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几点建议

关于加快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加快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几点建议(论文文献综述)

彭烨[1](2021)在《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城商行的盈利模式转型探讨 ——以江西银行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人类的科技在上世纪后半叶开始飞速发展,本世纪随着网络的普及与发展更是日新月异,而金融领域随之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经济的发展会推动居民生活习惯的改变,在储蓄行为上也是如此。在此背景下,银行业的业务品种、服务水平、技术含量也在不断提升,以应对日趋白热化的市场竞争,而互联网金融的异军突起,给金融竞争中的各金融机构增加了更大的压力。自2013年起,互联网金融忽然发力并在极短的时间内形成巨大的规模,对于以银行为代表的金融机构形成极大地冲击。尤其是支付宝与天弘基金合作推出了余额宝业务,其出现以后立刻占据市场最耀眼的位置,六年的时间内其资产净值就近一万一千亿元人民币,互联网金融在这一背景下开始了大发展的时代。本文,首先整理了国内外相关的研究文献,其次阐述互联网金融及盈利模式的相关概念,分析出了互联网金融对城市银行盈利模式的影响,其中包含第三方支付、P2P、互联网货币基金对城市商业银行相关业务的影响,然后根据金融中介理论、长尾市场理论、技术溢出理论为基础,以将以江西银行2016年至2020年的财务报表为例,深入分析该行的业务现状、盈利状况以及用杜邦分析对其盈利模式进行了一定的分析。江西银行在互联网金融冲击下,相对领先银行如招商银行转型较晚,其中2016年至2020年初为转型前的探索期,通过其财务报表分析,具体指出了其在经营过程中的不足,其中包括收入结构单一、过度依赖利差收入、信货结构不合理、中间业务发展缓慢等,根据这些问题对江西银行的运营现状以及盈利能力提出营销模式转型、业务模式转型、人才模式转型和运营模式转型四个转型建议,指明其在互联网金融的影响下盈利能力提升对策的选择,这些转型建议将对增强我国银行业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维护我国金融体系的发展稳定有着重要参考价值。同时2020年是江西银行正式的转型初年,本论文根据2020年的财务报表对转型效果加以分析,总结出互联网金融带来的威胁与机会、成本与风险管理、加快产业转型、扩大中间业务收入、调整信贷结构、重视消费者的消费习惯等多点论断,同时以目前互联网金融飞速发展的情况下城市商业银行提高利润率的的方式转型得出了三点启示,即通过混业经营拓展业务范围,发展零售业务开展新的利润增长点以及运用金融科技加固利润屏障,这三点启示能为我国城商业行在互联网金融冲击下优化盈利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学术方面的补充。

李芳[2](2021)在《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影响因素与对策研究 ——以X银行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当前全球经济正呈现出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市场金融行业自由化程度显着提升,金融企业数量不断增多,行业内部激烈竞争趋势愈加明显。传统商业银行为了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开始不断的调整发展战略,加速推进多元化发展。当前,传统商业银行需要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不再局限于过去的资产负债盈利模式,进一步开发中间业务体系是未来发展的重点和趋势。如此一来,可以占据稳定的市场份额,提高商业银行经济效益,实现健康稳定发展。但是由于缺乏相关发展理论且发展时间较短,商业银行在发展中间业务过程中暴露出诸多问题和不足,目前的重中之重是健全发展体系,进而推动中间业务实现又好又快发展。通过市场调研和内部分析可以总结得到,X银行中间业务实践发展中存在以下不足和漏洞:供客户选择的产品类型偏少,获客能力偏弱等,严重影响中间业务高水平发展,需要引起银行管理者的重视和思考。基于此,本文依据金融风险管理理论、4C营销理论、PEST理论等理论基础,以X银行中间业务为研究主题、分析其中间业务发展存在的问题,结合X银行的具体情况,分析了中间业务发展的问题,并提出这些问题的对策建议。通过本文研究发现:X银行中间业务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基础客户群规模偏低、创新能力不足、缺乏中间业务专业人才、中间业务的风险管控水平不足等,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是X银行内部管理人员的思想认识不到位、产品创新技术缺乏、内部管理体系不完善、风险监控体系不足。通过X银行中间业务发展影响因素分析得知,宏观经济环境能够显着影响甚至决定中间业务的实施状况。所以,开展中间业务时需要充分调查当地经济发展现状,由此投入相应人力、管理与营销资源,从而提高业务运营的针对性,达到产出最大化的目的。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文从加强中间业务市场与渠道的开拓、加强产品创新、强化内部管理制度、完善中间业务发展的风险控制制度等方面提出完善X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对策建议。

李雨桐[3](2021)在《外资持股对中资银行业务创新的影响研究》文中提出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外资在中国银行业的参与程度开始加深。2018年8月银保监会取消了对中资银行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外资持股比重的限制,对内外资采取相同的股权投资比重规则,外资在中资银行的参与范围变大。在中国金融市场开放程度不断加深的背景下,银行业作为我国金融体系的主导行业将面临更多机会与挑战。如何在新环境下发展银行业务,防范业务风险转变成这一阶段银行经营发展的工作重点。本文研究外资持股对中资银行的影响,主要从银行业务创新的角度进行研究。随着中资银行业的发展变革,中资银行通过业务创新转型发展成为一大趋势。中资银行通过业务创新增强了银行竞争力,但同时也导致银行风险的变化。因此,银行业务创新不仅体现了银行业务创新能力,也反映了银行业务创新意愿,能较综合的反映外资进入对银行经营战略选择的影响。文章具体分为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两部分,理论分析中,本文从银行业对外开放、股权结构对银行业的影响、银行业务指标三方面进行文献归纳梳理,确认研究角度的增量贡献。结合文献研究结果,本文总结了外资影响中资银行业的相关理论,并从中资银行业务发展现状和中资银行的外资持股现状两个角度进行了现状分析。实证研究中,本文选取了2004-2019年上市银行的非平衡面板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在银行业全面开放初期,外资持股比例增加会抑制中资银行创新业务发展,导致银行中间业务收入比重降低,同时外资首次持股较之后年份对于银行业务创新影响的效果更为显着。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分样本回归分析发现外资持股比例变化对于农城商行、股权相对分散的银行影响效果更为显着,而在持股方式上,QFII及RQFII方式的持股对于银行的影响效果更为显着。结合结论,文末对于银行业改革发展及如何应对金融开放提出了建议。

王黎[4](2020)在《利率市场化环境下GS银行昆明分行中间业务增收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利率市场化是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一个国家金融自由化的前提条件和核心内容,是利率定价机制的深刻转变。我国的利率市场化从1996年放开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开始,至2015年10月央行决定对金融机构不再设置存款利率浮动上限,为商业银行创造了越来越宽松的利率市场环境,为商业银行来带来了改革和发展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入,商业银行存贷款利差不断缩小,银行之间的竞争不断加剧,经营效益受到影响,经营风险不断增大。在此背景下,商业银行不得不寻找新的利润来源,发展中间业务就是行之有效的措施之一。相比传统的资产负债业务,中间业务不占用银行资本金,风险小,发展潜力大,利润率较高。随着金融体制的不断革新,当前我国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已取得了较好的发展,非利息收入在银行营业收入中的占比也在不断提高。本文以GS银行昆明分行作为研究对象,首先阐述了利率市场化、中间业务及银行盈利能力等相关概念的内涵;然后通过时间序列详细的比较分析了2008年至2018年期间,随着利率市场化的不断推进,GS银行昆明分行中间业务收入、利息收入、净利润、存贷款利差等指标的变化情况;分析了GS银行昆明分行中间业务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利率市场化对GS银行昆明分行中间业务发展的影响,得出该行发展中间业务的必要性;通过SWOT分析找到GS银行昆明分行中间业务发展的内部优势和劣势、外部机会和威胁,对不同类型的中间业务进行不同的战略选择。最后,针对该行中间业务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通过塑造品牌价值加速中间业务发展、重视发展提高中间业务收入占比、优化结构促进中间业务均衡发展、转变思维加快中间业务的创新、规范收费推动中间业务健康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李紫健[5](2020)在《HX银行苏州分行零售中间业务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零售中间业务的发展已在很大程度上替代银行的传统业务成为现代银行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在零售中间业务占据的地位变得越来越重要的今天,商业银行要转变管理思维,利用多种专业化的中间业务,带动存贷款业务以及结算业务,只有这样才能够将商业银行的资源利用效益最大化,摆脱对传统存贷款业务的单方面依赖,有效地降低商业银行所面临的经营风险。HX商业银行苏州分行是HX商业银行所属地市一级的分行,中间业务处于起步晚、水平低的发展状况,与同城其他商业银行在这方面存在着较大差距,尤其是专为个人进行服务的零售中间服务方面。同时其也时刻面临着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同城之间行业内激烈的竞争,这样的内外因素迫使该分行必须改变零售中间业务落后的状态,提高零售中间业务水平和市场竞争力。论文立足金融创新理论,客户关系管理理论和精细化管理理论等基础理论,对HX银行苏州分行零售中间业务发展的现实状况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优化策略。主要得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结论:(1)HX银行苏州分行零售中间业务发展存在的问题。主要有零售中间业务产品创新不足、缺乏科学的定价策略及营销体系、零售中间业务分销渠道不够合理、管理模式较为粗糙且不够精细、零售中间业务人才管理不完善等五个方面。(2)HX银行苏州分行零售中间业务发展对策建议。从零售中间业务产品经营优化(加快产品创新、实施产品经营多元化);实施差异化定价及新型营销策略(开展零售中间业务差异化定价策略、大力开展服务营销策略、全方位实施3R营销策略、广泛实施品牌营销策略);强化渠道支撑完善营销服务体系(加快对传统物理网点的升级改造、加强电子银行渠道建设、加强个人业务渠道建设、实施信息一体化管理模式);实施部门协同联动推动管理服务精细化(实施部门联动、协调;设备优化,精细化管理推动服务环境改善;细化流程,推动员工服务水平);坚持人才兴行战略(加强客户经理团队建设、优化营销激励机制、加强零售中间业务产品培训)等五个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

朱泽娟[6](2020)在《长沙银行零售业务转型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目前我国利率市场化基本完成、互联网金融飞速发展、外资银行准入条件放开和存贷利差正逐步收紧的环境下,商业银行难以继续依靠传统经营模式盈利,因此推动零售业务转型成为商业银行新时期发展的重要战略。商业银行零售业务拥有庞大的客群,可将几乎全部银行业务联系起来,并借助金融科技和逐步完善的服务体系,提供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与多样性需求的产品与服务,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因此,研究商业银行零售业务转型,对实现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文通过将长沙银行作为研究案例,梳理分析长沙银行零售业务转型概况,归纳总结零售业务转型过程。案例研究从转型动因、转型措施等方面阐述长沙银行零售业务转型,并通过对比零售业务转型前后业务结构、利润构成、业务规模、资产质量的变化情况,对其零售业务转型效果进行具体评价,从而分析得出长沙银行零售业务转型存在的问题,并剖析其原因。经前述研究得出以下结论:第一,长沙银行零售业务转型措施主要是沿着金融科技驱动零售业务数字化、搭建产品框架且做大业务规模、错位竞争开拓零售业务新蓝海、拓展零售客群并推行客户至上推进转型;第二,转型过程中,零售业务对于长沙银行利润贡献率不断提高,零售核心业务规模不断扩大,零售业务结构不断优化,但也呈现出对零售客户管理精细化程度不高,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且竞争力不强等问题;第三,长沙银行最终呈现出盈利能力增强,资产质量提高,运营管理能力加强等转型效果,明确城商行在实施零售业务转型过程中应结合自身优势实施转型战略,同时应清晰转型思路且步步推进、坚持客户至上的理念、以科技金融驱动转型的启示。依据结论,从转型战略、产品体系、金融科技和人才体系四个方面对城市商业银行零售业务转型总结出以下建议:第一,把握时机制定与推动转型战略;第二,以客户为中心同时丰富产品体系;第三,投资金融科技研发加深科技融合强度;第四,注重员工培养与完善人才选拔机制。

朱芊[7](2020)在《第三方支付对中小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影响的研究》文中指出伴随着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已及近几年金融支付工具的变革创新,人们的支付习惯已经发生了改变。传统的现金支付存在便捷性差、成本高等不足,而第三方支付恰好弥补了这一问题。第三方支付企业的快速兴起,带动第三方支付业务的蓬勃发展,因其在支付结算、代销业务等业务上与传统银行业务有重叠,所以商业银行面临着迫在眉睫的挑战,尤其对于中小商业银行,因其在业务体量上远不及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受到的冲击更大,因此更需要采取有效的应对策略。本文在梳理国内外第三方支付对商业银行影响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通过分析第三方支付对商业银行影响的相关理论,利用2011-2017年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以及移动支付和余额宝的相关数据,运用回归分析法,对第三方支付与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据此提出了我国中小商业银行应对第三方支付的广发展和广覆盖,加强与第三方支付的合作、收购控股第三方支付等相关对策建议。在中小商业银行应对金融科技高速发展方面,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参考价值。本文的创新之处:第一、在于研究视角创新,目前大部分学者研究金融科技和商业银行总体的相关关系,而本文着眼于第三方支付对中小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影响的分析,从研究的视角上有一定的新意。第二、研究方法有新意,本文选用移动支付和余额宝作为第三方支付的代表,对中小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产生的影响进行回归分析,在数据和指标的选取方面有新意。

张琦[8](2020)在《金融科技对我国银行业竞争力的影响研究》文中提出银行业是现代金融体系的主体,是国民经济运转的重要枢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银行业历经数次改革,竞争力得到不断提升,但是仍然面临着很多问题和挑战。随着我国经济增速下行,实体经济进入转型阵痛期,银行业获取优质资产的难度在不断上升;同时,以利率市场化为代表的金融改革步伐正在不断加快,金融监管也在逐步向国际标准靠拢,导致了银行业的盈利能力不断下降,经营风险却不断上升,亟需探寻改革路径。金融科技的兴起为我国银行业带来了转型动力。通过与新兴科技的有机融合,银行业可以降低经营成本、提升资源配置效率、突破传统业务局限获取新的利润增长点。但是金融科技在带来改革动力的同时,也对银行业形成了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基于金融科技的新兴金融业态正在持续蚕食着银行业传统业务的市场份额,产生了一定的挤出效应,提升了银行业特别是中小型银行的经营压力。因此,在金融科技蓬勃发展的背景下,金融科技对我国银行业竞争力的影响是正面提升居多还是负面冲击居多?能否成为我国银行业转型升级的润滑剂和助推器?基于对上述问题的思考,本文就金融科技对于我国银行业竞争力产生的影响展开了理论和实证研究,主要研究方法和结论如下:(1)通过对我国各类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风控能力、流动性能力和发展能力进行横向和纵向的对比分析,本文发现目前我国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各方面竞争力相对于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而言都有着较大的优势,但是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更具发展潜力。同时,通过分析我国银行业在资产不良率和净息差方面的表现,以及资本约束情况的变化,发现由制度因素推动的转型路径在提升我国银行业竞争力的同时,也给我国银行业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挑战。(2)中国是金融科技大国,国内金融科技发展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但是总体而言落后于美国,本文认为底层技术发展的滞后是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通过对比中美两国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和云计算在战略规划、学术研究、产业发展、人才储备等方面的现状,本文发现中国金融科技相对于美国而言,存在一定的结构性失衡:在产业发展方面,中国推动科技与产业融合的速度和效率远超美国,并且得益于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金融科技相关产业比美国更具发展前景;但是在基础研究方面,无论是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还是云计算,中国与美国均存在着较大的差距,金融科技人才也相对匮乏。(3)通过分析近些年来我国银行业各类传统业务经营指标的变化,本文发现:在金融科技发展的上一个阶段,互联网金融的兴起对我国银行业的负债业务、资产业务和中间业务均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一方面降低了我国银行业的盈利能力、流动性能力和发展能力,另一方面也增加了我国银行业的经营风险,进而影响了我国银行业的竞争力。在负债业务领域,互联网理财分流了银行业的存款资金,尤其是住户存款受到了强烈影响,从而增加了我国银行业获取资金的成本,提升了我国银行业(特别是中小型银行)的经营压力;在资产业务领域,互联网信贷主要针对传统金融服务覆盖较少的长尾客户群体,因此对银行业的冲击因银行类型而异:对于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产生的影响比较有限,对股份制商业银行产生了较小的影响,而对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在中间业务领域,通过快捷高效的支付模式,第三方支付抢占了银行业大量支付清算业务的市场份额,同时财富管理业务也受到互联网理财、互联网信贷等新兴金融模式的分流影响,银行业中间业务受到了较大冲击。(4)目前,我国金融科技处于两期叠加的发展阶段。互联网金融对我国银行业的冲击还在持续发生,但是本文通过分析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底层技术对银行业传统业务的改革机制后发现,金融科技对于我国银行业竞争力的提升作用和前景正在不断显现。并且,在分析国内外银行应用金融科技的成功案例后发现,通过发挥金融科技在银行业转型升级途径中的优势作用,银行业在盈利能力、创新能力和风控能力等方面的表现得到不断提升。(5)本文用Malmqusit指数测算的全要素生产率来近似反映银行业竞争力的变化。2008年以来,我国银行业全要素生产率除去受到几次外界宏观因素冲击之外,总体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其中股份制商业银行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最快,国有大型商业银行次之,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相对较慢;金融科技通过优化风控水平、强化创新能力等有效途径,对我国银行业全要素生产率有着显着的正面提升作用;金融科技对不同类型银行竞争力的提升作用有所不同,对城市商业银行的提升效应最高,对全国性商业银行的提升次之,对农村商业银行的提升作用不显着。结合本文的研究结论,为加快我国银行业与金融科技的有机融合,提升银行业的竞争力,提出以下对策性建议:(1)在国家政策层面,应加强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建设,扫清银行业金融科技应用障碍,发挥基础科技研究带动金融科技创新的重要作用,扩大高素质金融科技人才培养与供给;(2)在行业监管层面,应加快完善金融科技立法,构建行业监管框架,深化金融监管与先进科技的有效融合,加强与国外监管机构的交流联系,学习国外先进金融科技监管理念;(3)在银行发展层面,应强化金融科技发展理念,积极与金融科技企业开展多方面合作,投资或并购金融科技企业,并且加强新型金融科技风险防范意识,推动合规科技的落地应用,提升风险控制准确性。同时,应综合发挥金融科技对于金融服务质量的提升作用,深入挖掘自身比较优势,因行制宜确定金融科技发展战略。

张岚洁[9](2020)在《商业银行轻型化战略转型的动因和效果研究 ——以中信银行为例》文中指出国内经济增长速度减慢,产业转型升级持续推进,人口红利缩小,利差不断收窄,金融监管趋严,使得商业银行依靠资产和网点扩张的经营方式面临前所未有的风险。与此同时,随着新兴互联网技术被应用于金融领域,金融科技不断发展,“金融脱媒”不断加剧,同业竞争愈发激烈,都催促着商业银行必须从转型中寻求突破发展,通过轻型化转型来实现高质量发展。中信银行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最早成立的新兴商业银行之一,经过30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我国资本实力最雄厚的商业银行之一。中信银行素以传统对公业务为优势,在2014年正式开启零售业务二次转型,并随后提出打造轻型化银行战略,踏上战略转型之路。为探究中信银行此次战略转型的动因及效果,本文在整理了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以多元化经营理论、范围经济理论和“微笑曲线”理论为指导,从内外两方面分析其战略转型动因,并进一步评价中信银行轻型化战略转型的效果,提出其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得出结论和建议。本文经过研究发现:中信银行在内外环境的作用下踏上了转型之路,在轻型化战略的引导下,中信银行业绩下滑压力有所缓解,不良资产余额快速增长势头得到遏制,资本充足率增幅较大,发展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呈现总体向好的效果。但是,中信银行仍存在公司银行业务发展缓慢、零售银行业务竞争力不足以及中间业务收入渠道单一的问题。最后,针对上述分析内容,本文提出了相应的建议:第一,充分利用自身资源优势,持续推动零售业务发展;第二,打造零售业务优势品牌,培养核心竞争优势;第三,深化对公业务转型,注重均衡发展;第四,加强产品创新,拓宽中间业务收入渠道;第五,加大科技投入,培育专业人才。

李丹丹[10](2020)在《A银行投资银行业务发展对策研究》文中认为近几年,宏观经济增速放缓,利率市场化与金融脱媒的持续加强,使中国金融业的跨界竞争不断加剧,逼迫商业银行必须做出变革,开展混业经营,加强金融服务领域的创新。国内各大银行深刻感受着外部市场环境快速变化对自身经营带来的影响,纷纷将投资银行业务作为创新发展的战略转型方向,从外部因素分析,面对外资银行的竞争、客户需求多元化、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市场快速发展迫使商业银行进行转型;从内部因素分析,商业银行为拓宽业务收入来源、提高市场竞争力,需要通过转型来实现。内外部因素同时作用的情况下,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转型是大势所趋。而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转型,并非只是简单的关注非利息收入占当年净利润的占比。更多的体现在商业银行以客户为中心,综合利用资管、信托等非银金融子公司协同为客户提供服务的能力,能够借助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市场降低客户融资成本,体现“媒介”作用,能够为客户提供高效、全面、精细化金融服务方案的能力。投资银行业务是一项低资本消耗、低风险、高收益的中间业务,具有人才引领、创新驱动的特征,近年来,各家商业银行纷纷看好这块朝阳市场,加大产品创新和营销推广力度,将投资银行业务作为其银企关系维护、盈利模式调整和战略转型升级的有力武器。A银行也加入了投资银行业务发展的大军中,但受到内外部经济环境和自身内部情况的影响,A银行投资银行业务转型遇到了瓶颈,在组织架构,产品结构、人才储备、产品创新竞争力等方面发展仍存在诸多问题,如何找到投行业务的发展战略转型路径,对于A银行投资银行业务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全行战略性业务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对国有商业银行A银行投资银行业务发展战略进行研究,通过对投资银行业务相关理论基础阐述,结合业务的发展现状,对比同业,挖掘自身发展的特征基础上,运用SWOT分析法,比较研究、数据分析、案例研究等方法进行综合性分析。为A银行下一步战略转型发展提供科学有效地发展策略及建议。

二、加快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几点建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加快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几点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1)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城商行的盈利模式转型探讨 ——以江西银行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互联网金融研究的综述
        1.2.2 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盈利模式影响的研究综述
        1.2.3 城市商业银行盈利模式转型的研究综述
        1.2.4 文献述评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内容
第2章 互联网金融与盈利模式的相关概念
    2.1 互联网金融的相关概念
        2.1.1 互联网金融的概念
        2.1.2 数据金融
        2.1.3 移动性金融服务
    2.2 盈利模式的相关概念
        2.2.1 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的内涵
        2.2.2 商业银行的盈利模式类型
    2.3 互联网金融对城市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的影响
        2.3.1 第三方支付对城市商业银行盈利结构的影响
        2.3.2 P2P对城市商业银行贷款业务的影响
        2.3.3 互联网货币基金对城市商业银行存款及理财业务的影响
    2.4 互联网金融与盈利模式的理论基础
        2.4.1 金融中介理论
        2.4.2 长尾市场理论
        2.4.3 技术溢出理论
第3章 江西银行盈利模式现状分析
    3.1 江西银行发展现状
        3.1.1 江西银行简介
        3.1.2 江西银行的互联网化发展现状
        3.1.3 江西银行的经营现状
        3.1.4 江西银行的财务分析状况
    3.2 江西银行转型前的盈利模式分析
        3.2.1 江西银行转型前的盈利模式现状
        3.2.2 基于杜邦分析法的盈利情况分析
    3.3 互联网金融对江西银行盈利模式的挑战
        3.3.1 利差收入逐步收窄
        3.3.2 江西银行收入结构发生巨大变化
        3.3.3 江西银行传统服务模式受到冲击
    3.4 江西银行盈利模式面临的挑战
        3.4.1 江西银行盈利模式转型的必要性
        3.4.2 江西银行盈利模式转型时遇到的障碍
第4章 互联网金融背景下江西银行盈利模式的转型
    4.1 营销模式转型
        4.1.1 优化数字化转型
        4.1.2 洞察客户需求
    4.2 业务模式转型
        4.2.1 加强与第三方支付机构的紧密合作
        4.2.2 提高中间业务发展空间优化收入结构
    4.3 人才模式转型
        4.3.1 加强人才队伍的建设
        4.3.2 提高服务质量
    4.4 营运模式转型
        4.4.1 提高资产利用率
        4.4.2 试点资产证券化
    4.5 转型效果分析
        4.5.1 数字化转型效果明显
        4.5.2 优化渠道建设,零售存款破千亿
        4.5.3 非利息收入稳步增加
        4.5.4 不断优化资债结构
第5章 案例研究的结论与启示
    5.1 案例研究的结论
        5.1.1 加快业务模式转型
        5.1.2 加快经营模式转型
    5.2 案例研究的启示
        5.2.1 通过混业经营拓展业务范围
        5.2.2 发展零售业务开展新的利润增长点
        5.2.3 运用金融科技加固利润屏障
参考文献
致谢

(2)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影响因素与对策研究 ——以X银行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2 研究思路
    1.3 研究方法
    1.4 框架安排
第2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理论基础
        2.1.1 中间业务理论概述
        2.1.2 金融风险管理理论
        2.1.3 “4C”营销理论
        2.1.4 PEST理论
    2.2 国内外文献综述
        2.2.1 国外文献综述
        2.2.2 国内研究现状
第3章 X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现状与调查分析
    3.1 X银行基本情况
    3.2 X银行中间业务收入与产品结构
    3.3 X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同业比较分析
    3.4 X银行中间业务发展内外部环境分析
        3.4.1 内部环境分析
        3.4.2 外部环境分析
    3.5 X银行中间业务收入的问卷调查与分析
        3.5.1 问卷设计
        3.5.2 问卷发放与回收
        3.5.3 问卷的信度与效度分析
        3.5.4 描述性统计分析
        3.5.5 调查结果分析
    3.6 X银行中间业务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3.6.1 X银行中间业务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3.6.2 X银行中间业务发展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第4章 X银行中间业务发展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4.1 数据来源与变量定义
        4.1.1 数据来源
        4.1.2 变量定义
    4.2 研究假设
        4.2.1 国民生产总值、存贷款利差与中间业务发展
        4.2.2 资产收益、存款资产比与中间业务发展
    4.3 模型构建
    4.4 实证结果分析
第5章 X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对策建议
    5.1 加强中间业务市场与渠道的开拓
        5.1.1 客户细分,满足客户差异化需求
        5.1.2 多渠道服务,提升客户体验
    5.2 加强产品创新
    5.3 强化内部管理制度
        5.3.1 完善绩效考核体系
        5.3.2 推进业务流程整合
    5.4 完善中间业务发展的风险控制制度
第6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局限
    6.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关于X银行非利息收入业务发展现状的调查问卷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3)外资持股对中资银行业务创新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三节 文献综述
        一、银行业对外开放相关研究
        二、股权结构对于银行业影响相关研究
        三、银行业务指标选取
    第四节 研究思路及方法
    第五节 研究创新点
第二章 外资持股对中资银行影响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股权结构相关理论
    第二节 外资持股相关理论
        一、国际资本流动理论
        二、外部性理论
    第三节 银行业务经营相关理论
        一、巴塞尔协议相关理论
        二、利益相关者理论
        三、金融创新理论
第三章 中资银行业务经营与外资股权现状
    第一节 中资银行业务经营现状
        一、外资持股的中资银行业务发展现状
        二、外资持股的中资银行业务风险现状
    第二节 中资银行的外资持股现状
        一、外资进入中国银行业历程
        二、外资进入中资银行的方式
        三、外资进入对银行股权结构的影响
第四章 样本选择与研究设计
    第一节 研究假说
    第二节 样本选择与数据处理
    第三节 变量定义
        一、被解释变量
        二、解释变量
        三、控制变量
    第四节 模型建立
        一、单位根检验
        二、协整检验
        三、多重共线性检验
        四、F检验
        五、Hausman检验
第五章 实证结果与分析
    第一节 描述性统计
    第二节 回归分析
        一、外资持股对中资银行创新能力影响:主效应回归分析
        二、外资持股对中资银行创新能力影响:根据银行性质分样本回归分析
        三、外资持股对中资银行创新能力影响:以2015 年为节点分样本回归分析
        四、外资持股对中资银行创新能力影响:根据股权集中度分样本回归分析
    第三节 稳健性检验
第六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第一节 结论
        一、银行业全面开放初期,外资持股比例增加抑制了中资银行业务创新
        二、外资持股中资银行首年对于中资银行创新业务的影响更为显着
    第二节 银行业发展政策建议
        一、中资银行经营发展建议
        二、中资银行业改革发展建议
        三、宏观层面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4)利率市场化环境下GS银行昆明分行中间业务增收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关于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影响的研究
        1.2.2 关于中间业务发展的研究
        1.2.3 关于银行盈利能力的研究
    1.3 研究思路及方法
        1.3.1 研究框架及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之处
第二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利率市场化概述
        2.1.1.1 利率市场化的内涵
        2.1.1.2 我国利率市场化的发展进程
        2.1.1.3 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2.1.2 中间业务概述
        2.1.2.1 中间业务的定义
        2.1.2.2 中间业务的分类
        2.1.3 商业银行盈利能力概述
    2.2 理论基础
        2.2.1 金融自由化理论
        2.2.2 约束诱导型金融创新理论
第三章 GS银行昆明分行中间业务发展现状
    3.1 GS银行昆明分行中间业务发展背景
        3.1.1 利率市场化对GS银行昆明分行净利润的影响
        3.1.2 利率市场化对GS银行昆明分行利息收入的影响
        3.1.3 利率市场化对GS银行昆明分行利息支出的影响
        3.1.4 利率市场化对GS银行昆明分行存贷利差的影响
    3.2 GS银行昆明分行中间业务发展现状
        3.2.1 GS银行昆明分行中间业务发展概况
        3.2.2 GS 银行昆明分行中间业务收入排名情况
        3.2.3 GS银行昆明分行中间业务收入构成
    3.3 利率市场化对GS银行昆明分行中间业务发展的影响
        3.3.1 倒逼中间业务创新发展
        3.3.2 大力发展中间业务成为必然
        3.3.2.1 发展中间业务能够提高盈利能力
        3.3.2.2 发展中间业务能够优化经营结构
        3.3.2.3 发展中间业务有利于应对金融风险
        3.3.2.4 发展中间业务有利于完善服务功能
第四章 GS银行昆明分行中间业务收入增长存在问题
    4.1 中间业务收入增长速度放缓
    4.2 中间业务收入在营业收入中比重较低且比重增长缓慢
        4.2.1 中间业务收入比重较低
        4.2.2 中间业务收入比重增长缓慢
    4.3 中间业务发展不均衡
        4.3.1 专业间发展不平衡
        4.3.2 辖属经营机构间发展不平衡
        4.3.3 各科目间发展不平衡
    4.4 中间业务发展亟待创新
第五章 GS银行昆明分行中间业务发展SWOT分析及战略选择
    5.1 GS银行昆明分行中间业务发展的外部环境分析
        5.1.1 GS银行昆明分行中间业务发展机遇(opportunity)分析
        5.1.1.1 GS银行昆明分行中间业务发展的政策机遇
        5.1.1.2 GS银行昆明分行中间业务发展的市场机遇
        5.1.2 GS银行昆明分行中间业务发展威胁(threat)分析
        5.1.2.1 资管新规对银行理财业务造成冲击和影响
        5.1.2.2 银行同业间市场竞争日益加剧
        5.1.2.3 互联网金融及金融脱媒抢占银行市场份额
    5.2 GS银行昆明分行中间业务发展的内部条件分析
        5.2.1 GS银行昆明分行中间业务发展优势(strength)分析
        5.2.1.1 具有得天独厚的专业平台且市场信誉度和认知度较高
        5.2.1.2 部分中间业务已位列行业领先地位
        5.2.1.3 具有金融信息市场优势
        5.2.2 GS银行昆明分行中间业务发展劣势(weakness)分析
        5.2.2.1 中间业务收入来源较为单一
        5.2.2.2 中间业务缺乏持续快速增长的业务基础
        5.2.2.3 中间业务发展不平衡
        5.2.2.4 高素质复合型专业人才匮乏
        5.2.2.5 中间业务创新能力不足
    5.3 GS银行昆明分行中间业务发展的SWOT战略选择
        5.3.1 GS银行昆明分行中间业务发展的SO战略选择
        5.3.2 GS银行昆明分行中间业务发展的WO战略选择
        5.3.3 GS银行昆明分行中间业务发展的ST战略选择
        5.3.4 GS银行昆明分行中间业务发展的WT战略选择
第六章 GS银行昆明分行中间业务收入增长的对策及建议
    6.1 塑造品牌价值加速中间业务发展
        6.1.1 提高市场辨识度和认可度
        6.1.2 提高产品核心价值
    6.2 重视发展提高中间业务收入占比
        6.2.1 在政策方针中体现发展中间业务的重要性
        6.2.2 加大对中间业务的考核力度
        6.2.3 加快中间业务产品研发
    6.3 优化中间业务收入结构均衡发展
        6.3.1 取长补短推动各类中间业务均衡发展
        6.3.2 加大复合型专业人才的培养
    6.4 转变思维加快中间业务不断创新
        6.4.1 加强与互联网金融机构的合作
        6.4.2 积极推广新产品和新的服务模式
        6.4.3 建立全员营销中间业务的新模式
    6.5 规范管理推动中间业务健康发展
        6.5.1 确保收费质价相符
        6.5.2 人性化设计中间业务产品说明
        6.5.3 做好内部检查监督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5)HX银行苏州分行零售中间业务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导论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问题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国外研究综述
        1.3.2 国内研究综述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2.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
        2.1.2 商业银行零售中间业务
        2.1.3 商业银行零售中间业务发展
    2.2 相关基础理论
        2.2.1 金融创新理论
        2.2.2 多元化理论
        2.2.3 协同效应理论
3.HX银行苏州分行零售中间业务发展现状
    3.1 HX银行苏州分行简介
        3.1.1 发展目标和定位
        3.1.2 业务拓展范围
        3.1.3 部门设置
        3.1.4 员工队伍
    3.2 HX银行苏州分行零售中间业务发展现状
        3.2.1 零售中间业务发展类型
        3.2.2 零售中间业务发展规模
        3.2.3 零售中间业务组织管理体系
        3.2.4 零售中间业务定价原则及策略
        3.2.5 零售中间业务渠道分析
        3.2.6 零售中间业务与其他同业银行数据对比分析
4.HX银行苏州分行零售中间业务发展存在的问题
    4.1 发展存在问题的访谈调查
    4.2 零售中间业务产品创新不足
        4.2.1 零售中间业务产品同质化高
        4.2.2 缺乏核心零售中间业务品牌产品
    4.3 缺乏科学的定价策略及营销体系
        4.3.1 缺乏科学的定价策略
        4.3.2 营销体系不健全
    4.4 零售中间业务分销渠道不够合理
        4.4.1 网点增长过快且布局不分散
        4.4.2 新型渠道有场无市
    4.5 管理服务较为粗糙且不够精细
        4.5.1 物品管理,服务设施不完备
        4.5.2 大堂经理服务不到位
    4.6 零售中间业务人才管理不完善
        4.6.1 缺乏高素质零售中间业务人才
        4.6.2 客户经理对零售中间业务重视不够
        4.6.3 客户经理对零售中间业务知识专业性不高
5.HX银行苏州分行零售中间业务发展对策建议
    5.1 零售中间业务产品经营优化
        5.1.1 加快产品创新
        5.1.2 实施产品经营多元化
    5.2 实施差异化定价及新型营销策略
        5.2.1 开展零售中间业务差异化定价策略
        5.2.2 大力开展服务营销策略
        5.2.3 全方位实施3R营销策略
        5.2.4 广泛实施品牌营销策略
    5.3 强化渠道支撑完善营销服务体系
        5.3.1 加快对传统物理网点的升级改造
        5.3.2 加强电子银行渠道建设
        5.3.3 加强个人业务渠道建设
        5.3.4 实施信息一体化管理模式
    5.4 实施部门协同联动推动管理服务精细化
        5.4.1 实施部门联动、协调
        5.4.2 设备优化,精细化管理推动服务环境改善
        5.4.3 细化流程,推动员工服务水平
    5.5 坚持人才兴行战略
        5.5.1 加强客户经理团队建设
        5.5.2 优化营销激励机制
        5.5.3 加强零售中间业务产品培训
6.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6)长沙银行零售业务转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关于商业银行零售业务发展现状的研究
        1.2.2 关于商业银行零售业务转型动因的研究
        1.2.3 关于商业银行零售业务转型趋势的研究
        1.2.4 关于商业银行零售业务转型模式的研究
        1.2.5 文献评述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与不足
        1.4.1 创新之处
        1.4.2 不足之处
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商业银行零售业务定义及范围
        2.1.2 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的特点
        2.1.3 商业银行零售业务转型的定义
    2.2 理论基础
        2.2.1 金融创新理论
        2.2.2 风险管理理论
        2.2.3 客户关系管理理论
        2.2.4 多元化经营理论
第3章 长沙银行零售业务转型案例介绍
    3.1 长沙银行零售业务发展概述
        3.1.1 长沙银行发展概况
        3.1.2 长沙银行零售业务发展概况
    3.2 长沙银行零售业务转型动因
        3.2.1 经济结构持续优化且消费稳定增长
        3.2.2 行业竞争激烈同时盈利能力降低
        3.2.3 长沙银行地缘资源优势明显
    3.3 长沙银行零售业务转型过程
第4章 长沙银行零售业务转型案例分析
    4.1 长沙银行零售业务转型措施分析
        4.1.1 借助金融科技驱动零售业务数字化
        4.1.2 搭建零售产品框架扩大业务规模
        4.1.3 运用错位竞争开拓零售业务新蓝海
        4.1.4 拓展零售基础客群并推行客户至上
    4.2 长沙银行零售业务转型成效分析
        4.2.1 转型后业务结构实现优化
        4.2.2 转型后零售业务价值贡献提升
        4.2.3 转型后核心零售业务规模增长
        4.2.4 依托零售业务转型资产质量向好
    4.3 长沙银行零售业务转型存在问题分析
        4.3.1 零售业务转型进程有待加深
        4.3.2 产品同质化且竞争力不明显
        4.3.3 零售客户管理精细化程度不高
    4.4 长沙银行零售业务转型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4.4.1 零售业务转型推进时间较短
        4.4.2 互联网金融发展加大零售业务转型难度
        4.4.3 人才团队建设相对滞后
第5章 长沙银行零售业务转型案例启示及相关建议
    5.1 长沙银行零售业务转型案例启示
    5.2 城市商业银行零售业务转型相关建议
        5.2.1 把握时机制定与推动转型战略
        5.2.2 以客户为中心同时丰富产品体系
        5.2.3 投资金融科技研发加深科技融合强度
        5.2.4 注重员工培养与完善人才选拔机制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7)第三方支付对中小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思路和方法
        1.2.1 研究思路
        1.2.2 研究方法
    1.3 研究内容
    1.4 创新之处和不足
2 相关文献综述
    2.1 第三方支付发展状况的相关研究
        2.1.1 国外关于第三方支付与发展有关的研究
        2.1.2 国内关于第三方支付发展状况相关研究
    2.2 关于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相关研究
        2.2.1 国外关于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相关研究
        2.2.2 国内关于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相关研究
    2.3 关于第三方支付和银行竞合关系的研究
        2.3.1 国外关于第三方支付与银行竞合关系的相关研究
        2.3.2 国内关于第三方支付与银行竞合关系的相关研究
    2.4 关于第三方支付与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竞合关系的相关研究
        2.4.1 国外关于第三方支付与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关系的相关研究
        2.4.2 国内关于第三方支付与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关系的相关研究
    2.5 文献述评
3 相关概念定义和理论依据
    3.1 相关概念的界定
        3.1.1 第三方支付
        3.1.2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
    3.2 理论基础
        3.2.1 功能金融理论
        3.2.2 规模经济理论
        3.2.3 混合策略博弈论
    3.3 第三方支付对中小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影响分析
        3.3.1 第三方支付发展现状
        3.3.2 我国中小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现状
        3.3.3 第三方支付对中小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关系影响机理分析
4 第三方支付对中小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影响的实证分析
    4.1 数据选择和模型设置
        4.1.1 数据选择
        4.1.2 变量设定
        4.1.3 模型设置
    4.2 实证分析
        4.2.1 描述性统计
        4.2.2 相关分析
        4.2.3 第三方互联网支付对中小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影响的实证分析
        4.2.4 第三方移动支付对中小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影响的实证分析
5 结论
6 中小商业银行应对第三方支付的发展对策
    6.1 改革创新传统业务
    6.2 大力发展有技术含量、附加值高的中间业务
        6.2.1 积极拓展个人理财市场
        6.2.2 专注于金融衍生品交易的发展
    6.3 加强与第三方支付的合作
        6.3.1 构建第三方支付风险管理体系
        6.3.2 储备支付合作
    6.4 收购控股第三方支付机构
参考文献

(8)金融科技对我国银行业竞争力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与框架结构
    1.3 研究方法、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1.3.1 研究方法
        1.3.2 创新点
        1.3.3 不足之处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金融科技研究综述
        2.1.1 金融科技的定义
        2.1.2 金融科技的功能
        2.1.3 金融科技的风险与监管
    2.2 银行业竞争力研究综述
        2.2.1 银行业竞争力的内涵
        2.2.2 银行业竞争力的衡量方法
    2.3 金融科技对银行业的影响研究
        2.3.1 金融科技对银行业的正面影响
        2.3.2 金融科技对银行业的负面影响
    2.4 文献述评
第3章 我国银行业发展与竞争力的演化
    3.1 我国银行业的改革历程
        3.1.1 我国银行业二元化改革时期
        3.1.2 我国银行业多元化改革时期
        3.1.3 我国银行业股份制改革时期
    3.2 我国银行业竞争力现状分析
        3.2.1 我国银行业盈利能力分析
        3.2.2 我国银行业风险抵御能力分析
        3.2.3 我国银行业流动性能力分析
        3.2.4 我国银行业发展能力分析
    3.3 我国银行业现阶段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金融科技的内涵、细分领域和我国发展现状
    4.1 金融科技内涵、发展和业务模式
        4.1.1 金融科技的内涵
        4.1.2 金融科技的发展历程
        4.1.3 金融科技的参与主体和业务模式
    4.2 金融科技的细分领域
        4.2.1 大数据
        4.2.2 人工智能
        4.2.3 区块链
        4.2.4 云计算
    4.3 我国金融科技发展现状
        4.3.1 中美金融科技比较综述
        4.3.2 各类底层技术的中美比较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金融科技影响我国银行业竞争力的机制分析
    5.1 金融科技对于我国银行业的负面冲击
        5.1.1 金融科技对我国银行业负债业务的冲击
        5.1.2 金融科技对我国银行业资产业务的冲击
        5.1.3 金融科技对我国银行业中间业务的冲击
    5.2 金融科技对我国银行业竞争力的提升路径
        5.2.1 大数据与银行分析能力升级
        5.2.2 人工智能与银行经营能力提升
        5.2.3 区块链与银行业务创新
        5.2.4 云计算与银行信息系统升级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金融科技对我国银行业竞争力影响的实证研究
    6.1 计量模型的建立
    6.2 变量描述
    6.3 研究样本与统计性描述
        6.3.1 研究样本
        6.3.2 样本的统计性描述
    6.4 基准回归结果
    6.5 异质性检验
    6.6 稳健性检验
    6.7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对策建议
    7.1 主要结论
    7.2 对策建议
        7.2.1 国家政策层面
        7.2.2 行业监管层面
        7.2.3 银行发展层面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9)商业银行轻型化战略转型的动因和效果研究 ——以中信银行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现实意义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2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理论基础
        2.1.1 多元化战略理论
        2.1.2 范围经济理论
        2.1.3 “微笑曲线”理论
    2.2 文献综述
        2.2.1 关于战略转型动因的研究
        2.2.2 关于战略转型绩效的研究
        2.2.3 关于商业银行战略转型的研究
        2.2.4 文献评述
3 案例介绍
    3.1 我国商业银行行业介绍
    3.2 中信银行简介
    3.3 中信银行战略发展历程
    3.4 中信银行“轻型化”战略转型的主要内容
        3.4.1 轻资产
        3.4.2 轻成本
    3.5 中信银行战略转型的主要措施
        3.5.1 大力发展零售业务
        3.5.2 推动对公业务转型发展
        3.5.3 全面搭建服务渠道
4 案例分析
    4.1 中信银行战略转型动因分析
        4.1.1 外部动因
        4.1.2 内部动因
    4.2 中信银行轻型化战略转型效果分析
        4.2.1 盈利能力分析
        4.2.2 资产质量分析
        4.2.3 资本管理能力分析
        4.2.4 发展创新能力分析
    4.3 中信银行战略转型中存在的问题
        4.3.1 公司银行业务发展滞缓
        4.3.2 零售银行业务竞争力不足
        4.3.3 中间业务收入渠道较窄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5.2.1 充分利用自身资源优势,持续推动零售业务发展
        5.2.2 打造零售业务优势品牌,培养核心竞争优势
        5.2.3 深化对公业务转型,注重均衡发展
        5.2.4 加强产品创新,拓宽中间业务收入渠道
        5.2.5 加大科技投入,培育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致谢

(10)A银行投资银行业务发展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3 研究思路及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点
第二章 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的概念及发展历程
    2.1 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的概念
    2.2 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的发展历程
        2.2.1 国外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的发展历程
        2.2.2 我国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的发展历程
第三章 A银行投资银行业务发展历程与现状
    3.1 A银行概况
    3.2 A银行投资银行业务发展历程
        3.2.1 在产品方面
        3.2.2 在行内占比方面
        3.2.3 在收入方面
    3.3 A银行投资银行业务发展现状
        3.3.1 产品体系
        3.3.2 重点产品
        3.3.3 业务收入
        3.3.4 收入结构
第四章 A银行投资银行业务与银行同业的比较分析
    4.1 银行同业投资银行业务开展情况
        4.1.1 组织架构方面
        4.1.2 业务品种方面
        4.1.3 业务收入方面
    4.2 A银行投资银行业务与银行同业比较的结果分析
第五章 A银行投资银行业务发展的环境分析
    5.1 A银行投资银行业务发展的宏观形势分析
        5.1.1 深化金融体制改革,资本市场竞争加剧
        5.1.2 商业银行资本约束、利率市场化改革步伐加速
        5.1.3 金融脱媒日益加剧、商业银行综合化经营趋势
        5.1.4 企业多元化金融业务需求,加剧市场服务竞争
    5.2 A银行投资银行业务发展的内部环境分析
        5.2.1 人员基础薄弱,缺乏专业人才
        5.2.2 中间业务收入占比不高,尚未发挥支柱作用
        5.2.3 业务种类单一,产品创新能力不足
        5.2.4 渠道、信息、科技平台、牌照不完善
        5.2.5 内部部门间缺乏有效协作
    5.3 A银行投资银行业务发展的SWOT分析
        5.3.1 优势(Strength )
        5.3.2 劣势(Weakness )
        5.3.3 机遇(Opportunity)
        5.3.4 威胁(Threat )
第六章 A银行投资银行业务发展对策与保障措施
    6.1 制定综合经营多元化产品发展策略
        6.1.1 积极创新业务模式,提升财务顾问附加值
        6.1.2 整合股权金融相关服务,提供全面金融服务
    6.2 利用金融科技,建立数字化业务新格局
    6.3 建立产品创新机制
        6.3.1 组建立体化的创新架构
        6.3.2 加快创新产品全渠道部署
        6.3.3 发挥产品创新转型载体作用,明确创新重点和方向
        6.3.4 加强专业性投研团队建设
    6.4 建立联动机制
    6.5 加强市场推广工作
        6.5.1 了解宏观经济环境或政策的变化,把握市场先机
        6.5.2 市场营销策略
    6.6 A银行战略转型发展的保障措施
        6.6.1 加强专业队伍人才储备与培训
        6.6.2 实施组织架构改革
        6.6.3 优化风控机制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四、加快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几点建议(论文参考文献)

  • [1]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城商行的盈利模式转型探讨 ——以江西银行为例[D]. 彭烨. 江西财经大学, 2021(10)
  • [2]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影响因素与对策研究 ——以X银行为例[D]. 李芳. 山东大学, 2021(09)
  • [3]外资持股对中资银行业务创新的影响研究[D]. 李雨桐.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21(12)
  • [4]利率市场化环境下GS银行昆明分行中间业务增收问题研究[D]. 王黎. 昆明理工大学, 2020(05)
  • [5]HX银行苏州分行零售中间业务问题及对策研究[D]. 李紫健. 西南大学, 2020(05)
  • [6]长沙银行零售业务转型研究[D]. 朱泽娟. 湘潭大学, 2020(02)
  • [7]第三方支付对中小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影响的研究[D]. 朱芊. 浙江大学, 2020(02)
  • [8]金融科技对我国银行业竞争力的影响研究[D]. 张琦.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20(01)
  • [9]商业银行轻型化战略转型的动因和效果研究 ——以中信银行为例[D]. 张岚洁. 暨南大学, 2020(04)
  • [10]A银行投资银行业务发展对策研究[D]. 李丹丹. 河北大学, 2020(08)

标签:;  ;  ;  ;  ;  

关于加快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几点建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