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医疗发展与环境保护

谈医疗发展与环境保护

一、浅谈医学发展与环境保护(论文文献综述)

冷云[1](2021)在《我国医疗废物产生者行政责任立法研究》文中提出医疗废物作为一种危险废物,与其他普通固体废物相比存在较大差异。它的传染性更高、高危险性更强,如果处理不当,医疗废物中携带的传染性病菌以及其他有害物质会随着空气、土壤、水源等媒介深入环境,影响人体健康。因此,医疗卫生机构作为医疗废物的产生源头,若不对其违法处置医疗废物的行为承担行政责任,不仅会加剧医疗废物环境污染、而且损害公众健康。虽然《医疗废物管理条例》是目前我国指导医疗废物管理的专门性法律规范,但是结合现有立法来看,我国有关医疗废物产生者行政责任的立法规定太过抽象化、原则化,立法精神难以得到真正的体现。文章借鉴国外有关医疗废物产生者行政责任方面的立法经验,制定适合我国医疗废物产生者的责任规定,完善医疗废物产生者行政责任的立法体系,以达到妥善处理医疗废物的目的。本文主要内容为:第一部分对医疗废物的相关概念进行辨析,阐明医疗废物概念的同时对与医疗废物相关的概念进行界定,包括医疗废物产生者的概念以及医疗废物产生者行政责任的概念。另外,对与行政责任相关的可持续发展理论、循环经济理论以及清洁生产理念予以分析,为论证提供理论支撑。第二部分分析医疗废物产生者行政责任的立法现状和特征,分析立法规范体现。第三部分对我国医疗废物产生者行政责任目前存在的立法问题予以深度剖析,主要体现为现有立法不适合医疗废物管理的需要、行政责任立法内容不全面以及法规之间存在冲突,缺乏严格的行政处罚措施。第四部分通过对美国、英国以及日本当今医疗废物处理的法律制度以及行政责任追究的立法规定的研究,寻求可供我国借鉴的经验。第五部分是文章落脚点,主要根据我国暴露出来的立法问题,在结合国外立法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完善的建议和措施。主要包括更新现有立法适应医疗废物管理的需要,具体表现为在确立“三化”立法原则的基础上,制定专门性的医疗废物污染防治法律规范。其次是对医疗废物产生者行政责任立法内容的完善,包括对争议性医疗废物的法律属性作出规定、在宪法和环境基本法层面增加责任追究的内容、增加科学有效的激励性条款。再者是行政责任追究立法冲突解决机制,主要为责任追究条款统一行政执法主体、地方立法处罚力度与国家立法保持一致、立法中增加对法定代表人的责任追究条款,最后是调整对医疗卫生机构行政处罚的设置,表现为强化处罚力度、丰富处罚种类。本文对我国现有的医疗废物产生者行政责任的立法进行梳理,并对针对其立法问题提出完善意见。最终目的在于,通过完善医疗废物产生者的行政责任立法,促进我国医疗废物管理相关立法发展,使医疗废物得到有效的管控、使医疗废物产生者的违法行为得以有效的规制,实现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与环境效益共赢。

高宇婷[2](2021)在《基于医疗废物管理的综合医院建筑设计研究 ——以北京市丰台区的医院为例》文中认为随着优质的医疗资源越来越多地集中于综合医院,综合医院渐渐成为人们就诊的首要选择,逐渐成为城市医疗废物的主要产生来源,医院对医疗废物的处理和管理工作也越来越重视。2003年SARS疫情爆发后,我国医疗废物管理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2019年末,新冠肺炎疫情爆发,疫情防控进入关键时期,面对医疗废物产量的激增,各地的医疗废物管理能力也在经历考验。目前,对于医疗废物管理的研究多是从人员操作层面,医疗废物的储存和运输空间在建筑学领域一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但是,在实地调研中得知,由于在医院前期的设计中忽视了医疗废物所在建筑空间的设计,进而导致医院对医疗废物进行管理时存在建筑空间环境的问题,医院建筑对实现有效隔离医疗废物的能力有待提高。因此,本文从建筑设计视角,对医院医疗废物管理进行研究,力求通过对医疗废物所在建筑空间的改善,提高管理效率。本文从建筑设计维度出发,首先介绍了医疗废物管理在建筑设计维度的理论基础,总结造成医疗废物管理的建筑设计因素,寻找采用建筑设计方法加强医疗废物管理能力的可行性。其次,作者以北京市丰台区的综合医院为研究样本,跟随丰台区卫生健康委的专家进行实地调研工作,采用实地调研和访谈的方法,借助观察法,收集医院医疗废物的储存和运输空间的现状资料。最后,结合医疗废物现有建筑空间环境,分析医院对医疗废物的储存空间和运输空间的需求,进而得出加强医疗废物管理的建筑设计优化策略。通过对现状问题的总结分析,结合相关理论基础,得出加强医疗废物管理的建筑设计优化策略。主要分为五个方面:明确医疗废物在医院建筑中的位置、基于医院建筑总体规划设计的层面、科室内医疗废物的储存空间和运输空间的建筑设计层面、医疗废物暂存处的建筑设计和建筑物理环境设计层面提出优化建议。总之,本文以医疗废物管理的建筑空间需求为研究背景,从建筑设计视角,以提升综合医院医疗废物的管理水平为目的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建筑设计优化策略,本文的研究可以为以后的研究与设计提供参考价值。

姚祺雯[3](2021)在《基于以人为中心照护理念构建养老护理员培训课程》文中提出目的:本研究以泰勒原理为框架,以民政部颁发的《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标准(2019版)》为内容核心,构建融合以人为中心照护理念的养老护理员培训课程,以期开发更规范、更具人文关怀理念的养老护理员培训课程。方法:首先通过文献分析法,梳理、总结国内外以人为中心照护理念的基本内涵和在实践中的应用以及国内养老护理员的培训需求,以民政部颁发的《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标准织包括56项具体知识和操作技能,运用讲授法、示教法、情景模拟及视频播放等教学方式,共计130学时;评价包含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运用观察法、问卷法、访谈法、考核法等。其中目标中单列一项“学员能够将以人为中心照护理念内化到职业活动中”,课程内容及组织和评价均将从文献总结归纳而来的“以人为中心”理念的内涵和实践应用策略贯穿其中。(2019版)》为内容核心,依据泰勒原理四要素——课程目标、内容、内容的组织及评价,初步构建融合以人为中心照护理念的养老护理员培训课程;然后通过Delphi法,对15名养老领域专家进行两轮函询,确立基于以人为中心照护理念的养老护理员培训课程。结果:两轮专家咨询的权威系数分别为0.890和0.867,均>0.70;第2轮咨询条目的变异系数在0.000~0.234之间,均小于0.25;两轮肯德尔和谐系数W分别为0.123、0.048(P<0.01),专家函询意见协调性较好,研究结果较为可信。最终形成的基于以人为中心照护理念的初级养老护理员培训课程,其培训目标包含素养、知识、技能领域的4项目标,共16项具体培训规格,其中素养目标包含6项,知识包含5项,技能包含5项;内容包含5个模块共21项课程内容,课程内容的组织包括56项具体知识和操作技能,运用讲授法、示教法、情景模拟及视频播放等教学方式,共计130学时;评价包含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运用观察法、问卷法、访谈法、考核法等。其中目标中单列一项“学员能够将以人为中心照护理念内化到职业活动中”,课程内容及组织和评价均将从文献总结归纳而来的“以人为中心”理念的内涵和实践应用策略贯穿其中。结论:本研究在系统文献分析总结的基础上,以《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标准(2019版)》为内容核心,以泰勒原理目标、内容、组织、评价四要素为框架,构建了融合以人为中心照护理念的养老护理员培训课程。将以人为中心照护理念融入养老护理员培训课程,在培训中体现以人为中心照护的人格、了解老年人、培养关系、自主权和选择以及舒适护理的内涵,完善了养老护理员培训课程,为提高养老服务质量提供理论依据。

李耀武[4](2021)在《循证乡村策划方法研究》文中指出当前,我国乡村建设热潮高涨。然而,乡村建设无序、乡村规划无效的问题也较为突出。对科学乡村建设理论和有效工作方法的探索成为当前乡村振兴规划的重要工作内容。本研究以探索乡村建设的有效方法为核心,希望通过研究能够寻找到一种科学、实用的乡村建设途径,并使之成为解决当前乡村问题的有效方法。本论文综合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以“问题引出-解决思路分析-解决方法探讨”的路径展开,采用文献资料研究、案例实证探讨、观察与访谈等方法对循证乡村策划方法展开研究,研究内容包括循证乡村策划方法建立的背景与意义、策划分析框架以及具体的循证策划实践方法。通过研究,试图对“在乡村建设中为何需要循证策划”以及“如何循证、如何策划、如何依据最佳证据来进行策划分析”的问题进行回答。本论文首先对当前乡村建设无序、乡村规划无效的问题进行分析,明确了“通过建立乡村策划来对乡村设计进行指导,为乡村设计提供设计依据”的问题解决思路。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既有建筑策划和乡村策划理论的借鉴,建立了循证乡村策划理念及策划分析框架,并以绿桃古村和城子古村为例,展开循证策划实践。通过具体案例的实证探讨,本论文对循证乡村策划的具体方法与实践意义进行了总结和讨论。本论文通过基础分析、理论与实例研究,建立了循证乡村策划方法体系,主要包括以最佳证据的获得为核心的证据寻找与分析的方法和基于最佳证据来进行策划分析与价值排序的乡村策划方法,同时得出“在循证乡村策划中,以最佳证据为决策依据的策划分析方法能够使乡村策划更科学”的结论。通过理论构建与实证探讨相结合的探索,本研究为乡村振兴中的规划设计提供了一种科学、实用和有效的方法与途径。

邢邺亓[5](2021)在《三版高中必修《生物学》教科书中STSE教育内容的比较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生物STSE教育是指在生物教学中全面系统地展现生物学与科学、技术、社会和环境间的相互联系,生物教学中实施STSE教育不仅能激发学生对生物学习的热情还能有效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本文三版教科书中STSE教育内容的对比是以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为《课标》)为基准,通过对比三版教科书分别为人教版、沪科版、北师大版中的STSE内容进而分析其中涉及的STSE教育,组成部分如下:第一部分:介绍STSE教育的研究背景及意义、STSE教育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交代本文的主要研究对象为人教版、沪科版、北师大版各两本必修高中《生物学》教科书,研究方法为文献研究法、比较研究法、文本分析法以及完成本文的主要研究思路。第二部分:对核心概念STS教育、STSE教育进行界定,阐述本文理论研究基础以及《课标》对STSE教育的要求。第三部分:对三版高中必修《生物学》教科书的编写体例进行分析,其中包括三个维度分别为章节设置、STSE教育栏目、章节中STSE教育栏目对比。第四部分:将三版高中必修《生物学》教科书中STSE教育内容进行主题分类,包括六个主题:生物科学与技术、生物科学与环境、生物科学与生产应用、生物科学与医学及人体健康、生物科学与日常生活、生物科学与社会议题。第五部分:针对三版高中必修《生物学》教科书课后习题中有关STSE教育内容进行分析。第六部分:通过对第三部分、第四部分、第五部分的分析结果进行总结并提出建议,所得结论为:(1)在编写体例中沪科版教科书从章和节的设置中均设有STSE教育栏目因而优于其他两版;(2)在STSE栏目命名中,人教版对于STSE教育内容界定较为清晰,教师和学生通过题目便能区分,值得其他两版借鉴;(3)三版教科书在生物科学与环境、生物科学与社会议题两大主题中涉及较少,最后针对以上结论对教科书编写者和教师提出得出建议。

王秀芳[6](2021)在《钱学森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思想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从莫尔、圣西门、傅里叶,到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社会主义的发展实现了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巨大飞跃,但是从巴黎公社起义失败到苏东剧变的发生,也充分表征了社会主义建设任务的艰巨性和复杂性。纵观社会主义走过的五百年历程,其中不乏思想家、政治家为此所提出的真知灼见,但是以科学家视角探索社会主义建设和国家管理的理论却少之又少。钱学森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思想是钱学森创立的,关于中国应该如何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推动21世纪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观点和主张。这一学说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以系统工程和定性到定量的综合集成法为方法支撑,以推动人的全面发展为宗旨,以促进21世纪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协调发展和高效管理为重点所进行的理论探索,是钱学森晚年学术思想的精华。钱学森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思想是一个涉及多学科的重要研究课题,是一个内容极其广泛的理论学说,本论文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方法指导下,以《钱学森书信》及其补编(15卷)以及《钱学森文集》(6卷)等为主要文本依据,综合运用文献研究、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等多种方法,从广泛分散在书信、文集、讲话中提取钱学森关于社会主义建设和国家管理的观点,在全面展现这一宝贵精神财富的真实面貌基础上,对这一理论进行概括总结、演绎分析。钱学森对于中国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规划主张始终围绕着三个问题进行:如何实现现代科学技术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问题;如何实现社会主义建设为人民服务的问题;如何实现社会主义建设内部各系统互相服务的问题。世界社会形态和三次社会革命观点,不但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学说,深刻揭示了中国与世界发展的不同步问题,并以此为出发点,钱学森对于21世纪中国如何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和国家管理进行了深入探索。四大领域九大建设主张对于新时代五位一体建设、教育发展和国防建设,尤其是对于创建健康中国、绿色中国、科技强国、教育强国等有重要启示与借鉴价值。社会工程和定性到定量综合集成法的倡导,对于推进信息革命背景下国家治理体系从任务能力型到系统效能型转变有重要意义。虽然钱学森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思想不是尽善尽美的理论学说,但至少为当今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一种思路、一种方法、一种路径,而且经过实践的检验,其中的诸多理论学说已经得到了认可并被付诸于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之中,虽说其中的有些观点、理论尚存在争议,但依然不能掩盖这一思想所散发的光芒。

教育部[7](2020)在《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文中认为教材[2020]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中小学课程体系,我部组织对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进行了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以及思想政治、语文、

张曼[8](2020)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生态文明教育的研究》文中提出21世纪以来,经济的快速发展给人类带来利益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生态环境的破坏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同时也让人类认识到大自然并不是用来征服的,人与自然应该要和谐相处。历史学科是一门总结经验、教训,为人们提供借鉴意义的学科。在当今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的背景下,历史学科应该承担起教育作用,引导中学生正确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理解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以“中学历史教学中生态文明教育”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研究法,以十九大提出的生态文明观为指导,梳理史学界和中学历史教学界已有的研究成果,为本课题的开展提供了理论依据;通过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以笔者所在实习学校为个案,在整理数据并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得出目前生态文明教育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存在教学资源不足、生态文明教育无目的性、生态文明教育形式化、教师教学形式单一、教师生态文明意识薄弱这五个方面的问题。针对目前生态文明教育所存在的问题,利用教育学理论和历史教学论的相关知识,结合中学历史的教育实践,提出有效的对策。希望能够整合学科资源,为史学界对生态文明教育以及为中学历史一线教师的相关教学提供参考和建设性的意见。

靳丽静[9](2019)在《高兹的生态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当代价值研究》文中提出生态环境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关系我国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我国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的发展,经济实力有了显着提高,但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也给环境带来了一些污染。当前我国的生态环境情况不容乐观,主要表现为空气、水、土壤污染严重。由于我国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压力,造成了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和自然生态系统的破坏。为了解决我国当前存在的生态危机和生态问题,我们需要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和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党的十七大第一次正式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生态文明建设高度重视,提出了一系列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法国学者高兹作为生态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他的生态马克思主义在整个西方生态马克思主义派别中占有重要地位。本篇论文立足于对高兹的生态马克思主义理论文本的细致解读,全面系统深入地研究了高兹的生态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了他的当代资本主义危机和生态批判理论以及生态社会主义理论构建等内容,同时将其理论与其他学者的生态马克思主义理论相比较,对高兹的生态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了客观的评价,揭示了高兹的生态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于解决当前我国面临的生态危机和生态环境问题的重要启示作用,阐述了其理论对于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和谐中国、绿色中国、健康中国、教育强国、美丽中国具有重要的理论借鉴和启示价值。全文由6章构成:第1章是文章的绪论部分,包括选题背景和选题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创新点与不足之处。第2章是高兹的生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产生渊源。第一部分介绍了高兹的生态马克思主义理论产生的社会背景。主要有资本主义社会的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绿色政治运动的发展、1968年法国“五月风暴”的影响等。第二部分介绍了高兹的生态马克思主义思想产生的理论基础。主要有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的影响、萨特存在主义的匮乏和自由理论的影响、法兰克福学派社会批判理论的影响、生态学、系统论及未来学的影响。第3章是高兹的资本主义生态批判理论。高兹从经济理性、劳动分工、异化消费、科学技术、医疗、教育、“汽车意识形态”等维度对现代资本主义制度进行了生态批判。第4章是高兹生态社会主义的理论构建。主要有政治生态学的视野、生态社会主义理论构建的模式和制度性选择以及生态社会主义理论构建的具体路径等内容。第5章是高兹的生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评析。第一部分是高兹和其他学者的生态马克思主义理论之比较。从资本主义生态危机产生的根源、生态社会主义的理论构想、实现生态社会主义的路径等三个方面进行比较。第二部分是分析了高兹的生态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意义和理论局限。理论意义主要有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发展了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开辟了生态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等方面。高兹的生态马克思主义理论有生态危机理论代替了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技术决定论的倾向、浓厚的乌托邦色彩等局限。第6章是高兹的生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当代价值。主要有注重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树立绿色低碳消费理念,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坚持生态文明理念,推进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的启示价值。

杨晶[10](2019)在《古巴绿色发展理论与实践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古巴的绿色发展以其独特的历史背景和探索历程引起国内外学者,特别是西方左翼学者的关注。殖民破坏、大国依赖、单一种植等因素是导致革命胜利前古巴生态环境严重破坏的主要原因。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美国长期封锁和苏东剧变加剧古巴生态环境问题。面对脆弱的生态系统、短缺的资源供给等困境,工业化程度尚且不高的古巴果断放弃传统的工业化农业模式,历经基础铺设、框架建立以及自我转型等发展过程,探索出一条自给自足的绿色发展之路。古巴在绿色发展方面的主要经验包括:在农业方面,打造具有古巴特色的永续栽培模式;在工业方面,实施石油替代计划并对垃圾及废弃物进行可再生处理;在劳动关系方面,重建粮食生产体系中的劳动关系;在社会发展方面,重视绿色医疗、绿色教育和绿色旅游的建设。古巴的绿色发展具有如下特色:一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二是以社会主义制度为保障;三是以政府为主导。经过多年努力,古巴的绿色发展实践取得显着成效,生态环境得到普遍改善,有效促进了国内经济社会的恢复和发展。古巴在绿色发展方面的成就,也获得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可和赞誉。但古巴仍面临严峻的现实挑战,领导层更迭、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的不够协调、与美国复杂且不稳定的外交关系等,这些都是古巴当前需要应对的困境。古巴的绿色发展既是基于本国实际进行的生态环境治理,也是一种促进国家经济恢复发展的重要手段。它不仅向国际社会展现可持续发展的绿色路径,也为不同制度国家提供一种生态环境治理范式。不过,古巴的绿色发展模式并不稳定和成熟。古巴现有的经济水平限制了绿色发展的进一步转型,古巴的绿色发展尚缺乏深度的理论思考与制度建构。古巴的国情及其社会主义发展程度与我国差异不小,绿色发展水平不同,但其在都市农业、永续栽培模式、公众环境意识培养等方面的成功经验,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特别是在绿色城市建设、绿色农业发展以及人们环保意识教育等方面,都具有积极的借鉴价值。

二、浅谈医学发展与环境保护(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谈医学发展与环境保护(论文提纲范文)

(1)我国医疗废物产生者行政责任立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二 研究目的及内容
    三 国内外文献综述
    四 研究方法与创新
第一章 相关概念辨析及立法理论依据
    第一节 相关概念辨析
        一 医疗废物的概念和特征
        二 医疗废物产生者的概念
        三 医疗废物产生者行政责任概念
    第二节 医疗废物产生者行政责任立法理论依据
        一 可持续发展理论
        二 循环经济理论
        三 清洁生产理念
第二章 医疗废物产生者行政责任的立法现状
    第一节 医疗废物产生者行政责任法规范体现
        一 《宪法》中的环境法规
        二 《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传染病防治法》等相关法律规定
        三 《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其他规范性文件中的规定
    第二节 医疗废物产生者行政责任的立法特征
        一 根据违法情节严重程度划分责任
        二 国家立法与地方立法相结合
        三 初步形成医疗废物管理纵向法律体系
第三章 医疗废物产生者行政责任立法问题
    第一节 现有立法滞后于医疗废物管理的需要
        一 立法指导思想未充分体现对环境法益的保护
        二 缺乏专门的高位阶责任追究立法
    第二节 行政责任立法内容不全面
        一 部分争议性医疗废物存在立法空白
        二 法律条款的内容与实践操作存在差异
        三 缺乏具体有效的激励措施
    第三节 行政责任立法规定存在冲突
        一 上下位立法对执法主体规定存在冲突
        二 处罚力度上国家规定与地方规定存在冲突
        三 对法定代表人的规定不一致
    第四节 缺乏严格的行政责任处罚措施
        一 对医疗废物产生者处罚形式单一
        二 财产罚的处罚力度偏轻
第四章 国外医疗废物产生者行政责任的立法经验
    第一节 美国追究行政责任的立法经验
        一 联邦立法与州立法相结合
        二 实行医疗废物追踪制度
    第二节 英国追究行政责任的立法经验
        一 生产者的注意义务
        二 实行产废者责任制
    第三节 日本追究行政责任的立法经验
        一 部门法与专门法相结合
        二 实行排放者责任制
第五章 我国医疗废物产生者行政责任立法完善
    第一节 现行立法对医疗废物管理的适应性完善
        一 确立“三化”原则为立法原则
        (一)无害化原则
        (二)减量化原则
        (三)资源化原则
        二 制定专门性的医疗废物污染防治法律规范
    第二节 医疗废物产生者行政责任立法内容的完善
        一 对争议性医疗废物法律属性作出规定
        二 在宪法和环境基本法层面增加责任追究的内容
        三 增加科学有效的激励性条款
    第三节 行政责任上下位立法冲突解决机制
        一 立法确认统一的行政执法主体
        二 地方立法处罚力度与国家规定保持一致
        三 立法中增加对法定代表人的责任追究条款
    第四节 调整对医疗废物产生者行政处罚的设置
        一 强化处罚力度:从“弱”到“强”
        二 丰富处罚种类:从申诫罚到拘留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2)基于医疗废物管理的综合医院建筑设计研究 ——以北京市丰台区的医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课题来源
        1.1.1 综合医院成为医疗废物的重要产生源
        1.1.2 疫情下综合医院医疗废物产出量激增
        1.1.3 医疗废物管理对建筑空间环境的需求
        1.1.4 课题来源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法律层面研究
        1.2.2 管理层面研究
        1.2.3 建筑设计层面研究
        1.2.4 研究评述
    1.3 研究内容及目的及意义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研究目的
        1.3.3 研究意义
    1.4 概念界定
        1.4.1 综合医院
        1.4.2 医疗废物管理
        1.4.3 医疗废物所需的建筑空间
    1.5 研究难点及研究创新点
        1.5.1 研究难点
        1.5.2 研究创新点
    1.6 研究方法与框架
        1.6.1 研究方法
        1.6.2 研究框架
第2章 医疗废物管理在建筑设计维度的理论基础
    2.1 医院感染控制与医院建筑
        2.1.1 医院建筑是控制医院感染的基础
        2.1.2 医院建筑可实现有效的空间隔离
        2.1.3 医疗废物是医院感染控制的重点
    2.2 医疗废物管理方法与建筑设计
        2.2.1 基于FOCUS-PDCA循环的医疗废物管理
        2.2.2 基于医疗废物信息化系统的管理模式
    2.3 影响医疗废物管理的建筑设计因素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医疗废物现有建筑设计现状调研分析
    3.1 医疗废物管理调研概述
        3.1.1 调研范围和方法
        3.1.2 调研的任务和主要内容
        3.1.3 调研流程
    3.2 基于总体规划的医疗废物建筑空间现状研究
        3.2.1 医疗废物经过建筑空间的层级性
        3.2.2 医疗废物暂存的选址设置现状
        3.2.3 院区医疗废物独立出口的设置
    3.3 医疗废物储存空间建筑设计现状研究
        3.3.1 医疗废物储存空间概述
        3.3.2 缺少污物间的设置
        3.3.3 污物间建筑面积小
        3.3.4 污物间与污物电梯距离远
        3.3.5 医疗废物暂存处设计现状
    3.4 医疗废物运输空间建筑设计现状研究
        3.4.1 医院院区运输流线长
        3.4.2 缺少污物电梯的设置
        3.4.3 转运工具无存放空间
    3.5 医疗废物储存空间建筑物理环境现状研究
        3.5.1 建筑材料选择不合理
        3.5.2 建筑设施设置待完善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医疗废物管理的建筑设计优化策略
    4.1 医院建筑任务书中应明确医疗废物所在空间的设计要求
        4.1.1 医院建筑必须提供足够的医疗废物储存空间
        4.1.2 设计前期征询感染控制科室的建筑设计意见
    4.2 基于医院建筑院区场地规划的设计优化策略
        4.2.1 医疗废物暂存处规划设计建议
        4.2.2 医疗废物出口的规划设计建议
        4.2.3 医疗废物运输流线的规划建议
    4.3 科室内医疗废物的建筑设计优化策略
        4.3.1 医疗废物产生空间建筑平面布局建议
        4.3.2 医疗废物产出量与储存间面积正相关
        4.3.3 科室内污物间和污物电梯的布置建议
        4.3.4 医疗废物建筑水平空间的布局建议
        4.3.5 医疗废物建筑垂直空间的布局建议
    4.4 医疗废物暂存处的建筑设计策略
        4.4.1 医疗工艺流程
        4.4.2 建筑功能分区
    4.5 建筑物理环境设计优化策略
        4.5.1 建筑材料选择建议
        4.5.2 建筑设施选择建议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建筑设计优化策略的工程实例研究
    5.1 项目概况
    5.2 基于总体规划的医疗废物建筑设计处理
    5.3 基于科室内医疗废物管理的建筑设计处理
    5.4 医疗废物暂存处的建筑设计处理
    5.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医疗废物管理条例

(3)基于以人为中心照护理念构建养老护理员培训课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社会化养老逐渐成为养老必然趋势
        1.1.2 养老护理员职业素质亟待改善
        1.1.3 国家政策对养老护理员培训的支持
        1.1.4 养老护理员培训现状
    1.2 研究现状
        1.2.1 泰勒原理
        1.2.2 养老护理员培训课程目标
        1.2.3 养老护理员培训课程内容
        1.2.4 养老护理员培训课程内容的组织
        1.2.5 养老护理员培训课程评价
        1.2.6 以人为中心照护的定义
        1.2.7 以人为中心照护理念在养老服务中的应用
        1.2.8 以人为中心照护理念在养老护理员培训中的应用
        1.2.9 《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标准(2019 版)》
        1.2.10 述评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5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初步构建基于以人为中心照护理念的养老护理员培训课程
    2.1 总结以人为中心照护理念的内涵及其在养老护理员照护实践中的应用策略
        2.1.1 研究方法
        2.1.2 研究过程
        2.1.3 研究结果
    2.2 总结我国养老护理员的培训需求
        2.2.1 研究方法
        2.2.2 研究过程
        2.2.3 研究结果
    2.3 初步构建基于以人为中心照护理念的养老护理员培训课程
        2.3.1 研究方法
        2.3.2 研究过程
        2.3.3 研究结果
第三章 完善基于以人为中心照护理念的养老护理员培训课程
    3.1 研究方法
    3.2 专家函询过程
        3.2.1 设计函询问卷
        3.2.2 遴选专家条件
        3.2.3 专家函询数据处理
    3.3 专家函询结果
        3.3.1 专家一般资料
        3.3.2 专家积极程度
        3.3.3 专家权威程度
        3.3.4 专家协调程度
        3.3.5 专家函询结果
第四章 讨论
    4.1 课程构建的科学性分析
    4.2 培训课程的内容分析
        4.2.1 培训目标
        4.2.2 培训内容
        4.2.3 培训内容的组织
        4.2.4 培训评价
第五章 结论
    5.1 研究结论
    5.2 本研究创新点和局限性
        5.2.1 本研究创新点
        5.2.2 本研究局限性
    5.3 建议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以人为中心照护理念在养老护理员照护能力培训中的应用进展
    1 以人为中心照护的概述
        1.1 以人为中心照护的概念
        1.2 以人为中心照护的内涵
    2 以人为中心照护理念在养老护理员照护能力培训中的应用
        2.1 生活照护能力培训
        2.2 沟通能力培训
        2.3 痴呆症精神行为症状管理能力培训
    3 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基于以人为中心照护理念的养老护理员培训课程”第一轮函询问卷
附录二 “基于以人为中心照护理念的养老护理员培训课程”第二轮函询问卷
附录三 基于以人为中心照护理念的养老护理员培训课程
致谢
本人简介及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4)循证乡村策划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问题引出与研究设计
    1.1 研究背景
        1.1.1 研究缘起:当前乡村问题的复杂性及其解决困境
        1.1.2 研究聚焦:乡村人居环境建设理论与方法的探讨
        1.1.3 研究切入:乡村设计前期的策划分析阶段
    1.2 研究拟解决的现实问题与解决思路分析
    1.3 核心概念解析
        1.3.1 循证
        1.3.2 乡村
        1.3.3 乡村策划
        1.3.4 乡村设计
        1.3.5 循证乡村策划方法
    1.4 国内外相关课题研究综述
        1.4.1 乡村人居环境建设领域的核心内容梳理
        1.4.2 乡村规划相关研究及规划成果内容梳理
        1.4.3 策划理念在乡村人居环境建设中的运用概况与研究综述
        1.4.4 循证理念在乡村人居环境建设中的运用概况与研究综述
        1.4.5 综述小结与研究发展动向分析
    1.5 研究内容、目的及意义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目的
        1.5.3 研究意义
    1.6 研究设计
        1.6.1 研究方法
        1.6.2 研究框架与论文结构
第二章 从“循证医学”到“循证设计”
    2.1 “循证医学”
    2.2 “循证设计”
    2.3 循证实践流程与方法总结
        2.3.1 证据寻找
        2.3.2 证据分析
        2.3.3 证据存储
        2.3.4 证据运用
        2.3.5 后效评估
        2.3.6 证据更新
    2.4 循证决策的必要性与重要意义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从“建筑策划”到“乡村策划”
    3.1 “策划”的内涵
    3.2 “建筑策划”
        3.2.1 建筑策划概述
        3.2.2 建筑策划方法
    3.3 “乡村策划”
        3.3.1 乡村策划概述
        3.3.2 乡村策划方法
        3.3.3 乡村策划成果
    3.4 乡村策划与既有乡村人居环境建设体系的关系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循证乡村策划”
    4.1 循证乡村策划的概念及意义
        4.1.1 概念
        4.1.2 循证与乡村策划结合的意义
    4.2 循证与乡村策划的关系及组合方式
        4.2.1 循证与乡村策划的关系
        4.2.2 循证与乡村策划的组合方式
    4.3 循证乡村策划分析框架
        4.3.1 分析框架的构建与表达
        4.3.2 分析框架的解读
    4.4 循证乡村策划分析框架的运用
        4.4.1 框架的运用方法
        4.4.2 框架的普适化运用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循证乡村策划方法的实证研究 ——云南绿桃古村和城子古村的循证策划实践
    5.1 案例选择分析
    5.2 绿桃古村循证策划实证研究
        5.2.1 绿桃古村概况介绍
        5.2.2 绿桃古村循证策划实践
        5.2.3 绿桃古村循证策划说明书
    5.3 城子古村循证策划实证研究
        5.3.1 城子古村概况介绍
        5.3.2 城子古村循证策划实践
        5.3.3 城子古村循证策划说明书
    5.4 实证案例研究总结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迈向科学性乡村策划与实用性乡村设计
    6.1 循证乡村策划是一种促进乡村设计成果科学化和实用化的实践模式
    6.2 循证乡村策划分析框架包含了循证体系和乡村策划体系
    6.3 有效的循证和基于最佳证据的策划分析是循证乡村策划方法的核心
    6.4 循证乡村策划方法是一种能够在具体实践中实现普适化运用的方法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附录 B:图表索引
附录 C:访谈记录表(部分)
附录 D:村落现状调研成果整理(部分)
附录 E:本研究构建的证据数据库

(5)三版高中必修《生物学》教科书中STSE教育内容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S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三、研究内容
        (一)研究目标
        (二)研究对象
        (三)研究内容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二章 理论概述
    一、核心概念界定
        (一)STS教育
        (二)STSE教育
    二、理论基础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二)多元智能理论
        (三)STSE教育理论
    三、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的要求
        (一)“课程性质”对STSE的阐释
        (二)“课程目标”对STSE的要求
        (三)“实施建议”对STSE的要求
第三章 三版《生物学》教科书的编写体例比较分析
    一、三版教科书章节设置的比较分析
        (一)比较结果
        (二)分析
    二、STSE教育栏目设置的对比分析
        (一)对比结果
        (二)分析
    三、章节中STSE栏目分布的比较分析
        (一)比较结果
        (二)分析
第四章 三版《生物学》教科书中STSE教育的主题分类分析
    一、生物科学与技术
    二、生物科学与环境
    三、生物科学与生产应用
    四、生物科学与医学及人体健康
    五、生物科学与日常生活
    六、生物科学与社会议题
第五章 三版《生物学》教科书中STSE教育的习题编制比较分析
    一、人教版STSE教育内容课后习题编制
    二、北师大版STSE教育内容课后习题编制
    三、沪科版STSE教育内容课后习题编制
    四、三版教科书STSE教育内容课后习题对比分析
    五、研究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一、研究结论
    二、对教科书编写者的建议
        (一)适当增加STSE教育内容习题
        (二)适当调整STSE栏目设置安排
        (三)丰富有关STSE教育内容
    三、对教师的建议
        (一)结合实际情况整合STSE教育内容
        (二)教学过程中注重STSE教育渗透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

(6)钱学森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与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
    四、研究方法、意义、不足
第一章 钱学森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思想的发展轨迹
    第一节 钱学森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思想形成的历史逻辑
        一、资本主义的入侵催生了近代国家观念和科技救国思潮的产生
        二、二十世纪以来国际形势复杂多变
        三、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实践
    第二节 钱学森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思想形成的思想渊源与影响因素
        一、钱学森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思想形成的思想渊源
        二、钱学森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思想形成的影响因素
    第三节 钱学森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思想的形成过程
        一、萌生阶段(1930-1955):在救国思想主导下,初步接触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努力掌握专业知识
        二、发展阶段(1956-1981):在毛泽东思想指导下,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系统工程思想逐步成熟
        三、成熟阶段(1982-1996):在邓小平理论的影响下,开始用社会工程思想思考社会主义建设问题
        四、完善阶段(1997-2009):在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影响下,以“钱学森之问”为标志继续思考国家重点领域的发展问题
    本章小结
第二章 钱学森关于时代发展特征的分析
    第一节 对时代发展特征的把握分析(一):“科学技术”视角
        一、现代科学技术体系不断发展
        二、当今世界科技发展呈现“大科学”发展态势
        三、把握产业革命才能推动社会不断发展
    第二节 时代发展特征的把握分析(二):“世界社会形态”视角
        一、世界社会形态是世界历史发展到信息革命时代的阶段性特征
        二、信息化、差异化、资本化是时代发展的重要趋势
        三、钱学森对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的解读
    第三节 对中国发展的历史方位和重大任务的认识
        一、第一次社会革命奠定了当前中国发展的制度优势、思想优势
        二、第二次社会革命亟需解决社会主义建设中不协调发展的问题
        三、主动为第三次社会革命作准备
    第四节 中国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战略对策
        一、 “时代差”决定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任务是极其艰巨的
        二、科技立国重要性日益凸显
        三、用系统视角分析时代问题
    第五节 钱学森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思想的总体内容
        一、基本理念与创新主张
        二、方法支撑和具体运用
        三、主要框架及基本内容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钱学森关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的理论探索
    第一节 钱学森对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的创新探索
        一、瞄准新兴产业革命推动国家产业不断升级
        二、加强三大经济学研究助推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三、运用系统工程提高经济管理水平
        四、创造性地提出人民体质建设主张
    第二节 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一):大力开展“科技经济建设”
        一、科技是21 世纪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的核心
        二、发挥社会主义国家优势大力推进科技经济建设
        三、建设主动型“宏观控、微观放”的科技经济管理体制
        四、依靠伦理、管理、法理规约科技经济行为
    第三节 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二):重视发展“人民体质建设”
        一、从整体的角度规划人民体质建设
        二、深入研究人体科学
        三、推进医学改革
        四、关心重视老龄人口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钱学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探索
    第一节 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创新探索
        一、钱学森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及必要性
        二、钱学森论精神文明建设的必要性
        三、研究社会主义精神财富创造事业的学问
    第二节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一):思想建设是“主观表现”
        一、思想指导: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作用
        二、 理论研究:思维科学、系统科学、社会科学加行为科学是关键
        三、技术手段:思想政治社会工程
    第三节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客观表现”
        一、 “中国文化是强大的国力”
        二、传统文化的扬弃主张
        三、建设21 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文化
        四、21 世纪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主张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钱学森关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理论探索
    第一节 钱学森对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创新探索
        一、较早进行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理论研究
        二、利用各种机会,积极宣传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主张
        三、主张建立行政科学理论体系
    第二节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一):政体建设
        一、对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看法与主张
        二、行政机构必须因时因事进行调整
        三、建立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行政工作体系
        四、总体设计部:现代国家智库建设的雏形
        五、中央科学技术委员会:加强科学技术的综合管理
    第三节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二):法律建设
        一、法治以实现对社会和国家的最佳治理为目的
        二、构建完善的社会主义法制系统工程
        三、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法治系统工程
    第四节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三):民主制度建设
        一、为完善基本民主制度献计献策
        二、探索落实民主集中制的方法路径
        三、开展人民政协学研究助力协商民主
    第五节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四):党的建设
        一、钱学森对加强党员队伍建设的建议和主张
        二、钱学森关于领导科学及领导干部的培养主张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钱学森关于地理建设的理论探索
    第一节 钱学森提出地理建设的过程及基本主张
        一、钱学森提出地理建设的过程
        二、地理建设的主要内涵
        三、地理建设的理论依据
    第二节 基础设施建设:国土工程
        一、把交通建设作为地理建设之本
        二、在“尊重”和“创造”基础上开展水利建设
        三、发展沙产业、林产业、草产业为代表的知识密集型产业
        四、加快现代城市建设
        五、推进重点地区发展
    第三节 地理建设(二):生态环境保护
        一、国家再生资源委员会:规划资源回收利用
        二、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开发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三、灾害学研究:科学防治自然灾害
        四、城市学研究:山水城市发展主张
    本章小结
第七章 钱学森关于教育、科技、外交、国防发展的理论探索
    第一节 加快教育事业发展
        一、教育是第一位的大事
        二、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
        三、进行全面的教育改革
        四、开展大成智慧教育
    第二节 推动科学技术发展
        一、党要不断提升科技领导力
        二、社会科学也是第一生产力
        三、面向群众开展科普宣传
    第三节 积极践行和平外交政策
        一、平等是外交的基础
        二、坚持独立自主原则
        三、贯彻世界范围内的群众路线
        四、大力维护国家安全
    第四节 推进国防与军队现代化建设
        一、认真研究21世纪国防建设重点问题
        二、加强战略战术运用确保打赢现代战争
        三、顺应国际军事变革推进军队现代化建设
    本章小结
第八章 钱学森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思想的总体评价与当代价值
    第一节 钱学森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思想的贡献
        一、以系统理论创新分析社会主义国家建设和发展问题
        二、深入阐明了科学技术推动国家进步发展的作用机理
        三、为解决中国社会主义国家治理中的难点和热点献计献策
        四、解读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学说中的某些重要论断和观点
        五、提出并尝试破解21 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发展问题
    第二节 钱学森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思想的特点
        一、科学家的理想性与问题本身的复杂性
        二、技术方法的科学性与具体场景的适用性
        三、学理上的逻辑性与实践中的有限性
    第三节 钱学森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思想的评价
        一、性质上:它属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阶段性:它是还不成熟、不完善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三、实践上:钱学森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思想是宝贵的精神财富
    第四节 钱学森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思想的教育启示
        一、树立求真求实态度,认真研究国家发展中的各类问题
        二、汲取人物思想智慧,助力推动思政教育创新发展
        三、注重资源开发利用,挖掘展现先进群体精神风貌
        四、贯彻立德树人方针,实现高等教育道德性与知识性逻辑的统一
        五、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强化科学家队伍的国家观教育
结语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8)中学历史教学中生态文明教育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选题缘由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内外关于生态史观的研究现状
        2、中学历史教学中关于生态文明教育的研究
    (三)研究方法
    (四)创新之处
二、中学生态文明教育的含义、特点及意义
    (一)生态文明与生态文明教育的定义
    (二)中学历史学科生态文明教育的特点
        1、整体性
        2、协同性
        3、实践性
    (三)中学历史学科进行生态文明教育的意义
        1、是促进中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
        2、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突破口
        3、是我国传承生态文明理念的需要
三、中学历史学科融入生态文明教育的理论依据
    (一)中学生态文明教育的理论依据
        1、我国传统生态伦理思想
        2、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
        3、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思想
    (二)中学历史学科生态文明教育的目标
        1、引导中学生正确认识生态文明的问题
        2、培养中学生形成发展的生态文明观念
        3、帮助中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态文明行为
    (三)中学历史学科生态文明教育的内容
        1、使中学生具有良好的生态文明知识
        2、使中学生具有科学的生态文明观
        3、使中学生具有丰富的生态文明情感
        4、使中学生具有正确的生态文明行为
四、中学历史教学中生态文明教育的现状及调查分析——以武汉市P学校为例
    (一)中学历史教学中生态文明教育的现状调查及分析
        1、调查目的及对象
        2、调查方法
        3、问卷调查结构
        4、教师调查结果分析
        5、教师访谈结果分析
        6、学生调查结果分析
    (二)中学历史教学中进行生态文明教育现状存在的问题
        1、教学资源的不足
        2、生态文明教育无目的性
        3、生态文明教育形式化
        4、教学形式单一
        5、教师生态文明意识薄弱
五、中学历史教学中渗透生态文明教育的对策
    (一)教师方面
        1、深入挖掘教材
        2、提升自身生态文明教育的能力
        3、转变教学设计的方式
    (二)学生方面
    (三)学校方面
        1、为生态文明教育提供必要条件
        2、进行多学科联动培养
        3、注重在实践中加强生态文明教育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附录4
致谢

(9)高兹的生态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当代价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选题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2.1 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1.2.2 国外研究现状综述
    1.3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1.4.1 创新点
        1.4.2 不足之处
第2章 高兹生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产生渊源
    2.1 高兹生态马克思主义理论产生的社会背景
        2.1.1 资本主义社会的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重
        2.1.2 绿色政治运动的发展
        2.1.3 1968年法国“五月风暴”的影响
    2.2 高兹生态马克思主义思想产生的理论基础
        2.2.1 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的影响
        2.2.2 萨特存在主义的匮乏和自由理论的影响
        2.2.3 法兰克福学派社会批判理论的影响
        2.2.4 生态学、系统论及未来学的影响
第3章 高兹的资本主义生态批判理论
    3.1 对资本主义经济理性的生态批判
        3.1.1 经济理性的内涵阐释
        3.1.2 经济理性的批判
    3.2 对资本主义劳动分工的生态批判
        3.2.1 劳动分工的内涵
        3.2.2 资本主义劳动分工导致劳动异化
    3.3 对资本主义异化消费的生态批判
        3.3.1 异化消费的内涵
        3.3.2 异化消费的根源
        3.3.3 异化消费的危害
    3.4 对资本主义科学技术的生态批判
        3.4.1 对科学技术选择的批判
        3.4.2 对技术法西斯主义的批判
        3.4.3 对科学技术异化的批判
    3.5 对资本主义医疗的生态批判
        3.5.1 医疗与社会
        3.5.2 医学与疾病
        3.5.3 健康与社会
    3.6 对资本主义教育的生态批判
        3.6.1 资本主义教育的分类及实质
        3.6.2 资本主义教育的危害
    3.7 对资本主义“汽车意识形态”的生态批判
        3.7.1 “汽车意识形态”的本质
        3.7.2 “汽车意识形态”的危害
第4章 高兹生态社会主义的理论构建
    4.1 政治生态学的视野
        4.1.1 政治生态学的内涵
        4.1.2 资本主义的生态与社会危机
    4.2 生态社会主义理论构建的模式
        4.2.1 经济理性与生态理性
        4.2.2 “少但更好”的模式
        4.2.3 批判了资本主义的经济增长
        4.2.4 构建二元社会的模式
    4.3 生态社会主义理论构建的制度性选择
        4.3.1 良好的生态保护的制度基础
        4.3.2 批判了传统的社会主义
    4.4 生态社会主义理论构建的路径
        4.4.1 生态社会主义构建的革命主体
        4.4.2 实行劳工战略
        4.4.3 实行多元的运动策略
第5章 高兹生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评析
    5.1 高兹和其他学者的生态马克思主义理论之比较
        5.1.1 资本主义生态危机的产生根源的异同比较
        5.1.2 生态社会主义的理论构想的异同比较
        5.1.3 实现生态社会主义的路径的异同比较
    5.2 高兹生态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意义
        5.2.1 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
        5.2.2 发展了马克思的异化理论
        5.2.3 开辟了生态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
    5.3 高兹生态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局限
        5.3.1 生态危机理论代替了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
        5.3.2 具有技术决定论的倾向
        5.3.3 具有浓厚的乌托邦色彩
第6章 高兹生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当代价值
    6.1 注重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6.1.1 坚持和谐理念
        6.1.2 坚持社会公平正义
    6.2 树立绿色低碳消费理念,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6.2.1 树立绿色消费理念
        6.2.2 树立低碳消费理念
    6.3 坚持生态文明理念,推进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
        6.3.1 我国生态文明思想的发展脉络
        6.3.2 积极创新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攻读成果
后记

(10)古巴绿色发展理论与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起缘与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三、相关概念阐释
    四、研究方法
    五、创新之处及有待进一步探究的问题
第一章 古巴绿色发展的理论渊源
    第一节 马克思恩格斯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
        一、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
        二、资本扩张与生态的对立
        三、城乡物质变换思想
        四、对“人类与自然的和解”的设想
    第二节 古巴共产党领导人的绿色思想
        一、菲德尔·卡斯特罗的绿色思想
        二、劳尔·卡斯特罗的绿色思想
第二章 古巴绿色发展的时代背景
    第一节 当代世界生态环境问题
        一、资本主义国家生态环境问题
        二、社会主义国家生态环境问题
    第二节 古巴探索绿色发展的历史原因
        一、古巴生态环境的基本状况
        二、造成古巴生态环境问题的历史原因
第三章 古巴绿色发展的探索历程
    第一节 基础铺设时期
        一、社会主义初期政治建设
        二、社会主义初期经济建设
        三、社会主义初期社会文化建设
    第二节 框架建立时期
        一、生态环境保护法制框架确立
        二、生态领域科技研发获得发展
        三、公民环境意识教育持续推进
    第三节 自我转型时期
        一、“和平时期的特殊阶段”
        二、科技领军发展阶段
        三、转型发展的意义
第四章 古巴绿色发展的主要经验与成效
    第一节 建立本土化的永续绿色农业
        一、引入都市农业的栽培模式
        二、实施有机替代的生态实践
        三、整合养分循环的空间体系
        四、恢复粮食生产的劳动关系
    第二节 注重可持续能源的开发利用
        一、寻求石油替代等可再生能源
        二、可再生系统和清洁能源利用
    第三节 绿色因素融入社会服务行业
        一、绿色医疗
        二、绿色教育
        三、绿色旅游
    第四节 古巴绿色发展取得的显着成效
        一、生态环境得到普遍改善
        二、国内经济社会恢复发展
        三、国际社会普遍赞誉认可
第五章 古巴绿色发展的主要特征
    第一节 对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一、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
        二、强调社会公平正义
        三、注重资源内源式发展
    第二节 以社会主义制度为根本保障
        一、社会主义政治体制
        二、社会主义经济体制
        三、社会主义党建思想
    第三节 以政府为主导的古巴特色绿色建设
        一、搭建绿色理念框架
        二、制定系列法律法规
        三、设置奖惩监管机制
第六章 古巴绿色发展的不足及应采取的时代应对
    第一节 古巴绿色发展的不足
        一、古巴绿色发展存在的问题
        二、古巴绿色发展面临的现实挑战
    第二节 古巴绿色发展应采取的时代应对
        一、找准发展中的定位
        二、结合新时期的特色
        三、注重多元化的运用
第七章 古巴绿色发展的当代价值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第一节 古巴绿色发展的当代价值
        一、基于马克思主义本土化建设的绿色治理
        二、向国际社会展现可持续发展的绿色路径
        三、为不同制度社会提供生态治理的新范式
    第二节 对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有益借鉴
        一、都市农业对绿色城市建设的借鉴
        二、永续栽培实践对农业发展的借鉴
        三、环保意识与民众生态素养的借鉴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四、浅谈医学发展与环境保护(论文参考文献)

  • [1]我国医疗废物产生者行政责任立法研究[D]. 冷云.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8)
  • [2]基于医疗废物管理的综合医院建筑设计研究 ——以北京市丰台区的医院为例[D]. 高宇婷. 北京建筑大学, 2021(01)
  • [3]基于以人为中心照护理念构建养老护理员培训课程[D]. 姚祺雯. 河北大学, 2021(09)
  • [4]循证乡村策划方法研究[D]. 李耀武. 昆明理工大学, 2021(01)
  • [5]三版高中必修《生物学》教科书中STSE教育内容的比较研究[D]. 邢邺亓. 沈阳师范大学, 2021(11)
  • [6]钱学森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思想研究[D]. 王秀芳. 兰州大学, 2021(09)
  • [7]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J]. 教育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 2020(06)
  • [8]中学历史教学中生态文明教育的研究[D]. 张曼. 广西民族大学, 2020(05)
  • [9]高兹的生态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当代价值研究[D]. 靳丽静. 吉林大学, 2019(02)
  • [10]古巴绿色发展理论与实践研究[D]. 杨晶. 福建师范大学, 2019(12)

标签:;  ;  ;  ;  ;  

谈医疗发展与环境保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