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亲家庭越来越少

双亲家庭越来越少

一、Two-Parent Families Growing Scarcer(论文文献综述)

周奕琦[1](2021)在《初中生未来时间洞察力与学习自控力的关系 ——时间管理倾向的中介作用及其干预研究》文中指出初中阶段,学生学业压力增大,若学习上没有自控能力,会对学习成绩造成很大影响,也不利于自身未来发展,因此初中生的学习自控力亟待增强。若初中生对未来有一定的思考,并会合理管理时间,那么将有利于初中生学习自控力的提升。已有的对未来时间洞察力、时间管理倾向和学习自控力的关系研究不多,因此本研究在全面考察初中生的未来时间洞察力、时间管理倾向和学习自控力现状及关系的基础上,探讨通过对时间管理倾向进行干预从而有效改善初中生学习自控力的可能性。研究者在云南省安宁市选取了四所不同初中,采用初中生适用的,且信效度较高的“初中生未来时间洞察力问卷”,“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和“初中生学习自控力问卷”对655名初中学生进行了调查,对15名初中学生进行了干预。通过对调查数据的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初中生未来时间洞察力的特点研究发现:初中生的未来时间洞察力处于中上水平。初中生未来时间洞察力在年级、性别、是否学生干部、家庭居住地、家庭类型、父母文化程度上具有显着差异。而在独生子女与否无显着差异。(2)初中生时间管理倾向的特点研究发现:初中生时间管理倾向处于中上水平。初中生时间管理倾向在年级、是否学生干部、家庭居住地、家庭类型、父母文化程度上具有显着差异。而在性别、独生子女与否无显着差异。(3)初中生学习自控力的特点研究发现:初中生的学习自控力处于中上水平。初中生学习自控力在年级、性别、是否学生干部、家庭居住地、家庭类型、父母文化程度上具有显着差异。而在独生子女与否无显着差异。(4)初中生未来时间洞察力、时间管理倾向和学习自控力三者关系研究发现:初中生未来时间洞察力、时间管理倾向和学习自控力三者呈显着的正相关关系。初中生未来时间洞察力对时间管理倾向及学习自控力有显着正向预测作用;初中生时间管理倾向对学习自控力有显着正向预测作用。时间管理倾向在未来时间洞察力及学习自控力间起中介作用。(5)经过时间管理倾向团体辅导的干预,有效改善了自控力,同时有效提升了学生的时间管理水平。在现状研究及干预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教育对策和建议。

徐畅[2](2020)在《高中生自我接纳、接纳他人对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研究 ——基于舞动团体心理辅导的干预探索》文中提出高中阶段是提高学生接纳水平的关键期。现阶段我国大多数的高中生都是独生子女,他们从小在亲人的细心呵护下成长,习惯了成为“中心”。随着他们步入高中,他们面临着独立自主的生活和学习,此时各种问题接踵而至,如人际关系不良、同伴接纳不佳、不合群、适应不良等,这些问题对高中生整体心理健康水平造成很大的影响。研究发现,舞动团体心理辅导可以有效改善以上问题,因此本研究在全面考察高中生的自我接纳、接纳他人和心理健康水平现状及关系的基础上,探讨通过舞动团体心理辅导干预高中生自我接纳与接纳他人,从而有效改善高中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可能性。研究者在云南省昆明市、山东省枣庄市选取了三所不同的高中,采用信效度较高且适用于高中生群体的《自我接纳量表》、《容纳他人量表》及《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460名高中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对42名高中生进行了干预辅导。通过对调查数据的分析,得到如下结论:(1)高中生自我接纳的特点:高中生自我接纳水平总体处于中等水平,其中自我评价水平较低,尚有较大的提升空间。高中生的自我接纳水平、自我评价水平及自我接纳整体水平上在性别、是否是独生子女、自评性格、父母亲受教育程度、家庭类型、家庭氛围、生源地、年级、科目类别、是否住校上存在显着性差异。而在是否为学生干部上不存在显着性差异。(2)高中生接纳他人的特点:高中生接纳他人水平较差。高中生的接纳他人水平在性别、是否为独生子女、自评性格、父母亲受教育程度、家庭类型、家庭氛围、生源地、年级、文理分科、是否住校上存在显着性差异。在是否是学生干部这一点上则无明显差异。(3)高中生心理健康的特点:高中生心理健康总体水平较好,对题目所描述的症状有轻微感受,但高中生心理健康水平个体差异较大,心理健康问题分布不均。高中生在心理健康整体水平在性别、自评性格、父母亲受教育程度、家庭氛围、家庭类型、生源地、年级、是否住校上存在显着性差异。而在是否为独生子女、科目类别上不存在显着差异。(4)高中生自我接纳、接纳他人与心理健康三者关系的研究表明:高中生的自我接纳、接纳他人与SCL-90总分呈显着的负相关。通过进一步的回归分析发现,高中生自我接纳水平、接纳他人水平对心理健康水平均有显着的预测作用。在中介效应检验中发现,接纳他人在自我接纳和SCL-90之间起中介作用。(5)舞动团体心理辅导的干预研究表明:经过以“自我接纳、接纳他人”为主题的接纳性的舞动团体心理辅导的干预显着提高了高中生的自我接纳水平及接纳他人水平;在此基础上有效提高了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且效果良好。基于以上研究结果,研究者对提升高中生的自我接纳水平、接纳他人水平及心理健康水平提出了相应的教育对策和建议,并从三者关系出发提出了通过自我接纳、接纳他人能力的有效提升从而改善高中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教育对策及建议。

谢丽萍[3](2020)在《初中生父母冲突知觉、心理弹性与孤独感的关系及干预研究》文中提出初中阶段是个人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在此期间,个体会面临诸多身心问题。研究显示,孤独感是初中生的典型情绪问题之一,也是心理问题的具体表现,其中,父母冲突知觉和心理弹性会影响孤独感。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初中生父母冲突知觉、心理弹性与孤独感的关系,并且探究通过提高初中生心理弹性的团体心理辅导能帮助其降低孤独感水平。研究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以《父母冲突知觉量表》《青少年心理复原力量表》与《UCLA孤独量表》为研究工具,对1000名在校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将所收集的数据录入SPSS软件进行描述性分析、相关分析以及中介效应检验。第二部分以锦州市某中学为例,根据数据结果筛选出心理弹性水平较低的20名被试,将其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人,借鉴已有文献设计一套提升心理弹性水平的团体辅导方案,并对实验组进行七次干预,对照组在此期间不接受任何处理。而后,分别对两组被试进行前后测差异检验,以验证该方案可有效提升初中生的心理弹性水平、降低其孤独感。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初中生父母冲突知觉水平较高2.初中生心理弹性水平较高3.初中生孤独感较强4.初中生父母冲突知觉与心理弹性存在显着负相关,与孤独感呈显着正相关;初中生心理弹性与孤独感呈显着负相关。5.心理弹性在初中生父母冲突知觉与孤独感之间起中介作用。6.团体心理辅导方案可有效提高初中生的心理弹性,降低其孤独感水平。基于本研究的结论,提出以下建议:在学校层面,一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开设相关的心理健康课程,进行有针对性的团体心理辅导;二是开展实践活动,为学生搭建挫折教育的平台。在家庭层面,一是构建和谐的夫妻关系,二是建立融洽的亲子关系,三是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姜骄格[4](2020)在《海员子女成长家庭支持的社会工作实务研究 ——基于结构式家庭治疗视角》文中提出党的十八大提出了“逐步把我国建设成为海洋强国”的宏伟目标,同时也作出了建设海洋强国的重大部署。海员是海洋强国梦想的承载者,是我国建设海洋强国的基础力量,是实现我国海洋强国的战略保证,值得全社会的共同关注。但如今海员人才流失的问题显着,这直接影响了我国航运业的稳定发展。因职业的特殊性海员的家庭问题尤为突出,家庭问题是海员人才流失的主要原因之一,该问题归根结底是因为海员“不在家”所导致的,受职业因素影响这种情况却是无法改变的客观事实。海员长期不在家造成了海员家庭结构的不稳定性,家庭中的其他成员不得不承担更多的责任与压力来增补角色的缺失,其中海员子女受到的影响最为明显。因父亲角色的阶段性缺失无法提供给子女较多的成长家庭支持,所以在成长过程中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时容易出现不同阶段的家庭问题,因此海员子女成长家庭支持问题的解决对于海员家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以海员子女成长家庭支持问题为研究课题,以低家庭支持的海员子女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12名海员子女进行了量表测量后发现有7名海员子女存在成长家庭支持的问题。本人采用访谈法及观察法收集资料和信息,深入了解海员子女成长家庭支持的常见问题,综合分析影响这些问题的主要成因。根据海员子女在成长阶段中存在的不同家庭支持问题,分别去引入了隔代家庭支持、同辈家庭支持、亲戚家庭支持。通过运用结构式家庭治疗模式分别对其进行了不同的方案设计,以个案社会工作的方法进行实务介入,帮助缓解亲子之间的关系,打破了家庭旧有的互动模式,重塑了稳定的家庭结构,运用专业的工作方法解决海员子女成长家庭支持的问题。在服务结束后,分别对这三个典型的服务对象进行评估和结案。最后本人回顾并反思了整个研究过程,总结了成功的经验并且反思了存在的不足。

汪亚婷[5](2020)在《高中寄宿生人际关系与领悟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高中生正处于动荡的青少年时期。由于寄宿制的生活与学习,导致与家庭成员的接触较少,社会支持源水平较低。以往研究显示寄宿制学校中学生的心理问题集中体现在人际关系方面,而领悟社会支持水平是影响学生人际关系的重要因素之一。研究以某市高中寄宿生474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引入姜乾金修订的《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与郑日昌编制的《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探讨高中寄宿生领悟社会支持对人际关系的影响,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高中寄宿生人际关系困扰处于中等偏下水平。表明寄宿生人际交往状况较好,但也存在一些人际交往问题。在性别、年级、生源地、家庭情况上呈显着差异,在是否独生子女人口统计量上不存在显着差异。在性别上,女生人际交往困扰显着低于男生;在年级上,高三人际关系困扰显着高于高二、高一学生;在生源地上,城镇学生的人际交往困扰显着低于农村学生;在家庭情况上,再婚家庭人际关系困扰高于单亲家庭、原配双亲家庭和其他;在是否独生子女方面,是独生子女人际关系困扰高于非独生子女。(2)高中寄宿生领悟社会支持处于中等偏上水平。表明寄宿生的领悟社会支持的感受力较高。在性别、年级、生源地上呈显着差异,在家庭情况与是否独生子女变量上不存在显着差异。在性别上,女生的领悟社会支持水平高于男生;在年级上,高一领悟社会支持水平均高于高二、高三;在生源地上,城镇学生高于农村学生;在家庭情况上,其他领悟社会支持水平均高于原配双亲家庭、单亲家庭、再婚家庭;在是否独生子女方面,非独生子女领悟社会支持水平高于独生子女。(3)高中寄宿生领悟社会支持与人际关系困扰在总分及各维度上都存在极其显着的负相关,表明领悟社会支持水平越高,人际关系困扰程度越低。

陈迎娣[6](2020)在《家庭背景对小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影响研究 ——以淄博市为例》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经济全球化以及我国经济的发展,英语作为一门国际通用语言,其地位日益突出。2011年,教育部制定的《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学生通过学习英语语言知识,掌握基本的听、说、读、写等技能,逐步发展运用英语交流的能力,并进一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为今后继续学习英语,用英语学习其他相关科学文化知识奠定扎实基础。”由此可见我国对英语口语日趋重视。而在实际教学中,“哑巴英语”却成为学生英语学习的真实写照,这不仅给后继英语的学习带来诸多不利因素,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随着对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日趋重视,国内外关于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研究也逐步增多。小学阶段是英语学习的基础阶段,是提高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关键时期。导致学生薄弱的英语口语能力的因素既包括个人因素,也包括家庭、学校等方面的因素。对于小学生而言,家庭背景方面的因素对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影响就显得尤为突出。本研究的目的就在于探索家庭背景与小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之间的关系。本研究以淄博市2所小学为调查对象,使用问卷调查法收集了401份有效问卷,使用Excel和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探究家庭背景对小学生英语口语交际成绩的影响。在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和理论的基础上,界定出本研究的核心概念,进而确定了本研究家庭背景包含的家庭结构,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家庭英语文化资本,家庭教育理念及方式,父母过程动态监管和家庭关系6个维度20个变量。研究发现小学生英语口语交际成绩在单/双亲家庭、父母学历、家庭收入、母亲英语水平、家庭课外英语藏书量、父亲对西方文化的兴趣、父母与子女共同进行英语活动的情况、家庭氛围对英语学习的帮助情况、父母对口语成绩的期望、母亲对口语学习的关注度、家庭提供的教育支持、母亲督促子女进行英语活动的情况、母亲辅导子女英语口语学习的情况、母亲陪伴子女进行英语活动的情况以及父母关系等因素方面存在显着差异。针对研究结果,笔者发现维护完整的家庭结构与和睦的家庭关系迫在眉睫;家庭文化资本匮乏易对小学生英语口语的学习造成不利影响;家庭的教育理念不科学,教育意识薄弱问题亟待解决;功利化倾向严重;父亲角色缺位使得父母过程动态监管演变为母亲过程动态监管。为提高小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笔者就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要充分发挥好家庭、学校以及教师的作用。家庭方面,建立和谐的家庭关系,让家庭充满正能量;创设良好的家庭文化资本,父母身教胜于言传;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采取科学的教养方式;父母应该摒弃功利主义,注重孩子综合能力;俯下身子做父母,拒绝形式上的父母。学校和教师方面,要转变教学观念,重视学生口语能力;加大英语口语教学支持力度;教师自我发展,主动成长;加强家校互动,为家庭教育保驾护航。

徐馨[7](2020)在《乌鲁木齐市初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业情绪现实特征及团体沙盘游戏干预》文中研究指明学业情绪是指学生在学习的全过程中所体验到的各种情绪的总和。学业情绪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成绩以及身心健康发展。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由于经济条件、生活压力、家庭和学习环境等与当地学生相比往往处于劣势,会在学习过程中出现学业情绪上的各种状况。本研究试图揭示乌鲁木齐市初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业情绪的现实状况及其表现出来的特征,并针对特征进行有效的干预。研究首先采用信效度较高的由董妍、俞国良(2007)编制的《青少年学业情绪问卷》量表为研究工具,选取具有显着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特征的初中生347名进行统一施测,同时筛选出积极学业情绪总分低和消极学业情绪总分高的16名学生,对其进行团体沙盘游戏干预,以期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学业情绪现状提供理论依据,并提出合理的干预策略。结果显示:1、总体来说初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学业情绪,二阶因子排序在前三位的是希望、高兴、生气,排在后三位的是无助、心烦-疲乏、厌倦。2、性别方面,初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女生在高兴、焦虑、羞愧、生气、沮丧、心烦-疲乏因子上高于男生,而男生在放松因子上得分高于女生;年级方面,初一年级在自豪和沮丧因子上低于初二、初三年级;初一年级在希望、心烦-疲乏因子上低于初三年级;在厌倦因子上,初三年级高于初一、初二年级。3、是否独生子女、家庭类型和父亲文化程度方面,初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学业情绪在各个维度上的差异均没有达到显着性水平,但在生气因子上,独生子女低于非独生子女,在平静因子上,父亲的文化程度为高中(中专)及以上的得分高于初中;母亲文化程度方面,在高兴因子上,小学及以下的得分高于高中(中专)及以上,在希望因子上,初中高于高中(中专)及以上。4、干预结果显示:选取积极学业情绪低和消极学业情绪高的被试,创设能够提高其积极学业情绪的主题来进行团体沙盘游戏干预,能够让初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与学业相关的各类情境中体验到更多的积极学业情绪,尤其是提高其满足、平静等积极低唤醒维度的学业情绪,同时降低焦虑、沮丧等消极学业情绪。由此得出结论:1)总体来说,初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体验到较少的积极低唤醒学业情绪,较多的消极高唤醒学业情绪。2)初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女生在与学习相关的情境中更容易消极,男生更放松,在自豪、希望、沮丧等学业情绪方面呈现年级发展上升趋势,初三年级学生的学业情绪波动性比较大,同时家庭类型及父母文化程度对孩子学业情绪的影响不大。3)团体沙盘游戏对初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业情绪具有较好的干预效果。

闫瑞[8](2020)在《健康中国背景下初中女生性教育内容框架的构建 ——基于初中女生学习意愿调查》文中认为对于正值青春发育早期的初中生而言,性教育在解决困惑与焦虑、帮助他们平稳度过发育高峰期、甚至奠定一生身心健康与发展上均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随着全球范围内对健康问题的广泛关注,尤其是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出台,青春期性健康教育成为了研究的热点。但我国至今尚未出台国家级或省市级性教育框架,故学校仍未开展统一的性教育课程。本研究目的在于构建初中女生性教育内容框架,以期为将来山西省性教育课程的实施提供参考与借鉴。本研究首先利用文献法、文本分析法及焦点小组讨论法,参考201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性教育技术指导纲要》(修订版)中建议的内容,制定出青春期性教育初始主题框架,再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结构方程模型法进行验证。调查样本依据地区经济水平和学校层次采用分层等额及方便抽样法获得,共覆盖了山西省11个市33所初中学校(其中包括12所完全中学、20所三年制初中及1所九年制学校)。研究工具为本课题组自编的、经预调查和专家认证信效度均良好的《青春期性教育调查问卷》。最终得到有效问卷2399份,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和方差分析,并利用Amos 26.0软件对性教育框架进行结构方程建模。研究结果表明:1、根据初中女生学习意愿重构的性教育理论框架包含八个主题,经Amos结构方程检验,证实模型拟合度指数(χ2/df=2.553、GFI=0.874、AGFI=0.832、NFI=0.849、CFI=0.902、RMSEA=0.040)均在可接受范围内,即该模型与学生学习意愿相符。性教育八大主题分别为:(1)文化、社会与性;(2)态度、两性交往礼仪与性价值观;(3)家庭、婚姻与人际关系;(4)青春期发育与卫生;(5)生殖生育与风险防护;(6)健康生活与性信息决策技能;(7)道德、法治与安全技能;(8)艾滋病专题。这些主题对性教育内容的解释率分别为:85%、92%、93%、87%、86%、90%、91%和87%。2、初中女生对性教育总体内容及各主题的学习意愿均值都在3.5-4.5之间,标准差均在0.7-0.9之间。在八个主题中,学生对“态度、两性交往礼仪与性价值观”和“家庭、婚姻与人际关系”的学习意愿均值在4.0以上。初二女生对性教育内容的学习意愿较其他年级略低。3、关于初中女生学习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1)抚养类型及男女性抚养人文化水平不同的学生对性教育内容的学习意愿有极显着差异(P=0.000);(2)地区经济水平及家庭年均收入不同的学生间学习意愿在0.01水平上有显着差异(P1=0.002;P2=0.006);(3)不同家庭类型学生的学习意愿在0.05水平上差异显着(P=0.03);(4)不同年级学生的学习意愿无显着差异(P=0.07)。其中,中等经济水平地区、家庭年均收入10万元及以上、双亲家庭、抚养人文化水平在本科及以上的学生学习意愿较高。4、92.04%的学生认为性教育课程应从初中甚至更早开设。初中女生意愿度较高的性教育课程形式有:必修课、选修课、主题班会及社团活动(对这些形式的选择率均在70%以上)。5、95.65%的专家认为有必要在初中开展性教育课程,且专家认为本研究制定的性教育内容适合在初中开展,印证了上述研究结果。由以上调查与访谈结果,得出如下结论:1、基于初中女生学习意愿构建的性教育内容框架具有理论意义;2、初中女生对性教育总体内容及各主题的学习意愿均较强;3、地区经济水平、家庭年均收入、家庭类型、抚养类型及男女性抚养人文化水平等因素对学生的学习意愿有显着影响,各年级学生的学习意愿无显着差异;4、性教育课程应在初中或更早阶段开始,开设形式可以是必修课、选修课、社团活动及主题班会等多种形式;在总结研究结论的基础上对初中女生性教育课程实施提出纲要性建议。

芦杰[9](2020)在《健康中国背景下小学高年级学生性教育学习意愿及影响因素的调查与分析》文中认为健康中国2030战略中着重提到要对青少年的健康问题进行关注,小学高年级学生即将要进入青春期,所以对他们进行性教育调查很有必要。本研究了解了不同性别、年级、家庭环境的学生性教育学习意愿及性教育知识水平,便于有针对性地选择性教育学习内容;了解他们希冀的性教育方式和开展阶段,可以为有效开展性教育提供借鉴。本研究主要用到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和焦点小组法,编制问卷框架,并且结合小学性教育教师提出的意见,将研究工具分为《小学四、五年级性教育调查问卷》《小学六年级性教育调查问卷》。对山西省临汾市A小学四、五、六年级共150名学生进行预调查,经过问卷信效度测试,信效度良好。对山西省临汾市B小学四、五年级的600名学生以及六年级的420名学生进行正式调查。对回收的数据进行整理,运用SPSS17.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对小学四、五年级而言:四个维度学习意愿均值在2.31-2.54范围内。在“文化、社会与性知识(P=0.032)”、“性的科学知识(P=0.017)”、“价值观、态度与性心理健康知识(P=0.024)”、“性的关系知识(P=0.036)”主题的学习意愿有显着的性别差异(P<0.05)。在“价值观、态度与性心理健康知识(P=0.034)”、“性的关系知识(P=0.029)”主题的学习意愿有显着的年级差异(P<0.05)。对小学六年级而言:六个维度学习意愿均值在2.36-2.54范围内。在“文化、社会与性知识(P=0.009)”“性的科学知识(P=0.017)”“价值观、态度与性心理健康知识(P=0.006)”“性的关系知识(P=0.027)”“性的道德、法制、安全保障知识(P=0.023)”主题的学习意愿有显着的年级差异(P<0.05)。(2)家庭年收入对学习意愿有显着的正向影响,(P<0.05)家庭年收入越高,学生学习意愿越强。(3)学生希冀的性教育:30.0%-40.0%的小学高年级学生认为“性教育应该从小学阶段开始”并且应该在“小学所有年级开展”;17.0%-21.0%的小学高年级学生认为“男性抚养人对自己性教育很重视”;33.0-35.0%的小学高年级学生认为“女性抚养人对自己性教育很重视”;六年级中35.6%的学生会非常积极参加以社团活动方式开展的性教育”。(4)有关性知识水平的测试表明:对所测题目持积极正确观点的四、五、六年级学生各占所在年级调查人数的29.7%-48.6%、49.3%-75.4%、51.7-79.2%。由此得出以下结论:(1)小学四、五年级的学生整体学习意愿高。部分内容的学习意愿存在显着的年级差异,家庭收入对学习意愿有正向影响。(2)小学六年级的学生整体学习意愿高。部分内容的学习意愿存在显着的性别差异,家庭收入对学习意愿有正向影响。(3)三分之一的高年级学生认为性教育应在小学开始,并应在小学所有年级开展。女性抚养人对自己的性教育重视。接近四成的六年级学生最愿意参加以社团活动方式开展的性教育。(4)年级越高,性教育知识水平越高,但均有待进一步提升。

汪树坤[10](2020)在《单亲家庭子女学业成就问题研究 ——基于CEPS的经验证据》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伴随着离婚率的快速上升,我国单亲家庭数量日益增加。基于家庭结构功能视角,本文研究了单亲家庭子女学业成就问题。通过采用CEPS(2014)的微观数据,构建回归模型,并采用OLS、有序Probit回归、倾向值匹配(PSM)等估计方法,实证分析了单亲家庭子女学业成就存在的问题,进一步讨论了父母受教育水平、家长督导、共同参与文化活动、亲子互动、祖辈同住等因素对单亲家庭子女学业成就的影响。深入探讨家庭结构破裂对单亲家庭子女学业成就的性别影响效应。此外,本文还比较分析了不同单亲家庭子女学业成就的异质以及不同类型家庭在相关指标方面的差异状况。具体实证结果如下:本文的边际贡献在于:一方面,通过全国代表性的数据运用相关定量研究方法对单亲家庭子女学业成就进行分析和论述;另一方面,通过分样本回归探究影响单亲家庭子女学业成就的因素以及具体分析不同单亲家庭子女学业成就的异质性。主要研究的问题包括:第一,单亲家庭与完整家庭子女学业成就是否存在显着的差异?第二,如果两者存在显着差异,导致差异的作用机制又是什么?第三,不同单亲家庭(单亲父亲家庭、单亲母亲家庭、离异单亲家庭、丧偶单亲家庭)子女学业成就是否存在异质性以及是否存在显着的性别差异?本文利用中国教育追踪调查(CEPS)的微观数据,运用OLS模型、有序Probit模型和多元Logit模型对以上所关注的问题进行分析。主要发现如下:第一,家庭结构解体造成的单亲家庭其子女学业成就显着低于完整家庭。本文使用家长和学生自评家庭条件作为家庭经济条件的代理指标,比较分析发现,单亲家庭与完整家庭在经济方面并未存在显着的差异,而且单亲家庭经济条件与其子女学业成就之间无显着的相关关系。第二,通过分样本回归发现,与完整家庭相比,单亲家庭在亲子互动、父(母)受教育程度方面偏低,并且显着影响其子女的学业成就。祖辈同住在单亲家庭中较为普遍,并且祖辈同住对于单亲家庭子女学业成就的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第三,整体而言,单亲家庭子女学业成就不存在显着的性别差异,不同类型的单亲家庭其子女学业成就存在显着差异。从平均效应来看,单亲母亲家庭子女各学科的学业成就显着高于单亲父亲家庭,丧偶单亲家庭子女各学科的学业成就要显着低于离异单亲家庭。另外,不同类型家庭相关指标的多项Logistic回归结果表明,单亲父亲家庭对子女有着较低的学业成就要求,逃学旷课问题更为严重,不同单亲家庭在子女教育的时间投入均显着低于完整家庭。

二、Two-Parent Families Growing Scarcer(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Two-Parent Families Growing Scarcer(论文提纲范文)

(1)初中生未来时间洞察力与学习自控力的关系 ——时间管理倾向的中介作用及其干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缘由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未来时间洞察力的研究综述
        1.2.2 时间管理倾向的研究综述
        1.2.3 学习自控力的研究综述
        1.2.4 未来时间洞察力、时间管理倾向与学习自控力的相关研究
        1.2.5 对以往研究的评论
第2章 初中生未来时间洞察力、时间管理倾向和学习自控力的现状及关系研究
    2.1 研究目的与研究设计
        2.1.1 研究目的
        2.1.2 研究设计
    2.2 研究结果分析
        2.2.1 初中生未来时间洞察力的现状研究
        2.2.2 初中生时间管理倾向的现状研究
        2.2.3 初中生学习自控力的现状研究
        2.2.4 初中生未来时间洞察力、时间管理倾向与学习自控力的关系研究
    2.3 讨论
        2.3.1 初中生未来时间洞察力现状
        2.3.2 初中生时间管理倾向现状
        2.3.3 初中生学习自控力现状
        2.3.4 初中生未来时间洞察力、时间管理倾向和学习自控力的关系的讨论
    2.4 结论
第3章 通过时间管理倾向的干预提高初中生学习自控力的研究
    3.1 研究目的与研究设计
        3.1.1 研究目的
        3.1.2 研究设计
    3.2 通过时间管理倾向干预提高初中生学习自控力的干预结果分析
        3.2.1 干预组和对照组前测比较
        3.2.2 干预组和对照组后测结果分析
        3.2.3 时间管理倾向团体辅导总反馈结果
    3.3 讨论
    3.4 结论
第4章 教育建议与展望
    4.1 教育建议
        4.1.1 提升初中生未来时间洞察力的教育建议
        4.1.2 提升初中生时间管理倾向的教育建议
        4.1.3 提升初中生学习自控力的教育建议
        4.1.4 提升时间管理倾向从而有效改善初中生学习自控力的教育建议
        4.1.5 从未来时间洞察力、时间管理倾向、学习自控力三者关系上提出的教育建议
    4.2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4.2.1 研究不足
        4.2.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初中生心理调查问卷
附录 B 时间管理倾向团体辅导评价表
附录 C 时间管理倾向团体辅导活动方案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2)高中生自我接纳、接纳他人对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研究 ——基于舞动团体心理辅导的干预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缘由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综述
        1.2.1 舞动治疗与舞动团体心理辅导的研究综述
        1.2.2 自我接纳与接纳他人的研究综述
        1.2.3 心理健康的研究综述
        1.2.4 关于自我接纳、接纳他人与心理健康水平的关系研究
        1.2.5 舞动团体心理辅导应用于自我接纳、接纳他人、心理健康水平的研究综述
        1.2.6 对已有研究的评价
第2章 高中生自我接纳、接纳他人及心理健康水平的现状及关系研究
    2.1 研究目的
    2.2 研究假设
    2.3 研究方法
        2.3.1 研究对象
        2.3.2 研究工具
        2.3.3 数据处理
    2.4 研究结果
        2.4.1 高中生自我接纳水平的人口学变量特点研究
        2.4.2 高中生接纳他人水平在人口学变量上的特点研究
        2.4.3 高中生心理健康水平在人口学变量上的比较
        2.4.4 高中生自我接纳、接纳他人对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研究
    2.5 讨论
        2.5.1 高中生自我接纳的特点分析与讨论
        2.5.2 高中生接纳他人的特点分析与讨论
        2.5.3 高中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特点分析与讨论
        2.5.4 高中生自我接纳、接纳他人与心理健康水平关系的分析与讨论
    2.6 小结
第3章 舞动团体心理辅导干预高中生自我接纳、接纳他人从而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研究
    3.1 研究目的
    3.2 研究假设
    3.3 研究方法
        3.3.1 研究对象
        3.3.2 研究方法
        3.3.3 实验研究程序
        3.3.4 数据处理
    3.4 干预研究的量化评估
        3.4.1 舞动团体心理辅导对高中生自我接纳的干预结果分析
        3.4.2 舞动团体心理辅导对高中生接纳他人的干预结果分析
        3.4.3 舞蹈团体心理辅导对高中生自我接纳、接纳他人干预后对心理健康水平影响的结果分析
    3.5 干预研究的质性评估
        3.5.1 实验组《舞动团体心理辅导单次反馈问卷》评估
        3.5.2 团体领导者观察评估
    3.6 讨论
        3.6.1 舞动团体心理辅导干预高中生自我接纳、接纳他人的有效性分析
        3.6.2 舞动团体心理辅导对高中生自我接纳、接纳他人干预后对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有效性分析
第4章 结论及教育对策建议
    4.1 研究结论
    4.2 教育对策建议
        4.2.1 提升高中生自我接纳水平的教育对策与建议
        4.2.2 提升高中生接纳他人水平的教育对策与建议
        4.2.3 提升高中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教育对策与建议
        4.2.4 提高高中生自我接纳水平、接纳他人水平从而有效改善高中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教育对策与建议
        4.2.5 学校开展舞动团体心理辅导的相关建议
    4.3 研究的创新、不足与展望
        4.3.1 研究中的创新之处
        4.3.2 研究中的不足
        4.3.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高中生心理调查问卷
附录B 舞动团体心理辅导前期调查访谈问卷
附录C “舞动团体心理辅导”反馈表
附录D 以“自我接纳、接纳他人”为主题的接纳性舞动团体心理辅导方案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3)初中生父母冲突知觉、心理弹性与孤独感的关系及干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选题依据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2.实践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究现状
        1.相关变量的概念研究
        2.相关变量的测量研究
        3.相关变量的理论研究
        4.三个变量之间的关系研究
    (二)国内研究现状
        1.相关变量的概念研究
        2.相关变量的测量研究
        3.相关变量的理论研究
        4.三个变量之间关系的研究
    (三)本研究所采用的概念界定
        1.父母冲突知觉
        2.心理弹性
        3.孤独感
        4.团体心理辅导
三、问题提出与研究设计
    (一)问题提出
        1.已有研究不足
        2.研究假设
    (二)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
        2.实验法
    (三)研究设计
四、研究一:初中生父母冲突知觉、心理弹性与孤独感的现状及关系研究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对象
    (三)研究工具
        1.父母冲突知觉量表
        2.心理弹性量表
        3.孤独感量表
    (四)数据处理与分析
    (五)研究结果
        1.初中生父母冲突知觉、心理弹性、孤独感的总体状况与人口学差异分析
        2.初中生父母冲突知觉、心理弹性与孤独感之间的相关分析
        3.心理弹性在初中生父母冲突知觉与孤独感之间的中介作用
    (六)讨论
        1.初中生父母冲突知觉、心理弹性与孤独感的总体现状与人口学差异讨论
        2.初中生父母冲突知觉、心理弹性与孤独感三者之间的相关关系讨论
        3.心理弹性在初中生父母冲突知觉与孤独感之间的中介作用讨论
五、研究二:心理弹性的团体心理辅导干预研究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对象
    (三)研究假设
    (四)研究工具
    (五)团体心理辅导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1.团体心理辅导方案的设计依据
        2.团体心理辅导方案的制定与实施过程
    (六)研究结果
        1.实验组、对照组前测差异性检验
        2.实验组、对照组后测差异性检验
        3.实验组前后测差异性检验
        4.对照组前后测差异性检验
        5.实验组前后测差异与对照组前后测差异的差异性检验
        6.团体心理辅导成员的反馈
        7.团体心理辅导的延迟回访
    (七)讨论
        1.实验组、对照组前测差异性讨论
        2.实验组、对照组后测差异性讨论
        3.实验组前后测差异性讨论
        4.对照组前后测差异性讨论
        5.实验组前后测差异与对照组前后测差异的差异性检验
        6.团体心理辅导方案的设计与实施讨论
    (八)总讨论
六、研究结论、不足与展望
    (一)研究结论
    (二)研究不足
    (三)研究展望
七、建议
    (一)学校方面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开设相关的心理健康课程,进行相应的团体心理辅导
        2.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为学生搭建挫折教育的平台
    (二)家庭方面
        1.构建和谐的夫妻关系
        2.建立融洽的亲子关系
        3.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4)海员子女成长家庭支持的社会工作实务研究 ——基于结构式家庭治疗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2.3 国内外研究述评
    1.3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海员子女
        2.1.2 成长家庭支持
        2.1.3 结构式家庭治疗
    2.2 理论基础
        2.2.1 家庭生命周期理论
        2.2.2 家庭系统理论
        2.2.3 家庭结构理论
3 海员子女成长家庭支持的常见问题及成因分析
    3.1 研究样本的选取与基本情况分析
        3.1.1 研究样本的选取
        3.1.2 研究样本的基本情况分析
    3.2 海员子女成长家庭支持的常见问题
        3.2.1 父源家庭支持不足
        3.2.2 母源家庭支持存在过度代偿风险
        3.2.3 其他来源家庭支持的补偿性需求
    3.3 海员子女成长家庭支持常见问题的成因分析
        3.3.1 海员职业的特殊性
        3.3.2 海员核心家庭的相对独立性
        3.3.3 海员子女在不同成长阶段的差异化需求
4 社会工作介入海员子女成长家庭支持的实务方案设计
    4.1 服务目的与目标
        4.1.1 引入隔代家庭支持的海员子女的服务目的与目标
        4.1.2 引入同辈家庭支持的海员子女的服务目的与目标
        4.1.3 引入亲戚家庭支持的海员子女的服务目的与目标
    4.2 实务流程
        4.2.1 引入隔代家庭支持的海员子女的方案设计
        4.2.2 引入同辈家庭支持的海员子女的方案设计
        4.2.3 引入亲戚家庭支持的海员子女的方案设计
    4.3 服务注意事项
        4.3.1 引入隔代家庭支持的海员子女的服务注意事项
        4.3.2 引入同辈家庭支持的海员子女的服务注意事项
        4.3.3 引入亲戚家庭支持的海员子女的服务注意事项
5 社会工作介入海员子女成长家庭支持的实务过程
    5.1 个案一: 引入隔代家庭支持的海员子女A
        5.1.1 个案简介
        5.1.2 接案: 进入海员家庭
        5.1.3 预估与计划: 家庭结构及需求评估
        5.1.4 介入: 链接资源与家庭结构重塑
        5.1.5 评估与结案: 实务评估与总结
        5.1.6 跟进服务
    5.2 个案二: 引入同辈家庭支持的海员子女B
        5.2.1 个案简介
        5.2.2 接案:进入海员家庭
        5.2.3 预估与计划:家庭结构及需求评估
        5.2.4 介入: 链接资源与家庭结构重塑
        5.2.5 评估与接案:实务评估与总结
        5.2.6 跟进服务
    5.3 个案三: 引入亲戚家庭支持的海员子女C
        5.3.1 个案简介
        5.3.2 接案: 进入海员家庭
        5.3.3 预估与计划:家庭结构及需求评估
        5.3.4 介入: 链接资源与家庭结构重塑
        5.3.5 评估与接案: 实务评估与总结
        5.3.6 跟进服务
6 社会工作介入海员子女成长家庭支持问题的经验反思
    6.1 经验总结
        6.1.1 方案设计满足海员子女在成长阶段中的不同需求
        6.1.2 结构式家庭治疗对海员子女成长家庭支持问题介入的适用性
    6.2 实践中的不足之处
        6.2.1 研究样本具有特殊性
        6.2.2 社会工作者能力有限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家庭支持量表
附录B 访谈提纲
致谢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5)高中寄宿生人际关系与领悟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问题提出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假设
2 文献综述
    2.1 人际关系
        2.1.1 人际关系的概念界定
        2.1.2 人际关系理论
        2.1.3 人际关系测量
        2.1.4 人际关系的相关研究
        2.1.5 小结
    2.2 领悟社会支持
        2.2.1 领悟社会支持的概念界定
        2.2.2 领悟社会支持的测量
        2.2.3 领悟社会支持的分类
        2.2.4 领悟社会支持的实证研究
        2.2.5 小结
    2.3 领悟社会支持与人际关系的相关研究结果
    2.4 总结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3 施测过程及数据处理
4 高中寄宿生人际关系与领悟社会支持的现状调查
    4.1 高中寄宿生人际关系的现状调查
        4.1.1 研究对象与方法
        4.1.2 研究结果
        4.1.2.1 高中寄宿生人际关系的现状
        4.1.2.2 高中寄宿生人际关系的性别差异
        4.1.2.3 高中寄宿生人际关系的年级差异
        4.1.2.4 高中寄宿生人际关系的生源地差异
        4.1.2.5 高中寄宿生人际关系的家庭情况差异
        4.1.2.6 高中寄宿生人际关系的独生与非独生子女差异
        4.1.3 分析与讨论
        4.1.3.1 高中寄宿生人际关系的总体水平分析
        4.1.3.2 高中寄宿生人际关系的人口统计学差异分析
        4.1.4 小结
    4.2 高中寄宿生领悟社会支持的现状调查
        4.2.1 研究对象与方法
        4.2.2 研究结果
        4.2.2.1 高中寄宿生领悟社会支持的现状
        4.2.2.2 高中寄宿生领悟社会支持的性别差异
        4.2.2.3 高中寄宿生领悟社会支持的年级差异
        4.2.2.4 高中寄宿生领悟社会支持的生源地差异
        4.2.2.5 高中寄宿生领悟社会支持的家庭情况差异
        4.2.2.6 高中寄宿生领悟社会支持的独生与非独生子女差异
        4.2.3 分析与讨论
        4.2.3.1 高中寄宿生领悟社会支持的总体水平分析
        4.2.3.2 高中寄宿生领悟社会支持的人口统计学差异分析
        4.2.4 小结
    4.3 高中寄宿生人际关系与领悟社会支持的相关分析
        4.3.1 研究对象与方法
        4.3.2 研究结果
        4.3.3 分析与讨论
        4.3.4 小结
5 教育建议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一 :读研期间科研情况
附录二 :调查问卷

(6)家庭背景对小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影响研究 ——以淄博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选题缘由
        1.小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要性
        2.小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现实困境的严重性
        3.关注家庭背景对小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影响的必要性
    (二)文献综述
        1.国内外对影响英语口语交际能力因素的研究
        2.国内外关于家庭背景对英语学习影响因素的研究
        3.已有研究的总结和思考
    (三)主要概念界定
        1.家庭背景
        2.英语口语
        3.英语口语交际能力
    (四)研究意义与创新
        1.研究意义
        2.研究特色与创新
一、研究设计与过程
    (一)研究思路与框架
        1.研究思路
        2.研究框架
    (二)研究方法与目标
        1.研究方法
        2.研究目标
    (三)研究对象
        1.所选学校
        2.抽样对象
    (四)研究工具
        1.问卷的设计思想和编制
        2.问卷的试测
        3.问卷的正式发放与回收
        4.问卷的信度与效度
        5.数据的分析与整理
    (五)研究变量的设定与假设
        1.研究变量的设定
        2.研究假设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家庭结构与小学生英语口语交际成绩之间的关系
        1.单/双亲家庭与小学生英语口语交际成绩之间的关系
        2.独生/非独生子女家庭与小学生英语口语交际成绩之间的关系
    (二)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小学生英语口语交际成绩之间的关系
        1.父母学历与小学生英语口语交际成绩之间的关系
        2.父母职业与小学生英语口语交际成绩之间的关系
        3.家庭收入与小学生英语口语交际成绩之间的关系
    (三)家庭英语文化资本与小学生英语口语交际成绩之间的关系
        1.父母英语水平与小学生英语口语交际成绩之间的关系
        2.家庭课外英语书籍量与小学生英语口语交际成绩之间的关系
        3.父母对西方文化兴趣与小学生英语口语交际成绩之间的关系
        4.观看英语节目或收听英文歌曲的频率与小学生英语口语交际成绩之间的关系
        5.父母与子女共同进行英语活动情况与小学生英语口语交际成绩之间的关系
        6.家庭环境与气氛对英语学习的帮助情况与小学生英语口语交际成绩之间的关系
    (四)父母教育理念和方式与小学生英语口语交际成绩之间的关系
        1.父母的教养方式与小学生英语口语交际成绩之间的关系
        2.父母对成绩的期望与小学生英语口语交际成绩之间的关系
        3.父母对子女英语口语的关注度与小学生英语口语交际成绩之间的关系
        4.家庭提供的教育支持与小学生英语口语交际成绩之间的关系
    (五)父母过程动态监管与小学生英语口语交际成绩之间的关系
        1.父母督促子女进行英语活动的情况与小学生英语口语交际成绩之间的关系
        2.父母对子女英语口语的辅导情况与小学生英语口语交际成绩之间的关系
        3.父母陪伴子女进行英语活动的情况与小学生英语口语交际成绩之间的关系
    (六)家庭关系与小学生英语口语交际成绩之间的关系
        1.父母关系与小学生英语口语交际成绩之间的关系
        2.亲子关系与小学生英语口语交际成绩之间的关系
三、研究结论与探讨
    (一)研究结论
    (二)家庭背景对小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影响的探讨
        1.维护完整的家庭结构与和睦的家庭关系迫在眉睫
        2.家庭文化资本匮乏易对小学生英语口语的学习造成不利影响
        3.家庭教育理念不科学,教育意识薄弱问题亟待解决
        4.功利化倾向严重
        5.父亲角色缺位使得父母过程动态监管“演变”为母亲过程动态监管
四、对策与建议
    (一)针对家庭背景因素改善家庭背景的对策
        1.建立和谐的家庭关系,让家庭充满正能量
        2.创设良好的家庭文化资本,父母身教胜于言传
        3.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采取科学的教养方式
        4.摒弃功利主义,注重综合能力
        5.俯下身子做父母,拒绝形式上的父母
    (二)针对家庭背景因素改进小学生英语口语教学的对策
        1.转变教学观念,重视学生口语能力
        2.加大英语口语教学支持力度
        3.教师自我发展,主动成长
        4.加强家校互动,为家庭教育保驾护航
五、本研究的不足及未来研究方向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7)乌鲁木齐市初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业情绪现实特征及团体沙盘游戏干预(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文献综述
    1.1 核心概念的界定
        1.1.1 学业情绪
        1.1.2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
        1.1.3 团体沙盘游戏
    1.2 学业情绪及其相关研究
        1.2.1 学业情绪的研究起源
        1.2.2 学业情绪的研究现状
        1.2.3 学业情绪研究的发展趋势
    1.3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国内外相关研究
        1.3.1 国内研究
        1.3.2 国外研究
    1.4 沙盘游戏相关研究
        1.4.1 沙盘游戏的历史起源
        1.4.2 沙盘游戏的理论基础
        1.4.3 团体沙盘游戏的治愈机制
        1.4.4 团体沙盘游戏的分析维度
        1.4.5 团体沙盘游戏的研究及现状
    1.5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与学业情绪相关研究
    1.6 团体沙盘游戏对学业情绪干预相关研究
    1.7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与团体沙盘游戏相关研究
2 问题提出
    2.1 问题提出
    2.2 研究意义
        2.2.1 理论意义
        2.2.2 现实意义
3 研究一乌鲁木齐市初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业情绪现实特征
    3.1 研究目的
    3.2 研究对象
    3.3 研究工具
    3.4 研究步骤
    3.5 统计方法
    3.6 结果与分析
    3.7 讨论
    3.8 小结
4 研究二乌鲁木齐市初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业情绪干预研究
    4.1 研究目的
    4.2 研究方法及过程
        4.2.1 研究对象
        4.2.2 研究工具
        4.2.3 程序
        4.2.4 统计方法
    4.3 研究结果与分析
        4.3.1 团体沙盘游戏干预前后测结果分析
        4.3.2 团体沙盘游戏干预前后质性结果分析
    4.4 讨论
        4.4.1 团体沙盘游戏效果分析
        4.4.2 团体沙盘游戏有效性讨论
    4.5 小结
建议
结论
研究创新与不足
附录
    附录1 《青少年学业情绪问卷》
    附录2 团体沙盘游戏制作过程记录表
    附录3 团体沙盘游戏讨论过程记录表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后记

(8)健康中国背景下初中女生性教育内容框架的构建 ——基于初中女生学习意愿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背景
        1.1.1 国家及教育层面
        1.1.2 个体发展层面
        1.1.3 个人兴趣及经历方面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的意义
2 研究现状与问题的提出
    2.1 研究现状
        2.1.1 国外性教育发展及内容体系
        2.1.2 国内性教育发展及研究现状
    2.2 概念界定
        2.2.1 性
        2.2.2 性教育
        2.2.3 全面性教育
    2.3 研究问题
    2.4 研究思路与研究假设
        2.4.1 研究思路
        2.4.2 研究假设
3 研究方法
    3.1 问卷调查及访谈样本
        3.1.1 取样方法介绍
        3.1.2 调查样本的基本情况
    3.2 研究工具
        3.2.1 《青春期性教育调查》初始问卷
        3.2.2 《青春期性教育调查》专家问卷
        3.2.3 访谈提纲的设计
    3.3 研究方法
        3.3.1 教科书文本内容分析法
        3.3.2 文献法
        3.3.3 焦点小组讨论法
        3.3.4 问卷调查法
        3.3.5 访谈法
        3.3.6 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法
    3.4 研究过程
        3.4.1 前期准备
        3.4.2 预调查
        3.4.3 正式调查
    3.5 数据收集与整理
        3.5.1 学生问卷数据的收集、录入与整理
        3.5.2 专家问卷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3.5.3 专家访谈结果的收集与整理
    3.6 结构方程建模
        3.6.1 项目分析
        3.6.2 因子分析
        3.6.3 学生问卷信度分析
        3.6.4 学生问卷效度分析
    3.7 数据分析
4 结果与分析
    4.1 基于学习意愿的性教育内容理论框架
    4.2 学习意愿的调查结果与分析
        4.2.1 初中女生对性教育内容学习意愿的分析
        4.2.2 初一女生对性教育内容学习意愿的分析
        4.2.3 初二女生对性教育内容学习意愿的分析
        4.2.4 初三女生对性教育内容学习意愿的分析
    4.3 性教育内容学习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
        4.3.1 不同年级女生学习意愿差异分析
        4.3.2 地区经济水平对初中女生学习意愿的影响
        4.3.3 家庭因素对初中女生学习意愿的影响
    4.4 初中女生对性教育课程开设相关问题的看法
        4.4.1 初中女生认同的性教育课程开始阶段
        4.4.2 初中女生希冀的性教育开设形式
    4.5 专家问卷调查结果
        4.5.1 性教育课程开设的必要性
        4.5.2 对性教育课程男女分开授课的看法
    4.6 专家访谈结果
        4.6.1 初中校长访谈结果分析
        4.6.2 初中教务主任访谈结果分析
        4.6.3 初中班主任访谈结果分析
        4.6.4 初中生物老师访谈结果分析
        4.6.5 初中心理咨询教师访谈结果分析
        4.6.6 初中校医访谈结果分析
5 结论
    5.1 初中女生性教育内容框架
    5.2 初中女生对性教育内容的学习意愿
    5.3 初中女生对性教育内容学习意愿的影响因素
    5.4 对于性教育课程开设的相关问题
        5.4.1 学生意愿概述
        5.4.2 专家意见概述
6 讨论与建议
    6.1 讨论
        6.1.1 对于初中女生性教育内容框架的讨论
        6.1.2 对于初中女生学习意愿及影响因素的讨论
        6.1.3 对于性教育课程开设的讨论
    6.2 初中女生性教育内容实施建议
        6.2.1 课程目标
        6.2.2 课程开展形式
        6.2.3 教学原则
        6.2.4 教学内容
        6.2.5 教学方法
        6.2.6 教学评价
7 创新与不足
    7.1 研究的创新之处
        7.1.1 内容框架的创新之处
        7.1.2 研究方法的创新之处
    7.2 研究的不足之处
8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山西省 2017 年地区生产总值和人均生产总值
附录 B 山西省各市教育局网址
附录 C 《青春期性教育调查》初始问卷
附录 D 《中学性教育调查专家问卷》
附录 E
附录 F
附录 G
附录 H 表H-1专家对性教育主题及内容适合度的评定结果
致谢

(9)健康中国背景下小学高年级学生性教育学习意愿及影响因素的调查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问题的提出
        1.1.1 时代需要
        1.1.2 现实需要
        1.1.3 个人兴趣
    1.2 选题背景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实践意义
    1.4 研究思路与论文框架
2 国内外小学高年级性教育的发展现状与概念界定
    2.1 国内外小学高年级性教育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2.1.1 国外性教育发展历程
        2.1.2 国外小学高年级性教育的发展现状
        2.1.3 国内性教育发展历程
        2.1.4 国内小学高年级性教育的发展现状
        2.1.5 国内性教育学习意愿相关研究
        2.1.6 评述小结
    2.2 概念界定
        2.2.1 性
        2.2.2 性教育
        2.2.3 健康中国
3 研究设计与实施
    3.1 研究目标
    3.2 研究样本
    3.3 研究工具
    3.4 研究方法
        3.4.1 文献研究法
        3.4.2 问卷调查法
        3.4.3 焦点小组法
    3.5 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3.6 数据整理与分析
    3.7 信效度分析
        3.7.1 小学四五年级性教育学习意愿问卷信效度分析
        3.7.2 小学六年级问卷信效度分析
4 小学四、五年级性教育调查结果与分析
    4.1 小学四、五年级性教育学习意愿的调查结果与分析
        4.1.1 小学四、五年级性教育学习意愿总体情况调查结果与分析
        4.1.2 小学四、五年级性教育学习意愿性别差异调查结果与分析
        4.1.3 小学四、五年级性教育学习意愿年级差异调查结果与分析
    4.2 小学四、五年级性教育学习意愿的影响因素的调查结果与分析
        4.2.1 家庭年收入对小学四、五年级学生的性教育学习意愿的影响
        4.2.2 家庭类型对小学四、五年级学生的性教育学习意愿的影响
        4.2.3 抚养人的学历水平对小学四、五年级学生的性教育学习意愿的影响
    4.3 学生希冀的性教育调查结果与分析
    4.4 性教育知识水平测试的结果与分析
5 小学六年级性教育调查结果与分析
    5.1 小学六年级性教育学习意愿的调查结果与分析
        5.1.1 小学六年级性教育学习意愿总体情况调查结果与分析
        5.1.2 小学六年级性教育学习意愿性别差异调查结果与分析
    5.2 小学六年级性教育学习意愿的影响因素的调查结果与分析
        5.2.1 家庭年收入对小学六年级学生的性教育学习意愿的影响
        5.2.2 家庭类型对小学六年级学生的性教育学习意愿的影响
        5.2.3 抚养人的学历对小学六年级学生的性教育学习意愿的影响
    5.3 学生希冀的性教育调查结果与分析
    5.4 性教育知识水平测试的结果与分析
6 性教育研究结论
    6.1 小学四、五年级性教育研究结论
        6.1.1 小学四、五年级学生性教育学习意愿研究结论
        6.1.2 小学四、五年级学生性教育学习意愿影响因素研究结论
        6.1.3 小学四、五年级学生希冀的性教育研究结论
        6.1.4 小学四、五年级学生性教育知识水平测试研究结论
    6.2 小学六年级性教育研究结论
        6.2.1 小学六年级学生性教育学习意愿研究结论
        6.2.2 小学六年级学生性教育学习意愿影响因素研究结论
        6.2.3 小学六年级学生希冀的性教育研究结论
        6.2.4 小学六年级学生性教育知识水平测试研究结论
7 讨论与实施建议
    7.1 讨论
    7.2 实施建议
8 创新与不足
    8.1 研究的创新之处
    8.2 研究的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附录A 《小学四、五年级性教育调查问卷》
附录B 《小学六年级性教育调查问卷》
致谢

(10)单亲家庭子女学业成就问题研究 ——基于CEPS的经验证据(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问题提出
    二、研究背景
    三、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一) 研究目的
        (二) 研究意义
    四、文献综述
        (一) 国外研究现状
        (二) 国内研究现状
        (三) 文献述评
第一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一、概念界定
        (一) 单亲家庭
        (二) 学业成就
    二、理论基础
        (一) 结构功能理论
        (二) 社会资本理论
        (三) 家庭资本理论
第二章 研究设计
    一、研究问题
    二、研究假设
    三、研究方法
        (一) 定量研究法
        (二) 比较分析法
    四、研究的逻辑框架
    五、数据的描述
        (一) 数据来源
        (二) 样本信息
第三章 模型、变量及操作化
    一、计量模型
    二、被解释变量
    三、解释变量及控制变量
    四、变量操作及描述统计
第四章 研究结果
    一、单亲家庭子女学业成就存在的问题
        (一) 单亲家庭与完整家庭子女学业成就的差异化分析
        (二) 稳健性检验
    二、单亲家庭子女学业成就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 总体单亲家庭回归结果分析
        (二) 单亲母亲和单亲父亲家庭子女学业成就影响因素分析
        (三) 离异单亲和丧偶单亲家庭子女学业成就影响因素分析
    三、异质性检验
        (一) 家庭结构变迁对子女学业成就的性别差异
        (二) 不同类型家庭之间相关指标的异质性检验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二、建议
        (一) 聚焦单亲家庭,完善家庭政策体系
        (二) 重视交流沟通,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三) 家校齐抓共管,凝聚家校教育合力
    三、局限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四、Two-Parent Families Growing Scarcer(论文参考文献)

  • [1]初中生未来时间洞察力与学习自控力的关系 ——时间管理倾向的中介作用及其干预研究[D]. 周奕琦.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8)
  • [2]高中生自我接纳、接纳他人对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研究 ——基于舞动团体心理辅导的干预探索[D]. 徐畅. 云南师范大学, 2020(01)
  • [3]初中生父母冲突知觉、心理弹性与孤独感的关系及干预研究[D]. 谢丽萍. 渤海大学, 2020(05)
  • [4]海员子女成长家庭支持的社会工作实务研究 ——基于结构式家庭治疗视角[D]. 姜骄格. 大连海事大学, 2020(01)
  • [5]高中寄宿生人际关系与领悟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D]. 汪亚婷. 安庆师范大学, 2020(11)
  • [6]家庭背景对小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影响研究 ——以淄博市为例[D]. 陈迎娣. 曲阜师范大学, 2020(02)
  • [7]乌鲁木齐市初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业情绪现实特征及团体沙盘游戏干预[D]. 徐馨. 新疆师范大学, 2020(06)
  • [8]健康中国背景下初中女生性教育内容框架的构建 ——基于初中女生学习意愿调查[D]. 闫瑞. 山西师范大学, 2020(07)
  • [9]健康中国背景下小学高年级学生性教育学习意愿及影响因素的调查与分析[D]. 芦杰. 山西师范大学, 2020(07)
  • [10]单亲家庭子女学业成就问题研究 ——基于CEPS的经验证据[D]. 汪树坤. 华中师范大学, 2020(02)

标签:;  ;  ;  ;  ;  

双亲家庭越来越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