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河岩水库水质富营养化调查与评价

隔河岩水库水质富营养化调查与评价

一、隔河岩水库水质富营养化状况调查及评价(论文文献综述)

李冰[1](2021)在《绥化市北林区引水工程对呼兰河水文环境影响趋势研究》文中认为绥化市北林区居民饮用水为地下水源井供水,而且是唯一的供水的水源,其供水能力存在安全风险隐患。加之随着城市居民数量和工业的快速发展,北林区生产和生活用水量逐步增加,预计到2025年,绥化市北林区供水水源将不能满足用水需求。绥化市北林区引水工程将引呼兰河过境水资源,作为备用水源。地表水取水工程有利于工业生产与农业生产,特别是对于黑龙江省“千亿斤粮食规划”目标的实现起到重要作用。然而,取水工程的建设也会带来原有地表水体水文环境的变化,进而,带来水体环境质量的变化。因此,对于供水水源变化带来水环境及其质量变化的研究非常有意义。本论文针对目前绥化市城区地下水长期持续开采,导致城区地下水水位持续下降,拟合理开发利用地表水资源的工程可能产生的水文与环境质量的变化进行系统研究。首先,采用水文情势模拟的方法对呼兰河水文情势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应用MIKE11模型研究水文情势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工程取水后对取水口下游呼兰河水文情势影响较大的月份集中在冰封期(11月至次年3月),降低幅度为5.2%~59.1%,其中影响最大的月份为2月,变幅为-59.1%。工程在冰封期取水会对下游呼兰河水文情势产生一定影响。而在非汛期和汛期的4月至10月,工程运行对取水口下游呼兰河水文情势降幅均小于4%,工程取水对呼兰河下游的水文情势影响很小。采用Tennant法和最小月平均径流法分别计算水生生态需水量的研究结果表明:每年11月份至次年3月的冰封期的水生生态需水量为1.003m3/s,而每年4月到6月以及10月非汛期时段的水生生态需水量为18.32m3/s,7月至9月汛期时段的水生生态需水量为45.77m3/s,在三个不同时段下,工程运行期取水口下游呼兰河所需的生态流量基本不受影响,均能够满足流域用水需求。最后,根据呼兰河地表水质监测数据及富营养化模拟结果可知,本工程堤外布设的沙坑调蓄水面总磷浓度模拟结果为0.105mg/L,由内插法计算出E为50.50;总氮模拟结果为0.694mg/L,由内插法计算出E为53.88;采用富营养化评价模型计算得到EI为52.19,该水面营养状态为“轻度营养型”。表明从营养水平、区域位置以及引水工程运行模式分析,该饮水及蓄水工程不易发生富营养化。本文研究结果可为环境管理部门依据地表水体水文情势变化控制环境质量起到指导作用,也为相关环境科学研究起到借鉴作用。

顿咪娜,孙韶华,赵清华,侯伟,贾瑞宝[2](2020)在《黄河下游地区浅型水库富营养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分析黄河下游地区12座浅型水库水源的环境因子变化特征,评价了水库水源的富营养化现状。采用相关性分析及主成分分析等方法,探讨了水库水质富营养化特征及主要成因。结果表明,黄河下游地区浅型水库叶绿素a及总氮对营养状态指数(TLI)贡献最大,水体中氮元素主要以硝酸盐氮形式存在;各水库氮:磷质量比为18~1210,表明水库为磷限制性水体。除棘洪滩水库为贫营养状态外,其他11座水库均为中营养状态。在时间维度上,各水体TLI季节变化明显,秋冬季节TLI普遍高于春季,可能与温度、光照、水力滞留时间及农耕模式等有关。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叶绿素a是水体总有机碳的主要贡献者,透明度受藻类影响明显。主成分分析表明,黄河下游浅型水库主要特点为有机物及藻类污染,水体离子水平较高,总氮污染严重。

林正松[3](2020)在《清江下游流域向王庙遗址修复及相应水环境质量变化》文中认为清江下游流域(以下统称“研究区”)位于湖北宜昌长阳县、五峰县和宜都市境内,属于长江中游南岸地区第二大支流。康乾时期,研究区分布有数十座向王庙,还流传着“向王天子一只角,吹出一条清江河”的谚语,且当地土家族人民将“向王天子”的水神形象作为保护水环境的集体记忆。向王庙自身的三大功能(即“向王崇拜”、“灯塔与航标”和“凝聚”)与环境相互作用,一方面“内化”了环境系统的不平衡问题,另一方面促进康乾时期研究区的社会稳定。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单一追求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人类活动—生态环境—社会发展”三者相互作用不协调,生态环境持续恶化。人们通过筑水坝、修建污水处理设施和引进生态修复技术等方式遏制水环境污染问题,然而效果并不明显。因此,本文从传承文化景观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为视角,提出环境修复与景观再造设计模式与方法,对破坏较重的遗址断面进行环境复原与修复,并通过水质检测与评价,检验该模式的时效性与可行性。对此科学问题本文开展了以下系统研究:第一部分从鄂西南自然环境和本土文化中找出向王庙遗址(1)揭示鄂西南地区社会转型时期形成的本土文化。研究区位于鄂西南连片贫困山区,具有地形起伏较大、沟谷纵横、雨水分布不均等地质地貌特征。康乾时期,“蛮不出境,汉不入峒”的格局被打破,土汉交融促使本土文化快速发展。诗人彭秋潭在《长阳竹枝词》一文中,将“向王天子”作为治水有功的水神,被广乏流传,“向王文化”也因此成为本土文化的典型代表。(2)通过田野调查提取向王庙遗址数据。土家族人民为保持“向王天子”的人物形象,在研究区险要关隘处和地质灾害多发地修建庙宇,被称为“向王庙”,长期以来成为当地典型的文化景观资源。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化发展,加上“清江画廊”、“八百里清江美如画”等促使旅游产业发展,人们忽视了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向王庙断面的建筑、道路、植被等损毁严重。通过田野调查,提取了研究区向王庙遗址断面的地形地貌、占地面积、保存状况等基础数据,为文化景观复原与修复提供了数据支撑。第二部分揭示向王庙的历史变迁、空间分布规律和社会意义(1)向王庙的历史及其空间分布规律。田野调查中发现向王庙主要分布在清江干流和支流的“川盐古道”和“万里茶道”险要关隘处,空间分布规律具有“点状、线状、面状”等特征,为分析研究保护文化景观资源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2)向王庙功能特征与生态环境的相互作用。康乾时期,“生态环境—向王庙功能—人类活动”三者间相互作用促使人与环境形成和谐共生的局面。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化发展,人们追求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部分遗址断面生态系统失衡。康乾时期向王庙功能特征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积极一面对改善当代环境污染问题具有启示作用。因此,本文提出重拾“向王文化”,从复原和修复文化景观资源的视角,提出保护生态环境的方法与途径。第三部分提出基于文化景观复原和修复的环境修复与景观再造设计模式与方法(1)制定环境修复与景观再造设计的运行机制。本文提出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的环境修复与景观再造设计总体目标,并以目标为导向,从田野调查、评估决策、方案设计、施工建设、效果评价等步骤制定运行机制。(2)运用典型案例对环境修复与景观再造设计模式进行实践研究。本文提出以重拾“向王文化”为切入点,以复原向王庙的“三大功能”为主题,运用典型案例进行环境修复设计研究,其结果不仅保护了文化景观资源,还提高了文化旅游价值,对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具有重要作用。(3)对文化景观和环境效应进行比对分析。通过对遗址断面的文化景观和环境效应进行比较分析,一方面发现近年来人们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明显增强;另一方面2018年前后的环境修复设计工程对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作用;为了验证环境修复设计是改善生态环境的主要驱动因素,本文引入多因素模糊综合评价法,其结果显示环境修复设计的权重值为0.462,高于其它几项驱动因素。第四部分通过水质检测与评价,检验环境修复设计模式与方法的可行性(1)基于“单因子指数法”的水环境质量评价。通过水质检测与评价,结果显示遗址断面的参数指标中有13项指标达到集中式生活引用水“Ⅲ类”标准,还有5项指标在环境修复设计后依然超标。(2)环境修复工程前后超标水质指数变化分析。本章从地理区位因素和超标水质属性进行评价分析,其结果显示超标水质指数值由环境修复工程前的27.21下降到修复后的20.58,下降幅度为24.37%,整体显示此次环境修复设计改善了遗址断面的环境质量,促使水环境质量提高,说明环境修复与景观再造设计模式与方法对改善遗址断面生态环境具有积极作用。(3)政府科学引导,合理控制污染源。针对水环境中超标水质在不同遗址断面的污染状况,本文分别通过物理法、化学法、微生物稀释、植物吸附法等措施,来降解、稀释和去除污染物浓度。同时,随着当地政府综合管理的加强,在污染严重的遗址断面扩大环保宣传力度,从增加科技投入和政策倾斜角度可以进一步促进控制污染源的效果。

雷俊山,王顺天,贾海燕,徐建锋[4](2020)在《长江流域水库富营养化调查与评价》文中认为为研究长江流域水库营养化现状,对长江流域345个重要水库水质及富营养化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长江流域水库营养化状态以中营养和轻度富营养为主,分别占评价总数的73.44%和21.15%。中度富营养化水库占比较小,主要出现在岷沱江、嘉陵江和乌江水资源二级区。三峡水库干流营养状态指数总体偏低,以中营养和轻度富营养状态为主;支流营养状态指数较高,以轻度富营养和中度富营养状态为主,呈现出自库尾至坝前逐渐降低的趋势。丹江口水库库湾水质总体良好,以II-IV类水质标准为主,营养化状态以中营养状态为主,泗河库湾在春秋季处于中度富营养状态。近年来,汉江水华发生频率增加,范围扩大,除氮磷生源要素、水文要素和气候因素外,河流藻类来源与聚集,以及早春良好的光照等气候条件也是水华暴发成因之一。

蔡娜[5](2019)在《星云湖水质参数的时空变化及水位上涨期叶绿素α的响应》文中研究说明目前我国湖泊水环境和水资源问题突出,湖泊富营养化是云贵高原湖区存在的主要问题,因此污染治理成为解决云南水质型缺水问题的重中之重。本文选取云南富营养化程度较为严重的浅水湖泊星云湖为研究对象,对水温(WT)、总氮(TN)、总磷(TP)、氮磷比(TN/TP)、藻蓝蛋白(PC)、叶绿素a(Chl-a)、浊度(Turb)、pH值、光学溶解氧(ODO)、总溶解性物质(TDS)和电导率(Cond)等参数进行了近三年的监测,旨在分析星云湖长期以来水质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关联性,以及水位上涨期叶绿素a的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探索主要水质污染物及来源,为污染治理提供理论参考。得出的具体结论如下:(1)水质参数的时空变化各有特点:TDS与Cond时空变化较小;pH值的空间变化较小,时间变化较大;TN、TP、TN/TP、和Turb时空变化较大;ODO、Chl-a和PC时空变化显着。分析发现,时空变化大的参数多为与藻类的生长相关性较高的参数。从近三年PC与其他水质参数间的相关性看,星云湖藻类生长不仅在WT和pH的影响下受到内源释放的营养盐的影响,使得Turb和ODO随着藻类的大量繁殖发生变化,也受到降水驱动带入的营养盐的影响,长期以来TN与藻类生长的相关性较强。(2)丰水期,整体上Chl-a浓度随水位上涨而增加,营养盐是驱动星云湖水质变化的主要因子。与近三年来水质参数间的相关性相比,此时期营养盐对藻类生长的影响显着性增强,理化参数与营养盐的相关性也增强,表明此时期随着水位变化,湖水理化性质随之发生改变,对内源营养盐的影响增强。而此时期藻类指标和营养盐相对于降水的变化规律有一定的滞后性,表明湖泊内部沉积的内源污染物与降水带入的外源污染物有一定的相关性,降水驱动使湖泊内源营养盐增加。(3)在所监测的水位上涨期内,星云湖营养程度为重度富营养-异常富营养。长期水质等级在IV劣V类之间,水质功能较低,夏季水质超标最为严重。超标的主要污染物为TN、pH和TP,因此可根据对应污染物的性质,采取适当的措施治理。(4)星云湖水体TDS和Cond,PC和Turb、TN、TP的时空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两组数据内部参数高度相关,因此可通过建立模型用已知参数预测未知或者错误参数。

陈义中[6](2018)在《青草沙水库富营养化生态动力学模式研发》文中研究说明我国湖泊和水库众多,但由于社会经济的长期发展和粗放型环境管理模式,我国的湖库水生态环境脆弱,富营养化问题十分突出。上海市位于长江的最下游,河口三大原水水源地(陈行、东风西沙、青草沙)均位于长江口。由于上游来水以及沿岸含氮、磷营养盐的影响,各水源地都不可避免地面临水体富营养化导致的水华风险。针对湖库型水源地面临的富营养化风险,研究和开发可模拟湖库中营养盐和主要藻类时空变化的生态动力学模型,可以为水源地的水华预警和富营养化防治提供有效的技术手段,在湖泊生态环境研究领域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也可以为上海饮水安全保障提供技术支撑,在环境保护和市政管理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意义。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如下:(1)基于青草沙水库的历史水文、水质和生态数据,分析了水库的水文和生态特征,研究了水库从建成到正式运营期间水体的水温、透明度、溶解氧、营养盐、叶绿素等主要水质和生态指标的时空变化过程,综合评价了水库在不同的调度规则下库区水体富营养化水平的变化过程。(2)基于库区的地形、水文、气象和水库调度规则,构建了青草沙水库三维水动力模型。该模型可为富营养化生态动力学模型提供物质漂移扩散所需的水动力数据。(3)根据青草沙水库的水质和藻类生长特点,借鉴国内外湖库生态动力学模型的研究成果,基于开源代码RCA(Row-Column AESOP)水质模式作为开发平台,设计开发了浅水型湖库富营养化生态动力学模式。该模式可描述库区主要藻种(蓝藻、绿藻、硅藻)在水温、光照以及营养盐变动条件下时空变化过程,并引入了藻类对营养盐摄取以及浮游动物对多种藻类牧食的竞争机制。建立的三维生态动力学模型成功反演了青草沙水库水体的溶解氧、营养盐和叶绿素等水质指标的时空变化特征以及库区主要藻类(蓝藻、绿藻、硅藻)的生长演替过程。在此基础上,结合青草沙水库嗅味物质爆发的历史监测资料和国内外嗅味物质产生机理的研究成果,设计了嗅味物质模拟模块,模拟再现了嗅味物质在库区的时空变化过程,进一步验证了模式的可靠性和实用性。本研究的模型成果可为青草沙水库的业务化水华预警预报和水库智能调度提供技术支撑,支持水库的日常运营管理工作,并可推广应用到类似湖库的研究和管理工作中。

李雨[7](2013)在《水库防洪和蓄水优化调度方法及应用》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各大流域内大型水库群的相继建成,标志着我国水电工作的重点正处于从建设到管理的关键转型期。如何做好已建水库群的管理运行工作,最大程度上发挥水库群的防洪、发电、航运、生态等综合效益,实现水库群的优化调度和经济运行,是当前水库管理面临的首要任务和技术难题,也是目前水文水资源学科研究的热点和重点之一。论文以三峡水库以及清江梯级水库组成的混联水库群为研究背景,开展水库防洪和蓄水优化调度方法方面的研究,主要研究工作及成果如下:(1)回顾了水库调度理论和方法的提出及发展历程,阐述了水库防洪预报调度、优化调度、实时调度的研究进展,全面综述和总结了水库汛末蓄水调度中面临的问题,包括防洪风险问题、泥沙淤积问题以及环境和生态问题。(2)为克服群智能算法中普遍存在的早熟收敛现象,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DE算法和PSO算法的并行差分进化粒子群优化算法。前期利用两个分群并行搜索,保证了收敛速度,后期引入收敛因子,判断种群是否陷入局部最优,并利用扩展操作实现种群逃离局部最优区。选用具有不同典型数学特征的10个标准测试函数,进行100次独立仿真实验,验证了算法的优越性。(3)针对三峡和清江梯级水库群防洪补偿联合调度问题,建立了梯级单独和水库群联合防洪优化调度两种数学模型,运用加速收敛的POA算法,引入动态惩罚函数处理约束条件,采用优化、验证、调整三个模块迭代求解。研究结果表明,提出的初始解生成方法,加快了POA算法的收敛速度。选择最不利的1982年为典型年,荆江河段的防洪标准至少可分别提高到118年和136年一遇。(4)针对梯级水库防洪优化调度求解过程中存在的入库洪水过程的随机性,以及优化调度模型求解的复杂性这两方面的问题,提出了基于Copula函数的随机模拟方法,充分考虑了洪水地区组成方式的多样性和随机性,从而能模拟对梯级水库防洪调度最不利的情况;建立了梯级水库防洪优化调度模型,运用基于并行搜索思想的PDP算法,对优化调度模型进行求解。该方法既充分考虑了洪水地区组成的复杂性,又能快速的求解得到最优调洪过程,为梯级水库防洪优化调度研究提供一种新的思路。(5)分析了三峡水库汛末提前蓄水的必要性,在三峡水库现有优化调度和试验性蓄水方案的基础上,研究并拟定了30种汛末提前蓄水方案集,建立了汛末提前蓄水方案优选模型,从防洪风险和综合利用效益两个方面对三峡水库汛末提前蓄水方案进行了优选。建议三峡水库9月1日从145m起蓄,采用分段控制,均匀蓄水的方式,9月30日蓄水至168.0m。(6)应用Copula函数构建了联合分布及条件概率分布,通过随机抽样方法模拟得到三峡水库9月份随机入库流量序列。建立了三峡水库汛末提前蓄水时机优选模型,对9月份提前蓄水方案进行了优选,结果表明:若8月下旬来水为丰水,则9月下旬起蓄,月底均匀蓄水至166m;若来水为平水,则9月中旬起蓄,月底均匀蓄水至166m;若来水为枯水,通过加强实时监测,则可进一步提前至9月上旬起蓄,月底均匀蓄水至166m。

蔡焰值,万松彤,蔡煜,汪应文,夏建军,李先才,雷晓中,汪亮,王红叶,张娟[8](2012)在《高坝洲水库增殖放流后水域理化特征研究》文中指出2010年3月至2011年12月在高坝洲水库增殖放流滤食性鱼类后,对水域理化因子进行了常规监测,并对监测数据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2011年库区水域TN、NO2-N、NO3-N、TP、COD、Chl.a等理化因子月平均含量依次为1.389 mg/L、0.039 6 mg/L、1.211 7 mg/L、0.137 3 mg/L、16.191 mg/L、10.226 8 mg/m3,2010年月平均含量依次为1.659 mg/L、0.066 2 mg/L、1.472 9 mg/L、0.099 9 mg/L、18.315 mg/L、14.917 8 mg/m3,2011年库区水域理化指标要明显低于2010年。对卡尔森营养状态指数(TSIM)的计算结果表明,2011年库区TSIM低于2010年,分别为53.78、57.36,库区水体总体上处于轻度富营养化水平(TSIM>53),高坝洲库区水域生态修复需增加滤食性鱼类的投放数量。

卢碧林,严平川,田小海,金卫斌,刘章勇[9](2012)在《湖北省主要大中型水库富营养状况及特征分析》文中研究指明水库在城市供水、工业用水、水产养殖、农业灌溉、水利防汛以及景观旅游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部分水库的富营养化状况日益严重,成为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环境问题。通过在2010年的3、6、7、10月对湖北省30座主要大中型水库进行布点采样,对水体的水质状况分别进行了调查、监测,采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湖库标准进行水质类别分析,采用湖库营养状态指数法对湖泊富营养化评价,并运用因子聚类分析方法对这些水库进行了类型划分。结果表明:30座大、中型水库有14座水库水质类别为Ⅱ类~Ⅲ类,占46.7%;有8座水库水质类别为IV类,占26.7%;有8座水库水质类别为Ⅴ类或劣Ⅴ类,占26.7%;除白云湖水库为轻富营养化外,其余29座水库均属中营养状态;氨氮、磷作为营养物质是这些水库富营养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溶解氧对水体富营养化有重要影响,总氮、水温和有机物污染对水体富营养化产生较大影响;30座水库聚类分为城市工业废水污染源型、生活污水污染源型、农业非点源污染源型和养殖轻污染型4种水库类型。针对水库的污染类型,分别提出了减缓防治措施。

马秀巧[10](2012)在《高升桥水库污染综合防治技术研究》文中认为针对高升桥水库水体污染状况展开调查,通过对高升桥水库水体进行年度、月度监测数据和密集监测数据及重庆市荣昌县环境保护局提供的点源及非点源数据进行分析、评价了高升桥水库水体富营养化程度,寻找导致高升桥水库水体污染的主要因素。结果发现高升桥大坝取水口和新丰桥水厂取水口水质常年处于不达标现象,按照Ⅱ类水质进行评价,超标因子主要有总氮、总磷、高锰酸盐指数和粪大肠菌群同时发现高升桥水库水质未能达到集中式生活饮用水一级保护区相应的《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Ⅱ类标准,主要的超标因子有高锰酸盐指数、总磷、总氮和粪大肠菌群等,尤其是总磷,居高不下。针对高升桥水库水质污染现象,对其水质进行单因子法评价及根据中国湖泊富营养化评分与分级标准进行富营养化评价,结果表明高升桥水库整体不能达到地表Ⅱ类水质标准,水体基本处于富营养化阶段。为进一步分析其污染因子之间的相关关系对水库上覆水体、间隙水和沉积物中各污染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上覆水中氨氮与溶解性总氮呈显着相关系溶解性总氮与总氮也呈极显着相关,说明水库水体悬浮物质含量较低,水体中总氮主要来源于溶解性总氮,而氨氮又是水体中溶解性总氮的主要组成部分,即高升桥水库水体氮污染主要是由于氨氮引起的,沉积物中总磷与间隙水中无机磷、沉积物种总氮与间隙水中氨氮都呈现显着相关性,进一步说明了间隙水是沉积物与上覆水中营养元素迁移的媒介。根据荣昌县环保局提供的污染负荷数据及内源污染负荷计算数据对高升桥水库各乡镇所产生的入库污染负荷及水环境容量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对比高升桥水库流域的最大允许纳污量和现状排放量可看出,氨氮的排放量小于最大允许排放量,而总氮、总磷的现状排放量分别是最大允许纳污量的2.93倍和5.94倍,化学需氧量的现状排放量刚超过最大允许纳污量。各乡镇COD削减总量为402.01t/a,氨氮为1.97t/a,TN为249.76t/a,TP24.3t/a;每个乡镇都需对总氮和总磷进行削减,并且削减比例较高。本研究针对高升桥水库水体污染状况进行了调查,对污染现状做出的污染现状分区域、分类别细化并提出合理的防治目标。针对高升桥水库引起水体污染的问题,提出以下防治措施体系(1)加强对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隔离措施。(2)加大污染综合治理力度。(3)加强对流域内水源污染的控制。(4)流域内水土防治工程方案。(5)林业生态建设工程。(6)农田径流污染系统治理工程方案。(7)村落污水治理规划方案。(8)人畜粪便污染治理规划方案。(9)农村垃圾污染治理规划方案。(10)入库河流(包括水库)污染控制与生态修复工程。

二、隔河岩水库水质富营养化状况调查及评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隔河岩水库水质富营养化状况调查及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绥化市北林区引水工程对呼兰河水文环境影响趋势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水文情势研究现状
        1.2.2 水质预测模型国内外研究进展
    1.3 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研究技术路线
第2章 研究对象基本概况及主要研究方法
    2.1 引言
    2.2 自然概况
        2.2.1 水文地质
        2.2.2 水系
        2.2.3 红兴水库
    2.3 呼兰河水质现状介绍
        2.3.1 呼兰河河段简介
        2.3.2 呼兰河水功能区规划
        2.3.3 呼兰河水质概况
    2.4 呼兰河流域排污状况
        2.4.1 生活污染源排污情况
        2.4.2 农业污染源排污情况
        2.4.3 工业污染源排污情况
        2.4.4 污染物入河量总体情况
    2.5 北林区水质污染现状及成因分析
    2.6 研究范围
    2.7 研究方法
        2.7.1 水质现状评价方法
        2.7.2 水环境容量计算方法
        2.7.3 MIKE11 模型
        2.7.4 富营养化程度的确定方法
        2.7.5 地表水环境质量预测方法
    2.8 数据来源
第3章 取水工程对呼兰河水文情势影响研究
    3.1 引言
    3.2 呼兰河水文基本特征
        3.2.1 径流特征
        3.2.2 径流还原
    3.3 对呼兰河的水文情势影响
        3.3.1 MIKE11模型建立
        3.3.2 模拟典型断面的选取
        3.3.3 模拟结果
    3.4 呼兰河取水口河道冲淤变化分析
    3.5 水温变化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生态流量需求变化研究
    4.1 引言
    4.2 生态需水量满足情况的变化分析
        4.2.1 生态需水量调查分析
        4.2.2 下游用水户需水量调查
        4.2.3 最小下泄生态流量实验
    4.3 取水口水质现状分析
        4.3.1 水质现状监测布点
        4.3.2 评价标准
        4.3.3 监测结果及分析
    4.4 呼兰河-绥化段水环境容量变化分析
        4.4.1 呼兰河-绥化段水环境容量现状
        4.4.2 呼兰河-绥化段水环境容量变化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环境质量变化分析研究
    5.1 引言
    5.2 呼兰河环境质量现状分析
        5.2.1 呼兰河取水口上游断面水质现状
        5.2.2 呼兰河取水口下游断面水质现状
    5.3 呼兰河环境质量影响变化分析
    5.4 红兴水库富营养化变化趋势分析研究
        5.4.1 富营养化评价标准及分级方法
        5.4.2 富营养化模拟结果
    5.5 绥化市地下水水质变化趋势分析研究
        5.5.1 地下水水质现状分析
        5.5.2 地下水水文变化趋势分析
    5.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2)黄河下游地区浅型水库富营养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材料与方法
    1.1监测布点
    1.2监测项目与分析方法
    1.3数据处理及营养化评价方法
2.结果与讨论
    2.1水库水质变化特征
    2.2水库富营养化状态评价
    2.3水质环境因子分析
        2.3.1相关性分析
        2.3.2主成分分析
3.结论

(3)清江下游流域向王庙遗址修复及相应水环境质量变化(论文提纲范文)

作者简介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文化景观资源研究现状
        1.2.2 文化景观资源与环境相互作用研究
    1.3 环境修复与景观再造设计模式与方法
        1.3.1 环境修复与景观再造设计模式与方法概念
        1.3.2 环境修复设计研究现状
        1.3.3 环境修复设计与环境相互作用研究
    1.4 研究内容、方法及创新点
        1.4.1 问题的提出
        1.4.2 研究内容
        1.4.3 技术路线
        1.4.4 研究创新点
第二章 鄂西南生态环境转型时期的向王庙遗址
    2.1 研究区概况
    2.2 鄂西南地区生态环境现状
        2.2.1 地质地貌特征
        2.2.2 气候变化特征
        2.2.3 植被类型与分布状况
        2.2.4 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2.2.5 土地利用变化状况
        2.2.6 旅游业发展状况
    2.3 土家族敬畏清江观念的转型
        2.3.1 航运变迁导致敬畏清江观念的矛盾
        2.3.2 山体资源化导致环境问题恶化
        2.3.3 水体资源化改变生态系统平衡
    2.4 向王庙遗址数据的提取
        2.4.1 向王庙遗址数据的调查与挖掘
        2.4.2 向王庙数据提取与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向王庙历史发展与生态环境相互作用
    3.1 向王庙的历史及其空间分布
        3.1.1 向王文化的历史变迁
        3.1.2 向王庙地望及其分布格局
        3.1.3 向王庙遗址的空间分布特征
    3.2 向王庙遗址的功能特征
        3.2.1 “灯塔与航标”:保障人们通行安全
        3.2.2 “向王崇拜”:为土家族人民消灾祈福
        3.2.3 “凝聚”:凝聚人心、维护社会稳定
    3.3 向王庙功能特征与生态环境相互作用
        3.3.1 人们开发清江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3.3.2 向王庙功能特征与生态环境相互作用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向王庙断面环境修复与景观再造设计
    4.1 环境修复与景观再造设计运行机制
        4.1.1 修复目标
        4.1.2 修复原则
        4.1.3 修复策略
        4.1.4 效益评价
        4.1.5 综合分析与判断
    4.2 环境修复与景观再造设计与实施
        4.2.1 建筑修复与景观再造设计
        4.2.2 道路系统修复与景观再造设计
        4.2.3 植被修复与景观再造设计
        4.2.4 水体修复与景观再造设计
        4.2.5 废弃物处理与修复设计
    4.3 文化景观效益对比分析
        4.3.1 文化景观视觉效果比较分析
        4.3.2 景观效益评价分析
    4.4 环境效益对比分析
        4.4.1 水环境质量污染对比分析
        4.4.2 土壤环境污染对比分析
        4.4.3 空气污染对比分析
    4.5 多因素改善环境质量的模糊综合评价
        4.5.1 评价方法及步骤
        4.5.2 评价结果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水环境质量检测与评价及其应对措施
    5.1 水环境质量调查与检测
        5.1.1 采样及检测
        5.1.2 检测方法与流程
        5.1.3 质量控制与保证
        5.1.4 检测结果与统计
    5.2 水环境质量评价与分析
        5.2.1 评价方法的选取
        5.2.2 水环境质量评价结果
    5.3 结果与讨论
        5.3.1 基于区位因素的水质变化及其应对措施
        5.3.2 基于超标水质变化及其应对措施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
    6.1 研究结论
    6.2 后续研究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5)星云湖水质参数的时空变化及水位上涨期叶绿素α的响应(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1.1 中国湖泊水资源与水质现状
        1.1.2 云南省和星云湖的湖泊水资源概况
        1.1.3 富营养化研究现状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
第2章 研究材料和方法
    2.1 研究区概况
        2.1.1 区位概况
        2.1.2 地形地貌
        2.1.3 气象水文
        2.1.4 土壤植被
        2.1.5 人文经济概况
    2.2 研究方法
        2.2.1 采样时间和监测点的安排
        2.2.2 水质监测指标与监测方法
        2.2.3 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
        2.2.4 数据处理具体操作
第3章 星云湖水质参数的时空变化特征
    3.1 星云湖水体理化参数的时空变化特征
        3.1.1 水温(WT)的时空变化特征
        3.1.2 星云湖pH值的时空变化
        3.1.3 总溶解性物质(TDS)的时空变化特征
        3.1.4 电导率(Cond)的时空变化特征
        3.1.5 溶解氧(ODO)的时空变化特征
        3.1.6 浊度(Turb)的时空变化特征
    3.2 星云湖水体营养盐参数的时空变化特征
        3.2.1 总氮(TN)的时空变化特征
        3.2.2 总磷(TP)的时空变化特征
        3.2.3 氮磷比(TN/TP)的时空变化特征
    3.3 星云湖水体藻类指示参数的时空变化特征
        3.3.1 藻蓝蛋白(PC)的时空变化特征
        3.3.2 叶绿素α(Chl-α)的时空变化特征
    3.4 小结
    3.5 讨论
        3.5.1 星云湖水质参数时空变化的关联性分析
        3.5.2 异常值成因分析
第4章 星云湖水位上涨期叶绿素α的响应
    4.1 水位上涨期水质的影响因子分析
    4.2 水位上涨期水质的影响机制分析
        4.2.1 主要污染物
        4.2.2 主要污染物来源及驱动因素
        4.2.3 水位上涨期叶绿素α对营养盐的响应模式
    4.3 位上涨期叶绿素α指示的营养状态
    4.4 水位上涨期星云湖蓝藻暴发的机理
第5章 星云湖水质评价
    5.1 基于改进的单因子评价法的星云湖水质评价
    5.2 基于单因子指数法的超标情况判定
    5.3 基于综合污染指数法的水质状况综合判断
第6章 结果与展望
    6.1 结果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加项目
致谢

(6)青草沙水库富营养化生态动力学模式研发(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发展及现状分析
        1.2.1 富营养化模型的发展
        1.2.2 目前常用模型及软件
    1.3 尚存在的问题
    1.4 本文研究目标和内容
        1.4.1 研究目标
        1.4.2 研究内容
    1.5 研究创新点
    1.6 研究区域概况
        1.6.1 长江口概况
        1.6.2 青草沙水库概况
    1.7 研究方法
        1.7.1 库区水文数据获取
        1.7.2 库区水质数据获取
        1.7.3 库区水体富营养化状态评价方法
        1.7.4 青草沙水库三维水动力模型构建方法
        1.7.5 青草沙水库富营养化生态动力学模式研发方法
2 青草沙水库水文、水质分析
    2.1 青草沙水库水文观测资料分析
        2.1.1 测点分布及观测时段
        2.1.2 冬季
        2.1.3 夏季
    2.2 青草沙水库水质观测资料分析
        2.2.1 监测测点分布及观测时段
        2.2.2 水质因子与水质分析方法
        2.2.3 水库库区水质时空变化分析
        2.2.4 水库库区水体富营养化状态评价
3 青草沙水库三维水动力模型构建
    3.1 模型范围、网格划分和初始条件
    3.2 边界条件
    3.3 率定和验证
        3.3.1 率定
        3.3.2 验证
4 青草沙水库富营养化生态动力学模型建立和应用
    4.1 湖库富营养化生态动力学模式开发
        4.1.1 藻类生命过程
        4.1.2 浮游动物生命过程
        4.1.3 碎屑营养元素迁移转化过程
        4.1.4 溶解态营养元素迁移转化过程
        4.1.5 底泥营养元素迁移转化过程设计
    4.2 青草沙富营养化生态动力学模型
        4.2.1 模型范围、网格划分和初始条件
        4.2.2 模型边界条件
        4.2.3 率定和验证
    4.3 青草沙富营养化生态动力学模型应用
        4.3.1 嗅味物质模块
        4.3.2 模型范围、网格划分和初始条件
        4.3.3 模型边界条件
        4.3.4 模型的率定和验证
        4.3.5 嗅味物质及相关水质参数模拟结果时空变化
5 总结和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7)水库防洪和蓄水优化调度方法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1.2 研究实例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水库调度理论和方法发展历程
        1.2.2 汛期水库防洪调度
        1.2.3 水库汛末提前蓄水调度
    1.3 相关研究存在的问题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参考文献
第2章 优化算法及比较研究
    2.1 水库调度优化算法
        2.1.1 线性规划(Linear Program,LP)
        2.1.2 动态规划(Dynamic Program,DP)
        2.1.3 逐次优化算法(Progressive Optimization Algorithm,POA)
        2.1.4 基因算法(Genetic Algorithm,GA)
        2.1.5 粒子群算法(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PSO)
        2.1.6 差分进化算法(Differential Evolution,DE)
    2.2 并行差分进化粒子群算法及比较研究
        2.2.1 并行差分进化粒子群算法描述
        2.2.2 基于测试函数的算法比较
    2.3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3章 水库群联合防洪优化调度研究
    3.1 三峡和清江梯级水库概况
        3.1.1 三峡梯级水库
        3.1.2 清江流域概况
    3.2 防洪调度规则
        3.2.1 三峡水库防洪调度规则
        3.2.2 清江梯级水库防洪调度规则
    3.3 典型设计洪水过程
    3.4 基于占用防洪库容最小准则的水库群联合优化调度
        3.4.1 数学模型
        3.4.2 Lingo建模及模型求解
        3.4.3 结果分析
    3.5 基于最大削峰准则的水库群联合优化调度
        3.5.1 数学模型
        3.5.2 模型算法流程
        3.5.3 优化调度结果与分析
    3.6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4章 考虑入库洪水随机过程的梯级水库防洪优化调度
    4.1 梯级水库入库洪水过程的随机模拟
        4.1.1 Copula函数理论和方法
        4.1.2 分布函数拟合检验
        4.1.3 洪水过程随机生成
    4.2 梯级水库常规防洪调度
    4.3 梯级水库防洪优化调度模型
        4.3.1 目标函数
        4.3.2 约束条件
    4.4 调度结果及分析
    4.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5章 考虑防洪风险的三峡水库汛末蓄水方案优选
    5.1 三峡水库汛末提前畜水的必要性
        5.1.1 10月份入库流量的变化
        5.1.2 上游条件的变化
        5.1.3 中下游用水条件的变化
    5.2 汛末提前畜水方案集
    5.3 汛末提前蓄水方案优选模型
        5.3.1 防洪风险分析模块
        5.3.2 效益分析模块
        5.3.3 蓄水调度约束条件
    5.4 结果与讨论
        5.4.1 防洪风险分析
        5.4.2 综合效益分析
        5.4.3 2011年和2012年蓄水调度实例检验
    5.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6章 基于条件概率的水库汛末提前蓄水时机优选
    6.1 相关性检验及条件概率分析
        6.1.1 相关性检验
        6.1.2 基于Copula函数的联合分布
        6.1.3 条件概率分布
    6.2 径流过程随机模拟
    6.3 提前蓄水方案优选模型
        6.3.1 蓄水调度图
        6.3.2 蓄水调度方式
        6.3.3 方案优选评价指标
        6.3.4 约束条件
    6.4 结果分析
    6.5 实例典型年蓄水调度分析
        6.5.1 典型流量过程
        6.5.2 调度结果分析
    6.6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论文的主要工作与结论
    7.2 展望
附录
致谢

(8)高坝洲水库增殖放流后水域理化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采样点设置
    1.2 监测指标
    1.3 监测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氮 (TN、NH4-N、NO2-N、NO3-N)
    2.2 磷 (TP、PO4-P)
    2.3 叶绿素a (Chl.a)
    2.4 化学需氧量 (COD)
    2.5 高锰酸盐指数 (CODMn)
    2.6 透明度 (SD)
    2.7 其他理化特征
        2.7.1 水温
        2.7.2 p H
        2.7.3 总硬度 (HD)
        2.7.4 电导率 (Cond)
    2.8 富营养化评价
3 小结

(9)湖北省主要大中型水库富营养状况及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水库采样点的设置
    1.2 大中型水库物理、化学参数的现场调查
    1.3 数据分析处理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水库水质总体特征及富营养状态评价
    2.2 影响水库水质主要指标的因子分析
    2.3 水库水质类型的聚类分析及各类水库水质特征
3 结论与讨论

(10)高升桥水库污染综合防治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来源
    1.2 国内外水环境容量研究进展
    1.3 本研究内容和意义
    1.4 技术路线
2 高升桥水库环境概述
    2.1 高升桥水库地理位置
    2.2 流域自然环境特征
    2.3 社会经济概况
    2.4 水库形态特征调查
3 高升桥水库污染调查
    3.1 高升桥水库水质、沉积物调查方法
    3.2 高升桥水库饮用水源地水质及沉积物营养状况
    3.3 高升桥水库上覆水-间隙水-沉积物中各营养盐空间分布特征
    3.4 上覆水-间隙水-沉积物中各指标相关性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高升桥水库污染源研究体系
    4.1 非点源污染现状及污染负荷
    4.2 点源污染现状及污染负荷
    4.3 内源释放污染负荷
    4.4 高升桥水库水源地污染负荷现状分布分析
5 高升桥水库水环境容量研究
    5.1 治理现状
    5.2 高升桥水库流域污染负荷预测
    5.3 水环境容量模型
    5.4 污染负荷削减分析
    5.5 本章小结
6 高升桥水库污染综合防治技术体系
    6.1 加强对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
    6.2 加大污染综合治理力度
    6.3 加强对流域内水源污染的控制
    6.4 流域水土流失防治工程方案
    6.5 林业生态建设工程
    6.6 农田径流污染系统治理工程方案
    6.7 村落污水治理规划方案
    6.8 人畜粪便污染治理规划方案
    6.9 农村垃圾污染治理规划方案
    6.10 入库河流(包括水库)污染控制与生态修复工程
    6.11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硕士期间科研成果
感谢

四、隔河岩水库水质富营养化状况调查及评价(论文参考文献)

  • [1]绥化市北林区引水工程对呼兰河水文环境影响趋势研究[D]. 李冰.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1
  • [2]黄河下游地区浅型水库富营养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J]. 顿咪娜,孙韶华,赵清华,侯伟,贾瑞宝. 城镇供水, 2020(06)
  • [3]清江下游流域向王庙遗址修复及相应水环境质量变化[D]. 林正松. 中国地质大学, 2020(03)
  • [4]长江流域水库富营养化调查与评价[J]. 雷俊山,王顺天,贾海燕,徐建锋. 水利水电快报, 2020(01)
  • [5]星云湖水质参数的时空变化及水位上涨期叶绿素α的响应[D]. 蔡娜. 云南师范大学, 2019(01)
  • [6]青草沙水库富营养化生态动力学模式研发[D]. 陈义中. 华东师范大学, 2018(12)
  • [7]水库防洪和蓄水优化调度方法及应用[D]. 李雨. 武汉大学, 2013(07)
  • [8]高坝洲水库增殖放流后水域理化特征研究[J]. 蔡焰值,万松彤,蔡煜,汪应文,夏建军,李先才,雷晓中,汪亮,王红叶,张娟. 湖北农业科学, 2012(11)
  • [9]湖北省主要大中型水库富营养状况及特征分析[J]. 卢碧林,严平川,田小海,金卫斌,刘章勇.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2(05)
  • [10]高升桥水库污染综合防治技术研究[D]. 马秀巧. 重庆工商大学, 2012(05)

标签:;  ;  ;  ;  ;  

隔河岩水库水质富营养化调查与评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