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森林资源评价

湖南省森林资源评价

一、湖南省森林资源的价值评估(论文文献综述)

罗佳,周小玲,黎蕾,牛艳东,徐佳娈,吴小丽,姚敏,王勇,张之浩,陈波,陈利,杨海军,颜贝,吴周旭,王安[1](2021)在《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地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推动生态绿心地区生态效益科学量化补偿,提高林业在绿心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基于长株潭城市群及周边森林生态站以及辅助观测点的监测结果,采用生态连清与遥感技术相结合的方法获取生态数据、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GB/T 38582—2020)为依据,采用分布式测算方法,选取生物多样性保护、涵养水源、净化大气环境、固碳释氧、保育土壤和林木养分等6项功能20个指标,对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地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进行定量评估。结果表明,2020年长株潭城市群绿心地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物质量为:涵养水源总物质量为1.01亿m3·a-1;森林固土总物质量为59.29万t·a-1;减少土壤氮、磷、钾和有机质流失量分别为928.64 t·a-1、368.12 t·a-1、7 671.60 t·a-1和14 981.80 t·a-1;固碳总物质量为9.29万t·a-1,释氧总物质量为18.83万t·a-1;林木氮、磷、钾固持量分别为878.26 t·a-1、91.98 t·a-1和381.69 t·a-1;提供负离子总物质量为40.64×1022个·a-1,吸收污染物总物质量为5 995.80 t·a-1,滞尘总物质量为722 927.90 t·a-1。绿心地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量总计18.39亿元·a-1,在6项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贡献之中,其从大到小的顺序为:涵养水源、生物多样性保育、净化大气环境、固碳释氧、保育土壤和林木养分固持。6项森林生态功能的价值量和所占比率分别为:涵养水源7.00亿元·a-1,38.08%;生物多样性保育:5.98亿元·a-1,32.51%;净化大气环境:2.38亿元·a-1,12.93%;固碳释氧:1.91亿元·a-1,10.37%;保育土壤:0.94亿元·a-1,5.13%;林木养分固持0.18亿元·a-1,0.99%。各项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量所占总价值量的比例,能够充分体现出该区域森林生态系统以及森林资源结构的特点。

刘新元[2](2021)在《湖南中方县森林城市的评价体系与专项规划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城市森林是城市生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纽带。创建森林城市,能形成良好的城市森林生态体系,为人民添加生态福祉;为地方发展提供大量机遇和挑战,促进社会劳动力的有效利用,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森林城市的创建将提升中方县的森林生态环境,丰富城市绿化内涵,推进中方县森林生态旅游业的发展,提升综合效益,实现乡村振兴。研究中方县森林城市创建能为发展重点决策提供支撑,为中方县森林城市规划提供科学指导,为推动中方县经济健康发展提供新方向,为未来发展生态环境建设、森林资源保护、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基础,同时希望能给其他创森城市提供借鉴和帮助。本文从解决中方县森林城市创建的实际问题出发,通过查阅、整理相关文献对国内外森林城市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梳理了森林城市的建设发展历程,对森林城市有了完整的认知。阐释了森林城市的相关概念,在森林文化学、森林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等理论的基础上进行湖南省中方县森林城市创建规划研究。以湖南省地方标准《森林城市评价指标》为主要标准构建指标评价体系,通过运用灰色关联分析的方法构建判断矩阵、求取指标权重,运用模糊综合评价对中方县森林城市创建的整体条件进行了综合评价。通过论述和研究得出了以下结论:(1)通过指标权重和综合评价计算,得到中方县森林城市综合评价指数为66.605 3分,27项指标中有17项指标属于“良好”范畴,中方县森林城市在综合评价等级中处于“良好”的等级。意味着中方县森林质量较高,生态系统维持较好,森林文化价值效益良好,湿地资源和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整体建设条件较好,但同时还存在文化科普场所少、生物多样性保护不够、绿化水平有待提高、休闲旅游场所较少、森林投入管理监测力度不足等问题。各项权重按照从大到小排列为:文化科普场所>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标识建设>水岸绿化≥通道绿化>休闲游憩绿地建设>生态休闲旅游>公众态度>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义务植树>营造林面积>森林覆盖率>其他绿地>村庄绿化>树种配置>城镇绿化覆盖率>森林保护>林产基地>科普活动>生态监测>科学规划>生境保育与森林经营>古树名木>森林认证>生态服务>组织领导>保障措施。(2)针对中方县森林城市综合评价结果与城市森林发展现状,提出了“生态中方”的理念,综合推进森林健康、经济与文化建设。以中方县城区城市森林建设为中心,以道路林网和水系林网建设为主轴,以刺葡萄和油茶产业建设为动力,以森林旅游和森林文化建设为牵引,以百村千点森林体系建设为基础,努力实现“山水林城,生态中方”的总目标,构建“一核一屏、二网二产、百村千点”的城市森林总体布局。(3)根据中方县森林城市评价指标权重结果,对文化科普场所、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标识建设、水岸绿化、通道绿化、休闲游憩绿地建设、公园绿地面积、生态休闲旅游、树种配置、义务植树等指标内容进行重点专项规划。全面提升中方县的环境质量、经济水平和城市影响力。为中方县森林城市建设规划提供科学指导,也希望能给其他创森城市提供借鉴和帮助。

李超[3](2021)在《中亚热带森林地上生物量遥感估测精度提升方法及影响因素分析 ——以湖南省西北部为例》文中研究说明森林生态系统是陆地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在陆地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中具有重要作用。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重要的碳源和碳汇,对全球碳循环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森林生物量是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参数,林木储存的碳也是以生物量的形式保留在森林中,估测森林生物量对于监测毁林和森林退化造成的碳排放和碳损失以及分析森林的固碳能力、缓解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准确的森林生物量估测尤其是森林地上生物量(Forest Aboveground Biomass,AGB)估测,是林学、生态学和全球变化研究的重点。遥感技术的快速发展,弥补了传统地面调查估算AGB的不足,而多源遥感数据的融合,为准确估测大区域森林AGB提供了可能。但是基于遥感的AGB估测精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了估测结果的不准确问题。因此,探讨基于遥感的AGB精确的估测方法,提高AGB估测精度,分析区域AGB分布,揭示AGB及其估测结果对环境、林分等因素的响应规律,对深入研究区域碳循环、估测区域森林碳汇、提高森林经营水平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研究以湖南省西北部的大湘西和洞庭湖地区森林为研究对象,融合多源数据及技术进行理论和方法研究,探讨能够实现准确估测AGB、解决AGB估测中的低值高估和高值低估问题的方法,分析AGB及其估测结果的影响因素,以期为森林资源监测及森林经营规划提供精确的数据指导。首先本研究从遥感源数据角度入手,以不同季节(春、夏、秋、冬)一景Landsat 8 OLI和Sentinel-1影像为基础,探讨不同季节的主被动遥感影像在AGB估测中的优劣,选取最优的估测影像的获取季节,之后分析不同的光学影像预处理方式对AGB估测的影响,选取对AGB估测最优的预处理方式组合;其次,结合主被动遥感数据,建立基于主被动遥感的线性模型(LR),探讨多源传感器结合在AGB估测中的优劣;然后在分析基于主被动传感器的AGB估测LR模型准确性的基础上,结合FCD(Forest Canopy Density)等级和分段模型(Piecewise Model),分别建立基于LR模型变量的分段模型(PM)和基于不同FCD等级变量筛选的分段模型(PMV),分析模型优劣,并估算区域AGB;最后,结合样地调查的环境(地形和土壤)、林下、林分和树种多样性因素,利用结构方程模型(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ling,SEM)探讨和揭示除遥感影像源数据外,林分(生态系统)尺度上影响AGB、AGB估测结果及其估测结果残差的因素。通过研究主要得到以下结论:(1)利用线性模型,分析了主被动遥感季节影像在不同林分类型上的估测表现,确定了光学(Landsat 8)和SAR(Sentinel-1)影像在大范围生物量估测应用时的最优成像季节。Landsat和Sentinel-1影像在所有的林分类型上都是秋季影像的AGB估测结果最好,它们的R2(决定系数)更高,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RMSE)和相对均方根误差(relative RMSE,rRMSE)更小,并且经交叉验证后的AGB分布图中AGB的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Std)更小。对于Landsat 8影像,生长旺盛季(夏季)影像在所有林分类型上表现均是最差的(R2≤0.37),而Sentinel-1的夏季影像仅在针叶林(CFF)上表现最差(R2=0.24)。两种影像都是在混交林(MXF)上估测效果最好(R2≥0.34),在总林分(所有的样地)上估测效果最差(R2≤0.39)。除MXF外,其余林分类型上均表现为不同季节Landsat的AGB估测结果好于Sentinel-1。(2)Landsat 8影像用于AGB估测时,必须要进行大气校正和地形校正,以消除大气和地形对影像的影响,提高AGB估测精度。所有大气校正后的影像都比未经大气校正的影像具有更好的估测精度,它们的R2差异>0.02(去除MXF后R2差异>0.05)。在所有的林分类型上,基本上所有的Landsat 8地表反射率(Surface Reflectance,SR)数据的R2最优,并且它的RMSE也基本上是最小或第二小的;除MXF外,其他林分类型上SR数据的AGB估测结果与未经大气校正处理的AGB估测结果之间存在显着差异(p<0.05)。所有的地形校正方法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小地形起伏带来的阴、阳坡上的Landsat反射率差异,但是它们校正的好坏和对AGB估测能力存在一定的差异;基于SR数据进行C地形校正的影像在所有林分类型上的AGB估测结果总是最优的,它们的R2与SR数据的R2差异在0.03–0.05之间,它们的估测结果间的差异呈现显着或接近显着的水平(p在0.05左右)。Landsat 8 SR数据进行C地形校正是本研究中对AGB估测最优的处理组合。(3)在所有的林分类型上,利用光学影像对整个研究区的样地AGB进行估测时,估测结果均好于SAR影像,它们的R2差异大于0.07;结合光学和SAR数据可以获得比单传感器更好的估测结果,它们的R2差异大于0.03;主被动遥感结合的线性模型(LR)获得的所有林分类型的AGB估测效果较差,它们的R2<0.4,rRMSE均>45%(除MXF外均>50%),估测结果极不准确,存在明显的低值高估和高值低估问题。(4)FCD等级是一个影响AGB估测的重要变量,考虑FCD等级的分段模型可以很好地解决LR模型存在的高值低估和低值高估问题。利用K均值聚类对研究区FCD进行分类分级,结合FCD等级利用不同林分类型主被动遥感结合的LR模型变量建立PM(基于LR模型变量的分段模型)模型,PM模型在分段数为3时具有最优的模型效果。根据3个FCD等级,为不同林分类型的不同FCD等级上的AGB进行变量筛选,据此建立PMV(基于不同FCD等级筛选变量的分段模型)模型。PM模型在所有的林分类型上都显着好于LR模型,PM模型的R2在0.46–0.55之间,rRMSE在37.89%–54.04%之间,相比LR模型,R2增加0.18以上,rRMSE减小7%以上。PMV模型在所有林分类型上显着好于LR和PM模型,PMV模型的R2在0.62–0.74之间,rRMSE在29.78%–43.30%之间;相比LR模型,PMV模型的R2增加0.37以上,rRMSE减小15.40%以上;相比PM模型,PMV模型的R2增加0.15以上,rRMSE减小7.00%以上。PM和PMV模型在所有FCD等级上的RMSE和rRMSE都小于LR模型,LR模型在疏和密两个郁闭度等级上分别存在显着的低值高估和高值低估问题,PM和PMV模型则没有。(5)研究区(大湘西和洞庭湖地区)的中部、南部和北部的森林地上生物量值较高,西部森林地上生物量值较低。研究区接近65%的区域森林地上生物量值>60 Mg/ha,仅有不到10%的区域森林地上生物量值>90 Mg/ha,整个研究区的森林地上生物量水平较低。(6)在分析遥感影像源数据影响的基础上,从样地——林分尺度分析发现,AGB、AGB估测值和估测值残差受环境、林下、林分和树种多样性因素共同影响,其中环境(地形和土壤)、林分和树种多样性因素对它们有显着的正向影响,而林下因素对它们有显着的负向影响。各因素除对AGB、AGB估测值和估测值残差具有直接影响外,还通过影响其他因素间接对AGB产生影响,只是间接影响的显着性在不同林分类型上略有不同。在这些因素中,林分因素总是影响最大的(通径系数最大)。利用这些因素,结合SEM方程,方程对AGB实测值的解释能力最强(R2≥0.59),对AGB估测值的解释能力表现为LR<PM<PMV,对AGB估测值残差的解释能力表现为PMV<PM<LR;在对AGB估测值进行解释时,从LR-PM-PMV的估测值上林分因素和树种多样性因素的通径系数逐渐增加;在对AGB估测值残差进行解释时,从LR-PM-PMV的估测值上林分因素和树种多样性因素的通径系数逐渐减小,但是林下因素和环境因素的通径系数基本一致,说明在考虑林分结构进行AGB估测后,基于遥感的AGB估测结果仍然受到环境和林下因素的影响。

王恩泽[4](2021)在《长江经济带土地资源资产评估》文中提出土地资源作为一类重要的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在人类生存、资源环境保护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处于核心地位。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人类对土地资源过度利用,导致土地退化、土地资源浪费、土地污染等一系列问题出现,进而严重影响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长江经济带在我国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因此,开展长江经济带土地资源资产评估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研究在梳理国内外土地资源价值核算相关成果的基础上,从区域实际情况出发,从经济、生态和社会三个维度,构建适合长江经济带阶段发展特征且具有可操作性的土地资源资产评估体系及方法。其中,经济价值核算主要采用直接价值法和征地补偿片价法,生态价值核算采用当量因子法,社会价值核算采用代替市场法。基于研究区2010年和2015年土地利用数据和统计年鉴等数据,从经济、生态、社会三个维度分别进行多尺度土地资源资产动态评估与横向对比研究,并从单位面积和单位人口两个方面对土地资源资产进行细化分析。本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1)2010-2015年间,长江经济带土地资源的经济、生态、社会价值在全区域、上中下游、各省市三个不同尺度均有大幅上升。其中,经济价值从192983.35亿元到333960.12亿元,上涨约73.05%;生态价值从43841.23亿元到66714.73亿元,上涨约52.17%;社会价值从113778.08亿元到232538.18亿元,上涨约104.38%。总体来看,长江经济带在发展过程中实现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向增长。(2)从空间上看,2010-2015年间,长江经济带土地资源经济价值为下游>上游>中游;生态价值方面,上游>中游>下游;社会价值方面,上游>下游>中游。土地资源经济、生态、社会价值最高的省市分别为江苏省、四川省、安徽省。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经济快速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使其经济和社会价值较高,但同时也对区域生态环境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其生态价值相对较低。(3)长江经济带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经济、生态、社会价值在2010-2015年间均有上升。从资产构成要素看,城乡工矿居民用地对经济价值贡献最大,2010年和2015年分别占比83%和84%;林地对生态价值的贡献最大,2010年和2015年分别占比64.23%和63.91%;耕地对社会价值贡献最大,2010年和2015年分别占比80.68%和76.65%。(4)从土地资源资产价值构成来看,2010年和2015年长江经济带土地资源资产的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从三种资产类型对各省市土地资源资产的价值贡献来看,2010年经济价值贡献率最高的是上海市,生态价值贡献率最高的是云南省,社会价值贡献率最高的是重庆市。2015年,经济价值贡献率最高的是浙江省,生态价值贡献率最高的是云南省,社会价值贡献率最高的是安徽省。长江经济带经济更为发达的下游地区土地资源资产经济价值占比较大,生态价值占比较小,而经济相对落后的上游地区,土地资源资产生态价值和社会价值占比相对较大,经济价值占比较小。(5)各省市的土地资源资产价值与区域面积、区域人口密切相关。2010-2015年间,长江经济带各省市单位面积和单位人口土地资源资产价值均有提升,但存在较大的区域差异。从单位面积的计算结果来看,2010年和2015年上海市的单位面积经济和社会价值都远高于其它各省市,云南省单位面积经济价值最低,贵州省单位面积社会价值最低;四川省单位面积生态价值最高,上海市最低。总体来看,经济越发达的地区单位面积土地资源经济和社会价值越高。从单位人口的计算结果来看,2010年和2015年云南省单位人口经济和生态价值均为最高,2010年和2015年单位人口经济价值最低的分别是重庆市和安徽省,单位人口生态价值最低是上海市;2010年单位人口社会价值最高是贵州省,最低是湖北省,2015年单位人口社会价值最高是四川省,最低是浙江省。总体来看,人口越密集的地区单位人口土地资源资产价值越低。长江经济带土地资源资产的评估有助于理清长江经济带不同维度的土地资源资产价值,研究结果可为区域土地结构优化、土地资源合理配置、土地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提供科学依据,并为政府土地资源管理和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决策参考。同时,也可为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与社会经济协同发展提供经验借鉴,促进区域人类福祉的提高和区域可持续发展。

邓新忠,陆颖,张志君,周志方[5](2021)在《浏阳市森林资源价值评估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将森林生态系统价值分为经济价值和生态服务价值2大类,从林木价值、林地价值、涵养水源、保育土壤、固碳释氧、净化大气、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森林游憩8个方面,利用15项二类指标构建了森林资源价值评估体系,对浏阳市森林资源价值进行评估。结果表明:2017年浏阳市森林资源价值总量为4 920 288.6万元,森林资源的经济价值为955 333.27万元,生态服务价值共计3 964 955.37万元,生态服务价值约为经济价值的4.15倍。从各项价值的贡献当来看,涵养水源>固碳释氧>林地价值>生物多样性保护>林木价值>保育土壤>森林游憩>净化大气。浏阳市森林资源的生态服务价值远高于经济价值,当地政府应进一步采取措施以促进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邹成成[6](2020)在《绿色发展视域下中国森林旅游产业竞争力研究》文中指出森林旅游因其自身优良的生态属性、较强的劳动力吸附能力成为林业发展重要的朝阳产业、绿色产业和富民产业。近年来,从国家和地方出台的方针政策中不难看出,大力发展森林旅游产业是绿色发展的重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林业转型升级要关注经济也要关注民生,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人口膨胀、水资源短缺、交通拥挤和环境恶化等“城市病”也随之出现,城镇居民回归自然的休闲旅游需求逐渐增大,森林是优良的释放压力、亲近自然之地,所以发展森林旅游是拉动绿色经济、增进民众绿色福利水平的重要手段。本论文关注科学划分森林旅游产业发展演进历程、定位森林旅游产业竞争力发展阶段,评价各区域森林旅游产业竞争力水平、分析绿色发展视域下的产业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和递阶结构,提出森林旅游产业竞争力提升的路径并给出有实践意义的森林旅游产业竞争力提升建议。本论文系统阐述了森林旅游产业竞争力研究的背景及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绿色发展、“两山”理论、产业经济学、可持续发展、产业竞争力等相关理论对森林旅游产业的指导作用,给出了绿色发展视域下森林旅游产业竞争力的核心内涵。对我国森林旅游产业的发展现状及森林旅游产业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进行了梳理,将我国森林旅游产业发展历程按照时间先后分为5个历史时期,并分别阐述各个历史时期产业的发展特征,将国内森林旅游产业竞争划分为有限竞争、资源竞争及差异化竞争三个阶段。结合产业发展未来消费群体变化、产品需求变化和产业文化内涵变化几个方面分析了森林旅游产业未来发展趋势,为森林旅游产业发展影响因素的系统分析奠定基础。本论文借鉴钻石模型,按照生产要素、需求要素、支持产业和政府作用四个层次进行指标归类,建立森林旅游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基于影响因素指标的变异程度不同,本文选取熵权法来确定指标权重,借助SPSS软件及Excel软件对全国31个省域2008-2017年森林旅游产业的竞争力进行定量测算、整理,对森林旅游产业竞争力评价结果进行权重分析、结构分析、聚类分析和空间分布分析,为后文森林旅游产业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提供数据支持,为森林旅游产业竞争力提升路径提出奠定基础。本论文分析了绿色发展视域下森林旅游产业竞争力的含义,给出了绿色发展对森林旅游产业竞争力提升的影响机制,充分搜集和分析以往相关文献资料,在现有统计年鉴等材料中挑选森林旅游产业竞争力备选观测指标,组成产业竞争力拟选影响因素集合。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获得的森林旅游产业竞争力拟选指标因素进行分类,在简化的变量体系上进一步运用多元线性回归进行解释变量与被解释变量关系的因果分析,剔除关联度小的因素,将关联度大的因素挑选出来组成以绿色旅游资源、绿色产业规模、绿色发展环境、绿色基础设施和绿色政策支持等5类影响因素组成的绿色发展视域下森林旅游产业竞争力影响因素体系。运用解释结构模型方法对5个维度的森林旅游产业竞争力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厘清森林旅游产业影响因素的递阶结构。本论在森林旅游产业竞争力提升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描述了森林旅游产业竞争力提升的压力、动力,分析了产生压力和动力的机制和发展变化情况,厘清了森林旅游产业竞争力提升的循环推进要素作用机理,得出森林旅游产业竞争力提升的循环推进框架。本文确定了森林旅游产业竞争力提升的总目标,制定了森林旅游产业竞争力提升机制设计的基本原则。对前文分析研究的结果进行总结,从以绿色供给为前提、保护优先为先导、结构调整为机遇、产品创新为特色和全域协作为支撑几个方面提出绿色发展视域下森林旅游产业竞争力提升的路径,并基于产业发展阶段和现实条件按照旅游资源要素、产业规模要素、发展环境要素、政策支持要素和基础设施要素5个方面提出森林旅游产业竞争力提升的建议,希望为我国森林旅游产业竞争力提升提供借鉴。

文连阳[7](2020)在《大湘西森林生态服务功能及其旅游经济影响评价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大湘西是我国南方重要的森林生态功能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其区域经济增长和生态环境保护的现实矛盾,迫切需要寻求森林生态效益与旅游经济的耦合-贡献机理,从森林生态服务功能属性特征与时空维度,评价森林生态服务功能的旅游经济影响,实现森林生态效益与旅游经济的整体优化和协调发展。本文以森林经理学、森林生态学、旅游经济学和价值成长理论为指导,基于大湘西各县域的森林资源和旅游经济数据,通过构建大湘西森林生态服务功能的旅游经济影响综合评价体系,运用改进熵值法、货币价值法、耦合分析法、旅游经济贡献模型和旅游经济绩效估算方法,系统开展大湘西各县域森林生态服务功能及其旅游经济影响评价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构建的大湘西森林生态服务功能及其旅游经济影响的综合评价体系,指标合理、内容全面。基于森林生态系统与旅游经济系统“人地关系”理论框架,本文构建了由涵养水源、保育土壤、固碳释氧、积累营养物质、净化大气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森林景观等7个森林生态服务功能指标以及国内生产总值、第三产业增加值、旅游总收入、旅游收入占GDP比重、旅游人次、住宿餐饮零售额、旅游通景公路、旅游信息传播等8个旅游经济指标所构成的森林生态服务功能的旅游经济影响评价体系,基于该体系进一步建立耦合模型、贡献度模型和绩效模型,系统评价大湘西森林生态服务功能的旅游经济影响。(2)主要林分类型、森林管理单位类型与面积是影响森林生态服务功能价值的重要因素。本文系统评价了大湘西24个县域的10种林分类型、7种森林生态服务功能类型、7种341个森林管理单位的森林生态服务功能价值。研究发现,杉木林、马尾松、三杉林、其他阔叶林、经济林和灌木林是主要的贡献林分,灌木林、其他阔叶林、杉木林的服务功能价值较大,并在不同时段和县域发挥了不同的服务功能。大湘西森林生态服务功能年均总价值为725.45亿元,县均30.23亿元。森林生态服务功能价值排序依次为固碳释氧、涵养水源、森林景观、保护生物多样性、积累营养物质、保育土壤、净化大气环境。中龄林、幼龄林的价值较大,天然林价值大于人工林。不同森林管理单位年均功能价值排序依次为:3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国有林场、国家森林(湿地)公园、自然保护区、全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文物保护单位。3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国有林场和国家森林(湿地)公园分布面积较大的县域,其森林生态服务功能价值也较大。1995-2015年,大湘西森林生态服务功能价值增加了170.54万元/hm2,年均增长8.53万元/hm2,县均增加7.11万元/hm2。价值增加县域有20个,但在不同时段和县域价值增幅不均衡。因此,加大县域林分经营协作、分类指导,是促进森林生态服务功能高价值区、中高价值区的全局化转移的重要措施。(3)大湘西不同森林生态服务功能属性与时空维度的功能差异影响二者耦合分布。耦合模型有效模拟了森林生态服务功能与旅游经济影响的复杂关系,研究发现各县域二者耦合价值差异较大。耦合度指数从0.34上升到0.49,耦合协调度系数由0.19上升为0.50,表明大湘西二者耦合趋向强化与稳定。其中,涵养水源、保育土壤功能类型和成熟林、天然林发挥的较大旅游景观功能,对二者耦合协调关系影响较大。受森林生态服务功能价值空间分异影响,耦合度很显着县域达18个,有20个县域由低度协调区转变为高度协调区,耦合格局由全局化向“南北部高、中部低”演变。(4)森林与旅游的耦合协调作用,进一步影响森林生态服务功能的旅游经济贡献。旅游经济贡献模型表明,固碳释氧、涵养水源是森林的主要旅游经济贡献功能。各龄组的旅游经济贡献存在县域差异。天然林的旅游经济贡献大于人工林,以3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的旅游经济贡献为最大。森林生态服务功能的旅游经济贡献值平均为1︰8.91元。县域地理区位、二者耦合发展水平与旅游业开发程度是影响森林生态服务功能旅游经济贡献的重要因素。(5)旅游经济绩效模型表明,林分类型丰富、森林管理单位多样、耦合协调度高、旅游经济贡献大和旅游经济绩效明显的县域,森林生态服务功能的旅游经济影响较大。采用偏离-份额分析方法,估算大湘西各县域森林的旅游经济绩效对GDP增长的偏离程度,发现涵养水源、保育土壤、固碳释氧、积累营养物质是森林生态系统发挥的基本功能,而净化大气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与森林景观价值重点突出了森林的旅游经济影响功能。构建偏离度指数与梯度指数,划分出不同旅游经济绩效优势和梯度的各类型县域。在森林的旅游经济贡献较大县域,其旅游经济绩效较为稳定。因此,对县域森林与旅游应分类指导、因县施策,科学经营天然林、成熟林和主要森林管理单位,以缩小森林的旅游经济绩效差异,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袁继安[8](2019)在《湖南省森林资源资产负债表研究》文中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提出要“探索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对领导干部实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生态文明与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已成为国家的长期发展规划,并于2015年再度提出要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2017年党的十九大更明确指出,要“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设立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自然生态监管机构,完善生态环境管理制度”。可以看出,国家近年正对自然资源的保护与监管进行新一轮的顶层设计和制度安排。5年多来,围绕“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和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这一新领域开展的科研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部分省市也开展了试点工作,获得初步经验。论文以湖南省森林资源中的优势树种为研究对象,在《环境经济核算体系》(《System of Environmental-Economic Accounting 2012》,以下简称SEEA-2012)框架内,以《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LY/T 1721-2008)及相关标准为依据,核算了2013年至2016年优势树种森林资源的林地、林木资产价值与主要生态服务功能价值,在此基础上,按年份试编了2014-2016年连续3年的湖南省优势树种森林资源资产负债表,并对各有关要素及森林资源资产负债表作了分析;研究了湖南省在资产负债表试编阶段及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中面临的主要困难,尝试提出了相应解决办法,研究结果如下。(1)2013-2016年,湖南省优势树种林地面积累计增幅1.64%,各年度间同比增幅分别为0.76%、0.53%和0.34%,各年度间平均增幅为0.61%;各年林地资产价值分别为3702.05×108元、3823.18×108元、4332.59×108元和4889.11×108元。因价格上涨因素,林地资产价值各年度间同比增幅分别为3.72%、13.32%和12.84%,年度间平均增幅达到9.96%。(2)2013-2016年,湖南省优势树种森林资源林木资产账面价值分别为3028.17×108元、3127.20×108元、3279.76×108元和3351.54×108元。年平均为3196.67×108元·a-1,单位面积林木账面价值为36300元·hm-2(不含利润、税金和运输费用等)。(3)湖南省优势树种林分生态服务功能实物量在2013-2016年间,年均为340.68×108t·a-1,单位面积年均3805.46 t·hm-2·a-1。其中,在实物总量上贡献最大者为森林的涵养水源功能,单位面积涵养水源量年均为3730.11 t·hm-2·a-1。除涵养水源功能外,其他各项服务功能从4年平均来看,所提供的实物量由高到低依次为固土保肥、净化大气、固碳释氧、积累营养物质,分别为34463.03×104t、22343.62×104t、10710.55×104t和31.14×104t,单位面积年均提供实物量依次为38.44 t·hm-2·a-1、24.92 t·hm-2·a-1、11.94 t·hm-2·a-1和0.035 t·hm-2·a-1。优势树种年均提供生态服务总价值近3200×108元,4年间累计增幅5.74%;在生态服务的各项目方面,以2016年为例,6大服务功能创造的价值总计为3304.4×108元,单项价值在60.30×108~848.55×108元之间,最高者为涵养水源功能848.55×108元,最低为积累营养物质功能60.30×108元,大小排序依次为,涵养水源>固碳释氧>生物多样性保护>固土保肥>净化大气>积累营养物质>。各功能创造的价值在全部生态服务价值中所占比重处于2%-26%之间,(4)2013-2016年优势树种森林资源资产总价值分别为9855.23×108元、10090.77×108元、10840.51×108元和11545.04×108元,4年累计增长17.15%。其中,从4年平均观察,在优势树种森林资源资产总价值中,所占比重由高到低依次为,林地资产39.44%,林木资产30.25%,生态服务30.31%。(5)2013-2016年间,森林年均被侵害面积1.595×104hm2·a-1,被侵害蓄积71.53×104m3·a-1。因毁林开荒等森林资源侵害因素造成的优势树种森林资源综合负债各年分别为19.82×108元、28.86×108元、27.41×108元和30.64×108元,各年的资产负债率分别为0.201%、0.286%、0.253%和0.265%。2013-2016年,每1元的森林资源负债,有高达377元的可控森林资源资产来偿还(2016年)。湖南省优势树种森林资源净资产比重连续4年平均保持在99.7%以上。各年的森林资源资本积累率分别为5.42%、2.30%、7.47%和6.49%。(6)根据森林资源资产存量、价值、森林资源负债和净资产核算结果,结合生态学下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方法与财务会计学下的“科目汇总表法”,经由科目汇总表和总账平衡表2个基础表,运用“资产=负债+净资产”平衡原理,可以编制森林资源资产负债表。(7)森林资源质量方面,2013-2016年的4年间,湖南省优势树种林分单位面积蓄积量累计上升10.9%,达到55.51 m3·hm-2,但相比于全国及国际平均值,仍有明显差距。研究该选题,可以探索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与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之间的一般规律;综合利用生态学、管理学和经济学知识,通过学科交叉研究方法等,寻求创新自然资源监管制度,加强资源保护,最终达到服务于生态可持续发展事业的目的。研究发现,森林资源资产负债表在国内的研究与试点相当有限,相关报表的设计与编制亦在探索过程当中。对森林资源负债的项目设计与科学核算仍然相当不足,具有较大的研究空间。对编制资产负债表与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之间的关联性和协调性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入。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对领导干部进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以加强资源管护和生态的可持续性,是我国的一项制度创新,国际社会上并无成法可依,未来可进一步依据国情,科学设计与细化报表考核指标,重点研究森林资源资产负债演变与生态可持续发展之间的科学规律等问题。

王原[9](2019)在《湖南省森林资源保护策略研究》文中指出森林资源保护是促进森林总量的增加、质量的改善和强化物种的繁衍,提高森林功能、发展林下经济以及效益的保护性策略。本文主要讨论的对象是对森林资源中的林木资源进行保护。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类对于森林资源的采伐和利用超过了森林的承受极限。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国家对生态环境保护越来越重视。湖南省作为中国中南地区重要林区之一,森林资源丰富,同样面临着森林资源遭到破坏的困境,因此,如何优化森林资源保护过程成为当今森林资源发展的重要课题。在研究中,以国内外森林资源保护的相关理论和实践为依据,应用丰富的数据和图表来评估湖南省森林资源保护的现状,对湖南省森林资源保护的实际情况进行SWOT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湖南省森林资源保护的发展策略。研究结果显示,湖南省森林资源保护工作颇有成效,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59.64%。此外截至2018年底,湖南省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地数量达359处;邵阳市城步县的南山国家公园,成为了湖南省第一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在国家林业局2011年确定的拟拯救的首批120种极小种群植物中,湖南地区自然分布有14种,占全国的10.8%。在湖南省森林资源保护现状的基础上,本文进一步探讨了其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并基于SWOT分析提出湖南省森林资源保护的策略矩阵得出四大科学策略:扩张型、扭转型、多样化、防御型,策略组合既要保证湖南省森林资源保护工作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抓住机遇,又要缓解保护工作面临现实困境,迎接挑战。结果显示:扩张型策略利用国家森林公园规划等外部机会,打造湖南省森林公园品牌。扭转型策略充分利用国家带来的发展机遇等机会,弥补资金投入、技术力量不足等内部劣势,来加强政府引导和财政支持、完善林业产业规划。多样化策略可以通过建立生物种质资源库和极小种群物种保护工程的方法,增强森林资源的防护能力。防御型策略,通过提高森林资源培育手段,来降低森林资源受损率,还可以提高对古树名木的保护力度,提高国民保护森林的意识。本文对湖南省森林资源保护策略的研究不仅为湖南省森林资源保护工作提供依据,同时本文的研究成果也将为全国森林资源保护提供参考。

蒋文林[10](2019)在《江华瑶族自治县森林生态服务功能评价研究》文中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中国梦的关键内容”。在整个陆地生态系统内,森林生态系统占据关键地位,促进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在生物界和非生物界之间,森林生态系统在物质交换和能量流动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且具有协调经济发展和生态平衡的作用。现阶段,江华瑶族自治县的经济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人们为了发展经济,忽视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的破坏,采取科学的措施,维持生态环境的平衡和稳定,成为摆在我们当前必须解决的难题。因此,对江华瑶族自治县森林生态服务功能评价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文献阅读法、现场调查法、综合分析法等方法综合确定江华瑶族自治县森林生态服务功能评价指标,结合江华瑶族自治县实际情况,基于江华瑶族自治县2017年林地更新数据库及湖南省生态系统监测站的数据,构建了江华瑶族自治县生态服务功能评价体系,对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进行了定量评价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构建了江华瑶族自治县森林生态服务功能评价体系。参考国家林业行业标准《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LY/T 1721-2008),结合江华瑶族自治县地区特征,构建符合江华瑶族自治县特色的森林生态服务功能评价体系,该体系分为八个1级评价指标和十三个2级评价指标。利用江华瑶族自治县2017年林地变更数据库,对江华瑶族自治县森林生态服务价值进行定量计量,计量结果表明江华瑶族自治县森林生态服务功能显着。在森林在涵养水源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每年可以调蓄水量234395.0万m3,森林在保育土壤方面的功能显着,每年可以保育土壤232.3万t,每年的保肥量达到了(NPK量)2610.4t,在森林的固碳释氧功能中,江华瑶族自治县的固碳总量为151.106万t,释氧总量为391.2万t,在森林的林木营养物质积累中,江华瑶族自治县的总量为907547.5万t,在净化环境功能中,江华瑶族自治县森林每年所提供的负离子量为3497.47×1022个,吸收S02量为16960t,吸收氟化物量为1103.1t,吸收氮氧化物的量为2042.9t。(2)江华瑶族自治县各类森林生态服务功能价值显着。经数据分析,江华瑶族自治县各类森林生态服务功能总量为3456425.0万元。其中:江华瑶族自治县森林涵养水源功能价值为1432317.4万元,森林保育土壤功能总价值为38661.5万元,森林固碳释氧功能总价值为572485万元,森林的林木营养物质积累总价值为927921.9万元,森林的净化环境功能总价值为3816.8万元,森林的防护功能总价值量为164402.3万元,森林的生物多样性功能总价值为316820.1万元,森林游憩功能总价值为79477万元。各项服务功能价值量排序为:涵养水源>林木营养物质积累>固碳释氧>生物多样性保护>森林防护>森林游憩>保育土壤>净化环境。其中,涵养水源价值占40.51%;保育土壤价值占1.09%;固碳释氧价值占16.19%;林木营养积累价值占26.24%;净化环境价值占0.11%;森林防护价值占4.65%;生物多样性保护价值占8.96%;森林游憩价值占2.25%。而在各类型森林价值量中次生林的价值最大,占全县总价值的49.53%,其次是人工用材林,占全县总价值的40.04%。(3)江华瑶族自治县各类森林生态服务功能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在江华瑶族自治县的发展过程中,特别是在水源供给和防灾减灾的工作中,森林系统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据测算,森林生态系统每年调节的水量相当于新建一座大型水库;森林系统具有很强大的固碳释氧能力,森林生态系统一年内固碳总量达151.106万t,实现了低碳经济的发展和节能减排;森林生态系统在降解水体污染物质、净化大气环境和保育土壤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湖南省森林资源的价值评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湖南省森林资源的价值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1)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地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区概况
2 研究方法
    2.1 数据来源
        2.1.1 森林生态连清数据集
        2.1.2 森林资源数据集
        2.1.3 社会公共数据集
    2.2 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指标及测算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物质量
    3.2 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量
4 结论与讨论

(2)湖南中方县森林城市的评价体系与专项规划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目标与内容
        1.2.1 研究目标
        1.2.2 研究内容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国外研究综述
        1.3.2 国内研究综述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2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森林城市相关概念
        2.1.1 城市林业
        2.1.2 生态城市
        2.1.3 园林城市
        2.1.4 森林康养
        2.1.5 生物多样性
    2.2 理论基础
        2.2.1 森林文化学
        2.2.2 森林生态学
        2.2.3 生态经济学
3 中方县城市概况
    3.1 城市基本概况
        3.1.1 自然地理概况
        3.1.2 社会经济情况
    3.2 生态环境概况
        3.2.1 环境质量情况
        3.2.2 自然资源情况
    3.3 森林资源现状
        3.3.1 林地资源
        3.3.2 野生动植物资源
4 中方县创建森林城市评价分析
    4.1 评定指标体系
    4.2 灰色关联分析指标权重
        4.2.1 层次分析法构建权重矩阵
        4.2.2 灰色关联改良计算权重
    4.3 中方县森林城市综合评价
        4.3.1 评价等级标准确定
        4.3.2 模糊关系矩阵建立
    4.4 评价结果分析
        4.4.1 总体情况分析
        4.4.2 指标情况分析
5 中方县森林城市规划研究
    5.1 规划原则
    5.2 规划目标
        5.2.1 总体目标
        5.2.2 分期目标
    5.3 规划布局
6 重点工程专项规划
    6.1 城市森林网络工程
        6.1.1 绿色廊道
        6.1.2 绿色城镇
        6.1.3 美丽乡村
        6.1.4 郊野公园
        6.1.5 绿色屏障
    6.2 城市森林健康工程
        6.2.1 生物多样性保护
        6.2.2 树种配置
        6.2.3 森林保护
    6.3 城市林业经济工程
        6.3.1 生态休闲旅游
        6.3.2 林产基地
        6.3.3 森林认证
    6.4 城市生态文化工程
        6.4.1 文化科普场所
        6.4.2 生态标识
        6.4.3 生态文化宣传
        6.4.4 义务植树
        6.4.5 科普教育活动
    6.5 城市森林管理工程
        6.5.1 支撑体系
        6.5.2 保障措施
7 结论与讨论
    7.1 结论
    7.2 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中方县创建省级森林城市评价指标重要性评判专家咨询表
附录B 中方县创建省级森林城市评价打分表
附录C 湖南省中方县森林城市主要动植物
致谢

(3)中亚热带森林地上生物量遥感估测精度提升方法及影响因素分析 ——以湖南省西北部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选题依据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森林生物量遥感估测研究现状
        1.3.2 森林生物量估测中的不确定性
    1.4 研究内容与结构安排
        1.4.1 研究内容
        1.4.2 结构安排
    1.5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区概况
    2.2 森林地上生物量数据处理
        2.2.1 固定样地数据
        2.2.2 样地生物量计算
    2.3 Landsat数据获取及处理
        2.3.1 Landsat8遥感影像
        2.3.2 Landsat影像处理
        2.3.3 Landsat影像特征因子提取
    2.4 Sentinel-1 影像获取及处理
        2.4.1 Sentinel-1影像处理
        2.4.2 Sentinel-1影像特征因子提取
    2.5 FCD(Forest Canopy Density)模型
    2.6 林分类型划分
    2.7 模型与精度检验
        2.7.1 模型构建
        2.7.2 模型评价和检验
    2.8 软件与执行环境
    2.9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主被动遥感季节影像对生物量估测的影响研究
    3.1 季节影像数据获取
    3.2 不同季节影像在总林分上的估测比较
        3.2.1 Landsat8影像在总林分上的估测结果
        3.2.2 SAR影像在总林分上的估测结果
    3.3 不同季节影像在不同林分类型上的估测比较
        3.3.1 Landsat8影像在不同林分类型上的估测结果
        3.3.2 SAR影像在不同林分类型上的估测结果
    3.4 不同情境下森林地上生物量分布图质量分析
    3.5 讨论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Landsat8影像预处理方式对生物量估测的影响研究
    4.1 Landsat8校正方法介绍
        4.1.1 大气校正
        4.1.2 地形校正
        4.1.3 不同校正处理差异分析
    4.2 不同大气校正方法对生物量估测的影响
    4.3 不同地形校正方法对生物量估测的影响
    4.4 不同处理方式下的生物量分布
    4.5 讨论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合主被动遥感考虑林冠结构对生物量估测的影响研究
    5.1 模型的简介及AGB估测方法
        5.1.1 分段函数及K均值聚类
        5.1.2 随机样本的选取
    5.2 结合主被动遥感的森林生物量估测
    5.3 基于分段函数的森林生物量估测
        5.3.1 分段函数分段数确定及变量筛选
        5.3.2 分段函数估测结果
        5.3.3 模型在不同FCD等级上的表现
    5.4 基于分段函数的区域生物量估测分析
        5.4.1 区域森林生物量分布
        5.4.2 与已有文献中分布结果比较分析
    5.5 讨论
        5.5.1 森林生物量估测的提升
        5.5.2 FCD等级对森林生物量估测的影响
        5.5.3 分段函数中的分段数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森林地上生物量估测影响因素分析
    6.1 影响因素分析方法
        6.1.1 SEM模型简介
        6.1.2 因子的选取与说明
        6.1.3 SEM分析
    6.2 森林地上生物量及其估测结果影响因素分析
        6.2.1 因子与生物量之间的关系分析
        6.2.2 基于SEM的森林生物量影响因素分析
        6.2.3 森林地上生物量估测残差影响因素分析
    6.3 讨论
        6.3.1 不同因子对生物量的影响
        6.3.2 因素间的相互作用
        6.3.3 不同因子对生物量估测结果的影响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1.1 共性结论
        7.1.2 分项结论
    7.2 主要创新点与展望
        7.2.1 主要创新点
        7.2.2 展望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参考文献

(4)长江经济带土地资源资产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土地资源资产评估的必要性
        1.1.2 长江经济带的重要战略地位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3 实践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
        1.3.1 国外研究进展
        1.3.2 国内研究进展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技术路线
第2章 研究区概况与数据处理
    2.1 研究区概况
        2.1.1 地理位置及行政区划
        2.1.2 自然环境条件
        2.1.3 社会经济条件
    2.2 数据来源与预处理
        2.2.1 土地资源数据
        2.2.2 社会经济数据
第3章 土地资源资产价值核算
    3.1 概念界定
        3.1.1 土地与土地资源
        3.1.2 资源与资产
        3.1.3 土地资源资产
    3.2 土地资源资产评估的内容
    3.3 经济价值核算
        3.3.1 核算方法
        3.3.2 耕地经济价值
        3.3.3 林地经济价值
        3.3.4 草地经济价值
        3.3.5 水域经济价值
        3.3.6 城乡、工矿、居民用地经济价值
        3.3.7 未利用土地经济价值
    3.4 生态价值核算
        3.4.1 核算方法
        3.4.2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3.5 社会价值核算
        3.5.1 核算方法
        3.5.2 耕地社会价值
        3.5.3 林地社会价值
        3.5.4 草地社会价值
        3.5.5 水域社会价值
        3.5.6 城乡、工矿、居民用地社会价值
        3.5.7 未利用土地社会价值
第4章 土地资源资产动态评估与对比分析
    4.1 土地资源经济价值评估分析
        4.1.1 经济价值多尺度时空分异特征
        4.1.2 经济价值土地利用类型分异特征
    4.2 土地资源生态价值评估分析
        4.2.1 生态价值多尺度时空分异特征
        4.2.2 生态价值土地利用类型分异规律
    4.3 土地资源社会资源评估分析
        4.3.1 社会价值多尺度时空分异特征
        4.3.2 社会价值土地利用类型分异规律
    4.4 土地资源资产价值构成时空分析
第5章 单位土地资源资产动态评估与对比分析
    5.1 单位面积土地资源资产评估
        5.1.1 行政区域土地面积
        5.1.2 单位面积土地资源经济价值
        5.1.3 单位面积土地资源生态价值
        5.1.4 单位面积土地资源社会价值
    5.2 单位人口土地资源资产评估
        5.2.1 行政区域人口总数
        5.2.2 单位人口土地资源经济价值
        5.2.3 单位人口土地资源生态价值
        5.2.4 单位人口土地资源社会价值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讨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5)浏阳市森林资源价值评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数据与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1.2 数据来源
    1.3 研究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森林生态系统物质量
    2.2 森林生态系统价值量
3 结论与讨论

(6)绿色发展视域下中国森林旅游产业竞争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国内外研究评述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技术路线
2 基础概念与相关理论
    2.1 基础概念
        2.1.1 绿色发展
        2.1.2 森林旅游产业
        2.1.3 产业竞争力
        2.1.4 绿色发展视域下森林旅游产业竞争力
    2.2 相关理论
        2.2.1 绿色发展理论
        2.2.2 “两山”理论
        2.2.3 产业经济学理论
        2.2.4 可持续发展理论
        2.2.5 产业竞争力理论
    2.3 本章小结
3 中国森林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3.1 中国森林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及问题
        3.1.1 森林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3.1.2 森林旅游产业绿色发展问题
    3.2 中国森林旅游产业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
        3.2.1 森林旅游产业对区域经济的直接贡献
        3.2.2 森林旅游产业带动其他产业能力
        3.2.3 森林旅游的区域经济牵动度
    3.3 中国森林旅游产业发展历程与竞争阶段分析
        3.3.1 森林旅游产业发展历程
        3.3.2 森林旅游产业市场竞争阶段分析
    3.4 中国森林旅游产业竞争趋势
        3.4.1 适应森林旅游产业消费群体变化
        3.4.2 适应森林旅游产业产品需求变化
        3.4.3 适应森林旅游产业文化内涵变化
    3.5 本章小结
4 森林旅游产业竞争力评价的模型构建
    4.1 基于钻石模型的森林旅游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4.1.1 森林旅游产业竞争力评价分析框架
        4.1.2 森林旅游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4.2 基于熵权法的森林旅游产业竞争力评价模型构建
        4.2.1 森林旅游产业竞争力评价方法选择
        4.2.2 基于熵权法的森林旅游产业竞争力评价模型
    4.3 本章小结
5 森林旅游产业竞争力的评价分析
    5.1 森林旅游产业竞争力测算
    5.2 各级评价指标的作用权重分析
    5.3 森林旅游产业竞争力结构分析
        5.3.1 生产要素维度竞争力分析
        5.3.2 需求要素维度竞争力分析
        5.3.3 支持产业要素维度竞争力分析
        5.3.4 政府作用要素维度竞争力分析
    5.4 森林旅游产业竞争力聚类分析
        5.4.1 聚类分析结果
        5.4.2 聚类结果分析
    5.5 森林旅游产业竞争力时空分析
        5.5.1 空间分布分析
        5.5.2 时间趋势分析
    5.6 本章小结
6 绿色发展视域下森林旅游产业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
    6.1 绿色发展视域下森林旅游产业竞争力影响因素体系构建原理
        6.1.1 绿色发展对森林旅游产业竞争力的影响机制
        6.1.2 影响因素遴选原则
        6.1.3 影响因素体系构建的方法
    6.2 绿色发展视域下森林旅游产业竞争力影响因素体系构建
        6.2.1 拟选影响因素体系
        6.2.2 影响因素筛选模型设定
        6.2.3 数据处理及检验
        6.2.4 拟选影响因素指标主成分分析
        6.2.5 拟选影响因素指标回归分析
    6.3 绿色发展视域下森林旅游产业竞争力影响因素体系
        6.3.1 绿色旅游资源因素
        6.3.2 绿色产业规模因素
        6.3.3 绿色发展环境因素
        6.3.4 绿色基础设施因素
        6.3.5 绿色政策支持因素
    6.4 基于解释结构模型的森林旅游产业竞争力影响因素结构分析
        6.4.1 解释结构模型的构建
        6.4.2 影响因素的多级递阶结构
    6.5 本章小结
7 绿色发展视域下森林旅游产业竞争力提升的PMO分析
    7.1 森林旅游产业竞争力提升的理论解析
    7.2 绿色发展视域下森林旅游产业竞争力提升压力(P)
        7.2.1 竞争力提升的压力
        7.2.2 压力的动态变化
    7.3 绿色发展视域下森林旅游产业竞争力提升动力(M)
        7.3.1 动力主体构成及动态演化
        7.3.2 驱动力构成及动态演化
    7.4 森林旅游产业竞争力提升的P-M循环推进框架
    7.5 绿色发展视域下森林旅游产业竞争力提升路径(O)
        7.5.1 森林旅游产业竞争力提升目标与路径设计原则
        7.5.2 以保护优先为先导的绿色旅游资源要素提升路径
        7.5.3 以结构调整为机遇的绿色政策支持要素提升路径
        7.5.4 以产品创新为特色的绿色产业规模要素提升路径
        7.5.5 以全域协作为支撑的绿色发展环境要素提升路径
        7.5.6 以绿色供给为前提的绿色基础设施要素提升路径
    7.6 本章小结
8 绿色发展视域下森林旅游产业竞争力提升建议
    8.1 绿色发展视域下旅游资源要素竞争力提升建议
        8.1.1 自然资源保护方面
        8.1.2 资源管理能力方面
    8.2 绿色发展视域下产业规模要素竞争力提升建议
        8.2.1 产品创新方面
        8.2.2 技术创新方面
    8.3 绿色发展视域下发展环境要素竞争力提升建议
        8.3.1 经济环境方面
        8.3.2 社会环境方面
    8.4 绿色发展视域下政策支持要素竞争力提升建议
        8.4.1 绿色供需方面
        8.4.2 政策制度方面
        8.4.3 人才选育方面
    8.5 绿色发展视域下基础设施要素竞争力提升建议
        8.5.1 交通产业支持方面
        8.5.2 服务设施升级方面
    8.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
附录1 森林旅游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各级指标的权重
附录2 2008-2017年各地区森林旅游产业竞争力评价结果
附录3 各地区一级指标综合评价测算结果
致谢
博士学位论文修改情况确认表

(7)大湘西森林生态服务功能及其旅游经济影响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主要概念辨析与理论基础
        1.2.1 主要概念辨析
        1.2.2 理论基础概述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价值
        1.3.2 旅游空间分异与旅游经济影响
        1.3.3 总体评述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4.1 主要研究内容
        1.4.2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2 研究区概况
    2.1 总体环境
        2.1.1 自然地理环境
        2.1.2 人文社会环境
        2.1.3 森林资源状况
        2.1.4 旅游经济发展
    2.2 主要林分类型
        2.2.1 总体分布
        2.2.2 林分面积
    2.3 森林管理单位概况
        2.3.1 森林管理单位主要类型
        2.3.2 森林管理单位分布与面积
    2.4 本章小结
3 材料与方法
    3.1 森林生态服务功能评价
        3.1.1 资料来源
        3.1.2 评价方法
    3.2 森林生态服务功能的旅游经济影响评价
        3.2.1 资料来源
        3.2.2 指标构建
        3.2.3 评价方法
    3.3 本章小结
4 大湘西森林生态服务功能评价
    4.1 森林生态服务功能价值核算
        4.1.1 公共数据估算
        4.1.2 主要核算方法
        4.1.3 核算面积分布
        4.1.4 核算结果与分析
    4.2 森林生态服务功能属性评价
        4.2.1 不同森林功能类型的功能价值评价
        4.2.2 不同龄组的功能价值评价
        4.2.3 不同起源的功能价值评价
        4.2.4 不同森林管理单位的功能价值评价
    4.3 森林生态服务功能时空评价
        4.3.1 森林生态服务功能时间过程评价
        4.3.2 森林生态服务功能空间分异评价
    4.4 本章小结
5 大湘西森林生态服务功能的旅游经济影响评价
    5.1 森林生态服务功能的旅游经济影响机理
        5.1.1 森林生态系统与旅游经济系统“人地”框架
        5.1.2 森林生态服务功能的旅游经济作用机制
    5.2 森林生态服务功能与旅游经济耦合评价
        5.2.1 耦合指标构建
        5.2.2 森林生态服务功能属性与旅游经济耦合估算
        5.2.3 森林生态服务功能价值与旅游经济耦合特征
        5.2.4 森林生态服务功能价值与耦合价值的县域分析
    5.3 森林生态服务功能的旅游经济贡献评价
        5.3.1 旅游贡献指标构建
        5.3.2 森林生态服务功能属性的旅游经济贡献测算
        5.3.3 森林生态服务功能旅游经济贡献的时空特征
        5.3.4 森林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耦合价值与贡献价值的县域分析
    5.4 森林生态服务功能的旅游经济绩效评价
        5.4.1 旅游经济绩效描述与变量说明
        5.4.2 评价过程与结果分析
        5.4.3 旅游经济绩效梯度划分
        5.4.4 森林生态服务功能旅游经济影响的县域分析
    5.5 对策与建议
    5.6 本章小结
6 主要结论与创新点
    6.1 研究结论
    6.2 主要创新点
    6.3 相关讨论
        6.3.1 森林生态服务功能评价的讨论
        6.3.2 森林生态服务功能的旅游经济影响的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
致谢

(8)湖南省森林资源资产负债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
        1.2.1 森林资源核算
        1.2.2 自然资源账户与森林资源资产负债表
        1.2.3 国外环境审计与中国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创新
        1.2.4 国内外研究述评与待解决的科学问题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4.1 研究内容及重点与难点
        1.4.2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2 森林资源资产负债表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森林资源与森林资源核算
        2.1.1 森林资源的内涵、分类与特征
        2.1.2 森林资源核算的内涵与原则
        2.1.3 森林资源核算的指标体系
    2.2 森林资源资产、负债与净资产
        2.2.1 森林资源资产的确认与分类
        2.2.2 森林资源负债的核算必要性以及分类与特征
        2.2.3 森林资源净资产的确认及意义
    2.3 森林资源资产负债表基本理论
        2.3.1 森林可持续发展理论
        2.3.2 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理论
        2.3.3 森林资源核算理论
        2.3.4 委托代理理论与领导干部离任审计制度
3 研究区概况
    3.1 湖南省自然地理概况
    3.2 湖南省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3.3 湖南省森林资源概况
4 森林资源核算方法
    4.1 森林资源资产核算方法
        4.1.1 森林资源的计量属性与评估方法
        4.1.2 林地资产核算方法
        4.1.3 林木资产核算方法
        4.1.4 生态服务核算方法
    4.2 森林资源负债与净资产核算方法
        4.2.1 森林资源负债的核算方法
        4.2.2 森林资源净资产核算方法
5 森林资源资产负债表的构建
    5.1 传统资产负债表的结构与作用
    5.2 森林资源资产负债表的内涵及其定位
    5.3 森林资源资产负债表的建议结构
        5.3.1 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结构的国际经验
        5.3.2 我国森林资源资产负债表的结构设想
    5.4 森林资源资产负债表的作用
    5.5 现阶段编制森林资源资产负债表的主要困难
        5.5.1 编制森林资源资产负债表的一般性困难
        5.5.2 编制森林资源资产负债表在业务与技术上的困难
        5.5.3 森林资源资产负债表在干部离任审计中的局限性
6 湖南省森林资源资产负债与净资产的核算
    6.1 林地资产的核算
        6.1.1 林地资产核算结果
        6.1.2 林地资产核算结果分析
    6.2 林木资产账面价值的核算
        6.2.1 林木资产账面价值核算结果
        6.2.2 林木资产账面价值核算结果分析
    6.3 森林生态服务的核算
        6.3.1 涵养水源的核算
        6.3.2 固土保肥的核算
        6.3.3 固碳释氧的核算
        6.3.4 净化大气的核算
        6.3.5 积累营养物质的核算
        6.3.6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核算
        6.3.7 生态服务功能汇总核算
    6.4 森林资源综合负债与净资产的核算
        6.4.1 森林资源负债的核算
        6.4.2 森林资源净资产的核算与分析
7 湖南省森林资源资产负债表的编制与分析
    7.1 湖南省森林资源资产负债表的探索编制
        7.1.1 编制资产负债表前的年终清理与账务准备
        7.1.2 森林资源资产负债表的编制步骤
        7.1.3 森林资源资产负债表的编制结果
    7.2 森林资源资产负债表分析
        7.2.1 森林资源资产结构变化的动态分析
        7.2.2 森林资源质量变化分析
        7.2.3 有林地、防护林地及其他林地增长率分析
        7.2.4 公益林和商品林面积结构变化动态分析
        7.2.5 林业与非林业经营活动减少森林资源分析
        7.2.6 资产负债率与资本积累率分析
8 讨论与结论
    8.1 讨论
        8.1.1 优先解决编制森林资源资产负债表的一般性困难
        8.1.2 统一标准,集中克服业务与技术上的困难
        8.1.3 充分发挥森林资源资产负债表在离任审计中的作用
        8.1.4 研究展望
    8.2 创新与不足
        8.2.1 研究创新
        8.2.2 研究的不足
    8.3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A 林木资源分类
附录 B 计算森林资源预计负债用的年金现值系数表(部分)
附录 C SNA-2008国家资产负债表
附录 D SEEA-2012价值型资源账户概念格式
附录 E 中国自然资源资产实物量(价值量)核算表
附录 F 林地租赁合同书
附录 G IPCC推荐使用的木材密度(D)
附录 H (按龄组)2014-2016湖南省优势树种调节水量
附录 I 长沙市城区供水用户分类
附录 J (按龄组)2014-2016湖南省优势树种涵养水源价值
附录 K 大气污染物当量值(部分)
附录 L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致谢

(9)湖南省森林资源保护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
        1.3.1 国外森林资源保护研究进展
        1.3.2 国内森林资源保护研究进展
        1.3.3 湖南省森林资源保护研究进展
        1.3.4 小结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技术路线
    1.6 本研究的创新点
2 森林资源保护相关理论与实践
    2.1 森林资源保护概析
        2.1.1 森林资源保护概念界定
        2.1.2 森林资源保护与利用的关系界定
        2.1.3 森林资源过度利用的影响分析
    2.2 森林资源保护相关理论
        2.2.1 森林资源分析理论
        2.2.2 保护生物学理论
        2.2.3 森林可持续经营理论
        2.2.4 森林多功能经营理论
    2.3 国外森林资源保护相关实践
        2.3.1 北欧多国实施森林生态补偿国家计划
        2.3.2 新西兰实施林业碳汇交易机制健全易行
        2.3.3 日德推行森林疗养纳入国民医疗保险体系
        2.3.4 实践经验启示
    2.4 国内森林资源保护相关实践分析
        2.4.1 北京实施百万亩平原造林工程
        2.4.2 福建推行重点生态区商品林赎买
        2.4.3 实践经验启示
    2.5 世界各国对森林资源保护管理所采用的实际措施
        2.5.1 建立自然保护区
        2.5.2 建立国家公园体系
        2.5.3 设立森林公园
        2.5.4 推行极小种群物种保护工程规划
        2.5.5 建立生物种质资源库
    2.6 本章小结
3 湖南省森林资源保护概述
    3.1 湖南省森林资源概述
        3.1.1 湖南省地理分布状况概述
        3.1.2 湖南省森林资源现状概述
        3.1.3 湖南省林业用地分布状况概述
    3.2 湖南省森林资源保护概述
        3.2.1 湖南省森林保护现状的总体评价
        3.2.2 湖南省森林资源保护突出成果
        3.2.3 湖南省森林资源保护相关政策法规
    3.3 本章小结
4 湖南省森林资源保护SWOT分析
    4.1 优势分析
        4.1.1 地形地貌条件优越
        4.1.2 气候适宜
        4.1.3 丰富的森林资源
    4.2 问题及原因分析
        4.2.1 管理不到位
        4.2.2 技术不完善
        4.2.3 政府监管力度不足
    4.3 机会分析
        4.3.1 国家生态政策带来的发展机遇
        4.3.2 国家森林公园规划开展
        4.3.3 林业碳汇项目推进
        4.3.4 森林保险率先启动
    4.4 挑战分析
        4.4.1 自然与人为灾害频繁
        4.4.2 外来物种入侵
        4.4.3 保护和利用存在矛盾
    4.5 SWOT定量分析
        4.5.1 指标权重与评分计算
        4.5.2 分析结果
    4.6 本章小结
5 湖南省森林资源保护策略
    5.1 基本原则
        5.1.1 可持续性原则
        5.1.2 整体性原则
        5.1.3 重点原则
        5.1.4 可行性原则
        5.1.5 生态原则
        5.1.6 保护与开发并存的原则
    5.2 基于SWOT分析的森林资源保护策略
        5.2.1 扩张型策略
        5.2.2 扭转型策略
        5.2.3 多样化策略
        5.2.4 防御型策略
    5.3 本章小结
6 结论和讨论
    6.1 结论
    6.2 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1 湖南省森林分布图
附录2 湖南省自然保护区基本情况表(含国家级和省级)
附录3 湖南森林公园名单
附录4 湖南省森林公园分布图
附录5 湖南省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物种
附录6 湖南省国有林场分布图
附录7 专家关于指标权重的评估调查问卷
附录8 专家关于指标因子影响程度评分的调查问卷
致谢

(10)江华瑶族自治县森林生态服务功能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
    1.4 国内外研究概述
        1.4.1 国外研究概述
        1.4.2 国内研究概述
2. 研究区概况
    2.1 自然地理状况
    2.2 社会经济状况
    2.3 森林资源状况
    2.4 森林类型划分
3. 材料与方法
    3.1 材料来源
    3.2 研究方法
    3.3 技术路线
4 结果与分析
    4.1 江华瑶族自治县森林生态服务功能评价体系的研究
    4.2 江华瑶族自治县森林生态服务功能评价指标量化研究
        4.2.1 涵养水源功能评估参数
        4.2.2 保育土壤功能评估参数
        4.2.3 固碳释氧功能评估参数
        4.2.4 森林积累营养物质功能评估参数
        4.2.5 森林净化环境功能评估参数
        4.2.6 森林防护功能评估参数
        4.2.7 森林保育生物多样性功能评估参数
        4.2.8 森林游憩功能评估参数
    4.3 江华瑶族自治县森林生态服务功能评估价值确认研究
        4.3.1 涵养水源价值估算
        4.3.2 保育土壤价值估算
        4.3.3 固碳释氧功能价值估算
        4.3.4 森林积累营养物功能价值估算
        4.3.5 净化大气功能价值估算
        4.3.6 森林防护功能价值估算
        4.3.7 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价值估算
        4.3.8 森林游憩功能价值估算
    4.4 江华瑶族自治县森林生态服务功能价值量分析
        4.4.1 江华瑶族自治县生态公益林生态服务功能的价值量分析
        4.4.2 江华瑶族自治县森林生态服务功能的措施与建议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件
致谢

四、湖南省森林资源的价值评估(论文参考文献)

  • [1]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地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J]. 罗佳,周小玲,黎蕾,牛艳东,徐佳娈,吴小丽,姚敏,王勇,张之浩,陈波,陈利,杨海军,颜贝,吴周旭,王安. 湖南林业科技, 2021(06)
  • [2]湖南中方县森林城市的评价体系与专项规划研究[D]. 刘新元.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21(01)
  • [3]中亚热带森林地上生物量遥感估测精度提升方法及影响因素分析 ——以湖南省西北部为例[D]. 李超. 南京林业大学, 2021
  • [4]长江经济带土地资源资产评估[D]. 王恩泽.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7)
  • [5]浏阳市森林资源价值评估研究[J]. 邓新忠,陆颖,张志君,周志方. 湖南农业科学, 2021(02)
  • [6]绿色发展视域下中国森林旅游产业竞争力研究[D]. 邹成成. 东北林业大学, 2020(09)
  • [7]大湘西森林生态服务功能及其旅游经济影响评价研究[D]. 文连阳.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20(05)
  • [8]湖南省森林资源资产负债表研究[D]. 袁继安.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9(05)
  • [9]湖南省森林资源保护策略研究[D]. 王原.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9(01)
  • [10]江华瑶族自治县森林生态服务功能评价研究[D]. 蒋文林.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9(01)

标签:;  ;  ;  ;  

湖南省森林资源评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