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兽药市场的突出问题及解决方案

当前兽药市场的突出问题及解决方案

一、当前兽药市场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解决对策(论文文献综述)

肖彬[1](2021)在《中兽医技术在宠物犬疾病防治中的应用现状调查及典型病例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随着宠物行业的快速发展,宠物疾病的临床诊疗技术也在不断进步。中兽医作为我国传统的兽医学,有自己独特的优势,而中兽药和针灸术作为中兽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宠物临床上应用越来越广泛。基于中兽药和针灸等中兽医技术在防治宠物犬疾病、维持宠物犬健康层面,调查了23个省、5个自治区和4个直辖市内宠物医生对中兽医技术开展现状和宠物主人对中兽医技术需求情况,为中兽医技术在宠物犬疾病防治中的应用提供指导依据。本研究采用调查问卷和实地考察的形式开展调研。对于宠物医生的调查,围绕宠物医生对中兽医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掌握情况,中兽医技术防治宠物犬疾病的应用频率和对中兽医技术治疗宠物犬疾病的疗效认可度,并对宠物医生针灸治疗犬腰椎间盘突出导致的后肢瘫痪治疗选穴规律进行统计分析。对于宠物犬主人,主要调研其对中兽医技术防治疾病的接受度和满意度以及具体接受过中兽医技术防治疾病的类型进行调查。此次调查参与宠物医生和宠物犬主人各264例,收集有效调查问卷525份,问卷合格率99.4%。调查结果显示:1.在中兽药认可程度上,61.69%的宠物医生和53.41%的宠物主人认为中兽药效果良好。在针灸认可程度上,62.45%的宠物医生和54.17%的宠物主人认为针灸效果良好。2.宠物医生和宠物主人对中兽药和针灸认可度较高,认为中兽药药效温和占比分别为78.16%和73.11%,其次为副作用小(77.01%和73.48%)。对针灸协同其它疗法进行综合治疗疗效突出,分别为70.5%和53.41%。3.宠物医生和宠物主人推崇使用中兽药治疗宠物犬疑难杂症占比分别为67.43%和65.91%;推崇使用针灸治疗宠物犬运动障碍、瘫痪性疾病占比分别为85.06%和67.8%。4.在治疗宠物犬疾病中宠物医生和宠物主人选择使用中成药占比分别为75.48%和60.61%;宠物医生运用防治宠物犬疾病中白针术使用最多为63.98%,艾灸最高为70.88%;宠物主人选择运用白针术最高为48.11%,艾灸最高为68.18%。5.95.79%的宠物医生对中兽医在宠物诊疗领域的发展充满信心,89.02%的宠物主人认为中兽医很有发展前途。6.宠物医生在治疗犬瘟热、犬犬传染性肝炎、细小病毒病时使用中西医结合疗法占比分别为65.15%、51.52%和58.33%;宠物医生在治疗宠物犬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生殖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老年性疾病时,运用中兽医疗法治疗犬腹泻、犬感冒、犬贫血、犬不孕症、犬肾炎、犬瘫痪、犬疥螨和犬老年性便秘,占比最高分别为65.15%、50.76%、48.48%、40.15%、42.05%、63.26%、46.59%和57.58%。7.对53例宠物犬IVDD导致瘫痪病例分析后发现该病京巴犬发病率较高占总病例的39.62%;5-7岁病患犬较易发病占总病例的45.28%;雄性发病率较高占总病例的79%;67.92%的患犬针灸治疗1-2月就可恢复健康。8.对宠物医生运用针灸治疗53例宠物犬IVDD导致瘫痪病例选穴规律进行调研后统计分析,发现排除阿是穴后,共涉及48个腧穴,使用总频次达726次。从使用频次分析,频次最高的是百会穴和后三里穴(53次);从腧穴所在部位分析,后肢腧穴共25个,使用频次343次,躯干部腧穴共21个,使用频次379次;从腧穴归经分析,足太阳膀胱经的使用频次最高,腧穴10个,共使用189次。从特定穴归属分析,五腧穴使用频次最高,共9个,使用176次。9.为验证选穴规律经验的有效性,选取一只椎间盘突出导致瘫痪的宠物犬进行针灸治疗。采用电针+白针:百会、命门、腰阳关、肾俞、尾根、后三里、二眼、环跳、阳陵泉、后六缝。水针:百会穴注射维生素B1和维生素B12,每穴0.3 ml。配合按摩治疗,点压穴位手法点压华佗夹脊、委中穴、环跳穴、涌泉穴、阳陵穴及压痛点,治疗32天后,患犬基本恢复正常,可以正常走路、跑动。调查结果表明,中兽医技术防治宠物犬疾病疗效确切。中兽医技术在宠物犬疾病防治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临床实践意义。

刘洋[2](2021)在《FL动物制药有限公司营销策略优化研究》文中指出

常乐[3](2021)在《基于博弈理论的食品企业失信经营监管策略研究》文中认为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关系到百姓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经济平稳运行和社会和谐发展。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食品质量事件也屡屡发生,而这些事件的发生则多是因食品企业失信经营所导致。食品生产经营企业作为食品安全的主体,应保证食品安全,诚信自律,对社会和公众负责,自觉接受社会监督,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但诸多食品企业还远未担当起现代社会所赋予的职能和所期望的使命。本文以食品企业失信经营为主要研究对象,基于博弈视角探讨了对失信经营企业的监管策略以及如何实现社会共治等方面开展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对食品企业失信经营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梳理。通过实地考察、问卷调查等资料的收集和整理,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式针对食品企业失信经营问题找出主要的影响因素分别为企业诚信缺失、监管、信息技术、道德文化、检测技术和供应链复杂度,为进一步促进食品企业诚信经营、提升食品质量制定科学监管策略和谋求社会共治奠定基础。二在以预防为主、风险管理的理念指导下,对如何建立科学、严格的监管制度进行了探讨。并着重围绕经济处罚问题,通过构建混合策略博弈和演化博弈模型分析了如何确定合理经济处罚额度问题。从理论上探讨了既要通过经济处罚达到对企业失信经营实现制约、威慑作用以保证食品质量安全又要兼顾监管成本和监管效果的均衡。得出当经济处罚额度较低时,提高经济处罚可以增加对食品企业失信经营的威慑力;而当经济处罚增大到一定程度时,提高经济处罚则不能显着提高食品企业失信经营的威慑力。三是从社会共治角度探讨了对企业失信经营行为监管问题。文章探讨了在完全依靠企业自律或监管缺失不能确保食品安全情况下,如何有效发挥社会组织、公众舆论和消费群体等社会各方面绕抓共管的机制与作用。通过构建企业监管机构和消费者三方演化博弈模型将传统的单纯依赖监管机构的单向监管模式与社会共治模式结合进行分析,探讨了企业失信经营的利弊选择策略及监管机构相应的监管举措与消费者应采取的消费行为。得出为促进消费者在社会共治中的参与程度,应当通过教育宣传等方式提升消费者质量意识、维权意识,同时从制度上保障消费者维权过程中的合法权益,拓展消费者维权的途径,畅通消费者维权渠道,降低消费者维权成本。并对媒体和检测机构等其他第三方参与共治主体进行了策略分析。四是在对食品企业失信经营行为成因做出具体分析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发生食品危机时企业、监管部门及媒体如何采取信任修复的问题。即因企业失信经营而发生食品危机后作为责任主体的生产经营企业是应如何清除和减少公众对食品的信任缺失;挽回社会舆论所造成的负面影响进而产生的企业生存危机、抵制消费甚至巨额赔偿等状况;如何应对监管机构的问责、惩罚及民事甚至刑事等法律手段介入的紧迫局面。在方法上使用满意度调查法和Mayer信任模型,并用模糊层次分析法通过对信任模型与信任修复策略关系的构建分别探讨了企业、监管机构、公众媒体等对发生食品危机后的信任修复策略进行了研究。得出食品危机后,企业应当诚信经营,将工作重点放在对食品质量更为严格的把控上,积极向消费者传递产品质量信息,使信息传递更为透明,并构建相应的信用担保体系。文章创新之处主要有:一是有别于传统的单向监管思维模式,基于博弈视角运用系统分析的观念,对企业、监管机构、消费者因企业失信经营问题所构成的有机整体予以剖析其成因。综合平衡各方利益以达到有效保障食品安全的目的。二是通过构建演化博弈和混合策略博弈模型对企业和监管机构应采取的相应策略进行研究。与以往以经济处罚为主要惩戒手段的观点不同,得出当食品企业失信经营问题发生后,经济处罚额度虽有一定的制约效果,但当达到某个均衡点时处罚效用会有显着的衰减趋势,从而使得监管效率相应下降,并由此得出要对失信经营形成足够威慑仅凭经济处罚不能够遏制企业失信经营问题的发生,必须从加强制度建设强化社会共治等方面统筹共举。三是由构建食品企业、监管机构和消费者三方演化博弈模型论证了对企业失信经营问题的传统单向监管演化为社会共治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得出结论为社会共治是随食品企业因失信经营而获利与消费者遭受损益程度而自然演化形成,为保障消费者权益应尽可能在企业失信经营获利尚微时形成社会共治局面。不同于食品质量传统监管局限于“依法监管、科学监管”的指导思想,文章侧重于“诚信监管”。四是在对食品企业失信经营以预防为主,全过程常规监管之外,着重探讨发生食品危机后的企业信任修复策略,对事后取缔、查封等不准继续经营的失信企业,从另一个角度提出了除企业自身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外,政府部门、消费者及公众舆论也需积极融合共同参与,以使企业重新获得社会认可并得以生存发展。通过对企业失信经营问题的研究,采取实地考察、走访调研、资料收集、理论分析、模型构建、仿真分析等方法和手段,主要针对企业失信经营的影响因素,食品危机发生后的企业信任修复,监管机构以经济处罚为主要手段的监管策略,以及如何对失信经营企业形成社会共治局面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并同时对有关问题做了相应讨论,诸如监管机构的合理设置、法律法规及奖惩制度的完善、企业行业征信系统的设计、检测技术的提高、以及可追溯系统的建立等,以期达到促使企业诚信经营保障食品安全维护公众身体健康、生命安全的最终目的。

张昊[4](2021)在《洛阳市兽用药品市场监管优化研究》文中认为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肉、蛋、奶产品的需求也越来越大。由此涉及到的畜产品安全问题,已成为人民普遍关注的焦点。兽用药品作为养殖业的投入品,在畜牧养殖中起了非常显着的作用。它不仅能预防和控制动物疾病的发生,也能促进我国畜牧养殖业的健康发展。我国兽用药品市场的发展是在60年代初,一些专业的兽用药品生产企业才刚刚开始建立,兽用药品质量体系也在慢慢创建和发展。但是,由于我国对兽用药品的生产、经营和使用还没有相关规定,导致兽用药品市场较为混乱,兽用药品的安全性也存在隐患。本文在分析研究中充分运用新公共管理理论与政府职能理论,通过调查问卷的方法对洛阳市兽用药品市场监管现状情况进行探究,确保了研究结果的实际性和科学性。主要结合调查的数据,从兽用药品市场监管现状的机构与队伍、齐抓共管、监管手段和效率与执法处罚力度等方面进行讨论,并根据问卷调查的结果,分析洛阳市兽用药品市场监管现状的缺漏之处。然后结合市场发展情况,针对性提出指导性的改善意见。其中包括构建兽用药品监管长效机制,加强兽用药品经营环节监管、强化兽用药品使用环节监管等。同时,要求创建兽用药品监管新模式、推行养殖户兽用药品购买卡制度。本文的特色之处在于从市级层面系统地分析如何加强和完善兽用药品全程监管,提出兽用药品监管新模式,如提出建立市级兽用药品连锁经营制度、创建兽用药品电子监管平台、推行养殖户兽用药品购买卡制度等。将推动兽用药品流通与安全使用监管平台的建立和完善,将有效提升洛阳市兽用药品监管效率和监管水平,为洛阳市或其它类似地区完善和规范兽用药品监管提供借鉴。

杨志良[5](2021)在《认知视角下小农户质量控制行为及其治理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农业高质量发展成为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助力乡村振兴,构建现代经济体系的重要途径。当前,农产品消费不断升级,农产品产业链供应链建设不断强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逐步推进,农业发展正在进行一场质量革命。农业质量革命不仅在于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效益的增加以及农产品质量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农业经营主体行为模式的调整。在现代农产品供给体系中,小农户作为重要的供给主体,在农产品质量控制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农产品质量控制过程中,小农户的农产品质量控制行为,对农产品质量具有关键性影响。近年来,小农户的农产品质量控制行为,尤其是生产经营过程中小农户的低质量控制行为模式,一直是农产品质量控制体系中的痛点和难点,也是学界长期关注和研究的重点。现有研究对小农户质量控制行为的理解主要采用传统的理性人分析框架,将小农户的低质量控制行为视为非理性的或机会主义的行为。但是,学界也开始关注小农户认知对其质量控制行为的影响,大量的实证研究表明,小农户的低质量控制行为模式在认知层面能够找到更具说服力的解释。本文将小农户行为属性争论作为切入点,梳理了小农户行为属性争论中的经济理性、生存理性和中和理性三派观点,分析了小农户行为属性争论的根源——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建构理性和演化理性的分野,从而提出认知理性小农户的概念。围绕认知理性小农户的行为特征,从情境锁定、情境适应、情境失调三个方面讨论了小农户认知理性行为的情境依赖性。最后利用主观博弈论,构建了认知理性小农户质量控制行为及其治理机制的理论框架。针对小农户的质量控制行为逻辑构建了两阶段主观博弈框架,包括第一阶段通过记忆和学习构建主观博弈模型,第二阶段运用主观博弈模型进行策略博弈。同时,基于主观博弈模型中制度的共享认知含义,分析了小农户质量控制行为治理机制的行为协调属性。根据认知理性小农户质量控制行为及其治理机制的理论框架,本文按照“质量认知→质量控制行为→治理机制”的逻辑,分别在第三、四章分别展开分析了基于有限质量认知的小农户质量控制和基于质量认知成本的小农户质量控制行为治理机制。首先,根据认知理性行为的情境依赖性特征,分析了经济秩序的非人格化变迁导致的小农户质量认知失调、乡村社会网络结构下质量知识的传播特征塑造的小农户质量认知、农产品质量复杂特性导致的小农户质量认知能力的有限性。在此基础上,假定小农户具有有限的质量提升认知和有限质量偏好认知,并建立小农户的质量控制模型。模型分析表明,在有限质量提升认知的条件下,由于观念的局限和知识的缺乏,小农户选择生产低质量农产品。同时当小农户难以区分消费者的质量偏好时,选择对消费者提供单一质量水平或者较低质量的农产品。随着质量提升认知和质量偏好认知不断提高,小农户能够供应不同质量水平的农产品,此时具体的质量控制决策取决于对自身利益优化的考量。其次,从认知视角言,小农户质量控制行为的治理机制是经营主体间的共享认知模式,它负责协调小农户与各经营主体间的质量认知。认知意义上的治理机制既有认知中介的功能,也有认知约束的功能,同时具有内生性、适应性和多重性的特征。本文比较分析了小农户与消费者作为两个端点的产业链上的三种治理结构,即乡间商贩、作为中间商的龙头企业、合作社,并讨论了基于品牌资产专用性和准纵向一体化的全产业链治理模式。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利用甘肃省武威市肉羊产业的调查资料(包括229份农户调查数据和国家级龙头企业ZT公司及其产业链上的养殖大户、合作社访谈资料),采用多元Logit分析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对质量认知与小农户质量控制行为及其治理机制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分析发现,(1)个体的受教育水平和社会网络层面的邻居效应对养羊小农户兽药残留危害认知具有正向影响,代际群属的经济秩序转型适应性会抑制养羊小农户的兽药残留认知。(2)养羊小农户的兽药残留危害感知对于小农户兽药使用剂量规范程度存在显着的负向影响,而他们对羊肉优质优价的认同度越高,对羊肉品质偏好认知水平越高,以及对驱虫技术提升质量的认同度越高,在使用兽药的时候就会越规范地决定使用剂量。并且,受教育水平、代际群属、邻居效应这三个情境因素对小农户兽药残留危害感知和兽药使用剂量决策的关系存在显着的调节效应。(3)案例分析得出,养羊小农户处于羊肉产业链的起始端,与消费者终端相距较远存在认知阻隔。ZT公司和养殖合作社、羊贩子则扮演认知中介的角色,参与肉羊产业链上认知分工,共同协调小农户的质量认知,从而实现对其质量控制行为的有效治理。ZT公司因其在获取、处理和传递信息方面的技术优势,在整个认知分工体系中起主要协调作用。它通过构建全产业链模式来协调产业链上所有的经营主体,从而在最大程度节省信息成本的基础上,塑造或协调小农户的质量认知,实现治理小农户质量控制行为的目的。此外,(4)现实中羊贩子的认知中介功能最突出,企业、养殖大户和合作社的中介作用则相对较弱。公司、养殖大户和养殖合作社对于活羊肥瘦的挑剔程度相对较低,他们更关注活羊的卫生、品种和防疫情况。相反,羊贩子在收购活羊的过程中主要关注羊的膘情。因此,羊贩子参与产业链治理的程度最高,但是在治理小农户质量控制行为方面的治理绩效相对较低,质量认知中介和质量认知约束的功能不强,这也揭示了小农户质量控制行为与高质量农产品需求不协调的主要原因。

汪元筠[6](2020)在《市场监管体制改革中食品安全监管研究 ——以江西省A市为例》文中研究说明2013年以来,为解决食品监管职责交叉和监管空白并存、责任难以完全落实、资源分散配置、整体行政效能偏低等一系列食品安全监管突出矛盾和问题,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经过了数次改革,全国各地通过转变市场监管方式,构建起不同的管理模式,使得“N合一”的市场监管模式的集约效应在不断显现。2015年,江西省A市率先在全省推进市场监管体制改革,组建成立了市场监督管理局,进行了新的改革尝试,开启了“三局合一”模式,食品安全监管成为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试以江西省A市为样本,综合五年来对该市市场监管部门调研资料,试着通过研究该市市场监管体制改革中,食品安全监管情况、工作现状以及相关的影响制约因素,认真开展研究和分析,并进行具有前瞻性、探索性的研究和思考,提出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监管的建议和改进措施,进而提高A市食品安全监管水平,提升A市食品安全监管能力、加大食品监管力度、丰富食品安全监管手段,从而达到降低食品安全隐患、减少食品安全监管事故的目标,为地方政府食品安全监管提供参考依据,为人民群众的饮食安全保驾护航。

宁平[7](2020)在《S公司D品牌猪用疫苗营销策略优化研究》文中认为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畜牧业也经历了散养到规模养殖再到集约化养殖的不同阶段,近几年国家环境保护升级、食品安全及国民食品质量要求提高、规模化效益等推动了畜牧业快速向集约化、品牌化发展。行业的发展在日趋规范,政策法规在不断完善,经营环境也在不断改变,使得传统兽用生物制品企业生存压力剧增。如何让企业分析内外环境、认清自身优劣,合理制定适合自己的营销策略,增加企业产品市场占有率,成了广大兽用生物制品企业面临的现实迫切问题。本研究以S公司D品牌兽用生物制品(主要是猪用疫苗)为案例,以STP营销战略理论与4P市场营销组合策略理论为指导,通过文献研究、访谈等方式,总结出S公司产品在目标市场营销战略(STP)和营销组合策略(4P)两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并针对问题及产生的原因,就目标市场营销战略及营销组合策略提出优化建议。本文通过研究发现在目标市场营销战略和营销组合策略方面存在以下问题:市场细分标准粗略、目标市场过于宽泛、市场定位不够明细、产品种类少、定价方式不灵活、渠道模式单一、市场知名度不高。原因在于:没有仔细研究市场细分、市场定位过于宽泛、产品更新换代速度慢、价格体系不清晰、销售渠道传统、宣传力度不足。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以下优化建议:在目标市场营销战略方面,应该细化市场细分标准,选择更集中的目标市场,使市场定位更明确;在营销组合策略方面,公司应该开发引进新产品,构建灵活的定价体系,扁平化渠道模式,并加大宣传力度。

康俊莲[8](2020)在《中国食品安全的政府监管权力配置问题研究》文中指出如何对食品安全监管进行权力配置,实现对食品安全监管的科学协同有效治理,是贯彻落实习近平同志提出的“四个最严”要求,(1)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对食品安全满意度、幸福感、安全感的具体体现。本文围绕“食品安全监管政府权力配置”这一核心问题,从政府监管权力配置的空间、时间、制度三维一体角度,探究政府监管权力的内在逻辑,针对现实问题提出科学优化、系统完善的路径。本文遵循“四个最严”要求,依据协同治理和跨部门合作等理论,采用比较制度分析法,论域方面选择政府监管控管层次多、管理幅度宽泛的典型国家作为参照进行对比分析,剖析了制度背后权力配置结构及其演化方式,比较在不同制度下,食品安全政府监管权力在特定历史时期,如何实现监管权力配置效用的最大化。同时,分析了我国食品安全政府监管权力配置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历程、政府权力配置存在的争议和挑战、政府监管权力配置采取的措施与体现的特征,从空间维度改革、时间维度改革、制度维度三维一体角度,结合我国国情,提出了政府食品监管权力配置协同治理的建构路径。本文第一部分,介绍研究背景,包含食品安全监管、政府权力配置、协同治理等相关理论和制度架构,为后续研究奠定理论基础。第二部分,回答了中国食品安全监管,在不同历史时期监管权力的现实配置,及监管权力行使产生的内在逻辑。从空间、时间、制度三个维度,阐释了不同历史时期食品安全监管政府权力配置的基本概况、监管存在的问题、采取的改革举措、政府权力配置的改革特征。基于此,对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政府权力配置在改革实践过程中存在的历史遗留问题进行归纳提炼。同时,从府际关系角度,对食品安全政府纵向权力配置、横向权力配置进行分析,研究其结构转变中的内在联系,为推进食品安全全面深化改革,实现政府协同治理不断走向深入奠定基础。在协同治理等相关理论基础上,回答第二个问题,即食品安全监管权力由哪些因素导致变迁?从空间、时间、制度三个维度,阐释政府监管权力行政化,部门分割的高度集权,由于社会秩序的高度扩展,使得行政分割高度集权的政府权力,呈现出具体监管越来越属地化,抽象监管越来越集权的现象。此部分分析,以协同治理理论核心内涵为指导,以跨部门合作理论与政府协同理论为支撑,从政府失灵、市场失灵、社会监管缺失三个层次,阐述食品安全政府监管权力配置,在空间维度上,由于跨部门间食品安全监管权责利益均衡问题,导致“权力越位”,需要进一步通过协同治理优化提升食品监管政府权力配置;在时间维度由于监管权责不清、行政壁垒、监管遗漏导致“权力缺位”,会直接影响在危害食品安全事件发生时,政府能否快速反应、迅速行动,从快将危害食品安全事件处理在萌芽状态,反映着政府的应急和统筹协同调度能力。因此,在时间维度要突出“早一步”“快一步”,必须通过实现制度做保障和空间维度跨部门的相互协同、配合;在制度维度由于监管中的权力异化、监管过程的渎职行为、监管中出现的违章违规导致“权力错位”,容易引发政企合谋、监管腐败等问题的产生。第三部分,分析了在大部制改革的背景下,我国食品安全面临的争议和挑战,以及通过域的选定,借鉴国内外食品安全政府监管权力配置经验,依据“四个最严”的要求展开分析,结合我国实际,归纳提炼有益于我国政府协同治理的食品安全政府监管体系。空间维度改革,解决外部硬性边界跨部门间协同治理,出了问题谁说了算的问题;时间维度改革,解决内部构架基础降低危害食品带来的风险,实现早发现、早识别、快处置的问题;制度维度改革,解决单元间协商机制制度系统化、体系化、完整化的问题,形成以食品安全法为主干,各相关管理条例、管理办法体系化、完整化相互协同、互为补充的制度体系。通过研究,本文力求在以下几个层面做出努力,取得如下研究结论:其一,针对“权力越位”,解决跨部门间“政出多门”、相互协同的问题。通过强化中央一级政府食品监管,构建全国自上而下统筹监管“一盘棋”,实现危害食品安全事件的快速应对和处置。既而发挥中央政府监管权力灵活调度功能,实现“中央精神”掷地有声的贯彻、落实的同时,实现地方政府因地制宜,结合本地区实际,展开创新监管的实践。作为中央政府还肩负着全球食品监管风险治理中发挥多元治理的功能。通过发挥中央政府、食品跨国企业等在国际舞台的影响力,在参与国际事务食品安全治理规制的制定,主动参与,积极作为,化解中西方在食品监管领域文化认识的鸿沟,提升在国际食品监管中的话语权和主导权。另外构建起跨部门间食品安全协同机制和治理机制,通过部门间的责任分担、沟通协商、协同治理运行,实现食品监管的协同治理。其二,针对监管权责不清、行政壁垒、监管遗漏导致的“权力缺位”,解决危害食品带来的安全风险,需要通过建立食品安全预警监测机制,实现对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食品的早发现、早预警,同时提高科学防控的能力,做到快速反应,实现从快处置。建构公开透明的信息通报体系,不仅要形成日常检测公告制度,还要突出危害食品事件发生时,让公众及时了解实情,消除社会公众心理恐慌,有效参与积极应对食品风险,逐步引导社会公众参与食品安全治理的意识和能动力。在协同治理视域下,构建起对监管事前、事中、事后的协同治理权力监督机制,调动社会各界力量,积极参与其中。同时在时间维度下,还应将权力行使的重点,放在食品安全风险的预防上来,只有将风险点控制住,才能从源头上控管住,保障安全食品“产”出来的有效性。风险预防应突出其独立性、透明性以及全程采取的开放方式,实现过程的监督性。以此来保障食品安全风险预防的科学性和自然性。其三,针对监管中的权力异化、监管过程的渎职行为、监管中出现的违章违规导致的“权力错位”,引发政企合谋、监管腐败等问题的产生。从制度维度,认真梳理,提出解决《食品安全法》与各监管部门间出台相关管理办法、细则等,形成系统性、完整性、相互协同互补、衔接的制度化体系。通过协同治理导向的政府重塑,建构起彼此之间互为协作的服务型政府,以推动食品安全监管政府治理理念的质性转变。其四,本文认为,食品安全问题是事关政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大事。食品安全协同治理问题,说到底是加强党的领导,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问题。因此,应该将政府食品安全监管问题上升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建设层面,强化党对一切工作的统一领导,发挥党的引领作用,形成监管合力;同时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食品安全大数据标准体系,将其作为国家管理的一项制度,打通政府跨部门监测的数据链,实现全链条数据关联的融合,实现日常监管的有序性和应对突发事件的系统科学性;从完善体制机制上,建议完善食品召回制度,建立从生产到销售都可相互追溯、追查、倒查、溯源的机制,保障“以人民为中心”,为实现“健康中国”,助力食品企业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刘孟伟[9](2020)在《破解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推动禽肉出口研究》文中指出据统计,2018年WTO成员国共发布技术性贸易措施4685件,同比增长2.2%,创历史新高;2019年1至6月,WTO共发布技贸措施2484件,同比增长8.14%,并呈现发达国家技术性门槛日渐高筑、发展中国家制度性成本居高不下及最不发达国家涟漪性传导加剧三大发展趋势,在现阶段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势头攀升和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已成为影响我国贸易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我国在禽肉产品产量在国际上名列前茅,仅次于第一产量国美国,名列第二位。同时禽肉产品在我国的需求量也被列为第二大肉类品种,名列第2位。尽管我国禽肉产品产量大,出口销售却不乐观,我国目前食品市场上还存在多种食品安全问题,这也导致我国食品难以被国际市场接纳。除此之外,发达国家通过科研改进食品检验技术,提高食品标准,完善检测程序和认证制度,亦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产品的出口。我国目前禽肉产品的售出价格远远低于国外,扩大禽肉出口是提升生产效益的重要举措。但是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将阻碍我国禽肉企业占领更大的国际市场份额:欧美国家长期将中国内地视为疫区,大大限制了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技术贸易措施广泛应用、产品质量达不到进口国要求、产品标准不统一、没有自主品牌、进出口规模小及动物福利等因素都会影响中国禽肉出口。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不可避免,今后将更加完善。所以,在新形势的推动下我国要参考国外的技术性贸易措施对我国出口禽肉的影响,深入解析出口禽肉贸易中遭遇的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境况和原因,充分了解重点贸易国家实行的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具体内容,除此之外,我国还需针对其他国家的技术性贸易措施,采取相对应的举措,防止日后产生国际贸易纠纷,推动禽肉出口,增加农民收入,出口禽肉主要贸易国家技术性贸易措施应对研究已成为当前我国推进禽肉出口贸易方面具有重大意义的专题研究项目。”

雷勋平[10](2019)在《基于供应链的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治理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全面落实“四个最严”的要求,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标志。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也因此成为学界和实业界高度关注的焦点。为了更好地防范和规避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基于供应链视角,本文从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形成、演化、评估与治理等方面展开研究,主要研究成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基于供应链视角,首先从原材料供应等方面剖析了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的影响因素,借助质量螺旋模型示意了农产品质量形成的一般规律和过程,进而剖析了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的形成过程。然后,通过整理近10年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从风险源、风险流、风险载体识别了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传导关键要素,并结合“三鹿奶粉”事件和上海福喜“问题肉”事件剖析了基于供应链的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链式传导路径。最后,分别从农产品提供和治理部门两个方面,揭示了责任主体视角下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传导机制和治理主体视角下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传导机制。(2)综合考虑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的因素,从生产环节、流通环节和消费环节构建了基于供应链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结合熵权法和突变级数分析法展开实证研究。增强了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的系统性和全面性;运用熵权法确定评估系统中各控制变量的相对重要性,有效规避了传统突变模型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评估结果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改进突变模型运用熵权法排序并对控制变量逐层实施归一化处理,适当提高了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总值间的差距,增强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的分辨率和评估结果的客观性。(3)基于前景理论和演化博弈理论,构建了基于供应链的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治理的演化博弈模型,分析了我国农产品提供企业与治理部门的策略演化,并引入政府补贴深入探讨了他们的演化动态。研究发现,治理部门积极治理,提供企业必然讲究诚信,可以有效控制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讲究诚信的成本付出、处罚力度、不诚信的收入三个指标直接影响提供企业的策略选择;风险规避系数的大小直接决定政府补贴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的防范效果,治理部门必须通过加大查处力度或增加处罚强度才能取得良好的风险治理效果。(4)通过分析我国食品安全质量监管组织架构和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机构的体系框架,尝试设计了基于供应链的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治理结构,并基于供应链视角,从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预警体系、监管体系、可追溯体系和信用体系四个方面提出了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治理的政策建议。本文的创新点如下:一是揭示了基于供应链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传导机制;二是构建了基于供应链的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治理演化博弈模型;三是设计了基于供应链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治理体系。

二、当前兽药市场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解决对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当前兽药市场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解决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中兽医技术在宠物犬疾病防治中的应用现状调查及典型病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符号说明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中兽医学
    1.2 中兽药在宠物临床的应用
    1.3 中兽医针灸在宠物临床的应用
    1.4 宠物行业现状
    1.5 宠物疾病防治现状
    1.6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调查对象
    2.2 调查方法
    2.3 调查内容
    2.4 统计学分析方法
    2.5 问卷调查范本
3 结果与分析
    3.1 宠物医生与宠物主人对中兽药和针灸相关问题的调研结果
        3.1.1 宠物医生和宠物主人对中兽药和针灸的认可程度情况
        3.1.2 宠物医生与宠物主人对中药的优缺点认识情况
        3.1.3 宠物医生与宠物主人对针灸的优缺点对比分析
        3.1.4 宠物医生和宠物主人选择中兽药和针灸防治疾病的原因对比分析
        3.1.5 中兽药形式防治宠物犬疾病情况
        3.1.6 宠物医生和宠物主人使用针灸形式对比
    3.2 宠物医生临床中使用中兽医诊疗技术防治宠物犬疾病调研结果
        3.2.1 宠物医生防治宠物犬常见传染病中西疗法对比
        3.2.2 宠物医生使用中兽医疗法防治宠物犬常见消化系统疾病情况
        3.2.3 宠物医生使用中兽医疗法防治宠物犬常见呼吸系统疾病情况
        3.2.4 宠物医生使用中兽医疗法防治宠物犬常见循环系统疾病情况
        3.2.5 宠物医生使用中兽医疗法防治宠物犬常见泌尿系统疾病情况
        3.2.6 宠物医生使用中兽医疗法防治宠物犬常见生殖系统疾病情况
        3.2.7 宠物医生使用中兽医疗法防治宠物犬常见神经系统疾病情况
        3.2.8 宠物医生使用中兽医疗法防治宠物犬常见寄生虫疾病情况
        3.2.9 宠物医生使用中兽医疗法防治宠物犬常见老年性疾病情况
    3.3 宠物犬IVDD导致的后肢瘫痪病例针灸治疗及选穴规律分析
        3.3.1 IVDD导致后肢瘫痪患犬病例分析
        3.3.2 针灸治疗犬腰椎间盘突出导致的后肢瘫痪治疗选穴规律
    3.4 针灸治疗宠物犬IVDD导致后肢瘫痪治疗选穴验证
        3.4.1 病例简述
        3.4.2 临床检查与诊断
        3.4.3 治疗方法
        3.4.4 治疗结果
    3.5 宠物医生和宠物主人对中兽医在宠物犬临床未来发展建议
4 讨论
    4.1 宠物医生和宠物主人对中药和针灸的认可程度
    4.2 宠物医生与宠物主人对中药的优缺点认识
    4.3 宠物医生与宠物主人对针灸的优缺点对比
    4.4 宠物医生和宠物主人选择中兽药和针灸防治疾病的原因对比
    4.5 宠物医生和宠物主人使用中兽药形式
    4.6 宠物医生和宠物主人使用针灸形式对比
    4.7 宠物医生临床中使用中兽医诊疗技术防治宠物犬疾病调研结果
    4.8 宠物犬IVDD导致的后肢瘫痪病例针灸治疗及选穴规律分析
    4.9 针灸治疗宠物犬IVDD导致后肢瘫痪治疗选穴验证
    4.10 宠物医生和宠物主人对中兽医在宠物犬临床未来发展建议
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附录B
附录C
致谢

(3)基于博弈理论的食品企业失信经营监管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提出
        1.1.1 研究背景
        1.1.2 问题提出
    1.2 研究目标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实践意义
    1.4 研究内容框架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技术路线
    1.5 相关理论与研究方法
        1.5.1 相关理论
        1.5.2 研究方法
    1.6 研究创新点
第2章 关于食品企业失信经营的文献综述
    2.1 关于食品企业失信经营因素分析的文献综述
    2.2 关于食品企业失信经营的经济与道德文献综述
        2.2.1 食品企业失信经营的道德问题分析综述
        2.2.2 对食品企业失信经营监管技术的研究
        2.2.3 食品企业失信经营的制度建设的研究
        2.2.4 食品企业失信经营的信任策略研究
第3章 国内外食品安全监管现状分析
    3.1 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现状
    3.2 美国食品安全监管现状
    3.3 欧盟食品安全监管现状
    3.4 日本食品安全监管现状
    3.5 国外先进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启示
第4章 食品企业失信经营影响因素分析
    4.1 指标、样本选取及数据采集
    4.2 运用主成分方法提取因子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混合策略和演化博弈的食品企业失信经营监管研究
    5.1 模型构建
    5.2 模型求解
        5.2.1 混合策略博弈模型构建
        5.2.2 演化博弈模型构建
    5.3 仿真数值模拟与结果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基于三方演化博弈的食品企业失信经营社会共治研究
    6.1 模型构建
    6.2 模型求解
        6.2.1 三方博弈的复制动态及演化稳定策略
        6.2.2 平衡点分析
    6.3 仿真分析
    6.4 讨论与对策建议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食品企业失信经营信任修复策略研究
    7.1 模型构建
        7.1.1 策略与信任因素的关系
        7.1.2 策略评估
    7.2 模型分析
        7.2.1 情景案例问卷调查设计
        7.2.2 数据分析
        7.2.3 结果分析
    7.3 讨论与启示
    7.4 本章小结
第8章 结论及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4)洛阳市兽用药品市场监管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三)研究述评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四、研究重点、难点与创新点
        (一)研究重点
        (二)研究难点
        (三)创新点
第一章 核心概念及理论基础
    一、核心概念界定
        (一)兽用药品
        (二)兽用药品监管
    二、相关理论基础
        (一)新公共管理理论
        (二)政府失灵理论
        (三)政府职能理论
        (四)市场监管理论
第二章 洛阳市兽用药品市场监管现状与调查分析
    一、洛阳市兽用药品市场现状
        (一)畜牧业概况
        (二)兽用药品市场的基本情况
        (三)兽用药品经营和使用环节存在的问题
    二、洛阳市兽用药品市场监管现状调查分析
        (一)问卷设计与发放
        (二)问卷信度与效度分析
        (三)描述性统计分析
        (四)调查结果分析
第三章 洛阳市兽用药品市场监管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一、洛阳市兽用药品市场监管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监管机构和队伍不健全
        (二)监管部门联动难
        (三)监管手段单一
        (四)执法处罚力度轻
        (五)监管效率低下
    二、洛阳市兽用药品市场监管主要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现有兽用药品监管体制的不足
        (二)兽用药品监管长效机制未建立
        (三)兽用药品质量安全意识薄弱
第四章 洛阳市兽用药品市场监管优化对策
    一、国外兽药监管经验
        (一)完善的立法
        (二)全程监管的理念
        (三)严厉的处罚手段
    二、构建兽用药品监管长效机制
        (一)构建“纵横”兽用药品监管格局
        (二)整合兽用药品执法队伍
        (三)制定考核奖惩机制
        (四)健全兽用药品监管的宣传和培训机制
    三、强化兽用药品经营环节监管
        (一)建立兽用药品连锁经营制度
        (二)实行兽用药品准入管理
        (三)加强兽用药品监督执法
    四、强化兽用药品使用环节监管
        (一)落实用药责任监管
        (二)实行监管档案制度
        (三)加强用药重点环节整治
    五、创建兽用药品监管新模式
        (一)创建兽用药品电子监管平台
        (二)推行养殖户兽用药品购买卡制度
研究结论与展望
    一、结论
    二、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5)认知视角下小农户质量控制行为及其治理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农产品质量控制
        1.3.2 小农户质量控制行为
        1.3.3 小农户质量认知与质量控制行为
        1.3.4 小农户质量控制行为治理机制
        1.3.5 文献述评和本文可能的创新之处
    1.4 核心概念界定
        1.4.1 小农户
        1.4.2 农产品质量
        1.4.3 质量认知
        1.4.4 质量控制行为
        1.4.5 治理机制
    1.5 研究内容概述
        1.5.1 研究思路
        1.5.2 研究方法
        1.5.3 后续章节安排
第二章 认知理性小农户及其质量控制行为:一个理论框架
    2.1 引言
    2.2 小农户行为属性的争论
        2.2.1 生存理性派
        2.2.2 经济理性派
        2.2.3 中和理性派
    2.3 小农户行为属性的辨析
        2.3.1 工具理性范畴的经济理性与价值理性范畴的生存理性
        2.3.2 建构主义的经济理性与演化主义的生存理性
    2.4 认知理性小农户
        2.4.1 认知理性
        2.4.2 认知经济学
        2.4.3 作为认知理性主体的小农户
    2.5 小农户认知理性行为的情境依赖性
        2.5.1 情境锁定
        2.5.2 情境适应
        2.5.3 情境失调
    2.6 认知理性小农户的质量控制行为逻辑:两阶段主观博弈框架
        2.6.1 主观博弈论与认知理性
        2.6.2 小农户质量控制行为逻辑的两阶段主观博弈框架
        2.6.3 小农户质量控制行为治理机制:共享认知与行为协调
    2.7 小结
第三章 小农户有限质量认知与农产品质量控制行为
    3.1 引言
    3.2 情境因素与小农户质量认知特征
        3.2.1 经济秩序的非人格化变迁与小农户质量认知失调
        3.2.2 乡村社会结构、知识传播与小农户质量认知局限
        3.2.3 农产品的质量特性与小农户质量认知能力的有限性
    3.3 小农户质量认知与质量控制模型
        3.3.1 传统质量选择理论的局限性与偏好认知困难
        3.3.2 模型内容概述
        3.3.3 行为假定
        3.3.4 小农户质量控制模型的构建
    3.4 模型的延伸性讨论
        3.4.1 损失厌恶与低质量控制
        3.4.2 信号传递失灵
        3.4.3 产量收益对农产品质量的挤出
        3.4.4 行为惯性
    3.5 小结
第四章 认知成本与小农户质量控制行为的治理机制
    4.1 引言
    4.2 小农户质量控制行为的内生治理机制:共享认知
        4.2.1 共享认知与小农户质量控制行为治理机制
        4.2.2 小农户质量控制行为治理机制的信息传递和认知约束功能
        4.2.3 小农户质量控制行为治理机制的内生性、适应性与多重性
    4.3 小农户质量控制行为治理机制的分类
        4.3.1 直接治理机制和间接治理机制
        4.3.2 控制机制和激励机制
        4.3.3 自我治理机制、交互治理机制和干预治理机制
    4.4 小农户质量控制行为的多元治理主体
        4.4.1 乡间商贩
        4.4.2 农业企业
        4.4.3 合作社
    4.5 全产业链模式与小农户质量控制行为的认知治理
        4.5.1 龙头企业引领的产业链混合治理结构
        4.5.2 龙头企业品牌声誉的资产专用性与全产业链模式
        4.5.3 小农户质量控制行为的全产业链治理模式
    4.6 小结
第五章 质量认知与小农户质量控制行为实证分析—以养羊小农户为例
    5.1 引言
    5.2 实证研究设计
        5.2.1 样本选取
        5.2.2 调查问题设计
        5.2.3 调查实施
        5.2.4 分析方法
        5.2.5 模型设定、变量选择
    5.3 养羊小农户的质量认知及质量控制行为描述性分析
        5.3.1 养羊小农户质量认知的描述性分析
        5.3.2 养羊小农户质量控制行为的描述性分析
    5.4 情境因素与养羊小农户质量认知
        5.4.1 情境因素对养羊小农户质量认知的影响分析
        5.4.2 情境因素对养羊小农户质量认知产生影响的边际效应
    5.5 情境因素、养羊小农户质量认知与质量控制行为
        5.5.1 养羊小农户质量认知对质量控制行为的影响分析
        5.5.2 养羊小农户质量认知影响质量控制行为的边际效应
        5.5.3 情境因素对养羊小农户质量控制行为的影响分析
        5.5.4 情境因素、养羊小农户质量认知与质量控制行为:调节效应
    5.6 小结
第六章 小农户质量控制行为的认知治理机制分析——以养羊小农户为例
    6.1 引言
    6.2 案例分析设计
        6.2.1 样本选取
        6.2.2 调查实施
        6.2.3 分析方法
        6.2.4 案例特征描述
    6.3 ZT公司的全产业链治理模式及其对小农户质量认知的协调
    6.4 ZT 公司的羊肉质量控制策略及其对小农户质量控制行为的认知治理机制
    6.5 养羊小农户肉羊质量控制行为多元治理结构的治理绩效分析
    6.6 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研究局限及展望
参考文献
附件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6)市场监管体制改革中食品安全监管研究 ——以江西省A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主要研究综述
        1.2.1 国内食品安全监管研究
        1.2.2 国外食品安全监管研究
        1.2.3 国内外研究述评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技术路线
    1.4 创新点与不足
第2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2.1 食品安全监管及其相关概念
        2.1.1 食品及食品安全
        2.1.2 市场监管体制改革
        2.1.3 食品安全监管体制
    2.2 食品安全监管的理论基础
        2.2.1 整体政府理论
        2.2.2 市场失灵理论
        2.2.3 政府规制理论
第3章 市场监管体制改革中A市食品安全监管职能新定位
    3.1 A市食品安全监管现状概述
        3.1.1 市场监管体制改革背景
        3.1.2 A市市场监管体制改革情况
        3.1.3 A市市场监管局改革中食品相关科室与职能
    3.2 A市市场监管体制改革中食品安全工作成效
        3.2.1 责任落实有新作为
        3.2.2 风险管控有新起色
        3.2.3 保障水平有新提升
        3.2.4 “四小”监管难题有力破解
        3.2.5 专项整治取得新成效
第4章 A市食品安全监管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4.1 A市食品安全监管典型案例
        4.1.1 查处T饭店涉嫌采购不合格辣椒粉案
        4.1.2 查处某店涉嫌经营危害人体健康的食品案
        4.1.3 查处某店涉嫌经营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限量的食品案
        4.1.4 尧某某涉嫌未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生产白酒案
    4.2 A市食品安全监管典型案例分析
        4.2.1 经营者责任主体意识不强
        4.2.2 经营者进货查验记录意识淡薄
        4.2.3 同一类案件屡次发生
        4.2.4 消费者难以辨识、危害严重
    4.3 A市食品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
        4.3.1 食品诚信体系建设滞后、企业责任意识不强
        4.3.2 食品安全风险高、管控压力大
        4.3.3 食品安全监管基本装备不足、达标率低
        4.3.4 食品安全专业技术人员不足
    4.4 A市食品安全监管问题的原因分析
        4.4.1 食品安全监管标准及法律体系不完善
        4.4.2 新形势下食品安全风险提升
        4.4.3 食品安全监管工作量大、责任重
        4.4.4 社会监管力量参与度低
第5章 食品安全监管探索实践及经验启示
    5.1 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改革探索
        5.1.1 基层一级机构的全面合并
        5.1.2 保留原机构,仅进行部分职能的合并
        5.1.3 组建新的机构,进行职能的合并
        5.1.4 上下层面全面合并
    5.2 食品安全监管实践经验
        5.2.1 浙江:积极构建社会共治格局
        5.2.2 佛山:构筑食品电子化追溯体系
        5.2.3 安徽:推动食品安全信息化监管
        5.2.4 深圳:创新食品安全监管新模式
    5.3 食品安全监管实践经验启示
第6章 完善A市食品安全监管对策及建议
    6.1 建立科学严格的监管体制,提高市场监管法治化水平
        6.1.1 完善保障措施形成工作合力
        6.1.2 构建严格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
        6.1.3 全力提升食品监管人员执法能力和办案水平
        6.1.4 规范食品安全生产与评定标准
    6.2 创新食品监管方式,推动食品安全社会共治
        6.2.1 引导社会力量开展第三方监督检查
        6.2.2 发挥行业协会和社会组织积极作用
        6.2.3 扩大“食品安全责任保险”投保覆盖面
    6.3 推动“互联网+食品安全”监管,搭建各类食品安全信息平台
        6.3.1 推广大众参与式食品安全科普平台
        6.3.2 健全食品安全信用监管平台
        6.3.3 优化食品安全监管系统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进一步工作的方向
致谢
参考文献

(7)S公司D品牌猪用疫苗营销策略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行业基本概念
        1.2.1 兽药
        1.2.2 兽用生物制品
    1.3 文献综述
        1.3.1 理论基础
        1.3.2 兽用生物制品行业营销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 公司概况及D品牌营销现状
    2.1 公司概况
        2.1.1 发展历程
        2.1.2 产品组合
        2.1.3 组织架构
        2.1.4 经营绩效
    2.2 营销现状
        2.2.1 目标市场营销战略(STP)现状
        2.2.2 营销组合策略(4P)现状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营销环境分析
    3.1 外部环境
        3.1.1 一般环境
        3.1.2 行业发展态势
        3.1.3 竞争者分析
        3.1.4 市场需求
    3.2 内部环境
        3.2.1 资源条件
        3.2.2 能力
    3.3 SWOT分析和战略选择
        3.3.1 SWOT分析
        3.3.2 战略选择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D品牌存在的营销问题及成因分析
    4.1 目标市场营销战略(STP)问题及成因分析
        4.1.1 市场细分标准粗略
        4.1.2 目标市场过于宽泛
        4.1.3 市场定位不够明晰
    4.2 营销组合策略(4P)问题及成因分析
        4.2.1 产品种类少
        4.2.2 定价方式不灵活
        4.2.3 渠道模式单一
        4.2.4 市场知名度不高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营销战略和营销组合策略的优化建议
    5.1 目标市场营销战略优化建议
        5.1.1 细化市场细分标准
        5.1.2 目标市场更加集中
        5.1.3 市场定位更加明确
    5.2 营销组合策略优化建议
        5.2.1 开发引进新产品
        5.2.2 构建灵活的定价体系
        5.2.3 扁平化渠道模式
        5.2.4 加大宣传力度
    5.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1 公司内部及加盟商访谈提纲
附录2 针对行业专家的访谈提纲
攻读硕士学位期问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8)中国食品安全的政府监管权力配置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一、选题的缘由
        (一)选题的背景
        (二)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的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关于食品安全监管的研究
        (二)关于政府权力配置的研究
        (三)关于协同治理问题的研究
    四、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五、研究的创新点与不足
        (一)研究的创新点
        (二)研究的不足
第一章 相关概念的界定及基础理论
    一、相关基本概念的界定
        (一)食品安全
        (二)食品监管
        (三)权力配置
        (四)政府权力配置
    二、政府权力配置的相关理论
        (一)权力政治学基本理论
        (二)协同治理理论
    本章小结
第二章 中国食品安全政府监管权力配置的分析
    一、中国食品监管政府责任与权力配置的发展轨迹
        (一)改革开放之前食品安全政府监管权力的配置
        (二)改革开放之后食品安全政府监管权力的配置
    二、现行中国食品安全政府监管权力的配置
        (一)食品安全政府监管权力的横向配置
        (二)食品安全政府监管权力的纵向配置
        (三)食品安全政府监管权力的结构性变革
    三、现行食品安全政府监管权力的综合分析
        (一)食品安全政府监管权力配置的根据
        (二)食品安全政府监管权力配置的原则
        (三)食品安全政府监管权力配置的合理性
        (四)食品安全政府监管权力配置的实效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中国食品安全政府监管权力配置与实效分析
    一、中国食品安全政府监管权力配置的成效
        (一)食品安全中央政府监管权力强化的效应
        (二)食品安全地方政府监管权力增强的效应
        (三)食品监管社会协同治理的实际效应
    二、中国食品安全政府监管权力配置与行使中问题的呈现
        (一)政府权力越位导致食品安全监管的政府失灵
        (二)政府权力缺位导致食品安全监管的市场失灵
        (三)政府权力错位导致食品安全的社会监管缺失
    三、政府监管权力配置不当引发的食品安全风险分析
        (一)政府权责失衡导致的食品安全风险
        (二)政府权力结构失衡导致的食品安全风险
        (三)政府与社会协同缺失导致的食品安全风险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食品安全监管权力配置的国际比较
    一、食品安全政府监管权力配置典型国家的基本形态
        (一)食品安全政府监管权力配置比较论域的选定
        (二)不同国家食品监管政府权力配置类型的比较分析
        (三)不同国家政府权力配置制度管理幅度的比较分析
    二、国外食品安全政府监管权力配置模式的比较与借鉴
        (一)国外食品安全政府法律体系的形成
        (二)国外食品安全政府监管体制的形成
        (三)国外食品安全监管政府权力的空间配置
    三、国外食品安全政府监管权力配置与行使的综合分析
        (一)日本政府监管权力配置与行使
        (二)美国政府监管权力配置与行使
        (三)德国政府监管权力配置与行使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国家食品安全监管政府权力配置的体制改革
    一、食品安全监管政府权力配置的体制改革的目标
        (一)强化中央政府食品安全监管的力度
        (二)保障食品安全监管权力的灵活调度
        (三)发挥食品安全监管多元治理功能
    二、构建跨部门食品监管政府权力配置结构
        (一)构建食品安全监管跨部门协同权力结构
        (二)建立食品监管跨地区协同治理的权力结构
        (三)建立食品监管政府多部门协同的权力结构
    三、构建跨部门食品监管政府权力配置治理机制
        (一)建立食品监管跨部门责任分担机制
        (二)建立食品监管跨部门沟通协商机制
        (三)建立跨部门治理运行机制
    本章小节
第六章 国家食品监管权力良性运行机制的建构
    一、食品监管政府权力配置的制度化建设
        (一)构建食品安全政府监管权力配置的法规体系
        (二)设置食品安全协同治理的行政权力配置制度
        (三)完善食品安全政府监管权力配置的领导责任制度
    二、构建食品安全政府监管权力配置与行使的倒查机制
        (一)建立食品监管协同治理的召回机制
        (二)建立食品监管政府履职制度化评估体系
        (三)优化食品监管政府权力协同治理水平
    三、建立食品安全政府监管权力配置的监督机制
        (一)完善食品安全政府监管权力配置行政问责机制
        (二)建构食品安全政府监管权力配置的党内监督机制
        (三)建立食品安全政府监管权力配置的社会监督机制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语
    一、研究结论
    二、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9)破解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推动禽肉出口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思路和研究内容
    1.4 研究的创新点
2.技术性贸易措施概述
    2.1 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定义
    2.2 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分类
    2.3 技术性贸易措施的主要特征
    2.4 中国出口禽肉遭受技术性贸易措施概况
3.我国主要贸易伙伴技术性贸易措施研究
    3.1 日本
    3.2 .欧盟
    3.3 韩国
4.出口禽肉技术性贸易措施应对战略和措施
    4.1 .革新理念纳入发展大局
    4.2 转变职能加快顶层设计
    4.3 创新驱动完善工作体系
    4.4 把握机遇强化支撑效能
    4.5 因地制宜差别化管理
    4.6 市场导向激发应对活力
    4.7 优化服务打造新动能
    4.8 推进共治集聚工作合力
主要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10)基于供应链的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治理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来源
    1.3 相关理论基础与主要概念界定
        1.3.1 相关理论基础
        1.3.2 主要概念界定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述评
        1.4.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2 研究述评
    1.5 主要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1.5.1 主要研究内容
        1.5.2 主要创新点
    1.6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治理成效与存在问题分析
    2.1 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分析
    2.2 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治理成效分析
        2.2.1 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法律法规日趋完善
        2.2.2 农产品质量安全重大风险得到有效遏制
        2.2.3 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化进程快速推进
        2.2.4 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应急能力稳步提升
        2.2.5 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治理能力不断提高
    2.3 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2.3.1 立足风险评估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不健全
        2.3.2 立足风险交流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治理体系不完善
        2.3.3 立足风险预警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体系不规范
        2.3.4 立足风险防范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不系统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供应链的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形成与传导分析
    3.1 基于供应链的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的影响因素与形成过程
        3.1.1 基于供应链的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的影响因素分析
        3.1.2 基于供应链的我国农产品质量形成过程
        3.1.3 基于供应链的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形成过程
    3.2 基于供应链的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关键要素识别与传导路径
        3.2.1 基于供应链的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关键要素识别
        3.2.2 基于供应链的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传导路径分析
    3.3 基于供应链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传导机制
        3.3.1 责任主体视角下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传导机制
        3.3.2 治理主体视角下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传导机制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供应链的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分析
    4.1 评价方法
        4.1.1 改进的突变模型
        4.1.2 熵权法
    4.2 算例分析
        4.2.1 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指标体系
        4.2.2 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证分析
        4.2.3 结果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供应链的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治理演化博弈分析
    5.1 引言
    5.2 基于供应链的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多主体博弈分析
    5.3 基于供应链的我国农产品提供企业与治理部门的策略演化
        5.3.1 演化博弈的假设条件与支付矩阵
        5.3.2 农产品提供企业的策略演化分析
        5.3.3 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治理部门的策略演化分析
        5.3.4 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治理部门与提供企业策略演化分析
    5.4 政府补贴下我国农产品提供企业与治理部门的演化动态
        5.4.1 农产品提供企业与治理部门的动态博弈
        5.4.2 引入政府补贴对农产品提供企业行为的影响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基于供应链的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治理的政策建议
    6.1 引言
    6.2 国外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治理的特点与启示
        6.2.1 国外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治理的特点
        6.2.2 国外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治理的启示
    6.3 基于供应链的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治理结构设计
    6.4 基于供应链的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治理对策
        6.4.1 构建基于供应链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预警体系
        6.4.2 构建基于供应链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管体系
        6.4.3 构建基于供应链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可追溯体系
        6.4.4 构建基于供应链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信用体系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研究展望
    7.1 主要研究结论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四、当前兽药市场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解决对策(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兽医技术在宠物犬疾病防治中的应用现状调查及典型病例分析[D]. 肖彬. 山东农业大学, 2021(01)
  • [2]FL动物制药有限公司营销策略优化研究[D]. 刘洋. 东北农业大学, 2021
  • [3]基于博弈理论的食品企业失信经营监管策略研究[D]. 常乐. 山东师范大学, 2021(12)
  • [4]洛阳市兽用药品市场监管优化研究[D]. 张昊. 西北师范大学, 2021
  • [5]认知视角下小农户质量控制行为及其治理机制研究[D]. 杨志良. 兰州大学, 2021(09)
  • [6]市场监管体制改革中食品安全监管研究 ——以江西省A市为例[D]. 汪元筠. 南昌大学, 2020(03)
  • [7]S公司D品牌猪用疫苗营销策略优化研究[D]. 宁平.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8]中国食品安全的政府监管权力配置问题研究[D]. 康俊莲. 东北师范大学, 2020(06)
  • [9]破解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推动禽肉出口研究[D]. 刘孟伟. 山东农业大学, 2020(11)
  • [10]基于供应链的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治理问题研究[D]. 雷勋平.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9

标签:;  ;  ;  ;  ;  

当前兽药市场的突出问题及解决方案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