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_2断层对锦屏左岸坝坡静力稳定性的影响

f_2断层对锦屏左岸坝坡静力稳定性的影响

一、断层f_2对锦屏左岸坝坡静力稳定性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何如许[1](2020)在《锦屏一级水电站左岸边坡蓄水变形响应研究》文中指出锦屏一级水电站位于四川省凉山州境内雅砻江中下游。坝高约305 m,标准蓄水位为1880米。蓄水后锦屏一级水电站左岸边坡的变形是众多研究者关注的重点。本文通过现场调查结合前期勘察资料对左岸边坡的基本特征和变形破坏迹象进行了归纳总结,将左岸边坡的变形区域进行划分。在监测资料的基础上对左岸边坡的变形特征以及机制进行了初步的分析。通过室内试验对岩土体在蓄水过程中的劣化规律进行研究。使用Geostudio Seep/W模拟不同蓄水工况下地下水渗流场的变化响应过程。在此基础上,使用FLAC3D对左岸边坡的蓄水变形响应过程进行模拟,从而对蓄水作用下左岸边坡的变形机制和变形响应规律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具体的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1)通过现场调查结合勘察资料对左岸边坡的工程地质条件有了初步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对左岸边坡基本特征和变形迹象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并以此为依据对左岸边坡的变形区域进行划分。(2)通过对各个变形区表面变形监测点和深部变形监测点数据的整理分析,可以看出变形一区的倾倒变形体在蓄水之后仍在持续的变形,库水位波动对其变形的发展影响较小。二区的变形主要受库水位变动的影响较大,水位线的抬升使得该区域在竖直方向上的变形由沉降转为抬升。三区的变形主要受F42-9断层、煌斑岩脉X以及深拉裂缝所控制,受蓄水的影响较大。四区的变形则受到坝肩推力的影响处于波动调整中,整体的变形由于受到坝肩推力的抑制其量值较小。(3)通过室内直剪试验和常规三轴试验对岩土体在蓄水过程中的饱水和干湿循环两种不同工况下的力学性质的弱化规律进行了研究,并为接下来的数值模拟参数提供了依据。(4)使用Geostudio Seep/W模拟不同蓄水工况下地下水渗流场的变化响应过程。当库水位的变化速率大于岸坡的渗透系数时,岸坡内渗流场的孔隙水压力和浸润线的变化均会滞后于库水位的变化,并且库水位的升降速率越大这种滞后现象也越明显。(5)通过FLAC3D软件对左岸边坡的蓄水变形响应过程进行模拟,从而得到了左岸边坡在蓄水作用下的变形机制:左岸边坡的持续变形总体上实属在蓄水条件与工程结构荷载下产生,并受坡体“反倾层状结构+深部裂缝+外倾主控结构面分割”的地质结构控制的一种新常态的变形调整反应。其变形调整的概念模式可概括为“上部持续倾倒-深部张裂-浅表部松弛-下部与坝体协调”的综合变形机制。

徐岗[2](2020)在《震裂斜坡岩体质量评价方法研究》文中提出地震会造成斜坡发生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同时,也会造成坡体震裂损伤,使岩体变得松动,完整性被破坏,从而降低了坡体的稳定性。大量震裂损伤的坡体是震后次生灾害发生的主要源头,对生命财产造成重大威胁。因此,合理的评价震裂斜坡的岩体质量,对坡体的安全治理尤为重要。本文以九寨沟地震震后130余个震裂斜坡为基础,分别对震裂斜坡的震裂缝发育特征进行分类,总结震裂斜坡结构面的变化特征,以及震裂岩体的宏观变形特征。分析现有的边坡岩体质量分级方法RMR和SMR方法,参考CSMR法的修正方式,结合震裂斜坡的震后特征,提出了适合震裂斜坡的岩体质量评价ESMR法。对九寨沟震后典型的顺层、反倾以及斜向震裂斜坡调查分析,将震裂斜坡的裂缝特征划分为横坡型、贯穿型、顺坡型以及表面型四种类型,其主要分布于斜坡顶部、陡缓交界处以及山脊部位,震裂缝一般具有延伸性较长,张开度较大的特点。震后斜坡的渗透性增强,属于强透水段。震裂斜坡结构面张开程度普遍增大,结构面间为无填充或少量填充碎屑,随着高程的增加无填充型结构面的数量逐渐增加。分别对不同岩性的试样进行室内动单轴试验,随着加载频率的增大,其强度折损逐渐增大,但不同岩性的试样,强度折损不同。采用数值模拟分析了地震作用下,不同地层岩性坡体的位移以及加速度响应规律,得到了软岩的位移以及放大系数均大于硬岩坡体。设计地形地貌的中坡高、坡度、坡面形态以及临空面等因素的拟水平正交试验,采用数值模拟手段分析了地震作用下斜坡的位移以及放大效应特征,得到各因素对坡体变形量的影响从大到小分别为坡度>坡高>坡面形态>临空面。采用层次分析法,由坡体的高度、地形坡度、坡面形态、临空面、地震烈度、坡体结构以及地层岩性等因素,建立了斜坡震裂损伤评价体系ESSD,进而引入了震裂损伤修正系数α。由震裂斜坡的结构面特征,修正原有的结构面系数β。最后,在SMR法的基础上,由震裂损伤修正系数和结构面修正系数,提出了适合震后坡体岩体质量评价ESMR法,并采用九寨沟地震震后地灾调查样本进行校验,ESMR法的评价结果更接近边坡的真实状态。

洪伟[3](2019)在《杨房沟水电站料场边坡稳定性及支护措施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杨房沟水电站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木里县境内,是雅砻江中游河段(两河口江口段)一库六级开发的第五级,该电站目前已经进入施工阶段,计划到2022年全部完成。石料场位于雅砻江左岸上游江边,距上坝址约1.5km,料场目前已经进入施工阶段,边坡开挖具有方量大、坡度陡、高度大、临空面多、软弱结构面发育等特点,边坡的快速开挖必然会引起坡体内应力重分布,产生卸荷变形,一旦料场产生大规模的滑坡,将会造成人员伤亡、危及下游大坝的安全。目前料场边坡处于开挖的前期阶段,地质资料还相对较少,边坡开挖的稳定性问题边是坡开挖过程中面临的一个重大地质工程问题。因此开挖前,对料场边坡的变形破坏机制和稳定性研究,确保料场边坡开挖的安全和支护措施的合理性、经济性与有效性,对于杨房沟水电站工程能顺利竣工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通过边坡工程地质条件调查、岩体结构特征分析、结构面发育特征分析、岩体质量分类等方法对料场边坡的稳定性进行分析,并在稳定性分析的基础上,做出相应的支护措施研究。通过长期的驻扎杨房沟水电站现场,及时对料场开挖边坡进行地质素描,然后在室内对获得的资料进行整理。整个过程都以料场边坡的稳定性和支护措施研究为目标,具体的内容及研究方法如下:(1)结合水电站现场调查资料和华东院现场实验数据,对料场所处区域的地质背景进行分析。(2)参照相关规范,结合现场所收集的数据,对研究区的岩体进行分类,结构面进行分级,并分别研究其发育特征。(3)对引起料场边坡变形破坏因素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研究区边坡变形破坏模式进行研究。(4)运用UDEC/3DEC数值模拟软件对边边坡的稳定性进行分析,在稳定性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支护方案,再用UDEC进行支护效果分析,最后通过现场监测数据与数值模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通过上述研究,得到的主要的成果如下:(1)根据对料场边坡现场地质调查,发现边坡结构面一般以中、陡倾角小断层和节理为主,岩体结构以块状次块状为主,镶嵌结构次之,岩体类别以Ⅱ、Ⅲ类为主。(2)料场边坡岩体变形破坏模式主要为平面破坏和锲形体破坏两种,其中边坡开口线以外陡崖区域的卸荷风化带岩体中,与陡倾优势节理裂隙相互切割,可构成规模不等的潜在不稳定块体,其主要的潜在破坏模式为平面破坏,工程边坡发育多组优势结构面,工程边坡开挖中,受优势结构面组合切割,开挖坡面局部可形成规模不等的楔形块体,在开挖爆破扰动影响下,浅表岩体卸荷松弛,结构面强度降低,存在较普遍的楔体破坏现象。(3)通过对料场边坡三个剖面进行UDEC二维数值模拟分析可以得出:(1)边坡整体坡体应力场表现出了典型的河谷应力分布特征,在工程边坡开挖面的最大主应力一般在8MPa以内,最小主应力一般在3MPa以内,边坡整体应力水平较好,基本不存在岩爆危险。(2)边坡整体变形量值约为67cm,部分开挖面卸荷回弹变形较为突出,下部开挖时需要有效的控制爆破技术,尽量降低开挖扰动对边坡岩体的损伤影响。(3)料场工程边坡天然状态下整体稳定性较好,但是边坡开挖后(未支护)边坡安全裕度不足,达不到规范要求。开口线外的陡崖,天然边坡各工况处于基本稳定-稳定状态,边坡开挖后暴雨工况下系数为1,处于极限平衡状态,地震工况稳定性系数为0.97,处于不稳定状态。综合分析,工程边坡整体稳定性较好,但安全裕度不足,开口线外的陡崖稳定性较差。(4)考虑到料场边坡从边坡地形、地质构造、开挖体型等多个角度均具有三维效应,进一步对边坡开展了3DEC三维数值分析工作。作为UDEC二维分析工作的比较、延续和深化,发现三维数值计算结果与二维分析结论基本具有一致性,陡崖部位潜在失稳模式仍为块体滑移破坏,稳定性较差,工程边坡具有一定的整体稳定性。(5)针对料场工程边坡和开口线外陡崖区域不同的稳定性特征,本文分别对料场工程边坡和陡崖两个区域的支护措施进行研究:(1)对陡崖先采取3排2000KN系统预应力锚索进行加固,发现支护对陡崖的稳定性提高不大,稳定性系数达不到规范要求。因此对陡崖采取开挖部分不稳定块体+3排2000KN系统预应力锚索加固的措施,陡崖区域暴雨工况稳定性系数为1.22,地震工况稳定性系数为1.17,发现削坡对陡崖的稳定性提升较明显。(2)根据料场工程边坡具有一定整体稳定性的特点,采取根据不同岩性条件进行分区支护的措施,支护后边坡各剖面的稳定性均大幅提高,均达到规范要求,边坡的整体变形也得到了有效的控制,由67cm变为12cm,支护效果较好。(6)监测数据分析结果和数值模拟结果比较表明:综合“二维/三维离散元方法”和“强度折减法”来分析研究金波石料场岩质边坡的开挖响应特征和整体稳定性是较为合适的,能够反映该边坡的潜在变形破坏机理、稳定性特征,监测结果说明料场边坡的支护效果较好。

李正兵[4](2018)在《高拱坝坝基软弱破碎带处置技术研究 ——以锦屏一级水电站坝基f5断层处置为例》文中认为我国西部地区蕴藏了极为丰富的水能资源,开展了大规模的水利水电工程建设,高坝大库不断涌现。混凝土高拱坝已经成为我国西南、西北山区大型水库和电站枢纽的主要坝型之一。混凝土高拱坝对地形和地质条件的要求较高,坝基及坝肩抗力岩体的稳定性是拱坝建设的关键技术问题之一。然而受地质构造影响,拱坝坝基不可避免地存在各种地质缺陷,可能引起坝体破坏,进而危及水电站的运营,高坝坝基及坝肩岩体破坏引起的灾难性事故在国内外均有发生。因此,根据坝基地质特征及地质缺陷的实际状况,采取科学可靠、经济合理的处置措施,是水电站建设中的核心问题。特高拱坝坝基处理与加固,尚无可靠的规范作为依据和成功的工程范例作为参考,本文以锦屏一级水电站300m级特高拱坝左岸坝基软弱岩体加固工程为依托,以坝基软弱破碎带(f5断层)为研究对象,在对其工程地质特征深入调查分析基础上,剖析其所处不同部位对坝基安全稳定的影响,分别对主要的处置技术(灌浆、冲洗置换、锚固)进行了室内外试验和数值模拟研究,揭示其内在机理,并论述了处置方案的合理性与可行性,并借以现场监测数据对破碎带处置工程效果进行了反馈分析与评价。主要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如下:(1)建立了针对300m级高拱坝坝基典型地质缺陷—f5断层的综合处置技术方案体系。从区域构造及坝址区的工程地质条件等角度系统地分析了断层破碎带、层间挤压错动带、煌斑岩脉、深部裂缝以及Ⅳ2级岩体和Ⅲ2级岩体的空间分布规律和物质组成特征,并评价了建基面的岩体质量。详细调查分析了f5断层破碎带的工程地质特征特性(围岩物质特征、破碎带构造特征、力学性质及参数取值等)及其对高拱坝带来的危害影响,并据此初步提出了f5断层的综合处置技术方案体系,即:“置换(高压冲洗置换)处置+个性化灌浆处理(控制灌浆+高压帷幕防渗及固结灌浆+水泥-化学复合灌浆)+预应力锚固+渗压排水控制”技术体系——各有侧重、互为补充、紧密联系的综合处置成套技术。该处置措施对于f5断层破碎带在坝基不同部位所产生的不利影响,有针对性地进行了加固处理,可有效提高断层破碎带及其影响带抗滑与抗变形能力,提高其渗透稳定性。(2)开发了适应地层性状和可灌性要求的系列灌浆材料,解决了断层破碎带低渗透岩带可灌难题和宽大裂隙带控制性灌浆问题。通过室内试验研究了水泥灌浆材料的流变特性、可灌性、析水率和稳定性,研究表明浆液分属于三种不同流型,并发现了水灰比对纯水泥浆流型的影响,从而验证了水泥浆水灰比在牛顿液体、宾汉流体或幂律流体间的分界点。通过最小可灌裂隙宽度与水灰比对比试验,揭示了水灰比0.5的浆液仅能灌入0.4mm的裂缝;水灰比0.8的浆液可灌入0.1mm的裂缝,但灌浆速率较慢;当水灰比大于1.0时浆液可完全灌入0.1mm的微裂缝,且具有一定的灌浆速率。采用牛顿流体本构,以微元受力平衡为基础建立流体扩散微分方程,并结合杨氏浸润理论,增加灌浆时间的方法来提高灌浆扩散半径更加经济合理,其工程技术意义为低渗透浸润化灌理论中“长时间、低速率、浸润渗灌”灌浆的理论依据。通过不同配比化学灌浆材料的试验研究,获得了浆液粘度随时间历时变化的规律,进而解决了断层破碎带低渗透岩带的可灌问题。考虑断层破碎带的物理力学特征,确定了四类断层破碎带条件下(软弱低渗透断层破碎带、断层带影响区域微细裂隙、补强灌浆区域和断层影响带宽大裂隙等区域)的灌浆材料及相应的配比。根据f5断层各部位岩体特征及拱坝受力状况,提出了相应部位的灌浆处置设计方案,即:混凝土网格置换+加密固结灌浆(1730m高程以下):在1730m和1670m高程布置2条高度为10m的置换平洞对f5断层进行加密固结灌浆,置换平洞和斜井的宽度均根据f5断层实际宽度确定。防渗帷幕水泥灌浆:轴线布置3排防渗帷幕灌浆孔,排距1.3m,孔距1.0m;防渗帷幕水泥-化学复合灌浆处理:普通水泥材料灌注完成后,再采用两排化学-水泥复合灌浆。并对各类灌浆提出了灌后检查的指标要求。(3)开发了宽大破碎带高压对穿冲洗置换处理技术(高压往复式冲穿冲洗+群孔扩孔冲洗+混凝土置换回填技术),为软弱破碎带加固治理提供了新颖的处理思路和方法。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中的非线性动力分析模块LS-DYNA系统地研究了气液射流高压对穿冲洗碎岩效果,提出了高压对穿冲洗扩散计算模型。研究表明高压对穿冲洗回填砼方案处理软弱破碎岩体的技术措施能够达到预期目的。高压对穿冲洗开始时,在孔壁与射流的接触部位会产生应力集中现象,使得接触部位的岩体发生向临空方向的变形破坏,破坏脱离后的块体在气液射流的高压作用下产生向下运动。随着时间的推移,气液射流的应力波由接触部位开始向外部的岩体扩展延伸,并且对外部的岩体逐渐产生损伤破坏。经过气液射流的高压对穿冲洗作用后320mm的孔径扩大到1100mm,从而提出了高压对穿冲洗有效作用范围:孔径为320mm,3540MPa高压水和1.01.5MPa高压风作用下,在距孔壁小于0.4m岩体的冲洗、碎岩作用明显,高压对穿冲洗作用后320mm的孔径扩大到1100mm,出渣量为43.4m3。优选的高压对穿冲洗回填砼方案处理软弱破碎岩体的技术措施是科学、经济、安全和有效的,能够达到预期目的。高压对穿冲洗置换技术改善了断层岩体的物理力学性能指标,加固效果显着,解决了宽大断层破碎带在特定环境中难以处理的技术难题,为断层破碎带加固处理提供了新颖的思路和具体处理方法。(4)利用相似理论研制了受f5断层带影响的卸荷岩体的相似材料,设计了压力分散型锚索加固卸荷岩体的物理模型试验。试验分析表明压力分散型锚索较长锚索松弛而较短锚索过载的现象;岩体非线性变形特征明显,结合Mindlin应力解与卸荷岩体非线性本构推导了岩体的位移计算公式;锚索周围较远的岩体锚固内应力较小,岩体的非线性变形特征不明显;邻近锚索对岩体的附加应力较小,可采根据变形叠加原理计算邻近锚索引起的附加位移,并推导了附加位移引起的锚索应力损失计算式。采用FLAC3D对压力分散型锚索进行了单锚、双锚的数值模拟研究,模拟结果与物理模拟试验较吻合,其揭示的群锚效应规律为:锚索间距为5.0m时,主应力方向锚索的应力影响范围比较小,而且相邻锚索间应力明显无叠加。对压力分散型锚索锚结合被覆式面板(或框格梁混凝土)的群锚支护系统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该支护方法科学合理,对复杂岩体结构适应性强,有利于充分发挥预锚的锚固效应。(5)通过对f5断层灌后检查分析,浆液充分填充至裂隙及断层中,灌浆效果明显,固结灌浆透水率较灌前大幅降低,大于3Lu的孔段全部消除,水泥浆液对f5断层带填充效果明显。物探检查结果表明:各类岩级的声波值均不同程度得到了提升,各单元的变模值与灌前相比均有大幅度提升随灌浆进行单位平均注入量随灌浆孔序递增显着降低,地层渗透性改善明显;化学灌浆对普通水泥浆液不能到达的细微裂隙和特殊地质区域起补强加固作用;高压对穿冲洗置换回填后,透水率降低明显,声波及变模显着提高,满足设计指标要求。通过监测资料系统分析,高拱坝左岸坝基f5断层及其影响带,经采用综合处置措施后能够满足高拱坝安全运行要求。锦屏高拱坝左岸坝基f5断层及其影响带经过加固处理后,历经四个阶段的蓄水检验,左岸坝肩边坡位移增量无明显变化,目前总体变化量值不大(不超过5mm);左岸边坡浅部多点位移计(累计值不超过30mm)、锚索锚固力损失率(约为±15%)、各平洞内石墨杆收敛计位移变化量围岩无明显变形现象,岩体总体稳定;坝基帷幕后渗压计折减系数小于设计控制值,水位变化与上游水位有一定的正相关性,符合坝基扬压力分布一般规律;蓄水前后渗流变化符合一般变化规律;水位控制在1880.0m高程附近后,各部位的渗流渗压变化趋于平稳。从目前监测情况看,渗控工程总体在设计范围内工作。各类监测成果汇总分析表明,f5断层及其影响带加固处理后,高拱坝相应部位处于安全稳定运行状态。高拱坝左岸坝基f5断层及其影响带,通过采用加密固结灌浆处理、帷幕防渗处理、水泥-化学复合灌浆处理、高压水冲穿冲洗回填混凝土及预应力锚固等技术措施,高拱坝蓄水经过四年多的监测与分析及评价,各项监测指标稳定受控,能够满足高拱坝安全运行要求。这充分表明上述处置措施科学合理、安全有效。

程立[5](2017)在《特高拱坝变形破坏的机制与控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特高拱坝是水电开发中重要坝型,近年来随着锦屏一级等7座坝高超过200m的特高拱坝先后建成并蓄水运行,这为特高拱坝建设积攒了丰富资料和宝贵经验;而工程实践中,卸荷松弛、谷幅收缩等设计期未充分重视且常规方法难以准确定量分析的变形破坏问题日益突出。本文研究了特高拱坝超载中变形稳定与开裂破坏的演化过程、边坡卸荷松弛与异常变形的机理及对特高拱坝稳定性的影响;将特高拱坝变形破坏的相关关键问题统一到不平衡力框架中,指出特高拱坝稳定与控制的典型特征。主要工作和创新成果如下:(1)将不平衡力、塑性余能范数分别作为结构局部和整体的损伤开裂评价指标,指出位移形式有限元法无法放松变形协调条件是不平衡力产生的根源;通过模型试验和现场监测,验证不平衡力在分析岩体及结构面变形破坏中的有效性。分析岩体结构超载过程中变形破坏的演化过程;通过将弹塑性迭代步类比为时间步,论述最小塑性余能原理,为岩体结构的变形破坏分析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2)整理模型试验技术与评价标准,开发数字化操作系统。分析特高拱坝的试验成果,研究其破坏全过程和3K安全系数的意义及控制关键;提出一套数值求解3K安全系数的近似方法,并与模型试验成果良好的验证。指出相比于一般高拱坝,特高拱坝的安全水平显着降低等重要特征;探索K2与坝趾区压裂破坏的密切关系,强调下游坝趾区贴角的加固效果。(3)结合锦屏一级工程实例,反演混凝土及基础岩体的力学参数,数值模拟锦屏一级拱坝的破坏演化过程,求解3K安全系数并指出薄弱区,使用模型试验进行验证。结合类比法,分析基础加固效果和设计参数的可靠性。(4)论述不平衡力分析卸荷松弛的理论基础。使用不平衡力分析白鹤滩左岸建基面开挖过程中变形与松弛演化;结合现场监测验证成果有效性。评价预设保护层和锚索锚固对卸荷松弛的控制作用。分析建基面松弛对拱坝变形稳定与开裂的影响,提出白鹤滩左岸建基面的优化建议并被工程采纳。(5)探讨Terzaghi有效应力原理不适用于蓄水初期边坡异常变形分析的原因,提出了裂隙岩体非饱和有效应力原理。指出裂隙岩体中裂隙与孔隙之间存在非平衡压力差使岩体屈服区回缩并产生塑性变形是谷幅收缩等边坡异常变形的主要因素。模拟了锦屏一级拱坝蓄水初期边坡变形场,边坡变形的计算值与监测值拟合较好;计算表明边坡异常变形对坝体稳定性影响较小。

刘清朴[6](2017)在《岩石节理非线性模型及其工程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岩体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经历了复杂的地质改造作用,使得岩体发育了多种形式的结构面,如断层、夹层、节理、裂隙等不连续面。由于节理岩体中发育着大量的结构面,这些非连续结构面降低了岩体的完整性和整体强度。因此,岩体的基本组分可以用结构面和结构体表征。在岩体受力、变形分析中,结构面对岩体受力、变形等特性的影响更大些。由于结构面的存在,使得岩体的力学特性表现出了不连续性、各向异性、非均匀性、非弹性等特点。作为一种重要的结构面,节理在应力作用下的非线性变形特征直接影响着节理的开度、接触面积、强度等,进而影响岩体工程的稳定性。由于岩体在材料及结构上的不连续性特征,在模拟分析岩体的变形、应力分布等问题时,深入研究节理变形特性、构建合理的节理模型意义重大。本文结合三维离散元程序及已有的节理变形特性研究成果,分析了节理的变形特性,选取并改进了适当节理模型。基于此,结合3DEC提供的接口,引入、编写了新节理模型。并在3DEC程序进行了单节理数值模拟试验及工程分析。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对已有的节理法向变形特性及峰值抗剪强度进行分析研究,进而研究了节理变形模型。通过 3DEC 提供的 User-defined joint constitutive models 接口,采用 C++语言编写相应的节理变形本构模型的DLL文件,实现了将建立的节理非线性本构模型内嵌于三维离散元软件3DEC中。(2)采用3DEC内部的FISH语言及相应的命令编写了单轴压缩试验、直剪试验的数值模拟程序。对文献中的多组法向单轴压缩试验成果和红砂岩节理的直剪试验成果进行了数值模拟,进一步研究了节理的变形特性。通过与数值模拟试验结果对比,采用新节理变形模型得到的数值模拟结果与理论值、试验值吻合较好,验证了采用C++语言来编写节理模型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3)结合锦屏一级左岸边坡工程为例,采用3DEC构建了相应的三维计算模型,对左岸边坡拱肩槽开挖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对于其中的4组优势节理及深部裂缝采用了新节理模型,通过对边坡开挖进行模拟分析,进一步验证了新节理模型的正确性。(4)经数值计算,开挖引起的变形以向临空面的回弹变形为主,且多集中在断层F5出露处附近;开挖面上方存在向临空面方向的下沉变形区。最大值出现在F5断层出露处附近。其中由断层F42-9、煌斑岩脉(X)、深部裂缝SL44-1所围成的块体对坡体稳定性影响较大。

周建烽[7](2017)在《刚性块体极限分析理论及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进行边坡、隧道(隧洞)稳定分析时,塑性极限分析方法是极具特色的。塑性极限分析方法以塑性极限分析上、下限定理为基础,其基本思路是根据分析对象的不同采取不同的策略构建相应机动许可场及静力许可应力(内力)场,进而运用解析或数学优化手段求得结构极限承载能力(或安全系数)上、下限解及相应极限状态下速度场和应力场,使工程师对结构的极限承载能力或者安全性能够有一个定量的认识。如何合理的构造机动许可场及静力许可场是极限分析方法的关键问题,其构造方法主要可以归纳为两类:一是基于明确破坏模式构造;二是通过有限单元及刚体单元等数值离散方法构造。本文研究的目的是从经典塑性极限分析理论出发,进一步研究极限分析中场变量的构造方法,并采用相应的极限分析上、下限方法研究边坡、隧道掌子面稳定等工程实际问题,主要内容包括如下:(1)基于刚性块体元法及塑性极限分析下限定理构造静力许可应力场,每一个块体都严格满足六个平衡条件且没有对块体间作用力等做假设,分别建立了同一方向和非同一方向块体元下限法非线性规划数学模型,通过迭代思想将非线性数学规划转换为求解线性规划,并应用于各种不同类型的三维边坡稳定性安全系数计算。(2)针对刚性块体元下限法非线性规划模型的特点,首先运用序列二次规划算法(SQP)通过一个合适的初始点求解非线性规划,并验证所提方法的正确性和可行性。运用所提方法进行楔形体稳定分析,没有对滑动面反力做任何的假定且同时考虑了楔形体的滑动破坏和转动效应,克服了传统方法由于假定造成的误差并讨论了传统刚体平衡法(TLE)中的“法向分解假定”的适用范围。最后,研究了三峡船闸两岸6个典型楔形体的稳定问题。(3)分别以拟静力法考虑地震作用和将孔隙水压力视为外力,通过将地震荷载和孔隙水压力转换为作用在块体形心上的等效荷载,提出了考虑地震作用和水压力作用刚性块体元下限法,通过算例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正确性,并分析了地震荷载系数、边坡张裂缝中水深及库水位变化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4)基于极限分析下限法和岩石块体离散思想构造静力许可场,提出一种考虑岩桥破坏的二维、三维岩石块体系统稳定性极限分析下限法,主要思路为:基于“单元块组装”主要思想描述和离散岩石块体系统,根据极限分析下限法构造岩石块体系统静力许可场,在平衡方程和屈服条件中考虑岩桥的力学效应,通过非线性规划得到岩石块体系统安全系数下限解及相应的静力场,进而获得相应发生破坏的块体或块体组,识别岩石块体系统在极限破坏状态下的破坏岩桥。通过二维、三维算例分析表明了本文方法的正确性、在寻找岩石块体系统中所有不稳定块体组的高效性及岩石块体系统稳定分析中考虑岩桥效应的必要性。(5)基于隧道掌子面完整型双对数螺旋线旋转破坏机制构建了相应速度场,推导了隧道掌子面支护压力上限解的显示表达式,使用优化搜索技术得到完整型双对数螺旋线破坏模式最不利破坏下掌子面维持稳定所需支护压力,并通过算例验证了本文所推导公式的正确性及本文方法的高效性。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完整型双对数螺旋线旋转破坏机制下各参数对隧道掌子面支护压力和破坏区域的影响,绘制了多因素条件下支护压力极限分析上限值图表及总结了相关的经验公式。(6)采用新提出的截断型双对数螺旋线破坏模式,推导出岩溶地区隧道顶部存在近距离纵向溶洞的隧道掌子面支护压力上限解表达式,并结合穷举法和二次序列规划算法得到最优解。通过算例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正确性及说明了截断型双对数螺旋线破坏模式可以提高上限解精度。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截断型双对数螺旋线破坏模式下各因素对掌子面支护压力的影响。最后,指出截断型双对数螺旋线破坏模式对浅埋隧道掌子面稳定分析适用。

彭义[8](2017)在《如美水电站左岸坝肩边坡稳定性评价》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对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西南地区水电资源被大力开发利用。高陡边坡的稳定性问题是水电开发中面临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之一,因为它对整个工程的可行性、经济性以及安全性起着控制性的作用,是关系到水电站正常开发和运营的关键因素。如美水电站是澜沧江西藏境内昌都以下河段流域规划的7个梯级中的第五级,工程规模为一等大一型,挡水建筑物拟采用心墙堆石坝,最大坝高315m,装机容量为2100MW。如美水电站左岸坝肩边坡岩体风化卸荷严重,且发育多条断层和挤压面,岩体结构复杂,它的稳定性直接影响着大坝的安全。本人依托导师科研项目“澜沧江如美水电站复杂地质环境岩体工程特性与应用研究”的子课题四“坝基岩体工程特性及应用研究”,参加了坝址区现场调查工作,对左岸坝肩边坡的稳定新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得出的主要认识如下:(1)坝址区岩性较单一,主要为三叠系中统竹卡组(T2z)英安岩。边坡坡表一定范围内岩体风化卸荷现象严重,坝肩边坡分布多个规模巨大的碎裂松动岩体,岩体结构较为复杂。左岸坝肩边坡发育多条断层、长大裂隙和中缓倾角裂隙,它们影响着左岸坝肩边坡的稳定性,特别是坝轴线附近四条缓倾角断层L69L72,控制着左岸坝肩边坡的稳定性。(2)左岸坝肩边坡中缓倾角裂隙很发育,其发育特征为:1)按照产状不同可分为5组,其中NNW-NNE组最为发育;2)统计表明,各组中缓裂的倾向、倾角、迹长分别服从正态(或对数正态)、正态(或对数正态)、负指数分布;3)中缓倾角裂隙主要为波状粗糙、张开度小于0.5mm(很紧密)、无充填、无胶结、干燥和结合好;4)据全硐统计,较发育的三组中缓倾角裂隙连通率在40%60%之间;中缓裂在空间上发育程度不同,强烈发育段与岩体卸荷深度相吻合,即中缓裂发育程度与岩体卸荷有关,卸荷段中缓裂连通率一般为70%95%,而未卸荷段连通率为10%50%。(3)坝肩边坡主要发育3组陡倾结构面,其中NEE组最发育;陡倾裂隙倾向、倾角服从正态(对数正态)分布;陡倾裂隙主要为波状粗糙、张开度小于0.5mm(很紧密)、无充填、无胶结、干燥和结合好;陡倾裂隙连通率一般在30%50%之间,迹长估计在0.71m之间。(4)左岸坝肩边坡岩体结构主要以镶嵌结构、层状结构和次块状结构为主,局部为碎裂结构,各类岩体结构在空间上一般交替出现,导致岩体结构较为复杂。根据坡体结构特征及边坡变形破坏现象,确定左岸坝肩边坡的变形失稳模式主要包括三类,即滑动变形、倾倒变形和局部崩塌,滑动破坏又可分为圆弧形滑动、滑移-拉裂、楔形体破坏以及平面滑动四种类型。根据坡体结构特征,抽象出左岸边坡开挖后存在的主要问题为缓倾角软弱结构面与陡倾角小断层或卸荷裂隙组成的滑动体稳定问题,其中,缓倾角断层L72是边坡稳定的控制性边界。(5)采用FLAC3D软件对坝址区边坡演化过程进行了模拟,主要认识如下:1)通过反复的试算,当在模型边界上分别施加4MPa正应力和2MPa的切向力时模拟计算结果与实测钻孔应力拟合度最高;2)现河谷底部存在高应力包,量级为40MPa,分布高程为26102510m;3)L72延伸长度对边坡的卸荷深度有很大影响,通过试算,当L72延伸长度比已确定延伸长度增加50m时,卸荷深度与实际调查结果接近。(6)基于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对左岸坝肩边坡在天然和暴雨工况下的稳定性进行了计算。主要认识如下:1)计算结果表明左岸自然边坡整体可能失稳模式为沿强卸荷底界发生滑移-拉裂破坏,天然工况下的稳定性系数Fs为1.77;暴雨工况下的稳定性系数为1.66,满足稳定性要求;2)边坡开挖后左岸边坡稳定性系数在自然和暴雨工况下的分别为1.74和1.63,满足稳定性要求,也即左岸坝肩边坡在暴雨工况下不存在整体失稳的可能。(7)基于平面刚体极限平衡方法,计算了左岸坝肩边坡可能的失稳组合(主要为滑移-拉裂式破坏)滑体在天然工况、1/4饱水工况、地震工况和1/4饱水加地震工况这四种工况下的稳定性,得出所有可能滑体组合在1/4饱水加地震工况最不利工况下的稳定性系数为1.28(传递系数法);基于三维块体稳定理论,计算出可能的可动块体在最不利条件下稳定系数最小为1.256,满足安全要求。左岸坝肩边坡开挖后上述组合滑体不存在滑动失稳的可能。

程晓攀[9](2015)在《锦屏一级水电站双曲拱坝左岸拱肩槽边坡稳定性分析》文中认为锦屏一级水电站是我国建设在雅砻江流域上的控制性水电站。该水电站已建成高达305米的双曲拱坝,坝址区地形地质条件复杂,大坝左岸拱肩槽部位谷坡高陡,相对高差达1000-1700米,坡度50o-90o,开挖和支护施工难度大,大坝左岸拱肩槽边坡是否稳定,对工程的成败至关重要其拱肩槽的安全稳定性至关重要。本论文对锦屏一级水电站左岸拱肩槽的稳定性作出了详细的分析。本论文首先研究了锦屏一级水电站坝址区的地质环境基本特征,然后,对坝址区河谷岸坡的基本特征作出了深入分析,重点研究了EL.1635m,EL.1675m,EL.1715m,EL.1755m这四个典型剖面,根据拱肩槽边坡的坡比,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法和极限平衡法进行稳定性评价。在有限元数值模拟法中,本论文采用日本软脑株式会社开发的2D-σ有限元计算软件,将输入的工学数据转换成分析用的有限元数据,得出开挖剖面的变形,载荷,应力分布,位移分布,应力等值线和破坏接近度等重要的参数图样指标。极限平衡法则是用软件模拟边坡中可能滑移块体在天然状况,暴雨,地震,暴雨加地震这四种工况下的极限平衡分析计算。本论文对各剖面各块体进行总结,综合分析和评价各剖面的稳定性,并得出主要结论和建议。结论认为:锦屏一级水电站大坝左岸拱肩槽上游边坡基本稳定,部分开挖边坡距离f5断层比较近,或是受到了f2断层的控制,其整体稳定性较差。本论文建议在重要部位附近开挖边坡时,应采取边施工边锚索加固及时处理的施工工序,并应清除或锚索加固部分边坡,并应对可能滑移面进行防渗排水处理,作好铺盖防渗。最后,本论文将锦屏一级水电站实际施工过程中的边坡处理措施和最终坝基开挖完成后的开挖支护质量评价和评定成果、边坡安全监测结果与本论文分析成果和相关的建议进行对比,反映出本论文中的分析方法是有效的,佐证了研究结论的正确性和建议的可用性。鉴于当前中国西部地区高拱坝建设如火如荼地在进行,本论文的研究不仅可以从特定的角度验证锦屏一级水电站复杂地质条件下高陡边坡施工过程的一些技术分析,还将为未来的类似工程和相关工程积累资料和提供参考,具有现实意义,此研究成果在我国西部未来的水电开发建设中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张泷[10](2015)在《基于内变量热力学的流变模型及岩体结构长期稳定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我国的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油气地下储存、煤炭和矿山开采等均涉及一系列世界级的岩石工程,其特点是工程规模巨大,地质条件复杂,工程扰动强烈。天然岩体受剧烈工程扰动后将表现出与时间相关的应力和变形重分布过程,直接影响岩体工程结构的正常运行、长期稳定和安全。本文基于内变量热力学理论,采用动态演化观点研究扰动岩体结构非平衡演化规律和岩体工程结构长期稳定性问题,重点对流变模型和长期稳定性分析方法开展研究。主要工作与创新性成果如下:(1)开展有基础处理的高拱坝三维地质力学模型试验,分析拱坝-坝基结构变形、破坏和整体稳定性。将有处理和无处理的模型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从应力、变形、破坏模式和超载安全系数等方面对基础处理的加固效果进行综合评价分析。(2)基于内变量热力学理论建立流变模型,对黏弹性蠕变本构方程和黏塑性蠕变本构方程中内变量的物理意义进行了深入探讨,通过模型相似材料单轴蠕变加卸载试验结果验证流变模型的正确性和合理性。(3)推导应力松弛本构方程。从材料内部结构动态演化的观点出发,解释蠕变和应力松弛的等价性,并揭示控制蠕变和松弛的同一物理力学机制,即阐明了两者的内在一致性问题。(4)基于Lyapunov第二类稳定方法分析材料系统的热力学稳定性,对不同类型时效变形所对应的热力学过程的性质和规律进行总结;分析在恒定荷载和位移边界条件下的结构非平衡演化规律及长期稳定性,并给出定量的长期稳定性评价指标和明确的稳定性判据。(5)基于FLAC3D的二次开发程序接口,将提出的流变模型开发为数值计算程序CTV-E和CTV-P,并应用于深埋地下洞室和锦屏一级左岸坝肩高边坡流变计算。计算得到能量耗散率的结构域积分Ω及其时间导数Ω与时间t的关系曲线(Ω-t和Ω-t曲线),并用于分析岩体结构的非平衡演化规律和长期稳定性。计算同时揭示了岩体结构在长期变形过程中的薄弱环节。

二、断层f_2对锦屏左岸坝坡静力稳定性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断层f_2对锦屏左岸坝坡静力稳定性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锦屏一级水电站左岸边坡蓄水变形响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库岸边坡稳定性研究
        1.2.2 库岸边坡监测研究
        1.2.3 水-岩作用研究
        1.2.4 库水位升降作用下岸坡渗流场研究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2章 研究区地质环境条件与左岸边坡的基本特征
    2.1 工程地质条件
        2.1.1 地形地貌
        2.1.2 地层岩性
        2.1.3 地质构造
        2.1.4 水文地质条件
        2.1.5 蓄水活动
    2.2 左岸边坡基本特征
        2.2.1 坡体结构及主控结构面
        2.2.2 变形破坏迹象
    2.3 研究区变形区域划分
        2.3.1 分区概述
        2.3.2 分区原则
        2.3.3 分区边界条件
第3章 左岸边坡蓄水变形监测分析
    3.1 监测项目内容
    3.2 左岸边坡表观蓄水变形响应
        3.2.1 开口线以上高位倾倒变形区
        3.2.2 上游山梁断层f5、f8残留体变形区
        3.2.3 拱肩槽上游开挖边坡变形区
        3.2.4 拱坝坝肩边坡变形区
    3.3 左岸边坡深部蓄水变形响应
        3.3.1 PD44变形监测分析
        3.3.2 PD42变形监测分析
    3.4 左岸边坡变形特征及机制的初步分析
    3.5 小结
第4章 蓄水作用下岩土体强度弱化规律研究
    4.1 实验方案
        4.1.1 试样的选取和制作
        4.1.2 试验内容
    4.2 饱水作用下岩土体强度试验
        4.2.1 断层破碎带强度试验结果及分析
        4.2.2 砂岩强度试验结果及分析
    4.3 干湿循环作用下岩土体强度试验
        4.3.1 断层破碎带强度试验结果及分析
        4.3.2 砂岩强度试验结果及分析
    4.4 蓄水作用下岩土体强度劣化成因分析
        4.4.1 断层破碎带强度弱化机理
        4.4.2 砂岩强度弱化机理
    4.5 小结
第5章 左岸边坡地下水渗流特征
    5.1 地质模型
    5.2 参数与工况的选取
    5.3 数值模拟结果
        5.3.1 初始渗流场计算结果分析
        5.3.2 库水位上升条件下岸坡渗流场分析
        5.3.3 库水位下降条件下岸坡渗流场分析
    5.4 地下水渗流特征
    5.5 小结
第6章 蓄水作用下左岸边坡变形响应
    6.1 FLAC3D的基本原理
    6.2 三维模型的建立
    6.3 计算工况及力学参数
    6.4 计算结果及分析
        6.4.1 首蓄期变形响应
        6.4.3 初蓄期变形响应
        6.4.4 运行期变形响应
    6.5 蓄水所用下左岸边坡的变形机制
    6.6 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2)震裂斜坡岩体质量评价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震裂岩体研究现状
        1.2.2 岩体质量分级方法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1.3.3 创新点
第2章 典型震裂斜坡基本特征
    2.1 顺层斜坡震裂特征研究
        2.1.1 工程地质条件概况
        2.1.2 岩体结构特征
        2.1.3 震裂斜坡变形特征
    2.2 反倾斜坡震裂特征研究
        2.2.1 工程地质条件概况
        2.2.2 岩体结构特征
        2.2.3 震裂坡体变形特征
    2.3 斜向坡震裂特征研究
        2.3.1 工程地质条件概况
        2.3.2 岩体结构特征
        2.3.3 震裂坡体变形特征
    2.4 震裂斜坡岩体结构特征分析
        2.4.1 震裂缝特征研究
        2.4.2 震裂岩体特征
    2.5 章节小结
第3章 震裂斜坡岩体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3.1 岩石强度
        3.1.1 岩石动单轴力学强度试验
        3.1.2 岩石力学试验结果分析
    3.2 岩体结构
    3.3 地层岩性
        3.3.1 数值模拟方案设计
        3.3.2 模拟结果分析
    3.4 地形地貌
        3.4.1 因素分析
        3.4.2 数值模拟方案设计
        3.4.3 模拟结果分析
    3.5 结构面特征
        3.5.1 结构面的张开
        3.5.2 结构面的填充
    3.6 地震作用
    3.7 地下水作用
    3.8 章节小结
第4章 震裂斜坡岩体质量评价方法的构建
    4.1 边坡岩体质量分级体系简介
        4.1.1 RMR分级体系
        4.1.2 SMR分级体系
        4.1.3 CSMR分级体系
        4.1.4 分级体系适用性分析
    4.2 震裂岩体质量评价修正系数
        4.2.1 不连续结构面修正系数
        4.2.2 震裂损伤程度修正系数
    4.3 震裂斜坡岩体质量评价方法(ESMR)
        4.3.1 分级体系指标分析
        4.3.2 ESMR体系的建立
    4.4 章节小结
第5章 震裂斜坡岩体质量评价方法的应用
    5.1 震裂斜坡岩体质量分级对比分析
        5.1.1 震裂斜坡岩体质量分级
        5.1.2 分级结果评价
    5.2 工程实例的应用
        5.2.1 老虎嘴斜坡岩体质量分级
        5.2.2 熊猫海斜坡岩体质量分级
        5.2.3 树正斜坡岩体质量分级
    5.3 章节小结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3)杨房沟水电站料场边坡稳定性及支护措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边坡岩体结构特征
        1.2.2 边坡变形破坏模式
        1.2.3 边坡稳定性研究
        1.2.4 杨房沟水电站坝址区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第2章 研究区地质环境背景
    2.1 区域构造及地震
    2.2 地形地貌
    2.3 地层岩性
    2.4 地质构造
    2.5 风化卸荷
    2.6 地应力
    2.7 水文地质条件
    2.8 岩土体物理力学特征
第3章 边坡岩体结构特征及变形破坏特征研究
    3.1 结构面发育特征
        3.1.1 Ⅰ、Ⅱ级结构面特征
        3.1.2 Ⅲ级结构面特征
        3.1.3 Ⅳ级结构面特征
        3.1.4 Ⅴ级结构面特征
    3.2 岩体结构类型及基本特征
        3.2.1 块状、次块状结构
        3.2.2 镶嵌结构
        3.2.3 块裂结构
    3.3 料场边坡变形破坏迹象
        3.3.1 崩塌
        3.3.2 平面滑动
    3.4 影响边坡稳定性的因素
    3.5 边坡变形破坏模式分析
        3.5.1 平面破坏
        3.5.2 锲形体破坏
第4章 料场边坡稳定性研究
    4.1 基本条件与分析方法
    4.2 设计标准
    4.3 岩体分类及计算参数选取
    4.4 正面边坡稳定性分析
        4.4.1 Ⅰ-Ⅰ剖面稳定性分析
        4.4.2 Ⅱ-Ⅱ剖面稳定性分析
    4.5 下游侧边坡稳定性分析
    4.6 料场边坡三维稳定性分析
        4.6.1 三维计算模型建立
        4.6.2 料场开口线以外陡崖三维稳定性分析
        4.6.3 工程边坡开挖响应特征分析
        4.6.4 边坡稳定分析汇总
第5章 料场边坡支护措施研究
    5.1 支护原则
    5.2 陡崖区支护措施研究
        5.2.1 陡崖潜在破坏模式与关键参数反演分析
        5.2.2 陡崖支护措施
    5.3 工程边坡支护措施研究
    5.4 监测结果反馈分析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4)高拱坝坝基软弱破碎带处置技术研究 ——以锦屏一级水电站坝基f5断层处置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历史及现状
        1.2.1 高拱坝建设及拱坝稳定性研究现状
        1.2.2 断层等软弱破碎带的灌浆处置
        1.2.3 断层等软弱破碎带的高压冲洗置换处理
        1.2.4 断层等软弱破碎带的锚固处置
    1.3 论文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研究的技术路线
    1.4 论文主要创新点
第2章 f5断层工程地质特征及其影响分析
    2.1 坝址基本工程地质条件
        2.1.1 地质构造
        2.1.2 地形地貌
        2.1.3 地层岩性
        2.1.4 坝基岩体质量分级
    2.2 左岸坝基典型断层—f5断层的工程地质特征
        2.2.1 f5断层空间展布
        2.2.2 f5断层及其影响工程地质特征
        2.2.3 f5断层及其周围岩体分区
    2.3 坝基f5断层处置方案初步分析
        2.3.1 左岸坝基f5断层的灌浆处置方案
        2.3.2 左岸坝基f5断层的高压对穿冲洗置换方案
        2.3.3 左岸坝基f5断层的预应力锚固方案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断层带灌浆材料性能及浆液扩散理论研究
    3.1 灌浆材料性能及试验
        3.1.1 浆液的流变性试验
        3.1.2 浆液的可灌性研究
        3.1.3 浆液的塑性强度和可注期
    3.2 低渗透带水泥-化学复合灌浆技术
        3.2.1 单裂隙浆液扩散理论
        3.2.2 液体的浸润理论
        3.2.3 化灌材料试验
    3.3 粘度时变性灌浆材料的灌浆模拟试验研究
        3.3.1 粘度时变性浆液性能特点
        3.3.2 粘度时变性灌浆材料模拟试验
    3.4 灌浆材料工程适宜性研究
        3.4.1 宽大裂缝灌浆材料及配比
        3.4.2 断层破碎带补充加密灌浆材料及配比
        3.4.3 软弱低渗透破碎带灌浆材料及配比
        3.4.4 断层影响区微细裂隙灌浆材料及配比
    3.5 断层破碎带灌浆技术
        3.5.1 断层破碎带灌浆处理特点
        3.5.2 断层破碎带灌浆处理设计
    3.6 坝基f5断层破碎带灌浆效果评价
        3.6.1 防渗帷幕
        3.6.2 软弱岩带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高压对穿冲洗碎岩机理及置换效果分析
    4.1 高压对穿冲洗置换方案
    4.2 高压对穿冲洗数值模拟试验
        4.2.1 数值模拟设计
        4.2.2 材料参数取值
        4.2.3 数值计算流程
    4.3 高压对冲数值结果及分析
        4.3.1 运动趋势分析
        4.3.2 应力特征分析
        4.3.3 位移特征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断层影响带卸荷岩体的锚固变形机制研究
    5.1 卸荷岩体力相似材料制作
        5.1.1 卸荷岩体力学参数及相似比
        5.1.2 岩石相似材料配比试验
        5.1.3 岩体相似材料力学试验
    5.2 卸荷岩体锚固物理模型试验
        5.2.1 工程背景及试验目的
        5.2.2 单锚试验设计
        5.2.3 群锚试验设计
        5.2.4 数据采集及测量设备
        5.2.5 压力分散型锚索模型制作
    5.3 物理模型试验结果及分析
        5.3.1 单锚试验结果及分析
        5.3.2 群锚试验结果及分析
        5.3.3 试验分析小结
    5.4 单锚及群锚数值模拟试验
        5.4.1 单锚数值模拟分析
        5.4.2 双锚数值模拟分析
        5.4.3 群锚数值模拟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处置效果监测反馈与分析评价
    6.1 坝基f5断层固结灌浆处置效果评价
        6.1.1 固结灌浆成果统计分析
        6.1.2 固结灌浆透水率检查结果分析及评价
        6.1.3 固结灌浆物探检查成果分析及评价
    6.2 坝基f5断层帷幕灌浆处置效果及评价
        6.2.1 帷幕灌浆成果资料统计及分析
        6.2.2 帷幕灌浆透水率检查成果分析评价
        6.2.3 帷幕灌浆物探检查成果分析评价
    6.3 高压对穿冲洗置换回填成果检测及分析
        6.3.1 高压对穿冲洗区域回填混凝土后测试孔和检查孔透水率分析
        6.3.2 高压对穿冲洗区域检查孔岩芯分析
        6.3.3 高压对穿冲洗物探检测
    6.4 坝基f5断层综合处置后岸坡稳定性监测及分析
        6.4.1 岸坡坡面的变形观测
        6.4.2 岸坡锚固区的变形、应力监测
        6.4.3 坝基断层处置洞室变形监测及分析
    6.5 坝基f5断层处置后的渗控监测及分析
        6.5.1 坝基渗透压力
        6.5.2 灌浆平洞和排水洞排水渗透压力
        6.5.3 坝体和坝基渗流量
    6.6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及展望
    7.1 结论
    7.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5)特高拱坝变形破坏的机制与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工程背景与研究意义
    1.2 特高拱坝稳定性研究综述
        1.2.1 应力控制及拱梁分载法
        1.2.2 刚体极限平衡法
        1.2.3 地质力学模型试验
        1.2.4 数值分析方法
        1.2.5 能量法
    1.3 特高拱坝坝基开挖松弛破坏研究综述
    1.4 蓄水期枢纽区异常变形研究综述
        1.4.1 蓄水期枢纽区异常变形现象
        1.4.2 蓄水期枢纽区异常变形机理
        1.4.3 蓄水期枢纽区异常变形的模拟及对坝体影响
        1.4.4 蓄水期枢纽区水岩相互作用机理分析
    1.5 本文的研究思路、主要工作及核心创新点
        1.5.1 研究思路
        1.5.2 主要工作
        1.5.3 创新点
第2章 不平衡力分析岩体结构变形破坏的理论基础
    2.1 本章引言
    2.2 变形与破坏分析的基本原理
    2.3 弹塑性迭代过程
    2.4 不平衡力性质的讨论
    2.5 最小塑性余能原理的证明与讨论
    2.6 持续增载过程中结构破坏分析
    2.7 结构非弹性变形破坏分析的热力学基础
        2.7.1 Rice内变量理论及格林非弹性体综述
        2.7.2 格林弹性体的Hamilton原理
        2.7.3 格林非弹性体的准Hamilton原理
    2.8 本章小结
第3章 特高拱坝稳定性分析方法及变形破坏规律研究
    3.1 本章引言
    3.2 基于小块体的地质力学模型试验技术进展
        3.2.1 重晶石粉胶结相似材料
        3.2.2 小块体压制设备
        3.2.3 岩体裂隙及结构面的模拟方法
        3.2.4 全桥法的简易位移计
        3.2.5 伺服加载系统及缸壁摩擦处理方法
    3.3 地质力学模型试验数字化操作系统
    3.4 特高拱坝的3K安全系数与关键控制研究
        3.4.1 起裂安全系数K1与坝踵拉裂
        3.4.2 整体非线性变形安全系数K2与坝趾压裂
        3.4.3极限承载安全系数K3
    3.5 基于变形加固理论的高拱坝稳定性分析方法研究
    3.6 基于变形加固理论的3K安全系数数值求解
        3.6.1 起裂安全系数K1与不平衡力
        3.6.2 整体非线性变形安全系数K2与屈服区体积
        3.6.3 极限承载安全系数K3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锦屏一级拱坝变形破坏分析及加固控制研究
    4.1 本章引言
    4.2 工程概况及计算模型
        4.2.1 锦屏一级工程概况
        4.2.2 有限元网格
        4.2.3 计算参数
        4.2.4 计算方案
    4.3 混凝土和基础的材料参数反演
        4.3.1 参数反演方法
        4.3.2 2014 年2月的材料参数的反演
        4.3.3 反演参数对第四阶段蓄水的适用性
    4.4 基于不平衡力的锦屏一级拱坝变形破坏分析
        4.4.1 坝体体型及荷载比
        4.4.2 坝体位移与应力
        4.4.3 坝体屈服区分析
        4.4.4 塑性余能范数分析
        4.4.5 坝趾、坝踵及坝肩不平衡力分析
        4.4.6 重要结构面的屈服区和不平衡力分析
        4.4.7 3 K安全系数的数值求解
        4.4.8 本节小结
    4.5 模型试验与数值计算的对比验证
        4.5.1 相似比尺及模型试验设计
        4.5.2 坝体变形及应力的非对称性对比
        4.5.3 坝体开裂破坏对比
        4.5.4 结构面相对变形及破坏对比
    4.6 断层不平衡力与现场位移监测值的对应
    4.7 基础加固措施的效果评价
        4.7.1 坝体的位移及屈服区分析
        4.7.2 3 K安全系数对比
    4.8 本章小结
第5章 特高拱坝建基面卸荷松弛及其对拱坝影响研究
    5.1 本章引言
    5.2 不平衡力驱动非平衡演化
    5.3 卸荷计算方法与模型
        5.3.1 开挖卸荷松弛模拟方法
        5.3.2 锚索模拟方法
        5.3.3 有限元模型
        5.3.4 材料参数与计算程序
        5.3.5 地应力反演分析
    5.4 白鹤滩左岸特征及基础处理措施概况
        5.4.1 白鹤滩体型及左岸坝基特征
        5.4.2 白鹤滩左岸开挖基础处理措施
        5.4.3 白鹤滩左岸开挖卸荷松弛情况介绍
    5.5 无基础处理措施的卸荷松弛分析
        5.5.1 开挖至630m高程时的松弛卸荷分析
        5.5.2 开挖过程中不平衡力变化分析
        5.5.3 开挖过程中位移变化分析
    5.6 基础处理对建基面卸荷松弛的影响
        5.6.1 预设保护层效果分析
        5.6.2 边坡锚固影响分析
    5.7 建基面卸荷松弛对拱坝稳定性影响
        5.7.1 松弛影响的模拟方法及参数选取
        5.7.2 松弛对位移和应力影响
        5.7.3 松弛对整体稳定性影响
    5.8 本章小结
第6章 基于不平衡力的特高拱坝建基面优化研究
    6.1 本章引言
    6.2 计算模型及方案
        6.2.1 左岸建基面开挖卸荷松弛计算对比方案
        6.2.2 整体稳定性及抗滑稳定性计算对比方案
    6.3 左岸建基面开挖卸荷对比分析
    6.4 拱坝整体稳定性对比分析
    6.5 关键滑块抗滑稳定性对比分析
    6.6 本章小结
第7章 初期蓄水期边坡异常变形机制及对拱坝影响研究
    7.1 本章引言
    7.2 饱和渗流分析及Terzaghi有效应力原理
    7.3 裂隙岩体非饱和有效应力原理
        7.3.1 Terzaghi有效应力不适用蓄水初期的讨论
        7.3.2 裂隙岩体非饱和有效应力原理
        7.3.3 裂隙水压力系数取值的讨论
    7.4 非饱和有效应力原理的有限元实现
    7.5 蓄水初期库盆变形及对拱坝影响分析
    7.6 本章小结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8.1 主要成果与结论
    8.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6)岩石节理非线性模型及其工程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节理本构模型研究
        1.2.2 3DEC节理模型研究
        1.2.3 节理岩体数值模拟研究
    1.3 主要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4 主要研究内容
        1.3.5 技术路线
第2章 节理非线性变形特性研究
    2.1 节理的法向变形特性
        2.1.1 节理法向行为
        2.1.2 节理法向变形模型
    2.2 节理的剪切变形特性
        2.2.3 节理切向行为
        2.2.4 节理直剪试验
        2.2.5 节理峰值抗剪强度
        2.2.6 节理切向模型
        2.2.7 模型验证与结果分析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3DEC中节理模型的二次开发
    3.1 离散单元法及3DEC程序
        3.1.1 离散单元法
        3.1.2 离散单元法计算原理
        3.1.3 三维离散元程序3DEC
    3.2 3DEC程序节理模型
        3.2.1 库仑滑移节理模型
        3.2.2 连续屈服节理模型
        3.2.3 自定义节理模型方法
    3.3 节理模型的二次开发
        3.3.1 自定义模型开发流程
        3.3.2 自定义模型的编写
        3.3.3 自定义模型的加载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开发节理模型的验证分析
    4.1 单轴压缩试验数值模拟
        4.1.1 数值模拟计算模型
        4.1.2 参数及边界条件
        4.1.3 结果对比分析
    4.2 直剪试验数值模拟
        4.2.4 数值模拟计算模型
        4.2.5 参数及边界条件
        4.2.6 结果对比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锦屏一级左岸边坡开挖模拟分析
    5.1 工程概况
        5.1.1 地形地貌
        5.1.2 地层岩性
        5.1.3 地质构造
        5.1.4 河谷演化情况
    5.2 地应力场的数值模拟
        5.2.1 模型构建
        5.2.2 参数选取
        5.2.3 初始条件
        5.2.4 计算结果
    5.3 开挖作用下边坡稳定性分析
        5.3.1 边坡应力场分析
        5.3.2 位移变形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7)刚性块体极限分析理论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极限分析方法研究现状
        1.2.1 基于假定破坏模式的场变量构造
        1.2.2 基于数值方法的场变量构造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塑性极限分析及数学优化理论
    2.1 引言
    2.2 塑性极限分析基本理论
        2.2.1 理想刚塑性假定
        2.2.2 屈服准则
        2.2.3 流动法则
        2.2.4 屈服面外凸与Drucker公设
        2.2.5 最大塑性功率原理
        2.2.6 虚功率原理
    2.3 塑性极限分析上下限定理
        2.3.1 塑性极限分析下限定理及其证明
        2.3.2 塑性极限分析上限定理及其证明
    2.4 塑性极限分析方法
        2.4.1 下限法
        2.4.2 上限法
    2.5 线性规划
        2.5.1 内点算法
    2.6 非线性规划
        2.6.1 最优性条件
        2.6.2 序列二次规划法
第3章 三维边坡稳定刚性块体元极限分析下限法
    3.1 引言
    3.2 静力许可应力场
        3.2.1 平衡条件
        3.2.2 应力边界条件
        3.2.3 屈服条件
    3.3 下限法数学规划模型及求解策略
        3.3.1 非同一方向模型
        3.3.2 同一方向模型
    3.4 算例验证及分析
        3.4.1 球形滑动面边坡稳定性分析
        3.4.2 椭球形滑动面边坡稳定性分析
        3.4.3 横向荷载作用下边坡稳定分析
    3.5 工程应用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楔形体稳定分析刚性块体元非线性规划下限法
    4.1 引言
    4.2 静力许可应力场
    4.3 下限法非线性规划模型及求解策略
    4.4 算例验证及分析
    4.5 地震荷载作用下楔形体稳定性分析
    4.6 三峡船闸两岸楔形体稳定分析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水压力作用下边坡稳定刚性块体元下限法
    5.1 引言
    5.2 下限法数学规划模型
    5.3 算例验证及分析
        5.3.1 算例1—典型岩质边坡
        5.3.2 算例2—库区楔形体边坡
        5.3.3 算例3—非规则滑块岩质边坡
        5.3.4 算例4—露天矿边坡稳定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考虑岩桥效应的岩石块体系统稳定性下限分析
    6.1 引言
    6.2 块体系统的描述及离散
    6.3 刚性块体系统静力许可场
        6.3.1 平衡条件
        6.3.2 屈服条件
        6.3.3 边界条件
    6.4 下限法数学规划模型及本章方法实施步骤
    6.5 算例验证及分析
        6.5.1 简单岩石边坡
        6.5.2 复杂岩石块体系统
        6.5.3 三维岩石块体系统
    6.6 本章小结
第7章 隧道掌子面完整型双对数螺旋线破坏模式上限解
    7.1 引言
    7.2 完整型双对数螺旋线破坏模式上限分析
        7.2.1 土体重力做功功率
        7.2.2 总内能损耗功率计算
        7.2.3 支护压力影响
        7.2.4 孔隙水压力功率计算
        7.2.5 支护压力上限解的求解
    7.3 算例验证
    7.4 各参数影响分析
        7.4.1 黏聚力c
        7.4.2 内摩擦角φ
        7.4.3 孔隙水压力系数r_u
        7.4.4 非均匀系数ρ
    7.5 工程设计图表
        7.5.1 均质地基且无水情况下
        7.5.2 均质地基且考虑水压力
        7.5.3 多因素条件下
    7.6 本章小结
第8章 隧道顶部存在纵向溶洞掌子面支护压力上限解
    8.1 引言
    8.2 截断型双对数螺旋线破坏模式上限分析
        8.2.1 土体重力做功功率
        8.2.2 总内能损耗功率计算
        8.2.3 孔隙水压力功率计算
        8.2.4 静水压力功率计算
        8.2.5 支护压力做功功率
        8.2.5 支护压力上限解
    8.3 算例验证
    8.4 各参数影响分析
        8.4.1 h对支护压力和破坏模式的影响
        8.4.2 其他参数对支护压力的影响
    8.5 岩溶地区隧道施工建议
    8.6 浅埋隧道支护压力上限解
    8.7 本章小结
第9章 结论和展望
    9.1 结论
    9.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博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与的科研项目
致谢

(8)如美水电站左岸坝肩边坡稳定性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工程概况
    1.2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岩体结构特征研究现状
        1.3.2 斜坡结构特征及变形破坏模式研究现状
        1.3.3 边坡稳定性研究方法概述
    1.4 研究内容、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
        1.4.1 主要研究内容
        1.4.2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第2章 研究区工程地质环境条件
    2.1 自然地理
        2.2.1 地理位置
        2.2.2 气象水文
    2.2 区域地质特征
        2.2.1 区域地貌
        2.2.2 区域构造
        2.2.3 新构造运动及地震
    2.3 坝址区工程地质条件
        2.3.1 地形地貌
        2.3.2 地层岩性
        2.3.3 坝区地质构造
        2.3.4 水文地质条件
        2.3.5 物理地质现象
第3章 左岸坝肩斜坡结构特征及失稳模式研究
    3.1 坝址区结构面工程地质分级
    3.2 Ⅲ级结构面发育特征
    3.3 Ⅳ级结构面发育特征
        3.3.1 平硐内断层和挤压面发育特征
        3.3.2 长大裂隙发育特征
    3.4 Ⅴ级结构面发育特征
        3.4.1 中缓倾结构面发育特征
        3.4.2 陡倾裂隙发育特征
    3.5 左岸坝肩岩体结构类型划分
    3.6 左岸坝肩边坡变形破坏特征及失稳模式
        3.6.1 左岸坝肩边坡变形破坏特征和类型
        3.6.2 左岸坝肩边坡变形失稳模式
第4章 岩体物理力学试验及物理力学参数
    4.1 岩块物理力学试验
        4.1.1 试验方案
        4.1.2 岩块物理试验
        4.1.3 单轴压缩全过程变形试验同步声发射
        4.1.4 三轴压缩全过程变形试验
        4.1.5 岩石直剪试验
        4.1.6 小结
    4.2 结构面强度特征
        4.2.1 岩体结构面抗剪强度试验
        4.2.2 结构面原位试验
        4.2.3 结构面力学参数建议
    4.3 岩体力学性质研究
        4.3.1 现场变形试验
        4.3.2 现场大剪试验
    4.4 岩体物理力学参数综合取值
第5章 坝肩斜坡演化机理数值模拟研究
    5.1 概述
    5.2 计算模型的建立
        5.2.1 模型范围
        5.2.2 模型介质及参数
        5.2.3 计算方案
        5.2.4 边界条件
        5.2.5 模型离散化
        5.2.6 监测点布置
    5.3 初始应力场模拟及分析
    5.4 现今河谷应力场和变形场特征分析
        5.4.1 应力场特征分析
        5.4.2 变形场特征分析
        5.4.3 岩体卸荷特征分析
第6章 左岸坝肩边坡稳定性分析与评价
    6.1 左岸坝肩自然边坡整体稳定性分析
        6.1.1 基于FLAC~(3D)的强度折减法
        6.1.2 计算模型及参数确定
        6.1.3 边界条件及离散化
        6.1.4 计算工况的确定
        6.1.5 计算结果分析
    6.2 左岸坝肩边坡开挖响应及稳定性分析
        6.2.1 模型的建立
        6.2.2 边坡开挖变形响应
        6.2.3 开挖边坡整体稳定性计算
    6.3 基于刚体极限平衡法的平面问题稳定性分析
        6.3.1 计算方法及原理
        6.3.2 计算剖面的确定
        6.3.3 计算参数的确定
        6.3.4 计算工况
        6.3.5 计算结果及分析
    6.4 三维块体稳定性分析
        6.4.1 计算方法及原理
        6.4.2 计算模型
        6.4.3 计算结果及分析
    6.5 左岸坝肩边坡稳定性综合评价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9)锦屏一级水电站双曲拱坝左岸拱肩槽边坡稳定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锦屏一级水电站所在地---雅砻江水能资源简介
    1.2 锦屏一级水电站简介
    1.3 选题意义
    1.4 历史上边坡稳定分析进展概述
        1.4.1 1960年以前研究概述
        1.4.2 1960年-1970年研究概述
        1.4.3 1980年-1990年研究概述
        1.4.4 1990年-2000年研究概述
    1.5 目前学界研究技术简介
    1.6 主要研究内容
    1.7 采用的基本研究方法
        1.7.1 基础资料的搜集和分析整理
        1.7.2 典型剖面的有限元建模
        1.7.3 典型剖面的应力-形变场分析
        1.7.4 典型剖面的极限平衡分析
        1.7.5 边坡稳定安全综合评价和坝肩处理措施
第2章 地质环境基本特征
    2.1 自然地理环境
    2.2 坝址区地质构造活动
    2.3 坝址区拱肩槽边坡地质特性
第3章 拱肩槽边坡的稳定性评价方法
    3.1 刚体极限平衡法
    3.2 软件数值模拟法
第4章 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
    4.1 有限元方法简介
    4.2 2D-σ有限元计算软件简介
    4.3 2D-σ有限元计算软件运用任务与方案
    4.4 模型概化
        4.4.1 几何特征
        4.4.2 结构特征
        4.4.3 物理力学参数
        4.4.4 边界条件
        4.4.5 EL.1635m剖面计算结果分析
        4.4.6 EL.1675m剖面计算结果分析
        4.4.7 EL.1715m剖面计算结果分析
        4.4.8 EL.1755m剖面计算结果分析
        4.4.9 小结
第5章 极限平衡计算分析
    5.1 极限平衡计算简介
    5.2 计算方案与工况
        5.2.1 计算方案
        5.2.2 计算工况
    5.3 计算结果
        5.3.1 EL.1635m剖面计算结果
        5.3.2 EL.1675m剖面计算结果
        5.3.3 EL.1715m剖面计算结果
        5.3.4 EL.1755m剖面计算结果
    5.4 计算小结
    5.5 相关建议
第6章 研究成果与实际施工措施、监测结论对比分析
    6.1 实际开挖支护施工过程简介
        6.1.1 F2断层地质情况及处理方式
        6.1.2 F5断层及拱肩槽开挖至EL.1815m高程范围处理情况
        6.1.3 锚喷支护施工
        6.1.4 锚索施工
    6.2 左岸边坡拱肩槽施工实际监测结论
        6.2.1 开挖支护施工质量评价
        6.2.2 安全监测成果评价
第7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10)基于内变量热力学的流变模型及岩体结构长期稳定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工程背景与研究意义
    1.2 地质力学模型试验研究综述
        1.2.1 国内外模型试验研究现状
        1.2.2 关键技术研究及发展方向
    1.3 岩土工程结构稳定计算分析方法研究综述
        1.3.1 刚体极限平衡法
        1.3.2 极限分析有限元法
        1.3.3 能量法
        1.3.4 变形加固理论
    1.4 岩体工程结构长期稳定性研究综述
        1.4.1 岩体结构工程时效分析的数值方法
        1.4.2 流变模型研究
        1.4.3 岩石流变与损伤耦合的本构方程研究
        1.4.4 岩体工程结构长期稳定性评价
    1.5 本文的研究思路、主要工作和创新点
        1.5.1 研究思路和主要工作
        1.5.2 本文创新点
第2章 大岗山拱坝地质力学模型试验
    2.1 本章引言
    2.2 大岗山水电站
    2.3 地质力学模型试验设计
        2.3.1 模型相似比尺
        2.3.2 模型相似材料
        2.3.3 模型模拟范围
    2.4 结构模拟
        2.4.1 裂隙岩体模拟
        2.4.2 拱坝坝体模拟
        2.4.3 软弱结构面模拟
        2.4.4 基础处理模拟
    2.5 模型试验系统
    2.6 试验结果及整体稳定性分析
        2.6.1 坝面应力分析
        2.6.2 坝面位移分析
        2.6.3 开裂破坏过程分析
        2.6.4 整体稳定性分析
    2.7 拱坝数值模拟及比对综合分析
        2.7.1 计算网格
        2.7.2 应力对比分析
        2.7.3 位移对比分析
        2.7.4 开裂破坏对比分析
        2.7.5 整体稳定综合分析
    2.8 加固效果分析与评价
        2.8.1 坝体应力影响
        2.8.2 变形影响
        2.8.3 破坏模式影响
        2.8.4 整体稳定性影响
    2.9 本章小结及展望
第3章 基于内变量热力学理论的流变模型
    3.1 本章引言
    3.2 Rice内变量热力学理论
        3.2.1 正则结构
        3.2.2 正则结构的Lagrange公式
        3.2.3 多尺度热力学公式
    3.3 内变量流变模型
        3.3.1 分离宏观内变量
        3.3.2 蠕变的热力学解释
        3.3.3 模型本构方程的一般形式
    3.4 黏弹性本构方程及其基本性质
        3.4.1 黏弹性本构方程
        3.4.2 黏弹性内变量的物理意义
    3.5 黏塑性本构方程及其基本性质
        3.5.1 黏塑性本构方程
        3.5.2 方程基本性质
    3.6 单轴蠕变试验及模型验证
        3.6.1 试验材料和设备
        3.6.2 单轴蠕变加卸载试验
        3.6.3 黏弹性本构方程参数拟合
        3.6.4 黏塑性本构方程参数拟合
        3.6.5 方程参数敏感性分析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蠕变与应力松弛的内在一致性
    4.1 本章引言
    4.2 应力松弛研究综述
    4.3 应力松弛本构方程
    4.4 蠕变和松弛的内在一致性
    4.5 本章结论
第5章 岩体结构长期稳定性研究
    5.1 本章引言
    5.2 材料系统的热力学稳定分析
    5.3 蠕变的热力学性质
        5.3.1 黏弹性变形的热力学性质
        5.3.2 过渡蠕变阶段的热力学性质
        5.3.3 不考虑损伤蠕变过程的热力学性质
        5.3.4 考虑损伤蠕变过程的热力学性质
        5.3.5 蠕变过程中的材料稳定性
    5.4 岩体结构的长期稳定性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基于FLAC~(3D)的自定义模型开发与应用
    6.1 本章引言
    6.2 内变量蠕变本构方程的中心差分形式
    6.3 流变模型的程序实现
    6.4 计算程序验证
    6.5 算例分析——深埋地下双隧洞
    6.6 工程实例——锦屏一级高拱坝左岸坝肩高边坡
        6.6.1 工程概况
        6.6.2 计算模型及流变参数
        6.6.3 结果分析
    6.7 本章结论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研究成果与结论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四、断层f_2对锦屏左岸坝坡静力稳定性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锦屏一级水电站左岸边坡蓄水变形响应研究[D]. 何如许. 成都理工大学, 2020(04)
  • [2]震裂斜坡岩体质量评价方法研究[D]. 徐岗. 成都理工大学, 2020(04)
  • [3]杨房沟水电站料场边坡稳定性及支护措施研究[D]. 洪伟. 成都理工大学, 2019(02)
  • [4]高拱坝坝基软弱破碎带处置技术研究 ——以锦屏一级水电站坝基f5断层处置为例[D]. 李正兵. 成都理工大学, 2018(02)
  • [5]特高拱坝变形破坏的机制与控制研究[D]. 程立. 清华大学, 2017(02)
  • [6]岩石节理非线性模型及其工程应用[D]. 刘清朴. 武汉大学, 2017(06)
  • [7]刚性块体极限分析理论及应用研究[D]. 周建烽. 武汉大学, 2017(06)
  • [8]如美水电站左岸坝肩边坡稳定性评价[D]. 彭义. 成都理工大学, 2017(05)
  • [9]锦屏一级水电站双曲拱坝左岸拱肩槽边坡稳定性分析[D]. 程晓攀. 清华大学, 2015(03)
  • [10]基于内变量热力学的流变模型及岩体结构长期稳定性研究[D]. 张泷. 清华大学, 2015(07)

标签:;  ;  ;  ;  ;  

f_2断层对锦屏左岸坝坡静力稳定性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