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惩名牌产品评价造假行为

严惩名牌产品评价造假行为

一、严惩名牌产品评价舞弊行为(论文文献综述)

付丹丹[1](2021)在《战时重庆经济检察队研究(1940-1945)》文中指出

徐冠男[2](2015)在《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违规成本问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直接反映了企业的经营业绩,公司投资者和管理者通过分析财务信息来预测企业未来经营状况、做出科学的投资经营决策。上市公司会计信息一旦失真,将造成国家税收收入和国有资产的流失,影响证券市场健康发展,扰乱国家经济秩序,误导政府宏观调控等严重后果,并将给投资者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市场经济条件下,个别上市公司为了谋取不正当利益,通过虚构客户、虚增资产、虚造假象等手段,粉饰经营业绩,提供虚假财务信息,欺诈上市融资,损坏投资者利益,影响证券市场发展。对“万福生科”案造假方式、经济危害、相关方责任进行深入分析后发现,上市公司财务信息失真,将为投资人、债权人、公司员工、资本市场带来严重危害。造假案发后,按照我国法律有关规定,对上市公司、公司高管、保荐机构、保荐人做出的处罚相对较轻。上市公司财务信息失真,欺诈上市的违法收益远大于案发后支付的违法成本。反观香港“洪良国际”案,香港证监会及时启动投资者权益补偿机制,优先补偿受欺骗投资者的经济损失,提高投资者的投资信心,又可以起到增加上市公司的违法成本的作用;同时撤销涉案保荐机构的保荐资格并给予重罚,有效督促保荐机构切实履行职能,规则中介机构经营。美国安然公司舞弊案,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向安然公司开出巨额罚单,要求安然公司支付投资者赔偿金,重罚安然公司高管和涉案的会计师事务所、保荐机构,并出台萨班斯法案,加大对涉案人员的处罚力度,大大提高了上市公司财务信息失真的违法成本。萨班斯法案出台十几年来,美国是安然之后再无安然,中国是安然之后倒下一片,与我国上市公司会计失信失真违规成本过低有着很大的关系,美国、香港等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处罚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通过对“万福生科”案处罚措施的分析和与香港“洪良国际”案以及美国安然公司舞弊案的对比后发现,提高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违规违法成本是解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关键。本文按照依法治国原则、理性经纪人原则、保护投资人原则和科学防范原则,建议通过提高上市公司、公司高管、中介机构和相关人员会计信息失真的违法违规成本来有效解决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对涉案上市公司建议加大经济处罚力度、勒令退市赔偿损失、影响行业从业资质、追究大股东责任;对涉案中介建议采取增加罚款金额、取消行业从业资金;对涉案人员建议加大处罚力度、扩大处罚范围、取消从业资质。今天的处罚是为了明天更好的发展,希望通过提高违法违规成本,可以有效解决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问题,让“万福生科”这张史上最严罚单成为史上最终罚单。

罗红希[3](2014)在《民国时期对外贸易政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民国时期是近现代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的发展,不仅政治上复杂,而且经济上也是繁荣与困境并存,内忧与外患同在。从南京临时政府到北京政府的更替,再到国民党建立的国民政府,研究各个政府的对外贸易政策与制度,探索每个时期的进出口贸易情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政府的行为与贸易发展的历程。对外贸易政策是一个国家历史的缩影,本文通过考察民国历届政府对外贸易政策的发展过程,揭示出了民国时期对外贸易发展的困境与艰难。本文在研究各个时期对外贸易政策发展过程中,基本上是按照这个思路进行的:首先,研究该时期政府制定的主要对外贸易政策;其次,结合该时期对外贸易发展的基本情况,探索该时期对外贸易政策的基本特征;再次,研究该时期对外贸易政策的成效、地位和作用。本文分绪论、正文、结语三个部分。绪论部分包括对外贸易政策概念的界定、选题的意义、学术史回顾、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创新之处。正文部分按时间顺序包括七大章。第一章主要探讨了民国时期对外贸易政策形成的国内外环境。这个环境主要包括:对外贸易主权的丧失与洋行势力的垄断,中外贸易形势的新变化,晚清时期对外贸易政策的经验和教训,对外贸易思想的进一步发展等。第二章主要探讨了北洋时期对外贸易政策的形成。具体来说,主要包括:制订了一系列对外贸易发展的法令法规,拓展对外进出口的外贸政策初步确立,争取关税自主的基本格调逐步形成。最后,总结了北洋政府对外贸易政策的特征与成效。第三章主要探讨了南京国民政府前期对外贸易政策的初步发展。主要包括:南京国民政府面临的国内外贸易环境,保护主义贸易政策体系初步构建,出口促进政策体系的逐渐形成,关税自主权的收回与关税自主政策的实施。第四章主要探讨了南京国民政府前期对外贸易政策逐渐成熟。主要包括:关税自主政策取得一定的成效,商检贸易政策框架大体搭建,金融货币政策体系基本构建,海关缉私政策体系初步确立,最后总结了南京国民政府前期对外贸易政策的成熟性。第五章主要探讨了抗日战争时期对外贸易政策的艰难与困境。主要包括:抗日战争时期面临的国内外贸易环境,并以此为线索分析了以抗战为目标的三项对外贸易政策:外汇及商品管制政策的强化;以抗战为目标的铁路物流运输建设;海关缉私政策进一步加强。最后总结了战时对外贸易统制政策逐渐形成,分析了抗战时期对外贸易政策的特征,并总结出抗战时期对外贸易政策的作用与影响。第六章主要探讨了南京国民政府后期对外贸易政策逐渐衰落。主要包括:南京国民政府后期对外贸易的国内外环境,战后对外贸易政策的演变,消极因素逐渐增强的对外贸易政策,战后对外贸易畸形发展与对外贸易政策的反思。第七章主要总结了民国时期对外贸易政策的经验与教训,民国时期对外贸易政策遗留的精神财富,民国时期对外贸易政策的启示和借鉴等等。结语:在遵照民国时期的对外贸易政策,注定了难以有大作为的基本格调与态势的前提下,总结了民国时期的对外贸易政策几个鲜明的特征,得出了一个不容忽略的历史事实——民国时期历届政府都为中国对外贸易政策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万银红[4](2014)在《清代妇女社会活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清朝是我国古代一个继往开来的王朝,它即是封建王朝的终结者,也是近代社会的开创者。在这个少数民族满族统治的二百多年时间里,它经受了中后期人口的迅速增长,晚期遭遇西方文明的冲击,开始由传统小农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最终在变革中灭亡。在这样的背景下,占一半人口的女性既承载着以往社会的生活习俗,又面临新时代背景而呈现出新的特点。依照清代发展的时代特点,本文从日常生活、移民社会、法律诉讼和近代社会转型四个方面来阐述清代基层妇女的社会活动特点。在日常生活中,清代妇女继承儒家伦理道德,用“亲亲”、“尊尊”的伦理差等来处理亲缘、地缘的关系,差等越近,则关系越亲密。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基层妇女参与社会经济生活机会增多,银钱借贷、土地租佃等经济交易,和出外佣工、店铺经营机会相应增加。以认干妈、义女呈现“感情+利益”的拟血缘关系增多,同时,利益(合作)的标准逐渐成入妇女经济活动的主要原则。契约的大量使用,官方对契约效力的认同,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妇女在经济生活中的权益。男女之防,使男女两性在社交空间上产生隔离,同时也是女性情谊发展的动因之一。清代中后期,随着人口的持续快速增长,以及康乾时期的税赋改革和“摊丁入亩”政策的进行,人口流动加大,边疆和城镇工商业得到发展。面对家内男性的出外谋生,留守妇女要面临更多的外界压力,同时,她们也进入了一个更加广泛的社会公共领域。在社会交往上,男性的外出,一方面使留守妇女对亲缘、地缘的依赖加强,另一方面妇女由于被外界的诱惑和自我意思的觉醒,而逐渐成为社会一个新的不稳定因素。不同于宦游,迁移到移民区的妇女,因为脱离原有熟人社会,来自家庭、邻里和社会舆论的监控减少,可以获得更多的人身自由。相比宗族势力强大的地区而言,移民社会中的妇女更有可能通过自己的性能力和生育能力来谋求生存资料,获得一个较为宽松的两性环境。清代法律是历代法令的集大成者,也是近代法制的开创者。对于普通汉族妇女,法律上的“准五服制罪”,一方面保障她对卑幼亲族的特权,另一方面又使她屈从于其丈夫和尊长。国家一方面限制妇女的诉讼权利,另一方面给予妇女收赎的刑罚特权,地方州县官在实际诉讼过程中对妇女有意优恤,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妇女健讼”,使诉讼成为其调解外界纠纷的又一个重要工具,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女性对外界的极端行为,从而维护长幼有序的地方秩序。相比于以往朝代,清代知识女性的人数明显增多,她们的社交活动也随着邮递和交通技术的发展呈现出跨地域和代际的特点,女性自身意识逐渐增强。随着西方文明强势进入中国,清政府开始进行改革。近代化的女子学堂教育改变了清代闺媛的家学传统,而闺媛也积极参与到女子教育的教授和管理中来,培养了大量接受西方思想启蒙的女学生和职业技能的女工。津河广仁堂作为近代北方最大的慈善机构,在实业救国的号召下,招集社会各阶层女性,创办女工厂,由最初的单纯救济机构转变成一个具有培养社会女工性质的慈善机构。尽管社会各阶层女性直接而广泛的交流还只在几个通商口岸之中出现,但是清末女性的近代化之门已经打开,传统妇女的社会生活迟早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饶芬芬[5](2013)在《企业的诚信制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将对企业的诚信制度作系统详尽的研究。在进行深入研究之前,首先详细阐述企业诚信制度的概况,以了解该制度的来龙去脉,为以后深入研究该制度奠定基础。而后,集合经济学、法学、伦理学等理论、思想方法与成果,采用逻辑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全面而深入地剖析了我国企业诚信建设的现状,包括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两方面,指出了这些问题带给企业甚至整个社会的危害,并对企业诚信缺失的原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对我国目前企业诚信制度的重建进行探讨研究,建立了本论文研究的主体框架。本论文重点研究企业诚信制度的重建。针对我国企业诚信缺失的原因,本文主要从企业自身的内部建设和外部环境建设两方面对企业诚信的重建提出了自己的设想。在企业的内部:建立完善的产权制度是企业诚信制度重建的前提;加强企业的诚信文化建设是灵魂;在企业内部构建自己的诚信管理机构是有效措施。在企业的外部:本文提出了企业诚信制度重建的设计思路,强调既要借鉴国外的一些先进经验,又要立足我国的实际情况。首先,政府在整个诚信建设中的职能要充分发挥。其既要在诚信重建中以身作则,又要将其在诚信体系中的监管职能充分发挥。其次,加大企业诚信重建的法律保障。要最终解决诚信问题不仅要靠道德方面的教化,更需要法制的强制保障作为最后的底线。再次,要尽快建立我国的企业诚信评价体系。包括:建立征信系统、发展社会信用中介机构、实行信用评级等。同时也要健全社会监督体制,切实保障企业诚信制度的重建。通过企业内部和外部相结合的方式达到制度上完善、法律上约束、舆论上监督,使“诚信者能够走遍天下,而失信者寸步难行”。通过以上研究,希望对我国企业诚信制度的重建略尽绵薄之力。

许晨,李延国[6](2013)在《再生之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编者的话:本刊本期隆重推出一部长篇报告文学《再生之门——中国式监狱探秘》,作品披露大墙内鲜为人知的罪与罚、刑与法、人生与兽性的博弈、正义与邪恶的较量、东西方法律思想之比较。其中有从劳改队到监狱的历史变迁,有监狱人民警察与服刑罪犯斗智斗勇、再铸灵魂的传奇故事,有身为省长、市长的高官沦为"阶下囚"的心路历程,也有外国同行参观中国监狱的感慨。读来惊心动魄、发人深省。两位作家都是国内着名的报告文学作家,其作品《在这片国土上》、《中国农民大趋势》、《人生大舞台》、《居者有其屋》等等,都曾获得过多种文学奖项。

荆建平[7](2013)在《国有企业采购业务寻租的内部控制研究》文中指出有效治理寻租这一顽疾不仅是我国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焦点,也是世界上其他国家所面临的困境。在我国,国有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核心,政府受全民委托管理国家经济事务,国资委受政府委托管理国有企业,国有企业的运营状况关系到国民生计和民众对政府的信任度。采购作为国有企业寻租活动的高发领域,自然成为企业高层治理的核心,研究国有企业采购寻租的深层原因和应对策略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深远的现实意义。正是基于此,笔者进行了系统分析和深入研究。本文主要采用文献综述和案例分析法,以我国国有企业采购业务为研究对象,对采购作业中存在的寻租活动,以COSO内部控制基本理论为指导,从采购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及内部监督五要素角度提出有效抑制国有企业采购寻租的内部控制对策。针对采购寻租失控的控制环境,指出应从企业高层、员工诚信与道德、权责分配、人力资源政策建设入手,以构建良好的采购控制环境;针对普遍存在的采购风险评估缺位,指出企业应高度重视采购风险管理,提高企业防范和应对风险的能力;针对采购控制活动执行不力,指出企业应加强预算管理、授权审批、不相容职务相分离、供应商管理等控制活动的执行,以确保控制活动运行有效;针对采购信息沟通不畅,指出企业应推进信息系统建设和加强信息互动;针对监督失效,提出企业应建立日常连续监督和独立报告机制,以强化采购内部监督。采购内部控制建设的不断强化和推进是有效治理国有企业采购寻租的根本途径。

刘静[8](2012)在《天津质量技术监督行政执法现状与改善对策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质监行政执法工作的质量已经成为严重制约我国形成良好市场经济的一道难题。如何提高质监行政执法工作的水平,降低假冒伪劣产品对消费者的侵害,是当前各级政府极其重视的问题和不断追求的目标。质量技术监督系统改革是当今中国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对我国现阶段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殊时期而言,完善质监行政执法工作的质量,不仅是建立“服务型”政府、降低执法纠纷的客观要求,也是改变各级质监行政执法工作质量、工作态度,更好地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的迫切要求。我国质监行政执法工作改革的一个重点目标就是要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服务型、责任型政府,因此,提高当前质监行政执法的工作素质和监管水平,对提高质监行政执法的工作效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不仅如此,提高质监行政执法工作为民服务的水平也从侧面反映了我国政府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为民执政的本质。先前的研究大多集中在质监行政执法工作职权的划分上,缺少对其职能的科学判断。我国的质监行政执法工作常年来在很大程度上存在着职能缺位,职能交叉等问题,并已经成为影响质监行政执法工作科学健康发展的障碍。此外,其现行的管理方法、管理手段和管理制度等方面存在的缺陷,亦成为制约质监行政执法工作改革和发展的技术性障碍,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完善。要克服这些难题,就必须进行体制改革和创新,完善质监行政执法工作的程序和过程。本文通过分析天津市质量技术监督系统行政执法工作的现状,结合市场经济的特点,提出几点改革策略供参考。最后得出结论,只有质监行政执法工作整合机构,建立完善的管理和监督制度,改善管理方法,才是质监行政执法当今工作的重点和实现依法行政,建立“为民服务”和谐政府的有效途径。

郭飞[9](2012)在《产品质量信用体系建设中的政府角色研究 ——以浙江省为例》文中研究表明“人无信不立、企业无信不兴、地区无信不强”。信用是市场经济的通行证,是市场体系运作的润滑剂,是支撑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社会资本。然而在目前的市场经济环境下,由于信用制度的缺失,市场自然调节功能大大削弱,单纯依靠市场的力量形成完善的信用体系很困难,政府作为公共管理的主导者,在整个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可以而且必须发挥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质量问题是经济发展的战略问题,质量代表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形象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反映。产品质量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涉及生活和经济的方方面面,在当前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不健全,商业道德和市场规则还未被大多数市场主体遵循,市场秩序和竞争还不能做到统一开放有序的情况下,政府对产品质量的监督管理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浙江省产品质量信用体系建设的实际情况出发,深入分析产品质量信用缺失的现状和原因,对近几年浙江省各级政府和部门在产品质量信用体系建设中的工作和措施进行思考,对政府在产品质量信用体系建设中信用制度供给、信用行为监管、信用信息整合、信用文化引导、信用环境培育等多重角色进行研究,发挥政府维护市场秩序,发挥“有形之手”对看不见的“市场之手”的补充作用,真正在全社会范围内建立信用体系。

刘承涛[10](2012)在《近代中国商会理案制度研究 ——以苏沪为中心(1902-1927)》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清末民初商会的“商人法庭”之所以能发挥其不可替代的历史角色,其前提和基础是商会本身具有现代社会中介组织的特征和功能,是一个具有真正自主意志的利益团体;而“商人法庭”能得以有效运作,并非由于其具有如正式法庭那样的物质暴力作后盾,而是因为在当时的商会内部发展出来了一种成员间平等交往的网络。所以,近代商会商事裁断机构(公断处)——“商人法庭”在商会成员中具有类似、有时甚至超过正规法庭的权威的原因,是其建立在这种平等交往的网络中。本文由前言、正文五章和结语共七部分构成。前言主要阐述了本文选题的背景和意义、相关研究文献综述及几个概念的厘清和界定等。第一章主要介绍晚清筹设商会理案机关之原因。在晚清,特别是民初时,政府逐渐改变了消极的解决商事纠纷的取向,但政府资源,特别是司法资源严重短缺,仍然无法有效回应商事发展。官府秉持一贯的“状不轻启”做法,把商业纠纷作为“薄物细故”来处理,不可能使商业纠纷获得迅速有效解决;而民间调解,即使是行会调处,虽然其获得了一定处置功能,但因为其不具有一般现代自治团体的权威,仍然无法负担起“息讼和解”的任务。面对这一窘境,晚清和民初政府因此逐渐认可商人、商会理处商事纠纷的事实,最终并赋予其这种权力。第二章在大量查阅第一手档案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分析近代商会理案组织的演化路径及运作机制,这亦是本选题研究的基础。详细钩沉了近代我国商会理案机构从“评议处”、“理案处”到“商事裁判所”,最后定型为对外名称为“商事公断处”的历史演进图景。第三章研究的内容是商会理案组织成员的选任制度。一项制度或措施的开展,若想获得生活其中的人们真正的遵从,除了该制度或措施符合基本群体利益外,另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是执行该制度或措施的人(有的社会称之为统治者,有的称之为管理者)是通过该群体成员“同意”。本章通过大量阅读苏州、上海和天津等地的商会、特别是通过分析苏州、上海两地的商会裁断商事纠纷人员的选任档案,认为具有近代商会、特别是商会理案人员的选任具有近代选举制度的特征,是商人在近代获得自治权的主要内涵。这也是“商人法庭”所作裁决获得公信力的一个重要原因。第四章亦是通过大量阅读苏州、上海两地的商会裁断的具体案例档案,对清末民初商会理案的具体情况,进行更深入的法律分析和评价,即对商会在立案、庭前准备、庭审和裁决等加以具体实证分析,同时提出了一些立基于具体史料的综合性讨论,即当时的商会在理处案件时,能够处处暗合诉讼法的最基本的原则规定,这是我们将其理案行为定义为“法庭”行为最为主要的原因,亦是本文立论的最重要的基础。第五章在介绍分析了近代商会理案制度建立的历史背景、运作程序(包括职员选任)和具体实证的裁断案件法律阐述后,深入探讨了支撑本研究时段的商会理案行为何以顺利运作的效力逻辑是什么,即用借用多学科的理论分析工具来解释清末民初商会理案能够获得类似正式的、以物质暴力为后盾的现代法庭效果的深层原因,最后对理案组织所遭遇的困境和历史命运作了一个简要梳理。在结论部分,则除了再次重申了在各章所表达的观点外,进一步解释了为何商会当时所做出的裁断具有国家法庭效力的深层原因。“法律是一种相对来说成本比较高昂的社会治理方式,很多的实证研究已经揭示,过分的依赖法律等正规物质控制力量,在不少的情形中,并不能获得最佳的法律效果,甚至将造成原有社会关系的失序;反之,若法律能充分借助,或引导非正规的社会自主网络规范,则不但能降低法律实施的成本,亦能提供更优的规范治理效果”。当然,其前提是,国家法制能够在公共互动交往和人身、财产权方面提供一个稳定而安全的可预期环境,为此,这种治理效果则“完全可能通过理性个体的重复互动而自然产生。”

二、严惩名牌产品评价舞弊行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严惩名牌产品评价舞弊行为(论文提纲范文)

(2)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违规成本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论
    1.1 选题内容及意义
    1.2 相关概念界定
        1.2.1 我国上市公司定义
        1.2.2 会计信息定义
        1.2.3 会计信息作用
        1.2.4 违规成本定义
        1.2.5 违规成本分类
        1.2.6 违规成本作用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方法
        1.4.1 理论分析与对策研究
        1.4.2 对比分析法
        1.4.3 案例分析法
    1.5 技术路线
    1.6 本章小结
第二章 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及处罚
    2.1 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
        2.1.1 无意失真
        2.1.2 故意失真
    2.2 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
    2.3 会计信息失真的处罚措施
        2.3.1 会计信息失真的处罚措施
        2.3.2 会计信息失真的违规责任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万福生科案例分析
    3.1 基本情况
        3.1.1 公司简介
        3.1.2 经营产品
        3.1.3 发展历程
    3.2 财务信息造假
        3.2.1 基本情况
        3.2.2 造假手段分析
        3.2.3 造假流程分析
    3.3 财务造假曝光
        3.3.1 曝光过程
        3.3.2 相关责任方处罚情况
        3.3.3 受害者及其所受损害的利益
    3.4 相关方责任分析
        3.4.1 上市公司的责任
        3.4.2 保荐机构的责任
        3.4.3 注册会计师的责任
    3.5 处罚结果的启示
        3.5.1 处罚亮点
        3.5.2 处罚过轻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案例分析比较
    4.1 香港洪良国际案
        4.1.1 法律规定
        4.1.2 洪良国际造假案
    4.2 美国安然公司造假案
        4.2.1 基本情况
        4.2.2 处罚情况
    4.3 给我国带来的启示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对策及建议
    5.1 指导思想
    5.2 基本原则
        5.2.1 依法治国原则
        5.2.2 理性经纪人原则
        5.2.3 保护投资人原则
        5.2.4 提前防范原则
    5.3 具体措施
        5.3.1 增加上市公司违规成本
        5.3.2 增加公司高管违规成本
        5.3.3 增加会计人员违规成本
        5.3.4 增加保荐机构违规成本
        5.3.5 加强会计中介违规成本
    5.4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3)民国时期对外贸易政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民国时期对外贸易政策形成的国内外环境
    第一节 对外贸易主权的丧失与洋行势力的垄断
        一、增开商埠,中国对外贸易市场门户进一步洞开
        二、片面最惠国待遇的进一步扩大
        三、扩展租界、强占租借地,中国对外贸易再遭割裂
        四、关税的支配、保管权的进一步丧失
        五、洋行势力对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垄断
    第二节 中外贸易形势的新变化
        一、对外贸易的环境条件进一步改善
        二、“一战”期间对外贸易的迅速增长
    第三节 晚清时期对外贸易政策的经验和教训
        一、晚清时期对外贸易政策的时代性特征
        二、晚清对外贸易政策与民国对外贸易政策的关系
    第四节 对外贸易思想的进一步发展
        一、晚清时期对外贸易思想逐渐形成
        二、北洋时期对外贸易思想的进一步发展
第二章 北洋时期对外贸易政策的初步形成(1912-1926)
    第一节 制定一系列有利于外贸发展的法令法规
        一、颁布有利于外贸发展的实业法令
        二、颁布《商会法》和《商标法》,为对外贸易发展营造有利环境
    第二节 拓展对外进出口的外贸政策初步确立
        一、利用外资发展对外贸易
        二、主动开放、增开商埠
        三、鼓励进口替代,发展出口贸易
        四、减免税厘,保护本国商品
        五、举办国货展览会和积极参加外国博览会
        六、初步构建交通运输物流网络
    第三节 争取关税自主的基本格调逐步形成
        一、根据实际情况,分门别类,依次征收
        二、大大提高奢侈品和日用品的税率
        三、向列强正式提出中国关税自主的原则
        四、利用列强矛盾,加征临时附加税
    第四节 北洋时期对外贸易政策的特征与成效
        一、北洋时期对外贸易政策的特征
        二、北洋时期对外贸易政策的成效与局限性
第三章 南京国民政府前期对外贸易政策的初步发展(1927-1933)
    第一节 南京国民政府面临的国内外贸易环境
        一、世界经济危机的爆发与对外贸易的艰难
        二、南京国民政府初期的经济建设与对外贸易
        三、对外贸易思想理论更趋成熟
    第二节 保护主义贸易政策体系初步构建
        一、限制外国商品倾销,积极推动出口贸易的发展
        二、实行易货偿债贸易和出口贸易管制,加强对外贸易国家垄断
        三、对进口商不履行条约的合理处置
        四、充分利用外国资本技术,发展对外贸易
    第三节 出口促进政策体系的初步形成
        一、注重上海等港口的建设
        二、正确处理外商的定货单
        三、增强票据意识、科学开具出口发票
        四、注重出口货物的包装
        五、重视货物安全,推行海上保险
        六、注重了解各国通关手续,努力发展对外贸易
        七、严格按出口标准和程序发货
    第四节 关税自主权的收回与关税自主政策的实施
第四章 南京国民政府前期对外贸易政策逐渐成熟(1933-1936)
    第一节 关税自主政策取得一定的成效
        一、重构关税政策的新体系
        二、关税政策的特征
        三、关税政策的作用和影响
    第二节 商检贸易政策体系大体搭建
        一、商检贸易政策的具体措施
        二、南京国民政府检验政策的得失
    第三节 金融货币政策体系基本构建
        一、力控金涨银落
        二、废两改元的成功
        三、1935年币制改革及其对我国外贸的影响
        四、建立健全现代银行制度
        五、注重出口商与银行的关系
    第四节 海关缉私政策体系的初步确立
    第五节 南京国民政府前期对外贸易政策的成熟性
        一、收回关税自主权是独立自主制定对外贸易政策的前提和基础
        二、健全了对外贸易管理机构,确立了较为完善的组织领导体系
        三、对外贸易商品宣传、商品展示体系逐步构建
        四、对外贸易政策体系逐渐完善
        五、南京国民政府前期对外贸易政策的成效与局限性
第五章 抗日战争时期对外贸易政策的艰难与困境(1937-1945)
    第一节 抗战初期对外贸易政策的国内外环境
        一、突破封锁、寻求对外通商成为时代的主流
        二、民生主义对外贸易思想的发展与成熟
    第二节 对外贸易政策纳入抗战的轨道
        一、外汇及商品管制政策的强化
        二、加强以抗战为目标的铁路物流运输建设
        三、海关缉私政策遭到破坏后有所完善
        四、战时对外贸易统制政策逐渐形成
    第三节 抗战时期对外贸易政策的特征
        一、变被动为主动,独立自主性增强,半殖民地色彩弱化
        二、抗战时期对外贸易的国家垄断性空前加强
        三、太平洋战争对抗战时期对外贸易政策产生重大的影响
    第四节 抗战时期对外贸易政策的作用与影响
        一、抗战时期对外贸易政策的作用
        二、国民政府抗战时期对外贸易政策产生的弊端
第六章 南京国民政府后期对外贸易政策逐渐衰落(1945-1949)
    第一节 南京国民政府后期对外贸易的国内外环境
        一、战后美国成为中国对外贸易的主要对象
        二、国家垄断资本空前膨胀及国民经济逐渐崩溃
        三、战前正常的对外贸易关系逐渐恢复
    第二节 战后对外贸易政策的演变
        一、战后对外贸易管理机构的调整
        二、构建了以限额进出口为目标的对外贸易政策体系
    第三节 消极因素逐渐增强的对外贸易政策
        一、贸易管制政策空前加强
        二、金融币制政策的崩溃
        三、海关缉私政策的恢复与终结
    第四节 战后对外贸易畸形发展与对外贸易政策的反思
        一、中国对外贸易的畸形发展
        二、战后我国对外贸易政策的反思
第七章 民国时期对外贸易政策的启示与借鉴
    第一节 民国时期对外贸易政策经验和教训
        一、要始终扞卫国家的主权
        二、总体外贸易发展目标要非常明确
        三、正确认识并根据中国的国情制定对外贸易政策
        四、要重视对外贸易发展的国际国内环境
        五、要以大无畏的勇气迎接世界经济的挑战
    第二节 民国时期对外贸易政策的启示和借鉴
        一、要正确处理对外贸易的入超问题
        二、要注重汇率与对外贸易的关系
        三、要注重对外贸易人才的培养
        四、积极发展现代交通运输物流,促进国际贸易顺利开展
        五、要积极发展特色农产品的输出
        六、要加强港口建设、注重海上运输
        七、要特别注重发展与东南亚国家的贸易关系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4)清代妇女社会活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选题缘起和意义
    二、学术史回顾
    三、研究框架与创新点
第二章 清代妇女的日常生活与社会活动
    第一节 妇女日常生活及人情交往
        一、与娘家的人际交往
        二、与乡邻的人际交往
        三、女性情谊
    第二节、妇女的养老和娱乐活动
        一、妇女的养老
        二、妇女的娱乐
    第三节 妇女的社会活动
        一、妇女劳动及其职业
        二、慈善捐赈
    小结
第三章 清代产业人口流动中的妇女及其社会活动
    第一节 留守妇女的社会活动
        一、留守妇女的人际交往
        二、留守妇女的经济活动
    第二节 妇女的迁徙生活
        一、城乡与远距离的迁徙
        二、迁徙的生活
        三、清代的佥妻
    小结
第四章 清代妇女的诉讼活动
    第一节 妇女的法律规定
        一、清律中的准五服制罪
        二、妇人赎刑
        三、妇女罪罚
    第二节 妇女的诉讼活动
        一、妇女诉讼的法律规定
        二、妇女诉讼的实践活动
    第三节 妇女诉讼的个案研究
第五章 近代转型社会中女性的社会活动:以天津为中心
    第一节 知识女性的社交活动
        一、清代前期知识女性的社交活动
        二、近代天津女学兴办状况
        三、近代天津知识女性的社会活动
    第二节 各阶层女性的融汇:以津河广仁堂为例
        一、早期津河广仁堂的妇女活动
        二、广仁堂女工厂的开办及妇女的集体关系
    小结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个人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5)企业的诚信制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1章 企业诚信的概述
    1.1 诚信的内涵
        1.1.1 诚
        1.1.2 信
        1.1.3 西方诚信
    1.2 企业诚信的概念、特征及内容
        1.2.1 企业诚信的概念
        1.2.2 企业诚信的特征
        1.2.3 企业诚信的内容
第2章 企业诚信现状分析
    2.1 企业诚信建设取得的成绩
        2.1.1 企业的诚信文明建设不断加强
        2.1.2 企业的诚信管理逐步规范
        2.1.3 企业诚信建设的外部环境有较大改善
    2.2 企业诚信存在的问题
        2.2.1 商品诚信缺失现状分析
        2.2.2 营销诚信缺失现状分析
        2.2.3 契约诚信缺失现状分析
        2.2.4 金融诚信缺失现状分析
第3章 企业诚信缺失的危害及原因分析
    3.1 企业诚信缺失的危害
        3.1.1 企业诚信缺失阻碍企业自身的生存和发展
        3.1.2 企业诚信缺失严重破坏了市场经济秩序
        3.1.3 企业诚信缺失使企业的融资困难加剧
        3.1.4 企业诚信缺失会大大增加交易成本
    3.2 企业诚信危机的原因
        3.2.1 企业诚信缺失的内部原因
        3.2.2 企业诚信缺失的外部原因
第4章 企业诚信制度的重建
    4.1 企业内部的诚信制度重建
        4.1.1 加强企业的诚信文化建设
        4.1.2 产权制度要清晰、明确
        4.1.3 构建企业内部的诚信管理模式
    4.2 企业诚信制度重建的外部环境建设
        4.2.1 建立企业诚信的社会评价体系
        4.2.2 充分发挥政府的诚信监管职能
        4.2.3 健全企业诚信的社会监督体制
        4.2.4 增强社会全体成员的诚信意识
        4.2.5 加大企业诚信建设的法律保障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6)再生之门(论文提纲范文)

序章
    人类监狱纵横谈
        第一章杀头不像割韭菜
        1、毛泽东对犯人说话了
        2、劳改队长的传奇
        3、阶级斗争的年代
        4、管人的和被管的
        5、华岗校长的沉浮命运
        6、作家之眸看监狱
        第二章魔鬼之锤敲响了警钟
        1、血光中的壮士
        2、里程碑式的大转折
        3、“三像三心”育新人
        4、“变色龙”表演的悲剧
        5、八千里路云和月
        第三章 文明的求索者
        1、监狱里的特殊学校
        2、化腐朽为神奇的锻造
        3、“一所了不起的监狱”
        4、刻骨铭心的“警醒日”
        5、高高举起的奖牌
        6、与一位老警官的对话
        第四章“适应性”里的人性光辉
        1、监狱新政的探路人
        2、“把犯罪的人当作人”
        3、阳光狱务
        4、监狱长接待日
        5、大墙内的超市
        第五章春风化雨润心田
        1、放下你的屠刀
        2、“脱逃大王”的回家路
        3、三亲工程
        4、三个“卖火柴的小女孩”
        5、电视直播:现代监狱一日
        第六章雕塑灵魂的人
        1、赶“雷锋大集”
        2、点点滴滴都是情
        3、“痴迷者”的觉醒
        4、斗智斗勇战“冥顽”
        5、十一大协会
        第七章升起你的太阳
        1、一个死刑犯的最后回首
        2、把刑期变学期
        3、又到新春团聚时
        4、北大讲坛上的监狱长
        5、属于你的太阳
        尾章法律的表情

(7)国有企业采购业务寻租的内部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本文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1.2.1 国内相关文献综述
        1.2.2 国外相关文献综述
        1.2.3 国内外文献总结
    1.3 本文主要研究方法
    1.4 本文研究的体系结构和创新点
        1.4.1 本文研究的体系结构
        1.4.2 本文研究的创新点
2 国有企业采购业务中的寻租问题
    2.1 基于委托代理关系的寻租理论
    2.2 国有企业采购寻租的主要表现
        2.2.1 国资委官员行为的寻租化
        2.2.2 国有企业采购主管行为的寻租化
        2.2.3 采购操办人员行为的寻租化
        2.2.4 供应商行为的设租化
    2.3 国有企业采购寻租的主要危害
        2.3.1 增加经营成本,导致企业经营效率降低
        2.3.2 扭曲资源配置,造成国有资源流失浪费
        2.3.3 扰乱经济秩序,妨碍市场机制有效运行
        2.3.4 破坏政府形象,引发政府机构信任危机
3 国有企业采购寻租的内部控制原因
    3.1 采购业务寻租的内部控制直接原因
        3.1.1 采购计划环节
        3.1.2 请购与审批环节
        3.1.3 选择供应商环节
        3.1.4 订立采购合同环节
        3.1.5 验收环节
        3.1.6 付款环节
    3.2 采购业务寻租失控的深层原因
        3.2.1 采购控制环境不乐观
        3.2.2 采购风险评估缺位
        3.2.3 采购信息与沟通不畅
        3.2.4 采购内部控制监督缺位
4 强化国有企业采购业务寻租的内部控制对策
    4.1 加强采购控制环境建设和治理
        4.1.1 董事会和审计委员会
        4.1.2 诚信和道德价值观
        4.1.3 采购权力和责任
        4.1.4 采购人力资源政策
    4.2 推进采购风险评估建设
    4.3 确保采购程序和政策的执行
        4.3.1 采购预算管理控制
        4.3.2 请购审批控制
        4.3.3 不相容职务相分离控制
        4.3.4 采购授权审批控制
        4.3.5 供应商管理控制
    4.4 提升采购信息与沟通管理
        4.4.1 推进采购信息系统建设
        4.4.2 加强采购信息互动
    4.5 强化采购内部监督
5 F 公司采购寻租的内部控制分析
    5.1 F 公司采购寻租的内部控制问题
    5.2 F 公司采购寻租失控的深层原因
    5.3 强化 F 公司采购业务寻租的内部控制对策
研究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8)天津质量技术监督行政执法现状与改善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方法和思路
    1.4 论文结构
第二章 质量技术监督行政执法的相关理论
    2.1 理论基础
        2.1.1 政府管制理论
        2.1.2 新公共服务理论
        2.1.3 新公共管理理论
        2.1.4 危机管理理论
    2.2 相关法律依据
        2.2.1 质量技术监督相关法律
        2.2.2 质量技术监督行政处罚
        2.2.3 质量技术监督行政许可
        2.2.4 质量技术监督行政强制
        2.2.5 行政复议
    2.3 质量技术监督行政执法工作的定义
        2.3.1 行政执法的定义
        2.3.2 质量技术监督工作
        2.3.3 质量技术监督行政执法
        2.3.4 质量技术监督行政执法机构
        2.3.5 质量技术监督行政执法监督
第三章 天津市质量技术监督行政执法工作的现状
    3.1 天津市质量技术监督系统工作情况
        3.1.1 产品质量整体水平稳步提升
        3.1.2 名牌产品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3.1.3 加工食品质量和安全水平稳步提高
        3.1.4 特种设备整体保持平稳安全态势
        3.1.5 质量基础工作不断加强
        3.1.6 全社会关注质量的氛围正在形成
    3.2 天津市质监行政执法工作现状
        3.2.1 行政执法力度不断加大
        3.2.2 主动发现案源能力明显增强
        3.2.3 围绕民计民生行政执法的针对性不断增强
        3.2.4 整合执法资源行政执法效能不断提升
        3.2.5 办理大案要案的能力不断增强
    3.3 天津市质监行政执法工作存在的不足
        3.3.1 质监行政执法人员的专业水平薄弱
        3.3.2 职能交叉
        3.3.3 质监执法工作的缺位
        3.3.4 执法监督不到位
        3.3.5 重实体轻程序
第四章 天津市质量技术监督行政执法问题原因分析
    4.1 人员编制不合理
    4.2 执法人员素质不高
    4.3 缺少严格规范的执法监督体系
        4.3.1 内部执法监督法规不完善
        4.3.2 外部执法监督缺乏制度保障
    4.4 其他影响行政执法工作的因素
        4.4.1 区域保护主义仍然存在
        4.4.2 行政相对人法制观念薄弱
        4.4.3 执法宣传力度不够
        4.4.4 程序规定不统一不规范
第五章 提高天津质量技术监督行政执法工作水平的对策
    5.1 提高行政执法人员的综合素质
        5.1.1 加大对行政执法队伍的培训管理和监督力度
        5.1.2 加强执法人员业务知识更新
        5.1.3 强化行政执法人员的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
    5.2 规范质监系统行政执法权力运行
        5.2.1 清权厘权控权确保权责一致
        5.2.2 健全程序制度依法有序用权
        5.2.3 加大公开力度实现透明运行
    5.3 进一步加强执法监督
        5.3.1 深化与完善行政执法责任制
        5.3.2 开展形式多样的执法评查活动
        5.3.3 进一步加强质量技术监督行政执法内部监督工作
        5.3.4 学习借鉴兄弟局有益经验拓宽执法监督招法
        5.3.5 建立健全五位一体监督网络
    5.4 改善天津质监行政执法工作环境营造良好的执法条件
        5.4.1 规范执法环境完善程序法
        5.4.2 加大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
        5.4.3 加强天津质监行政执法工作的文化建设
        5.4.4 建立符合市场经济的质监执法制度
        5.4.5 依靠群众参与
第六章 结束语与展望
    6.1 主要工作总结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9)产品质量信用体系建设中的政府角色研究 ——以浙江省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的背景
    1.2 研究的意义
    1.3 研究的思路和主要构架
    1.4 研究综述
    1.5 研究方法
第二章 产品质量信用与政府质量管理
    2.1 产品质量信用
        2.1.1 产品的定义
        2.1.2 质量的概念及特性
        2.1.3 信用的含义及内在规定性
        2.1.4 质量信用基本概念
        2.1.5 产品质量信用体系的内涵
    2.2 政府质量管理
        2.2.1 政府质量管理概念和内容
        2.2.2 政府质量管理与市场失灵
        2.2.3 我国政府职能中的质量管理定位
第三章 浙江省产品质量信用状况分析
    3.1 浙江省产品质量信用缺失的现状
    3.2 浙江省产品质量信用缺失的诱发因素
        3.2.1 民营个私企业的粗放经营
        3.2.2 块状产业集群的迅猛发展
    3.3 浙江省产品质量信用缺失的原因分析
        3.3.1 信用主体的信用缺失
        3.3.2 信用制度建设的滞后
        3.3.3 信用管理的政府角色错位
第四章 温州质量立市经验的启示
    4.1 质量立市的背景
    4.2 基本做法与成效
        4.2.1 质量立市的基本做法
        4.2.2 质量立市的成效评价
    4.3 温州经验的启示
第五章 产品质量信用体系建设中政府的角色
    5.1 信用行为的示范者
    5.2 信用制度的供给者
    5.3 失信行为的监管者
    5.4 信用信息的整合者
    5.5 信用文化的引导者
    5.6 信用环境的培育者
注释
参考文献
致谢

(10)近代中国商会理案制度研究 ——以苏沪为中心(1902-1927)(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二、 文献综述
    三、 研究范围及相关概念界定
    四、 研究思路和方法
    五、 基础资料来源
第一章 近代中国商会理案的原因
    第一节 清代传统商业纠纷解决机制及其局限
        一、 清代商业纠纷的司法解决机制
        二、 商业纠纷的非诉民间调解
        三、 清代商业纠纷民间调解的局限性
    第二节 近代商事司法改革的困境
        一、 晚清官方商事司法的不足
        二、 民初商事裁判改革的困境
    第三节 晚清商会设立与理案制度的建立
        一、 商会发展的历史梗概
        二、 晚清中国商会理案的肇始
第二章 近代商会理案组织的演变
    第一节 清末商事裁判组织的演变
        一、 发展梗概
        二、 评议处——评议股
    第二节 清末民初商事裁判所的命运
        一、 初识
        二、 实践
        三、 挫折
    第三节 民初商事公断处的设立和发展
        一、 设立
        二、 发展
第三章 清末民初商会理案人员的选任
    第一节 上海商会理案人员选任的分析
        一、 公断处成立前(清末)上海商会理案人员的选任
        二、 民初公断处成立后上海商会理案人员的选任
    第二节 苏州商会理案人员的选任
        一、 公断处设立前苏州商会理案人员的选任
        二、 公断处设立后公断处职员的选任
    第三节 沪苏理案人员选任制度分析
        一、 民主选任(选举)机制的政治机能
        二、 上海、苏州商会理案人员选任制度的分析
第四章 清末民初商会理案研究
    第一节 清末商会的理案法律分析——以苏州商会为例
        一、 苏州商会受理案件的程序法律分析
        二、 晚清苏州商会理处案件实体法律分析
    第二节 民初公断处裁断案件程序分析
        一、 民初公断处受案范围
        二、 受案程序
        三、 审案程序及规则
    第三节 民初公断处裁断商事案件分析
        一、 商标类案件的裁断
        二、 破产清算类案件的裁断
        三、 其它类型案件
    第四节 商事习惯在商会理案中的应用与转化:以两则公断书为例
        一、 行规、商事习惯和习惯法(商人法)
        二、 商事习惯在商会理案中的应用与转化:以两则公断书为例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近代中国商会理案的效力逻辑与历史命运
    第一节 近代商会理案的效力逻辑
        一、 商会理案效力来源
        二、 效力逻辑
    第二节 近代商会理案制度的历史命运
        一、 近代商会理案制度的困境
        二、 近代商会理案制度的历史命运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上海商业会议公所第一次核定章程六条
附录二:苏州商务总会理案章程
附录三:上海商务总会第三次禀定详细章程九十二条(节录)
附录四:清末苏商总会所属各行业第三、四届会员及议董人数统计
附录五:清末苏商总会历届总理、协理及议董名册
附录六:民初苏州公断处 1-7 届处长、评议员和调查员名录
附录七:商事公断处《第四届处长方椒伯就任演说辞》
附录八:1922 年公廨移议敦康颜料号破产已付钱庄之款判令追出案
附录九:1913 年上海总商会裁断商事案件一览表
附录十:工商司法部会订商事公断处章程
附录十一:上海总商会商事公断处查帐处章程
附录十二:上海总商会商事公证规则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后记

四、严惩名牌产品评价舞弊行为(论文参考文献)

  • [1]战时重庆经济检察队研究(1940-1945)[D]. 付丹丹. 华中师范大学, 2021
  • [2]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违规成本问题研究[D]. 徐冠男. 山东财经大学, 2015(12)
  • [3]民国时期对外贸易政策研究[D]. 罗红希. 湖南师范大学, 2014(09)
  • [4]清代妇女社会活动研究[D]. 万银红. 南开大学, 2014(04)
  • [5]企业的诚信制度研究[D]. 饶芬芬. 河北大学, 2013(S2)
  • [6]再生之门[J]. 许晨,李延国. 时代文学(下半月), 2013(05)
  • [7]国有企业采购业务寻租的内部控制研究[D]. 荆建平. 山西财经大学, 2013(10)
  • [8]天津质量技术监督行政执法现状与改善对策研究[D]. 刘静. 天津大学, 2012(08)
  • [9]产品质量信用体系建设中的政府角色研究 ——以浙江省为例[D]. 郭飞. 复旦大学, 2012(03)
  • [10]近代中国商会理案制度研究 ——以苏沪为中心(1902-1927)[D]. 刘承涛. 华东政法大学, 2012(11)

标签:;  ;  ;  ;  ;  

严惩名牌产品评价造假行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