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常见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我院常见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一、我院常见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李迈[1](2021)在《儿童下呼吸道感染细菌病原学及临床特点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的细菌病原学构成比、不同性别、不同病程、不同季节及不同年龄组的病原体分布、抗菌药物的使用对病原学检出率的影响及不同细菌耐药性、敏感性的特点。方法:回顾性收集并分析2018-12至2019-12于我院住院治疗的1月至14岁的下呼吸道感染且下呼吸道分泌物细菌病原学为阳性的患儿临床资料,共214例。采用SPSS.25版软件,分析细菌阳性病原学构成比、不同性别、不同病程、不同季节、不同年龄组的病原体分布、抗菌药物的使用对细菌病原学检出率的影响及不同细菌耐药性、敏感性的特点。结果:1.1727例确诊的下呼吸道感染患儿中,细菌病原学检出阳性患儿共214例,阳性率12.3%,共检出菌株229例。检出菌株中流感嗜血杆菌(28.8%)所占比例最高,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17.9%)、肺炎链球菌(12.7%)、肺炎克雷伯菌(10.5%)。2.在性别分组的细菌病原学阳性结果中,男性患儿的细菌检出构成比(61.2%)明显高于女性患儿的细菌检出构成比(38.8%)。但在性别分组中各细菌检出构成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在病程分组的细菌病原学阳性结果中,病程<15天的患儿细菌检出构成比(61.2%)高于病程>15天的患儿细菌检出构成比(38.8%)。4.在季节性细菌病原学阳性结果中,四季细菌总检出率秋季最高,夏季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个季节均以流感嗜血杆菌最为常见,且仅卡他莫拉菌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卡他莫拉菌在秋季、冬季检出率较高,春季最低。5.在各个年龄组细菌病原学阳性结果中,构成比最高的为1月-1岁组。且流感嗜血杆菌在1月-1岁组、3岁-6岁组、6岁-14岁组患儿中均为首位感染菌种,1岁-3岁组则以肺炎链球菌为主。6.入院前使用过抗生素的患儿细菌检出构成比(76.6%)高于院前未使用过抗生素的患儿细菌检出构成比(23.4%),但各细菌检出构成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7.⑴革兰阴性菌耐药性:肺炎克雷伯菌对氨苄西林(95.8%)、呋喃妥因(58.3%)、哌拉西林(54.2%)、氨苄西林/舒巴坦(37.5%)、头孢呋辛酯(33.3%)、头孢曲松(20.8%)、头孢哌酮/舒巴坦(12.5%)、哌拉西林/他唑巴坦(12.5%)、美罗培南(12.5%)、亚胺培南(12.5%)耐药率较高,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78.9%)、氨苄西林/舒巴坦(63.2%)、哌拉西林(52.6%)、复方新诺明(47.4%)、头孢曲松(36.8%)、头孢呋辛(36.8%)、哌拉西林/他唑巴坦(5.3%)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对氨苄西林(100.0%)、氨苄西林/舒巴坦(75.0%)、复方新诺明(75.0%)、呋喃妥因(75.0%)、氨曲南(75.0%)、头孢类(如头孢替坦、头孢曲松、头孢唑林)(约75.0%)、亚胺培南(25.0%)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对氨苄西林(100.0%)、呋喃妥因(100.0%)、氨曲南(100.0%)、头孢类(75.0%-100.0%)耐药,流感嗜血杆菌对氨苄西林(93.9%)、复方新诺明(87.9%)、头孢呋辛钠(83.3%)、阿莫西林/克拉维酸(45.5%)、美罗培南(3.0%)耐药,而卡他莫拉菌则对阿奇霉素(60.0%)、红霉素(50.0%)耐药。⑵革兰阴性菌敏感性:肺炎克雷伯菌对阿米卡星(95.8%)、左氧氟沙星(97.5%)、环丙沙星(87.5%)、美罗培南(83.3%)、舒巴坦亚胺培南(83.3%)、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83.3%)、头孢替坦(83.3%)、头孢哌酮/舒巴坦(75.0%)、头孢他啶(75.0%)、头孢曲松(75.0%)较敏感,大肠埃希菌对美罗培南(94.7%)、阿米卡星(94.7%)、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89.5%)、头孢替坦(89.5%)、头孢哌酮/舒巴坦(78.9%)、头孢曲松(57.9%)较敏感,铜绿假单胞菌对美罗培南(100.0%)、阿米卡星(100.0%)、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100.0%)、头孢哌酮/舒巴坦(100.0%)、头孢他啶(100.0%)、亚胺培南(75.0%)较敏感,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100.0%)、头孢哌酮/(100.0%)、环丙沙星(100.0%)、头孢吡肟(100.0%)、左氧氟沙星(100.0%)、头孢他啶(100.0%)、复方新诺明(100.0%)较敏感,流感嗜血杆菌对美罗培南(86.4%)、亚胺培南(59.1%)、阿奇霉素(48.5%)、头孢吡肟(33.3%)较敏感,而卡他莫拉菌则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80.0%)、环丙沙星(60.0%)较敏感。⑶革兰阳性菌耐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对红霉素(80.5%)、克林霉素(75.6%)、苯唑西林(61.0%)、头孢西丁(61.0%)、利奈唑胺(2.4%)、万古霉素(2.4%)耐药,而肺炎链球菌则对红霉素(96.6%)、四环素(93.1%)、复方新诺明(89.7%)、美罗培南(75.9%)耐药,对利奈唑胺及万古霉素耐药率均为0.0%。⑷革兰阳性菌敏感性: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左氧氟沙星(97.6%)、利奈唑胺(97.6%)、万古霉素(97.6%)、呋喃妥因(97.6%)、利福平(95.1%)、复方新诺明(90.2%)较敏感,而肺炎链球菌对左氧氟沙星(100.0%)、利奈唑胺(100.0%)、万古霉素(100.0%)、氯霉素(89.7%)、阿莫西林(58.6%)、头孢曲松(58.6%)较敏感。结论:1.流感嗜血杆菌是引起儿童下呼吸道感染的最常见细菌病原,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肺炎克雷伯菌。2.细菌病原检出率中,四季细菌总检出率秋季最高,夏季最低。各个季节均以流感嗜血杆菌最为常见。卡他莫拉菌在秋季、冬季检出率较高,春季最低。3.在各个年龄组细菌病原学阳性结果中,构成比最高的为1月-1岁组。且流感嗜血杆菌在1月-1岁组、3岁-6岁组、6岁-14岁组患儿中均为首位感染菌种,1岁-3岁组则以肺炎链球菌为主。4.大多数革兰阴性菌对青霉素类如氨苄西林、哌拉西林及一、二代头孢类抗生素耐药率均较高,对三、四代头孢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组成的复合制剂、碳青霉烯类保持着较高的敏感率,且随着三类抗生素级别的渐升,其敏感率呈现增高趋势,但随着抗生素暴露频率的增高,碳青霉烯类耐药菌株并不罕见;革兰阳性菌耐药情况亦很普遍,已出现金黄色葡萄球菌耐万古霉素、利奈唑胺菌株。因此,如何在临床工作中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已成为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郭慧慧[2](2021)在《ICU和普通病房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了解ICU和普通病房医院感染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和耐药性,为临床不同科室抗感染治疗提供依据,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减缓耐药菌的产生。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1月-2019年12月医院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科室来源分为ICU和普通病房组,分别记录两组分离菌的标本来源、细菌种类、药敏结果等,将数据录入EXCEL表格,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对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率或构成比描述,计数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2017-2019年共分离培养出病原菌826株,其中ICU病区共分离出病原菌154株,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占80.52%,其次为革兰阳性菌,占11.04%,真菌占8.44%。排名前5位的细菌分别是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和洋葱伯克霍尔德菌;普通病房分离出致病菌672株,革兰阴性菌占74.25%,革兰阳性菌占12.95%,真菌占12.80%。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白假丝酵母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别占前5位。在标本来源上,ICU和普通病房标本来源均主要以痰液为主,其次为尿液和血液。在细菌耐药性方面,两组中大肠埃希菌对阿米卡星、头孢替坦、碳青霉烯类、呋喃妥因、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较低,均小于10%;ICU分离的大肠埃希菌对头孢吡肟的耐药率大于普通病房,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肺炎克雷伯菌对氨苄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曲松、头孢唑林的耐药率较高,耐药率大于50%,其中ICU组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曲松、头孢哌酮舒巴坦、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唑林、头孢他啶的耐药率均大于普通病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CU和普通病房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率普遍偏高,其中ICU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吡肟、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复方新诺明、妥布霉素的耐药率均大于普通病房,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普通病房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对氨曲南的耐药率为100%大于ICU的73.33%,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铜绿假单胞菌在两组中除对氨苄西林舒巴坦、呋喃妥因、复方新诺明耐药率较高外,对其余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在30%左右,两组间耐药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CU和普通病房病原菌分布及构成各有不同,ICU感染的病原菌耐药性大多高于普通病房,临床经验性用药前应结合各科室细菌分布特点选择合适的抗生素,防止耐药菌的产生。

付锦娴[3](2020)在《广州一医院感染病原菌耐药性监测及临床特征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6年1月1日-2019年7月31日期间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耐药情况与临床特征等。方法以卫生部2001年颁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为依据,研究对象为2016年1月1日至2019年7月31日期间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各临床科室上报至医院感染监测系统的病原菌,最后纳入研究的共289株病原菌。本研究对入组病原菌的分布及分类特征、变迁及耐药情况做出描述性分析,并按病原菌类型,分为革兰阳性球菌组、革兰阴性杆菌组、真菌组,同时收集各组患者的基本情况、基础疾病史、有创操作史以及相关的检验结果等临床资料,比较三组间临床特征的差异。结果结果显示,289株医院感染病原菌中74.05%为革兰阴性杆菌,16.96%为革兰阳性球菌,8.30%为真菌。革兰阳性球菌中,多重耐药菌(Multidrug-resistant organism,MDROs)占55.10%;革兰阴性杆菌中,MDROs占54.21%,二者无统计学差异(χ2=0.013,P>0.05)。占比最多的前六种病原菌分别为鲍曼不动杆菌95株(32.87%)、肺炎克雷伯杆菌40株(13.84%)、铜绿假单胞杆菌34株(11.76%)、大肠埃希菌18株(6.23%)、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11株(3.81%)、白假丝酵母菌10株(3.46%)。鲍曼不动杆菌与铜绿假单胞菌呈先增后降的趋势。肺炎克雷伯菌杆菌与MRSA则逐渐增多,肺炎克雷伯杆菌在2019年成为首位病原菌。大肠杆菌与白假丝酵母菌则一直保持相对平稳的趋势,近四年医院感染病原菌构成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标本来源最多的是下呼吸道分泌物,占48.79%,前三年呈增多趋势,其次是血液及尿液,分别占21.45%及14.19%,血液标本先减后增,尿液标本则无明显波动,近四年医院感染病原菌标本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CU、神经外科、呼吸内科及血液内科是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的四大科室,分别占25.53%、22.49%、12.80%、9.34%。ICU连续四年检出鲍曼不动杆菌最多,肺炎克雷伯杆菌主要分布在新生儿科、ICU、神经外科,铜绿假单胞菌主要分布在神经外科和呼吸内科。药敏分析中,鲍曼不动杆菌对替加环素、多粘菌素的耐药率最低,为2.27%,其对氨基糖苷类、青霉素/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头孢菌素、碳青霉烯类呈现高耐药率;肺炎克雷伯杆菌对阿米卡星耐药率为28.57%,替加环素为5.00%,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50.00%、52.50%。铜绿假单胞菌对氨基糖苷类耐药率较低,对多粘菌素耐药率为8.33%,对一二代及部分三代头孢耐药率达90.00%以上,部分三代头孢(头孢他啶、头孢哌酮舒巴坦)及四代的头孢吡肟耐药率在13.33%~30.30%之间。革兰阳性球菌组与革兰阴性杆菌组在肺部(28.89%vs 58.54%,P<0.001),皮肤、黏膜(15.56%vs 3.41%,P<0.05)构成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革兰阴性杆菌组与真菌组在肺部(28.89%vs 25.00%,P<0.05)、尿路(13.33%vs 62.50%,P<0.001)构成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革兰阳性球菌组与真菌组在尿路构成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78%vs 62.50%,P<0.001)。革兰阴性杆菌、革兰阳性球菌、真菌在性别分布、腰椎穿刺、气管切开、是否入住ICU上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革兰阴性杆菌也是我院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其中以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杆菌以及铜绿假单胞菌为主。(2)下呼吸道分泌物、血液、尿液是主要的标本来源。ICU、神经外科、呼吸内科及血液内科成为我院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的主要科室。(3)多重耐药菌中,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杆菌>铜绿假单胞菌。(4)革兰阴性杆菌更多发生于肺部感染中,革兰阳性球菌更多发生于皮肤/黏膜感染,真菌更多发生于尿路感染。

李之红[4](2020)在《冠县中心医院儿科病房病原菌感染特点及耐药性分析》文中提出研究目的:分析冠县中心医院儿科病房感染患儿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及耐药性变化,为指导感染患儿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收集2015年01月至2018年12月冠县中心医院儿科病房5103例感染患儿住院信息。回顾性分析其基本临床资料,分析标本培养阳性患儿病情严重程度、预后、住院时间、病原菌分布情况及细菌耐药情况。标本均来源于住院患儿各种体液、分泌物等;按照性别、年龄、季节、抗菌药物使用情况、预后、住院时间、病情程度等分组,比较各组患儿的一般情况、病原菌的构成、分布及主要病原菌耐药性的变迁等。研究结果:1、一般情况选取2015年01月至2018年12月冠县中心医院儿科病房5103例患儿,共分离出病原菌381例。按性别分组,男性223例(58.53%),女性158例(41.47%)。按季节分组,春季105例(27.56%)、夏季94例(24.67%)、秋季93例(24.41%)、冬季89例(23.36%)。按年龄分组,新生儿期129例(33.86%)、婴儿期164例(43.04%)、幼儿期35例(9.19%)、学龄前期31例(8.14%)、学龄期及青春期22例(5.77%),新生儿期与婴儿期感染患儿占比例大。按病情严重程度分组,分为轻度、中度、重度。革兰氏阴性菌感染重度患儿比例高于革兰氏阳性菌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革兰氏阴性菌感染患儿住院时间长(>30天)的比例及死亡率均高于革兰氏阳性菌患儿。行CRP检测者共324例,>10mg/dl者占42.59%;行ESR检测者共268例,≥15mm/h者占63.43%;行PCT检测者共202例,>0.1ng/ml 者占 64.35%。2、病例标本的构成血液标本位居第一位,占36.70%,其次为呼吸道标本,占34.29%,第三位为创面分泌物标本,占19.99%。使用抗菌药物前留取标本共1427例,标本阳性率14.23%;使用抗菌药物后留取标本共3638例,标本阳性率4.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8.337;P<0.001)。3、主要病原菌构成及变迁革兰氏阳性菌占63.78%,前三位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革兰氏阴性菌占36.22%,前三位为大肠埃希氏菌、肺炎克雷伯菌和沙门菌属。近2年,革兰氏阴性菌构成比明显上升(P<0.05)。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及沙门菌属构成比上升(P>0.05);肺炎链球菌、大肠埃希氏菌构成比下降(P>0.05)。4、不同疾病患儿病原菌分布情况神经系统感染常见的病原菌为大肠埃希氏菌、肺炎链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呼吸系统疾病常见的病原菌为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氏菌、肺炎克雷伯菌;外伤患儿常见病原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氏菌;皮肤感染常见病原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消化系统疾病常见病原菌为大肠埃希氏菌、沙门菌属、金黄色葡萄球菌;泌尿系统疾病常见病原菌主要为大肠埃希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5、不同年龄段患儿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各年龄阶段前三位病原菌不同。新生儿期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氏菌、表皮葡萄球菌;婴儿期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氏菌、肺炎链球菌;幼儿期为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氏菌;学龄前期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氏菌、铜绿假单胞菌;学龄期及青春期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氏菌、肺炎链球菌。6、不同季节患儿病原菌的检出率大肠埃希氏菌在夏季检出率最高1.64%,秋季最低0.72%。肺炎克雷伯菌冬季检出率最高0.94%,夏季最低0.08%。金黄色葡萄球菌在夏季检出率最高2.57%,冬季最低1.62%。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7、病原菌耐药性及其变迁大肠埃希氏菌对氨苄西林耐药率达81.54%,对头孢唑林钠、头孢噻肟钠、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分别为53.85%、50.77%、52.31%,对头孢替坦、亚胺培南敏感;肺炎克雷伯菌对氨苄西林耐药率达82.60%,对头孢曲松、头孢吡肟、头孢噻肟钠、氨曲南耐药率均为47.83%,对环丙沙星、阿米卡星敏感;沙门菌属对氨苄西林、头孢唑林钠、头孢替坦耐药率分别为56.25%、81.25%、68.75%,对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G钠的耐药率高达98.15%,对阿奇霉素、克林霉素、红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81.48%、79.63%、78.70%,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敏感;肺炎链球菌对罗红霉素、阿奇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86.20%、81.03%,对青霉素G钠的耐药率为25.86%,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敏感;表皮葡萄球菌对青霉素G钠的耐药率达1 00%,对阿奇霉素、红霉素、苯唑西林、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分别为89.19%、81.82%、86.48%、86.48%,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敏感。近2年,肺炎克雷伯菌对各类抗菌药物耐药率均有不同程度升高,对头孢曲松钠及氨曲南的耐药率明显上升,与前2年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大肠埃希氏菌、沙门菌属对各类抗生素耐药性有上升亦有下降。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阿奇霉素、红霉素、青霉素G钠、万古霉素、利奈唑胺的耐药性有不同程度的上升,肺炎链球菌对红霉素、复方新诺明、青霉素G钠、左氧氟沙星的耐药性上升,表皮葡萄球菌对青霉素G钠、阿奇霉素、罗红霉素的耐药性上升,但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皮葡萄球菌对苯唑西林的耐药性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论:1、观察期间,病房病原菌感染患儿以新生儿期与婴儿期为主。革兰氏阴性菌致病严重性高于革兰氏阳性菌(P<0.05)。2、留取标本的时间对病原菌的检出率有影响(P<0.05),应于抗菌药物使用前留取。3、病原菌分布仍以革兰氏阳性菌为主,但革兰氏阴性菌有上升趋势(P<0.05)。加强病原菌的检测,分析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对指导抗菌药物的合理选用有重要临床意义。4、大肠埃希氏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对氨苄西林耐药率高,对亚胺培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对红霉素、阿奇霉素、克林霉素有较高的耐药率,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敏感。5、近2年,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曲松钠及氨曲南的耐药率明显上升(P<0.05);表皮葡萄球菌对苯唑西林的耐药性明显下降(P<0.05)。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氏菌、沙门菌属对各类抗菌药物耐药性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

陈曦[5](2020)在《极低出生体重儿医院内感染的临床影响因素分析》文中提出目的:回顾分析我院3年间极低出生体重儿(Ver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VLBWI)发生院内感染(Nosocomial infection,NI)的高危因素及病原学特点,总结其发生NI时的临床表现和结局,提出对应的防治策略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率,为提高VLBWI存活率及生命质量,减轻住院费用及家庭和社会负担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9年12月3年间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收治的VLBWI的相关资料,记录患儿的一般情况、发生感染时的首发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按照NI诊断标准,将100例VLBWI中发生院内感染的患儿纳入院内感染组,未发生院内感染的患儿纳入非院内感染组,统计我院VLBWI院内感染发生率;总结我院VLBWI发生院内感染的首发临床症状;按照院内感染分类诊断标准将院内感染组的患儿的感染部位进行分类并发现常见感染类型;总结院内感染组患儿的细菌学培养及药敏试验特点从而分析本院发生院内感染的常见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特点;将导致VLBWI发生院内感染的临床影响因素归纳总结,采用SPSS23.0统计软件先行单因素分析,选择其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一步行多因素Logisitic回归分析,得出独立危险因素,提出相关的院感防治策略。结果:1、纳入本研究的100例VLBWI中,发生院内感染的共38例48次,感染率38.0%(38/100),患儿日感染率9.8%(48/4868);最主要感染类型为下呼吸道感染27例次(56.3%),其次为败血症11例次(23.0%);发生感染时常以精神反应差、肤色晦暗或皮肤有花纹、呼吸暂停、喂养不耐受、腹胀、黄疸反复、体温波动等为首发临床表现,且患儿早期可出现一种临床表现或多种临床表现。2、我院院内感染病原菌分布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检出率由高到低依次为鲍曼/溶血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及铜绿假单胞菌,其次为革兰氏阳性菌,真菌感染为极低出生体重儿院内感染的重要病原菌。3、我院VLBWI院内感染组病原菌药敏检验结果:革兰氏阴性菌对抗生素耐药性由高到低依次为第一、二代头孢菌素类(50%88%),第三、四代头孢(0%50%)及β-内酰胺类含酶抑制剂(0%50%),对氨基糖苷类、碳青霉烯类及喹诺酮类药物耐药率较低(0%40%),鲍曼/溶血不动杆菌总体耐药率较低(0%36%);肺炎克雷伯除对第一、二代头孢耐药率较高(66%88%),对其他抗生素耐药率较低(0%33%);大肠埃希菌对一二代头孢类耐药率(50%75%)及第三、四代头孢菌及β-内酰胺类含酶抑制剂(050%)耐药率较高,其他抗生素耐药率较低(0%25%);铜绿假单胞菌对β内酰胺类含酶抑制剂耐药率较高(0%60%),对其他抗生素耐药率较低(0%40%)。4、VLBWI院内感染相关危险因素单因素分析:出生体重、胎龄、PICC置管时间>2周、机械通气时间≥24h、肠道外营养时间>2周及住院时间感染组与未感染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发生院内感染相关。进一步行多因素Logisitic回归分析:肠道外营养>2周(OR 5.82,95%CI 1.46-23.18)、PICC置管>2周(OR 0.038,95%CI 1.08-13.86)、机械通气时间≥24h(OR 1.13,95%CI 1.01-1.26)为其独立危险因素(P<0.05)。5、38例院内感染组中达到出院标准治愈出院者27例(71.1%);未达到出院标准,但生命体征平稳,家属要求出院且出院后失访者7例(18.4%);未达到出院标准,预计出院后有生命危险或预后不良者自动放弃出院者3例(7.9%),死亡患儿(2.6%)1例。结论:1、VLBWI为院内感染的高发人群,应成为临床医生的重要监护人群。2、我院VLBWI的院内感染类型以呼吸系统最为常见,其次为血液系统,感染发生时精神反应差、肤色晦暗或皮肤有花纹、呼吸暂停、喂养不耐受、腹胀、黄疸反复、体温波动等为首发临床表现,发生感染时患儿早期可出现一种临床表现或多种临床表现,临床救治过程中一旦出现此类表现需警惕感染。3、我院病原菌分布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其次为革兰氏阳性菌,真菌在VLBWI中占有一定比例,充分了解本院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情况可做出有效的抗生素使用策略,减少多重耐药菌的产生。4、VLBWI医院感染发生的相关因素:出生体重、胎龄、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术(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置管时间、机械通气时间、肠道外营养时间及住院时间;PICC置管时间、机械通气时间、肠道外营养时间为NI发生的最重要危险因素,因此预防早产、避免或减少有创操作、尽早拔管、合理的肠外营养策略、缩短住院时间、加强手卫生是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的重要措施。

张雪妍[6](2020)在《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药敏结果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下呼吸道感染是呼吸内科最为常见的疾病,是对人类健康及生活质量严重威胁的感染性疾病,随着临床上供选择的抗菌药物日益增多,耐药菌株亦明显增多,导致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病率的升高。在其治疗方面,早期明确其病原体的性质,选择恰当、高效的抗感染药物治疗是很重要的。由于细菌学检查阳性率低,培养结果滞后于临床,因此临床医生经验性用药对患者的治疗是十分关键的,尤其是病情危重的患者。目的:统计并分析我院呼吸科下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体分布及细菌耐药的情况,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更好的指导经验性用药。方法:统计我院呼吸科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诊断为下呼吸道感染的患者,留取痰液、肺泡灌洗液、胸腔穿刺液、血液等标本,对所留取标本送检进行菌株鉴定及药敏分析。结果:下呼吸道感染患者标本总体送检率80.0%,青中年组送检率为68.9%,老年组送检率为89%,老年组送检率较青中年组高,考虑与其合并多种疾病、依从性较好有关。在631株病原菌中,仍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69.1%,检出率第二的为真菌,占26.9%,革兰阳性菌占4.0%。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阴沟肠杆菌、大肠埃希菌在革兰阴性菌中较为多见。白色假丝酵母菌仍然是真菌中检出率最高的一类。革兰阳性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所占比例最高。革兰阴性菌中,大部分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第四代头孢菌素、头孢他啶、头孢哌酮/舒巴坦、碳青霉烯类、阿米卡星、喹诺酮类敏感性较好,对半合成青霉素、第一、二代头孢菌素耐药率较高。肺炎克雷伯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呋辛耐药率高,而对其他大部分抗生素敏感性较好;铜绿假单胞菌对氨苄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第一、二代头孢耐药率较高,均在94%以上,对哌拉西林、头孢他啶、头孢哌酮/舒巴坦、第四代头孢菌素、碳青霉烯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较敏感;鲍曼不动杆菌对多数抗生素耐药性在40%以上;大肠埃希菌对较多数抗菌药物存在耐药现象,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等加酶抑制剂复合制剂、阿米卡星、碳青霉烯类有较好的敏感性;阴沟肠杆菌对大多数抗生素敏感性较好,对青霉素类、第一、二代头孢菌素耐药率较高,在70%以上。革兰阳性菌对多数抗生素的耐药率在40%以上,对替加环素、万古霉素、利奈唑胺耐药的耐药率为0。检测产ESBLs菌株一共40株,进行药敏统计发现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株耐药性普遍高于非产ESBLs的菌株。结论:革兰阴性菌仍然在下呼吸感染中占据首要位置,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第四代头孢菌素、头孢他啶、头孢哌酮/舒巴坦、碳青霉烯类、阿米卡星、喹诺酮类具有较好的敏感性,对半合成青霉素、第一、二代头孢菌素耐药性相对较高。革兰阳性菌对多数抗生素的耐药率大于40%,对替加环素、万古霉素、利奈唑胺耐药的耐药率为0。检测产ESBLs菌株共40株,药敏统计发现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株耐药性普遍高于非产ESBLs的菌株。了解本地区病原菌分布及细菌耐药情况,低成本、高效的使用抗生素,减缓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和播散。

梁智玲[7](2020)在《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细菌感染发生率及病原学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本研究通过收集肝硬化失代偿期合并细菌感染患者完整的临床数据资料进行回顾性的统计分析,探讨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感染的发生率、病原学特点、常见抗菌药的耐药性及院内院外感染发生率,为临床选择抗感染治疗方案提供经验及科学依据,期望进一步提高肝硬化失代偿期合并感染患者的生存率,减少死亡率。方法:收集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收治入院的1612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将其中符合感染诊断且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473例患者,建立EXCEL表进行整理,形成病例资料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我院肝硬化失代偿期细菌感染发生率29.34%(473/1612)。2、社区感染发生率67.7%(320/473),院内感染发生率32.3%(153/473)。3、感染病原菌中革兰氏阴性杆菌占63.5%(80/126),革兰氏阳性球菌占33.3%(42/126),阴性菌中以大肠埃希菌为主,占51.2%(41/80),阳性菌中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占45.2%(19/42)。4、常见革兰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替加环素、阿米卡星无耐药性,对氨苄西林高度耐药;常见革兰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替加环素及利奈唑胺无耐药性,对克拉霉素高度耐药;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杆菌、鲍曼不动杆菌仅对头孢西汀的耐药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金黄色葡萄球菌、屎肠球菌对常见抗菌药的耐药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院内和社区感染的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各抗菌药的耐药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我院肝硬化失代偿期细菌感染发生率29.34%,感染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2、社区获得性感染的发生率显着高于院内获得性感染的发生率。3、常见革兰阴性杆菌对碳青霉烯类、替加环素、阿米卡星无耐药性,常见革兰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替加环素及利奈唑胺无耐药性。4、肠杆菌属和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西汀的耐药性是有差异的,屎肠球菌属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常见抗菌药的耐药性无明显差异;院内和社区感染的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常见抗菌药的耐药性无明显差异。

张舒博[8](2020)在《血流感染治疗药物的合理性分析及对患者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对血流感染患者所感染病原菌的临床及病原学特点进行分析,并对患者经验治疗阶段所使用的药物进行合理性评价,以便为临床经验性使用药物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研究方法:1.临床特点及病原学分析: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搜集2017年1月至12月血培养显示为阳性的患者信息,应用WHONET5.6和SPSS26.0对所搜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药敏结果以及其临床特性。2.合理性评价: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12月我院成年住院患者中血流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SPSS26.0进行统计分析,并对其经验用药进行合理性评价。结果:1.临床特点及病原学分析:患者共405人,其中院内感染260人,社区感染145人,总病死率13.09%,患者发生血流感染最常见的科室为重症医学科。继发血流感染最常见的合并感染部位分别是肺部、腹腔和泌尿系统。共检出病原菌480株,包括细菌414株,真菌58株和其他8株。临床分布前5位的细菌分别为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ECO)、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ae,KPN)、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SAU)、屎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ium,EFM)和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ABA)。在细菌中发现多重耐药(Multidrug resistant,MDR)菌195株,其中132株为院内感染。非发酵菌中,分离出耐亚胺培南的ABA23株、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E)7株、恶臭假单胞菌7株以及约氏不动杆菌、琼式不动杆菌和洛菲不动杆菌各1株。2.合理性评价:患者共394人,检出率前五位的病原菌为ECO(14.6%)、KPN(11.8%)、SAU(10.2%)、EFM6.9%和ABA(6.7%)。发生血流感染前五位的科室为重症医学科(15.2%)、胃肠肿瘤外科(7.9%)、胰胆外科(7.6%)、感染科(6.3%)和血液内科(6.1%)。继发感染中最常见的合并感染部位为肺部。注射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注射用美罗培南和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是经验用药中经常使用的药物,经验用药的不合理率为30.5%,主要原因为药物选择不恰当。结论:1.我院血流感染病原菌存在多重耐药的情况且大多数为院内感染,ECO、KPN、ABA和PAE等常见病原菌的耐药状况严重,临床上应加强对此类病原菌的用药控制。2.经验治疗阶段常见的病原菌是ECO、KPN和SAU,经验用药的合理率为69.5%,注射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是最常使用的药物。

石磊[9](2020)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支气管扩张临床相关因素的Meta分析及其病原学研究》文中提出第一部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支气管扩张临床相关因素的Meta分析背景和目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和支气管扩张常常共存于同一患者,并代表着一种预后更差的临床表型。然而,支气管扩张的存在对COPD患者临床相关因素的具体影响尚未得到充分评估且仍存在争议。本研究通过meta分析阐明支气管扩张的存在对COPD患者人口学特征、临床特征、实验室指标等方面的影响。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和The 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自建库至2019年4月的相关英文文献,收集有关COPD患者合并与不合并支气管扩张的观察性研究,按照严格的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后,根据Newcastle-Ottawa-Scale(NOS)文献质量评价量表进行质量评估,并提取有效数据进行meta分析。主要结局指标包括:年龄、性别、吸烟史、体重指数(BMI)、是否咳脓痰、急性加重频率、住院频率、肺功能、炎症生物标志物、白蛋白(ALB)、潜在致病微生物(PPMs)的定植率、铜绿假单胞菌(PA)分离率和流感嗜血杆菌(HI)分离率。使用RevMan5.3系统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有18项观察性研究符合纳入标准,其中10项为前瞻性队列研究,8项为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总共纳入415257例COPD患者,其中有25929例(6.24%)合并支气管扩张。所有研究的平均NOS质量评分为7.8分,被评为高质量研究。Meta分析显示:1.人口学特征:COPD合并支气管扩张患者比单纯COPD患者年龄更大[加权平均差(WMD)=0.57,95%CI(0.45,0.70),P<0.001]、BMI更低[WMD=-0.42,95%CI(-0.73,-0.11),P=0.007]。两组患者在性别及吸烟史方面无统计学差异。2.临床特征:COPD合并支气管扩张患者比单纯COPD患者更易出现咳脓痰症状[优势比(OR)=1.80,95%CI(1.24,2.61),P=0.002]、急性加重频率更高[WMD=0.72,95%CI(0.59,0.85),P<0.001]、住院率更频繁[WMD=0.35,95%CI(0.21,0.49),P<0.001]、住院死亡率未增高[OR=0.83,95%CI(0.78,0.90),P<0.001]。COPD合并支气管扩张患者比单纯COPD患者的随访死亡率更高[OR=2.26,95%CI(0.95,5.36),P=0.0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实验室指标:COPD合并支气管扩张患者比单纯COPD患者肺功能FEV1/FVC[WMD=-3.37,95%CI(-5.63,-1.11),P=0.003]和FEV1%预计值更差[WMD=-6.45,95%CI(-10.09,-2.81),P=0.0005]、ALB水平更低[标准平均差(SMD)=-0.17,95%CI(-0.26,-0.08),P<0.001]、CRP水平更高[SMD=0.40,95%CI(0.06,0.74),P=0.02]。在病原学方面,COPD合并支气管扩张患者有更高的PPMs慢性定植率[OR=6.65,95%CI(4.44,9.95),P<0.001]、PA分离率[OR=5.15,95%CI(4.91,5.41),P<0.001]和HI分离率[OR=1.90,95%CI(1.29,2.79),P=0.001]。然而,其中对性别、吸烟史、每日咳脓痰、随访死亡率、急性加重频率、FEV1/FVC、FEV1%预计值和CRP水平的meta分析存在较大的异质性(I2>50%),导致结果可信度偏低。结论:支气管扩张是COPD患者中相对常见的合并症。本研究进一步证实COPD合并支气管扩张患者的营养状况更差、临床症状更严重、急性加重率更高、炎症反应更明显、肺功能更差、PPMs和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更频繁。COPD合并支气管扩张可被定义为一种以支气管PPMs慢性定植和细菌感染引起的频繁发作、预后更差为特征的一种COPD的潜在临床表型。本研究结果可转化为预防策略,为早期识别和治疗干预提供机会,临床医生应在临床实践中,关注该表型可治疗的特征,以改善COPD患者的预后。第二部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不合并支气管扩张患者的痰培养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不合并支气管扩张患者痰培养病原菌分布及抗生素耐药状况。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我院呼吸内科收治的409例痰培养阳性的COPD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合并支气管扩张,分为COPD合并支气管扩张组和单纯COPD组,分析其痰培养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结果:1.病原菌分布:119例COPD合并支气管扩张患者共分离菌株131株,其中革兰氏阴性菌119株,占90.8%,主要包括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杆菌、大肠埃希菌和鲍曼不动杆菌。革兰氏阳性菌12株,占9.2%,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肺炎链球菌为主。290例单纯COPD患者共分离菌株320株,其中革兰氏阴性菌271株,占84.6%,以肺炎克雷伯杆菌、大肠埃希菌、鲍曼不动杆菌为主。革兰氏阳性菌有49株,占15.3%,主要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与单纯COPD患者相比,COPD合并支气管扩张患者肺炎克雷伯菌分离率更低、铜绿假单胞菌分离率更高。2.耐药性分析:主要病原菌对常见抗菌药物存在不同的耐药性,革兰氏阴性菌中肺炎克雷伯杆菌对哌拉西林耐药率最高,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30%,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亚胺培南和美洛培南敏感;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曲松耐药性>50%,对其他抗菌药物耐药率均<30%,对复方新诺明、多黏菌素B、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敏感;大肠埃希菌对多数抗菌药物耐药,如对头孢唑林、头孢曲松、头孢吡肟、氨曲南、氨苄西林、哌拉西林、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均>50%,未发现其对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亚胺培南、美洛培南耐药;而鲍曼不动杆菌对包括亚胺培南在内的多数抗菌药物耐药,但耐药率普遍偏低,对阿莫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革兰氏阳性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性广泛,对青霉素、克林霉素、红霉素、氨苄西耐林药率较高>50%,对阿奇霉素、利奈唑胺、利福平、万古霉素、奎奴普丁/达福普丁敏感;肺炎链球菌对阿奇霉素、克林霉素、红霉素、四环素、复方新诺明耐药率高达60%以上,未发现对利奈唑胺、莫西沙星、环丙沙星、庆大霉素、万古霉素、氨苄西林/舒巴坦耐药菌株。结论:COPD患者痰培养病原菌分布具有一定的特点且耐药性广泛。COPD患者与COPD合并支气管扩张患者均以革兰氏阴性菌感染为主,单纯COPD患者中排前三位的依次为肺炎克雷伯杆菌、大肠埃希菌、鲍曼不动杆菌,COPD合并支气管扩张患者中排前三位的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杆菌、大肠埃希菌。与单纯COPD患者相比,COPD合并支气管扩张患者铜绿假单胞菌分离率更高。药敏结果显示不同病原菌对常见抗菌药物存在不同的耐药性,临床医生应根据药敏结果选择合理的抗菌方案。

汪潇瑶[10](2020)在《2017-2019年我院呼吸内科肺部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变迁》文中指出目的:分析2017年1月-2019年12月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肺部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情况,掌握本地区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特点流行趋势,从而指导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方法:对2017年1月-2019年12月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诊断为肺部感染2521例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选取患者的痰液、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作为病原菌标本,对病原菌的种类及分布、主要病原菌的耐药性进行分析。调查近3年临床常见病原菌对临床常用抗生素的药敏结果,探讨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变迁情况。结果:本次调查确诊为肺部感染住院患者送检了痰液、BALF标本共计1823例,共分离培养出病原菌325例,分离阳性率17.8%。3年共分离出革兰阴性菌224株(剔除同一患者重复菌株),占68.9%,居前五位的致病菌依次为肺炎克雷伯菌(61株,18.8%)、鲍曼不动杆菌(41株,12.6%)、铜绿假单胞菌(34株,10.5%)、大肠埃希菌(27株,8.3%)、阴沟肠杆菌复合菌(21株,6.5%),且革兰阴性菌感染呈逐年增加趋势,由2017年65.9%上升至2019年70.9%;真菌83株,占25.5%,主要以白色念珠菌为主,且真菌感染比例有上升的趋势;分离到的革兰阳性菌菌株较少,共18株,占5.5%,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为主。3年耐药性监测结果提示,对革兰阴性菌敏感性最高的药物依次是碳青霉烯类药物、阿米卡星、β内酰胺类/β-酶抑制剂;耐药率较高的是氨苄西林和头孢唑林。其中,亚胺培南除对鲍曼不动杆菌(51.2%)和铜绿假单胞菌(82.4%)的敏感率略低外,对其余菌株的敏感率都在90%以上,目前未发现厄他培南对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及阴沟肠杆菌复合菌菌株耐药。而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则由2017年的11.1%显着上升至2019年的47.1%,耐药率上升幅度达3倍。药敏结果显示真菌感染虽有上升趋势,但目前对临床常用抗真菌药物普遍敏感。另本研究中尚未发现对利奈唑胺、喹奴普汀-达福普汀、替加环素耐药的革兰阳性菌菌株。结论:2017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肺部感染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且病原菌普遍对临床常用抗生素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医疗机构应加强细菌耐药监测,临床医生应及时了解当地病原菌流行病学信息,尽量做到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并以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为依据,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抗菌药物,减少耐药菌株产生,保障患者安全。

二、我院常见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我院常见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儿童下呼吸道感染细菌病原学及临床特点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写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细菌耐药性变迁及耐药机制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2)ICU和普通病房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摘要
英文摘要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3 统计学分析
3 结果
    3.1 病原菌分布
    3.2 标本来源分布
    3.3 主要肠杆菌科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
    3.4 主要非发酵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
    3.5 主要阳性球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本人简历
    研究生期间获奖情况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综述 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机制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3)广州一医院感染病原菌耐药性监测及临床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1.3 资料收集
1.4 实验室检测方法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医院感染病原菌检出情况
    2.1.1 医院感染病原菌构成分析
    2.1.2 医院感染病原菌标本来源
    2.1.3 医院感染病原菌科室分布
2.2 医院感染主要病原菌耐药性分析
    2.2.1 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分析
    2.2.2 肺炎克雷伯杆菌耐药性分析
    2.2.3 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分析
2.3 医院感染病原菌临床特征的比较
    2.3.1 感染原发灶比较
    2.3.2 自身因素的比较
    2.3.3 医源性因素的比较
    2.3.4 基线水平的比较 3 讨论
3.1 医院感染病原菌流行病学分析
3.2 病原菌耐药性分析
3.3 不同类型病原菌感染的临床特征分析 4 创新性与局限性 5 结论 参考文献 中英文词表索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文章 致谢

(4)冠县中心医院儿科病房病原菌感染特点及耐药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1 临床患者、标本的一般资料
    1.2 标本的采集指征及阳性标本的纳入标准
        1.2.1 标本采集指征
        1.2.2 阳性标本的纳入标准
    1.3 标本的采集方法
    1.4 菌株研究方法
        1.4.1 菌株鉴定
        1.4.2 各阳性菌株的表述方法
        1.4.3 菌株的药敏试验
    1.5 统计学处理
实验结果
    2.1 一般情况
        2.1.1 性别、年龄及季节分布
        2.1.2 革兰氏阳性菌与革兰氏阴性菌感染住院时间及预后比较
        2.1.3 革兰氏阳性菌与革兰氏阴性菌感染患儿感染指标的比较
        2.1.4 革兰氏阳性菌与革兰氏阴性菌患儿感染程度的比较
    2.2 标本来源及分布
    2.3 阳性标本病原菌种类及构成
    2.4 主要病原菌的构成比及变迁
    2.5 不同原发疾病患儿病原菌分布情况
        2.5.1 不同原发疾病患儿病原菌总体情况
        2.5.2 神经系统感染患儿病原菌分布情况
        2.5.3 呼吸系统疾病患儿病原菌分布情况
        2.5.4 外伤患儿病原菌分布情况
        2.5.5 皮肤感染患儿病原菌分布情况
        2.5.6 消化系统疾病患儿病原菌分布情况
        2.5.7 泌尿系统疾病患儿病原菌分布情况
    2.6 不同年龄段患儿病原菌的分布特点
    2.7 患儿不同季节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及检出率
        2.7.1 患儿不同季节病原菌的分布特点
        2.7.2 患儿不同季节的病原菌检出率
    2.8 常见病原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
        2.8.1 革兰氏阴性菌耐药性结果
        2.8.2 革兰氏阳性菌耐药性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件
综述 抗菌药物耐药发生机制及降低耐药性控制策略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5)极低出生体重儿医院内感染的临床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第1章 引言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收集资料
        2.2.2 监测方法
        2.2.3 院内感染诊断标准[6]
        2.2.4 院内感染类型诊断标准[6]
        2.2.5 分组
    2.3 统计学方法
    2.4 院内感染率的计算
    2.5 随访
第3章 结果
    3.1 临床资料及治疗
    3.2 院内感染率及感染类型
    3.3 极低出生体重儿发生院内感染时首发临床表现
    3.4 极低出生体重儿院内感染病原菌分布特点
    3.5 药敏结果分析
        3.5.1 革兰氏阴性菌药敏结果分析
        3.5.2 真菌药敏结果分析
    3.6 极低出生体重儿院内感染高危因素单因素分析
    3.7 多因素分析
    3.8 结局
第4章 讨论
    4.1 极低出生体重儿院内感染发生率及感染类型
    4.2 极低出生体重儿院内感染首发临床表现及常见病原菌分布情况
    4.3 病原菌耐药性分析
    4.4 极低出生体重儿院内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4.4.1 出生体重及胎龄
        4.4.2 医疗保健相关感染(healthcare-associated infections,HAI)
        4.4.3 肠外营养时间
        4.4.4 住院时间
    4.5 预防措施
第5章 结论
第6章 不足之处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6)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药敏结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汇
第1章 引言
第2章 综述
    2.1 概述
    2.2 发病机制
    2.3 下呼吸道感染分类及病原体分布
        2.3.1 社区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及其病原体分布
        2.3.2 医院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及其病原体分布
    2.4 耐药原因分析
        2.4.1 细菌耐药的机制
        2.4.2 抗生素的不合理应用
        2.4.3 抗生素在环境中的传播
第3章 材料及方法
    3.1 菌株来源
    3.2 方法
    3.3 菌株鉴定及药敏试验
    3.4 观察对象
    3.5 统计学处理
第4章 结果
    4.1 患者菌株检出情况
    4.2 下呼吸道感染分离常见病原菌及构成比
    4.3 菌株鉴定及药敏试验
        4.3.1 革兰阴性菌总体药敏分析结果
        4.3.2 革兰阳性菌总体药敏分析结果
        4.3.3 常见革兰阴性菌药敏结果分析
        4.3.4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株药敏分析结果
第5章 讨论
    5.1 下呼吸道感染分离常见病原菌及构成比分析
    5.2 下呼吸道感染革兰阴性菌耐药情况分析
    5.3 下呼吸道感染革兰阳性菌耐药情况分析
    5.4 产ESBLS肺炎克雷伯耐药情况分析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7)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细菌感染发生率及病原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表词
第1章 前言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
    2.3 统计学处理
第3章 结果
    3.1 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
    3.2 感染的部位
    3.3 病原菌的构成
    3.4 病原菌的分布
    3.5 常见病原菌耐药情况
第4章 讨论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件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8)血流感染治疗药物的合理性分析及对患者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第一部分 某医院成年住院患者血流感染病原菌的临床特点及病原学分析
    1 前言
    2 资料与方法
        2.1 患者来源
        2.2 标准
        2.3 细菌鉴定
        2.4 统计分析
    3 结果
        3.1 患者的临床特点
        3.2 患者的病原学分析
        3.2.1 金黄色葡萄球菌(SAU)与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
        3.2.2 粪肠球菌(EFA)与屎肠球菌(EFM)
        3.2.3 大肠埃希菌(ECO)
        3.2.4 肺炎克雷伯菌(KPN)
        3.2.5 铜绿假单胞菌(PAE)与鲍曼不动杆菌(ABA)
        3.2.6 真菌对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
    4 讨论
    5 结论
第二部分 血流感染经验用药的合理性评价
    1 前言
    2 资料与方法
        2.1 患者来源
        2.2 标准
        2.3 统计分析
    3 结果
        3.1 患者的病原学特点
        3.2 患者的药物使用
        3.3 患者经验用药的合理性评价
    4 讨论
    5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9)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支气管扩张临床相关因素的Meta分析及其病原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支气管扩张临床相关因素的Meta分析
    1.1 材料及方法
        1.1.1 文献检索策略
        1.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1.3 研究筛选
        1.1.4 数据提取与质量评价
        1.1.5 伦理批准
        1.1.6 数据分析
    1.2 结果
        1.2.1 文献检索过程及结果
        1.2.2 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
        1.2.3 纳入研究的质量评价
        1.2.4 Meta分析结果
        1.2.5 敏感性分析
        1.2.6 发表偏倚分析
    1.3 讨论
    1.4 结论
第二部分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不合并支气管扩张患者的痰培养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2.1 对象及方法
        2.1.1 研究对象
        2.1.2 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
        2.1.3 方法
    2.2 结果
        2.2.1 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
        2.2.2 两组患者痰培养病原菌分布情况
        2.2.3 两组患者主要革兰氏阴性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分析结果
        2.2.4 两组患者主要革兰氏阳性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分析结果
    2.3 讨论
        2.3.1 病原菌分布
        2.3.2 病原菌耐药性
        2.3.3 小结
    2.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COPD-支气管扩张重叠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缩略词对照表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10)2017-2019年我院呼吸内科肺部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变迁(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材料(资料、内容)与方法
    1.资料来源
    2.研究方法
        2.1 标本接种与细菌培养
        2.2 菌株鉴定及药敏试验
    3.统计学处理
结果
讨论
总结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致谢

四、我院常见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儿童下呼吸道感染细菌病原学及临床特点分析[D]. 李迈. 河北医科大学, 2021(02)
  • [2]ICU和普通病房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D]. 郭慧慧. 安徽医科大学, 2021(01)
  • [3]广州一医院感染病原菌耐药性监测及临床特征分析[D]. 付锦娴. 暨南大学, 2020(03)
  • [4]冠县中心医院儿科病房病原菌感染特点及耐药性分析[D]. 李之红. 山东大学, 2020(02)
  • [5]极低出生体重儿医院内感染的临床影响因素分析[D]. 陈曦. 南昌大学, 2020(08)
  • [6]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药敏结果分析[D]. 张雪妍. 吉林大学, 2020(08)
  • [7]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细菌感染发生率及病原学分析[D]. 梁智玲. 南华大学, 2020(01)
  • [8]血流感染治疗药物的合理性分析及对患者的影响[D]. 张舒博. 中国医科大学, 2020(01)
  • [9]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支气管扩张临床相关因素的Meta分析及其病原学研究[D]. 石磊. 兰州大学, 2020(01)
  • [10]2017-2019年我院呼吸内科肺部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变迁[D]. 汪潇瑶. 皖南医学院, 2020(01)

标签:;  ;  ;  ;  ;  

我院常见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