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刺激分子及其抗体在实验性过敏性神经炎中的作用

共刺激分子及其抗体在实验性过敏性神经炎中的作用

一、协同刺激分子及其抗体在实验性变态反应性神经炎中的作用(论文文献综述)

杨耀[1](2021)在《自拟牵正散联合电针治疗风痰阻络型急性面神经炎的临床观察》文中指出目的:通过临床对照研究,探析风痰阻络型急性面神经炎的治疗方法。应用自拟牵正散及电针联合常规西医治疗方案,对其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进行分析,明确自拟牵正散及电针在治疗风痰阻络型急性面神经炎时能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治愈率。方法:受试病例均采集于本院脑病科住院患者,临床诊断为风痰阻络型急性面神经炎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30例。其中A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B组为常规治疗加电针;C组为常规治疗加电针及自拟牵正散。以上三组的治疗疗程均为10天,并以患者治疗前后House-Brackmann(HB)面神经功能分级结果、面神经评分结果为标准,评估各组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和疗效。所得数据均使用SPSS2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一般情况比较,包括年龄、性别、发病部位、起病病程、入院H-B面神经功能分级和面神经评分,差异不显着(P>0.05),具有可比性。2.组内比较:疗程结束后A、B、C三组治疗方案均能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且具有确切的临床治愈率。3.组间比较:疗程结束后,C组患者的症状改善程度及总有效率与A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B组与A组比较、C组与B组比较,差异不显着(P>0.05),无统计学意义。4.安全性分析:本次试验过程中,所有纳入病例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各项安全性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结论:应用自拟牵正散联合电针治疗风痰阻络型急性面神经炎,相较于常规西医治疗方案,患者症状、体征的改善程度及疗效方面均更显着,且通过常规辅助检查证明,本治疗方案无明显毒副作用和严重不良并发症,证实了其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

韩梦雨[2](2021)在《中西医协同治疗视神经脊髓炎相关性视神经炎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一)视神经脊髓炎相关性视神经炎患者临床特点及疗效分析目的:分析视神经脊髓炎相关性视神经炎(NMO-ON)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针药联合改善NMO所致视神经萎缩的疗效。方法:对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就诊于中日友好医院的72例以ON为首发临床表现的NMO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包括一般资料、发病特点、病程进展、合并疾病、免疫学检验、治疗反应及预后等。结果:1.一般资料:72例NMO-ON患者,发病年龄中位数33岁;女性61例(84.72%),男女比约为1:5.54;病程中位数67月,病程以“复发-缓解”为主,单相与复发比约1:5.8。2.临床特点:66例(91.67%)单独ON起病,ON累及单眼者59例(81.94%);主要症状为急性或亚急性视力下降,可伴转动痛、视野缺损及色觉异常等;14例(19.44%)伴诱因,最常见为上呼吸道感染;11例(15.28%)伴系统性免疫性病,最常伴发干燥综合征及甲状腺疾病;59眼(75.64%)首发视力小于0.1,AQP4-IgG状态(P=0.032,OR=2.55)和发病年龄(P=0.037,OR=3.93)是影响患者首发视力的独立危险因素;整个病程中,44例(61.11%)双眼先后累及,ON发病次数中位数为2次,ON二次发作时间中位数是3月;1年、3年复发率分别约0.56(40/72)和0.74(53/72);至末次随访时间,单侧致盲率约48.61%,致患者单侧致盲ON发作中位数为2次;53例(73.61%)出现其他神经系统的累及,脊髓(61.1 1%)是最常见的复发部位。3.实验室结果:80%(48/60)患者血清AQP4-IgG抗体阳性;25%(3/12)患者MOG-IgG阳性;18例(25%)伴其他系统性免疫性抗体,最常见伴ANA抗体阳性;4.影像学特点:NMO-ON多累及后视路,病变长度>1/2视神经;45例(84.91%)脊髓MRI病变≥3个锥体;47.17%(25/53)患者同时或相继发生颈髓和胸髓病变。5.针药联合改善NMO所致视神经萎缩:24眼治疗4周有8只眼视力提高≥2行,总有效率91.67%;动态视野平均缺损度(MD)及平均敏感度(MS)较前改善,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有12眼视力提高≥2行,总有效率100%;视野MD显着下降(P<0.05),MS明显提高(P<0.05)。结论:1.NMO-ON患者首次发病多ON单独起病,单侧累及,女性中青年高发,AQP4-IgG阴性患者更趋年轻化,急性期对患者视功能威胁巨大,恢复期多遗留较差的视力预后;最常见诱因为上呼吸道感染,漫长的病程多见双侧视神经受累及多次复发,脊髓是除视神经外最常见的复发部位;AQP4-IgG状态和发病年龄是影响NMO患者首次发病视功能的独立危险因素;2.大多数(80%)NMO-ON患者AQP4-IgG血清阳性,部分患者伴发以干燥综合征和甲状腺疾病为代表的系统性免疫性疾病,最常见伴有的血清学免疫性抗体是抗ANA抗体;3.NMO-ON患者视神经多累及后视路,病变长度>1/2视神经,脊髓损伤多为连续长节段,约一半患者同时或相继发生颈髓和胸髓病变;4.针药联合可显着提高NMO所致视神经萎缩患者的视功能,明显提高患者视力和动态视野MS,降低患者MD。(二)视神经脊髓炎相关视神经炎(NMO-ON)大鼠模型的构建与评价目的:通过将患者AQP4-IgG强阳性血清显微注射至大鼠视神经周围蛛网膜下腔,诱导视神经NMO样病变,从活体与病理、视神经及脊髓、大脑等多维度评价该模型,为探究药物防治NMO-ON提供模型基础。方法:SD雄性大鼠30只根据血清样本类型随机分为模型组、假手术组,上结膜入路暴露视神经后选择球后2mm处分别将AQP4-IgG强阳性血清和健康人血清缓慢注射到蛛网膜下腔。术后第3天免疫荧光法检测视神经AQP4-IgG表达;术前1天(第0天)、术后第7、14天分别行闪光视觉诱发电位(F-VEP)及瞳孔对光反射(PLR)检测;术后第14天分别处死两组大鼠行视网膜、视神经、大脑及脊髓等组织制片和病理学观察。结果:术后第3天模型组视神经AQP4-IgG强表达,假手术组未见表达(P<0.001);与假手术组相比,AQP4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在AQP4-IgG沉积区域表达也显着降低(P<0.001);模型组N1-P1波振幅和PLR第7天、14天均明显降低,与假手术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组织病理学观察: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视神经HE染色肿胀水肿、着色明显加深,轴突数量显着减少伴有不规则空洞化,其间见大量炎症细胞浸润等;RGCs水肿显着,数量明显减少,且大小不一,核仁不清晰;视神经LFB髓鞘染色,模型组可见到蓝色区域显着减少;模型组大鼠视神经电镜则可见到轴突数量明显减少且排列紊乱、横断面形态不规则,微管微丝大量溶解,髓鞘严重分层、结构不完整,且大多数髓鞘松解或者脱失、塌陷,甚至无髓鞘;免疫荧光染色发现,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神经丝蛋白L(NFL)表达量明显下降(P<0.001)及CD68表达显着升高(P<0.001);脊髓组织HE发现,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均未见到脊髓白质炎症浸润、轴突及髓鞘损伤等病理变化;脊髓组织LFB染色可见假手术组和模型组髓鞘染色成蓝色且均匀一致,未见到染色区域减少及白色未着色区等。大脑组织HE和LFB染色也未发现炎症浸润及脱髓鞘等病理损伤;结论:1.我们通过在大鼠视神经蛛网膜下腔显微注射人类AQP4-IgG阳性血清成功构建了NMO-ON大鼠模型,该模型显示NMO-ON的特征性病理变化,包括星形胶质细胞破坏、炎症浸润、轴突损伤及脱髓鞘等;2.大鼠视神经蛛网膜下腔显微注射人类AQP4-IgG阳性血清构建NMO-ON模型,仅能启动局部视神经周围免疫,对脊髓及大脑等其他神经系统未产生病理损伤。(三)调肝活络法防治视神经脊髓炎相关性视神经炎(NMO-ON)的疗效及机制探究目的:通过动物模型的体内研究,观察调肝活络法的干预效果,并深入挖掘方药发挥作用的分子机制,为NMO-ON的临床治疗提供中西医协同的解决方案。方法:SD雄性大鼠6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假手术组、中药组、激素组、中药+激素组,显微注射法构建NMO-ON大鼠模型,分别给予无菌蒸馏水、中药、激素及中药+激素等灌胃干预21天,术前1天(第0天)、术后7天、14天及21天分别行F-VEP、PLR检测;第21天处死所有大鼠,制备视网膜、视神经切片,进行HE染色及超微电镜观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RGCs中Brn3a表达;免疫荧光染色检测GFAP、NFL、髓鞘碱性蛋白(MBP)和CD68表达;Western-blotting检测视神经IL-6、IL-10、TNF-α、p-NF-κB p65 蛋白表达。结果:1.视神经功能学评价:与同时间点模型组和激素组相比,中药组和中药+激素组在第7、14和21天均可显着提高视神经F-VEP的N1P1振幅(P<0.001);在第21天,中药组、中药+激素组与模型组和激素组相比,PLR收缩程度也显着增加(P<0.001);2.组织病理学评价:与模型组和激素组相比,中药组和中药+激素组视神经HE染色均可见轴突损伤减轻、视神经水肿消退及未见到明显炎症细胞浸润;电镜发现中药组轴突数量明显增加,神经纤维束状形态可循,可见微丝微管结构,髓鞘损伤也较之减轻;与激素组相比,中药+激素组见到更完整的神经轴突、髓鞘结构;免疫组化发现,与模型组和激素组相比,中药组和中药联合激素组RGCs的Brn3a表达量较之均显着升高(P<0.001);视神经免疫荧光提示中药组及中药+激素组GFAP、MBP和NFL表达量较模型组表达量升高(P<0.001)。CD68视神经染色也发现,与模型组相比,中药组及中药+激素组可见到CD68表达显着降低(P<0.001);3.Western Blotting: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视神经内p-NF-κB p65、TNF-α和IL-6显着升高(P<0.001);与模型组相比,中药组、激素及中药+激素组均可见到p-NF-κB p65、TNF-α和IL-6降低(P<0.001);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视神经内IL-10显着降低(P<0.001);与模型组相比,中药组、激素及中药+激素组均可见到 IL-10 升高(P<0.001)。结论:1.调肝活络复方中药可以减轻NMO-ON大鼠模型视神经轴突丢失、髓鞘损伤及炎症浸润,进而提升和改善视觉诱发电位N1P1振幅及瞳孔对光反射收缩能力。2.调肝活络复方中药对NMO-ON视神经及视网膜发挥神经保护和治疗作用可能与其能抑制视神经内NF-κB蛋白磷酸化及调控相关炎症介质(IL-6、TNF-α及IL-10)的产生有关。

亚力·亚森[3](2021)在《囊型包虫病所致过敏反应对IL-17及抗体表达影响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囊型包虫病所致过敏反应对IL-17及抗体表达的影响。方法:BALB/c雌性小鼠共120只,依照随机数值大小分为3个组:空白对照组(A组,45只)、囊型包虫感染模型组(B组,45只)、囊型包虫感染过敏反应组(C组,30只)。B组、C组建立包虫感染模型并观察3个月,模型建立成功后C组给予粗制囊液激发过敏反应,B组给与PBS。观察60min,收集血清标本,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血清IL-17水平,ELISA试剂盒检测血清IgE、IgG抗体水平。结果:致敏前:IL-17、IgE、IgG水平B组高于A组(P<0.05),B组与C组之间差异不显着(P>0.05)。致敏后:B组IL-17、IgE、IgG水平高于A组,C组IL-17、IgE、IgG水平高于B组(P<0.05)。结论:包虫过敏反应中,炎症因子IL-17显着升高,IgE、IgG双抗体明显升高,提示IL-17、IgE、IgG在囊型包虫病所致过敏性反应中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

王淑霞[4](2019)在《硫苷脂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神经炎中免疫调节作用的研究》文中认为研究背景吉兰-巴雷综合征(Guillain-Barre syndrome,GBS)是自身免疫介导的急性炎症性周围神经系统疾病,是在世界范围内引起急性迟缓性瘫痪最常见的疾病。临床呈急性或亚急性起病,主要临床表现是四肢软瘫、腱反射消失、颅神经麻痹,甚至呼吸衰竭。根据临床、电生理和病理特点,GBS谱系疾病可主要分为以下几种亚型: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acute inflammatory demyelinating polyradiculoneuropathies,AIDP)、急性运动轴索性神经病(acute motor axonal neuropathy,AMAN)、急性运动感觉轴索性神经病(acute motor and sensory axonal neuropathy,AMSN),还包括 Miller-Fisher 综合征(MFS)、咽-颈-臂变异型(pharyngeal-cervical-brachial,PCB)、急性全自主神经病(acute panautonomic neuropathy),以及其他少见的变异型等。其中AIDP是最常见的亚型。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神经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 neuritis,EAN)与AIDP在免疫学及临床表现方面具有许多相似之处,是研究GBS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的理想动物模型。AIDP和EAN的病理特点主要是周围神经系统中自身反应性T细胞和巨噬细胞的聚集以及周围神经系统脱髓鞘。AIDP和EAN的发病与Th1细胞(T helper 1 cells,Th1 cells)、Th2 细胞(T helper 2 cells,Th2 cells)、Th17 cells(T helper 17 cells,Th1 7 cells)、调节性 T 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s)有关。AIDP 和 EAN 的发病与Th1细胞的扩增有关,Th1细胞主要能够分泌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Th1细胞因子能够趋化炎症细胞至PNS,促进其他细胞释放其他的炎症产物。Th2细胞因子包括白介素(interleukin 4,IL-40)和白介素 10(interleukin 10,IL-10),主要促进 B 细胞活化,抑制巨噬细胞活化。在EAN,Th1细胞因子主要介导对外周神经的炎性破坏作用,而Th2细胞因子主要与疾病恢复有关。另外,Th17细胞和其分泌的细胞因子白介素17(interleukin 17,IL-17)也可促进EAN的病情进展。Tregs是一种能够负调节免疫反应的T细胞亚型,在免疫耐受中起到重要作用。既往的研究证实Tregs能减少坐骨神经中炎症细胞浸润,对EAN具有保护作用。硫苷脂,也称3-O-硫酸半乳糖基酰基鞘氨醇,主要分布于神经系统髓鞘、胰岛细胞和肾脏。一方面,硫苷脂在维持髓鞘功能及其稳定性方面起到重要作用。缺乏硫苷脂的小鼠会出现四肢颤抖,甚至四肢瘫痪。另一方面,有研究证实硫苷脂在免疫反应和自身免疫系统疾病中起到免疫调节的作用。迄今为止,已有大量研究证实硫苷脂能够抑制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炎、1型糖尿病、自身免疫性肝病等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硫苷脂可被表面表达CD1d分子的抗原提呈细胞,如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和B细胞的亚型识别并提呈给Ⅱ型NKT细胞。硫苷脂介导的Ⅱ型NKT细胞活化能够抑制Ⅰ型NKT细胞、CD4+和CD8+T细胞。此外,硫苷脂免疫抑制的机制还包括:抑制Th17细胞分化、抑制树突状细胞(dendrite cells,DCs)以及抑制IFN-γ和IL-4的产生等。GBS的发病机制尚不确切,目前尚无有效的特异的治疗方法。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是静脉滴注免疫球蛋白(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IVIG)和血浆置换(plasma exchange,PE)。但这两种治疗方法价格昂贵,且只能缓解部分病人的病情,仍有约10%病人遗留严重肢体残疾,甚至3%-5%的病人死亡。因此有必要继续探索治疗GBS的新药物。虽然已有研究证实硫苷脂对多种自身免疫疾病具有保护作用,但目前尚无硫苷脂用于治疗ENA的报道。研究目的探索硫苷脂对EAN的作用及其免疫学机制。研究方法1、EAN动物模型的诱导及症状评价利用牛马尾的周围神经髓鞘磷脂(bovine peripheral myelin,BPM)免疫Lewis大鼠制备动物模型。免疫后每天对大鼠进行称重及病情评分。评分标准:0分=未发病;1分=尾瘫;2分=后肢瘫;3分=四肢瘫;4分=濒死;5分=死亡。2、EAN动物模型的分组及治疗将ENA大鼠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和治疗组。在免疫后的第5天、第8天和第1 1天,治疗组大鼠腹腔内注射140μg硫苷脂,对照组大鼠给予相同剂量的溶媒(0.5%聚山梨酯-20[Tween 20]和0.9%盐水)。免疫后第13天病情达到顶峰时处死大鼠。收集大鼠的淋巴结、坐骨神经用于随后的实验。3、流式细胞术分析通过研磨腹股沟淋巴结获得淋巴结单个核细胞悬液。分别应用CD4+IFN-γ+、CD4+IL4+、CD4+IL17A+、CD4+CD25+Foxp3+、CD3+CD161a+、和 CD3-CD161a+细胞来标记Th1、Th2、Th17、Tregs、NKT、NK细胞。分别用荧光素标记的CD3、CD4、CD161a和CD25抗体标记细胞膜表面分子。用CD4、CD25和Foxp3抗体标记调节性T细胞。用荧光素标记的CD4、CXCR5、ICOS抗体标记滤泡辅助性 T 细胞(follicular helper T cells,Tfh cells)。用荧光素标记的 IL-4、IL-10、TNF-α、IFN-γ和IL-17A抗体标记细胞内细胞因子。用流式细胞仪上机检测。4、细胞增殖实验先用竣基荧光素乙酰乙酸玻拍酰亚胺酯(carboxy-fluorescein diacetate,succinimidyl ester,CFSE)对淋巴结单个核细胞进行染色。然后在淋巴结细胞中加入ConA或者BPM,之后在37℃温箱中进行增殖培养,3天后收集细胞,用流式细胞仪进行检测。5、ELISA检测细胞增殖上清中的IL-17水平淋巴结单个核细胞在ConA或BPM的刺激下培养增殖3天后收集上清。应用大鼠IL-17 ELISA试剂盒检测IL-17水平。6、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化检测坐骨神经中炎症细胞的漫润用4%多聚甲醛固定大鼠坐骨神经,然后进行脱水、石蜡包被,制作成石蜡切片。用HE染色检测坐骨神经中总的炎性细胞浸润情况。将石蜡切片脱蜡及抗原复活后,用大鼠CD68抗体标记巨噬细胞,免疫组化观察坐骨神经中巨噬细胞的浸润情况。7、统计学方法用SPSS 22和Prism 6软件分析实验数据。两组之间的数据差异应用t检验进行分析,实验结果用平均值±标准差来表示,p<0.05被认为具有统计学差异。研究结果1、硫苷脂延缓了 EAN发病及减轻了 ENA的严重程度对照组大鼠在免疫后第9天发病,而治疗组大鼠在免疫后第10天发病。两组大鼠病情均迅速进展,在免疫后第12天症状达到高峰。治疗组症状评分在免疫后第12天和第13天均低于对照组(p<0.05)。硫苷脂治疗组在免疫后第12天和第13天的临床评分分别为2.20±0.27和2.30±0.27,而对照组的评分分别为3.17±0.82 和 3.67±1.25。2、硫苷脂治疗抑制了淋巴结中Th1和Th17细胞的产生CD4+T细胞亚型间的不平衡参与EAN的发病。我们应用流式细胞仪分析了大鼠淋巴结中Th1、Th2、Th17以及Tregs的比例。实验结果显示硫苷脂治疗组CD4+细胞中Th1和Th17细胞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时,CD4+细胞中TNF-α阳性细胞也明显减少。但是,治疗组和对照组间Th2细胞和IL-10阳性细胞的比例无统计学差异。两组间Tregs细胞比例也无明显差异。因此硫苷脂分别上调了Tregs与Th1和Th17细胞的比例。3、硫苷脂治疗抑制了 Tfh细胞和抗原提呈细胞有研究发现B细胞参与EAN的发病。Tfh细胞是协助B细胞增殖和分化的主要T细胞亚型。因此我们研究了硫苷脂对Tfh细胞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硫苷脂治疗组大鼠淋巴结中的Tfh细胞的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既往的研究显示硫苷脂通过抑制树突状细胞可缓解EAE,因此我们研究了硫苷脂对抗原提呈细胞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显示治疗组CD80和CD86阳性细胞的比例较对照组明显下降,MHCⅡ阳性细胞的比例也有下降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4、硫苷脂抑制了 NK和NKT细胞NK和NKT细胞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有关,硫苷脂通过激活Ⅱ型NKT细胞,抑制Ⅰ型NKT细胞能够缓解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因此,我们研究了硫苷脂治疗对NK细胞和NKT细胞的影响。结果发现硫苷脂治疗组大鼠的淋巴结中NK和NKT细胞的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大鼠。但是未发现两组大鼠NK和NKT细胞分泌的IFN-γ水平有明显差别。5、体外实验证实硫苷脂抑制了 T细胞增殖和IL-17分泌为评价硫苷脂对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淋巴细胞经CFSE染色后,分别在ConA或BPM存在的条件下在温箱中培养了 72小时。实验结果显示硫苷脂抑制了 Con A或BPM刺激下的CD4+T细胞增殖。并且ELISA结果显示硫苷脂降低了 Con A或BPM刺激下的单核细胞上清液中IL-17水平。6、硫苷脂治疗没有改变周围神经中炎症细胞的浸润为检测硫苷脂对EAN大鼠周围神经中炎症细胞浸润的影响,我们采集了两组大鼠的坐骨神经,并分别进行了 HE染色和免疫组化。HE染色结果显示对照组和硫苷脂治疗组坐骨神经均有大量的炎症细胞浸润,但两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间坐骨神经中CD68抗体标记的巨噬细胞浸润也无明显差异。结论硫苷脂可延缓ENA的发病及减轻EAN的病情。其机制与抑制Th1和Th17细胞以及抑制Tfh细胞和抗原提呈细胞有关。由于人类也具有Ⅱ型NKT细胞,硫苷脂因能激活Ⅱ型NKT细胞,有潜能成为治疗GBS的新药。

高娟[5](2016)在《依维莫司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神经炎治疗作用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背景及目的:吉兰巴雷综合征(Guillain-Barrésyndrome,GBS)是一种影响周围神经系统(peripheral nervous system,PNS)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和急性炎症性疾病,是目前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急性弛缓性瘫痪原因之一,是严重的神经系统突发事件的主要来源[1]。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神经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 neuritis,EAN)已经作为GBS的经典动物模型被广泛接受。巨噬细胞在炎性环境中有两种模式,即具有促炎作用的M1模式,和具有抗炎作用的M2模式,他们之间可以互相转化[2-3]。依维莫司(RAD001)属于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 TOR)抑制剂,作为强有力的免疫调节剂,已被用于治疗癌症和自身免疫性疾病[4-10]并且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截至目前,许多抗炎、免疫调节剂及单克隆抗体均作为治疗GBS的可能选择而在EAN上试用,但有关RAD001对于GBS的调节及治疗作用尚无报道。基于以往关于RAD001免疫调节作用的研究,我们假设RAD001对于EAN具有抗炎和神经保护作用,分别在EAN大鼠的免疫阶段和发病阶段应用RAD001进行药物干预,通过观察EAN大鼠的临床评分、病理变化、电生理指标、M1/M2巨噬细胞表型的分布和炎性环境变化,来分析m TOR通路的抑制和Akt的激活对EAN的作用,进而评价RAD001对EAN大鼠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研究方法:乳化P0180-199肽段后,诱导Lewis大鼠成模。将造模后的大鼠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RAD001预防用药组和治疗用药组。采用双盲法观察并评估大鼠每天的临床症状。在疾病高峰期,即免疫后第16天,进行坐骨神经肌电图检测评估坐骨神经电生理受损情况,指标包括诱发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ompound muscle action potential,CMAP)波幅、潜伏期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otor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MNCV)。在疾病高峰期,对大鼠坐骨神经进行取材,准备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测评估炎症细胞浸润和脱髓鞘情况,并进行免疫荧光检测分析巨噬细胞分化情况;同时提取坐骨神经总蛋白,进行蛋白印迹分析,探讨m TOR通路蛋白变化情况。在疾病高峰期,对大鼠脾脏取材,提取单个核细胞,分析淋巴细胞增殖情况,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炎性细胞因子表达情况及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巨噬细胞分化情况。应用Graph Pad Prism 5.0软件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两个RAD001治疗组均可改善EAN大鼠高峰期的临床症状,预防组可延迟EAN大鼠的发病时间。RAD001治疗可以减轻EAN引起的周围神经损伤。与对照组相比,RAD001预防组和治疗组炎性细胞数量减少,髓鞘脱失程度减轻(p<0.05)。神经电生理检测表明,控制组MNCV明显减慢,两个治疗组CMAP明显升高,潜伏期显着缩短。2.Western印迹分析RAD001对于EAN大鼠坐骨神经中p-P70S6K、p-4E-BP1和p-Akt的作用,发现与对照组相比,RAD001预防组和治疗组中EAN大鼠坐骨神经切片中p-Akt表达增加,p-4E-BP1和p-P70S6K表达减少(p<0.05)。3.P0180-199刺激后,相对于对照组的OD值(2.35±0.34),在预防组(0.98±0.16),和治疗组(0.73±0.18)的淋巴细胞增殖均可被抑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没有P0180-199的刺激,三个组之间也有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RAD001抑制淋巴细胞增殖反应。4.坐骨神经免疫荧光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RAD001预防组和治疗组均显示M2巨噬细胞表型表达升高,M1巨噬细胞表型表达降低(p<0.05)。脾单个核细胞流式细胞术分析表明,RAD001预防组和治疗组M2巨噬细胞水平较对照组有明显升高(p<0.05)。说明RAD001促进M2巨噬细胞极化。5.RAD001对细胞因子的影响:与对照组相比,一些促炎症因子(IL-1α、IFN-γ、RANTES和IL-17)在蛋白和/或m RNA水平上在RAD001预防组和治疗组表达量明显降低,而抗炎细胞因子(IL-10、TGF-β和IL-4)在蛋白和/或m RNA水平上含量显着增加(p<0.05)。但三组中IL-1β、IL-2、IL-4、IL-6、IL–12、IL-13、TNF-α或GM-CSF没有显着区别。研究结论:我们的研究表明,RAD001通过抑制m TOR通路,抑制下游产物,导致p-Akt水平升高,从而造成巨噬细胞向M2型分化增加,缓解EAN症状。RAD001在ENA鼠的抗炎效应,可能与人类GBS相似,可以改善炎性环境,间接起到神经保护作用。因此,RAD001可能是缓解多发性周围神经病的一个候选药物。

梁军利[6](2016)在《甲泼尼龙对多发性硬化TH17细胞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文中认为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是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的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RRMS)是MS最常见的类型。该病好发于青壮年劳动力,常反复发病,治疗成本高,易致残。近年研究发现,多发性硬化在国内患病率呈上升趋势。目前,该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明确。随着免疫学研究的进展,新的辅助性T细胞亚群的发现,其与MS发病关系的研究也正成为未来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有望在其中发现新的诊断指标或治疗靶点。新近研究证实,IL-23的致病作用是由于IL-23诱导CD4+T细胞产生IL-17,IL-17才是MS最为关键的致炎细胞因子。但是这些研究均是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开展,对于MS的研究较少,且对与其密切相关的IL-17A、IL-23、IL-21、IL-22、IL-6、TGF-β等细胞因子的研究更少。目前国内外对IL-17A、IL-23、IL-6等部分细胞因子在MS患者血清中的含量测定,无对比分析脑脊液和血清中细胞因子的变化,也无MS急性复发期与缓解期细胞因子水平变化的比较,研究的细胞因子较少,设计也不完善。我们同时研究急性期RRMS患者大剂量甲泼尼龙冲击治疗1周后和治疗1月后血清和或脑脊液中细胞因子含量的变化、细胞因子之间的相关性、细胞因子与EDSS相关性、恢复期与急性复发期血清中细胞因子水平的对比研究,研究内容全面,设计合理,为探索MS的发病机制具有重要意义。炎性细胞因子不仅能诱导MS脱髓鞘病变,与MS非脱髓鞘病灶也密切相关。当MS患者轴索、神经元发生损害后,细胞骨架和轴膜上的Tau蛋白、S100蛋白、14-3-3蛋白,神经丝蛋白被释放到脑脊液中,引起继发性免疫反应。这在一定程度能反映损害的程度,提示预后及免疫治疗疗效。目前国内外对ms患者脑脊液和血清中tau蛋白、s100蛋白、14-3-3蛋白或神经丝蛋白的部分研究,但研究的结论并不一致,且未对缓解期ms患者血清中tau蛋白、s100蛋白、14-3-3蛋白或神经丝蛋白的动态观察,也未探寻其与炎性细胞因子之间的关系。本研究通过检测急性复发期及缓解期rrms患者血清中tau蛋白、s100蛋白、14-3-3蛋白、神经丝蛋白水平,探讨甲泼尼龙对其影响tau蛋白、s100蛋白、14-3-3蛋白、神经丝蛋白与edss相关性,探寻炎性细胞因子与ms非脱髓鞘损害相关的依据。在治疗方面,甲泼尼龙仍是目前我国治疗ms急性发作期的常用药物。尽管临床证明甲泼尼龙治疗急性复发期ms有效,但并不能阻止疾病的复发,且治疗机理不明确。本课题中检测rrms患者甲泼尼龙治疗1周前后、1月后两个时间段血清和或脑脊液中il-23、il-17a、il-21、il-22、tgf-β、il-6等th17细胞相关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以及治疗1月后il-23、il-17a、il-21、il-22、tgf-β、il-6等th17细胞相关细胞因子水平与edss的相关性,进一步探讨甲泼尼龙治疗ms的治疗机理,为探寻ms发病机制、明确治疗靶点以及探索新的治疗靶点有着重要的意义。目的:1、探讨rrms患者甲泼尼龙治疗1周前后il-23、il-17a水平的变化及其与edss的相关性;2、探索rrms患者甲泼尼龙治疗1月前后血清和脑脊液中il-23、il-17a、il-21、il-22、tgf-β、il-6等th17细胞相关细胞因子的变化及这些细胞因子之间的相关性;3、探索rrms患者急性复发期与缓解期血清中il-23、il-17a、il-21、il-22、tgf-β、il-6等th17细胞相关细胞因子的变化及其与rrms再复发的关系;4、探讨甲泼尼龙对rrms患者急性期及恢复期血清中tau蛋白、s100蛋白、14-3-3蛋白、神经丝蛋白水平的影响,及其与edss相关性,与rrms再复发的关系;5、探寻rrms患者血清中il-23、il-17a、il-21、il-22、tgf-β、il-6等th17细胞相关细胞因子导致ms非脱髓鞘损害的依据。方法:本研究分三部分:2011年9月到2014年9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确诊的rrms患者;发病48h入院,符合2010年mcdonald诊断标准及中华神经科杂志《多发性硬化诊断和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1版)》诊断标准。共纳入rrms患者104例,其中男35例,女69例,平均年龄31.2±11.5岁;病程2个月到9.5年,平均38.2个月;复发次数2-8次,平均3.9次;脑脊液寡克隆区带阳性55例(阳性率52.88%),104例患者均有新发阳性体征/症状,头颅mri均有新发病灶。第一部分1、设计路线:根据扩展残疾状况量表(edss)把ms分成三组:ms(a)组(edss:<4分),ms(b)组(edss:≥4-<6分),ms(c)组(edss:≥6-9分),20例神经系统非炎性疾病(nind)患者为对照组,elisa方法检测nind组和大剂量甲泼尼龙冲击治疗rrms患者1周前后血清中il-23和il-17a水平变化,治疗1月后血清和脑脊液中il-23和il-17a水平变化、两者相关性以及其与edss的相关性。2、纳入患者情况:确诊的rrms患者66例根据edss分成三组:ms(a)组27例,其中男8例,女19例,平均年龄(35.20±11.71)岁;ms(b)组28例,其中男11例,女17例,平均年龄(33.40±9.18)岁;ms(c)组11例,其中男3例,女8例,平均年龄(36.60±14.50)岁。3、方法及标本采集:所有纳入患者治疗前采肘静脉血5ml,腰穿抽取脑脊液3ml,立即离心后取上清液分装于分离管内,标记、冻存待测。rrms组患者给予甲泼尼龙针(1.0givggtqd-3,后0.5givgttqd-4),治疗1周时再次采肘静脉血5ml,同样方法保存待测。甲泼尼龙冲击治疗1周后口服强的松片60mg/d,渐递减后1月内停服,同时口服保护胃黏膜保护药,以及补钙、补钾药物治疗,口服强的松治疗3周(共使用激素治疗1月),再次采肘静脉血5ml,腰穿抽取脑脊液3ml,同样方法保存待测。神经系统非炎症疾病(nind)患者20例为对照组。第二部分1、设计路线:检测rrms患者甲泼尼龙冲击治疗前后血清和脑脊液中il-23、il-17a、il-21、il-22、tgf-β、il-6等th17细胞相关细胞因子的变化,以及细胞因子之间的相关性。2、纳入患者情况:共纳入rrms组患者38例,其中男性13例,女性25例,年龄(31.4±9.5)岁。3、方法及标本采集:所有纳入患者治疗前采肘静脉血5ml,腰穿抽取脑脊液3ml,立即离心5后取上清液分装于分离管内,标记、冻存待测。rrms组患者给予甲泼尼龙针(1.0givggtqd-3,后0.5givgttqd-4,后口服强的松片60mg/d,渐递减后1月内停服),同时加用保护胃药物,补钙补钾治疗,口服强的松片治疗3周后(共使用激素治疗1月)再次采肘静脉血5ml,腰穿抽取脑脊液3ml,同样方法保存待测。神经系统非炎症疾病(nind)患者20例作为对照组。第三部分:1、设计方案:参与第一或第二部分研究中的处于缓解期门诊随访的治疗后半年的rrms患者。elisa方法检测nind组和rrms患者治疗前后及缓解期血清中th17细胞相关细胞因子和tau蛋白,s100蛋白,14-3-3蛋白,神经丝蛋白的水平及其与edss相关性。2、纳入患者情况:共纳入rrms随访患者41例,其中男性14例,女性27例,平均年龄(33.6±10.1)岁,41例患者均无新发症状及体征,复查头颅mri均有无发病灶。纳入患者根据edss分成三组:ms(a)组(edss:<4分),ms(b)组(edss:≥4-<7分),ms(c)组(edss:≥6-9分),其中ms(a)组17例,其中男5例,女12例,平均年龄(33.12±10.28)岁;ms(b)组18例,其中男7例,女11例,平均年龄(36.27±11.29)岁;ms(c)组6例,其中男2例,女4例,平均年龄(35.44±15.70)岁。3、方法及标本采集:所有纳入患者治疗前采肘静脉血5ml,立即经离心后取上清液分装于分离管内,标记、冻存待测。结果:1、甲泼尼龙治疗rrms1周及1月后血清中il-23、il-17a的水平进行性下降,脑脊液中il-23、17a水平较治疗前亦下降,但两者仍高于nind组,rrms患者脑脊液中il-17a水平高于血清;2、甲泼尼龙冲击治疗rrms后,患者edss在ms(a)组和ms(b)组均下降,ms(c)组下降不明显;3、ms组脑脊液中il-17a水平与edss正相关;4、甲泼尼龙治疗rrms后血清和脑脊液中il-17a、il-23、il-21、il-22水平较治疗前下降,仍较nind组高,tgf-β水平较治疗前增高;5、rrms患者治疗前血清和脑脊液中tgf-β水平较nind组低,治疗后脑脊液中tgf-β水平显着高于nind组;6、相关性分析:rrms治疗前血清中il-23与il-17a正相关;脑脊液中il-23、il-17a、il-21两两正相关;7、rrms恢复期,血清和脑脊液中il-23、il-17a、il-21、il-22水平仍高于nind组,tgf-β水平低于nind组,提示恢复期的ms仍存在炎症反应;8、rrms患者血清和脑脊液中il-17a与il-23正相关,脑脊液中il-17a、il-23与il-22正相关,提示这3个炎性细胞因子在rrms发病中存在同向协调关系;9、缓解期rrms患者血清中il-23、il-17a、il-21、il-22水平较急性复发期及治疗后下降,但仍高于nind组;10、rrms患者甲泼尼龙冲击治疗后血清中s100蛋白水平下降,但恢复期仍高于nind组;血清中tau蛋白、14-3-3蛋白、神经丝蛋白水平无明显变化;11、rrms患者血清中il-17a、il-23、il-21、il-22、tgf-β与s100蛋白正相关,s100蛋白水平与edss正相关。结论:1、甲泼尼龙治疗rrms1周和1月后il-23、il-17a水平及edss评分下降,提示il-23、17a与rrms发病相关;2、甲泼尼龙可以通过降低rrms患者il-23、il-17a水平,发挥抗炎作用;3、rrms患者il-17a水平与该疾病严重程度相关;4、rrms患者il-23、il-17a、il-21、il-22、tgf-β与rrms发病相关;5、甲泼尼龙可能通过抑制炎性细胞因子il-23、il-17a、il-21、il-22,上调tgf-β发挥抗炎作用;6、恢复期rrms仍存在高水平的炎性细胞因子,这可能与ms的复发相关;7、rrms患者il-17a、il-23与il-22在rrms发病中存在同向协调关系,提示阻断il-17a、il-23或il-22的炎性通路,有可能阻断疾病进展;8、缓解期rrms患者血清中高水平的il-23、il-17a、il-21、il-22,可能与rrms再复发相关;9、rrms患者血清中s100蛋白水平恢复期仍增高,提示rrms患者持续存在神经胶质细胞增殖反应;10、rrms患者血清中s100蛋白水平能预测rrms患者临床严重程度;11、il-23、il-17a、il-21、il-22等细胞因子与rrms患者炎性脱髓鞘和非脱髓鞘损害均相关。

张宁,李刚,肖波,刘运海,蔡艳,孙新刚,梁静慧[7](2010)在《OX40/OX40L mRNA在实验性变态反应性神经炎中的动态变化》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研究Oxford 40(OX40)和Oxford 40 ligand(OX40L)mRNA在实验性变态反应性神经炎(experimental allegic neuritis,EAN)大鼠坐骨神经、脾脏、外周血和淋巴结中的动态变化。方法:36只Lewis大鼠随机分为EAN模型组和完全弗氏佐剂对照组(CFA组)。分别在第9天、第17天、第26天处死动物,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坐骨神经根、脾脏、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和淋巴结中OX40和OX40L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EAN组大鼠在抗原免疫后第17天达到发病高峰,OX40和OX40LmRNA在第9天(发病早期)和第17天时表达均较高,与第26天(恢复期)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时间点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FA组大鼠无症状;EAN组中OX40和OX40LmRNA在坐骨神经和淋巴结中各时间点表达均升高,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微量表达。结论:OX40/OX40L可能与EAN发病有关。

蔡蕊[8](2010)在《Th17相关细胞因子在实验性变态反应性神经炎中的作用》文中提出研究目的格林-巴利综合征(Guillain-Barre syndrome, GBS)是一种常见的外周神经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病理特点为周围神经的炎性细胞浸润和脱髓鞘改变,具体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十清楚。实验性变态反应性神经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 neuritis, EAN)是CD4+T细胞介导的外周神经自身免疫性脱髓鞘疾病,被公认为研究GBS的理想动物模型。Th17细胞是最近研究发现的新的辅助T细胞亚群,其各种特性与Th1和Th2细胞不同,可以产生白细胞介素17(IL-17)、白细胞介素17F (IL-17F)、白细胞介素22(IL-22)等细胞因子。IL-17为其特征性效应细胞因子,具有强烈的致炎作用,白细胞介素23(IL-23)作为新发现的促炎性细胞因子,在Th17细胞的扩增与维持中发挥重要作用。目前研究证实,Th17细胞在自身免疫性疾病如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类风湿关节炎(RA)、炎性肠病(IBD)、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等发病机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是否与EAN发病有关,目前尚不清楚。本研究通过建立EAN大鼠作为GBS的动物模型,检测EAN大鼠坐骨神经中Th17细胞相关细胞因子IL-17和IL-23蛋白及mRNA的动态表达,探讨Th17细胞相关细胞因子IL-17、IL-23在在EAN发病中的作用及其机制,以期为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提供新靶点。研究方法1.抗原制备:采用超速离心法自牛脊神经根提取周围神经髓磷脂(bovine peripheral nerve myelin, BPM)。2.实验动物:7-8周龄雌性Lewis大鼠32只,体重160-180g,随机分为EAN组(n=24)和对照组(n=8)。EAN组又随机分为免疫后9d(疾病早期组)、15d(疾病高峰期组)、21d(疾病恢复期组),每组8只。SPF级饲养。3.EAN模型的建立及临床评分:大鼠适应性饲养1周,10%水合氯醛(300mg/Kg)麻醉。将100μL抗原乳剂(含BPM 5mg、结核杆菌lmg、不完全弗氏佐剂50μL、生理盐水50μL)注入EAN各组大鼠双侧后肢足垫皮下。对照组每只注射等量弗氏不完全佐剂和结核杆菌。于免疫前即时及免疫后每日进行临床评估,直至免疫后21天。临床评分:0:正常;0.5:全尾肌张力下降;1.0:尾部肌肉瘫,松软拖地;1.5:轻微后肢无力,肌张力下降;2.0:明显后肢无力或轻度后肢瘫;2.5:中度后肢瘫;3.0:严重后肢瘫;4:严重四肢瘫。4.动物标本取材:观察大鼠的发病情况,分别在免疫后第9天,第15天,第21天处死EAN大鼠,对照组大鼠于第21天处死。无菌状态下取双侧坐骨神经,一侧坐骨神经固定于4%多聚甲醛中,备做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化检测。另一侧坐骨神经存放于——80℃冰箱中,备做RT-PCR。5.组织病理学检查:取4%多聚甲醛固定的坐骨神经,石蜡包埋,纵行切片(5-6μm,每根神经2张连续切片),HE染色,观察大鼠坐骨神经中病理学变化。6.免疫组化检测:大鼠坐骨神经石蜡切片,常规脱蜡致水,经阻断内源性过氧化物酶活性、抗原修复、牛血清白蛋白封闭处理,分别滴加一抗(兔抗大鼠IL-17、IL-23多克隆抗体)和二抗(辣根过氧化酶标记山羊抗兔IgG), DAB显色,苏木素复染,脱水,透明,封固。40倍物镜下采集图像,观察大鼠坐骨神经中细胞阳性反应,结果以细胞数/高倍视野表示。7. RT-PCR检测:取各时间点坐骨神经50mg,按照Trizol试剂盒说明书提取总RNA,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定量,取1μg总RNA用M—MLV合成cDNA。以β-actin为内参照分别扩增IL-17和IL-23。采用BioRad公司的图形分析软件Quantity One对RT-PCR产物的电泳条带进行灰度扫描,以条带的平均吸光度和条带面积的乘积代表信号强度,分别计算各例IL-17/β-actin和IL-23/β-actin值。应用SPSS 13.0软件对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数据以x±s表示。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组间比较,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则用SNK法或Bonferroni法进行组间两两比较。结果1.EAN大鼠于免疫后9d开始出现临床症状,15d到达疾病高峰,第21d基本完全恢复,各组临床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着(P<0.05)。2.EAN大鼠坐骨神经中IL-17蛋白及mRNA在免疫后第15天表达均达到最高点,以后逐渐下降,且各组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3.EAN大鼠坐骨神经中IL-23蛋白及mRNA在免疫后9d表达最多,随后逐渐下降,9d、15d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1.IL-17可能是参与EAN发病的重要细胞因子,并与EAN的疾病进程有关。2.IL-23可能在EAN的诱导阶段起一定作用。

徐宁安[9](2009)在《BTLA及Cbl-b mRNA在实验变态反应性神经炎中的动态表达》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吉兰-巴雷综合征(Guillain-Barre Syndrome,GBS)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目前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实验性变态反应性神经炎(Experimental Allergic Neuritis,EAN)是由CD4+T细胞介导的急性多发性炎症性神经根脱髓鞘性疾病,是研究GBS的理想动物模型。GBS和EAN的发病都与机体免疫耐受机制被打破,产生自身免疫性T细胞有关。B、T淋巴细胞弱化因子(B and T lymphocyteattenuator,BTLA)是最近发现的一种抑制性协同刺激因子,结合其配体后可介导抑制性信号,抑制T细胞的活化。Cbl-b(casitas B-lineagelymphoma b)是一种反向调节T细胞活化的泛素连接酶,通过诱导T细胞免疫无能,维持免疫耐受、免疫活化和自身免疫三者之间的平衡。本实验旨在观察BTLA及Cbl-b mRNA在EAN大鼠坐骨神经、脾脏、外周血及淋巴结中的动态表达,探讨BTLA及Cbl-b与EAN的发病关系,为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提供新的靶点。方法:72只Lewis大鼠,SPF级,雄性,6-8周,体重160-180克,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NS组)、完全弗氏佐剂组(CFA组)及抗原注射组(EAN组)。NS组第0天于双后肢足垫皮内注射200μl生理盐水,CFA组第0天于双后肢足垫皮内注射200μl完全弗氏佐剂,EAN组第0天双后肢足垫皮内注射200μl抗原乳剂(含100μg P253-78aa肽段的0.1M PBS 100μl和CFA 100μl用针式混匀器混合乳化)。观察免疫后大鼠的发病情况和组织病理学改变。分别在第7天、第16天、第24天、第33天处死动物,取坐骨神经根制作病理切片行HE染色和(?)’s染色观察其病理改变,利用RT-PCR检测坐骨神经、脾脏、外周(?)和淋巴结,Cbl-b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EAN组大鼠在发病16天症状达高峰,第33天基本好转。与对照组相比,EAN组大鼠各组织各时间点BTLA mRNA表达均增高(P<0.05),整个实验过程中一直呈上升趋势;与对照组相比,EAN组大鼠各组织各时间点Cbl-b mRNA表达均降低,第16天表达最低,与前后时间点相比有差异(p<0.05),后逐渐增高,但在第33天仍低于对照组。CFA组和NS组大鼠无症状,CFA组与NS组相比,BTLA及Cbl-b的表达无明显差异。各组织中BTLA及Cbl-b的表达具有相关性。结论:BTLA及Cbl-b在EAN发病过程中的动态变化提示两者可能参与EAN的发病。

徐宁安,邓永宁,王玉忠,黄国祥,吴敏,唐海源,周文斌[10](2009)在《雷公藤多甙对TLR9 mRNA在实验变态反应性神经炎中表达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观察Toll样受体TLR9在实验性变态反应性神经炎(EAN)大鼠的坐骨神经、脾脏、外周血、淋巴结中的动态表达,以及雷公藤多甙对其的影响,以探讨TLR9与EAN的发病关系,为临床寻找新的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策略奠定理论基础。将68只Lewis大鼠随机分为抗原注射组(EAN组),雷公藤多甙干预组(EAN+TWP组),生理盐水干预对照组(EAN+NS组),完全弗氏佐剂组(CFA组),生理盐水对照组(NS组)。EAN组,EAN+TWP组,EAN+NS组大鼠用周围神经髓鞘蛋白P0180-199+CFA+NS(200μL)免疫,EAN+TWP组从大鼠出现症状开始给予雷公藤多甙灌胃(40mg/(kg·d))干预治疗,观察免疫后大鼠的发病情况和组织病理学改变及TWP对其的影响,并利用RT-PCR检测不同时期TLR9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发现,EAN组TLR9mRNA整个实验过程中一直呈上升趋势,前后各时间点相比均有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有显着差异。EAN+TWP组大鼠治疗后其症状与EAN+NS组相比稍微改善,坐骨神经炎性细胞浸润减少,EAN+TWP组TLR9的表达在第16天、第24天、第33天均低于EAN+NS组,有显着性差异。由此得出结论:TLR9在EAN的起始及效应阶段具有重要作用。雷公藤多甙可能通过抑制TLR9的表达,减轻EAN发病。

二、协同刺激分子及其抗体在实验性变态反应性神经炎中的作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协同刺激分子及其抗体在实验性变态反应性神经炎中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自拟牵正散联合电针治疗风痰阻络型急性面神经炎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1章 文献研究
第2章 临床研究
    2.1 研究目的
    2.2 研究对象
    2.3 研究方案
    2.4 观察指标
    2.5 数据处理及统计方法
第3章 结果
    3.1 一般资料
    3.2 研究结果
    3.3 安全性评估
第4章 讨论
    4.1 立题依据
    4.2 自拟牵正散的药物组成及功效
    4.3 电针的选穴依据及疗效分析
结论
    1 总结
    2 本研究的不足
    3 展望与设想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面神经炎的中医药研究概述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参加学术会议及获奖
致谢

(2)中西医协同治疗视神经脊髓炎相关性视神经炎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视神经脊髓炎相关性视神经炎实验模型的建立及应用研究进展
        1 前言
        2 动物实验模型
        3 离体组织实验模型
        4 细胞实验模型
        5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二 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发病相关抗体的研究进展
        1 NMO概述
        2 AQP4-IgG
        3 MOG-IgG
        4 GFAP抗体
        5 AQP1-IgG
        6 其他相关性抗体
        7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三 细胞因子与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
        1 前言
        2 Th17细胞相关的细胞因子
        3 Th2细胞相关细胞因子
        4 Treg细胞相关细胞因子
        5 其他细胞因子
        6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四 非侵入性电刺激在眼科应用的研究进展
        1 前言
        2 经角膜电刺激
        3 经眼眶电刺激
        4 经眼睑电刺激
        5 结语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视神经脊髓炎相关性视神经炎患者临床特点及疗效分析
    研究背景
    (一) 视神经脊髓炎相关性视神经炎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
        1 研究方案
        1.1 研究对象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临床评估
        1.6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2.2 临床特点
        2.3 实验室检查
        2.4 影像学特点
    (二) 针刺联合中药治疗NMO所致视神经萎缩的临床疗效
        1 临床资料
        1.1 视神经萎缩诊断标准
        1.2 纳入标准
        1.3 排除标准
        2 治疗方案
        3 疗效指标
        3.1 最佳矫正视力
        3.2 动态视野
        3.3 统计学分析
        4 结果
        4.1 NMO视神经萎缩患者一般资料
        4.2 临床表现
        4.3 治疗前后最佳矫正视力比较
        4.4 针刺治疗前后动态视野变化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实验研究 视神经脊髓炎相关视神经炎大鼠模型的构建与评价
    研究背景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用动物及患者血清
        1.2 实验试剂
        1.3 实验仪器
        1.4 实验方案
        1.5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模型诱导后视神经内AQP4-IgG的沉积
        2.2 大鼠视神经功能学变化
        2.3 视神经光镜观察结果
        2.4 视神经LFB染色结果
        2.5 脊髓光镜观察结果
        2.6 脊髓组织形态LFB染色结果
        2.7 大脑光镜及HE染色观察结果
        2.8 视网膜的光镜观察结果
        2.9 视神经电镜超微结构观察
        2.10 视神经NFL免疫荧光结果
        2.11 视神经内CD68免疫荧光结果
    3 讨论
        3.1 NMO-ON动物模型构建国内外进展
        3.2 本研究的主要结果与未来展望
    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四部分 实验研究 调肝活络法治疗视神经脊髓炎相关性视神经炎的疗效及机制探究
    研究背景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用动物及血清
        1.2 实验试剂
        1.3 实验仪器
        1.4 实验方法
        1.5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大鼠视神经F-VEP变化
        2.2 大鼠视神经PLR变化
        2.3 大鼠视网膜Brn3a变化
        2.4 大鼠视神经形态学变化(HE染色)
        2.5 大鼠视神经超微结构变化(电镜)
        2.6 大鼠视神经组织免疫荧光染色结果
        2.7 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视神经内目标蛋白阳性表达结果
    3 讨论
        3.1 NMO-ON的中西医防治现状
        3.2 NMO-ON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3.3 调肝活络防治NMO-ON的疗效及潜在机制
    4 结论
    5 本研究主要创新、局限及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3)囊型包虫病所致过敏反应对IL-17及抗体表达影响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内容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研究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材料
        2.2 研究方法
    3 统计学分析
    4 技术路线图
结果
讨论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白细胞介素-17 在过敏反应中的作用及相关机制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新疆医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导师评阅表

(4)硫苷脂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神经炎中免疫调节作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符号说明
前言
材料和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英文论文

(5)依维莫司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神经炎治疗作用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1.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1.1.1 实验动物
        1.1.2 实验试剂
        1.1.3 主要仪器设备及耗材
        1.1.4 主要试剂的配制
    1.2 实验方法
        1.2.1 自身免疫性神经炎模型制备与分组
        1.2.2 神经电生理检测
        1.2.3 组织病理学检测
        1.2.4 免疫荧光检测
        1.2.5 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RT-PCR)
        1.2.6 淋巴增殖实验—MTS
        1.2.7 ELISA测细胞培养上清中细胞因子的水平
        1.2.8 流式细胞学检测
        1.2.9 Western印迹分析
        1.2.10 统计学分析
2.结果
    2.1 RAD001治疗可以缓解EAN的临床症状,改善组织学变化和EAN大鼠引起的炎性细胞聚集
    2.2 RAD001治疗减轻EAN引起的周围神经损伤
    2.3 RAD001抑制p-P70S6K和p-4E-BP1,增加EAN大鼠坐骨神经p-Akt蛋白质含量
    2.4 RAD001抑制淋巴细胞增殖反应
    2.5 RAD001促进EAN大鼠M2巨噬细胞极化
    2.6 RAD001对细胞因子的影响
    2.7 RAD001对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机制
3.讨论
结论
论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综述 mTOR在炎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作用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6)甲泼尼龙对多发性硬化TH17细胞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第一部分 甲泼尼龙对多发性硬化EDSS和IL-23、IL-17A水平影响的研究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甲泼尼龙对多发性硬化辅助TH17细胞相关细胞因子影响的研究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甲泼尼龙对缓解期多发性硬化细胞因子及非脱髓鞘神经损害蛋白的影响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多发性硬化相关细胞因子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介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8)Th17相关细胞因子在实验性变态反应性神经炎中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符号说明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附图表
参考文献
综述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9)BTLA及Cbl-b mRNA在实验变态反应性神经炎中的动态表达(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词
论文正文
    前言
    第一章 材料与方法
    第二章 结果
    第三章 讨论
    第四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10)雷公藤多甙对TLR9 mRNA在实验变态反应性神经炎中表达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材料及方法
    1.1 材料
    1.2 实验方法
        1.2.1 实验分组及建模
        1.2.2 临床观察及标本采集
        1.2.3 逆转录聚合式酶链反应
        1.2.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EAN大鼠发病情况
    2.2 病理观察
    2.3 大鼠TLR9 m RNA的表达
3 讨论
4 结论

四、协同刺激分子及其抗体在实验性变态反应性神经炎中的作用(论文参考文献)

  • [1]自拟牵正散联合电针治疗风痰阻络型急性面神经炎的临床观察[D]. 杨耀. 湖北民族大学, 2021(12)
  • [2]中西医协同治疗视神经脊髓炎相关性视神经炎的应用研究[D]. 韩梦雨.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3]囊型包虫病所致过敏反应对IL-17及抗体表达影响的实验研究[D]. 亚力·亚森. 新疆医科大学, 2021(10)
  • [4]硫苷脂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神经炎中免疫调节作用的研究[D]. 王淑霞. 山东大学, 2019(02)
  • [5]依维莫司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神经炎治疗作用的实验研究[D]. 高娟. 天津医科大学, 2016(02)
  • [6]甲泼尼龙对多发性硬化TH17细胞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D]. 梁军利. 郑州大学, 2016(01)
  • [7]OX40/OX40L mRNA在实验性变态反应性神经炎中的动态变化[J]. 张宁,李刚,肖波,刘运海,蔡艳,孙新刚,梁静慧.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0(09)
  • [8]Th17相关细胞因子在实验性变态反应性神经炎中的作用[D]. 蔡蕊. 山东大学, 2010(10)
  • [9]BTLA及Cbl-b mRNA在实验变态反应性神经炎中的动态表达[D]. 徐宁安. 中南大学, 2009(04)
  • [10]雷公藤多甙对TLR9 mRNA在实验变态反应性神经炎中表达的影响[J]. 徐宁安,邓永宁,王玉忠,黄国祥,吴敏,唐海源,周文斌. 科技导报, 2009(08)

标签:;  ;  ;  ;  ;  

共刺激分子及其抗体在实验性过敏性神经炎中的作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