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卫新河口数学模型及控制方案研究

漳卫新河口数学模型及控制方案研究

一、漳卫新河河口数学模型及治理方案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季晓丰[1](2020)在《基于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取水总量控制研究 ——以漳卫南运河为例》文中指出当前,我国水资源水环境问题较为复杂,各地普遍存在地下水超采、水环境污染、可利用水量严重不足等问题,对未来经济社会的发展造成巨大影响,因此对各流域取水总量控制及水资源合理配置进行研究,能够为水利部门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持,对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意义。本研究以漳卫南运河流域为主要研究对象,利用长序列水文气象资料及区域水资源配置模型,对漳卫南运河流域2020年及2030年的水资源可利用量、供需水情况及生态耗水量进行研究预测,得到不同河段的取水总量预测值,为漳卫南运河管理局的取水总量控制及水资源合理配置工作提供基础。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通过对国内外取水总量控制和水资源合理配置方面理论技术的深入研究,构建了漳卫南运河流域水资源配置模型,通过模型对地表水利用、地下水利用、外调水利用及污水退水的分模块计算获得了取水总量控制指标的模拟值,通过对元村集水文站和岳城水库两个主要控制节点在1990年至2000年实测值与模拟值的对比进行参数率定,根据模型率定结果得到的有关参数为参考,进行了合理调整。(2)对漳卫南运河流域整体概况的分析,明确了取水总量控制指标为河道来水量和生态耗水量,利用区域水资源配置模型完成来水量预测,并通过河道蒸发量和下渗损耗量计算生态耗水量,从而得到研究流域范围内不同河段主要控制断面在2020年及2030年取水总量预测值,并根据取水总量预测值进行水资源合理分配。(3)取水总量确定后,针对漳卫南运河管理局的单位性质及实际情况研究得出一系列切实可行的保障措施,主要包括以实行水权登记和严格取水许可审批、加强水行政执法工作为主的行政措施,以建立完善水资源管理与监督信息系统为主的技术措施,以实行水权交易、调整水价为主的经济措施,以控制生活、工业、农业用水量为主的工程措施以及以树立取水总量控制理念、普及节水知识为主的宣传措施。

魏璇[2](2020)在《自然过程主导下的河道修复设计研究 ——以河北省南皮县城南水系景观设计为例》文中指出针对现今越来越严重的水污染和水资源匮乏等环境问题,河流自然生态的修复早已被提上议程。城市河道作为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河道与周边绿地的结合构成的河流廊道,在城市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也是形成城市独特风貌的重要因子。为解决人与河流之间日益突出的矛盾,传统的河道治理工作大多是利用工程技术手段来解决,破坏了河流与自然之间的联系,对自然过程作用于河流的影响重视程度较低。因此,我们解决城市河道问题的当务之急就是充分利用自然过程做工,构建生态和谐的城市水廊。本文通过文献综合法、理论研究法、案例分析法对国内外自然理念下的河道修复的相关理论与案例实践进行研究,得出了自然过程主导下的河道生态修复策略;通过计算机模拟分析法、实证研究法对河北省沧州市南皮县城南水系展开应用研究,进行了河流生态修复的规划设计,提出适应当地的自然过程主导下河道修复的具体措施。本文的主要创新点是将自然过程主导下的河道修复作为城市河道修复设计方法的理论依据;提出从自然过程主导城市河道设计的视角下切入,强调应用景观手段,通过适当的人工干预,让自然做工,营建出可持续、低维护的河道景观;在针对河道景观设计研究中,对于设计策略首次结合水利工程软件MIKE21进行客观、科学的分析河道现状,并根据分析结果指导后续景观设计。通过对南皮县城南水系的景观设计,为今后城市河道景观修复设计提供不同的参考视角和借鉴意义。

匡翠萍,赵钒,顾杰,汤俐[3](2019)在《狭长小型河口冲淤特征与演变机制》文中指出基于Mike21软件建立狭长小型河口——风河河口的二维潮流、波浪和泥沙输运数学模型,并运用验证合理的模型研究风河河口及其邻近海域的水沙动力特征,探讨50年一遇风暴浪作用下狭长小型河口冲淤演变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纯潮流作用下,河道总体呈现"上淤下冲"的演变态势,潮不对称输沙是风河河口地貌演变的主要原因;河口冲淤在正常天气下受潮流控制,在极端天气下受风暴浪控制;常浪与潮流耦合作用下,河道内冲淤分布与纯潮流相似;50年一遇波浪耦合潮流作用下掀沙能力显着增强,其中SE向和E向波浪影响最大,近岸海域主要呈冲刷态势,河口河道呈淤积态势,并且淤积厚度比纯潮流作用下高一个量级.

侯昕玥[4](2019)在《生境模拟法在河道生态流量估算中的应用 ——以小清河济南段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城市水生态系统在人类饮水、生活用水、农业灌水、工业用水需求和航运载水的供水中发挥着重要功能,以上突出了河道外用水情况,但是人们往往忽略了河道内水生生物对水量的需求。本研究通过文献调研,总结了国内外近十几年有关生态流量的研究进展,系统总结梳理了四种生态流量核算方法,并将核算方法划分为不同国家、国内又分为不同水体进行总结,提出了目前国内研究存在的不足以及发展趋势;较为详细具体的介绍了生境模拟法理论基础,并将此方法在小清河济南段进行实例应用,研究中首次引入了优势种和相对重要性指数确定目标鱼种的方法,可为目标鱼种的选取提供一种方法;运用MIKE21 FM水动力模拟模型结合目标鱼种生境适宜性曲线确定了小清河济南段生态流量推荐值;最后分析了生态流量满足程度并结合小清河实际情况提出管理建议。本研究主要结论如下:(1)生境模拟法是基于河道内流量增加法(IFIM)原理,根据生物对生境的选择,并将该选择定量化,进而计算生态基流的方法。生境模拟法的研究主要包含三方面内容:第一,以鱼类为基础,对研究区域进行鱼类调查,建立目标物种的生境适宜性评价标准,加深对物种、栖息地关系的理解;第二,借助MIKE 21 FM、River2D、PHABSIM等软件建立水动力数值模拟模型,模拟不同来水情况下河道(河流)内的水深、流速、水温、底质、水质等生境因子;第三,将目标物种对生境的要求定量化,通过生境可利用面积公式计算不同模拟结果下的生境可利用面积(HUA),基于流量——生境可利用面积关系曲线确定生态流量。(2)济南市水域共采集到鱼类37种,隶属于5目、12科。其中,鲤形目物种数最多为23种,占总物种数的62%,其次是鲈形目,共9种,占总物种数的24%,鲶形目3种,占比为8%,鳉形目和合鳃鱼目各采集到1种,占总物种数的5%;通过相对重要性指数计算得到优势种为鲫,春季的重要种为餐条和泥鳅;夏季的重要种为棒花鱼和泥鳅;秋季的重要种为餐条和麦穗鱼;为便于区别各个季节,同时基于文献和实测数据的局限性,春季选取泥鳅作为代表物种,夏季选取棒花鱼作为代表鱼种,秋季选取麦穗鱼作为代表鱼种。(3)以泥鳅为目标鱼种时,春季所需的生态流量为4m3/s;以棒花鱼为目标鱼种时,夏季所需的生态流量为12m3/s;以麦穗鱼为目标鱼种时秋季的生态基流为6m3/s;因为没有在冬季进行采样工作,因考虑到冬季鱼类对水量的需求并不大,因此选择最小的生态流量值作为冬季所需流量的推荐值,即冬季所需生态流量为4m3/s;此外,为保证优势种鲫的适宜生境条件,生态流量的推荐值为10m3/s。(4)与水文学法进行对比分析来确定生境模拟法方法的合理性,并对生态流量值进行了进一步的修正,结合水文学法计算结果,本研究认为夏季时生态流量的最小值可以考虑从12m3/s降至8m3/s,当下泄流量为8m3/s,棒花鱼的生境可利用面积值为20.36 m2/m,当下泄流量为12m3/s时,生境可利用面积为22.89 m2/m,两者相差并不大,考虑到河道外用水等情况,可以将夏季生态流量最小值的推荐值由12m3/s降至8m3/s。(5)小清河黄台桥站以上的生态流量满足程度达到100%。分析其原因可能是排污、引水等人类活动加大了对径流量的影响程度,这成为影响径流量增大的决定性因素;针对小清河现状提出以下建议:首先,转变发展理念,增强生态流量保障意识,加强制度建设,完善水资源优化配置体系;其次,完善水利工程设施,提高闸坝生态调度配置能力,在闸坝处增加鱼道设施;再次,在重要断面安装流量计以及水质检测仪器,实时监控河道中水生态状况;最后,进一步完善技术标准,加强生态流量基础理论研究,结合中国河流实际情况,结合南北方河流差异,制定适合研究区域内的生态流量技术。

陈浩,徐宗学,侯昕玥,任梅芳,张淼[5](2019)在《考虑海水入侵影响的漳卫新河河口生态基流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分别采用水文学法和生境模拟法对漳卫新河河口区域生态基流进行估算,并基于MIKE21 FM建立了该区域海水入侵模型,对辛集挡潮闸不同下泄流量时原始河道和清淤后河道的海水入侵进行模拟研究,以论证所估算生态基流的合理性。结果显示:大口河至cs21断面为潮流主导段,沿程平均盐度基本不受下泄流量影响;cs21断面至辛集闸为潮流-下泄流量共同作用段与下泄流量主导段。随着辛集闸下泄流量从4 m3/s增加至8 m3/s,下泄流量主导段向下游延伸5 km;下泄流量增大至12 m3/s时,各主导段范围不变,因此建议辛集闸下泄生态基流为8 m3/s。本文介绍了一种生态基流的估算方法,以期为河口区域生态基流的确定提供技术支撑。

罗珊[6](2018)在《渤海新区海岸带陆域水环境模拟及生态环境评价》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海岸带是海区和陆域之间相互作用的区域,其可持续发展十分重要。但随着经济发展,渤海新区海岸带环境污染问题愈加严重。因此,研究海岸带陆域水环境模拟及生态环境评价对渤海新区的污染治理、规划建设及经济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且从模型构建方法看,对平原地区河网降雨径流、污染物迁移模拟具有普遍适用性。本文主要对现状与规划情况下渤海新区海岸带陆域进行了水环境模拟及生态环境评价。水环境模拟数学模型主要包括污染负荷估算模型、降雨径流模型及污染物迁移模型。生态环境评价主要包括地表水环境评价及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本文首先对渤海新区海岸带陆域进行网格划分,生成无结构混合网格。根据地形及网格形心与河道距离,将汇入同一河道的单元网格合并形成与河道对应的子区域。根据地形对河道进行分级拟序,确定河道间、子区域间汇流关系。污染负荷估算以工业污染、居民生活污水、畜禽养殖、农业化肥、水产养殖为污染源,采用输出系数法,以村庄为单位,计算得到总氮(TN)、总磷(TP)、化学需氧量(COD)、氨氮(NH3-N)排放量,通过泰森多边形分配,得到单元网格、子区域污染物排放量。降雨径流模型通过平原河网水动力模型与河道拟序汇流模型耦合建立。子区域内以二维非恒定浅水运动方程为控制方程,通过有限体积法离散求解,模拟计算单元网格形心处水位、流速及子区域产流量;子区域间根据水量平衡原理及河道间汇流关系,计算子区域入水、出水水量及蓄水量,最终得到主要河口入海水量。通过实测降雨资料验证,模型可靠。污染物以水为驱动,随降雨汇流过程迁移。污染物迁移模型遵循污染物量的平衡原则,模拟计算污染物浓度时空分布变化及子区域污染物入、出流量及残留量,最终得到主要河口入海污染物量及浓度。通过实测污染物浓度资料验证,模型可靠。根据计算结果可对研究区域进行生态环境评价:地表水环境评价,将计算所得子区域内河道污染物浓度与地表水环境质量Ⅲ类水质标准限值浓度相比,评估各子区域是否达标;生态环境综合评价,采用PSR模型,建立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计算子区域综合评价指数,评估研究区域生态环境状态。

果有娜,梅立庚,陈宝中,刘臣[7](2018)在《漳卫新河河口水流特征模拟分析》文中指出基于实测数据,采用Delft3d软件建立了黄骅海区潮流二维数学模型,针对漳卫新河设计洪水,对河口水流进行了模拟研究,给出了河口近区流场分布特征,研究成果可为相关规划和设计工作提供科学参考。

吴春勇[8](2018)在《近海核电厂地下水放射性污染环境影响评价》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与滨海厂址相比,近海核电厂址水文地质条件较为复杂,一旦发生放射性废液或物质泄漏事故,放射性核素极有可能随地下水运动而发生迁移,污染地下水环境,威胁到厂址周围公众的健康和安全。开展近海核电厂地下水放射性污染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有助于提高核电厂厂址选择和评价工作的可接受性和可信度,为核电厂环境影响评价及安全分析工作提供依据,为近海核电厂址的执照申请和工程建设提供支持。本文以河北海兴核电厂为近海核电厂的典型代表,综合运用水化学分析、氢氧同位素示踪、解析筛选和数值模拟,研究地下水放射性污染的假想事故及其源项,分析水文地质条件,探索地下水循环规律,揭示地下水中放射性核素迁移特征,预测和评价假想事故工况下核电厂放射性污染物泄漏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AP1000机组工程分析显示,液体放射性废物系统流出物暂存槽破裂事故具有包络性,可作为本文放射性污染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假想事故工况,事故源项即为暂存箱放射性液体中的各类核素。事故工况假设为一个流出物暂存槽破裂,瞬间释放相当于其80%容积的放射性液体,放射性液体直接进入辅助厂房基础下方的地下水,并随浅层地下水进行迁移。对水文地质测绘、钻探、现场试验和室内试验等水文地质调查成果的分析显示,研究区地下水赋存于第四系全新统、更新统海陆交互相粉质黏土和粉砂层及新近系黏土岩的孔隙裂隙中,自上而下可划分为第I含水岩组地下水、第Ⅱ含水岩组地下水、第Ⅲ含水岩组地下水和第Ⅳ含水岩组地下水。第I含水岩组地下水为浅层地下水,属松散岩类孔隙潜水,分布广泛,水位埋深较浅,且随季节变化而有一定的变动,其它含水岩组的地下水属于深层地下水。浅层地下水与第Ⅱ含水岩组深层地下水总矿化度均较高,多属于咸水,水化学类型多为Cl-Na(K)型,而第Ⅲ、Ⅳ含水岩组深层地下水总矿化度为均较低,属于微咸水,水化学类型为HCO3·Cl-Na(K)型。不同层位的地下水氢氧稳定同位素值存在差异,总体表现为随着深度增加逐渐贫乏。运用地下水动态观测、水化学分析和同位素示踪分析地下水循环特征,结果显示,浅层地下水接受大气降水及杨埕水库、杨埕湿地、杨埕干沟以及虾塘、盐田等地表水体的补给,自西南向东北径流,东西两侧向漳卫新河、宣惠河汇集,中部向杨埕支沟汇集,最终在东北边界排泄出研究区,且浅层地下水与深层地下水之间水力联系微弱。放射性核素迁移特征表现为,核素进入浅层地下水后,受地下水流向总体趋势和杨埕干沟渗漏补给的影响,向西北方向迁移,进入杨埕支沟。利用解析数学模型,进行解析法核素筛选,结果显示,仅不被吸附的H-3年待积有效剂量大于评价准则,其他核素可忽略不计。运用地下水数值模拟软件GMS,进行数值法预测与评价,结果显示,H-3经25年迁移至杨埕支沟,经65年核素通量达到峰值,公众食入总年待积有效剂量小于0.1m Sv,满足WHO饮用水质量标准。假想事故工况下,放射性核素泄漏污染地下水的环境影响评价结果满足评价准则的要求,不会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

丘海珊[9](2017)在《某特高压输电线路工程防洪评价问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特高压输电线路工程是国家能源发展“十二五”、“十三五”规划的重要项目,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改善民生和环境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特高压输电线路工程线路路径长,跨越河流水系多,对地区水系防洪管理工作带来影响。根据我国水法、防洪法及水利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须进行防洪影响评价论证,评价建设项目与蓄滞洪区、河道的相互影响,并提出补救措施。本文研究的某特高压输电线路工程位于河北省沧州地区,线路段总长118.9km,沿线跨越贾口洼、南运河、子牙新河、北排河、捷地减河、南排河、宣惠河等蓄滞洪区和河道,须进行蓄滞洪区洪水影响评价和河道防洪评价研究,评价该项目与蓄滞洪区及河道的相互影响关系,提出补救措施。本文首先介绍了防洪评价研究工作的由来及研究方式;其次,结合本次研究项目的特点详细介绍了防洪评价研究的内容和采用的研究方法;然后,对工程现状条件、流域水系现状情况进行汇总并提出本文研究的问题;接着,按照行政归属分蓄滞洪区洪水影响评价、河道防洪评价两部分分别进行研究项目的防洪影响评价论证;最后,提出研究成果,论证研究项目与蓄滞洪区、河道的相互影响关系及需要的补救措施,指出本文研究的不足之处。

胡冰[10](2017)在《防洪保护区洪水风险分析模型优化与参数适应性研究》文中指出水土流失的加剧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对新时代的防洪减灾事业造成了极大的压力,采用非工程措施和工程措施结合转变洪水管理模式,做好防洪保护区的防洪风险管理将是防洪减灾事业的必然要求。如何建立高精度高效率的洪水风险分析模型模拟区域内的各洪水要素,将是今后追求的目标和亟待解决的难题。基于此,本论文依托漳卫新河右堤防洪保护区洪水风险图编制项目,对洪水风险分析模型进行了优化和参数适应性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在分析二维水动力学模型理论的基础上对模型进行优化处理,即通过对重点研究区域加密网格,线状地物和桥涵地合理概化,卫星遥感技术糙率分区,优化干湿边界,考虑实际土壤地入渗损失等方面的改进,最大程度上实现了模型的精细化和高效率的统一。(2)分别从网格尺度、糙率设定和线状地物三个方面研究其适应性,即通过构建多组方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网格尺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模型的可靠性,合理的网格尺度可以保证模型精度并兼顾模型效率;糙率对洪水流速影响最大,对淹没水深影响次之,对洪水的流态影响最小;因此,合理的设置糙率分区,可以准确有效地模拟洪水演进过程;通过分析对比不同高度(0.2m、0.3m、0.4m、0.5m、0.6m)线状地物对洪水各风险要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洪水量级较大的情况下(P=2%、1%),高于地面0.5m以上的线状地物对洪水演进影响明显,模型构建中应考虑其阻水作用;洪水量级较小的情况下(P=5%、10%),模型中应考虑高于地面0.4m线状物的阻水作用。(3)在对洪水风险模型优化和参数适应性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漳卫新河右堤防洪保护区二维水动力模型,模拟了溃堤洪水在保护区内的淹没水深、洪水流速以及洪水流态等风险要素,并通过对这些因素的综合分析,对防洪保护区进行了洪水风险区划,从而为防汛决策部门制定相应政策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提供了有效地保障。

二、漳卫新河河口数学模型及治理方案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漳卫新河河口数学模型及治理方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取水总量控制研究 ——以漳卫南运河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标与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3.3 技术路线
2 漳卫南运河流域概况
    2.1 流域概况
    2.2 河流水系
        2.2.1 漳河
        2.2.2 卫河
        2.2.3 卫运河
        2.2.4 南运河
        2.2.5 漳卫新河
    2.3 气象水文
        2.3.1 气候
        2.3.2 气温
        2.3.3 降水
        2.3.4 蒸发
        2.3.5 径流量
3 漳卫南运河水资源概况
    3.1 水资源特点
    3.2 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分析
        3.2.1 水资源开发利用工程
        3.2.2 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3.2.3 漳卫南运河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
4 区域水资源配置模型构建
    4.1 水资源配置模型
        4.1.1 模型简介
        4.1.2 技术原理
    4.2 水资源配置模型结构
        4.2.1 流域水系概化
        4.2.2 本地径流及河网水传输
        4.2.3 污水传输
        4.2.4 外调水传输
    4.3 模型计算流程
        4.3.1 地表水利用模块
        4.3.2 地下水利用模块
        4.3.3 外调水利用模块
        4.3.4 污水退水计算及再利用
    4.4 重要参数输入
        4.4.1 需水数据
        4.4.2 系统水资源量
        4.4.3 地表控制工程参数
        4.4.4 外调水工程参数
        4.4.5 其他重要参数
    4.5 模型率定
        4.5.1 率定原则
        4.5.2 率定结果
    4.6 流域取水总量控制指标的确定
5 漳卫南运河取水总量控制
    5.1 水资源量可利用分析
        5.1.1 元村集下泄水量
        5.1.2 岳城水库来水情况
    5.2 供水预测
        5.2.1 元村集规划年供水预测
        5.2.2 岳城水库可供水量
    5.3 需水预测
        5.3.1 元村集规划年需水预测
        5.3.2 岳城水库需水量预测
        5.3.3 河道内生态环境需水量
    5.4 漳卫南运河生态耗水量分析
        5.4.1 生态耗水量计算方法
        5.4.2 分河段生态耗水量
    5.5 漳卫南运河取水总量分析
    5.6 供需分析及水资源配置方案
        5.6.1 卫河流域供需分析
        5.6.2 卫河流域水资源配置方案
        5.6.3 岳城水库供需分析及水资源配置方案
6 漳卫南运河取水总量控制保障措施
    6.1 行政措施
        6.1.1 实行区域水资源统一管理
        6.1.2 实行水权登记和严格取水许可的审批
        6.1.3 重视地下水资源保护工作
        6.1.4 加强水行政执法工作
        6.1.5 建立责任制、考核制和问责制
    6.2 技术措施
        6.2.1 建立现代化的监督信息监测与采集网
        6.2.2 建立完善水资源管理与监督信息系统
        6.2.3 建立监督信息共享网络平台
    6.3 经济措施
        6.3.1 水权交易
        6.3.2 调整水价
        6.3.3 经费投入
    6.4 工程措施
        6.4.1 生活用水量工程控制
        6.4.2 工业用水量工程控制
        6.4.3 农业用水量工程控制
        6.4.4 提高区域水资源及水环境承载能力
    6.5 加大宣传力度
        6.5.1 树立总量控制的取水理念
        6.5.2 通过宣传,营造良好的节水氛围
        6.5.3 加强教育,普及节水知识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2)自然过程主导下的河道修复设计研究 ——以河北省南皮县城南水系景观设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
        1.1.1 全球水资源危机
        1.1.2 国家相关政策理念的大力支持和推进
        1.1.3 城镇化进程对河流水系的影响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相关理论基础和研究范畴
        1.3.1 相关理论基础
        1.3.2 研究范畴
    1.4 国内外研究概况
        1.4.1 国外研究概况
        1.4.2 国内研究概况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5.1 研究方法
        1.5.2 技术路线
2 自然过程主导的相关理论研究
    2.1 自然过程
    2.2 自然过程的引入与引导
        2.2.1 现代风景园林中自然过程的引入与引导
        2.2.2 影响风景园林的自然过程
        2.2.3 自然的能动性、丰富性与自我设计能力
        2.2.4 自然过程引入的原则与方法
    2.3 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BS)
        2.3.1 概念本质辨析
        2.3.2 内涵与特点
        2.3.3 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的应用
3 河道修复的相关理论研究
    3.1 河道的相关概念
    3.2 城市河道特征
    3.3 河流生态修复的主要理论
        3.3.1 河流连续体理论
        3.3.2 洪水脉动理论
        3.3.3 四维系统理论
        3.3.4 河流不连续体理论
        3.3.5 河流复式断面流理论
    3.4 河流生态修复的尺度
        3.4.1 安全尺度
        3.4.2 生态尺度
        3.4.3 景观尺度
        3.4.4 亲水尺度
        3.4.5 文化尺度
4 自然过程主导下的河道修复的方法
    4.1 基址区自然要素及特定的自然过程
        4.1.1 自然要素
        4.1.2 自然过程类型
        4.1.3 作用形式
    4.2 土地利用尊重和体现自然过程
        4.2.1 低影响景观设计
        4.2.2 水体自净
        4.2.3 维护自然过程
    4.3 数学模型辅助城市河道修复
    4.4 总结
5 案例研究
    5.1 德国德莱萨姆河
        5.1.1 项目概况
        5.1.2 设计策略
        5.1.3 应对危机状况及使用效果
        5.1.4 借鉴意义
    5.2 美国斯坦福市弥尔河公园
        5.2.1 项目概况
        5.2.2 设计策略
        5.2.3 应对危机状况及使用效果
        5.2.4 借鉴意义
    5.3 新加坡碧山宏茂桥公园
        5.3.1 项目概况
        5.3.2 设计策略
        5.3.3 应对危机状况及使用效果
        5.3.4 借鉴意义
    5.4 美国休斯顿水牛河公园
        5.4.1 项目概况
        5.4.2 设计策略
        5.4.3 应对危机状况及使用效果
        5.4.4 借鉴意义
    5.5 瑞士Aire景观改造与河道复兴
        5.5.1 项目概况
        5.5.2 设计策略
        5.5.3 建成效果
        5.5.4 借鉴意义
    5.6 中国迁安三里河生态廊道
        5.6.1 项目概况
        5.6.2 设计策略
        5.6.3 应对危机状况及使用效果
        5.6.4 借鉴意义
6 自然过程主导下的河道生态修复策略
    6.1 构建多维修复模式
        6.1.1 河道景观的纵向修复
        6.1.2 河道景观的横向修复
        6.1.3 河道景观的竖向修复
        6.1.4 河道在时间维度上的修复
    6.2 恢复自然过程的运作
        6.2.1 保障河道生态需水
        6.2.2 恢复河道河水水质
        6.2.3 恢复河道形态多样化
        6.2.4 营造多样化本土生境
    6.3 自然过程下的人水和谐
    6.4 本章小结
7 自然过程主导下的南皮县城南水系景观修复设计
    7.1 前期研究分析
        7.1.1 区位概况
        7.1.2 背景条件与上位规划解读
        7.1.3 场地解读
        7.1.4 水环境现状
    7.2 设计定位与目标
        7.2.1 设计定位
        7.2.2 设计目标
    7.3 设计策略
    7.4 总体规划设计
        7.4.1 设计理念与构思
        7.4.2 景观分区
        7.4.3 交通分析
        7.4.4 竖向分析
        7.4.5 空间特征分析
        7.4.6 公共服务设施布置分析
        7.4.7 照明设施分析
    7.5 专项规划设计
        7.5.1 生态水环境设计
        7.5.2 植物设计
    7.6 用地平衡表
    7.7 设计总结
8 总结与展望
    8.1 研究总结
    8.2 研究创新点和不足
    8.3 前景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设计文本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获得成果目录
致谢
附件

(3)狭长小型河口冲淤特征与演变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区域概况
2 模型建立
    2.1 模型介绍
    2.2 计算网格、边界条件及参数设定
    2.3 模型验证
        2.3.1 潮位验证
        2.3.2 潮流验证
        2.3.3 悬沙浓度验证
3 讨论与分析
    3.1 潮流特征
    3.2 河床冲淤演变特征
        3.2.1 纯潮流作用
        3.2.2 波流耦合作用
4 结论

(4)生境模拟法在河道生态流量估算中的应用 ——以小清河济南段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
        1.2.1 生态流量的概念
        1.2.2 生态流量计算方法
        1.2.3 生态流量计算发展趋势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
    2.1 自然地理特征
    2.2 水文气象特征
    2.3 生态环境概况
    2.4 水利工程概况
    2.5 社会经济概况
第三章 生境模拟法理论基础
    3.1 生境模拟法研究意义
    3.2 生境模拟法的结构
        3.2.1 鱼类调查与生境适宜性曲线的绘制
        3.2.2 MIKE21 FM模型简介
        3.2.3 生境模拟
    3.3 小结
第四章 生境模拟法实例应用
    4.1 模拟河段概况与数据来源
    4.2 生境模拟法的计算过程
        4.2.1 目标鱼种选取与生境适宜性曲线的绘制
        4.2.2 MIKE21 FM水动力数值模拟
        4.2.3 生境可利用面积计算
    4.3 生境模拟法生态流量计算结果与分析
    4.4 生境模拟法的可行性分析
        4.4.1 水文学法计算生态流量
        4.4.3 水文学法与生境模拟法计算结果比较分析
    4.5 小结
第五章 生态流量满足程度与管理工作建议
    5.1 生态流量满足程度分析
    5.2 生态流量管理工作建议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研究特色与创新点
    6.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参与的研究项目与发表的论文
致谢

(6)渤海新区海岸带陆域水环境模拟及生态环境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进展及存在问题
        1.2.1 海岸带生态环境评价的研究
        1.2.2 非点源污染负荷估算的研究
        1.2.3 点源污染负荷估算的研究
        1.2.4 存在问题
    1.3 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
    1.5 本章小结
第2章 渤海新区海岸带概况及水环境现状
    2.1 渤海新区海岸带概况
        2.1.1 研究范围
        2.1.2 水文气象
        2.1.3 地质地貌
        2.1.4 入海径流
        2.1.5 社会经济
    2.2 渤海新区海岸带水环境现状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本理论与方法
    3.1 降雨径流模型原理
        3.1.1 平原河网水动力模型
        3.1.2 平原河网产汇流模型
    3.2 污染物迁移模型原理
    3.3 污染物负荷估算模型原理
        3.3.1 污染源及主要污染物确定
        3.3.2 污染负荷估算
    3.4 海岸带生态环境评价模型原理
        3.4.1 指标体系建立
        3.4.2 指标选取
        3.4.3 数据处理
        3.4.4 权重确定
        3.4.5 计算综合评价指数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水环境模拟数学模型数据处理及建立
    4.1 基础数据处理
        4.1.1 数字高程(DEM)数据
        4.1.2 边界轮廓及河网概化
        4.1.3 村庄分布
        4.1.4 土地利用
        4.1.5 水文地质
        4.1.6 工业企业
    4.2 降雨数据处理
        4.2.1 雨量站位置
        4.2.2 降雨监测数据
        4.2.3 长期雨量资料
        4.2.4 暴雨重现期
    4.3 水环境模拟数学模型建立
        4.3.1 网格划分
        4.3.2 子区域划分
        4.3.3 下垫面信息数值化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污染物负荷估算模型计算结果及分析
    5.1 现状村庄污染物计算结果
        5.1.1 总氮(TN)排放量分析
        5.1.2 总磷(TP)排放量分析
        5.1.3 化学需氧量(COD)排放量分析
        5.1.4 氨氮(NH3-N)排放量分析
    5.2 规划村庄污染物计算结果
    5.3 子区域污染物排放量分布
        5.3.1 现状子区域污染物排放量分布
        5.3.2 规划子区域污染物排放量分布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降雨径流模型和污染物迁移模型计算
    6.1 降雨径流模型率定与验证
        6.1.1 汇流系数确定及径流水量验证
        6.1.2 水深及流动趋势分布验证
    6.2 降雨径流模型计算结果及分析
    6.3 污染物迁移模型率定与验证
    6.4 污染物迁移模型计算结果及分析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生态环境评价结果及分析
    7.1 地表水环境评价
        7.1.1 现状地表水环境评价
        7.1.2 规划地表水环境评价
    7.2 生态环境综合评价
        7.2.1 数据来源
        7.2.2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7.2.3 数据标准化结果
        7.2.4 权重确定
        7.2.5 综合评价指数计算结果及分析
    7.3 本章小结
第8章 总结与展望
    8.1 总结
    8.2 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7)漳卫新河河口水流特征模拟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数学模型建立与验证
2 现状海区潮流流速分布特征
    2.1 涨急时刻
    2.2 落急时刻
3 河口潮流特征
    3.1 河口流速与流量关系
    3.2 流速分布
        3.2.1 纯潮汐
        3.2.2 河道径流1 250 m3/s
        3.2.3 河道径流4 330 m3/s
4 结论

(8)近海核电厂地下水放射性污染环境影响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文献综述
        1.1.1 地下水循环规律
        1.1.2 关键核素在地下水中迁移规律
        1.1.3 放射性污染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2章 研究区概况
    2.1 地理位置
    2.2 地形地貌
    2.3 气象水文
        2.3.1 气象
        2.3.2 水文
    2.4 地质条件
        2.4.1 地层岩性
        2.4.2 地质构造
第3章 工程分析与源项研究
    3.1 工程概况
    3.2 正常工况分析
        3.2.1 工程建设期
        3.2.2 工程运行期
    3.3 事故工况分析
        3.3.1 事故描述
        3.3.2 事故源项
    3.4 评价因子和评价准则
第4章 水文地质特征
    4.1 水文地质调查
    4.2 含水层分布与地下水类型
    4.3 含水层渗透性与水动力特征
        4.3.1 第四系孔隙含水岩组渗透性
        4.3.2 第四系基岩裂隙含水岩组渗透性
        4.3.3 含水层水动力特征
    4.4 水化学与同位素特征
        4.4.1 水化学特征
        4.4.2 稳定同位素特征
    4.5 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
第5章 地下水循环及核素迁移特征
    5.1 地下水循环特征研究
        5.1.1 地下水动态特征
        5.1.2 地下水与大气降水的转化关系
        5.1.3 地下水与地表水的水力联系
        5.1.4 浅层地下水与深层地下水的水力联系
        5.1.5 地下水循环特征
    5.2 环境敏感点及评价范围
    5.3 放射性核素迁移特征
        5.3.1 核素迁移途径
        5.3.2 核素迁移概念模型
第6章 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6.1 解析法预测与评价
        6.1.1 解析模型
        6.1.2 核素筛选
    6.2 数值法预测与评价
        6.2.1 水文地质概念模型
        6.2.2 数值模型的建立
        6.2.3 预测与评价
        6.2.4 数值法预测结果
    6.3 事故工况下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
第7章 结论及建议
    7.1 主要结论
        7.1.1 工程分析
        7.1.2 水文地质条件
        7.1.3 地下水循环及核素迁移
        7.1.4 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7.2 建议
参考文献
作者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9)某特高压输电线路工程防洪评价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技术路线和研究方法
        1.3.1 技术路线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的创新点
        1.4.1 大比例实测地形资料
        1.4.2 MIKE FLOOD数学模型的应用
第二章 防洪评价工作研究内容及基本原理方法
    2.1 设计洪水
        2.1.1 实测资料法
        2.1.2 瞬时单位线法
        2.1.3 推理公式法
        2.1.4 平原除涝法
    2.2 河道洪水位
        2.2.1 恒定非均匀流法
        2.2.2 明渠均匀流法
    2.3 雍水
        2.3.1 《中国工程师手册》壅水计算法
        2.3.2 《铁路工程水文勘测设计规范》中的壅水计算法
        2.3.3 《公路工程水文勘测设计规范》壅水计算法
        2.3.4 壅水长度计算
    2.4 冲刷
    2.5 蓄滞洪区设计洪水
第三章 建设项目及项目跨越的河流水系基本情况和项目跨越河流水系存在问题
    3.1 建设项目概况
        3.1.1 项目简介
        3.1.2 设计方案
        3.1.3 施工方案
    3.2 流域基本情况
        3.2.1 子牙河流域概况
        3.2.2 漳卫河流域概况
        3.2.3 黑龙港运东地区流域概况
        3.2.4 大清河流域概况
    3.3 河道、蓄滞洪区基本情况
        3.3.1 子牙新河
        3.3.2 南运河
        3.3.3 捷地减河
        3.3.4 北排河
        3.3.5 南排河
        3.3.6 其他河道
        3.3.7 蓄滞洪区
    3.4 防洪调度
        3.4.1 子牙河系
        3.4.2 漳卫河系
        3.4.3 黑龙港及运东地区
        3.4.4 蓄滞洪区
    3.5 存在问题
第四章 跨贾口洼洪水影响评价
    4.1 建设项目对防洪的影响分析计算
        4.1.1 水文分析计算
        4.1.2 蓄滞洪影响分析计算
    4.2 洪水对建设项目的影响分析计算
        4.2.1 淹没影响分析计算
        4.2.2 冲刷影响分析计算
    4.3 建设项目对蓄滞洪区防洪的影响评价
        4.3.1 法规规划适应性评价
        4.3.2 蓄滞洪区运用影响评价
        4.3.3 防洪工程影响评价
        4.3.4 防汛抢险和水上救生影响评价
第五章 跨河段防洪评价
    5.1 子牙新河跨河段防洪评价
        5.1.1 设计洪水分析
        5.1.2 防洪影响分析
        5.1.3 建设项目防洪安全分析
        5.1.4 防洪影响评价
        5.1.5 防治与补救措施
    5.2 南运河等河道跨河段防洪评价
第六章 结论
    6.1 研究结论
    6.2 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10)防洪保护区洪水风险分析模型优化与参数适应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国外洪水风险分析模型研究现状
        1.2.2 国内洪水风险分析模型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
第二章 漳卫新河右堤防洪保护区概况
    2.1 漳卫新河右堤防洪保护区基本概况
        2.1.1 区域地形、地貌特征
        2.1.2 水文气象
        2.1.3 河流水系
        2.1.4 历史洪水及灾害情况
    2.2 区域内防洪建设情况
        2.2.1 堤防现状
        2.2.2 河道整治工程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防洪保护区洪水风险分析模型优化
    3.1 洪水风险分析模型的建立
        3.1.1 控制方程
        3.1.2 模型网格的选取
    3.2 洪水风险分析模型优化
        3.2.1 网格加密处理
        3.2.2 线状地物的处理
        3.2.3 桥涵概化处理
        3.2.4 糙率分区处理
        3.2.5 干湿边界优化
        3.2.6 土壤下渗模拟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模型可靠性和参数适应性研究
    4.1 网格尺度研究
    4.2 糙率取值研究
    4.3 线状地物研究
        4.3.1 淹没水深分析
        4.3.2 洪水流速分析
        4.3.3 洪水流向分析
        4.3.4 洪水量级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漳卫新河右堤防洪保护区洪水风险分析
    5.1 洪水计算方案
    5.2 模型构建与验证
        5.2.1 模型的构建
        5.2.2 模型验证要求
        5.2.3 模型网格剖分与插值
        5.2.4 模型率定与验证
    5.3 边界条件
        5.3.1 初始条件
        5.3.2 边界条件
    5.4 模拟结果与合理性分析
        5.4.1 结果分析
        5.4.2 合理性分析
    5.5 风险区划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6.3 技术特点
参考文献
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致谢

四、漳卫新河河口数学模型及治理方案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取水总量控制研究 ——以漳卫南运河为例[D]. 季晓丰.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20(02)
  • [2]自然过程主导下的河道修复设计研究 ——以河北省南皮县城南水系景观设计为例[D]. 魏璇. 北京林业大学, 2020(02)
  • [3]狭长小型河口冲淤特征与演变机制[J]. 匡翠萍,赵钒,顾杰,汤俐.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10)
  • [4]生境模拟法在河道生态流量估算中的应用 ——以小清河济南段为例[D]. 侯昕玥. 大连海洋大学, 2019(03)
  • [5]考虑海水入侵影响的漳卫新河河口生态基流研究[J]. 陈浩,徐宗学,侯昕玥,任梅芳,张淼. 水力发电学报, 2019(07)
  • [6]渤海新区海岸带陆域水环境模拟及生态环境评价[D]. 罗珊. 天津大学, 2018(06)
  • [7]漳卫新河河口水流特征模拟分析[J]. 果有娜,梅立庚,陈宝中,刘臣. 海河水利, 2018(05)
  • [8]近海核电厂地下水放射性污染环境影响评价[D]. 吴春勇. 南华大学, 2018(01)
  • [9]某特高压输电线路工程防洪评价问题研究[D]. 丘海珊. 石家庄铁道大学, 2017(03)
  • [10]防洪保护区洪水风险分析模型优化与参数适应性研究[D]. 胡冰. 天津大学, 2017(06)

标签:;  ;  ;  ;  ;  

漳卫新河口数学模型及控制方案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