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太极拳运动与知识分子的健身

论太极拳运动与知识分子的健身

一、试论太极拳运动与知识分子健身(论文文献综述)

李宋倩[1](2021)在《太极拳与太极拳结合抗阻运动对中年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患者的干预效果研究》文中指出目的:研究太极拳与太极拳结合抗阻运动对中年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挑选符合条件的30例患者作为实验对象,随机并且平均分成三个对照实验组,分别为太极拳结合抗阻运动组(A组)、太极拳运动组(B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10人。C组的实验对象只通过正常服用药物进行相关治疗,A组和B组在正常服用药物治疗的基础添加上集中锻炼的研究变量。实验前后检测患者的血糖、血脂、动脉功能、心功能和抑郁量表SDS得分情况,通过对比实验前后变化,分析干预效果。结果:(1)血糖变化:组内比较:在经过时长为14周的运动干预后,有特定运动行为影响的实验组实验对象的FPG、FINs、IR和Hb Alc水平相比于干预前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P<0.05),对照组各项指标与运动干预前相比几乎没有明显的变化(P>0.05);组间比较:有特定运动行为干预的两个实验组与对照组进行相应的一系列比较,根据结果可以看出各项指标均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结合运动组与太极拳组受试者FPG存在差异(P<0.05)。(2)血脂变化:组内比较:运动干预后两实验组受试者TC、TG、LDL-C和CETP水平较干预前皆明显下降(P<0.01),HDL-C水平较干预前明显升高(P<0.01),对照组受试者各项指标较干预前均无明显变化(P>0.05);组间比较:干预后结合运动组相比于对照组各项指标都显示明显的差异(P<0.05),太极拳组与对照组相比TC、TG和CETP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结合运动组与太极拳组受试者TC、LDL-C、HDL-C和CETP亦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3)动脉功能变化:组内比较:具有运动干预影响的两组实验受试者的ABI水平明显提升(P<0.05),SBP和DBP水平明显低于运动影响干预前的水平(P<0.05),对照组的受试者的各项指标参数与干预前比均无明显变化(P>0.05)。组间比较:具有运动影响干预的两个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SBP和DBP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结合运动组与太极拳组受试者的SBP也是明显存在差异的(P<0.05)。(4)心功能变化:组内比较:具有运动干预影响的结合运动组的实验对象的SV、CO、CI和LVET水平相比于干预前的相应数据都具有明显的提高(P<0.01),HR、PEP、PEP/LVET、HFI和CHDI水平较干预前均显着降低(P<0.01),太极拳组受试者在具有运动影响干预后,SV、CO和CI水平都有了明显的提高(P<0.05),HR、PEP、HFI和CHDI水平较干预前均显着降低(P<0.05),对照组受试者的各项对应指标在实验前后几乎无明显变化(P>0.05)。组间比较:干预后太极拳结合抗阻运动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SV、CI、HR、PEP/LVET和HFI均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太极拳组与对照组相比SV、CI和HFI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结合运动组与太极拳组受试者的SV、CI、HR和HFI亦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5)SDS得分变化:组内比较:运动干预后结合运动组受试者的SDS各维度及总分水平较干预前均显着降低(P<0.01),太极拳组受试者的躯体症状、精神运动性症状、抑郁心理障碍得分和SDS总分水平较干预前均显着降低(P<0.01),对照组受试者的SDS各维度及总分得分水平较干预前均无明显变化(P>0.05)。组间比较:结合运动组与对照组相比SDS各维度及总分均存在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结合运动组与太极拳组受试者在躯体症状、精神运动性症状和抑郁心理障碍三个维度及SDS总分方面亦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1)太极拳与太极拳结合抗阻运动对中年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患者的病情改善有辅助治疗的作用,并且太极拳与抗阻运动相结合的干预影响效果优于简单的太极拳运动。(2)太极拳与太极拳结合抗阻运动可以改善中年2型糖尿病患者抑郁情绪,此外,太极拳与抗阻运动相结合的干预效果优于简单的太极拳运动。(3)太极拳与太极拳结合抗阻运动对不同性别患者抑郁情绪的改善效果无明显区别,在抑郁心理障碍维度上对女性患者的作用更加明显。

周惠新[2](2020)在《太极拳跨文化传播研究》文中提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走进新时代,以太极拳为典型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何以鲜活个案在国际传播中实现从“文化走出去”到“文化走进去”,如何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好中国形象,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升中华文化国际软实力、助力国家形象建构贡献应有力量等,是太极拳理应思考的时代命题。研究将太极拳跨文化传播作为独立的“文化事项”加以命题和界定。在文化学、传播社会学、符号学、身体哲学等学科理论指导下,主要采用文本分析法、网络民族志法、多元话语分析法、计算机(NVivo)辅助质性分析法等研究方法,通过节点统计、概念提炼、话语分析、动态编码展示,对太极拳跨文化传播的理论阐释、历史进路、时代使命、现实困境及发展对策展开研究,结果表明:1.太极拳跨文化传播的理论实质是太极拳从技艺传播到跨文化对话的深度国际化传播,其主旨在于服务全人类健康生活的同时促进不同国家、地区、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互鉴,实现和谐共存。2.太极拳跨文化传播是一个全球混融的历史过程,历经了国际交流、国际推广及跨文化传播三个相互交织阶段,稳步上升的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是太极拳跨文化传播的社会动力。3.基于传播学拉斯韦尔5W理论模式:目前,太极拳跨文化传播的传播者以国家外派各孔子学院、高校各文化交流中心的专业太极拳教师以及民间武术组织的太极拳拳师为主;传播内容以各式太极拳技术+中华传统文化为主;传播途径主要以人际传播、赛事传播、融媒体传播为主要传播渠道;传播受众主体为海外中老年人、青少年学生、文化学者等;传播效果在体育健身服务、休闲健康生活引导等方面得到了国际各界的广泛认可。4.太极拳跨文化传播的新时代使命有:第一,以柔传播为发展理念,阐释太极拳的文化内涵,增强文化自觉;第二,以助力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方向,传播太极拳的健康理念,坚定文化自信;第三,以建设体育强国为己任,推进中华武术申奥进程,彰显文化自强。5.制约太极拳跨文化传播的现实困境在于:基于文化霸权的文化冲突、基于文化差异的符号误读、基于身体缺场的受众群体边缘化和小众化、基于传播失序的文化认同程度不高、基于软实力构建的服务意识欠缺等五个维度。6.根据太极拳跨文化传播的历史进路及其现实困境,其理论发展对策在于:(1)聚焦文化内涵,打造太极拳跨文化传播的战略高地;(2)消融符号冲突,彰显太极拳跨文化传播的中国印象;(3)凸显身体参与,提升太极拳跨文化传播中的具身认知;(4)追求文化认同,实现太极拳跨文化传播的终极目标;(5)弘扬中华文明,助力太极拳跨文化传播构建国家形象。

张志雷[3](2019)在《太极拳锻炼对苯丙胺类兴奋剂依赖者身心康复的研究》文中指出目的苯丙胺类兴奋剂(ATS)等新型合成毒品已经代替海洛因等传统毒品成为现阶段中国的主流毒品,ATS滥用可产生严重的情绪问题和高危行为,危害个人健康及社会稳定。在联合国的倡导下,研究人员开展了一系列体育介入药物滥用研究,研究显示身体活动和锻炼影响的多巴胺受体激活、多巴胺浓度增加,这与药物滥用具有相同的奖赏途径;同时大量研究证实了太极拳锻炼对正常人群及慢性病患者的身心健康效益;所以设计太极拳干预ATS依赖者康复的锻炼方案,检验干预效果,对促进ATS依赖者康复回归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分为四个研究进行,研究一设计太极拳锻炼方案,要求锻炼方案普遍适用于戒毒场所ATS依赖者。研究二至研究四分别用三个平行对照实验检验太极拳锻炼的效果。研究对象为上海市强制隔离戒毒所戒毒人员。实验设计组间因素为组别(太极拳组、对照组),组内因素为测试时间(干预前、干预后)。实验分为一次性锻炼干预实验(太极拳组35人,对照组33人)和中长期锻炼干预实验,其中中长期锻炼干预实验分为男子干预(太极拳组38人,对照组38人)和女子干预(太极拳组39人,对照组40人)两个实验。数据全部导入SPSS20.0软件,依赖者分类资料采用构成比或率进行描述,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和标准差进行描述;组间计数数据比较使用卡方检验,计量数据比较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调查结果中各变量的关系使用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实验结果中两组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对结果可能产生影响的因素纳入协方差。结果基于运动干预药物依赖和太极拳健康促进的研究实践,确定了太极拳中长期锻炼方案设计,锻炼内容为由24式自主改编的太极拳;运动强度控制为55-75%HRmax(最大心率),频率为每周锻炼5次以上,时间为每次20-60分钟,周期为锻炼6个月以上,评价指标为体适能、心理健康、睡眠、药物渴求。实验结果显示一次性太极拳锻炼后ATS依赖者活力激发(P=0.010,η2=0.100)、心理愉悦性升高(P=0.006,η2=0.114),防止了心理活力性降低(P=0.038,η2=0.065),增加了积极的情绪体验,这对于依赖者保持心理健康,减少药物使用的诱发因素具有重要作用。中长期太极拳锻炼促进了ATS依赖者平衡控制能力(男子P=0.014、η2=0.064,女子P=0.006、η2=0.095),提高了整体健康感(男子P=0.029、η2=0.100,女子P=0.027、η2=0.058)、生命活力(男子P=0.030、η2=0.056,女子P=0.026、η2=0.062)和精神健康(男子P=0.016、η2=0.061,女子P=0.018、η2=0.069);具有性别差异的效果是男子改善了特质焦虑(P=0.028、η2=0.053),并且睡眠时间变长(P=0.003、η2=0.088),睡眠效率提高(P=0.036、η2=0.053),女子表现为心率降低(P=0.003、η2=0.091)和柔韧素质提高(P<0.001、η2=0.223)。锻炼的奖赏效益和身心效益可能作用于药物渴求,依赖者药物渴求下降明显(男子P=0.048、η2=0.048,女子P<0.001、η2=0.176),促进了康复。结论研究认为太极拳锻炼方案本质上是健康行为干预,促进ATS依赖者的生理与心理康复,可能影响ATS滥用的不健康行为,有助于行为方式的改善。ATS依赖者滥用药物是生理、心理、行为的综合反应。太极拳锻炼的过程也是依赖者身心康复和行为转变的过程,若养成牢固的长期锻炼习惯,可能促进依赖者逐步实现健康观念替代、社交人群替代、生活习惯替代,形成健康的体育生活方式,这对于依赖者最终戒断药物、防止复吸具有最要意义。

李雅文[4](2019)在《中国太极拳书籍文献特征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等,以民国至今以来出版的太极拳书籍文献为研究对象,以网络书籍文献和实体书籍文献为太极拳书籍文献收集的线路,以历史学分期为依据,收集到民国时期65条、建国至改革开放后99条、改革开放后1348条,共1512条太极拳书籍文献数据,并根据每本太极书籍文献的书名、作者、初版时间、出版社、再版再引次数等进行归纳和分析,分析民国以来我国的太极拳书籍文献的主要特征和面貌。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从民国初年到民国末年,太极拳书籍的出版量经历了由缓慢增长到大起大落再到平稳增长的趋势。该时期一共出版了65本太极拳书籍,1936年是书籍出版的高潮。该时期时局混乱,社会动荡,书籍出版主要集中在华东地区,知识分子领了太极拳的研究方向和内容。书籍的研究特征主要体现在太极拳理论趋于成熟,太极拳流派初步定型;追本溯源,对太极拳源流的梳理;受西方体育的影响,太极拳研究别开生。2.建国后至改革开放前,太极拳书籍出版趋势跟民国时期大概一致。一共出版了99本太极拳书籍,书籍出版主要集中在香港台湾地区。该时期研究者们的命运与他们所处的大环境和时代命运紧密结合在一起。书籍的研究特征主要体现在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的普及,太极拳的受众群扩大;传统太极拳套路得到挖掘和整理,太极拳普及套路更加规范;太极拳竞赛套路的初步成形,太极拳运动日益丰富。3.改革开放后,太极拳书籍的出版一直处于上升趋势。书籍总量为1356本,1996年后开始出现出版高潮。该时期一部分高产出版单位直接了推动太极拳书籍的出版,太极拳研究领域有所拓展,学者型研究者引领了研究的方向,其研究特征主要体现在归纳总结与开拓创新;研究范围广,但整体研究不均衡:传统与竞技同步发展,各门派的太极拳技术理论研究不平衡;健康是时代发展的主旋律,但太极拳健康养生的相关研究比重较低;拳技拳术类研究较多,拳史文化类研究较少。4.民国至今,太极拳书籍的出版呈波浪式上升的趋势,太极拳书籍的出版趋势整体上跟时代发展趋势一致。民国时期的太极拳理论体系基本成型,有的研究也走在了时代的前端;民国至改革开放前,太极拳研究领域有所拓展;改革开放后太极拳运动进入全面的高潮,太极拳研究领域更为宽泛。

王雪[5](2019)在《中、日中老年女性习练太极拳参与行为的比较分析 ——以日本熊本县和中国成都市为例》文中指出太极拳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一,被广泛传播于世界各地,同时作为具有健身价值的运动项目,在国际上的推广已经泛热化。尤其在日本的发展已具规模,习练人数众多。中国是太极拳的发源地,有广泛的群众基础,由于两国文化背景的不同,导致其受众群体的参与行为存在较大的差异,由此本文以熊本县150名和成都市300名中老年女性太极拳习练者为调查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比较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分别对两城市习练者的参与行为进行比较分析,旨在为太极拳国内外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价值,并得出以下结论与建议:(1)基本情况:两城市习练者年龄、职业状况分布存在显着差异,两城市习练者文化程度主要分布在中等、高等教育,熊本县习练者健康状况要高于成都市;(2)参与实践方面:两城市习练24式太极拳的人数最多,成都市习练内容要比熊本县丰富多样;在习练时间、习练时长、习练年限、习练场所上存在显着的差异;(3)参与方式方面:两城市太极拳习练形式均以有太极拳指导教师组织的形式为主,习练组织同样是以有太极拳教师建立起来的组织为主;两城市习练者在太极拳消费方面存在显着的差异性。(4)参与认知方面:两城市习练者对太极拳健身功能的认识具有趋同性,但对技击性没有太大的认识,在修身养性的认识上成都市习练者要高于熊本县;成都市习练者对太极拳基本技法的了解程度要高于熊本县;两城市习练者主要受到朋友的影响而参与习练。(5)参与激励方面:两城市习练者对太极拳有较高的需求;习练动机主要基于自己,其次,熊本县主要以家庭、社会为习练动机的人数要高于成都市习练者;两城市习练者均以健康的体魄作为习练动机目标,但在其他动机目标方面均有着不同程度的差异。(6)参与评价方面:两城市太极拳习练者在习练后对健康、心理、社会交往方面的评价没有太大的差异。成都市习练者习练后,在健康状况、心理状况、社会交往状况方面的改善要普遍高于熊本县习练者。建议:(一)日本方面:1.加大太极拳在日本的宣传力度;2.加强日本习练者对技法的认识程度;3.增加日本太极拳指导教师的数量;4.走出室外,增加到户外习练的机会;5.政府应大力提倡太极拳,为解决老龄化问题提供积极的帮助。(二)中国方面:1.强化习练者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2.增加和改善体育场地设施;3.全面开展太极拳入驻养老院的形式;4.加大太极拳后备人才的培养。

刘天阳[6](2018)在《太极拳健康促进的核心期刊文献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太极拳健康促进研究,是近年民族传统体育中的一大热门,涵盖了以运动医学为基础的多方面研究,通过检索中国知网的核心期刊库与Web of Science,可发现相关期刊文献从90年代初开始出现,截至2017年9-10月,有536篇英文文献和328篇中文核心期刊文献,以文献资料法,比较研究法和知识图谱方法展开研究,研究者背景等角度考察国内外太极拳健康效果研究的研究者信息;从疾病分类角度考察研究的侧重点;以Citespace软件的关键词共现网络、文献共被引分析等角度考察太极拳健康效果研究的热点与趋势;再以Cochrane协作网上meta分析的结论为参考,从系统评价结论角度考察研究的数据质量水平。得出如下结论:(1)中国和美国贡献了绝大部分的太极拳健康促进研究学者,其中以上海体育学院、香港理工大学和哈佛大学为代表。(2)这个领域关注最多的课题是如何提高老年人的平衡能力和健康水平,但近年来学者们更倾向于对慢性疾病的干预研究。(3)虽然有数量可观的文献显示,太极拳对人体健康有着积极的促进效果,但从系统评价的角度来看,囿于实验设计的不足,研究结果并不足够可信,还不能认定太极拳为一种严格有效的运动处方。(4)在未来的研究中有几个方向值得突破,如动作有效元素的提取、科学化表达太极拳的锻炼过程等等,同时相关研究也应该突破简化太极拳和老年受试对象的限制。(5)太极拳健康促进研究的量化研究,能够成为太极拳推广、传播、教学训练和健康工程服务体系的构建基础,能够为太极拳的各方面研究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持,能够有效地指导太极拳爱好者正确练习并远离伤病。

谢远基[7](2014)在《谈谈太极拳运动的现状和发展》文中指出太极拳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瑰宝,是综合了历代各家拳法,结合了古代导引术和吐纳术,吸取了古典哲学和传统的中医理论而形成的一种内外兼练,柔和、缓慢、轻灵的拳术。人们经过长期的社会实践证明,太极拳是一种健身术、养生术和具有极强技击性的武术气功。一、我国太极拳运动的发展现状太极拳起源于我国古代道家武术,相传由张三丰创立。明末清初,河南省温县陈家沟着名拳师陈王廷创建了陈式太极拳。经过数百年发展,演变出有代表性的杨、吴、武、孙等一系列流派。新中国成立后,

潘光耀[8](2014)在《二十四式太极拳技击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数理统计、问卷调查、实证等研究方法对二十四式太极拳技击性进行研究。首先通过对太极拳技击起源、发展演进、技击性与养生性的关系进行梳理分析,说明太极拳本质是技击,以及技击性缺失的现状;接着分析二十四式太极拳的哲学原理、原则、特点,进而梳理得出二十四式太极拳每动的基本动作内容、技击方法运用和技击呼吸意念,以此对二十四式太极拳动作进行攻防分类,并对其进攻性动作进行远、近、零距离的细化;再依据以上分析得出二十四式太极拳在发展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和改正方法;然后通过实证研究分析得出,二十四式太极拳技击教学有助于保持学员的学习兴趣,可以促使学员产生并提高攻防意识;最后对学员进行分类,分析男性和女性,教师和学生,中国和印尼,11-30岁、31-50岁和51-70岁学员对攻防意识的养成情况、攻防教学方法的认可程度、希望通过学习所达到目的的差异,提出因材施教方法,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二十四式太极拳技击性研究体系。

顾家续[9](2014)在《二十四式太极拳运动对心脏机能的改善效果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全球性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骤增,制约着人们的体质健康和生活水平。心血管疾病的患发与心脏有着较大关系,心脏功能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心血管的健康,目前疾病的预防与治疗已不再仅仅依靠药物治疗,人们也越来越认识到运动的重要性。适宜强度的运动对于心脏的作用明显,改善了心脏的功能,人体心血管系统就有较好的改善,太极拳的运动强度对心脏功能的作用效果需进一步探究。本研究通过对健康成年人在相同时间不同速度的二十四式太极拳运动过程中和运动后心率、摄氧量、主观运动感觉等生理指标值的检测,及其与健身跑运动的生理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分析不同速度二十四式太极拳运动的强度大小与变化特点,旨在探究太极拳运动对人体心脏机能能力的影响效果,为太极拳运动在大众健身中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和依据。本研究以体育院校25岁左右的成年健康大学生作为实验对象,能熟练打下整套二十四式太极拳。受试者分男子和女子组,分别在不同时间进行普速二十四式太极拳运动、慢速二十四式太极拳运动和慢速健身跑运动、快速健身跑运动各十分钟,通过相关仪器测得不同运动方式过程中和恢复期反映运动强度的主要生理数据,包括运动心率、摄氧量和主观运动感觉,并对各组间监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从实验数据分析得出,二十四式太极拳运动的特点与健身跑不同,并非打的速度越快强度则越大,适宜的减慢速度反而会会增加其运动强度。普速二十四式太极拳运动的强度较小,慢速二十四式太极拳运动和慢速健身跑运动属于中小强度运动,快速健身跑属于中等强度运动。所二十四式太极拳运动对健康成年人心脏机能能力的改善效果不明显,更适合老人、体质较弱人群、或患有心血管疾病等改善身体机能能力者练习。健康成年人如果想通过二十四式太极拳运动改善心脏功能,必须合理的控制好运动速度、运动时间和拳架高低,并结合健身跑运动共同进行,才会有更好的健身效果。

夏承海[10](2013)在《对南京市部分社区老年人习练太极拳状况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个案研究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对南京市部分社区240位老年人习练太极拳状况进行调查研究,旨在揭示老年人习练太极拳的现状和存在的不足之处,为老年人更合理更有效的习练太极拳提供建议,本课题的研究结论:1、太极拳已成为一种“健身符号”,是老年人参与社会的有效手段。老年人参与习练太极拳既可以健身、健心、放松心情,又可以增进交流、重新认识自我、保持生命的活力。2、简化太极拳的创编迎合了当代老年人的需求,南京市部分社区老年人选择习练24式太极拳、42式太极拳的要明显多于其它拳种。老年人学习太极拳的途径具有多样性,向亲朋好友学和通过多媒体和书籍自学占主导地位。3、南京市部分社区习练太极拳老年人健身意识普遍较高,锻炼时间较规律,大多数老年人习练太极拳年限较长,具有良好地生活作息和饮食习惯。习练太极拳老年人对太极拳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不高,部分老年人习练太极拳缺乏科学的指导。4、场地不再是阻碍老年人习练太极拳的主要因素,南京市部分社区老年人选择习练太极拳地点具有一致性。广场和公园成为老年人习练太极拳的首选之地,社区完善的健身服务设施也为老年人习练太极拳提供便利。5、南京市部分社区习练太极拳老年人空巢老人居多,老年人通过习练太极拳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空巢生活带来的一些消极情绪。习练太极拳老年人健康状况不容乐观,患骨关节病和心脑血管疾病的比例较高。6、南京市部分社区习练太极拳老年人家庭经济收入层次不一,基本上处于中等以下收入水平,在太极拳方面的年均消费多为200-500元且集中在购买服装上。7、南京市部分社区老年人习练太极拳的动机以强身健体、预防治疗疾病、增加人际交往为主,老年人习练太极拳在一定程度都能满足身体和心理的需要。此外,习练太极拳能够激发老年人的运动兴趣,为老年人从事其它运动项目提供可能。8、南京市部分社区老年人习练太极拳组织形式以自行组织为主,社区组织为辅,体育行政部门组织形式处于边缘地位。9、南京市部分社区老年人习练太极拳以20人以下规模的小群体为主,趣缘群体的发展趋势明显。10、老年干部、老年知识分子、老年妇女三者学习太极拳的途径略有差异,老年干部为单位组织学习、老年知识分子为报太极拳班学习、老年妇女为在广场跟着打太极拳的人学习。三者每周习练太极拳的频率较高,均在5次以上,三者习练地点为广场或社区空闲点,老年妇女具有“忙时社区,闲时广场”之特点且趋群意识较强烈,三者对太极拳健身效果的认可度都比较高。建议政府重视社区老年人太极拳的发展,加强太极拳的创编工作,针对不同特点的老年人设计不同类型的太极拳;鼓励太极拳健身效果的定性、定量研究,如习练某个单个太极拳动作的突出健身效果,为老年人提供运动处方,促进老年人太极拳健身的科学性和精确性;多举办一些社区间非正式的太极拳比赛;完善社会体育指导员运行机制。

二、试论太极拳运动与知识分子健身(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试论太极拳运动与知识分子健身(论文提纲范文)

(1)太极拳与太极拳结合抗阻运动对中年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患者的干预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1 研究目的
    1.2 研究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糖尿病概述
        2.1.1 糖尿病简介
        2.1.2 糖尿病发病现状
    2.2 抑郁情绪的相关研究
        2.2.1 抑郁简介
        2.2.2 抑郁症发病现状
        2.2.3 2 型糖尿病与抑郁的关系
        2.2.4 运动对抑郁的影响
        2.2.5 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量表)
    2.3 太极拳
        2.3.1 太极拳的概念界定
        2.3.2 太极拳对糖尿病的影响
        2.3.3 太极拳对抑郁的影响
    2.4 抗阻运动
        2.4.1 抗阻运动的定义
        2.4.2 抗阻运动对糖尿病的影响
        2.4.3 抗阻运动对抑郁的影响
    2.5 有氧运动结合抗阻运动干预2 型糖尿病合并抑郁患者的影响现状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1.1 筛选与分组
        3.1.2 受试者基本情况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实验法
        3.2.3 心理量表测量法
        3.2.4 数理统计法
4 实验结果
    4.1 受试者血糖指标结果比较
    4.2 受试者血脂指标结果比较
    4.3 受试者动脉功能指标结果比较
    4.4 受试者心功能指标结果比较
    4.5 受试者SDS各维度得分变化情况
    4.6 太极拳结合抗阻运动组不同性别的受试者SDS维度变化
    4.7 太极拳运动组不同性别的受试者SDS维度变化
5 讨论与分析
    5.1 太极拳与太极拳结合抗阻运动对中年2 型糖尿病合并抑郁患者血糖各项指标的影响
    5.2 太极拳与太极拳结合抗阻运动对中年2 型糖尿病合并抑郁患者血脂各项指标的影响
    5.3 太极拳与太极拳结合抗阻运动对中年2 型糖尿病合并抑郁患者动脉功能各项指标的影响
    5.4 太极拳与太极拳结合抗阻运动对中年2 型糖尿病合并抑郁患者心功能各项指标的影响
    5.5 太极拳与太极拳结合抗阻运动对中年2 型糖尿病合并抑郁患者的情绪影响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中英文对照表
附录B PAR-Q体力活动适应能力问卷
附录C SDS抑郁自评量表
附录D 知情同意书
附录E Pivot CPX运动心肺功能测试系统
附录F CVFD-II(F)型心血管系统状态监测仪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2)太极拳跨文化传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的缘起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际意义
    1.3 研究对象与方法
        1.3.1 研究对象
        1.3.2 研究方法
        1.3.3 理论抽样
        1.3.4 信度效度检验
    1.4 研究设计思路
    1.5 研究的重点、难点与创新
        1.5.1 研究的重点
        1.5.2 研究的难点
        1.5.3 研究的可能创新
2 国内外文献综述
    2.1 太极拳跨文化传播文献资料来源
    2.2 国外关于太极拳的研究
        2.2.1 域外太极拳文献分布情况
        2.2.2 域外太极拳文献研究的期刊分布
        2.2.3 国外太极拳研究的作者和科研团队情况分析
        2.2.4 国外太极拳研究热点和演变分析
    2.3 国内关于太极拳的相关研究
        2.3.1 国内关于太极拳研究的核心期刊、作者分布分析
        2.3.2 国内太极拳研究热点和演变分析
        2.3.3 国内太极拳前沿动态分析
        2.3.4 国内太极拳研究主题分析
    2.4 国外关于跨文化传播的研究
        2.4.1 国外跨文化传播文献研究高产机构/高被引机构分布
        2.4.2 国外跨文化传播文献研究的期刊分布
        2.4.3 作者分布
        2.4.4 国外跨文化研究热点分析
    2.5 国内关于跨文化传播的研究
        2.5.1 国内跨文化传播文献分布情况
        2.5.2 国内跨文化传播期刊分布
        2.5.3 国内跨文化传播高产机构与高被引机构分析
        2.5.4 国内跨文化传播研究主要作者知识图谱
        2.5.5 国内跨文化传播研究研究主题分析
3 太极拳跨文化传播的理论阐释
    3.1 跨文化的阐释
        3.1.1 文化的阐释
        3.1.2 跨文化的阐释
    3.2 太极拳跨文化传播阐释
4 太极拳跨文化传播的历史进路
    4.1 太极拳的国际交流
    4.2 太极拳的国际推广
    4.3 太极拳的跨文化传播
5 太极拳跨文化传播的新时代使命
    5.1 阐释太极拳文化精髓,增强文化自觉
        5.1.1 太极思想源于道家哲学
        5.1.2 太极拳礼蕴涵儒家美德
        5.1.3 太极拳技阐述释家智慧
    5.2 传播太极拳健康理念,坚定文化自信
        5.2.1 太极拳“治已病”
        5.2.2 太极拳“治未病”
        5.2.3 传递“大健康”理念
    5.3 推动武术申奥进程,彰显文化自强
        5.3.1 助力体育强国建设
        5.3.2 促进“一带一路”发展
        5.3.3 加快武术入奥进程
6 太极拳跨文化传播的现实困境
    6.1 基于文化霸权的文化冲突
        6.1.1 在宏观层面,文化霸权导致文化冲突
        6.1.2 在中观层面,传播方式的差异导致文化冲突
        6.1.3 在微观层面,自我文化优先意识导致文化冲突
    6.2 基于文化差异的符号误读
        6.2.1 精神符号误读
        6.2.2 器物符号误读
        6.2.3 制度符号误读
    6.3 基于身体缺场的受众群体边缘化、小众化
        6.3.1 “离身性”认知思维的局限
        6.3.2 “重心抑身”等传播理念的缺陷
        6.3.3 “灌输式”教学方法之弊端
        6.3.4 “意识语言”对传播话语权的制约
    6.4 基于传播失序的文化认同程度不高
        6.4.1 传播内容的失序
        6.4.2 传播语境的失序
        6.4.3 传播主体的不足
        6.4.4 文化他者的镜面映射
    6.5 基于软实力构建的服务意识欠缺
        6.5.1 缺少责任与担当
        6.5.2 缺少顶层设计
7 太极拳跨文化传播的发展对策
    7.1 聚焦文化内涵:打造太极拳跨文化传播的战略高地
        7.1.1 身体模式上的健康之道
        7.1.2 社会模式上的礼仪之道
        7.1.3 行为模式上的中庸之道
        7.1.4 人格模式上的君子之道
    7.2 消融符号冲突:彰显太极拳跨文化传播的中国印象
        7.2.1 太极拳跨文化传播的器物符号
        7.2.2 太极拳跨文化传播的制度符号
        7.2.3 太极拳跨文化传播的精神符号
    7.3 凸显身体参与:对话太极拳跨文化传播中的具身认知
        7.3.1 太极拳跨文化传播的具身性意蕴
        7.3.2 构建具身性传播思维:从“离身认知”到“具身认知”
        7.3.3 培养具身性传播理念:从“重心抑身”到“身心合一”
        7.3.4 挖掘具身性教学方法:从“身体教育”到“身体对话”
        7.3.5 把握具身性传播话语权:从“意识语言”到“身体语言”
    7.4 追求文化认同:实现太极拳跨文化传播的终极目标
        7.4.1 太极拳跨文化传播的文化认同意涵
        7.4.2 认同“天人合一”的文化观
        7.4.3 认同“阴阳相济”的哲学观
        7.4.4 认同“意境神韵”的审美观
        7.4.5 认同“和合为本”的伦理观
    7.5 弘扬中华文明:太极拳跨文化传播助推国家形象构建
        7.5.1 中国国家形象的核心定位
        7.5.2 太极拳跨文化传播助推国家形象构建的价值意蕴
        7.5.3 太极拳跨文化传播助力国家形象建构的理论路径
8 研究结论与展望
    8.1 研究结论
    8.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太极拳跨文化传播的动态编码示范图
附录2 信度检验表:太极拳跨文化传播的编码一致性比较查询
附录3 多元话语分析原始材料
附录4 攻读博士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及运动成绩
致谢

(3)太极拳锻炼对苯丙胺类兴奋剂依赖者身心康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名词解释
    1.2 ATS滥用国内外形势与危害
    1.3 ATS依赖者治疗现状
    1.4 体育运动与药物依赖
    1.5 太极拳健康促进研究
2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设计
    2.1 问题的提出与创新点
    2.2 研究目的
    2.3 研究对象
    2.4 研究方法
        2.4.1 访谈法
        2.4.2 实验法
        2.4.3 问卷调查法
        2.4.4 测试法
        2.4.5 数理统计法
    2.5 研究主要内容框架
    2.6 研究假设
3 研究一:设计ATS依赖者太极拳锻炼方案
    3.1 理论依据:ATS依赖者身心健康与药物渴求的关系
        3.1.1 目的
        3.1.2 方法
        3.1.3 结果
        3.1.4 讨论
        3.1.5 小结
    3.2 实践依据一:运动干预药物依赖者的锻炼方案分析
        3.2.1 目的
        3.2.2 方法
        3.2.3 结果
        3.2.4 讨论
        3.2.5 小结
    3.3 实践依据二:太极拳运动干预慢性病患者的锻炼方案分析
        3.3.1 目的
        3.3.2 方法
        3.3.3 结果
        3.3.4 讨论
        3.3.5 小结
    3.4 设计太极拳锻炼方案
        3.4.1 设计锻炼内容
        3.4.2 设计锻炼方案要素
4 研究二(实验一):一次太极拳锻炼对依赖者情绪的影响
    4.1 目的
    4.2 方法
        4.2.1 被试
        4.2.2 设盲
        4.2.3 太极拳干预
        4.2.4 工具
        4.2.5 数据的采集
        4.2.6 统计学分析
    4.3 结果
        4.3.1 太极拳组与对照组的基本情况
        4.3.2 一次太极拳锻炼对情绪的影响
        4.3.3 一次太极拳锻炼对心境的影响
    4.4 讨论
    4.5 小结
5 研究二(实验二):中长期太极拳锻炼对男子依赖者身心康复的效果
    5.1 目的
    5.2 方法
        5.2.1 被试筛选与分组
        5.2.2 设盲
        5.2.3 太极拳干预
        5.2.4 工具
        5.2.5 数据的采集
        5.2.6 统计学分析
    5.3 结果
        5.3.1 太极拳组与对照组的基本情况
        5.3.2 太极拳运动干预对体适能的影响
        5.3.3 太极拳运动干预对情绪的影响
        5.3.4 太极拳运动干预对生命质量的影响
        5.3.5 太极拳运动干预对睡眠的影响
        5.3.6 太极拳运动干预对药物渴求的影响
    5.4 讨论
        5.4.1 对改善体适能的效果
        5.4.2 对改善情绪的效果
        5.4.3 对提高生命质量的效果
        5.4.4 对改善睡眠的效果
        5.4.5 对降低药物渴求的效果
    5.5 小结
6 研究三(实验三):中长期太极拳锻炼对女子依赖者身心康复的效果
    6.1 目的
    6.2 方法
        6.2.1 被试筛选与分组
        6.2.2 设盲
        6.2.3 太极拳干预
        6.2.4 工具
        6.2.5 数据的采集
        6.2.6 统计学分析
    6.3 结果
        6.3.1 太极拳组与对照组的基本情况
        6.3.2 太极拳运动干预对体适能的影响
        6.3.3 太极拳运动干预对情绪的影响
        6.3.4 太极拳运动干预对生命质量的影响
        6.3.5 太极拳运动干预对睡眠的影响
        6.3.6 太极拳运动干预对药物渴求的影响
    6.4 讨论
        6.4.1 对改善体适能的效果
        6.4.2 对改善情绪的效果
        6.4.3 对提高生命质量的效果
        6.4.4 对改善睡眠的效果
        6.4.5 对降低药物渴求的效果
    6.5 小结
7 总讨论与总结
    7.1 总讨论
    7.2 局限与展望
        7.2.1 局限
        7.2.2 展望
    7.3 应用
    7.4 结论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
学习经历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经历

(4)中国太极拳书籍文献特征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前言
    (一)选题依据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二、相关研究综述
    (一)有关太极拳文献研究的综述
        1.有关太极拳书籍文献研究的综述
        2.有关太极拳期刊文献研究的综述
    (二)关于太极拳研究的综述
        1.有关太极拳源流研究的综述
        2.有关太极拳历史发展进程研究的综述
        3.有关太极拳文化研究的综述
三、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2.数理统计法
        3.逻辑分析法
四、基本概念与时代分期
    (一)文献
    (二)太极拳书籍文献
    (三)时间分期
五、民国时期太极拳书籍文献的特征分析
    (一)时代特征
    (二)太极拳书籍文献的出版特征分析
        1.书籍文献的出版趋势
        2.书籍文献的再版情况
        3.太极拳书籍文献的出版地区分布
    (三)太极拳书籍文献的作者背景特征分析
    (四)太极拳书籍文献的内容特征分析
        1.太极拳理论趋于成熟,太极拳流派初步定型
        2.追本溯源,对太极拳源流的梳理
        3.受西方体育的影响,太极拳研究别开生面
六、建国后至改革开放前期间太极拳书籍文献特征的分析
    (一)时代特征
    (二)太极拳书籍文献的出版特征分析
    (三)太极拳书籍文献的作者背景特征分析
    (四)太极拳书籍文献的内容特征分析
        1.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的普及,太极拳的受众群扩大
        2.传统太极拳套路得到挖掘和整理,太极拳普及套路更加规范
        3.太极拳竞赛套路的初步成形,太极拳运动日益丰富
七、改革开放后太极拳书籍文献特征的分析
    (一)时代特征
    (二)太极拳书籍文献的出版特征分析
        1.书籍文献的出版趋势
        2.书籍文献的高产出版单位
    (三)太极拳书籍文献的作者背景特征分析
    (四)改革开放后太极拳书籍文献的内容特征分析
        1.归纳总结与开拓创新
        2.研究范围广,但整体研究不均衡
八、结论与思考
    (一)结论
    (二)思考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5)中、日中老年女性习练太极拳参与行为的比较分析 ——以日本熊本县和中国成都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依据
    1.2 研究目的
2 文献综述
    2.1 太极拳在国内中老年群体中的开展与相关研究
    2.2 太极拳在国外的推广与相关研究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4 结果与分析
    4.1 日本熊本县和中国成都市的基本概况
    4.2 中、日两城市中老年女性太极拳习练者基本情况的比较
        4.2.1 熊本县和成都市太极拳习练者年龄分布的比较
        4.2.2 熊本县和成都市太极拳习练者学历分布的比较
        4.2.3 熊本县和成都市太极拳习练者职业分布的比较
        4.2.4 熊本县和成都市太极拳习练者健康分布的比较
    4.3 中、日两城市中老年女性太极拳习练者参与实践的比较
        4.3.1 熊本县和成都市太极拳习练者参与内容的比较
        4.3.2 熊本县和成都市太极拳习练者参与时间的比较
        4.3.3 熊本县和成都市太极拳习练者参与强度的比较
        4.3.4 熊本县和成都市太极拳习练者参与年限的比较
        4.3.5 熊本县和成都市太极拳习练者参与场所的比较
    4.4 中、日两城市中老年女性太极拳习练者参与方式的比较
        4.4.1 熊本县和成都市太极拳习练者参与形式的比较
        4.4.2 熊本县和成都市太极拳习练者参与组织的比较
        4.4.3 熊本县和成都市太极拳习练者参与消费的比较
    4.5 中、日两城市中老年女性太极拳习练者参与认知的比较
        4.5.1 熊本县和成都市习练者对太极拳功能性认知的比较
        4.5.2 熊本县和成都市习练者对太极拳重要性认知的比较
        4.5.3 熊本县和成都市习练者对太极拳关注性认知的比较
    4.6 中、日两城市中老年女性太极拳习练者参与激励的比较
        4.6.1 熊本县和成都市习练者对太极拳需求程度的比较
        4.6.2 熊本县和成都市习练者对太极拳参与动机的比较
        4.6.3 熊本县和成都市习练者对太极拳参与动机目标的比较
    4.7 中、日两城市中老年女性太极拳习练者参与评价的比较
        4.7.1 熊本县和成都市太极拳习练者参与健康评价的比较
        4.7.2 熊本县和成都市太极拳习练者参与心理评价的比较
        4.7.3 熊本县和成都市太极拳习练者参与社交评价的比较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6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科研成果
附件1
附件2
附件3
附件

(6)太极拳健康促进的核心期刊文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与研究背景
    1.2 文献综述
    1.3 研究对象与方法
        1.3.1 研究对象
        1.3.2 文献检索范围
        1.3.2.1 英文期刊文献
        1.3.2.2 中文期刊文献
        1.3.3 研究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3.4 研究方法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太极拳健康促进期刊文献研究者的背景
        2.1.1 中文期刊文献研究者的背景信息
        2.1.1.1 期刊文献逐年发表的数量统计
        2.1.1.2 研究者单位
        2.1.1.3 期刊分布
        2.1.1.4 机构分布
        2.1.2 英文期刊文献研究者的背景信息
        2.1.2.1 期刊文献逐年发表的数量统计
        2.1.2.2 国家地区分布
        2.1.2.3 研究者的单位
        2.1.2.4 研究者合作网络
        2.1.2.5 研究机构情况
        2.1.2.6 资助机构情况
        2.1.2.7 来源出版物统计
        2.1.2.8 研究方向分布
    2.2 太极拳健康促进期刊文献分析
        2.2.1 中文期刊文献分析
        2.2.1.1 基于国际疾病分类标准考察研究热点
        2.2.1.2 基于Citespace分析中文期刊的研究热点
        2.2.2 英文期刊文献分析
        2.2.2.1 英文期刊文献的关键词共现网络分析
        2.2.2.2 英文期刊中被引强度较高的文献介绍
    2.3 Cochrane网站上的系统评价结论
        2.3.1 降低老年人跌倒风险的效果
        2.3.2 对心血管疾病的一级预防的影响
        2.3.3 对风湿性关节炎的干预效果
        2.3.4 对慢性阻塞性肺病的干预效果
3 对结果的讨论
    3.1 对研究者的讨论
    3.2 对研究现状的讨论
    3.3 对系统评价的讨论
    3.4 对未来趋势的讨论
    3.5 对于研究格局构想
    3.6 研究存在的不足
4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附录1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与获奖情况
    附录2 研究检索的英文文献目录表
    附录3 研究检索的中文文献目录表

(7)谈谈太极拳运动的现状和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一、我国太极拳运动的发展现状
二、如何促进太极拳运动的发展
     (一) 太极拳功法本身的完善和提升。
     (二) 太极拳运动的推广。

(8)二十四式太极拳技击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绪论
    1 选题的依据
    2 文献综述
    3 选题的意义
    4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4.1 研究对象
        4.2 研究方法
第1章 太极拳技击源起
    1.1 太极拳起源及其技击性本质
        1.1.1 太极拳起源
        1.1.2 太极拳技击性本质
    1.2 太极拳技击模式演进
    1.3 太极拳技击形式
        1.3.1 太极推手
        1.3.2 太极散手
    1.4 太极拳技击性缺失
        1.4.1 国家社会的需求对太极拳技击的影响与冲击
        1.4.2 人们的需求对太极拳技击的影响与冲击
        1.4.3 太极拳技击在实践中的矛盾与冲突
        1.4.4 西方体育及其思想对太极拳技击模式的影响与渗透
    1.5 太极拳技击性与养生性关系分析
第2章 二十四式太极拳简介
    2.1 二十四式太极拳由来
    2.2 二十四式太极拳运动哲学
        2.2.1 “阴阳学说”的思想
        2.2.2 “天人合一”的思想
    2.3 二十四式太极拳运动原理
        2.3.1 医学原理
        2.3.2 力学原理
    2.4 二十四式太极拳运动原则
        2.4.1 一动无有不动原则
        2.4.2 周身俱要轻灵原则
        2.4.3 用意不用力原则
        2.4.4 阴阳相济、连绵不断原则
        2.4.5 舍己从人原则
    2.5 二十四式太极拳运动特点
        2.5.1 二十四式太极拳运动演练风格特点
        2.5.2 二十四式太极拳运动套路编排特点
    2.6 二十四式太极拳发展现状
第3章 二十四式太极拳技击方法与呼吸意念
    3.1 二十四式太极拳技击方法
        3.1.1 二十四式太极拳主要技击方法
        3.1.2 二十四式太极拳辅助技击方法
    3.2 二十四式太极拳之技击呼吸
        3.2.1 二十四式太极拳之技击呼吸理论与分类
        3.2.2 二十四式太极拳之技击呼吸习练
        3.2.3 二十四式太极拳之技击呼吸运用
    3.3 二十四式太极拳之技击意念
        3.3.1 二十四式太极拳之技击意念理论与分类
        3.3.2 二十四式太极拳之技击意念习练
        3.3.3 二十四式太极拳之技击意念运用
第4章 二十四式太极拳动作攻防分类
第5章 二十四式太极拳部分现象的批判性研究
    5.1 二十四式太极拳批判性研究必要性
    5.2 二十四式太极拳批判性研究
        5.2.1 二十四式太极拳时间编排
        5.2.2 二十四式太极拳动作规范
        5.2.3 二十四式太极拳教学内容
第6章 二十四式太极拳技击教学实证研究
    6.1 二十四式太极拳技击教学所有学员总体情况分析
    6.2 二十四式太极拳技击教学后不同教学对象的各种差异分析
        6.2.1 不同教学对象技击教学后对攻防意识的培养效果差异分析
        6.2.2 不同教学对象技击教学后对技击教学方法的认可程度差异分析
        6.2.3 不同教学对象技击教学后更希望达到目的的差异分析
第7章 结论与建议
    7.1 结论
    7.2 建议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附录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9)二十四式太极拳运动对心脏机能的改善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太极拳运动价值的研究现状
        2.1.1 太极拳运动的技击价值
        2.1.2 太极拳运动的健身价值
        2.1.3 太极拳运动的观赏价值
        2.1.4 太极拳运动的时代价值
    2.2 太极拳运动对全身各机体影响的研究现状
        2.2.1 太极拳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2.2.2 太极拳对运动系统的影响
        2.2.3 太极拳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2.2.4 太极拳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2.3 太极拳不同练习方法的研究
    2.4 太极拳与其它健身方式的对比研究
第三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专家咨询法
        3.2.3 实验测试法
        3.2.3.1 身体形态指标及测试方法
        3.2.3.2 生理机能指标及测试方法
        3.2.4 数理统计法
第四章 结果与分析
    4.1 心脏机能能力的评价指标
    4.2 改善心机能所需的时间
    4.3 反映心脏机能能力的生理指标
        4.3.1 运动心率
        4.3.2 摄氧量
        4.3.3 主观运动强度(RPE)
    4.4 不同速度二十四式太极拳运动过程中受试者各生理指标变化
        4.4.1 不同速度二十四式太极拳运动过程中心率指标变化
        4.4.2 不同速度二十四式太极拳运动过程中摄氧量指标变化
        4.4.3 不同速度二十四式太极拳运动过程中 RPE 指标变化
    4.5 二十四式太极拳与健身跑运动过程中生理指标变化对比分析
        4.5.1 二十四式太极拳与健身跑运动的心率变化对比分析
        4.5.2 二十四式太极拳与健身跑运动摄氧量变化对比分析
        4.5.3 二十四式太极拳与健身跑运动 RPE 变化对比分析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10)对南京市部分社区老年人习练太极拳状况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概念的界定
        1.3.1 老年人
        1.3.2 社区
    1.4 文献综述
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访谈法
        2.2.3 问卷调查法
        2.2.4 个案研究法
        2.2.5 数理统计法
        2.2.6 逻辑分析法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部分社区老年人习练太极拳个人基本情况调查
        3.1.1 习练太极拳老年人性别与年龄调查
        3.1.2 习练太极拳老年人学历及职业调查
        3.1.3 习练太极拳老年人家庭及经济状况
        3.1.4 习练太极拳老年人基本生活习惯
        3.1.5 习练太极拳老年人健康状况及健身习惯
    3.2 部分社区老年人习练太极拳状况
        3.2.1 老年人习练太极拳的动机
        3.2.2 习练太极拳老年人对太极拳基本认知状况
        3.2.3 老年人习练太极拳健身效果的感受
        3.2.4 老年人习练太极拳消费状况
        3.2.5 老年人学习太极拳的途径
        3.2.6 老年人习练太极拳的种类选择情况
        3.2.7 老年人习练太极拳的时间、地点及次数基本情况
        3.2.8 老年人习练太极拳的年限、人群规模及组织形式
    3.3 对部分社区习练太极拳老年人个案研究
        3.3.1 老年干部习练太极拳个案研究
        3.3.2 老年知识分子习练太极拳个案研究
        3.3.3 老年妇女习练太极拳个案研究
        3.3.4 部分社区习练太极拳老年人对南京市太极拳运动发展的愿望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四、试论太极拳运动与知识分子健身(论文参考文献)

  • [1]太极拳与太极拳结合抗阻运动对中年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患者的干预效果研究[D]. 李宋倩. 辽宁师范大学, 2021(09)
  • [2]太极拳跨文化传播研究[D]. 周惠新.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1)
  • [3]太极拳锻炼对苯丙胺类兴奋剂依赖者身心康复的研究[D]. 张志雷. 上海体育学院, 2019(01)
  • [4]中国太极拳书籍文献特征的研究[D]. 李雅文. 武汉体育学院, 2019(01)
  • [5]中、日中老年女性习练太极拳参与行为的比较分析 ——以日本熊本县和中国成都市为例[D]. 王雪. 成都体育学院, 2019(01)
  • [6]太极拳健康促进的核心期刊文献研究[D]. 刘天阳. 武汉体育学院, 2018(01)
  • [7]谈谈太极拳运动的现状和发展[J]. 谢远基. 武当, 2014(09)
  • [8]二十四式太极拳技击性研究[D]. 潘光耀. 福建师范大学, 2014(03)
  • [9]二十四式太极拳运动对心脏机能的改善效果研究[D]. 顾家续. 武汉体育学院, 2014(01)
  • [10]对南京市部分社区老年人习练太极拳状况的研究[D]. 夏承海. 南京体育学院, 2013(06)

标签:;  ;  ;  ;  ;  

论太极拳运动与知识分子的健身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