冻干标本的保护与保养研究

冻干标本的保护与保养研究

一、冻干标本保护与维修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张梦垚[1](2021)在《基于CRISPR技术的副溶血性弧菌核酸现场检测系统的研究》文中提出食品安全关系到每个人的生命健康。其中,食源性致病菌导致的食品污染影响最大、分布最广泛,已成为世界性的公共卫生问题。食品在生产、加工、流通、销售、消费等多个环节都可能存在生物安全风险,因此构建有效的致病菌检疫体系,实现致病菌现场快速检测具有重要意义。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技术是检疫机构最常使用的检测技术。本论文以水产中常见的致病菌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为研究对象,以核酸检测技术为基础,结合以规律间隔成簇短回文重复序列(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CRISPR)及相关蛋白Cas12a酶体系为主的基因编辑技术和真空冷冻干燥技术,建立了操作简单、准确性高、成本低、荧光可视化、便于储存运输的现场快速检测系统。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1)建立了基于热循环仪的副溶血性弧菌荧光PCR检测方法。针对副溶血性弧菌的特异性不耐热溶血素(Thermolabile hemolysin,tlh)基因保守区域,设计3对特异性PCR引物并进行筛选,并优化核酸提取方法和扩增体系。为减少气溶胶污染,将PCR扩增原料里的脱氧胸苷三磷酸(Deoxythymidine triphosphate,d TTP)替换为脱氧尿苷三磷酸(Deoxyuridine triphosphate,d UTP),采用打开热盖的小型商业热循环仪进行PCR扩增。并将建立的PCR现场检测方法与实验室实时PCR系统检测方法相比较,结果具有一致性。该检测方案可以有效避免核酸检测过程中的气溶胶污染问题,其结果可在便携式观察仪上进行荧光可视化检测。(2)为进一步提高检测的特异性,建立了基于CRISPR/Cas12a的副溶血性弧菌现场荧光可视化检测方法。针对副溶血性弧菌tlh基因的最适特异性PCR引物的扩增片段,筛选含原间隔基序(Protospacer-adjacent motif,PAM)的区域,并设计向导核糖核酸(CRISPR RNA,cr RNA),构建CRISPR/Cas12a体系。通过对反应试管、反应体系的优化实现了Cas12a蛋白酶最佳反应活性温度与PCR反应高温的平衡。利用商业热循环仪和实验室设计的与之配套的小型荧光观察装置,建立无需开盖即可进行后续荧光检测避免交叉污染的一体化反应。阳性扩增产生肉眼可见的绿色荧光而阴性扩增无荧光信号。该方法检测限为1.02×102 copies/reaction,且低浓度阳性扩增样本也发出明显的绿色荧光,结果判别方便直观。通过利用一次性棉签擦拭携带副溶血性弧菌的病虾进行致病菌取样,快速裂解细胞提取DNA进行后续反应验证了可行性,最终建立以便携式仪器为主的准确度高、可靠性好、操作简单、成本低廉的现场可视化检测方法。(3)为减少核酸检测试剂对低温环境的依赖,建立了应用于现场检测的核酸扩增试剂冷冻干燥方法。利用冷冻干燥技术对PCR检测试剂进行脱水处理,使检测试剂能以固体形态在室温下稳定储存和运输,并能保持其生物活性。研究优化了冻干保护剂的配方并调试了冻干工艺参数,以30%(w/v)海藻糖、10%(w/v)普鲁兰多糖和60%(w/v)甘露醇按2:2:1体积比混合的溶液作为冻干保护剂。将直径为1.8 mm的钢珠加入到PCR混合液中,预冷冻后进行6小时的真空干燥,成功制备了形态良好,具有较高韧性,可在磁力吸附作用下移动的冻干产品。复水活化后冻干试剂维持原反应活性。经验证该冻干试剂在聚丙烯、聚苯乙烯和聚乙烯等不同硬度的材质表面均具有良好的移动性能。该冻干PCR试剂不溶于油相,以15μL无核酶水复溶,数秒内即可得到澄清溶液。冻干试剂在50℃的高温条件下保存一周仍能保持较好的活性。该方法有助于解决核酸现场检测面临的冷链保存运输问题,降低现场检测的限制条件和检测成本,对推动核酸检测技术向资源匮乏地区的应用具有重大意义。

刘亚平[2](2019)在《藏鸡种蛋氧化应激响应蛋白质的筛选及其PIT54对血管生成机制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些年来,大量研究探究了鸡蛋不同部位的蛋白质组及其生物活性。但是,不同生长环境对于鸡蛋蛋白质组及生物活性的影响尚不清楚。为挖掘藏鸡蛋特有的功能蛋白质,本研究以两种海拔鸡种蛋为研究对象,分别选取青藏高原的土着品种藏鸡种蛋和在世界范围内广泛饲养的人工选育品种白来航鸡种蛋,对蛋清和蛋黄蛋白质组及其生物功能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进而通过构建人工注释的鸡蛋蛋清和蛋黄蛋白质数据集,筛选出抗氧化相关候选蛋白质PIT54,并围绕着两种海拔高度鸡种蛋PIT54的DNA序列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蛋白质提取优化、质谱分析、抗氧化活性和对血管生成的影响及其机制初步探究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工作。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利用非标记蛋白质组学对藏鸡种蛋清蛋白质(TEW)和白来航种蛋蛋清蛋白质(CEW)进行了比较研究,以鉴定差异蛋清蛋白质及其生物活性。一共鉴定出176种蛋白质。其中,14种表达量差异显着(倍数>1.5且P<0.05)的蛋白质,主要参与了脂质转运、免疫防御、生长发育和抗氧化过程;通过体外实验和Caco-2细胞的抗氧化实验证实了CEW和TEW之间抗氧化应激活性的差异;前列腺素-H2D-异构酶前体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被认为是与差异抗氧化活性相关的候选蛋白质。(2)通过非标记定量技术比较了藏鸡种蛋蛋黄蛋白质(TEY)和白来航鸡种蛋蛋黄蛋白质(CEY)的蛋白质表达图谱,一共鉴定出135种蛋白质,其中19种蛋白质的表达量在两组样本间存在显着差异(倍数>1.5且P<0.05);差异表达的蛋白质主要与氧化应激、免疫、能量代谢以及组织发育等过程相关;为了进一步验证抗氧化能力的差异,通过体外实验和对H2O2诱导氧化应激的Caco-2细胞的保护作用实验比较了CEY和TEY的抗氧化应激活性差异。TEY和CEY均具有抗氧化活性,但前者表现出的抗氧化应激能力更强(P<0.05),该结果可能与TEY中的抗氧化活性相关蛋白(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3和PIT54)的表达量差异有关。(3)由于蛋白质表达的动态性,本研究中鉴定的蛋白质种类与文献报道种类有所差异。为更加广泛地筛选抗氧化蛋白质进行后续实验,通过构建人工注释的鸡蛋蛋清和蛋黄蛋白质的非冗余数据集,筛选出了鸡蛋中抗氧化蛋白质合集,以具有抗氧化应激作用和研究较少为基本原则,初步选择了PIT54作为候选的抗氧化活性相关蛋白。PIT54还具有促进血管生成以及免疫调节等生物活性。进一步通过生物信息学对PIT54的结构和功能进行分析发现,分子中含有4个重复的SRCR结构域和6个保守的半胱氨酸残基,具有清道夫受体活性,定位于细胞膜,主要与脂质运输、细胞激活以及含氧化合物响应过程相关,说明其的确与低氧氧化应激过程相关。(4)根据PIT54可以与血红蛋白结合的特性,将鸡血红蛋白通过CNBr偶联到活化的Sepharose 4B上,制备吸附血红蛋白的亲和柱,用来纯化PIT54。研究了不同缓冲液体系(Tris-HCl,p H 8.1和硼酸盐缓冲液,p H 8.1)对于PIT54分离的影响,建立了从蛋黄中分离纯化PIT54的方法,蛋黄经正己烷脱油后获得粗蛋白,依次经过DEAE阴离子交换层析和吸附血红蛋白的亲和层析柱亲和层析两步分离法,便可以快速高效地获得PIT54蛋白质,并保持了蛋白质活性,该方法操作简单。相比于C-PIT54,T-PIT54具有更强的与Hb结合的能力(P<0.05)和抑制LDL脂质氧化反应的能力(P<0.05)。质谱分析发现PIT54分子中一共检测到3个N-糖基化位点(85N、157N和485N)。其中,157N仅在C-PIT54中检测到,另外两个位于SRCR结构域的糖酸化位点在T-PIT54分子中的糖基化程度显着高于C-PIT54(P<0.05)。C-PIT54和T-PIT54分子中都只检测到了一个磷酸化位点411Ser,位于SRCR结构域N端,T-PIT54的磷酸化程度显着低于C-PIT54(P<0.05)。(5)为了研究两种海拔高度鸡种蛋来源的PIT54对常氧和低氧孵化的鸡胚血管生成的影响,需要模拟高原低氧环境。首先,本研究在原有孵化箱的基础上,通过外加氮气模拟低氧环境;利用单片机优化了氧气、二氧化碳、温度、湿度及其翻蛋控制系统,同时完善了孵化箱的密闭性;实现了准确、稳定的模拟不同含氧量下的鸡胚孵化过程。该设备操作简单,成本低,实用性强。利用该孵化箱模拟低氧环境进行后续实验。之后,以不同孵化时期的常氧和低氧孵化的白来航鸡胚尿囊绒毛膜(CAM)为研究对象,以血管覆盖度和血管直径的分布情况为指标,筛选出D4、D8和D12为给药的时间点;然后,比较分析了T-PIT54和C-PIT54处理对低氧和常氧环境下的藏鸡和白来航鸡胚CAM血管发育情况的影响。最终发现了PIT54可以作为促血管生成因子,具有促进血管生成的作用,T-PIT54具有更强的促进血管生成的能力(P<0.05),且作用范围广泛;C-PIT54对血管生成的促进作用具有种间差异性;T-PIT54和C-PIT54对于第8天的鸡胚的影响最大。因此,选择了两种给药处理的NC8、HC8和HT8组进行后续机制探究;(6)筛选出特异性肽段CTVNKNLEETETS制备PIT54抗体,经检验抗体效果良好。利用该抗体通过WB和免疫组织化学分析PIT54在鸡胚组织中的特异性表达,结果发现PIT54蛋白质在鸡胚的血液和肺泡中大量表达,在心脏、脑和血管中少量表达,在系带和肝脏中未检测到PIT54的特异性表达。通过免疫分子印迹分别考察了T-PIT54和C-PIT54处理后,CAM中的VEGFR2上下游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及磷酸化情况。发现低氧环境中,C-PIT54和T-PIT54可以通过显着增加上游的HIF-1α的表达量,刺激血管新生;增强VEGFR2/Src信号分子机制提高内皮细胞的通透性,有助于出芽和迁移;通过影响PI3K/Akt信号分子机制和提升ERK的磷酸化程度促进细胞增殖;增加p38单个蛋白质的磷酸化水平抑制细胞凋亡。这些都证明了C-PIT54和T-PIT54可以促进血管生成,提高低氧环境的适应性。但是,这两种外源添加的PIT54对低氧孵化鸡胚血管生成的促进作用具有种间差异性。两者在常氧白来航鸡胚中表现出与低氧环境相反的作用,可以避免血管内皮细胞的过度增殖。(7)通过对藏鸡源和白来航鸡源的PIT54 protein基因的DNA序列进行扩增测序发现,PIT54 protein基因全长5186 bp,包括8个外显子和7个内含子。同源比对结果显示,测序获得的T-PIT54与C-PIT54的内含子序列差异较大,但是,CDS序列保守性较高(99%identify),表明了藏鸡源和白来航鸡源的PIT54 protein具有遗传稳定性。与C-PIT54相比,T-PIT54的DNA序列中存在着5个突变和5个插入片段;根据预测获得T-PIT54与C-PIT54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T-PIT54的α-螺旋,结构更加紧密。两种蛋白质分子中都存在12个结合位点,但是部分位点具有种间特异性。这些序列与结构的差异可能是造成T-PIT54与C-PIT54抗氧化活性和促进血管生成活性差异的主要原因。

付煜[3](2018)在《Armored RNA技术在登革热病毒及白血病BCR-ABL1p210/p190融合基因检测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指出Armored RNA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主要用于制备RNA质控品和标准品的技术。其原理是利用基因工程手段将载有大肠杆菌MS2噬菌体衣壳蛋白的基因序列和外源性基因序列克隆到表达载体中,然后将外源性基因片段转录成RNA,并包裹在MS2衣壳蛋白基因表达的衣壳蛋白中,最终装配成球状RNA-蛋白质复合体,一般称为“盔甲RNA”(armored RNA),或MS2病毒样颗粒(MS2 virus-like particle,MS2 VLP)。由于有外层衣壳蛋白的保护,内部的RNA片段能抵抗环境中存在的RNA酶的降解而保持稳定;同时,armored RNA整体结构又很好模拟了病毒的天然属性。所以,armored RNA技术在疾病诊断,尤其是在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中具有很大的临床应用价值。我们前期的研究已经使用armored RNA技术成功制备了流行性感冒、埃博拉以及中东呼吸综合征等多种相关疾病病毒的armored RNAs,并在国内成功开展了这些项目核酸检测的室间质量评价(External quality assessment,EQA)。登革热是由登革热病毒引起、经伊蚊传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登革热在世界上广泛传播,但主要在热带和亚热带流行,给流行地区带了极大的经济负担和社会负担。2014年,广州因输入性病例而爆发登革热,并蔓延至全省20多个地级市和其他省份,全国全年累计病例超过4.6万;2015年至2017年,全国每年都有数千例登革热病毒感染的相关报道。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CML)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cytic leukemia,ALL)是白血病中比较常见的两种类型。绝大多数CML和少部分ALL患者以出现费城染色体(Philadelphia chromosome,Ph)为主要特征。Ph为22号染色体与9号染色体发生易位形成新的染色体,表现为22号染色体长臂区段易位至9号染色体长臂上,致使基因BCR(Breakpoint cluster region)和ABL1基因融合(BCR-ABL1),即t(9;22)(q34;q11),其中 CML 以 p210 型 BCR-ABL1 融合基因(Fusion gene,FG)为主,ALL以p190型BCR-ABL1融合基因为主。针对登革热病毒核酸和BCR-ABL1融合基因转录本的荧光定量PCR(RT-qPCR)技术是一种常规、快速的检测方法,在登革热和白血病的诊断和病情评估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被国内绝大多数实验室使用。但是,RT-qPCR核酸分子检测由于操作步骤较多,容易受很多因素影响,导致检测结果不稳定。EQA可用于比较不同实验室之间的检测结果,可以发现实验室检测中存在的问题,是一种提高实验室内部检测能力的有效手段。目前,不管是登革热还是白血病,在国内都还没有开展RT-qPCR核酸分子检测相关的EQA活动。基于此,本研究使用armored RNA技术制备了登革热病毒检测质评样本(见第一部分)和BCR-ABL1融合基因检测质评样本(见第二部分),并首次在国内开展了这两个项目的EQA活动。在第一部分中,我们制备了登革热病毒1~4型质评样本,每型包含5支阳性样本和3支阴性样本,全国共计20家实验室参加。结果显示,参评实验室对质评样本检测的准确度、灵敏度和特性度分别为89.6%(569/635),85.1%(336/395)和97.1%(233/240)。5家实验室检测结果的正确率为100.0%,评为“优秀”;11家实验室检测结果的正确率介于80.0~100.0%,评为“合格”;4家实验室检测结果的正确率小于80.0%,评为“不合格”。在第二部分中,我们制备了 p210型和p190型BCR-ABL1质评样本,每种质评样本包含9支不同%BCR-ABL1比值的阳性样本(其中1支为基准样本)和1支阴性样本,全国共计66家实验室参加。结果显示,对同一个样本来说,不同实验室检测结果的极差,即检测结果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相差很大,不管是p210 BCR-ABL1检测结果还是p190 BCR-ABL1检测结果,样本变异系数(CV%)基本超过60%,部分样本超过100.0%,甚至超过200.0%;但是,总体来看p210样本检测结果的CV%稍低于p190样本。对24家可以转化至国际单位(International scale,IS)的实验室来说,p210 BCR-ABL1检测结果经过转换系数(Conversion factor,CF)换算后,所有样本检测结果的CV%均降低;但是,3家实验室的%BCR-ABL1IS上报结果较转换前反而偏离检测均值。随访后发现,其中2家实验室RT-qPCR检测平台的组分发生改变导致CF变化而影响了%BCR-ABL1转化。最后,按照UK NEQAS评分标准,分别有47家和51家实验室通过本次BCR-ABL1融合基因检测EQA。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研究结果说明,不管是登革热病毒,还是BCR-ABL1融合基因的RT-qPCR核酸检测,在我国的实验室都存在一些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对降低我国临床实验室对登革热和白血病检测结果的变异,以及提高临床医师对这两类疾病的诊断和管理水平非常重要。使用统一的标准品可以降低BCR-ABL1融合基因在不同实验室检测结果之间的变异;但是,目前国内外使用的标准品,基本上都是质粒或cDNA。质粒或cDNA做为标准品不能反应RNA提取和cDNA合成过程。基于此,本研究使用armored RNA技术制备了 p210型和p190型BCR-ABL1融合基因标准品(见第三部分)。在该部分中,为了消除使用不同标准曲线对BCR-ABL1融合基因和内参基因引起的变异,我们通过重叠PCR(Overlap extension PCR,OE-PCR)技术将p210型或p190型BCR-ABL1FG与内参基因(Controlgene,CG)进行了1:1连接;同时,为了提高p210型和p190型BCR-ABL1融合基因标准品的适用性,我们选择了 4种国际推荐的CGs(ABL1、BCR、GUSB以及B2M)。本研究制备的标准品(命名为p210FG-CG和p190FG-CG)随第二部分中p210型和p190型BCR-ABL1质评样本一起发放至参评实验室进行评估。结果显示,当使用当地标准品时,检测结果CV%大于80%的p210和p190模拟样本分别占33.3%(3/9)和 55.6%(5/9);CV%介于 50%~80%分别占 66.7%(6/9)和 44.4%(4/9);两个项目均无样本检测结果CV%小于50%。当使用p210FG-CG和P190FG-CG标准品时,检测结果CV%大于80%、介于50%~80%和小于50%的模拟样本均占33.3%(3/9)。另外,本研究还发现,不管是p210质评项目还是p190质评项目,对使用自建方法(Laboratory developed tests,LDT)或使用过柱法进行RNA抽提的实验室来说,BCR-ABL1检测结果的变异度明显小于使用商品化试剂盒和TRIzol试剂的实验室。该部分研究说明,使用p210FG-CG或P190FG-CG统一的标准品可以在一定程度降低不同实验室之间检测结果变异度,尤其是对使用LDT或使用过柱法进行RNA抽提的实验室。虽然通过使用统一的标准品可以提高实验室检测结果的一致性,但是不能将当地实验室%BCR-ABL1结果溯源至%BCR-ABL1IS。目前,国际上已经通过两条主要途径实现了 p210型BCR-ABL1融合基因检测的标准化,这两条途径为样本交换和参考物质。但是,通过样本交换的形式进行%BCR-ABL1溯源,整个过程费时、费力,仅适合部分实验室;同时,目前p190型BCR-ABL1融合基因检测尚未实现标准化。所以,为了更好地实现我国BCR-ABL1融合基因检测的标准化,尤其是对p190型BCR-ABL1融合基因,我们用armoredRNA技术制备包含p210和p190型BCR-ABL1融合基因的二级参考物质(见第四部分)。为了保证p210和p190型BCR-ABL1融合基因RT-qPCR扩增片段的长度不发生变化,我们通过三轮OE-PCR将p190 BCR-ABL1融合基因外显子e1下游75bp完全替换p210 BCR-ABL1融合基因的e14外显子(75bp)。4个水平的BCR-ABL1融合基因二级参考物质制备成功后,使用1st WHO国际白血病BCR-ABL1融合基因定量检测基因参考盘(NIBSC编码:09/138)进行定值,并在国内41家实验室进行区域性验证。结果显示,在33家参加的实验室中,获得有效转化系数的实验室为25家(p210)和28家(p190),分别占75.8%和84.8%。对15家获得有效CF的IS实验室中,通过二级参考物质获得的CF与通过样本交换方式获得CF 一致的实验室占80.0%(12/15)。综上所述,本研究成功地利用armored RNA技术制备了登革热病毒和白血病BCR-ABL1p210/p190融合基因质评样本、BCR-ABL1p210/p190融合基因标准品和二级参考物质。本研究所做的工作对发现我国实验室在登革热和白血病的核酸检测中存在的问题并寻求解决方案,以提高实验室的检查能力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尤其是对提高我国实验室白血病BCR-ABL1融合基因检测的一致性及推动白血病BCR-ABL1融合基因检测的标准化进程等方面将发挥关键的作用。

王晓刚[4](2017)在《临床血脂干化学检测方法的研究与应用》文中研究说明随着临床检验技术的快速发展,在要求结果准确稳定的同时,又要加快检验结果的速度,为临床科室提供快速准确的数据。在临床检验科室中,干化学检验技术在生化分析领域与传统湿生化分析领域相比,干化学检验技术具有快速、准确,干片易保存,便于携带,操作检测简单方便等优点。但干化学检验技术在国外应用比较成熟,国内起步较晚,现阶段主要依赖国外成熟干片。因此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干式生化检验技术的干片,对推动干式生化分析技术的国产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研究建立三种用于快速检测血液中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含量的干式生化分析方法。按照测试项目筛选出不同干片载体膜材料,制备成干片,用干式生化分析仪检测干片,并建立了测定血液中TC、TG、HDL-C含量的标准曲线,对建立三种干片的方法学进行了线性实验、批间与批内重复性实验。运用此方法制备的干片颜色梯度明显、显色均匀,重复性和稳定性较好,TC、TG、HDL-C的线性范围分别为2.59-9.04 mmol/L、0.565-3.39 mmol/L、0.48-2.88 mmol/L。将制备好的干片置于冰箱4℃条件下,在30天内重复性、稳定性良好;批内与批间重复性变异系数都在5%以下,符合临床检验的要求,与临床湿生化结果对比,结果重复性变异系数小于5%,可应用于临床检测。

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5](2016)在《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印发预防接种工作规范(2016年版)的通知》文中研究指明国卫办疾控发[2016]5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计生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为配合《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的贯彻实施,我委组织编写了《预防接种工作规范(2016年版)》现将《预防接种工作规范(2016年版)》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Chinese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6](2016)在《狂犬病预防控制技术指南(2016版)》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动物源性传染病,临床大多表现为特异性恐风、恐水、咽肌痉挛、进行性瘫痪等。近年来,狂犬病报告死亡数一直位居我国法定报告传染病前列,给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带来严重威胁。为指导基层疾控机构做好狂犬病的预防控制工作,尤其是暴露后的预防处置,降低狂犬病所致死亡,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组织专家,参考世界卫生组织和美国疾控中心的技术指南,以及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制定了《狂犬病预防控制技术指南(2016版)》。本指南系统回顾了狂犬病的病原学、临床学、实验室诊断、流行病学、疫苗和被动免疫制剂的种类、机制、效果、安全性和不良反应监测与处置,以及暴露预防处置方法等内容的科学证据,在此基础上对狂犬病暴露前和暴露后预防处置的伤口处置、疫苗接种和被动免疫制剂使用等技术给出了推荐建议。本指南适用于从事狂犬病防控工作的各级各类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门诊、医疗机构感染科和急诊科等专业人员。根据狂犬病的国内外研究进展,本指南今后将不断更新、完善。

周航,李昱,陈瑞丰,陶晓燕,于鹏程,曹守春,李丽,陈志海,朱武洋,殷文武,李玉华,王传林,余宏杰[7](2016)在《狂犬病预防控制技术指南(2016版)》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指导基层狂犬病预防控制工作,尤其是暴露后的预防处置及降低死亡,中国CDC组织专家,参考WHO和美国CDC相关技术指南,以及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制定了《狂犬病预防控制技术指南(2016版)》(指南)。指南系统回顾了狂犬病的病原学及实验室诊断、临床学、流行病学、疫苗和被动免疫制剂的种类、机制、效果、安全性和不良反应监测与处置,以及暴露预防处置方法等内容的科学证据,在此基础上对狂犬病暴露前和暴露后预防的伤口处置、疫苗接种和被动免疫制剂使用等技术给出推荐建议。指南适用于从事狂犬病防控工作的各级各类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门诊、医疗机构感染科和急诊科等专业人员。本指南也将根据国内外狂犬病研究进展不断更新和完善。

In Vitro Analysis Study Group of Chinese Society of Nuclear Medicine;[8](2015)在《核医学体外分析实验室管理规范》文中研究表明编写委员会黄飚214063无锡,江苏省原子医学研究所贾莉婷450052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检验科赖建平443000宜昌,三峡大学人民医院核医学科李新100730卫生部北京医院核医学科李亚明110001沈阳,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核医学科林明653100云南玉溪市人民医院核医学科马庆杰130033长春,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核医学科瞿卫210006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核医学科芮东红150086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核医学科石怡珍215004苏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核医学科孙文伟130033长春,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核医学科孙晓光200127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核医学科

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体外分析学组[9](2015)在《核医学体外分析实验室管理规范》文中研究指明编写委员会黄飚214063无锡,江苏省原子医学研究所贾莉婷450052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检验科赖建平443000宜昌,三峡大学人民医院核医学科李新100730卫生部北京医院核医学科李亚明110001沈阳,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核医学科林明653100云南玉溪市人民医院核医学科马庆杰130033长春,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核医学科瞿卫210006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核医学科芮东红150086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核医学科

李鑫[10](2012)在《真空冷冻干燥技术及其制冷系统节能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介绍了真空冷冻干燥技术的基本原理、过程、特点、发展史、应用领域以及其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并介绍了一些降低冻干能耗的措施。同时对冻干装置的加热系统进行了改造,并设计了一个在线称重系统。根据真空冷冻干燥过程中的传热传质理论建立了物料干燥的数学模型,并运用传热传质理论对物料的真空冷冻干燥过程进行了初步计算,得到了理论上的预冻时间和升华干燥时间。在改装后的真空冷冻干燥机上分别进行了对虾、牛奶的冻干试验。对虾冻干试验中,分析研究干燥过程随辐射温度、真空度、含水率及时间等参数的变化规律,确定对虾冻干的最佳冻干参数;牛奶冻干试验中,分析研究干燥过程随辐射温度、物料厚度、含水率及时间等参数的变化规律,最后利用回归分析对选出的最佳冻干厚度在不同辐射温度下冻干的试验结果进行了数据处理,通过分析,确定牛奶真空冷冻干燥过程的最优回归方程及最优冻干工艺参数。最后通过对冻干设备中主要设备耗冷量的理论计算,结合实际试验所取得冷量消耗数据,提出真空冷冻干燥设备其制冷系统的节能发展方向。

二、冻干标本保护与维修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冻干标本保护与维修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CRISPR技术的副溶血性弧菌核酸现场检测系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符号清单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1.1 食品安全概况
        1.1.2 食源性致病菌的危害
        1.1.3 食源性致病菌现场检测的重要性
    1.2 副溶血性弧菌的研究进展
        1.2.1 副溶血性弧菌的生物特性及危害
        1.2.2 副溶血性弧菌的检测方法
        1.2.2.1 传统生物学诊断
        1.2.2.2 分子生物学检测
    1.3 核酸扩增检测方法基本流程及其存在的问题
    1.4 冷冻干燥技术原理概述
    1.5 基于CRISPR技术的核酸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1.6 研究目的、内容和技术路线
        1.6.1 研究目的和内容
        1.6.2 技术路线
    1.7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基于热循环仪的荧光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材料和试剂
        2.2.1.1 实验材料
        2.2.1.2 常用试剂
        2.2.2 仪器设备
        2.2.3 实验方法
        2.2.3.1 实验细菌培养及核酸提取
        2.2.3.2 实时荧光PCR引物设计与体系建立
        2.2.3.3 基于打开热盖的热循环仪的荧光PCR可视化检测
        2.2.3.4 特异性与灵敏度评估
    2.3 结果与讨论
        2.3.1 实时荧光PCR引物设计及体系建立
        2.3.2 基于热循环仪的PCR扩增可行性评估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CRISPR/Cas12a的现场可视化检测方法的建立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材料和试剂
        3.2.1.1 实验材料
        3.2.1.2 常用试剂
        3.2.2 仪器设备
        3.2.3 实验方法
        3.2.3.1 副溶血性弧菌核酸快速提取
        3.2.3.2 基于CRISPR/Cas12a的可视化检测体系建立
        3.2.3.3 CRISPR-PCR一体化检测
        3.2.3.4 特异性与灵敏度评估
        3.2.3.5 实际样本的检测分析
    3.3 结果与讨论
        3.3.1 CRISPR/Cas12a体系的设计
        3.3.2 CRISPR/Cas12a体系用于PCR扩增的兼容性评估
        3.3.3 CRISPR-PCR的特异性和灵敏度评估
        3.3.4 CRISPR-PCR在实际样本中的检测应用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应用于现场检测的核酸扩增试剂冷冻干燥方法的建立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材料和试剂
        4.2.1.1 实验材料
        4.2.1.2 常用试剂
        4.2.2 仪器设备
        4.2.3 实验方法
        4.2.3.1 副溶血性弧菌核酸提取及PCR扩增
        4.2.3.2 冻干PCR试剂的制备
        4.2.3.3 冻干工艺的优化
        4.2.3.4 冻干PCR试剂的性能测试
        4.2.3.5 包裹钢珠的冻干PCR试剂的制备及性能测试
        4.2.3.6 冻干PCR试剂的保存稳定性评估
    4.3 结果与讨论
        4.3.1 冻干工艺的优化
        4.3.1.1 冻干保护剂的优化与筛选
        4.3.1.2 冻干参数的优化
        4.3.2 包裹钢珠的冻干PCR试剂的制备
        4.3.3 包裹钢珠的冻干PCR试剂的性能测试
        4.3.4 冻干PCR试剂的保存稳定性评估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主要研究结论
    5.2 主要特色及创新点
    5.3 进一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2)藏鸡种蛋氧化应激响应蛋白质的筛选及其PIT54对血管生成机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表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鸡蛋蛋白质的主要功能
        1.1 抗氧化活性(氧化应激响应活性)
        1.2 抗菌活性
        1.3 血管紧张素转移酶抑制活性
        1.4 抗病毒活性
        1.5 其他生物活性
    2 蛋白质组学研究
        2.1 蛋白质组学的常用技术
        2.2 蛋白质组学技术的应用
        2.3 鸡蛋蛋白质翻译后的研究
    3 藏鸡蛋的研究进展
        3.1 藏鸡蛋蛋壳的研究进展
        3.2 低氧孵化对鸡胚组织器官的影响
        3.3 低氧适应性相关蛋白质的研究
    4 PIT54及血管生成的研究进展
        4.1 PIT54的相关研究
        4.2 血管生成及常用的模型
        4.3 促血管生成因子对于血管生成的影响
    5 本课题选题的学术思想
        5.1 研究目的与意义
        5.2 学术思想
        5.3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两种海拔高度鸡种蛋蛋清蛋白质组的比较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试验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EW基本营养成分分析
        2.2 蛋清蛋白质的GO分类分析
        2.3 差异蛋白质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2.4 生物信息学分析两组的抗氧化活性差异
        2.5 CEW和 TEW的抗氧化活性测定
    3 讨论
        3.1 差异蛋白质的功能分析
        3.2 抗氧化相关蛋白质的筛选
    4 小结
第三章 两种海拔高度鸡种蛋蛋黄蛋白质组的比较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试验方法
    2 结果和讨论
        2.1 TEY和 CEY的基本营养成分分析及其蛋白质的鉴定
        2.2 TEY和 CEY中差异表达的蛋白质
        2.3 差异蛋白质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2.4 生物信息学分析差异蛋白质与抗氧化活性相关
        2.5 藏鸡和白来航鸡抗氧化活性相关的蛋白和基因
        2.6 体外抗氧化测定
        2.7 细胞毒性/细胞保护作用
    3 讨论
        3.1 差异蛋白质的功能分析
        3.2 CEYH和 TEYH对于Caco-2 细胞的保护作用
        3.3 鉴定与抗氧化活性有关的蛋黄蛋白质
    4 小结
第四章 两种海拔高度鸡种蛋抗氧化蛋白质筛选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蛋白质注释
        1.3 鸡蛋抗氧化活性蛋白质的筛选
    2 结果与分析
        2.1 比较本研究中鉴定的蛋白质与已报道蛋白质
        2.2 构建蛋清和蛋黄中蛋白质数据集
        2.3 确定抗氧化活性候选蛋白质
        2.4 PIT54的功能分析与同源比对
    3 讨论
        3.1 鸡蛋中抗氧化活性蛋白质的筛选
        3.2 PIT54的生物活性预测分析
        3.3 PIT54的保守性分析
    4 小结
第五章 两种海拔高度鸡种蛋蛋黄PIT-54的纯化与质谱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试验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血红蛋白的提取及亲和层析柱的制备
        2.2 PIT54蛋白质纯化
        2.3 质谱鉴定
        2.4 PIT54与血红蛋白的结合能力
        2.5 PIT54抗氧化能力的测定
        2.6 两种来源的PIT54糖基化位点鉴定
        2.7 两种蛋白质的磷酸化位点差异鉴定
    3 讨论
    4 小结
第六章 两种海拔高度PIT54对CAM血管生成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试验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低氧孵化过程的模拟与控制
        2.2 调试与孵化测试
        2.3 鸡胚尿囊绒毛膜的给药时间点筛选
        2.4 两种PIT54 对于鸡胚CAM的血管发育的影响
    3.讨论
        3.1 高原低氧孵化箱的模拟与控制
        3.2 不同孵化时间对于CAM血管生成的影响
        3.3 不同药物对于鸡胚CAM血管发育的影响
    4 小结
第七章 两种海拔PIT54对CAM血管生成机制的探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试验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PIT54抗体的制备与效果评价
        2.2 PIT54的表达部分探测
        2.3 C-PIT54和T-PIT54对HIF-1α表达量的影响
        2.4 不同药物处理对VEGFR2/Src信号分子机制的影响
        2.5 C-PIT54和T-PIT54对PI3K/Akt信号分子机制的影响
        2.6 C-PIT54和T-PIT54对ERK和p38 及各自磷酸化水平的影响
    3 讨论
        3.1 PIT54表达部位分析
        3.2 C-PIT54和T-PIT54 对血管生成相关蛋白的影响
        3.3 PIT54 影响鸡胚CAM血管生成的机制
    4 小结
第八章 两种海拔高度鸡PIT54基因测序比较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试验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载体的构建与酶切鉴定
        2.2 PIT54 protein基因DNA结构分析
        2.3 不同来源的PIT54 protein基因DNA序列比较分析
        2.4 预测的T-PIT54与C-PIT54 氨基酸序列的比较分析
    3 讨论
    4 小结
第九章 结论与展望
    1 结论
    2 创新性
    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3)Armored RNA技术在登革热病毒及白血病BCR-ABL1p210/p190融合基因检测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基于Armored RNA技术的登革热病毒核酸检测质控品的研制及室间质量评价
    前言
    1. 材料和方法
        1.1. 实验材料和试剂配制
        1.1.1. 实验仪器
        1.1.2. 主要实验耗材
        1.1.3. 主要实验试剂
        1.1.4. 培养基和溶液的配制
        1.1.5. 菌株和质粒
        1.2. 方法
        1.2.1. 合成DENV-1~4基因片段
        1.2.2. 构建pACYC-MS2-DENV-1~4重组质粒
        1.2.3. 重组病毒样颗粒的表达和纯化
        1.2.4. 重组病毒样颗粒的鉴定
        1.2.5. 重组病毒样颗粒的性能验证
        1.2.6. 制备DENV-1~4质评样本及开展全国室间质量评价
        1.2.7.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pACYC-MS2-DENV-1~4重组质粒的验证
        2.1.1. PCR验证
        2.1.2. 测序验证
        2.2. 重组病毒样颗粒的表达和纯化
        2.3. 重组病毒样颗粒的鉴定
        2.3.1. 琼脂糖凝胶电泳鉴定
        2.3.2. SDS-PAGE鉴定
        2.3.3. 电镜观察DENV-1~4 VLPs
        2.3.4. 商品化试剂盒验证VLPs包装片段
        2.4. DENV-1~4 VLPs性能验证
        2.4.1. 稳定性试验
        2.4.2. 基质效应试验
        2.4.3. 反复冻融试验
        2.5. DENV-1~4 VLPs检测的室间质量评价
        2.5.1. 参评实验室项目参数统计及评分
        2.5.2. DENV-1~4检测的准确度、敏感度和特异度分析
        2.5.3. 不同试剂盒DENV-1~4检测结果分析
        2.5.4. 质评小结和证书发放
    3.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基于Armored RNA技术的白血病BCR-ABL1~(p210/p190)融合基因检测质控品的研制及室间质量评价
    前言
    1. 材料和方法
        1.1. 实验材料和试剂配制
        1.1.1. 实验仪器
        1.1.2. 主要实验耗材
        1.1.3. 主要实验试剂
        1.1.4. 培养基和溶液的配制
        1.1.5. 菌株和质粒
        1.2. 方法
        1.2.1. pACYC-MS2质粒、p210 BCR-ABL1以及p190 BCR-ABL1阳性患者总mRNA
        1.2.2. 构建pACYC-MS2-p210、pACYC-MS2-p190以及pACYC-MS2-CG重组质粒
        1.2.3. 重组病毒样颗粒的表达和纯化
        1.2.4. 重组病毒样颗粒的鉴定
        1.2.5. 重组病毒样颗粒的性能验证
        1.2.6. 制备p210、p190质评样本及开展全国室间质量评价
        1.2.7.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pACYC-MS2-p210、pACYC-MS2-p190、pACYC-MS2-CG重组质粒的验证
        2.1.1. PCR验证
        2.1.2. 测序验证
        2.2. 重组病毒样颗粒的表达和纯化
        2.3. 重组病毒样颗粒的鉴定
        2.3.1. 琼脂糖凝胶电泳鉴定
        2.3.2. SDS-PAGE鉴定
        2.3.3. RT-qPCR验证VLPs包装片段
        2.4. p210、p190和CG VLPs性能验证
        2.4.1. 稳定性实验
        2.4.2. 均一性实验
        2.4.3. 反复冻融实验
        2.5. BCR-ABL1~(p210/p190)融合基因检测的室间质量评价
        2.5.1. 结果回报情况
        2.5.2. 参评实验室项目参数统计
        2.5.3. p210和p190 BCR-ABL1检测结果
        2.5.4. 质评样本及盲邮样本BCR-ABL1检测结果分布
        2.5.5. 重复样本和阴性样本检测结果分析
        2.5.6. 不同项目检测方法BCR-ABL1定量检测结果分析
        2.5.7. IS实验室p210 BCR-ABL1检测结果分析
        2.5.8. CF随访结果分析
        2.5.9. 参评实验室EQA评分
        2.5.10. 质评小结和证书发放
    3.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基于Armored RNA技术的白血病BCR-ABL1~(p210/p190)融合基因检测标准品的究制及评估
    前言
    1. 材料和方法
        1.1. 实验材料和试剂配制
        1.1.1. 实验仪器
        1.1.2. 主要实验耗材
        1.1.3. 主要实验试剂
        1.1.4. 培养基和溶液的配制
        1.1.5. 菌株和质粒
        1.2. 方法
        1.2.1. 构建pACYC-MS2-p210FG-CG、pACYC-MS2-p190FG-CG重组质粒
        1.2.2. 重组病毒样颗粒的表达和纯化
        1.2.3. 重组病毒样颗粒的鉴定
        1.2.4. p210FG-CG、p190FG-CG VLPs的分装与冻干
        1.2.5. p210FG-CG、p190FG-CG标准品的制备及定值
        1.2.6. p210FG-CG、p190FG-CG标准品的线性分析
        1.2.7. p210FG-CG、p190FG-CG标准品的性能验证
        1.2.8. p210FG-CG、p190FG-CG标准品的区域性试验
        1.2.9.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pACYC-MS2-p210FG-CG、pACYC-MS2-p190FG-CG重组质粒的验证
        2.1.1. PCR验证
        2.1.2. 测序验证
        2.2. 重组病毒样颗粒的表达和纯化
        2.3. 重组病毒样颗粒的鉴定
        2.3.1. 琼脂糖凝胶电泳鉴定
        2.3.2. SDS-PAGE鉴定
        2.3.3. RT-qPCR验证VLPs包装片段
        2.4. p210FG-CG和p190FG-CG标准品性能验证
        2.4.1. 稳定性实验
        2.4.2. 均一性实验
        2.5. p210FG-CG、p190FG-CG标准品定值
        2.5.1. p210FG-CG标准品dPCR检测结果
        2.5.2. p190FG-CG标准品dPCR检测结果
        2.6. p210FG-CG、p190FG-CG标准品的线性分析结果
        2.7. p210FG-CG、p190FG-CG标准品的区域性验证结果
        2.7.1. 结果回报情况
        2.7.2. p210和p190模拟样本转化前后结果分析
    3. 讨论
    参考文献
第四部分 基于Armored RNA技术的白血病BCR-ABL1~(p210/p190)融合基因检测二级参考物质的制备及标准化研究
    前言
    1. 材料和方法
        1.1. 实验材料和试剂配制
        1.1.1. 实验仪器
        1.1.2. 主要实验耗材
        1.1.3. 主要实验试剂
        1.1.4. 培养基和溶液的配制
        1.1.5. 菌株和质粒
        1.2. 方法
        1.2.1. 构建pACYC-MS2-p210-p190FG、pACYC-MS2-23S重组质粒
        1.2.2. 重组病毒样颗粒的表达和纯化
        1.2.3. 重组病毒样颗粒的鉴定
        1.2.4. 二级参考物质的制备
        1.2.5. 二级参考物质的定值
        1.2.6. 二级参考物质的性能验证
        1.2.7. 二级参考物质的区域性试验
        1.2.8.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pACYC-MS2-23S、pACYC-MS2-p210-p190FG重组质粒的验证
        2.1.1. PCR验证
        2.1.2. 测序验证
        2.2. 重组病毒样颗粒的表达和纯化
        2.3. 重组病毒样颗粒的鉴定
        2.3.1. 琼脂糖凝胶电泳鉴定
        2.3.2. SDS-PAGE鉴定
        2.3.3. RT-qPCR鉴定
        2.4. 二级参考物质定值
        2.4.1. 商品化试剂盒定值
        2.4.2. 自建方法定值
        2.4.3. 商品化试剂盒和LDT对1~(st) WHO国际参考盘和二级参考物质检测结果比较
        2.5. 二级参考物质的性能验证
        2.5.1. 稳定性实验
        2.5.2. 均一性实验
        2.6. 二级参考物质的区域性验证
        2.6.1. 结果回报情况
        2.6.2. 区域性验证结果分析
    3. 讨论
    参考文献
论文综述 A novel delivery platform based on Bacteriophage MS2 virus-like particles
    References
附录
    附录1: pACYCDuet-1载体详细信息
    附录2: 关于开展全国登革热病毒核酸检测室间质量评价预研的通知及回执
    附录3: 2016年全国登革热病毒核酸检测室间质量评价活动安排及回报表
    附录4: 关于开展全国白血病BCR-ABL1~(p210/p190)融合基因检测室间质量评价及一致性研究预研的通知及回执
    附录5: 2017年全国白血病BCR-ABL1~(p210/p190)融合基因检测室间质量评价及一致性研究活动安排及回报表
    附录6: 关于开展全国白血病BCR-ABL1~(p210/p190)融合基因检测标准化预研的通知及回执
    附录7: 2018年白血病BCR-ABL1~(p210/p190)融合基因检测标准化活动安排及回报表
致谢
个人简介

(4)临床血脂干化学检测方法的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干式生化分析技术
    1.3 临床血脂四项检测
    1.4 本文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血脂干片高分子膜材料的筛选
    2.1 实验材料与仪器
    2.2 血脂试剂层高分子膜材料的筛选
    2.3 结果与讨论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血脂单试剂层干片的制备及干式方法学建立
    3.1 实验材料与仪器
    3.2 血脂单试剂层干片的制备
    3.3 试剂配比实验反应时间优化
    3.4 滤血膜筛选
    3.5 血脂干片检测方法及标准曲线的建立
    3.6 血脂干化学方法学评价
    3.7 实验结果与讨论
    3.8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血脂双试剂层干片制备及干式方法学的建立
    4.1 实验材料与仪器
    4.2 血脂双试剂层干片的制备方法
    4.3 XYZ三维划膜喷金仪器调试与膜材料喷涂方法优化
    4.4 血脂干片标准曲线及线性实验的建立
    4.5 血脂干化学方法学评价
    4.6 血脂干片标准色阶的制备
    4.7 实验结果与讨论
    4.8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6)狂犬病预防控制技术指南(2016版)(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一、病原学和实验室诊断
(一)病原学
(二)实验室诊断 二、临床学
(一)发病机制
(二)临床表现与诊断标准
    1. 狂犬病暴露者的伤口感染
    2. 狂犬病的临床表现
    3. 诊断标准 三、流行病学
(一)疾病负担
(二)感染动物来源
(三)我国人间狂犬病流行特征 四、人用狂犬病疫苗
(一)人用狂犬病疫苗的历史和现状
(二)我国人用狂犬病疫苗的历史和现状
(三)人用狂犬病疫苗免疫程序的演变
(四)人用狂犬病疫苗的免疫机制、毒株及质量标准
(五)疫苗的血清学效果评价
    1. 暴露前免疫
    2. 暴露后程序
    
(1)“5针法”程序的保护性研究
    
(2)“2-1-1”程序的保护性研究
    3. 特殊人群
    4. 疫苗效力及免疫失败
    5. 疫苗安全性
(六)暴露前及暴露后预防成本效益评价 五、被动免疫制剂
(一)被动免疫制剂的种类
(二)被动免疫制剂的作用机制
(三)被动免疫制剂的保护效果
(四)被动免疫制剂的安全性
(五)经济成本与研究进展 六、人间狂犬病的预防建议
(一)暴露前预防
    1. 基础免疫
    2. 加强免疫
    3. 使用禁忌
(二)暴露后预防
    1. 暴露的定义与分级
    2. 暴露后处置
    3. 再次暴露后的处置
    4. 不良反应的临床处置
    5. 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服务实施
    
(1)门诊配置
    
(2)管理制度
    
(3)生物制品
    
(4)疫苗不良反应监测
    
(5)被动免疫制剂不良反应监测 编写人员: 编写人员单位: 审核专家: 审核专家单位:

(10)真空冷冻干燥技术及其制冷系统节能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物理量名称及符号表
第1章 绪论
    1.1 真空冷冻干燥的基本原理
    1.2 真空冷冻干燥的基本过程
        1.2.1 前处理
        1.2.2 预冻
        1.2.3 干燥
        1.2.4 后处理
    1.3 真空冷冻干燥技术的特点
    1.4 真空冷冻干燥技术的发展史
        1.4.1 食品的冻干
        1.4.2 标本、医药品的冻干
    1.5 真空冷冻干燥技术的应用领域
    1.6 我国真空冷冻干燥技术现状
    1.7 降低真空冷冻干燥能耗的措施
        1.7.1 采用新型冻干技术
        1.7.2 从工艺上改进
        1.7.3 从设备方面改进
    1.8 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
    1.9 本章小结
第2章 真空冷冻干燥实验台的设计
    2.1 在线称重系统
        2.1.1 质量传感器
        2.1.2 显示仪表
        2.1.3 锡纸
    2.2 制冷系统
    2.3 加热系统
    2.4 控制系统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真空冷冻干燥过程的传热传质分析
    3.1 物料真空冷冻干燥的理论模型
    3.2 预冻时间的理论计算
    3.3 物料升华干燥时间的理论计算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对虾真空冷冻干燥的实验研究
    4.1 试验设备
    4.2 实验方案
    4.3 实验测试指标
    4.4 结果与分析
        4.4.1 物料质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
        4.4.2 物料含水率随时间的变化关系
        4.4.3 真空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
        4.4.4 物料含水率随压力的变化关系
        4.4.5 辐射温度对物料复水率的影响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牛奶真空冷冻干燥的实验研究
    5.1 实验方案
    5.2 实验测试指标
    5.3 实验结果与分析
        5.3.1 物料质量随时间的变化
        5.3.2 物料含水率随时间的变化
        5.3.3 辐射温度对物料复水效果的影响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系统能耗分析
    6.1 冻干箱耗冷量的计算
    6.2 捕水器耗冷量的计算
    6.3 能耗分析
    6.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四、冻干标本保护与维修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CRISPR技术的副溶血性弧菌核酸现场检测系统的研究[D]. 张梦垚. 浙江大学, 2021(01)
  • [2]藏鸡种蛋氧化应激响应蛋白质的筛选及其PIT54对血管生成机制的研究[D]. 刘亚平. 华中农业大学, 2019(01)
  • [3]Armored RNA技术在登革热病毒及白血病BCR-ABL1p210/p190融合基因检测中的应用研究[D]. 付煜.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18(02)
  • [4]临床血脂干化学检测方法的研究与应用[D]. 王晓刚. 长春理工大学, 2017(03)
  • [5]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印发预防接种工作规范(2016年版)的通知[J]. 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公报, 2016(12)
  • [6]狂犬病预防控制技术指南(2016版)[J]. Chinese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中国病毒病杂志, 2016(03)
  • [7]狂犬病预防控制技术指南(2016版)[J]. 周航,李昱,陈瑞丰,陶晓燕,于鹏程,曹守春,李丽,陈志海,朱武洋,殷文武,李玉华,王传林,余宏杰.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16(02)
  • [8]核医学体外分析实验室管理规范[J]. In Vitro Analysis Study Group of Chinese Society of Nuclear Medicine;. 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 2015(06)
  • [9]核医学体外分析实验室管理规范[J]. 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体外分析学组. 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 2015(04)
  • [10]真空冷冻干燥技术及其制冷系统节能的实验研究[D]. 李鑫. 北京工业大学, 2012(01)

标签:;  ;  ;  ;  ;  

冻干标本的保护与保养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