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税系统物流工作座谈会圆满结束

国税系统物流工作座谈会圆满结束

一、全国税务系统后勤工作座谈会圆满结束(论文文献综述)

李宁[1](2020)在《历史变局中的“齐鲁医学”转型研究(1948-1953)》文中研究指明教会医学是基督教在近代中国传播的产物,从十九世纪下半叶产生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消亡,历经近百年崎岖波折又波澜壮阔的历史。“齐鲁医学”曾经是中国教会医学的一张“名片”,其典型性和代表性至少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齐鲁医学”的发展历程几乎贯彻整个山东教会医学从起源到消亡的全部过程,代表着山东教会医学的最高水平,早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就与“北协和、南湘雅、西华西”等国内三大头牌医学齐名,并称为“东齐鲁”,在国内外医学界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二是“齐鲁医学”品牌由英美加中四国共同缔造和培育,其人员和经费至少由四个国家的十三个基督教组织供给,亦是洛克菲勒基金会重点资助的医学机构之一,其参与主体的多元性及其对不同势力态度的矛盾性恰好为研究“齐鲁医学”与地方社会的互动提供了绝佳机会;三是“齐鲁医学”由教会医学向“人民医学”转型的过程异常复杂,经历了南迁福州、内部分裂、派系争斗、与美决裂、思想改造等多重洗礼,最终在全国院系调整中完成蜕变与重生,其过程既具有全国教会医学转型的通性特征,又有独特的发展脉络,对于整个教会医学转型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齐鲁医学”的转型早在新中国成立之前就已开始。1948年济南解放前夕,在国民党势力的怂恿和西方差会的鼓动下,齐鲁医学院做出了南迁福州的决定,大部分医学教授和本科生由山东济南迁往福建福州,齐鲁医院和少部分师生继续留守济南。不久,医预科随文理学院南迁杭州。一时间国内出现三处齐大校区和两个领导核心,形成南北对峙。南迁不仅造成“齐鲁医学”的内部分裂和派系对立,更为后来被新政权认定为“落后”和“反动”埋下了伏笔。随着杭州和福州的相继解放,齐鲁医学院在南迁一年之后选择回迁济南,“齐鲁医学”在形式上实现了合体和统一,但是南迁带来的负面影响不仅没有消除,反而在旧有矛盾的积累效应下被扩大,最突出的表现就是新旧两派势力之间的校权之争。以吴克明为代表的亲国民党守旧势力与以杨德斋为代表的亲共产党新晋势力为获得学校控制权展开了激烈博弈,最终新派势力在新政权的支持下两次挫败“倒杨”运动,赢得校权之争的胜利。随后,“齐鲁医学”开启了行政体制方面的改革,在齐鲁医院建立第一支党小组,不断扩大共产党的影响力,积极向新政权靠拢。自1949年底收回校权到1952年院系调整,“齐鲁医学”随着齐鲁大学同步启动了思想、政治、经济、教育、社会服务等方面的系统改革,开始了艰难而又深刻的历史转型。思想政治方面的改革是新政权非常关注的重要议题,也是其他改革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基础。针对齐鲁医学院和齐鲁医院宗教氛围浓厚、“亲美”“崇美”思想严重、政治意识淡漠、片面强调专业技术等状况,新政权以齐大行政管理层和共产党工作小组为媒介,在全校范围内发起了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改造运动,通过开展爱国爱党教育、常规思政教育、亲苏学苏教育等一系列学习教育活动,使“齐鲁医学”广大师生和医护人员增加了对新政权和共产党的了解,提高了思想政治意识。抗美援朝战争爆发之后,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转向全面控诉美国侵略和爱国主义教育,将长期以来普遍存在的“亲美”“崇美”“恐美”情绪逐渐改造为反美仇美排美情绪,通过鼓励学生参军参干、组织抗美援朝医疗队、收治志愿军伤病员等实际行动与美国划清界限,将全体师生团结在爱党爱国拥军的旗帜下,为后来的院系调整打下了思想基础。在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改造的同时,“齐鲁医学”其他方面的转型改革亦在同步进行。在教学育人方面,齐鲁医学院积极响应新政府提出的“教育为工农服务,为生产建设服务”的指导方针,在招生对象、招生名额、入学资格、培养目标、学制学时、教学课程等方面进行深刻改革,不断满足新中国对医学人才的迫切需求。在社会服务方面,齐鲁医院主动参与灾区医疗救灾、疫病防治服务、公共卫生教育,将发挥专业优势与服务社会有机结合起来。在经济方面,面对西方国家的经济封锁,齐鲁医学院及齐鲁医院改变过去单纯依靠中外教会拨款的传统方式,积极争取新政府的资助,通过有条件地接受捐赠、开展资产清查运动、增产节约运动等多种途径拓展筹资渠道,最终与外国教会彻底割裂经济联系,完全实现了经济自立。上述改革措施的实施,既体现了新政权和新执政党对“齐鲁医学”提出的外在要求,也体现了“齐鲁医学”人审时度势、主动适应新时代新形势的调适和努力。1952年10月,齐鲁大学在全国院系调整中走向消解,包括齐鲁医学院和齐鲁医院在内的原有组织被撤并重组,随之而来的是“齐鲁医学”在性质内涵和组织属性方面的根本性变化。齐鲁医学院与山东医学院合并组建成新的山东医学院,附属齐鲁医院则成为山东医学院附属医院。“齐鲁医学”从此涅盘重生,进入崭新的历史发展时期。虽然“齐鲁医学”在名称、性质和归属等方面发生了变化,但其优秀的文化基因和传统的人文根脉得以传承和保留下来,并最终发展成当今的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院和齐鲁医院。“齐鲁医学”发展史实际上也是教会医学与山东地方社会的互动史,二者互相影响、相互形塑而又彼此同化、趋于融合。“齐鲁医学”在西方传统与中国文化之间、宗教信仰和世俗生活之间、外国资源和本土力量之间、现代化转型与传统惯性之间不断寻求某种平衡,并以彻底本土化、中国化的结局完成转型使命。

张慧博[2](2020)在《山东税务信息化发展中的网络安全问题研究》文中提出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和优化,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税务信息化建设作为国家战略上电子政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自上世纪80年代起到现在经历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已取得了巨大的成效。但是随着税务信息化广泛应用的同时,网络安全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如何保护敏感税收数据不外泄、如何保护税务信息系统安全平稳运行、如何确保税收征管业务实时准确的处理等网络安全问题都成为税务信息化发展工作中必须要面对的问题。如何发掘、正视和处理税务信息化发展中带来的网络安全问题,已成为当下必须要面对的一个挑战。本文将首先从理论角度和实践经验出发,梳理税务信息化发展的基本内涵和边界范围;随后从实际工作出发,对山东省税务系统信息化建设情况进行描述,并发掘其中存在的网络安全问题;第三通过问卷调查法、比较分析法等找出税务信息化过程中网络安全问题形成的原因;最后参考国内外相关行业处理类似问题的先进经验,结合山东税务实际给出可执行、可落地、可推广的对策建议。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研究视角上既有公共管理的相关理念,又结合网络安全方面的技术思路,贴合税务系统的工作实际,为下一步五年乃至十年“互联网+税务”的持续稳定发展提供对策;研究深度上以山东省税务系统作为具体案例,全面展现客观、真实、有说服力的研究结果;研究方法上采用多种方法结合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案例分析法、问卷调查法、比较分析法、跨学科研究法等形式进行,给出综合性的建议,可以为全国税务系统网络安全管理工作乃至全国政务信息化网络安全工作提供帮助。

朱厢炜[3](2020)在《建筑设计全过程实录及其评析 ——以自贡恐龙博物馆和中国彩灯博物馆为例》文中研究指明自贡恐龙博物馆和中国彩灯博物馆分别是我国1980年代和1990年代的代表性建筑作品,两座建筑的设计全过程所反映的内涵有着跨越时空的价值和意义。本文通过大量详实的历史文献资料,呈现了两座建筑设计的全过程,并从多个角度评析了这两座建筑的时代性意义和当代启示。论文共由七章组成,章节之间呈现顺序递进的关系。第一章绪论,表明了本研究的课题背景,研究目的与意义,对已有研究进行了综述,展现了本文的基本逻辑与框架。第二章,对我国1949年至1989年的建筑创作环境进行了概述,介绍了与两座建筑直接相关的自贡恐龙文化和彩灯文化。第三章,以实录的形式再现了展开建筑设计之前,包括前期策划等在内的诸多事件。第四章,以实录的形式再现了从建筑设计竞赛到建成的整个过程。第五章,呈现了自前期策划到建成后包括专业机构等在内的广大人民群众对两座建筑的评价。第六章,从建筑策划、建筑后评估、建筑设计竞赛、建筑设计、建筑伦理、建筑与城市文化的维度对研究对象进行了评析,揭示了其在这几个维度的意义和对当下建筑业的启示。第七章结论,总结了本文的研究成果,审视了此次研究中的创新与不足,对未来进一步的研究提出了展望。全文共约22万字,图片123幅,表格36个

柏晓斐[4](2020)在《全面抗战时期中共对八路军形象的塑造》文中指出全面抗战时期,中共并未提出“军队形象”的概念,但其对八路军的形象给予了足够重视,为塑造八路军良好形象进行了持久努力。本研究在广泛占有史料的基础上,以党史学、历史学为基础,借鉴或运用传播学、形象学、宣传学、图像学、艺术学等学科的理论与方法,致力于解决中共为何形塑八路军、如何形塑八路军、最终达到了何种效果、产生了何种影响的系列问题。全面抗战时期,中共积极塑造八路军的良好形象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和动因。七七事变爆发后,中共将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出征前线。同时,中共制定了全面的全民族抗战路线,其中发动广大的群众参加抗战则是最重要一环。但由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国民党的反共宣传,华北民众对中共及其军队存在误解,这使刚出征的八路军在动员、组织群众以及作战、生活方面都面临不少困难。这不仅关乎全面抗战路线的践行效果,更直接影响着八路军的生存与发展。塑造八路军的良好形象,打破民众的既存认知,消除误解,就成为中共必须迫切开展的工作。而随着抗战的推进,出于对中共的戒备和敌视,国民党不断造谣八路军“游而不击”,并诬蔑八路军“袭击友军”“擅自行动”,“破坏抗战”。日伪也积极进行宣传战,诬称八路军不堪一击,欺压百姓,并附和国民党,造谣八路军不对日作战,袭击国民党军队。受国民党、日伪造谣和诬蔑的影响,民间舆论一度也质疑或批评八路军未尽力抗战,妨害抗战。这又要求中共形塑八路军的活动必须持久开展。军队形象的塑造,以军队形象的定位为前提。全面抗战初期,立足于全国对日抗战的要求,依据红军的政治文化传统以及敌强我弱之实际,中共中央尤其是毛泽东快速找准了八路军的形象定位。在政治上,保证并声明八路军仍旧是党领导的军队;同时指出八路军依旧是人的军队,将为人民而战,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在作风纪律上,强调要保持红军的优良作风,即官兵一致、民主团结,战斗勇敢、主动灵活,艰苦奋斗、谦虚谨慎,等等;同时仍旧要执行铁的纪律。在军事上,包含着两个互相依存并向前发展的方面:一是八路军将执行主动灵活的战略战术;二是,基于前,在地位和责任上,八路军将逐渐从战略支队转变为起决定作用和直接打垮日军的力量。军队形象的塑造离不开源像和媒介传播,但源像是媒介传播的依据。这就要求八路军在日常中必须有能获得外界认可的表现。对此,中共依据对八路军形象的定位,领导八路军积极对日作战,并使之逐渐发展为全国抗战的主力;加强军队的思想政治、作风纪律建设,巩固了党对八路军的绝对领导,进一步严格了八路军的群众纪律,使军民关系更加融洽;进行了整军运动与有限度的正规化,提高了八路军的战斗力。同时,面对国民党破坏团结的新情况,始终不放弃维护国共合作的立场。从而夯实了八路军坚决抗战、能征善战,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乐于同国民党合作等形象的根本,为中共通过不同媒介和方法展示八路军奠定了坚实基础。夯实八路军形象根本的同时,中共借助多种媒介和方法对八路军的形象信息进行传播扩散。文字方面,主要借助报刊或标语口号宣传八路军的战绩、战斗英雄、与民众良好的关系以及坚持和维护国共合作的立场、对友军的帮助,并驳斥国民党的造谣等;语音方面,通过大量讲话、演讲等口头宣传,阐释八路军是争取抗战胜利的重要力量、力争并取得了军民团结、有着严格的纪律,并直接驳斥国民党诬蔑等,还利用广播电台宣传八路军的战绩等;文艺方面,积极利用歌、剧、图画、照片和电影等直观形象地展示了八路军英勇作战、爱护民众并赢得了民众支持、艰苦奋斗等等。同时,抗战时期诸多中外记者和观察家曾进入中共根据地观察和考察,中共借机向他们大力展示八路军,通过接受采访,进行座谈,作报告,带领到访者参观部队、医院和作战前线等方式宣传了八路军以有效的战略战术坚决作战并取得了巨大成绩,有着优良的作风和纪律达到了官兵一致、军民一致,还积极维护同国民党合作等。军队形象最终作为认知主体对军队的评价和言说而存在。在中共形塑八路军之“行”与“言”的影响下,不同认知主体对八路军都持有认可态度。根据地民众认为八路军能打、有办法、不怕死,而且纪律严明,与民一家。日伪在事实上承认八路军的游击战登峰造极,并认为八路军是最坚决的抵抗者,有着坚定的政治信仰,且纪律极严,获得了民众支持。外国记者和观察家也认为八路军发展了有效的战斗模式,坚决抗战并乐于同国民党合作,还有着官兵一致、军民团结、艰苦奋斗等优秀品质。在国统区民间舆论的真实言说中,八路军同样也是积极抗战、战绩优良,且纪律严明,重视民众并获得了民众支持。良好的军队形象具有重要感召力,中共对八路军形象的成功塑造产生了重要历史影响。首先使八路军获得了根据地民众的拥护和支持,成为八路军发展壮大和取得战斗胜利的重要原因。其次扩大了中共和八路军的影响,成为中共和八路军在根据地之外获得支持的重要因素。此外,中共战时抗战“中流砥柱”地位话语的构建,也与中共形塑八路军有密切关系。

高舒婷[5](2020)在《扬州市税务局公务员培训质量管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适应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筑牢税收事业长远发展根基要求,当务之急需要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新时代税务铁军。新时代新岗位对税务系统公务员队伍能力素养提出了更高标准的要求,税务系统公务员也迫切需要提高履职能力和服务能力,这些都对公务员培训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扬州税务局公务员队伍是直接面对纳税人的重要群体,近年来,扬州市税务局坚持围绕税收中心任务和税收改革方向,开展分级分类多元化培训,力争推动扬州税收事业高质量发展。但在实际开展过程中,仍然存在对培训的认识不准确、培训质量不高等问题,导致公务员参与培训积极性不高、公务员能力素质未得到有效提升。质量是教育培训的生命。没有质量的培训是没有生命力的培训。加强公务员培训质量管理是提高培训质量的重要手段。只有采用科学的管理理论、手段和方法,对影响培训质量的全过程和各种因素进行全面控制和系统管理,才能保证培训质量不断提升,让培训对象和服务对象持续受益。本文在借鉴和吸收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依据人力资本理论、成人学习理论、全面质量管理理论,探索公务员培训质量管理的基本涵义,并结合当前扬州市税务局公务员培训质量管理现状,通过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对扬州市税务局公务员培训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查找,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提出解决问题方法的线索。结合全面质量管理理论中的先进理念提出树立正确的公务员培训质量观念,构建全员参与的公务员培训质量管理格局,建立全过程管理的公务员培训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改进和提升公务员培训质量四个方面的对策。本文希望通过对扬州市税务局公务员培训质量管理的研究,更新公务员培训质量管理理念,规范和优化扬州市税务局公务员质量管理流程,为建立一支高素质专业化扬州市税务局公务员队伍做一次有益的探索。同时希望拓宽对公务员培训研究的视角,加强公共部门对公务员培训的质量意识,提供一套切实可行的质量管理方案,对税务系统及其他公共部门关于公务员培训质量管理的研究提供一点参考,促进公务员培训质量不断提升。

李茜[6](2020)在《X税务干部进修学院项目管理培训模式研究》文中提出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提出了更高更具体的要求,而公共部门人力资源是推动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力量,因此,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对国家治理能力的提升影响重大。税收在国家治理体系中起着基础性、支柱性、保障性的作用。随着税收征管体制改革的深入,税务部门的职能将更加深刻地介入到国家治理的各个方面,这给税务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税务干部培训是税务部门提升人力资源管理质量的重要工具。因此,承载税务干部培训工作的各税务培训机构一直在实践中创新干部教育培训管理工作的理念和模式,以期为税务部门培养卓越的人力资源。本文采用文献综述法对国内外公务员培训和项目管理的理论和实践现状进行了梳理总结,并阐述了本文涉及的公共部门人力资本理论、项目生命周期理论、激励理论、学习习性组织理论等理论基础以及对本文的启示。在此基础上,首先创新结合项目生命周期理论对X税务干部进修学院项目管理培训模式进行解构,对培训模式特点进行了介绍;其次结合案例分析法和相关访谈资料,总结出项目管理培训模式运行成效,发现运行中产生的问题,如项目整体控制不足、需求调查满意度不稳定、课程质量评价参差不齐、评价机制流于形式;再次针对运行中产生的问题分析其原因主要有:项目团队缺乏专业性、需求调研机制缺乏精准度、教学管理机制不完善、评估体系不健全、评估体系不健全;最后本文给出了加强整体化管理和矩阵式管理,通过建立科学的需求调研机制和多途径的信息应用机制规范需求调研工作,健全课程策划工作机制,通过培养合格的项目负责人和加强阶段关口管理加强培训项目过程质量管理的有效性,通过完善评估指标体系和建设激励约束机制完善项目评估机制等优化建议,希望可以为进一步完善项目管理培训模式,提升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培训质量提供参考。

张冀[7](2020)在《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 ——以四川省高校为例》文中认为强化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专门研究,既是关注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正视问题不足的客观要求,又是立足当下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相对薄弱、深思理论内核的题中之义。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强调新媒体、新技术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运用。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是校园新型主流媒体之一,已经成为高校传播信息与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渠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要擅于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牢牢把握高校微信公众平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趋势,积极凭借高校微信公众平台这一鲜活载体,深入发掘高校微信公众平台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将思想政治工作的传统优势与信息科技有机融合,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起来,在新时代彰显吸引力、亲和力,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应有之义。由此,本文主要对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学理问题、功能类型、问题成因、规范要求、实践路径等问题展开研究。第一,理论前提。理论分析是支撑论说的学理依据,本文分别对微信公众平台、高校微信公众平台的概念、发展历程、内涵特征,以及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功能、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内涵等进行学理审思。从马克思主义的交往理论、灌输理论等,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论、接受论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相关重要论述,以及传播学等相关学科理论对高校微信公众平台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给予理论阐释。从理论高度对高校微信公众平台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进行系统论证分析,彰显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的必要性、可行性与迫切性。媒介在不同时代都充当着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与载体,传播社会主流意识形态是其义不容辞的责任。高校微信公众平台具有典型的意识形态属性和媒体属性,展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是时代之需,为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提供内容承载与技术支撑,思想政治教育者亟需掌握新媒体新技术,将其打造成价值引领、凝聚共识的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第二,功能形态。提炼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六种类型,即以思想政治教育的认知功能、导向功能、服务功能、互动功能、开发功能、凝聚功能的类别得以展现。高校微信公众平台坚持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让大学生“多维度”地认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丰富平台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资源库,为大学生提供推送服务、查询服务与咨询服务,实现教育双方的实时互动、平等互动与多元互动,激发学生兴趣、激活学生潜能,促使大学生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关心国家、政党、民族的前途与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助推全体大学生对伟大中国、伟大民族、伟大中国共产党、伟大中华文化的认同,夯实大学生的思想基础,凝聚大学生的政治共识,推动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第三,现实依据。指出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的现状、问题及成因。本文以省内126所高校微信公众平台为调查对象,系统梳理高校微信公众平台的阵地样态与内容建设,了解关乎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的开通状况、定位介绍、栏目设置以及运营主体、运营人员、运营推送等情况,对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重点事件进行系统分析。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仍然存在着思想政治教育运营力量投入不足、运营推送专业不强,内容建设导向不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认同不高、思想政治教育栏目十分欠缺等问题,其高校缺乏微信公众平台运营的思想政治教育观念、大学生对微信公众平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认知不足、教育双方对平台需求存在偏差、平台推送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形式缺乏创新性转化、平台的机制建设弱化是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的主要制约因素。第四,对策建议。本文从宏观层面,提出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的规范遵循。高校微信公众平台在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以“互动交流为支点”的理念宗旨下,在主导性与多样性、灌输性与启发性、人文性与科学性相结合的原则遵循中,坚守激浊扬清的价值立场,洞察大学生的价值诉求、明晰新时代的价值趋向,以理想信念教育、红色革命文化与中华优秀道德教育为目标指向助推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挥。本文从具体层面,提出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的实践路径。强化政治素养、加强业务学习、实施名师计划、发挥全员作用的高校微信公众平台队伍建设,是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的前提所在;培育学生新媒介素养、培养学生意见领袖、提升学生信息鉴别力、激发学生自我教育意识的学生素养提升是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的关键所在;创新推送类型、重视标题制作、构建话语内容、打造主流栏目的内容建设是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的重点所在;健全高校微信公众平台的领导机制、管理机制、评估体制、协调机制是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的保障所在。此外,与本研究相结合,笔者创建并运营微信公众平台“明德e堂”,以检验自己的分析或得到新的启发。作为附录,笔者把它放在最后,以作参考。

吴盛杰[8](2020)在《建政初期南京城乡商业的重构(1949-1957)》文中认为本文采用“中观”的视角,以1949年以后南京地区城乡商业的变革为中心,尝试考察新中国建立初期社会经济转型过程中的详细情况及驱动要素。建政前,商业在南京的经济结构中占比很大,工业占比则较小。新政权建立后,提出了要将“消费的南京转向生产的南京”的总体目标。在这一基本方针的指导下,新政权逐步对南京城乡商业的结构和形态进行了重构。首先,新政权通过打击投机、稳定金融物价等措施逐步建立了新的经济秩序,与此同时,随着内外环境的变化,南京的消费商业迅速衰落,新政权则乘势展开了对城乡商业的初步改造。急剧的变化使得私营商业一度陷入困境,经过政策调整以及广泛的开展城乡物资交流,城乡商业状况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朝鲜战争时期,由于加工订货的增多,私营商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然而随着“三反”“五反”运动的开展,这一进程被打断,且相比于私营工业,私营商业在运动中受到了更大的冲击。新政权则利用这个机会进一步展开对南京城乡商业系统的重构,南京市的经济结构自此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社会主义改造开始后,南京首先根据中央的政策淘汰了私营批发商,其次由于市场大环境的变化,从统购统销的几个行业开始,私营零售商也逐渐接受改造。及至1956年开始的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南京的社会商业走向全面的公有化,但过快改造打乱了商业系统的运行,给城乡经济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因此不得不再次回到市场机制。本文以南京地区的报刊、档案资料为主,结合其他相关文献资料,在关注国家政策的制定的同时,也详细考察了南京市新政权对政策的执行情况。通过这个过程,本文展示了地方社会经济变革中的复杂性,特别是在私营商业的改造之外,也注意到了公营商业的发展及其在地方社会经济变革中的重要影响。在此基础上,本文与过往学术界关于新中国初期政治经济变革研究中的一些观点展开对话,并提出政治考量是驱动地方经济变革的主要因素。全文共分为三个部分,绪论、正文和结语。其中正文部分共八章。第一章主要论述中共占领南京之后在南京建立新的社会经济秩序的过程,其中重点考察了中共接管大城市的经济政策的形成过程以及在南京的执行情况。第二章主要论述新政权对南京社会商业进行的初步改造,其中重点考察了针对南京市社会商业的具体情况,新政权在私营商业改造、城乡物资交流和工商关系的变革上所具体施行的办法。第三章主要论述第一次商业调整政策出台的背景、方案及其在南京推行过程中的实际情况。第四章主要论述朝鲜战争开始后,南京市新政权面对战时状况对社会商业方面的问题所作的处理。第五章主要论述南京的“三反”“五反”运动及其对社会商业变革产生的巨大影响。第六章主要考察南京地区地方国营商业推行经济核算制,建立计划经济体制的成果与问题。第七章主要论述在进入社会主义改造阶段后,南京市新政权对私营批发商、私营零售商的改造过程,以及在城乡推行粮食统购统销的过程及其一系列的影响。第八章主要考察在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到来后,中央政府、南京市新政权与南京私商、小商小贩之间的三方互动及其结果。

刘亚军[9](2020)在《李富春经济思想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李富春为共产党工作50余年,其中将近35年从事财政、工业、计划工作,具有丰富的经济管理经验。他是共产党经济工作的开拓者之一,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计划工作的奠基者之一。是我国经济建设一线的指挥员,又是共产党不可多得的经济理论家。在中国共产党经济建设的各个时期,李富春都作出了很大的贡献。正确评价李富春的经济思想,继承他留下的宝贵思想财富,是中国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研究不可或缺的一环。研究李富春的经济思想,对于再现中国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史的过程,丰富中国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史的研究,丰富和完善李富春经济思想的研究,更好地理解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等具有较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同时,对于总结和吸收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经验与教训,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深入研究,也有一定意义。最重要的是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所作出的历史贡献进行记录和总结,纠正认为李富春经济思想独立性较差的错误认识,肯定其历史价值与功劳。本论文研究采取纵横结合的结构,以阐述李富春经济思想形成的四个时期为经,三大主要经济思想的内容和贡献为纬对其经济思想进行系统论述。李富春的经济思想包括政策措施、理论和哲学理论逻辑三个部分。其经济思想既有其长期深耕经济一线的实践总结与升华,也有对他人经济思想的借鉴与发展,兼容并蓄形成了以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思想为核心与主导,以新民主主义经济思想和国民经济调整思想为两翼,以及围绕核心与两翼展开的其它经济思想的思想体系。论文写作思路包括三大部分。第一部分首先梳理李富春经济思想的理论渊源,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经济理论为李富春的经济思想奠定了基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经济理论为其提供依据,中国古代经济思想为李富春经济思想提供思想渊源。其次,以纵向思维梳理李富春经济思想的萌芽、确立、发展与经受考验曲折发展和成熟四大时期的过程,阐述李富春经济思想的发展脉络;其经济思想的发展过程划分的依据是其主要经济思想和经济思想精髓的发展过程,而其中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思想是李富春所有经济思想中的主体,这一思想是李富春经济思想发展的主要标志之一。第二部分以横向思维系统地对三大主要经济思想进行理论阐释和分析,这三大主要经济思想包括新民主主义经济思想,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思想和国民经济调整思想。第三部分对李富春经济思想进行综合述评。首先,阐述了李富春经济思想的特点,其特点在内容上包括:以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思想为核心,以新民主主义经济思想和国民经济调整思想为两翼。其特点在方法上包括:李富春坚持将农业放在基础地位,注重计划与市场的结合,重视科技作为生产力的作用,重视实践性,强调尊重客观经济规律五个方面。其次,阐述了李富春经济思想的精髓,李富春经济思想的精髓包括综合平衡的辩证法,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和勤俭节约的方法论。第三,阐述了李富春经济思想的地位,认为李富春经济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灵活运用。同时,阐述了李富春经济思想的局限,即经济理论体系性不强,一些经济思想没有充分展开论述。第四,阐述了李富春经济思想的当代价值,认为李富春经济思想的当代价值包括:经济思想精髓的当代价值,经济思想特点的当代价值,经济思想内容的当代价值。李富春的经济思想之所以具有当代价值,是因为李富春的经济思想中贯穿着一条红线,那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因而对其经济思想当代价值进行理论思考包括:对立统一辩证法理论,人民群众历史观理论,实事求是唯物论理论,实践基础认识论理论。要正确把握李富春的经济思想,必须坚持科学态度,贯彻三条具体研究原则和方法,分别是整体性原则,动态性原则和客观性原则。本论文在研究时主要采取的是文献研究法,历史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和分析与综合方法。

张舒[10](2019)在《战後初期南洋华侨与闽南侨乡 ——以1945-1946年《江声报》为中心》文中指出闽南为我国着名侨乡,与海外华人社会保持着密切的联繋。《江声报》作为闽南原乡的地方性报纸,发行於闽南、南洋、台湾三地,在闽南人聚集区拥有大量读者。二战时期(1939-1945),南洋华侨与闽南侨乡之间的联繋被迫中断,《江声报》也受战争影响而停刊。战争胜利後,《江声报》复刊。复刊後的《江声报》中载有大量与南洋有关的新闻、评论、广告等内容。本文试图以这部分报道为切入点,通过对1945-1946年《江声报》中有关南洋的报道进行搜集整理,考察其主要内容,结合档案资料、文史资料、华侨志、侨批等资料,探讨战後初期南洋华侨与闽南侨乡之间联系的重新建立,思考流通於闽南与南洋之间报纸的意义,并揭示《江声报》对闽南地方性的建构。本文研究显示,透过复刊後的《江声报》,可以看出:闽南原乡与南洋之间因战争而中断的交通、人员流动及侨汇,在战後初期都开始恢复。战後初期,南洋华侨也纷纷开始救济闽南原乡。1946年南洋各国排华风潮渐起,复刊後的《江声报》对此也十分关注,体现出了南洋与闽南信息传递的恢复,以及战後政府和原乡对南洋华侨的关心。复刊後的《江声报》展示了战後南洋华侨与闽南侨乡联系恢复的动态过程。《江声报》作为流通於闽南与南洋的报纸,对南洋华侨与闽南侨乡之间的信息传递、文化交流、情感共享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发挥着华侨与侨乡之间的通道作用,也建构了闽南的地方性。

二、全国税务系统后勤工作座谈会圆满结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全国税务系统后勤工作座谈会圆满结束(论文提纲范文)

(1)历史变局中的“齐鲁医学”转型研究(1948-1953)(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二、概念界定
    三、研究史料与文献回顾
    四、创新之处与研究难点
    五、研究方法与写作思路
第一章 南迁福州与北归济南:转型的时空背景
    第一节 南迁福州
        一、酝酿南迁:三派势力博弈
        二、选址福州:各方推进南迁
        三、南下福州:顺利完成迁移
        三、福州一年:勉强恢复教学
        四、留守济南:艰难维持残局
    第二节 北归济南
        一、山东情结:回归原动力
        二、校产羁绊:难舍的家业
        三、协商回济:积极的态度
        四、顺利回迁:各方的帮助
    小结
第二章 校权之争与行政改革:行政上开启转型
    第一节 校权之争:新旧势力的博弈
        一、留济齐大校务:旧权把持
        二、校权回收运动:大势所趋
        三、两次“倒杨”运动:斗争不止
    第二节 行政改革:运转机制的蜕变
        一、软弱的齐大校政
        二、积极的行政改革
        三、齐鲁医院的调整
        四、争取“国立”运动
    小结
第三章 教育改革与医疗服务:业务上推行新政
    第一节 教育改革
        一、招生改革
        二、教学改革
    第二节 公卫服务
        一、参与医疗救灾
        二、疫病防治服务
        三、公共卫生教育
    第三节 支援战争
        一、踊跃参军参干
        二、组织抗美援朝医疗队
        三、收治志愿军伤病员
    小结
第四章 经费改革与资产管理:经济上实现自立
    第一节 美国经济封锁
        一、教会拨款的限制
        二、进口设备的限制
    第二节 拓展筹资渠道
        一、有条件接受捐赠
        二、向政府申请补助
    第三节 改革资产管理
        一、资产清查:奠定改革基础
        二、资产纠纷:化解资产矛盾
    第四节 增产节约运动
        一、“三自”革新运动
        二、医院经费改革
        三、“三反”“五反”运动
    小结
第五章 抗美援朝与思想改造:政治上实现新生
    第一节 建国初期师生思想状况
        一、宗教色彩浓厚
        二、亲美思想严重
        三、政治意识淡漠
    第二节 抗美援朝教育运动
        一、保卫和平签名运动
        二、控诉美国文化侵略
        三、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四、全面驱离美籍教师
    第三节 革命政治教育
        一、常规思政教育
        二、爱国爱党教育
        三、亲苏学苏教育
    第四节 思想改造运动
        一、原有问题及改造过程
        二、改造效果和影响
    小结
第六章 院系调整与明确隶属:全方位完成转型
    第一节 院系调整:完成转型的直接推动力
        一、全国院系调整的背景与过程
        二、齐鲁大学的调整
        三、齐鲁医院的归属变更
    第二节 山东医学院的调整适应
        一、原山东医学院基本情况
        二、调整初期的混乱情况
        三、初步的改革调整
    第三节 齐鲁医院的改革调整
        一、院系调整初期的混乱现象
        二、齐鲁医院的全面改革
    第四节 明确归属:步入新的起点
        一、医院承担医学教学任务
        二、行政体制上的关系不明确
        三、明确隶属与管理关系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2)山东税务信息化发展中的网络安全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1.1 国外税务信息化建设情况
        1.2.1.2 网络安全相关理论
        1.2.1.3 网络安全相关制度
        1.2.1.4 网络安全相关管理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2.1 宏观层面
        1.2.2.2 微观层面
        1.2.3 国内外研究评述
    1.3 学位论文的研究方法
        1.3.1 案例分析法
        1.3.2 问卷调查法
        1.3.3 比较分析法
    1.4 学位论文的研究思路
第2章 关于税务信息化发展中网络安全问题研究的概念及理论分析
    2.1 税务信息化与其发展过程中网络安全问题的核心概念
        2.1.1 税务信息化的概念界定
        2.1.2 网络安全的概念界定
        2.1.3 税务信息化发展背景下网络安全问题的界定
        2.1.4 税务信息化发展中网络安全问题的特点
        2.1.5 税务信息化发展中网络安全问题研究的重要性
    2.2 税务信息化发展中网络安全问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2.2.1 无缝隙政府理论
        2.2.2 政府再造理论
        2.2.3 网络安全管理理论
        2.2.4 政府应急管理理论
第3章 山东税务信息化发展和网络安全体系现状
    3.1 山东税务信息化发展现状
        3.1.1 金税三期系统建设情况
        3.1.2 电子税务局系统建设情况
        3.1.3 机房硬件资源建设情况
        3.1.4 网络建设情况情况
    3.2 山东税务信息化发展中网络安全体系建设现状
        3.2.1 客观存在现状
        3.2.2 主观认知调查
第4章 山东税务信息化发展中的网络安全问题及成因
    4.1 山东税务信息化发展中暴露的网络安全问题
        4.1.1 应用数量急剧增多 安全防护压力大
        4.1.2 安全事件处置简单 追查溯源难度大
        4.1.3 专业队伍人才匮 培养成长周期长
        4.1.4 设备使用年限偏长 更新换代速度慢
        4.1.5 全员安全意识欠缺 死角盲区填补难
    4.2 山东税务信息化发展中网络安全问题的成因
        4.2.1 顶层规划设计不够统一
        4.2.2 应急处置体系不够完善
        4.2.3 人才培养机制不够先进
        4.2.4 技术支撑不够强大
        4.2.5 网络安全意识培存在盲区
第5章 国内外电子政务发展中网络安全问题处理的先进经验
    5.1 国外网络安全立法经验
        5.1.1 俄罗斯强势推出“自联网”概念
        5.1.2 网络空间主权化趋势明显
        5.1.3 新技术领域重点推广法制化建设
        5.1.4 敏感数据保护成为立法主流
    5.2 国内金融行业信息化建设中网络安全先进经验
        5.2.1 大数据网络安全分析平台
        5.2.2 生物识别技术应用
        5.2.3 网络安全态势感知平台
    5.3 国内政府行业信息化建设中网络安全先进经验
        5.3.1 山东省教育厅开展“护网2019”攻防演习
    5.4 国内税务行业信息化建设中网络安全先进经验
        5.4.1 安徽省税务局多措并举,扎实开展网络安全建设
        5.4.2 广东省税务局完善安全工作处理流程
第6章 山东税务信息化发展中网络安全问题的对策建议
    6.1 优化顶层规划设计对应用系统进行合并同类项
        6.1.1 做好应用整合工作
        6.1.2 加强安全归总管理
        6.1.3 严格落实应用系统与安全“三同步”要求
    6.2 提升安全应急处置能力尝试网络安全追责溯源
        6.2.1 坚持“实战为导向”
        6.2.2 组织创新性“互攻互防”演习
        6.2.3 组织对监测发现的攻击开展溯源
    6.3 打造人才培养战略构建多层次网络安全人才培养体系
        6.3.1 坚持人才培养策略,全面提升队伍能力
        6.3.2 开拓人员吸收机制,积极补充队伍活力
        6.3.3 创新知识宣传途径,提高宣传力度质效
        6.3.4 拓宽人才培养道路,打造合作共赢模式
    6.4 加速技术更新探索联合安全模式
        6.4.1 加速技术更新,探索新技术防御模式
        6.4.2 全国税务一盘棋,建设全国税务系统联动网络安全威胁情报系统
    6.5 提高网络安全意识培训频率提升网络安全违规成本
结语
附录 2019 年山东税务网络安全意识调查问卷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第四部分
参考文献
    1. 中文文献
        1.1 着作类
        1.2 期刊类
        1.3 论文类
    2. 英文文献
        2.1 着作类
        2.2 期刊类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3)建筑设计全过程实录及其评析 ——以自贡恐龙博物馆和中国彩灯博物馆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2 研究的目与意义
        1.2.1 课题研究目的
        1.2.2 课题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建筑历程层面
        1.3.2 地域建筑层面
        1.3.3 地域建筑与文化层面
        1.3.4 国外学者对自贡地区城市、建筑及地域文化的研究
    1.4 国内研究现状
        1.4.1 建筑历程层面
        1.4.2 地域建筑层面
        1.4.3 地域建筑与文化层面
        1.4.4 国内学者对自贡地区城市、建筑和地域文化的研究
    1.5 研究方法与框架
        1.5.1 本文的研究方法
        1.5.2 本文的研究框架
    1.6 主要概念界定
        1.6.1 界定
    1.7 本论文写作说明
        1.7.1 本文对“历史”与“叙事”问题的回应
        1.7.2 阅读建议
2 建设背景
    2.1 中国建筑创作环境概述
        2.1.1 1949年至1964年的国内设计环境概述
        2.1.2 1965年至1976年的国内设计环境概述
        2.1.3 1977年至1989年的国内设计环境概述
    2.2 自贡的地域文化
        2.2.1 自贡恐龙的故事
        2.2.2 自贡彩灯的故事
    2.3 本章小结
3 建筑设计组织策划
    3.1 我们为何建造
        3.1.1 兴建自贡恐龙博物馆的设想
        3.1.2 兴建中国彩灯博物馆的设想
        3.1.3 讨论:兴建设想
    3.2 研究落实修建博物馆
        3.2.1 确定修建自贡恐龙博物馆
        3.2.2 确定修建中国彩灯博物馆
        3.2.3 讨论:不同的投资模式,不断努力得以确定兴建
    3.3 设计竞赛的组织安排
        3.3.1 自贡恐龙博物馆竞赛组织
        3.3.2 中国彩灯博物馆竞赛组织
        3.3.3 讨论:组织经验的延续和发展
    3.4 本章小结
4 建筑竞赛及后续进展
    4.1 方案评选与审定
        4.1.1 乱石——“恐龙群窟”与“洪荒时代”的抽象
        4.1.2 灯的群组——“南国灯城”的新星
        4.1.3 讨论:创作与评审
    4.2 方案确定及后续进展
        4.2.1 自贡恐龙博物馆的后续进展
        4.2.2 中国彩灯博物馆的后续进展
        4.2.3 讨论:后续进展
    4.3 本章小结
5 建筑创作回响
    5.1 官方新闻媒体的关注
        5.1.1 对自贡恐龙博物馆的关注
        5.1.2 对中国彩灯博物馆的关注
        5.1.3 讨论:媒体关注
    5.2 大众的声音
        5.2.1 对自贡恐龙博物馆的关注
        5.2.2 对中国彩灯博物馆的关注
    5.3 业内人士的评价
        5.3.1 对自贡恐龙博物馆的评价
        5.3.2 对中国彩灯博物馆的评价
    5.4 获奖情况
        5.4.1 自贡恐龙博物馆获奖情况
        5.4.2 中国彩灯博物馆获奖情况
    5.5 本章小结
6 建筑评析
    6.1 建筑策划
        6.1.1 可行性研究阶段
        6.1.2 设计任务书阶段
        6.1.3 自贡恐龙博物馆所带来的建筑策划启示
    6.2 建筑后评估
        6.2.1 自贡恐龙博物馆的建筑后评估
        6.2.2 中国彩灯博物馆的建筑后评估
        6.2.3 自贡恐龙博物馆和中国彩灯博物馆建筑后评估带来的启示
    6.3 建筑设计竞赛
        6.3.1 建筑竞赛的方案组织
        6.3.2 建筑评选中的“长官意志”与“明星建筑师”问题
        6.3.3 自贡恐龙博物馆和中国彩灯博物馆建筑方案组织与评选带来的启示
    6.4 建筑设计
        6.4.1 自贡恐龙博物馆建筑设计
        6.4.2 中国彩灯博物馆建筑设计
        6.4.3 建筑设计师
        6.4.4 自贡恐龙博物馆和中国彩灯博物馆建筑设计所带来的启示
    6.5 建筑伦理
        6.5.1 建筑精神与价值判断
        6.5.2 自贡恐龙博物馆建筑设计全过程中的建筑伦理
        6.5.3 中国彩灯博物馆建筑设计全过程中的建筑伦理
        6.5.4 自贡恐龙博物馆和中国彩灯博物馆表达的建筑伦理及其启示
    6.6 建筑与城市文化
        6.6.1 自贡恐龙博物馆和中国彩灯博物馆对自贡城市文化的意义
        6.6.2 自贡恐龙博物馆与中国彩灯博物馆带来的城市文化启示
        6.6.3 自贡城市文化及其认同
    6.7 本章小结
7 结论:此两案例建筑设计全过程及其评析对当代的启示
    7.1 研究结论
    7.2 论文的创新点
    7.3 论文不足与后续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图表目录
致谢

(4)全面抗战时期中共对八路军形象的塑造(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0.1 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
        0.1.1 选题缘由
        0.1.2 研究意义
    0.2 学术史回顾
        0.2.1 军队形象塑造研究
        0.2.2 八路军形象塑造及与八路军形象塑造问题相关的研究
        0.2.3 已有研究评价
    0.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0.3.1 主要研究内容
        0.3.2 研究方法
    0.4 创新与不足之处
        0.4.1 创新之处
        0.4.2 不足
    0.5 概念界定
第1章 中共形塑八路军的缘起与动因
    1.1 践行全面抗战路线与八路军立足、发展的必然要求
        1.1.1 中国走向全面抗战与红军改编出征
        1.1.2 全面的全民族抗战:中共与八路军的抗战路线
        1.1.3 华北民众对中共军队的既存认知及其影响
    1.2 应对多方对八路军诋毁、造谣或质疑的客观要求
        1.2.1 国民党的舆论诋毁与造谣
        1.2.2 日伪的舆论攻击与造谣
        1.2.3 民间舆论的误解与质疑
第2章 中共对八路军形象的定位
    2.1 政治形象定位
        2.1.1 党领导的军队
        2.1.2 人民的军队
    2.2 作风纪律形象定位
        2.2.1 作风优良
        2.2.2 纪律严明
    2.3 军事形象定位
        2.3.1 敌我军事实力的审度
        2.3.2 游击战争:灵活的战略战术与从战略支队到起决定作用
第3章 夯实形象根本:积极作战、加强军队建设与维护国共合作
    3.1 领导八路军积极对日作战
        3.1.1 配合友军作战与展开战略部署
        3.1.2 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与创建根据地
        3.1.3 八路军成为华北抗战主力
        3.1.4 在严重困难中坚持敌后抗战
        3.1.5 反攻与夺取抗战胜利
    3.2 加强军队建设
        3.2.1 八路军的思想政治建设
        3.2.2 八路军的作风纪律建设
        3.2.3 开展整军运动与八路军的正规化建设
    3.3 积极维护国共合作
        3.3.1 国民党掀起第一次反共高潮与中共对国共合作的维护
        3.3.2 国民党计划闪击延安与中共对国共合作的再次维护
第4章 多样“发声”与“展示”:积极宣传八路军
    4.1 文字宣传
        4.1.1 党报党刊的出版、发行
        4.1.2 标语口号的运用
    4.2 语音宣传
        4.2.1 讲与说:讲话、演讲等口头宣传
        4.2.2 广播:延安新华广播电台与军事宣传
    4.3 形象宣传
        4.3.1 歌、剧的创作及其表演
        4.3.2 图画:年画、壁画等宣传画的运用
        4.3.3 图像:电影、照片的拍摄与传播
第5章 人际宣传的典范运用:“他者”到访与中共对其开展的宣传
    5.1 1937-1939 年外国记者和观察家到访与中共对其开展的宣传
    5.2 1940年陈嘉庚到访与中共对其开展的宣传
    5.3 1944年中外记者参观团到访与中共对其开展的宣传
    5.4 美军延安观察组到访与中共对其开展的宣传
    5.5 国民党将领到访与中共对其开展的宣传
第6章 来自“他者”的肯定:八路军形象的成功塑造
    6.1 根据地民众言说中的八路军
        6.1.1 军事形象:能打、有办法、不怕死
        6.1.2 政治、作风纪律形象:纪律严明、军民一家亲
    6.2 日伪言说中的八路军
        6.2.1 军事形象:登峰造极的游击战
        6.2.2 政治形象:最坚决的抵抗者、政治信仰坚定
        6.2.3 作风纪律形象:纪律极严、军民协力
    6.3 外国记者和观察者言说中的八路军
        6.3.1 军事形象:发展了有效的战斗模式
        6.3.2 政治形象:坚定的抗战者、真诚的合作者
        6.3.3 作风纪律形象:纪律严明、军民团结、艰苦奋斗
    6.4 国统区舆论对八路军的真实言说
        6.4.1 政治、军事形象:积极抗战、乐于同国民党合作
        6.4.2 作风纪律形象:官兵一致、纪律严明、军民关系融洽
第7章 中共形塑八路军的历史影响
    7.1 获得根据地民众的拥护与支持
        7.1.1 参军
        7.1.2 支前、拥军、劳军
        7.1.3 掩护、救护八路军
        7.1.4 收集、传递情报,掩护物资
    7.2 扩大影响与获得国内外社会各界支持
        7.2.1 中外记者和观察家对中共、八路军的宣传与支持
        7.2.2 少数国民党将领对中共和八路军的协助
    7.3 回击质疑与抗战“中流砥柱”地位话语之构建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5)扬州市税务局公务员培训质量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1.2.2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1.3 研究方法和框架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框架
        1.3.3 技术路线
    1.4 创新与不足之处
第2章 公务员培训质量管理相关概念和研究的理论基础
    2.1 公务员培训质量管理相关概念
        2.1.1 公务员培训
        2.1.2 公务员培训质量
        2.1.3 公务员培训质量管理
    2.2 研究的理论基础
        2.2.1 人力资本理论
        2.2.2 汤姆·W·戈特的成人学习理论
        2.2.3 全面质量管理理论
第3章 扬州市税务局公务员培训质量管理的现状分析
    3.1 扬州市税务局公务员培训质量管理基本情况
        3.1.1 培训质量管理机构及职责分工
        3.1.2 培训运行过程质量管理
        3.1.3 培训经费管理
        3.1.4 培训质量评估管理
    3.2 调查设计与结果
        3.2.1 调查情况概述
        3.2.2 访谈设计及结果分析
        3.2.3 调查问卷设计及结果分析
第4章 扬州市税务局公务员培训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4.1 扬州市税务局公务员培训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4.1.1 对培训质量管理的理解和关注不够
        4.1.2 培训质量管理责任落实不到位
        4.1.3 培训内容和教学方式与实际需求相脱节
        4.1.4 培训的考核方式不能有效检验培训效果
        4.1.5 培训质量评估作用不明显
    4.2 扬州市税务局公务员培训质量管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4.2.1 培训质量观念缺失
        4.2.2 培训质量组织管理机制不健全
        4.2.3 培训需求调研不充分
        4.2.4 培训的考核方式缺失或单一
        4.2.5 缺少培训质量持续改进的机制
第5章 完善扬州市税务局公务员培训质量管理的对策建议
    5.1 关注服务对象,树立正确的公务员培训质量观念
        5.1.1 树立“质量第一”的培训价值导向
        5.1.2 树立培训服务质量观
    5.2 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全员参与的公务员培训质量管理格局
        5.2.1 培育质量文化
        5.2.2 建立质量责任制
        5.2.3 加强对培训管理者的培训
    5.3 加强质量控制,建立全过程管理的培训质量管理体系
        5.3.1 深入开展培训需求调研
        5.3.2 科学设定培训计划
        5.3.3 严格培训的组织实施
        5.3.4 建立培训质量过程监控体系
    5.4 坚持动态管理,持续改进和提升公务员培训质量
        5.4.1 设定质量改进目标
        5.4.2 采取多样化的质量提升策略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扬州市税务局公务员培训质量管理调査问卷
致谢

(6)X税务干部进修学院项目管理培训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研究现状述评
    1.3 研究目标、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 研究的创新点和不足之处
        1.4.1 创新点
        1.4.2 不足之处
第2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干部教育培训
        2.1.2 项目管理
    2.2 理论基础
        2.2.1 公共部门人力资本理论
        2.2.2 项目生命周期理论
        2.2.3 激励理论
        2.2.4 学习型组织理论
第3章 X税务干部进修学院项目管理培训模式的构成和特点
    3.1 X税务干部进修学院项目管理培训模式的构成
        3.1.1 基本内涵
        3.1.2 关键要素
        3.1.3 主要环节
    3.2 X税务干部进修学院项目管理培训模式的特点
        3.2.1 需求多元性
        3.2.2 质量浮动性
        3.2.3 项目渐进性
第4章 X税务干部进修学院项目管理培训模式运行的现状
    4.1 X税务干部进修学院项目管理培训模式运行的成效
        4.1.1 项目团队整合管理
        4.1.2 项目流程有序规范
        4.1.3 项目建设持续进行
        4.1.4 实训平台建立完善
        4.1.5 项目结构优化升级
    4.2 X税务干部进修学院项目管理培训模式运行的问题
        4.2.1 项目整体控制不足
        4.2.2 需求调查满意度不稳定
        4.2.3 课程质量评价参差不齐
        4.2.4 评价机制流于形式
第5章 X税务干部进修学院项目管理培训模式运行问题的原因
    5.1 项目团队缺乏专业性
        5.1.1 传统管理思维的制约
        5.1.2 项目团队建设不足
    5.2 需求调研机制缺乏精准度
        5.2.1 缺乏需求导向理念
        5.2.2 缺少多维度的信息分析
    5.3 教学管理机制不完善
        5.3.1 课程整合度不高
        5.3.2 非专职教师管理失效
        5.3.3 教学督导制度不健全
    5.4 评估体系不健全
        5.4.1 评估主体单一
        5.4.2 评估内容不全面
        5.4.3 评估体系与反馈体系脱节
        5.4.4 激励机制缺位失灵
第6章 提升X税务干部进修学院项目管理培训模式运行效能的优化策略
    6.1 加强整合管理
        6.1.1 加强整体化管理
        6.1.2 强化矩阵式管理
    6.2 规范需求调研工作
        6.2.1 建立科学的需求调研机制
        6.2.2 建立多途径的信息应用机制
    6.3 健全课程策划工作机制
        6.3.1 建立课程群管理
        6.3.2 实行课程审核论证机制
        6.3.3 建立项目与课程建设协同机制
    6.4 加强培训项目过程质量管理的有效性
        6.4.1 培养合格的项目负责人
        6.4.2 加强阶段关口管理
    6.5 完善项目评估机制
        6.5.1 完善评估指标体系
        6.5.2 建设激励约束机制
        6.5.3 规范结果反馈运用机制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7)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 ——以四川省高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意义与研究现状
        1.1.1 研究意义
        1.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1.3 研究述评
    1.2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2.1 研究思路
        1.2.2 研究方法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创新
        1.3.1 研究内容
        1.3.2 预期创新
第2章 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学理探究
    2.1 高校微信公众平台的内涵界定
        2.1.1 微信公众平台的定义阐释
        2.1.2 高校微信公众平台的内涵分析
    2.2 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内涵解析
        2.2.1 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理解
        2.2.2 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内涵辨析
        2.2.3 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内涵剖析
    2.3 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理论基础
        2.3.1 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
        2.3.2 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支撑
        2.3.3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指导
        2.3.4 相关学科知识的理论借鉴
    2.4 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实践价值
        2.4.1 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必要性分析
        2.4.2 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可行性分析
        2.4.3 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迫切性分析
第3章 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类别展现
    3.1 认知功能
        3.1.1 形式认知
        3.1.2 内容认知
        3.1.3 载体认知
    3.2 导向功能
        3.2.1 政治导向
        3.2.2 思想导向
        3.2.3 行为导向
    3.3 互动功能
        3.3.1 实时互动
        3.3.2 平等互动
        3.3.3 多元互动
    3.4 服务功能
        3.4.1 咨询服务
        3.4.2 查询服务
        3.4.3 推送服务
    3.5 开发功能
        3.5.1 感官体验,激发学习兴趣
        3.5.2 在线交流,激活创新精神
        3.5.3 思维训练,提升辩证素养
    3.6 凝聚功能
        3.6.1 传承优良传统,增进文化认同
        3.6.2 塑造执政形象,强化政党认同
        3.6.3 弘扬民族精神,提升民族认同
        3.6.4 厚植爱国情怀,夯实国家认同
第4章 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的现状分析
    4.1 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的阵地样态
        4.1.1 高校微信公众平台开通的普遍性
        4.1.2 高校微信公众平台定位的多元化
        4.1.3 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栏目的个性化
        4.1.4 高校微信公众平台运营的共通性
    4.2 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的内容分析
        4.2.1 高校微信公众平台内容类型的多样性
        4.2.2 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时政要点的差异性
    4.3 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的现实成效
        4.3.1 实名主体与运营主体各显其能
        4.3.2 栏目设置与菜单设计有章可循
        4.3.3 先进典型与特色内容深受青睐
    4.4 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的问题表现
        4.4.1 思政力量投入不足,运营推送专业不强
        4.4.2 平台定位认知不准,思政栏目服务欠缺
        4.4.3 内容建设导向不够,思政内容认同不高
    4.5 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的制约因素
        4.5.1 平台的运营缺乏思政教育观念
        4.5.2 学生对平台思政功能认知不足
        4.5.3 教育双方对平台需求存在偏差
        4.5.4 平台推送内容和形式创新不够
        4.5.5 平台的机制建设弱化思政功能
第5章 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的规范遵循
    5.1 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的理念遵循
        5.1.1 秉持“育人为本”的理念宗旨
        5.1.2 坚持“学生主体”的本位回归
        5.1.3 增强“互动交流”的协同意识
    5.2 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的指导原则
        5.2.1 坚持主导性与多样性相结合的原则
        5.2.2 坚持灌输性与启发性相结合的原则
        5.2.3 坚持人文性与科学性相结合的原则
    5.3 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的价值遵循
        5.3.1 坚守激浊扬清的价值立场
        5.3.2 洞察青年学生的价值诉求
        5.3.3 明晰因时而进的价值趋向
    5.4 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的目标指向
        5.4.1 以坚定理想信念筑牢精神之基
        5.4.2 以中华优秀道德涵养时代青年
        5.4.3 以红色革命文化传承使命担当
第6章 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的实践路径
    6.1 加强队伍建设:以专业的“微”力量提升水平
        6.1.1 强化政治素养
        6.1.2 加强业务学习
        6.1.3 实施名师计划
        6.1.4 发挥全员作用
    6.2 提升学生素养:以良好的“微”素养重塑自我
        6.2.1 提升学生媒介素养
        6.2.2 培育学生意见领袖
        6.2.3 提升信息甄别能力
        6.2.4 激发自我教育意识
    6.3 加强内容建设:以丰富的“微”内容感召学生
        6.3.1 创新推送类型
        6.3.2 重视标题制作
        6.3.3 创新话语体系
        6.3.4 打造精品栏目
        6.3.5 把握推送时机
    6.4 健全保障机制:以完善的“微”机制引领发展
        6.4.1 强化领导机制
        6.4.2 规范管理机制
        6.4.3 优化评估机制
        6.4.4 健全协调机制
结论
附录
    一、微信公众平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的应用范例
        1.思想政治教育微信公众平台“明德e堂”的构建
        2.思想政治教育微信公众平台“明德e堂”的运营
        3.思想政治教育微信公众平台“明德e堂”的展望
    二、省内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情况汇总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8)建政初期南京城乡商业的重构(1949-1957)(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绪论
    一、选题缘起与研究资料
    二、文献综述
    三、研究框架与方法
    四、几个概念的界定
第一章 建立南京城市经济的新秩序
    第一节 中共接管城市的经济政策
    第二节 南京市新政权的建立
    第三节 建立市场和金融的新秩序
    第四节 增加财政收入的措施
第二章 城乡商业的初步改造
    第一节 中共中央的商业政策
    第二节 南京公营商业体系的初步建立
    第三节 私营商业的初步改造
    第四节 城乡交流与商业转型
    第五节 重塑工商关系
第三章 南京的第一次商业调整
    第一节 第一次商业调整的背景
    第二节 中共中央调整商业的政策
    第三节 南京调整商业的过程
    第四节 南京调整商业后的情况
第四章 抗美援朝时期的商业与政治
    第一节 战时经济政策及其在南京的执行
    第二节 公营贸易体系的发展
    第三节 战争动员对社会商业的影响
第五章 “三反”“五反”运动与商业的转型
    第一节 “三反”运动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第二节 工商界的“五反”运动
    第三节 “五反”运动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第四节 第二次商业调整
第六章 国营商业走向计划经济模式
    第一节 国营商业推行经济核算制
    第二节 全面推行经济核算制的难点与问题
    第三节 国营商业向计划经济的过渡
    第四节 国营商业体制的继续变革
第七章 私营商业与自由市场的改造
    第一节 改造私营批发商
    第二节 粮食的统购统销与市场的剧变
    第三节 国家资本主义与私营零售商的改造
第八章 走向全面公私合营
    第一节 突如其来的全面公私合营
    第二节 对私营工商业者的改造
    第三节 对小商小贩的改造
    第四节 “反冒进”与市场的回归
结语
    一、“中观”视角下地方社会经济变革的复杂性
    二、政治驱动:商业改造中的决定性要素
    三、南京社会经济变革中的一般性与特殊性
参考资料
后记

(9)李富春经济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一)理论缘起
        (二)实践缘起
    二、研究价值
        (一)理论价值
        (二)实践价值
    三、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际研究现状
        (三)对国内外研究现状的思考
    四、研究思路与结构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结构
    五、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方法
        (二)历史分析方法
        (三)比较分析方法
        (四)分析与综合方法
    六、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一)研究的创新
        (二)研究的不足
第一章 李富春经济思想的理论溯源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经济理论基础
        (一)马克思、恩格斯的经济思想
        (二)列宁与斯大林的经济思想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经济理论依据
        (一)毛泽东经济思想
        (二)党的其他领袖人物的经济思想
        (三)党的经济理论工作者的思想
    三、李富春经济思想的思想渊源
        (一)中国古代重视民生的思想
        (二)中国古代重视轻重之术的思想
        (三)中国古代重视义利观的思想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李富春经济思想的形成过程
    一、经济思想的萌芽与确立
        (一)经济思想的萌芽
        (二)经济思想的确立
    二、经济思想的发展与成熟
        (一)经济思想的发展
        (二)经济思想的曲折发展
        (三)经济思想的成熟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李富春新民主主义经济思想
    一、新民主主义经济思想的内容
        (一)产业发展及相互关系
        (二)“公私合作、公私两利”的方针
        (三)国营企业实行经济核算制
        (四)依靠科技发展生产
    二、新民主主义经济思想的特点
        (一)注重市场经济规律
        (二)以农业为基础
        (三)具备前瞻性与战略眼光
    三、新民主主义经济思想的原则
        (一)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二)坚持群众路线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李富春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思想
    一、计划经济体制下产业发展思想
        (一)农业生产与建设
        (二)工业建设与布局
        (三)产业之间相互关系
    二、计划工作的思想
        (一)计划工作部门的建设
        (二)计划工作管理制度
        (三)正确认识计划工作中的几大重要关系
        (四)计划工作遵循的方针与原则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的探索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的形成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的特点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的作用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
        (五)李富春对计划经济思想的科学认识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李富春国民经济调整思想
    一、李富春国民经济调整思想的来源
        (一)李富春对“大跃进”影响的思考
        (二)李富春对“大跃进”教训的反思
    二、李富春国民经济调整思想的内容
        (一)农业调整思想
        (二)工业调整思想
        (三)商业调整思想
        (四)工作方法调整思想
        (五)计划工作调整思想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李富春经济思想的特点与精髓
    一、李富春经济思想的内容特点
        (一)以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思想为核心
        (二)以新民主主义经济思想和国民经济调整思想为两翼
    二、李富春经济思想的方法特点
        (一)坚持将农业放在基础地位
        (二)注重计划与市场的结合
        (三)重视科技作为生产力的作用
        (四)极具实践性的经济理论
        (五)尊重客观经济规律
    三、李富春经济思想的精髓
        (一)综合平衡的辩证法
        (二)以人为本的价值观
        (三)勤俭节约的方法论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李富春经济思想的地位与当代价值
    一、李富春经济思想的地位
        (一)李富春经济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李富春经济思想对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灵活运用
        (三)李富春经济思想的局限
    二、李富春经济思想的当代价值
        (一)李富春经济思想精髓的当代价值
        (二)李富春经济思想特点的当代价值
        (三)李富春经济思想内容的当代价值
    三、李富春经济思想当代价值的理论思考
        (一)对立统一辩证法理论基石
        (二)人民群众历史观理论基石
        (三)实事求是唯物论理论基石
        (四)实践基础认识论理论基石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10)战後初期南洋华侨与闽南侨乡 ——以1945-1946年《江声报》为中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言
    第一节 问题与思路
    第二节 学术史回顾
    第三节 基本资料与分析框架
第二章 战後交通的恢复
    第一节 轮运
    第二节 空航
第三章 战後初年《江声报》所报道的南洋排华事件
    第一节 菲律宾排华事件
    第二节 印尼排华事件
    第三节 越南排华事件
第四章 战後人员流动的恢复
    第一节 华侨归国
    第二节 归侨复员
第五章 战後侨汇的恢复
    第一节 南洋各国侨汇恢复情况
    第二节 战後闽南侨乡关於侨汇的一些问题及举措
第六章 战後初年南洋华侨对家乡的救济
    第一节 1946年闽南原乡受灾情况
    第二节 1946年菲律宾华侨对闽南原乡的救济
    第三节 1946年其他南洋华侨对闽南原乡的救济
第七章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四、全国税务系统后勤工作座谈会圆满结束(论文参考文献)

  • [1]历史变局中的“齐鲁医学”转型研究(1948-1953)[D]. 李宁. 山东大学, 2020(06)
  • [2]山东税务信息化发展中的网络安全问题研究[D]. 张慧博. 山东大学, 2020(10)
  • [3]建筑设计全过程实录及其评析 ——以自贡恐龙博物馆和中国彩灯博物馆为例[D]. 朱厢炜.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0(01)
  • [4]全面抗战时期中共对八路军形象的塑造[D]. 柏晓斐. 湘潭大学, 2020(12)
  • [5]扬州市税务局公务员培训质量管理研究[D]. 高舒婷. 扬州大学, 2020(05)
  • [6]X税务干部进修学院项目管理培训模式研究[D]. 李茜. 扬州大学, 2020(05)
  • [7]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 ——以四川省高校为例[D]. 张冀. 西南交通大学, 2020(07)
  • [8]建政初期南京城乡商业的重构(1949-1957)[D]. 吴盛杰. 南京大学, 2020(12)
  • [9]李富春经济思想研究[D]. 刘亚军.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10]战後初期南洋华侨与闽南侨乡 ——以1945-1946年《江声报》为中心[D]. 张舒. 厦门大学, 2019(08)

标签:;  ;  ;  ;  ;  

国税系统物流工作座谈会圆满结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