倡导自由作文,培养学生个性

倡导自由作文,培养学生个性

一、倡导自由作文 发展学生个性(论文文献综述)

慕世杰[1](2021)在《建构主义视域下高中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教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从兴起到现在已经衍生到学科教学的众多领域,对于语文学科的指导也有所涉及。本文通过深刻解读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相关知识,并根据对高中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教学现状的调查分析,试图剖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利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相关知识进行理论透视,结合建构主义相关教学模式探究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的教学应对策略。以期更新教师教学的理念,提升教学的技能,帮助学生进行思维建构、情感建构、能力建构以及素养建构。解决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教学的现实问题,迎合新课程标准立德树人的现实要求。尽管建构主义理论提倡的“以学生为中心”等理论在教学课堂上有所呈现,但是存在系统性不强,教师重视程度不足等亟待解决的问题。为使建构主义理论和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更好的结合指导教学实践,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证:绪论部分,主要从研究的背景和研究的意义出发,指出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最后对研究思路和研究步骤做出介绍。第一章主要从建构主义视域下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出发,分别介绍了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和建构主义理论的理论知识和概念界定。第二章将建构主义理论学习观、知识观和教学观进行分解设置具体问题,选取河南省内几所高中展开问卷调查,根路数据分析归纳总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教学面临的实际问题及原因剖析。具体表现在教师层面:“教师授课方法单一”、“信息化课堂的水平不足”;学生层面:“情感建构不足”、“素养建构不足”、“思维建构不足”和“知识建构不足”。第三章是在第二章提出问题的基础上,根据建构主义理论指导提出解决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教学问题的具体策略。并提出用建构主义学习观,知识观和教学观方面结合情境教学,合作协商,学习共同体等理论给予教师自身和教师教学合理化建议,给教师开展教学提供可供参考的教学策略。

黄薇[2](2021)在《基于言语生命动力学理论的高中语文写作教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都说写作是语文教育中的“老大难”问题。学生不愿写、不会写、不知道写什么是写作中的三大主要问题,像三座大山,不仅压在学生身上,还压在教师身上,在教学中教师存在不想教、不会教、不知道教什么的心理。究其原因,主要有三:一是学生写作动力不足造成的不愿写,二是由于学生生活、写作经验较为缺乏造成的没得写,三是学生语文经验缺失造成的不会写。其中动力不足造成的不愿写是写作中的根本问题,意即动力的缺失是根本性的缺失,学生不喜欢写作、害怕或不愿写作,主要是“动力型”困难所致,其直接后果就是写作能力的不足。写作学习和教学中关于“写作的原动力是什么”的问题便很自然地摆在了我们面前。潘新和教授对此提出了与叶圣陶先生所主张的应试与“应世”(应付学习、生活、工作之需)动力学相反的“应性”“存在性”的动力学——言语生命动力学。这是一种以人的本性、内在精神需要和自我实现的生命欲求为基础的动力学,也是本论文的研究理论基础。本论文分引言和正文两个部分,引言包括研究缘起、研究意义、研究方法以及研究综述。正文部分一共分为四章:第一章言语生命动力学理论概述。言语生命动力学是潘新和写作教学观的核心内容,言语生命动力学这一写作教学发展新理念也是潘新和教授的首创。这是基于对我国现代语文教育本体论的思考与探索,基于对百年语文教育理论范式的反思所提出的理论猜想——以写作为本位的言语生命动力学语文教育范式。该范式认为言语教学是语文表现的目的,在言语表现中又以写作为先,写作高于阅读,言语生命是写作本位教学观的核心概念。第二章高中语文写作教学现状及原因分析。笔者通过对写作教学现状研究的相关文献及对回收所教班级学生的调查问卷进行总结分析,归纳出写作教学中主要存在学生缺乏写作兴趣,言语动力不足;写作内容匮乏,言语表现模式化;写作评改功利化,言语生命意识受压抑三方面的问题。从言语生命动力学角度看,写作教学忽视学生言语主体存在性,写作教学方法模式化,应试思想根深蒂固,考试标准评改作文是造成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第三章言语生命动力学应用于高中语文写作教学的实践。本章通过分析于漪老师和熊芳芳老师体现言语生命意识的写作教学理念和实践,总结与反思笔者实习期间的写作教学课,力图从实践层面进一步认识该理论,同时也在实践层面支持了言语生命动力学理论在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第四章言语生命动力学理论应用于高中语文写作教学的策略。将言语生命动力学理论运用于高中语文写作教学有利于更新教师的写作教学理念,有效改善学生写作兴趣低、动力不足、模式化言说和教师写作评改功利化的写作教学现状。本章结合言语生命动力学理论应用于高中语文写作教学的实践分析,从写作前“唤醒和激励语词惊异,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写作教学过程中“转变写作教学观念,牧养学生言语个性”;写作后“重视写作评价,呵护言语生命”三个维度,构建基于言语生命动力学理论的高中语文写作教学策略框架体系。结论部分对本文的观点和论述进行总结说明,肯定言语生命动力学理论对当下的高中语文写作教学实践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同时这一理论在实际教学层面还比较薄弱,需要进一步的实践与探索。本文的基本结论是在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运用言语生命动力学理论指导高中语文写作教学,是改善写作教学中学生缺乏写作兴趣、言语表现模式化、教师写作评改功利化现状的有益尝试。

刘桐宇[3](2021)在《高中语文文体教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部编版高中语文教材已全面投入使用,新教材从按“文体”组织单元的做法变成了按“人文主题”组织单元学习,增强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部分教师在语文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更加注重对作品人文精神的挖掘,忽视根据文体特征进行知识性学习的教学,致使一些高中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例如缺乏辨体能力,阅读时不以文体特征作为依据就直接进行文本分析;写作时文体混乱的情况时有出现……文体教学弱化的负面影响日益凸显,这是语文教学中值得重视的问题。论文的第一部分阐述了高中语文中文体教学的必要性。新课标的正确理解、实施以及语文新课程改革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认识到在教学实践中树立文体教学观念的重要性。该部分从教材、教师、学生三方面论述了高中语文文体教学现状,笔者深入到高中语文教学一线,对教师的教学情况和学生的学习情况采取问卷调查的形式,并且叙述了缺乏文体教学对学生学习语文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进一步阐明了文体教学的必要性。论文的第二部分阐述了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文体教学的实施策略。结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20年修订版)以及部编版高中语文教材,分别对诗歌、散文、小说、戏剧四种阅读中常见文体的学习进行了学情分析,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诗歌类文体的阅读教学,古典诗歌应把握韵律、意象和意境;现代诗歌应把握关键词句和思想情感;散文类文体的阅读教学,应按照写作内容的不同分类展开,注重揣摩语言,并理清文本线索;小说类文体的阅读教学,应着重把握人物形象、叙述形式和语言风格三个方面;戏剧类文体的阅读教学,应从戏剧冲突、人物形象、人物语言三处着手。教师根据文本的文体特征,取舍教学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使阅读教学更加高效。论文的第三部分阐述了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文体教学的实施策略。分别对记叙文、议论文、应用文三种写作中常见文体的学习进行了学情分析,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记叙文文体的写作,应根据记叙对象的不同,有针对性地进行文体训练,同时也要注重记叙性随笔的重要性;议论文文体的写作,教师需引导学生把握“三要素”,分阶段、有步骤地展开写作训练,同时注重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应用文文体的写作,主要是向学生明确基本格式,在创设情境的基础上开展写作训练,同时应用文语言训练也必不可少。教师应依据每种文体的写作侧重点的不同,有目的、有计划地设计写作教学任务,让学生的写作有体可循。本文紧密联系学情、教材,为高中语文文体教学提出了可行性策略,对提升高中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具有一定的意义。

张蓬[4](2021)在《中国“新文学”与“国文教育”互动关系研究》文中认为本文以中国“新文学”与中学“国文教育”之间的互动关系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清末民国时期新式教育制度、白话文教科书新文学选文、新文学作品教学等方面的分析,发掘新文学在酝酿、发生、发展中与“国文教育”之间的互动影响。“新文学”借助教育制度奠定了国文教育中的“知识身份”,通过国文教科书编写加速了传播,影响了学生文学观念和审美趣味的形成,奠定了其经典地位,同时“新文学”也全面推动了国文教育改革,加快了国文教育的现代化进程。“新文学”与中学“国文教育”之间的关系纷繁复杂,主要体现在教育改革、知识生产与传播、文学创作、经典形成等方面。为了清晰地呈现出二者之间的互动关系,本文从“文学”“教育”的双视角,以国文教育的基本构成要素为切入点,重点分析二者之间的内在关联,尤其是“新文学”在“国文教育”中的经典形成,旨在通过以上分析促进当下文学教育中对“新文学”作品的正确认识和科学选择,为学生的文学修养培养等提供有益的借鉴与参考。本文共分五章,尝试从现存国文教育制度文件、发行量大且出版权威的代表性国文教科书等方面入手,进行细致的史料分析,探究中学“国文教育”与“新文学”之间在文学传播、知识生产、经典形成、文学创作等方面的互动关系。第一章通过对清末民初教育制度演变的考察,论证了学制和教育宗旨的变迁为“新文学”进入“国文教育”提供了先决条件,“国语运动”作为“新文学”和“国文”的媒介、桥梁,以“国语统一”为共同目的,实现了“国语运动”和“文学革命”的“双潮合一”,确立了“新文学”在“国文教育”中的“知识身份”地位。第二章以国文教科书对新文学作品的传播为研究内容,阐述了新思想、新文化和新文学如何通过国文教科书进行传播。其中政府教育部门的权力、教科书编写者的个人兴味制约着教科书对新文学作品的筛选,也影响了新文学知识的生产。从1920年代“新文学”开始进入国文教科书,到1940年代战争背景下,“国定本”以党化教育的名义对新文学作品的排挤,再到开明新编国文读本坚决选用新文学作品以反抗“国定本”的压制,都体现了国文教科书对新文学作品经典化形成的推动作用。第三章论述了新文学对国文教学改革的促进。从“问题教学法”、“道尔顿制”实验到“精读”“略读”法,新文学选文帮助国文教育加快了现代化进程。与此同时,新文学也促进了国文教育的作文教学改革,教科书中的新文学作品成为学生写作训练的范文,不仅促进了学生现代文体意识的形成,也使新文学的知识地位、知识形象在中学的作文教学中被强化,在这个过程中,新文学也得到了考试制度的官方认可,自身的知识体系也得到了进一步完善。第四章分析了新文学作家的文学创作与国文教育之间的相互影响。新文学作家倡导白话文,自主编写教材,改进教学方法,为学生带去新文化、新思想。从教经历也为作家提供了创作素材,他们将自己的教育理想诉诸作品,同时也促进了新文学的发展。新文学在自身发展的同时,也进一步推动了国文教育的改革、发展,加速了国文教育的现代化进程。第五章探讨了国文教育在现代文学作品经典化进程中的作用和影响。现代语文教科书中那些不可缺少的现代文学“经典篇目”,其“经久不衰”的原因除了作品本身的经典本质外,在经典形成的过程中,还有教育、政治等其他外部力量的参与,它们的共同作用形成了文学作品的“经典化”。对于“新文学”来说,“国文教育”是一个最佳的传播途径。清末以降的学制改革和教育宗旨演变为新文学进入国文教育领域提供了先决条件,国语运动作为新文学和国文教育的桥梁,以“国语统一”为共同目的,实现了新文学与国文教育的全面结合。在这个过程中,新文学也借助国文教育这一途径,推行新文学、新文化、新思想,促进了现代文学审美观念及书写范式的形成。但是受到教育权力机制的约束和教育者个人视野及志趣的影响,国文教育对新文学存在着“限制性”选择,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新文学作品价值的认识。不过从最终的结果来看,二者之间的互动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新文学促进了国文教学改革,引领了民国教育的新风尚,加速了其现代化进程。在二者互动的过程中,新文学选文培养了学生的现代文体意识,使新文学的知识地位、知识形象在国文教育中被强化,新文学知识体系也得到了进一步完善,“经典”地位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

教育部[5](2020)在《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教材[2020]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中小学课程体系,我部组织对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进行了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以及思想政治、语文、

谢丹丹[6](2020)在《新课标背景下高中语文写作教学评价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写作教学评价是促进语文教学不断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随着语文教学理念的变革与2017版新课标的完善,写作教学评价也趋于规范。本文以高中语文写作教学评价作为研究对象,意在探寻一种相对合理的写作教学评价体系,主要研究如下内容:(1)新课标背景下普通高中写作教学评价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2)新课标背景下高中写作教学评价的策略;(3)写作教学评价体系的实践和验证。笔者通过对QAYZ等三所学校的师生进行问卷、访谈、课堂观察等调研后发现,新课标背景下高中写作教学评价存在着以下问题:评价意识淡薄、评价过程刻板、评价方式单一、评价反馈缺失等。基于以上问题,本文在主体性教育理论、多元智能理论、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下,结合2017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强化评价意识,明确评价目标;注重评价过程,多方参与评价;注重评价结果,做好沟通交流等实施策略,并对其进行了实践验证。实践表明,科学合理的写作教学评价对教师而言,可以提高写作教学的能力,对学生而言,有利于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王晋[7](2020)在《梁启超写作教学思想研究》文中认为作为着名的教育家、学者,梁启超早在上世纪初就对语文教育的现代化做出了贡献。他力主废科举、进行学制改革,开启了语文现代化的新纪元,致力于办学、讲学,为教育事业发展做出了贡献。梁启超在总结民初之际的作文教学法的基础上,提出了“整理思想、求真求达”的作文教学观点,而且主张作文可教的是规矩,不可教的是技巧。这对于作文教学实践活动来说,具有很强的指导性。随着课程改革进程的深入,学者和一线教师日渐认识到写作教学对育人的重要性,真实语境写作也受到普遍关注。升入中学,学生在心理发展上进入快速增长期,此时也是语言与思维发展的关键时期。整理思想不仅能帮助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所需观点,还能促进组织材料以形成科学的思维框架,同时还能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生成和综合能力的提高,发展批判思维、辩证思维等多种思维能力,反映本真的作文教学重新受到青睐。面对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写作教学需要在学习任务群的指引下整合,以获得语文素养的提升。文章构造原则是梁启超作文教学思想的精髓。秉承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在研习中外写作教学理论成果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在实习期间的写作教学实践,对梁启超中学写作教学思想的相关内容进行阐述。首先,建立在对梁启超写作教学思想的学理价值思考的基础之上,结合梁启超所处的社会环境及个人教育实践经历,分析梁启超写作教学思想产生的背景及其思想来源、新文体蕴含的写作观。其次,结合梁启超的作文教学法专着系统梳理写作教学思想,依次从重“规矩”轻“言巧”、教做“真人”教作“真文”、心中常怀“读者意识”的教学原则,为“立人”而“立文”、立“规矩”弃“技巧”、重“结构”轻“修辞”的教学目标,文体分类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几方面来阐述。最后,结合当下写作教学理论来对梁启超写作教学的局限进行补充修正,总结出适应核心素养下写作教学的范式策略,从加强情境化写作设计、激发写作兴趣、加强阅读与写作的融合、加强写作序列训练的过程性管理、完善写作教学的评价等方面进行探索,并提出切实可行的策略。希望通过以上的策略能够提高中学生写作教学的效果,使中学写作教学更好地从理论层面走向实践层面。

白蕊璇[8](2020)在《“下水作文”在高中作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实习期间,笔者通过观察发现附中的高中语文教师很注重自身的写作训练,以高水平的作文来指导学生写作中遇到的困难,这一做法引起了我的思考。笔者查阅了大量文献资料,发现这一做法是叶圣陶“下水作文”思想的重现与深化,对作文教学有重要意义,有利于突破写作教学中的难点问题,是提高高中生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因此,笔者提出“教师写‘下水作文’来指导高中生作文,提升学生写作能力”这一观点。论文正文由三部分构成。为了更好的对本论题进行研究,笔者首先廓清了“作文教学”及相关概念,并梳理了叶圣陶“下水作文”的由来。在结合叶圣陶的教育思想与如今的作文教学情况后,笔者概述出“下水作文”的内涵。随后,笔者研究了“下水作文”的继承与发展情况,发现上世纪教学大纲的支持、于漪等着名语文教育家的肯定、还有同题作文的出现更从理论和实践层面进行发展。最后,笔者对新课标进行研读,发现“下水作文”符合新课程对高中生提出的“有个性地表达”、“培养思维能力”等要求。综上可知教师写高水平的“下水作文”对高中作文教学意义重大,可以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突破作文教学的难点,降低写作教学的难度,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率。为了更好地发挥“下水作文”的意义,笔者对高中语文教师的作文教学情况进行调查。其中包括教师的指导和对高中生的写作状况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学生写作状况不佳,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一、如结构混乱等在批改作文中发现的问题;二、学生不喜欢写作文等高中生写作过程中的问题,反映了教师作文教学的不足,教师很少用也用不好“下水作文”。通过对数据的调查分析,笔者得出了以下原因:一、教师写作教学高考导向;二、教师自身写作能力不高;三、教师缺乏针对性地指导;四、教师对“下水作文”内涵理解有误。为了改善高中生写作现状,笔者提出了把“下水作文”应用到高中作文教学中的具体策略:一、教师“下水”引发学生写作兴趣;二、教师“下水”引领学生个性表达;三、教师“下水”引领学生思维能力;四、教师“下水”引领学生文体意识。策略主要针对于教师,主张教师写“下水作文”进行示范引领,针对学生写作情况给予针对性地指导,提升高中生的写作能力。为了更清晰地论述,笔者选择了几个完整地教学案例,详细地展现教师“下水”指导的过程。

李亚辉[9](2020)在《基于想象力培养的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语文核心素养需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在写作教学方面,语文新课标与以往大纲的一个显着区别,就是对学生想象力和个性的强调。《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总目标中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可见新课标对想象力培养的重视。写作离不开想象,想象是学生写好作文的关键,缺乏想象力的作文是没有灵性的。想象的水平即想象力,想象力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基础,是写作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写作教学中,我们一定要紧紧抓住想象力培养的这根主线,着眼于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新的写作教学方法,全方位的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基于想象力培养的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研究”就是围绕这个问题而撰写的研究论文。我在T市Q中学进行教学实践,通过对写作教学现状的调查,运用相关研究方法,找出存在的问题并试图提出有针对性的一套改进实施策略。论文包括绪论共四部分内容。绪论部分,主要论述了本论文的研究缘起、研究目的、研究意义、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并对现阶段学术界对此相关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了综述,了解基于想象力培养的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研究现状。第一部分,界定了想象力及相关概念的内涵,同时对本研究所运用的相关理论做出了解说,并且分析了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想象力培养的影响及意义,为后面的研究奠定了基础。第二部分,通过在实践教学中制定问卷调查,然后对统计的数据进行分析,指出了现阶段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想象力培养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了问题形成的原因。第三部分,结合相关的作文教学案例分析,提出了基于想象力培养的初中写作教学研究的改进策略。四部分之外,还有一个结语,对论文进行了总结。

郑德滢[10](2020)在《新高考背景下高中作文教学研究》文中提出高考作为我国人才培养与选拔的大型考试,对高中教学有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尤其是作文部分,其分值大且对学生能力要求高而一直备受关注。随着2017年新一轮高考制度改革的全面铺开,2020年建成具有中国特色高考制度的到来,高中作文教学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毫不夸张的说,作文教学的好坏与学生高考语文成绩的高低有着直接关系。因此,如何切实有效的开展作文教学,更好的把“考”与“教”相结合,已然成为高中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本文从新一轮高考制度改革历史背景出发,通过把握高考作文命题规律,找寻高考作文命题特点,深入挖掘高考改革体制下高中作文教学的问题与不足,以此探索出一套实用且高效的作文教学策略。基于此,本文以广东省云浮市三所高中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经验总结法等方式进行研究,主要内容结构如下:第一部分是绪论部分,主要阐述了新高考背景下高中作文教学的研究缘起及意义,归纳和整理了当前新高考下作文教学的研究成果,并从相关文献中获得启示。第二部分是阐述新高考背景下高考作文命题及其与作文教学的关系。通过分析新一轮高考制度改革背景下高考作文命题的特点,包括对新一轮高考制度改革概念的界定,新高考背景下高考作文命题的变化、命题特征的概述,预测出新高考下作文命题的发展趋势。浅析高考作文命题与高中作文教学之间的关系,并归纳总结出在此背景下,高考作文命题对高中作文教学影响。第三部分是对新高考背景下高中作文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分析。笔者通过在学生群体中派发问卷以及对师生进行访谈的方式了解作文教学现状,发现学生对新高考政策欠缺了解。同时,一线教学实践中还存在着如下问题:学生方面主要有“审题不当,思维狭隘”、“文体训练单一且欠缺规范”和“对生活积累少,素材内容陈旧肤浅”三大问题。教师方面的问题表现在了忽视教材资源的利用价值;教学方式单一,语文活动流于形式;作文评改欠缺有效性等三个方面。据此,笔者对当前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析因,为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奠定现实基础。第四部分是本论文的重要章节。结合作文教学问题,围绕高考作文命题特点,以此论述开展作文教学的策略。第一,加强师生对新高考和新课标的研读,教师作文教学要落到实处。语文是一门科学性与艺术性兼容,工具性与人文性兼具的学科,而语文能力素养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新高考背景下的语文考试,似乎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实则“题在书外,功在书内”。因此,教师不仅要把政策与要求落到实处,还需对学生加强新高考与新课标的解读与普及,让学生重视语文学习,破除部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偏见。第二,加强思维训练,提升作文品质。无论是时代的发展,还是课标,都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出了要求,新高考背景下,从立意到行文,都离不开学生多种思维能力的综合运用。因此,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加强学生因果思维的训练,帮助学生精准深刻立意;强化纵向思维训练,增强学生作文逻辑性;注重辩证思维的培养,引导学生突破狭隘的思维定式,防止掉入“非此即彼”的思维怪圈;加强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为学生作文增色添彩。同时在阅读教学中,把学生置身于一些真实具体的情境中,帮助他们完成高阶认知,多方面全方位的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第三,规范作文文体,训练有的放矢。笔者通过对教师的访谈发现,学生对文体特征欠缺认识,绝大部分学生对文体知识一知半解,这种淡薄的文体意识导致了学生作文文体杂糅,欠缺规范。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优化以文体类型为中心的作文教学计划,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文体意识,有的放矢的开展作文文体训练。第四,加强生活感悟,注重时代积累。高考作文命题内蕴丰富,涉及面广,教师在引导学生生活化写作的同时,也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发展,着眼现实,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在鼓励学生参与生活的同时,要积极培养学生感受生活的能力,把生活内容当作一门课程去学习。除此之外,还应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每个人都不是社会独立的个体,我们要把自己的利益与国家的发展相结合。第五,重视教材,挖掘利用。由于高中生课业压力大,课程任务繁重,学生能自由分配时间从而进行课外阅读的时间是有限的,加之学生的兴趣阅读与质量阅读不匹配,导致学生的高质量阅读十分短缺。因此,教师可以发挥好语文课本的学习价值,通过阅读教学,提高学生作文语言表达能力,聚焦语用,先求通再求好;再者,熟读课文,正本清源,概括、凝练课本中可供运用的作文素材;接着,在立足课文的基础上,以读引读,加强阅读的课内外联系,增加学生的阅读积累;最后,读写结合,把汲取与表达相统一,实现开阔学生视野,以读促写的目的。第六,丰富教学形式,开展多样活动。作文教学不应拘泥于课堂,而要加强课程实施的整合,丰富作文教学形式,如把作文教学与课本剧表演相结合,“读、写、演”三位一体,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即兴表演能力,打造多样的作文教学课堂;亦可以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如开展研究性写作活动,转变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学习观念,引导学生关注与参与社会实践。第七,量化评分标准,高效讲评改。作文评改是作文教学的重要一环,高效的讲评有利于加深学生的作文印象,促进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本文从“作文评语要用心”“作文评改有标准”“作文要不厌其改”三个方面优化作文评改环节,始终把“一切都为提高学生写作能力与素养”的原则作为选择评改方式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第五部分是本文的结语。总而言之,本文立足于教学实践,通过探究新高考下高考作文命题特点,把握高考作文命题与高中作文教学二者的关系,找寻出切实有效的教学策略,以期为高中作文教学发展带来积极作用。

二、倡导自由作文 发展学生个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倡导自由作文 发展学生个性(论文提纲范文)

(1)建构主义视域下高中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三、创新点
    四、研究思路、步骤和方法
第一章 建构主义视域下的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
    1.1 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
    1.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1.3 建构主义在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写作应用的必要性
    1.4 基于建构主义的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透视
第二章 建构主义视域下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教学现状分析
    2.1 调查问卷设置及实施
    2.2 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第三章 建构主义视域下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教学策略
    3.1 建构主义视域下教师专业发展启示
    3.2 建构主义视域下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教学策略
    3.3 建构主义视域下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教学实践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A:调查问卷
附录B:学生作文展示
致谢

(2)基于言语生命动力学理论的高中语文写作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缘起
        1.现实原因
        2.实习经历
        3.文献整理发现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方法
        1.文献法
        2.问卷调查法
        3.案例分析法
    (四)研究综述
        1.关于高中语文写作教学现状研究
        2.关于言语生命动力学理论的研究
一、言语生命动力学理论概述
    (一)言语生命动力学理论的提出背景
        1.语文学科性质的论辩
        2.颠覆与超越:言语生命动力学写作本位的提出
    (二)言语生命动力学理论的基本概念解释
        1.言语生命
        2.言语生命意识
        3.言语生命动力学
        4.写作动机
二、高中语文写作教学现状及原因分析
    (一)高中生言语生命动力缺失的现状
        1.学生缺乏写作兴趣,言语动力不足
        2.写作内容匮乏,言语表现模式化
        3.写作评改功利化,言语生命意识受压抑
    (二)我国高中语文写作教学现状的原因分析
        1.忽视学生言语主体存在性
        2.写作教学方法模式化
        3.应试思想根深蒂固,考试标准评改作文
三、言语生命动力学应用于高中语文写作教学的实践
    (一)基于言语生命动力学视角看于漪作文教学
        1.唤起言语表现欲,激发写作内驱力
        2.发展言语想象力,为写作插上双翅
    (二)基于言语生命动力学视角看熊芳芳作文教学
        1.言语想象力:言语生命的翅膀
        2.语文教师:言语生命意识的实践者和传递者
    (三)基于言语生命动力学理论的高中语文写作教学实践
        1.开展话题探讨,激发写作兴趣
        2.下水作文展示,写法鉴赏运用
        3.学生写作练习,呵护言语表现
四、言语生命动力学理论应用于高中语文写作教学的策略
    (一)唤醒和激励语词惊异,激发写作兴趣
    (二)转变写作教学观念,牧养言语个性
        1.言传身教:做身体例行的写作者
        2.养护言语想象力
    (三)重视写作评改,呵护言语生命
        1.尊重言语生命差异性,顺应言语生命天性
        2.挣脱应试标准束缚,维护言语生命表现欲
        3.作文评改对话心灵,呵护言语生命意识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3)高中语文文体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缘起
    二、相关概念的界定
        (一)文体
        (二)文体意识
    三、研究目的及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1.文体教学对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意义
        2.文体教学对高中语文写作教学的意义
    四、研究成果综述
        (一)高中语文阅读文体教学
        1.诗歌的文体教学
        2.散文的文体教学
        3.小说的文体教学
        4.戏剧的文体教学
        (二)高中语文写作文体教学
        1.记叙文的文体教学
        2.议论文的文体教学
        3.应用文的文体教学
第一章 高中语文中文体教学的必要性
    第一节 课程标准的要求与课程改革的需要
        一、正确理解和实施新课标的要求
        二、高中语文教学深入改革的需要
    第二节 高中语文文体教学现状
        一、教材的编写与文体教学
        二、高中语文中文体教学的调查与分析
    第三节 高中语文文体教学弱化的不良影响
        一、阅读文体教学弱化的不良影响
        二、写作文体教学弱化的不良影响
第二章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文体教学的实施策略
    第一节 诗歌类文体的阅读教学
        一、古典诗歌
        二、现代诗歌
    第二节 散文类文体的阅读教学
        一、散文文体教学的分类展开
        二、揣摩品味语言,感悟作者情怀
        三、理清文本线索,体味“神”之不散
    第三节 小说类文体的阅读教学
        一、在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中品析人物形象
        二、关注小说的叙述形式
        三、鉴赏小说不同的语言风格
    第四节 戏剧类文体的阅读教学
        一、把握戏剧核心——冲突
        二、深入剖析戏剧中的人物形象
        三、仔细揣摩戏剧中的人物语言
第三章 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文体教学的实施策略
    第一节 记叙文文体的写作教学
        一、根据记叙对象,有针对性地进行写作文体训练
        二、重视记叙性随笔写作,逐渐掌握记叙文的文体特征
    第二节 议论文文体的写作教学
        一、理解议论文本质,明晰“三要素”关系
        二、分阶段展开议论文写作训练
        三、重视逻辑思维训练,提升文章层次
    第三节 应用文文体的写作教学
        一、明确常用应用文基本格式要求
        二、创设情境,开展写作训练
        三、进行应用文语言专项训练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高中语文文体教学现状调查(学生卷)
    附录2:高中语文文体教学现状调查(教师卷)
后记

(4)中国“新文学”与“国文教育”互动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选题依据及意义
    二、研究历史与现状
    三、研究思路及方法
第一章 新文学在国文教育中“知识身份”的确立
    第一节 晚清至“五四”教育制度变迁中的“文学”演变
        一、晚清学制改革对“文学教育”的奠基
        二、民初教育改革对“文学教育”地位的确定
        三、“五四”时期教育制度改革对“文学教育”的强化
    第二节 新文学与国文教育“联姻”
        一、“言文一致”的必然结果
        二、文学教育改革的需要
        三、“文学革命”与“国语运动”的利益共谋
第二章 新文学以国文教科书为媒介的传播
    第一节 1920 年代国文教科书新文学兴味的体现
        一、《白话文范》的“新思潮”倾向
        二、《初中国语文读本》的新文学经典倾向
        三、《初级国语读本》的“新文学理念”倾向
        四、编者个人因素对新文学选文编排的影响
    第二节 1930 年代国文教科书“文学教育”观的转变
        一、“新思潮”的延续与深化
        二、“文艺性”的强调与凸显
        三、从“文学”到“文章”
    第三节 1940 年代国文教科书中新文学的“遮蔽”与“反抗”
        一、“国定本”对“新文学”的有意遮蔽
        二、《开明新编国文读本》对“新文学”的坚持
        三、国文教科书新文学选文特征
第三章 新文学对国文教育改革的推动
    第一节 新文学选文促进阅读教学改革
        一、“人生问题”选文引发“问题教学法”
        二、艺术性选文引发“道尔顿制”教学实验
        三、新文学教育引发“精读”“略读”改革
    第二节 新文学选文促进国文写作教学改革
        一、语体文作文观的形成
        二、写作教学内容的明确
        三、写作指导方法的转变
    第三节 新文学选文促进国文考试改革
        一、考核方式的改变
        二、考核内容的改变
第四章 新文学家教育思想、创作与国文教育的相互影响
    第一节 新文学家教育思想对国文教育的影响
        一、周氏兄弟的“儿童本位”思想
        二、叶圣陶与朱自清的国文教育观
    第二节 国文从教经历对新文学创作的影响
        一、以学生为假想读者群的“范文式”创作
        二、以抒发个人教育理想为目的的创作
        三、从教经历影响在作家写作风格中的体现
    第三节 新文学中的“教育书写”
        一、以“教育批判”为主题的创作
        二、以“儿童为本”的创作
        三、为教育助力的新文学读物编辑
第五章 国文教育视野下现代文学经典的形成与反思
    第一节 新文学作品在国文教科书中的“经典化”历程
        一、散文作品的“经典化”形成
        二、小说作品的“经典化”形成
        三、新诗作品的“经典化”形成
        四、戏剧作品的“经典化”形成
    第二节 新文学作品在国文教科书中的“经典”成因
        一、符合选文标准
        二、具有教学价值
        三、文化斗争需要
        四、自我经典化努力
    第三节 国文教育对新文学“经典”产生的影响
        一、节选对原作解读的影响
        二、删改对原作解读的影响
        三、教学阐释对原作的影响
        四、教育及意识形态因素的影响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本文参考的中学国文教科书及新文学选文篇目
后记

(6)新课标背景下高中语文写作教学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研究缘起
        1.1.1 新课标对写作教学评价的要求
        1.1.2 实际教学中的评价情况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方法
        1.4.1 文献研究法
        1.4.2 问卷调查法
        1.4.3 访谈法
        1.4.4 观察法
2.写作教学评价概述
    2.1 相关概念界定及辨析
        2.1.1 评价
        2.1.2 写作教学
        2.1.3 写作教学评价
    2.2 相关理论基础及其思考
        2.2.1 主体性教育理论
        2.2.2 多元智能理论
        2.2.3 建构主义理论
    2.3 写作教学及评价的基本内容
        2.3.1 对写作教学目标的评价
        2.3.2 对写作教学过程的评价
        2.3.3 对写作教学方法的评价
        2.3.4 对写作教学结果的评价
3.写作教学评价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3.1 调查研究的设计
        3.1.1 调查目的
        3.1.2 调查对象
        3.1.3 调查内容
    3.2 写作教学评价现状
        3.2.1 评价的总体状况
        3.2.2 评价的功效
        3.2.3 评价的方式
    3.3 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3.3.1 存在问题
        3.3.1.1 评价意识淡薄
        3.3.1.2 评价过程刻板
        3.3.1.3 评价方式单一
        3.3.1.4 评价反馈缺失
        3.3.2 原因分析
        3.3.2.1 受评者方面
        3.3.2.2 施评者方面
4.写作教学评价策略研究
    4.1 遵循新课标倡导的评价原则
        4.1.1 坚持发展性原则
        4.1.2 坚持主体性原则
        4.1.3 坚持多元性原则
        4.1.4 坚持过程性原则
        4.1.5 坚持开放性原则
        4.1.6 坚持情感性原则
    4.2 写作教学的评价策略
        4.2.1 强化评价意识,明确评价目标
        4.2.1.1 培养评价意识,制定教学设计
        4.2.1.2 明确评价目标,制定评价标准
        4.2.2 注重评价过程,多方参与评价
        4.2.2.1 重视教的过程,开展多元评价
        4.2.2.2 重视学的过程,强化质性评价
        4.2.3 注重评价结果,做好沟通交流
        4.2.3.1 重视及时反馈,注重作文修改
        4.2.3.2 建立成长记录袋,出版优秀作文集
5.写作教学评价实例分析
    5.1 评价目标与方案
        5.1.1 开展作前指导
        5.1.2 制定评价方案
    5.2 评价标准与描述
        5.2.1 制定评价标准
        5.2.2 描述评价标准
    5.3 评价过程简录
        5.3.1 学生作文评价实践
        5.3.2 教师作文评价实践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学生问卷调查
    附录二 :教师访谈提纲
学位论文数据集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7)梁启超写作教学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对象
    三、研究现状
    四、研究意义
    五、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一章 梁启超写作教学思想形成过程
    第一节 梁启超写作教学思想形成的背景分析
        一、时代背景与社会变革
        二、丰富的人生阅历
        三、西方学术思想的影响
    第二节 梁启超写作教学思想形成的理论来源
        一、传统写作教学的文化基因
        二、传统写作教学的理论借鉴
        三、近代教育思想的影响
    第三节 梁启超“新文体”所蕴含的写作观
        一、新文体的文体意识
        二、新文体的结构特点
        三、新文体的语言形式
第二章 梁启超写作教学思想内容
    第一节 教学原则
        一、重“规矩”轻“言巧”
        二、教做“真人”教作“真文”
        三、心中常怀“读者意识”
    第二节 教学目标
        一、为“立人”而“立文”
        二、立“规矩”弃“技巧”
        三、重“结构”轻“修辞”
    第三节 教学内容
        一、记述之文的文体教学
        二、论辩之文的文体教学
    第四节 教学方法
        一、教授法的形式
        二、自主学习的作文法
第三章 梁启超写作教学思想的应用及启示
    第一节 实践起点:中学生写作现状分析
        一、作文讲授现状
        二、作文训练现状
        三、作文评改现状
    第二节 学习指导:学生写作的实践指导
        一、培养求真求达的态度
        二、尊重个体差异
        三、培养语文素养
    第三节 教学实施:教师教学的实践引领
        一、循序渐进指导
        二、注重不同文体
        三、改变传统的命题教学
        四、关注“写什么”和“怎么写”
        五、加强教师自身素养的提升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8)“下水作文”在高中作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的缘起
        (一)高中语文教师注重自身平时的写作训练
        (二)教师的写作给高中生带来积极影响
    二、选题意义
        (一)突破困扰高中写作教学中的难点问题
        (二)是提高高中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
        (三)有利于提高教师的写作水平
    三、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二)问卷调查法
        (三)案例分析法
第一章 “下水作文”与高中作文教学研究概述
    一、作文教学及相关概念界定
        (一)“写作”与“作文”
        (二)“写作教学”与“作文教学”
    二、叶圣陶“下水作文”概述
        (一)“下水作文”的由来
        (二)“下水作文”的内涵
    三、“下水作文”的继承与发展
        (一)上世纪教学大纲的倡导
        (二)着名学者的继承与发展
        (三)“同题作文”的出现
    四、高中新课标对高中生作文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一)新课标强调有个性地表达
        (二)新课标强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第二章 高中语文教师作文教学状况调查与分析
    一、调查状况简介
        (一)调查对象
        (二)调查目的
        (三)调查内容
        (四)调查方法
    二、高中语文教师作文教学状况统计与分析
        (一)对高中生写作兴趣的状况调查
        (二)对高中生写作能力的状况调查
        (三)对高中生眼中作文指导的调查
        (四)对教师“下水作文”状况调查
    三、高中语文教师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批改高中生作文中发现的问题
        (二)高中生写作过程中的问题
        (三)教师写“下水作文”存在的问题
    四、高中语文教师作文教学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教师作文教学高考导向
        (二)教师自身写作能力不高
        (三)教师“下水”缺少针对性地指导
        (四)教师对“下水作文”内涵理解有误
    五、结论:“下水作文”对指导高中生写作有积极作用
第三章 “下水作文”在高中作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教师“下水”引发学生写作兴趣
        (一)案例1《师生共作让作文课充满活力》
        (二)案例分析
    二、教师“下水”引领学生个性表达
        (一)教师“下水”引领学生审题立意
        1、案例2《一篇“演讲稿”来教学生审题立意》
        2、案例分析
        (二)教师“下水”引领学生卷面书写
        1、案例3《老师帮你还作文之“美”》
        2、案例分析
    三、教师“下水”引领学生思维能力
        (一)教师“下水”引领学生构思
        1、案例4《一份提纲让学生头脑清晰》
        2、案例分析
        (二)教师“下水”引领学生修改
        1、案例5《老师示范改,学生学会改》
        2、案例分析
    四、教师“下水”引领学生文体意识
        (一)案例6《教师帮助学生站对文体队伍》
        (二)案例分析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表1-1
    附录二 高中生写作现状调查问卷
    附录三 :教师访谈
    附录四 :作文题目
攻读学位期间完成的学术论文
致谢

(9)基于想象力培养的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研究缘起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实践价值
    1.4 选题的国内外研究概况
        1.4.1 国内研究概况
        1.4.2 国外研究概况
        1.4.3 相关研究述评
    1.5 研究思路
    1.6 研究方法
        1.6.1 文献调查法
        1.6.2 问卷调查法
        1.6.3 案例分析法
2.核心概念的界定及理论基础
    2.1 写作
        2.1.1 早期对写作的定义
        2.1.2 写作的基本含义
        2.1.3 写作活动的特征和意义
        2.1.4 相关写作概念综述
    2.2 写作教学
    2.3 想象力的内涵
        2.3.1 .西方哲学家对想象力的界定
        2.3.2 生理学及心理学对想象内涵的界定
        2.3.3 文学创作中想象内涵的界定
    2.4 写作教学中想象力培养的重要性
    2.5 本研究的理论基础
        2.5.1 康德的创造想象理论
        2.5.2 萨特的文学想象理论
        2.5.3 保罗.利科的虚构叙事想象理论
        2.5.4 伊瑟尔的召唤结构想象理论
        2.5.5 刘勰的神思想象理论
3.基于想像力培养的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现状调查研究
    3.1 调查设计
        3.1.1 调查问卷设计
        3.1.2 调查对象的选取
        3.1.3 调查方法
        3.1.4 调查问卷的确立
    3.2 初中语文“写作教学”教学现状调查数据分析
        3.2.1 教师问卷分析
        3.2.2 学生问卷分析
    3.3 初中语文“写作教学”教学现状反映出来的问题
        3.3.1 教师教学模式形式化,写作教学内容僵化
        3.3.2 教师课堂写作无序化和随意化
        3.3.3 教师写作教学评价方法不当
        3.3.4 学生写作任务化、应付化
        3.3.5 学生作文缺乏真情实感的流露
        3.3.6 学生想象力的极度缺失
        3.3.7 学生写作资源和写作素材严重缺乏
    3.4 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想象力培养存在问题的归因分析
        3.4.1 教师观念陈旧,应试目标突出
        3.4.2 学生面对写作时的恐惧心理
        3.4.3 写作理念的偏移和错位
        3.4.4 轻视社会生活实践活动
        3.4.5 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的脱离
        3.4.6 忽视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3.4.7 教师评价方式缺乏灵活性
4.基于想象力培养的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的改进策略
    4.1 提高教师写作素养,更新写作教学理念
        4.1.1 教师转变写作观念,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4.1.2 教师引导学生寻找生活的亮点,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4.1.3 教师写“下水文”,提高学生的写作意识
        4.1.4 教师实施多元主体参与写作评价,改变作文评价的方式
    4.2 寻找阅读与写作的契合点,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
        4.2.1 进行课内阅读指导写作,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
        4.2.2 进行课外阅读自主写作,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4.2.3 加强阅读与写作的融合,积累学生的写作素材
        4.2.4 通过阅读教学,引导学生有目的的感知情境
        4.2.5 借助课文朗读,点燃学生想象的火花
    4.3 思维多元开放训练,重视人文精神,为想象插上翅膀
        4.3.1 注重课外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价值观
        4.3.2 积极创设写作情景,营造写作的竞争环境
        4.3.3 注重人文关怀,开阔学生的写作视野
    4.4 充分利用语文教材,不断丰富学生的表象
        4.4.1 利用“文本留白”,启迪学生想象的亮点
        4.4.2 丰富学生的表象储备,提高学生对表象的加工组织能力
    4.5 加强语言表达训练,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
        4.5.1 丰富词汇,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4.5.2 强化微型作文训练,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
结语
参考文献
    一、着作类
    二、期刊类
    三、硕博论文类
    四、其他类
附录
学位论文数据集
致谢

(10)新高考背景下高中作文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综述
    (四)研究方法
一、新高考背景下高考作文命题及其与作文教学的关系
    (一)新高考与高中作文教学
        1.新高考制度改革
        2.新高考与高中作文教学
    (二)新高考背景下高考作文命题特点
        1.新高考背景下高考作文命题变化
        2.新高考背景下高考作文命题特征
        3.新高考背景下高考作文命题发展趋势
    (三)新高考背景下高考作文命题与高中作文教学的关系
    (四)新高考背景下高考作文命题对高中作文教学的影响
二、新高考背景下高中作文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
    (一)师生对新高考的认识和看法
        1.学生方面
        2.教师方面
    (二)高中作文教学现状
        1.学生作文学习情况
        2.教师作文教学情况
    (三)高中作文教学存在问题及原因
        1.师生对新高考缺乏认识和了解
        2.学生写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3.教师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三、新高考背景下高中作文教学的优化策略
    (一)加强师生对新高考的认识与了解
        1.学生层面:加强对新高考政策的了解,树立正确的语文学习观
        2.教师层面:加强研读,做好普及,更新教学观念
    (二)加强思维训练,提升作文品质
    (三)规范作文文体,训练有的放矢
    (四)加强生活感悟,注重时代积累
        1.把生活内容当作一门课程
        2.让身边人与事与时代紧密相连
    (五)重视教材,挖掘利用
        1.回归课文,强调语用
        2.熟读课文,正本清源
        3.立足课文,以读引读
        4.重视课文,读写结合
    (六)丰富教学形式,开展多样活动
    (七)量化评分标准,高效讲评改
        1.作文评语要用心
        2.作文评改有标准
        3.作文要不厌其改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四、倡导自由作文 发展学生个性(论文参考文献)

  • [1]建构主义视域下高中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教学研究[D]. 慕世杰. 河南科技学院, 2021(07)
  • [2]基于言语生命动力学理论的高中语文写作教学研究[D]. 黄薇. 广西师范大学, 2021(12)
  • [3]高中语文文体教学研究[D]. 刘桐宇. 河北师范大学, 2021(12)
  • [4]中国“新文学”与“国文教育”互动关系研究[D]. 张蓬. 东北师范大学, 2021(09)
  • [5]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J]. 教育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 2020(06)
  • [6]新课标背景下高中语文写作教学评价研究[D]. 谢丹丹. 天水师范学院, 2020(06)
  • [7]梁启超写作教学思想研究[D]. 王晋. 河南大学, 2020(02)
  • [8]“下水作文”在高中作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白蕊璇.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0(01)
  • [9]基于想象力培养的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研究[D]. 李亚辉. 天水师范学院, 2020(06)
  • [10]新高考背景下高中作文教学研究[D]. 郑德滢. 广西师范大学, 2020(06)

标签:;  ;  ;  ;  ;  

倡导自由作文,培养学生个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