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合作,加大对流浪犯罪的打击力度

加强合作,加大对流浪犯罪的打击力度

一、加强协作 增强打击流窜犯罪力度(论文文献综述)

刘鹏[1](2020)在《大数据背景下入室盗窃案件侦查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入室盗窃案件严重侵害广大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当前,入室盗窃案件发案率高而破案率低,呈现出团伙犯罪明显、系列犯罪突出、跨区域流窜盗窃增多、地域性犯罪及特定人群作案猖獗的特点。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入室盗窃案件日益隐蔽和复杂,传统被动反应型侦查模式难以有效应对当前入室盗窃案件持续高发带来的严峻挑战。在公安机关着力实施大数据战略背景下,发挥大数据技术优势,探索将大数据应用到入室盗窃案件侦查工作之中,这对于有效提升公安机关入室盗窃案件侦查的主动性和工作效能意义重大。本文内容主要由以下五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入室盗窃案件概述,主要介绍入室盗窃案件的概念和现状,分析当前时期入室盗窃案件的主要特点。第二部分总结当前入室盗窃案件侦查工作存在刑侦基础工作不扎实、刑事技术支撑不够、情报导侦效果不理想、侦查协作机制不健全等问题。第三部分论述当前入室盗窃案件侦查存在预警发现难、侦查破案难、审讯深挖难、追赃返赃难等侦查难点。第四部分首先介绍大数据的概念和特点,接下来结合大数据的特点重点分析入室盗窃案件侦查工作中大数据应用的优势。第五部分是本文核心内容,从树立大数据侦查理念、深化大数据预警应用、依托大数据强化刑事技术支撑、运用大数据手段强化情报研判分析、深入推进视频大数据侦查实战应用、构建数据共享和多方联动的一体化侦查模式六个层面提出侦查对策,推动入室盗窃案件侦查向智能化、数据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全面提升公安机关入室盗窃案件侦查工作实效。

陈雨楠[2](2020)在《传统盗抢骗“小案”侦查研究》文中认为传统盗抢骗“小案”作为一种持续高发的案件,长期以来严重危害着人民群众的社会安全感和满意度,不利于社会治安和谐稳定与民生保障。在大数据时代,传统盗抢骗“小案”依然多发、频发,占全部刑事案件总数的百分之六十左右,且犯罪愈加职业化、团伙化、流窜化、产业化。这使得侦查部门常常疲于应对、陷入被动,破案率低迷的瓶颈难以打破。为更好地解决该类案件侦查实践中面临的突出问题,本文以近年来公安部督办以及多地侦查部门侦办的传统盗窃、抢夺、诈骗案件为研究案例,剖析该类案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根据实地调研情况,梳理案件侦办过程中的困境与难点,并在此基础上总结、提炼出该类案件的侦查模式、预警与打击对策等。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提出了研究背景,进行了文献综述,阐述了研究方法。第二部分对“小案”及传统盗抢骗“小案”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并对当前传统盗抢骗“小案”的现状进行了分析。第三部分从主体、行为和客体三个层面描述了该类案件的发展趋势。第四部分总结分析了当前该类案件侦查面临的困境。为切实解决困境,第五部分详细阐述了侦查对策。该类案件的侦查应坚持数据驱动型侦查模式,建立刑侦主导、多警种联动的合成作战机制,通过预警模型主动发现犯罪线索,实现高危人员的精准预警。在案件发生后,侦查人员应围绕“犯罪现场”把握研判重点,同步进行犯罪现场勘查、视频侦查、网上研判工作与信息化、智能化的案件串并工作,充分发挥合成作战机制的功能,对串并后的系列案件进行规模化打击。此外,还应重视控赃、追赃工作,创新传统阵地控制方法,加大网上控赃与寄递物流渠道的控赃力度,畅通赃物返还渠道,及时为人民群众挽回财物损失。

李敏[3](2020)在《拐卖儿童公安管控研究 ——以L市为例》文中研究指明拐卖儿童是极其严重的犯罪行为,同时拐卖儿童也是一个从古至今都存在的不良社会现象。改革开放后,我国拐卖儿童犯罪在多地区频发,尤其是山东、河南和四川等地,不仅作案系统化专业化,而且也出现了科技化的趋势。长久以来,我们在拐卖儿童犯罪的打击处理中,基本上以打击为主,却忽视了管控的重要意义。在此背景下,针对拐卖儿童的公安管控研究成为重要的理论与现实课题。“人人生而自由,在尊严和权利上一律平等。”这句话强调,社会的每一个自然人,从出生就应该获得平等,尤其是获得基本的人权保障。我国政府及公安机关等相关部门一直对拐卖儿童犯罪保持严打严控的高压态势,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拐卖儿童现象没能得到彻底根治。L市地处东部经济发达地区,是着名的物流中心,交通便利,流动人口数量巨大,是拐卖儿童的主要拐入地之一。通过对L市公安机关在拐卖儿童公安管控工作的实证研究,总结出目前拐卖儿童公安管控存在如下的问题:一是预防工作不到位,具体包括社区警务工作不深入、流动人口管理不到位、基层对疑似被拐儿童的排查工作不彻底;二是解救儿童安置救助工作不理想;三是事后打拐不充分。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一是思想认识不足;二是警力和财力不足;三是群众的发动教育不足;四是联动工作不力;五是高科技手段应用不足;六是责任落实不到位。鉴于此,应采取下列对应措施:一是提高思想认识;二是增强管控力量;三是健全法制宣传,发动社会群众;四是优化反拐联动工作;五是健全公安管控现代科技应用;六是强化责任落实。

杨尚[4](2020)在《安徽省传统侵财案件多发的原因及防范对策研究》文中指出党的第十九次代表大会报告中提出,公共服务的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人民的基础生活需要保证,人民的安全感、幸福感、获得感需要得到进一步的充实。传统侵财包括盗窃、抢夺、抢劫及传统诈骗(除新型电信诈骗),近年来持续高发,严重影响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已经成为困扰公安机关和政府部门的社会治安难题。在开展多次专项整治行动后,仍未有所好转,犯罪仍有反弹。如何有效控发案,建立长效机制,从源头控制犯罪,具有理论和实践的意义。笔者在有关专家对传统侵财犯罪理论研究和实践成果的基础上,比较国内外有关文献后,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传统侵财案件主要特征为:团伙化、跨区域犯罪、技术型及低龄化。案件多发的原因涉及犯罪成本过低、贫富差距的加大、前科人员管控不到位等,针对防范对策,稳定治安秩序方面提出了:坚持牵头负责制,党内问责促政府责任,列好政府责任清单,建好防控体系,完善责任分担机制,集结社会资源等措施。本文在写作过程中综合使用了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以博采众长。其框架结构及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绪论。从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内容及方法、研究创新等方面说明本文写作的相关问题;第二章,阐述本文的公共管理理论基础;第三章,分析安徽省传统侵财案件多发问题的现状和特点;第四章,分析安徽省传统侵财案件多发产生的原因;第五章,根据前文分析,提出解决安徽省传统侵财案件多发问题的措施及建议;第六章,对全文进行总结。本文的创新意图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以真实数据及接触的案件为载体,大数据分析为平台,让数据说话,以公共管理学为契机全面掌握传统侵财案件多发的前因后果及打击、防范方法;(2)多维度多角度揭示了影响传统侵财案件多发的原因及内在联系;(3)本文选题新颖,以安徽省作为特定对象,根据安徽省传统侵财案件的特点,结合工作实践,有针对性地提出控制传统侵财案件多发的政策策略。

王曹川[5](2020)在《地域性团伙侵财犯罪侦查对策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多发性侵财案件发案率居高不下,与此同时,伴随着社会信息化,中国城镇化的发展,以“两抢一盗”和诈骗为主要代表的传统侵财犯罪呈现出犯罪主体团伙化、地域化的特点。地域性团伙侵财犯罪具有犯罪团伙内部凝聚力强、犯罪方法的地域性突出、犯罪活动流窜性强、反侦查程度高等特征,对于传统的信息获取、侦查审讯、证据收集、人员抓捕以及追赃工作带来了诸多困难和挑战。当前,地域性团伙侵财犯罪已经成为广东沿海,大中城市及经济发达地区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由此,对地域性团伙侵财犯罪展开深入研究具有极强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本文从分析地域性团伙侵财犯罪的概念、原因和特点出发,总结概括出该类型犯罪的侦查难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地域性团伙侵财犯罪侦查对策。全文拟分为五个部分展开:第一部分:地域性团伙侵财犯罪概述。界定了地域性犯罪团伙的概念、侵财犯罪的概念,并对地域性团伙侵财犯罪的原因进行了详细分析。第二部分:地域性团伙侵财犯罪的特点。本文认为地域性团伙侵财犯罪的特点主要包括犯罪团伙内部凝聚力强、犯罪方法的地域性突出、犯罪活动流窜性强、反侦查程度高等特征。第三部分:地域性团伙侵财犯罪的侦查难点。分别从现场勘查取证、追缴赃款、赃物、深挖犯罪四个方面展开陈述。第四部分:地域性团伙侵财犯罪的侦查对策。在前面三部分内容的基础上提出了地域性团伙侵财犯罪的五大主要侦查对策:情报工作、现场勘查、串并分析、阵地控制、审讯工作。第五部分:地域性团伙侵财犯罪的侦查机制。包括合成作战机制、快速反应机制、专项打击机制。

康伟[6](2019)在《昆明市流动人口治安管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也不断加快,大量的流动人口涌入城市已成为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他们为城市的经济建设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给当地的公共治理带来了极大的压力。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昆明作为云南的省会,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旅游中心,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流动人口不断增加,据昆明市公安局人口支队统计数据显示,截止2017年底,昆明市主城区(主城五区及三个开发度假区)的户籍人口约563万人,流动人口约282.5万人,占实有人口的33.4%。大量涌入的流动人口为昆明的经济繁荣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但同时也给昆明当地的社会公共治理带来了极大的压力。因此,加强昆明市流动人口的治安管理,对促进昆明社会经济平稳发展,维护社会治安稳定,以及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的建设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本文运用流动人口理论、新公共服务理论以及协同治理理论等开展研究。首先,对目前昆明市流动人口的基本情况、违法犯罪特点以及流动人口治安管理的现状进行分析,指出当前昆明市流动人口治安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从流动人口信息登记、日常管理以及执法等方面进行分析。针对上述问题,从警力和流动人口协管员的配备、登记方式、出租房屋管理、城中村治理、重点高危人员管理、违法处罚等方面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最后,结合昆明市的实际,从转变流动人口治安管理理念、构建新形势下的流动人口治安管理模式、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提升信息化水平等方面,探索解决昆明市流动人口治安管理问题的对策,以期能够提升昆明市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水平,推动和谐社会发展。

刘艳[7](2019)在《“小案”侦查研究》文中指出当前,严重刑事犯罪得到初步控制、社会治安形势总体趋于稳定,影响人民生活安全感和幸福感的主要问题就是频频高发的刑事“小案”。就目前各地侦查实践来看,“小案”打击方式暴露出“小案”侦查工作重专项斗争、轻长效建设以及公安基础工作不扎实等问题。鉴于此,全国各地公安机关必须贯彻落实公安部打击犯罪新机制的内容,创新办案方式方法,加快公安信息化建设进程,提高“小案”的侦查效率与办案水平,以推动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建设。本文行文脉络以问题为导向展开,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小案”概述,主要是为了引出和介绍本文研究对象——“小案”,第一节是“小案”概念内涵和外延的学理、实务讨论,第二节总结“小案”的主要特点——犯罪成本低、犯罪数量多、犯罪团伙化和犯罪的流窜性和反复性,并对各个特点进行一一分析。第二部分提出了当前“小案”侦查中存在的现场勘验率低、追赃力度不高、取证方法落后和打击方式不长效的问题,对问题从内部和外部两个角度进行成因分析。第三部分是针对“小案”侦查问题的对策部分,阐述了完善“小案”侦查机制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即加强队伍管理、丰富侦查方法以及整合侦查资源。具体而言,加强队伍建设包括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考评关系体系的健全以及强化公安内部监督制约三个方面的内容;在侦查方法的运用上,结合大数据技术对“小案”高危人群进行分析研判,同时注重二手交易市场中赃物控制以及涉案资金端的快速联动;在整合侦查资源角度,通过多层次的警务协作机制发挥整体作战优势,并在数据技术发展背景下运用信息化情报库打破犯罪行为地域、时空的限制,也要在管理上推行扁平化的组织结构以激发出基层警务活力。概而言之,本文从实践、学理两个视角界定“小案”概念并提炼“小案”的主要特点,同时指出目前“小案”侦查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在内外两个角度上进行了原因分析。最后,在参考了许多优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笔者提出了完善“小案”侦查机制的一己之见,希望能为“小案”侦查效益的提高,为平安中国、法治中国的建设尽绵薄之力。

王刚[8](2019)在《视频侦查研究》文中提出中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各种社会矛盾凸现,刑事犯罪高发并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各种新型犯罪的出现给侦查工作带来严峻挑战。面对日益复杂的犯罪态势,公安机关必须在侦查观念、制度以及方法上进行全面优化,大力提升犯罪打防控的作战能力。在此背景下,视频侦查孕育而生。经过十余年的发展,视频侦查焕发出强大实战能力,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现代侦查体系和犯罪防控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员。视频侦查被誉为侦查破案的四大支撑手段之一。刑事案件发生后,侦查人员首先会考虑运用视频侦查。视频侦查不仅仅成为打击各种刑事犯罪的有效方法,同时也是合成作战体系落地实施,形成打击力量的前置手段。在可以预见的将来,视频侦查与公安信息化、大数据侦查一起,推动我国侦查工作不断开拓创新,并走向世界侦查工作的前列。视频侦查的繁兴,既是“控发案、压增速”基本目标下公安机关侦查工作体系自主创新的结果,同时也是应对犯罪形势发展变化的必要手段。近些年来,中国刑事案件发案总体比较稳定,严重暴力案件立案数量连年降低,社会安全指数名列世界前列,这都说明中国现代侦查工作理念、制度、方法技术上的先进性,其中中国特色的视频侦查功不可没。视频侦查是现代侦查方法体系的重要组成之一。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传统侦查与现代侦查方法的融合创新,使新时代侦查工作不断开拓前进。在总结现代侦查战法规律的基础上,公安机关侦查部门逐步探索形成了从视频轨迹到人的侦查途径,成为当前打击刑事犯罪的基本路径和范式。在不断深化的刑事司法工作改革的背景下,视频侦查规范化既是侦查改革的要求,同时也是落实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等系列创新的有力回应。当然,视频侦查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制约了视频侦查打击效能的进一步发挥。本文由导论和五章内容构成,按照视频侦查的理论引入——机理研究——运用现状——问题分析——优化与构建五个部分进行研究。在犯罪日益网络化、技术化、职业化,犯罪行为更加隐蔽复杂的今天,公安机关发现犯罪和证实犯罪的难度大,凸显公安机关应对犯罪的诸多被动与压力。视频侦查是公安机关侦查工作的创新和应对犯罪新情势的有效手段。视频侦查理论研究重点有三个方面,一是从信息论角度,分析视频侦查是信息在侦查工作领域展现所出来效用,即情报导侦;二是从系统论上看,视频侦查利用视频影像、犯罪嫌疑人特殊行为和活动、视频轨迹等系统要素来发挥侦查破案的作用,即视频侦查机理研究。三是在视频侦查的证据链构建上,提出以视频影像为中心来搭建“两关系三要素”视频侦查证据链模型。在视频侦查的现实问题上,通过调查研究展现视频侦查工作的实际状况,分析视频侦查的现实不足,最后提出优化视频侦查的对策方案。第一章阐述视频侦查的基本理论。视频侦查的基本理论主要包括概念的界定,视频侦查的原理和视频侦查的意义三个方面。本文认为,视频侦查的准确定义,是指侦查人员借助于视频技术,在侦查活动中利用视频影像和轨迹,通过轨迹追踪,来获取侦查线索与犯罪证据的一种专门方法。视频侦查具有直观性、基础性和综合性三大特点,发挥着发现犯罪、收集线索、证实犯罪三大功能。本章的第二部分,通过对视频侦查的原理:信息转移、情报导侦、同一认定研究,展现视频侦查在实践层面的基本理论依据。视频侦查的普及是有效应对刑事犯罪新趋势的需要,回应了当前刑事司法改革的新要求。第二章解读视频侦查机理,即视频侦查在实践中是如何发挥出侦查破案效果的。从系统论观点出发,视频侦查发挥作用是依靠犯罪嫌疑人的视频影像、特殊行为和活动、视频轨迹三个要素,视频影像是基础,视频轨迹最重要和普遍,涵盖视频影像的基本信息。在实践中,侦查人员围绕以上三要素来形成有效的破案线索并来构建视频侦查证据链。视频侦查机理的实现,要求视频侦查人员通过轨迹追踪来获取,然后在此基础上,视频侦查人员对视频轨迹进行有效分析,直到获取有效的破案线索和案件证据。第三章是视频侦查的现实考量。从社会公众、视频侦查主体的认知考察、实务效能调查、实际使用情况以及视频侦查的证据应用状况四个维度,对实践层面的视频侦查进行了全面考察。本章以走访调查和数据统计方式,对视频侦查的实践运用状况进行分析。一是调查了社会公众、公安民警、侦查人员以及检察官、法官对视频侦查的认知情况,重点对视频侦查打击和证实犯罪的实际效果进行客观深入地调查。二是在实践操作层面,本文对视频侦查工作的实施过程情况进行调查研究。本章第三节检视刑事诉讼各阶段视频侦查证据的运用情况。第四章分析实践中视频侦查存在的问题。一是视频侦查的认识和主体观念落后。社会公众对视频侦查认知比较浅显,视频侦查观念比较落后。二是视频侦查制度不健全,影响了视频侦查的规范、健康、可持续发展。视频侦查机构建设上比较混乱,有关人员组成复杂等诸多问题。三是实践运用层面,视频侦查面临方法落后、视频侦查与合成作战机制对接不力、反视频侦查行为的难题。四是受犯罪类别化治理的局限、视频侦查碎片化、视频侦查取证工作薄弱和证明体系缺失的影响,视频侦查整体性防控机能不足的问题非常突出。第五章针对实践中视频侦查存在的诸多不足,提出视频侦查优化路径和对策。首先是视频侦查理念形成:视频侦查法治观、视频侦查先行观、视频侦查证据观;其次完善视频侦查制度体系;三是运用视频侦查全轨迹追踪方法,深化视频侦查启发法,推动视频轨迹引导侦查和有效应对反视频侦查行为;四是积极拓展视频侦查平台,引入视频侦查第三方警务,建设社会广泛参与的视频侦查力量。逐步推进视频侦查取证工作,打造以视频侦查为中心的取证和以视频影像为中心的证据证明体系。本章的重点提出视频侦查证据链的建构模型及其关键技术方法。视频侦查证据链的深化运用,需要司法机关协调合作,进一步完善和拓展运用。视频侦查是也存在完善的空间。从方法上看,视频侦查还有与现代侦查技术深度融合和运用的潜力。视频侦查的证据链建设,视频轨迹和视频影像的证据化运用,有待理论创新和研究的不断深入。本文也存在着上述问题的困扰,需要进一步研究。

何会会,马红平[9](2014)在《论流窜犯罪案件的特点及侦查对策》文中指出作案后迅速逃离是流窜犯罪最基本的活动规律。流窜犯罪在侵害目标、作案成员、作案地点和作案手段上有其自身特点。流窜犯罪的高发与经济发展、交通便利、社会管理缺位、公众防范意识差、作案人反侦查意识强等因素有关。当前流窜犯罪的侦查工作存在着考核机制不健全、情报信息不畅、异地串并案难度大等问题。对此,应当加强区域合作,加强情报分析,加强管理和防控,以有效打击流窜犯罪。

贾永生[10](2012)在《论警务协作视野下的铁道警察体制与警务机制》文中研究表明区域警务协作是公安机关社会管理创新的新模式。铁道警察机关管辖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应该在管理体制和现代警务模式方面保障区域警务协作的施行。铁道警察工作的特殊性需要有警务协作的体制性保障。铁道警察管理体制归公安部直属垂直管理是理顺警务协作的基本保障。在铁道警察现代警务机制中,警务协作可以分为铁道警察内部之间的协作和铁道警察与地方警察之间的警务协作,二者的有机结合是铁道警察警务协作的完整体系。

二、加强协作 增强打击流窜犯罪力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加强协作 增强打击流窜犯罪力度(论文提纲范文)

(1)大数据背景下入室盗窃案件侦查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入室盗窃案件概述
    1.1 入室盗窃案件的概念
    1.2 入室盗窃案件的现状
    1.3 入室盗窃案件的特点
        1.3.1 团伙犯罪明显
        1.3.2 系列犯罪突出
        1.3.3 跨区域流窜盗窃日益增多
        1.3.4 地域性犯罪猖獗
        1.3.5 特定人群作案危害大
2 入室盗窃案件侦查工作存在的问题
    2.1 刑侦基础工作薄弱,管控手段乏力
        2.1.1 阵地控制手段单一
        2.1.2 刑嫌调控工作滞后
    2.2 刑事科学技术支撑作用发挥不充分
        2.2.1 现场勘查工作质量亟待提升
        2.2.2 刑事技术与侦查工作脱节
    2.3 情报导侦工作效果不佳
        2.3.1 情报信息搜集不全面
        2.3.2 数据共享仍然存在壁垒
        2.3.3 情报研判工作服务实战效果不佳
    2.4 侦查协作机制亟待完善
        2.4.1 警种间合成作战机制运行不畅
        2.4.2 跨区域侦查协作机制不健全
        2.4.3 警企间侦查协作机制待建立
3 入室盗窃案件的侦查难点
    3.1 犯罪活动隐蔽,预警发现难
    3.2 反侦查能力强,侦查破案难
    3.3 对抗意识强烈,审讯深挖难
    3.4 销赃渠道隐蔽,追赃返赃难
4 入室盗窃案件侦查中大数据应用分析
    4.1 大数据的概念和特点
        4.1.1 大数据的概念
        4.1.2 大数据的特点
    4.2 入室盗窃案件侦查中大数据应用的优势
        4.2.1 拓展入室盗窃案件侦查视野
        4.2.2 提高入室盗窃案件研判分析成效
        4.2.3 提升入室盗窃案件侦查主动进攻能力
5 大数据背景下入室盗窃案件侦查对策
    5.1 树立大数据侦查工作理念
        5.1.1 树立大数据相关性侦查理念
        5.1.2 树立大数据规模化侦查理念
    5.2 深化大数据预警应用,提升犯罪主动发现能力
        5.2.1 依托大数据强化盗窃赃物的预警查控
        5.2.2 依托大数据强化盗窃高危人员的预警管控
        5.2.3 依托大数据深化盗窃热点地区的预警监测
    5.3 依托大数据强化刑事科学技术支撑作用
        5.3.1 依托大数据技术推动刑事技术智能化
        5.3.2 集中开展刑事技术大数据比对破案会战
    5.4 运用大数据加强情报研判分析工作
        5.4.1 运用大数据刻画犯罪嫌疑人数据画像
        5.4.2 运用大数据理清犯罪团伙网络关系
        5.4.3 运用大数据智能化串并入室盗窃案件
    5.5 深入推进视频+大数据建设,创新侦查技战法
        5.5.1 完善视频监控天网,提升视频数据质量
        5.5.2 依托车辆大数据系统应用由车到人
        5.5.3 依托人脸大数据预警发现盗窃重点人员
        5.5.4 依托人脸识别系统应用开展人员身份落查
    5.6 构建数据共享和多方联动的一体化侦查模式
        5.6.1 依托大数据构建“情指一体化”快速反应警务机制
        5.6.2 强化多警种合成作战,提升攻坚克难能力
        5.6.3 深化跨区域侦查协作,打击跨区域流窜盗窃
        5.6.4 拓展与社会行业部门和互联网企业的数据共享
结论
参考文献
在学研究成果
致谢

(2)传统盗抢骗“小案”侦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综述
    1.3 研究方法
        1.3.1 文献研究法
        1.3.2 案例分析法
        1.3.3 调查访问法
2 传统盗抢骗“小案”的概念界定与现状分析
    2.1 概念的界定
        2.1.1 “小案”的概念
        2.1.2 传统盗抢骗“小案”的概念
    2.2 传统盗抢骗“小案”现状分析
3 传统盗抢骗“小案”的新趋势
    3.1 主体层面
        3.1.1 犯罪人员职业化趋势显着
        3.1.2 犯罪团伙地域性特征突出
    3.2 行为层面
        3.2.1 跨区域、流窜作案常态化
        3.2.2 犯罪手段迭代更新速度快
        3.2.3 犯罪产业化程度不断提高
        3.2.4 销赃方式、渠道转型升级
    3.3 客体层面
        3.3.1 被盗抢财物形式呈多样化
        3.3.2 诈骗目标的选择有针对性
4 传统盗抢骗“小案”的侦查困境
    4.1 现有的侦查资源难以应对“小案”的高发态势
    4.2 传统的“小案”侦查模式难以跟进犯罪新趋势
    4.3 犯罪现场勘查不规范导致“小案”证据收集难
    4.4 串并范围小、方式落后导致“小案”串并率低
    4.5 赃物控制薄弱导致“小案”涉案财物追回不力
5 传统盗抢骗“小案”的侦查对策
    5.1 转变侦查模式,创新侦查机制
        5.1.1 坚持数据驱动型侦查模式
        5.1.2 建立刑侦主导的合成作战机制
    5.2 搭建高危人员预警平台,主动发现犯罪线索
        5.2.1 拓展数据来源,建立高危人员“全息档案”
        5.2.2 构建传统盗抢骗高危人员预警模型
        5.2.3 通过模型嵌入实现高危人员精准预警
    5.3 围绕“犯罪现场”把握研判重点,线上线下同步取证
        5.3.1 规范现场勘验、检查工作,提高痕迹、物证比重率
        5.3.2 全面采集现场视频信息,挖掘视频价值
        5.3.3 充分运用合成作战平台,提升网上研判水平
    5.4 推进案件串并智能化,实施规模化打击
        5.4.1 夯实基础信息采集工作,扩大串并范围
        5.4.2 采用智能化串并方法,提高并案侦查效益
        5.4.3 形成跨区域协同作战的整体打击模式
    5.5 强化信息化控赃工作,及时追赃挽损
        5.5.1 创新传统阵地控制方法,加大网上控赃力度
        5.5.2 搭建寄递大数据平台,加强物流销赃渠道监管
        5.5.3 开通物品信息自助录入通道,畅通赃物返还渠道
结论
参考文献
在学研究成果
致谢

(3)拐卖儿童公安管控研究 ——以L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状况
        1.2.1 国外研究状况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文献评述
    1.3 研究方法
        1.3.1 文献研究法
        1.3.2 个案访谈法
        1.3.3 案例分析法
    1.4 研究创新之处
    1.5 研究内容与框架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框架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拐卖儿童
        2.1.2 公安管控
    2.2 公安管控的理论基础
        2.2.1 社会治理理论
        2.2.2 机会理论与破窗理论
        2.2.3 社会支持理论
第三章 L市拐卖儿童公安管控现状
    3.1 L市拐卖儿童犯罪管控状况
        3.1.1 立案数呈上升-下降趋势
        3.1.2 拐卖儿童犯罪方式由“拐卖”转向“亲卖”
        3.1.3 破案数与立案数基本持平
        3.1.4 非立案解救儿童数呈上升趋势
    3.2 L市公安机关打击整治拐卖儿童的成功经验
        3.2.1 紧急处置反应
        3.2.2 “天眼”先行并走访群众
        3.2.3 依靠网络技术
        3.2.3.1 收集信息,综合研判
        3.2.3.2 串并分析,创新作战
        3.2.4 充分发挥视频侦查手段优势
        3.2.5 协作解救
第四章 L市拐卖儿童公安管控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4.1 拐卖儿童公安管控存在的主要问题
        4.1.1 预防工作不到位
        4.1.1.1 社区警务工作不深入
        4.1.1.2 流动人口管理不到位
        4.1.1.3 基层对疑似被拐儿童的排查工作不彻底
        4.1.2 解救儿童安置救助工作不理想
        4.1.3 事后打拐不充分
    4.2 拐卖儿童公安管控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4.2.1 思想认识不足
        4.2.2 警力和财力不足
        4.2.3 对群众的发动教育不足
        4.2.4 联动工作不力
        4.2.5 高科技手段应用不足
        4.2.6 责任落实不到位
第五章 加强拐卖儿童公安管控的措施
    5.1 提高思想认识
        5.1.1 实现公安机关管控理念创新
        5.1.2 加强舆论引导,提高社会大众防控意识
        5.1.3 督促工作落实,提高公安民警的管控意识
    5.2 增强管控力量
        5.2.1 扩充民警数量
        5.2.2 提高民警能力
        5.2.3 保证财力支持
    5.3 健全法治宣传,发动社会群众
        5.3.1 加强法制宣传力度
        5.3.2 提高群众预防能力
        5.3.3 增强群众协作能力
    5.4 优化反拐联动工作
        5.4.1 健全区域协作
        5.4.2 加强部门联动工作机制
    5.5 健全公安管控现代科技应用
        5.5.1 重视“互联网+”功能
        5.5.2 加强寻亲网络平台建设
    5.6 强化责任落实
        5.6.1 强化基层工作责任,保证反拐工作落实到位
        5.6.2 强化侦查破案责任,落实“一长三包”责任制
        5.6.3 强化社会救助责任,健全完善解救儿童救助机制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4)安徽省传统侵财案件多发的原因及防范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的缘由及意义
        1.1.1 选题缘由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3 简要的评价
    1.3 本文逻辑结构及研究方法
        1.3.1 逻辑结构
        1.3.2 研究方法
    1.4 本文的创新意图
第2章 传统侵财概念界定与责任政府理论阐述
    2.1 传统侵财概念界定
    2.2 责任政府理论
第3章 安徽省传统侵财案件现状及特点分析
    3.1 安徽省传统侵财案件基本现状分析
        3.1.1 持续高发
        3.1.2 地域性职业犯罪
        3.1.3 跨区域犯罪
        3.1.4 随时反弹
    3.2 安徽省传统侵财案件特点分析
        3.2.1 团伙化
        3.2.2 跨区域
        3.2.3 技术型
        3.2.4 难处理
        3.2.5 低龄化
第4章 安徽省传统侵财案件多发的成因剖析
    4.1 宏观因素
        4.1.1 犯罪成本低
        4.1.2 跨地区打击力度不够
        4.1.3 经济落后
        4.1.4 经济发展不平衡
        4.1.5 职业教育资源不足
    4.2 警方因素
        4.2.1 缺乏责任担当,前科人员管控不到位
        4.2.2 各部门协调工作欠缺,多警种合作困难
        4.2.3 警力配置欠缺,存在管理盲区
        4.2.4 固定证据困难,流动人口管理松散
        4.2.5 服务群众意识淡薄
    4.3 嫌疑人因素
        4.3.1 暴富侥幸心理
        4.3.2 得过且过,铤而走险
    4.4 群众及技术因素
        4.4.1 防范意识薄弱
        4.4.2 科技转化能力待提高
        4.4.3 刑事技术服务未成体系
第5章 解决安徽省传统侵财案件多发的对策
    5.1 坚持牵头负责制,党内问责促政府责任
        5.1.1 牵头负责促全民防控
        5.1.2 党内问责促政府责任
    5.2 列好政府责任清单,建好防控体系
        5.2.1 理顺执法关系,落实执法责任
        5.2.2 进行犯罪化研究
        5.2.3 引入服务承诺机制
        5.2.4 加强职业教育和技术培训
        5.2.5 智能化动态管控
    5.3 完善责任分担机制,集结社会资源
        5.3.1 发挥社会组织协同作用,鼓励警企合作
        5.3.2 首问责任制,加强部门会商
        5.3.3 完善能力建设机制,打造专业团队
        5.3.4 上网追逃,提高打击力度
第6章 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5)地域性团伙侵财犯罪侦查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概述
    1.1 侵财犯罪的概念
    1.2 地域性犯罪团伙的概念
    1.3 地域性团伙侵财犯罪的原因
        1.3.1 经济发展不平衡
        1.3.2 受犯罪亚文化的影响
        1.3.3 社会保障不力
        1.3.4 司法打击力度不够
2 地域性团伙侵财犯罪的特点
    2.1 犯罪团伙内部凝聚力强
        2.1.1 以亲缘、地缘关系组成犯罪团伙
        2.1.2 以传授、交流犯罪方法凝聚团伙成员
        2.1.3 以严明的规矩约束团伙成员
    2.2 犯罪方法的地域性突出
    2.3 犯罪活动流窜性强
    2.4 反侦查程度高
        2.4.1 交通工具方面的反侦查
        2.4.2 通讯工具方面的反侦查
        2.4.3 住宿方面的反侦查
        2.4.4 销赃方面的反侦查
        2.4.4.1 快速销赃特征明显
        2.4.4.2 转移赃款、赃物方式隐蔽性强
        2.4.4.3 传统销赃与网络销赃并存
3 地域性团伙侵财犯罪的侦查难点
    3.1 现场勘查取证难
    3.2 侦查办案协作难
    3.3 追缴赃款、赃物难
    3.4 深挖犯罪难
        3.4.1 深挖余罪难
        3.4.2 深挖团伙成员难
4 地域性团伙侵财犯罪的侦查对策
    4.1 强化情报工作,提高侦查工作的主动性
        4.1.1 地域性团伙情报的收集
        4.1.1.1 地域性团伙情报收集的内容
        4.1.1.1.1 地域性犯罪人员基本信息
        4.1.1.1.2 地域性团伙成员的行为轨迹信息
        4.1.1.1.3 地域性团伙侵财犯罪痕迹、物证信息
        4.1.1.1.4 地域性团伙侵财犯罪赃物信息
        4.1.1.1.5 地域性团伙侵财犯罪手段的信息
        4.1.1.2 地域性团伙情报信息收集的方法
        4.1.1.2.1 数字化自动收集
        4.1.1.2.2 业务工作中的人工收集
        4.1.1.2.3 利用秘密力量收集
        4.1.2 地域性团伙情报的整合
        4.1.2.1 加强数据资源共享
        4.1.2.2 提高情报智能化处理水平
        4.1.3 地域性团伙情报的研判
        4.1.3.1 地域性团伙的流窜轨迹分析
        4.1.3.2 地域性团伙的通信轨迹分析
        4.1.3.3 地域性团伙的住宿信息分析
        4.1.3.4 地域性团伙的网络活动分析
    4.2 提高现场勘查质量,充分获取痕迹物证
        4.2.1 规范现场勘查流程
        4.2.2 创新技术勘查手段
        4.2.3 完善现场勘查机制
    4.3 重视串并分析,扩大侦查线索和证据
        4.3.1 根据犯罪手段实施串并
        4.3.2 根据活动轨迹实施串并
        4.3.3 根据痕迹、物证实施串并
    4.4 落实阵地控制工作,掌控犯罪成员的活动
        4.4.1 对地域性团伙销赃的阵地控制
        4.4.1.1 实体阵地控制
        4.4.1.2 网络阵地控制
        4.4.2 对地域性团伙娱乐的阵地控制
        4.4.3 对地域性团伙住宿的阵地控制
    4.5 强化审讯工作,编制严密证据链
5 地域性团伙侵财犯罪的侦查机制
    5.1 健全合成作战机制
        5.1.1 指挥机制
        5.1.2 协作机制
        5.1.3 情报共享机制
    5.2 健全快速反应机制
        5.2.1 快速止付机制
        5.2.2 快速抓捕机制
    5.3 健全专项打击工作机制
结论
参考文献
在学研究成果
致谢

(6)昆明市流动人口治安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1. 研究目的
        2. 研究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1. 国外研究现状
        2. 国内研究现状
        3. 研究述评
    (四)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 研究内容
        2. 研究方法
    (五)本文的研究分析框架
        1. 流动人口治安管理的主体
        2. 流动人口治安管理的模式
        3. 流动人口治安管理的策略
    (六)本文的创新与不足
一、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一)相关概念
        1. 流动人口
        2. 治安管理
    (二)流动人口治安管理研究的理论基础
        1. 推拉理论
        2. 新公共服务理论
        3. 协同治理理论
二、昆明市流动人口治安管理的现状
    (一) 昆明市流动人口基本情况
        1. 流动人口数量增长较快
        2. 80-90后成为流动人口主力
        3. 男女比例仍然处于失衡状态
        4. 文化素质整体仍然偏低
        5. 租房居住是流动人口首选
        6. 云南各地州市是流动人口主要来源地
        7. 居住地址和时间呈不稳定状态
    (二) 昆明市流动人口违法犯罪现状
        1. 在违法人员中的占比较大
        2. 违法人员以青壮年为主
        3. 违法人员低龄化趋势明显
        4. 违法案件以侵财类为主
        5. 团伙流窜作案
    (三) 流动人口治安管理依据的政策法规
        1. 国家流动人口治安管理政策法规
        2. 云南省流动人口治安管理法规政策
        3. 昆明市流动人口治安管理法规政策
    (四) 昆明市流动人口治安管理的实践历程
        1. 严格管控时期(1995年-2003年)
        2. 管理拓展服务时期(2003年-2016年)
        3. 综合服务管理时期(2016年至今)
    (五) 昆明市流动人口治安管理的现行模式
        1. 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多元化信息采集模式
        2 .以房屋、企业等为依托的多渠道日常管理模式
        3. 以网格化建设为基础的多方协同管理模式
        4. 以公安机关为主导的专项治理模式
三、昆明市流动人口治安管理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一) 信息采集困难及原因分析
        1. 渠道单一、未建立信息共享机制
        2. 人员流动性大
        3. 人员居住分散
        4. 流口协管员配比较低
        5. 入户登记困难
        6. 前科人员、治安高危人员逃避登记
    (二) 日常管理工作开展困难及原因分析
        1. 警力配备不科学
        2. 社区民警不专职、工作任务繁重
        3. 出租房管理难度大
        4. 城中村治安环境复杂
        5. 高危人员管控难
    (三) 各方协同治理困难及其原因分析
        1. 网格化建设滞后以及人员不到位
        2. 社会协同治理机制不健全
    (四) 公安机关专项治理处罚困难及其原因分析
        1. 违反信息采集登记规定处罚难
        2. 流动人口违法犯罪行为打击困难
四、完善昆明市流动人口治安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一) 转变流动人口治安管理理念
        1. 树立以人为本理念
        2. 树立服务理念
        3. 树立平等理念
        4. 树立公共治理理念
    (二)优化现行流动人口治安管理的模式
        1. 人口管理从静态向动态转变
        2. 拓展居住证权益的外延
        3. 加强网格建设、发挥网格作用
        4. 加大对流动人口违法犯罪的打击力度
        5. 继续推进城中村改造
        6. 完善分类管理制度
    (三) 完善流动人口治安管理的政策法规
        1. 改革户籍制度
        2. 完善流动人口治安管理相关政策法规
        3. 加强法制宣传教育
    (四) 推进社区民警和协管员队伍建设
        1. 推进专职社区民警队伍建设
        2. 推进流动人口协管员队伍建设
    (五) 提升治安管理的科技信息化管理水平
        1. 建立统一的房屋建筑物标准代码
        2. 提高信息采集的科技手段
        3. 完善流动人口信息管理系统
    (六) 加强流动人口社会保障体系的协同建设
        1. 取消流动人口进城就业的歧视性政策
        2. 加快劳动力市场建设
        3. 解决流动人口子女上学问题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7)“小案”侦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第一章 “小案”概述
    第一节 “小案”的概念
        一、“小案”的内涵
        二、“小案”的外延
    第二节 “小案”的主要特点
        一、犯罪成本低
        二、犯罪数量多
        三、犯罪团伙化
        四、犯罪流窜性与反复性
第二章 “小案”侦查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
    第一节 “小案”侦查中存在的问题
        一、现场勘验率不高
        二、追赃力度有待提高
        三、调查取证方法落后
        四、犯罪打击方式不长效
    第二节 “小案”侦查问题的成因
        一、内部原因
        二、外部原因
第三章 “小案”侦查机制的完善
    第一节 加强队伍管理
        一、培养专业技术人才
        二、健全考评管理体系
        三、强化内部监督制约
    第二节 丰富侦查方法
        一、高危人群分析研判
        二、二手交易市场的赃物控制
        三、涉案资金端的快速联动
    第三节 整合侦查资源
        一、多层次的侦查协作
        二、信息化的情报建设
        三、扁平化的组织结构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8)视频侦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问题提出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意义
    四、研究方法
第一章 视频侦查概述
    第一节 视频侦查的内涵
        一、视频侦查的定义
        二、视频侦查的特点
        三、视频侦查的功能
    第二节 视频侦查的原理
        一、信息转移
        二、情报导侦
        三、同一认定
    第三节 视频侦查的意义
        一、应对刑事犯罪的新情况
        二、侦查模式转型的新需要
        三、刑事司法改革的新要求
第二章 视频侦查机理
    第一节 视频侦查机理的概念及要素
        一、视频侦查机理的概念
        二、视频影像要素
        三、特殊行为和活动要素
        四、视频轨迹要素
    第二节 视频侦查机理的核心——视频轨迹
        一、视频轨迹的形成
        二、视频轨迹的结构
        三、视频轨迹的特性
    第三节 视频侦查机理的实现
        一、视频轨迹追踪
        二、视频轨迹分析
        三、视频轨迹的线索形成
        四、视频轨迹的证据转化
第三章 视频侦查的现实考量
    第一节 视频侦查的实务调查
        一、社会公众的认知情况
        二、视频侦查的主体考察
        三、视频侦查的使用状况
    第二节 视频侦查的运行
        一、视频影像搜集
        二、视频侦查线索落地
        三、视频侦查取证
    第三节 视频侦查的证据应用检视
        一、侦查阶段视频侦查证据的运用
        二、逮捕和审查起诉阶段视频影像证据的运用
        三、审判阶段视频影像证据的运用
第四章 视频侦查的现存问题
    第一节 视频侦查人员的问题
        一、视频侦查观念落后
        二、人员构成复杂效率低
        三、视频侦查行为不规范
    第二节 视频侦查制度不健全
        一、视频侦查机构不规范
        二、视频侦查法制不齐备
        三、视频侦查机制不通畅
    第三节 视频侦查应用的掣肘
        一、视频侦查方法应用落后
        二、视频侦查与合成作战对接不力
        三、反视频侦查行为频发
    第四节 视频侦查整体性防控机能的不足
        一、视频侦查碎片化的制约
        二、犯罪类别化治理的局限
        三、视频侦查取证薄弱和视频影像证据证明体系的缺失
第五章 视频侦查的优化
    第一节 视频侦查理念导引
        一、视频侦查法治观
        二、视频侦查先行观
        三、视频侦查证据观
    第二节 视频侦查制度跟进
        一、视频侦查管理制度
        二、视频侦查运行制度
        三、视频影像证据应用规范体系
    第三节 视频侦查方法改善
        一、视频侦查全轨迹追踪方法
        二、视频侦查启发法
        三、视频轨迹引导侦查
        四、识别反视频侦查行为
    第四节 视频侦查平台拓展
        一、视频侦查第三方警务
        二、以视频侦查为中心的取证体系
        三、以视频影像为中心的证明体系
结语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9)论流窜犯罪案件的特点及侦查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一、流窜犯罪概述
二、流窜犯罪活动的规律及特点
    (一) 流窜犯罪活动的规律
    (二) 流窜犯罪的特点
        1. 作案对象主要集中在财产和人身方面
        2. 团伙作案较为普遍
        3. 作案目标具有随机性
        4. 案件多发生在大、中型城市, 并向周围辐射
三、我国流窜犯罪高发的原因
    (一) 市场经济发展不平衡助推了流窜犯罪
    (二) 交通设施完善为流窜犯罪提供了便利条件
    (三) 犯罪分子反侦查意识增强, 打击流窜犯罪的难度加大
    (四) 社会管理不到位, 公众防范意识差给流窜犯带来可乘之机
四、流窜犯罪侦查中存在的问题
    (一) 现行案件考核机制存在缺陷和弊端
    (二) 情报信息不畅, 资料传递速度慢
    (三) 异地案件串并限制较大
五、流窜犯罪的侦查对策
    (一) 加强区域协作, 及时开展专项斗争
    (二) 加强情报分析, 转变侦查模式
    (三) 积极实施并案侦查, 寻求大量线索侦破案件
    (四) 强化阵地控制, 加强对外来人口的管理
    (五) 提高公众的防范意识, 加强警民合作

(10)论警务协作视野下的铁道警察体制与警务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一、铁道警察体制与警务协作的关系
    (一) 铁道警察工作的特殊性需要有警务协作的体制性保障
    (二) 铁道警察机关归公安部直属垂直管理是理顺警务协作的基本保障
二、铁道警察现代警务机制与警务协作
    (一) 铁道警察内部的警务协作
        1.铁道警务信息情报系统建设。
        2.健全铁道警察机关内部区域间警务协调机制。
        3.完善警种协作警务机制。
        4.优势警务资源互补共用机制。
        5.加强铁道警察与铁道警察院校间警务协作。
    (二) 铁道警察与地方公安机关之间警务协作

四、加强协作 增强打击流窜犯罪力度(论文参考文献)

  • [1]大数据背景下入室盗窃案件侦查对策研究[D]. 刘鹏.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2020(12)
  • [2]传统盗抢骗“小案”侦查研究[D]. 陈雨楠.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2020(12)
  • [3]拐卖儿童公安管控研究 ——以L市为例[D]. 李敏. 济南大学, 2020(05)
  • [4]安徽省传统侵财案件多发的原因及防范对策研究[D]. 杨尚. 华中师范大学, 2020(01)
  • [5]地域性团伙侵财犯罪侦查对策研究[D]. 王曹川.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2020(10)
  • [6]昆明市流动人口治安管理研究[D]. 康伟. 云南大学, 2019(03)
  • [7]“小案”侦查研究[D]. 刘艳.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019(09)
  • [8]视频侦查研究[D]. 王刚.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019(08)
  • [9]论流窜犯罪案件的特点及侦查对策[J]. 何会会,马红平. 广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4(01)
  • [10]论警务协作视野下的铁道警察体制与警务机制[J]. 贾永生. 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2(05)

标签:;  ;  ;  ;  ;  

加强合作,加大对流浪犯罪的打击力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