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母猪繁殖性能的技术措施

提高母猪繁殖性能的技术措施

一、提高母猪繁殖性能的技术措施(论文文献综述)

刘天真[1](2021)在《山东泰安五个规模化猪场影响母猪繁殖率的因素调查》文中研究说明我国虽是一个养猪生产和消费大国,但与欧美一些养猪发达国家的生产水平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以衡量猪场效益和母猪繁殖成绩的重要指标PSY(能繁母猪年提供断奶仔猪数)为例,据农业部畜牧业司的资料显示2015年我国能繁母猪PSY值为17头。而丹麦全国平均PSY达到了30头以上,排在前面的农场已经达到了36头。因此,中国母猪繁殖潜力亟待挖掘和提高,且发展空间极大。因此,在现代畜牧业日益发达的今天,提高母猪繁殖率对畜牧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根据山东某5个猪场种猪2020年的生产记录,通过对每头母猪胎平均产仔总数、胎平均产活仔数、胎平均产健仔猪、平均出生窝重统计分析评价母猪群的繁殖性能;通过分析种猪胎次、分娩季节、种猪品种和检测经产母猪CSFV、PRRSV、PRV抗体水平,以研究猪场母猪群的繁殖性能及其影响因素,为猪场采取相应措施提高种猪群繁殖性能提供科学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猪场母猪繁殖性能:2020年五个猪场总产仔数和健仔率分别为17032头和89.23%、49080头和88.95%、35484头和89.76%、37243头和87.95%、36182头和81.65%。是具有代表意义的规模化猪场。2.不同胎次对母猪产仔性能造成的差异:各猪场胎平均总产仔数、胎平均产健仔数、平均出生窝重,4-6胎最高,与1-3胎,7-16胎差异极显着(P<0.01);13-15胎最低,极显着低于1-12胎(P<0.01);1-3胎与7-9胎差异不显着(P>0.05),极显着高于10-16胎(P<0.01)。3.分娩季节对母猪产仔性能造成的差异:各猪场胎平均总产仔数各季节间差异不显着(P>0.05);胎平均产健仔数、平均出生窝重春季最高,与秋季差异不显着(P>0.05),与夏季、冬季差异显着(P<0.05)。4.品种对母猪产仔性能造成的差异:在种公猪上,胎平均产仔总数、胎平均产健仔数、胎平均产活仔数均是杜洛克配种的母猪最高,与长白猪、二元猪差异极显着(P<0.01),与大白猪差异显着(P<0.05)。在种母猪上,胎平均产仔总数长白猪最高,与三元猪差异极显着(P<0.01),胎平均产健仔数大白猪最高,与二元猪、三元猪差异极显着(P<0.01),胎平均产死仔数大白猪最低,与长白猪、二元猪、三元猪差异显着(P<0.05)胎平均断奶头数大白猪最高,与长白猪、二元猪、三元猪差异极显着(P<0.01)。5.繁殖障碍性疾病抗体水平检测情况:五个猪场PRV g E抗体阳性率分别为60%、14.29%、32.14%、25%、39.28%,证明五个猪场均有外界野毒的感染。猪场A PRRSV抗体阳性率仅为30%,证明该猪场潜在PRRSV感染风险。综合五个猪场数据分析,母猪胎次、分娩季节、种猪品种、繁殖障碍性疾病等复合性因素对母猪产仔性能有不同的影响。胎次上3-6胎繁殖效能最佳,第1胎次母猪繁殖效能较低,6胎以后繁殖效能逐渐减低,即使胎平均产仔总数偶有增加,但是胎平均产活仔数仍在逐渐减低;分娩季节在春季、秋季繁殖效能最佳,分娩季节在夏季、冬季繁殖效能较差;杜洛克配种的母猪繁殖效能最佳;大白猪作为种母猪繁殖效能最佳;在繁殖障碍性疾病抗体检测结果上各猪场存在PRV野毒感染,应及时进行猪场净化、紧急预防接种。

田磊[2](2021)在《复方中草药添加剂提高母猪繁殖性能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在规模化猪场母猪的实际繁殖过程中,影响母猪繁殖性能的因素有很多,如管理不当、环境异常和营养不良等因素都能降低母猪的繁殖性能,在母猪繁殖过程中发情迟缓、异常或不发情,母猪分娩时产程、恶露持续时间过长和胎衣不下造成母猪产后乳房炎、子宫内膜炎等疾病的多发,这一系列的问题使得母猪淘汰率增高和使用年限的减少,给猪场造成了一笔不可估计的损失。为解决这些在实际生产中所存在的问题,本试验结合母猪的生殖特点,选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第1773号文件中所公布的多种中草药组成组成促孕散和清宫散,添加到母猪饲粮中,观察其对不发情后备母猪、正常经产母猪和正常妊娠母猪繁殖能力的影响,为生产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试验1:挑选10月龄左右无发情表现或发情异常的20头后备母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饲喂后备母猪基础饲粮,试验组饲喂添加了促孕散的基础饲粮,7 d为1个疗程,用药上限为4个疗程,试验中母猪发情就进行配种,观察并记录发情的母猪数、受胎数、分娩情况及仔猪生长情况、仔猪断奶成活数和母猪断奶后距下次发情间隔天数。试验2:挑选60头胎次和体重相近的正常经产母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饲喂经产母猪基础饲粮,试验组饲喂添加了促孕散的基础饲粮,用药期为7 d,试验从母猪断奶前3 d开始,用药结束后抽取母猪血液分离血清测定母猪血清性激素指标,观察并记录试验后母猪断奶到发情所需要的时间、发情的母猪数、受胎数、分娩情况及仔猪生长情况、仔猪断奶成活数和母猪断奶后距下次发情间隔天数。试验3:挑选出60头处于临产后期的妊娠母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饲喂妊娠母猪基础饲粮,试验组母猪临产前2~3 d开始饲喂添加了清宫散的基础饲粮,用药期为7 d,观察并记录母猪产程、恶露持续时间、母猪分娩情况及仔猪生长情况、仔猪断奶成活数和母猪断奶后距下次发情间隔天数。结果:(1)促孕散提高了不发情后备母猪的发情率和受胎率,试验组比对照组母猪发情率高了60.00%,受胎率高了11.10%,母猪生产后,试验组的窝产仔数、仔猪断奶成活数和母猪断奶后距离下次发情间隔时间与对照组相比较均差异极显着(P<0.01)。(2)促孕散能加快经产母猪发情并提高配种成功率,母猪在断奶5 d后试验组的发情率为70.00%,对照组母猪的发情率为43.33%,相比较差异显着(P<0.05);母猪血清性激素指标中试验组的雌二醇含量高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血清中的孕酮含量低于对照组(P<0.01);母猪生产后,试验组的窝产仔数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极显着(P<0.01)。(3)妊娠母猪分娩前2~3 d在饲粮中添加清宫散后,试验组的母猪产程均低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的母猪恶露持续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显着(P<0.05);试验组的产活仔数、仔猪断奶时的窝重量和仔猪断奶成活数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极显着(P<0.01);试验组的窝产仔数、仔猪初生均重、仔猪初生窝量和母猪断奶后发情间隔时间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不显着(P>0.05)。结论:添加促孕散能提高达到适配日龄不发情后备母猪和经产母猪的发情率和受胎率,增加窝产仔数;妊娠母猪分娩前2~3 d使用清宫散后能缩短母猪产程和恶露持续时间,加快母猪产后恢复,增加产活仔数和仔猪断奶成活数。

张广卫[3](2021)在《法系大约克母猪膘情调控及其对繁殖性能的影响》文中指出光明农牧科技有限公司前身为上海农场,是上海市生猪异地养殖转移的重点项目。2016年生产能力已达100万头,占上海市生猪最低保有量的40%。为进一步完善农场生猪繁育体系,加快品种改良步伐,2012年12月20日农场引进300多头法国新一代长白、大约克等法系种猪。2015年11月引进杜洛克75头,12月又从法国引进260头法系猪,2016年11月份再次从长白以及杜洛克270头,为了更好地使用这批优良进口种猪,充分发挥其遗传潜力、对其进行选育提高,并提升现有品种性状,光明核心育种场结合参加全国种猪联合育种工作积累的实践经验,结合法系大约克母猪的特点,一直在探索与之相适应的饲喂方案及其效果。此方案可指导场内技术人员更好地开展生产工作,为本场选育符合时代发展所需要高端种猪、改善和提高种猪性能等提供一套易懂、系统、综合的种猪饲喂流程与操作方法。本论文包括3个试验,具体如下:一不同饲喂方案对膘情和繁殖性能的影响从法国原种猪及其F1代后备猪中选择100头进行试验,分成2组(分别为对照组,试验组),每组50头,同期配种。对照组执行方案一:递进式逐步增加饲喂量,妊娠1-28天每头每天饲喂量1.8kg前期料,29-60天每头每天饲喂量2.3kg前期料,61-84天每头每天饲喂量2.5kg前期料,85-95天每头每天饲喂量2.5kg后期料,96-110天每头每天饲喂量3.75kg后期料。实验组执行方案二:简化饲喂程序,提升妊娠前期饲喂量,即妊娠1-28天每头每天饲喂量2.8kg前期料,29-84天每头每天饲喂量2.5kg前期料,85-110天每头每天饲喂量3.5kg后期料。产房分娩之后,对于仔猪调群只针对同组间进行,即试验组与试验组、对照组与对照组之间可以相互寄养,但是试验组和对照组之间不进行寄养。记录总仔数、活仔数、木乃伊、死胎、初生重、断奶数、断奶重以及背膘变化情况。结果显示:方案二优于方案一,有利于提升母猪的产仔性能。二法系大约克母猪膘情对繁殖性能的影响选取光明核心育种场2016年7-8月配种的300头母猪,统一采用“高低高”的饲喂方案,全程跟踪本胎次饲喂情况,分别于产前(妊娠110天)和断奶(哺乳21天)当天进行背部P2点背膘测定。同一头母猪临产前背膘与断奶时的背膘相比较,其减少量即为哺乳期的背膘损失。记录母猪的产前背膘、窝产仔数、窝产活仔数、断奶背膘、断奶窝重等其产前产后直至断奶的完整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产前P2点背膘在16-18mm范围内的母猪产仔性能最好三后备母猪膘情对繁殖性能的影响选取光明核心育种场2016年留种的2批次后备母猪80头,记录后备母猪配种前的背膘,并分析初配背膘与窝产活仔数;进入产房分娩后21天,再次测量背膘,并分析断奶背膘与断配间隔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背膘在16-17mm时后备母猪产仔性能最好。实验结果表明:生产母猪最佳背膘范围为16-18mm,后备母猪最佳初配背膘范围为 16-17mm。

褚洪旭[4](2021)在《黄腐酸对母猪繁殖性能及生理生化指标影响的研究》文中认为黄腐酸是从风化煤和褐煤中提取出来的一种小分子有机化合物,呈黑色,无特殊气味,具有促进动植物生长,提高机体免疫力等作用,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医疗、畜牧业等多种领域。为了研究饲喂不同剂量黄腐酸对母猪繁殖性能、抗氧化性能、血清生化指标、粪便微生物等的影响,并为黄腐酸的添加对提升母猪繁殖性能和生理生化指标提供一定的客观科学依据,本研究选择繁殖正常的现处于空怀期的三元经产母猪随机分为4个处理组,每组重复30头,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饲喂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0.05%、0.10%和0.15%黄腐酸的试验饲粮直至下一发情周期。研究结果如下:1.血清生化指标的比较:总蛋白(TP)指标上试验一组含量高于对照组但差异并不显着(P>0.05),但试验一组比试验三组提高了10.35%,差异显着(P﹤0.05);白蛋白(ALB)含量各个试验组均比对照组有所提高,其中试验二组比对照组提高了15.09%,差异显着(P﹤0.05);葡萄糖(GUL)含量试验组均比对照组有所提升,其中试验一组、试验二组比对照组含量分别提高了77.91%和55.43%,差异显着(P﹤0.05);甘油三酯(TG)含量试验二组比对照组降低了54.29%,差异显着(P﹤0.05);血磷(IP)含量试验一组、试验二组、试验三组分别比对照组降低了25.78%、22.98%、17.08%,差异显着(P﹤0.05)。2.繁殖性能的比较:弱仔数、死胎数、木乃伊胎数、断奶窝重、带猪头数、21天泌乳力等指标各组间无显着差异(P>0.05)。总产仔数试验二组与对照组相比提高了11.29%,差异显着(P﹤0.05),试验二组与试验三组相比提高了12.08%,差异显着(P﹤0.05);活产仔数试验二组与对照组相比提高了13.12%,差异显着(P﹤0.05),试验二组比试验三组相比提高了8.46%,差异显着(P﹤0.05);健仔数试验二组与对照组、试验一组、试验三组相比分别提高了11.64%、9.67%、10.70%,差异显着(P﹤0.05)、断奶重试验三组与对照组、试验一组、试验二组相比分别提高了6.54%、9.20%、9.06%,差异显着(P﹤0.05)。3.初乳指标的比较:乳脂率、乳蛋白、乳蛋白、非脂乳固体等指标各组间无显着差异(P>0.05);初乳IgG试验二组与对照组和试验一组分别提高了51.74%和27.00%,差异显着(P﹤0.05)。4.抗氧化性能的比较: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丙二醛(MDA)各组间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试验组各组均比对照组有提升,但试验二组比对照组提高了5.70%,差异显着(P﹤0.05)。5.血清抗体的比较:免疫球蛋白G(IgG)试验一组,试验二组和试验三组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41.42%、60.13%和35.64%,差异显着(P﹤0.05);免疫球蛋白M(Ig M)试验一组,试验二组和试验三组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28.88%、47.76%、22.50%,差异显着(P﹤0.05);免疫球蛋白A(Ig A)试验二组和试验三组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57.65%和24.69%,差异显着(P﹤0.05)。6.生殖激素的比较:雌二醇(E2)、促卵泡生成素(FSH)各组间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孕酮(P)含量上试验一组比对照组提高了110.26%,差异性显着(P﹤0.05),促黄体生成素(LH)含量上试验一组、试验二组和试验三组分别比对照组降低了29.05%、38.17%和50.21%,差异性显着(P﹤0.05)。7.粪便微生物的比较:沙门氏菌数量上看各组之间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试验二组比对照组略有降低0.34%;大肠杆菌各试验组均比对照组数量减少,分别降低了32.21%、27.28%、27.38%,其中试验一组减少最多与对照组差异显着(P﹤0.05)。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黄腐酸能够提高母猪的繁殖性能,且适宜添加剂量为0.10%。

伍剑[5](2020)在《纯化膳食纤维对母猪繁殖性能及其和后代肠道微生物区系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母猪繁殖性能的高低与养殖场的生产效益紧密相关,提高母猪健康水平,改善母猪繁殖性能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膳食纤维(dietary fiber,DF)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报道较多,但DF对母猪肠道微生物区系的影响及由此带来母猪免疫性能变化的研究较少,DF对母猪肠道微生物区系的调控是否会影响其后代仔猪肠道微生物区系的构建及免疫性能值得研究。本试验采用体外发酵试验技术研究纯化DF的发酵特性,并应用高通量测序和代谢组学研究技术分析肠道微生物和代谢组,研究纯化DF对母猪及仔猪肠道微生物区系和健康的影响,揭示DF、猪和肠道微生物之间的作用机制,并为生产实践DF的应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母猪粪便微生物体外发酵纯化膳食纤维的研究以体外发酵技术研究纯化DF的发酵特性,选取4种纯化DF(木质纤维素、纤维素、瓜尔胶、菊粉),以母猪粪样制作纤维发酵接种物观察发酵特性。结果表明:菊粉和瓜尔胶理论最大产气量相近,并显着高于纤维素和木质纤维素(p<0.01),木质纤维素理论最大产气量最低;发酵终产物中,菊粉乙酸产量显着高于其它三者(p<0.01),瓜尔胶和菊粉的丙酸、丁酸和总酸产量均显着高于纤维素和木质纤维素(p<0.01)。2.妊娠期摄入纯化复合膳食纤维对母猪繁殖性能、肠道微生物区系及免疫性能的影响选取68头健康经产母猪(平均胎次3.2±1.4),配种后按胎次、背膘一致的原则分为对照组(CON)和复合纤维(FM)组,每组34头,每头母猪1个重复,FM组妊娠母猪饲粮在CON基础上添加3%FM。结果表明,妊娠饲粮中添加FM显着提高母猪窝均产活仔数和泌乳期第3周采食量(p<0.05),并有增加仔猪21 d断奶重和平均窝增重的趋势(p<0.1)。妊娠饲粮中添加FM对母猪血清免疫球蛋白、雌二醇、孕酮、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无显着影响(p>0.05)。与CON组相比,FM组母猪血清中血清素水平在妊娠110 d显着增加(p<0.05),并在妊娠30 d表现出增加趋势(p<0.1)。同时,FM组母猪血清中IL-10水平在妊娠30 d显着增加(p<0.05),在妊娠110 d表现出增加趋势(p<0.1),而30 d血清中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水平显着低于CON组(p<0.05)。另外,妊娠饲粮中添加FM显着提高母猪妊娠期30 d粪便中丁酸浓度和110 d丙酸浓度(p<0.05),并有增加母猪妊娠期30 d粪便中丙酸浓度、妊娠期30 d和110 d粪便中总短链脂肪酸(short chain fatty acids,SCFAs)浓度的趋势(p<0.1)。妊娠饲粮中添加FM对母猪肠道微生物区系有显着影响,FM组母猪妊娠30 d粪便中Roseburia(罗斯氏菌属)和Eubacterium-hallii-group(霍氏真杆菌)相对丰度显着增加,而Spirochaetaceae(螺旋体科)、Spirochaetales(螺旋体目)、Treponema_2(密螺旋体属_2)相对丰度显着降低。同时,FM组母猪妊娠110 d粪便中Bacteroidales(拟杆菌目)、Bacteroidetes(拟杆菌门)、Bacteroidia(拟杆菌纲)、Bacteroides(拟杆菌属)、Prevotellaceae(普雷沃氏菌科)、Roseburia和Eubacterium-hallii-group相对丰度显着增加,而Peptostreptococcaceae(消化链球菌科)、Clostridiaceae_1(梭菌科)、Clostridium sensu stricto_1(产芽孢梭菌属_1)相对丰度显着降低。3.母猪妊娠期摄入纯化复合膳食纤维对其后代仔猪肠道微生物组成及免疫性能的影响在试验二中母猪产仔时,从收集粪便的母猪后代仔猪中选取1头接近该窝平均初生重、且没有吃过初乳的初生仔猪,并在仔猪达21 d时选取1头接近该窝平均体重的仔猪,采血后收集脾脏、肠系膜淋巴结、结肠及其内容物测定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s,TLRs)表达量及微生物区系。试验结果表明,与CON组相比,FM组仔猪21 d血清中TNF-a水平显着降低(p<0.05)。妊娠饲粮中添加FM使母猪泌乳期21 d时粪便菌属Roseburia(罗斯氏菌属)相对丰度显着增加,使其后代仔猪21 d结肠微生物中Roseburia(罗斯氏菌属)和Lactobacillus(乳杆菌属)相对丰度显着增加,Odoribacter(臭味菌属)相对丰度显着降低。同时,妊娠饲粮中添加FM对初生仔猪肠系膜淋巴结、脾脏、结肠TLR m RNA表达量均无显着影响(p>0.10),但显着降低21 d仔猪结肠TLR4和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 B,NF-κB)m RNA表达量(p<0.05)。4.母猪妊娠期摄入膳食纤维对其后代抵抗应激反应的影响采用2×2双因素试验设计,选取经产母猪(3-6胎)24头,随机分为四组,每组6头,试验组Ⅰ和试验组Ⅱ妊娠母猪饲粮中添加0%FM,后代断奶仔猪分别肌肉注射生理盐水和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试验组Ⅲ和试验组Ⅳ妊娠母猪饲粮中添加3%FM,后代断奶仔猪分别肌肉注射生理盐水和LPS,母猪泌乳期及仔猪采食相同饲粮。结果表明,母猪妊娠期添加FM与LPS攻毒对仔猪平均日增重(average daily gain,ADG)和血清TNF-α存在显着交互作用(p=0.046;p=0.029),试验组Ⅳ仔猪ADG显着高于试验组Ⅱ(p<0.05),试验组Ⅳ仔猪血清TNF-a水平显着低于试验组Ⅱ(p<0.05)。5.膳食纤维对断奶仔猪肠道微生物和代谢组的影响选取23 d断奶仔猪12头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和试验组(F组),每组6头,单栏饲喂。C组饲喂基础日粮,F组添加1%FM,在试验第14天无菌收集直肠内容物分析肠道微生物和代谢组。结果表明仔猪日粮中添加1%FM可显着降低Proteobacteria(变形杆菌门)、Escherichia-Shigella(埃希-志贺菌属)、Faecalicoccus(多形粪球菌属)等微生物相对丰度,显着增加Mogibacterium(艰难杆菌属),Methanobrevibacter(甲烷短杆菌属)和Lactobacillus(乳杆菌属)相对丰度。代谢组共检出93个代谢物,其中F组相比C组显着升高9个代谢物,显着降低4个代谢物。差异代谢产物主要富集5-羟色胺(5-HT)途径,天冬氨酸丙氨酸、谷氨酸代谢,色氨酸代谢,酪氨酸代谢,丁酸代谢,缬氨酸、亮氨酸和异亮氨酸合成6种通路上。本研究的结论为:妊娠饲粮中添加FM可促进母猪肠道有益微生物的增殖,抑制潜在致病微生物的增殖,有利于母猪肠道健康。FM可提高活产仔数,其机制与FM介导的肠道微生物产生SCFAs的增加有关,其促进妊娠母猪辅助性T细胞(helper T cells,Th)趋于Th2细胞因子的分化,从而提高胚胎存活率。母猪妊娠饲粮中添加FM会影响其后代仔猪肠道微生物区系的构建,并由此对仔猪的免疫性能产生影响。仔猪饲粮中添加FM可影响肠道微生物菌群结构,并改变肠道内容物代谢组学特征,上调5-HT和谷氨酰胺水平、促进丁酸代谢,下调支链脂肪酸和吲哚代谢物水平,代谢组学的变化有利于促进断奶仔猪肠道健康。

刘鹏磊[6](2020)在《高氟对后备母猪生长与繁殖性能的危害》文中研究说明氟对于人和动物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适量的氟对骨组织钙化、神经系统的兴奋传导和酶代谢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氟过量或者氟缺乏都会对机体的生长发育产生影响。我国高氟地区较多,氟污染严重的影响到人类的健康。同时,高氟也影响着畜牧生产。根据国家标准,猪配合饲料中氟的最高允许量为100mg/kg。基于前人的研究进展和本试验室的研究基础,我们通过在后备母猪群饲料中添加NaF(Sodium Fluoride)建立高氟母猪模型,研究高氟饲料对母猪繁殖性能及卵巢发育的危害程度。试验从断奶猪群中初选100头1月龄健康的军牧1号仔猪,2月龄时二次选留60头,随机分为2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6头。从2月龄开始,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氟含量8 mg/kg),试验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500 mg/kg的NaF。4月龄性发育期时从每个重复中选1头体重最接近组内均值的个体进行屠宰,采集卵巢组织和眼肌组织。卵巢组织用于分析氧化和凋亡相关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的差异,眼肌组织用于测定眼肌面积、肌肉系水力、肉色和大理石纹。6月龄活体测定背膘厚、眼肌面积和瘦肉率。7月龄停止喂药,8月龄开始查情、人工授精配种。母猪分娩后,记录产仔数、仔猪初生重。体外培养猪卵巢颗粒细胞,检测NaF对颗粒细胞存活率、氧化水平和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试验结果如下:1.生产性能:饲粮中添加500 mg/kg NaF,4月龄时体重72.29±2.38 Kg,日增重(ADG)0.67±0.02 kg,料重比(FCR)2.97±0.1,背膘厚(校正)21.36±1.03 mm,肌肉系水力37.66±1.85%,肉色评分是2±0.63,大理石纹评分是1,跟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着(P>0.05)。眼肌面积(校正)42.95±1.29 cm2,跟对照组(校正)58.81±2.15 cm2相比差异显着(P<0.05);6月龄时体重116.3±2.39 kg,ADG 0.69±0.01kg,FCR 3.57±0.11,背膘厚(校正)21.06±0.67 mm,眼肌面积(校正)45.48±1.65cm2,瘦肉率是56.69±1.22%,跟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着(P>0.05)。2.繁殖性能:饲粮中添加500 mg/kg NaF,试验组母猪配种25头,妊娠15头,情期受胎率为60%。对照组母猪配种25头,妊娠18头,情期受胎率为72%。试验组较对照组情期受胎率降低12%;试验组仔猪初生重1.397±0.02 kg,平均窝产仔数10.33±0.48头、平均窝产活仔数10.08±0.63头,平均窝产健仔数9.58±0.56头,跟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着(P>0.05)。3.卵巢组织氧化凋亡水平:饲粮中添加500 mg/kg NaF,qPCR检测卵巢组织中凋亡标记基因BAX和BCL2 mRNA转录水平分别提高29.04%(P>0.05)、16.06%(P>0.05),BAX/BCL2显着提高12.05%(P<0.05),CAT和SOD1 mRNA转录水平分别降低36.8%(P<0.05)、30.33%(P<0.05);Western检测卵巢组织中BAX、BCL2、CAT、SOD1蛋白表达量分别显着提高17.46%(P<0.05)、34.47%(P<0.05)、45.79%(P<0.05)、33.21%(P<0.05)。4.对卵巢颗粒细胞的影响:体外分离培养猪卵巢颗粒细胞,于培养液中添加不同浓度(0,1,2,3,4,5 mM)的NaF。结果显示,随NaF浓度提高,颗粒细胞存活率呈降低趋势。当浓度达到2 mM时卵巢颗粒细胞的存活率显着降低44.28%(P<0.05),线粒体膜电位显着降低84.45%(P<0.05);当浓度达到5 mM时,颗粒细胞的ROS(Reactive Oxygen Species)水平显着提高43.16%(P<0.05),GSH(Glutathione)水平显着降低2.05%(P<0.05)。结论:饲料中添加500 mg/kg NaF饲喂配种前后备母猪,对生产性能和肉质指标无显着影响;情期受胎率降低12%;仔猪初生重、平均窝产仔数、窝产活仔数和窝产健仔数无显着影响。NaF处理会引起卵巢组织凋亡水平显着提高,抗氧化基因表达显着降低,抗氧化蛋白含量显着增加;NaF处理会引起体外培养的卵巢颗粒细胞存活率降低,线粒体膜电位水平降低,ROS水平提高,GSH水平降低。建议高氟地区猪场重视饮水和饲料中的氟检测。若饲料中氟浓度长期超过国家饲料标准100mg/kg,需采取措施去除氟离子。

胡永强[7](2020)在《补饲中草药-农副产品混合发酵饲料对围产期母猪及其仔猪生产性能及肠道微生物的影响》文中提出本试验研究围产期母猪补饲中草药-农副产品混合发酵饲料是否具有改善母猪便秘、提高母乳质量和哺乳仔猪生长性能的效果。试验选取膘情、胎次、体况相近、与配公猪相同的妊娠母猪20头,随机分为2组,每组10头。对照组饲喂母猪基础饲粮,试验组在对照组饲粮基础之上补饲1 kg/d中草药-农副产品混合发酵饲料。试验从母猪产前15d开始至产后22d断奶结束。第一节:于母猪分娩当天和产后第22d采集其粪便进行评分和菌群分析。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1)给围产期母猪补饲中草药-农副产品混合发酵饲料能显着降低母猪便秘(P<0.05);2)给围产期母猪补饲中草药-农副产品混合发酵饲料显着提高了母猪分娩时粪便中副拟杆菌属(Parabacteroides)和双歧杆菌属(Bifidobacterium)的相对丰度(P<0.05),显着降低了甲烷短杆菌属(Methanobrevibacter)的相对丰度(P<0.05);3)给围产期母猪补饲中草药-农副产品混合发酵饲料可以显着提高母猪产后第22d粪便中黏胶球形菌门(Lentisphaerae)、子囊菌门(Ascomycota)、瘤胃球菌科UCG-014菌属(Ruminococcaceae_UCG-014)、理研菌RC9属(Rikenellaceae_RC9_gut_group)、双足囊菌属(Dipodascus)和酿酒酵母菌属(Kazachstania)的相对丰度(P<0.05)。第二节:于母猪分娩24h内和产后第22d采集母猪初乳和常乳进行乳汁质量分析。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补饲中草药-农副产品混合发酵饲料显着提高了母猪初乳和常乳中乳蛋白、乳糖、免疫球蛋白(Ig A、Ig G和Ig M)水平和总抗氧化能力(P<0.05)。第三节:记录每头仔猪的初生重及断奶重,计算仔猪断奶存活率和平均日增重,并于母猪产后第22d从每窝哺乳仔猪中随机挑选1头健康仔猪用于采集血清和新鲜无污染粪便,进行哺乳仔猪的血清代谢组和粪便菌群分析。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1)给围产期母猪补饲中草药-农副产品混合发酵饲料可以显着提高哺乳仔猪成活率和断奶仔猪数(P<0.05);2)给围产期母猪补饲中草药-农副产品混合发酵饲料显着上调了哺乳仔猪血清中多不饱和脂肪酸(二十二碳六烯酸甲酯和花生四烯酸)和脂酰肉碱类代谢物(α-丙酰肉碱、异丁酰肉碱)水平(P<0.05);3)给围产期母猪补饲中草药-农副产品混合发酵饲料可以显着提高哺乳仔猪粪便中瘤胃球菌科UCG-014菌属(Ruminococcaceae_UCG-014)的相对丰度(P<0.05)。综上所述,与对照组相比,补饲中草药-农副产品混合发酵饲料能够通过提高母猪粪便中有益菌(如副拟杆菌属、双歧杆菌属和理研菌RC9属等)的相对丰度来缓解母猪便秘,以此提高母猪乳汁质量,进而提高哺乳仔猪成活率和断奶仔猪数,有利于促进哺乳仔猪的生长发育。

陈海龙[8](2020)在《美系猪群繁殖和生长性状影响因素分析及遗传参数估计》文中认为本研究根据某国家级核心育种场美系猪核心群2014-2018年的繁殖和生长性能测定记录,利用SAS软件分析了不同品种、胎次、分娩季节对美系猪繁殖性状的影响,不同品种和性别美系猪生长性状的差异;使用GBS软件BLUP分析功能对相关性状的表型值、估计育种值和综合指数进行计算,得出该场的遗传选育进展;同时利用WOMBAT软件估计了相关繁殖和生长性状的的遗传力、遗传相关等参数,以期为该场制定新的育种方案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如下:1、不同品种美系猪繁殖性状比较:品种因素能够显着(P<0.05)影响美系猪的繁殖性能,长白猪的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健仔数、初生窝重等性状均显着(P<0.05)高于大白和杜洛克猪,大白猪显着高于杜洛克猪;杜洛克猪仔猪初生个体重比长白和大白猪大,差异显着(P<0.05)。2、不同胎次美系猪繁殖性状比较:胎次对美系猪繁殖性能的影响显着(P<0.05)。三个品种1胎母猪产仔数和仔猪初生重低,与2、3、4、5、6胎之间差异显着(P<0.05);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从1胎到4-5胎逐渐上升,之后逐渐下降;长白和大白猪6胎总产仔数最高、杜洛克猪5胎总产仔高,但5胎和6胎的死胎数和弱仔数多。3、不同分娩季节美系猪繁殖性状比较:各品种母猪冬季分娩时,产仔性状表现最好,与春、夏、秋季之间差异显着(P<0.05);夏季产仔数低,且死胎数和弱仔数多;长白母猪春季产仔数最低。4、品种和性别对美系猪生长性状的影响:杜洛克猪100kg体重日龄和背膘厚度显着(P<0.05)低于长白猪和大白猪,长白猪和大白猪之间差异不显着(P>0.05)。长白和杜洛克公、母猪之间100kg体重日龄差异不显着(P>0.05),大白公母猪差异显着(P<0.05);长白、大白、杜洛克母猪的100kg体重背膘厚度显着(P<0.05)高于公猪。5、遗传选育进展:总体上看,该美系猪种猪场2014-2018年长白、大白和杜洛克猪的产仔数分别提高了1.03头、1.67头和0.74头,但100kg体重日龄和背膘厚度表型值均出现不同程度上升的现象,说明后备猪的生长速度在逐渐下降。6、繁殖性状的遗传力与遗传相关:大白猪繁殖性状遗传力估计值的范围为0.088-0.196,长白猪的范围为0.111-0.190,杜洛克猪的范围为0.094-0.242。总产仔数与产活仔数、健仔数,产活仔数与健仔数,健仔数与初生窝重的遗传相关和表型相关比较高,且成正相关;初生窝重、初生个体重与总产仔数、产活仔数成负相关。7、生长性状的遗传力与遗传相关:长白、大白、杜洛克100kg体重日龄遗传力分别为0.351、0.326和0.331,100kg体重背膘厚度遗传力估计值为0.426、0.403和0.445。各品种100kg体重日龄与100kg背膘厚度遗传相关与表型相关均为正相关。

张琰芳[9](2020)在《母猪繁殖性状相关候选基因多态性及其与产仔数和乳头数的关联分析》文中提出母猪繁殖性状是低遗传力的数量性状,用传统育种方法选育其进展缓慢。分子遗传标记辅助选择与常规育种相结合能够有效提高繁殖性状的选择准确性,因此筛选与母猪繁殖性状相关的分子遗传标记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485头大白猪和290头巴马香猪为研究对象,对13个与繁殖性状相关的候选基因(ESR1、DPPA5、EPOR、LEPR、FUT1、VEGFA、OPN、PTGS2、RBP4、LIF、IGFBP2、PRLR、IGFBP1)进行SNP位点检测,分析各个SNP位点群体遗传信息及其与产仔数和乳头数的关联。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大白猪的平均窝产仔数(13.59±3.15头)极显着高于巴马香猪平均窝产仔数(9.60±2.00头)(P<0.001)。2.先利用样品DNA混合池PCR及测序分析,在13个候选基因中共筛选到50个SNP位点;再用多重PCR及二代测序技术在两个品种中进行个体基因分型,在13个基因中共检测出68个SNP位点。在巴马香猪中发现64个SNP位点,包括35个低度多态和29个中度多态的SNP;其中,58个SNP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其余6个位点处于不平衡状态。在大白猪中检测出36个SNP位点,包括10个低度多态和26个中度多态的SNP;其中,29个SNP位点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其余7个位点处于不平衡状态。3.SNP位点与产仔数和乳头数性状进行关联分析的结果显示:(1)ESR1基因rs14295786A>C位点与巴马香猪第二、四、六和六胎总平均产仔数存在显着关联(P<0.05),AA型比CC型窝产仔数多0.860头。大白猪ESR1基因SNP位点与窝产仔数无显着关联(P>0.05)。(2)DPPA5基因在巴马香猪和大白猪中分别存在5个和3个SNP,其中,仅g:52987170C>A位点与巴马香猪第三、四、五、六胎和六胎总平均产仔数存在显着关联(P<0.05)。(3)EPOR基因在巴马香猪和大白猪中分别存在8个和5个SNP,与六胎总平均产仔数具有显着关联(P<0.05)。(4)巴马香猪LEPR基因存在的3个SNP位点中有2个与六胎总平均产仔数存在显着关联(P<0.05),突变纯合子在各胎次中的产仔数均有下降趋势。而在大白猪中,该基因的SNP位点与产仔数无显着关联(P>0.05)。(5)巴马香猪和大白猪VEGFA基因均检测到8个SNP,其中巴马香猪大部分SNP位点与各胎次及六胎总平均产仔数均存在显着关联(P<0.05),大白猪4个SNP位点与六胎总平均产仔数存在显着关联(P<0.05)。(6)巴马香猪和大白猪OPN基因分别检测到3和2个SNP位点,巴马香猪的3个SNP位点突变纯合子窝产仔数较低,其中2个SNP位点突变纯合子的六胎总平均产仔数显着降低(P<0.05);大白猪的2个SNP位点没有检测到突变纯合子,各个胎次的杂合子窝产仔数有比野生纯合子降低的趋势。(7)PTGS2基因rs81219156C>T位点与大白猪六胎总平均产仔数存在显着关联(P<0.05);在巴马香猪中rs81219156C>T位点,TT型比CC型乳头数增加0.23个(P<0.05)。(8)巴马香猪及大白猪RBP4基因SNP位点与窝产仔数关联不显着(P>0.05),但是巴马香猪rs702101190C>A位点和rs55618789C>T位点与乳头数显着关联(P<0.05)。(9)巴马香猪IGFBP2基因rs1112268627T>C位点与第三、四、六胎和六胎总平均产仔数存在显着关联(P<0.05);T基因是有利等位基因,但是大白猪中它是不利等位基因。(10)大白猪IGFBP1基因检测到4个SNP位点,形成一个连锁模块,该连锁模块与大白猪窝产仔数有一定的关联,突变纯合子产仔数较高,其中第五胎突变纯合子产仔数比野生纯合子增加了2.32头(P<0.05)。4、连锁不平衡与单倍型分析发现:这些SNP在巴马香猪群体中存在9种单倍型(H1-H9),其中H1、H3、H4、H5、H6、H7、H8、H9单倍型与产仔数性状显着关联(P<0.05),H6与乳头数性状显着关联(P<0.05);在大白猪群体中存在6种单倍型(H1-H6),其中H2、H3、H4单倍型与产仔数性状关联差异显着(P<0.05)。

杨薇[10](2020)在《猪舍温度对后备母猪培育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试验以后备母猪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不同环境温度对后备母猪生长性能、生理生化、饲养环境、日常行为及繁殖性能的影响研究,为今后研究、建立后备母猪舒适环境参数和综合评价指标,科学有效调控母猪舍内的温热环境提供参考依据。选用150日龄、体重为(80.39±2.00)kg左右的长白×约克夏(L×Y)二元后备母猪54头,随机分为3个试验处理组,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3头。设定22℃、26℃和30℃3个环境温度,试验期100 d,其中前70d为温度处理期,后30d为自然温度处理期(常规的通风与自然温热调控)。试验期间测定猪只的生长性能、生理生化指标变化、发情率和舍内环境参数。结果表明:1)三种不同环境温度对后备母猪的背膘和平均日增重均无显着性影响(P>0.05)。2)随环境温度的升高,后备母猪的体表温度和呼吸频率显着升高(P<0.05),但对其直肠温度并无显着差异(P>0.05)。3)环境温度对血液中抗氧化免疫指标、应激和内分泌激素水平有显着影响(P<0.05)。其中,26℃处理组极显着升高了血清中SOD、GSH-PX浓度(P<0.01),但极显着降低了MDA浓度(P<0.01)。试验温度处理期间,26℃处理组显着降低了血清中CORT、HSP70含量(P<0.05);其血清中PROG含量显着高于22℃处理组并且其E2含量显着高于30℃处理组(P<0.05)。而在后备母猪发情期,26℃处理组显着降低了血清中CORT的含量(P<0.05)并且其血清中LH含量均显着高于30℃处理组(P<0.05),但与22℃处理组之间并无显着性差异(P>0.05);30℃处理组的PROG含量显着高于22℃处理组并且其血清中E2含量显着高于26℃处理组(P<0.05)。4)22℃处理组猪舍内的NH3浓度、CO2浓度、TSP浓度和气载微生物含量均为最高并且其舍内TSP浓度显着高于30℃处理组(P<0.05);22℃处理组、26℃处理组猪舍内金黄色葡萄球菌菌落总数均显着高于30℃处理组(P<0.05),但22℃处理组和26℃处理组之间差异不显着(P>0.05)。26℃处理组猪舍内大肠杆菌菌落总数显着高于30℃处理组(P<0.05),但与22℃处理组之间差异不显着(P>0.05)。5)环境温度对后备母猪初次发情日龄、初情体重和配种日龄均有显着影响(P<0.05),尤其环境温度30℃时会显着延迟其初次发情的日龄(P<0.05)。其中,26℃处理组的发情率极显着高于30℃处理组(P<0.01);26℃处理组的初情日龄、初情体重显着低于30℃处理组(P<0.05);26℃处理组、30℃处理组的配种日龄显着早于22℃处理组(P<0.05)。6)通过温度和后备母猪各参数之间的相关性分析发现,环境温度与后备母猪生理指标和其血清中雌二醇含量呈极显着正相关性(P<0.01);与后备母猪血清中孕酮含量呈显着相关性(P<0.05);与舍内NH3浓度、CO2浓度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含量呈显着负相关性(P<0.05);与舍内TSP浓度呈极显着负相关性(P<0.01);与后备母猪配种日龄呈极显着负相关性(P<0.01)。

二、提高母猪繁殖性能的技术措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提高母猪繁殖性能的技术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山东泰安五个规模化猪场影响母猪繁殖率的因素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符号说明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母猪繁殖性能的评价指标
        1.1.1 母猪产仔数
        1.1.2 仔猪初生重
        1.1.3 仔猪均匀度
        1.1.4 母猪泌乳力
        1.1.5 断奶仔猪数
        1.1.6 仔猪断乳重
    1.2 影响母猪繁殖性能的因素
        1.2.1 种猪自身品种对繁殖性能的影响
        1.2.2 饲养管理水平对繁殖性能的影响
        1.2.3 哺乳仔猪的培养技术对繁殖性能的影响
        1.2.4 深部输精技术对繁殖性能的影响
        1.2.5 关于繁殖障碍性疾病对繁殖性能的影响
2 材料与方法
    2.1 猪场基本情况
    2.2 配种与输精方式
    2.3 妊娠母猪的饲养管理
    2.4 哺乳母猪的饲养管理
    2.5 品种
    2.6 测定性状
    2.7 繁殖性疾病抗体的检测
        2.7.1 样本的采集
        2.7.2 主要使用试剂
        2.7.3 主要使用仪器
        2.7.4 测定结果
    2.8 数据统计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母猪繁殖指标
    3.2 不同胎次对母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3.3 分娩季节对母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3.4 种公猪品种对产仔性能的影响
    3.5 母猪猪品种对产仔性能的影响
    3.6 繁殖障碍性病毒抗体检测结果
    3.7 小结
4 讨论
    4.1 关于胎次对母猪生产性能的讨论
    4.2 关于分娩季节对母猪生产性能的讨论
    4.3 关于种公猪品种对产仔性能的讨论
    4.4 关于母猪品种对产仔性能的讨论
    4.5 关于繁殖障碍性病毒抗体检测结果的讨论
    4.6 关于提高母猪产仔率的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2)复方中草药添加剂提高母猪繁殖性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规模化猪场母猪繁殖性能的研究现状
    1.2 影响母猪繁殖性能的因素
        1.2.1 营养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1.2.2 饲养管理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1.2.3 疾病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1.3 复方中草药添加剂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1.3.1 复方中草药添加剂对母猪正常发情的影响
        1.3.2 复方中草药制剂对妊娠母猪生产的影响
    1.4 中草药改善母猪繁殖性能的作用机理
    1.5 复方中草药添加剂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1.6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促孕散对不发情后备母猪繁殖性能的作用
    2.1 材料和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2 试验时间和地点
        2.1.3 试验动物及分组
        2.1.4 试验方法
    2.2 结果
        2.2.1 促孕散对不发情后备母猪的促发情作用及配种效果
        2.2.2 促孕散对不发情后备母猪的产仔情况的影响
        2.2.3 促孕散对不发情后备母猪产仔猪体重的影响
        2.2.4 促孕散对不发情后备母猪断奶成活数、发情间隔天数和 PSY 的影响
    2.3 讨论
    2.4 小结
第三章 促孕散对经产母猪繁殖性能的作用
    3.1 材料和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试验时间和地点
        3.1.3 试验动物及分组
        3.1.4 试验方法
    3.2 结果
        3.2.1 促孕散对经产母猪发情的促发情作用及配种效果
        3.2.2 促孕散对经产母猪血清中激素的影响
        3.2.3 促孕散对经产母猪产仔的影响
        3.2.4 促孕散对经产母猪产仔猪体重的影响
        3.2.5 促孕散对经产母猪断奶成活数、发情间隔天数和PSY的影响
    3.3 讨论
    3.4 小结
第四章 清宫散对临产妊娠母猪分娩情况的影响
    4.1 材料和方法
        4.1.1 试验材料
        4.1.2 试验时间和地点
        4.1.3 试验动物及分组
        4.1.4 试验方法
    4.2 结果
        4.2.1 清宫散对妊娠母猪产程和恶露持续时间的影响
        4.2.2 清宫散对妊娠母猪产仔的影响
        4.2.3 清宫散对妊娠母猪产仔猪体重的影响
        4.2.4 清宫散对妊娠母猪断奶成活数、发情间隔天数和PSY的影响
    4.3 讨论
    4.4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3)法系大约克母猪膘情调控及其对繁殖性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文献综述
    1 母猪的体况评定
        1.1 眼观评分法
        1.2 背膘测定法
    2 妊娠母猪的饲养管理
        2.1 妊娠期的营养需求
        2.2 妊娠期的饲喂方案
    3 后备母猪的饲养管理
    4 饲喂量、背膘厚度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试验一 不同饲喂方案对膘情和繁殖性能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动物与试验设计
        1.2 饲喂方案
        1.3 测定指标
        1.4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饲喂方案对背膘的影响
        2.2 不同饲喂方案对产仔数、初生重、初生窝重的影响
        2.3 不同饲喂方案对死胎、木乃伊、弱仔的影响
    3 讨论
    4 小结
试验二 法系大约克母猪膘情对繁殖性能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动物与试验设计
        1.2 试验器材
        1.3 饲喂方案
        1.4 数据收集与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母猪产前背膘对产仔数影响
        2.2 背膘对断奶窝重的影响
    3 讨论
    4 小结
试验三 后备母猪膘情对繁殖性能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动物与试验设计
        1.2 试验器材
        1.3 数据收集
    2 结果与分析
        2.1 后备母猪初配背膘对产仔性能的影响
        2.2 初配背膘与产仔过低的关系
        2.3 断奶背膘对一胎母猪发情率的影响
7天)的关系'>2.4 初配背膘、断奶背膘与超期母猪(断配间隔>7天)的关系
    3 讨论
    4 小结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4)黄腐酸对母猪繁殖性能及生理生化指标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黄腐酸的研究进展综述
        1.1.1 黄腐酸的生物学特性及作用机理
        1.1.2 黄腐酸的研究进展
    1.2 规模化猪场母猪繁殖性能现状
        1.2.1 影响母猪繁殖性能的因素
        1.2.2 改良母猪繁殖性能及提高生产效率的措施
    1.3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设计
        2.1.1 试验动物与饲养管理
        2.1.3 试验日粮
    2.2 主要试验仪器和溶液试剂
        2.2.1 主要试验仪器
        2.2.2 主要溶液与试剂
    2.3 测定指标和方法
        2.3.1 母猪血清生化指标的测定
        2.3.2 母猪繁殖性能的测定
        2.3.3 母猪再繁殖性能的测定
        2.3.4 母猪初乳成分及初乳抗体G蛋白的测定
        2.3.5 母猪血清抗氧化性能的测定
        2.3.6 母猪粪微生物数量的测定
        2.3.7 母猪血清抗体的测定
        2.3.8 母猪血清生殖激素的测定
    2.4 统计分析和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饲喂黄腐酸对母猪血清生化指标的结果分析
    3.2 饲喂黄腐酸对母猪繁殖性能的结果分析
    3.3 饲喂黄腐酸对母猪再繁殖性能的结果分析
    3.4 饲喂黄腐酸对母猪初乳成分及抗体G蛋白的结果分析
    3.5 饲喂黄腐酸对母猪血清抗氧化性能的结果分析
    3.6 饲喂黄腐酸对母猪粪微生物数量的结果分析
    3.7 饲喂黄腐酸对母猪血清抗体的结果分析
    3.8 饲喂黄腐酸对母猪血清生殖激素的结果分析
4 讨论
    4.1 饲喂黄腐酸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4.2 饲喂黄腐酸对母猪血清抗氧化性能影响
    4.3 饲喂黄腐酸对母猪血清生化指标及血清抗体的影响
    4.4 饲喂黄腐酸对母猪初乳成分的影响
    4.5 饲喂黄腐酸对母猪粪便微生物的影响
    4.6 饲喂黄腐酸对母猪生殖激素的影响
    4.7 关于黄腐酸适宜饲喂添加量
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5)纯化膳食纤维对母猪繁殖性能及其和后代肠道微生物区系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写词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膳食纤维的定义及特性
        1.1.1 膳食纤维的定义及测定方法
        1.1.2 膳食纤维的理化性质
    1.2 肠道微生物对宿主健康的影响
        1.2.1 肠道微生物
        1.2.2 肠道微生物的定殖
        1.2.3 肠道微生物与健康
        1.2.4 母体肠道微生物对后代健康的影响
    1.3 .膳食纤维的生理效应
        1.3.1 膳食纤维对肠道微生物的影响
        1.3.2 膳食纤维对机体免疫的影响
        1.3.3 膳食纤维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1.3.4 膳食纤维对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1.4 16S rDNA扩增测序技术在肠道微生物研究上的运用
    1.5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母猪粪便微生物体外发酵纯化膳食纤维的研究
    2.1 前言
    2.2 材料和方法
        2.2.1 粪样采集
        2.2.2 底物的收集
        2.2.3 成分和物理特性测定
        2.2.4 底物的酶促水解
        2.2.5 体外发酵设计
        2.2.6 基础培养基成分及配制
        2.2.7 接种物的稀释和接种
        2.2.8 SCFAs的测定
        2.2.9 数据统计与分析
    2.3 结果与分析
        2.3.1 膳食纤维成分比较
        2.3.2 膳食纤维物理特性比较
        2.3.3 膳食纤维体外发酵特性比较
        2.3.4 膳食纤维成分与理化特性相关性分析
    2.4 讨论
    2.5 小结
第三章 妊娠期摄入纯化复合膳食纤维对母猪繁殖性能、肠道微生物及免疫性能的影响
    3.1 前言
    3.2 材料和方法
        3.2.1 试验动物和设计
        3.2.2 饲粮配方
        3.2.3 饲养管理
        3.2.4 样品收集
        3.2.5 检测指标
        3.2.6 数据统计与分析
    3.3 结果与分析
        3.3.1 妊娠母猪繁殖性能
        3.3.2 哺乳母猪哺乳性能
        3.3.3 母猪粪便中SCFAs的浓度
        3.3.4 血清激素及细胞因子水平
        3.3.5 粪便微生物多样性的分析
        3.3.6 菌群结构与分布
    3.4 讨论
        3.4.1 FM对肠道微生物的影响
        3.4.2 FM对细胞因子的影响
        3.4.3 FM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3.5 小结
第四章 母猪妊娠期摄入纯化复合膳食纤维对其后代仔猪肠道微生物组成及免疫的影响
    4.1 前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试验动物与设计
        4.2.2 测定指标及方法
        4.2.3 数据统计与分析
    4.3 结果与分析
        4.3.1 新生仔猪器官指数
        4.3.2 母猪泌乳期粪便SCFAs水平
        4.3.3 后代仔猪血清免疫球蛋白及补体蛋白水平
        4.3.4 后代仔猪血清细胞因子水平
        4.3.5 微生物多样性分析
        4.3.6 菌群结构与分布
        4.3.7 仔猪组织TLRs m RNA表达
    4.4 讨论
        4.4.1 FM对初生仔猪器官发育的影响
        4.4.2 FM对后代仔猪肠道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4.4.3 FM对后代仔猪免疫性能的影响
    4.5 小结
第五章 母猪妊娠期摄入膳食纤维对其后代抵抗应激反应的影响
    5.1 前言
    5.2 材料与方法
        5.2.1 试验材料
        5.2.2 试验动物及日粮
        5.2.3 试验设计及饲养管理
        5.2.4 检测指标
        5.2.5 数据统计与分析
    5.3 结果与分析
        5.3.1 仔猪生产性能
        5.3.2 LPS攻毒对断奶仔猪血清免疫球蛋白的影响
        5.3.3 LPS攻毒对断奶仔猪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
    5.4 讨论
    5.5 小结
第六章 复合膳食纤维对断奶仔猪肠道微生物和代谢组的影响
    6.1 前言
    6.2 材料与方法
        6.2.1 试验材料
        6.2.2 试验设计及日粮
        6.2.3 饲养管理
        6.2.4 样品收集
        6.2.5 检测指标
        6.2.6 数据统计与分析
    6.3 结果与分析
        6.3.1 微生物多样性分析
        6.3.2 菌群结构与分布
        6.3.3 代谢组分析
    6.4 讨论
        6.4.1 FM对仔猪肠道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6.4.2 FM对仔猪肠道代谢组学的影响
    6.5 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主要创新点
    7.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6)高氟对后备母猪生长与繁殖性能的危害(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绪论
第一篇 文献综述
    第1章 氟与畜牧业生产
        1.1 氟的存在与高氟危害
        1.2 中国的氟污染
        1.3 氟与畜牧业
    第2章 影响母猪繁殖性能的因素
        2.1 遗传因素
        2.2 环境因素
        2.3 营养与饲料因素
        2.4 饲养管理技术
    第3章 母猪卵巢发育与卵巢颗粒细胞
        3.1 母猪的卵巢发育
        3.1.1 卵母细胞的发育
        3.1.2 卵泡的发育
        3.1.3 氟化物对卵巢发育的影响
        3.2 卵巢颗粒细胞对卵母细胞成熟的影响
        3.2.1 颗粒细胞和卵母细胞的间隙连接
        3.2.2 颗粒细胞的旁分泌作用
第二篇 研究内容
    第1章 NaF对后备母猪生产性能和繁殖性能的影响
        1.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动物分组
        1.2 饲养管理过程
        1.3 试验各阶段基础日粮
        1.4 各指标测定及方法
        1.5 数据统计与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 饲料基础氟含量测定
        2.2 不同阶段试验组和对照组母猪全血氟含量
        2.3 NaF对军牧1 号后备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2.4 不同阶段试验组和对照组母猪全血氟含量
        3.讨论
        3.1 NaF对军牧1 号母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3.2 NaF对军牧1 号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4.小结
    第2章 NaF对后备母猪卵巢组织和卵巢颗粒细胞的影响
        1.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样品
        1.2 试验器材
        1.3 试验试剂
        1.4 试验方法
        1.5 数据统计与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 NaF对后备母猪卵巢组织的影响
        2.2 NaF对卵巢颗粒细胞的影响
        3.讨论
        3.1 NaF对卵巢组织氧化水平的影响
        3.2 NaF对卵巢组织凋亡水平的影响
        3.3 NaF对卵巢颗粒细胞的影响
        4.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导师简介
作者简介
致谢

(7)补饲中草药-农副产品混合发酵饲料对围产期母猪及其仔猪生产性能及肠道微生物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对照表(Abbreviations)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研究背景
        1.1 母猪便秘的成因
        1.1.1 生理因素
        1.1.2 饲养管理因素
        1.1.3 疾病因素
        1.1.4 药物性因素
        1.2 母猪便秘的危害
        1.2.1 采食量降低
        1.2.2 引起炎症
        1.2.3 繁殖性能下降(产畸形、死胎仔猪甚至流产)
        1.2.4 脱宫不孕或脱肛
        1.2.5 后代仔猪生长性能下降
        1.3 缓解围产期母猪便秘的措施
        1.3.1 加强饲养管理
        1.3.2 合理使用药物
        1.3.3 科学保健
    2 日粮纤维
        2.1 日粮纤维的定义与分类
        2.2 日粮纤维的理化特性
        2.2.1 水合性
        2.2.2 黏性
        2.2.3 吸附性
        2.2.4 可发酵性
        2.3 日粮纤维在猪生产上的应用
        2.3.1 日粮纤维在断奶仔猪上的应用
        2.3.2 日粮纤维在育肥猪上的应用
        2.3.3 日粮纤维在妊娠母猪上的应用
    3 微生物发酵技术及其应用
        3.1 微生物发酵技术及作用机理
        3.2 微生物发酵中草药的应用
        3.3 微生物发酵农副产品的应用
    4 多组学技术
        4.1 微生物多样性测序技术在动物营养研究中的应用
        4.2 代谢组学技术在动物营养学研究中的应用
    5 研究目的、内容及技术路线
        5.1 研究目的、意义
        5.2 研究内容
        5.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试验研究
    第一节 补饲中草药-农副产品混合发酵饲料对围产期母猪便秘及粪便细菌和真菌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1.1 中草药-农副产品混合发酵饲料的制备
        1.1.2 试验试剂与仪器
        1.2 试验动物与分组
        1.3 饲养管理
        1.4 样品采集
        1.5 检测指标与方法
        1.5.1 粪便评分
        1.5.2 粪便细菌和真菌测序
        1.6 数据分析
        1.6.1 粪便评分及细菌和真菌多样性
        1.6.2 粪便细菌和真菌组成及差异性
        2 结果与分析
        2.1 补饲中草药-农副产品混合发酵饲料对围产期母猪粪便评分的影响
        2.2 补饲中草药-农副产品混合发酵饲料对围产期母猪粪便细菌和真菌多样性的影响
        2.3 补饲中草药-农副产品混合发酵饲料对围产期母猪粪便细菌和真菌组成的影响
        2.3.1 补饲中草药-农副产品混合发酵饲料对母猪分娩和断奶时粪便细菌组成的影响
        2.3.2 补饲中草药-农副产品混合发酵饲料对母猪分娩和断奶时粪便真菌组成的影响
        2.4 补饲中草药-农副产品混合发酵饲料对围产期母猪粪便细菌和真菌相对丰度的影响
        2.4.1 补饲中草药-农副产品混合发酵饲料对母猪分娩时粪便细菌相对丰度的影响
        2.4.2 补饲中草药-农副产品混合发酵饲料对母猪分娩时粪便真菌相对丰度的影响
        2.4.3 补饲中草药-农副产品混合发酵饲料对母猪断奶时粪便细菌相对丰度的影响
        2.4.4 补饲中草药-农副产品混合发酵饲料对母猪断奶时粪便真菌相对丰度的影响
        3 讨论
        3.1 补饲中草药-农副产品混合发酵饲料对围产期母猪便秘的影响
        3.2 补饲中草药-农副产品混合发酵饲料对围产期母猪粪便细菌和真菌多样性的影响
        3.3 补饲中草药-农副产品混合发酵饲料对围产期母猪粪便细菌和真菌组成的影响
        3.4 补饲中草药-农副产品混合发酵饲料对围产期母猪粪便细菌和真菌相对丰度差异的影响
        4 小结
    第二节 补饲中草药-农副产品混合发酵饲料对围产期母猪乳汁质量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1.1 中草药-农副产品混合发酵饲料的制备
        1.1.2 试验试剂与仪器
        1.2 试验动物与分组
        1.3 饲养管理
        1.4 样品采集
        1.5 母猪乳汁指标的测定
        1.6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围产期母猪补饲中草药-农副产品混合发酵饲料对乳常规成分的影响
        2.2 围产期母猪补饲中草药-农副产品混合发酵饲料对乳汁免疫球蛋白含量的影响
        2.3 围产期母猪补饲中草药-农副产品混合发酵饲料对乳汁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3 讨论
        4 小结
    第三节 围产期母猪补饲中草药-农副产品混合发酵饲料对哺乳仔猪生长发育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1.1 中草药-农副产品混合发酵饲料的制备
        1.1.2 试验试剂与仪器
        1.2 试验动物与分组
        1.3 饲养管理
        1.4 样品采集
        1.4.1 血清样本采集
        1.4.2 粪便样本采集
        1.5 指标测定及数据分析
        1.5.1 粪便细菌和真菌基因组提取、测序及数据分析
        1.5.2 血清代谢物检测及数据分析
        1.5.3 哺乳仔猪生长性能数据记录及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围产期母猪补饲中草药-农副产品混合发酵饲料对哺乳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2.2 围产期母猪补饲中草药-农副产品混合发酵饲料对哺乳仔猪血清代谢物的影响
        2.2.1 血清样本质控分析
        2.2.2 血清样本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
        2.2.3 围产期母猪补饲中草药-农副产品混合发酵饲料对哺乳仔猪血清差异代谢物的影响
        2.2.4 围产期母猪补饲中草药-农副产品混合发酵饲料对哺乳仔猪血清差异代谢物代谢通路的影响
        2.3 围产期母猪补饲中草药-农副产品混合发酵饲料对哺乳仔猪粪便细菌和真菌的影响
        2.3.1 围产期母猪补饲中草药-农副产品混合发酵饲料对哺乳仔猪粪便细菌和真菌多样性的影响
        2.3.2 围产期母猪补饲中草药-农副产品混合发酵饲料对哺乳仔猪粪便细菌和真菌组成的影响
        2.3.3 围产期母猪补饲中草药-农副产品混合发酵饲料对哺乳仔猪粪便细菌和真菌相对丰度的影响
        2.3.4 围产期母猪补饲中草药-农副产品混合发酵饲料对哺乳仔猪粪便细菌功能的影响
        3 讨论
        3.1 围产期母猪补饲中草药-农副产品混合发酵饲料对哺乳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3.2 围产期母猪补饲中草药-农副产品混合发酵饲料对哺乳仔猪血清代谢的影响
        3.3 围产期母猪补饲中草药-农副产品混合发酵饲料对哺乳仔猪粪便细菌和真菌的影响
        4 小结
第三章 全文总结、创新点及有待于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1 全文总结
    2 创新点
    3 有待于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8)美系猪群繁殖和生长性状影响因素分析及遗传参数估计(论文提纲范文)

符号说明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中国养猪业与种猪育种工作现状与问题
    1.2 美系猪种概括
    1.3 影响猪生产性能的因素
        1.3.1 影响猪繁殖性能的因素
        1.3.2 影响猪生长性能的因素
    1.4 评价繁殖和生长性能的性状
        1.4.1 评价繁殖性能的性状
        1.4.2 评价生长性能的性状
    1.5 遗传评定与遗传参数估计
        1.5.1 遗传参数的概念
        1.5.2 遗传参数估计的方法
        1.5.3 遗传参数估计常用的模型
        1.5.4 遗传参数估计的软件
    1.6 遗传评估的概念与方法
    1.7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数据来源
    2.2 数据处理
    2.3 测定性状
        2.3.1 繁殖性能测定性状
        2.3.2 生长性能测定性状
    2.4 遗传参数估计文件设置
    2.5 统计模型
3 结果与分析
    3.1 美系猪繁殖性能影响因素分析
        3.1.1 品种对美系猪繁性状的影响
        3.1.2 胎次对母猪繁殖性状的影响
        3.1.3 分娩季节对繁殖性状的影响
    3.2 生长性能影响因素分析
        3.2.1 品种对生长性状的影响
        3.2.2 性别对生长性状的影响
    3.3 遗传选育进展分析
        3.3.1 表型值和EBV变化趋势
        3.3.2 综合指数变化趋势
    3.4 繁殖性状和生长性状的遗传力和遗传相关
        3.4.1 不同品种母猪繁殖性状的遗传力
        3.4.2 繁殖性状的表型相关和遗传相关
        3.4.3 不同品种后备猪生长性状的遗传力
        3.4.4 生长性状的表型相关与遗传相关
4 讨论
    4.1 美系猪繁殖性能影响因素分析
        4.1.1 品种对繁殖性状的影响
        4.1.2 胎次对繁殖性状的影响
        4.1.3 分娩季节对繁殖性状的影响
    4.2 美系猪生长性能影响因素分析
        4.2.1 品种对生长性状的影响
        4.2.2 性别对生长性状的影响
    4.3 遗传选育进展
    4.4 遗传参数估计
        4.4.1 繁殖性状的遗传力
        4.4.2 繁殖性状的遗传相关和表型相关
        4.4.3 生长性状的遗传力
        4.4.4 生长性状的遗传相关和表型相关
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9)母猪繁殖性状相关候选基因多态性及其与产仔数和乳头数的关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前言
    1.2 产仔数和乳头数的影响因素
    1.3 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及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应用
    1.4 本研究涉及候选基因的研究进展
        1.4.1 ESR1基因
        1.4.2 DPPA5基因
        1.4.3 EPOR基因
        1.4.4 LEPR基因
        1.4.5 VEGFA基因
        1.4.6 OPN基因
        1.4.7 PTGS2基因
        1.4.8 RBP4基因
        1.4.9 LIF基因
        1.4.10 PRLR基因
        1.4.11 IGFBP1和IGFBP2基因
    1.5 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大白猪、巴马香猪繁殖性状描述性统计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数据来源
        2.2.2 数据资料统计与分析
    2.3 结果
        2.3.1 巴马香猪与大白猪繁殖性状的描述性统计
        2.3.2 胎次对巴马香猪和大白猪窝产仔数的影响
        2.3.3 品种对猪窝产仔数的影响
    2.4 讨论
        2.4.1 不同品种对猪窝产仔数的影响
        2.4.2 胎次对猪窝产仔数的影响
    2.5 小结
第三章 大白猪、巴马香猪繁殖性状相关基因SNP的筛选
    3.1 引言
    3.2 试验材料
        3.2.1 母猪样品及生产数据的记录
        3.2.2 主要试剂
        3.2.3 主要设备仪器
    3.3 试验方法
        3.3.1 猪基因组DNA提取
        3.3.2 DNA纯度和浓度检测
        3.3.3 引物的设计以及PCR过程
        3.3.4 数据分析
        3.3.5 多重PCR结合二代测序检验SNP多态性
        3.3.6 基因的群体遗传学统计分析
    3.4 试验结果
        3.4.1 不同品种母猪基因组DNA提取结果
        3.4.2 PCR扩增效果
        3.4.3 基因分型结果
        3.4.4 基因遗传学分析
    3.5 讨论
    3.6 小结
第四章 大白猪、巴马香猪相关基因SNP与繁殖性状的关联分析
    4.1 引言
    4.2 方法
        4.2.1 数据资料的统计分析
        4.2.2 基因多态性与繁殖性状的关联分析
        4.2.3 连锁不平衡检验及单倍型分析
    4.3 结果
        4.3.1 基因多态性位点与产仔数性状的关联分析
        4.3.2 基因多态性位点与巴马香猪乳头数性状的关联分析
        4.3.3 SNP位点单倍型分析
        4.3.4 单倍型和繁殖性状关联分析
    4.4 讨论
        4.4.1 ESR1基因SNP多态性与产仔数性状的关联分析
        4.4.2 DPPA5基因SNP多态性与产仔数性状的关联分析
        4.4.3 EPOR基因SNP多态性与产仔数性状的关联分析
        4.4.4 LEPR基因SNP多态性与产仔数性状的关联分析
        4.4.5 FUT1基因SNP多态性与产仔数性状的关联分析
        4.4.6 VEGFA基因SNP多态性与繁殖性状的关联分析
        4.4.7 OPN基因SNP多态性与产仔数性状的关联分析
        4.4.8 其它候选基因SNP多态性与繁殖性状的关联分析
        4.4.9 基因多态性位点间连锁不平衡及单倍型分析
    4.5 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10)猪舍温度对后备母猪培育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第1章 文献综述
    1.环境温度对母猪生产的影响
        1.1 环境温度对母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1.2 环境温度对母猪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1.3 环境温度对猪舍环境参数的影响
        1.4 环境温度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1.4.1 对母猪发情的影响
        1.4.2 对受胎率的影响
        1.4.3 对胚胎发育的影响
        1.4.4 对母猪泌乳量和仔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2.有待解决的问题、研究目的与意义
    3.技术路线
第2章 引言
第3章 试验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猪舍
        1.2 试验动物与试验设计
        1.3 试验日粮
        1.4 饲养管理
        1.5 试验仪器设备
        1.6 测定指标与方法
        1.6.1 环境温湿度
        1.6.2 生长性能
        1.6.3 生理指标
        1.6.4 生化指标
        1.6.5 环境指标
        1.6.7 发情率
        1.7 统计分析
第4章 结果与分析
    4.1 试验猪舍内环境温湿度
    4.2 生长性能
    4.3 生理指标
    4.4 生化指标
        4.4.1 血液代谢指标
        4.4.2 抗氧化能力及免疫指标
        4.4.3 应激、内分泌激素
    4.5 环境参数
        4.5.1 TSP
        4.5.2 气载微生物
        4.5.3 NH_3和CO_2
    4.6 发情日龄和发情率
    4.7 环境温度与后备母猪各参数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4.7.1 环境温度与生理指标之间相关性分析
        4.7.2 环境温度与血液抗氧化能力及免疫指标之间相关性分析
        4.7.3 环境温度与血液应激、内分泌激素之间相关性分析
        4.7.4 环境温度与舍内环境参数之间相关性分析
        4.7.5 环境温度与后备母猪激素水平、繁殖性能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4.7.6 环境温度与后备母猪敏感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第5章 讨论
    5.1 不同环境温度对后备母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5.2 不同环境温度对后备母猪生理指标的影响
    5.3 不同环境温度对后备母猪生化指标的影响
    5.4 不同环境温度对后备母猪繁殖激素水平及初次发情的影响
    5.5 不同环境温度对母猪舍内环境参数的影响
    5.6 环境温度与后备母猪各参数之间相关性分析
第6章 结论与创新点
    1 主要结论
    2 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四、提高母猪繁殖性能的技术措施(论文参考文献)

  • [1]山东泰安五个规模化猪场影响母猪繁殖率的因素调查[D]. 刘天真. 山东农业大学, 2021(01)
  • [2]复方中草药添加剂提高母猪繁殖性能的研究[D]. 田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1(01)
  • [3]法系大约克母猪膘情调控及其对繁殖性能的影响[D]. 张广卫. 扬州大学, 2021(09)
  • [4]黄腐酸对母猪繁殖性能及生理生化指标影响的研究[D]. 褚洪旭. 山东农业大学, 2021(01)
  • [5]纯化膳食纤维对母猪繁殖性能及其和后代肠道微生物区系的影响[D]. 伍剑. 广西大学, 2020(07)
  • [6]高氟对后备母猪生长与繁殖性能的危害[D]. 刘鹏磊. 吉林大学, 2020(08)
  • [7]补饲中草药-农副产品混合发酵饲料对围产期母猪及其仔猪生产性能及肠道微生物的影响[D]. 胡永强. 江西农业大学, 2020(07)
  • [8]美系猪群繁殖和生长性状影响因素分析及遗传参数估计[D]. 陈海龙. 山东农业大学, 2020(11)
  • [9]母猪繁殖性状相关候选基因多态性及其与产仔数和乳头数的关联分析[D]. 张琰芳. 广西大学, 2020
  • [10]猪舍温度对后备母猪培育的影响研究[D]. 杨薇. 西南大学, 2020

标签:;  ;  ;  ;  ;  

提高母猪繁殖性能的技术措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