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纪覆盖区元素地球化学绘图方法的新方法

第四纪覆盖区元素地球化学绘图方法的新方法

一、第四系覆盖区元素地球化学制图方法新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汪青松,张金会,张顺林,张家嘉,产思维,程培生,崔先文,张凯[1](2021)在《厚覆盖区找矿“循环渐近式勘查技术体系”与应用》文中认为覆盖区找矿难度不仅与覆盖层厚度有关,还与覆盖层物性、水文地质条件以及矿体特征关系密切。覆盖区找矿突破是一个系统过程,需要经历选区—圈靶—定位—验证评价4个阶段,存在勘查选区、地质信息探测和多学科有效融合难题。前人较少研究覆盖区找矿突破过程与勘查技术体系,笔者等基于"现有技术+结合实际创新"思路,总结提出了厚覆盖区找矿"循环渐近式勘查技术体系",在实际应用中,能够提高找矿成功率,入选自然资源部《矿产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先进适用技术目录(2019年版)》。

李响,张宗言,张楗钰,罗树文,王首东,蔡柔君[2](2021)在《广东企水镇幅1:50000地质图数据库》文中研究表明广东企水镇幅(F49E020008) 1:50 000地质图根据《1:50 000区域地质调查技术要求》(DD 2019-01)和地质行业的统一标准及要求,在充分利用已有调查资料的基础上,采用数字地质调查系统(DGSS),通过野外调查填绘而成。该数据库包含地质路线325.3 km,地质点265个,地质钻孔13个,累计进尺604.3 m,槽型钻揭露点83个;实测火山岩地层剖面3条,累计长度10.7 km;音频大地电磁测深6.95 km,高密度电阻率3.5 km。通过本数据库的建立,整合利用已有的地质资料,将雷州半岛地区第四纪地层进行了岩石地层、生物地层、年代地层多重地层划分与对比,重新厘定了石峁岭组的时代;采用岩性-岩相-火山机构填图,划分了火山活动旋回、火山岩相和火山机构,并结合琼北火山岩的测试数据对雷琼地区火山岩的岩浆源区、岩石成因、以及岩浆活动与构造的关系进行了探讨。采用音频大地电磁测深和高密度电法等物探手段对四会-吴川断裂往南西延伸的北支断裂,即坡头-海康港断裂,在调查区内的展布特征进行了探查。上述地质资料和研究成果对提高调查区基础地质研究水平及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杨羽彤[3](2021)在《基于遥感技术和三维地质模型在山西天镇一带的成矿远景区预测》文中指出晋东北地区大地构造属华北板块北缘活动带,燕山期岩浆热液活动较为强烈,是山西重要的多金属成矿区。经过多年的地质研究,不同比例尺的基础地质调查及重点区域的地质矿产调查已相继完成,积累了丰富的地质资料,但由于以往工作以解决基础的地质问题为主要目的,在区内虽有矿床的发现,但对成矿规律、成矿物质来源等研究较为欠缺,因此,在该区进一步应用新方法、新理论对其成矿机制、空间耦合等研究将对下一步找矿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次研究依托于山西省地质调查院所承担山西省国土资源厅2017年度地质勘查项目(项目编号:SXZDF20170820)。利用遥感数据对山西天镇地区进行地质构造解译和蚀变异常等信息的提取,综合区域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和典型矿床特征,建立区内找矿模型,将多源成矿信息叠加分析,进行成矿远景区预测。基于区域地质特征,以专业三维地质建模软件Surpac为平台,对重点区作三维可视化处理,增强成矿远景区预测的可靠性。主要得出结论如下:(1)对Landsat8数据做影像融合、数据增强等预处理,DEM数据进行裁剪,建立构造解译标志,通过目视解译进行研究区的线性、环形构造解译及定量分析。(2)对经过辐射定标、大气校正和去干扰因素等预处理的Landsat8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提取研究区的羟基异常和铁染异常,利用均值+偏度×标准差确定异常阈值,将蚀变信息划分等级,获得较为良好的效果。结合区域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对区内典型矿床做出研究与分析,进行由已知到未知的探索,构建最终找矿模型,验证了遥感找矿信息的有效性。在GIS平台上,将遥感和化探等找矿信息综合分析,最终圈定出成矿远景区,为下一步地质找矿工作的开展起到指导性作用。(3)对重点成矿远景区进行了多次野外地质调查和采样,对采集样品进行室内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分析和薄片鉴定分析等。依据基础地质、实测剖面等资料建立重点区三维地表模型、地层模型和断层模型等,通过地质特征、物化探信息与异常信息的耦合分析,分析成矿规律与成矿部位等。通过野外验证表明,遥感解译信息在找矿中起到重要作用,证实了找矿模型的准确性,认为成矿远景区的预测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张雨维[4](2020)在《基于多源数据协同的集宁浅覆盖区玄武岩提取方法研究》文中指出玄武岩作为探测地球深部的“探针”和“窗口”,其空间分布对构造背景、岩石圈深部的动力学背景和地质找矿潜力等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大面积的第四系沉积物的覆盖,集宁玄武岩的岩性特征、边界不甚清晰,使其岩性识别成为一大难题。近年来,物化探、遥感技术作为人类研究地表的重要技术手段已广泛应用于覆盖区岩性识别中。然而,由于光学遥感数据只能获取地表信息、物化探数据存在采样不连续、比例尺小等缺陷,覆盖区岩性填图精度较低。为了提高覆盖区的玄武岩识别精度,本研究以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集宁区的兴和——鄂卜坪浅覆盖区为实验区,深入、全面地探讨如何协同利用遥感、地球化学、地质等多源数据对覆盖区玄武岩进行自动分类识别,明确覆盖区内玄武岩的空间分布。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成果如下:(1)通过多种多光谱遥感图像数据的岩性目视解译、岩性信息增强和机器学习分类比较,寻找适合多源数据协同识别覆盖区岩性的最佳数据组合和最优算法。实验证实:多源遥感数据组合的岩性分类能力显着优于单一遥感数据;而支持向量机(Supporting Vector Machine,SVM)在利用多源遥感数据进行覆盖区岩性识别中具有很大优势;(2)基于区域内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数据进行插值分析,以探索其与玄武岩的对应关系。研究发现:最能代表区内玄武岩分布的元素组合为:Cd、Co、Cr、Cu、Mo、Ni、Zn和Pb;(3)结合能够有效反映研究区玄武岩分布的化探数据和遥感数据,利用SVM进行玄武岩分类研究。实验结果证明:化探数据和遥感数据的组合是覆盖区岩性识别的有效组合,从中可以得到更为准确的覆盖区玄武岩空间分布。综上所述,本研究中提出的多源地学信息协同处理的框架和技术可充分发挥不同地学数据的优势,提高覆盖区岩性填图精度和效率,将为覆盖区岩性识别提供技术参考,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张士红[5](2020)在《基于深度学习的四川会理“拉拉式”铜矿找矿预测研究》文中认为四川会理地区位于扬子准地台西南缘川滇裂谷系中段之会理-东川拗拉槽西端,是我国重要的铜矿资源基地。如何充分利用海量多源地学空间大数据和深度学习方法,挖掘内在的、深层次的找矿预测信息,提高找矿预测效果是当前成矿预测的重要研究方向。论文在收集、整理四川会理地区多源地学数据的基础上,开展了机器学习算法在目标类型矿床找矿预测中的应用研究,重点探讨了系统样本集构建和深度卷积神经网络成矿预测方法流程,圈定了 5处找矿远景区。研究工作对于创新矿产预测方法具有借鉴意义,同时对会理地区拉拉式铜矿勘查也具有实际应用价值。(1)综合“拉拉式”铜矿成矿地质条件、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元素和航磁数据的分布模式及其与已知矿床(点)的空间关系,筛选出河口群地层、基性岩体临近度、Cu元素含量、主成份分析第二主分量和航磁△T化极异常5个重要预测变量,建立了综合信息预测模型。以此为基础,开展证据权法、支持向量机、随机森林和单隐层感知机模型的成矿预测性能对比研究。(2)构建了—套系统、规范的样本数据集,为训练神经网络模型奠定了基础。以研究区内代表性矿床勘探所获取的矿体平面投影范围网格化单元为中心,通过样本扩充,得到1468个矿化窗口样本;与随机获取的同等数量的非矿窗口样本结合,形成了系统的可用于深度学习的样本数据集。研究表明利用代表性矿床勘探获取的矿体范围构建样本集,训练人工神经网络模型是可行的,模型也更有针对性,对特定类型的找矿预测工作具有很好的指示作用。(3)引入集成学习的思想,结合深度学习之卷积神经网络,创新性地提出了“随机样本集成卷积神经网络”(Random Samples Integrating CNN,RSI-CNN)成矿预测技术。并在MATLAB平台编程实现了从基本预测要素数据处理、矿化与非矿窗口样本集形成和随机组合,到卷积神经网络模型训练和成矿预测的完整过程。研究表明随机样本集成卷积神经网络在数据层面增加了训练样本的多样性,在模型层面提高了预测结果的稳定性。(4)使用最大值和均值基学习器组合策略,依据成矿有利度,结合成矿地质条件,圈定了嵩枝坝、落凼—红泥坡、打厂坡西、黎洪、吊井洞等5片找矿远景区,为该地区进一步的铜矿找矿勘探提供了决策依据。

阿里木江·艾合买提[6](2020)在《新疆富蕴县杜热一带浅覆盖区铜矿找矿潜力分析》文中指出研究区位于富蕴县杜热镇一带,大地构造位置处于谢米斯台-库兰卡孜干古生代岛弧带内。近年来,在该地区珠万喀腊-阿舒达斯一带陆续发现了多处重要的铜矿(化)体或细脉状铜矿化点,具有良好的找矿潜力。但由于大面积古近-新近系和第四系沉积物覆盖,研究区铜矿床的研究基本处于空白,尚缺少成矿岩石形成时代、构造演化以及详细的物化探勘查等方面的研究工作。本文以杜热一带铜矿(化)点及出露的岩浆岩作为研究对象,在详细的野外考察基础上,通过SHRIMP锆石U-Pb定年测试、岩石地球化学分析结合物化探数据收集等方法,对该区进行了综合研究。取得了如下认识:(1)通过SHRIMP锆石U-Pb定年和岩石地球化学分析,结合前人已有研究成果,认为杜热一带泥盆纪(411~375 Ma)处于有利于铜矿形成的岛弧环境,含矿闪长岩(395.6±2.4 Ma)在此构造环境中形成的,晚石炭世早期碱性花岗岩(319.3±2.5 Ma)和晚石炭世晚期石英正长斑岩(304.1±2.8 Ma)均显示A型花岗岩特征,是壳幔岩浆混合后经历结晶分异作用的产物,但前者形成于陆-陆碰撞有关的后碰撞作用进入尾声阶段,其形成标志着造山作用的结束和板内伸展环境的开始,后者形成于板内伸展环境。(2)综合分析认为,杜热一带铜多金属矿床受区域NW~SE向构造影响,泥盆纪(411~375 Ma)成矿与俯冲背景的活动大陆边缘弧环境有密切关系,晚石炭世早期-晚石炭世晚期(319~304 Ma),主要形成一系列与后碰撞、板内伸展构造环境中形成的岩浆活动有关的火山热液型铜金多金属矿床,与后碰撞阶段转换为板内环境有关。(3)结合区域成矿规律,根据铜矿化点矿化蚀变特征、地球物理异常、化探异常特征及找矿标志基础上,对比邻区已知矿床(点)圈定了两个找矿远景区,分别为阿舒达斯铜金成矿远景区,大坝村-珠万喀腊铜金成矿远景区。结合前人研究和综合分析认为杜热一带具有一定的铜矿找矿潜力。

耿国帅[7](2020)在《青海东昆仑成矿带东段地球化学数据处理方法及找矿靶区圈定》文中研究表明东昆仑成矿带东段处于青海省中部,与其周边地区共同构成青藏高原北部的重要地质单元,并以其丰富的金、铜、铁、多金属矿产资源,成为国内重要的矿产资源基地之一。目前该地区基本实现了 1:50万、1:20万或1:25万化探数据覆盖,前人基于这些数据,采用传统方法圈定大量的化探综合异常,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论文以地球化学数据处理为主,把成分数据的处理方法和稳健统计分析的方法应用于数据处理中,充分挖掘地球化学数据的含量信息、空间信息与内部结构信息,综合地球化学各方面特征、应用层次分析法的思路,统计各网格单元的综合信息,从而圈定找矿靶区,取得了如下的成果:1)根据该区矿床产出的地质背景,结合研究区矿床类型划分,把该区的矿床类型分为以基性岩有关的成矿组合(SEDEX型、VHMS型和沉积变质型),与中酸性岩有关的成矿组合(矽卡岩型、斑岩型和热液脉型)和热液型金矿成矿组合(蚀变岩型和石英脉型)三种组合八种类型。2)提出并应用中值和几何平均值的差与变异常系数图,分析了昆北、昆中、昆南和北巴四个子区较有潜力的成矿元素。指出昆北W、Bi、Pb、Cr、As、Ag等,昆中 Hg、Au、Sb、Mo、Bi、Ag、Sn、W、As 等;昆南 Hg、Sb、Bi、Ni、Au、Cr、Mo、As、Cu、Ag;北巴Hg、Au、Sb、As、W等为该区较有潜力的成矿元素。3)采用两种方法圈定单元素异常,①利用ILR转换后造岩元素的稳健因子分析,进行地球化学分区,对元素含量进行分区标准化,从而圈定各元素异常。②提出利用改进的Aitchison距离方法来圈定单元素异常,从两种方法圈定的效果看,与矿床点的对应关系都较好,但相对而言,Aitchison距离由于考虑了与其它元素的关系,且消除了成分数据的闭合效应,圈定的异常更好。4)利用成矿元素的主成分分析,分别提取了以基性岩成矿、与中酸性岩成矿和与金矿成矿有关的主成分异常。利用主成分分析结果和矿床特征元素,选择Cu、Co、Cr、Ni、V、Zn;Ag、Cd、Pb、Mo、Sn;Au、As、Sb 和 Au、Bi、W四种元素组合,进行稳健马氏距离计算,并圈定马氏距离异常。5)综合分析了 Au、Cu、Co、Pb等元素含量在E、SE、S、SW四个方位的空间变化情况,总体上,元素NS向的空间变化率好于EW向的空间变化率,与区内矿床点的走向一致。对比Au、Cu两元素含量变化等值线图和空间变化率等值线图,认为元素的含量空间变化率等值线图比含量等值线图更具找矿意义。6)综合各类地球化学信息,利用层次分析法的思路,计算各网格单元的成矿信息量,根据信息量,圈定了三类靶区共32处,其中与基性岩成矿有关找矿靶区10处;与酸性岩成矿有关的找矿靶区10处;与热液型金矿有关的找矿靶区12处。在此基础上,圈定10处成矿远景区。在靶区验证中,热液型金矿找矿靶区内发现金、锑矿脉,在与酸性岩成矿有关的找矿靶区内发现了钨的矿化线索。

胡滨[8](2020)在《基于多源遥感数据的西藏多龙地区热液蚀变矿物提取方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多龙地区已发现多个与中酸性侵入岩有关的斑岩铜矿床,成矿潜力巨大。受限于自然环境恶劣和交通条件落后,该地区难以开展常规地质调查。斑岩铜矿通常具有热液蚀变区域。热液蚀变矿物在可见光近红外-短波红外区间有诊断性光谱吸收特征。因而,将遥感数据用于矿产勘探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在本次研究中,Sentinel-2A MSI,ASTER,Hyperion和AHSI数据被联合用于热液蚀变矿物填图。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异常叠加选择法从三景时相的Sentinel-2A MSI影像中提取羟基蚀变信息与铁染蚀变信息。结果被用于评价Sentinel-2A数据在地质领域的潜力。采用随机森林、投票极限学习机和核极限学习机处理ASTER短波红外数据、ASTER短波红外-热红外数据、Hyperion短波红外数据和AHSI短波红外数据。高岭石与绢云母在ASTER影像中会混淆,但可以被Hyperion和AHSI区分开来。主要结果和结论如下:(1)采用Sentinel-2A MSI和ASTER影像来获取蚀变矿物的空间分布范围。使用主成分分析法和异常叠加选择法获取的结果可以去除由干扰引起的假异常。Sentinel-2A MSI数据提取的羟基蚀变矿物对应ASTER数据提取的铝羟基蚀变矿物。Sentinel-2A MSI数据可以被用于矿物填图。采用三种机器学习算法处理ASTER短波红外数据时,采用投票极限学习机的分类结果可以取得最高的总体精度(98.33%),其次是核极限学习机(98.22%)和随机森林(95.18%)对应的结果。与基于ASTER短波红外数据的分类结果相比,基于ASTER短波红外-热红外数据的分类可以取得更高的总体精度(99.01%)。ASTER热红外波段能够识别镁羟基蚀变矿物,但不能识别铝羟基蚀变矿物。(2)采用Hyperion和AHSI数据对绢云母、高岭石和绿帘石三种矿物进行填图。三种机器学习算法被用于分析Hyperion短波红外数据。采用投票极限学习机算法的分类结果可以取得最高的分类精度(OA=97.31%),其次是核极限学习机(96.48%)和随机森林(95.52%)对应的结果。Hyperion数据提取的绢云母跟高岭石对应ASTER数据提取的铝羟基蚀变矿物。三种机器学习算法还被用于分析AHSI短波红外数据。采用核极限学习机的分类结果可以取得最高的总体精度(90.60%),其次是投票极限学习机(89.55%)和随机森林(82.26%)对应的结果。AHSI数据的结果与Hyperion数据的结果具有一致性。(3)遥感影像获取的热液蚀变范围与实地调查确定的蚀变范围相吻合。野外调查和光谱反射率测量证实了遥感图像处理结果。结果表明已经的铜矿床都可被这些方法识别。根据遥感图像处理的结果发现了三个与中酸性侵入岩有关的成矿远景区。

李健[9](2019)在《河北省罗明沟—处长地—邓油坊地区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方向》文中研究表明研究区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西北坝上地区,北、西与内蒙古自治区化德县接壤。研究区范围涵盖康保县西部、张北县北部。研究区大地构造位置位于内蒙—大兴安岭褶皱系与中朝准地台构造单元隶属于康保褶皱束和土城子台穹两个Ⅳ级构造单元。研究区构造发育,岩浆活动强烈。研究区内矿产种类较多,其中能源矿产有煤、油页岩,有色金属矿产有钨、铜,贵金属矿产新发现金,稀有金属矿产铍、新发现铷,非金属矿产有石膏、萤石、新发现石墨。研究区范围内地质、物化探工作开展较早。主要有区域性地质、物化探工作,也有局部的矿产勘查工作,但研究程度整体比较低。本次研究以河北省罗明沟-处长地-邓油坊地区1:5万土壤和水系采样两种介质的地球化学测量数据为基础,采用勘查地球化学手段和技术对研究区内地质体中地球化学元素分布及汇集情况展开研究,通过对元素地球化学异常的发现、解释和评价,进而确定找矿靶区和划分成矿远景区。本次研究对研究区元素地球化学异常的圈定主要采用衬度值方法及局部奇异性方法,原因为研究区北部水系沉积物采样区和南部土壤样品区主要成矿元素异常下限值存在较大差异,无法按同一异常下限值圈定异常区域,另外研究区南部为土壤覆盖区,成矿元素异常信息较弱,采用局部奇异性方法可以提取覆盖层深部成矿信息。本次研究内容主要有以下几点:(1)采用传统统计方法确定了研究区Ag、Au、Cu、Mo、Pb、Sn、W、Zn八种元素的异常下限值;(2)采用衬度值法和局部奇异性方法对Ag、Au、Cu、Mo、Pb、Sn、W、Zn八种元素地球化学异常进行圈定并对两种方法异常圈定结果进行了对比;(3)对所圈定的八处异常中的AS2、AS9、AS10、AS12、AS15、AP17和AP27七处异常进行了异常查证;(4)对成矿远景区进行划分。通过研究,得到的主要成果如下:(1)传统统计方法确定了研究区不同采样介质中Ag、Au、Cu、Mo、Pb、Sn、W、Zn八种元素异常下限值,水系沉积物样品中八种元素异常下限值(T)依次为0.18×10-6、1.3×10-9、36×10-6、1.6×10-6、45×10-6、5×10-6、4×10-6、60×10-6;土壤样品中八种重金属元素的异常下限值(T)依次为0.13×10-6、1.3×10-9、12×10-6、0.7×10-6、35×10-6、2.5×10-6、2×10-6、50×10-6。(2)通过测区元素异常的分布规律、组合特征、成因关系的分析研究,不同采样介质共圈定31处综合异常,甲1类异常1处,甲2类异常2处,乙2类异常3处,乙3类异常7处,丙2类异常7处,丙3类异常11处。其中,圈定重点异常8处,分别为AS2(喇嘛沟)、AS9(卧龙兔山)、AS10(永德堂)、AS12(夏家沟)、AS15(炭头山)、AP17(张述村)、AP27(北山村)、AP31(曹家梁),本文选取其中七处,分别为AS2(喇嘛沟)、AS9(卧龙兔山)、AS12(夏家沟)、AP17(张述村)、AP27(北山村),进行查证及分析。(3)对研究区Ag、Au、Cu、Mo、Pb、Sn、W、Zn八种元素异常圈定中,局部奇异性法对异常的圈定中明显优于衬度值方法,尤其对研究区南部土壤覆盖区元素异常的圈定,局部奇异性方法圈定了较多统计方法没有圈出的异常区域,对覆盖区的弱异常有较好的增强和提取效果。(4)对研究区AS2、AS9、AS10、AS12、AS15、AP17和AP27七处异常区查证中,局部奇异性方法异常圈定效果明显好于衬度值法。如对AS2异常区中Au元素圈定,局部奇异性法圈出Au元素异常,而衬度值法未圈出;此外AS10异常区中Cu元素异常圈定中,衬度值方法未圈出,而局部奇异性法圈出较为明显的Cu元素异常。圈定结果显示,在元素异常圈定过程中,局部奇异性方法更能放大弱异常,更有利于找矿信息提取。因此,是比较理想的化探异常圈定方法之一。(5)划分了两个成矿远景区,分别为以高温及稀有金属元素为主的钨、铷、铍三台坊—夏家沟矿远景区和与基性岩相关的成矿元素铜为主的张述—林泉铜、石墨成矿远景区,为该区今后进一步找矿工作提供了依据。

高征西[10](2019)在《内蒙古高尔其-朝不愣地区多金属成矿作用与找矿方向》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内蒙古高尔旗—朝不愣地区位于西伯利亚板块与华北板块结合部之西伯利亚板块东南缘古生代陆缘增生带内。区内已发现朝不楞等共20余处大中型铜铅锌银多金属矿产地以及众多的多金属矿点、矿化点,成矿地质条件优越。本文以成矿系统理论为指导,在系统收集研究前人资料基础上厘定出三个主要成矿系统:晚古生代裂谷环境铜多金属成矿系统、晚古生代碰撞后伸展环境铜多金属成矿系统、中生代陆内伸展环境铅锌银多金属成矿系统,并进一步划分出7个成矿亚系统。针对晚古生代裂谷环境铜多金属成矿亚系统内的小坝梁铜多金属矿床、晚古生代碰撞后伸展环境铜多金属成矿系统内的巴彦都兰铜多金属矿床,以及中生代铅锌银多金属成矿系统内的乌兰陶勒盖东银多金属矿床、朝不楞铁多金属矿床、沙麦钨矿床开展了典型矿床研究,以总结不同成矿系统的成矿作用特征、成矿地质条件、控矿因素、成矿规律,并以此为基础探讨区内的找矿方向。论文取得主要认识如下:1、小坝梁铜(金)矿床与区内蛇绿岩套、细碧岩、角斑岩时空关系密切,围岩凝灰岩锆石LA-ICP-MS U-Pb定年龄为314.36±0.42Ma和313.8±1.2Ma,指示矿床可能形成于裂谷环境,属VMS型矿床。2、巴彦都兰铜多金属矿床内矿体受断裂构造控制明显,白钨矿Sm-Nd同位素等时线年龄为314±15Ma,与矿区二长花岗岩的形成时代(305-323Ma)一致。矿床早阶段流体包裹体具有较高均一温度(390-430℃),矿石内硫化物S(δ34S为+2.3‰+3.5‰)和Pb同位素均具有明显的岩浆特征。综合分析表明,矿床成矿作用与碰撞后伸展动力学背景下的岩浆活动有关,岩浆在浅部侵位、分异后为巴彦都兰铜矿形成提供了主要成矿物质与流体。3、乌兰陶勒盖东银多金属矿床矿体受岩体与围岩接触带、断裂构造等多种因素控制,成矿作用可能为晚中生代,明显晚于矿区出露的花岗岩(306.8±2.1 Ma)和流纹斑岩(323.8±4.3 Ma)。矿石S同位素研究表明矿床中硫可能来源于岩浆和地层,Pb同位素指示成矿物质来源为上地壳与地幔混合产物,因此,矿床属热液脉型多金属矿床。4、朝不愣铁多金属矿床属于燕山期构造-岩浆活动背景下形成的矽卡岩型矿床,矿石辉钼矿样品Re-Os同位素模式年龄为152.9±3.0115.7±1.2 Ma,蚀变岩中白云母40Ar-39Ar坪年龄为136.4±1.6Ma,矿区黑云母花岗岩进行锆石U-Pb定年结果分别为138±1.6 Ma和148±1.4 Ma,成岩成矿作用具有一致的时空关系。多元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区内早白垩世岩浆岩和矿区地层为成矿作用提供了成矿流体和成矿物质。5、沙麦钨矿床矿体产于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与中细粒黑云母花岗岩内部,是较为典型的断裂-裂隙控制的石英脉型钨矿床。前人获得的白云母Ar–Ar年龄、辉钼矿Re-Os模式年龄与本文获得的围岩中细粒花岗岩(142.5±1.0Ma)、中粒花岗岩(141.9±1.1Ma)、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140.2±0.99Ma)的锆石U-Pb年龄几乎完全一致,指示这套岩浆作用为成矿提供了物质和流体基础,进一步的Hf同位素研究表明,区内岩浆作用来源于新生下地壳部分熔融。6、研究区成矿时代集中在晚古生代和和中生代的晚侏罗—早白垩世两个主要时间段,古生代-中生代的多旋回岩浆-构造-流体系统是多金属成矿系统的重要控矿因素,NW、NE向构造体系直接控制了区内矿田、矿床以及矿体的空间展布。通过对典型矿床控矿因素和找矿标志的进一步总结和分析,论文最终圈定了10处矿集区,其中3处为已成型矿集区,7处为具有一定资源潜力的潜在矿集区。论文最后对各矿集区成矿地质条件、物化探特征以及找矿方向进行了综合论述。

二、第四系覆盖区元素地球化学制图方法新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第四系覆盖区元素地球化学制图方法新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厚覆盖区找矿“循环渐近式勘查技术体系”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厚覆盖区找矿难题
    1.1 勘查选区难题
    1.2 厚覆盖区地质信息探测难题
        1.2.1 覆盖层厚度与找矿难度
        (1)浅覆盖区:
        (2)厚覆盖区:
        (3)超厚覆盖区:
        1.2.2 覆盖层类型与找矿难度
        1.2.3 矿体特征与找矿难度
    1.3 多学科有效融合难题
2 科学技术问题与解决思路
    2.1 穿透厚覆盖层探测科学技术问题
    2.2 覆盖区勘查理论技术体系问题
    2.3 解决思路
3 循环渐近式勘查技术体系组成
    3.1 地质物探融合技术路线
    3.2 “221”多学科勘查体系架构
    3.3 “一选三定四阶段”勘查模式
    3.4 “探测十法”方案
        3.4.1 信息采集方法
        (1)避免屏蔽法:
        (2)增强信号法:
        (3)定向窗口法:
        (4)测井法:
        (5)组合法:
        3.4.2 异常定性识别方法
        (1)数据处理法:
        (2)模型对比法:
        (3)联合反演法:
        (4)模板解释法:
        (5)耦合递进识别法:
    3.5 勘查理论与找矿方法创新
        3.5.1 探测方法技术研究方向
        3.5.2 地质物探融合方法研究方向
        3.5.3 勘查技术体系研究
4 应用实例
    4.1 杨桥孜铜金矿勘查,创新综合勘查定位技术
        4.1.1 基本情况
        4.1.2 找矿难点与重、磁、CSAMT、CR法耦合定位技术应用
        4.1.3 找矿效果
    4.2 五河金矿整装勘查,循环勘查确定找矿靶区
        4.2.1 基本情况
        4.2.2 找矿难点与多阶段循环勘查过程
        4.2.3 找矿成果
    4.3 西湾大型铅锌矿勘查,重磁扫面定靶
        4.3.1 基本情况
        4.3.2 找矿难点与重磁扫面
        4.3.3 找矿成果
5 讨论
6 结论和建议

(2)广东企水镇幅1:50000地质图数据库(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数据采集和处理方法
    2.1 数据基础
    2.2 数据处理过程
        2.2.1 资料准备
        2.2.2 数据检查
        2.2.3 图形初步分离、归类
        2.2.4 数据预处理
        2.2.5 数据分类、归并
        (1)从原图数据中分离提取要素类内容
        (2)合并图层文件
        (3)图形数据质量检查
        (4)拓扑重建
        2.2.6 空间数据属性赋值
        2.2.7 属性数据质量检查
        2.2.8 输出彩色地质图
        2.2.9 元数据库建设
        2.2.1 0 提交成果
3 数据样本描述
    3.1 数据的命名方式
    3.2 图层内容
    3.3 数据类型
    3.4 数据属性
4数据质量控制和评估
    4.1数据源质量
    4.2 空间数据库图形质量
    4.3 属性卡片质量
    4.4 属性数据库质量
5 数据价值
    5.1 重新厘定了工作区第四纪填图单位和地表填图单位成因类型
    5.2 划分了火山活动旋回,提出了石峁岭组形成时代的新认识
    5.3 建立了区域构造格架,提供了区域地壳稳定性信息
6 数据使用方法和建议
7 结论

(3)基于遥感技术和三维地质模型在山西天镇一带的成矿远景区预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遥感技术找矿研究现状
        1.2.2 三维地质模型应用研究现状
        1.2.3 研究区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1.4 主要成果及工作量
第2章 研究区概况
    2.1 研究区自然地理概况
    2.2 区域地质概况
        2.2.1 地层
        2.2.2 构造
        2.2.3 岩浆岩
第3章 遥感数据介绍与预处理
    3.1 数据介绍
    3.2 数据预处理
        3.2.1 辐射定标
        3.2.2 大气校正
        3.2.3 波段组合
        3.2.4 影像裁剪
        3.2.5 影像增强
        3.2.6 三维显示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遥感地质构造解译与蚀变信息提取
    4.1 地质构造解译标志及提取
        4.1.1 构造解译标志
        4.1.2 地质构造信息提取
    4.2 构造解译结果定量分析
    4.3 遥感蚀变信息提取理论
        4.3.1 遥感蚀变信息提取依据
        4.3.2 典型矿物波谱特征
    4.4 遥感蚀变信息提取
        4.4.1 去干扰处理
        4.4.2 羟基蚀变异常信息提取
        4.4.3 铁染蚀变异常信息提取
    4.5 遥感蚀变信息定量分析
    4.6 蚀变异常信息与构造信息叠加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找矿模型建立与成矿远景区预测
    5.1 区域地球化学特征
        5.1.1 1:5 万地球化学特征
        5.1.2 1:1 万地球化学特征
    5.2 堡子湾金矿床特征分析
    5.3 找矿模型建立
    5.4 成矿远景区的圈定
        5.4.1 成矿远景区圈定原理
        5.4.2 成矿远景区圈定方法
        5.4.3 成矿远景区圈定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重点远景区三维地质模型与分析
    6.1 Surpac介绍
    6.2 远景区三维地质模型
        6.2.1 地表模型
        6.2.2 地质体实体模型
        6.2.3 断层模型
    6.3 三维成矿信息分析
    6.4 野外验证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4)基于多源数据协同的集宁浅覆盖区玄武岩提取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岩性识别常用数据源
        1.2.2 遥感岩性识别技术
        1.2.3 物化探岩性识别技术
        1.2.4 多源图像数协同方法
        1.2.5 存在问题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1.3.3 创新点
    1.4 论文组织结构
2 研究区概况和数据
    2.1 内蒙古集宁区域概况
        2.1.1 自然地理条件
        2.1.2 区域地质概况
    2.2 实验数据介绍及预处理
        2.2.1 遥感和化探实验数据
        2.2.2 遥感数据预处理
        2.2.3 化探数据预处理
3 遥感岩性识别方法
    3.1 主成分分析信息增强
    3.2 机器学习方法
        3.2.1 最大似然分类
        3.2.2 人工神经网络
        3.2.3 随机森林分类
        3.2.4 支持向量机
4 基于遥感技术的岩性分类
    4.1 基于遥感影像的岩性目视解译
    4.2 遥感岩性信息增强
    4.3 基于机器学习的岩性提取
        4.3.1 数据准备
        4.3.2 遥感数据岩性分类结果
5 化探和遥感数据协同识别玄武岩
    5.1 覆盖区多源数据协同方法
    5.2 覆盖区玄武岩的地球化学特征
    5.3 地化元素组合识别玄武岩
    5.4 基于SVM的多源数据协同识别玄武岩
    5.5 野外验证及误差分析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不足和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

(5)基于深度学习的四川会理“拉拉式”铜矿找矿预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研究现状和存在问题
        1.2.1 矿产资源预测理论与方法研究进展
        1.2.2 机器学习及其在矿产预测中的应用
        1.2.3 研究区以往工作程度
        1.2.4 存在的问题与发展趋势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1.4 完成的主要工作量
2 区域地质构造背景
    2.1 大地构造背景
    2.2 区域地质
3 矿床地质特征与成因
    3.1 矿床地质特征
        3.1.1 矿床规模
        3.1.2 赋矿层位与岩性
        3.1.3 构造对矿体的控制
        3.1.4 基性侵入岩体对成矿的意义
        3.1.5 矿体与矿石特征
    3.2 矿床成因与控矿要素分析
4 综合数据处理及异常分析
    4.1 地球化学异常分析及提取
        4.1.1 勘查地球化学研究现状
        4.1.2 区域地球化学特征
        4.1.3 单元素地球化学异常提取
        4.1.4 多元素地球化学异常提取
    4.2 地球物理异常分析及提取
        4.2.1 地球物理方法在成矿预测领域的应用
        4.2.2 岩(矿)石磁性特征
        4.2.3 航磁异常处理
        4.2.4 航磁异常分布特征
    4.3 小结
5 综合信息预测模型研究
    5.1 综合信息矿产预测
    5.2 ROC曲线
    5.3 综合信息预测模型
    5.4 小结
6 经典算法综合信息集成与成矿预测
    6.1 训练样本
    6.2 预测变量
    6.3 证据权方法
        6.3.1 证据权方法原理
        6.3.2 证据权法成矿预测
    6.4 多层感知机
        6.4.1 多层感知机原理
        6.4.2 多层感知机建模
        6.4.3 多层感知机成矿潜力制图
    6.5 支持向量机
        6.5.1 支持向量机原理
        6.5.2 支持向量机建模
        6.5.3 支持向量机成矿潜力制图
    6.6 随机森林
        6.6.1 随机森林原理
        6.6.2 随机森林建模
        6.6.3 预测变量重要性及其边际效应分析
        6.6.4 随机森林成矿潜力制图
    6.7 模型性能评价
    6.8 成矿潜力分析
    6.9 小结
7 随机样本集成卷积神经网络成矿预测
    7.1 深度学习发展历程
    7.2 卷积神经网络的基本结构
    7.3 卷积神经网络的架构
    7.4 数据
        7.4.1 预测变量
        7.4.2 样本扩充
        7.4.3 集成学习模型
    7.5 结果与讨论
        7.5.1 训练单元选择的有效性
        7.5.2 性能评价
        7.5.3 模型集成
        7.5.4 成矿潜力分析
    7.6 小结
8 结论与展望
    8.1 结论
        8.1.1 主要成果
        8.1.2 创新点
    8.2 存在问题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历

(6)新疆富蕴县杜热一带浅覆盖区铜矿找矿潜力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技术路线
    1.4 完成工作量
    1.5 取得的主要研究结果
第2章 区域地质背景
    2.1 区域地层
        2.1.1 泥盆系
        2.1.2 石炭系
        2.1.3 二叠系
        2.1.4 白垩系
        2.1.5 第四系
    2.2 火山岩
    2.3 构造
    2.4 区域成矿带划分
第3章 杜热一带地质概况
    3.1 地层
        3.1.1 泥盆纪托让格库都克组(D_1t)
        3.1.2 中泥盆统北塔山组(D_2bt)
        3.1.3 上白垩统红砾山组(K_2h)
        3.1.4 古新统-始新统紫泥泉子组(E_(1-2)z)
        3.1.5 始新统-渐新统安集海河组(E_(2-3)a)
        3.1.6 渐-中新统沙湾组(E_3N_1sh)
        3.1.7 第四系
    3.2 变质岩及变质作用
    3.3 火山岩
第4章 研究区侵入岩特征
    4.1 SHRIMP锆石U-Pb测年
    4.2 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4.2.1 主量元素
        4.2.2 微量和稀土元素
    4.3 讨论
        4.3.1 碱性花岗岩与石英正长斑岩成因
        4.3.2 构造环境
    4.4 小结
第5章 研究区铜矿(化)点地质特征
    5.1 珠万喀腊铜矿(化)点
        5.1.1 珠万喀腊铜矿化蚀变带特征
        5.1.2 矿石特征
    5.2 喀拉布勒根铜矿(化)点
        5.2.1 矿化蚀变特征
        5.2.2 矿石特征
    5.3 第二牧场铜矿(化)点
        5.3.1 矿化蚀变特征
        5.3.2 矿石特征
    5.4 阿舒达斯铜矿(化)点
第6章 研究区物化探特征
    6.1 地球化学异常特征
        6.1.1 珠万喀腊铜矿(化)点化探特征
        6.1.2 喀拉布勒根铜矿(化)点化探特征
        6.1.3 第二牧场铜矿(化)点化探特征
        6.1.4 阿舒达斯铜矿(化)点化探特征
    6.2 地球物理特征
        6.2.1 地球物理参数特征
        6.2.2 珠万喀腊铜矿化点地球物理信息
        6.2.3 喀拉布勒根铜矿化点地球物理信息
        6.2.4 阿舒达斯铜矿化点地球物理信息
第7章 铜矿成矿规律及找矿潜力分析
    7.1 成矿规律
        7.1.1 区域构造演化与成矿
        7.1.2 邻区铜矿床成矿时代分析研究
    7.2 杜热一带铜矿床成矿模式
    7.3 杜热一带铜矿床找矿标志
    7.4 成矿预测
第8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7)青海东昆仑成矿带东段地球化学数据处理方法及找矿靶区圈定(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研究区范围及交通地理概况
    1.3 勘查地球化学的研究现状
    1.4 化探信息提取
        1.4.1 背景和异常的概念
        1.4.2 背景和异常确定方法的分类
        1.4.3 异常下限的确定
    1.5 化探数据处理的两个进展
        1.5.1 稳健分析
        1.5.2 成分数据
    1.6 东昆仑成矿带东段地球化学研究进展及存在问题
        1.6.1 地球化学研究进展
        1.6.2 存在问题
    1.7 科学问题、研究思路、研究内容及完成工作量
        1.7.1 科学问题
        1.7.2 研究思路
        1.7.3 研究内容
        1.7.4 完成的主要工作量
    1.8 两点说明
第二章 区域成矿地质背景
    2.1 区域地质
        2.1.1 区域大地构造背景
        2.1.2 区域地层
        2.1.3 研究区主要构造及构造单元划分
        2.1.4 岩浆岩
    2.2 区域地球物理特征
        2.2.1 区域重力场特征
        2.2.2 区域磁场特征
    2.3 区域矿产特征及成矿区带划分
        2.3.1 区域矿产特征
        2.3.2 成矿区带划分及各带成矿规律
    2.4 小结
第三章 区域地球化学特征
    3.1 区域地球化学总体特征
        3.1.1 元素分布特征
        3.1.2 元素富集离散特征
        3.1.3 元素的共生组合特征
    3.2 元素的时空分布规律
        3.2.1 元素的时间分布规律
        3.2.2 元素的空间分布规律
    3.3 元素在各地质子区中的具体特征
        3.3.1 昆北子区元素特征
        3.3.2 昆中子区元素特征
        3.3.3 昆南子区元素特征
        3.3.4 北巴子区元素特征
    3.4 小结
第四章 数据处理及异常识别
    4.1 数据处理和异常识别的原则及影响因素
        4.1.1 影响区域地球化学背景的因素
    4.2 单元素数据处理及异常圈定
        4.2.1 ILR变换后数据因子分区标准化方法
        4.2.2 Aitchison距离圈定地球化学异常的方法
    4.3 多元异常圈定
        4.3.1 主成分分析法
        4.3.2 马氏距离法
    4.4 元素含量的空间变化率
        4.4.1 具体做法
        4.4.2 主要成矿元素的空间变化率
    4.5 小结
第五章 基于地球化学数据的靶区圈定
    5.1 思路
    5.2. 具体做法
        5.2.1 选择地球化学参数
        5.2.2 确定各地球化学参数的权重系数
        5.2.3 各地球化学参数赋值及单元格划分
    5.3 3种类型的找矿信息量及靶区圈定
        5.3.1 与基性岩成矿有关的找矿靶区
        5.3.2 与中酸性岩成矿有关的找矿靶区
        5.3.3 与热液型金矿有关的找矿靶区
    5.4 典型成矿远景区评述
        5.4.1 小干沟-西藏大沟成矿远景区(Y_1)
        5.4.2 五龙沟一带成矿远景区(Y_3)
        5.4.3 诺木洪郭勒一波洛斯太一带成矿远景区(Y_5)
        5.4.4 大厂一扎陵湖一带成矿远景区(Y_7)
        5.4.5 东山根一沟里一带成矿远景区(Y_8)
        5.4.6 孟可特一冬给措纳湖一带成矿远景区(Y_(10))
        5.4.7 Y_1、Y_5、Y_7、Y_8四个远景区内金矿的找矿潜力分析
    5.5 远景区找矿发现
    5.6 小结
第六章 结束语
    6.1 主要结论及创新点
        6.1.1 主要结论
        6.1.2 创新点
    6.2 存在问题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8)基于多源遥感数据的西藏多龙地区热液蚀变矿物提取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作者简历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波段比值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混合像元分解算法国内外研究现状
        1.2.3 机器学习算法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论文的结构安排
第二章 遥感蚀变信息提取的地质理论基础与方法
    2.1 遥感蚀变信息提取的地质理论基础
    2.2 蚀变信息提取所用方法
        2.2.1 随机森林算法
        2.2.2 投票极限学习机算法
        2.2.3 核极限学习机算法
        2.2.4 匹配滤波算法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研究区地质概况与数据源
    3.1 区域地质背景
    3.2 多龙地区地层岩性
    3.3 多龙地区区域构造
    3.4 多龙地区岩浆岩
    3.5 多龙地区典型矿区
        3.5.1 多不杂矿区
        3.5.2 波龙矿区
        3.5.3 拿若矿区
        3.5.4 铁格隆南矿区
        3.5.5 赛角矿区
    3.6 遥感数据源
        3.6.1 Sentinel-2A MSI数据
        3.6.2 EO-1 Hyperion数据
        3.6.3 ASTER数据
        3.6.4 高分五号AHSI数据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多光谱遥感数据矿化蚀变信息提取
    4.1 基于Sentinel-2A MSI数据的矿化蚀变信息提取
        4.1.1 Sentinel-2A MSI数据预处理
        4.1.2 羟基类蚀变矿物信息提取
        4.1.3 铁染类蚀变矿物信息提取
        4.1.4 Sentinel-2A MSI影像提取蚀变信息分析
    4.2 基于ASTER数据的矿化蚀变信息提取
        4.2.1 ASTER数据预处理
        4.2.2 ASTER SWIR数据处理
        4.2.3 ASTER TIR数据处理
        4.2.4 ASTER SWIR-TIR数据处理
        4.2.5 ASTER SWIR-TIR影像提取蚀变信息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高光谱遥感数据矿化蚀变信息提取
    5.1 基于Hyperion数据的矿化蚀变信息提取
        5.1.1 Hyperion数据预处理
        5.1.2 Hyperion SWIR数据处理
        5.1.3 Hyperion SWIR影像提取蚀变信息分析
    5.2 基于高分五号AHSI数据的矿化蚀变信息提取
        5.2.1 高分五号AHSI数据预处理
        5.2.2 高分五号AHSI SWIR数据处理
        5.2.3 高分五号AHSI SWIR影像提取蚀变信息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成矿预测
    6.1 不同遥感数据所得结果的对比分析
    6.2 实地验证
    6.3 基于多源遥感信息的成矿预测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创新点
    7.3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9)河北省罗明沟—处长地—邓油坊地区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方向(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勘查地球化学研究现状
        1.2.2 地球化学数据处理方法研究现状
    1.3 研究区交通位置及自然地理概况
        1.3.1 研究区交通位置
        1.3.2 研究区自然地理概况
    1.4 研究区以往地质工作程度
        1.4.1 区域地质调查
        1.4.2 矿产勘查
        1.4.3 物探
        1.4.4 化探
    1.5 研究内容、技术路线方法及拟解决关键问题
        1.5.1 研究内容
        1.5.2 技术路线图
        1.5.3 拟解决关键问题
    1.6 完成实物工作量
第2章 罗明沟-处长地-邓油坊地区区域地质背景
    2.1 地层
    2.2 构造
    2.3 岩浆岩
    2.4 研究区地球化学特征
    2.5 研究区区域矿产
第3章 数据处理分析及研究区地球化学特征
    3.1 概述
    3.2 研究区地球化学特征
    3.3 异常圈定及结果对比
        3.3.1 传统统计方法异常下限值
        3.3.2 衬度值方法
        3.3.3 局部奇异性方法
        3.3.4 不同方法异常圈定结果对比
第4章 异常查证及效果评价
    4.1 AS2(啦嘛沟)综合异常查证
        4.1.1 异常区地质特征
        4.1.2 化探异常特征
        4.1.3 异常剖面解析
        4.1.4 异常成因分析
    4.2 AS9(卧龙兔山)综合异常查证
        4.2.1 异常区地质特征
        4.2.2 化探异常特征
        4.2.3 异常剖面解析
        4.2.4 异常成因分析
    4.3 AS10(永德堂)综合异常查证
        4.3.1 异常区地质特征
        4.3.2 化探异常特征
        4.3.3 异常剖面解析
        4.3.4 异常成因分析
    4.4 AS12(夏家沟)综合异常查证
        4.4.1 异常区地质特征
        4.4.2 化探异常特征
        4.4.3 异常剖面解析
        4.4.4 异常成因分析
    4.5 AS15(炭头山)综合异常查证
        4.5.1 异常区地质特征
        4.5.2 化探异常特征
        4.5.3 异常解析
        4.5.4 异常成因分析
    4.6 AP17(张述村)综合异常查证
        4.6.1 异常区地质特征
        4.6.2 化探异常特征
        4.6.3 异常剖面解析
        4.6.4 异常成因分析
    4.7 AP27(北山村)综合异常
        4.7.1 异常区地质特征
        4.7.2 化探异常特征
        4.7.3 异常成因分析
    4.8 不同异常圈定方法对比分析
第5章 成矿远景区划分及找矿方向
    5.1 成矿远景区划分
        5.1.1 成矿远景区划分原则
        5.1.2 成矿远景区划分结果
    5.2 找矿方向及靶区划分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10)内蒙古高尔其-朝不愣地区多金属成矿作用与找矿方向(论文提纲范文)

作者简历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来源及意义
        1.1.1 选题来源
        1.1.2 选题意义
    1.2 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2.1 成矿系统与成矿预测研究现状
        1.2.2 研究区研究现状
        1.2.3 研究区存在的问题
    1.3 研究思路及内容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手段及方法
    1.5 论文完成实物工作量
第二章 区域成矿地质背景
    2.1 区域地层
        2.1.1 古生界
        2.1.2 中、新生界
    2.2 区域岩浆岩
        2.2.1 区域侵入岩
        2.2.2 区域火山岩
    2.3 区域构造
        2.3.1 褶皱构造
        2.3.2 断裂构造
        2.3.3 区域构造演化
    2.4 区域地球物理场特征
        2.4.1 重力场特征
        2.4.2 磁场特征
    2.5 区域地球化学异常特征
        2.5.1 综合异常的圈定
        2.5.2 综合异常分布特征
    2.6 区域金属矿产分布特征
    2.7 区域成矿系统划分
第三章 古生代铜多金属成矿系统成矿作用
    3.1 小坝梁铜(金)矿床
        3.1.1 矿区地质特征
        3.1.2 矿床地质特征
        3.1.3 成岩与成矿时代
        3.1.4 .成矿物质来源
        3.1.5 矿床成因分析
    3.2 巴彦都兰铜多金属矿床
        3.2.1 矿区地质特征
        3.2.2 矿床地质特征
        3.2.3 成岩成矿时代
        3.2.4 成矿流体特征与成矿物质来源
        3.2.5 矿床成因浅析
    3.3 古生代铜多金属成矿作用动力学背景
        3.3.1 晚古生代蛇绿岩构造背景与铜多金属成矿作用
        3.3.2 区域碰撞后伸展体制与铜多金属矿成矿
第四章 中生代铅锌银多金属成矿系统成矿作用
    4.1 热液脉型多金属成矿亚系统-乌兰陶勒盖东银多金属矿床
        4.1.1 矿区地质特征
        4.1.2 矿区地球物理与地球化学特征
        4.1.3 矿床地质特征
        4.1.4 成岩成矿时代
        4.1.5 成矿物质来源
        4.1.6 矿床成因浅析
    4.2 矽卡岩型铁多金属成矿亚系统-朝不楞铁多金属矿床
        4.2.1 矿区地质特征
        4.2.2 矿区地球物理与地球化学特征
        4.2.3 矿床地质特征
        4.2.4 成岩成矿时代
        4.2.5 成矿物质来源与矿床成因
    4.3 热液脉型钨成矿亚系统-沙麦钨矿床
        4.3.1 矿区地质特征
        4.3.2 矿床地质特征
        4.3.3 成岩成矿时代
        4.3.4 成矿流体、成矿物质与矿床成因
    4.4 中生代铅锌银多金属成矿系统动力学背景
第五章 成矿规律与找矿方向
    5.1 区域成矿规律
        5.1.1 矿床形成的时间分布规律
        5.1.2 矿床形成的空间分布规律
        5.1.3 矿床成矿元素共生组合特征
    5.2 典型矿床控矿因素和找矿标志总结
        5.2.1 海相火山岩有关的块状硫化物型铜金矿床
        5.2.2 与岩浆热液有关以充填为主的热液脉型铜铅锌银多金属矿床
        5.2.3 与岩浆热液有关的矽卡岩型铁多金属矿床
        5.2.4 与高温岩浆热液有关的石英脉型钨矿床
    5.3 找矿方向分析
        5.3.1 哈达特陶勒盖—莫若格钦铅锌银锡矿集区(编号Ⅰ)
        5.3.2 迪彦钦阿木—查干敖包钼多金属矿集区(编号Ⅱ)
        5.3.3 1017高地—都格尔林银多金属矿集区(编号Ⅲ)
        5.3.4 阿扎哈达—格勒敖包铜多金属潜在远景区(编号1)
        5.3.5 敖包陶勒盖—奥尤特铜多金属潜在远景区(编号2)
        5.3.6 扎日阿音乌拉—巴彦都兰铜多金属潜在远景区(编号3)
        5.3.7 乌兰陶勒盖东银多金属潜在远景区(编号4)
        5.3.8 朝不楞铁多金属矿潜在远景区(编号5)
        5.3.9 塔尔巴格吐—额尔登陶勒盖铜多金属潜在远景区(编号6)
        5.3.10 小坝梁铜多金属潜在远景区(编号7)
第六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四、第四系覆盖区元素地球化学制图方法新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厚覆盖区找矿“循环渐近式勘查技术体系”与应用[J]. 汪青松,张金会,张顺林,张家嘉,产思维,程培生,崔先文,张凯. 地质论评, 2021(04)
  • [2]广东企水镇幅1:50000地质图数据库[J]. 李响,张宗言,张楗钰,罗树文,王首东,蔡柔君. 中国地质, 2021(S1)
  • [3]基于遥感技术和三维地质模型在山西天镇一带的成矿远景区预测[D]. 杨羽彤. 太原理工大学, 2021(01)
  • [4]基于多源数据协同的集宁浅覆盖区玄武岩提取方法研究[D]. 张雨维.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20(10)
  • [5]基于深度学习的四川会理“拉拉式”铜矿找矿预测研究[D]. 张士红.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20(01)
  • [6]新疆富蕴县杜热一带浅覆盖区铜矿找矿潜力分析[D]. 阿里木江·艾合买提. 新疆大学, 2020(07)
  • [7]青海东昆仑成矿带东段地球化学数据处理方法及找矿靶区圈定[D]. 耿国帅.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20(01)
  • [8]基于多源遥感数据的西藏多龙地区热液蚀变矿物提取方法研究[D]. 胡滨. 中国地质大学, 2020(03)
  • [9]河北省罗明沟—处长地—邓油坊地区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方向[D]. 李健. 吉林大学, 2019(03)
  • [10]内蒙古高尔其-朝不愣地区多金属成矿作用与找矿方向[D]. 高征西. 中国地质大学, 2019(03)

标签:;  ;  ;  ;  ;  

第四纪覆盖区元素地球化学绘图方法的新方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