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FI型椎管内神经纤维瘤围手术期护理

NFI型椎管内神经纤维瘤围手术期护理

一、NFI型椎管内神经纤维瘤的围手术期护理(论文文献综述)

王洋,郑玉,崔丽平[1](2021)在《叙事心理护理联合线上团体认知行为治疗在椎管内肿瘤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叙事心理护理联合线上团体认知行为治疗在椎管内肿瘤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在辽宁省盘锦市中心医院就诊的70例椎管内肿瘤切除术患者, 根据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 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 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叙事心理护理联合线上团体认知行为治疗。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疾病认知、焦虑抑郁、自我感受负担、疾病复发率和生活质量。结果实施叙事心理护理联合线上团体认知行为治疗后, 干预组患者在疾病认知方面的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患者干预后的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患者干预后的身体负担、情感负担低于对照组(P<0.05), 而两组经济负担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干预后在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和精神健康方面的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患者的疾病复发率低于对照组(2.9% vs. 20.0%, P<0.05)。结论叙事心理护理联合线上团体认知行为治疗应用于椎管内肿瘤切除术患者中可提高患者的疾病认知, 降低焦虑抑郁、自我感受负担和疾病复发率, 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王东贵[2](2020)在《Halo牵引联合后柱截骨治疗重度僵硬型脊柱畸形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研发改进新型Halo-重力牵引(Halo-gravity traction,HGT)装置,并观察评价HGT与Halo-骨盆牵引(Halo-pelvic traction,HPT)两种脊柱牵引联合二期后柱截骨矫形手术治疗重度僵硬型脊柱畸形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在传统Halo-重力牵引装置的基础上采用模块化、组合式设计理念,研发适合重度僵硬型脊柱畸形患者的新型HGT装置。新型HGT装置主体结构由颅骨固定套组件、可调式轮椅、连接调节杆3部分组成,各零部件均可拆分,颅骨固定套组件大小和连接杆位置均可以自由调节以适应患者不同大小头颅和身高。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到2019年10月入组接受分期矫形策略(一期行HPT或HGT,二期行单纯后柱截骨矫形+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的重度僵硬型脊柱畸形患者。重度僵硬型脊柱畸形定义为::脊柱全长X片正位冠状面主弯侧凸Cobb角>90°(或脊柱全长X片侧位矢状面胸椎后凸Cobb角>80°)且仰卧位Bending像柔韧度<25%。记录所有患者的性别、年龄、身高、体重、病因、脊柱畸形类型等一般资料。一期HPT或HGT持续牵引,二期单纯后柱截骨矫形+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部分剃刀背畸形严重的患者同时行胸廓成形术。牵引前、牵引末、二期矫形术后即刻、术后6月及末次随访时行脊柱全长正侧位X片检查,测量并比较牵引前至末次随访时的主弯侧凸Cobb角、胸椎后凸角、顶椎偏距(AVT)、颈7铅垂线至骶骨中线的距离(C7PL-CSVL)、颈7铅垂线至骶1椎体后上角的水平距离(SVA)等影像学参数。观察并记录牵引及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及转归情况。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牵引前后的身高、体重两组间的比较采用t检验,主弯侧凸Cobb角、胸椎后凸角、AVT、C7PL-CSVL、SVA等3组及更多数据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以上资料若不符合正态分布或方差不齐,则采用秩和检验,校验水准P<0.05。结果:临床资料:根据纳入排除标准,本研究共纳入30例重度僵硬型脊柱畸形患者,男8例,女22例,其中HPT组26例,HGT组4例。HPT组患者平均年龄18.6±9.2岁(11~48岁);平均牵引时间8.9±3.8周(5~15周);平均随访时间14.4±10.5月(7~36月);所有患者二期均行单纯后柱截骨矫形+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其中有7例联合胸廓成形术,5例联合卫星棒技术;平均手术时间275.5±41.2min(241~370 min);平均手术出血量509.6±155.6ml(300~800ml);平均融合节段13.8±2.3(7~17)。HGT组患者平均年龄为9.7±2.0岁(8~12岁);平均牵引时间12.3±1.7周(10~16周);平均随访时间12.0±3.4月(9~15月);所有患者二期均行单纯后柱截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其中2例行生长棒技术;平均手术时间183.3±25.1min(160~210min);平均手术出血量286.7±141.5ml(200~450ml)。两组之间比较,HGT组年龄较小(p=0.000)、手术时间较短(p=0.000)、出血量较少(p=0.001),但牵引时间较HPT组长(p=0.011)。牵引对矫正脊柱畸形的作用:HPT组术前主弯侧凸Cobb角123.7±14.9°(91~147.8°),其在Bending位柔韧度约11.6%(3.6~22.8%),术前胸椎后凸Cobb角为87.3±24.2°(57.1~131.2°),牵引末主弯侧凸Cobb角、胸椎后凸Cobb角分别矫正至74.1±22.1°(与牵引前比较矫正率为40.1%)、53.9±23.5°(与牵引前比较矫正率为38.3%);二期矫形术后主弯侧凸Cobb角、胸椎后凸Cobb角分别为58.9±22.9°(与牵引前比较畸形矫正率52.4%)、50.2±18.3°(42.5%),牵引及手术矫正率均较满意;末次随访时主弯侧凸、胸椎后凸角分别为61.0±22.6°、50.0±18.3°,矫形稍有丢失,但无统计学意义。HGT组术前主弯侧凸Cobb角95.0±4.9°(90~101°),Bending位柔韧度约21.5%(17~25%),牵引末主弯侧凸Cobb角矫正至70.3±1.7°,与牵引前比较畸形矫正率为27.0%;二期矫形术后主弯侧凸Cobb角进一步矫正至40.3±9.5°,与牵引前比较畸形矫正率为57%。末次随访时主弯侧凸Cobb角为41.3±6.0°,矫形未见明显丢失。HPT组冠状面侧凸Cobb角矫正率优于HGT组(p=0.022),内固定术后两组之间矫正率无统计学差异(p=0.467)。牵引对恢复脊柱平衡的作用:HPT组牵引前后C7PL-CSVL分别为32.4±12.7mm和13.7±6.1mm,牵引末冠状面平衡改善约57.7%(p<0.05),术后为12.4±6.8mm(较牵引前改善约61.7%,p<0.05);牵引前后SVA分别为37.4±22.5mm和15.5±7.4mm,改善约59%(p<0.05),术后为16.6±8.9mm(较牵引前改善约56%,p<0.05)。在肩平衡恢复方面,牵引前后T1倾斜角分别为19.7±17.9°和7.6±9.6°,牵引末改善约61.4%(p<0.05),术后为8.9±10.3°(较牵引前改善约54%,p<0.05);牵引前后影像学肩高度分别为27.6±16.1mm和10.8±8.0mm,术后为9.3±5.0mm,牵引末和术后分别较牵引前改善约60.9%和66%(p<0.05)。HGT组牵引前后C7PL-CSVL分别为18.8±1.5mm和8.0±1.2mm(较牵引前改善57%),术后为6.4±1.1mm(较牵引前改善66%);SVA分别为51.5±15.4mm和25.5±1.3mm(较牵引前改善50%),术后为21.5±1.5mm(较牵引前改善58%),牵引后冠状面和矢状面平衡均明显改善,术后进一步改善(p<0.05)。HPT和HGT均能有效改善脊柱整体平衡,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359)。并发症:围手术期共出现14例并发症,均出现在HPT组,其中牵引相关并发症9例,3例患者在牵引过程中出现短暂的颅神经麻痹,经降低牵引撑开高度后好转;6例患者牵引过程中出现针道(或钉道)相关并发症,其中5例患者针道(或钉道)处皮肤切割伴感染,经及时换药、抗感染后愈合良好,还有1例患者牵引过程中出现盆针松动,更换盆针后继续完成牵引。手术相关并发症5例,4例患者术中损伤胸膜,术后出现胸腔积液,予CT引导下放置胸腔引流管,均于1周内好转;1例患者术后出现臂丛神经麻痹,经过物理治疗和口服营养神经药物治疗后好转。结论:1、HGT和HPT两种脊柱牵引技术均能有效矫正脊柱畸形、恢复脊柱整体平衡。脊柱牵引方式联合二期后柱截骨矫形技术与以PVCR为代表的三柱截骨技术相比较,在达到满意矫形疗效的同时可显着减小手术创伤、缩短手术时间,更重要的是减少神经损伤等围手术期严重并发症,是治疗重度僵硬型脊柱畸形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技术策略。2、HPT对冠状面畸形的矫形效果和效率均强于HGT,但患者舒适度较差,牵引相关并发症率高于后者,故二者的临床适用范围各有侧重:HPT更适合于年龄较大、僵硬程度重、骨骼发育趋于成熟的患者;HGT则更适合于骨骼发育尚不成熟、僵硬程度轻、耐受性较差的低龄患者。

潘学娟,张丽娜,姜丽,罗坤[3](2018)在《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在椎管内肿瘤切除合并脊柱内固定患者中的应用》文中认为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在椎管内肿瘤切除合并脊柱内固定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7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椎管内肿瘤切除合并脊柱内固定治疗的64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32例)和干预组(32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围手术期护理,干预组采用加速康复外科护理模式。术后采用疼痛VAS评分标准对两组患者麻醉苏醒后12、24、48、72 h疼痛情况进行评估,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疼痛评分及术后首次下地活动时间、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干预组患者在苏醒后12、24、48、72 h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干预组患者术后首次下地活动时间[(1.47±0.57)d vs(3.63±1.16)d]、术后住院时间[(7.28±1.37)d vs(12.38±2.15)d]均短于对照组(P均<0.01)。干预组患者均未发生坠积性肺炎、泌尿系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及褥疮;对照组患者术后有1例发生坠积性肺炎,1例发生Ⅱ期褥疮,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16,P=0.472)。结论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可有效减轻椎管内肿瘤切除合并脊柱内固定患者的术后疼痛,减少术后并发症,加速康复。

胡兵兵[4](2016)在《椎管内肿瘤行半椎板入路显微手术的护理》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椎管内肿瘤行半椎板入路显微手术围手术期的护理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2016年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34例椎管内肿瘤行半椎板入路显微手术切除的患者临床资料,对术前评估,针对性健康指导及心理护理措施,术后的病情观察、功能锻炼以及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本组34例患者中32例行肿瘤全部切除,2例大部切除。术后有3例患者肢体功能障碍较术前加重,经积极治疗并给予循序渐进的功能锻炼,症状得到了改善;2例患者出现切口脑脊液漏,经治疗护理后切口愈合良好,所有患者未出现护理并发症,全部康复出院,达到预期效果。结论对于椎管内肿瘤行半椎板入路显微手术的患者,术前培养良好的心理状态,组织有效的功能训练是手术顺利进行的基础,术后认真的病情观察和悉心的护理,为预防并发症发生和促进患者康复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赵毅[5](2016)在《椎管内髓外硬膜下多发性肿瘤的显微手术治疗及预后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椎管内髓外硬膜下多发性肿瘤的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及对患者术后预后进行相关影响因素分析。方法:回顾分析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0年4月至2016年4月经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的13例椎管内髓外硬膜下多发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诊断、手术及效果、病理类型。对髓外硬膜下多发性肿瘤病人中NF 2发病情况进行分析,采用IJOA评分系统对所有病人进行术前、术后的脊髓神经功能状态评分。对术前脊髓神经功能总体评分-术后脊髓神经功能总体评分进行配对t检验分析,对性别、年龄、病程时间、术前脊髓神经功能评分、肿瘤切除程度与预后的相关性进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所有数据均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所有肿瘤术后均经病理检验证实。其中男11例,女2例,年龄13-54(31.6±11.3)岁,平均病程为2.5月,神经鞘瘤8例、神经纤维瘤2例、脊膜瘤2例、脊膜瘤合并神经鞘瘤1例。神经鞘瘤全切3例,责任肿瘤切除5例;神经纤维瘤全切1例,责任肿瘤切除1例;脊膜瘤责任肿瘤切除2例,脊膜瘤合并神经鞘瘤责任肿瘤切除1例。患者术后均无早期并发症,无加重及死亡病例。分析得出椎管髓外硬膜下多发性肿瘤中NF 2及合并颅内肿瘤的发病率较高。对术前脊髓神经功能总体评分-术后脊髓神经功能总体评分进行配对t检验分析,得出术后的脊髓神经功能和术前的脊髓神经功能评分有显着性差异,即术后脊髓神经功能明显好于术前;对性别、年龄、病程时间、术前脊髓神经功能评分、肿瘤切除程度与预后的相关性进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得出患者病程时间与术后脊髓神经功能IJOA分值呈负相关,即病程时间越短,患者预后越好。结论:1.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是目前椎管内髓外硬膜下多发性肿瘤的首选有效治疗方法,手术方法应该是临床医生结合实际情况而定。2.椎管内髓外硬膜下多发性肿瘤患者病程时间越长,预后越差,患者症状出现后,应该尽早接受手术治疗。3.椎管内髓外硬膜下多发性肿瘤的患者中NF 2及合并颅内肿瘤发病率较高,术前应该行颅内影像学检查,评估手术风险和避免漏诊。

叶云峰[6](2016)在《椎管内Ⅰ型神经纤维瘤病的诊断及治疗(附6例病例报告)》文中认为目的:探讨椎管内I型神经纤维瘤病的特殊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及手术方式的选择,提高该病的诊断正确率和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02-2015.02我科经病理证实为椎管内I型神经纤维瘤病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详细记录患者术前临床特点及MRI表现,分析正确诊断的要素。并采用IJOA评分对其进行术前术后评分,采用SPSS13.0软件配对样本的t检验方法,比较患者术前评分和术后评分的相关性。结果:本组手术肿瘤全部切除2例,大部切除者4例,术后均经病理证实为神经纤维瘤,其中3例复发。5例患者MRI检查全部表现出“靶征”。术前IJOA平均评分为(11.5±2.07),术后IJOA平均评分为(15.3±1.37),P<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所有患者术后的评分显着高于术前评分,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手术可以改善患者短期神经功能,是目前有效的治疗方式,但由于手术后肿瘤复发率高,故对于无神经功能损害的肿瘤可考虑随访。同时肿瘤的切除率对远期预后有较大影响;MRI是明确诊断的最佳方式,其“靶征”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肿瘤切除不全是复发的主要原因。

周艳,陈建明,李文艳[7](2012)在《颈椎管内肿瘤围术期护理体会》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颈椎管内肿瘤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对2006年6月—2011年12月收治的21例颈椎管内肿瘤给予术前心理护理、术前准备,术后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做好呼吸道、切口、体位、疼痛护理及康复锻炼。结果本组均痊愈出院,未发生护理并发症。结论颈椎管内肿瘤手术风险大,术后对护理要求较高,为患者提供科学、规范的围术期护理对预后至关重要。

许宁惠,程华,张世辉,黄文霞[8](2011)在《椎管内肿瘤切除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椎管内肿瘤切除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12月采用手术治疗的219例椎管内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术前护理、术中配合及术后护理。结果 219例患者均安全地渡过围手术期,术后椎管内血肿1例,脑脊液漏5例,术后感染2例,无术后死亡患者。结论良好的围手术期护理,是确保椎管内肿瘤患者手术顺利进行,且提高手术成功率及减少术后并发症的重要保证。

郭庆杰,冯怡,范淑梅[9](2001)在《NFI型椎管内神经纤维瘤的围手术期护理》文中认为

胡军,李旭升,王雅琴,敬琳,王曼[10](2009)在《胸椎椎管内肿瘤显微外科切除术的护理》文中认为目的总结胸椎椎管内肿瘤的显微外科切除术后的护理。方法对行显微外科切除术患者术前加强心理护理,手术后加强全麻护理,防止呼吸道并发症,加强饮食指导,疼痛、负压引流的护理,预防肺部、泌尿系感染等,加强被动与主动活动,双下肢促进功能恢复。结果未见任何手术及护理并发症,无硬膜外血肿、脑脊液漏、椎间隙感染等情况发生,受压症状解除快,疗效佳。结论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切除,具有视野分辨率高,解剖结构层次分明,误伤小,对正常脊髓及其周围组织损伤、刺激小,肿瘤切除彻底,护理难度小,功能恢复快等优点。

二、NFI型椎管内神经纤维瘤的围手术期护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NFI型椎管内神经纤维瘤的围手术期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2)Halo牵引联合后柱截骨治疗重度僵硬型脊柱畸形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英文摘要
中文摘要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两种脊柱牵引装置的设计及临床研究方法
    2.1 组合可调式Halo-骨盆脊柱牵引器械的设计、安装及牵引策略
    2.2 新型Halo-重力牵引装置的设计、安装及牵引策略
    2.3 纳入及排除标准
    2.4 治疗方案
    2.5 临床疗效评估
    2.6 统计分析
第三章 结果
    3.1 一般资料
    3.2 影像学结果
    3.3 并发症
    3.4 典型病例
第四章 讨论
    4.1 Halo牵引联合后柱截骨矫形在重度僵硬型脊柱畸形治疗中的应用
    4.2 Halo牵引可改善患者心肺功能,降低围手术期严重并发症发生率
    4.3 不同脊柱牵引技术的差异
    4.4 两种Halo牵引技术矫正脊柱畸形和恢复脊柱平衡的异同
    4.5 并发症
    4.6 本研究存在的不足和后续研究方向
第五章 结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Halo-重力牵引在青少年重度脊柱畸形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申请专利情况
致谢

(3)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在椎管内肿瘤切除合并脊柱内固定患者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2.1 手术方法
        1.2.2 护理方法
        1.2.3 观察指标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术后不同时间疼痛评分的比较
    2.2 两组术后恢复相关指标的比较
    2.3 干预组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情况
3 讨论

(4)椎管内肿瘤行半椎板入路显微手术的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治疗方法
    1.3 分析方法
    1.4 护理的观察指标
2 结果
3 护理措施及要点
    3.1 术前护理
        3.1.1 心理护理
        3.1.2入院评估
        3.1.3 术前准备
    3.2 术后护理
        3.2.1 观察病情及生命体征
        3.2.2 饮食护理
        3.2.3 注意体位
        3.2.4 引流管护理
    3.3 并发症观察和护理
        3.3.1 脊髓压迫症状
        3.3.2 脑脊液漏
        3.3.3 术后感染
        3.3.4 预防压疮

(5)椎管内髓外硬膜下多发性肿瘤的显微手术治疗及预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6)椎管内Ⅰ型神经纤维瘤病的诊断及治疗(附6例病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引言
2.资料与方法
3.结果
4.讨论
5.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综述
    参考文献

(7)颈椎管内肿瘤围术期护理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结果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
        2.1.2 呼吸道准备:
        2.1.3 术前训练:
        2.1.4 体格检查:
    2.2 术后护理
        2.2.1 生命体征观察:
        2.2.2 体位护理:
        2.2.3 切口及引流管的护理:
        2.2.4 四肢肌力恢复情况:
        2.2.5 疼痛护理:
        2.2.6 预防并发症:
        2.2.7 功能锻炼:
3 出院指导

(9)NFI型椎管内神经纤维瘤的围手术期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1临床资料
2心理护理
3术前准备
4术后护理
    4.1生命体征的观察
    4.2术后预防感染
    4.3术后原有症状及感觉变化的观察
    4.4预防泌尿系统感染
    4.5预防褥疮的发生
    4.6加强术后的功能锻炼

四、NFI型椎管内神经纤维瘤的围手术期护理(论文参考文献)

  • [1]叙事心理护理联合线上团体认知行为治疗在椎管内肿瘤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J]. 王洋,郑玉,崔丽平.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21(36)
  • [2]Halo牵引联合后柱截骨治疗重度僵硬型脊柱畸形的临床研究[D]. 王东贵.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2020(01)
  • [3]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在椎管内肿瘤切除合并脊柱内固定患者中的应用[J]. 潘学娟,张丽娜,姜丽,罗坤. 中国临床研究, 2018(05)
  • [4]椎管内肿瘤行半椎板入路显微手术的护理[J]. 胡兵兵. 安徽医学, 2016(07)
  • [5]椎管内髓外硬膜下多发性肿瘤的显微手术治疗及预后分析[D]. 赵毅. 昆明医科大学, 2016(02)
  • [6]椎管内Ⅰ型神经纤维瘤病的诊断及治疗(附6例病例报告)[D]. 叶云峰. 安徽医科大学, 2016(10)
  • [7]颈椎管内肿瘤围术期护理体会[J]. 周艳,陈建明,李文艳. 解放军医药杂志, 2012(12)
  • [8]椎管内肿瘤切除术的围手术期护理[J]. 许宁惠,程华,张世辉,黄文霞. 华西医学, 2011(09)
  • [9]NFI型椎管内神经纤维瘤的围手术期护理[J]. 郭庆杰,冯怡,范淑梅. 黑龙江医学, 2001(01)
  • [10]胸椎椎管内肿瘤显微外科切除术的护理[J]. 胡军,李旭升,王雅琴,敬琳,王曼. 中国中医急症, 2009(10)

标签:;  ;  ;  ;  ;  

NFI型椎管内神经纤维瘤围手术期护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