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塌方处理技术分析

隧道塌方处理技术分析

一、浅析隧道坍方的处理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郝德亮,安永林,李佳豪,岳健,曾贤臣,周进[1](2019)在《融合AHP法-PC法-可拓法的两阶段隧道风险评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对隧道风险进行评估,在隧道现场调查的基础上,对隧道风险进行识别,基于层次分析法对各风险进行了排序,获得了隧道的主要风险.然后提出对于一般风险采用一阶段法评估,即直接用风险矩阵法进行评估;而对于重大风险采用两阶段法评估,即采用风险矩阵PC法进行初步评估后,再应用多级可拓法进行详细的综合评估.结果表明:隧道主要风险为坍方和洞口进洞风险;隧道整体坍方风险为Ⅰ级极高风险;准则层中地质风险为Ⅰ级极高风险,其次支护为Ⅱ级高度风险.所以控制隧道坍方风险应从地质和支护两个角度进行预防和应对.

李天斌,巫晨笛,孟陆波,高美奔[2](2019)在《隧道坍方动态分析与综合预警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利用监控量测资料开展隧道坍方预警是防止工程灾害的重要途径。在典型坍方变形监测曲线特征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归纳出坍方变形的四个阶段,建立以累积变形量、变形速率、变形加速度为指标的定量预警模型,确定基于坍方前兆的安全管理等级。将定量监测与定性现象相结合,建立隧道坍方综合预警模型,并将其应用于雅康高速公路隧道工程中。应用结果证明,本研究建立的塌方预警模型具有较好的准确性和工程实用价值。

沈孔健,万水,张晓春[3](2014)在《考虑隧道坍方区影响的横通道开挖效应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为了掌握在既有隧道坍方区附近修建横通道时,横通道的开挖将对隧道交叉部和坍方区围岩产生较大的影响,本文以陈屿隧道(复线)工程中横通道施工为工程背景,采用大型有限元软件建立了相应的数值计算模型,通过确定坍方区的最不利坍方形态,研究了考虑既有隧道围岩局部弱化区影响时横通道施工对既有老隧道结构内力和变形影响的空间效应。通过考虑坍方区的影响,为隧道横通道开挖效应的研究提供有益的补充。

朱俊勋[4](2014)在《隧道坍方处治的数值模拟与优化分析》文中提出我国西南地区山区分布广泛,地形地貌条件极为复杂,在这些地方修筑公路或者铁路,隧道工程往往占有很大的比重,而在隧道修建的过程中遇到的围岩稳定性问题日益突出,隧道坍方是其中最常见的灾害现象之一。它具有高危性、高频性以及高突发性等特点,若治理不当,不但延缓工期,而且增加建设成本,还会留下重大安全隐患。因此,对坍方事故的影响因素和处治方法进行总结,对以后隧道的快速、安全施工具有较大的实际意义。本文采用理论分析总结与数值模拟手段,对隧道坍方类型及处治方法、隧道坍方处治典型措施作用机制及隧道坍方处治施工过程力学行为进行了研究,最后总结了隧道坍方处治设计的基本原则和优化途径,获得的主要成果如下:(1)通过对诸多隧道坍方事故案例的分析,总结出隧道坍方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不良的地质条件、地下水、设计因素、施工和管理因素。并从规模大小、机理、控制因素和坍方位置的角度对隧道坍方进行系统分类。(2)结合隧道坍方预支护原理,采用理论分析和力学推导方法研究了超前小导管注浆、管棚和喷锚支护等典型支护措施的作用机制,建立了管棚在隧道开挖中的力学模型,采用FLAC3D软件对不同工况钢拱架支护下的围岩应力、位移情况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研究得出:1)钢拱架的设置,对拱脚应力集中现象有抑制作用,同时能够减少拱顶出现低应力区的范围,并可以有效抑制拱顶和底板的竖向位移;2)随着钢拱架设置间距的加大,其拱内最大轴力和弯矩值均有增加;3)钢拱架的最大轴力主要发生在拱顶处,最大弯矩主要发生在拱腰和拱顶处,拱脚处弯矩很小。(3)以广甘高速公路沈家山隧道坍方事故为依托,通过FLAC3D数值计算软件模拟分析坍方段施工力学行为引起的围岩应力场、位移场和塑性区变化规律,得出:1)拉应力最大主应力出现在拱顶60°范围以及底板中央,压应力最大主应力出现在隧道中间部分的拱脚处;2)拱顶下沉最大位移主要分布在拱顶60°范围内,底板隆起最大位移主要分布在底板中央1/3处;3)随着开挖的进行,坍腔中央也开始出现塑性区(以拉伸屈服为主),拱脚塑性区(以剪切屈服为主)范围明显增大,且向围岩深处发展,若不加以控制,拱脚部位可能会发生剪切破坏。4)结果表明处治措施在整个坍方治理过程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且拱脚和拱顶60°范围是本次坍方处治施工中应当重点支护的部位。(4)隧道坍方处治一般应遵循“先治水、后加固、防扩大、再处理”的基本原则,在有条件的前提下“宁早勿迟”,以达到安全、快速、经济的工程目的。并从开挖手段和方法的选择、支护方式的选取、信息化指导施工、施工管理水平的提高等方面阐述隧道坍方处治优化设计的基本途径。

何美丽,刘霁,刘浪,周健[5](2012)在《隧道坍方风险评价的未确知测度模型及工程应用》文中认为针对隧道塌方中风险等级评价中存在许多不确定性影响因素,借鉴未确知测度理论,将隧道塌方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作为未确知系统,提出隧道塌方风险预测的未确知测度模型,分析影响坍方诱因,选取围岩级别、开挖跨度、埋深、偏压角度、地下水状况、施工水平共6个实测指标作为隧道塌方风险预测的主要影响因子,以武广(武汉—广州)客运专线浏阳河隧道为例,构造适于隧道塌方风险预测指标的测度函数;同时引入信息熵理论确定各指标的权重,依照置信度识别准则对其风险等级进行判定,得出隧道塌方风险分级的评价结果。将已建立的未确知测度评估模型应用到青山岗隧道和马鞍山隧道坍方风险评估中,并与工程实际情况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该评价方法能解决隧道塌方中风险等级评价中诸多因素不确定性问题,可在实际工程中进行推广。

凌瑶[6](2012)在《广甘高速公路软岩隧道坍方机制及余震影响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我国西部地区具有全球最独特、最复杂的地质构造。第四纪以来,新构造运动和地震活动频繁,活动断裂发育。广甘高速公路位于四川省三大活动性断裂之一的龙门山断裂带的北段,地处青藏断块与华南断块的交接部位,地质条件十分复杂,是5.12汶川地震后修建的难度极高的高速公路。在隧道建设过程中,多次发生坍方灾害,特别是余震作用也多次对坍方造成影响。因此对该高速公路隧道坍方事故进行分析,研究汶川地震后余震对坍方的影响,对保障隧道工程施工安全意义重大。本文以广甘高速公路隧道建设中发生的坍方灾害为例,通过地质调查、理论分析对坍方的类型特征进行总结,分析坍方的机制;通过数值模拟研究震后软岩隧道施工的影响及余震作用下隧道二次坍方对二衬开裂的影响。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在千枚岩的物理力学性质试验基础上,分析地震作用后千枚岩的物理力学特性,认为地震作用使得原本就处于构造断裂带的围岩变得更加破碎,层间结合差,强度降低,在地下水的作用下整体的性质变差,围岩破碎成为隧道坍方的重要原因。(2)通过FLAC3D软件分析开挖法软岩隧道坍方的影响,结果表明,软岩隧道开挖时整体产生较大的塑性变形,临空面出现应力松弛现象,拱肩和拱腰位置应力集中现象明显,从而对隧道围岩稳定性造成不利的影响,进而易发生坍方失稳。(3)通过对广甘高速公路隧道坍方案例的调查分析,认为隧道坍方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断层破碎带、地下水作用、地震影响及施工方法四个方面。结合前人的研究,从坍方的控制因素、诱发因素、形态因素、机理因素四个方面归纳隧道坍方的类型,并概括隧道坍方机制主要为四种:塑性挤出、剪切滑移、碎裂松动和振动坍塌,并提出相应的处治措施。结合常规治理措施针对断层破碎带和地下水引起的坍方提出相应的处治对策。(4)通过UDEC离散元软件分析层面和结构面发育地段隧道坍方的原因,认为在隧道的拱肩、拱腰位置,结构面的间距、位置以及结构面与层面的不同切割组合决定了隧道坍方的位置和规模,一般间距越小,结构面与层面切割的角度越大越容易引起坍方。(5)采用FLAC3D软件分析在余震作用下初次坍方再次垮塌对二衬的影响。结果表明,对隧道初始开挖产生的坍方处治不彻底,即使二次衬砌施做后,在余震作用后,会使初次坍方区域相对应位置再次发生坍方,从而对二衬产生较大的响应,致使二次衬砌产生开裂。研究表明,地震波从底部垂直入射对二衬破坏大于地震波水平入射时的破坏。(6)结合数值计算的结果,运用钢筋混凝土设计原理,对二衬不同部位裂缝宽度进行计算,判断衬砌的安全性。结合前人研究的传统、新型的二衬开裂处治措施以及现场处治措施,认为此处通过碳纤维布补强处治二衬开裂效果更佳。

贺胜利[7](2012)在《象山隧道坍方处理技术》文中指出介绍龙厦铁路象山隧道出口段坍方及处理情况,通过现场施工实践,提出针对坍塌的松散岩体进行洞内、洞外同步治理的施工工艺及措施,同时指出处理大范围坍塌体所采用的"先注浆加固、后穿越坍体"方案的主要施工步骤及要点。

周小波,龙绪健[8](2011)在《基于强度折减理论的软弱围岩隧道坍方机理分析》文中研究说明利用强度折减技术再现隧道坍方的发生、发展及破坏过程,分析围岩的应力、应变及位移变化规律,探讨软弱围岩隧道坍方的发生机理,并得到了隧道稳定安全系数,对隧道坍方加固和预防有一定理论参考意义。

赵建国[9](2011)在《隧道长距离坍方区治理方案》文中提出详细介绍了平顶山太澳高速过风崖2号隧洞左线穿越长大坍方区的施工方案,内容包括坍方情况描述、坍方处理和穿越坍方区施工步骤与技术措施。施工实践表明,所介绍的施工方案合理可行,效果较好,经济效益显着。

安永林,彭立敏,吴波,张峰[10](2011)在《隧道坍方突发性事件风险可拓法综合评估》文中指出为了综合评价隧道坍方风险,在统计分析坍方诱因的基础上,借鉴可拓学原理,建立隧道坍方风险可拓评估流程,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对定性指标进行量化,并对各指标进行归一化、无量纲化预处理,用简单关联函数计算指标权重,从而避免人为主观因素的影响,并将可拓评估模型应用到武广客运专线浏阳河隧道坍方风险评估中。研究结果表明:坍方主要诱因是降雨、围岩软弱破碎及施工方法不当等;浏阳河隧道的坍方风险为高度,预防坍方应加强施工地质勘测,重视监测信息反馈,提高施工应变和施工处理能力。

二、浅析隧道坍方的处理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析隧道坍方的处理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融合AHP法-PC法-可拓法的两阶段隧道风险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1 隧道工程概况及风险识别
    1.1 工程概况及现场调查
    1.2 亭子坝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识别
    1.3 亭子坝隧道工程施工重大安全风险识别
2 隧道风险评估模型
    2.1 隧道风险两阶法段评估流程
    2.2 多级可拓法综合评估模型
    2.3 计算风险子集Ri等级的关联函数值
    2.4 评估风险子集Ri
    2.5 隧道坍方风险的可拓综合评估
3 基于风险矩阵法的隧道风险初步评估
4 基于可拓法的隧道重大风险详细评估
    4.1 亭子坝隧道工程施工风险评价指标体系
    4.2 评价指标分级标准
    4.3 定性指标量化及归一化处理
    4.4 评价各准则层及目标层的坍方风险
5 结论

(2)隧道坍方动态分析与综合预警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坍方变形特征分析
2 坍方综合预警方法
    2.1 预警指标及其分级标准
    2.2 基于施工监测的定量预警
    2.3 基于坍方前兆的安全管理等级
    2.4 综合预警模型
3 工程应用
    3.1 工程区预警阀值的确定
    3.2 二郎山隧道案例
    3.3 前碉三号隧道案例
4 结论

(4)隧道坍方处治的数值模拟与优化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坍方影响因素分析现状
        1.2.2 坍方机制的模拟研究现状
        1.2.3 坍方处治方法研究现状
        1.2.4 坍方支护加固机制研究现状
        1.2.5 坍方处治存在的主要问题
    1.3 论文研究思路、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内容
        1.3.3 技术路线
第2章 隧道坍方类型及影响因素研究
    2.1 工程实例分析
        2.1.1 杨家山隧道右洞 K22+624 坍方
        2.1.2 杜家山隧道左洞 K15+808 坍方
        2.1.3 杜家山隧道 K15+218 坍方
        2.1.4 沈家山隧道左洞 K9+565 坍方
    2.2 隧道坍方分类
        2.2.1 按坍方规模分类
        2.2.2 按坍方机理分类
        2.2.3 按控制因素分类
        2.2.4 按坍方位置分类
    2.3 隧道坍方的影响因素
        2.3.1 不良地质条件
        2.3.2 地下(表)水因素
        2.3.3 设计因素
        2.3.4 施工和管理因素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常见隧道坍方支护作用机制及处治技术研究
    3.1 隧道坍方处治预支护原理
    3.2 超前小导管注浆机制
        3.2.1 小导管自身支护原理
        3.2.2 小导管浆液加固原理
        3.2.3 小导管与浆液的协同作用
    3.3 管棚支护作用机制
        3.3.1 管棚作用机理
        3.3.2 管棚力学模型
        3.3.3 管棚设计原则和适用范围
    3.4 喷锚支护作用机制
        3.4.1 喷混凝土的支护作用
        3.4.2 锚杆作用机理
        3.4.3 锚杆与混凝土的协调作用
    3.5 钢拱架支护机制
        3.5.1 钢拱架支护作用原理
        3.5.2 钢拱架支护的受力分析计算
        3.5.3 钢拱架支护数值模拟
    3.6 常见坍方处治技术概括
        3.6.1 浅埋隧道坍方处治
        3.6.2 隧道洞口段坍方处治
        3.6.3 隧道通过断层破碎带坍方处治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隧道坍方处治施工过程力学行为模拟分析
    4.1 工程背景
        4.1.1 地质条件概况
        4.1.2 ZK9+595~ ZK9+610 段坍方概述
    4.2 坍方原因分析和处治情况
        4.2.1 坍方原因分析
        4.2.2 坍方处治情况
    4.3 坍方处治施工过程力学行为数值模拟
        4.3.1 计算模型建立
        4.3.2 模型参数的选取
        4.3.3 计算结果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隧道坍方处治设计的基本原则和优化途径
    5.1 隧道坍方处治设计的基本原则
    5.2 开挖手段和方法的选择
        5.2.1 开挖能量最小原则
        5.2.2 开挖方式的选择
    5.3 支护方式的选取
        5.3.1 支护优化原理
        5.3.2 选择支护类型
    5.4 信息化指导施工
        5.4.1 信息化施工的内容
        5.4.2 信息采集
        5.4.3 信息处理
        5.4.4 信息反馈
    5.5 施工管理水平的提高
    5.6 本章小结
主要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个人简介

(5)隧道坍方风险评价的未确知测度模型及工程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未确知测度评估原理
    1.1 单指标测度评价向量
    1.2 基于Shannon熵理论确定各指标权重
    1.3 多指标综合测度评价向量
    1.4 属性识别模型
2 隧道塌方风险评价的未确知测度模型
    2.1 隧道塌方风险评价因子的确定
    2.2 隧道塌方风险评价的未确知测度模型的建立及评价
    2.3 属性识别评价结果分析
3 工程应用
    3.1 案例1:青山岗隧道
    3.2 案例2:马鞍山隧道
4 结论

(6)广甘高速公路软岩隧道坍方机制及余震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意义及选题依据
        1.1.1 研究意义
        1.1.2 选题依据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坍方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1.2.2 坍方类型及机制研究
        1.2.3 地震对隧道破坏的影响研究
        1.2.4 二次衬砌开裂研究
        1.2.5 坍方处治措施研究
    1.3 主要研究研究思路、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内容
        1.3.3 技术路线
第2章 研究区工程地质条件
    2.1 广甘高速沿线工程地质条件
        2.1.1 地形地貌
        2.1.2 地层岩性
        2.1.3 地质构造
        2.1.4 地震及区域稳定性
        2.1.5 水文地质
    2.2 典型软岩隧道工程地质条件
        2.2.1 杜家山隧道基本地质特征及开挖揭示的工程地质条件
        2.2.2 沈家山隧道基本地质特征及开挖揭示的工程地质条件
        2.2.3 骑马隧道基本地质特征及开挖揭示的工程地质条件
        2.2.4 杨家山隧道基本地质特征及开挖揭示的工程地质条件
第3章 隧道软弱围岩力学性质研究
    3.1 试验概述及目的
    3.2 软岩直剪试验
    3.3 软岩密度试验
    3.4 岩石声波测试试验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杜家山隧道施工数值模拟
    4.1 模拟段地质背景及 FALC 计算原理
        4.1.1 模拟段地质背景
        4.1.2 FLAC 计算原理
    4.2 计算模型及参数取值
        4.2.1 计算模型
        4.2.2 参数取值
    4.3 开挖过程及计算结果分析
        4.3.1 开挖过程
        4.3.2 计算结果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典型隧道坍方的特征及机制
    5.1 软岩隧道坍方案例分析
        5.1.1 杨家山隧道 K22+624~K22+631 坍方
        5.1.2 骑马隧道 ZK21+185~ZK21+195 坍方
        5.1.3 杜家山隧道 K15+118 坍方
        5.1.4 杜家山隧道 K15+173 坍方
    5.2 余震作用下软岩隧道坍方案例分析
        5.2.1 杜家山隧道 K15+544 坍方
        5.2.2 沈家山隧道 ZK9+620-ZK9+603 坍方
        5.2.3 小结
    5.3 广甘高速隧道坍方类型及影响因素
        5.3.1 坍方的类型
        5.3.2 坍方的影响因素
    5.4 广甘高速公路隧道坍方机制分析
        5.4.1 塑性挤出型
        5.4.2 剪切滑移型
        5.4.3 碎裂松动型
        5.4.4 振动坍塌型
        5.4.5 小结
    5.5 坍方的处治对策
        5.5.1 主要影响因素下坍方的处治对策
        5.5.2 不同坍方机制的处治对策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杜家山隧道坍方及余震作用下二衬开裂研究
    6.1 杜家山隧道 K15+118 初次坍方模拟
        6.1.1 模拟段地质背景
        6.1.2 离散元法概况
        6.1.3 计算模型
        6.1.4 小结
    6.2 余震作用下隧道衬砌开裂模拟
        6.2.1 工程背景
        6.2.2 计算模型
        6.2.3 参数选择及计算分析
    6.3 二次衬砌开裂判别
        6.3.1 裂缝宽度
        6.3.2 裂缝宽度计算理论
        6.3.3 裂缝宽度计算公式
        6.3.4 二衬抗裂计算
    6.4 二衬开裂处治措施
        6.4.1 传统处治措施
        6.4.2 新型处治措施
        6.4.3 杜家山隧道二衬开裂处置措施及建议
    6.5 本章小结
结论与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8)基于强度折减理论的软弱围岩隧道坍方机理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强度折减理论
2 软弱围岩隧道坍方发生、发展过程数值模拟分析
    2.1 计算模型的建立
    2.2 材料参数
    2.3 计算结果与分析
        (1) 位移分析
        (2) 应力、应变分析
3 结论

(10)隧道坍方突发性事件风险可拓法综合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1 隧道坍方事故统计及原因分析
    1.1 地质因素
    1.2 施工方法及措施不当
2 隧道坍方风险可拓评估理论模型
    2.1 隧道坍方风险可拓评估流程
    2.2 确定经典域、节域与待评物元
    2.3 计算评价指标权重
    2.4 推求待评隧道物元等级的关联函数值
    2.5 评估待评隧道坍方的风险
3 可拓法坍方风险评估实例
    3.1 确定评价指标及隧道坍方风险评估等级
        3.1.1 确定评价指标体系
        3.1.2 确定评价等级
        3.1.3 定性指标量化处理
        3.1.4 评价指标归一化处理
    3.2 构造隧道坍方风险的物元
    3.3 计算隧道坍方风险的评价指标权重
    3.4 计算隧道坍方风险的关联函数值
    3.5 隧道坍方风险的可拓评估结果与分析
4 结论

四、浅析隧道坍方的处理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融合AHP法-PC法-可拓法的两阶段隧道风险评估[J]. 郝德亮,安永林,李佳豪,岳健,曾贤臣,周进. 矿业工程研究, 2019(03)
  • [2]隧道坍方动态分析与综合预警方法研究[J]. 李天斌,巫晨笛,孟陆波,高美奔. 隧道与地下工程灾害防治, 2019(01)
  • [3]考虑隧道坍方区影响的横通道开挖效应研究[A]. 沈孔健,万水,张晓春. 第23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 2014
  • [4]隧道坍方处治的数值模拟与优化分析[D]. 朱俊勋. 成都理工大学, 2014(04)
  • [5]隧道坍方风险评价的未确知测度模型及工程应用[J]. 何美丽,刘霁,刘浪,周健.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9)
  • [6]广甘高速公路软岩隧道坍方机制及余震影响研究[D]. 凌瑶. 成都理工大学, 2012(02)
  • [7]象山隧道坍方处理技术[J]. 贺胜利. 西部探矿工程, 2012(02)
  • [8]基于强度折减理论的软弱围岩隧道坍方机理分析[J]. 周小波,龙绪健. 中外公路, 2011(05)
  • [9]隧道长距离坍方区治理方案[J]. 赵建国. 铁道建筑技术, 2011(09)
  • [10]隧道坍方突发性事件风险可拓法综合评估[J]. 安永林,彭立敏,吴波,张峰.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2)

标签:;  ;  ;  ;  ;  

隧道塌方处理技术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