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推进科普工作的对策与建议

我省推进科普工作的对策与建议

一、推进我省科普工作的对策建议(论文文献综述)

赵金惠,马丽荣,余芳芳[1](2021)在《影响甘肃省公民科学素质提升的瓶颈及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对甘肃省公民科学素质现状进行了分析,针对甘肃省公民科学素质提升的瓶颈因素,提出建立完善工作机制,科学制定实施方案;多措并举加强经费投入,保障科普工作开展;加强高素质的科普人才队伍建设;健全工作机制,加大科普信息化建设力度等对策建议。

柴青宇[2](2021)在《黑龙江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水平评价及其路径选择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领域先后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土地经营权流转和免除农业税等政策,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的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使农产品产量迅速增长,农产品供给由长期短缺转变为总量平衡、丰年有余。但是,我国依然面对农业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农业资源环境持续恶化、农民收益与农业经济增长不同步等问题。为此,2015至2019年中央连续五年下发一号文件部署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问题,在国家层面陆续推出18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配套支持政策,从人才、资金、土地、税收等多维度支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以促进农村产业融合主体和新业态的多元化,使农民从产业链中分享更多收益。进一步提升农村产业融合水平是我国解决“三农”问题、促进产业兴旺、推动乡村振兴、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不可忽视的途径和手段。黑龙江省粮食产量连续10年稳居全国第一,年产量已突破750亿公斤,是名副其实的农业大省,但黑龙江省却一直未能成为农业强省。农产品加工增值率偏低、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等难题一直困扰着黑龙江省农村经济的发展。为此,研究黑龙江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问题具有针对性和典型性。黑龙江省农村产业融合的发展模式、路径和历程可为我国其它地区农村产业融合提供有力的借鉴,对于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着重研究黑龙江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水平评价及路径选择问题,探析黑龙江省农村产业融合的理论支撑、融合模式、融合水平、障碍因素、发展路径、制度供给等一系列命题。首先,通过对产业融合核心概念的界定与辨析,以及对产业融合的基础、驱动力等相关理论的综析,构建出本文研究所需的理论参照系,并在理论层面上确定产业融合路径选择所涉及的相关要素。其次,本文从定性及定量两个视角对黑龙江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程度进行测度与评价。根据对全省13个地市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实践调查的结果,通过实际案例分析,研究黑龙江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现存模式及主要问题。定量研究方面,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方法,在明确农村产业融合测量指标体系构建原则的基础上,选取了 20个反映产业融合发展水平的度量指标,构建出农村产业融合测量指标体系,对黑龙江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再次,本文结合黑龙江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现状及水平,运用障碍分析模型测量出制约黑龙江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主要障碍因素,并厘清导致障碍出现的主要矛盾。然后明确黑龙江农村产业融合的发展思路、原则、目标,从理论层面锁定黑龙江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路径选择。为使路径的可操作性更强,本文结合黑龙江省农村一、二、三产业发展的实际,从实际层面对路径进行具体的现实选择。最后,本文从农村产业融合的实现主体之一——政府的角度出发,从扩大农业对外开放合作领域、优化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要素、加强农村产业融合基础设施建设和强化农村产业融合政府服务职能等宏观层面提出黑龙江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路径优化的制度创新。

王乔忠,张恒荣,邓雅文[3](2020)在《云南科普产业发展思路的探讨》文中提出通过研究发展科普产业对云南提升公民科学素养、助推云南产业发展、科普产业助力科普事业发展的地位和作用,分析云南科普产业科普活动特色鲜明、科普新业态模式不断涌现,以及科普产业市场主体小散弱、科普人才缺乏等成绩与问题,提出了政策推动、推进开发科普旅游、科普教育、科普健康等7大科普产品的建议。

韩国宁[4](2020)在《军转干部安置问题和对策研究 ——以山东省为例》文中认为军队干部退出现役,转业地方是我国的一项重要制度,历任党和国家领导人都对军转干部安置工作十分重视。建国以来,大量军转干部转业地方,促进了军队的新陈代谢,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2018年4月16日,担负军队转业干部服务管理、待遇保障等使命的退役军人事务部成立,彰显出我国对保障军转干部合法权益、保障军转干部顺利回归社会越来越重视。山东作为我国重要军事基地和东部沿海发达省份,历来都承担着十分繁重的军转干部安置政策。山东省在军转干部安置政策方面作了许多有效的尝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许多行之有效的作法,一直走在全国的前列。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安置中也出现了许多不适应国防现代化建设及市场经济发展的情况。因此制定出符合我国实际的军转安置政策已成为当务之急。本文研究的主要对象为山东省军转干部安置政策,通过综合运用比较分析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对山东省军转干部安置工作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首先,对建国以来我国军转干部安置工作的历史沿革进行了回顾,对各个阶段的安置特点进行了分析。其次,对山东省军转干部安置现状进行研究,并指出山东省军转干部安置工作存在计划安置过于集中、安置方式单一,自主择业安置效果不好,军转干部自身角色转变困难等种种问题。再次,对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进行深入剖析,主要为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军转干部安置方面立法滞后,军转干部自身观念难以转变等。最后,通过对军转干部安置存在的问题以及原因的分析,结合山东省实际提出具体可行的对策建议。

马琳[5](2020)在《陕西省气象灾害防御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当今社会,经济迅猛发展,社会制度逐步完善,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气象灾害对人民生活的影响也越来越大,无论是在经济发展,基础建设,还是在社会敏感性等方面都会造成较大的影响。因此,气象灾害的防控已经从一个只有专业技术部门关注的工作,转变为全社会关心关注的公共事务。进入新时代,生命安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已成为人民的愿望、社会的期许,无论哪一项都与气象工作息息相关,气象部门保驾护航,责无旁贷。如何更好地提高气象灾害防御能力成为一项人们关注的课题。气象灾害同样具有公共危机的特征,即公共威胁性、不确定性、紧急性,因此,气象灾害就是一种公共危机,我们在探讨有关如何提高气象灾害防御管理能力就可以运用公共危机管理知识来进行研究。为了实现探索出更适合陕西省气象灾害防御的办法,本文以危机管理理论为基础,首先,通过收集2007年至2017年十年的气象灾害数据,反映了出了我省的灾害特点以及受灾人口数和直接经济损失,对陕西省气象灾害基本情况做了大量的了解。其次,通过实地走访陕西省气象局气象台、大气探测技术保障中心、陕西省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等相关直属单位,了解了我省气象灾害防御工作中具体的做法,找出气象灾害防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且与发达国家在面临气象灾害时的危机管理做法进行对比,找出差距。最后,论文对通过对问题进行分析,得出如何利用公共危机管理理论中的时间性原则、效率性原则、协同性原则和科学性原则来进一步提升和完善陕西省气象灾害防御能力的对策。第一,要加强全民气象防灾减灾科普工作,创新科普内容和方式,提高民众的危机意识;第二,运用新媒体的优势进行更加精细化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第三,提高气象信息准确性为气象灾害防御工作提供决策支持,要注重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第四,通过完善气象观测体系,注重人才素质提升,加强技术创新做好科技成果转化来大力发展人工影响天气能力。第五,要善于利用气象大数据分析,进行灾后重建科学选址建议。第六、梳理组织机构建成服务大平台。

李俊[6](2020)在《安阳市科学普及现状及改进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2019年安阳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印发了《关于加强新时代科普工作提升全民科学素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明确提出要以科普的高质量发展,促进全民科学素质的提升,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2016年以来,安阳市为了进一步促进公民科学素质水平的提升,以《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作为主要目标任务,以科学普及为主要抓手,以科普信息化为牵引,以“四大人群”为重点,以各类主题活动为载体,整合各类科普资源,健全“政府推动、全社会大参与”的大联合、大协作科普服务平台,全力推动社会化科普工作大格局和普惠共享科普体系的建构,为广大公众提供优质科普服务。但还存在政府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体制机制不健全、科普投入主体单一、科普活动场所不足、公众参与科普活动的积极性不够高等问题。本文以安阳市科普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研究对象,在对安阳市科普现状进行总结分析的基础上,主要采用文献分析、问卷调查等方法,获取关于科普投入、科普人员、科普阵地、科普活动等方面的信息,然后从投入、阵地、人员等方面总结出安阳市科普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原因分析。最后,笔者围绕推动科学普及高质量发展,从科学普及的体制机制、科普投入、科普阵地、科普专业人才培养等方面,提出一些可操作性的建议:创新科普工作体制机制,充实完善科普工作主体队伍;拓宽筹资渠道,建立多元化科普投入体系;紧盯重点人群,创新科普活动;健全科普工作载体,完善科普基础设施;大力推进科普信息化,搭建精准推送科普服务平台。

王艺蓉,段阿里,肖璇思[7](2020)在《辽宁省科普工作现状和发展趋势研究》文中认为目的:为辽宁省相关部门制定科普政策提供可行、合理、科学的决策依据,促进辽宁省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方法:通过近期科普数据,总结我省科普工作取得的成效及科普工作模式,分析"十三五"收官阶段我省科普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结果:我省公民的科学素质比例已达到8.47%,但从中长期发展角度着眼,我省的科普工作模式、科普管理体系及运营机制仍需待进一步完善,科普工作缺乏创新性,科普平台的建设及人才整体素质均有待提高,科普经费及基础设施仍需跟进。建议:结合时代特征加强科普工作模式、科普管理体系及运营机制建设,保障经费投入,增加场地建设,提高人员素质,开展多元化科普活动,促进辽宁省科普工作常态化发展。

王佳瑞[8](2020)在《甘肃省地质遗迹资源开发中的政府职能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地质遗迹资源是在漫长的地球演化阶段,因内部以及外部动力的地质职能而形成并发展的一种地质自然遗产即为地质遗迹,它具有不可再生的特点。地质遗迹资源本身极具美学观赏价值与科研价值,它不仅是国家与民族的宝贵财富,更是地球生态的重要内容。目前,对地质遗迹资源开发的方式就是建设地质公园。地质公园已覆盖全世界、全国,为区域经济的迅猛发展起到了良好的推动职能。甘肃省拥有极为丰富的地质遗迹资源,全省境内正在广泛开展着国家地质公园的建设活动,一个包含国家、省、市、县级的地质遗迹保护体系框架正式形成。地质公园管理是我国的世界地质公园、国家地质公园由自然资源部主管,省级自然资源部门负责省、市级地质公园管理,并受自然资源部委托对本辖区内地质公园进行监督管理。自然资源部建立督察员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对地质公园进行监督检查工作,对不合格的地质公园严格实行“亮黄牌”和“摘牌”制度。因此,在地质遗迹资源开发中,政府职能发挥着关键职能。为此,笔者拟定在本次研究中通过实证分析、实地调查、文献研究等方法,以甘肃省地质遗迹资源——以甘肃省敦煌雅丹地貌国家地质公园为例,运用服务型政府理论、新公共管理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产业融合发展理论、景观生态学理论,对甘肃省地质遗迹资源开发中的政府职能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从转变政府职能、完善地质遗迹资源管理机制、打造“互联网+”管理系统、强化宣传营销力度、建立多方监管通道等几个方面有针对性的对当前甘肃省地质遗迹资源开发中的政府职能发挥作出改善,从实践方面,针对甘肃省地质遗迹资源开发来说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旨在通过研究甘肃省敦煌雅丹地貌国家地质公园公共管理这一典型案例,在政府职能发挥的原有模式上创新管理方法,起到以点带面更好的促进甘肃省地质遗迹资源朝着更好更优的方向发展的职能。依托甘肃省地质遗迹资源优势,深入研究如何在全省地质遗迹资源开发中更好的发挥政府职能。首先,本次研究对有关地质遗迹资源开发中的政府职能研究已有成果归纳梳理;其次,以敦煌雅丹地貌国家地质公园为例,对地质遗迹资源开发中的政府职能存在的问题展开深入研究;最后,结合我省当前的地质遗迹资源开发中的政府职能发挥薄弱现状提出行之有效的优化建议。

吴丽娜[9](2020)在《加快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 增强科普公共服务能力——我省科普中国e站建设与管理探析》文中认为本文针对福建省科普中国e站建设管理的成功经验及存在问题,提出了对策及建议,探讨如何加快科普信息化建设步伐,推进科普中国落地应用和科普中国e站转型升级,进一步增强福建省科普公共服务能力。为贯彻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年)》,充分加强科普中国e站建设管理工作,有效推进"科普中国"在福建省的落地应用,福建省科协按照科普信息化工作的要求,根据自身实际,因地制宜,在全省建设各类型科普中国e站,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梁婧俏[10](2018)在《海南省青少年科普状况及其政策完善》文中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不创新就要落后,创新慢了也要落后”。把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奋力建设科技强国,是党和国家在科学分析和充分把握国内外形势的基础上作出的重要战略决策。随着国家“十三五”规划的全面实施,公民科学素质建设进入跨越式发展的新时代,科普事业迎来了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服务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迎来了创新攻坚转型升级的关键窗口期。青少年时期的学习是最佳的科学素质养成期,人一生中大部分的基本科学术语的学习和基本科学观点的养成都源自于青少年时期的积累。可见,及时了解青少年科普状况,重视和强化青少年科普工作,对一个公民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形成至关重要,将为提高全体公众科学素养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文针对“科普”和“科普政策”的含义,以及相关概念的关系进行了探究。梳理了海南省建省以来的主要科普政策和政府的特色科普工作,并总结出“全省公民科学素质稳步提升”等三个方面的成效和“对科普工作尤其是青少年科普工作重视程度不够”等四个方面的不足。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对海南省青少年科普情况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存在的问题。基于海南省青少年科普状况,结合笔者实际科普工作经验,着重从完善科普政策体系、推进科普教育改革、实施科普信息化工程、科普资金投入多元化、建立评估和考核体系和加强科普队伍建设等6方面,提出推进海南省青少年科普工作的对策建议。为我省青少年科普实践领域、科普政策制定、科普事业发展决策等方面提供一定的参考。

二、推进我省科普工作的对策建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推进我省科普工作的对策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1)影响甘肃省公民科学素质提升的瓶颈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甘肃省公民科学素质现状
    1.1 甘肃省公民基本科学素质发展比较研究
    1.2 建立《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机制
    1.3 采取多种形式积极开展科普活动
    1.4 加速科普教育基地建设
    1.5 大众传媒科技传播能力进一步增强
    1.6 凝聚具有较高科学素质榜样的力量,提高公众科学素养
2 影响甘肃省公民科学素质提升的瓶颈因素分析
    2.1 甘肃省公民基本科学素质发展不平衡
    2.2 科普投入资金不足,来源单一
    2.3 经济发展水平低,科普基础设施不足
    2.4 科普人才队伍数量不足、素质有待提高
3 甘肃省公民科学素质提升的对策
    3.1 建立完善工作机制,科学制定实施方案
    3.2 多措并举加强经费投入,保障科普工作开展
    3.3 加强高素质的科普人才队伍建设
    3.4 健全工作机制,加大科普信息化建设力度

(2)黑龙江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水平评价及其路径选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农村产业融合的起源与发展
        1.2.2 农村产业融合的驱动机制研究
        1.2.3 农村产业融合的类型模式研究
        1.2.4 农村产业融合的测度方法研究
        1.2.5 农村产业融合的发展路径研究
        1.2.6 研究述评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1.4 研究创新与不足
        1.4.1 研究创新
        1.4.2 研究不足
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农村产业融合相关概念辨析
        2.1.1 农村产业融合与农业现代化
        2.1.2 农村产业融合与农业产业化
        2.1.3 农村产业融合与农业产业融合
    2.2 农村产业融合的内涵与特征
        2.2.1 农村产业融合
        2.2.2 农村产业融合模式
        2.2.3 农村产业融合主体
        2.2.4 农村产业融合水平
    2.3 农村产业融合相关理论分析
        2.3.1 分工理论
        2.3.2 产业集群理论
        2.3.3 交易成本理论
        2.3.4 创新理论
        2.3.5 农业多功能性理论
    2.4 本章小结
3 黑龙江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现状分析
    3.1 黑龙江省农村产业融合支撑条件
        3.1.1 自然资源条件
        3.1.2 社会环境条件
    3.2 黑龙江省农村产业融合基础概况
        3.2.1 整体发展概况
        3.2.2 第一产业发展概况
        3.2.3 第二产业发展概况
        3.2.4 第三产业发展概况
    3.3 黑龙江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模式
        3.3.1 农业产业链延伸型融合模式
        3.3.2 农业多功能拓展型融合模式
        3.3.3 产业集聚型融合模式
        3.3.4 科技渗透型融合模式
        3.3.5 产业循环型融合模式
    3.4 黑龙江省农村产业融合主体发展现状
    3.5 本章小结
4 黑龙江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水平测度
    4.1 测度方法的选取与原则
        4.1.1 测度方法的研判和选取
        4.1.2 测度指标设置原则
    4.2 测度指标体系的构建
        4.2.1 测度指标的选择
        4.2.2 测度指标的解释
        4.2.3 测度模型的建立
    4.3 黑龙江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水平实证分析与评价
        4.3.1 指标权重的确定
        4.3.2 数据来源
        4.3.3 测度结果及评价
    4.4 黑龙江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水平耦合协调度分析
        4.4.1 耦合关系模型
        4.4.2 耦合度及耦合协调度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黑龙江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路径的实践障碍与战略选择
    5.1 黑龙江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路径的障碍分析
        5.1.1 障碍分析模型
        5.1.2 障碍度分析
        5.1.3 障碍因子分析
        5.1.4 障碍因素现状分析
    5.2 黑龙江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面临的矛盾
        5.2.1 产业布局与农村产业融合之间的矛盾
        5.2.2 土地利用模式与农村产业融合之间的矛盾
        5.2.3 融资渠道与农村产业融合之间的矛盾
        5.2.4 农村公共服务与农村产业融合之间的矛盾
    5.3 黑龙江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路径的战略选择
        5.3.1 黑龙江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思路、原则与目标
        5.3.2 黑龙江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宏观路径选择
        5.3.3 黑龙江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具体路径选择
    5.4 本章小结
6 黑龙江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实现路径
    6.1 农林牧渔业布局调整的路径选择
        6.1.1 特色种植业产业带调整
        6.1.2 畜牧养殖业布局调整
        6.1.3 渔业产业布局调整
        6.1.4 山特产品产业布局调整
    6.2 农产品精深加工的路径选择
        6.2.1 玉米精深加工
        6.2.2 水稻精深加工
        6.2.3 大豆精深加工
        6.2.4 乳业精深加工
        6.2.5 蔬菜精深加工
        6.2.6 渔业精深加工
    6.3 农林牧渔服务业的路径选择
        6.3.1 培育多元化主体
        6.3.2 加强生产主体市场信息服务
        6.3.3 完善农业生产资料流通服务体系
        6.3.4 构建农业生产技术综合服务体系
        6.3.5 推进农业资源化利用服务体系
        6.3.6 拓展农业机械社会化服务体系
    6.4 休闲农业布局调整的路径选择
        6.4.1 打造自然生态康养观光产业带
        6.4.2 构建冰雪特色旅游产业体系
        6.4.3 传承关东民俗和弘扬四大精神游
        6.4.4 发挥沿边优势开展边境风情游
    6.5 以信息技术渗透产业融合的路径选择
        6.5.1 完善智慧农业信息监管系统
        6.5.2 精准管理农业全产业链
        6.5.3 创新农业金融保险服务
        6.5.4 保护产业质量安全和知识产权
        6.5.5 构建完整农业产业体系
    6.6 以国家级试验区创新驱动产业融合的路径选择
        6.6.1 以农产品加工贸易带动产业融合
        6.6.2 扩大农业产业负面清单外贸易
        6.6.3 创新涉农金融国际化服务产业
        6.6.4 发展开放试验区农业总部经济
    6.7 本章小结
7 黑龙江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路径优化的制度创新
    7.1 继续扩大农业对外开放合作领域
        7.1.1 探索设立农业自由贸易试验区
        7.1.2 构建畅通便捷的农产品贸易通道
        7.1.3 引导国际资本进入农产品加工贸易
    7.2 优化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资源要素
        7.2.1 确保农村产业融合用地保障
        7.2.2 加强财政税收政策支持
        7.2.3 完善金融保险政策支持
        7.2.4 强化科技与人才政策支持
    7.3 完善农村产业融合基础设施建设
        7.3.1 优化改造农田基础设施
        7.3.2 搭建公共交通和信息网络
        7.3.3 配套产业融合基本设施
        7.3.4 综合改造提升乡村人居环境
    7.4 强化农村产业融合政府服务职能
        7.4.1 完善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顶层设计
        7.4.2 推动产业融合政策有效落实
        7.4.3 加强农村产业融合示范园区建设
        7.4.4 建立完善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体系
    7.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东北林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修改情况确认表

(3)云南科普产业发展思路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发展云南科普产业的意义
    1)科普产业是建设创新型云南的重要组成部分。
    2)发展科普产业是提升公民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3)科普产业是助推云南产业发展的新活力。
    4)科普产业助力科普事业发展。
2 云南省科普产业发展现状与问题
    2.1 取得的成绩
        1)指明方向和路径的政策措施相继出台。
        2)科普活动特色鲜明。
        3)企业投身科普产业发展的积极性不断增强。
        4)科普新业态模式不断涌现。
    2.2 存在问题
        1)体制机制不健全。
        2)科普产业市场主体小散弱。
        3)科普人才缺乏。
        4)宣传引导不够。
3 推进云南科普产业发展的建议
    1)政策推动,加大政府科普经费投入。
    2)推进开发7大科普产品。

(4)军转干部安置问题和对策研究 ——以山东省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研究现状
        1.2.2 对研究现状的评述
    1.3 研究方法
    1.4 研究创新和不足
        1.4.1 研究创新
        1.4.2 研究不足
2 我国历任领导人军转干部安置思想
    2.1 毛泽东军转干部安置指导思想
        2.1.1 “两个服从”
        2.1.2 军队支援地方
        2.1.3 妥为安置,各得其所
    2.2 邓小平军转干部安置指导思想
        2. 2.1 军地共同承担军转安置工作
        2.2.2 加强对军转干部培训
        2.2.3 注重军转干部自身个性
    2.3 江泽民军转干部安置指导思想
        2.3.1 军转安置关系全局
        2.3.2 军转干部是重要人才资源
        2.3.3 安置工作适应社会发展
    2.4 胡锦涛军转干部安置工作指导思想
        2.4.1 军转安置事关党的建设全局
        2.4.2 结合现实表现合理安置
        2.4.3 “四个有利于”
    2.5 习近平军转干部安置指导思想
        2.5.1 “四个更好结合”
        2.5.2 成立专门部门
        2.5.3 走军官职业化道路
3 我国军转干部安置政策的历史沿革
    3.1 创立和发展阶段(1949-1966)
    3.2 间断和恢复时期(1966-1985)
    3.3 探索时期(1985-2000)
    3.4 完善时期(2001年至今)
4 山东省军转干部安置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4.1 全国军转干部安置情况
    4.2 山东省军转干部安置现状
        4.2.1 计划安置现状
        4.2.2 自主择业安置现状
    4.3 山东省军转干部安置存在的问题
        4.3.1 安置压力过大
        4.3.2 计划安置地过于集中
        4.3.3 计划安置方式过于单一
        4.3.4 自主择业安置效果不好
        4.3.5 就业培训效果不好
        4.3.6 聚众“维权”事件频发
5 山东省军转干部安置存在的问题的原因
    5.1 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差距大
    5.2 指令性安置制度与行政体制改革相矛盾
    5.3 立法不健全
    5.4 地方政府执行政策打折扣
    5.5 军转干部适应社会困难
6 完善山东省军转干部安置工作的对策建议
    6.1 实施军官职业化制度及完善立法
        6.1.1 实施军官职业化制度
        6.1.2 完善立法
    6.2 完善计划安置方式
        6.2.1 科学制定安置计划
        6.2.2 优化安置地设置
        6.2.3 有效疏通企业安置渠道
        6.2.4 规范安置程序
        6.2.5 安置后加强培养使用
    6.3 完善自主择业安置制度
        6.3.1 降低自主择业准入门槛
        6.3.2 做好需求调研工作
        6.3.3 予以政策优惠
        6.3.4 搭建自主择业服务平台
        6.3.5 放宽户籍限制
    6.4 完善军转干部职业培训
        6.4.1 加强经费保障
        6.4.2 延长培训时间
        6.4.3 加强培训针对性
    6.5 加强监督及对军转干部人文关怀
        6.5.1 加强监督
        6.5.2 加强人文关怀
结束语
附录
    调查问卷
    访谈提纲
        军转干部访谈提纲
        用人单位访谈提纲
        主管部门访谈提纲
    访谈记录表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5)陕西省气象灾害防御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研究的背景
        2、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2、国内研究现状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
        1、研究内容
        2、研究方法
一、核心概念和理论基础
    (一)核心概念
        1、气象灾害
        2、气象灾害防御
    (二)理论基础
        1、危机管理理论
二、陕西省气象灾害防御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陕西省气象灾害的种类及特征
        1、陕西省气候特征
        2、陕西主要气象灾害种类
        3、陕西省主要气象灾害特征
        4、陕西省气象灾害防御现状
    (二)陕西省气象灾害防御存在问题
        1、信息传递不畅接受有限
        2、气象灾害防御意识不强
        3、灾害性天气预报能力不足
        4、气象信息分析技术较差
        5、科学人影作业和人影基础保障水平较低
        6、责任落实不明晰
三、陕西省气象灾害防御问题原因分析
    (一)新媒体没有起到有效的沟通传播作用
        1、新媒体传播覆盖面不全
        2、公信力不足
    (二)气象灾害防御科普宣传不到位
        1、基层人才队伍缺乏经费有限
        2、气象防灾减灾救灾科普活动社会影响力较低
        3、缺少与参加者的互动交流环节
    (三)科技创新能力和安全监督管理不强
    (四)灾害评估的研究不够完善
    (五)气象服务精细化程度不高
    (六)管理运行机制尚不完善
四、发达国家气象灾害防御经验借鉴
    (一)美国气象灾害防御管理的优点
        1、具有科学的气象灾害防御理念
        2、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和响应流程更为规范
    (二)日本气象灾害防御管理的优点
        1、观测系统覆盖面广科技性强
        2、灾害事前预警能力高
        3、重视防灾减灾科普工作民众危机意识强
    (三)英国气象灾害防御管理的优点
        1、细分灾害预警信息
        2、应急管理责任划分更加明晰
        3、重视防灾教育与培训公众应急配合能力强
    (四)发达国家气象灾害防御管理给我们的启示
五、完善陕西省气象灾害防御的对策
    (一)加强全民的气象灾害防御科普工作
        1、打造气象科普精品提升品牌影响力
        2、创新气象科普内容和方法
        3、建立有特色的气象科普教育形式
        4、鼓励更多部门参与科普教育活动
    (二)运用新媒体优势传播气象灾害预警信息
        1、提供位置气象预警
        2、提供预警信息定制
        3、新增灾害预警消息推送
        4、播报灾难灾害实况信息
    (三)提高气象信息精准性为气象灾害防御提供支持
        1、利用大数据技术提高气象信息准确性
        2、加大资金投入完善气象观测体系建设
        3、完善考核制度人才培养提高观测人员整体素质
    (四)发展人影工作提高气象灾害防御水平
        1、完善气象观测体系建设提高作业效果
        2、注重人才培养提高整体人员素质
        3、加强技术创新做好科技成果转化
    (五)利用气象数据进行灾后重建科学选址建议
        1、利用历史数据分析进行科学选址建议
        2、利用气象大数据找到便利性和发展潜力并存的重建地址
        3、利用气象预报预警数据保证灾后重建顺利进行
    (六)梳理组织机构建成服务大平台
参考文献
致谢

(6)安阳市科学普及现状及改进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选题背景和意义
        1、选题背景
        2、选题意义
    (二)文献综述
        1、国内科普研究综述
        2、国外科普研究综述
    (三)理论工具和研究方法
        1、理论工具
        2、研究方法
    (四)研究思路与结构安排
        1、研究思路
        2、结构安排
二、安阳市科普现状
    (一)逐渐建立多元化的科普主体队伍
    (二)政府不断增加投入
        1、市政府不断增加科普投入
        2、加强科普阵地建设
    (三)用活用好各类科普手段
    (四)有重点的提高科普活动效果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政府推动机制不健全
        2、专业科普场馆缺乏
        3、菜单式科普活动较少
        4、公众参与科普活动积极性不高
        5、科普活动效果不佳
    (二)原因分析
        1、科普工作运行管理机制定位不明确
        2、科普经费投入主体单一
        3、科普专业人才队伍力量薄弱
        4、科普媒介的传播方式不能满足公众要求
四、加强和改进安阳市科学普及的对策
    (一)建立健全科普主体运行机制
        1、建立健全政府推动机制
        2、建立健全科普社会动员机制
        3、加强科普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二)建立多元化科普投入体系
        1、切实保障政府科普经费投入
        2、强化绩效管理
        3、探索政府购买服务
        4、探索政策激励社会力量投资机制
    (三)创新重点科普受众科普活动
        1、科教结合全面提升青少年科普质量
        2、切实增强农民科普实效
        3、探索城镇劳动者终身科普教育新途径
        4、实施党政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行动计划
    (四)加强科普基础设施建设
        1、加快现代科技馆体系建设
        2、加强各级各类科普资源共建共享
    (五)大力推进科普信息化
        1、深入实施科普信息化工程
        2、建设“科普安阳”融媒体平台
参考文献
附录 安阳市科普活动满意度问卷调查
致谢
个人简历

(7)辽宁省科普工作现状和发展趋势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我省公民科学素养及科普工作总结
2 我省科普工作举措[2]
3 我省科普工作存在的问题
4 我省科普发展建议及展望

(8)甘肃省地质遗迹资源开发中的政府职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二)研究综述
        1.国外地质地质遗迹资源开发中的政府职能研究综述
        2.国内地质遗迹资源开发中的政府职能研究综述
        3.国内地质公园管理、开发利用现状
    (三)研究方法及内容
一、概念界定及理论
    (一)概念界定
        1.政府职能
        2.地质遗迹
        3.地质公园
    (二)研究理论基础
        1.服务型政府理论
        2.新公共管理理论
        3.可持续发展理论
        4.产业融合发展理论
        5.景观生态学理论
    (三)地质遗迹资源开发中的政府职能定位
        1.政策引领的职能
        2.资源的整合和规划的职能
        3.区域形象营销的职能
        4.市场监管的职能
二、甘肃省地质遗迹资源开发中政府职能履行的现状分析
    (一)甘肃省地质遗迹资源简介
        1.甘肃省区域地质环境条件
        2.甘肃省地质遗迹资源分布
    (二)甘肃省地质遗迹资源建设发展中的政府作为
        1.政府主导的地质遗迹资源优化配置
        2.政府支持的地质遗迹资源项目建设
        3.政府引导的地质遗迹资源相关产业整合
        4.政府主持的地质遗迹资源形象宣传推广
    (三)敦煌雅丹地貌国家地质公园概况与政府履职现状
        1.敦煌雅丹地貌国家地质公园概况
        2.敦煌雅丹地貌国家地质公园政府履职现状
三、甘肃省地质遗迹资源开发中政府职能发挥存在问题分析
    (一)甘肃省地质遗迹资源开发中政府职能发挥存在的问题
        1.地质遗迹资源建设发展配套服务滞后
        2.职责部门履职不清
        3.信息化水平较低
        4.地质遗迹资源认知度低
        5.市场秩序混乱
    (二)甘肃省地质遗迹资源开发中政府职能发挥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政府功能定位有偏差
        2.政府职能不健全
        3.信息化基础建设投入不足
        4.宣传营销力度低
        5.政府监管不到位
四、甘肃省地质遗迹资源开发中政府职能发挥的改进建议
    (一)转变政府职能
        1.管理部门应建立可持续发展观
        2.全社会共同推动地质遗迹资源协调发展
        3.政府提升公共服务职能
    (二)完善地质遗迹资源管理机制
        1.政府给予充足政策支持
        2.财政部门要加大投入力度
        3.全社会共建全民共建共享机制
    (三)打造“互联网+”管理系统
        1.政府部门推进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
        2.管理部门应强化信息化建设
        3.技术部门应完善大数据应用和管理体系
    (四)强化宣传营销力度
        1.甘肃省地质遗迹资源、地质公园要多建立国际化品牌
        2.甘肃省地质遗迹资源、地质公园要创新营销方式
        3.甘肃省地质遗迹资源、地质公园要拓宽营销渠道
    (五)建立多方监管渠道
        1.政府建立监管机制
        2.地质遗迹资源开发建设者落实主体责任
        3.政府引导社会形成公共监管态势
五、研究结论
    (一)研究结论
    (二)研究的局限性
    (三)进一步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致谢

(9)加快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 增强科普公共服务能力——我省科普中国e站建设与管理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科普信息化建设
科普中国e站
    (一)有网络
    (二)有人员
    (三)有场所
    (四)有活动
    (五)有终端
福建省科普中国e站的基本情况
福建省e站建设管理的成功经验
    (一)细化考核指标,探索建站机制
    (二)创新发展模式,推动“科普中国”落地应用
    (三)扩大科普覆盖面,科普信息化服务成效初显
        1.与时俱进,开拓信息化科普宣教阵地
        2.立足青少年,打造快乐科普品牌
        3.依托e站,建设科普学校
        4.聚集资源,部门联合,强力推进科普信息化工作
    (四)开展注册认证,加强科普信息员队伍建设
    (五)举办示范e站培训班,发挥标杆作用
存在问题
    (一)e站管理员业务水平有待提高
    (二)e站管理员流动性大
    (三)内容建设仍需加强
    (四)各地区e站建设发展不平衡
    (五)e站管理激效机制有待建立
对策建议
    (一)加强学习,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
    (二)规范运行管理,建立长效运行机制
    (三)扩大注册认证覆盖面,加强科普信息员队伍建设
    (四)加强业务培训,提高信息员素质
    (五)加强内容建设,满足民众需求
    (六)运用市场机制,推动科普运营模式社会化
    (七)实行积分奖励制,提高科普信息员的工作积极性
    (八)开展考评活动,激励先进典型
结束语

(10)海南省青少年科普状况及其政策完善(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 选题的背景
    (二) 研究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三) 国内外有关研究的现状
        1. 国内情况
        2. 国外情况
    (四) 研究方法
        1. 文献分析法
        2. 问卷调查法
        3. 访谈法
    (五) 创新之处
二、核心概念界定与相关概念的关系分析
    (一) 核心概念界定
        1. 科普
        2. 科普政策
    (二) 相关概念的关系分析
        1. 科普与政府的关系
        2. 科普与学校教育的关系
        3. 科普与其它社会成员的关系
三、海南建省以来科普事业发展情况
    (一) 海南省主要科普政策的历史回顾
        1. 1988年至上世纪末的主要科普政策
        2. 新世纪的主要科普政策
    (二) 政府部门的特色科普工作方面
    (三) 海南省建省以来科普事业发展的成效和不足
四、海南省青少年科普状况分析
    (一) 基于问卷调查的分析
        1. 调查对象和方法
        2. 数据处理与分析结论
    (二) 基于对科技教师访谈调查的分析
    (三) 海南省青少年科普方面存在的问题
五、推进海南省青少年科普工作的对策
    (一) 完善科普政策体系,全面指导和统筹科普工作
    (二) 实施科普信息化工程,提升青少年科普公共服务能力
    (三) 推进科普教育改革,促进学校科学教育与校外科普活动有机融合
    (四) 科普资金投入多元化,吸引社会力量共同支持科普事业
    (五) 建立评估和考核体系,规范和激励科普主体各尽其职
    (六) 加强科普队伍建设,为提升青少年科学素质提供有力支撑
六、结语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海南省青少年科普状况调查问卷
附录2: 海南省青少年科普状况调查访谈提纲
附录3
致谢

四、推进我省科普工作的对策建议(论文参考文献)

  • [1]影响甘肃省公民科学素质提升的瓶颈及对策研究[J]. 赵金惠,马丽荣,余芳芳. 甘肃科技, 2021(06)
  • [2]黑龙江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水平评价及其路径选择研究[D]. 柴青宇. 东北林业大学, 2021(09)
  • [3]云南科普产业发展思路的探讨[J]. 王乔忠,张恒荣,邓雅文. 云南科技管理, 2020(03)
  • [4]军转干部安置问题和对策研究 ——以山东省为例[D]. 韩国宁. 山东大学, 2020(01)
  • [5]陕西省气象灾害防御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D]. 马琳. 长安大学, 2020(06)
  • [6]安阳市科学普及现状及改进对策研究[D]. 李俊. 郑州大学, 2020(02)
  • [7]辽宁省科普工作现状和发展趋势研究[J]. 王艺蓉,段阿里,肖璇思. 科教导刊(中旬刊), 2020(14)
  • [8]甘肃省地质遗迹资源开发中的政府职能研究[D]. 王佳瑞. 长安大学, 2020(06)
  • [9]加快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 增强科普公共服务能力——我省科普中国e站建设与管理探析[J]. 吴丽娜. 智库时代, 2020(16)
  • [10]海南省青少年科普状况及其政策完善[D]. 梁婧俏. 海南大学, 2018(03)

标签:;  ;  ;  ;  ;  

我省推进科普工作的对策与建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