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长二氧化硫脲产品保质期的研究

延长二氧化硫脲产品保质期的研究

一、延长二氧化硫脲产品保质期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赵旭,王博饶,温宇博[1](2021)在《二氧化硫脲合成工艺条件研究》文中认为采用双氧水(过氧化氢)与硫脲反应制备二氧化硫脲。实验以二氧化硫脲收率为指标,通过对影响二氧化硫脲收率的主要影响条件:物料配比、预置蒸馏水用量、反应温度、醇的含量等因素进行了考察,同时,利用红外色谱仪和紫外分光光度计分别对产品二氧化硫脲进行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通过用Origin作图,得出较好的合成条件及参数。对二氧化硫脲的工艺条件及参数进行优化,得出较好的合成条件及参数。结果表明,合成二氧化硫脲的较优工艺条件及参数为:过氧化氢与硫脲的摩尔比为2.1,溶剂蒸馏水与硫脲质量比为1,反应温度5~7℃,溶剂醇与醇水质量比为0.5。

曾笑笑[2](2020)在《涤纶染色过程含硫还原清洗剂的取缔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涤纶纤维染色上染结束后,需通过还原清洗来去除纤维表面的浮色,从而达到产品色牢度要求。然而,无论是传统还原清洗的保险粉,还是新型还原清洗剂,多为含硫化合物。还原清洗过程产生的大量含硫废水,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因此,探索一种可以免除含硫还原清洗剂使用的新型工艺,对清洁生产、保护环境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原位矿化染色技术的基础上,探究了免除含硫还原清洗剂使用的涤纶无硫化染色工艺。其基本思路为:在一定条件下,利用矿化系列助剂将纤维表面及残液中的废弃染料及助剂矿化成二氧化碳、水等小分子物质,在达到产品品质要求的前提下,达到降低排放废水的污染负荷的目的。此工艺取代了传统工艺中利用含硫还原清洗剂去除纤维表面浮色的过程,因此降低了排放废水中硫含量,降低对环境的不良影响。本论文探索了三种常见结构的分散染料的矿化作用效果,在外界条件一致的前提下,矿化偶合剂XBD用量为0.2X(X为染料用量)、矿化偶合剂XYD用量为2X,蒽醌结构的染料矿化效果较好,矿化效率可达85%以上;而偶氮结构及杂环结构的染料矿化效果较差,矿化效率在50%-80%之间。通过对多种还原清洗残液进行紫外/可见光谱测试以及化学需氧量测试,得出不同的还原清洗剂对染料作用效果不同,对残液化学需氧量的影响差异较大。相比之下,矿化可以破坏染料分子的共轭结构和芳香结构,而且矿化后残液化学需氧量显着降低。通过工艺优化确定普通涤纶针织物无硫化染色工艺:染料用量X,上染结束后,降温至90℃,加入矿化偶合剂XBD(0.2X),循环5min后加入矿化偶合剂XYD(2X),保温30min,排液;加入氢氧化钠(1g/L)和DL(1g/L),70℃条件下处理10min后排液,水洗,中和。通过工艺优化确定仿麂皮绒无硫化染色工艺:染料用量X,起染温度40℃,以1℃/min升温至120℃后保温45min,上染结束;降温至80℃,加入烧碱(1g/L)和XAO(1g/L),保温20min,排液;60℃水洗10min后排液;调节p H值至4左右,加入矿化偶合剂XBD(0.2X),60℃循环5min后加入矿化偶合剂XBD(2X),85℃保温30min;水洗。

肖海辉,黄清意,李志成,方嘉沁,白卫东,刘晓艳[3](2019)在《莲蓉月饼的研究现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莲蓉月饼是广式月饼的典型代表,历来以皮薄馅厚、油润甘香而驰名。目前,家庭手工制作已经远远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生产方式逐渐从家庭手工制作向机械化制作转变,并且朝着工业化、自动化、安全化的标准不断发展。同时,根据人们口味和健康的需要,越来越多健康型的莲蓉月饼开始走向市场。综述莲蓉月饼的制作工艺、研究现状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张仲达[4](2017)在《聚酰胺酯织物的漂白工艺研究与应用》文中研究表明新型合成纤维聚酰胺酯纤维(即仪纶纤维),与生俱来的黄色外观,使其难以达到漂白产品和浅色产品的质量要求,必须进行漂白处理,而常规漂白剂漂白效果较差,影响了仪纶纤维的推广应用,因此,研究适合聚酰胺酯织物及其混纺织物的漂白工艺势在必行。课题从聚酰胺酯纤维及织物的理化性能、漂白工艺、聚酰胺酯/棉混纺织物的漂白工艺及漂白机理等方面进行研究,筛选合适的漂白剂,优化漂白工艺,对其泛黄原因进行分析。课题研究结果对仪纶纤维的进一步研究及科学制定漂白工艺具有理论参考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本课题对聚酰胺酯纤维及织物的理化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纤维横截面为实心的圆形结构,纵向表面光滑均匀,无明显沟壑或横节等特殊结构;纤维具有良好的耐酸及有机溶剂腐蚀性,耐碱性差;燃烧测试结果显示,纤维的极限氧指数(LOI)为23.55,属于难燃纤维;断裂强度为24.81~29.09cN/tex,与棉纤维接近,低于涤纶、锦纶;回潮率及含水量较低,与涤纶相近;透湿性较好,优于棉织物,具有吸湿速干性能;热性能分析显示,在TG测试中纤维的起始分解温度Ti为398.1℃,最大失重速率温度Tp为430.5℃,纤维最终失重率达到79.06%;DSC测试显示,纤维玻璃化转变温度Tg为67℃,结晶温度Tc为135℃,熔融温度Tm为238.8℃、熔融完全温度为243.3℃,总的峰面积为-25.94J/g。课题对多种漂白剂进行筛选实验,过氧乙酸效果突出,确定为仪纶纤维漂白剂;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了过氧乙酸浓度、漂白时间、漂白温度、pH值、焦磷酸钠浓度、浴比对聚酰胺酯织物漂白效果的影响规律;用响应面法优化漂白工艺,并对聚酰胺酯纤维泛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过氧乙酸对聚酰胺酯织物具有良好的漂白效果,织物CIE白度可达60左右;响应面法优化后工艺为:过氧乙酸18g/L,pH值为3,漂白温度100℃,漂白时间120min,浴比1:10,焦磷酸钠用量为8g/L;XRD测试结果显示,漂白前后织物的特征峰所在的位置变化较小,聚酰胺酯的结晶晶型改变不显着,纤维大分子无定形区增加和结晶度下降;XPS测试结果显示C-C键和含氧基团C-O-C均出现明显减少,O-C=O增加;官能团N-C=O和C=N均出现明显减少,这可能是聚酰胺酯织物经过氧乙酸漂白后白度增加的原因。课题使用过氧乙酸对聚酰胺酯/棉混纺织物进行漂白工艺研究,通过单因素实验及正交试验研究了过氧乙酸浓度、漂白时间、漂白温度、pH值、焦磷酸钠浓度、浴比对聚酰胺酯/棉混纺织物漂白效果影响;对比漂白后使用清水、无水碳酸钠、过氧化氢酶等不同水处理工艺对染色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过氧乙酸对

张烁,宋书锋,苗虹,赵云峰,周爽[5](2015)在《阴离子交换离子色谱法间接测定食品馅料中的二氧化硫脲》文中提出目的建立食品馅料中二氧化硫脲的离子色谱快速检测方法。方法基于二氧化硫脲在碱性无氧条件下可快速完全分解生成亚硫酸根的反应原理,在氩气饱和的KOH水溶液中反应并超声提取,使馅料中的二氧化硫脲完全转化为亚硫酸根,该提取溶液离心后经RP柱去除脂溶性杂质,经阴离子交换色谱柱Ion Pac AS11-HC(4mmol/L×250 mmol/L,5μm)分离,抑制型电导检测器分析,通过检测亚硫酸钠含量间接测定二氧化硫脲含量。结果在1.26252 mg/L范围内目标物线性关系良好(r≥0.998 7),检出限(LOD)不高于6 mg/kg,定量下限(LOQ)不高于12 mg/kg,3个加标水平的方法回收率为92.3%102.6%,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9%4.9%。结论本方法快速、准确、重现性好,适用于食品馅料中二氧化硫脲的快速分析。

王金红[6](2013)在《城市消费者对食品添加剂风险感知及影响因素研究 ——以无锡市为例》文中研究指明近几年曝光的食品安全事件,使得人们对食品添加剂的关注度大大提高。对食品添加剂安全性的担忧,既影响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也造成大众对国内食品安全现状的不满。本文研究消费者对食品添加剂的风险感知,探究其影响因素,并探索引导消费者科学看待食品添加剂、理性消费的途径,对促进食品贸易发展、建设和谐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分析了目前我国在使用食品添加剂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研究消费者对食品添加剂的风险感知及影响因素。研究主要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展开。理论方面,主要对国内外学者在消费者风险感知领域尤其是在风险感知的影响因素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为本文的实证研究打下基础。实证方面,主要考察消费者对容易被滥用的食品添加剂的担忧程度、对在一般食品中(牛奶)使用防腐剂的看法,以及消费者对非法添加物的认知情况,分析造成消费者风险感知差异的原因。并进一步运用主成分分析结合线性回归的方法探讨影响消费者对食品添加剂风险感知的因素,研究社会心理学因素对风险感知的影响情况,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的方法探讨人口统计学因素对消费者风险感知的影响大小。本文研究认为,我国食品生产企业在使用食品添加剂的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使用过期的食品添加剂;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非法使用非食源性原料;超范围使用食品添加剂等。这些问题既造成了我国食品安全隐患,也是消费者担心食品添加剂安全性的重要原因之一。调研发现:大部分消费者对食品添加剂的过量或超范围使用很担忧;对食品添加剂整体上存在负面看法;存在把食品添加剂和非法添加物混为一谈的情况。实证分析得出,影响风险感知的社会心理学因素可以总结为四个因子:了解和把握程度、信任程度、危害程度、避开难度。以风险感知为因变量,对这四个因子进行线性回归可知:了解和把握程度、危害程度、避开难度这三个因子对消费者对食品添加剂的风险感知有显着影响,信任程度的影响不够明显。从方程的回归系数可知,了解和把握程度越大,风险感知越低;危害程度或避开难度越大,风险感知越高。各因子对消费者对食品添加剂风险感知的影响程度不同,其中了解和把握程度因子影响最大,其他依次是因子避开难度和因子危害程度。对人口统计学变量的研究发现,家中有无18周岁以下小孩对消费者对食品添加剂的风险感知有显着影响,其他因素诸如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和家庭平均月收入对风险感知影响不显着。

李睿[7](2013)在《苹果渣膳食纤维脱色技术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苹果渣是生产苹果浓缩汁产生的废弃料,本文利用二次压榨后的苹果渣为原料制备脱色膳食纤维。首先采用四种不同的脱色剂对苹果粗渣脱色,确定使用双氧水作为脱色剂,并采用超声波辅助对双氧水脱色工艺进行了优化;其次利用碱提法分离了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并确定了最佳工艺;最后分别利用双氧水和臭氧对分离出来的纤维素和半纤维素脱色,并用电镜扫描和红外光谱等方法对脱色前后的纤维素和半纤维素进行了微观形态及化学结构的鉴定。1)测定了苹果粗渣中水分、脂肪、蛋白质、淀粉、总灰分和纤维素的含量,分别为7.67%、4.18%、7.09%、2.34%、1.92%和59%。2)分别采用双氧水、次氯酸钠、臭氧和二氧化硫脲对苹果粗渣进行脱色,通过单因素实验分析了各种脱色剂的脱色效果,确定使用双氧水作为苹果粗渣脱色剂。3)采用超声波对双氧水脱色进行辅助,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了物料粒度、双氧水浓度、溶液pH值、反应温度、处理时间、超声波功率等工艺参数对苹果渣脱色效果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正交试验,确定了最佳的工艺条件:料液比1g:8ml, H2O2浓度1%,物料粒度40目,pH13,脱色温度70℃,超声波功率175W,时间1h。用色差分析仪测得,脱色后果渣L*,a*,b*值分别为83.22,0.3,17.88,以未脱色果渣为参照,△E*ab为28.98。4)利用碱提法对膳食纤维进行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分离,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研究了氢氧化钠浓度、时间和温度对分离效果的影响,得到最佳分离条件:NaOH浓度2mol/L,分离时间8h,温度45℃。5)利用双氧水对纤维素脱色,通过正交实验研究了料液比、碱浓度、双氧水用量、反应时间对脱色效果的影响,得到最佳条件:料液比1:40,碱浓度1%,双氧水用量0.5%,超声波功率175W,温度70℃,时间2h。6)利用臭氧对碱溶性半纤维素脱色,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了温度和超声波功率对脱色效果的影响,得到最佳条件:每100mL溶有半纤维素的浓碱液,20℃条件下,臭氧脱色5h,并且在0h1h时间段内进行功率为125W的超声波强化。7)电镜扫描结果表示,纤维素在脱色前后微观形态变化不大,而半纤维素在臭氧脱色前后微观形态发生了较大的变化。8)红外分析图谱表明,纤维素在脱色前后化学结构变化不大,半纤维素经过臭氧处理后,出现了吡喃糖苷键吸收峰。

吴标志[8](2012)在《案例研究:中成公司的营销策略》文中提出本文以中成公司为研究对象,采用案例研究的方式,对中成公司的营销策略进行了介绍和分析,针对营销策略的不足提出改进建议。在案例主体部分,作者介绍了中成公司发展历程、主营业务状况、组织结构。本文重点介绍了中成公司的产品、价格、渠道、促销策略,绿色营销策略,关系营销策略。在案例分析部分,作者分别运用PEST方法和波特五力模型对宏观环境和行业竞争结构进行了分析,从外部环境找出中成公司的机会和威胁。还运用STP方法对中成公司的目标市场营销进行了分析,为重新选择目标市场提供依据。本文重点分析了中成公司产品、价格、渠道、促销策略,绿色营销策略,关系营销策略,指出营销策略的不足。针对营销策略的不足之处提出改进建议。中成公司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保险粉生产和出口企业,其营销策略有成功经验。但目前的营销策略有诸多不足之处,需调整和改进。中成公司的营销策略案例研究希望能为中国化工企业和工业品企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帮助。

夏华林[9](2009)在《加快造纸化学品发展步伐,为我国造纸工业现代化服务》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介绍了我国造纸工业的发展及造纸化学品行业的形成、发展和现状,对造纸化学品行业如何做大做强、为我国造纸工业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服务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崔建华[10](2008)在《过氧化氢合成二氧化硫脲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评述以水为溶剂间歇法合成二氧化硫脲的工艺,介绍了在提高收率、延长产品保质期等方面的技术状况和最新进展,讨论了影响产品收率的因素,如物料百分比,溶剂,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添加剂种类,投料方式,pH值等。并对我国二氧化硫脲产业发展进行了展望。

二、延长二氧化硫脲产品保质期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延长二氧化硫脲产品保质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二氧化硫脲合成工艺条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部分
    1.1 硫脲标准溶液的制备
    1.2 二氧化硫脲标准溶液的制备
    1.3 混合溶液的制备
    1.4 二氧化硫脲纯度的测定
2 结果与讨论
    2.1 过氧化氢与硫脲物质的量比对产物收率的影响
    2.2 蒸馏水与硫脲的质量比对产物收率的影响
    2.3 反应温度对产物收率的影响
    2.4 溶剂醇与醇水质量比对产物收率的影响
3结论

(2)涤纶染色过程含硫还原清洗剂的取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2 涤纶还原清洗研究进展
        1.2.1 新型碱性还原清洗
        1.2.2 酸性还原清洗
    1.3 印染行业含硫废水治理现状
    1.4 聚酯纤维印染加工新技术
        1.4.1 原液着色技术
        1.4.2 超临界二氧化碳染色技术
        1.4.3 原位矿化染色技术
    1.5 课题研究内容及意义
2 理论部分
    2.1 涤纶纤维的结构与性质
    2.2 分散染料的结构与性质
    2.3 分散剂的结构和性能
    2.4 聚酯纤维的染色
    2.5 还原剂的性能特点
    2.6 涤纶无硫化染色技术机理
3 实验部分
    3.1 实验材料
    3.2 实验仪器及设备
    3.3 实验药品
    3.4 实验方法
        3.4.1 传统染色工艺
        3.4.2 新型无硫化染色工艺
    3.5 测试方法
        3.5.1 吸光度的测定
        3.5.2 上染率的测定
        3.5.3 染品K/S值、色差测试
        3.5.4 染品色牢度测试
        3.5.5 化学需氧量测试
4 结果与讨论
    4.1 矿化对分散染料的作用探究
        4.1.1 矿化对分散染料的作用
        4.1.2 矿化反应效率探究
    4.2 常规还原清洗与无硫后处理技术的对比
        4.2.1 模拟残液试验
        4.2.2 化学需氧量测定
    4.3 普通涤纶针织物无硫化染色工艺的探究
        4.3.1 后处理助剂的确定
        4.3.2 碱用量的优化
        4.3.3 处理温度的优化
        4.3.4 处理时间的确定
        4.3.5 不同工艺染色试样对比
    4.4 仿麂皮绒无硫化染色工艺探究
        4.4.1 仿麂皮绒染色工艺参数的确定
        4.4.2 预处理工艺条件优化
        4.4.3 矿化工艺条件优化
        4.4.4 仿麂皮绒无硫化染色工艺效果评价
5 结束语
    5.1 论文得到的结论
    5.2 论文的不足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3)莲蓉月饼的研究现状(论文提纲范文)

1 莲蓉月饼工艺研究现状
    1.1 莲蓉的制作
    1.2 糖浆的熬制
    1.3 饼胚的制作及焙烤
2 食品防腐剂在莲蓉月饼中的应用
3 结语

(4)聚酰胺酯织物的漂白工艺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课题研究意义及内容
        1.2.1 课题研究意义
        1.2.2 课题研究内容
第二章 理论部分
    2.1 聚酰胺酯纤维
        2.1.1 聚酰胺酯织物简介
        2.1.2 聚酰胺酯织/棉混纺织物简介
        2.1.3 聚酰胺酯纤维
        2.1.4 聚酰胺酯纤维基本特性及优点
        2.1.5 聚酰胺酯纤维的不足
    2.2 常用漂白剂
        2.2.1 保险粉漂白
        2.2.2 二氧化硫脲漂白
        2.2.3 过氧化氢漂白
        2.2.4 次氯酸钠漂白
        2.2.5 亚氯酸钠漂白
        2.2.6 过碳酸钠漂白
        2.2.7 过硼酸钠漂白
        2.2.8 高锰酸钾漂白
        2.2.9 臭氧漂白
        2.2.10 活化过氧化氢漂白
        2.2.11 生物酶漂白
        2.2.12 过氧乙酸(PAA)漂白
    2.3 统计学方法在工艺优化中的应用
第三章 仪纶纤维与织物理化性能分析
    3.1 实验部分
        3.1.1 实验材料、药品与设备
        3.1.2 燃烧性能测试
        3.1.3 含水率、回潮率测试
        3.1.4 透湿量测试
        3.1.5 单纤维断裂强力测试
        3.1.6 热性能测试
        3.1.7 聚酰胺酯纤维外观形态
        3.1.8 聚酰胺酯纤维化学性能分析
    3.2 结果与讨论
        3.2.1 聚酰胺酯纤维外观形态
        3.2.2 聚酰胺酯纤维化学性能分析
        3.2.3 燃烧性能
        3.2.4 回潮率、含水率测试
        3.2.5 透湿量测试
        3.2.6 单纤维断裂强力测试
        3.2.7 热性能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聚酰胺酯织物漂白工艺研究
    4.1 实验部分
        4.1.1 实验材料、药品与设备
        4.1.2 实验内容及工艺
        4.1.3 测试与表征
    4.2 结果与讨论
        4.2.1 漂白剂的筛选
        4.2.2 过氧乙酸制备及其含量对漂白效果的影响
        4.2.3 过氧乙酸漂白工艺研究
        4.2.4 过氧乙酸漂白聚酰胺酯织物的工艺优化
        4.2.5 漂白机理探索性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聚酰胺酯/棉混纺织物的漂白工艺研究
    5.1 实验部分
        5.1.1 实验材料、药品与设备
        5.1.2 单因素对漂白效果的影响
        5.1.3 漂白后不同的水洗处理对染色的影响
        5.1.4 测试与表征
    5.2 实验结果与讨论
        5.2.1 过氧乙酸单因素漂白影响实验
        5.2.2 正交试验
        5.2.3 不同后处理工艺对染色影响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致谢

(5)阴离子交换离子色谱法间接测定食品馅料中的二氧化硫脲(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仪器与试剂
    1.2 检测方法
        1.2.1 标准溶液的配制
        1.2.2 离子色谱条件
        1.2.3 样品预处理
2 结果与讨论
    2.1 色谱柱和淋洗液条件的选择
    2.2 检测器的选择
    2.3 二氧化硫脲的水解反应条件优化
        2.3.1 反应温度对反应时间的影响
        2.3.2 氢氧根离子浓度对反应时间的影响
    2.4 样品前处理优化
    2.5线性范围、检出限与定量下限
    2.6 准确度与精密度
    2.7 实际样品测定
    2.8 结论

(6)城市消费者对食品添加剂风险感知及影响因素研究 ——以无锡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视角
    1.2 相关概念界定
        1.2.1 食品安全
        1.2.2 食品安全风险
        1.2.3 风险感知
    1.3 研究方法、研究意义与研究目标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意义
        1.3.3 研究目标
    1.4 技术路线与结构安排
    1.5 可能的创新点
第二章 相关理论及文献回顾
    2.1 食品安全风险及消费者风险感知
        2.1.1 食品安全风险研究
        2.1.2 消费者风险感知研究
    2.2 风险感知的研究范式和途径
        2.2.1 心理测量范式
        2.2.2 社会放大效应
        2.2.3 文化理论
        2.2.4 理性行为者模型
    2.3 风险感知的测量模型
        2.3.1 双因素模型
        2.3.2 多维度模型
    2.4 食品安全风险感知的影响因素
        2.4.1 国外研究情况
        2.4.2 国内研究情况
    2.5 消费者对食品添加剂的风险感知
        2.5.1 消费者对食品添加剂风险感知研究
        2.5.2 消费者对食品添加剂风险感知的影响因素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现状分析
    3.1 食品添加剂的定义、分类、使用标准及原则
        3.1.1 食品添加剂的定义
        3.1.2 食品添加剂的分类
        3.1.3 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标准
        3.1.4 每日允许摄入量(ADI)和最大使用量
        3.1.5 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原则
    3.2 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现状分析
        3.2.1 生产企业存在的问题
        3.2.2 政府监管存在的问题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消费者对食品添加剂风险感知水平分析
    4.1 研究内容、问卷设计与数据获取
        4.1.1 研究内容
        4.1.2 问卷设计
        4.1.3 数据获取
    4.2 样本统计特征
    4.3 消费者对食品添加剂风险感知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4.3.1 消费者对易被滥用的食品添加剂的风险感知
        4.3.2 消费者对食品中添加防腐剂的看法
    4.4 消费者对非法添加物的认知情况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消费者对食品添加剂风险感知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无锡市消费者的调研
    5.1 理论基础与计量方法
        5.1.1 理论基础
        5.1.2 计量方法
    5.2 影响风险感知的社会心理学因素
    5.3 影响风险感知的人口统计学因素
        5.3.1 性别
        5.3.2 年龄
        5.3.3 婚姻状况
        5.3.4 是否有 18 周岁以下的小孩
        5.3.5 家庭平均月收入
    5.4 研究结果对比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建议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1.1 消费者对食品添加剂的风险感知水平
        6.1.2 消费者对食品添加剂风险感知的影响因素
    6.2 对策建议
        6.2.1 消费者角度
        6.2.2 政府角度
        6.2.3 媒体角度
        6.2.4 企业角度
    6.3 研究局限性及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附录 B:食品添加剂风险感知调查问卷
附录 C: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名单
附录 D:可能滥用的食品添加剂品种名单

(7)苹果渣膳食纤维脱色技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综述
    1.1 苹果渣研究现状
        1.1.1 苹果渣研究现状概述
        1.1.2 苹果渣的主要成分
    1.2 膳食纤维的定义及其开发利用
        1.2.1 膳食纤维的定义
        1.2.2 膳食纤维的主要成分
        1.2.3 半纤维素的应用
        1.2.4 膳食纤维的生理功能及建议摄入量
    1.3 常用的脱色方法概述
        1.3.1 双氧水脱色
        1.3.2 次氯酸钠脱色
        1.3.3 臭氧脱色
        1.3.4 二氧化硫脲( FAS)脱色
    1.4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苹果粗渣脱色剂的选择
    引言
    2.1 材料与方法
        2.1.1 材料
        2.1.2 主要仪器
        2.1.3 实验方法
    2.2 实验结果与讨论
        2.2.1 苹果粗渣的主要成分
        2.2.2 双氧水的脱色处理效果
        2.2.3 次氯酸钠的脱色处理效果
        2.2.4 臭氧的脱色处理效果
        2.2.5 二氧化硫脲的脱色处理效果
        2.2.6 四种脱色处理颜色对比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苹果渣双氧水脱色工艺的优化
    引言
    3.1 材料与方法
        3.1.1 材料
        3.1.2 主要设备和仪器
        3.1.3 实验方法
    3.2 结果与讨论
        3.2.1 双氧水浓度对脱色效果的影响
        3.2.2 物料粒度对脱色效果的影响
        3.2.3 pH 值对脱色效果的影响
        3.2.4 温度对脱色效果的影响
        3.2.5 超声功率对脱色效果的影响
        3.2.6 超声时间对脱色效果的影响
    3.3 正交试验
    3.4 与市售膳食纤维颜色对比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苹果渣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分离
    引言
    4.1 材料与方法
        4.1.1 主要材料和试剂
        4.1.2. 主要设备和仪器
        4.1.3. 实验方法
    4.2 结果与讨论
        4.2.1 碱浓度对纤维素,半纤维素分离率的影响
        4.2.2 提取时间对纤维素,半纤维素分离率的影响
        4.2.3 提取温度对纤维素,半纤维素分离率的影响
        4.2.4 正交试验
        4.2.5 分离后纤维素的物理性质检测
        4.2.6 分离后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色差值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纤维素和水溶性半纤维素的脱色
    引言
    5.1 材料与方法
        5.1.1 材料与仪器
        5.1.2 实验方法
    5.2 扫描电镜观察
    5.3 红外光谱分析
    5.4 结果与讨论
        5.4.1 纤维素的脱色
        5.4.2 水溶性半纤维素的脱色
        5.4.3 碱提半纤维素 B 和臭氧脱色后半纤维素的对比见表 5-4 和图 5-8
    5.5 扫描电镜分析
        5.5.1 纤维素脱色前后电镜图片对比
        5.5.2 纤维素脱色前后微区成分分析
        5.5.3 水溶性半纤维素脱色前后的电镜扫描图
        5.5.4 水溶性半纤维素脱色前后的微区成分分析
    5.6 红外光谱分析
        5.6.1 纤维素和脱色纤维素的红外光谱分析
        5.6.2 半纤维素和臭氧脱色半纤维素的红外光谱分析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
    6.1 主要研究结果
    6.2 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文论目录

(8)案例研究:中成公司的营销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图表清单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第一部分 案例主体部分
    第二章 中成公司概况
        2.1 中成公司发展历程
        2.2 中成公司主营业务状况
        2.3 组织结构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中成公司的营销策略
        3.1 产品策略
        3.1.1 产品组合策略
        3.1.2 产品差异化策略
        3.1.3 品牌策略
        3.1.4 包装策略
        3.2 价格策略
        3.2.1 地理定价策略
        3.2.2 高价格撇脂策略
        3.3 渠道策略
        3.3.1 间接渠道策略
        3.3.2 直销策略
        3.3.3 选择性渠道策略
        3.3.4 专营性渠道策略
        3.4 促销策略
        3.4.1 人员促销策略
        3.4.2 公共关系策略
        3.5 绿色营销策略
        3.6 关系营销策略
        3.7 本章小结
第二部分 案例分析部分
    第四章 营销环境分析
        4.1 宏观环境分析
        4.1.1 政治环境因素
        4.1.2 经济环境因素
        4.1.3 技术环境因素
        4.1.4 全球化因素
        4.2 行业竞争结构分析
        4.2.1 新进入者威胁
        4.2.2 供方议价能力
        4.2.3 买方议价能力
        4.2.4 替代品威胁
        4.2.5 现有竞争对手之间的竞争
        4.3 目标市场营销分析
        4.3.1 市场细分
        4.3.2 目标市场选择
        4.3.3 市场定位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营销策略分析
        5.1 产品策略分析
        5.1.1 产品结构不合理
        5.1.2 产品组合太宽太长
        5.1.3 品牌效用低
        5.1.4 塑料编织袋包装安全隐患大
        5.2 价格策略分析
        5.2.1 价格太高
        5.2.2 价格灵活性不够
        5.3 销售渠道策略分析
        5.3.1 渠道单一
        5.3.2 渠道层级太多
        5.4 促销策略分析
        5.4.1 人员促销不足
        5.4.2 公共关系促销欠缺
        5.5 绿色营销策略分析
        5.6 关系营销策略分析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营销策略的改进建议
        6.1 重新选择目标市场
        6.2 产品策略改进
        6.2.1 调整产品结构和产品组合
        6.2.2 提升品牌效用
        6.2.3 推广回收包装
        6.3 价格策略改进
        6.3.1 满意定价策略
        6.3.2 差别定价策略
        6.4 渠道策略改进
        6.4.1 恢复直销渠道
        6.4.2 渠道扁平化
        6.5 促销策略改进
        6.5.1 加强人员促销
        6.5.2 利用公共关系促销
        6.5.3 价格折扣促销
        6.6 绿色营销和关系营销策略改进
        6.7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9)加快造纸化学品发展步伐,为我国造纸工业现代化服务(论文提纲范文)

1 前 言
2 面对中国造纸业的快速发展, 造纸化学品行业要提供更完善的服务
3 我国造纸化学品行业的形成与发展
4 我国造纸化学品工业的现状与发展
    4.1 我国造纸用精细化学品的主要品种
    4.2 我国造纸用精细化学品发展的新动向
        4.2.1 制浆/脱墨化学品
        4.2.2 过程化学品
        4.2.3 功能性化学品
        4.2.4 表面施胶及涂布加工用化学品
        4.2.5 水处理化学品
5 做大做强、为我国造纸工业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服务

(10)过氧化氢合成二氧化硫脲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物料配比及溶剂
2 操作温度与投料方式
3 反应时间
4 过程添加剂选择和pH值控制
5 反应母液回收

四、延长二氧化硫脲产品保质期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二氧化硫脲合成工艺条件研究[J]. 赵旭,王博饶,温宇博. 辽宁化工, 2021(04)
  • [2]涤纶染色过程含硫还原清洗剂的取缔研究[D]. 曾笑笑. 西安工程大学, 2020
  • [3]莲蓉月饼的研究现状[J]. 肖海辉,黄清意,李志成,方嘉沁,白卫东,刘晓艳. 农产品加工, 2019(19)
  • [4]聚酰胺酯织物的漂白工艺研究与应用[D]. 张仲达. 天津工业大学, 2017(10)
  • [5]阴离子交换离子色谱法间接测定食品馅料中的二氧化硫脲[J]. 张烁,宋书锋,苗虹,赵云峰,周爽. 中国卫生工程学, 2015(03)
  • [6]城市消费者对食品添加剂风险感知及影响因素研究 ——以无锡市为例[D]. 王金红. 江南大学, 2013(02)
  • [7]苹果渣膳食纤维脱色技术的研究[D]. 李睿. 陕西科技大学, 2013(S2)
  • [8]案例研究:中成公司的营销策略[D]. 吴标志. 华南理工大学, 2012(01)
  • [9]加快造纸化学品发展步伐,为我国造纸工业现代化服务[J]. 夏华林. 造纸科学与技术, 2009(06)
  • [10]过氧化氢合成二氧化硫脲研究进展[J]. 崔建华. 化学推进剂与高分子材料, 2008(03)

标签:;  ;  ;  ;  ;  

延长二氧化硫脲产品保质期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