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行李搬运系统研究

铁路行李搬运系统研究

一、铁路行包办理系统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李依诺[1](2020)在《铁路行包票据电子化移动终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认为为解决铁路行包管理信息系统在票据电子化升级中遇到的信息交互和电子单据流转问题,基于Android移动终端,在铁路行包管理信息系统的总体框架下设计并实现了行包票据电子化移动终端系统。阐述了该系统的行包信息管理、客运信息管理、列车作业管理和基础信息管理等主要功能,以及站车交互、多重数字签名和信息共享等关键技术。该系统已在京沪高铁部分车次和行包办理点上线试运行,实现了快运单据的全面、全流程电子化,与铁路各信息系统无缝对接,显着提高了行包作业效率。

张敏[2](2020)在《中铁快运物流总包运输方案编制关键技术研究》文中认为在当前经济发展形势下,生产加工型企业为快速响应客户个性化的供货要求,同时降低运营成本,倾向于将物流需求外包给第三方物流企业,与此同时,对物流企业的服务效率与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中铁快运作为我国铁路运输的主要力量,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必须充分发挥铁路运输运量大、成本低、安全可靠的优势,积极发展多式联运,不断提高运输效率和服务质量,为用户提供一体化、个性化服务,才能赢得更多市场机会。目前,中铁快运基于“干线运输+仓储+区域配送”的理念,推出了以铁路运输为主、公路运输为辅的多式联运物流总包业务,为生产加工型企业提供一体化的综合物流解决方案。但现有方案设计主要集中在干线运输组织方面,在两端的接取、配送等方面缺乏有效的方案支撑,难以提供给客户整体方案和运输时效保证。同时,在编制物流总包业务运输方案的过程中,主要以人工经验为主,没有形成一套科学、标准、自动的方案编制方法,严重制约了企业发展。针对以上问题,本文就中铁快运物流总包运输方案编制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1)分析了物流总包运输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将物流总包运输方案编制问题拆分成物流网络规划问题和可行径路搜索两个关键问题,提出了物流总包运输方案的编制思路。(2)在分析集运车站、疏运车站和仓库间的覆盖关系的基础上,建立了以物流网络总费用最小为目标,单指派下的基于集合覆盖问题的物流网络规划模型。(3)构建了物流总包中行包车站评价指标体系,利用主成分分析-聚类两阶段方法确定了行包车站发展等级划分方案,利用k-means聚类方法确定了行包车站区域划分方案,给出了集运车站、疏运车站和仓库的备选集生成方法。(4)设计了遗传算法对提出的物流网络规划模型进行求解,并利用贪婪思想和遍历算法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基于疏运车站、仓库的配送半径和固定成本进行了敏感性分析。(5)在构建行包运输服务网络的基础上,给出了基于A*算法的站间可行径路搜索算法,并通过算例分析验证了网络规划模型和路径搜索算法的有效性。

杨嘉懿[3](2019)在《客货共运模式的高铁快递装运方案研究 ——以京沪高铁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部分高铁线路出现运输能力富余的情况下,中国铁路总公司开展高铁快递业务以弥补高速铁路高昂的建设及运营成本。利用图定旅客动车的剩余空间捎带快件的模式具有改造成本少、可用车次多、发车频率高等优势,已成为主要的高铁快递运输模式。但是,高铁快递主要进行从始发站到终点站的“点对点”运输,在中间站装卸的快件量很少。未来快递运输需求将持续增长,中间站的需求可观。因此,装运方案如果考虑中间站的快递运输需求,从全局最优的角度统筹沿线站点的需求,可以帮助高铁快递运营企业提高利润。通过对高铁快递现状的分析得到,高铁快递目前有当日达、次晨达、次日达和隔日达四种产品,其时效要求不同,但是高铁快递运营企业在装运时采用“先到先装”的方法,没有区分装运等级;另外,高铁快递主要以始发站到终到站的“一站直达”运输为主,没有统筹分配列车在始发终到站和中间站的运输能力;和谐号列车的快递装载能力受旅客客座率影响。通过对京沪高铁的现状分析可得到,京沪高铁运输能力较丰富,但当日达、次日达等高时效产品没有实现全覆盖。基于对现状的分析结论,本文考虑高铁停站时间短、列车装载空间有限、高铁快递产品的不同时效要求等因素,建立客货共运模式下的高铁快递装运方案的数学模型。模型以高铁快递运营企业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在产品不同的时限要求、车站作业能力、车站停站时间、列车装载能力等限制下,为全线路的各个高铁服务站的不同快递时效产品决策装运车次以及分配运量。模型考虑了高铁快递装运方案的特殊性,计算了不同客座率下的列车容量空间,并考虑押运成本以及产品的不同时效要求。通过模型的计算,可以得到包括各站点的不同时效快递产品的装运车次、装运量、以及装卸站点。本文以京沪高铁线路为案例,设计京沪高铁快递装运方案。本文对2025年京沪高铁快递各时效产品的需求进行预测,并基于京沪高铁列车运行数据测算运输能力。将以上数据输入Matalab,使用遗传算法求解,得到的装运方案很好的满足了时效优先、用足能力的原则。在针对运输能力、运输需求两个因素对装运方案进行敏感性分析后,验证了本文的装运方案模型的有效性。本文的研究内容以期为从事高铁快递业务的企业编制高铁快递装运方案提供理论依据。

罗锦[4](2018)在《铁路行包快件运输竞争力综合评价研究》文中认为随着我国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行包快件运输需求不断增加,铁路基础设施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给铁路企业开展行李包裹快件运输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在中国铁路总公司全面向现代物流转型的背景下,对铁路行包快件运输竞争力的相关理论进行分析,对行包快件运输竞争力评价指标和方法进行探索,有利于我们客观、全面地了解铁路行包快件运输竞争力现状、优势和存在的不足,进而保证铁路行李包裹快件运输健康、可持续发展,这已成为铁路运输部门关注的重点。论文首先探讨了铁路行包快件运输竞争力相关的理论,分析了铁路行包快件运输的发展现状,通过SWOT方法定性分析铁路行包快件运输的内外部竞争环境状况及发展趋势,为建立铁路行包快件运输竞争力综合评价体系奠定基础;其次,对铁路行包快件运输竞争力评价模型进行研究,分别按“站到站”(行李、普通包裹运输)和“门到门”(铁路快件、高铁快运包裹运输)两种方式建立不同的评价体系,通过分析其竞争力影响因素、确定评价指标,选用变异系数法确定权重,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建立多层次灰色系统综合评价模型;再次,运用建立的评价模型,分别对“站到站”和“门到门”进行竞争力评价。对于“门到门”行包快件运输,选取顺丰速运、邮政(EMS)速递、申通快递、天天快递等具有代表型快递企业进行对比,通过收集和整理评价指标数据,运用多层次灰色系统综合评价模型逐级计算二级指标C、一级指标B、评价目标A的关联度系数;最后,根据评价结果,得出铁路行包快件运输竞争力的综合表现,并针对铁路行包快件运输的竞争力情况提出相应的决策性建议。针对铁路行包快件运输竞争力评价结果,提出提升其竞争力的决策性建议。通过树立良好品牌形象,开展市场营销扩大市场规模;加速实现智能化物流,降低高铁快运营成本;改善服务质量,增强顾客满意度;加强物流人才队伍和自身渠道建设,加强申诉服务中心建设,完善售后服务等方面来提高铁路行包快件运输的竞争力。

王鹏翔[5](2018)在《铁路行包运输方案编制方法研究》文中提出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对时效性要求较高的小件货物运输需求迅猛增长,但是铁路货物运输却严重滞后于电子商务的发展。行包运输具有较高的运输速度和时效性,能够满足小件货物对时效性的要求,因此利用行李车来运送小件货物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然而当前行包运输仍被视为客运服务的附属产品,方案编制受传统编制原则限制,缺乏系统性优化,无法满足小件货物对时效性的要求;另一方面,面对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传统的“站到站”运输已无法适应市场的竞争,铁路需进一步完善终端配送网络,实现“门到门”运输,提升物流全过程的服务水平与时效性。针对这些问题,本文以时效性为核心对行包运输方案编制方法进行研究。论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在分析行包运输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可行径路的行包运输方案分步优化思路:首先,考虑运输时效性和行包运输的限制条件,分别生成单个OD的合理可行径路集;其次,基于所有OD的可行径路集,考虑行包运能约束,以总利润最大为目标进行运量分配,进而生成行包运输方案。该求解思路在保证求解质量的同时,通过对问题进行多层分解可以大幅提升求解效率。(2)设计了基于A*算法的行包可行径路搜索算法。以旅客列车时刻表和行包办理站数据为基础,建立行包运输动态服务网络,将可行径路集的生成转化为动态服务网络上的K短路问题,在A*算法的基础上结合行包运输组织特点设计了径路搜索算法,并通过C#编程实现,为运量分配奠定基础。(3)在分析运输方案编制影响因素的基础上,考虑行李车运载能力约束和径路运输能力约束,建立了以运输利润最大为目标的运量分配模型,通过C#调用Cplex软件求解,生成满足不同时效性需求的行包运输方案。(4)以2017年全路行包运输需求和2017年9月旅客列车时刻表为基础数据,通过C#编程实现径路搜索算法和模型求解,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在有效时间内得出较为精确合理的求解结果,验证了模型和算法的有效性和合理性。

浦克[6](2015)在《基于业务量预测的铁路行包专列开行方案的优选》文中指出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和升级,快捷货物运输需求迅速增长,并呈现出多样化、个性化需求。为了适应市场需求、提高市场竞争力,行包专列作为快捷货物运输的一种新型组织形式应运而生,并以其运输距离长、运行速度快、运量大、效益高和组织形式简单等优势成为铁路行包运输的主要形式。研究行包专列开行方案的编制与优化方法,对提高运输效益、扩大市场占有额,具有重要意义。论文的主要内容包括:第一,对铁路行包专列及其开行方案进行介绍,包括行包专列的发展历程、组织特点及其开行原则,行包专列开行方案的编制原则、影响因素及现行的专列开行方案;第二,对铁路行包运量进行预测,第一步采用采用线性回归模型和加权增长率法对铁路行包的需求总量进行预测,为下一步的到发量预测和0D分布预测提供参考;第二步采用正交多项式拟合法对各行包办理站的到发量进行预测;第三步采用双约束重力模型对0D分布进行预测,预测的到发量和OD分布作为编制行包专列开行方案的数据基础。第三,在上一步行包业务量预测的基础上,综合考虑行包专列开行方案的编制原则和影响因素,以运输效益最大为目标构建开行方案模型。模型的构建分为三个步骤:确定专列运量、确定车流径路和编制运输方案。并且,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开行方案的优化设计,以运输效益最大和货主费用最低为目标构建双目标规划模型。第四,选取梅河口、四平、长春、沈阳、通辽、吉林六个城市以及铁路货运的具体数据,根据上文提出的模型首先对全国铁路行包运量进行了预测,然后对六个城市的到发量进行预测,并在此基础上对其OD分布进行预测,为编制铁路行包的开行方案提供数据准备,最后根据上文提出的双目标线性规划模型,利用lingo软件进行求解,得到行包专列的开行方案,并将模型求解方案与单组方案进行效益求解对比,证明制定模型的科学性。

王骁[7](2012)在《特快行李车专列运输组织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快捷货物运输需求日益增加。铁路行包运输作为铁路快捷货物运输的主要方向,已开行行包专列、行邮专列、旅客列车行李车等行包运输产品,满足了人们对高附加值货物运输快速性、准时性、便捷性、安全性的要求。此外,高速铁路的发展对铁路行包运输也产生了深刻影响。一方面,高速铁路开通运营后,实行客货分线,既有线运输能力得到释放,为铁路行包运输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但与此同时,原既有线旅客列车的停运,又影响了行李车的行包运输能力,造成铁路行包运输的运量损失。为弥补损失的既有线行李车行包运量,发掘潜在客户,扩大铁路行包运输市场,本文提出了特快行李车专列这一新型行包运输产品,并以京广、陇海通道为例,对其运输组织进行了深入研究与探讨。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如下:(1)特快行李车专列开行技术条件分析对特快行李车专列运行所需线路、机车、车辆、站场设施设备等条件进行了分析,确定其线路等级、机车车辆类型和车站作业条件。(2)特快行李车专列开行方案设计的相关方法研究根据特快行李车专列产品的特点,全面分析其开行方案设计的影响因素,建立开行方案模型,并针对行包运量发展规律选择科学、有效的预测方法。(3)案例分析以京广、陇海通道为例,选择满足条件的行包运输节点,对特快行李车专列的开行方案设计进行了实例分析。

刘胜[8](2012)在《铁路行包运输调度优化的方法研究》文中指出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小件货物运输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铁路行包运输作为小件行包运输的中坚力量,正在面临新形势、新机遇的挑战。在铁路行包运输调度现代化、市场化的大背景下,以往的以人工经验为主的行包调度模式亟待改变。研究如何将铁路行包运输调度从生产型调度向经营型调度转变,实现对内管理和对外服务的双赢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本文以铁路行包运输调度的指挥体系和调度过程为研究对象,结合铁路行包运输基本装运原则,研究了三级调度体系的职能和相互关系的优化,并从装运实施方案的优化出发,重点研究了直达行包和中转行包装运组织的调度优化问题。首先,基于现有铁路行包调度体系结构和职能,深入分析了行包调度指挥的业务流程和管理流程,提出了调度优化的必要性和主要优化问题。其次,针对行包调度指挥存在的主要问题,从统计分析、监控预警、运能调配三方面对三级调度部门职能分别优化。在此基础上,运用系统优化理论优化了调度信息传递流程,并给出了行包调度指挥信息平台初步架构。然后,针对直达行包装运实施问题,从直达装运车次的优化选择和分车次装车计划调度调整两方面进行优化。在分析装车计划调整的影响因素基础上,构建了分车次调度调整优化模型,以解决在装运行包广义收入最大的优化目标前提下,同时兼顾货物装运优先等级的问题。运用lingo12.0编程求解案例,给出各站实际装车计划调整结果。最后,针对中转行包装运调度的决策,给出中转装运车次的衔接优化选择策略。通过中转决策指标体系的架构,依托模糊数学思想,提出了运用改进的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方法来辅助决策,并结合大客户行包转运实例验证了此方法的科学性。

陈京亮[9](2012)在《铁路行包装运方案编制方法的研究》文中指出根据铁路行包办理站行李车日装车计划编制流程,结合中国铁路行包运输实际情况,以车次准装区段限制、行包办理站办理限制、行包作业接续时间标准等为约束条件,给出基于行包发站和到站坐标位置网格图的行包运输径路快速算法;按照先行包直达、后1次中转和2次中转的行包装运方案编制思想,给出了多层提篮式分级筛选的铁路行包办理站装运方案编制方法。运用结果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能够提高铁路行包运输组织的水平和运输管理质量,并且实现了铁路行包运输装运方案和日装车计划的计算机编制。

张国平,张一宣,张杰,张菁[10](2011)在《铁路行包装运方案计算机辅助编制系统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基于全路客车行李车开行方案,综合分析行包作业的约束条件和关联因素,按照优先直达、合理中转及合理运输路径距离等原则,采用"穷举计算,逐一筛选,分类排序"的算法,提出全路行包办理站之间站到站的行包装运方案模型。基于本文提出的模型和算法,设计开发了铁路行包装运方案的计算机辅助编制系统,分为上游站运能运量预报子系统和车站辅助装车计划子系统,该系统有利于提高铁路行包运输装车计划编制和中转计划编制的工作效率。

二、铁路行包办理系统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铁路行包办理系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铁路行包票据电子化移动终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1 铁路行包电子化
    1.1 铁路行包管理信息系统概述
    1.2 电子化升级架构
2 电子化移动终端系统设计
    2.1 系统架构
        2.1.1 系统总体架构
        2.1.2 系统逻辑架构
    2.2 系统功能
        2.2.1 行包信息管理
        2.2.2 客运信息管理
        2.2.3 列车作业管理
        2.2.4 基础信息管理
3 关键技术
    3.1 站车交互
    3.2 多重数字签名
    3.3 信息共享技术
4 结束语

(2)中铁快运物流总包运输方案编制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现有研究总结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2 物流总包运输方案编制问题分析
    2.1 物流总包业务分析
    2.2 物流总包运输特点
    2.3 物流总包运输方案编制思路
    2.4 本章小结
3 基于集合覆盖问题的物流网络规划模型
    3.1 业务描述
    3.2 拟解决的方案
        3.2.1 构建思路
        3.2.2 影响因素分析
    3.3 集合覆盖问题
    3.4 模型构建
        3.4.1 问题描述
        3.4.2 模型假设
        3.4.3 模型构建
    3.5 本章小结
4 行包车站的分级评价与备选集的确定
    4.1 物流总包中行包车站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4.1.1 标准层指标的确定
        4.1.2 评价因子的选择
        4.1.3 数据收集和整理
    4.2 主成分分析-聚类两阶段评价方法
        4.2.1 主成分分析法
        4.2.2 系统聚类
    4.3 行包车站发展等级划分方案
        4.3.1 主成分分析法筛选原始指标
        4.3.2 聚类分析得出划分方案
    4.4 行包车站区域划分方案
        4.4.1 k-means聚类算法
        4.4.2 行包车站区域划分方案的确定
    4.5 本章小结
5 基于遗传算法的模型求解
    5.1 求解方法
        5.1.1 遗传算法概述
        5.1.2 遗传算法步骤
        5.1.3 遗传算法设计
    5.2 数据整理
    5.3 模型运算与分析
        5.3.1 模型运算
        5.3.2 算法验证
        5.3.3 敏感度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基于A~*算法的站间可行径路搜索
    6.1 可行径路分析
        6.1.1 行包运输服务网络
        6.1.2 可行径路
    6.2 径路搜索算法
        6.2.1 A~*算法简介
        6.2.2 算法设计
        6.2.3 算法流程
    6.3 算例
    6.4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本文主要工作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物流总包中行包车站评价基础数据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3)客货共运模式的高铁快递装运方案研究 ——以京沪高铁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方法
    1.3 技术路线与论文结构
        1.3.1 技术路线
        1.3.2 论文结构
2 文献综述及理论基础
    2.1 文献综述
        2.1.1 高铁快运相关研究
        2.1.2 客货共运相关研究
        2.1.3 现有研究的评述
    2.2 相关概念
        2.2.1 高铁快递及其运输组织模式
        2.2.2 高铁快递客货共运模式
        2.2.3 装运方案
    2.3 相关理论及方法
        2.3.1 最优化理论
        2.3.2 遗传算法
    2.4 本章小结
3 高铁快递现状、京沪高铁快递现状及装运问题分析
    3.1 高铁快递现状
        3.1.1 高铁快递服务产品需求
        3.1.2 高铁快递运输能力
        3.1.3 高铁快递运输方式
    3.2 京沪高铁快递现状
        3.2.1 京沪高铁快递产品需求
        3.2.2 京沪高铁快递运输能力
        3.2.3 京沪高铁快递运输方式
    3.3 高铁快递装运现存问题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客货共运模式的高铁快递装运方案模型构建及算法设计
    4.1 高铁快递装运方案及影响因素分析
        4.1.1 装运方案分析
        4.1.2 影响装运方案的因素
    4.2 客货共运模式的高铁快递装运方案模型
        4.2.1 基本假设
        4.2.2 参数定义
        4.2.3 目标函数
        4.2.4 约束条件
    4.3 算法设计
        4.3.1 问题特性分析
        4.3.2 算法设计及Matlab编程
    4.4 本章小结
5 客货共运模式的京沪高铁快递装运方案编制
    5.1 案例数据
        5.1.1 客货共运模式下京沪高铁快递运输能力
        5.1.2 客货共运模式下京沪高铁快递需求
        5.1.3 成本及运营费用估算
    5.2 运算结果与分析
        5.2.1 运算结果
    5.3 敏感性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Matlab编程语句
附录B 京沪高铁快递运输能力测算结果
附录C 京沪高铁快递需求预测结果
附录D 京沪高铁快递装运方案数据及结果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4)铁路行包快件运输竞争力综合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技术路线
    本章小结
第二章 铁路行包快件运输竞争力相关理论
    2.1 企业竞争力相关理论
        2.1.1 企业竞争力的内涵
        2.1.2 企业竞争力的特征
        2.1.3 企业竞争力来源的层次结构模型
    2.2 竞争力综合评价方法
        2.2.1 综合评价方法
        2.2.2 竞争力综合评价方法的选择
        2.2.3 灰色关联分析法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铁路行包快件运输发展现状
    3.1 铁路行包快件运输业务种类
        3.1.1 行包(普通包裹)运输
        3.1.2 小件货物快运
        3.1.3 高铁快运
    3.2 铁路行包快件运输现状分析
    3.3 铁路行包快件运输竞争环境分析
        3.3.1 内部竞争分析
        3.3.2 外部竞争分析
    3.4 铁路行包快件运输发展SWOT定性分析
        3.4.1 优势(Strengths)分析
        3.4.2 劣势(Weaknesses)分析
        3.4.3 机遇(Opportunities)分析
        3.4.4 威胁(Threats)分析
        3.4.5 SWOT定性分析总结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铁路行包快件运输竞争力评价模型研究
    4.1 构建指标体系依据
        4.1.1 构建目的
        4.1.2 构建原则
        4.1.3 构建方式
    4.2 按“站到站”行包运输方式构建评价指标体系
        4.2.1 影响因素分析
        4.2.2 评价指标的选取及分类
    4.3 按“门到门”快件运输方式构建评价指标体系
        4.3.1 影响因素分析
        4.3.2 评价指标的选取及分类
    4.4 用变异系数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
    4.5 构建基于关联分析的多层次灰色系统综合评价模型
        4.5.1 构建评价指标原始数据矩阵
        4.5.2 确定最优指标集
        4.5.3 评价指标值规范化处理
        4.5.4 确定规范化处理后的参考数据列
        4.5.5 计算灰色关联系数
        4.5.6 建立多层次评价模型
        4.5.7 优劣排序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铁路行包快件运输竞争力评价
    5.1 “站到站”行包运输竞争力评价
        5.1.1 选取评价对象
        5.1.2 收集和整理评价指标数据
        5.1.3 确定评价指标权重
        5.1.4 多层次灰色系统综合评价
        5.1.5 评价结果分析
    5.2 “门到门”快件运输竞争力评价
        5.2.1 选取评价对象
        5.2.2 收集和整理评价指标数据
        5.2.3 确定评价指标权重
        5.2.4 多层次灰色系统综合评价
        5.2.5 评价结果分析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提高铁路行包快件运输竞争力的决策建议
    6.1 树立良好品牌形象,开展市场营销扩大市场规模
    6.2 加速实现智能化物流,降低高铁快运运营成本
    6.3 改善服务质量,增强顾客满意度
    6.4 加强物流人才队伍和自身渠道建设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论文总述
    7.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5)铁路行包运输方案编制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3 现有研究总结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1.3.2 论文研究技术路线
    1.4 本章小结
2 基于时效性的行包运输方案编制问题分析
    2.1 行包运输需求特征分析
    2.2 行包运输组织特性分析
    2.3 行包运输方案编制内容
    2.4 行包运输方案编制特点
    2.5 行包运输方案编制思路
    2.6 本章小结
3 基于动态服务网络的可行径路搜索
    3.1 行包运输动态服务网络
        3.1.1 行包运输方案时间特性分析
        3.1.2 服务网络设计依据
        3.1.3 服务网络数学描述
    3.2 可行径路分析
        3.2.1 径路类别
        3.2.2 径路属性
        3.2.3 服务网络变量
        3.2.4 径路搜索限制条件
        3.2.5 径路成本分析
    3.3 径路搜索算法
        3.3.1 行包运输径路特性分析
        3.3.2 搜索算法设计及步骤
        3.3.3 算法的编程实现
    3.4 本章小结
4 基于可行径路的行包运输方案编制模型
    4.1 方案编制影响因素
    4.2 模型基本假设与目标
        4.2.1 基本假设
        4.2.2 模型目标
    4.3 数学模型
        4.3.1 变量定义
        4.3.2 数学函数
        4.3.3 约束条件分析
    4.4 求解算法
        4.4.1 需求分批
        4.4.2 Cplex求解模型
    4.5 本章分析
5 实例分析
    5.1 基础数据
    5.2 计算结果及分析
        5.2.1 径路搜索
        5.2.2 运量分配
    5.3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论文的主要工作
    6.2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附录A
附录B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6)基于业务量预测的铁路行包专列开行方案的优选(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铁路运量预测的研究现状
        1.2.2 列车开行方案的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技术路线
第2章 铁路行包专列开行方案
    2.1 铁路行包专列概述
        2.1.1 铁路行包专列的内涵及特点
        2.1.2 铁路行包专列的发展历程
        2.1.3 铁路行包专列的开行原则
    2.2 铁路行包开行方案
        2.2.1 铁路行包专列开行方案编制原则
        2.2.2 铁路行包专列开行方案设计的影响因素
        2.2.3 现行行包专列开行方案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铁路行包运量预测
    3.1 总量预测
        3.1.1 总量预测的步骤
        3.1.2 总量预测的基本原理
    3.2 到发量预测
        3.2.1 到发量预测的步骤
        3.2.2 到发量预测的基本原理
    3.3 OD分布预测
        3.3.1 增长系数法
        3.3.2 重力模型法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行包专列开行方案模型构建与求解
    4.1 行包专列开行方案设计
        4.1.1 确定专列运量
        4.1.2 确定车流径路
        4.1.3 编制运输方案
    4.2 行包专列开行方案的优化设计
        4.2.1 确定车流径路候选集
        4.2.2 优化模型的建立与求解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实例分析
    5.1 铁路行包运量预测
        5.1.1 总量预测
        5.1.2 到发量预测
        5.1.3 OD分布预测
    5.2 行包开行方案编制
        5.2.1 数据准备
        5.2.2 模型求解及方案确定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7)特快行李车专列运输组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运量预测的研究现状
        1.2.2 运输组织方案编制的研究现状
    1.3 论文主要内容
2 我国铁路行包运输现状分析
    2.1 铁路行包运输市场定位及货源结构分析
        2.1.1 铁路行包运输市场定位
        2.1.2 铁路行包运输货源结构
        2.1.3 铁路行包运量情况
    2.2 铁路既有行包运输产品发展现状
        2.2.1 旅客列车行李车
        2.2.2 行包专列
        2.2.3 行邮专列
    2.3 高铁发展对铁路行包运输的影响
        2.3.1 我国高速铁路发展现状
        2.3.2 高铁开通对铁路行包运输的影响
    2.4 我国铁路行包运输存在的问题
3 特快行李车专列相关技术条件分析
    3.1 线路
    3.2 机车
    3.3 车辆
    3.4 站场设施设备
4 特快行李车专列开行方案设计方法
    4.1 特快行李车专列开行原则
    4.2 特快行李车专列组织特点
    4.3 特快行李车专列开行方案编制的影响因素
        4.3.1 通道能力
        4.3.2 编组辆数
        4.3.3 运行径路
        4.3.4 运输费用
    4.4 特快行李车专列开行方案设计思路
    4.5 特快行李车专列开行方案模型建立
        4.5.1 基本假设
        4.5.2 数学描述
        4.5.3 模型构造
        4.5.4 模型建立
    4.6 模型求解方法
5 行包运量预测方法
    5.1 发到量预测
        5.1.1 自适应滤波预测法的基本思想
        5.1.2 自适应滤波预测法的基本公式
        5.1.3 自适应滤波预测法的步骤
        5.1.4 N、k值和初始权数的确定
    5.2 OD流量预测
6 案例分析
    6.1 特快行李车专列办理站城市
        6.1.1 专列办理站城市的确定
        6.1.2 办理站城市的行包运量预测
    6.2 2013年京广、陇海通道特快行李车专列开行方案的确定
        6.2.1 数据准备
        6.2.2 模型求解及开行方案确定
7 总结
    7.1 论文的主要工作及主要结论
    7.2 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附录A
附录B
附录C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8)铁路行包运输调度优化的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国内外行包运输现状
        1.1.2 行包调度指挥现状
        1.1.3 研究意义
    1.2 行包运输相关优化研究现状
        1.2.1 行包运输体系相关研究
        1.2.2 行包装运组织相关研究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2 铁路行包运输调度内容分析
    2.1 行包调度组织体系
        2.1.1 行包调度基本原则
        2.1.2 行包调度体系结构
        2.1.3 现行三级调度相关职能
    2.2 行包调度业务流程
        2.2.1 行包装运组织原则
        2.2.2 行包装运组织业务流程
        2.2.3 行包调度管理流程
    2.3 行包调度优化的问题分析
        2.3.1 行包调度指挥的特殊性
        2.3.2 三级调度体系优化问题
        2.3.3 直达行包装运组织问题
        2.3.4 中转行包装运组织问题
3 行包运输三级调度体系优化
    3.1 行包调度指挥过程中的问题
    3.2 三级调度职能优化
        3.2.1 总公司行包调度职能优化
        3.2.2 分公司行包调度职能优化
        3.2.3 车站营业部调度职能优化
    3.3 三级调度信息流程优化
        3.3.1 完善信息沟通机制
        3.3.2 增强信息共享功能
        3.3.3 优化信息传递过程
        3.3.4 健全调度信息平台
4 直达行包装运组织的调度优化
    4.1 直达装运车次优化选择
    4.2 分车次装车计划调度调整优化
        4.2.1 装车计划调整的影响因素
        4.2.2 基本假定
        4.2.3 约束条件分析
        4.2.4 广义收入函数
        4.2.5 装车计划调整模型构建
    4.3 模型求解算法设计
        4.3.1 不同货物等级的权重
        4.3.2 模型求解步骤
    4.4 装车计划调度调整实证分析
        4.4.1 实例说明及数据整理
        4.4.2 模型基本参数的确定
        4.4.3 基于lingo软件的模型求解
        4.4.4 装车计划调整结果
5 中转行包装运组织的调度优化
    5.1 中转装运车次优化选择
    5.2 分流中转节点选择原则
    5.3 中转站优选决策指标体系
        5.3.1 优选决策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
        5.3.2 优选决策指标体系的构架
    5.4 分流中转方案决策优化
        5.4.1 改进的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步骤
        5.4.2 影响因素的隶属函数确定
        5.4.3 中转方案优选的实证分析
6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行包调度优化待解决的问题
    6.3 行包调度指挥系统改进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A
附录B
附录C
附录D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10)铁路行包装运方案计算机辅助编制系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行包装运需求及关联因素分析
2 铁路行包装运方案计算机辅助编制系统的关键问题研究
    2.1 行包装运路径的确定方法研究
    2.2 货物运量的分配方法研究
    2.3 货物运到时限的计算方法研究
    2.4 行包装运方案的筛选和验证
3 铁路行包装运方案计算机辅助编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3.1 系统数据结构设计
    3.2 系统功能结构设计
        (1) 装运路径基础数据维护模块功能
        (2) 全程装运方案路径查询功能
        (3) 车站装运方案路径查询功能
        (4) 运输时效查询功能
        (5) 运能运量基础信息维护功能
        (6) 运能情况查询功能
        (7) 车站办理业务数据更新功能
        (8) 基础信息管理
        (9) 库存管理
        (10) 计划管理
        (11) 调度信息管理
4 结束语

四、铁路行包办理系统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铁路行包票据电子化移动终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 李依诺. 铁路计算机应用, 2020(06)
  • [2]中铁快运物流总包运输方案编制关键技术研究[D]. 张敏.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4)
  • [3]客货共运模式的高铁快递装运方案研究 ——以京沪高铁为例[D]. 杨嘉懿. 北京交通大学, 2019(01)
  • [4]铁路行包快件运输竞争力综合评价研究[D]. 罗锦. 大连交通大学, 2018(04)
  • [5]铁路行包运输方案编制方法研究[D]. 王鹏翔. 北京交通大学, 2018(01)
  • [6]基于业务量预测的铁路行包专列开行方案的优选[D]. 浦克. 吉林大学, 2015(02)
  • [7]特快行李车专列运输组织研究[D]. 王骁. 北京交通大学, 2012(10)
  • [8]铁路行包运输调度优化的方法研究[D]. 刘胜. 北京交通大学, 2012(10)
  • [9]铁路行包装运方案编制方法的研究[J]. 陈京亮. 中国铁道科学, 2012(01)
  • [10]铁路行包装运方案计算机辅助编制系统的研究[J]. 张国平,张一宣,张杰,张菁. 铁路计算机应用, 2011(08)

标签:;  ;  ;  ;  ;  

铁路行李搬运系统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