚待开发和实践。本文选取复数为教学内容,依据HPM理论,广泛搜集素材,撰写教学设计并进行教学实践。第一章为绪论,主要阐释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和研究设计的思路与方法。《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正式颁布,复数的地位和内容发生了变化,其中也提及了有关数学史融入教学的建议;新教材正式出版,复数教学内容有所增加,值得引起重视;HPM理论日臻成熟,为开展相关研究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当前的高中复数教学中存在一定的不足,学界对复数教学方法提出了一些新观点。第二章为文献综述,简述了HPM发展的历史和国内外发展现状。近几年国内学者在HPM领域的研究上取得丰硕成果,对数学史的教育价值、数学史融入数学教学的方法提出较为全面的观点,HPM课例研究的流程也形成了固定的模式。在文献综述里对以上研究成果加以介绍,同时简述复数的发展历史。第三章为数学史认知及复数教学的调查研究,通过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了解师生对数学史的认知和复数教学的现状,了解同学们的学情,为教学设计和教学实践提供参考。教师的访谈也十分重要,访谈对象教学经验丰富,可以为本次研究提供宝贵的意见和建议。第四章为数学史融入高中复数的教学设计,共计完成三个教学设计:《复数的概念》《复数的四则运算》《复数的三角表示》,其中《复数的概念》将进行教学实践。第五章为教学实践与总结,编写教学实录,通过对学生的访谈获取同学们对这堂课的反馈,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反思和总结,获得教学上的启示。第六章为结束语,从宏观的角度讨论了HPM在国内发展的现状,突出了HPM对数学教育的重要价值,强调应对高中复数教学加以重视。

严文利[7](2019)在《一元多项式问题中的构造性证明方法》文中认为多项式理论是高等代数的重要内容之一.针对一元多项式中的2个多项式互素和整除、多项式的根、多项式可约和不可约的判断等内容,考虑构造性证明的方法,通过具体实例说明构造的思想.

曹阳[8](2020)在《基于解域的空间连杆机构综合理论与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以空间4C机构、RCCC机构、HCCC机构为研究对象,其四位置综合问题为研究内容,探讨空间连杆机构的综合理论与方法。其中C代表圆柱副(Cylindrical joint)、R 代表转动副(Revolute joint)、H 代表螺旋副(Helical joint)。这几种空间四杆机构是一般空间连杆机构的构成基础,研究方法、结果和研究结论可望推广应用到一般空间机构的综合。空间连杆机构控制简单、成本低、可以实现复杂的空间运动,因此对它的研究具有理论意义和应用前景。本文以解域综合方法为基础,对上述空间四杆机构运动综合做了较全面系统的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空间4C机构综合将平面四杆机构和球面四杆机构的解域综合理论与方法拓展应用于解决空间4C机构四位置综合问题。首先基于球面Burmester理论建立球面4R机构解域。在球面4R机构解域上可以显示机构的类型、回路缺陷和分支缺陷。然后,给出解直线方程,通过解直线建立空间4C机构解域,在空间4C机构解域上可以显示空间4C机构主动杆与机架间C副的运动形式。文中给出了机构综合示例。验证了所提出方法的正确性与适用性。(2)空间RCCC机构综合给出了三种空间RCCC机构四位置综合方法,对于三种综合方法,机构解的求解方法不同,机构解域建立方法相同。第一种综合方法是基于空间4C机构解域的RCCC机构四位置综合方法,其综合思路与空间4C机构四位置综合相似。首先建立球面4R机构解域,然后建立空间4C机构解域,在建立空间4C机构解域进行遍历计算的过程中,把计算得到的主动杆与机架间C副通过四个给定位置滑动位移为0的点记录下来,这个点所对应的机构解便是RCCC机构的解。将遍历计算所得到的RCCC机构的全部解表示在一个选定的平面内建立RCCC机构解域。第二种综合方法是直接对RCCC机构约束方程进行求解。将RCCC机构四位置综合问题转化为求解非线性高次方程组的问题。通常情况下,RCCC机构位置综合是将RC杆组和CC杆组分开综合,对于四位置问题,CC杆组有无穷多解,而RC杆组无解。本文通过联立RC杆组的约束方程和CC杆组的约束方程,对RCCC机构整体的约束方程组进行求解,解决了 RC杆组四位置综合无解的问题,并应用同伦解法求解高次方程组。最后建立RCCC机构解域。数值综合示例表明该方法综合结果正确、有效、适用。最后,对于RCCC机构四位置综合,本文给出了利用判别式求解的方法。首先在球面4R机构可行域上得到全部可能解,然后,通过对RCCC机构的约束方程组进行推导、化简,得到一个判别式方程,将全部可能解代入到判别式方程中,如果判别式的值为0,那么存在RCCC机构解,仅需再求解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便可得到RCCC机构的解。将所有RCCC机构解表示在一个选定的平面内建立RCCC机构解域。综合示例表明,该方法计算时间短,理论性强,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和实际应用价值。(3)空间HCCC机构综合本文给出了基于解域的HCCC机构四位置综合方法,综合过程仍分为两步:第一步利用球面4R机构可行域确定机构的四个方向向量,第二部,通过推导、化简HCCC机构的约束方程得到一个一元七次方程,将第一步中的四个方向向量代入到这个一元七次方程中便可以得到多达七个HCCC机构解。将所有HCCC机构解表示在一个选定的平面内建立HCCC机构解域。综合示例表明,所提机构对位置综合有效适用,综合方法正确,理论性强,因此具有重要学术和应用价值。(4)机构综合软件开发在上述机构综合理论与方法的研究基础上,利用开发软件Visual C++和Matlab混合编程,并结合OpenGL,开发出空间连杆机构综合软件。这些机构综合软件具有友好的人机交互界面,在完成机构综合的同时可对机构进行运动仿真,并对综合及仿真过程中的数据进行保存。机构综合软件可有效地完成文中全部数值示例,从而验证本文所提出的机构综合理论与方法的正确性、可行性和有效性。

张妍[9](2019)在《古树树龄判别回归模型研究 ——以长沙县古香樟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古树是一个国家的重要物产和文化资源,还见证了气候、生态、生物、地理等的更替变化。由于极强的适应能力和抗逆性能力,它们通过了自然选择,从而得以不断延续下来,因此在选择乡土树种亦或是园林适生树种时,古树往往成为重要的参考对象,还能够从古树探索树木基因的奥妙,因而广泛推行针对古树的调查工作,对古树资源的开发及利用具有极为重要的社会意义。古树的年龄是划分古树等级的依据,而且对于实施古树的分级保护及打击倒卖行为具有重要意义,在实际的调查工作中,古树的胸径、树高、冠幅等生长指标可通过相关仪器直接判读出来,而古树年龄的测定则是一个十分棘手的技术问题。目前已有的古树树龄测龄方法主要包括传统测龄法、科技测龄法及回归模型测龄法,其中传统测龄法主要包括数树轮法、文献追踪法、访谈法等,传统测龄法具有成本较低的优势,但精度欠缺;科技测龄法主要包括CT扫描法、X射线法、14C测定法等,相对于传统测龄法而言,科技测龄法具有较高的精确性,但需要依赖优良的测量设备,因而成本高;回归模型测龄法则相当于一个折中的办法,其相对于传统测龄法而言具有更高的精确性,相对于科技测龄法则具有成本低的优势。本研究在对长沙县古樟树进行调查分析后,以树龄作为因变量,设为y,胸径、树高及冠幅作为自变量,分别设为X1,x2,x3,并根据自变量的个数分别建立单因子模型、双因子模型和三因子模型,使用7种常见的树木生长模型分别进行拟合,根据相关系数R判断自变量与树龄是否具有相关性,当p<0.05即表示它们之间具有相关性;根据决定系数R2选出树龄预测的最优模型,当R2的值越接近于1则表明模型的拟合效果越好。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长沙县古樟树共331株,其中一级古樟树5株,平均树龄达756.00年,平均树高13.60m,平均胸径230.60cm,平均冠幅17.20m;二级古樟树14株,平均树龄达362.12年,平均树高15.10m,平均胸径147.30cm,平均冠幅18.10m;三级古樟树312株,平均树龄为150.09年,平均树高15.58m,平均胸径80.46cm,平均冠幅13.88m。从分布区域来看,分布在农村的古樟树为313株,占94.60%,城市仅18株,仅占5.40%。从权属角度分析,其中国有的为285株,占86.10%,集体的和个人的分别为32株及14株。古樟树大多数生长于乡村街道旁且所处生长环境条件良好。(2)通过观察古樟树树龄与胸径、树高及冠幅的关系散点图可以初步判断:胸径与树龄成显着的正相关关系,即胸径随着树龄的增长而不断增长,而树高及冠幅与树龄不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甚至出现负相关关系。(3)将古樟树树龄模型按自变量个数进行分类,可分为单因子模型、双因子模型及三因子模型。当为单因子模型时,古樟树树龄预测的最优模型为树龄—胸径模型,表达式为Y=1.71x1.02;为双因子模型时,树龄预测的最优模型为树龄—胸径、树高模型,其表达式为Y=2.08x1-1.22x2+5.54;为三因子模型时,树龄预测模型仍为Y=2.08x1-1.22x2+5.54,由于单因子模型树龄—胸径模型的R2的值为0.81,大于双因子模型树龄—胸径、树高模型及双三因子模型树龄—胸径、树高、冠幅模型的R2值0.78,因此用于预测长沙县古樟树树龄的最优模型为Y=1.71x1.02。(4)对模型进行检验可以发现:当胸径在20cm左右时,使用模型Y =1.71x1.02预测樟树树龄,预测树龄往往较大,而实测树龄较小,因而所得相对误差较大,达到95%左右,因而此模型不适用于胸径较小的樟树树龄的预测;当胸径在40cm左右时,相对误差为13%左右,树龄预测值与实测值之间的相对误差在之前的基础上大大地降低了;当树龄在一百年以上五百年以下时,相对误差仅为5%左右了,而当树龄在五百年以上时,使用模型测得的树龄的相对误差随着树龄的增加而增加,因此可以推断出该模型适用于预测二三级古樟树的树龄,即模型Y= 1.71x1.02适用于二三级古樟树的树龄预测。(5)树木生长往往受其所处立地条件的影响,当立地条件较好时,树木生长速度往往较快,因而达到一定生长量所需的时间也更短;而当立地条件较差时,树木生长速度往往较为缓慢,达到一定生长量所需的时间也更长,因而同一树种在达到同一生长量的过程中,立地条件较好的往往比立地条件较差的需要的时间更短。根据本研究结果可知,当立地条件较好时,古樟树树龄预测模型为Y=0.9*1.71x1.02,当立地条件一般时,古樟树树龄预测模型为Y=1.71x1.02,当立地条件较差时,古樟树树龄预测模型为Y= 1.1*1.71x1.02。

刘超[10](2019)在《菲律宾海域夏季水文特征及其水团分析》文中研究指明我国大部分远海海洋活动分布在距离我国最近的远海——西北太平洋,本文对128°E142°E,13°N21°N海域,采用2012年8月份某一航次的CTD,XBT资料和中国Argo实时资料中心提供的该时间段该调查海域的Argo资料,进行了菲律宾海域夏季的海洋水文环境和水团分布研究。研究海域位于一直是国内外海洋学者关注热点的菲律宾海,它向西通过巴士海峡连接我国南海,向东既是西太平洋,是连接印度洋、南海和太平洋的交通枢纽,也是我国通向澳大利亚、加拿大、美国和南美国家主要的海上通道,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太平洋水和黑潮水经过该海域进入我国近海,研究菲律宾海域的水文特性在经济上和军事上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介绍了数据的内容、来源、质量控制和标准化方法,根据已有的海洋调查资料,分析研究该海域温、盐、声速等水文特征:采用垂直梯度法计算分析了菲律宾海夏季等温层和温跃层的规律和厚度强度等特征,根据等温层的不同将温度剖面分为三类,描述了不同区域不同时间的三类等温层和温跃层分布规律;之后分析了菲律宾海的深海声道,判断声道轴深度受纬度的影响,通过比较不同深度的温度及其差值得到深海声道的深度跟温度梯度有关的结论;然后绘制了不同深度的温度水平分布图和不同经纬度方向的温度断面图,在水平方向和断面方向描述了夏季菲律宾海域的温度分布情况。针对CTD数据、XBT数据和Argo数据,提出了基于回归分析的适用于夏季菲律宾海域的TP-S经验公式。根据海水状态方程,应用CTD的温盐深数据,采用合适的拟合函数求T-S经验方程,得到分段方程拟合效果更好,但是分段回归方程没有通过Argo数据验证,之后采用二元三次多项式回归得到拟合效果和指标都优秀的TP-S经验公式,该经验公式可以通过Argo数据验证,之后应用TP-S经验公式得到XBT的盐度回归数据,提高了XBT数据的使用效率。最后,使用XBT盐度回归数据,并分别使用T-S图解法、K-means聚类分析法和模糊C均值聚类法对菲律宾海域进行了垂直方向的水团分析。同时应用实测的CTD数据,分别使用定性的T-S图解法、定量的K-means聚类分析法和模糊C均值聚类法,将菲律宾海域水团分为表层水(BCW)、次表层水(CBCW)、中层水(ZCW)和深层水(SCW),并描述各水团的温盐性质。比较了使用实际测量数据和回归数据得到的水团划分的区别以及三种水团分析方法的区别,可以认为通过TP-S经验公式得到的XBT盐度回归数据不适用于表层水团划分,但是在表层以下的水团划分中可以使用。

二、一元三次多项式根的一个判别条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一元三次多项式根的一个判别条件(论文提纲范文)

(1)高观点下初中方程教学的主要问题与解决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问题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方法
第二章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2.1 国外研究现状
        2.2.2 国内研究现状
        2.2.3 文献述评
    2.3 理论基础
        2.3.1 数学与数学教育相关理论
        2.3.2 教师专业发展相关理论
第三章 方程的发展及教学要求
    3.1 方程的发展历史
    3.2 初中课程标准中有关方程的内容
    3.3 方程的教学意义
第四章 高观点下对初中方程的概念及主要解法的解读
    4.1 方程概念与分类
        4.1.1 等式的定义
        4.1.2 关于方程的定义
        4.1.3 方程的分类
    4.2 方程同解定理
        4.2.1 同解方程的原理
        4.2.2 导出方程原理
    4.3 方程解法综述
        4.3.1 方程和方程组解法的一般原理
        4.3.2 公式法
        4.3.3 因式分解法
        4.3.4 换元法
        4.3.5 方程组的解法
    4.4 方程应用及其应用题
    4.5 方程与函数、不等式关系分析
        4.5.1 不等式的定义及性质
        4.5.2 三者之间的关系
第五章 高观点下对初中生方程学习现状的调查及分析
    5.1 调查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5.1.1 调查目的
        5.1.2 调查内容
        5.1.3 调查对象
        5.1.4 调查实施过程
    5.2 调查的结果分析
        5.2.1 测试卷的情况分析
        5.2.2 测试卷的调查结论
        5.2.3 调查问卷的结果分析
        5.2.4 问卷调查的结论
    5.3 教师访谈
第六章 中学教师利用“高观点”指导教学的调查及分析
    6.1 调查目的及意义
    6.2 调查对象
    6.3 信度、效度分析
        6.3.1 信度分析
        6.3.2 效度分析
    6.4 调查结果及分析
第七章 高观下提高初中方程教学质量的策略与建议
    7.1 关于方程概念的教学
    7.2 关于方程解法的教学
    7.3 关于方程应用的教学
    7.4 关于方程与函数、不等式关系的教学
第八章 结论和建议
    8.1 结论
    8.2 建议
        8.2.1 对一线中学数学教师的建议
        8.2.2 对中学学校的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1:测试卷
附录2:初中生方程学习现状调查问卷
附录3:教师采用高观点进行教学现状调查问卷
致谢

(2)关于高等代数多项式理论的教学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教学顺序的设置
2 教学内容的设置
3 重点与难点剖析
4 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4.1 多项式理论与整数理论的联系与区别
    4.2 数域在多项式理论中的作用
    4.3 因式分解与标准分解式的应用
    4.4 重因式与重根判别及应用
    4.5 有理数域上可约性的判定
5 总结

(3)基于压电陶瓷的PC结构套筒连接件性能监测及缺陷识别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及其应用
        1.2.1 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简介
        1.2.2 钢筋套筒灌浆连接
        1.2.3 套筒灌浆质量检测技术研究现状
    1.3 压电智能材料
        1.3.1 压电材料简介
        1.3.2 压电效应
    1.4 基于压电陶瓷的土木工程结构健康监测
        1.4.1 基于压电陶瓷的主动健康监测
        1.4.2 基于压电陶瓷的被动健康监测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压电功能元的制作与主动健康监测系统性能测试
    2.1 引言
    2.2 压电陶瓷片与主体结构的结合方式
        2.2.1 粘贴式
        2.2.2 埋入式
    2.3 压电功能元的制作
        2.3.1 压电陶瓷片的选取
        2.3.2 压电功能元的制作流程
    2.4 主动健康监测系统及其性能测试
        2.4.1 试验设备介绍
        2.4.2 激励/传感系统性能测试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压电波动法的套筒灌浆料早期强度监测
    3.1 引言
    3.2 压电陶瓷监测灌浆料强度的理论基础
        3.2.1 压电波动法原理
        3.2.2 基于压电波动法的灌浆料早期强度监测原理
        3.2.3 声波在灌浆料中的衰减
    3.3 压电陶瓷传感器接收信号幅值影响因素分析试验
        3.3.1 试验设计及试件制作
        3.3.2 试验装置及实验过程
        3.3.3 试验现象及分析
    3.4 套筒灌浆料早期强度监测试验研究
        3.4.1 试验设计与构件制作
        3.4.2 试验装置及试验过程
        3.4.3 试验结果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压电波动法的套筒灌浆质量缺陷识别研究
    4.1 引言
    4.2 钢筋套筒灌浆缺陷的类型
    4.3 试验目的
    4.4 试验概况
        4.4.1 试验设计与试件制作
        4.4.2 试验监测系统
    4.5 套筒灌浆质量缺陷识别监测试验结果分析
        4.5.1 基于正弦信号幅值的时域信号分析
        4.5.2 基于扫频信号小波包能量的时域信号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压电陶瓷的灌浆质量评估方法的结构应用
    5.1 引言
    5.2 试验概况
        5.2.1 试验设计与试件制作
        5.2.2 试验监测工况
    5.3 试验结果分析
        5.3.1 基于信号幅值的缺陷识别指标CV灌浆质量评估
        5.3.2 基于信号小波包能量值的缺陷识别指标ECV灌浆质量评估
    5.4 装配式剪力墙灌浆质量监测结果的验证
    5.5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附录 B 攻读学位期间所参与的科研课题及项目

(4)基于高光谱数据的马尾松病虫害等级分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研究背景及工作意义
        1.1.1 选题研究背景
        1.1.2 选题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1.4 文章结构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数据、材料与试验方法
    2.1 地面高光谱遥感试验材料与方法
        2.1.1 光谱数据采集实验方案与研究区域概况
        2.1.1.1 试验设计
        2.1.1.2 研究区域概况
        2.1.2 主要试验仪器及软件
        2.1.3 试验样本数据采集
        2.1.4 数据处理以及统计分析
        2.1.4.1 病情等级估算
        2.1.4.2 病虫害胁迫下林木受害程度光谱分析技术
        2.1.4.3 敏感波段及植被指数参数确定
        2.1.5 模型建立与评价方法
        2.1.5.1 反演模型建立
        2.1.5.2 模型评价方法
        2.1.5.3 模糊分类与聚类分析
    2.2 卫星高光谱遥感病虫害等级试验数据与方法
        2.2.1 线性混合光谱模型
        2.2.2 高光谱数据马尾松病虫害等级目标检测方法流程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地面高光谱遥感的马尾松病虫害等级分类研究
    3.1 病虫害胁迫下马尾松冠层光谱特征参数选取
        3.1.1 病虫害胁迫下马尾松冠层光谱数据相关分析
        3.1.1.1 病虫害胁迫下马尾松冠层原始光谱分析
        3.1.1.2 病虫害胁迫下马尾松冠层微分光谱分析
        3.1.2 病虫害严重程度与冠层光谱相关分析
        3.1.3 病虫害胁迫下马尾松冠层光谱敏感参数选取
    3.2 基于地面高光谱遥感的马尾松冠层光谱分析
        3.2.1 病虫害严重程度与冠层光谱特征参数相关分析
        3.2.2 最小二乘回归和主成分分析
    3.3 马尾松病虫害严重程度反演模型的建立及精度评价
        3.3.1 单变量回归分析
        3.3.2 多元回归分析
    3.4 马尾松病虫害等级的模糊分类与聚类分析
        3.4.1 模糊分类及评价
        3.4.2 聚类分析及评价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HJ-1A高光谱影像的马尾松病虫害等级分类算法研究
    4.1 数据预处理
        4.1.1 辐射值转换及条带去除
        4.1.2 大气校正及研究区裁剪
        4.1.3 几何精校正及图像融合
    4.2 基于高光谱数据马尾松病虫害盲提取与目标检测算法研究
        4.2.1 盲提取技术理论与方法
        4.2.1.1 盲源分离
        4.2.1.2 盲源提取
        4.2.1.3 基于MSCPE的 BSE高光谱目标检测算法
        4.2.2 马尾松病虫害波谱信息参数确定
        4.2.3 马尾松病虫害波谱提取参数验证
        4.2.4 马尾松病虫害各等级波谱信息盲提取算法验证
    4.3 基于高光谱数据的马尾松病虫害等级的目标检测及评价
        4.3.1 基于MSCPE_BSE目标检测算法病虫害等级检测
        4.3.2 基于经典目标检测算法病虫害等级检测
    4.4 基于灰度分割及林木健康分析的病虫害等级分类及评价
        4.4.1 灰度分割法
        4.4.2 林木健康分析工具法
        4.4.3 基于高光谱数据各目标检测算法分析与评价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讨论
    5.1 本文结论
    5.2 未来发展与后续工作讨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5)面向图形学的非线性方程求根(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方程求根及其应用背景
        1.2.1 非线性方程求根在图形学中的研究
        1.2.2 非线性方程求根背景
    1.3 相关方法
        1.3.1 变量迭代算法
        1.3.2 区间迭代算法
        1.3.3 数值计算与鲁棒性
    1.4 本章主要内容及其安排
第二章 点到NURBS曲线最近距离的快速计算方法
    2.1 背景和研究现状
    2.2 算法步骤
        2.2.1 问题描述
        2.2.2 点到曲线最近距离计算方法
        2.2.3 算法步骤及实例
    2.3 实验结果和讨论
        2.3.1 实例说明
        2.3.2 Bézier形式的转化次数比较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一般非线性方程求根的有理二次裁剪法
    3.1 背景和研究现状
    3.2 有理二次裁剪法
        3.2.1 裁剪步骤
        3.2.2 实例说明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平面上曲线相交的高效计算方法
    4.1 背景和研究现状
    4.2 相关工作
        4.2.1 牛顿法
        4.2.2 裁剪法
        4.2.3 割线法
    4.3 计算初始值
        4.3.1 基于控制网格与平面的交点获得初始值
        4.3.2 使用二次曲面逼近法优化初始值
    4.4 两个迭代公式及其算法概述
        4.4.1 基于导数估算的方法求解一般曲线相交方法
        4.4.2 基于泰勒展开的曲线相切算法
        4.4.3 算法步骤
    4.5 实验结果和讨论
        4.5.1 单个交点情形
        4.5.2 相切情形
        4.5.3 退化情形
        4.5.4 多个交点情形
        4.5.5 两非多项式曲线间的求交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在读期间完成的学术论文及参与的科研项目
详细摘要

(6)数学史融入高中复数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 年版)》正式颁行
        1.1.2 人教新版普通高中数学教科书出版并将投入使用
        1.1.3 HPM理论日臻成熟并获得重视
        1.1.4 当前高中复数教学存在不足
    1.2 研究问题和目的
        1.2.1 研究问题
        1.2.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3.1 改进高中复数教学现状
        1.3.2 推广和传播数学文化和数学史
        1.3.3 丰富HPM教学实践研究
        1.3.4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丰富教学手段
    1.4 研究设计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数学史与数学教育
        2.1.1 国外HPM研究现状
        2.1.2 国内HPM研究现状
    2.2 数学史融入复数教学的研究现状
    2.3 复数发展史述略
第三章 数学史认知及复数教学的调查研究
    3.1 学生对数学史认知情况的调查研究
        3.1.1 调查的设计
        3.1.2 调查的实施
        3.1.3 调查结果及分析
    3.2 教师对数学史认知情况的调查研究
        3.2.1 调查的设计
        3.2.2 调查的实施
        3.2.3 调查结果及分析
    3.3 高中复数教学现状的调查研究
        3.3.1 调查的设计
        3.3.2 调查的实施
        3.3.3 调查结果及分析
    3.4 对高中数学教师的访谈
        3.4.1 访谈的设计
        3.4.2 访谈的实施
        3.4.3 访谈的结果及分析
第四章 数学史融入高中复数的教学设计
    4.1 教学设计总体思路
    4.2 教学设计
        4.2.1 《复数的概念》教学设计
        4.2.2 《复数的四则运算》教学设计
        4.2.3 《复数的三角表示》教学设计
第五章 教学实践与总结
    5.1 教学实践
    5.2 教学总结
        5.2.1 课后访谈
        5.2.2 课后反思
        5.2.3 教学启示
第六章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附录

(8)基于解域的空间连杆机构综合理论与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背景及意义
    1.2 空间连杆机构的应用概述
    1.3 机构综合内容综述
    1.4 连杆机构的分析方法概述
        1.4.1 高次方程组求解方法
        1.4.2 连杆机构的类型及缺陷分析
    1.5 空间连杆机构的综合方法概述
        1.5.1 球面四杆机构综合
        1.5.2 一般空间连杆机构综合
    1.6 连杆机构的解域综合理论与方法概述
    1.7 课题的研究内容
    1.8 全文体系结构
2 空间4C机构四位置综合
    2.1 引言
    2.2 CC杆组综合方程的推导
    2.3 球面Burmester解曲线及空间4C机构解直线方程
        2.3.1 球面Burmester解曲线方程
        2.3.2 空间4C机构解直线方程
    2.4 空间4C机构解域的建立及原动件运动形式分析
        2.4.1 解域建立
        2.4.2 空间4C机构的缺陷判定
        2.4.3 空间4C机构的原动件运动形式分析
    2.5 空间4C机构综合数值示例
    2.6 本章小结
3 空间RCCC机构四位置综合Ⅰ-遍历计算求解
    3.1 引言
    3.2 RCCC机构四位置综合公式推导
    3.3 RCCC机构解域建立
    3.4 机构综合数值示例
    3.5 本章小结
4 空间RCCC机构四位置综合Ⅱ-直接求解非线性方程组
    4.1 引言
    4.2 RCCC机构四位置方程组建立与求解
        4.2.1 公垂线方程
        4.2.2 Bertini模型建立、求解与有效解筛选
    4.3 机构综合数值示例
    4.4 本章小结
5 空间RCCC机构四位置综合Ⅲ-方程组消元化简求解
    5.1 引言
    5.2 RCCC机构四位置方程组消元、化简与求解
        5.2.1 约束方程消元、化简
        5.2.2 机构解存在的判别式
    5.3 机构综合数值示例
    5.4 本章小结
6 空间HCCC机构四位置综合
    6.1 引言
    6.2 HCCC机构四位置综合方程推导与求解
        6.2.1 HC杆组约束方程推导
        6.2.2 约束方程化简消元为一元七次方程
    6.3 HCCC机构解方程的讨论及缺陷判定
        6.3.1 七次方程解的讨论
        6.3.2 HCCC机构的缺陷判定
    6.4 机构综合数值示例
    6.5 本章小结
7 机构综合软件的设计与实现
    7.1 引言
    7.2 软件的开发环境及总体构架
    7.3 空间4C机构综合软件开发
    7.4 空间RCCC机构综合软件开发
    7.5 空间HCCC机构综合软件开发
    7.6 本章小结
8 结论与创新点
参考文献
附录A Bertini代码
作者简历及在学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9)古树树龄判别回归模型研究 ——以长沙县古香樟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状况
        1.3.1 古树的特性研究进展
        1.3.2 古树的价值研究进展
        1.3.3 传统测龄法研究进展
        1.3.4 科技测龄法研究进展
        1.3.5 回归模型测龄法研究进展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技术路线
2 长沙县古樟树资源状况
    2.1 长沙县概况
    2.2 古樟树数量统计分析
    2.3 古樟树分布区域分析
    2.4 古樟树立地状况分析
        2.4.1 立地类型分析
        2.4.2 生长环境分析
        2.4.3 生长势分析
    2.5 古樟树树龄结构分析
3 模型的建立
    3.1 模型数据描述
    3.2 常用生长模型
        3.2.1 经验模型
        3.2.2 理论模型
    3.3 模型图像分析
        3.3.1 单因子模型图
        3.3.2 双因子模型图
    3.4 系数分析
        3.4.1 相关系数
        3.4.2 判定系数
    3.5 显着性分析
        3.5.1 T检验
        3.5.2 F检验
    3.6 模型的比较
        3.6.1 单因子模型
        3.6.2 双因子模型
        3.6.3 三因子模型
4 模型的检验与适用
    4.1 模型的预测检验
        4.1.1 检验数据
        4.1.2 检验方法
        4.1.3 检验结果
    4.2 模型的适用
        4.2.1 立地条件分类
        4.2.2 立地条件组合
        4.2.3 不同立地条件模型
        4.2.4 不同立地条件模型与原模型关系
        4.2.5 模型适用结果
5 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长沙县331株古樟树数据信息表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
致谢

(10)菲律宾海域夏季水文特征及其水团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对照表
缩略语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论文结构
第二章 菲律宾海域夏季海洋水文环境分析
    2.1 数据介绍及预处理
        2.1.1 数据来源及内容
        2.1.2 数据标准化及质量控制
    2.2 海域等温层与温跃层分布及特征
    2.3 海域深海声道及其影响因子
    2.4 区域海水温度分布特点
        2.4.1 海水温度的平面分布
        2.4.2 海水温度的断面分布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回归分析的夏季菲律宾海域TP-S经验公式
    3.1 回归分析原理
    3.2 TP-S经验公式研究方法
    3.3 实验结果与分析
        3.3.1 基于CTD数据的T-S经验公式
        3.3.2 基于CTD数据的分段T-S经验公式
        3.3.3 基于CTD数据的TP-S经验公式
        3.3.4 基于Argo数据的TP-S经验公式验证
        3.3.5 基于XBT数据的盐度数据回归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XBT与 CTD数据的夏季菲律宾海域水团分析
    4.1 水团分析介绍
        4.1.1 定性分析方法
        4.1.2 定量分析方法
    4.2 基于盐度回归数据的水团分析方法
    4.3 水团分析实验
        4.3.1 基于T-S图解法的菲律宾海域水团分析
        4.3.2 基于K-means聚类法的菲律宾海域水团分析
        4.3.3 基于模糊C均值聚类法的菲律宾海域水团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四、一元三次多项式根的一个判别条件(论文参考文献)

  • [1]高观点下初中方程教学的主要问题与解决策略[D]. 王杰. 合肥师范学院, 2021(09)
  • [2]关于高等代数多项式理论的教学探讨[J]. 安军. 高等数学研究, 2021(01)
  • [3]基于压电陶瓷的PC结构套筒连接件性能监测及缺陷识别研究[D]. 杜进府. 兰州理工大学, 2020(12)
  • [4]基于高光谱数据的马尾松病虫害等级分类研究[D]. 王霜. 电子科技大学, 2020(07)
  • [5]面向图形学的非线性方程求根[D]. 王龙权.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2020(04)
  • [6]数学史融入高中复数教学研究[D]. 邵奇.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2020(01)
  • [7]一元多项式问题中的构造性证明方法[J]. 严文利. 高师理科学刊, 2019(12)
  • [8]基于解域的空间连杆机构综合理论与方法研究[D]. 曹阳. 北京科技大学, 2020(06)
  • [9]古树树龄判别回归模型研究 ——以长沙县古香樟为例[D]. 张妍.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9(01)
  • [10]菲律宾海域夏季水文特征及其水团分析[D]. 刘超.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9(02)

标签:;  ;  ;  ;  ;  

一元三次多项式根的判别条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