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膜透析腹膜炎发生率统计方法评价

腹膜透析腹膜炎发生率统计方法评价

一、腹膜透析中腹膜炎发病率统计方法的评估(论文文献综述)

舒鹏[1](2021)在《饮食营养护理流程对腹膜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影响研究》文中提出目的:研究腹膜透析患者在腹膜透析过程中蛋白质、氨基酸等营养物质的丢失,以及透析后补充摄入蛋白质等营养物质不足造成体内相应营养物质缺乏,与患者体内微炎症的可能关联;探索对腹膜透析患者实施个体化优质蛋白饮食的营养护理流程一段时间后对腹膜透析患者营养状态的改变及其对炎症状态的辅助改善作用。方法:本研究采用历史对照的方法进行研究。研究对象为2019年6月至2020年12月于武汉市某三级甲等医院肾病内科腹膜透析中心就诊的腹膜透析患者。本研究按以下步骤实施:1)研究小组的组建及建立纳入排除标准:成立以研究者为主干力量的研究团队。研究小组成员对腹膜透析操作的相关特点、患者腹膜透析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营养流失、微炎症副作用等关键问题,在基于临床疾病特征、患者个体状况等充分研究及讨论基础上,确定本次研究的纳入排除标准。具体纳入标准为:①本腹透析中心腹膜透析患者;②患者病情稳定,神志清楚;③均在知情同意下参与④生存周期大于6个月患者。排除标准为:①同时做血液透析的患者;②同时患有肿瘤、严重脏器性疾病等的患者;③依从性极差,不能配合完成本次研究的患者;④不能经口进食的患者。2)建立客观指标:对两组腹膜透析患者营养状态(改良主观营养风险评分表、血红蛋白计数、白蛋白计数、体重指数(BMI)等)、微炎症状态(血清降钙素原、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等)、腹膜炎发生次数(以患者出现腹膜刺激征,发热,白细胞计数升高为腹膜炎标准)进行评价,并采用统计学方法进行比较。3)对照组实施方案:研究小组选取2019年6月至2019年12月就诊于武汉市某三级甲等医院腹膜透析中心、且符合本次纳入排除标准的腹膜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作为对照组,最终对照组的研究对象为60例。对照组腹膜透析患者采取常规的院外延续性护理措施,并给予常规的护理饮食指导,随访周期为6个月。对照组患者进行腹膜透析复诊时,由研究小组成员将患者相关指标进行测量并统计记录。研究小组成员分别在对照组患者入组时,第一个月,第三个月,以及研究第六个月时采集本组患者营养状态、微炎症状态、腹膜炎发生次数等相应客观指标。4)试验阶段:(1)预实验实施:根据研究小组前期的研究成果,结合现有的临床研究文献及本科室特点,并采集本组患者营养状态、微炎症状态、腹膜炎发生次数等评价指标。对预实验结果进行数据分析,最终确定个性化营养护理流程以及实施方案。(2)实验组实施方案:根据纳入排除标准选取2020年6月至2020年12月于武汉市某三级甲等医院腹膜透析中心就诊的60例腹膜透析患者作为实验组,实验组患者在基于本腹膜透析中心常规的护理措施下,同时研究团队医护人员通过微信平台与电话联系等方式对实验组腹膜透析患者进行随访。研究小组对本组患者及患者看护者进行相应的指导。对实验者患者指导主要内容有:①疾病相关知识宣教:研究者组织本组患者讲解腹膜透析患者出现腹膜炎、营养不良以及微炎症状态的可能原因及对患者机体的危害,如何有效控制相关并发症的日常注意事项;②蛋白营养饮食健康教育:给予本组患者相应蛋白营养日常饮食指导;每周利用微信平台推送1次相应的指导内容,包括疾病相关知识,饮食指导,生活指导等。根据本组患者各项客观指标检查结果,由研究小组根据结果反馈为本组患者制定针对性蛋白营养饮食流程管理,为患者计算好患者每日所需蛋白质及能量消耗量,结合患者饮食结构及个人习惯等,有侧重点的制定出个性化饮食单;本组患者家中自备食物秤及常见食物热量表,教会患者或患者看护者简单的食物能量转换技巧;③远程饮食指导:研究小组成员对本组患者蛋白营养饮食流程进行监控,每周四对本组患者进行电话或者微信视频回访,询问患者饮食计划执行情况,纠正本组患者对饮食计划执行的误区及解答患者疑问,解决现阶存在的问题。研究小组成员分别采集本组患者入组时,第一个月,第三个月及第六个月监测的营养状态、微炎症状态、腹膜炎发生次数等相应客观指标。两组患者观察以及进行不同营养饮食指导护理流程的时间均为6个月。收集两组患者资料:纳入研究时两组腹膜透析患者的营养状态(营养状态评分采用改良主观营养风险评分表,血红蛋白计数,白蛋白计数,体重指数(BMI))、微炎症状态(血清降钙素原PCT指标,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腹膜炎发生次数;以及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保证2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本研究采用Excel数据录入,并导入spss19.0进行统计分析,其中计数资料以频数,构成比(%)表示,对计量资料均以均数±标准差(x ±s)表示。对所有数据进行正态检验;对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方差分析,t检验,u检验等;对不符合正态分布采用非参数检验的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研究中所有统计检验的检验水准均为α=0.05.以p<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针对2组患者采取的不同营养护理方案,给出不同护理方案前,两组腹膜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指标(血清PCT水平,淋巴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患者营养状态指标(体重指数,采用主观营养风险评分表的营养状态评分,白蛋白计数,血红白蛋白计数),腹膜炎发生次数以及一般资料(年龄,性别,文化程度,透析时间)统计学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2)实验组患者营养状态指标组内比较:在为期6个月的研究期间实验组患者首次白蛋白计数(30±2.98),1个月后白蛋白计数为(38.23±2.58),3个月后白蛋白计数为(41.56±2.85),6个月后白蛋白计数(42.25±1.99),统计学分析结果有显着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首次BMI指数(19.23±2.35),1 个月后 BMI(21.58±1.55),3 个月后 BMI(22.25±2.54),6个月后BMI(23.77±1.18),统计学分析结果有显着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首次血红蛋白计数(90.75±10.81),1个月后血红蛋白计数(92.55±1.35),3个月后血红蛋白计数为(96.23±2.03),6个月后血红蛋白计数(98.77±15.22),统计学分析结果有显着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首次营养评分为(9.85±2.80),1个月后营养评分(13.05±0.85),3个月后营养评分(11.25±0.55),6个月后营养评分(8.98±1.02),统计学分析结果有显着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3)实验组患者不同时期的炎症状态,腹膜炎发生次数,营养状态比较:对实验组患者实施饮食营养护理流程一个月后,实验组患者体内降钙素,腹膜炎发生次数的数据经过统计学分析后,差异明显(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患者白蛋白计数,BMI指数,红细胞计数,营养评分,WBC计数,淋巴细胞计数数据经统计学分析后,无明显差异(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实验组患者实施饮食护理流程3个月后,对实验组患者炎症状态,营养状态,腹膜炎发生次数的统计数据经统计学分析后,患者各项生理指标发生显着差异(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实验组患者微炎症状态指标组内比较,在为期6个月的研究期间内,实验组患者首次PCT(0.68±0.05),1个月后PCT(0.52±0.02),3个月PCT后(0.50±0.01),6个月后PCT(0.49±1.65),统计学分析结果有显着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首次白细胞计数(9.76±2.30),一个月后白细胞计数(9.35±2.55),3个月后白细胞计数(7.66±3.25),6个月后白细胞计数(5.68±3.55),统计学结果有显着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首次淋巴细胞计数为(0.55±0.25),1个月后淋巴细胞计数(0.50±0.73),3个月后淋巴细胞计数为(0.48±0.58),6个月后淋巴细胞计数(0.35±0.09),统计学分析结果有显着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5)实验组患者发生腹膜炎组内比较:在为期6个月的研究期间,实验组患者首次发生腹膜炎的次数(0.05±0.22),1个月后腹膜炎发生次数(0.01±0.12),3个月后腹膜炎发生次数(0.01±0.05),6个月后腹膜炎发生次数为(0.01±0.03),统计学分析结果有显着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6)两组患者微炎症状态指标比较:至研究结束时,实验组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0.49±0.02)明显低于对照组PCT(0.81±0.02),实验组白细胞计数(5.68±3.55)低于对照组白细胞计数(9.85±2.33);实验组淋巴细胞计数(0.35±0.09)低于对照组淋巴细胞计数(1.38±0.05);统计学结果均有显着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7)两组患者营养状态指标比较:至研究结束时,实验组患者白蛋白计数(42.25±1.99)明显高于对照组白蛋白计数(28.65±3.22);实验组血红蛋白计数(98.77±15.22)高于对照组血红蛋白计数(78.98±12.88);实验组BMI指数(23.77±1.18)高于对照组BMI指数(18.55±2.33);实验组营养风险评分(8.98±1.02)低于对照组营养风险评分(12.33±2.98);统计学结果均有显着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8)对照组腹膜透析患者腹膜炎发生次数,营养状态,炎症状态的组内比较:在为期6个月的研究期间,对照组患者各项监测指标经经过统计学分析后,患者腹膜炎发生次数,营养状态,炎症状态统计学结果无显着差异(p值均大于0.05),无统计学意义,因此说明针对对照组患者实施的常规护理措施对腹膜透析患者的腹膜炎的发生,营养状态,炎症状态并无明显的帮助。(9)两组患者腹膜炎次数发生次数比较:在研究期间内,实验组患者发生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次数为(0.01±0.03)明显低于对照组(1±1.51),统计学结果有显着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10)腹膜透析患者炎症状态与腹膜透析患者营养状态评分等级呈正相关(r=0.526,p<0.05),同时腹膜透析患者腹膜炎发生次数与腹膜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状态等级有显着正相关性(r=0.741,p<0.05);(11)腹膜透析患者发生营养不良风险与患者年龄(r=0.56,p<0.05),与透析时间(r=0.21,p<0.05)呈正相关;腹膜透析患者发生营养不良风险等级与患者文化程度呈负相关(r=-0.4,p<0.05)。结论:(1)医护人员针对腹膜透析患者实施针对性饮食营养护理流程能够有效改善腹膜透析患者炎症状态,(2)医护人员通过对腹膜透析患者提供基于个体化饮食营养护理流程持续3个月及以上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营养不良状态;(3)腹膜透析患者发生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与患者营养不良状态以及患者炎症状态密切相关。(4)腹膜透析患者发生腹膜炎与患者文化,透析时间,年龄有关。

慈鑫[2](2021)在《不同紧急起始透析方式在非糖尿病所致终末期肾脏病患者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文中指出目的:通过探讨不同的紧急起始透析方式对非糖尿病所致终末期肾脏病患者短期并发症和长期生存率的影响,探讨非糖尿病所致ESRD患者适宜的紧急起始透析治疗方式。方法:该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选取2014年1月1日至2020年6月30日所有在我院住院或者就诊于门诊并且首次接受紧急透析治疗的终末期肾脏病患者,经过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筛选后作为研究对象,共纳入患者248例,按照紧急起始透析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紧急起始血液透析组(n=105)和紧急起始腹膜透析组(n=143)。记录透析前的一般资料和化验指标等信息,并随访短期并发症及转归。两组患者生存率的比较采用Kaplan-Meier生存函数,用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紧急起始透析方式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1.紧急起始腹膜透析组转变透析方式患者比例高于紧急起始血液透析组(p=0.001),其他转归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两种紧急起始透析方式14天内短期并发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usHD组与usPD组1年到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2.2%vs97.9%,91.1%vs97.9%,91.1%vs93.7%,87.8%vs91.8%,85.9%vs89.9%。累积生存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30)。4.用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紧急起始透析方式对患者预后的影响,不同的紧急起始透析方式对非糖尿病所致终末期肾脏病患者的预后无显着影响。5.根据紧急起始腹膜透析组患者置管后开始腹膜透析的时间不同,分为A组(置管后48小时内开始腹膜透析治疗)和B组(置管48小时到14天之间开始腹膜透析治疗),A、B两组患者的转归情况、14天内短期并发症和累积生存率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对于非糖尿病所致终末期肾脏病且需紧急起始透析的患者,腹膜透析可作为替代血液透析的一种紧急起始透析方式。2.对于非糖尿病所致终末期肾脏病且需紧急起始透析的患者,紧急起始透析方式的选择不是对患者预后产生影响的独立危险因素,两种紧急起始透析患者的短期并发症发生率和5年内生存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腹膜透析导管置入后2周内开始紧急起始腹膜透析治疗是可行的。3.对于非糖尿病所致终末期肾脏病的患者,置管48小时内开始紧急起始腹膜透析治疗是可行的。

李忻阳[3](2021)在《多中心真菌性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临床特点与治疗转归》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回顾吉林省多中心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Peritoneal Dialysis Associated Peritonitis,PDAP)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真菌性PDAP与细菌性PDAP的临床特点与治疗转归,为临床治疗真菌性PDAP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2013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期间,于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吉林大学第一医院二部、吉林市中心医院和吉林省一汽总医院4个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中心随访的PDAP患者。根据透出液培养出的致病菌分为:真菌性PDAP组和细菌性PDAP组,按照PD中心和发病时间,将真菌性PDAP组与细菌性PDAP组进行1:5匹配。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基本资料、治疗转归及真菌性PDAP对结局事件的影响等方面,总结出真菌性PDAP的临床特征及治疗预后情况。结果:1.研究对象:纳入336例PDAP,其中真菌性PDAP56例,细菌性PDAP280例。2.病原学:2013-2019年7年间,真菌性PDAP的平均发病率为0.013次/病人年,随年份变化,真菌性PDAP发生率无明显变化(P=0.925)。2013-2019年7年间,随季节变化,真菌性PDAP发生率无明显变化(P=0.935)。56例真菌性PDAP中,有37例真菌性PDAP于PD液中培养出一种真菌,为单纯性真菌性PDAP,有19例真菌性PDAP于PD液中培养出2种真菌或真菌混合细菌,为混合性真菌性PDAP。3.一般资料:两组患者在性别、细菌性PDAP病史、1个月内使用过抗生素、慢性间质性肾炎、发热、腹痛、混合性PDAP和难治性PDAP方面有统计学差异(P<0.05)。真菌性PDAP组女性、原发病为慢性间质性肾炎、有细菌性PDAP病史和1个月内使用过抗生素、腹痛、混合性PDAP、难治性PDAP的患者比例均高于细菌性PDAP组;而真菌性PDAP组发热患者比例低于细菌性PDAP组。真菌性PDAP组和细菌性PDAP组在年龄、当次PDAP透析龄、除慢性间质性肾炎的其他原发病、合并症等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4.实验室指标:两组患者的血白细胞计数、血中性粒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血钾、血钠、血钙、血钙、血尿素氮、血肌酐、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 GFR,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5.治疗评价:真菌性PDAP组的初始治疗有效率低于细菌性PDAP组(P<0.001)。真菌性PDAP组的治愈率低于细菌性PDAP组(P<0.001),而拔管率高于细菌性PDAP组(P<0.001)。两组患者的复发率和PDAP相关性死亡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6.Logistic回归分析:真菌性PDAP是患者拔管的独立危险因素(OR=41.592,95%CI:16.745-103.306,P<0.001),也是PDAP相关性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OR=3.509,95%CI:1.246-9.881,P=0.017)。7.结局事件及生存分析:真菌性PDAP组维持PD率低于细菌性PDAP组,而技术失败率高于细菌性PDAP组(均P<0.001)。两组患者的全因死亡率、肾移植率及失访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真菌性PDAP技术失败、全因死亡及复合终点的1年、2年、3年的累计生存率均明显低于细菌性PDAP组(均P<0.05)。8.Cox回归分析:真菌性PDAP是技术失败(HR=5.543,95%CI:3.601-8.535,P<0.001),全因死亡(HR=2.139,95%CI:1.157-3.957,P=0.015)及复合终点(HR=3.730,95%CI:2.662-5.227,P<0.001)的独立危险因素。9.结局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透析龄(HR=1.088,95%CI:1.001-1.016,P=0.024)和混合性PDAP(HR=1.813,95%CI:1.069-3.074,P=0.027)是真菌性PDAP技术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清白蛋白(HR=0.868,95%CI:0.775-0.972,P=0.014)是真菌性PDAP全因死亡的独立保护因素。结论:1.真菌性PDAP的初始治疗有效率、治愈率低于细菌性PDAP组,而拔管率高于细菌性PDAP组。真菌性PDAP是患者拔管的独立危险因素,也是PDAP相关性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2.真菌性PDAP组维持PD率低于细菌性PDAP组,而技术失败率高于细菌性PDAP组。真菌性PDAP是患者技术失败、全因死亡及复合终点的独立危险因素。3.透析龄和混合性PDAP是真菌性PDAP技术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清白蛋白是真菌性PDAP全因死亡的独立保护因素。

张玉净[4](2021)在《使用质子泵抑制剂与腹膜透析患者发生肺炎及腹膜炎的高风险相关》文中认为研究背景:尽管目前关于质子泵抑制剂(Proton pump inhibitor,PPI)与感染事件的研究很多,但在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患者中,PPI的使用与肺炎事件的关系鲜有报道,而且PPI与PD相关性腹膜炎之间的关系也尚无定论。研究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评估维持性PD人群中接受PPI治疗与首次肺炎及PD相关性腹膜炎事件发生的关系。研究方法:这项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了从2012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在两家大型三甲医院进行维持性PD的患者。逻辑回归模型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别用于评估PPI与肺炎及PD相关性腹膜炎事件的累计发生率和危险比(Hazard ratio,HR)。逆概率处理加权方法(Inverse probability of treatment weight,IPTW)用来调整两组间的协变量不平衡,进一步证实我们的研究结果。竞争风险模型用来探索其他竞争性终点事件是否对我们研究的终点事件产生影响,森林图用来展示在特定的亚组是否存在交互效应。研究结果:最终纳入656例维持性PD患者进行数据分析,分为PPI组和非PPI组。Kaplan-Meier曲线显示两组的首次肺炎及PD相关性腹膜炎事件的累计发生率有显着差异(log-rank检验分别为肺炎P=0.0048;腹透相关性腹膜炎P<0.001)。调整潜在混杂因素后,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结果表明使用PPI增加了首次肺炎及PD相关性腹膜炎事件的风险(肺炎:HR 1.71;95%置信区间1.06-2.76;P=0.027;PD相关性腹膜炎:HR 1.73;95%置信区间1.24-2.40;P=0.001)。IPTW调整后的PPI与首次肺炎和PD相关性腹膜炎事件的发生仍然相关(肺炎:HR 1.58,95%置信区间:1.18-2.12;P=0.002;PD相关性腹膜炎HR 2.33,95%置信区间:1.91-2.85,P<0.001)。此外,竞争风险模型证明了存在其他终点事件竞争的条件下,两组的首次肺炎及PD相关性腹膜炎发生事件的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然而,在特定的亚组中未发现存在交互作用。研究结论:PPI的使用与PD患者首次肺炎及PD相关性腹膜炎事件的风险增加有关,这提醒临床医生在给腹透患者开抗酸药物时应当谨慎。

黄静[5](2021)在《基于单中心10年队列的腹膜透析相关腹膜炎致病菌及耐药性变化情况分析》文中认为目的分析维持性腹膜透析相关腹膜炎致病菌及耐药性变化情况,为临床改进腹膜透析相关腹膜炎的治疗经验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2010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于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确诊腹膜透析相关腹膜炎、长期随访且资料完整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1)收集所有患者人口统计学资料、腹透液致病菌、抗生素耐药情况及治疗转归;(2)按照腹膜炎发生年段分为前5年组(2010-2014年)与后5年组(2015-2019年),对比分析两个时间段的腹膜炎发生率、细菌培养阳性率、致病菌的变化趋势、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及治疗转归。结果(1)共纳入382例腹膜炎患者,共发生腹膜透析相关腹膜炎564例次,前5年组231例,后5年组333例。腹膜炎发生率的总体情况:在2010年至2019年期间,腹膜炎平均发病率为0.134次/病人年(1/89.75次·病人月)。整体腹膜炎发病率表现为随时间呈逐渐下降趋势,由2010年的0.183次/病人年(1/65.7次·病人月)下降到2019年的0.103次/病人年(1/116.7次·病人月),并以较低水平趋于稳定。(2)致病菌谱分布:2010-2019年564例次腹膜透析相关腹膜炎中100%行细菌培养,其中革兰氏阳性菌腹膜炎283例次(63.88%),革兰氏阴性菌腹膜炎145例次(32.73%),真菌性腹膜炎8例次(1.81%),混合感染7例次(1.58%),培养阴性腹膜炎121例次(21.45%)。前5年与后5年组培养阴性率分别为24.24%,19.52%(P=0.179),革兰氏阳性菌比例分别为65.14%、63.06%(P=0.655),革兰氏阴性菌致病率分别为31.43%、33.58%(P=0.637),其中大肠埃希菌的发生率从14.86%显着升高至21.27%(P=0.030),其他革兰氏阳性菌(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等)、革兰氏阴性菌(肺炎克雷伯菌、假单胞菌属等)及真菌、混合菌变化均无明显差异。(3)耐药性分析:2010-2019年期间,革兰氏阳性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烷、替考拉宁、替加环素耐药率最低,均为0;对青霉素、苯唑西林、红霉素耐药率较高,分别为71.28%、66.23%、66.00%。与前5年组相比,后5年组革兰阳性菌对青霉素的耐药率显着上升(54.39%VS78.26%,P=0.001),对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庆大霉素、头孢吡肟耐药率分别由23.91%、29.82%、15.52%、8.70%上升至28.57%、33.64%、18.42%、13.33%,但未达到统计学意义。2010-2019年期间,革兰氏阴性菌对亚胺培、阿米卡星、美罗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低,分别为0%、0.76%、1.72%、3.28%;对氨苄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耐药率高,均大于50%。与前5年组相比,后5年组革兰氏阴性菌对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耐药率显着上升(18.6%VS39.73%,P=0.018;21.62%VS41.02%,P=0.041),对头孢他啶、庆大霉素、哌拉西林、头孢呋辛耐药率分别由12%、29.03%、30.23%、31.25%上升至19.28%、34.88%、45.21%、44.74%,但未有显着性差异。(4)治疗转归分析:2010-2019年腹膜炎总治愈率为90.6%,腹膜炎相关死亡率为4.26%,腹膜炎导致的技术失败率为5.14%。与前5年组相比,后5年组腹膜炎治愈率略上升(89.18%VS91.59%,P=0.334),腹膜炎相关死亡率下降(5.63%VS3.30%,P=0.205),技术失败率相近(5.19%VS5.11%,P=0.962)。结论(1)2010-2019年期间,我中心腹膜炎的发生率呈下降趋势,并以较低水平趋于稳定,培养阴性率降低,但未达ISPD指南标准。(2)我中心仍以革兰氏阳性菌最常见,表皮葡萄球菌为最常见菌种,其次为革兰氏阴性菌,大肠埃希菌为最常见菌种,且所占比例显着上升。(3)与前5年组相比,后5年组抗生素的药物敏感性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革兰阳性菌属对青霉素、头孢噻肟、头孢吡肟耐药率上升,革兰阴性菌属对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哌拉西林耐药率上升。(4)2010-2019年,我中心多数以一代头孢联合三代头孢作为经验性治疗方案,总体治愈率达到90.60%。与前5年组相比,后5年组腹膜炎治愈率略升高、退出率略下降,在各菌种治疗转归上也观察到了同样的结果。

王雅祯[6](2021)在《探讨腹膜透析和血液透析两种不同透析方式对糖尿病肾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对比分析腹膜透析与血液透析两种不同透析方式对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收集2014年1月1日至2019年1月1日在我院透析中心首次并持续行透析治疗且生存1年以上的糖尿病肾病患者。采用汉密尔顿量表评估患者的精神心理状况,采用ECOG活动指数量表及Karnofsky活动指数量表评价患者的活动能力,采用SF-36量表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分析患者生活质量的独立影响因素。比较两组患者治疗1年后各项实验室指标的变化情况、心理状况、活动指数、生活质量及透析过程中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共纳入患者130例,其中男性98例(75.4%),平均年龄(55.07±10.70)岁,腹膜透析组和血液透析组各65例。(1)基线情况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血压、透析前残肾功能、吸烟史、饮酒史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2)透析1年后,与HD患者比较:PD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动脉压水平较低(P<0.05),白蛋白及甲状旁腺激素水平较低(P<0.05),而空腹血糖、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均高于HD患者(P<0.05)。两组患者的血红蛋白、血清铁、血钙、血磷、总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比较均无显着差异(P>0.05)。(3)透析1年后,与HD患者比较:PD患者SF-36量表的综合评分较高【(64.97±16.96)VS(54.71±18.20)】(P<0.05);焦虑、抑郁的比例较低【(27.7%和36.9%)VS(47.7%和56.9%)】(P<0.05);ECOG和Karnofsky活动能力的评估明显优于HD患者(P<0.05)。(4)透析过程中两组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比较:腹透患者的感染风险明显高于血透(P<0.05),而心血管事件、出血的发生率明显低于血透患者(P<0.05),两组发生脑血管疾病的患者较少,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焦虑(t=-2.865,P=0.029)、抑郁(t=-2.865,P=0.006)是腹透患者生活质量的独立影响因素,而甘油三酯(t=-2.573,P=0.012)、抑郁(t=-2.635,P=0.011)是血透患者生活质量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1、透析治疗1年后,腹膜透析的糖尿病肾病患者生活质量要优于血液透析。2、接受腹膜透析治疗的糖尿病肾病患者血压控制较好,焦虑、抑郁发生率较低,活动指数较高,但血浆白蛋白水平较血液透析低,更容易发生糖、脂代谢紊乱,且感染的发生率相对较高。3、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浆白蛋白水平相对较高,感染风险相对较低,但心血管事件、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4、抑郁是透析的糖尿病肾病患者生活质量的独立影响因素。

孙亚东[7](2020)在《猫慢性肾病(CKD)临床治疗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慢性肾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是猫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的一种疾病。针对猫CKD的高发病率和死亡率,以及目前治疗方法单一、有效率不高等问题,本研究对猫CKD临床发病情况进行调查,并研究、比较中药等不同方法的治疗效果,试图找到更有效的治疗猫CKD方法,为临床治疗猫CKD提供新思路。辽宁地区猫慢性肾病临床发病情况调查统计2009-2018年辽宁地区60家动物医院就诊病例24125例,CKD 1173例。统计各年CKD病例占就诊总病例数,发现CKD患病率逐年上升;统计品种分布,英国短毛猫、家猫和美国短毛猫发病率最高,分别占CKD患病数的30%(320/1173),18%(215/1173)和17%(200/1173);统计发病年龄,0-4年发病率8.8%(104/1173),大于14年发病率37%(441/1173),CKD发病率跟年龄联系紧密,年龄大发病率高;统计病因,肾后梗阻性和不明原因占比最高,分别达到26.4%(310/1173)和24.6%(289/1173);统计临床症状,其中体重下降及多尿两个症状比例高,分别是86.7%(1016/1173)和60.1%(706/1173)。中药肾衰1号治疗猫慢性肾病研究分析32例猫CKD证型与血肌酐等指标的关系,同时研究中药肾衰1号(CK1)对中早期CKD患猫的治疗效果。结果表明肾阳虚证Scr,P及收缩压上升水平最高,贫血程度最严重;肾气虚证Scr,P升高水平最低,贫血程度最轻,收缩压升高幅度最小。检测指标与各中医证型之间存在相关性,可作为临床辨证分型的客观根据。中医辨证治疗可降低患猫血液指标,改善高血压、贫血状态及临床症状积分,提高生存质量。肾衰1号对肾气虚和脾肾气虚型有效率分别达到100%(11/11)和88.8%(7/9),效果好于其它证型。治疗的总有效率达到84.3%。本研究证明肾衰1号能改善中期CKD肾脏功能和临床症状。中药肾衰1号与针灸治疗猫慢性肾病研究研究中药肾衰1号和针灸分别治疗CKD患猫30例的治疗效果。结果表明A组(中药组)Scr与肾小球滤过率治疗前比较极显着下降(P<0.01),HCT和UPC显着下降(P<0.05),中药组在改善肾功能及贫血方面作用明显;B组(针灸组)在治疗后Scr,肾小球滤过率下降极显着(P<0.01),HCT显着升高(P<0.05)。B组在改善肾功能及贫血方面作用明显。A组治疗后的GFR值下降幅度极显着于B组(P<0.01)。两组治疗后的总积分都下降,A组治疗后的总积分改善程度显着优于B组(P<0.05)。A、B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6.6%和73.3%,A组的治疗效果好于B组。结果证明A、B组均能改善早期CKD肾脏功能和临床症状。中药肾衰1号与腹膜透析治疗猫慢性肾病研究筛选符合标准患猫20只,随机分成C、D两组。C组中药结合PD治疗,D组单纯PD治疗。研究腹膜透析方法、并发症及中药结合腹膜透析治疗猫慢性肾病的疗效。结果表明PD并发症主要包括水潴留20%(4/20),低蛋白血症35%(7/20)等;C、D两组治疗后肾功能指标、营养状况及贫血改善良好;C组治疗后的BUN浓度下降幅度显着优于D组(P<0.05),C组治疗后的GFR值,Alb,Hb浓度升高幅度显着大于D组(P<0.05);C、D组有效率分别为70%和50%。证明中药肾衰1号结合PD及PD均能改善中后期CKD肾脏功能和临床症状,中药肾衰1号对CKD后期的残存肾功能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综上所述,调查发现猫CKD发病和多种因素有关,辽宁地区猫CKD发病率逐年升高;生化指标有利于CKD的中兽医辩证分型,中药肾衰1号治疗猫CKD具有降低生化指标,改善症状的明显功效;针灸治疗猫CKD具有一定的降低生化指标,改善症状的功效,中药肾衰1号结合治疗效果优于针灸治疗;腹膜透析治疗猫CKD具有较明显的降低生化指标,改善症状的功效,中药肾衰1号结合腹膜透析治疗效果优于腹膜透析。

王彦璎[8](2020)在《首次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危险因素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背景和目的: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是对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慢性肾脏疾病的统称。因其发病隐匿、知晓率低、患病率高、治疗花费大和预后差,已经成为全球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对政府和个人均产生重大影响。CKD一旦发展至终末期肾病(End stage of renal disease,ESRD),ESRD 患者维持生命的主要方法是肾脏替代治疗,包括血液透析、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及肾移植。PD已成为ESRD患者肾脏替代治疗的主要方法之一。随着我国经济水平和人民物质生活水平提高、腹膜透析装置不断改进、技术进一步完善,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发生率有所降低,但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仍是导致患者退出腹膜透析的主要原因,也是导致患者死亡的直接原因。国内外文献对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发生的危险因素研究的比较多,但对首次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发生情况的研究较少。本研究主要分析了首次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致病菌谱及危险因素,为今后的治疗及降低腹膜炎发生率提供临床依据,以改善终末期肾病病人的生存状态。研究方法:选取2006年1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就诊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肾内科腹膜透析中心开始接受PD治疗并规律行腹膜透析的患者,每位患者随访时间至少12个月或至2016年12月31日,共收集患者65例,依据入排标准共筛选出50例患者。根据患者有无发生首次腹膜炎分为首次腹膜炎组和无腹膜炎组。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腹膜透析管置入时间、首次腹膜炎发生时间、腹膜炎转归、相关生化指标及致病菌菌种。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首次腹膜炎的致病菌谱及相关危险因素。研究结果: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首次腹膜炎患者与无腹膜炎患者相比:青壮年、受教育程度低(低于本科学历)、报销比例<80%,且比无腹膜炎患者BMI和血白蛋白水平相对较低、尿酸水平相对较高。Kaplan-Meier曲线显示无腹膜炎患者的技术生存率、患者生存率,3月、6月、9月、12月累计无腹膜炎生存率分别为88%,60%,54%,40%。在单变量Cox回归模型中,受教育程度低、报销比例<80%的P值均<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多变量Cox比例风险模型发现受教育程度低是首次腹膜炎的危险因素。研究结论:(1)受教育程度低是首次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发生的危险因素。(2)首次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发生与青壮年、患者的报销比例<80%、更低的血白蛋白水平、相对低BMI及更高的尿酸水平相关。

臧秀娟[9](2020)在《紧急起始腹膜透析治疗终末期肾衰竭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终末期肾脏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因具有病情危重、预后差、医疗费用高等特点,已成为全球范围内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据美国2018年United States Renal Data System(USRDS)的粗略估计,ESRD的发生率为388百万/年。然而,超过60%的新诊断的ESRD患者虽然规律地进行肾内科随访,但是开始肾脏替代治疗时也是没有计划的。在ESRD患者中,以无计划的方式开始透析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现象,这使得这些患者常需要进行紧急起始透析。紧急起始透析在全球范围内是一普遍而重要的问题,占起始透析患者的30-50%。目前应用中心静脉导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CVC)方式开始的血液透析治疗(Hemodialysis,HD)超过80%,是世界范围内主要的紧急起始透析方式。然而,使用CVC行紧急起始HD会增加患者出现菌血症、血栓、中心静脉狭窄等并发症的几率,同时也会提高患者死亡率,不利于患者的远期预后。欧洲最佳实践指南(European Best Practice Guideline,EBPG)和国际腹膜透析协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Peritoneal Dialysis,ISPD)指南推荐,导管插入至少应在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开始前2周。然而,对于这些无计划的ESRD透析患者来说,等待两周的时间才开始PD治疗是不现实的。紧急起始腹膜透析(Urgent-start peritoneal dialysis,Urgent-start PD)是导管置入术后迅速启动PD的有效途径,可避免CVC导管相关并发症,简化治疗流程,改善ESRD患者预后。因此,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Urgent-start PD是安全有效的紧急透析模式,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通过对以Urgent-start PD治疗ESRD患者的回顾性、前瞻性研究,拟探讨:1.Urgent-start PD作为ESRD患者紧急起始透析方式的安全性和疗效。对入选上海长征医院肾脏科及上海松江区中心医院肾脏科2002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期间所有符合条件资料完整行PD治疗的ESRD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所有患者随访至患者退出腹部透析、转移到其他中心、移植、死亡、失随访或研究终止日期。采集患者的人口统计学指标、透析开始前的临床生化指标和残余肾功能等;记录置管日期、开始腹透日期、转归情况、转归时间、转归原因、导管功能障碍事件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导管功能通畅率,术后1年腹膜炎发生情况、腹膜透析充分性情况等。2.紧急起始腹膜透析与紧急起始血液透析在终末期肾衰竭患者的安全性和疗效比较。对入选上海长征医院肾脏科及上海松江区中心医院肾脏科2012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期间所有需要在14天内接受透析治疗且尚无永久透析通路需要紧急透析治疗的ESRD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紧急起始透析方式将需行透析的ESRD患者分为Urgent-start PD组和Urgent-start HD组。所有患者随访至患者死亡、移植、失随访或研究终止日期。统计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原发病、并发症、透析开始前的残余肾功能和临床生化指标等。比较Urgent-start PD组和Urgent-start HD组患者置管30天内透析相关并发症、感染发生情况和患者生存率,比较两组患者卫生经济学评价。3.紧急起始自动化腹膜透析与紧急起始血液透析过渡到长期腹膜透析在终末期肾衰竭患者的安全性和疗效比较。本研究为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试验采用1:1的比例,对上海长征医院肾脏科及上海松江区中心医院肾脏科2016年2月1日至2017年1月31日期间所有需要在2周内接受透析治疗且尚无永久透析通路的ESRD患者,根据紧急起始透析方式将ESRD患者分为APD-CAPD组:PD置管,采用APD作为紧急起始方式,治疗2周后改为CAPD;HD-CAPD组:采用CVC置管行HD治疗,每周进行3次HD后,行PD置管,PD置管2周后开始CAPD治疗。所有患者随访至患者死亡、失随访或研究终止日期。统计APD-CAPD组和HD-CAPD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原发病、并发症、透析开始前的残余肾功能和临床生化指标等。比较两组患者14天后过渡到维持性PD的技术存活率、感染发生率、患者存活率、残余肾功能情况。本课题验证了Urgent-start PD可以作为ESRD患者紧急起始替代治疗首选模式。1.对转诊晚等原因需要紧急透析的患者,临床医生可根据具体情况在腹膜透析置管后短期内开始腹透治疗,以PD作为紧急起始透析方式。导管失功的短期和长期发生率以及其他与导管相关的并发症非常低,导管通畅率高。Urgent-start PD不是腹膜透析患者技术失败和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是与导管失功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性别、糖尿病肾病和低白蛋白水平是腹壁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Urgent-start PD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紧急起始透析方式具有可行性。2.PD作为ESRD患者的紧急起始透析方式,与Urgent-start HD相比较,在置管30天内透析相关并发症、感染并发症少,患者生存率高,卫生经济学有显着的成本节约。对2周内不同时间起始的PD患者,在腹膜炎发生、透析充分性方面无差异,Urgent-start PD是一种安全、有效、可作为一种替代使用CVC行HD的紧急起始透析方式。3.需紧急透析的ESRD患者由紧急起始APD过渡到CAPD的紧急起始方式,有利于保护残余肾功能,APD起始进行紧急透析治疗是一种安全、可行的,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赵子豪[10](2020)在《河南省腹膜透析开展情况调查及单中心腹膜透析患者临床特征分析》文中认为背景与目的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是终末期肾脏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患者可选择的重要替代治疗方式之一。随着慢性肾脏病患病率不断提升,ESRD人数的不断增加,由其所带来的社会负担日益加重,对腹膜透析发展的迫切需求也日益提高。PD与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相比疗效相当,且具有血流动力学稳定、可居家应用、方便、更优的成本效益等特点。据报道2008年全球大约有19.6万例PD患者,占透析总人口的11%,其中有56%的患者来自于发展中国家;12年来发达国家的PD患者占透析患者的比例下降5.3%,但在发展中国家PD的患病率增加了 2.5倍,总的来说在全球范围接受PD治疗的患者数量呈上升趋势。公开资料显示中国PD患者的患病率逐年攀升,截止到2014年末我国PD患者病例人数达5.5万人,占透析总人数的12%且以年均20.8%的速度继续快速增加。中国拥有巨大的农村人口以及经济发展水平、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等现状,仅20%的ESRD患者得到有效肾脏替代治疗。同时PD患者的随访及管理尤为重要,这对于各级医院对PD的诊疗、管理、随访有很高的要求。为此,国家卫计委医院管理研究所于2013年启动了“终末期肾病患者腹膜透析治疗可及性及基层管理模式探索项目”,通过项目实施探索建立并完善适合我国国情,具有良好可及性、可行性和可复制的针对城乡基层终末期肾病患者采取PD治疗的长效机制和管理模式。本研究拟调查河南省PD开展情况及患者发病率和患病率,了解省内PD开展现状并回顾分析单中心PD患者的临床特征和相关指标,以期为腹膜透析政策的制定和临床管理提供依据。方法第一部分:通过采集河南省腹膜透析质控平台数据,结合网络填报、实地到访和现场调查为补充的方式,收集各中心住院治疗PD患者人数和新置管病人数、医护人员数、自动化腹膜透析机台数等资料。第二部分:通过回顾性采集院内电子病例系统中信息,收集2018年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内科有大于一次以上住院记录的终末期肾脏病PD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结果第一部分:1.截至2018年河南省通过验收或登记备案建立PD中心医院共72家,其中包括省直医院6家,市级医院41家,县级医院25家;主要以市级医院为主,占比56.9%,县级医院占比34.7%,省直医院占比8.3%。2.截至2018年5月20日河南省共有PD患者5009例;点患病率为41.9 PMP,各地市以郑州、新乡和南阳的PD在透人数居多,患病率最高的为郑州、新乡及平顶山。2013-2017年全省年度新置管PD分别为739例、829例、1033例、1076例及1083例,发病率从6.97 PMP增至9.98 PMP。3.全省共有从事PD医师114名,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99%;PD护士 101名,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79%;自动化腹膜透析机53台,其中省级医院24台、市级医院26台、县级医院3台,平均每中心仅0.74台。第二部分:1.纳入PD患者平均年龄44.1±12.18岁;男女比例1.4:1,观察到有81.1%的PD患者接受降压药物治疗,86.8%的患者合并高血压,6.6%的患者合并糖尿病;原发疾病以慢性肾小球肾炎为主。2.PD患者平均Hgb水平为 100.95±22.84 g/L,34.9%的患者Hgb小于90 g/L,73.1%的PD患者接受了促红细胞生成剂治疗纠正贫血;47%的PD患者铁蛋白<200 ng/mL,13.3%的患者转铁蛋白饱和度<20%,仅有5.7%的患者接受了静脉补充铁剂治疗。3.PD患者平均ALB水平为36.2±6.17 g/L,40.9%的PD患者ALB小于35g/L,达标率为59.1%;平均血钙为2.18±0.27mmol/L,56.0%的患者血钙位于2.10~2.50 mmol/L;平均血磷为1.82±0.54 mmol/L,46.6%的患者血磷水平位于1.13~1.78 mmol/L,41.2%的患者接受了 口服降磷药物治疗。694例患者具有全段甲状旁腺素检查结果,中位数为275 pg/ml,位于150-600 pg/ml之间的占比61.5%。4.114例既往因PD相关腹膜炎住院治疗的患者中,透析液细菌培养阳性率49.1%,其中致病菌主要为大肠埃希菌11例(19.6%)和表皮葡萄球菌10例(17.9%);抗生素治疗最常用的是头孢菌素(61.4%),万古霉素(50.9%)和氨基糖苷类药物(34.2%)。结论1.2013-2018年河南省PD发病率和患病率不断升高,开展PD医院数量不断增加,县级基层医院发展较快;但存在县级医院患者数量较少、全省PD医护比例偏低、各地市间发展不均衡等情况。2.PD患者平均年龄低,多数合并高血压,血红蛋白、白蛋白及钙磷达标率偏低,致病菌培养阴性腹膜炎比例较大;需进一步改善相关指标的控制情况,同时定期监测Hgb,血白蛋白,血钙磷及iPTH非常重要。

二、腹膜透析中腹膜炎发病率统计方法的评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腹膜透析中腹膜炎发病率统计方法的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1)饮食营养护理流程对腹膜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写词对照表
1 绪论
    1.1 腹膜透析发展现况
    1.2 腹膜透析患者营养状态、微炎症状态分析
    1.3 饮食营养治疗现状
    1.4 本次研究对于腹膜透析患者意义
    1.5 腹膜透析医护人员对腹膜透析患者管理的策略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一般资料
    2.2 研究方法
        2.2.1 研究小组的组建
        2.2.2 建立纳入排除标准
        2.2.3 建立客观指标
        2.2.4 对照组实施方案
        2.2.5 试验阶段
        2.2.6 收集两组患者资料
        2.2.7 统计学方法
        2.2.8 技术路线图
3 结果
    3.1 一般资料的比较
    3.2 对两组患者6个之后炎症状态,营养状态,腹膜炎发生次数等指标之间的组间比较
    3.3 两组患者在6个月内微炎症状态,营养状态,腹膜炎发生次数的组间以及组内比较
    3.4 两组患者给予不同营养护理流程6个月后炎症状态,腹膜炎发生次数,营养状态之间的比较
    3.5 腹膜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与营养状态以及腹膜炎发生次数的关联性分析
    3.6 腹膜透析患者发生营养不良与患者基线数据之间的关系
4 结论以及讨论
5 总结
6 研究展望与局限性
    6.1 创新性
    6.2 局限性
    6.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2)不同紧急起始透析方式在非糖尿病所致终末期肾脏病患者中的疗效及安全性(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第1章 不同紧急起始透析方式在非糖尿病所致终末期肾脏病患者中的疗效及安全性
    1.1 前言
    1.2 研究对象与方法
        1.2.1 研究对象
        1.2.2 置管方法
        1.2.3 透析处方
        1.2.4 统计学方法
    1.3 资料收集
    1.4 研究结果
        1.4.1 基线资料
        1.4.2 转归情况
        1.4.3 短期并发症
        1.4.4 长期预后
        1.4.5 分层研究
    1.5 讨论
    1.6 结论
第2章 综述
    2.1 背景
    2.2 紧急起始透析
        2.2.1 紧急起始透析的定义
        2.2.2 紧急起始透析的现状
        2.2.3 影响两种紧急起始透析方式选择的因素
    2.3 两种紧急起始透析方式的对比
        2.3.1 生存率
        2.3.2 感染相关并发症
        2.3.3 医疗花费及对生活的影响
    2.4 紧急起始腹膜透析
        2.4.1 置管方式
        2.4.2 透析处方
    2.5 结语与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致谢

(3)多中心真菌性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临床特点与治疗转归(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第1章 引言
第2章 综述 真菌性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临床特点和防治进展
    2.1 真菌性PDAP的致病菌
    2.2 真菌性PDAP发生的危险因素
    2.3 真菌性PDAP的诊断标准及最新诊断方法
    2.4 真菌性PDAP的预防
    2.5 真菌性PDAP的治疗
    2.6 真菌性PDAP死亡的危险因素
第3章 材料与方法
    3.1 研究内容
        3.1.1 研究对象
        3.1.2 诊断标准
        3.1.3 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
    3.2 研究方法
        3.2.1 收集资料
        3.2.2 相关定义
    3.3 观察指标
    3.4 统计学方法
第4章 结果
    4.1 病原学
    4.2 基线资料
    4.3 治疗评价
    4.4 真菌性PDAP对患者治疗评价的影响
    4.5 结局事件
    4.6 生存分析
    4.7 真菌性PDAP对患者结局事件的影响
    4.8 真菌性PDAP结局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
第5章 讨论
    5.1 病原学
    5.2 基线资料
    5.3 治疗评价及真菌性PDAP对治疗评价的影响
    5.4 结局事件及真菌性PDAP对结局事件的影响
    5.5 真菌性PDAP结局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4)使用质子泵抑制剂与腹膜透析患者发生肺炎及腹膜炎的高风险相关(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对象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质子泵抑制剂与透析人群不良预后的关系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奖项
致谢

(5)基于单中心10年队列的腹膜透析相关腹膜炎致病菌及耐药性变化情况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腹膜透析相关腹膜炎的病原菌、耐药性及诊治进展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个人简介
开题、中期及学位论文答辩委员组成

(6)探讨腹膜透析和血液透析两种不同透析方式对糖尿病肾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表
文献综述 终末期糖尿病肾病肾脏替代治疗的研究进展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个人简介
开题、中期及学位论文答辩委员组成

(7)猫慢性肾病(CKD)临床治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猫慢性肾病研究概况
    1.2 肾脏解剖生理
        1.2.1 肾脏的解剖结构
        1.2.2 肾脏的生理功能
    1.3 慢性肾病病因和病理生理
        1.3.1 慢性肾病的风险因子及病因
        1.3.2 慢性肾病生理病理
    1.4 慢性肾病临床症状
    1.5 慢性肾病的诊断方法
        1.5.1 慢性肾病的常规诊断方法
        1.5.2 慢性肾病的实验室诊断方法
    1.6 慢性肾病的治疗方法
        1.6.1 慢性肾病的西医治疗方法
        1.6.2 慢性肾病的中医治疗方法
        1.6.3 慢性肾病的腹膜透析治疗方法
    1.7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 材料方法
    2.1 材料
        2.1.1 病例信息
        2.1.2 仪器设备
        2.1.3 药品及试剂
    2.2 方法
        2.2.1 中药治疗方法
        2.2.2 血压测定方法
        2.2.3 肾小球滤过率测定方法
        2.2.4 慢性肾病穴位选择及治疗方法
        2.2.5 慢性肾病患猫腹膜透析治疗
    2.3 统计学方法
    2.4 病例诊断标准
        2.4.1 西医诊断标准
        2.4.2 中医诊断标准
        2.4.3 病例选择及排除标准
        2.4.4 慢性肾病的疗效判定标准
        2.4.5 慢性肾病的监测指标
3 结果与分析
    3.1 辽宁地区猫慢性肾病临床调查结果
        3.1.1 慢性肾病发病率
        3.1.2 慢性肾病品种分布
        3.1.3 慢性肾病性别分布
        3.1.4 慢性肾病年龄分布
        3.1.5 慢性肾病病因
        3.1.6 慢性肾病临床症状
        3.1.7 慢性肾病分级系统
        3.1.8 慢性肾病的实验室指标
    3.2 中药肾衰1号治疗猫慢性肾病结果
        3.2.1 猫慢性肾病的中医证型
        3.2.2 猫慢性肾病各证型的观察指标
        3.2.3 中药肾衰1号治疗后的肾功能指标
        3.2.4 中药肾衰1号治疗后尿液分析结果
        3.2.5 中药肾衰1号治疗后血压值
        3.2.6 中药肾衰1号治疗后贫血改善情况
        3.2.7 中药肾衰1号治疗效果
    3.3 中药肾衰1号与针灸治疗猫慢性肾病治疗结果
        3.3.1 中药肾衰1号与针灸治疗后患猫肾功能指标
        3.3.2 中药肾衰1号与针灸治疗后患猫尿液分析结果
        3.3.3 中药肾衰1号与针灸治疗后患猫肾小球滤过率
        3.3.4 中药肾衰1号与针灸治疗后患猫贫血改善
        3.3.5 中药肾衰1号与针灸治疗效果
    3.4 中药肾衰1号与腹膜透析治疗猫慢性肾病治疗结果
        3.4.1 腹膜透析并发症
        3.4.2 中药肾衰1号与腹膜透析治疗后患猫肾功指标
        3.4.3 中药肾衰1号与腹膜透析治疗后患猫贫血改善
        3.4.4 中药肾衰1号与腹膜透析治疗后血气和血细胞计数结果
        3.4.5 中药肾衰1号与腹膜透析治疗后患猫尿液分析结果
        3.4.6 中药肾衰1号与腹膜透析治疗后患猫基础生理指标
        3.4.7 中药肾衰1号与腹膜透析治疗后总积分及症状积分
        3.4.8 中药肾衰1号与腹膜透析治疗后总疗效及分级疗效
4 讨论
    4.1 辽宁地区猫慢性肾病临床调查结果分析
        4.1.1 慢性肾病的发病率
        4.1.2 慢性肾病的品种性别分布
        4.1.3 慢性肾病的临床症状
    4.2 中药肾衰1号治疗猫慢性肾病治疗结果分析
        4.2.1 慢性肾病中医证型及疗效
        4.2.2 中药肾衰1号对慢性肾病贫血影响
        4.2.3 中药肾衰1号对慢性肾病肾功能影响
        4.2.4 中药肾衰1号对慢性肾病血磷影响
        4.2.5 中药肾衰1号对慢性肾病血压影响
    4.3 中药肾衰1号与针灸治疗猫慢性肾病治疗结果分析
        4.3.1 针灸穴位选择及针法
        4.3.2 中医证型选择
        4.3.3 中药肾衰1号与针灸对实验室指标的影响
    4.4 中药肾衰1号与腹膜透析治疗猫慢性肾病结果分析
        4.4.1 腹膜透析方法
        4.4.2 腹膜透析并发症
        4.4.3 中药肾衰1号与腹膜透析治疗效果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8)首次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危险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符号说明
前言
一、资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选择标准
    3. 排除标准
    4. 研究方法
    5.统计学方法
二、结果分析
    1. 无腹膜炎率
    2.首次PD相关性腹膜炎组与无腹膜炎组一般资料和实验室指标比较
    3. 首次PD相关性腹膜炎致病菌菌种分布
    4. 根据人口统计学因素和临床因素统计首次PD相关性腹膜炎的发作频率和时间均值及单因素Cox分析
    5. 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
三、讨论
四、结论
    1. 主要结论
    2. 创新性
    3.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综述 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9)紧急起始腹膜透析治疗终末期肾衰竭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第1部分 紧急起始腹膜透析在终末期肾衰竭患者的安全性和疗效
    1.1 引言
    1.2 对象与方法
    1.3 研究结果
    1.4 讨论
    1.5 小结
第2部分 紧急起始腹膜透析与紧急起始血液透析在终末期肾衰竭患者的安全性和疗效比较
    2.1 引言
    2.2 对象与方法
    2.3 研究结果
    2.4 讨论
    2.5 小结
第3部分 紧急起始自动化腹膜透析与紧急起始血液透析过渡到长期腹膜透析在终末期肾衰竭患者的安全性和疗效比较
    3.1 引言
    3.2 对象与方法
    3.3 研究结果
    3.4 讨论
    3.5 小结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腹膜透析在紧急起始透析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工作情况
致谢

(10)河南省腹膜透析开展情况调查及单中心腹膜透析患者临床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
第一部分 河南省2013-2018年腹膜透析开展情况调查
    1 引言
    2 资料与方法
        2.1 研究目的和对象
        2.2 研究方法
        2.3 统计学分析
    3 结果
        3.1 河南省腹膜透析中心开展情况调查
        3.2 河南省腹膜透析患者数量调查
        3.3 其他
    4 讨论
    5 小结
第二部分 单中心腹膜透析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1 引言
    2 资料与方法
        2.1 研究目的和对象
        2.2 研究方法
        2.3 统计学分析
    3 结果
        3.1 纳入人群及一般资料
        3.2 贫血相关指标
        3.3 血白蛋白及血总钙、血清磷指标
        3.4 腹膜透析相关腹膜炎
    4 讨论
    5 小结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终末期糖尿病肾病的腹膜透析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四、腹膜透析中腹膜炎发病率统计方法的评估(论文参考文献)

  • [1]饮食营养护理流程对腹膜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影响研究[D]. 舒鹏. 武汉轻工大学, 2021(02)
  • [2]不同紧急起始透析方式在非糖尿病所致终末期肾脏病患者中的疗效及安全性[D]. 慈鑫. 吉林大学, 2021(01)
  • [3]多中心真菌性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临床特点与治疗转归[D]. 李忻阳. 吉林大学, 2021(01)
  • [4]使用质子泵抑制剂与腹膜透析患者发生肺炎及腹膜炎的高风险相关[D]. 张玉净. 广州医科大学, 2021(02)
  • [5]基于单中心10年队列的腹膜透析相关腹膜炎致病菌及耐药性变化情况分析[D]. 黄静. 宁夏医科大学, 2021(02)
  • [6]探讨腹膜透析和血液透析两种不同透析方式对糖尿病肾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D]. 王雅祯. 宁夏医科大学, 2021(02)
  • [7]猫慢性肾病(CKD)临床治疗研究[D]. 孙亚东. 东北农业大学, 2020(07)
  • [8]首次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危险因素分析[D]. 王彦璎. 山东大学, 2020(04)
  • [9]紧急起始腹膜透析治疗终末期肾衰竭的临床研究[D]. 臧秀娟.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 2020
  • [10]河南省腹膜透析开展情况调查及单中心腹膜透析患者临床特征分析[D]. 赵子豪. 郑州大学, 2020(02)

标签:;  ;  ;  ;  

腹膜透析腹膜炎发生率统计方法评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