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钢在潮湿环境中的防锈方法

碳钢在潮湿环境中的防锈方法

一、碳钢在潮湿环境中的防锈方法(论文文献综述)

余迪[1](2021)在《碳钢气相缓蚀剂配方设计及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复配是最常用也是最具经济效益得到高效气相缓蚀剂的方法。本论文的目的是研究出一种复配气相缓蚀剂以应对碳钢的大气腐蚀问题。目前对气相缓蚀剂的复配多采用正交试验设计,论文创新性地把混料设计引用到气相缓蚀剂研制中。首先利用正交试验设计对尿素、乌洛托品、苯骈三氮唑、苯甲酸钠进行复配,得出含上述四种组分的气相缓蚀剂最佳配方为尿素:乌洛托品:苯骈三氮唑:苯甲酸钠=1:6.67:10:1,总用量为0.56 kg/m3,缓蚀效率达89.23%;然后基于Minitab对这四种成分进行混料设计,得出最佳配方为尿素:乌洛托品:苯骈三氮唑:苯甲酸钠=0.0722:0.4642:0.4136:0.0500(即1.44:9.28:8.27:1),在用量为0.56 kg/m3时,缓蚀效率为92.90%;对比了两种试验设计方法的优劣,以及同一用量时两种配方的缓蚀效率,证明了混料设计在气相缓蚀剂配方研制方面的可行性和优越性。通过密度泛函理论(DFT)、XPS、SEM、接触角测量研究气相缓蚀剂对碳钢的缓蚀机理和性能,结果表明气相缓蚀剂各组分能够在碳钢表面发生化学吸附且气相缓蚀剂成膜覆盖程度高、成膜速度快、缓蚀剂膜疏水、膜的状态在不断调整。运用电化学方法研究气相缓蚀剂在模拟大气腐蚀水中的电化学行为。从开路电位测试结果可知气相缓蚀剂的加入使电极反应更快达到平衡;从极化曲线测量结果可知,气相缓蚀剂为阳极抑制为主的混合型缓蚀剂,它的加入显着降低了碳钢的腐蚀速率;从交流阻抗谱测量结果可知气相缓蚀剂浓度越高,电荷转移电阻越大,膜越完整和致密,但是吸附膜电阻Ra值的波动也证明了缓蚀剂膜的状态在不断调整;从恒电位极化曲线测量结果可知气相缓蚀剂膜吸附性强,即使在高电位下也存在,膜不易被破坏。将气相缓蚀剂制作成气相防锈纸,经气相防锈甄别试验确定气相防锈纸的最佳涂布量为15 g/m2;经接触腐蚀试验验证了气相防锈纸与碳钢在潮湿环境中紧密接触时不会引起碳钢的腐蚀。

王刚[2](2021)在《碳钢用复合型气相缓蚀剂的缓蚀性能及机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气相缓蚀剂可以有效降低碳钢的腐蚀速率,能阻滞或完全终止金属大气腐蚀的过程。气相缓蚀剂具有花费少、工艺简单、操作方便、封存时间长、效果好、适应战备要求等优点而得到广泛应用。行业上已经开始限制使用亚硝酸及其衍生物等高效的传统缓蚀剂。基于此,本论文将研发一种环保型气相缓蚀剂配方。同时利用失重法,Tafel极化曲线测试和阻抗谱测试等多种手段和方法研究其对碳钢的缓蚀性能及缓蚀机理。首先通过挥发性测试、气相缓蚀能力考察了15种气相缓蚀剂的缓蚀性能,综合考虑环保、价格等因素,选取了聚天冬氨酸(PASP)、苯甲酸钠、尿素、乌洛托品作为气相缓蚀剂配方的组分。在单组分缓蚀剂的缓蚀效率及缓蚀机理的研究基础上,进行失重缓蚀效率正交实验复配研究,得到了最佳配方的组成为:聚天冬氨酸15 g/L,乌洛托品6g/L,苯甲酸钠4 g/L,尿素2 g/L。复配缓蚀剂缓蚀效率研究表明,该缓蚀剂配方对碳钢的缓蚀效率可达92.6%。复配体系属于阳极抑制型缓蚀剂。运用失重法、Tafel极化曲线和电化学阻抗谱等方法研究了p H值和温度对复合型缓蚀剂缓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该缓蚀剂在中性和弱碱性的条件下具有更高的缓蚀效率,可达90%以上;其最佳适用温度为25℃,随着温度的升高,缓蚀效率降低。复配缓蚀剂长期缓蚀性能研究表明,前10天为吸附膜成长期,此后缓蚀效率能保持90%以上。通过腐蚀反应活化能的计算和缓蚀剂分子吸附行为分析可知,复合型缓蚀剂的吸附能增加腐蚀反应能量壁垒,降低腐蚀速率。通过有机合成实验,将胺、羟基和芳香环等缓蚀基团引入PASP。通过XPS表征了多巴胺改性聚天冬氨酸(PASP-Dop)的元素和价键状态,验证了PASP-Dop成功合成并显示出很好的缓蚀潜力。通过PASP-Dop的缓蚀性能研究证明,PASP的改性可以减少其用量并提高缓蚀效率。PASP和PASP-Dop分子在碳钢/溶液界面的有效吸附遵循Langmuir吸附等温线,PASP吸附过程的吉布斯自由能变为-28.738 k J/mol,PASP-Dop吸附过程的吉布斯自由能变为-33.154 k J/mol,两种缓蚀剂在碳钢表面均既有物理吸附,也有化学吸附,且后者化学吸附作用更强。缓蚀机理研究表明,PASP-Dop在π电子和铁的空位d轨道之间的施主-受体相互作用和芳香环可以给碳钢提供更好的保护。

张圣超[3](2020)在《碳钢用气相防锈膜的制备与性能研究》文中提出金属腐蚀给国民经济和人身财产安全带来巨大损失,金属材料的防腐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气相缓蚀是一种现代绝佳的防腐手段,可以有效地延缓金属的锈蚀速率,气相缓蚀离子易于挥发到达金属表面,形成稳定的钝化膜,具有极佳的防锈效果。然而现有的气相缓蚀剂挥发性大,挥发出的气体气味大、有毒性,且缓蚀效率基本低于90%,缓蚀效率有待提高。针对上述实际问题,为了制备一种高效、持久的绿色环保型气相缓蚀薄膜,本文以无毒或低毒的钨酸钠(ST)、柠檬酸钠(SC)、已二胺四叉甲基膦酸(HDTMP)和硫酸锌(ZS)为基础材料,以应用广泛的Q235钢为金属基体,通过四元复配制备一种防腐性和应用性良好的四元气相缓蚀剂配方,然后通过涂覆的方式,制备出了气相防锈膜,防锈效果高于部分市售的防锈产品。电化学测试和交流阻抗测试结果表明,当ST、SC、HTDMP和ZS的质量浓度分别为24、32、0.3和2g/L时,由于各单组分气相缓蚀剂之间的协同作用,2#四元气相缓蚀剂的缓蚀效果最佳,阻抗谱半径大,极化电阻(Rp)数值也相对较大,缓蚀率为98.9%;随着温度的升高,该四元气相缓蚀剂的缓蚀率呈缓慢下降趋势,阻抗谱半径变小,RP数值也在变小,但缓蚀率仍高于96.4%;当腐蚀介质PH在3~11之间变化时,缓蚀剂的缓蚀率均高于90%,与在碱性环境下相比,在酸性环境下的缓蚀效果更好,阻抗谱半径更大。用筛选的2#四元气相缓蚀剂制备了气相防锈薄膜和防锈纸,通过对Q235钢、45#钢进行湿热实验和暴晒实验测试,结果显示其防锈能力均高于部分市售气相防锈产品。用拉曼光谱、扫描电镜与EDS能谱对Q235钢、45#钢表面的腐蚀产物、缓蚀剂离子与金属表面生成的络合物结构进行分析,探讨了该防锈材料的防锈机理。为研究新型绿色环保的气相防锈材料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席晓爽[4](2020)在《钢铁基钼酸盐低磷钝化防锈工艺、机理与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钢铁零件在加工过程中经历酸洗水洗后容易在涂装前返锈,需要在涂装之前对钢铁零件进行防锈处理,目前应用最多的工艺是磷化工艺,污染较大。本课题针对钢材管件的防腐技术进行研究,开发出一种钼酸盐为主、低磷的新型钝化工艺,取代磷化,使钢铁零件表面酸洗后在一定时间内保持光滑洁净,从而增强后续涂装过程中漆膜结合力和抗腐蚀性,同时降低了磷离子对环境造成的污染。通过单因素实验对钼酸盐低磷钝化液中各组分以及工艺条件进行优化,设计正交实验,选出最佳配方以及工艺条件:钼酸钠2.5 g/L、磷酸三钠1 g/L、硼酸2g/L,p H为6左右,60s钝化,30℃钝化,200℃恒温干燥箱烘干。使用此工艺处理后的Q235钢表面可形成光滑致密的钝化膜。通过对钝化膜进行硫酸铜点滴实验、放置实验以及电化学实验,证明了钼酸盐低磷钝化工艺能够极大的提高钝化膜的耐蚀性,并且耐蚀性能高于工业上应用的亚硝酸钠处理的钢铁试样。对钼酸盐低磷钝化工艺的成膜机理和耐蚀性机理进行了分析,包括钝化膜的物理阻隔作用以及钝化膜的电化学阻隔作用。通过XPS测试对钝化膜的表面元素以及化合物的组成及含量进行分析,钝化膜表面的主要元素构成为氧、磷、钼。经过对表面的氧、磷、钼三种元素进行窄幅扫描以及分峰拟合,推断出钝化膜主要由磷酸盐、钼酸盐以及他们的结晶水合物还有钼的氧化物构成。通过开路电位测试,并绘制开路电位-时间曲线,表征了钝化膜在钼酸盐低磷钝化液中的生长行为,对钝化膜的成膜过程进行分析,钝化膜的生长过程分为八个阶段。利用SEM扫描电镜发现经钝化后的Q235钢基体表面形成不规则的细小网状结构。将此工艺在山东惟德再制造有限公司进行了应用,改善了工厂油漆涂装性能,并对散热器整体耐蚀性有较大提高,有效提高了工业生产效率,避免了大量返工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以及资源浪费。因此,本课题研究具有较大的工业应用价值。

李志峰[5](2018)在《热轧钢材氧化铁皮演变机理与免酸洗技术开发》文中研究说明进入21世纪,“资源、能源和环境”已成为我国钢铁工业发展的优先主题,是支撑其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当代钢铁生产流程中,钢铁企业广泛使用酸洗去除带钢氧化铁皮,但其产生的废酸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与此同时,为保证酸洗效果,并提高生产效率,大量使用盐酸、硫酸等强酸。造成“欠酸洗”、“过酸洗”等表面缺陷,严重影响了产品质量。因此,面对国家宏观政策的调整,为适应我国节能减排的基本方针,下游生产企业迫切需要“减酸洗”乃至“免酸洗”的钢材产品,以缓解废酸排放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随着货运物流业的发展和运输成本的增加,下游汽车厂对重型货车载重量的要求逐渐增大。所使用的“免酸洗”大梁板强度级别和厚度规格不断提高,原有的“免酸洗”钢控制技术制备出的大梁板冲压成形时表面氧化铁粉脱落严重,不能满足汽车厂对“免酸洗”钢的使用要求。在保证钢材力学性能的同时,如何协调控轧控冷工艺是实现“免酸洗”高强钢的关键问题。另外,针对免酸洗还原热镀锌技术,提高还原效率,保证合理的镀层结构,增强产品的耐蚀性能是本技术推广应用的前提。因此,本文针对热轧“免酸洗”钢以及免酸洗还原退火热镀锌控制技术在工业化实施过程中的核心问题,围绕氧化铁皮的高温特性和镀层组织的变化规律,开展了 Cr元素对钢材氧化铁皮生长机理、热轧过程氧化铁皮变形协调性、氧化铁皮结构转变规律、H2条件下氧化铁皮高效还原机制以及免酸洗条件下的锌液成分等关键问题的研究。论文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研究了实验钢在1050~1300℃干燥气氛中的高温氧化行为,建立了氧化动力学模型。结果表明,在氧化初期实验钢的氧化动力学曲线呈线性规律,随着氧化时间的延长,氧化动力学曲线逐渐转变成抛物线规律。随着Cr含量的增加,在基体表面形成完整的FeCr204层,阻碍了离子扩散,氧化速率明显变慢,大幅度提高了实验钢的抗高温氧化能力。(2)研究了实验钢在1050℃潮湿气氛中的高温氧化行为。结果表明,潮湿气氛条件下,水蒸气与FeCr204发生反应生成挥发性氢氧化物,在氧化铁皮和基体的界面处产生大量的孔洞缺陷,破坏了 FeCr204层对基体的保护,使得实验钢的高温氧化速率增加,抗高温氧化能力下降。随着水蒸气体积分数的增加,氧化速率不断增大。(3)热轧钢材表面氧化铁皮的状态决定了产品最终的表面质量,针对表面质量控制问题,系统研究了热变形过程中实验钢氧化铁皮的变形协调性。结果表明,变形温度直接决定氧化铁皮高温塑性,在950~1050℃变形10%~15%时,氧化铁皮可以与基体近似等比例变形,从而保证了氧化铁皮的完整性。此外,通过等温转变实验系统研究了氧化铁皮中FeO在等温过程中的相变行为,绘制出实验钢氧化铁皮结构等温TTT(Time,Temperature,Transformation)曲线,共析转变的主要温度区间在300~450℃,鼻尖温度为400℃。氧化铁皮初始组织决定了其最终转变结构,由于潮湿气氛下生长的氧化铁皮内部存在孔洞缺陷,抑制了共析组织长大,使FeO共析转变“C”曲线向右移动。(4)针对免酸洗还原热镀锌技术中镀锌基板表面氧化铁皮还原效率低的问题,研究了氧化铁皮在20%H2-Ar混合气氛中的还原反应,建立了升温还原和等温还原的动力学曲线,得出了氧化铁皮状态对还原效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预处理工序在氧化铁皮内部形成大量裂纹,为气相扩散提供了通道,促进还原反应进程。得出了不同温度条件下的还原反应机制,在低温还原过程中“气-固”相界面反应由固相层内离子和电子的扩散控制,还原产物为多孔Fe。随着还原温度提高,“气-固”相界面反应由新相的形核与长大控制,还原产物Fe在表面形成了致密的纯Fe层,阻碍“气-固”相直接接触。(5)针对免酸洗热镀锌工艺特点,研究了锌液中Al含量对镀层组织结构、性能和耐蚀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Al含量增加,在界面处形成完整的Fe2Al5抑制层,减少了 Fe-Zn脆性相的产生,提高了镀层的塑性。镀层中的组织由η-Zn相逐渐转变为α-Al相和η-Zn相交替分布的片层状Zn-Al共晶固溶体。片层状组织的形成增加了镀层中的晶界数量,在受到外力时表现出了明显的晶界强化作用,提高了镀层的表面硬度。在腐蚀过程中,电位较负的α-Al相先发生腐蚀,在镀层表面形成致密的钝化膜,从而有效地提高了镀层的耐蚀性。(6)结合已研究结果开展了热轧免酸洗工艺试制,针对厚规格(≥8mm)、高强度(≥700 MPa)汽车大梁钢QStE650TM,提出了“加Cr、去Si、降Nb”的成分体系,通过热轧工艺优化设计,有效地减薄了氧化铁皮厚度,抑制了 FeO的共析组织转变。在后续冲压成形过程中,氧化铁粉脱落量显着降低,满足免酸洗的使用要求,相关工艺已成功应用于国内多家钢铁企业的热轧生产线,累计生产6000余吨,取得良好的应用效果。针对免酸洗还原热镀锌技术,通过对预处理工艺、氧化铁皮还原工艺和锌液成分一体化控制,改善了镀层的组织均匀性和粘附性,采用此工艺制备出的免酸洗热基镀锌板表面质量良好,满足了 180°弯曲不脱锌的成形性能要求。

陈日[6](2018)在《南方电网地区输电杆塔大气腐蚀等级评估及腐蚀行为研究—广西壮族自治区和贵州省》文中认为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电力供应日益繁忙,输电杆塔用量激增。南方电网所处地区环境复杂,且多为高温潮湿和海洋环境,长期服役于此自然环境中的输电杆塔会遭遇各种腐蚀破坏,严重影响电力输送的安全。遗憾的是,目前非常缺乏对南方电网区域输电杆塔在不同环境下的腐蚀行为及不同地区大气腐蚀等级评估的研究,无法为设备设施的寿命设计与维护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和参考依据,从而影响到输电网络的可靠性和耐久性。因此,本文具体针对南方电网所辖广西、贵州两省区的输电杆塔的大气腐蚀等级、大气腐蚀规律与机理、镀锌层/有机涂层优化防腐体系开展研究。首先,以Q235钢为研究对象,按照沿海、工业污染、城市(人口密集型)、农村(无工业污染)四种典型环境为挂片点选择标准,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和贵州省共选取了5个特征地区进行现场暴露试验,在半年和一年的时间节点上回收试样,计算腐蚀速率,进行大气腐蚀等级评估,并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EDS)等方法对不同地区腐蚀产物的成分与形貌进行了分析。然后,设计了以0.3 wt.%NaCl+0.01 mol/L Na2SO3为喷雾介质的模拟海岸-工业大气的盐雾加速腐蚀试验,详细研究了Q235、Q420、SQ420NH和镀锌钢四种输电杆塔材料的腐蚀动力学规律及腐蚀产物成分和形貌随喷雾时间的演变。同时,为了及时了解实际杆塔的腐蚀状况,对广西钦州的两个废旧杆塔进行了检查与分析,找出了废旧杆塔腐蚀加速的原因。最后,选取不同厚度的镀锌层、Zn5Al合金镀层及3个厂家的有机涂层,采用盐雾试验评估了镀锌层和有机涂层的耐蚀性能,为南方电网提供了优化的防腐配套体系。Q235钢的现场暴露试验结果表明,广西壮族自治区3个城市的年平均腐蚀速率在159.48318.64 g/(m2·a)之间,其中南宁市的大气腐蚀程度为C2级(轻微污染程度),北海市和柳州市的大气腐蚀程度均为C3级(中度污染程度)。贵州省2个城市的年平均腐蚀速率在247.97318.13 g/(m2·a)之间,其中贵阳市和遵义市的大气腐蚀程度均为C3级(中度污染程度)。在北海距离海岸线超过2 km时,海洋环境中Cl-对内陆大气腐蚀的影响基本可以忽略;其他4个城市(南宁、柳州、贵阳、遵义)的腐蚀速率与离污染源点距离呈现指数函数递减规律。各地区的腐蚀产物主要为?-FeOOH和?-FeOOH。当环境污染较严重时,偏向于形成疏松多孔的花片状?-FeOOH;当环境污染较轻时,则偏向于形成结构致密的花状或片状?-FeOOH。?-FeOOH受环境因素影响,表现为棉絮状或球状,但一直为致密结构。腐蚀产物类型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小,而产物形貌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大。室内模拟加速腐蚀试验结果表明,腐蚀前期,Q235、Q420和SQ420NH三者均不耐蚀;腐蚀后期,SQ420NH耐蚀性优于Q235和Q420,Q235和Q420则没有明显差别。整个腐蚀过程中,Q235、Q420和SQ420NH的腐蚀产物主要为?-FeOOH,?-FeOOH,Fe3O4和?-FeOOH,随腐蚀时间延长,?-FeOOH逐渐向稳定的?-FeOOH转变。Q235和Q420前期表面疏松多孔,后期逐渐减少。SQ420NH前期形貌与Q235和Q420相似,但后期更为致密,表现出耐候特性。镀锌钢的腐蚀速率始终远远小于上述三种碳钢,表面腐蚀产物一直为ZnO、Zn(OH)2、Zn5(OH)8Cl2·H2O和Zn4SO4(OH)6·5H2O,腐蚀产物形貌由针状逐渐向密集粗大的叶片状转变,锈层更致密,因此耐蚀性能更好。废旧杆塔腐蚀加速原因分析表明,该杆塔周边存在工业园区、冶金厂,排放的大量工业废气、烟气和灰尘中含有高浓度的SO2和其他悬浮盐类等。SO2易溶于水,生成亚硫酸,使热镀锌层发生电化学腐蚀;其他悬浮盐类则有助于表面形成潮湿环境,加速腐蚀。表面腐蚀产物形貌不致密,呈疏松多孔状,为腐蚀介质的进入提供了条件,这是造成杆塔表面热浸镀锌层在工业大气环境下保护效果差的根本原因。镀锌层和有机涂层的耐腐蚀性能评估结果表明,Zn5Al合金镀层(7.3?m)比镀锌层(80?m、100?m)在单位镀层厚度上具有更好的耐蚀性能,但由于合金镀层太薄,耐盐雾腐蚀时间明显缩短,其推广使用有较大局限。考虑到80?m镀锌层远比100?m的耐蚀性更差,建议实际应用中选用100?m的镀锌钢。涂层中性盐雾4000 h及划痕盐雾1000 h的试验结果表明,以镀锌钢为基材的最优涂层配套体系为厦门双瑞涂料体系(725-H06-19环氧锌黄底漆+725-H53-86环氧云铁防锈漆+725-BS52-60脂肪族聚氨酯面漆或者725-H53-81环氧云铁防锈漆+725-H53-81环氧云铁防锈漆+725-BS43-91可复涂聚氨酯面漆),以Q235钢为基材的最优涂层配套体系为广州佐敦涂料体系(改性环氧底漆2道+聚氨酯面漆1道)。

王然[7](2017)在《水基防锈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文中认为硅酸盐是一种环境友好型缓蚀剂,具有资源丰富、无毒、价格价廉、使用简单等优点。近年来采用硅酸钠水溶液对镀锌钢、铝以及铝合金和镁合金进行表面处理的研究较多。硅酸钠是硅酸盐缓蚀剂中最主要的一种,但是硅酸钠水溶液在常温下形成的防锈膜遇水即溶,耐水性差,在室外容易遭到破坏,一定程度上缩短了防锈期。热固化对硅酸钠防锈剂的防锈性能具有重要影响,当达到一定固化温度时,水分蒸发,Si-OH几乎全部缩合为Si-0-Si链的网状结构。本文针对螺纹钢和Q235钢在使用过程中普遍存在的易腐蚀生锈问题,以硅酸钠为原料制备了一种环保型水基防锈剂,通过电化学测试、扫描电镜测试、膜层接触角测试、露天耐候实验、红外光谱和盐水浸泡等实验等手段对常温(25℃)下自然干燥的防锈膜以及经过热固化处理的防锈膜性能进行评价,考察了硅酸钠浓度、固化温度以及固化时间对防锈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硅酸钠水溶液浓度为0.8mmol/L,固化温度为220℃,固化时间为3. 5h,形成的硅酸钠防锈膜完整均匀且致密,构成Si-O-Si三维网状结构,优于未经固化的硅酸钠防锈膜,成膜后钢板的防锈期超过2个月,耐蚀性和耐水性均好于自然干燥的防锈膜。

杜天源[8](2016)在《环保型水基防锈剂的制备与性能研究》文中提出金属腐蚀不仅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有时甚至会危及人身安全。因此,对金属的耐蚀性要求越来越高。目前使用防锈剂仍是防止金属腐蚀一个最普遍和最有效的方法之一。随着人们环保意识和节能意识增强,安全、环保型的水性防锈剂的研究已成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针对螺纹钢和Q235钢在实际使用中普遍存在的易腐蚀生锈问题,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以硅酸钠为主要原料制备了一种环保型水性防锈剂,采用室外暴露实验法、静态防锈实验、室内加速实验法、电化学方法及扫描电镜(SEM)等多种表征方法探究其防锈性能。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探索了自制防锈剂配方,其中主料硅酸钠为35%、防锈剂助剂为1.5%、乙二胺四乙酸为1%、苯甲酸钠为0.6%、六次甲基四胺3%、硼酸0.45%;PH计测试防锈剂的PH值为11.6,采用拉环法测定了防锈剂的表面张力为43mN·m-1,利用膜厚仪测定防锈剂涂层厚度为7.33μm,3%(wt%)NaCl溶液中浸泡时间大于12 h;Tafel极化曲线表明,防锈剂涂层能显着提高自腐蚀电位,由空白钢板的-0.7094V正移到-0.4206V,同时能显着降低腐蚀电流密度,由1.87×10-5A·cm-2降低到9.12×10-7A·cm-2,而腐蚀速度从空白样钢的1.30×10-7g·m-2·h-1降低到了 6.35×10-9 g·m-2·h-1,降低了约两个数量级。EIS表明,涂覆自制防锈剂后,能显着增大电荷传递电阻,由空白的66Ω·cm-2 增到了 32 Ω·cm-2。户外暴露实验的结果表明,对于螺纹钢防锈剂的防锈期大于2个月,对于碳钢则超过1个月。室内碳钢的防锈期则可达到5个月以上。综上,自制防锈剂对于工序间钢铁材料防腐蚀效果良好,且成本低廉,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张英英[9](2015)在《碳钢用环保型复合气相缓蚀剂的制备与性能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研究了复合型气相缓蚀剂的制备方法及其机理,为了使碳钢在NaCl水溶液中减缓腐蚀速度,以钼酸钠为主缓蚀剂,与其他缓蚀剂进行多元正交复配,制备出环保型复合气相缓蚀剂。首先用电化学工作站采用电化学实验(Tafel极化曲线)对气相缓蚀剂进行复配研究及性能表征。其次把筛选出来的多元配方用涂覆法制成气相防锈塑料薄膜在模拟高温高湿环境的恒温恒湿箱内进行湿热实验,计算出其缓蚀率,并观察缓蚀剂对碳钢表面的成膜情况。电化学实验表明,在室温条件下含钼酸钠、六次甲基四胺、葡萄糖酸钠与谷氨酸四元复配的配比浓度分别为2g/L、0.5g/L、1g/L、1g/L时,复配型缓蚀剂对45#钢缓蚀率达到94.85%,对Q235钢缓蚀率达到94.94%;钼酸钠、六次甲基四胺、葡萄糖酸钠与六偏磷酸钠四元复配的配比浓度分别为3g/L、1g/L、0.5g/L、4g/L时,复配型缓蚀剂对45#钢缓蚀率达到93.65%,对Q235钢缓蚀率达到94.78%。四元复配型缓蚀剂在NaCl水溶液(质量分数3.5%)对碳钢的腐蚀速率明显降低,有很好的缓蚀效果。湿热实验表明,钼酸钠、六次甲基四胺、葡萄糖酸钠与谷氨酸四元复配的配比浓度分别为2g/L、0.5g/L、1g/L、1g/L时,对45#钢缓蚀率达到93.90%,对Q235钢缓蚀率达到95.33%,缓蚀效果最好。钼酸钠、六次甲基四胺、葡萄糖酸钠与六偏磷酸钠四元复配的配比浓度分别为3g/L、1g/L、0.5g/L:4g/L时,对45#钢缓蚀率达到93.77%,对Q235钢缓蚀率达到94.03%,缓蚀效果较好。结果分析表明,四元复配型缓蚀剂中的缓蚀剂之间有着协同作用,比单组份缓蚀剂的缓蚀效果提高了许多,既降低了钼酸钠等缓蚀剂的成本,又提高了缓蚀效率,具有很好的实用价值。

杨永莲[10](2014)在《碳钢用绿色高效气相缓蚀剂的复配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从缓蚀剂锈蚀机理出发,研究了应用于环保型气相防锈包装材料的缓蚀剂配方,以绿色、高效、价廉、方便为目的,研究了两种绿色高效的气相缓蚀剂复配配方,根据无毒或低毒、高效、经济成本低的原则,选用气相缓蚀剂硅酸钠、丙氨酸、苯甲酸钠、苯甲酸铵、尿素作为试验配方的主体,首先对五种气相缓蚀剂进行电化学试验和湿热试验,用两种试验方法同时确定具有最佳缓蚀效果的缓蚀剂硅酸钠及其最佳缓蚀浓度,分别根据两种试验方法计算出五种缓蚀剂的缓蚀率,在Origin Pro8.0中分析缓蚀剂浓度与缓蚀率的关系;保持其最佳缓蚀浓度不变,分别以其他四种缓蚀剂作为变量进行二元复配,用电化学试验评价试验效果;同理进行三元复配和四元复配,最终得出的两种四元复配配方用电化学试验和湿热试验同时进行评价,得出,当硅酸钠、丙氨酸、苯甲酸钠与苯甲酸铵浓度配比为1g/L:2g/L:8g/L:4g/L时,对45#钢和Q235钢的缓蚀效果最好,对45#钢的缓蚀率为93.75%,对Q235钢的缓蚀率为98.33%;当硅酸钠、丙氨酸、苯甲酸钠与尿素浓度配比为1g/L:2g/L:8g/L:7g/L时,对45#钢和Q235钢的缓蚀效果最好,对45#钢的缓蚀率为92.14%,对Q235钢的缓蚀率为95.00%。将试验得出的两种四元复配配方进行密闭空间挥发减量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两种缓蚀剂配方不仅具有短期良好的挥发性能,并且具有长期的挥发性能,能够对金属进行长时间的防锈保护,将两种四元复配配方制成气相防锈纸与市售VCI-146型气相防锈纸进行有关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最佳配方的缓蚀效果几乎接近于市售VCI-146型气相防锈纸,且其具有较低的经济成本。

二、碳钢在潮湿环境中的防锈方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碳钢在潮湿环境中的防锈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碳钢气相缓蚀剂配方设计及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金属的大气腐蚀
    1.2 大气腐蚀控制方法
    1.3 气相缓蚀剂
        1.3.1 气相缓蚀剂缓蚀机理及影响因素
        1.3.2 气相缓蚀剂研究现状
        1.3.3 气相缓蚀剂评价方法
    1.4 气相缓蚀剂的应用
    1.5 本论文研究目的及内容
第二章 气相缓蚀剂配方设计
    2.1 前言
    2.2 实验部分
        2.2.1 试验介质与材料
        2.2.2 试剂与仪器
        2.2.3 气相缓蚀剂组分筛选
        2.2.4 挥发减量试验
        2.2.5 腐蚀失重试验
        2.2.6 配方设计
    2.3 结果与讨论
        2.3.1 气相缓蚀剂挥发性研究
        2.3.2 正交试验设计
        2.3.3 混料设计
        2.3.4 两种试验设计对比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气相缓蚀剂缓蚀机理和性能研究
    3.1 前言
    3.2 实验部分
        3.2.1 试验介质与材料
        3.2.2 试剂与仪器
        3.2.3 腐蚀失重试验
        3.2.4 密度泛函理论
        3.2.5 表面分析
        3.2.6 电化学测量方法
        3.2.7 气相防锈纸评价方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气相缓蚀剂缓蚀机理研究
        3.3.2 气相缓蚀剂性能研究
        3.3.3 气相防锈纸制备与性能研究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导师简介
作者简介
附件

(2)碳钢用复合型气相缓蚀剂的缓蚀性能及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气相缓蚀剂概述
        1.1.1 前言
        1.1.2 气相缓蚀剂的分类
        1.1.3 缓蚀剂的协同效应和协同机理
    1.2 气相缓蚀剂的发展概况
        1.2.1 国外的研究现状
        1.2.2 国内的研究现状
        1.2.3 气相缓蚀剂存在的问题及开发目标
    1.3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1 课题背景
        1.3.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实验部分
    2.1 实验试剂与仪器
        2.1.1 实验试剂
        2.1.2 实验仪器
    2.2 实验材料预处理
    2.3 实验测试方法
        2.3.1 密闭空间挥发减量实验
        2.3.2 挂片实验
        2.3.3 电化学实验
        2.3.4 表面观察
        2.3.5 XPS表征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气相缓蚀剂的筛选和复配
    3.1 引言
    3.2 气相缓蚀剂挥发性能研究
    3.3 气相缓蚀能力初步研究
    3.4 单组分缓蚀剂缓蚀效率研究
        3.4.1 苯甲酸钠的缓蚀效率研究
        3.4.2 尿素的缓蚀效率研究
        3.4.3 乌洛托品的缓蚀效率研究
        3.4.4 聚天冬氨酸的缓蚀效率研究
    3.5 复配缓蚀剂缓蚀效率研究
        3.5.1 复配缓蚀剂失重缓蚀效率正交实验
        3.5.2 复配缓蚀剂电化学缓蚀效率研究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复合型气相缓蚀剂缓蚀性能研究
    4.1 引言
    4.2 pH值对缓蚀性能的影响
        4.2.1 pH值对缓蚀剂缓蚀效率的影响
        4.2.2 不同pH值下缓蚀剂的电化学阻抗谱
    4.3 温度对缓蚀性能的影响
        4.3.1 温度对缓蚀剂缓蚀效率影响
        4.3.2 不同温度下缓蚀剂的电化学阻抗谱
    4.4 复合型缓蚀剂的长期缓蚀性能研究
    4.5 复合型缓蚀剂吸附与缓蚀机理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改性聚天冬氨酸的合成及缓蚀性能研究
    5.1 引言
    5.2 PASP-Dop合成与表征
        5.2.1 PASP-Dop的合成
        5.2.2 XPS表征
    5.3 PASP-Dop的缓蚀性能研究
        5.3.1 PASP-Dop的缓蚀效率研究
        5.3.2 PASP-Dop的电化学阻抗谱研究
    5.4 PASP-Dop的吸附与缓蚀机理
    5.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3)碳钢用气相防锈膜的制备与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碳钢的大气腐蚀
        1.1.1 大气腐蚀的作用机理
        1.1.2 碳钢的大气腐蚀作用机理
        1.1.3 影响碳钢大气腐蚀的主要因素
    1.2 气相缓蚀剂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2.1 气相缓蚀剂的研究现状
        1.2.2 气相缓蚀剂的发展趋势
    1.3 气相缓蚀剂的作用机理及影响因素
        1.3.1 气相缓蚀剂的作用机理
        1.3.2 影响气相缓蚀剂缓蚀效果的因素
    1.4 主要研究内容
    1.5 研究特色和创新点
2 实验
    2.1 前言
    2.2 实验材料
    2.3 实验主要的药品及化学试剂
    2.4 实验仪器
    2.5 实验测试方法
        2.5.1 气相快速甄别实验
        2.5.2 空间挥发减量实验
        2.5.3 液相浸泡实验
        2.5.4 电化学实验
        2.5.5 湿热实验
        2.5.6 暴晒实验
        2.5.7 交流阻抗测试
        2.5.8 金属表面分析
3 碳钢用气相缓蚀剂的制备与缓蚀效果测试
    3.1 气相缓蚀剂的气相甄别实验结果
    3.2 气相缓蚀剂的空间挥发减量实验结果
    3.3 气相缓蚀剂的液相浸泡实验结果
    3.4 气相缓蚀剂的电化学试验
        3.4.1 单组分气相缓蚀剂的缓蚀性
        3.4.2 二元气相缓蚀剂的缓蚀性
        3.4.3 三元气相缓蚀剂的缓蚀性
        3.4.4 四元气相缓蚀剂的缓蚀性
        3.4.5 四元气相缓蚀剂的交流阻抗测试
    3.5 四元气相缓蚀剂的缓蚀效果验证试验
        3.5.1 温度对四元气相缓蚀剂缓蚀性能的影响
        3.5.2 不同温度下交流阻抗测试结果
        3.5.3 PH值对四元气相缓蚀剂缓蚀性能的影响
        3.5.4 不同PH下交流阻抗测试结果
    3.6 本章小结
4 碳钢用气相防锈薄膜的制备与缓蚀效果测试
    4.1 气相防锈材料的制备
        4.1.1 气相防锈膜的制备
        4.1.2 气相防锈纸的制备
    4.2 湿热试验测试结果
        4.2.1 Q235钢的湿热试验测试结果
        4.2.2 45#钢的湿热试验测试结果
    4.3 暴晒试验测试结果
        4.3.1 Q235钢的暴晒试验测试结果
        4.3.2 45#钢的暴晒试验测试结果
    4.4 拉曼光谱测试结果
    4.5 扫描电镜与EDS能谱测试结果
    4.6 气相防锈材料的防锈机理分析
    4.7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4)钢铁基钼酸盐低磷钝化防锈工艺、机理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金属腐蚀概述
        1.1.1 金属腐蚀原理
        1.1.2 金属腐蚀危害
        1.1.3 金属防腐意义
    1.2 常用钢铁防腐技术
        1.2.1 涂镀层防腐技术及应用
        1.2.2 缓蚀剂防腐技术及应用
        1.2.3 化学转化膜防腐技术及应用
    1.3 钢铁管件的防腐技术
        1.3.1 钢铁管件腐蚀种类
        1.3.2 钢铁管件防腐技术应用
        1.3.3 钢铁管件防腐存在的不足
    1.4 课题研究的意义及内容
        1.4.1 课题研究意义
        1.4.2 课题研究内容
第二章 实验方法及材料
    2.1 工艺路线图
    2.2 实验材料及设备
        2.2.1 实验材料
        2.2.2 实验药品
        2.2.3 实验仪器
    2.3 实验方法
        2.3.1 实验工艺流程
        2.3.2 样品的制备
    2.4 钝化膜生长行为表征
    2.5 钝化膜性能测试
        2.5.1 放置实验
        2.5.2 硫酸铜点滴实验
        2.5.3 电化学测试实验
        2.5.4 钝化膜化学组成和表面形貌测试
第三章 钝化膜工艺优化及性能测试
    3.1 钢铁零件常用的防锈处理工序
    3.2 钝化液化学组分及操作条件的最初选定
        3.2.1 钼酸盐低磷钝化体系的选定依据
        3.2.2 钼酸盐低磷钝化工艺的优化思路
    3.3 钝化液各组分的单因素实验
        3.3.1 钼酸钠对钝化效果的影响
        3.3.2 磷酸三钠对钝化效果的影响
        3.3.3 硼酸对钝化效果的影响
    3.4 钼酸盐低磷钝化工艺钝化液各组分影响分析
    3.5 钼酸盐低磷钝化工艺条件的单因素实验
        3.5.1 钝化时间对钝化效果的影响
        3.5.2 钝化温度对钝化效果的影响
        3.5.3 干燥方式对钝化效果的影响
    3.6 钝化液组分正交实验
        3.6.1 正交实验设计
        3.6.2 正交实验结果分析
        3.6.3 钼酸盐低磷钝化液各组分确定
    3.7 钝化液最佳方案耐蚀性能测试
        3.7.1 硫酸铜点滴实验
        3.7.2 放置实验
        3.7.3 电化学实验
    3.8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钝化膜成膜机理及耐蚀机理分析
    4.1 钼酸盐低磷钝化工艺成膜机理分析
    4.2 钼酸盐低磷钝化工艺成膜过程
        4.2.1 钝化膜的形成过程
        4.2.2 钝化膜生长行为
    4.3 钼酸盐低磷钝化工艺微观形貌
    4.4 钼酸盐低磷钝化工艺耐蚀机理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钝化膜工业应用
    5.1 钝化膜工业需求
        5.1.1 实验地点介绍
        5.1.2 钢铁零件加工工艺以及存在的问题
    5.2 钝化液的工业实验
        5.2.1 实验室工艺试用
        5.2.2 工业试用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
    6.1 结论
    6.2 创新性
    6.3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及专利目录
附录B 攻读硕士期间参与项目及获奖情况

(5)热轧钢材氧化铁皮演变机理与免酸洗技术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热轧钢材氧化铁皮控制技术的研究进展
        1.2.1 合金化法提高钢材的抗高温氧化性
        1.2.2 氧化气氛对氧化铁皮生长机制的影响
        1.2.3 热轧工艺制度对钢材氧化铁皮的影响
    1.3 热轧钢材免酸洗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机械法除鳞技术
        1.3.2 热轧“黑皮钢”技术
        1.3.3 气体还原除鳞技术
    1.4 免酸洗直接成形用钢的发展瓶颈
        1.4.1 免酸洗大梁钢的工业应用现状与产品需求
        1.4.2 700 MPa及以上级别的免酸洗高强钢的发展瓶颈
    1.5 热轧带钢免酸洗还原热镀锌技术的研究现状
        1.5.1 热轧镀锌基板氧化铁皮控制技术
        1.5.2 气体还原除鳞技术
        1.5.3 锌液成分对镀层性能的影响
        1.5.4 免酸洗还原热镀锌技术尚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1.6 本文的研究背景、意义及研究内容
        1.6.1 本文研究背景和意义
        1.6.2 本文研究内容
第2章 Cr元素对钢材高温氧化行为的影响研究
    2.1 引言
    2.2 氧化热力学分析
        2.2.1 Fe-O二元氧化物形成的热力学分析
        2.2.2 Fe-Cr-O三元氧化物形成的热力学分析
    2.3 钢中Cr含量对高温氧化动力学的影响
        2.3.1 实验材料与方法
        2.3.2 实验结果与讨论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潮湿气氛对高温氧化行为的影响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材料与方法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
        3.3.1 潮湿气氛对高温氧化动力学的影响
        3.3.2 潮湿气氛条件下Cr元素气化速率
        3.3.3 氧化产物的物相组成分析
        3.3.4 氧化铁皮断面形貌分析
        3.3.5 潮湿气氛下的高温氧化机理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氧化铁皮热变形行为及结构转变规律研究
    4.1 引言
    4.2 氧化铁皮热变形行为研究
        4.2.1 实验材料与方法
        4.2.2 实验结果与讨论
    4.3 潮湿的生长气氛对氧化铁皮结构转变的影响
        4.3.1 实验材料与方法
        4.3.2 实验结果与讨论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氧化铁皮免酸洗还原工艺研究
    5.1 引言
    5.2 实验材料与方法
    5.3 实验结果与讨论
        5.3.1 预处理工艺对氧化铁皮形态的影响
        5.3.2 升温过程的还原失重分析
        5.3.3 氧化铁皮的等温还原动力学分析
        5.3.4 还原产物的表面形貌和元素分析
        5.3.5 还原产物的物相组成和断面形貌
        5.3.6 预处理工艺对氧化铁皮还原效率的机理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基于免酸洗还原热镀锌工艺的锌液成分研究
    6.1 引言
    6.2 实验材料与方法
    6.3 实验结果与讨论
        6.3.1 还原产物形貌和相组成分析
        6.3.2 镀层的表面宏观形貌和粘附性检测
        6.3.3 锌液中Al含量对镀层物相组成和表面微观形貌的影响
        6.3.4 锌液中Al含量对界面反应的影响
        6.3.5 表面硬度的对比分析
        6.3.6 锌液成分对耐蚀性的影响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免酸洗技术开发及工业应用
    7.1 引言
    7.2 厚规格、高强度免酸洗钢生产技术开发
        7.2.1 技术难点分析
        7.2.2 工艺控制策略
        7.2.3 工业试制结果
    7.3 免酸洗还原热镀锌技术开发
        7.3.1 技术难点分析
        7.3.2 工艺控制策略
        7.3.3 工业试制结果
    7.4 本章小结
第8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主要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6)南方电网地区输电杆塔大气腐蚀等级评估及腐蚀行为研究—广西壮族自治区和贵州省(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大气腐蚀概述
        1.2.1 大气腐蚀的概念及分类
        1.2.2 大气腐蚀的过程与机理
        1.2.3 大气腐蚀的影响因素
    1.3 大气腐蚀试验研究方法
        1.3.1 大气暴露试验
        1.3.2 室内模拟加速试验
    1.4 自然大气环境暴露试验的研究现状
        1.4.1 国外大气暴露腐蚀研究现状
        1.4.2 国内大气暴露腐蚀研究现状
    1.5 本课题的选题意义及研究内容
        1.5.1 选题意义
        1.5.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试验方法与设备
    2.1 试验材料及其制备
        2.1.1 试验材料
        2.1.2 试样制备
    2.2 户外暴露试验
        2.2.1 户外暴露挂片点选择
        2.2.2 现场挂片安装
    2.3 盐雾试验
    2.4 腐蚀样品处理及分析
        2.4.1 腐蚀样品清洗
        2.4.2 腐蚀失重及镀锌层厚度损耗测量
        2.4.3 大气腐蚀等级评估
    2.5 腐蚀产物分析方法
        2.5.1 腐蚀产物XRD物相分析
        2.5.2 腐蚀产物SEM形貌观察及EDS能谱分析
第三章 Q235钢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和贵州省的大气腐蚀行为研究
    3.1 引言
    3.2 现场挂片点信息
    3.3 腐蚀失重结果与等级评估
        3.3.1 广西壮族自治区大气腐蚀失重规律
        3.3.2 贵州省大气腐蚀失重规律
        3.3.3 广西、贵州两省区数据汇总
    3.4 腐蚀产物分析
        3.4.1 腐蚀产物XRD物相分析
        3.4.2 腐蚀产物SEM形貌观察及EDS能谱分析
    3.5 综合讨论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输电杆塔材料在模拟海岸-工业环境中的大气腐蚀行为研究
    4.1 引言
    4.2 试验结果与分析
        4.2.1 腐蚀失重规律
        4.2.2 锈层XRD物相分析
        4.2.3 腐蚀产物SEM形貌及演变规律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废旧杆塔腐蚀原因分析
    5.1 引言
    5.2 废旧杆塔样品情况
    5.3 废旧杆塔试验结果与分析
        5.3.1 表面腐蚀产物XRD物相分析
        5.3.2 SEM形貌分析
        5.3.3 腐蚀产物EDS分析
    5.4 腐蚀原因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镀层和涂层的耐腐蚀性能评估
    6.1 前言
    6.2 试验结果
        6.2.1 热浸镀锌层的腐蚀结果
        6.2.2 Zn5Al合金镀层的腐蚀结果
        6.2.3 有机涂料涂层的腐蚀结果
    6.3 防腐措施讨论
    6.4 本章小结
全文总结与工作展望
    全文总结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7)水基防锈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金属腐蚀及防护
    1.3 硅酸盐在缓蚀剂中的应用
    1.4 课题的意义
2. 实验部分
    2.1 实验材料
    2.2 水基防锈剂以及防锈膜的制备
    2.3 防锈剂性能测试方法
3. 结果与讨论
    3.1 塔菲尔极化曲线(Tafel极化曲线)
    3.2 电化学阻抗谱
    3.3 防锈膜形貌特征
    3.4 膜层接触角
    3.5 防锈膜结构特征
    3.6 户外耐候实验
    3.7 中性盐雾实验结果
4. 结论
5. 展望
6. 参考文献
7. 论文发表情况
8. 致谢

(8)环保型水基防锈剂的制备与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金属的腐蚀及其防护
        1.1.1 金属的腐蚀及其危害
        1.1.2 金属腐蚀的分类
        1.1.3 金属防锈的方法
    1.2 防锈剂的作用机理
        1.2.1 防锈剂成膜原理
        1.2.2 电极过程抑制原理
        1.2.3 防锈剂吸附原理
    1.3 防锈剂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3.1 防锈剂研究现状
        1.3.2 防锈剂发展趋势
    1.4 课题的意义及内容
2 实验部分
    2.1 实验材料
        2.1.1 实验药品
        2.1.2 实验仪器
        2.1.3 实验材料
    2.2 水基防锈剂的制备
        2.2.1 硅酸盐成膜及其缺点
        2.2.2 防锈剂助剂马来化油酸酰胺的合成
        2.2.3 实验步骤
    2.3 防锈剂性能测试方法
        2.3.1 室外暴露实验法
        2.3.2 静态防锈实验
        2.3.3 室内加速实验法
        2.3.4 稳态电化学测试法
        2.3.5 扫描电子显微镜
        2.3.6 防锈剂表面张力的测试
        2.3.7 重量法
        2.3.8 红外光谱分析
        2.3.9 稳定性测试
3 结果与讨论
    3.1 防锈剂配方的确定
        3.1.1 单因素实验
        3.1.2 筛选防锈剂配方的正交实验结果
        3.1.3 防锈剂的最优配方以及工艺流程图
    3.2 防锈剂性能测试
        3.2.1 防锈剂的表面张力
        3.2.2 防锈剂的膜厚
        3.2.3 盐水浸泡实验
        3.2.4 开路电位-时间曲线
        3.2.5 塔菲尔极化曲线(Tafel极化曲线)
        3.2.6 电化学阻抗谱
        3.2.7 静态防锈实验结果
        3.2.8 户外耐候实验
4 结论
5 展望
6 参考文献
7 论文发表情况
8 致谢

(9)碳钢用环保型复合气相缓蚀剂的制备与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气相缓蚀剂发展历史
        1.2.1 在国外的发展及研究现状
        1.2.2 在国内的发展及其研究现状
        1.2.3 气相防锈塑料薄膜的开发及其简介
    1.3 气相缓蚀剂的发展趋势
        1.3.1 气相缓蚀剂及其特点
        1.3.2 气相缓蚀剂的发展趋势
    1.4 本课题研究工作
2 缓蚀机理及其评价方法
    2.1 气相缓蚀剂的缓蚀机理
    2.2 气相缓蚀剂缓蚀效果评价方法
        2.2.1 密闭空间挥发减量实验法
        2.2.2 电化学评价法
        2.2.3 重量法
        2.2.4 其他评价法
3 实验研究
    3.1 课题使用器材介绍
        3.1.1 课题使用药品
        3.1.2 实验所用仪器
    3.2 实验过程
        3.2.1 实验思路
        3.2.2 实验操作过程
    3.3 实验结果
        3.3.1 单组份电化学实验
        3.3.2 双组份复配电化学实验
        3.3.3 三组份复配实验
        3.3.4 四组份复配实验
    3.4 实验对比研究
        3.4.1 密闭空间挥发减量实验
        3.4.2 气相缓蚀性能实验对比效果图
        3.4.3 气相缓蚀性能实验效果对比分析
4 结论与展望
    4.1 结论
    4.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10)碳钢用绿色高效气相缓蚀剂的复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气相防锈包装概述
    1.2 气相防锈包装发展过程
        1.2.1 国内外的发展及研究现状
        1.2.2 金属用气相防锈包装的发展
    1.3 本课题研究内容与预期效果
2 金属的大气腐蚀及气相缓蚀剂
    2.1 金属的腐蚀与大气腐蚀
        2.1.1 大气中主要成分及环境因素的影响
        2.1.2 大气腐蚀的机理
    2.2 气相缓蚀剂
        2.2.1 气相缓蚀剂的缓蚀机理及分类
        2.2.2 气相缓蚀剂的性能要求
        2.2.3 气相缓蚀剂的作用形式
        2.2.4 气相防锈包装的技术特性及特点
        2.2.5 气相缓蚀剂的评价方法
3 课题使用器材及试验方案
    3.1 气相快速甄别试验
    3.2 课题使用器材介绍
        3.2.1 课题使用药品介绍
        3.2.2 试验所用仪器
    3.3 气相缓蚀剂的复配效果关系表示
    3.4 课题试验方案
4 试验研究
    4.1 试验操作过程
        4.1.1 电化学试验操作过程
        4.1.2 湿热试验操作过程
    4.2 单组份试验
        4.2.1 单组份电化学试验
        4.2.2 单组份湿热试验
    4.3 二元复配电化学试验
        4.3.1 硅酸钠与丙氨酸
        4.3.2 硅酸钠与苯甲酸钠
        4.3.3 硅酸钠与苯甲酸铵
        4.3.4 硅酸钠与尿素
    4.4 三元复配电化学试验
        4.4.1 硅酸钠、丙氨酸与苯甲酸钠
        4.4.2 硅酸钠、丙氨酸与苯甲酸铵
        4.4.3 硅酸钠、丙氨酸与尿素
    4.5 四元复配试验
        4.5.1 四元复配电化学试验
        4.5.2 四元复配湿热试验
5 试验结果分析与讨论
    5.1 单组份试验结果分析与讨论
        5.1.1 硅酸钠单组份试验结果分析
        5.1.2 丙氨酸单组份试验结果分析
        5.1.3 苯甲酸钠单组份试验结果分析
        5.1.4 苯甲酸铵单组份试验结果分析
        5.1.5 尿素单组份试验结果分析
    5.2 二元复配试验结果分析与讨论
        5.2.1 丙氨酸与硅酸钠复配试验结果及分析
        5.2.2 苯甲酸钠与硅酸钠复配试验结果及分析
        5.2.3 苯甲酸铵与硅酸钠复配试验结果及分析
        5.2.4 尿素与硅酸钠复配试验结果及分析
    5.3 三元复配试验结果分析与讨论
        5.3.1 苯甲酸钠与硅酸钠、丙氨酸复配试验结果及分析
        5.3.2 苯甲酸铵与硅酸钠、丙氨酸复配试验结果及分析
        5.3.3 尿素与硅酸钠、丙氨酸复配试验结果及分析
    5.4 四元复配试验结果分析与讨论
        5.4.1 苯甲酸铵与硅酸钠、丙氨酸、苯甲酸钠四元复配试验结果及分析
        5.4.2 尿素与硅酸钠、丙氨酸、苯甲酸钠四元复配试验结果及分析
    5.5 密闭空间挥发减量试验
    5.6 对比法
        5.6.1 与市售气相防锈纸缓蚀效果对比讨论
        5.6.2 是否包裹PE塑料对45#钢和Q235钢缓蚀效果对比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在校学习期间所发表的论文、专利及获奖情况

四、碳钢在潮湿环境中的防锈方法(论文参考文献)

  • [1]碳钢气相缓蚀剂配方设计及性能研究[D]. 余迪. 北京化工大学, 2021
  • [2]碳钢用复合型气相缓蚀剂的缓蚀性能及机理研究[D]. 王刚.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21
  • [3]碳钢用气相防锈膜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 张圣超. 西安理工大学, 2020(01)
  • [4]钢铁基钼酸盐低磷钝化防锈工艺、机理与应用研究[D]. 席晓爽. 昆明理工大学, 2020(05)
  • [5]热轧钢材氧化铁皮演变机理与免酸洗技术开发[D]. 李志峰. 东北大学, 2018
  • [6]南方电网地区输电杆塔大气腐蚀等级评估及腐蚀行为研究—广西壮族自治区和贵州省[D]. 陈日. 华南理工大学, 2018(12)
  • [7]水基防锈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 王然. 天津科技大学, 2017(03)
  • [8]环保型水基防锈剂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 杜天源. 天津科技大学, 2016(04)
  • [9]碳钢用环保型复合气相缓蚀剂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 张英英. 西安理工大学, 2015(04)
  • [10]碳钢用绿色高效气相缓蚀剂的复配研究[D]. 杨永莲. 西安理工大学, 2014(04)

标签:;  ;  ;  ;  ;  

碳钢在潮湿环境中的防锈方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