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材料新技术在长江中下游护岸工程中的应用

新材料新技术在长江中下游护岸工程中的应用

一、长江中下游护岸工程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赖敬飞[1](2020)在《长江九江段河流崩岸模型试验与综合防治技术》文中研究表明我国是一个河流大国,崩岸现象频发,作为一种普遍存在的河流自然灾害,崩岸严重威胁河流防洪工程和两岸百姓生命财产安全,严重制约沿岸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而河道水位变化是导致河流岸坡发生崩岸的一个重要原因,当岸坡土体因水位上升受水流浸泡后,其抗剪强度将大幅降低,而发生水位突降时,因孔隙水压不能及时消散,影响岸坡的稳定性。然而崩岸的发生机理复杂,研究尚未成熟,所以对河流崩岸机理进一步完善和提高,并针对崩岸险情制定相应的护岸措施来缓解崩岸带来的影响,对我国河流的防洪减灾、岸坡防治及河流正常运行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本文以九江长江河流崩岸为主要研究的对象,在广泛研究收集和总结归纳了前人实践经验研究成果的理论基础上,通过对崩岸实际发生河段进行现场调研,利用室内模型试验及理论分析等方式对河流崩岸机理进行探究,最后根据长江护岸工程经验,介绍了崩岸的预测方法和防治措施,主要工作及结论如下:1.归纳总结了河流崩岸的类型、特点,分析了崩岸的宏观影响因素和危害,以及时空分布规律;2.通过开展室内物理力学及模型试验,揭示了河流岸坡在水位升降条件下岸坡失稳及破坏的原因;3.分析了渗流与崩岸的关系,对河流岸坡在水位上升、高水位保持及水位下降全过程进行了稳定性分析,揭示了水位变化与岸坡稳定性之间的影响关系。4.介绍了崩岸预测及护岸工程类型,对抛石、砌石护岸工程技术进行分析,最后指明了未来河流护岸工程的发展方向。

长江水利委员会[2](2017)在《长江中下游护岸工程65年》文中研究指明长江中下游干流河道河岸大部分为典型二元结构,在水沙条件与河床边界相互作用下,河岸经常发生崩塌。岸线崩退改变了河道的平面形态,引起上下游河势发生调整,给防洪安全和两岸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新中国成立后,为保障河势稳定和防洪安全,国家及各级政府持续开展了以护岸工程为主的河道治理工作。介绍了新中国成立以来长江中下游护岸工程实施情况、护岸工程技术发展、主要经验及关于今后河道整治的建议。

卢金友,朱勇辉,岳红艳,黄莉,刘亚,杨光荣[3](2017)在《长江中下游崩岸治理与河道整治技术》文中指出长江中下游干流河道河岸抗冲性较差,水流冲刷力强,河床冲淤变化频繁,崩岸险情时有发生,河道治理对促进沿江地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简要分析了近年来特别是三峡水库蓄水以来长江中下游水沙变化与河道演变特性,分析了中下游河道崩岸与护岸工程现状、现有护岸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阐释了河道崩岸的影响因素与发生机理,揭示了不同类型护岸工程的破坏机理,简要介绍了河道岸坡稳定性评估方法及其应用,总结了长江中下游的崩岸治理与河道整治技术,最后通过典型实例介绍了崩岸治理与河道整治技术在长江中下游的应用与实践。

吴永新,周玲霞,吴昊,章日佳,武雁刚,武玮[4](2017)在《长江南京河段治理60年回顾与展望》文中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长江南京河段治理保护取得了巨大成就。系统回顾了南京治江60 a的主要历程,总结分析了治江理念、规划设计、施工技术和建设经验,探索治江理论,促进治江技术水平不断提升。以治江60 a中6次大规模治理历程为经线,以护岸技术、设计方案、材料应用、施工方法、测量技术、科学研究等6个方面发展历程为纬线,系统总结了取得的成绩和经验。长江南京河段在60 a的治理历程中,逐步形成了较为系统的河道整治技术、河道原型观测方法,组织开展了河道整治理论研究、整治设计方案的创新,不断探索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运用。针对新时期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的要求,分析了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为适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提出了当前和今后的工作重点,以努力实现长江保护与开发的协调发展。

周晓进,刘勇兵,何广水[5](2017)在《网架箱型河道护岸加固工程新技术开发应用》文中研究表明为了响应国家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部署,在长江河道护岸工程建设中尽可能采用高效环保型的新材料、新工艺技术,提出了网架箱型河道护岸加固工程新技术,属高效环保型的河道护岸工程技术;该技术已在长江中游干流下荆江河段中的七弓岭地段、荆江门地段护岸加固工程中得以应用,从工程的应用效果来看,达到了设计目标要求;在同类型等功效的前提比较条件下,采用网架箱型河道护岸加固工程新技术经济优势明显,其推广应用具有一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尚钦,汪继承,周冬妮,郑华康[6](2017)在《护岸工程设计基本问题浅析》文中研究表明由于河势演变比较复杂、护岸理论研究相对落后,且护岸工程的设计仍停留在对20世纪中早期半经验公式的应用上。通过对现行规范中基本经验公式的研究,分析了公式的适用性和局限性;在此基础上,明确了护岸工程范围的划分,阐释了护岸工程范围确定的基本原则及半定量方法,提出了工程结构(抛石粒径、防冲备填石)的设计计算方法,为护岸工程设计提供了新思路。

姚仕明,卢金友[7](2008)在《长江中下游护岸工程技术与防护效果研究》文中认为结合长江中下游护岸工程实践,运用水槽试验与理论分析等相结合的方法对不同材料与结构型式的护岸工程效果、破坏机理及适应条件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散粒体材料护岸能很好地适应河床变形,可用于复杂的水流条件与河道边界条件,在满足抗冲性条件下,石料粒径愈小,适应河床变形能力愈强;排体护岸的整体性较好,但适应河床变形能力有限,影响排体的护岸效果,若将排体与散粒体护岸有机结合,可有效提高排体护岸效果与适应河床变形能力;对于适应河床变形能力差的刚性护岸材料则不宜用于长江中下游水下护岸工程中。

姚仕明,卢金友[8](2008)在《长江中下游护岸工程技术与防护效果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结合长江中下游护岸工程实践,运用水槽试验与理论分析等相结合的方法对不同材料与结构型式的护岸工程效果、破坏机理及适应条件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散粒体材料护岸能很好地适应河床变形,可用于复杂的水流条件与河道边界条件,在满足抗冲性条件下,石料粒径愈小,适应河床变形能力愈强;排体护岸的整体性较好,但适应河床变形能力有限,影响排体的护岸效果,若将排体与散粒体护岸有机结合,可有效提高排体护岸效果与适应河床变形能力;对于适应河床变形能力差的刚性护岸材料则不宜用于长江中下游水下护岸工程中。

周明,何广水[9](2008)在《长江护岸工程现代化建设管理模式探讨》文中提出长江护岸工程是长江岸线地产的基础设施,长江岸线地产资源基本上被无偿占用。从未形成投入产出的良性资金链循环,误导了人们对长江护岸工程的价值观念;护岸工程已有500多年的历史。核心工程技术基本上停滞在原始的抛石护岸水平,新材料新技术研究投入低;水下护岸工程是预防性工程,长期以来每年总有险情发生,工程的运行管理不到位是其主要原因之一。针对长江护岸工程现状,本文围绕"产业化管理、体制改革、技术创新"的主题,论述了长江护岸工程特性、建设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改革目标模式及相关对策,探讨了适合新时期长江护岸工程现代化建设管理的优化模式。

姚仕明,卢金友,周宜林[10](2007)在《长江中下游护岸工程技术与防护效果研究》文中指出本文结合长江中下游护岸工程实践,运用水槽试验与理论分析等相结合的方法对不同材料与结构型式的护岸工程效果、破坏机理及适应条件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散粒体材料护岸能很好地适应河床变形,可用于复杂的水流条件与河道边界条件,在满足抗冲性条件下,石料粒径越小,适应河床变形能力越强; 排体护岸的整体性较好,但适应河床变形能力有限,影响排体的护岸效果,若将排体与散粒体护岸有机结合, 可有效提高排体护岸效果与适应河床变形能力;对于适应河床变形能力差的刚性护岸材料则不宜用于长江中下游水下护岸工程中。

二、长江中下游护岸工程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长江中下游护岸工程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长江九江段河流崩岸模型试验与综合防治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目的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3 存在的问题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第2章 长江中下游崩岸特点及时空分布
    2.1 崩岸的形态分类及宏观影响因素分析
        2.1.1 崩岸的形式及特点
        2.1.2 崩岸影响因素宏观分析
        2.1.3 崩岸的危害
    2.2 崩岸时空分布规律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崩岸模型试验
    3.1 现场调研
    3.2 模型设计
        3.2.1 试验装置
        3.2.2 试验材料
        3.2.3 试验土样力学性质测定
        3.2.4 试验过程
    3.3 试验现象
        3.3.1 崩岸过程
        3.3.2 孔隙水压力变化特征分析
    3.4 试验结果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水位升降过程崩岸机理研究
    4.1 水位变化过程的崩岸问题
        4.1.1 水位变化对岸坡土体剪应力的影响
        4.1.2 河流岸坡土体整体受力情况分析
        4.1.3 河岸渗流与水位变化
        4.1.4 崩岸与渗流的关系
    4.2 水位上升过程河流崩岸分析
    4.3 高水位浸泡条件下河流崩岸分析
    4.4 水位下降过程河流崩岸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河道崩岸综合治理
    5.1 崩岸的预测
    5.2 护岸工程类型
    5.3 崩岸综合治理工程措施
        5.3.1 水上护坡工程
        5.3.2 水下护坡工程
    5.4 崩岸治理技术的未来发展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2)长江中下游护岸工程65年(论文提纲范文)

1 护岸工程实施概况
2 护岸工程技术发展
3 护岸工程主要经验
    3.1 必须依据河势控制规划开展河道治理工作
    3.2 充分认识护岸工程在河道治理中的作用
    3.3 关于护岸工程设计几个主要问题
4 关于今后河道整治几点意见
    4.1 加快开展长江中下游崩岸治理工作
    4.2 继续做好河道观测与分析研究工作
    4.3 逐步建立崩岸监测预测信息化平台
    4.4 定期开展护岸工程技术经验交流
5 结语

(3)长江中下游崩岸治理与河道整治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水沙变化与河道演变
    1.1 近期水沙变化
    1.2 河道演变特性
    1.3 河道演变趋势
2 崩岸与护岸工程现状
    2.1 崩岸情况
    2.2 护岸工程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2.2.1 护岸工程现状
        2.2.2 存在的主要问题
3 崩岸机理及防治措施
    3.1 崩岸的影响因素分析
        3.1.1 水流动力条件
        3.1.2 河床边界条件
        3.1.3 人为因素
    3.2 崩岸发生机理
    3.3 不同类型护岸工程的破坏机理
        3.3.1 研究内容和试验条件
        3.3.2 主要试验成果
    3.4 河道岸坡稳定性评估
        3.4.1 评估分类技术指标
        3.4.2 应用案例
4 崩岸治理技术与河道整治
    4.1 崩岸治理技术与实践
    4.2 河道整治技术
        4.2.1 河道综合整治技术的归类与概述
        4.2.2 河势控制工程应用与实践
        4.2.3 河道综合整治技术应用与实践
5 结语

(4)长江南京河段治理60年回顾与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背景
2 治江历程
3 治江工程成效
4 治江主要成果与创新
    4.1 护岸技术
    4.2 设计方案
    4.3 材料应用
    4.4 施工方法
    4.5 观测技术
    4.6 科学研究
5 展望

(5)网架箱型河道护岸加固工程新技术开发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背景
2 结构设计
    2.1 预制钢筋混凝土连杆
    2.2 网架箱围布
    2.3 网架箱安装与施工配件
3 施工工艺技术设计
    3.1 施工准备
    3.2 钢筋混凝土连杆预制与养护
    3.3 钢筋混凝土网架箱的组装与运输
    3.4 钢筋混凝土网架箱的沉放施工
4 技术经济优势分析
    4.1 技术优势分析
    4.2 单位工程成本分析
5 结语

(6)护岸工程设计基本问题浅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半经验公式
    1.1 冲刷坑计算
    1.2 块石抗冲粒径计算
    1.3 防冲备填石计算
2 护岸工程设计新思路
    2.1 护岸工程范围的划分
    2.2 护岸范围的确定
        2.2.1 总体布置原则
        2.2.2 确定护岸范围的半定量方法
    2.3 工程结构设计方法
        2.3.1 抛石粒径计算方法
        2.3.2 防冲备填石计算方法
3 结语

四、长江中下游护岸工程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长江九江段河流崩岸模型试验与综合防治技术[D]. 赖敬飞. 南昌大学, 2020(01)
  • [2]长江中下游护岸工程65年[J]. 长江水利委员会. 水利水电快报, 2017(11)
  • [3]长江中下游崩岸治理与河道整治技术[J]. 卢金友,朱勇辉,岳红艳,黄莉,刘亚,杨光荣. 水利水电快报, 2017(11)
  • [4]长江南京河段治理60年回顾与展望[J]. 吴永新,周玲霞,吴昊,章日佳,武雁刚,武玮. 水利水电快报, 2017(11)
  • [5]网架箱型河道护岸加固工程新技术开发应用[J]. 周晓进,刘勇兵,何广水. 水利水电快报, 2017(11)
  • [6]护岸工程设计基本问题浅析[J]. 尚钦,汪继承,周冬妮,郑华康. 水利水电快报, 2017(11)
  • [7]长江中下游护岸工程技术与防护效果研究[A]. 姚仕明,卢金友. 纪念’98抗洪十周年学术研讨会优秀文集, 2008
  • [8]长江中下游护岸工程技术与防护效果研究[A]. 姚仕明,卢金友. 纪念’98抗洪十周年学术研讨会优秀文集, 2008
  • [9]长江护岸工程现代化建设管理模式探讨[J]. 周明,何广水. 水利建设与管理, 2008(01)
  • [10]长江中下游护岸工程技术与防护效果研究[A]. 姚仕明,卢金友,周宜林. 中国水利学会第三届青年科技论坛论文集, 2007

标签:;  ;  ;  ;  ;  

新材料新技术在长江中下游护岸工程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