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故事讲述经济新闻

用故事讲述经济新闻

一、用故事讲述经济新闻(论文文献综述)

严冉[1](2021)在《华为品牌故事化传播研究》文中研究指明2014年5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总书记强调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要打造中国品牌、展示中国形象、弘扬中国精神。对一个品牌来说,形象是品牌的外在体现,精神则是品牌的内涵,只有不断加强品牌精神和形象的塑造,才能增强企业凝聚力、核心竞争力,推动企业长久的发展,而故事化传播正是建构品牌形象的一个重要策略。华为作为我国民族企业的领袖之一,成功地塑造了一个追求卓越、勇于创新、敢为人先、为国争光的伟大品牌形象。华为品牌形象不仅是华为领导人科技创新和经营管理的结果,也与“讲好华为故事”的故事化传播密切相关。华为通过梦想、奋斗、责任、坚守等系列化故事不仅成功塑造和提升了华为的文化精神特质,也与广大社会公众形成了强烈的共鸣,受到了社会公众的高度信赖与拥戴。从某种程度上说,华为故事就是中国故事,华为的奋斗史和品牌形象就是中国改革开放与中国形象的缩影。本文运用传播学、广告学、叙事学、符号学的相关理论知识解读华为的故事化传播与品牌形象塑造。以2013年到2020年42个华为广告、10部微电影、41次新闻专访为研究对象进行文本分析,意在通过华为故事化传播实践,梳理华为故事生产与品牌形象建构之间的关系。本文的论述逻辑从三个部分依次展开:第一部分是对故事化传播以及故事化传播与品牌形象建构的联系进行分析,为研究华为的故事化传播搭建了理论架构;第二部分梳理了华为故事化传播的文本类型,分析了华为通过故事化传播方式建构起的品牌形象,其中文本类型包括:广告、微电影和新闻专访;第三部分主要从叙事学、符号学以及故事理论的角度分析华为故事化传播的具体策略,着重从四个方面展开:叙事的符号组合策略、叙事视角类型、叙事的心理策略以及叙事的语境策略。希望此研究能对我国民族企业塑造品牌形象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林佳[2](2021)在《魔幻现实主义小说的叙事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魔幻现实主义文学是拉丁美洲最具代表性的文学流派。魔幻现实主义作为艺术手法、世界观、思维方式、叙事类型对世界文学艺术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以魔幻现实主义小说为代表的魔幻叙事因其丰富、独特的叙事方式形成了极具辨识度的叙事类型。本文以拉美魔幻现实主义小说为代表的魔幻叙事为研究对象,以叙事学为主要理论视角,通过对魔幻现实主义小说及其拓展形态的代表作品的叙事学解析,提炼并分析了魔幻叙事的基本类型及其叙事功能。在此基础上,提出从类型学的角度,建构魔幻叙事学的大致构想及基本框架。第一章是论题展开的准备,首先梳理了作为文学流派和作为叙事类型的魔幻现实主义的历史语境和涵义。界定了本文所论的“魔幻现实主义”和“魔幻叙事”的基本内涵并对此做了具体说明。由于“魔幻现实主义”一词在不同语境中具有“绘画风格”、“艺术倾向”、“人生观与世界观”、“叙事风格”、“叙事类型”和“对现实的态度”等涵义的变化和重叠,所以首先界定了本文所论“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特指拉丁美洲的一种文学流派,“魔幻叙事”以拉美魔幻现实主义小说为典型文本的一种叙事类型。本章结合魔幻现实主义小说中原始思维和现代视野双重观念并置的前提,从叙事学的角度,概括了魔幻叙事的“故事”(story)与“话语”(discourse)和“素材”(fabula)三方面的主要特质及其互动模式,并以此为标准,提炼出魔幻叙事分为三个基本类型:多重时空体中的对话性叙事、叙述主体游移和阐释编码冲突制造的悖论性叙事、隐形叙述层提供的重构与修复性故事。并在此基础上,提炼了魔幻叙事的两种典型拓展形态:魔幻叙事空集和魔幻叙事游戏。第二章到第四章是论题的展开部分。第二章从叙事学的角度论析魔幻叙事的第一种基本类型:“多重时空体中的对话性叙事”。本章结合墨西哥作家胡安·鲁尔福(Juan Rulfo)的小说《佩德罗·帕拉莫》(Pedro Paramo)和米格尔·安赫尔·阿斯图里亚斯(Miguelángel Asturias)的小说《总统先生》(El se?or presidente)论析了魔幻叙事中普遍存在的“幽灵叙事”和多重故事及其构建的“多重时空体”,并具体阐释了在多重时空体中的人物信息组、事件、历史叙事和真相故事之间的对话形态。其中着重论析了死者人物信息组、历史叙事和素材故事之间的对话及其叙事功能。第三章从叙事学的角度论析魔幻叙事的第二种基本类型:叙述主体游移和阐释编码冲突制造的悖论性叙事。本章结合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García Márquez)的小说《一桩事先张扬的凶杀案》(Crónica de una muerte anunciada)和阿斯图里亚斯的小说《玉米人》(Hombres de maíz),论析了魔幻叙事中的叙述主体(叙述者、聚焦者、人物、隐含作者)之间的复杂冲突。这种冲突在魔幻叙事中以叙述主体的转换、行动元的双向图式、可靠与不可靠叙事的游移,以及空间、场所的悖论性涵义为主要表现形式。第四章结合阿斯图里亚斯的小说《总统先生》(El senor presidente)、《玉米人》(Hombres de maíz)、劳拉·埃斯基韦尔(Laura Esquivel)小说《恰似水之与巧克力》(Como Agua para Chocolate),伊莎贝尔·阿连德(Isabel Allende)的小说《幽灵之家》(la casa de los espirtus)和加西亚·马尔克斯(García Márquez)的小说《霍乱时期的爱情》(El Amor en los Tiempos del Cólera)论析了魔幻话语元素如碎片、虚构时空等构成的隐形叙述层完成的、对集体和个体记忆双重意义上的“重构”和“修复”。第五章是论题具体延伸部分,论析了魔幻叙事的拓展形态。基于“魔幻现实主义文学”本身边界的相对确定性,参照第一章对“魔幻叙事”特征的界定,将因拓展了“魔幻”的文化基础和“现实”含义、但与经典“魔幻现实主义小说”有内在关联的创作纳入论题,以保证论题的完整性。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Jorge Luis Borges)和胡利奥·科塔萨尔(Julio Cortázar)的短篇小说代表了这种创作倾向:用叙事描摹在现实中不可见不可感、但在理论上可能存在的世界。描摹这个世界体现了魔幻叙事的方式,具体表现为:以分形的故事建构运动与“敞开”的叙事空集;以循环往复的事件性展现叙事空集中故事的迭代与真理的递归;以分裂的叙事声音制造各叙事主体之间,及其与它们与读者之间的审美距离、表达主体空缺的实质并编织无限性的叙事游戏。这类魔幻叙事通过特殊的故事形式表现对宇宙模型、叙事及存在等本体性思考,彰显魔幻叙事的哲理性特质。结语部分是论题的理论提升。在提炼魔幻叙事的基本类型和拓展形态并分析它们叙事功能的基础上,结合叙事学的学科语境和发展趋势,提出的一种理论构想:从类型学的角度,构建以作为叙事类型的“魔幻叙事”为研究对象的叙事理论,并说明此构想的意义和魔幻叙事学的基本框架。

王迪[3](2020)在《《内蒙古日报》防沙治沙报道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荒漠化防治对人类永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自建国至今,中国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荒漠化防治取得了显着成效,内蒙古的库布其沙漠治理模式更是为国际社会治理环境生态提供了中国的经验和智慧。舆论宣传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力量,近些年媒体对防沙治沙的新闻报道不计其数,本文选取内蒙古的党报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文本分析法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对建国以来至今《内蒙古日报》防沙治沙报道的新闻框架进行分阶段研究。探索《内蒙古日报》不同阶段的防沙治沙报道框架,并指出框架变化的原因,总结《内蒙古日报》防沙治沙报道的经验,为其他主流媒体做好防沙治沙报道提供参考。研究表明,建国以来《内蒙古日报》防沙治沙报道可以被区分为1949-1999年的“浅绿色”框架和2000年至今的“深绿色”框架。报道框架出现变化的原因主要为新闻报道理念的转变,生态环境治理提上日程,党报使命决定框架基调。建议从以下四个方面做好防沙治沙报道:第一、练“笔力”:讲好生态故事,提高新闻可读性;第二、练“脑力”:增强新闻策划能力,丰富报道形式;第三、练“眼力”:挖掘防沙治沙典型,提升新闻价值;第四、练“脚力”:深入群众,深入治沙一线。

胡冰[4](2020)在《央视扶贫节目《决不掉队》的故事化叙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精准扶贫”政策自2013年出台以来便受到社会多方人士的关注,扶贫、脱贫成为近年来热点话题,也越来越受到媒体的关注。《决不掉队》作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国家扶贫办制作的大型电视扶贫节目,用镜头记录扶贫足迹,用话语讲述脱贫故事,搭建多方资源平台,承担起媒体责任。本文将《决不掉队》三季节目中的38个扶贫故事作为研究对象,在热奈特的叙事话语理论以及新闻叙事理论的基础之上,运用文献法、个案分析法、文本分析法,探讨扶贫新闻在电视节目领域的应用与发展,旨在为电视扶贫节目提供可行性参考,丰富该领域的理论成果。本文共分为了五个章节,第一章明确了本文选题的研究目的与意义,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了研究现状分析,发现研究的空白点,确立了“故事化”叙事在该节目《决不掉队》研究中的价值。依照叙事学理论,本项研究主要从叙事内容和叙事话语两个方面展开,并形成了论文的框架;第二章对《决不掉队》这档节目的诞生、发展以及内容呈现进行阐释;第三章和第四章是本文的重点内容,从叙事内容和叙事话语对该档节目进行深入的分析。根据节目的个案特征,从叙事主题、叙事对象和叙事功能三个方面进行内容层面的研究,分析扶贫故事叙事过程中相关要素与内涵,在此基础上,分析该节目是如何构建叙事内容的,是如何讲述扶贫故事的,具体从叙事视角、叙事符号、叙事形式以及平台呈现四个方面展开。最后,通过对叙事内容和话语两大方面的分析,得出《决不掉队》对扶贫类节目的启示,主要从故事性与真实性的平衡、保证扶贫的后续跟进、增强扶贫故事的叙事能力以及加强故事化叙事下的价值引领这四个角度进行思考,以优化扶贫类节目的叙事能力,使媒介参与扶贫更具有传播力,为新媒体时代下方兴未艾的传统电视媒体讲好中国“精准扶贫”故事提供合理的策略与方向。

桑涛[5](2020)在《党报新闻故事化叙事研究 ——以《河南日报》为例》文中提出随着时代化进程的加快、媒介产业化的快速发展,当前媒体面临的竞争日趋激烈,传统媒体在新媒体的冲击下生存境况堪忧。党报作为传统媒体的代表,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谋求自身的发展已经成为了现下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传统的报纸与电视、广播等媒体相比较,一方面,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它本身的易保存性、适于深度报道和它独有的文字叙事功能。另一方面,还应认识到党报作为党和政府的机关报又具有特殊性,这就要求它在注重新闻性的同时更要兼顾其严肃性。党报作为沟通政府和群众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如何利用自己生产的新闻内容抓住受众的眼球,如何将自己的新闻内容以更加通俗易懂的方式传递给广大的受众,成为党报新闻现如今发展的重要前提和必须考虑的问题。党报新闻的特殊性决定了其语言的严肃性和官方性,但是,由于受众的普遍性、广泛性、差异性等因素的存在使得党报新闻不得不考虑其语言的适用和新闻内容生产的革新。基于这样的背景下,党报新闻故事化叙事无疑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也是传统党报类媒体在今天媒体竞争日趋激烈的局势下寻求破局的制胜“法宝”。就目前而言,故事化的报道手法在国内外已经被广泛应用,用故事化的叙事手法将受众与新闻相连接,通过新闻来讲一个故事要比单纯的摆事实讲理论更加有趣味,最终产生的传播效果也会更好。从新闻实务的应用方面来讲,新闻故事化的叙事手法较多的运用在人物通讯类报道,而且大多是民生类新闻报道居多。这类新闻报道坚持人民情怀,更好的贴近了受众,注重人物细节的刻画,运用了适当的文学笔法,最后加上故事的框架,能与受众产生直接的情感共鸣。党报上的新闻具体的来说,分为民生类新闻和时政类新闻,考虑到其特殊性,新闻故事化的运用也大都集中在民生类新闻方面,而时政类新闻由于其政治性较强,故事化的倾向则会相对较弱。本文主要从党报新闻的分类切入,选取《河南日报》2000年-2019年获河南省新闻奖的具有故事化特色的消息、通讯类报道作为案例,研究对象涵盖民生新闻和时政新闻,重点放在民生新闻部分。从这两类新闻的定义、特点谈起,通过对两类新闻的故事化类型、叙事视角、叙事性语言的比较来研究党报新闻故事化。研究方法上,本文采用了文献分析法、案例分析法、调查访谈法,通过研究,较为系统的阐述党报新闻故事化在实际新闻工作中的运用,并对党报新闻故事化的成因进行了分析,以期为后续进一步研究党报新闻故事化提供借鉴意义,使党报新闻更好地服务好人民大众,发挥好主流舆论作用。

郭秋梅[6](2020)在《故事导入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导入是高中历史教学中的首要环节,虽然其在课堂中展示时间有限,也非教学重点,但却起着重要作用。故事导入是历史教学导入方法之一,在上课伊始呈现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故事,不仅有利于自然过渡到新课教学内容的学习,同时还有助于提高学生对历史课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后续课堂环节的进行奠定一个良好的基调,提升教学效率。当前,学术界对导入的理论研究不胜枚举,但鲜有学者对作为其分支的故事导入法进行专门研究。因此,本文在理论结合实践的基础上,专注于对故事导入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研究,试图为高中历史教师运用故事导入法提供一些有益参考。本文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实践探讨,针对故事导入法在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有益意见。文章的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是关于故事导入法的理论研究,主要包括故事导入的相关概念、导入故事的分类、故事导入的理论基础,并对故事导入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所起的作用进行了阐述。第二章是实践调查,调查故事导入法在高中历史教学的应用现状,从调查结果中找出存在问题,分析原因所在,并提出相关建议。第三章,根据调查呈现的问题及相关原因,提出故事导入的一些应用原则和策略。第四章由理论回归实践,依据故事导入法的相关理论,设计部分故事导语,在高中历史课堂上进行实践操作,并对实践结果进行反思。

向倩[7](2020)在《刘德方民间故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民间故事作为中国民间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下堡坪乡这个地理环境特殊的乡村,刘德方和他的故事承担着民众日常生活启蒙的社会功能。刘德方用故事传播地方知识、建构地方历史、传讲地方文化,也用故事诉说家乡人民的生活、塑造他们的品格、涵养他们的精神世界。可以说,刘德方民间故事是三峡地区民间文化的活文物,也是成长发展着的中国乡土社会的缩影。刘德方不止是“下堡坪民间故事”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在民间文化范畴,以刘德方这位中国民间故事家为个案,通过对其人生经历、生活环境,特别是故事类型、主题、叙事美学特征的考察,不仅有助于我们去理解刘德方的生活世界、精神世界及其价值观,更有助于进一步理解民间文学的当代价值与意义,有利于口头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性传承模式的改善与提升。本文以刘德方及其讲述的民间故事为对象展开研究,全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章从刘德方故乡——下堡坪乡的文化空间、民间故事氛围及其故事集的搜集入手,概述刘德方民间故事的创作情况。2006年“下堡坪民间故事”被纳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之中,刘德方作为“下堡坪民间故事”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经历了从“传统故事讲述能手”到“故事员”身份的转变,随之形成了五种记录刘德方故事集的文字版本。第二章对刘德方民间故事进行分类研究与主题归纳。结合文本分析,以人物角色为要素划分为“乡民人物”、“箭垛式人物”、“功能人物”三大类加以研究,挖掘故事背后所体现的民间立场、民间视角、民间文化、民众期待和民间话语的权力模式,并由此进行故事主题归纳与总结,剖析刘德方民间故事对民众生活实践和交流实践产生的直接或间接的改变与影响。第三章引入民俗学、叙事学相关理论,对刘德方民间故事的叙事策略予以解读,从故事的幽默性、诗学传统及口语化特征入手,研究刘德方是如何把故事讲得吸引人、有乐趣,给人以审美享受。最后,根据前面三个部分的研究和探讨,结合当前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提出对民间故事的保护是要赋予它“第二生命”,即通过集体创造、集体享用、集体保存来传承民间故事,使民间文学研究与大众的生活实践及意义世界相统一,帮助民众更深刻地理解现在和更好地走向未来。

张雷[8](2020)在《媒体融合背景下人民日报人物报道栏目创新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一个人的挺立,依靠的是脊梁;一个民族的崛起,支撑的是精神。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但需要遍地林立的物质大厦,更需要建造巍峨耸立的精神大厦。人是精神的载体,人物报道是传播和塑造社会主流价值观、引导主流舆论的利器,也是建造当代中华民族精神大厦的重要载体。作为中国共产党中央机关报,作为中国人民的“第一大报”,70多年来,一代代人民日报的新闻工作者,秉承党中央机关报的历史使命,书写着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民战斗、生活、建设、发展的当代史,描绘着新中国精神大厦的图谱,形成了独特的人物报道传统。2014年8月18日,《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经由中央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这个指导意见的通过,标志着“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被上升为国家战略,并有了系统的顶层设计。在党中央领导下,打响了一场以传统主流媒体为主体、夺取移动互联网时代主流舆论阵地的攻坚战。作为党中央机关报、主流媒体排头兵和主力军,人民日报抓住媒体融合的时代机遇,坚持“一手抓技术,一手抓内容”,在依托“中央厨房”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的同时,不断提高优质内容生产能力,把人物报道这一传统优势和长处发挥到了极致,人物报道的栏目创新也进入了新的活跃期。根据本研究所做的全样本统计,2014年8月至2019年4月,人民日报共刊发人物报道9000多篇,月均150余篇,其中三分之二以上为栏目稿,涉及栏目387个,新开设栏目197个,人物报道由以往的“多栏目”格局演化为“多栏目集群”的新格局。以人物的精神为“特殊材料”,以栏目建设为主体,人民日报在其版面、网页、移动新媒体上构建起一种类似当今“摩天大楼”所普遍采用的“巨型框架+核心筒+加强桁架”结构,映射出“中华民族精神大厦”的生动镜像。2014年之后,人民日报典型人物报道栏目格局发生变化:首先是典型报道栏目多样化、立体化、系统化:重大典型报道以“时代楷模”宣传为核心,“时代先锋”、“先锋足印”、“最美基层干部”、“为了民族复兴·英雄烈士谱”四大栏目“鼎足之势”,各类中小型典型报道栏目不断推陈出新。这四大栏目与“时代楷模”以及众多中小型典型报道栏目结合在一起,就构筑起了一座精神大厦的“核心筒”。2013年之前,人民日报已经出现多个大型常设普通人故事栏目,并形成了“人生境界”、“劳动者之歌”、“身边的感动”、“暖流”等多个栏目“接力”的局面。2014年之后,人民日报以“普通人”为报道对象的栏目由过去的“接力”,发展到“栏目集群”,“新春走基层”、“点赞中国”、“故事·百姓影像”、“守望”、“行进中国·精彩故事”、“发现身边”等新栏目与“劳动者之歌”齐头并进,交相辉映,形成了一种类似超高层建筑上围绕在“核心筒”周围的“巨型框架”结构。在人民日报四大类栏目集群当中,还有一类数量较大的“主题人物报道栏目集群”,基本上都是为了适应阶段性主题宣传而设置。这些人物报道栏目均为战役性主题报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仅仅围绕特定主题,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讲故事,通过人的故事来鼓舞人心、凝聚人心、激励人心,形成了人民日报建设民族精神大厦的“加强桁架”。人民日报上的人物报道,走过了70多年的光辉历程,书写了一代代中华儿女的生动故事,树立了一个个光辉的典型、榜样、楷模。在媒体融合的时代背景之下,借助最新的“中央厨房”全媒体运行平台,人民日报的人物报道也探索出一条“用全媒体手段讲述人物故事”的新路径,开创出一个个全新的全媒体人物报道栏目,构筑起中华民族精神大厦最具创新色彩、时代特色的“塔尖”。人民日报人物报道栏目创新的实践,为构建当代中华民族精神的大厦提供了宝贵的参照,也启发了更多的思考:任何一座高楼大厦,要想巍然耸立,矗立不倒,必须打好坚实深厚的基础。当代中华民族的精神大厦,深深植根于中华儿女的内心深处,巍然耸立在党心民心的基础之上。党心和民心,是这座大厦的基础和生命力所在。筑牢当代中华民族精神大厦的基础,需要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不忘初心锤炼党魂,使精神大厦的“核心筒”根深蒂固;二是扎根人民凝聚民心,使精神大厦的“巨型框架”牢不可破;三是守正创新做强媒体,使精神大厦的“建筑师”坚强有力。

陈冠合[9](2020)在《讲好中国故事的叙事策略研究 ——以《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故事版面为例》文中认为在全球化时代复杂的舆论环境中,增强对外传播能力建设成为新形势下的一项国家战略和主流媒体的重要任务。“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提升对外传播能力的要求,也是《人民日报海外版》创立中国故事版面的初衷。然而,依照传统对外传播研究路径展开的对传播技术、渠道和效果的讨论,故事的叙事始终被置于功能主义视角下进行简单分析。话语即权力,本文通过对中国故事叙事话语的研究,尝试说明在做宣传与讲故事的双重要求下“讲好中国故事”叙事面临的困境。本文选取《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故事版面中的新闻报道文本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运用叙事学理论进行话语和结构层面的文本分析,研究叙事者针对“中国故事”这一命题选择了哪些叙事策略,以达成对主流价值观和意识形态的传播。同时通过对中国故事编辑部门的访谈,来印证叙事文本是否与媒体从业者新闻生产实践的意图相一致。本文在从叙事声者、叙事对象、叙事视角和叙事时间几个角度展开的叙事话语分析中发现,叙事者惯用的典型报道模式在保障宣传层面话语权威的同时,极大限制了受众对中国故事的解读和参与空间。而对叙事文本结构、文体结构和语义结构几方面进行的分析,揭示了叙事者对倒金字塔型结构、几种固定叙事模式和原型的重复使用,并不利于故事的讲述。结合对编辑部访谈和实际工作中的叙事策略后发现,中国故事版面叙事受限于传统外宣思维和工作惯习,最终并未形成有效的叙事实践。

欧阳晓彬[10](2019)在《十九大以来《人民日报》(海外版)华侨华人形象建构研究》文中提出《人民日报》(海外版)作为中国共产党重要的官方外宣窗口,自1985年创刊至今,一直致力于沟通海内外社会,刊发了大量与华侨华人相关的报道。十九大以来,党中央对中国文化及国家形象的国际传播高度重视,华侨华人作为传播中国文化、树立中国国家形象的一个重要载体,对其形象的塑造与宣传必然成为《人民日报》(海外版)重要任务之一。在当前西方的影视、文学作品对华侨华人的形象呈现偏向于负面的背景下,《人民日报》(海外版)建构积极正面的华侨华人形象具有十分显着的现实意义:在政治生活中,能促进国家之间的沟通交流,消除误解,完善国家形象;在经济层面上,能帮助华侨华人的产品和品牌更好的在海外市场发展,为进入海外市场减少阻力的同时起到吸引外资的作用;在文化生活中,好的华侨华人形象能增强中华文化的影响力,促进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使中华民族紧紧凝聚在一起,最终达到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效果。十九大以来的《人民日报》(海外版)中重点建构了四类华侨华人形象:友好交流的文化使者、经济发展的推动者、政治科技领域中的精英以及历史中的华侨华人等。它的主要建构策略,是遵循正面报道为主、重视议程安排的思路,选择大量典型人物进行报道,利用群体效应扩大影响辐射范围。在具体的手法上,则注重专版和系列报道,多运用通讯、特写等体裁,精选语言和图片,来生动地讲述各地华侨华人的故事,表现人物特点,呈现人物细节,丰富文化内涵。在建构华侨华人形象的过程中,《人民日报》(海外版)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如:形象类型不全面,缺乏对特定群体的针对性报道以及没有将网络技术运用到报道之中等。《人民日报》(海外版)只有牢牢把握住自己的优势,利用好自己的平台,在政策支持下做更有针对性的报道,将互联网的冲击看成一个新的机遇,充分将互联网技术运用到纸媒中,吸取其他平台的优点,才能塑造更贴近生活的华侨华人形象,最终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

二、用故事讲述经济新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用故事讲述经济新闻(论文提纲范文)

(1)华为品牌故事化传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和意义
        (一) 选题背景
        (二) 选题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 关于品牌形象的研究
        (二) 关于故事化传播的研究
        (三) 关于华为故事化传播的研究
    三、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一) 研究内容
        (二) 研究方法
第一章 故事化传播与品牌建构
    第一节 故事
        一、故事的内涵与外延
        二、现代媒介的发展与故事叙述的演变
    第二节 故事化传播盛行当代的背景和条件
        一、故事化传播盛行当代现象
        二、人类心智的故事化运行机制
        三、当代媒介环境增强故事传播力
        四、品牌人格化的发展趋势
    第三节 品牌形象建构与故事化传播
        一、品牌形象定位与传播关系
        二、品牌形象建构与故事化传播
        三、品牌形象建构的影响因素
第二章 华为故事化传播的文本类型及品牌形象
    第一节 华为与华为故事
        一、华为“故事”
        二、华为发展的阶段故事
    第二节 华为故事化传播的文本形式
        一、故事化广告
        二、微电影
        三、新闻专访
    第三节 华为故事化传播塑造的品牌形象
        一、不畏艰难、顽强抵抗的奋斗者形象
        二、肩负大任、永当先锋的爱国者形象
        三、充满温情、彰显人性的博爱者形象
第三章 华为故事化传播的叙事策略
    第一节 华为故事化传播的符号化叙事策略
        一、华为故事化传播的符号类型选择
        二、华为故事化传播的符号组合策略
        三、华为故事化传播的符号隐喻策略
    第二节 华为故事化传播的叙事视角
        一、华为故事化传播的零聚焦叙事视角
        二、华为故事化传播的内聚焦叙事视角
        三、华为故事化传播的外聚焦叙事视角
    第三节 华为故事化传播的社会心理策略
        一、华为故事化传播的人物原型及形象
        二、华为故事化传播的情节特征
        三、华为故事化传播的故事主题
    第四节 华为故事化传播的语境策略
        一、华为故事化传播与历史文化语境
        二、华为故事化传播与现实语境
        三、华为故事化传播与文本语境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2)魔幻现实主义小说的叙事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主要创新点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起及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三、研究方法
    四、创新点
第一章 作为文学流派和作为叙事类型的魔幻现实主义
    第一节 作为文学流派的魔幻现实主义
    第二节 作为叙事类型的魔幻现实主义
    第三节 魔幻叙事的基本类型
第二章 多重时空体中的对话性叙事
    第一节 幽灵叙事:死者人物信息组打造的多重时空体
        一、素材、故事在漂移中不断重组的时空体之间的对话
        二、多重聚焦下人物与事件的相互充实
    第二节 复调历史:记忆与现实在魔幻叙事场中的多声部对话
        一、历史叙事不可靠的连续性勾连出的真实故事
        二、真相故事与真实故事的角逐:素材与文本意义的生成
第三章 叙述主体游移和阐释编码冲突制造的悖论性叙事
    第一节 叙述主体无序变位:指向存在与反思的叙事
        一、不和谐的叙事主体:意义和价值冲突
        二、行动元的双向功能:真假图式
    第二节 阐释编码之间的冲突性意指
        一、橡皮擦拭的轨迹:可靠与不可靠叙事之间的信赖游移
        二、空间与场所:多重象征意义之间的悖论
第四章 隐形叙述层提供的重构与修复性故事
    第一节 去符号化和再符号化的历史重构
        一、碎片浮出:在多重故事的缝隙中敞开的真相
        二、文化再生与身份链接中生产的可靠叙事:重构集体记忆
    第二节 在叙事中“发明”而非“发现”自我
        一、魔幻话语重塑故事现场:记忆折返与元故事重构
        二、虚构时空中故事的修复性与超越性
第五章 魔幻叙事的拓展形态及叙事功能
    第一节 魔幻叙事的家族相似性
        一、普泛化存在的魔幻叙事
        二、魔幻叙事拓展形态的多样性及典型模式
    第二节 魔幻叙事空集中分形与迭代的故事
        一、故事分形的内在机制:集合元素的形态、运动和敞开
        二、周而复始的事件性:故事的迭代和真理的递归
    第三节 魔幻叙事游戏及其哲理性
        一、声音分裂的肌理:间离故事中的空缺主体及无限性游戏
        二、游牧的自由与困境:宇宙模型、叙事本体及存在
结语:走向魔幻叙事学
中外文参考文献
攻博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目录
后记

(3)《内蒙古日报》防沙治沙报道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意义
    (四)研究方法
一、《内蒙古日报》防沙治沙报道框架分析
    (一)1949-1999年的“浅绿色”框架
        1.新闻文本的宏观选择:治沙经验与方法议题和消息体裁为主
        2.新闻文本的中观选择:宏大的国家叙述
        3.新闻文本的微观选择:以晕轮效应为主
        4.小结
    (二)2000年至今的“深绿色”框架
        1.新闻文本的宏观选择:治沙成效议题和通讯体裁为主
        2.新闻文本的中观选择:细微的个人话语
        3.新闻文本的微观选择:强化文本可读性和贴近性
        4.小结
二、《内蒙古日报》防沙治沙报道框架变化原因分析
    (一)新闻报道理念的转变
    (二)生态环境治理提上日程
    (三)党报使命决定框架基调
三、《内蒙古日报》防沙治沙报道经验总结
    (一)练“笔力”:讲好生态故事,提高新闻可读性
    (二)练“脑力”:增强新闻策划能力,丰富报道形式
    (三)练“眼力”:挖掘防沙治沙典型,提升新闻价值
    (四)练“脚力”:深入群众,深入治沙一线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4)央视扶贫节目《决不掉队》的故事化叙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1.1 研究目的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理论基础与概念界定
        1.3.1 理论基础
        1.3.2 研究概念界定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创新点
第二章 《决不掉队》节目及其内容呈现
    2.1 《决不掉队》的发展现状
    2.2 《决不掉队》节目的内容呈现
第三章 《决不掉队》扶贫节目故事化叙事内容分析
    3.1 叙事主题:专业化扶贫手段满足受众表达
        3.1.1 宏观题材下挖掘细微视角
        3.1.2 包罗扶贫样态化,展现扶贫专业性
    3.2 叙事对象:发掘典型个案
        3.2.1 平民化身份引发群体关注普遍性
        3.2.2 特色扶贫助力群体特殊性
    3.3 叙事功能:真实叙事下的情感传播
        3.3.1 故事讲述:从“叙事的真实”到“真实的叙事”
        3.3.2 故事细节引发共情传播
第四章 《决不掉队》扶贫节目故事化叙事话语分析
    4.1 叙事视角:多方赋能全面讲述扶贫信息
        4.1.1 讲述者:内聚焦式讲述增强纪实感
        4.1.2 扶贫干部:零聚焦式讲述传递权威话语
        4.1.3 专业学者、媒体:完善信息细节
        4.1.4 帮扶企业:联结资源优势
    4.2 叙事符号:多元素符号丰富叙事话语体系
        4.2.1 声音符号:平民化叙事表达
        4.2.2 画面符号:呈现共时性叙事
    4.3 叙事形式:苦难叙事下的纪录式讲述
        4.3.1 纪实为主,访谈为辅
        4.3.2 苦难叙事的话语逻辑
    4.4 平台呈现:实现与观众的情感勾连
        4.4.1 整合多媒体资源,实现深度互动
        4.4.2 线上线下活动协同共助扶贫工作
        4.4.3 全景网络直播直击扶贫第一现场
第五章 《决不掉队》故事化叙事对扶贫类节目的启示
    5.1 故事化视角下平衡故事性与真实性
    5.2 跟进扶贫后续的反馈情况,增强故事的完整性
    5.3 培养专职扶贫记者,增强故事叙事能力
    5.4 注重故事化叙事过程中观众的价值引领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5)党报新闻故事化叙事研究 ——以《河南日报》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2.实践意义
    (三)研究综述
        1.国外研究综述
        2.国内研究综述
    (四)研究方法及创新
        1.研究方法
        2.创新之处
一、党报新闻故事化相关理论概述
    (一)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耳目喉舌”论
    (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舆论观
    (三)新新闻主义
    (四)新闻叙事学
二、党报新闻分类梳理及新闻故事化概念界定
    (一)时政新闻的解读
    (二)民生新闻的解读
    (三)新闻故事化概念的界定
三、关于“叙事”和新闻故事化叙事分类
    (一)传统新闻叙事和文学叙事、故事化新闻叙事差异
    (二)新闻故事化叙事分类
        1.时间顺序新闻故事化叙事
        2.主题性新闻故事化叙事
        3.小“切口”,大“方向”新闻故事化叙事
四、党报新闻故事化视角下的民生新闻和时政新闻的叙事比较
    (一)新闻故事化叙事语言的比较
        1.时政新闻叙事语言特点
        2.民生新闻叙事语言特点
    (二)新闻故事化叙事视角的比较
    (三)新闻故事化叙事目的比较
        1.时政新闻叙事目的
        2.民生新闻叙事的目的
五、党报新闻故事化现象成因分析
    (一)传统的媒介传播理念的革新
    (二)新时代做好新闻宣传工作的需要
    (三)“新旧”媒介竞争日趋激烈的产物
    (四)故事化叙事更能吸引受众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6)故事导入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综述
    三、研究意义
    四、研究方法
    五、创新之处
第一章 故事导入法的理论研究
    第一节 概念界定
        一、导入
        二、故事
        三、故事导入法
    第二节 导入故事的分类
        一、历史故事
        二、神话故事
        三、民间故事
        四、历史小说故事
        五、教师自编故事
    第三节 故事导入的理论基础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二、首因效应理论
        三、最近发展区理论
        四、先行组织者理论
        五、学习兴趣理论
    第四节 故事导入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作用
        一、激发兴趣,唤醒动机
        二、沟通感情,营造气氛
        三、搭建新旧知识的联系通道
        四、丰富学生知识
        五、集中学生注意力
        六、培养学生历史学科能力
        七、明确学习目标
        八、立德树人
第二章 故事导入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及分析
    第一节 故事导入法实际应用情况调查
        一、调查目的
        二、调查对象
        三、调查方法
    第二节 应用故事导入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对故事导入法的重视度不足
        二、故事导入能力有待提高
    第三节 针对故事导入法应用现状提出的建议
        一、更新观念
        二、加强自我研修
        三、为教师减负
第三章 故事导入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原则和策略
    第一节 故事导入原则
        一、真实性原则
        二、针对性原则
        三、趣味性原则
        四、启发性原则
        五、精简性原则
        六、多样性原则
        七、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原则
    第二节 故事导入策略
        一、故事搜集策略
        二、故事呈现策略
        三、故事语言策略
        四、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第四章 故事导入案例分析
    第一节 故事导入案例及分析
        一、案例一《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二、案例二《伟大的抗日战争》
        三、案例三《外交关系的突破》
        四、案例四《民主政治的摇篮——古代希腊》
        五、案例五《罗马人的法律》
    第二节 案例实施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7)刘德方民间故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与研究背景
    二、刘德方民间故事研究述评
    三、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第一章 刘德方民间故事创作概况
    第一节 下堡坪民间故事与民间故事家刘德方
    第二节 刘德方故事的发现与搜集
第二章 刘德方民间故事的类型与主题
    第一节 类型
    第二节 主题
第三章 刘德方民间故事的叙事策略与审美特征
    第一节 叙事策略
    第二节 审美特征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部分学术论着
后记

(8)媒体融合背景下人民日报人物报道栏目创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选题背景与文献综述
    1.1 媒体融合是一场巩固主流舆论阵地的攻坚战
        1.1.1 媒体融合的背景:主流媒体面临空前挑战
        1.1.2 媒体融合的手段:打造新型主流媒体
        1.1.3 媒体融合的目的:传播和塑造主流价值观
    1.2 人民日报具有独特而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1.2.1 独特地位:党中央机关报的使命与担当
        1.2.2 重要作用:从主流媒体到新型主流媒体
        1.2.3 具体实践:用主流新闻塑造传播主流价值观
    1.3 人物报道对传播塑造主流价值观具有重要作用
        1.3.1 人物报道溯源:东方纪传体史书与西方人物传记
        1.3.2 中国特色人物报道: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体现
        1.3.3 西方特色人物报道:现代传播学的借鉴
    1.4 栏目创新是一项意义深远的系统工程
        1.4.1 栏目:也是一种系统化的框架结构
        1.4.2 人民日报的栏目创新:正处在新的活跃期
        1.4.3 人物报道栏目创新研究:尚待深耕的“沃土”
    1.5 本研究目的、意义、方法和结构
        1.5.1 本研究选题的目的
        1.5.2 本研究选题的意义
        1.5.3 本研究的基本方法
        1.5.4 本研究的逻辑结构
第二章 媒体融合阶段人民日报人物报道的多维分析
    2.1 文本分析:对9462篇人物报道的量化分析
        2.1.1 人物报道日均发稿量在5篇以上
        2.1.2 人物报道发稿的主阵地在要闻版
        2.1.3 人物报道的主旋律是核心价值观
        2.1.4 人物报道是人民日报的核心优势
    2.2 栏目分析:人物报道栏目创新空前活跃
        2.2.1 栏目众多:涉及人物报道的栏目多达387个
        2.2.2 创新活跃:新开设人物报道栏目多达197个
        2.2.3 结构有序:人物报道栏目呈现四大集群现象
    2.3 模式分析:媒体融合催生人物报道新模式
        2.3.1 “扫一扫”背后:媒体融合带来新闻模式之变
        2.3.2 人物报道新体验:“扫描二维码体验更丰富”
        2.3.3 人物报道新映像:“看人民映像品百味人生”
        2.3.4 人物报道新呈现:“扫一扫与人物面对面”
    2.4 理论分析:社会文化空间的重构与精神交往升级
        2.4.1 文化空间重构呼唤精神交往升级
        2.4.2 人类精神交往具有“多层次性”特征
        2.4.3 高层次精神交往追求人与人的默契、心与心的和谐
        2.4.4 高层次精神交往的价值在于构建心灵相通的意义世界
        2.4.5 人民日报人物报道的精神交往意义
第三章 人民日报人物报道栏目创新历程:久久为功的铸魂工程
    3.1 纸媒体阶段:树立重大典型,报道新人新事
        3.1.1 典型人物报道的三次高潮(1949—1989)
        3.1.2 典型人物报道的栏目化趋势(1990-1996)
        3.1.3 “新人新事”类栏目的演化(1951—1996)
    3.2 报网互动阶段:弘扬时代先锋,讲述百姓故事(1997—2013)
        3.2.1 报网互动开启典型报道“新模式”
        3.2.2 “时代先锋”栏目成为典型报道“顶梁柱”
        3.2.3 普通人物报道栏目成为“新常态”
    3.3 媒体融合阶段:讴歌时代楷模,构建精神大厦(2014——2019)
        3.3.1 典型报道栏目集群:矗立起精神大厦的“核心筒”
        3.3.2 普通人报道栏目集群:编织起精神大厦的“巨型框架”
        3.3.3 主题人物报道栏目集群:构造出精神大厦的“加强桁架”
        3.3.4 全媒体人物报道栏目集群:突出为精神大厦的“塔尖”
第四章 人民日报典型人物报道栏目集群:精神大厦的“核心筒”
    4.1 时代楷模报道:铸就“核心筒”的“中心柱”
        4.1.1 “时代楷模”的来龙去脉
        4.1.2 “时代楷模”的“全媒体交响”
        4.1.3 人民日报上的“时代楷模”
    4.2 四大典型报道栏目:“核心筒”的“四大支柱”
        4.2.1 “时代先锋”栏目:先锋模范的典型事迹
        4.2.2 “先锋足印”:践行核心价值观
        4.2.3 “最美基层干部”:扎根基层的颂歌
        4.2.4 “为了民族复兴·英雄烈士谱”:永恒的英烈精神
    4.3 中小型典型报道栏目群:“核心筒”的有机结构
        4.3.1 多姿多彩的“典型风采”
        4.3.2 别出心裁的“典型呈现”
        4.3.3 各式各样的“典型故事”
    4.4 人民日报典型人物报道栏目创新理论分析:为国家立心,为时代铸魂
        4.4.1 典型人物:体现“榜样的力量”
        4.4.2 典型人物报道:体现党报的担当
        4.4.3 栏目创新:为典型人物报道开辟新空间
第五章 人民日报普通人物报道栏目集群:精神大厦的“巨型框架”
    5.1 大型栏目:“巨型框架”的“巨型柱”
        5.1.1 “走转改”系列:歌颂基层一线的普通劳动者
        5.1.2 “微故事”系列:微小故事里的伟大进程
        5.1.3 “影像”系列:镜头里的百姓故事
        5.1.4 “青春派”:青春飞扬的新一代
    5.2 中小型栏目群:“巨型框架”的“二级柱”
        5.2.1 “发现”系列:挖掘生活深处的精神之美
        5.2.2 “生活”系列:老百姓的美好新生活
        5.2.3 “法治”系列:见证法治进程
        5.2.4 “青春”系列:新生代的故事
    5.3 人民日报普通人报道栏目创新理论分析:“以人民为中心”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实践
        5.3.1 用“新人新事”反映“新时代新风尚”
        5.3.2 讲述普通人身边的感人故事
        5.3.3 构筑中华民族精神大厦的“巨型框架”
第六章 人民日报主题人物报道栏目集群:精神大厦的“加强桁架”
    6.1 新时代主题人物报道栏目群:四大“腰桁架”
        6.1.1 中国梦系列栏目:用“中国梦”凝聚人心
        6.1.2 新时代系列栏目:演奏新时代交响
        6.1.3 脱贫攻坚系列栏目:脱贫攻坚的故事
        6.1.4 中国故事系列栏目:讲好新时代中国故事
    6.2 纪念性栏目群:四大“伸臂桁架”
        6.2.1 抗战主题系列人物栏目:传承抗战精神
        6.2.2 长征主题系列栏目:重温长征精神
        6.2.3 改革开放系列栏目:坚定改革开放的脚步
        6.2.4 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栏目:掀起爱国主义的高潮
    6.3 人民日报主题人物报道栏目创新理论分析:智媒时代尤需“以情动人”
        6.3.1 重大主题报道的“技术含量”不断提高
        6.3.2 不断提高重大主题报道的“人气指数”
        6.3.3 “以情动人”是重大主题报道的最高境界
第七章 人民日报全媒体人物报道栏目集群:精神大厦的“塔尖”
    7.1 在媒体融合大潮中开创人物报道新栏目
        7.1.1 “点赞中国”:第一个大型全媒体互动人物报道栏目
        7.1.2 “工匠绝活”栏目:用绝活表现“绝活”
        7.1.3 “暖闻热评”栏目:用评论传播“人物”
        7.1.4 “中国有我”栏目:用故事为奋斗者喝彩
    7.2 在“中央厨房”支撑下讲述全国两会“融故事”
        7.2.1 “融·两会”栏目:中央厨房的新呈现新体验
        7.2.2 “融两会”栏目:不一样的故事,不一样的讲述
        7.2.3 “我当融记者”栏目:人民日报记者的“融故事”
    7.3 在媒体融合时代讲好“总书记”的“微故事”
        7.3.1 “我和总书记面对面”栏目:“大主题”的“全媒体呈现”
        7.3.2 “总书记的深情牵挂”栏目:脱贫攻坚最前沿的故事
        7.3.3 总书记的“微镜头”:“大人物”的“微视角”
第八章 结论与启示:筑牢当代中华民族精神大厦的基础
    8.1 铸党魂:强化精神大厦的“核心筒”
        8.1.1 活力的源泉:党的主题教育活动接力
        8.1.2 永远的初心:“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8.1.3 榜样的力量:用英烈先锋教育全党
    8.2 聚民心:优化精神大厦的“巨型框架”
        8.2.1 人民是历史的主体,民心是最大的政治
        8.2.2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聚民心”
        8.2.3 生动具体地表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8.3 砺铁军:锤炼精神大厦的“铸魂人”
        8.3.1 新闻工作者也是“铸魂人”
        8.3.2 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武装新闻工作者
        8.3.3 担当起“建设中华民族精神大厦”的历史重任
        8.3.4 书写好当代中国人民的奋斗史、生活史、心灵史
参考文献
致谢:一个新闻记者的心路
个人简介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9)讲好中国故事的叙事策略研究 ——以《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故事版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对象
    三、文献综述
        (一)讲好中国故事与对外传播研究
        (二)主流媒体的中国故事叙述策略研究
        (三)《人民日报海外版》对外传播情况研究
    四、主要理论
        (一)叙事学理论
        (二)梵迪克的新闻话语分析结构
    五、研究方法
        (一)文本分析法
        (二)访谈法
第二章 中国故事版面的叙事话语分析
    一、中国故事的叙事者
        (一)隐蔽的叙事者
        (二)公开的叙事者
        (三)缺席的叙事者
    二、中国故事的叙事对象
        (一)人物类叙事对象
        (二)非人物类叙事对象
    三、中国故事的叙事视角
        (一)全知视角叙事
        (二)外视角叙事
        (三)内视角叙事
        (四)复合视角叙事
    四、中国故事的叙事时间
        (一)叙事时序
        (二)叙事时长
        (三)叙事频率
第三章 中国故事版面的叙事结构分析
    一、中国故事叙事文本结构分析
        (一)文本结构分析
        (二)文体结构分析
    二、中国故事深层叙事结构分析
        (一)艰苦奋斗叙事
        (二)敬业奉献叙事
        (三)革命英雄叙事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10)十九大以来《人民日报》(海外版)华侨华人形象建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0.1 研究缘起
    0.2 研究意义
    0.3 研究现状
        0.3.1 关于《人民日报》(海外版)的研究
        0.3.2 华侨华人的媒介形象研究
        0.3.3 跨文化传播研究
    0.4 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
        0.4.1 研究方法
        0.4.2 创新之处
第1章 《人民日报》(海外版)建构华侨华人形象的现实意义
    1.1 促进国家间交流与沟通
        1.1.1 通过华侨华人解释中国政策
        1.1.2 促进中国国家形象的建构
        1.1.3 利用公众舆论维护国家权益
    1.2 促进海内外经济发展
        1.2.1 促进华人产品海外发展
        1.2.2 吸引外国资金注入中国
        1.2.3 引导海外人才回国建设
    1.3 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1.3.1 增强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1.3.2 提高中华文化的传承力
        1.3.3 激发中华文化的生命力
        1.3.4 提升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第2章 《人民日报》(海外版)建构的华侨华人形象的主要类型
    2.1 文化交流的使者
        2.1.1 传统文化的展示者
        2.1.2 中外文化的沟通者
        2.1.3 文化传承的引路人
    2.2 经济发展的推动者
        2.2.1 有才略的成功华商
        2.2.2 眼光独到的创业者
        2.2.3 有社会责任感的慈善家
    2.3 政治科技领域中的精英
        2.3.1 参政意识强化的华侨华人
        2.3.2 科技领域中的归侨
    2.4 历史中的华侨华人
        2.4.1 百年来的爱国侨领
        2.4.2 历史长河中的底层群体
第3章 《人民日报》(海外版)建构华侨华人形象的主要策略
    3.1 重视议程设置,正面报道为主
        3.1.1 专版报道版面位置前移
        3.1.2 重大议题重点报道
        3.1.3 注重报道正面效果
    3.2 突出重点目标,注意群体效应
        3.2.1 典型人物激活榜样作用
        3.2.2 群体形象引发受众共振
    3.3 报道手法多样,编写技巧讲究
        3.3.1 通讯、特写彰显人物特点
        3.3.2 图片新闻展现文化魅力
        3.3.3 注重故事化的讲述
        3.3.4 精心选择锤炼语言
第4章 《人民日报》(海外版)华侨华人形象建构的问题及改进
    4.1 《人民日报》(海外版)华侨华人形象建构的问题
        4.1.1 人物形象不全面,形象性别结构失衡
        4.1.2 报道视角固定化,网媒消解正面效果
        4.1.3 形象针对性不足,媒介缺乏竞争力
        4.1.4 形象建构过程缺乏对互联网的有效利用
    4.2 《人民日报》(海外版)华侨华人形象建构的改进
        4.2.1 软化宣传方式,塑造多面形象
        4.2.2 把握政策方向,发挥平台优势
        4.2.3 针对传播对象,设置不同形象
        4.2.4 化被动为主动,积极开发融媒体功能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个人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四、用故事讲述经济新闻(论文参考文献)

  • [1]华为品牌故事化传播研究[D]. 严冉. 河北师范大学, 2021(11)
  • [2]魔幻现实主义小说的叙事学研究[D]. 林佳. 武汉大学, 2021(02)
  • [3]《内蒙古日报》防沙治沙报道研究[D]. 王迪. 内蒙古大学, 2020(01)
  • [4]央视扶贫节目《决不掉队》的故事化叙事研究[D]. 胡冰. 河北大学, 2020(08)
  • [5]党报新闻故事化叙事研究 ——以《河南日报》为例[D]. 桑涛. 河南大学, 2020(02)
  • [6]故事导入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郭秋梅.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1)
  • [7]刘德方民间故事研究[D]. 向倩. 三峡大学, 2020(06)
  • [8]媒体融合背景下人民日报人物报道栏目创新研究[D]. 张雷. 河北大学, 2020(02)
  • [9]讲好中国故事的叙事策略研究 ——以《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故事版面为例[D]. 陈冠合. 南京大学, 2020(02)
  • [10]十九大以来《人民日报》(海外版)华侨华人形象建构研究[D]. 欧阳晓彬. 湘潭大学, 2019(02)

标签:;  ;  ;  ;  ;  

用故事讲述经济新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