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实用护理杂志》2004年第1期继续医学教育答题卡

《中华实用护理杂志》2004年第1期继续医学教育答题卡

一、《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年第1期继续医学教育答题卡(论文文献综述)

杨謦伊[1](2009)在《台湾中医师执业资格与专业教育之研究 ——兼谈建立中医专科医师制度之可行性》文中指出研究目的本研究目的有三:了解台湾中医师专业教育历史发展与现况:探讨台湾中医师执业资格历史发展与现况;讨论台湾中医专科医师制度建立之可行性。并根据研究结果,提出建议,供相关单位及人员改进及发展中医之参考。研究方法为达成研究目的,在历史研究法架构下,以文献探讨、文件分析、比较研究、半结构性访谈及德怀术专家咨询问卷等方式作为数据搜集与汇整方式,偏属于质性研究方法,同时兼具专家意见量化分析。研究成果1.台湾中医师专业地位随历史发展不断提升台湾中医发展至今日,已走向独立发展之路。从业者由早期巫师、儒医、跟师或自学者,演变为国家立法规范经考试及格受社会认可之中医师,中医教育也由传统家传、师承、自学、私塾等形式发展至现代学校教育。其间历经西方医学传入冲击与日据时期中医学几近毁灭之危机,与台湾中医界先进筚路蓝缕设立中医院校,和透过各类中医师执业资格考试培养台湾中医人才,同时藉由政府立法,强制中医师参加公会办理执业登记,及透过中医师公会与各中医医学会等专业团体实施中医师继续教育。整个台湾中医师专业化动态过程与专业性可由历史发展演进来建构分析。检视专业知能、专业资格、专业组织、专业成长、专业伦理等多项专业特征,台湾中医师已然具备,现更要努力者是追求专业权威之不可取代性。2.中医师执业资格考试与专业院校教育造就台湾中医人才台湾中医师之考选,因应历史背景、社会需求、教育及医疗水平等因素,区分为正规医学教育和非正规医学教育两大类。经由考试评量拔擢各类或经师承或经学校教育培养之中医人才,促进中医事业之发展。1943年公布之《医师法》明定中西医师地位平等,将中医、西医并于一法规范,条文第3条规定中医师检核考试资格,其中一项应试资格规定为中医专科以上学校毕业,但当时医药行政与教育部门仍以西医为主,中医界人士屡向政府要求成立中医学校或允许成立私立中医学校,均未获准,故全国无人能符合此一条件,此法形同虚设。1945年台湾脱离日本殖民地统治,回归国民政府接管,初期中医师养成方式,只有考试院举办之中医师考试。由于中医学校阙如,为甄拔中医人才以供社会所需,考试院于1946年举办第一次特种考试中医师考试,其应考资格宽松,当时台北考区录取2人。医师执业资格认定制度乃国家法治之体现,其所规定之应考资格应与人才培养制度密切配合,教、考、用始能合一。1949年国民政府撤退到台湾,原本在中国本土之中西医论争与互动也延伸至台湾,几经波折,1958年中国医药学院成立(后改名为中国医药大学),在创建者中西医师法律地位和教育平等之主张下,以“恢复传统中国医学;吸收西方医学新知,融入中国传统医学”与“促使中西医融会贯通,进而建立新医学体系”为创校宗旨,其在1966年以前仅开设中西合一之医学系;1966年教育部核准该校成立中医科(后改名为中医学系),培养中医专业人才,此为台湾以正规专业教育培养中医师之滥觞,1972年第一届中医学系毕业生为申请中医师检核考试之主要来源。然而当时中医正规专业教育未见普及(1972年第1届毕业生仅43人),而民间不乏师承自修有得之士,因为不具备相当之学历,无法参加中医师检核及特种考试,取得中医师执业资格;且原制定之特种考试中医师考试应考资格规定,以曾担任公立学校或乡镇公所以上之医疗职务为应考试资格之一,难脱密医漂白之嫌,极为社会诟病,各方建议应予修正;在社会对中医师仍有殷切需求下,考试院数次邀请有关人员举行座谈会,咸认为在中医学校尚未普遍设立之前,应举办中医师检定考试,以为中医师进身之阶,弥补台湾中医人才不足,满足社会对中医医疗之需求。故1968年4月2日修正公布《特种考试中医师考试规则》,删除“在机关团体担任中医治疗工作3年以上,有证明文件者”之应试资格,增列“经中医师检定考试及格者”,使自修研习中医有成者,取得中医师特考之应试资格。又鉴于中医师特考及格人员多系自修苦读,缺乏临床训练,考试院1988年《特种考试中医师考试笔试及格人员训练办法》规定:自1989年起,凡以中医师检定考试及格报考中医师特考并经笔试及格者,均应接受为期1年6个月之基础医学及临床诊疗训练,训练期满核定成绩及格者,始完成考试程序,发给考试及格证书。早年《考试法施行细则》即已明订中医师为专门职业及技术人员。1998年台湾司法院大法官释字第453号解释:“各类专门职业及技术人员之执业,攸关人民生命、身体、财产安全至巨,因此其执业资格之授予,应视各类科性质及其专业领域所应具备之专业知识为考虑,自应循完整之正规专业教育及实习养成方为正途,以确保人民之生命财产安全。”加上医事技术日新月异,医疗伦理更有赖教育熏陶,台湾中医师培养走向正规学术化。同年(1998年),长庚大学在创办人王永庆“研究中医以补西医之不足”指示下,于医学院中成立中医学系,每年招生50名,中西医双主修修业8年。1999年12月29日《专门职业及技术人员考试法》修正公布全文27条,并自2001年1月1日起施行,该律法取消检核制度,将检核精神融入考试;其后2000年6月14日修正之《专门职业及技术人员考试法》,也为中医师检定考试订出“落日条款”。因此2001年1月1日起不再受理中医师检核,而于2000年12月31日前申请中医师检核并经核定准予笔试有案者,得于2001年至2005年内继续参加中医师检核笔试,2006年中医师检核考废止停考;至于中医师检定考试则规定2005年为最后一次受理新案报考,2008年旧案补考划下句点,2009年停办。为此考试院特于2000年12月30日订定发布《专门职业及技术人员高等考试中医师考试规则》,其应试资格规定均为接受正规医学专业教育者;另2002年1月16日也修正公布《医师法》全文43条,其第3条第3项规定中医师特考于2011年办理最后一次考试,因此2012年以后中医师高考将成为取得台湾中医师执业资格唯一管道,即必须具备完整之正规专业教育及实习养成方可成为执业中医师。同时《医师法》第8条第1、2项规定:“医师应向执业所在地直辖市、县(市)主管机关申请执业登记,领有执业执照,始得执业;医师执业,应接受继续教育,并每六年提出完成继续教育证明文件,办理执业执照更新。2009年4月22日之前,执业超过6年之中医师必须提出修毕继续教育180学分之证明档,始可办理执业执照更新,否则无法再执业。台湾藉由立法执行中医师继续教育并与执业执照更新换证结合已具体落实。3.台湾中医师专业教育精致化发展取向台湾中医教育改革在课程设计、教材教法、师资精进与教学评鉴上,不断追求卓越与高质量之教育产出,所培养学生参加中医师资格考试及格率年创新高,并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及运用视听媒体等强化教育质量,且创新将中医经典医籍融入现代基础医学理念规划出新课程,引进问题导向学习、临床技能教学等提高学习动机之教学法。精致教育(betterness education)卓越性、绩效性、科技性和创新性等四个主要特征,印证台湾中医师专业教育发展现况。4.台湾建立中医专科医师制度在中医专业团体与卫生行政部门结合规划下可行(1)关于制度设计原则:中医师分专科执业为专家认同;专科医师培养质量监控应由中医专业团体与卫生行政部门共同执行,且应为开放系统,接受各方监督。(2)关于专科医师培训制度:专科划分应本着突出中医特色、发挥中医优势原则进行;专科医师培训可采取双轨制及2+X培训模式。(3)关于专科医师准入制度:台湾中医专科医师之甄审,各科每年至少办理一次,且不能限制医师执业只能从事某一项专科:卫生署不宜依专科医师人力供需作名额增减管控:专科医师之申请资格、甄审程序步骤、甄审方式、测验科目、范围、时间,计分及合格标准等由各专科医学会拟定甄审办法报请卫生署公告施行:甄审以笔试为之,并得实施口试、测验或实地考试;外国之中医专科医师资格经审查该外国专科医师制度、训练过程与台湾相当者,仍需实施笔试、口试、测验或实地考试。(4)关于专科医师管理制度:台湾中医专科医师制度施行前应建立种子医师制度;已领有专科医学会所发给之专科医师证书并经卫生署审查合格者,仍需接受2+X年教学医院训练,惟三年内申请专科医师甄审,得免笔试、口试、测验或实地考试;台湾中医专科医师训练医院评鉴应由卫生署中医药委员会规划办理;培训经费采政府补助、培训中医院所出资及个人适当负担之方式。5.台湾中医师专业教育、专科医师培训与继续教育制度应形成连续与完整之医学教育体系。建议根据研究研究结果、文献探讨及专家访谈意见,对台湾中医师专业教育、执业资格及中医专科医师制度,提出建议。1.中医师专业教育方面:实施中医学专业认证;创新师承教育融入院校教育体系,并结合毕业后医学教育、继续教育等多元传承,形成连续与完整之中医学教育,成就高级中医临床人才;重视临床学习经验,争取中医住院制度。2.中医师执业资格方面:重视临床技能,采取三阶段国家中医师证照考试:结合中医教育改革,继续优化试题内容质量。3.在中医专科医师制度方面:制度实施前加强宣导并修订相关法令;教育部认可之教学医院评鉴;中医专业团体也应接受评鉴认可。4.后续研究者之思路:中医专科医师问卷对象可扩及病患;可探讨中医教育中西医结合、中医学课程比率、及全科或专精分化之相关议题。

胡永善[2](2008)在《康复工程在脊髓损伤康复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常造成患者截瘫或四肢瘫。SCI多由高空作业坠落、交通事故、矿难砸伤和体育运动意外等造成的不同程度的颈、胸、腰段椎骨损伤引起的脊髓横贯性伤害,造成损伤平面以下的脊髓神经功能如感觉、运动障碍,引起反射异常以及大小便失禁等相应的病理改变,这就是常说的"四肢瘫"(指颈部脊髓损伤)和"截瘫"(指胸、腰段脊髓损

赵缨,夏海鸥[3](2008)在《妇女产后主要生殖健康问题的探讨及其护理对策》文中研究指明早在1994年国际人口与发展会议上WHO有关生殖健康的定义中就已明确提出"人们能够有满意且安全的性生活",这意味着育龄妇女能够享受和谐的性生活且不必再担心非意愿妊娠的发生以及由此而造成的伤害。然而由于产后性生活问题的普遍存在,不仅打破了每一个家庭性生活的和谐,还严重影响了妇女产后的生活质量。另外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资料

缪建平,徐玲丽[4](2008)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隙出血患者的护理进展》文中研究说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隙出血(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aSAH)是神经外科的危重急症之一。aSAH占自发性蛛网膜下隙出血的85%左右,10.0%~12.5%的患者就诊前死亡,约50%的患者死于出血后的第1个月内,存活者中约30%有中、重度残疾。有机会获得治疗的患者又将在治疗过程中面临着动脉瘤再次破裂出血、急性颅内高压、脑血管痉挛、脑积水、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本文综合国内外相关文献,将aSAH的护理研究进展进行总结,现报道如下。

周谋望,李涛[5](2008)在《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早期的运动治疗》文中研究指明胫骨平台骨折是一种常见的膝关节内骨折,常常累及胫骨关节面,占所有骨折的1%,占老年人骨折的8%,多属于高能量损伤,主要为交通伤。胫骨平台主要由松质骨构成,骨折可能伴有膝关节交叉韧带、半月板和侧副韧带损伤,使治疗更为困难。为了恢复关节面的平整,大多需要行手术治疗。由于胫骨平台骨折的复杂性,使得术后早期的运动治疗尤为重要。

张露,孙建萍,曹文静,杨支兰,牛建华,武文翠[6](2008)在《术前导尿时机对择期手术患者影响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导尿术容易引起膀胱尿道黏膜的损伤及泌尿道感染。根据1990-1996年我国各省30余所医院的医院感染监测结果,在50%以上的医院中,泌尿系感染的发病率占医院感染率的11.4%~18.6%,仅次于呼吸道感染。有研究指出,20%的留置尿管患者为无症状菌尿,2%~6%为有症状的泌尿系统感染,

张长杰[7](2007)在《全髋、膝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关节置换术是指用人工关节替代和置换病、伤关节,使僵硬、强直或畸形的关节恢复无痛、有运动功能的一种手术方法。人工关节是用一些生物材料或非生物材料制成的关节假体。用于制造人工关节的材料,应具备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以及良好的机械性,并有良好的耐磨、耐腐蚀及耐疲劳性等。人工关节材料的选择十分重要,目前尚无任何单一材料能满足上述要求,故临床上常用2种以上的材料配合制成。目前常用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社[8](2006)在《《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年第12B期继续医学教育试题答题卡(多选题)》文中指出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社[9](2006)在《《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年第11B期继续医学教育试题答题卡(多选题)》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袁长蓉[10](2006)在《中美护理专业研究生课程设置的比较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课题来源:本课题为第二军医大学“5511”人才建设工程基金——“优秀留学回国人员培养基金”资助项目。 护理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级护理管理、教学、科研及临床人才的主要渠道。美国是世界上护理教育最发达的国家,护理研究生教育起步早,专业特色明显、培养目标明确、课程设置系统、师资力量雄厚,已形成一个相对完善的体系。而我国护理研究生教育由于起步晚,各方面还处在一个摸索完善的阶段。尽管国情不同,但了解、借鉴他人经验对发展我国的护理研究生教育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本课题拟通过中美两国护理专业研究生课程的比较,一方面收集整理和比较中美两国主流大学护理研究生课程设置的相关资料,从而为国内护理教育同道提供信息,开阔视野,启发思维,反思我国现有的护理研究生教育;另一方面通过个人访谈、文献调研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探究护理专业研究生课程设置的基本规律,剖析课程理念、课程依据、课程内容、课程实施等课程设置的基本要素,并在现代课程理论指导下对我国构建科学合理、富有护理特色、体现护理发展主流、符合高层次护理人才知识结构要求的课程设置提出积极的建议和设想,可为有关教育职能部门提供有益的决策依据和借鉴。 本研究共分四大部分: 第一部分:理论研究和研究方案 首先采用理论研究法,从护理理论和课程理论两大层面上对护理研究生课程设置的理论依据进行分析。根据护理学科的特点和研究目的,主要选择和借鉴了“目标模式”和“实践模式”的课程理论观点作为护理研究生课程设置的指导原则;其次阐述了课题的研究方案,包括:研究方法、研究对象、比较原则、比较步骤、比较框架和要素,以及相关概念界定和技术路线。

二、《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年第1期继续医学教育答题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年第1期继续医学教育答题卡(论文提纲范文)

(1)台湾中医师执业资格与专业教育之研究 ——兼谈建立中医专科医师制度之可行性(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动机
第二节 研究目的
第三节 主要概念之界定与诠释 第二章 文献探讨
第一节 专业化之概念
第二节 中医教育之历史沿革暨历代中医专业分科概况
    一、中医教育之历史沿革
    二、历代中医专业分科概况
第三节 中国高等中医教育与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制度
    一、中国高等中医教育现况分析
    二、中国大陆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制度
    三、香港高等中医教育及执业资格试 第三章 设计与实施
第一节 研究方法与步骤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步骤
第二节 研究实施
    一、专家咨询有效性分析
    二、专家咨询问卷设计 第四章 台湾中医师专业教育历史发展与现况研究
第一节 台湾中医发展简史
第二节 台湾中医师专业教育历史发展与现况
    一、台湾中医师专业教育之历史沿革
    二、台湾中医师专业教育之教育目标
    三、入学方式与学制发展
    四、课程设置
    五、师资阵容
    六、教材教法
    七、中医专业教育见实习现况
第三节 海峡两岸中医师专业教育之比较 第五章 台湾中医师执业资格历史发展与现况研究
第一节 日据时期之台湾中医师考试
第二节 台湾光复后之中医师资格考试(1949年至2008年)
第三节 台湾中医师执业登记与继续教育
第四节 台湾中医师执业资格现况发展
第五节 海峡两岸中医师执业资格之比较 第六章 台湾建立中医专科医师制度之可行性探讨
第一节 台湾发展中医专科医师制度之背景分析
第二节 《台湾中医建立专科医师制度之可行性》专家咨询问卷结果分析
    一、材料与方法
    二、问卷资料统计分析
第三节 综合讨论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
第一节 结论
第二节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一 第一轮专家咨询问卷 附录二 第二轮专家咨询问卷 致谢

(10)中美护理专业研究生课程设置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和研究方案
    1. 课题的理论基础与研究
    2. 研究方案
    3. 相关概念界定
    4. 技术路线
第二部分 中美护理专业研究生课程设置的描述
    1. 美国护理专业研究生课程设置的描述
    2. 中国护理专业研究生课程设置的描述
第三部分 中美护理专业研究生课程设置的比较
    1. 中美护理专业研究生课程设置的比较
    2. 影响中美护理专业研究生课程设置的因素分析
    3. 中美护理专业研究生课程设置的比较结论
第四部分 对中国护理专业研究生课程设置的思考与建议
    1. 对中国护理专业研究生课程设置的思考
        1.1 重视课程设置在体系上的相对完整性
        1.2 突出课程设置在内容上的前沿性
        1.3 强调课程设置在目标上的专业性
        1.4 体现课程设置在层次上的丰富性
    2. 对中国护理专业研究生课程设置的建议与思考
        2.1 以模块划分课程内容,使课程教学更具针对性
        2.2 重组公共必修课程内容,使课程设置更加人文化
        2.3 增设公共卫生软科学课程,使课程结构更加合理化
        2.4 凸显护理特色课程,使护理教育更加专业化
        2.5 强调跨学科知识内容,使护理人才素质更加综合化
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综述
    附录2.博士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及主编专着情况
    附录3.半定式个人访谈核心问题一览表及资料分析程序
    附录4.现场调研相关情况
致谢

四、《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年第1期继续医学教育答题卡(论文参考文献)

  • [1]台湾中医师执业资格与专业教育之研究 ——兼谈建立中医专科医师制度之可行性[D]. 杨謦伊.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09(10)
  • [2]康复工程在脊髓损伤康复中的应用[J]. 胡永善.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08(12)
  • [3]妇女产后主要生殖健康问题的探讨及其护理对策[J]. 赵缨,夏海鸥.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8(30)
  • [4]动脉瘤性蛛网膜下隙出血患者的护理进展[J]. 缪建平,徐玲丽.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8(29)
  • [5]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早期的运动治疗[J]. 周谋望,李涛.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08(09)
  • [6]术前导尿时机对择期手术患者影响的研究进展[J]. 张露,孙建萍,曹文静,杨支兰,牛建华,武文翠.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8(23)
  • [7]全髋、膝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J]. 张长杰.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07(06)
  • [8]《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年第12B期继续医学教育试题答题卡(多选题)[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社.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6(35)
  • [9]《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年第11B期继续医学教育试题答题卡(多选题)[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社.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6(32)
  • [10]中美护理专业研究生课程设置的比较研究[D]. 袁长蓉. 第二军医大学, 2006(09)

标签:;  ;  ;  ;  

《中华实用护理杂志》2004年第1期继续医学教育答题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