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帮和蒋介石政权

上海帮和蒋介石政权

一、上海帮会与蒋介石政权(论文文献综述)

刘丽[1](2021)在《民国时期中国劳动协会研究(1935-1949)》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国劳动协会是1935-1949年间由国民政府(严格来说是由当时国民党社会部)领导的一个半官方性质的全国性工会组织,也是近年来国内学界研究近代中国工人运动史的一个热点问题。本文利用现有档案文献和相关论着资料,首先分析了中国劳动协会(后简称“中国劳协”)成立原因是加强工会管理、维护工人权益和参与国际劳工活动的需要。接着梳理了中国劳动协会的发展历程、组织机构与职能变迁、运作方式等内容,指出其作为社团管理组织,其运作较为合理,制度规章完善,具有时代进步性。继而对中国劳动协会的维权活动、福利活动、文教活动、国际活动等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着重阐明了这一时期该组织作为实现和维护工人权利与权益的社团,发挥了全国性工人联合组织的职责及作用。最后从与国共两党的关系出发,分析了其政治分化的原因,以期能揭示其发展规律及特点。通过分析论述,本文得出三点结论:一是中国劳动协会的性质是当时国民政府领导的一个半官方性质的全国性工人联合组织。二是这一时期中国劳动协会开展了维护工人权益、创办福利事业、参与国际交流等活动,并取得了显着成效。三是随着国内外政治形势的巨大变化,该组织发生了严重的政治分化,其右翼势力倒向国民党阵营,左翼势力投入人民民主阵线。目前,国内学界对该组织研究较为薄弱,继续探究该组织的性质、地位及作用,具有学术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马一珂[2](2019)在《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社会治理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开辟敌后战场,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团结人民进行抗日。因此,通过对根据地进行有效的社会治理,将落后的农村建设成抗日的坚强堡垒就成为摆在中国共产党人面前的重要任务之一。在汲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依据档案史料文献的搜集整理、多学科交叉研究和个案分析研究的方法,对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进行的社会治理进行了系统论述。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以来,尤其是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日本侵略者和国民党蒋介石集团的双重封锁,使敌后抗日根据地建设面临着严峻考验。中国共产党要想发动群众团结抗日,建立巩固的根据地,肩负起人民解放和民族独立的双重历史使命,就必须通过对根据地实行有效社会治理,解决危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社会问题,保障人民群众的权利。根据地的社会治理就是在党的领导下,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力量,对与人民群众利益和权益相关的事项和关系到社会稳定与社会和谐事项的治理过程。根据地的社会治理是社会建设的一部分,属于社会革命的一个子系统。根据地存在的危害人民群众利益的社会问题主要体现在高利贷和土地集中导致农民自身生存危机,匪患势力与日伪汉奸政权勾结,以及贩毒,嫖娼赌博,买卖妇女等方面。中国共产党针对这些社会问题,采取了加强党的支部建设、建立群众组织、兴办教育、开展宣传工作、颁布相关法律法规等措施,使党在根据地的社会治理落到实处。党在抗日根据地的社会治理,是以党的领导和发挥人民主观能动性相统一,治理手段的多样性为特征的,不仅巩固了抗日根据地的建设,而且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和发展,使敌后游击战争有了可依托的基地。但由于日本的侵略和国民党顽固势力的围剿,加上党缺乏相关的经验,抗战时的社会治理不可避免的存在诸如法律法规建设的不完善和社会治理缺乏系统性的特点。但瑕不掩瑜,从抗战时期的社会治理中总结出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这两方面的经验,可以为新时代的中国创新社会治理提供借鉴。

田明[3](2019)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工人“入帮”原因分析》文中指出在很多论者眼里,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上海出现了一个特殊的现象,就是大量工人加入到以青洪帮为代表的帮会中。对于这一现象的解读离不开当时政治态势的变化。二十年代国共双方都在致力于发动工人运动,这使其不得不将与工人关系紧密的帮会纳入到政治谋划中,帮会由此完成了某种质变。随着国共第一次合作的破裂,国共双方尤其是国民党在组织、政策、实际操作中的种种,使政治力量以及现代工会组织都难以向工人提供必要的保障,而帮会则迅速填补了这样的空白,这也加速了工人"入帮"的进程。

吴悠[4](2018)在《蒋介石政府与江浙财阀关系浅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先就蒋介石政府对江浙财阀所运用的温和对策入题,引出作为江浙财阀领袖,被蒋青睐有加的虞洽卿,以及蒋政府财政部部长,却一定程度上不受蒋的信任的宋子文在黄金十年对蒋不同程度上的支持,揭橥蒋介石政权与江浙财阀的关系。紧接着论述蒋对江浙财阀的强制措施,着重强调了蒋与青帮的互利合作,蒋利用帮会控制商会,帮会则借机壮大实力。文章的结论是,蒋介石与江浙财阀的结合,有其必然性,虽然也有不愉快,但是总体来说,二者结合是大势所趋。

张帆[5](2016)在《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社团思想与实践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面临着政治解体、社会解组的“总体性危机”,承担着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艰巨历史任务,与此同时,作为一个体制外的革命型政党,其自身在革命过程中又面临着不能进行公开与合法活动且时常遭受体制力量摧残的现实困境,并进而影响其资源集聚和社会动员能力,对其完成救国救民的历史使命产生了诸多不利的影响。为了完成近代革命任务,中国共产党不得不转向并利用各种社团组织,并以此作为集聚力量、整合资源实现革命目标的重要手段和工具。在此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形成了丰富的社团思想认识和实践活动。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社团思想与实践是党利用社团动员和组织广大群众与社会力量在完成近代历史使命过程中所形成的思想认识与开展的实践活动的统一体,主要包括根据地社团思想与实践、反动统治区社团思想与实践、秘密社团思想与实践等三个组成部分,分为思想认识、政策策略、工作实践三个层面。本文主要从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社团思想的生成原因、发展衍变、基本内涵、主要内容、实践成效、特征地位等方面进行阐述。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社团思想生成的原因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其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社团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社团思想形成的理论渊源,推动革命事业发展是中国共产党社团思想形成的主观动因,丰富的社团工作实践是中国共产党社团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共产国际的指导是中国共产党社团思想形成的重要外部条件。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社团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即党成立初期的萌芽发轫、大革命时期的初步发展、土地革命时期的曲折发展、抗日战争时期的发展成熟以及解放战争时期的继续发展等五个发展阶段。民主革命时期党的根据地社团思想和实践是其整个社团思想体系与实践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是中国共产党对自己辖区(如苏维埃区域、抗日根据地、解放区等)内的群众社团及其工作的一系列思考认识与政策实践,主要包括党对社团的基本认识、根据地社团建设政策与举措、根据地社团与党政关系思想与政策等一系列的思想认识及相应的实践活动。党对根据地社团的基本认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关于根据地社团的性质与特征,党认为其具有自愿性和独立性;二是关于根据地社团的功能和作用,党主要强调其维护群众利益和支援革命的功能。关于根据地社团建设的思想和实践方面,党主张从组织使命、组织建设、工作活动策略等方面进行建设。关于根据地社团组织与党政机关的关系,党主张坚持两个“统一”,即加强领导、管理与尊重独立性相统一、相互支持帮助与防止不良倾向相统一。党关于根据社团的建设思想与举措,在实践中取得了显着的成效,不仅促进了根据地社团的建设和发展,而且使根据地社团在支援革命战争、促进根据地各项建设、维护群众利益等方面发挥了独特的作用。党在反动统治区的社团思想和实践也是其整个社团思想体系和实践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党关于在反动势力控制区如何建设和发展革命或进步社团、如何对异性社团开展统战工作、如何指导群众社团开展工作和活动等一系列的思考认识和方针政策。关于如何在反动统治区建设和发展革命社团,党主张从组织使命、组织建设等方面开展建设。关于对待反动统治区异性社团的工作策略,党主张分清情况,区别对待,如对于进步性社团,党主张积极团结、帮助和支持;对于中间性社团,党主张进行联合与改造;对于右翼性社团,党主张争取其群众,反对其领袖和组织,等等。关于反动统治区革命群众社团如何开展活动,党形成了一系列的政策和策略,如把争取群众利益与革命政治斗争结合起来、利用公开与合法方式开展革命斗争等。民主革命时期,党的反动统治区社团思想和实践在获得丰富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严重的错误,尤以土地革命前期和中期表现的最为突出,并给党的社团工作和革命事业带来了严重的损失。民主革命时期党的秘密社团思想与实践是其整个社团思想体系和实践活动又一组成部分,是党对秘密社团的产生和形成、成分与结构、性质与功能以及工作策略等一系列的思考认识与实践活动。关于秘密社团的产生与形成原因,党认为包括现实、历史、宗教等多种因素,其中帝国主义与封建势力的统治与压迫是最主要的原因。关于秘密社团的成分与结构,党指出——以失业破产的下层群众为主,同时也包括着少量居于领导地位的社会上层势力。关于秘密社团的性质与功能,党认为其是一个积极性与落后性、革命性与破坏性并存的矛盾统一体。民主革命时期,随着秘密社团工作实践和思想认识的丰富深化,党的秘密社团工作政策和策略也经历了一个从萌芽起步到不断完善成熟的发展过程。民主革命时期,党的秘密社团思想与政策,从总体上来说是正确的,同时也包含一些错误的成分,并在实践中产生了不同的成效。产生于革命历史背景下并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社团思想和实践呈现出了鲜明的特性,并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从其特性来看,民主革命时期党的社团思想具有突出的革命性、鲜明的阶级性并重视党的领导。从实践意义来看,民主革命时期党的社团思想和实践产生了显着的实践成效,一方面动员和团结了广大革命群众以及各种社会力量,支援或参与革命斗争,推动了革命事业的进步;另一方面有助于新中国以及当代中国社团思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并对新中国不同阶段党的社团工作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从理论价值来看,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社团思想和实践实质上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社团思想与不同历史阶段中国革命实际、党的社团工作实际有机结合过程和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王慧[6](2014)在《工界、帮会与政界 ——陆京士与劳工政治(1907-1949)》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陆京士生于清廷覆灭、革命勃兴、外患深重之时。社会动荡不安、政治更迭频繁、经济凋敝衰退、文化危机四伏大致钩织出了中国当时的乱世之象。陆京士虽然不是中国近代史上最知名的人物,却是国民党劳工运动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也是在谈到工界、帮会与政界的关系时不得不提的人物。他一生的活动主要集中于工界、帮会与政界三个领域,在这三个领域内的活动在时间上虽有所侧重,但却相互交织、相互影响。他活动的历史意义不仅在于他活动的多领域,更重要的是他是这三个领域内重要活动的桥梁和纽带。通过对陆京士生平重要活动及思想的探究,全面、客观的认识他的生命历程,同时达到“知人论世”的目的。全文分为四章:第一章早年生活与性格气质的养成,通过对陆京士的家世背景、上海谋生之路以及他纪念文集中别人对他的评价的简述和分析,勾勒出他传统的文人和近代知识分子相结合的形象,以及中庸的、有仁义之心的、有领导者气质的人格特征。第二章陆京士与上海邮工运动,主要阐述了在国民革命的时代背景下,陆京士革命意识萌发,其领导的邮工运动对当时国共在工人运动领域内斗争的影响。并在他的革命意识和劳工运动的经验中探讨其劳工思想的形成,并分析他的劳工思想是如何影响其政治倾向和命运的。进而总结出在工界的活动是其从事劳工政治的起点和稳固根基。第三章陆京士与上海青帮,主要阐述了陆京士和上海帮会的互动关系,其进入帮会的动机和他们之间关系的演变。就此探讨其领导工人运动的策略,认识国民党控制下工人运动的帮会化特色。以及他和帮会的关系,如何帮助其扩大社会关系网络,走上从政之路的。可以说加入帮会是其人生的一个转折点,也是其从事劳工政治的投机场。第四章陆京士与国民党的抗战建国,主要写了抗日战争时期陆京士进行的一系列抗日建国活动,探究其主导的民众组训对抗战建国的意义,并从中抽象出他活动的历史意义。从政为其从事劳工政治,提供了权力、制度、法律等诸多客观条件。最后是结语,通过对陆京士生平活动和思想的总结,对他做出一个较为客观的历史定位,并总结国民党的劳工运动的得失以及对国民党民众组训的意义有客观的认识。

杜聿[7](2013)在《浅论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青帮的合法化》文中研究说明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的青帮势力发展到高潮,进入了高度膨胀的阶段。这与其他地区的帮会势力以及此前的青帮发展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它与国家统治集团的暧昧关系以及它多取得的合法地位。因为其无论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都有相当深的渗透,包括青帮头目的政治化、资产阶级化。同时,这也是促使上海青帮合法化的原因之一。另外,上海其独特的历史背景也成就了青帮的合法性。本文试从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青帮合法化的原因分析来阐明其历史影响和作用。

李锦峰[8](2011)在《国民党治下的国家与工人阶级,1924-1949》文中研究表明国民党治下的国家与工人阶级关系,其背后的决定力量是集团化国家的政治权力。这需要从两个方面进行讨论,一个是国民党治下的国家的本质;另一个是作为暗线的政治权力,如何将国家和工人阶级串联在一起。要完成上述两个方面的讨论,并将二者统一起来,就必须将之放在国民党政府、资本和劳动的三角结构中。本文所讲的国民党治下的国家,即国民党政府。它是以官僚资本为特征的,少数人的、集团化的政府。国民党及其政府,既不代表工人,也不代表资本家,甚至不代表全体官吏,而只代表少数人的利益。所谓的“四大家族”仅仅是个符号而已,它实际指的是这个“只代表少数人之利益”的国家集团。“官僚资本”一词,正是因为揭示了这一本质,虽然在本文中主要指国家资本,但是却不好用“国家资本”来替换它,对国民党政府来说,统治集团自身的官僚资本和之外的私人资本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天地。官僚资本当中的劳资争议是受到严格控制的,任何的罢工、怠工都是对抗国家、对抗社会的行为。并且,即便在官僚资本中,国家也很少成为工人运动的对象,它较多表现为工人和工厂管理者之间的冲突和纠纷。由于私人资本、工人都是统治集团之外的群体,所以他们之间的冲突、纠纷并不影响集团本身的利益。在形式上,国家可以获得较大的活动空间,它可以站在中立的立场上居间调停,也可以暗中支持某一方,打击另一方。在事实上,以国家面貌出现的官僚资本具有对私人资本的扩张性。它可以化解和吸收私人资本,将之转化为官僚资本,这是国民党政府的一个总体趋向;它之所以没有去化解和吸收另一些私人资本,只是它自身还没有能力把握这些私人资本,让其自行经营更有效率而已。国家的政治权力是上述关系背后看不见的手,正是政治权力支配着资本——官僚资本或私人资本——来剥削工人的劳动。只不过,前者更加直接和明显,而后者则是通过私人资本这个中介来完成的,更加的隐蔽。官僚资本之所以能够通过私人资本剥削劳动,是因为当时并不存在完整意义上的私人资本,这给政治权力留下了很大的自由。也就是说,政治权力只要需要,就可以随时直接支配私人资本。除了直接支配之外,一系列的税收等手段也是官僚资本通过私人资本剥削劳动的方式。所以说,国民党治下的国家与工人阶级关系是权力关系,国家是以集团化的官僚资本为特征的,官僚资本以国家的名义,通过政治权力以直接或间接的手段,对劳动进行剥夺。官僚资本在劳资之间表现出来的态度,无论是支持劳资合作,还是支持阶级斗争,都只是表面现象,其实质是利用政治权力支配资本为统治集团服务。

侯艳兴[9](2008)在《近二十年来民国时期上海帮会研究综述》文中研究表明民国时期上海帮会经历了一个特殊的发展阶段。学术界对于这一时期的上海帮会研究阐述了其演变与特点;分析了其与共产党、工人运动、国民党、资产阶级间之复杂关系;并对"帮会三大亨"进行了述评。考察学术界近二十年来民国上海帮会的研究成果,有助于进一步深化民国史乃至中国近现代史的研究。上海帮会的研究尽管取得不少成果,但还存在不足之处,表现在帮会史料急需整理、理论分析有待提高、研究成果尚须继续深化。

罗国辉[10](2008)在《近十年来秘密社会史研究综述》文中研究表明

二、上海帮会与蒋介石政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上海帮会与蒋介石政权(论文提纲范文)

(1)民国时期中国劳动协会研究(1935-1949)(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缘由
    1.2 学术史回顾
    1.3 研究资料与研究方法
    1.4 论文架构
    1.5 创新与不足
2 中国劳动协会的成立背景
    2.1 加强社团管理的需要
    2.2 维护工人利益的需要
    2.3 适应国际劳工活动的需要
    2.4 陆京士等人的大力支持
3 中国劳动协会的组织机构与运行机制
    3.1 中国劳动协会的发展历程
    3.2 中国劳动协会的组织机构变迁
    3.3 中国劳动协会的运作机制
        3.3.1 组织管理制度
        3.3.2 经费的运作
4 中国劳动协会的维权活动
    4.1 维护工人合法权益
    4.2 调解劳资纠纷
    4.3 支持失业工人请愿
5 中国劳动协会的福利活动
    5.1 创办工人福利社
    5.2 创办劳工托儿所
    5.3 提供医疗服务
    5.4 救助困难工人
6 中国劳动协会的文教活动
    6.1 出版劳工刊物
    6.2 举办劳工学校
    6.3 开展学术活动
7 中国劳动协会的国际活动
    7.1 出席国际劳工会议
    7.2 推动国际劳动立法
    7.3 维护中国海员的权益
8 中国劳动协会的政治分化
    8.1 中国劳协自身的困境
    8.2 国民党对中国劳协的影响
    8.3 共产党对中国劳协的影响
    8.4 中国劳协领导层的分化
9 中国劳动协会的作用及历史地位
    9.1 中国劳动协会的作用
    9.2 中国劳动协会的局限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2)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社会治理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及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1.1 课题的来源
        1.1.2 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文献综述的简析
    1.3 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主要研究方法
第2章 抗战时期中共在根据地社会治理的背景
    2.1 中共在根据地社会治理的客观背景
        2.1.1 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对中国社会发展的破坏
        2.1.2 国民党蒋介石统治下中国农村的衰败
        2.1.3 广大农村的社会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
    2.2 中共在根据地社会治理的主观原因
        2.2.1 中共建立巩固根据地的需要
        2.2.2 中共发动群众抗日的需要
        2.2.3 完成人民解放的历史使命的需要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抗战时期中共在根据地社会治理的内容
    3.1 社会治理概念的界定
        3.1.1 社会治理的概念
        3.1.2 社会治理与社会革命的关系
    3.2 社会治理的内容
        3.2.1 农民土地问题是社会治理的基本问题
        3.2.2 帮会匪患问题是社会治理的关键问题
        3.2.3 赌博与毒品的泛滥是社会治理的重要问题
        3.2.4 妇女权益问题是社会治理的迫切问题
    3.3 社会治理的具体措施
        3.3.1 党支部的建设是社会治理的组织保证
        3.3.2 建立群众组织是社会治理的主体力量
        3.3.3 兴办教育事业是社会治理的思想条件
        3.3.4 开展宣传工作是社会治理的实施前提
        3.3.5 颁布相关法律法规是社会治理的法律基础
    3.4 社会治理的成效
        3.4.1 群众基本权益得以维护
        3.4.2 社会治安环境得以改善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抗战时期中共在根据地社会治理的评价
    4.1 中共在根据地社会治理的特点
        4.1.1 党的领导与发挥群众的主观能动性相统一
        4.1.2 社会治理手段多样性
    4.2 中共在根据地进行社会治理的历史意义
        4.2.1 加强抗日根据地的建设
        4.2.2 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4.2.3 支持了敌后游击战争的开展
    4.3 中共在根据地进行社会治理的局限性
        4.3.1 法律法规建设不完善
        4.3.2 社会治理缺乏系统性
    4.4 中共在根据地进行社会治理的经验启示
        4.4.1 始终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
        4.4.2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方向
    4.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3)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工人“入帮”原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4)蒋介石政府与江浙财阀关系浅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蒋介石政府对江浙财阀的温和性
2 蒋介石政府对江浙财阀的强制力
3 江浙财阀与蒋介石政府合作的必然性

(5)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社团思想与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与意义
    二、研究现状与趋势
    三、概念厘定与解析
    四、理论分析工具与方法
    五、研究目标、思路及创新
第一章 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社团思想的生成原因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社团思想形成的理论渊源
        一、马克思、恩格斯的工会思想
        二、列宁的社团思想
        三、斯大林的社团思想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社团思想生成的主观动因
        一、近代中国的社会形势和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
        二、中国共产党的独特优势及其面临的现实难题
        三、近代中国社团的兴起与中国共产党的必然选择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社团思想生成的实践基础
        一、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社团实践概述
        二、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社团实践分析
    第四节 中国共产党社团思想形成的外部因素
        一、共产国际指导中国共产党社团工作的路径分析
        二、共产国际指导中国共产党社团工作的内容分析
        三、共产国际指导中国共产党社团工作的效果分析
第二章 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社团思想的发展衍变
    第一节 萌芽发轫期(1921—1924年)
        一、关于工会的思考与认识
        二、关于其他社团的思考和认识
    第二节 初步发展期(1924—1927年)
        一、群众社团思想的初步发展
        二、秘密社团思想开始系统化
        三、重视社团工作中的统一战线
    第三节 曲折发展期(1927—1935年)
        一、反动统治区社团思想的曲折发展
        二、根据地社团思想的新探索
        三、秘密社团策略思想的发展
    第四节 发展成熟期(1935—1945年)
        一、反动统治区社团思想的调整转换与发展成熟
        二、根据地社团思想的调整转换与发展成熟
        三、秘密社团思想的调整转换与发展成熟
    第五节 继续发展期(1945—1949年)
        一、解放区社团的方针政策
        二、国统区社团的方针政策
        三、秘密社团的方针和政策
第三章 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关于根据地社团的思想与实践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关于根据地社团的基本认识
        一、性质和特征
        二、功能和作用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建设根据地社团的政策与举措
        一、使命建设
        二、组织建设
        三、活动原则与策略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关于根据地社团与党政关系的思考与政策
        一、加强领导和管理与尊重独立性相统一
        二、相互支持帮助与防止不良倾向相统一
    第四节 中国共产党根据地社团思想和政策的实践成效
        一、推动了根据地社团的成长与发展
        二、有效发挥了根据地社团的功能与作用
第四章 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关于反动统治区社团的思想与实践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关于反动统治区革命社团建设的思想和政策
        一、使命建设
        二、组织建设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关于反动统治区异性社团的统战思想和政策
        一、进步性社团的政策与策略
        二、中间性社团的政策与策略
        三、右翼性社团的政策与策略
        四、异性社团统战政策中的失误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关于反动统治区群众社团的工作与活动策略
        一、争取群众利益与政治斗争结合起来
        二、利用公开与合法方式开展革命斗争
        三、其他工作策略与斗争方法
        四、社团工作和斗争策略中的失误
    第四节 中国共产党反动统治区社团思想和政策的实践成效
        一、促进了反动统治区社团工作的进步
        二、推动了革命事业的发展与进步
        三、反动统治区社团政策失误造成的不利影响
第五章 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关于秘密社团的思想与实践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关于秘密社团的基本认识
        一、秘密社团的产生与形成
        二、秘密社团的成分与构成
        三、秘密社团的性质与功能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关于秘密社团的政策与策略
        一、秘密社团策略的萌芽
        二、秘密社团政策的初步系统化
        三、秘密社团政策的初步形成
        四、秘密社团政策的发展成熟
        五、秘密社团政策的继续发展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秘密社团思想与政策的实践成效
        一、团结或改造部分秘密社团,支援革命斗争
        二、打击和消灭反动秘密社团,便利革命斗争
第六章 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社团思想、实践的特征与地位
    第一节 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社团思想和实践的特征分析
        一、突出的革命性
        二、鲜明的阶级性
        三、重视党的领导
    第二节 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社团思想和实践的历史地位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事业的重要推动力量
        三、新中国社团工作的有益借鉴和参考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在读期间相关成果发表情况

(6)工界、帮会与政界 ——陆京士与劳工政治(1907-1949)(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及意义
    二、学术回顾
        (一) 在工界、帮会时相关研究回顾
        (二) 从政后相关活动研究回顾
        (三) 研究现状与不足
    三、资料、方法与研究思路
        (一) 资料分析
        (二) 研究思路及方法
    四、重点、难点、创新点
        (一)、重点
        (二)、难点
        (三) 创新点
第一章 早年生活及其性格气质的养成
    第一节 家世背景
    第二节 上海谋生之路
    第三节 早年的生活对其性格气质的影响
第二章 工界——陆京士劳工政治的根据地
    第一节 革命意识的萌发
    第二节 陆京士与上海邮工运动
        一、近代上海的邮工运动
        二、领导上海邮工运动
    第三节 陆京士的劳工思想的主要内容
    小结
第三章 帮会—陆京士劳工政治的投机场
    第一节 加入青帮的缘由
    第二节 陆京士与杜月笙的关系
    第三节 陆京士与青帮的社团化组织—“恒社”
    第四节 上海邮工组织的帮会化
    小结
第四章 政界——陆京士劳工政治的大舞台
    第一节 “从政”—加入帮会的绩效
    第二节 陆京士与国民党的民众组训
        一、国民党社会行政之民众组训
        二、任职社会部主导民众组训
        三、民众组训对抗战建国的意义诠释
        四、陆京士对国民党劳工行政的认识
    第三节 对其民族主义的评析
结论
大事年表
文献
谢辞

(7)浅论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青帮的合法化(论文提纲范文)

一、历史背景
二、合法化的进程
三、历史影响
四、结语

(8)国民党治下的国家与工人阶级,1924-1949(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导论
    第一章 前言
        第一节 本文基本问题
        第二节 本文基本理论与基本结构
    第二章 工人阶级和国家问题的研究
        第一节 国家与工人阶级:从马克思出发
        第二节 工人阶级:在告别和回归的争论中
        第三节 国民党治下的国家、工人阶级问题研究
第二部分 工人阶级与国家问题的阶级向度
    第三章 工人阶级的内部构成
        第一节 传统工人、现代工人与国家工业化道路
        第二节 工人的区域、行业分布与国家政权
        第三节 籍贯、技术程度与党派动员
        小结
    第四章 工人的阶级意识
        第一节 街道和生产中的民族主义
        第二节 工人的政治意识
        第三节 工人的生活态度及其自觉
        小结
    第五章 工人阶级的组织与行动
        第一节 工会与国民党的组织渗透
        第二节 行帮、会党与其在国家、工人阶级关系中的作用
        第三节 工人运动的力量及其对国民党政权的影响
        小结
第三部分 工人阶级与国家问题的国家向度
    第六章 国家意识形态:从孙中山到蒋介石
        第一节 三民主义与国家、工人阶级问题
        第二节 蒋介石对工人阶级的看法与态度
        第三节 共产主义对三民主义的影响:工人运动的反帝倾向
        小结
    第七章 国家的目标:工人阶级和治乱交替中的国民党国家
        第一节 北伐与工人阶级
        第二节 十年建设与工人阶级
        第三节 抗日救亡与工人阶级
        第四节 "戡乱动员"与工人阶级
        小结
    第八章 国民党政府的劳工政策和劳工行政
        第一节 国民党政府的劳工政策
        第二节 国民党政府的劳工行政及其组织
        小结
第四部分 结论
    第九章 历史分析:重述国民党治下的国家与中国工人阶级
        第一节 国民党政府与资本家
        第二节 国民党政府与工人阶级
        小结
    第十章 理论分析:工业化中国的官僚资本、私人资本与工人阶级
        第一节 工业化、民生问题与节制资本
        第二节 国民党政府、资本、与劳动
        小结
参考文献
    中文着作
    中文论文
    民国报纸、期刊
    英文着作
    英文论文
致谢

(9)近二十年来民国时期上海帮会研究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一、上海帮会的演变与特点研究
二、上海帮会与工人阶级、共产党关系研究
三、上海帮会与资产阶级、国家政权关系研究
四、上海帮会大亨杜月笙的研究
五、结语

(10)近十年来秘密社会史研究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一、关于秘密社会的概念
二、研究涉及的主要问题
    (一) 关于秘密教门的研究
    (二) 关于秘密会党的研究
    (三) 关于社会转型与秘密社会
    (四) 人物与秘密社会的研究
    (五) 文化视角下的秘密社会
三、深化研究:有关的五个问题

四、上海帮会与蒋介石政权(论文参考文献)

  • [1]民国时期中国劳动协会研究(1935-1949)[D]. 刘丽. 四川师范大学, 2021(12)
  • [2]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社会治理的研究[D]. 马一珂.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9(02)
  • [3]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工人“入帮”原因分析[J]. 田明. 齐鲁学刊, 2019(02)
  • [4]蒋介石政府与江浙财阀关系浅析[J]. 吴悠. 中国高新区, 2018(07)
  • [5]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社团思想与实践研究[D]. 张帆. 南京师范大学, 2016(04)
  • [6]工界、帮会与政界 ——陆京士与劳工政治(1907-1949)[D]. 王慧. 华中师范大学, 2014(09)
  • [7]浅论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青帮的合法化[J]. 杜聿. 黑龙江史志, 2013(11)
  • [8]国民党治下的国家与工人阶级,1924-1949[D]. 李锦峰. 复旦大学, 2011(12)
  • [9]近二十年来民国时期上海帮会研究综述[J]. 侯艳兴. 社会科学, 2008(07)
  • [10]近十年来秘密社会史研究综述[J]. 罗国辉. 社会科学评论, 2008(02)

标签:;  ;  ;  ;  ;  

上海帮和蒋介石政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