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陶瓷有哪些比较优势?

中国陶瓷有哪些比较优势?

一、中国陶瓷 比较优势有哪些(论文文献综述)

朱自林[1](2019)在《中国铜材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文中认为有色金属产业是中国的支柱性产业,铜材产业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重要的基础性原材料产业。中国是世界上最大铜材生产国与消费国,铜材在电力、建筑、交通等领域应用广泛,在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和信息化的进程中,铜材产业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之后,中国铜材产业发展迅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与西方铜材产业强国仍有很大的差距,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国际竞争力不强,如何提高我国铜材产业国际竞争力成为急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首先对铜材和铜材产业进行了界定和定义,并阐述了研究背景和意义,简要阐明了支撑本文的三大经济学理论。其次,从生产、贸易、消费和存在问题等方面分析了我国铜材产业发展现状,即中国是世界铜材生产、贸易和消费大国,但同时存在着原材料依存度高、产业趋离散化、技术开发能力薄弱、产品品种少以及产业结构矛盾突出等问题。之后,构建了中国铜材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单一指标评价法,测度出中国铜材产业在该指标下的水平;通过综合指标评价法,将中国与其他9个铜材产业强国的指标值进行对比并采用取均值再排名的方法,对10个国家进行排名,准确定位出我国铜材产业的水平。然后,基于波特“钻石理论”的内容,从五个维度对影响中国铜材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因素进行定性分析;再在“钻石理论”模型基础上进行定量分析,即根据每一个影响因素选取适合的代理变量作为时间序列,采用多元线性回归的方法构建模型,将各个影响因素作为投入要素带入模型之中进行分析。其中中国铜材出口显示性竞争优势指数作为铜材产业国际竞争力的体现作为被解释变量,行业从业人员数量、国外人均GDP、铜选矿工人实物劳动生产率和铜材企业数量作为解释变量。进行回归分析并得出结论:行业从业人员数量(负)和铜选矿工人实物劳动生产率(正)对铜材产业国际竞争力影响作用大,国外人均GDP(正)和铜材企业数量(负)对我国铜材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作用小。最后,结合中国铜材产业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文章给出了提升中国铜材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政策建议,包括深挖国内铜矿资源、实施集团化和名牌战略、进行生产规模的专业化和大型化、调整产品结构、增加有效供给、拓宽铜材产业链与培养高精尖人才等。

徐鹏辉[2](2018)在《中国对日本农产品出口波动影响因素分析 ——基于CMS模型》文中指出2018年3月,国务院进行了机构改革,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更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同时整合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和国土资源部等部门的农业项目,以更好的服务三农,自2004年中国农产品出口出现逆差以来,逆差额逐年增加,故对中国农产品进出口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意义。日本一直是中国农产品出口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国;在样本期间内(2002—2016年),中国对日本农产品出口额占中国对所有国家或地区农产品出口额的比例最大,但是中国出口至日本农产品贸易额占中国总出口额的比例一直在下降,因此研究中国对日本农产品出口波动的影响因素,从而优化农产品的出口结构,提高农产品的竞争力,以进一步开拓日本的农产品市场和增加中国的农产品出口额,对中国农产品具有重要意义。为更全面地分析中国对日本农产品出口波动的影响因素,本文将从农产品的总量、七大类农产品以及五种主要农产品三方面来分析农产品贸易额的波动,同时分析了农产品的TII指数、RCA指数以及市场占有率指数。把2002—2016年整个时间跨度分为四个阶段,利用恒定市场份额模型(CMS)对中国农产品出口波动的影响因素从总量、分类及五种主要农产品三方面进行研究,探讨CMS模型分解中的结构效应和竞争力效应对我国农产品出口至日本的影响,最后分析得出相关结论。本文研究发现,近几年来,中国对日本的农产品出口额呈下降趋势,但是大部分年份的出口额都在100亿美元以上;在贸易结构方面,我国在劳动密集型农产品上具有优势,但在土地密集型农产品上具有劣势;在实证方面,综合分析得出,中国对日本农产品的出口额受日本对世界农产品需求的影响越来越大,我国对日本出口的农产品在日本农产品市场上有竞争优势,但是优势并不明显,最后整理出四条相关结论,并提出了五条相关政策建议,分别为积极推进中日韩FTA建设、积极开拓新市场、注重食品安全及提高农产品质量、创建信息交流平台及优化出口结构、加大农业投入及提供金融服务。

李超[3](2012)在《比较优势、适宜性技术进步与中国现代产业发展》文中研究指明追求现代化和发展现代产业是后发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共同目标。由于历史和现实的诸多因素,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普遍存在一种现代产业发展的“潮涌现象”,即地方政府、企业、金融机构纷纷在较短时期内,对一些新兴产业同时抱有很高的回报预期,大量的投资像潮水般涌向这些产业,出现“非理性繁荣”。当一轮社会投资完成之后,产能过剩将不可避免,企业大量亏损甚至破产、政府的政策性负担加重、银行呆坏账急剧上升。本文认为,这种“潮涌现象”的背后,暗含的是偏离比较优势的产业政策以及不适宜的技术选择。在理论模型部分,本文分别通过要素禀赋结构的微观分析框架和两部门模型的宏观分析与动态演化,研究发现,现代产业的发展模式和技术选择归根到底是由经济体的要素禀赋结构所内生决定的。从哲学意义上看,其发展历程是一个“量变引起质变”的演化过程。结合空间计量模型的实证分析表明,我国现代产业发展呈现出较为显着的空间集聚特征,东部沿海特别是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城市群成为我国现代产业的高度聚集区,而中西部地区现代产业发展水平则相对滞后。这种空间分布格局的形成主要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解释:一是由于各区域之间的要素禀赋结构存在巨大差异,二是因为各区域所推行的产业政策不同程度地遵循或违背了比较优势。全文的核心结论和主要观点可以概括如下:第一,要素禀赋是任何开放竞争条件下的经济体在面临产业、技术选择时最重要的约束条件。经济体若选择符合比较优势的产业发展政策,不但可以获得最快的资本积累速度,也可以获得最大的产出。第二,现代产业的发展绩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地区高端要素的丰裕程度。因此,后发国家和地区的政府应该把注意力放在如何促进要素禀赋的结构升级上,而不是单纯地以追求现代产业和先进技术为目标。第三,政府若无视本地的要素禀赋结构,继续选择偏离比较优势的政策,对于现代产业的发展而言效果将会适得其反。所以,政府在现代产业发展过程中,最为理想的状态应是“因势利导型政府”。第四,违背比较优势的政策成本存在区域差异。相比较而言,由于违背比较优势引致的对最优技术选择的偏离,将会导致经济发展水平较好和要素结构水平较高的地区反而会承担更大的边际成本。第五,现代产业空间组织的调整与完善,节点和枢纽功能的发挥,技术本地化趋势,以及建立在要素禀赋结构基础之上的产业结构演进和价值链治理模式,都能有效改进现代产业体系的空间运行效率。

李国庆[4](2003)在《中国陶瓷 比较优势有哪些》文中认为 我国是陶瓷大国,但并非陶瓷强国,与国外先进陶瓷相比,在技术水平、开发设计、营销网络、企业管理、服务水平、经营方略、产品推广、人才素质、产品结构、质量档次等方面都还存在着许多不足,这是我们的劣势。面对加人WTO后经济全球化的要求,我们没有丝毫的回旋余地,惟有在充分认识差距的基础上看准自己的比较优势,做到扬长避短,积极应对,同时,熟悉国际市场规则,善于与狼共舞,才能抓住机遇,由陶瓷大国向陶瓷强国转变。我国陶瓷工业具有许多的比较优势。

二、中国陶瓷 比较优势有哪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国陶瓷 比较优势有哪些(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铜材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研究背景、意义及目标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1.3 研究目标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2.3 总体评述
    1.3 研究内容、方法与思路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思路
    1.4 创新点与不足
        1.4.1 创新之处
        1.4.2 不足之处
2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2.1 铜材的定义与分类
        2.1.1 铜材的定义
        2.1.2 铜材的分类
    2.2 铜材产业的定义
    2.3 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概念界定
    2.4 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理论基础
        2.4.1 比较优势理论
        2.4.2 要素禀赋理论
        2.4.3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3 中国铜材产业发展
    3.1 发展现状
        3.1.1 生产状况
        3.1.2 贸易状况
        3.1.3 消费情况
    3.2 存在问题
        3.2.1 对外依存度高,威胁国家安全
        3.2.2 集中度趋向离散化,制约企业发展
        3.2.3 产品品种不足,产业结构矛盾突出
        3.2.4 创新能力不强,企业竞争能力差
4 中国铜材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4.1 指标体系的构建思路与设计原则
        4.1.1 指标体系构建思路
        4.1.2 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原则
        4.1.3 中国铜材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4.2 评价国家选取
    4.3 单一指标评价与分析
        4.3.1 铜材国际市场占有能力
        4.3.2 铜材创汇能力
        4.3.3 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指数
    4.4 综合指标评价与分析
5 中国铜材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5.1 中国铜材产业国际竞争力影响因素的定性分析
        5.1.1 生产要素
        5.1.2 需求条件
        5.1.3 相关支持产业
        5.1.4 企业战略、结构及同行竞争
        5.1.5 政府和机遇
    5.2 中国铜材产业国际竞争力影响因素的定量分析
        5.2.1 指标选取
        5.2.2 模型构建
        5.2.3 数据来源
        5.2.4 实证结果与分析
6 提升我国铜材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对策建议与结论
    6.1 结论
    6.2 相关对策建议
        6.2.1 企业层面
        6.2.2 产业层面
        6.2.3 政府层面
参考文献
致谢

(2)中国对日本农产品出口波动影响因素分析 ——基于CMS模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文献综述
    1.3 研究内容和框架
    1.4 研究方法
    1.5 可能的创新点和不足
2.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2 理论基础
3.中国对日本农产品出口概况
    3.1 本文农产品的数据来源
    3.2 日本与中国的农产品进出口情况
        3.2.1 日本农产品进口情况
        3.2.2 中国农产品出口情况
    3.3 中日农产品贸易的指标分析
    3.4 本章小结
4.中国对日本出口波动影响因素分析
    4.1 本文模型的构建与解释
    4.2 结果分析
        4.2.1 中国对日本农产品出口波动影响因素分析
        4.2.2 中国对日本七类农产品出口波动影响因素分析
        4.2.3 中国对日本五种农产品出口波动影响因素分析
    4.3 本章小结
5.结论与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3)比较优势、适宜性技术进步与中国现代产业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图表目录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1.1 历史与现实观察
        1.1.2 学术探讨与思考
        1.1.3 主要研究问题
    1.2 核心概念说明
        1.2.1 比较优势及相关概念
        1.2.2 适宜性技术进步
        1.2.3 现代化与现代产业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 全文章节安排
2 理论基础与文献述评
    2.1 比较优势理论的发展与争鸣
        2.1.1 理论发展脉络
        2.1.2 实证研究分歧
        2.1.3 简要评述
    2.2 要素禀赋与技术适宜性
        2.2.1 国外研究进展
        2.2.2 国内研究进展
        2.2.3 简要评述
    2.3 幼稚产业保护与“李斯特陷阱”
        2.3.1 理论缘起与社会思潮
        2.3.2 幼稚产业保护政策的绩效差异
        2.3.3 关于“李斯特陷阱”的解释性研究
        2.3.4 结论及对我国的政策启示
3 比较优势与现代产业技术选择:理论解释
    3.1 基于要素禀赋结构的微观分析框架
        3.1.1 企业的技术选择
        3.1.2 产业的产品选择
        3.1.3 经济体的技术选择
        3.1.4 经济体的产业选择
    3.2 基于两部门模型的宏观分析与动态演化
        3.2.1 基本模型
        3.2.2 模型的动态化
        3.2.3 数值模拟
    3.3 本章小结
4 中国现代产业的空间分布与影响因素初探
    4.1 中国现代产业的空间分布现状
    4.2 研究设定
        4.2.1 资本和劳动力
        4.2.2 技术进步和储蓄
        4.2.3 资源环境容量
        4.2.4 开放程度、城市等级
    4.3 模型选择与变量描述
        4.3.1 计量模型选择
        4.3.2 变量描述
    4.4 实证分析
        4.4.1 空间相关性检验及诊断
        4.4.2 现代产业空间分布的影响因素
        4.4.3 影响因素的区域效应
    4.5 本章小结
5 要素禀赋结构与现代产业发展的区域差异
    5.1 分析模型与变量描述
        5.1.1 要素禀赋与技术选择关系模型
        5.1.2 计量模型设定
    5.2 基于距离衰减原理的最优空间权重选择
    5.3 实证研究结果
        5.3.1 主要变量的统计描述及区域差异
        5.3.2 GWR 模型回归结果
    5.4 本章小结
    5.5 本章基础数据
        5.5.1 GWR 模型的源程序代码
        5.5.2 GWR 模型的回归参数估计
6 现代产业发展模式的反思与现实路径
    6.1 现代产业发展模式的反思
        6.1.1 要素禀赋结构是产业技术选择的基石
        6.1.2 现代产业的集群根植性和技术本地化趋势
        6.1.3 高新技术和研发投入的盲目崇拜
        6.1.4 案例研究:富士康的内迁之路
    6.2 现代产业发展的路径启示
        6.2.1 基于要素禀赋结构的价值链治理模式
        6.2.2 城市群与现代产业体系的互动机制
        6.2.3 技术本地化诉求与区域性市场整合
        6.2.4 产业融合与技术引领
    6.3 政府在现代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功能定位
        6.3.1 政府干预的目标和领域
        6.3.2 政府干预的阶段和方式
7 结论与研究展望
    7.1 主要研究结论
    7.2 所取得的新进展
    7.3 未来研究展望
注释
参考文献
附录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清单
后记

四、中国陶瓷 比较优势有哪些(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铜材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D]. 朱自林. 贵州财经大学, 2019(03)
  • [2]中国对日本农产品出口波动影响因素分析 ——基于CMS模型[D]. 徐鹏辉. 江西财经大学, 2018(12)
  • [3]比较优势、适宜性技术进步与中国现代产业发展[D]. 李超. 暨南大学, 2012(11)
  • [4]中国陶瓷 比较优势有哪些[J]. 李国庆. 福建建材, 2003(04)

标签:;  ;  ;  ;  ;  

中国陶瓷有哪些比较优势?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