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开发设计过程中的成本优化控制模型

产品开发设计过程中的成本优化控制模型

一、产品开发设计过程中的成本优化控制模型(论文文献综述)

孙传扬[1](2021)在《智能汽车紧急避撞轨迹规划与路径跟踪控制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智能汽车是先进传感与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融合发展的产物,是具有自动驾驶功能的新一代汽车,同时也是解决交通事故、车辆利用率低与交通拥堵等问题的关键,发展智能汽车对于加速我国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智能汽车紧急避撞功能的研究对于智能驾驶技术的推广应用、车辆行驶安全性能的提升等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对于发展车辆运动规划与运动控制等技术具有积极意义。本文以智能汽车为研究对象,重点开展了紧急避撞工况下轨迹规划策略、路径跟踪控制系统建模、路径跟踪控制策略设计与优化等方面的研究。本文针对对向车辆侵入自车行驶车道引起的车辆碰撞事故,开展了智能汽车紧急避撞轨迹规划策略的研究。研究了对向车辆轨迹预测算法与自车轨迹规划功能开启的触发条件,提出了融合减速转向与定速转向等避撞方式的候选避撞轨迹规划方法;设计了基于模型预测的路径规划算法、具有“最小速度”代价函数的五次多项式速度规划算法与基于BP神经网络的目标状态确定方法,完成了对避撞轨迹的规划;设计了具有分层结构的碰撞检测算法与车辆碰撞位置预测算法;提出了结合碰撞速度变化量与车辆碰撞类型的自车碰撞严重度预测算法以及针对无碰撞候选轨迹的多目标评价函数,确定了综合性能最优的智能汽车避撞轨迹。本文建立了智能汽车路径跟踪控制系统的状态空间模型,该模型由二自由度车辆模型、轮胎侧向力计算模型及路径跟踪误差模型等三部分组成。建立了智能汽车侧向动力学模型,设计了应用Fiala轮胎模型与前轮侧向力数值查表的期望前轮转向角数值计算方法;研究了轮胎模型线性化过程中提高轮胎非线性特征描述精度的方法,提出了基于两点仿射近似的后轮侧向力线性化计算模型;建立了基于横摆角偏差的智能汽车路径跟踪误差模型,完成了智能汽车路径跟踪控制系统状态空间模型的建立。研究了基于车辆转向工况识别的复合跟踪误差模型,开发了智能汽车紧急避撞路径跟踪控制策略。建立了MPC控制算法的预测模型、代价函数以及MPC路径跟踪控制算法;研究了跟踪误差模型对车辆路径跟踪控制性能的影响机理,得出了兼顾车辆在稳态与瞬态转向工况下路径跟踪精度的复合跟踪误差模型;研究了可表征车辆横向运动状态及其变化趋势的特征参数,设计了采用模糊逻辑与加权平均方法的转向工况识别算法;研究了智能汽车的行驶稳定性约束,建立了基于复合跟踪误差模型的智能汽车紧急避撞路径跟踪控制策略。开展了智能汽车路径跟踪控制策略的鲁棒优化研究,建立了Tube-RMPC路径跟踪鲁棒优化控制策略。分析了智能汽车行驶环境中强侧向风等典型的不确定性,建立了带不确定性的路径跟踪控制系统模型;研究了路径跟踪控制系统Tube不变集的设计要求,提出了基于控制矩阵多面体分割的Tube不变集计算方法,运用离线凸包运算与N步可达集运算,获得了紧缩的Tube不变集序列;计算了Tube-RMPC算法的闭环反馈增益、终端代价函数、终端约束集以及名义路径跟踪控制系统的容许集,建立了Tube-RMPC路径跟踪鲁棒控制策略。开展了智能汽车紧急避撞轨迹规划与路径跟踪控制策略的仿真试验研究。仿真试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基于复合跟踪误差模型的控制策略能在车辆接近操作极限的紧急避撞工况下将跟踪误差控制在0.1m以内,并且与广泛使用的基于横摆角偏差跟踪误差模型的控制策略相比,该策略将智能汽车路径跟踪的侧向位置偏差均方根值减小了28.6%。所提出的Tube-RMPC路径跟踪鲁棒控制策略能在路面附着系数识别误差为0.3、侧向风速为25m/s的条件下,将紧急避撞工况下智能汽车的路径跟踪误差控制在0.2m以内,实现了智能汽车的稳定控制;对设计的轨迹规划策略的触发条件、碰撞检测算法、碰撞严重度预测函数与候选轨迹多目标综合评价函数等算法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仿真试验表明,所设计的紧急避撞轨迹规划策略能够使智能汽车在对向车辆侵入自车道的场景下,以较大的避撞安全余量实现碰撞避免或以较小的预测碰撞严重度实现碰撞缓解。图91幅,表13个,参考文献200篇。

王勇[2](2019)在《基于统计学方法的OPOC发动机性能正向开发及其混动构架设计》文中认为在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的双重压力下,世界各国针对机动车制定了愈来愈严格的油耗和排放法规。内燃机作为当前车辆行驶的主要动力源,其性能开发及优化直接影响了整车的燃油经济性和排放性能。对置活塞对置气缸二冲程发动机(Opposite piston and opposite cylinder two-stroke engine,简称OPOC发动机)简化了气门阀系和气缸盖,结构简单,重量小,具有良好的平衡性。同时,OPOC发动机具有较高的升功率和功率密度,相比传统内燃机具有更高的动力性,且OPOC发动机的低摩擦和传热损失特性可有效改善发动机及整车的燃油经济性。与传统内燃机相比,OPOC发动机具有更大的节能减排潜力,因此得到了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广泛研究。本文提出一种统计学方法与仿真手段相结合的发动机正向开发手段,对OPOC发动机一维整机性能进行了优化;采用CFD模拟仿真技术,对OPOC发动机扫气系统进行了性能仿真对比;采用试验手段研究了OPOC发动机的喷雾特性,最终确定了OPOC发动机的基本控制参数、扫气系统以及喷孔直径设置。基于所开发的OPOC发动机设计其匹配混合动力系统构架,并对混动构型以及控制策略进行了优化,以实现整车在行驶工况下的能耗改善。本文主要研究工作内容包括:针对传统发动机正向开发方法时间成本高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统计学方法的发动机正向开发方法,通过DoE(Design of Experiments)设计试验方案,筛选目标的关键影响因素,基于响应面法建立目标预测模型,实现参数优化,大大缩短优化时间。本文首先基于某四冲程发动机转矩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其转矩主要与50%燃烧位置点、进、排气阀正时有关,经优化后全转速工况转矩平均提升率达4.62%。基于OPOC发动机结构及活塞运动规律建立了一维整机性能仿真模型,优化了最大功率转速工况下转矩,结果表明OPOC发动机转矩主要与进、排气口正时偏移量、中冷器出口容积、排气歧管长度、直径和涡前排气管长度有关,经多参数优化后转矩提升了2%。为改善OPOC发动机扫气性能,本文采用了气口-气口式扫气方案,选取非均匀式进气腔结构为基础设计方案,基于一维仿真优化结果建立了六种扫气系统模型,通过Converge计算分析了进气道数量、涡流直径和活塞顶部形状设计对OPOC发动机扫气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较少的进气口数目和较大的涡流直径增强了缸内涡流运动,但同时容易造成气缸中心轴线区域形成废气集中区域,导致缸内残余废气系数增加;燃烧室设计同样对缸内涡流强度具有影响。分析了不同扫气方案下缸内残余废气系数和废气比的变化规律,并以缸内残余废气系数为评价指标,确定了最优扫气系统设计方案。为保证OPOC发动机具有良好的油气混合和燃烧性能,针对OPOC发动机的喷雾性能展开了试验和仿真研究。首先基于定容燃烧室展开了喷雾试验研究,分析了喷雾宏观特性参数随喷孔直径、燃油喷射压力以及燃烧室环境密度的变化规律,分析结果表明喷孔直径为110μm时,发动机具有最佳喷雾特性。随后,为对发动机喷雾特性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本文采用Kiva软件进行了三维模拟仿真,并基于前期喷雾试验结果,结合统计学方法,建立了索特平均直径和燃油喷雾锥角关于喷孔直径、燃油喷射压力和燃烧室环境密度的数学模型,验证结果表明所建立的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可用于预测不同工况下的喷雾特性参数。为充分发挥OPOC发动机高效优势,本文基于某传统燃油车进行了混合动力系统设计,以本文所研究优化的OPOC发动机作为传统动力源。在对比分析了不同混动系统构型的基础上,选取P2构型作为混合动力汽车基础构型,并建立了混合动力整车仿真模型,对NEDC(New European Driving Cycle)循环工况下混合动力总成的工作特性进行了研究,对比分析了不同速比方案下的整车燃油经济性差异和原因,同时基于遗传算法对换挡策略和控制策略进行了仿真优化,进一步优化了发动机和电机的工作特性,以改善其整车燃油经济性。最后,本文针对P2构型混合动力系统所存在的局限性,提出一种P1+P2的新型混合动力构型,对比分析了不同构型最优控制策略下的整车燃油经济性,结果表明,与P2构型优化结果相比,P1+P2混动系统的NEDC循环油耗降低了35.9g,节油效果达7.3%。通过本文的研究,解决了发动机在正向开发过程中开发时间过长和成本过高等难题,并为OPOC发动机扫气系统性能优化提供了方案指导。此外,喷雾特性参数预测模型的建立解决了喷雾燃烧仿真过程中参数设置过于依赖工程经验的问题,降低了仿真难度。同时,本文对混合动力系统构型及控制策略的优化对于改善混合动力汽车在实际道路工况下的整车燃油经济性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李建佳[3](2016)在《基于并行工程的电梯产品开发过程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电梯市场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市场需求正在向产品开发周期短、节能环保、功能先进、安全、可靠等方向发展,传统的电梯设计模式已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因此,我们在行业内提出了基于并行工程开发模式。本论文通过描述并行工程在E公司产品设计过程中的实际应用情况和结果,突出了并行工程理论的可行性以及在电梯研发过程中的重大作用。首先,阐述了E公司在产品开发中实现并行工程实施的三个条件,即基于并行工程的产品开发流程、高效的集成产品开发团队以及统一的信息管理系统;其次,通过E公司经验阐述了基于并行工程的面向成本的设计的理论方法和实际操作流程,从CAX技术上的使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电梯设计的效率,提高了标准化程度,使设计成本在很大程度上减少,设计效率获得了提高,使生产设计周期变短成为可能;再次,并行工程要求在设计之初便考虑到产品的质量,在制造过程中又得到各职能部门的逐步优化,有效的将质量管理和项目管理工具相结合,实现对设计质量和产品开发流程的进一步完善,从而使产品质量得到持续改进;文中最后,通过对并行工程关键技术在E公司GAN2系列产品开发中的实际应用情况和效果进行简要描述,论证了并行工程在产品开发过程中的实用价值,并展望并行工程全面应用的前景。

林晓华[4](2012)在《面向设计—制造—服役全周期的产品质量控制与优化技术及其在大型空分装备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本文围绕产品质量控制的主要过程和关键技术,提出了面向设计-制造-服役全周期的产品质量控制与优化技术,对产品概念设计阶段的客户需求的处理、产品质量特性的提取方法、产品方案设计信息模型的优化求解、产品开发方案的多目标优化质量控制方法,产品加工制造阶段的质量特性稳健优化控制技术以及产品服役使用阶段的质量控制方案优化决策技术和产品服役质量的可靠性预测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结合项目实施将上述方法和技术应用于大型空分装备的质量优化控制过程,取得良好的效果。论文主要内容入下:第一章概述了面向全生命周期的产品设计理论,阐述了产品质量控制的基本理论及产品质量控制方法的研究情况。在分析了现有产品质量控制技术的不足之后,提出了面向设计-制造-服役全周期的产品质量控制与优化技术的主要思想和研究背景。第二章提出了基于需求满足的质量特性-功能-结构多域映射及方案设计求解技术。针对产品方案设计中质量特性向结构域映射的复杂性问题,引入功能域作为中介引导质量特性向产品结构域映射。首先利用模糊Kano模型筛选客户需求,然后根据客户需求对质量特性的影响及质量特性间的互相关性由网络关系分析法求得质量特性重要度。针对质量特性实行功能分解,继而对功能实行结构分解,从而实现质量特性-功能-结构多域映射。继而通过分析功构映射在概念与特性上与约束满足问题的相似性,将方案求解问题映射到约束满足框架中,并采用演化博弈算法求解该模型,以质量特性评价函数作为博弈的效用函数。上述方法在透平膨胀机方案设计中的应用验证了其可行性和有效性。第三章提出了基于模糊概率约束规划的产品开发方案多目标优化质量控制方法。针对产品设计开发方案的时间、成本、质量的不确定优化问题,在模糊概率约束规划的框架下分别建立了基于关键路线的开发方案周期优化模型、基于资源使用的开发方案周期-成本优化模型和基于质量功能展开的产品周期-质量优化模型,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开发方案周期-成本-质量多目标优化模型;使用模糊模拟技术处理三个目标函数约束的过程中,构建了一个基于遗憾度的适应度函数,然后利用离散微粒群算法对多目标优化模型进行求解。以空气压缩机产品开发方案优化为具体应用,验证了上述模型和算法的有效性。第四章提出了基于约束满足的产品质量特性稳健优化控制方法。针对产品结构参数发生变差,导致产品在加工制造阶段的输出质量特性不稳定的问题,将参数变差形式化描述为量词约束满足问题框架中的普遍性变量,在其作用下求得目标函数和约束函数的上下界,依据设计者偏好设定稳健性指标。根据模型特点,采取区间分析-混合蛙跳组合式算法进行求解,最终获得满足稳健性指标的帕累托优化解,并使用基于信息熵理论的方法选择出最优解。应用该方法对透平压缩机扩压器进行质量特性稳健优化设计,证明了该方法在工程应用中的正确性和高效性。第五章提出了基于直觉模糊集的产品质量控制方案的优化决策方法。针对当前产品质量控制方案优化决策方法存在的不足,引入直觉模糊理论表达信息的不确定性。在传统DEMATEL方法基础上引入拆分矩阵法以维持综合影响矩阵的直觉模糊特性,由改进DEMATEL法对产品质量控制方案决策系统中的评价指标进行量化分析,表达各评价指标的量化因果关系,并根据量化结果对指标集进行因果分类、重要度排序和权重分配;在VIKOR算法中改进理想解和负理想解的定义,以折中规划法为核心,提供最大化“群体效益”与最小化“个别遗憾”相妥协的备选方案最佳排序,得到距离理想解最近的折中可行方案。最后详细分析了空分装备的质量控制方案优化决策的应用案例。第六章提出了基于非线性回归的产品服役质量可靠性参数的区间预测方法。针对当前产品服役质量可靠性预测方法的不足,首先构建可靠性参数预测神经网络模型,由极端学习机算法进行训练。在网络训练得到的预测点值和网络权重的基础上,基于非线性回归模型构建可靠性参数的区间预测值。结合预测值的覆盖率和平均区间比例长度提出一种新的综合评价指标CPLC以衡量预测值的质量。引入免疫优化算法优化区间预测值和网络结构。上述方法在某系列空分装备的可靠性参数MTBF预测的具体应用,证明所提方法是一种有效的质量性能指标预测方法。第七章依托国家科研开发项目,结合企业实际应用,开发了空分装备质量优化控制系统(HY-ASEQCOS),阐述了系统的应用背景、实施策略,并给出了平台系统的体系结构和主要功能模块的应用实现。第八章总结了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并对未来要进行的研究工作做了展望。

王光明[5](2013)在《基于ERP系统的供应商成本管理研究》文中提出制造企业产品的成本很大一部分来自供应商,要实现制造企业产品成本控制目标,仅局限于企业内部显然是不够的,仅仅关注与供应商的交易成本也是不够的。因此,站在制造企业的角度对供应商进行成本管理很有意义,也有利于实现供应链成本管理目标,从而提升供应链整体竞争力。强调“协同商务”的ERP Ⅱ为供应商成本管理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供应商成本管理对象的确定。这是本文首先要解决的研究对象问题。文章讨论了合格供应商的选择标准,构建了供应商评价的多属性决策模型,解决了合格供应商的选择问题;对供应商交易物品进行了分类,给出了ERP系统对供应商交易物品的管理模式,初步确定供应商成本管理对象;在分析了供应链条件下的核心能力协同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ERP系统的供应商成本管理视角的交易物品的选择原则和实施办法,最终确定供应商成本管理对象。(2)产品成本形成的供应商源头控制研究。探究了模块化产品设计的目的在于以少变应多变、以最为经济的方式满足个性化需求;分析了价值工程在产品目标成本分解中的应用,构建了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用于求解功能评价系数;构造了产品目标成本的分解与模块功能匹配的框架及实现流程;从供应商交易物品目标成本的确定和在协同设计中的落实等方面,提出了交易物品目标成本向关键供应商的传递和实现途径;研究了BOM在产品制造中的作用,构建了在供应商交易物品BOM设计中的质量-成本优化控制模型,确保了产品成本形成的关键供应商源头控制。(3)供应商成本管理方法融合问题研究。分析了具有代表性的标准成本法、目标成本法和作业成本法等精细成本管理方法的优缺点,研究了三种成本管理方法融合的可行性,提出了“不为方法而方法”的成本管理思想;构建了在ERP系统支持下的三种成本管理方法融合TS-ABC的框架,并给出了成本管理方法融合的实施路径,搭建了基于ERP系统的事中实时控制的TS-ABC成本控制模型,提升了成本管理效果。(4)供应商成本管理的保障机制问题研究。分析了企业间的知识转移问题,构建了制造企业向供应商知识转移的模型,给出了知识转移中知识破损的应对之策;对知识共享动因进行了阐述,分析了知识共享的制约因素,给出了制造企业-供应商知识共享机制以及和共享风险防范的对策;提出了对供应商的显性激励策略和隐性激励策略;阐述了信息系统在供应商成本管理中的基础性作用,分析了ERPⅡ对供应商成本管理的推动,通过对SAP产品的功能分析,从应用角度提出了ERP产品对供应商成本管理进行技术支持的实现途径。

郑玲[6](2012)在《基于生态设计的资源价值流转会计研究》文中提出实施环境战略和低碳经济的要求,推动了环境管理会计和环境成本核算的发展。对此,学术界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提出了众多理论与方法,然而,由于未能找到直接的成本动因,环境管理会计及环境成本核算仍不能为企业环境经营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持。生态设计作为解决资源约束和环境问题的一种有效技术方法,不仅对产品生命周期的环境性能具有决定性影响,而且对其成本的形成和物质流与价值流的优化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基于此,本文将生态设计思想与方法引入资源价值流转会计,进行知识嫁接、理论融合和模式创新,目的是通过多学科的集成研究,构建基于生态设计的资源价值流转会计理论与方法体系,通过企业资源流转物质流和价值流路线的优化,实现企业产品全生命周期内外部成本的整体降低、产品性能和价值的提升以及资源效率和环境效率的提高。这对于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重大理论意义与实践应用价值。环境战略的实施只有与企业的经济利益结合起来,才能得到企业的认可并产生持续影响。因此,如何让企业在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基础上以积极的愿景达成良性的环境保护行为成为本文研究的出发点。本文立足于微观的企业层面,结合生态设计的思想和方法,从产品生命周期的跨度研究其资源价值流转的核算、评价与优化控制问题。这是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生态设计和资源价值流转会计分属不同的学科范畴,但两者具有共同的理论基础和目标追求,本研究通过分析其互动机制和逻辑关联,在两者之间建立全面对接,构建了基于生态设计的资源价值流转会计逻辑框架。以此为基础,本文的研究沿着成本上衡量并挖掘相关数据、经济上进行效率评价分析、方法上进行优化控制的逻辑路线展开:基于生态设计的资源价值流转会计核算模型,将核算边界由企业系统扩展到产品系统,从产品生命周期角度将企业资源流转的内外部成本由三类拓展为八类,形成既界限分明又全面综合的成本分类体系。该体系可为衡量企业生产经营中的资源损失与环境污染程度提供更具相关性和更为准确的成本信息;评价体系在融合产品生命周期全过程特征和企业资源价值流转评价原理的基础上构建而成,包括基于产品全生命周期的资源价值流转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和基于生态设计的资源价值流转因子分析模型两部分。前者使企业及相关人员从总体上把握产品全生命周期过程中的资源价值流转状态及产品生态设计的水平;后者通过构建资源效率、经济效率、环境效率等核心评价指标,针对产品性能、价值以及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等进行具体评价和分析,揭示产品生命周期资源价值流转的症状及潜力所在;生态设计优化控制策略对资源流转的物质流和价值流的影响既有协同性又有冲突性。如何在其间实现最佳权衡是实施优化控制策略的关键。本文以构建PCEI总体循环模式为基础,设计了八条具体路径,将不同的优化控制策略和产品生命周期阶段相结合进行描述,便于管理者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抉择,最大化其协同性同时化解其冲突性,循此可实现企业资源流转物质流和价值流路线的不断优化,促进企业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协同共生。本文是集多学科理论与方法进行的集成研究。其创新之处主要是用生态设计的生命周期思想扩展资源价值流转会计的研究对象和研究空间,将生态设计的物质流分析和资源价值流转会计的价值流分析进行集成研究。主要创新内容包括理论框架的构建、核算模型的扩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创建等三个方面。

罗成对[7](2011)在《定制产品模块化实例选配与方案决策技术及其在立体停车设备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定制生产已经成为当今制造业的发展趋势。当面对客户的个性化定制,企业必须快速响应并提供具有竞争力的产品解决方案,既保证产品质量又降低产品成本。本文围绕定制产品的设计与方案决策问题做了深入研究,给出了基于设计结构矩阵的定制产品模块划分技术、质量-成本优化控制的定制产品实例选配技术与基于语义PROMETHEE的定制产品方案决策技术。最后,在此研究基础上,开发了立体停车设备模块化实例选配与方案决策系统。论文的主要工作如下:第一章绪论。对定制产品和机械式立体停车设备作了简要概述;阐述了定制产品的模块划分技术、配置设计技术、方案决策技术的研究现状;最后给出了全文研究背景、研究内容和全文的组织结构。第二章给出了基于设计结构矩阵的定制产品模块划分技术。首先,本文以量化标准来描述定制产品组件在空间、能量、信号和物料四方面的相互依赖程度,合理地度量组件耦合关系,并利用设计结构矩阵在处理耦合信息上的优势,构建定制产品的设计结构矩阵。然后,以关联结构树可视化形式来辅助产品设计结构矩阵的规划和变换操作,重新调节矩阵行、列排序分布,使定制产品组件按关联性强弱关系聚集分类。最后,定义模块强度指示函数,识别定制产品的所有潜在模块。第三章提出了质量-成本优化控制的定制产品实例选配技术。分析了实例选配方案对定制产品质量和成本的影响。运用物元分析方法对模块实例进行质量等级评估。对模块实例的成本展开分析讨论。按产品结构树自顶向下模式递归算法获得产品质量与成本。建立以定制产品的质量最优、成本最低为目标的质量-成本优化控制数学模型,求解满足客户定制需求的最佳产品实例选配方案。第四章提出了基于语义PROMETHEE的定制产品方案决策技术。定义了度量决策者偏好程度的权偏好函数和语义偏好函数,分别改进了传统PROMETHEE方法偏好函数在选型和数据处理上的局限性。对单一类型和区间类型的多粒度自然语义混合决策信息采用不同的语义变换模式,均转化为等效的二元语义类型,作为语义偏好函数的保真信息输入。在此基础上,运用语义PROMETHEE方法的基本原理进行定制产品设计方案群体多准则决策。第五章结合实际项目,开发了立体停车设备模块化实例选配与方案决策系统,并在立体停车设备行业中得到实际应用,验证了本文所提技术的可行性和实用性。第六章总结全文的研究内容及工作,并展望今后工作发展方向。

潘瑞林[8](2010)在《特钢企业生产资源成本要素配置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成本管理的重要内容是实现对生产资源成本要素的合理配置。本文针对特钢企业成本管理中生产资源成本要素配置不合理的问题,在分析国内外特钢企业生产资源成本要素配置方法研究与应用现状的基础上,以东北特钢集团大连基地生产资源成本要素配置实践为背景,应用系统、集成、优化与控制的管理思想,从生产过程和投入两个阶段研究了特钢企业生产资源成本要素配置方法和体系,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针对目前生产资源成本要素分配方式选择不当和效率低的问题,根据特钢企业生产资源成本要素分配方式选择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支持向量机的生产资源成本要素分配方式自学习选择模型,建立了资源的成本项目、作业与分配方式之间的映射关系,实现了特钢企业生产资源成本要素分配方式的自动选择和匹配。并采用决策树算法对选择规则进一步提取,使隐性的知识显性化,通过应用实例给出了该方法的具体实现过程。针对以往采用的线性分配系数不能满足非线性、复杂生产工况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生产资源成本要素分配系数确定新方法。利用邻域粗糙集理论对影响分配系数的众多属性进行属性约减和重要度计算。对于批量生产的产品,随机属性需要按照一定规则到实例库中抽样分析得到其分布规律,根据概率密度函数与所消耗资源的经验数据将其取值范围划分为小区间并赋予分配系数;对于小批量或者新产品,以粗糙集约减属性集、属性重要度作为检索条件到实例库中检索相近的实例,完成实例修正与保存等操作,得到产品的资源分配系数。通过与原有方法的对比分析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针对目前投入阶段生产资源成本要素配置不合理的问题,综合考虑了产品成本、质量等核心目标,研究了投入资源成本要素优化控制机理。基于特钢企业ERP/MES/PCS/CMS信息化平台,结合面向成本设计(DFC)的先进设计理念和资源配置功能,构建了特钢产品基于DFC的投入资源成本要素配比优化控制模型,并采用蚁群算法对特钢产品的配比进行了优化设计,实现了投入阶段生产资源成本要素的实时控制和合理配置,并给出了企业应用的计算实例。将生产资源成本要素配置方法与信息技术集成运用,提出了基于生产资源成本要素配置方法的成本管理系统的体系结构,并结合案例企业成本管理现状,给出了面向对象的系统分析、设计方法。该方法及其信息支持系统的研究和实际应用,有利于推动特钢成本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并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作业成本法的相关理论,对企业提高成本信息决策相关性、合理配置生产资源具有现实意义。

门峰[9](2009)在《集成化保证成本管理模式与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从集成化管理的角度研究保证成本管理,针对保证成本管理研究现状和企业保证管理存在的实际问题,根据保证成本管理的发生机理和特点,应用集成化/系统化的思想,研究了集成化保证成本管理的基本理论和管理模式,并针对集成化保证成本管理模式下保证成本预测和优化控制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主要研究成果如下:第一、对当前国内外关于保证成本管理的研究文献进行了分类分析和评述,在此基础上,总结了需要进一步研究的方向。第二、分析了保证成本管理的特点、形成机理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了集成化保证成本管理的体系结构、管理特征,构建了实施集成化保证成本管理的理论框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集成化保证成本管理模式并构建了集成化管理模式的框架结构图,对系统框架的组成结构和特征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说明。第三、分析了集成化保证成本管理模式下保证成本预测的特点,提出了基于知识推理的设计阶段保证成本预测方法,应用FMEA知识模型存储的历史信息和数据,结合CBR的技术方法,解决了产品设计初期数据少、信息不确定环境下的保证成本预测问题。然后,提出了基于特征映射技术的保证成本预测方法,实现了保证成本与设计信息和制造装配信息的转换,解决了产品制造阶段保证成本的预测问题。第四、针对集成化保证成本管理模式下的保证成本优化控制方法展开研究,从保证成本的两大主要影响因素:保证政策制定和产品可靠性管理的角度,首先,研究了市场竞争环境下产品价格、质量和保证管理的动态最优控制模型,分析了产品保证与产品质量和价格的动态变化规律。然后,针对资源约束条件下可靠性管理的特点,研究了基于失效分析的可靠性优化控制方法,通过改善和提高可靠性管理水平,最终实现降低保证成本的目的。第五、将本文提出集成化保证成本管理模式与方法应用于一汽解放青岛汽车厂保证管理工作,针对该企业保证管理现状,提出了适用于该企业的集成化保证管理体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验证并支持了本文的研究。

邓厚平[10](2009)在《战略成本动因控制模式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绝对成本管理常用限制消耗、压缩开支等硬办法追求成本的绝对降低,然而,这种办法只能在一定范围内奏效,成本管理必须引入相对成本管理办法,即通过选择最佳活动地点、变动企业规模、革新各项技术、重组业务流程等方式重构成本发生的基础条件,并对此成本定位施以战略性强化,以成本动因的变化促使成本大幅降低的管理方法。这是一种从战略成本动因出发来管理成本的逻辑思路。从战略成本动因着手来创造竞争优势是现代企业成本管理的着力点和核心所在。本文综合运用战略管理、管理会计学、经济学、哲学、协同管理、系统建模等多学科知识,遵循从从理论到应用的研究思路,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规范与实证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在解释战略成本动因作用机理的基础上,探讨战略成本动因控制问题。首先,基于规模经济、交易成本、学习效应、技术成本管理、企业再造等理论视角,解释企业规模、业务范围、学习与学习溢出、地理位置、技术、多样性、员工参与、全面质量管理、联系、生产能力利用率和时机选择等战略成本动因的作用机理;然后,以战略成本动因作用机理分析为支点,对战略成本动因实施了两次优化控制。第一次优化控制是设计单项战略成本动因独立控制策略,即在不考虑与其他战略成本动因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条件下,依据战略成本动因作用机理分析,单独设计某一项战略成本动因的控制策略。实施单项战略成本动因独立控制策略还无法使企业获得成本上的竞争优势地位,这是因为战略成本动因独立控制存在一定的风险,而且各项战略成本动因之间、战略成本动因系统与其他系统之间是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作用效果直接体现在企业成本的高低上。这就意味战略成本动因控制必须协同好战略成本动因之间的各种关系以及战略成本动因与其他系统的关系,以避免战略成本动因控制中的各种冲突和无效率行为。因此,本文以协同管理理论为指导,分析了战略成本动因协同的相关问题,包括协同的动力、协同的层次内容、协同的机制等内容。就某一具体企业而言,战略成本动因不仅数量较多,而且各驱动因素对成本的影响程度也不一样,这就意味着在具体企业环境下存在着一个战略成本动因的优化控制问题。战略成本动因优化控制必须同时运用独立控制和协同控制两种控制方式,才能取得最佳控制效果。因此,以系统理论为指导,将战略成本动因独立控制和协同控制结合起来,构建战略成本动因优化控制模式,并面向企业成本管理实践解析其应用策略,对战略成本动因控制实施了第二优化。战略成本动因优化控制模式由控制理念、控制环境、控制目标、战略成本动因识别、关键战略成本动因的选择和控制策略等要素构成,它是在战略成本动因优化控制理念的柔性协调下,通过建立优化控制机制,将战略成本动因优化控制各要素按照一定的方式组成一个结构严密的系统,使它们相互作用,相互配合,同步协调,共同实现控制效应最大化的成本管理系统。从作用机理分析到独立控制,从协同分析到优化控制,战略成本动因控制系统经历了一个形式层层叠加、功能层层递增的优化过程,以两次优化过程协力帮助企业塑造成本竞争优势。本文主要研究成果包括:①解释战略成本动因作用机理。基于相关理论解释战略成本动因的作用机理和战略成本动因之间的互动机理。②设计单项战略成本动因独立控制策略。在不考虑战略成本动之间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条件下,依据战略成本动因作用机理分析,单独设计某一项战略成本动因的控制策略。③探讨战略成本动因协同机理。依据协同管理理论,探讨战略成本动因协同的动力、协同的层次内容和协同机制。④构建战略成本动因优化控制模式。依据系统理论,构建一套目标明确、对象清晰、重点突出、控制策略得当的战略成本动因优化控制模式,并解析其应用策略。

二、产品开发设计过程中的成本优化控制模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产品开发设计过程中的成本优化控制模型(论文提纲范文)

(1)智能汽车紧急避撞轨迹规划与路径跟踪控制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常用符号表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智能汽车发展现状
    1.3 智能汽车轨迹规划技术的研究现状
        1.3.1 行驶轨迹规划算法研究现状
        1.3.2 紧急避撞轨迹规划策略研究现状
    1.4 智能汽车路径跟踪控制技术的研究现状
        1.4.1 路径跟踪控制系统研究现状
        1.4.2 路径跟踪控制策略研究现状
    1.5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构
2 智能汽车紧急避撞轨迹规划策略研究
    2.1 智能汽车紧急避撞交通场景分析
        2.1.1 紧急避撞交通场景定义
        2.1.2 对向车辆行驶轨迹预测
        2.1.3 紧急避撞轨迹规划的触发条件
    2.2 智能汽车的紧急避撞轨迹规划算法研究
        2.2.1 紧急避撞轨迹规划的问题分析
        2.2.2 基于模型预测的避撞轨迹路径规划
        2.2.3 基于多项式拟合的避撞轨迹速度规划
        2.2.4 避撞轨迹目标状态的确定
    2.3 智能汽车紧急避撞轨迹的确定
        2.3.1 候选轨迹的碰撞检测
        2.3.2 车辆碰撞严重度预测
        2.3.3 考虑碰撞缓解的避撞轨迹确定
    2.4 本章小结
3 智能汽车路径跟踪控制系统建模
    3.1 智能汽车路径跟踪控制系统的结构分析及建模假设
        3.1.1 路径跟踪控制系统的结构分析
        3.1.2 路径跟踪控制系统的建模假设
    3.2 智能汽车的侧向动力学建模
        3.2.1 二自由度车辆模型建立
        3.2.2 轮胎侧向力计算模型
    3.3 智能汽车的路径跟踪误差模型
    3.4 路径跟踪控制系统的状态空间模型
    3.5 本章小结
4 紧急避撞工况下智能汽车路径跟踪控制策略研究
    4.1 智能汽车路径跟踪控制算法建立
        4.1.1 MPC控制算法的预测模型
        4.1.2 MPC路径跟踪控制算法建立
    4.2 紧急避撞工况下路径跟踪误差模型的优化研究
        4.2.1 基于航向角偏差的跟踪误差模型优化
        4.2.3 基于车辆转向工况识别的复合跟踪误差模型
    4.3 基于复合跟踪误差模型的路径跟踪控制策略研究
        4.3.1 智能汽车稳定性约束研究
        4.3.2 智能汽车路径跟踪控制策略建立
    4.4 本章小结
5 智能汽车路径跟踪鲁棒优化控制策略研究
    5.1 智能汽车路径跟踪控制的鲁棒优化分析
        5.1.1 路径跟踪控制系统的不确定性分析
        5.1.2 Tube-RMPC算法分析
    5.2 基于车辆时变参数特性的Tube不变集优化设计
        5.2.1 Tube不变集计算方法分析
        5.2.2 车辆时变参数特性分析
        5.2.3 Tube不变集优化设计
    5.3 Tube-RMPC路径跟踪鲁棒优化控制策略研究
        5.3.1 Tube-RMPC算法的反馈增益
        5.3.2 路径跟踪控制系统的稳定性约束条件
        5.3.3 Tube-RMPC系统控制输入求解
    5.4 本章小结
6 智能汽车避撞轨迹规划与路径跟踪控制的仿真试验研究
    6.1 智能汽车轨迹规划与路径跟踪控制的仿真平台简介
        6.1.1 基于Car Sim与 Simulink的联合仿真平台简介
        6.1.2 智能汽车仿真分析技术参数与行驶环境设置
    6.2 智能汽车路径跟踪控制策略的对比分析
        6.2.1 基于复合跟踪误差模型的路径跟踪控制策略的对比分析
        6.2.2 路径跟踪鲁棒优化控制策略的对比分析
    6.3 智能汽车紧急避撞轨迹规划策略的验证分析
        6.3.1 仿真试验设置
        6.3.2 仿真试验及结果分析
    6.4 本章小结
7 全文总结
    7.1 主要工作及结论
    7.2 创新点
    7.3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2)基于统计学方法的OPOC发动机性能正向开发及其混动构架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OPOC发动机概述
        1.2.1 对置活塞发动机
        1.2.2 OPOC发动机特点及优势
        1.2.3 OPOC发动机发展历程及研究现状
    1.3 混合动力汽车控制策略研究现状
        1.3.1 逻辑门限控制策略
        1.3.2 智能算法控制策略
        1.3.3 瞬时优化控制策略
        1.3.4 全局优化控制策略
    1.4 论文研究内容
    1.5 课题来源
    1.6 本章小结
第2章 OPOC发动机正向性能开发和统计学方法
    2.1 引言
    2.2 OPOC发动机正向开发流程
    2.3 发动机模拟仿真手段
        2.3.1 一维模拟仿真工具GT-SUITE
        2.3.2 三维模拟仿真工具
    2.4 统计学方法
        2.4.1 试验设计法
        2.4.2 响应面法
        2.4.3 Minitab软件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OPOC发动机一维整机性能模拟优化
    3.1 引言
    3.2 统计学方法在传统汽油机优化方面的应用研究
        3.2.1 发动机一维仿真模型建立
        3.2.2 统计学方法研究流程
        3.2.3 优化目标确定及影响因素选择
        3.2.4 DoE试验设计及试验分析
        3.2.5 RSM试验设计及试验分析
        3.2.6 仿真模型试验验证
    3.3 OPOC发动机整机性能仿真模拟及优化
        3.3.1 OPOC发动机结构及活塞运动规律
        3.3.2 OPOC发动机整机性能仿真模型建立
        3.3.3 OPOC发动机整机性能优化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OPOC发动机扫气性能仿真优化研究
    4.1 引言
    4.2 二冲程发动机扫气过程
        4.2.1 二冲程发动机扫气基本形式
        4.2.2 二冲程发动机扫气性能影响因素
        4.2.3 二冲程发动机扫气性能评价指标
    4.3 OPOC发动机扫气系统
        4.3.1 气口-气口直流扫气
        4.3.2 OPOC发动机扫气系统设计方案
    4.4 OPOC发动机扫气性能仿真对比
        4.4.1 OPOC发动机CFD仿真前处理
        4.4.2 不同扫气方案扫气性能对比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OPOC发动机喷雾特性试验与仿真研究
    5.1 引言
    5.2 喷雾试验研究
        5.2.1 喷雾试验研究现状
        5.2.2 喷雾试验方法
        5.2.3 喷雾试验结果分析
    5.3 喷雾过程仿真模拟研究
        5.3.1 喷雾过程SMR和 CONE参数研究方案
        5.3.2 喷雾过程三维模型建立
        5.3.3 Kiva程序编写
        5.3.4 SMR和 CONE参数修正
        5.3.5 基于RSM方法的SMR统计学分析
        5.3.6 基于RSM方法的CONE统计学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OPOC专用混合动力构架设计及性能优化研究
    6.1 引言
    6.2 混合动力总成系统构型选择
        6.2.1 构型简介
        6.2.2 构型选择及改进方案
    6.3 P2 混合动力汽车参数匹配及模型建立
        6.3.1 混合动力整车参数及模型
        6.3.2 车体模型
        6.3.3 发动机参数及模型
        6.3.4 电机选型及模型建立
        6.3.5 电池选型及模型建立
        6.3.6 变速器模型
    6.4 基于P2 混动构型的控制策略研究
        6.4.1 工作模式分析
        6.4.2 基于典型工况的控制策略制定
        6.4.3 基于遗传算法的混合动力汽车控制策略优化
    6.5 P2 混动构型优化结果及仿真结果对比
        6.5.1 换挡策略优化结果
        6.5.2 控制策略优化结果
        6.5.3 不同速比方案结果对比
    6.6 P1+P2 构型优化结果及仿真分析
        6.6.1 改进构型方案
        6.6.2 P1+P2 构型基础模型仿真结果分析
        6.6.3 P1+P2 构型控制策略优化仿真结果分析
        6.6.4 不同构型结果对比
    6.7 本章小结
全文总结
创新点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附录B OPOC发动机DoE试验设计方案
致谢

(3)基于并行工程的电梯产品开发过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的提出
    1.2 国内外发展状况
    1.3 并行工程的适用条件
    1.4 并行工程的功用特点
    1.5 课题意义
    1.6 本文研究内容
第二章 E公司产品开发过程分析
    2.1 概述
    2.2 基于并行工程的产品开发流程
    2.3 并行工程的集成开发团队
    2.4 产品数据管理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并行工程面向成本的设计
    3.1 概述
    3.2 基于并行工程面向成本的设计
    3.3 面向成本的设计方法
    3.4 产品成本的估算方法
        3.4.1 产品装配成本估算
        3.4.2 零件成本估算与特征制造成本估算
        3.4.3 建立成本估算模型
    3.5 面向成本设计的优化
        3.5.1 产品模块化设计
        3.5.2 建模与仿真技术
        3.5.3 参数化设计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并行工程的稳健设计
    4.1 基于并行工程的稳健设计
    4.2 产品稳健设计过程管理
    4.3 产品稳健设计质量控制策略
    4.4 产品设计质量控制人员
    4.5 产品稳健设计质量控制工具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并行工程关键技术在产品开发中的实际应用
    5.1 GAN2中面向成本的设计
        5.1.1 GAN2开发中计划内面向成本的设计
        5.1.2 GAN2开发中计划外的成本优化设计
    5.2 GAN2中基于并行工程中的稳健设计
        5.2.1 产品开发的定义阶段
        5.2.2 产品开发的设计阶段
        5.2.3 产品开发的优化
        5.2.4 产品开发的验证和控制阶段
        5.2.5 小结
    5.3.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和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4)面向设计—制造—服役全周期的产品质量控制与优化技术及其在大型空分装备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摘要
    1.1 引言
    1.2 面向全生命周期的产品设计概述
    1.3 产品质量控制的发展历程与研究现状
        1.3.1 产品质量控制方法的发展历程
        1.3.2 产品质量控制方法的研究现状
    1.4 面向设计-制造-服役全周期的产品质量控制与优化技术的提出
        1.4.1 产品概念设计阶段的多域映射、方案求解与多目标优化质量控制问题
        1.4.2 产品加工制造阶段的质量特性多元波动稳健优化控制问题
        1.4.3 产品服役使用阶段的质量控制方案优化决策与性能预测问题
    1.5 本文研究的课题来源及总体结构框架
        1.5.1 本文研究的现实课题来源
        1.5.2 本文内容的总体结构框架
    1.6 小结
2 基于需求满足的产品质量特性-功能-结构多域映射及方案设计方法
    摘要
    2.1 引言
    2.2 基于需求满足的产品质量特性获取
        2.2.1 基于模糊Kano模型的客户需求筛选及重要度确定
        2.2.2 基于网络分析法的质量特性获取及其重要度确定
    2.3 产品方案设计质量特性-功能-结构多域映射
        2.3.1 面向质量特性的功能域和结构域
        2.3.2 基于约束的产品方案设计功构建模
    2.4 面向方案设计的演化博弈算法设计
        2.4.1 约束模型传统求解算法
        2.4.2 演化博弈算法规划
    2.5 实例分析
        2.5.1 透平膨胀机质量特性获取
        2.5.2 透平膨胀机方案设计约束模型构建
        2.5.3 透平膨胀机最优设计方案确定
    2.6 小结
3 基于模糊概率约束规划的产品开发方案多目标优化质量控制方法
    摘要
    3.1 引言
    3.2 模糊概率约束规划基本概念
    3.3 基于模糊概率约束规划的产品开发方案均衡优化模型
        3.3.1 基于关键路线的产品开发方案周期优化模型
        3.3.2 基于资源的产品开发方案成本计算方法
        3.3.3 基于质量功能展开的产品质量计算方法
        3.3.4 开发方案时间-成本-质量多目标优化模型
    3.4 面向多目标优化质量控制的算法规划
        3.4.1 模糊模拟技术
        3.4.2 基于模糊模拟的离散微粒群算法
    3.5 空气压缩机产品开发方案多目标优化实例分析
    3.6 小结
4 基于量词约束满足的产品质量特性稳健优化控制方法
    摘要
    4.1 引言
    4.2 产品质量特性稳健优化控制问题描述
    4.3 产品质量特性稳健优化的量词约束满足问题模型
        4.3.1 稳健优化中的存在性变量和普遍性变量
        4.3.2 稳健优化中的变量值域
        4.3.3 质量特性稳健优化约束
        4.3.4 稳健优化量词概念表达
        4.3.5 稳健优化解的存在性表达
    4.4 基于区间分析-蛙跳算法的产品质量特性稳健优化
        4.4.1 区间分析算法缩小解搜索空间
        4.4.2 基于信息熵优选的混合蛙跳算法稳健优化实施方法
    4.5 应用案例
        4.5.1 透平压缩机扩压器的质量特性稳健优化模型
        4.5.2 透平压缩机扩压器质量特性稳健优化实现
    4.6 小结
5 基于直觉模糊集的产品质量控制方案的优化决策方法
    摘要
    5.1 前言
    5.2 直觉模糊集基本理论
    5.3 产品质量控制方案优化决策的混合模型
        5.3.1 基于直觉模糊集的改进DEMATEL方法分析评价指标
        5.3.2 基于直觉模糊集的改进VIKOR方法确定质量控制方案排序
    5.4 实例分析
        5.4.1 透平膨胀机质量评价指标间的影响关系及权重确定
        5.4.2 透平膨胀机质量控制方案的折中选择
    5.5 小结
6 基于非线性回归的产品服役质量可靠性参数的区间预测方法
    摘要
    6.1 引言
    6.2 产品服役质量的可靠性参数预测网络模型
        6.2.1 可靠性参数预测神经网络
        6.2.2 改进极端学习机网络训练算法
    6.3 可靠性参数区间预测值的构建及其评价指标
        6.3.1 构建可靠性参数区间预测值
        6.3.2 可靠性参数区间预测值的评价指标
    6.4 可靠性参数区间预测值及网络结构的优化
        6.4.1 免疫优化算法
        6.4.2 基于免疫优化的网络参数优选方法
    6.5 空分装备可靠性参数MTBF的区间预测实例分析
    6.6 小结
7 大型空分装备质量优化控制系统集成与实现
    摘要
    7.1 引言
    7.2 系统应用背景和实施策略
        7.2.1 系统的应用背景
        7.2.2 系统的实施方案
    7.3 系统的体系架构与功能模块
        7.3.1 系统的体系结构
        7.3.2 空分装备质量特性管理
        7.3.3 空分装备质量方案管理
        7.3.4 空分装备质量控制管理
        7.3.5 系统安全管理
    7.4 小结
8 总结与展望
    8.1 全文总结
    8.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5)基于ERP系统的供应商成本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1.1 问题的提出
        1.1.2 研究的意义
    1.2 研究的内容和结构
        1.2.1 研究的内容
        1.2.2 本文的结构
    1.3 研究思路和拟解决的问题
        1.3.1 研究思路
        1.3.2 拟解决的问题
2 相关文献研究综述
    2.1 ERP系统研究综述
        2.1.1 ERP的产生
        2.1.2 ERP的研究近况
    2.2 供应链战略联盟管理研究综述
        2.2.1 供应链管理
        2.2.2 战略联盟管理研究概况
        2.2.3 供应链协调机制研究概况
    2.3 跨组织成本管理研究综述
        2.3.1 跨组织成本管理的产生背景
        2.3.2 跨组织成本管理的理论基础分析
        2.3.3 跨组织成本管理方法研究近况
    2.4 成本管理方法研究综述
        2.4.1 主要的成本管理方法
        2.4.2 成本管理方法融合的研究近况
    2.5 本章小结
3 基于ERP系统的供应商成本管理视角的交易物品选择
    3.1 合格供应商的选择
        3.1.1 合格供应商的选择
        3.1.2 供应商选择程序
        3.1.3 供应商选择的多属性决策评价模型
        3.1.4 供应商选择的算例
    3.2 供应商交易物品的分类管理
        3.2.1 ERP条件下的ABC分类管理
        3.2.2 其他方法
    3.3 供应商成本管理视角的交易物品确定
        3.3.1 制造企业核心能力的判定
        3.3.2 确定供应商成本管理对象
    3.4 本章小结
4 设计环节的成本协同控制
    4.1 制造企业产品的模块化设计
        4.1.1 客户的个性化需求
        4.1.2 产品结构的模块化设计
    4.2 交易物品目标成本的确定
        4.2.1 价值工程在产品目标成本分解中的应用
        4.2.2 交易物品目标成本向供应商的传递
    4.3 交易双方对交易物品BOM的优化设计
        4.3.1 产品设计中的供应商协同
        4.3.2 BOM的作用
        4.3.3 交易物品BOM设计中质量-成本的优化控制
    4.4 本章小结
5 基于ERP系统的TS-ABC供应商成本管理方法研究
    5.1 标准成本管理:ERP系统的标准配置
        5.1.1 标准成本法的优点
        5.1.2 标准成本法的缺点
    5.2 目标成本管理:体现企业的成本意志
        5.2.1 目标成本管理方法的优点
        5.2.2 目标成本管理方法的缺点
    5.3 作业成本管理:查找成本差异的根源
        5.3.1 作业成本法的优点
        5.3.2 作业成本法的缺点
    5.4 基于ERP系统的成本管理方法TS-ABC
        5.4.1 三种成本管理方法的比较
        5.4.2 TS-ABC的提出及其在供应商成本管理中的应用
        5.4.3 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
    5.5 本章小结
6 供应商成本管理的保障机制
    6.1 制造企业向供应商知识转移的机制
        6.1.1 知识转移的概念
        6.1.2 制造企业向供应商知识转移的模型
        6.1.3 制造企业向供应商知识转移机制的建立
    6.2 制造企业-供应商知识共享的机制
        6.2.1 制造企业-供应商知识共享的制约因素
        6.2.2 制造企业-供应商知识共享机制的建立
        6.2.3 制造企业-供应商知识共享风险规避
    6.3 供应商激励策略
        6.3.1 显性激励策略
        6.3.2 隐性激励策略
    6.4 ERPⅡ对保障机制的技术支持
        6.4.1 信息系统的基础性作用
        6.4.2 ERPⅡ对供应商成本管理的推动
        6.4.3 实例应用:SAP对供应商成本管理的支持
    6.5 本章小结
7 结束语
    7.1 主要研究成果和结论
    7.2 主要创新点
    7.3 研究工作的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6)基于生态设计的资源价值流转会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引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状况及评述
        1.2.1 生态设计国内外研究状况
        1.2.2 资源价值流转会计国内外研究状况
    1.3 研究目的、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思路与内容
        1.3.3 研究方法
    1.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生态设计与资源价值流转会计基本理论分析
    2.1 生态设计基本理论与方法
        2.1.1 生态设计内涵与演变
        2.1.2 生态设计目标、原则与发展阶段
        2.1.3 生态设计的经济可行性分析
        2.1.4 生态设计与传统设计的比较分析
    2.2 资源价值流转会计基本理论
        2.2.1 资源价值流转会计溯源
        2.2.2 资源价值流转会计核算原理与方法
        2.2.3 内部—外部资源价值流转核算流程与模型
        2.2.4 资源价值流转会计的功能优势分析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生态设计的资源价值流转会计理论构架
    3.1 研究缘起:共同的理论基础
        3.1.1 思想理念基础
        3.1.2 学科理论基础
    3.2 生态设计与资源价值流的对接及框架确立
        3.2.1 产品全生命周期的设计过程分析
        3.2.2 生态设计与资源价值流的逻辑关联
        3.2.3 基于生态设计的资源价值流转会计逻辑框架
    3.3 基本理论结构设计
        3.3.1 总体目标
        3.3.2 相关概念界定
        3.3.3 学科属性与功能定位
        3.3.4 核算边界与主客体界定
        3.3.5 计量属性与特征
        3.3.6 基本内容与方法体系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生态设计的资源价值流转会计核算模型研究
    4.1 企画与概念设计:资源价值流转会计核算基础
        4.1.1 目标产品和生命周期确定
        4.1.2 生态设计企画与概念设计阶段的环境行为整合
        4.1.3 生态设计方法及其在资源价值流转核算中的效应分析
    4.2 核算模型的构建思路与流程
        4.2.1 核算模型构建思路
        4.2.2 核算模型的具体构建流程
    4.3. 成本分类体系设计与核算方法
        4.3.1 成本构成及其在生命周期中的分布
        4.3.2 成本计算模型
        4.3.3 成本计算方法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生态设计的资源价值流转评价分析体系构建
    5.1 评价分析体系构建逻辑及思路
        5.1.1 企业资源价值流转评价分析模型
        5.1.2 生命周期评价方法
        5.1.3 基于生态设计的资源价值流转评价分析体系构建思路
    5.2 基于产品全生命周期的资源价值流转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5.2.1 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5.2.2 综合评价模型选择
    5.3 基于生态设计的资源价值流转因子分析模型
        5.3.1 总因子评价分析模型
        5.3.2 环境效率评价分析模型
        5.3.3 经济效率评价分析模型
        5.3.4 资源效率评价分析模型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基于生态设计的资源价值流转优化控制体系设计
    6.1 优化控制的动因:现实要求和政策依据
        6.1.1 现实要求
        6.1.2 政策依据
    6.2 优化控制的目标与原则
        6.2.1 优化控制目标
        6.2.2 优化设计原则
    6.3 优化控制的总体模式与路径设计
        6.3.1 总体模式构建
        6.3.2 优化控制的基本路径设计
        6.3.3 优化控制设计效果分析——以理光集团为例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综合案例分析
    7.1 案例背景
    7.2 生态设计前产品资源价值流转成本核算及因子分析
        7.2.1 生态设计前产品资源价值流转成本核算
        7.2.2 生态设计前产品资源效率与环境效率分析
    7.3 基于产品全生命周期的资源价值流转评价分析
        7.3.1 数据整理和处理
        7.3.2 多级模糊综合评价分析
    7.4 产品生态设计优化策略设计及效果分析
        7.4.1 产品生态设计优化策略设计
        7.4.2 生态设计后产品资源价值流转成本分析
        7.4.3 生态设计后产品资源价值流转评价因子分析
    7.5 案例小结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8.1 基本结论与观点
    8.2 研究价值与创新点
        8.2.1 创新点
        8.2.2 研究价值
    8.3 研究局限与工作展望
        8.3.1 研究局限
        8.3.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7)定制产品模块化实例选配与方案决策技术及其在立体停车设备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定制产品概述
        1.2.1 定制产品特点
        1.2.2 定制产品实现策略
    1.3 立体停车设备概述
        1.3.1 立体停车设备特点
        1.3.2 立体停车设备分类
        1.3.3 立体停车设备国内外发展现状
    1.4 定制产品研究现状与不足
        1.4.1 定制产品模块划分技术
        1.4.2 定制产品配置设计技术
        1.4.3 定制产品方案决策技术
    1.5 论文的研究背景、内容及结构框架
        1.5.1 论文的研究背景
        1.5.2 论文的研究内容及结构框架
    1.6 小结
第二章 基于设计结构矩阵的定制产品模块划分
    2.1 引言
    2.2 定制产品设计结构矩阵建立
    2.3 定制产品设计结构矩阵规划
        2.3.1 产品设计结构矩阵规划目标
        2.3.2 产品设计结构矩阵关联度计算
        2.3.3 产品设计结构矩阵关联结构树建立
        2.3.4 产品设计结构矩阵关联结构树排布
    2.4 定制产品模块识别机理
    2.5 应用实例
        2.5.1 立体停车设备的设计结构矩阵创建
        2.5.2 立体停车设备的设计结构矩阵规划
        2.5.3 立体停车设备的模块识别
    2.6 小结
第三章 质量-成本优化控制的定制产品实例选配
    3.1 引言
    3.2 定制产品实例选配的质量优化控制
        3.2.1 基于物元模型的模块实例质量评估
        3.2.2 产品质量递归分析及控制
    3.3 定制产品实例选配的成本优化控制
        3.3.1 模块实例成本估算
        3.3.2 产品成本递归分析及控制
    3.4 定制产品实例选配的综合优化控制模型
    3.5 应用实例
        3.5.1 立体停车设备钢结构实例选配优化目标
        3.5.2 立体停车设备钢结构实例选配约束条件
        3.5.3 立体停车设备钢结构实例选配求解
    3.6 小结
第四章 基于语义PROMETHEE的定制产品方案决策
    4.1 引言
    4.2 产品方案模糊评价信息转换及集结
        4.2.1 自然语义模糊评价信息
        4.2.2 自然语义到二元语义的转换
        4.2.3 二元语义评价信息集结
        4.2.4 混合型模糊评价信息集结
    4.3 基于二元语义的改进PROMETHEE方法
    4.4 定制产品方案群体多准则决策
    4.5 应用实例
        4.5.1 立体停车设备的评价准则权重确定
        4.5.2 立体停车设备的产品方案评价信息获取
        4.5.3 立体停车设备的产品方案评价信息集结
        4.5.4 立体停车设备的产品方案多准则决策
    4.6 小结
第五章 立体停车设备模块化实例选配与方案决策系统实现
    5.1 引言
    5.2 系统的应用背景与实施方案
        5.2.1 系统的应用背景
        5.2.2 系统的实施方案
    5.3 系统的主要功能及实现
        5.3.1 系统的体系结构
        5.3.2 产品功能结构管理
        5.3.3 定制需求信息提取
        5.3.4 产品结构参数计算
        5.3.5 产品成本报价计算
        5.3.6 投标产品方案生成
    5.4 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个人信息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加的科研项目

(8)特钢企业生产资源成本要素配置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课题提出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问题分析
        1.2.1 成本及生产资源成本要素配置的相关概念
        1.2.2 特钢行业成本管理信息化解决方案研究现状
        1.2.3 过程资源成本要素配置研究现状
        1.2.4 投入资源成本要素配置研究现状
        1.2.5 问题分析
    1.3 论文研究目的、思路和方法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思路
        1.3.3 研究方法
    1.4 论文研究内容和论文结构
        1.4.1 研究内容
        1.4.2 论文结构
2 特钢企业生产资源成本要素配置体系的构建
    2.1 特钢企业生产流程及成本构成特点
        2.1.1 特钢企业生产流程及其特点
        2.1.2 特钢企业产品成本构成及其特点
    2.2 特钢企业生产资源成本要素配置方法的内涵
        2.2.1 特钢企业生产资源成本要素配置方法的概念
        2.2.2 特钢企业生产资源成本要素配置方法的特征
        2.2.3 特钢企业生产资源成本要素配置方法的任务
    2.3 特钢企业生产资源成本要素配置体系
        2.3.1 过程资源成本要素分配方式的选择
        2.3.2 过程资源成本要素分配系数的确定
        2.3.3 投入资源成本要素配比的优化控制
        2.3.4 基于生产资源成本要素配置方法的成本管理系统
    2.4 本章小结
3 过程资源成本要素分配方式的选择方法
    3.1 过程资源成本要素分配方式选择的原理、特点及过程
        3.1.1 过程资源成本要素分配方式选择的原理
        3.1.2 过程资源成本要素分配方式选择的特点
        3.1.3 过程资源成本要素分配方式选择的过程
    3.2 过程资源成本要素分配方式选择模型
        3.2.1 支持向量机的概念及特点
        3.2.2 利用支持向量机选择分配方式的可行性
        3.2.3 过程资源成本要素分配方式选择的数据筛选
        3.2.4 过程资源成本要素分配方式选择模型的建立
        3.2.5 过程资源成本要素分配方式选择的规则提取
    3.3 实例验证与结果分析
        3.3.1 样本数据的选择
        3.3.2 样本数据的标准化处理
        3.3.3 利用支持向量机分类模型进行测试
        3.3.4 利用决策树算法进行规则提取
        3.3.5 结果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过程资源成本要素分配系数确定方法
    4.1 过程资源成本要素分配系数的分类及特点
        4.1.1 成本动因的定义
        4.1.2 过程资源成本要素分配系数的分类
        4.1.3 过程资源成本要素分配系数的特点
    4.2 过程资源成本要素分配系数的确定模型
        4.2.1 基于邻域粗糙集的过程资源成本要素分配系数决策信息系统
        4.2.2 基于概率密度的随机变量区间划分
        4.2.3 基于实例推理的过程资源成本要素分配系数确定
        4.2.4 过程资源成本要素分配系数确定的算法流程
    4.3 实例验证与结果分析
        4.3.1 分配系数确定决策信息系统的建立
        4.3.2 属性约减与重要度计算
        4.3.3 随机样本的预处理与区间划分
        4.3.4 实例的检索与匹配
        4.3.5 结果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投入资源成本要素配比优化控制方法
    5.1 投入资源成本要素优化控制机理
        5.1.1 面向成本设计的概念及特点
        5.1.2 投入资源成本要素控制方法分类及特点
        5.1.3 投入资源成本要素优化控制机理
    5.2 基于DFC的投入资源成本要素配比优化控制模型
        5.2.1 基于DFC的投入资源成本要素配比优化控制技术
        5.2.2 基于DFC的投入资源成本要素配比优化控制机理建模
        5.2.3 基于DFC的投入资源成本要素配比优化控制的算法流程
    5.3 实例验证与结果分析
        5.3.1 数据预处理
        5.3.2 利用蚁群算法对配比进行优化
        5.3.3 结果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特钢企业生产资源成本要素配置方法的应用研究
    6.1 案例企业的成本管理概况
        6.1.1 相关组织机构及职能
        6.1.2 案例企业成本管理的业务流程
    6.2 系统设计
        6.2.1 系统的功能设计
        6.2.2 系统的信息模型
        6.2.3 系统的流程设计
    6.3 成本管理系统软件架构与实现
        6.3.1 系统的软件架构设计
        6.3.2 系统开发工具
    6.4 系统应用
        6.4.1 系统权限管理
        6.4.2 基础数据管理
        6.4.3 生产资源成本要素管理
        6.4.4 资源分配方式管理
        6.4.5 资源分配系数管理
        6.4.6 投入资源优化控制管理
        6.4.7 成本核算管理
        6.4.8 成本报表管理
    6.5 系统实施成效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创新点摘要
参考文献
附录A 缩略语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与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作者简介

(9)集成化保证成本管理模式与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论文研究背景
        1.1.1 企业面临的外部环境
        1.1.2 企业自身发展的要求
        1.1.3 当前我国产品保证管理存在的问题
    1.2 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综述
        1.2.1 保证成本的预测与计算
        1.2.2 保证成本的优化控制
        1.2.3 我国保证成本的研究现状
        1.2.4 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趋势
    1.3 论文研究的目的、意义和课题来源
        1.3.1 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2 课题来源
    1.4 论文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
        1.4.1 论文的研究方法
        1.4.2 论文的技术路线和研究内容
    1.5 小结
第二章 集成化保证成本管理模式研究
    2.1 产品保证与保证成本管理的基本概念
        2.1.1 产品保证的概念
        2.1.2 保证成本与保证成本管理
        2.1.3 保证成本管理的影响因素
    2.2 集成化保证成本管理的基本思想
        2.2.1 集成化保证成本管理的结构模型
        2.2.2 集成化保证成本管理的特征
        2.2.3 实施集成化保证成本管理的理论框架
    2.3 集成化保证成本管理模式的构建
        2.3.1 集成化保证成本管理的过程模型
        2.3.2 集成化保证成本管理模式及框架模型
        2.3.3 关键技术问题
    2.4 小结
第三章 保证成本预测方法研究
    3.1 基于知识推理的设计阶段保证成本预测方法
        3.1.1 CBR 基本原理
        3.1.2 FMEA 知识模型及事例库的构建
        3.1.3 事例的检索
        3.1.4 事例的重用和改写
        3.1.5 算例
    3.2 基于特征映射的制造阶段保证成本预测方法
        3.2.1 特征映射的基本原理
        3.2.2 基于特征映射的保证成本预测模型
        3.2.3 保证成本预测模型的求解
    3.3 小结
第四章 保证成本优化控制方法研究
    4.1 产品保证管理的动态最优控制方法
        4.1.1 相关研究评述
        4.1.2 模型的构建
        4.1.3 模型的求解与分析
        4.1.4 灵敏度分析
    4.2 资源约束条件下的可靠性优化控制方法
        4.2.1 资源约束条件下可靠性管理的特点
        4.2.2 失效分析在可靠性管理中的应用现状
        4.2.3 基于改进FMEA 的可靠性管理改善与控制
        4.2.4 算例
    4.3 小结
第五章 应用研究
    5.1 背景介绍
    5.2 企业概况及现状分析
        5.2.1 企业概况
        5.2.2 企业保证管理流程
        5.2.3 存在问题
    5.3 青汽厂集成化保证管理模式的构建
        5.3.1 完善组织机构,明确保证管理职能
        5.3.2 优化保证管理流程
        5.3.3 完善基于TDS 的集成化保证管理系统及工具
    5.4 应用效果
        5.4.1 保证服务流程的改善
        5.4.2 备品管理服务的改善
        5.4.3 质量管理改善
    5.5 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论文总结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
致谢

(10)战略成本动因控制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第2章 战略成本动因控制理论基础
    2.1 战略成本动因作用机理的理论基础
    2.2 战略成本动因协同的理论基础
    2.3 战略成本动因优化控制的理论基础
    本章小结
第3章 战略成本动因的作用机理
    3.1 战略成本动因及其作用机理一般模型
    3.2 结构性成本动因的作用机理
    3.3 执行性成本动因的作用机理
    本章小结
第4章 单项战略成本动因独立控制
    4.1 结构性成本动因独立控制
    4.2 执行性成本动因独立控制
    4.3 战略成本动因独立控制风险分析
    本章小结
第5章 战略成本动因协同分析
    5.1 战略成本动因协同动机分析
    5.2 战略成本动因协同层次与内容
    5.3 战略成本动因协同机制
    本章小结
第6章 战略成本动因优化控制模式构建
    6.1 战略成本动因优化控制理念
    6.2 战略成本动因优化控制要素
    6.3 战略成本动因优化控制模型
    本章小结
第7章 战略成本动因优化控制模式的实现
    7.1 战略成本动因优化控制模式的运行环境
    7.2 战略成本动因的识别
    7.3 关键战略成本动因的选择模型与控制策略设计
    7.4 战略成本动因优化控制效应分析
    本章小结
第8章 总结与展望
    8.1 全文总结
    8.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四、产品开发设计过程中的成本优化控制模型(论文参考文献)

  • [1]智能汽车紧急避撞轨迹规划与路径跟踪控制策略研究[D]. 孙传扬. 北京交通大学, 2021(02)
  • [2]基于统计学方法的OPOC发动机性能正向开发及其混动构架设计[D]. 王勇. 湖南大学, 2019(07)
  • [3]基于并行工程的电梯产品开发过程研究[D]. 李建佳. 天津大学, 2016(02)
  • [4]面向设计—制造—服役全周期的产品质量控制与优化技术及其在大型空分装备中的应用研究[D]. 林晓华. 浙江大学, 2012(11)
  • [5]基于ERP系统的供应商成本管理研究[D]. 王光明. 南京理工大学, 2013(06)
  • [6]基于生态设计的资源价值流转会计研究[D]. 郑玲. 中南大学, 2012(02)
  • [7]定制产品模块化实例选配与方案决策技术及其在立体停车设备中的应用[D]. 罗成对. 浙江大学, 2011(07)
  • [8]特钢企业生产资源成本要素配置方法研究[D]. 潘瑞林. 大连理工大学, 2010(09)
  • [9]集成化保证成本管理模式与方法研究[D]. 门峰. 天津大学, 2009(12)
  • [10]战略成本动因控制模式研究[D]. 邓厚平. 武汉理工大学, 2009(01)

标签:;  ;  ;  ;  ;  

产品开发设计过程中的成本优化控制模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