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诉讼法教学的两点经验

民事诉讼法教学的两点经验

一、关于民事诉讼法教学的两点体会(论文文献综述)

袁珠萍[1](2017)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法制宣传教育研究 ——以《人民日报》为文本》文中研究指明法制宣传教育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业全局。法制宣传教育从根本上说是提升人们法律素质、法律意识的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塑造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重要途径。改革开放以来,从“一五”到“六五”普法,我国基本实现全民法律素质的全面提高。当前,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已成为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法制宣传教育也成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内容和重要基础,随着“十三五”规划的提出,这也对新时期法制宣传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的前提下,如何使社会成员普遍建立起对法律的信任和遵守,进而外化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法律行为,这是法制宣传教育的首要任务。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根据社会主义建设的法治需求,开展极具中国特色的法制宣传教育,在全民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紧密结合法治实践,宣传法律常识中突出宪法核心地位,宣传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法律法规,培育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这对于加快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人民日报》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机关报,其地位和权威举足轻重,任何的细微举动都可能被视为“风向标”,其内容贯穿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以《人民日报》作为文本,研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法制宣传教育,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论文总体框架包括历史考察、主题宣传和实践探索三个部分,即中国共产党法制宣传教育的历史考察;改革开放以来法制宣传教育的主要内容、中国共产党法制宣传教育的基本经验总结。结构上分为六章:第一章主要是改革开放以前中国共产党法制宣传教育历史进行回顾,一方面梳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根据地法制宣传教育的主要内容、主要成就及其经验教训,另一方面梳理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之前中国共产党法制宣传教育的主要内容、主要成就及其启示。第二章,即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法制宣传教育,通过对法制宣传教育全面恢复、进入全民普法教育阶段、法制宣传教育阶段的历史概述,对改革开放以来的法制宣传教育理念的转变进行分析,分析从“以法治国”到“依法治国”、从“法制建设”到“法治建设”、从“普及法律常识”到“弘扬法治精神”、从“法制宣传教育”到“法治宣传教育”,不同时期观念转变的原因,再从改革开放以来《人民日报》法制相关的报道进行研究,从版次、数量、题材三个方面分析,探讨改革开放以来,《人民日报》法制宣传趋势,并结合其特点,进行总体评价。第三章,即以宪法为中心的法制宣传教育,主要以《人民日报》的视角,对现行宪法、现行宪法四次修改、普法教育中宪法宣传进行考察;通过对《人民日报》宪法宣传报道的内容分析,总结改革开放以来宪法宣传教育的特点及教训。第四章,主要是考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宣传教育。考察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同时,梳理《人民日报》对经济发展相关法律法规、群众生活密切的法律法规以及维护社会和谐,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法律法规的宣传。第五章,以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培育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为中心的宣传教育。第一部分考察社会主义法治精神的提出及其意义,以及改革开放以来《人民日报》对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法治精神的途径。第二部分主要考察社会法治理念的提出及其意义,并从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五个方面基本内容进行考察;第三部分主要考察《人民日报》以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培育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为中心宣传教育的特点及其启示。第六章,即新形势下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法制宣传教育的思考,主要考察改革开放以来,以《人民日报》为载体中国共产党法制宣传教育的特点、成就及其经验,分析其问题和缘由,总结其启示,并对今后《人民日报》法制宣传教育作前瞻性的思考。

刘瀛[2](2014)在《弗林—飞达案模拟法庭口译实践报告》文中研究表明口译已成为国际交流的重要桥梁,随着行业分工的明确,口译也有其具体的行业划分。随着涉外案件的激增。法庭口译已进入逐渐发展的状态。在中国,法庭口译还处于一个起步发展的阶段。很多方面都不成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法院就法庭口译员的选择也没有过多条件。这就导致很多问题。本文是作者在2013年12月27日于西安某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组织的模拟法庭宣判环节的法庭口译实践报告。首先,作者就本次口译任务进行了描述,对本次口译的来源和任务的性质进行了介绍。本次口译实践任务是一起合同纠纷案件,口译内容为庭审的宣判环节。在初步了解本次口译工作的具体内容之后,作者就译前准备工作做以大致介绍。主要包括介绍本次口译的形式,即交替传译的基本概况。其次,对本次口译的相关材料进行学习,了解法律文件的特点。最后,准备相关术语。制作术语表。本报告最为重要的部分为本次口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找到相应的解决办法。主要问题包括三个方面。首先,在数字口译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办法,数字口译包含的信息量大,数字的逻辑性弱,传统的瞬间记忆方法不适应于该口译内容,作者就本次口译中遇到的数字口译为例提出解决方案。其次,介绍处理长句时的三种方法。处理长句主要方法为拆分组合法,该方法是基于“释意理论”指导下的方法。最后,就法律术语口译遇到的问题给出实践中的两种解决方案,即寻找同义词替代法以及解释说明法。最后作者对于自己在口译实践中存在的不足进行了反思。同时,介绍了现阶段我国法庭口译的概况以及改进的建议。本报告的主要内容在于以本次口译实践的内容为例,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最后得出的解决具体问题的方法,对于译者今后的更好的完成口译任务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于忠义[3](2004)在《人类早期不确定性推断思想研究》文中指出史学的研究历来受思想家们的重视,伟大的哲学家弗朗西斯.培根就曾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而“温故而知新”更是每一个中国人从小就耳熟能详的至理名言。因此史学研究的重要性是不容置疑的。本文是一篇研究早期统计推断思想史的博士论文。其基本研究思路是,从不确定性推断思想的角度研究统计史,并用史的研究成果对当今统计学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本文非常详细地介绍并研究了三大统计学派早期的重要文献。其中对逆概率思想及似然思想的早期历史所作的系统梳理,可以认为是国内这方面的最新成果。同时本文还从哲学的角度对统计思想的实质进行了讨论。通过讨论,作者指出:所谓的统计思想就是,利用逻辑将一定的形而上学的信念与原子事实相结合并转化为统计方法的思考方式与思考过程。最后作者用史的研究体会对不确定性推断思想进行了讨论。通过研究,笔者指出:在传统的频率学派的假设检验理论中,未明确地说明如何设置原假设是频率学派的致命弱点。 本文共分五章,各章基本内容如下: 第一章:绪言。在本章中,作者首先对统计史学研究的现实意义与重要性进行了讨论。指出:当今统计学发展中存在的“高度数学化以及统计思想匮乏”的现象,并提出通过研究统计史来改进这一现状的思路;其次概述了本文的基本内容与结构及本文的创新点与持续性研究方向;最后对当今国内外统计史学的研究状况进行了介绍。 第二章:“概率”的出现。在本章中,作者对早期概率概念的形成过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其主要内容有:(1) 1654年大数学家帕斯卡与费尔马之间着名的通信。“通信”不仅解决了困扰数学家们100多年的“赌本分配问题”,而且也使帕斯卡与费尔马成为“概率论”的奠基人;(2) 惠更斯1657年出版的《机遇的规律》。数学家们通过对惠更斯在《机遇的规律》中提出的命题及问题的解答、解释、推广,逐渐对概率的概念、性质有了深刻的认识,最终导致概率概念的诞生;(3) 1713年出版的詹姆斯·贝努里的着名遗作《推测术》中有关“大数定律”的完整的证明。“大数定律”的发现标志着概率概念漫长形成过程的终结与数学概率论的开始。 第三章:逆概率的早期历史。在本章中,作者详细地介绍了对早期“逆概率”思想发展(也就是贝叶斯学派的早期历史)影响最大的三篇文献。即(1) 1764年发表的贝叶斯的遗作《机遇理论中一个问题的解》。着名统计学家巴纳德对此篇文章的评价是:它一定是科学史上最着名的论文之一;(2) 拉普拉斯1774年发表的《关于事件原因存在的概率的一篇论文》。拉普拉斯的这篇文章,可以称得上里程碑式的文章。正是这篇文章使得贝叶斯学派的思想开始在数学界传播开来,并且现在我们仍然还能从这篇文章中学到新的知识;(3) 高斯1809年出版的《天体绕日运动理论》一书中有关误差分布的推导过程。在这本书中,高斯不仅证明了误差服从正态分布,同时还给出了着名的“最小二乘估计法”。 第四章:“似然”的早期历史。在本章中,作者对对现代统计学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的“似然思想”的早期历史进行了回顾。这其中包括着名物理学家兰伯特在1750年发表了的物理学名着《光的度量学》中,提出的用“最大似然”估计方法估计所观察现象的真值的主要内容;着名科学家丹尼尔·贝努里1777年发表的论文《在若干不一致数据间进行最可能选择及由此形成的最可能归纳形式》;以及着名统计学家费舍在1912一1922年间发表的一系列与似然思想形成有关的论文。 第五章:研究人类早期不确定推断思想的两点体会。在本章中,作者首先从哲学角度对统计思想的概念进行了概括,并以相关分析为例给予了说明;其次作者给出了统计史研究的重要体会一人类在经验领域的行为蕴含着未知的统计理论,并利用这一体会对统计假设检验中,如何设置原假设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关键词:统计史,概率的概念,逆概率,似然思想,体会。

时素红[4](2000)在《关于民事诉讼法教学的两点体会》文中提出民事诉讼的原告、被告有了扩张 ,原来是民事权益的直接利害关系人作为原告、被告现在针对公益事务也可作为原、被告。督促程序是一个特别程序 ,但有很多不利因素 ,如易被债务人提出异议而走回头路须加以修正

尹天佑[5](2000)在《一个老教援的回顾》文中研究表明尹天佑同志1956年毕业于吉林大学法律系。同年,到新疆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任教。曾任“国家法教研室主任”、“自治区政协委员”、“自治区监察厅特邀监察员”、“中国法学会法理研究会”和“中国法制史研究会”理事、“新疆法学会”副会长,获“法学副教授”职称。1985年被司法部授予“全国司法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1988年被评为“自治区优秀专家”。1995年退休。 以下是这位老教授对他在法学教育园地辛勤耕耘了39个春秋的深情回顾——

二、关于民事诉讼法教学的两点体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关于民事诉讼法教学的两点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法制宣传教育研究 ——以《人民日报》为文本(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一) 选题背景
        (二) 选题的研究意义
    二、相关概念界定与文献综述
        (一) 相关概念界定
        (二) 国内研究综述
        (三) 国外研究现状
        (四) 国内外研究的不足与趋势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一) 研究思路
        (二) 研究方法
    四、研究重难点及创新之处
        (一) 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二) 研究中的重难点问题
第一章 改革开放以前中国共产党法制宣传教育的历史回顾
    一、《人民日报》创刊前中国共产党根据地法制宣传教育
        (一) 《人民日报》创刊前中国共产党根据地法制建设的历史回溯
        (二) 《人民日报》创办前中国共产党根据地法制宣传教育的主要载体
        (三) 《人民日报》创刊前中国共产党法制宣传教育的主要内容
        (四) 《人民日报》创刊前中国共产党法制宣传教育的成就和启示
    二、1949-1978年中国共产党的法制宣传教育
        (一) 1949-1978年中国共产党的法制宣传教育的历史概述
        (二) 1949-1978年《人民日报》法制宣传教育相关报道分析
        (三) 1949-1978年《人民日报》法制宣传教育的主要特点
        (四) 1949-1978年《人民日报》法制宣传教育的启示
第二章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法制宣传教育的总体分析
    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法制宣传教育的分期
        (一) 法制宣传教育的恢复和“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宣传教育阶段(1978-1984)
        (二) 进入全民普法教育阶段(1985-1996)
        (三) “社会主义法治”宣传教育阶段(1997-2016)
    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法制宣传教育理念的转变
        (一) 从“以法治国”到“依法治国”
        (二) 从“法制建设”到“法治建设”
        (三) 从“普及法律常识”到“弘扬法治精神”
        (四) 从“法制宣传教育”到“法治宣传教育”
    三、改革开放以来《人民日报》法制相关报道分析
        (一) 《人民日报》法制相关报道版次分析
        (二) 《人民日报》法制相关报道数量分析
        (三) 《人民日报》法制相关报道题材分析
        (四) 对《人民日报》法制相关报道的改进建议
第三章 以宪法为中心的法制宣传教育
    一、关于现行宪法的宣传教育
        (一) 关于“七五宪法”和“七八宪法”的宣传教育
        (二)关于现行宪法草案及其现行宪法的宣传教育
    二、关于现行宪法四次修改的宣传教育
        (一) 现行宪法四次修改的主要内容
        (二) 关于现行宪法四次修改的宣传教育
    三、普法规划中宪法宣传教育
        (一) 普法规划中宪法宣传教育的主要内容
        (二) 普法规划中的宪法宣传教育
    四、改革开放以来宪法宣传报道研究
        (一) 改革开放以来宪法宣传报道的版面分析
        (二) 改革开放以来宪法宣传报道的特点分析
        (三) 改革开放以来宪法宣传报道的改进建议
第四章 以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为中心的宣传教育
    一、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一) 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历程
        (二) 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宣传教育
    二、宣传促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法律法规
        (一) 宣传经济社会发展的法律法规
        (二) 宣传与群众生活密切的法律法规
        (三) 宣传维护社会和谐的法律法规
    三、以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为中心宣传教育的特点及其反思
        (一) 以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为中心宣传教育的特点
        (二) 以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为中心宣传教育的反思
第五章 以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培育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为中心的宣传教育
    一、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
        (一) 社会主义法治精神的概念及其意义
        (二) 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的路径
    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培育
        (一)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提出及其意义
        (二) 关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宣传教育
    三、关于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培育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为中心宣传教育的特点及其启示
        (一) 关于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培育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为中心宣传教育的特点
        (二) 关于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培育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为中心宣传教育的启示
第六章 新形势下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法制宣传教育的思考
    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法制宣传教育的特点
        (一) 具有高度政治性、指导性和权威性
        (二) 始终是中国共产党重要的执政资源
        (三) 始终坚持与时俱进的原则
    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法制宣传教育主要成就和经验
        (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法制宣传教育的主要成就
        (二)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法制宣传教育的主要经验
    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法制宣传教育的问题和缘由
        (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法制宣传教育存在的问题
        (二)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法制宣传教育的问题缘由
    四、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法制宣传教育的启示
结束语
参考文献
攻博期间发表与论文相关的科研成果目录
后记

(2)弗林—飞达案模拟法庭口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翻译任务描述
    1.1 翻译任务及背景介绍
    1.2 任务性质
    1.3 法庭诉讼程序
第二章 译前准备
    2.1 确定口译形式
    2.2 语言特征分析
    2.3 翻译理论
    2.4 术语准备
第三章 案例分析
    3.1 数字之误译
        3.1.1 数字误译归类及原因分析
        3.1.1.1 汉英表达差异
        3.1.1.2 信息累积
        3.1.2 数字误译解决办法
        3.1.2.1 基本转化法
        3.1.2.2 缩略语记录法
        3.1.2.3 填空记录法
    3.2 长句的译法
        3.2.1 长句难译的原因
        3.2.2 结构重组
        3.2.3 合并法
        3.2.4 拆句法
    3.3 法律术语的处理方法
        3.3.1 同义词代替法
        3.3.2 释义法
第四章 实践总结
    4.1 法庭口译实践之感想
    4.2 有待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术语表
    附录2 原文
    附录3 译文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3)人类早期不确定性推断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绪言
    第一节 研究人类早期认识不确定现象思想的现实意义
    第二节 本文的结构与写作思路
    第三节 论文的创新性工作及预期的持续性研究
    第四节 本文主要参考文献简介
第二章 概率的出现
    第一节 赌博的早期历史
    第二节 徒卡达诺与赌本分配问题
    第三节 帕斯卡与费尔马的信
    第四节 惠更斯与《机遇的规律》
    第五节 詹姆斯·贝努里与《推测术》
    第二章附录1 关于帕斯卡与费尔马导出赌本分配比例相同的证明
    第二章附录2 惠更斯五个问题的解答
    第二章附录3 贝努里大数定律的证明
第三章 逆概率的早期历史
    第一节 贝叶斯与他的不朽篇章—《机遇理论中一个问题的解》
    第二节 拉普拉斯1774年的论文
    第三节 高斯与观测误差分布的发现
    第三章附录1 拉普拉斯关于估计量p/(p+q)具有相合性的证明
    第三章附录2 拉普拉斯关于两个估计原则等价的证明
第四章 “似然”早期的历史
    第一节 发现“最大似然估计”法的第一人—兰波特
    第二节 丹尼尔·贝努里与似然思想
    第三节 费舍关于似然思想的认识过程
第五章 研究人类早期不确定推断思想的两点体会
    第一节 体会之一:何谓统计思想?
    第二节 体会之二:人类在经验领域的行为蕴含着未知的统计理论
    第五章附录 论相关分析思想
参考文献
后记

四、关于民事诉讼法教学的两点体会(论文参考文献)

  • [1]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法制宣传教育研究 ——以《人民日报》为文本[D]. 袁珠萍. 武汉大学, 2017(06)
  • [2]弗林—飞达案模拟法庭口译实践报告[D]. 刘瀛. 陕西师范大学, 2014(02)
  • [3]人类早期不确定性推断思想研究[D]. 于忠义. 天津财经学院, 2004(04)
  • [4]关于民事诉讼法教学的两点体会[J]. 时素红. 天中学刊, 2000(S1)
  • [5]一个老教援的回顾[J]. 尹天佑. 新疆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0(03)

标签:;  ;  ;  ;  ;  

民事诉讼法教学的两点经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