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电子教育的几点思考

改革电子教育的几点思考

一、改革电化教育的几点思索(论文文献综述)

吴艺莹[1](2021)在《留白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文中指出

孔敏[2](2021)在《建构主义视角下幼儿园中班阅读区创设与指导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社会的发展,早期阅读的理念逐渐被学前教育研究者重视和推广。作为一个专门为幼儿提供阅读图画书的场所,幼儿能在阅读区内自主开展各类图画书的阅读,因此这一区域的建设对于幼儿园日常教学活动而言十分重要,作为幼儿所能接触到的早期阅读环境,这一区域的建设会影响到幼儿的自主发展以及性格的培养。建构主义理论对幼儿园阅读区创设与指导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从外因与内因两个层次分析了儿童认知发展所受到的影响。因此对于幼儿学习而言,学习者应该作为一个积极的主体主动进行建构,而不是被动接受相关知识。在幼儿园设立阅读区的过程中应当充分运用这一理论,以保证幼儿能够在阅读区中获得长久发展,幼儿的良好心智也能得到有效培养,最终使幼儿通过积极的自主建构实现健康且全面的成长。通过对幼儿园设立阅读区以及建构主义理论等相关的文献进行了总结与分析,并以此为基础进行了案例分析,案例选择为山东省滕州市的X幼儿园。分析法与问卷调查是研究中主要运用的方法,另外访谈与文献研究等方法也有运用。在研究X幼儿园阅读区设立的过程中,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角度出发,希望能够发现该幼儿园在阅读区创设与指导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相关成果提出应对措施,同时为其他同类型幼儿园创设阅读区提供参考。绪论部分主要阐述的内容有:确定这一选题的目的原因以及研究的意义,同时对研究涉及对象的概念进行了一定的界定,还简单介绍了研究的内容以及相关的文献综述。第一部分是对该幼儿园中班阅读区创设与指导现状进行调查。以问卷调查为主,访谈为辅,分析得出幼儿园中班阅读区创设与指导的现状。第二部分在建构主义视角下对X幼儿园中班阅读区创设与指导中存在的问题及这些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研究视野范围在中班阅读区,发现与建构主义相违背的幼儿园中班阅读区创设与指导问题,剖析出静态为主、情境单一、教师本位的问题原因。第三部分是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X幼儿园中班阅读区创设与指导提出建议,分别从知识观、学习观及教学观立足,提出了要根据主题对阅读区动态调整、创设的幼儿学习情境要有一定的挑战性,教师促进幼儿在阅读区进行自我建构三个方面的具体建议。

马敏劲,丁凡[3](2021)在《基于网络平台的问题导向式混合教学模式研究》文中提出理工科课程中具有大量公式的课程,知识点多、信息量大,传统单向广播式教学已不适应现代教学需求,文章以大气科学的核心专业课动力气象学为教学样例,研究课堂引入网络教学平台和工具,设计结合课堂留白的问题导向式混合教学模式。通过教学问卷调查,结果表明问题导向式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习通在教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齐永光[4](2020)在《媒介融合视域下的文学数字化传播》文中提出“媒介”一词最早见于《旧唐书·张行成传》:“观古今用人,必因媒介”。这不仅强调了使双方发生联系的人或事物的重要性,也是广义媒介的基本概念。由此可见,媒介的重要作用自古以来就深受学者重视。在21世纪的今天,媒介技术的发展速度已经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时代,文学的数字化进程也不断加速。以数字化图书馆为例,根据“前瞻经济学人”研究员温程辉调查显示,我国数字图书馆建设早在2016年就已经超过2000TB,在信息存储的数字化和资源的共享化方面,数字化在图书、文学领域的应用正在得到不断强化。在媒介融合飞速发展的今天,文学的数字化进程必将持续加速,甚至会衍生出媒介融合下全新的传播生态。当前对于文学数字化的研究,大多为传统行业整合数字技术,从某一行业视角进行某类文学的数据库详细建构的情况。本文首先对文学的载体——媒介的演变及其传播理论进行梳理,以媒介融合视域下的数字化技术发展呈现出的具体方式进行分析,探讨文学载体的演变对于文学生产和传播所产生的重要影响;随后着力研究分析媒介融合视域下文学数字化传播中产生的新的文学内容和形式及其变化,进而探究媒介融合为文学本身的发展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最后通过宏观的媒介融合视域,从传播学角度探讨当下文学数字化发展中的产生的问题,并由此思考如何走好文学的数字化传播之路。文学的发展离不开媒介的支撑,从以龟甲、帛、纸等为媒介,到如今的数字化技术为媒介,文学的传播介质在表现形式、呈现方式和传播优势方面从未停止过发展的脚步,而今数字化进程下的文学传播相较从前跨越了时间和空间,海量文学信息借助新技术手段不断涌现、更新和进化。分析媒介融合视域下的文学数字化发展现状,研究认为当前文学数字化传播存在以下特性:全民参与、消费娱乐功能凸显、以技术为支撑不断嬗变演进。具体来看,在媒介融合视域背景下,文学在文语转换、音视频结合和多媒体整合传播等方面都有大量应用,数字化技术下的文学传播特点也有了新变化:一是文学数字化传播中的传播者与受众不再有明显的界限;二是文学数字化传播中的内容更具时代特征;三是文学数字化的传播媒介和传播效果较之以往也有鲜明的改变。分析发现,在媒介融合视域下,文学的数字化传播存在以下问题:从内容上看,文学数字化传播进程中,文学创作者的题材创作活力下降;文学的深刻性存在消解的倾向;在数字化传播进程中文学的发展还缺乏全球化的传播视角。从媒介融合对文学创作产生的影响上看,读者的部分选择权淹没在海量文本里;数字化进程中产生大量的版权争议;网络隐私保护也是数字化带来的重要课题。从产业融合的角度看,现阶段文学数字化传播存在为追求利润而过度商业化的问题;数字化的文学传播也带来部分伦理与道德上的困境;数字化传播影响下部分粗制滥造甚至低俗的文学作品对青少年健康成长造成的负面影响也是我们不能忽略的一大问题。研究认为,在媒介融合领域下,文学数字化传播得以发展,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对文学本身产生了强有力的冲击,这一冲击始终是高悬在文学发展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反思当前媒介融合背景下的文学数字化传播,并结合文学接受理论、符号论与文化表征、媒介环境等方面的坐标体系,研究提出的以上三个角度存在的问题有赖于文学创作主体、媒介传播者以及相关社会环境下的人员进行反馈沟通。首先,文学的发展始终应当以优质的内容为导向,在注重读者反馈的基础上紧抓优质内容,通过全面媒介素养的提高,始终以优质文学内容为抓手,巩固文学根基。其次,文学的发展还要以信息技术为保障,充分重视媒体技术的应用,在媒介融合技术的支持下渐进构建文学传播新场景、拓宽文学发展新渠道。最后,当前文学的数字化发展离不开规则体系的支撑,健全文学传播领域的法律法规无可替代地成为文学发展的重要保障,完善文学传播的体制机制、争取最广泛的社会支持是文学数字化进程中源源不竭的动力。唐代书法家李邕曾说道,“似我者欲俗,学我者死”,书法如此,文学亦然。正所谓创新引领发展,科技赢得未来,媒介融合视域下的文学数字化传播也只有摒弃过时的思路方法,不断创新其内容和表现形式,让文学能够借助数字化传播的技术手段,以新的形式进一步焕发生机,迭代传承。总体看,文章通过对媒介融合背景下数字化对文学传播方式和内容创作产生的深刻影响的分析,归纳了当前文学数字化传播的特点,反思了当下文学数字化传播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媒介融合视域下的文学数字化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发展建议,为今后关于媒介融合下的文学数字化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研究思路,也为今后文学数字化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建议。

王哲[5](2020)在《融媒体人才需求困境与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融媒体建设是当前的业界发展热点。至2020年,我国全国范围内已经完成了融媒体中心的全覆盖。新机构的广泛设立意味着新的人才需要,“融媒体人才”需要具备哪些素养?现实人才状况如何?以及人才队伍建设路径是关系当下及未来一段时间融媒体发展的关键问题,值得探索。首先,通过对融媒体招聘广告的词频分析,结合具体招聘信息,发现融媒体最需要的人才应具有以下5点素养:1.拥有扎实的新闻基本功,立足于新闻本位,能够利用新技术做好新闻采写编评工作。2.具有良好的大数据意识和数据素养。3.具有较高审美和视觉素养。4.良好的互联网生态感知能力,有敏锐的“网感”。5.舆情分析和舆论引导能力。其次,在深度访谈相关融媒体从业者的过程中,发现融媒体人才队伍现有的建设难以满足需求,存在着人员总量过剩与人才相对短缺的矛盾。主要表现在:1.人才队伍老化。2.缺乏高层次人才。3.人才队伍不稳定,缺乏长期吸引机制。尤其对欠发达地区的融媒体中心来说,人才困境更为突出。通过在媒介生态论视角下的分析,发现既有外生态环境原因,又有内生态环境的因素。外生态环境的影响表现在政治生态上融媒体机构组织定位不清晰,致使体制变革难;经济生态上体现在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文化生态上体现在业界学界供需不平衡,人才培养较为滞后。而究其内生态环境,表现在融媒体内部体制固化,晋升渠道稀缺,编制缺位,以及薪酬体系不够完善,从业者职业倦怠明显。人才供需矛盾突出,严重影响着融媒体中心的深度融合和纵深发展。因此,政策落实应该因地制宜,结合本地情况建设。业界和学界还需双方联动,积极变革,打破人才困境,优化人才队伍。为我国在我国现代传播体系奠定良好基础,培养出一系列优秀的融媒体人才队伍,进一步优化融媒体传播的生态系统。

姬翠梅[6](2020)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三步参与”翻转链条教学运行研究——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为例》文中研究说明互联网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传统授课方式应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以增强课程的吸引力。文章引入翻转课堂模式,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进行了中国本土化模式的探索研究。通过构建课前学生自学、课堂集中讨论、课后互动交流的教学运行模式,达到提高学生理论水平、思维能力及政治素质的目的。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运行,学生的学习自主性、积极参与性、关注现实性都得到了提升。但在实际的教学改革中,由于教师经验不足和工作负荷较大,运行模式还需要通过传帮带和借助协同平台继续推进。

肖静[7](2020)在《运用微课实现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的个案研究》文中指出数学学科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小学高年级后,其内容更趋逻辑化。对于处于身心发展中的小学生来说,这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因此,也逐渐出现一些数学学困生,如果不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学困生的数量有可能越来越多,不仅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率,更会对这些学生今后的发展产生消极的影响。随着时代的发展,微课逐渐兴起。微课的出现,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的学习方式更加灵活。这给教育带来了便利。实践发现,通过制作微课进行复习的形式,可以帮助数学学困生进行学习,促进学困生的转化。基于上述的思考,本研究在查阅分析有关微课、学困生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笔者所在工作单位的数学学困生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观察、访问并与任课老师、家长进行交流,了解该学困生的类型、导致其成为学困生的原因以及目前在学习上所存在的问题。根据调查结果,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个案进行运用微课的转化试验。试验过程中,笔者对数学课中常见的代数课和几何课进行具体的微课设计举例,通过学生的反馈对微课进行反复修改,再基于个案的转化效果,调整微课制作策略和实施,以促进学困生的有效转化。研究表明,微课有利于数学学困生的转化。通过微课的辅助学习,学困生的数学作业质量有很大的改善,成绩有显着的提高,从而带动了学困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增强了学习的主动性。

党莹[8](2018)在《媒体融合背景下社区教育数字化资源共享研究》文中认为在2016年颁布的《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进一步推进社区教育发展的意见》中把推进社区教育信息化作为现阶段的主要任务之一,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推进各地网上学习平台互联互通和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建设与共享。随着教育信息化步伐的推进,终身教育和学习型社会的普及,社区教育的发展已经受到了国家关注,虽然目前各级政府大力支持社区教育的发展,但作为一种社会性质的教育,社区教育的信息化发展不容乐观。社区教育数字化资源是数字化技术应用于社区教育的产物,社区教育数字化资源共享是社区教育能够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在社区教育资源方面,正面临当地有限的社区教育资源与日益增长的学习需要之间的矛盾,不同年龄不同阶层人的学习习惯与当地社区教育课程开展方式之间的矛盾,学习载体多样化与资源发布形式单一之间的矛盾。媒体融合在新闻行业的成功发展为社区教育资源的共享提供了可参考路径,在提高共享意识、缩小地域时空限制、打通学习媒体多样化的通道上有独特的研究切入点。进行社区教育数字化资源共享的研究可以明确社区教育资源配置的均衡发展,能为社区教育资源的长期发展提供管理依据,能够拓展资源的传播空间,有利于缩小资源的贫富差距,有利于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有利于满足用户的多样化需求,为社区教育数字化资源的共享实践奠定基础。第一章,绪论。本章首先阐述论文研究的背景和意义,以确定研究的价值。其次,从媒体融合和社区教育数字化资源两个方面对当前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综述。最后综述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用流程图的形式呈现研究思路。第二章,概念内涵与研究的理论基础。首先阐述媒体融合的内涵和层次、社区教育数字化资源的内涵与特征,其次明确了论文研究的对象社区教育数字化资源共享的内涵与意义,最后阐述了研究的相关理论基础,即行为动力理论、社会交换理论、教育均衡理论、分布式认知理论,为下文做铺垫。第三章,社区教育数字化资源共享现状的抽样调查。本章主要用抽样调查的方法,把社区划分为国家级、市区级和乡镇级三个梯度,然后按照以下顺序展开调研,研究样本的确立、共享效果分析指标的确定、社区教育数字化资源共享的现状分析、社区教育数字化资源共享存在的主要问题,以期能为后面的研究打下基础。第四章,媒体融合对社区教育数字化资源共享的推动。本章从媒体融合的视角,阐述了对社区教育数字化资源共享的推动作用,包括对共享关系的推动、对共享内容的推动、对共享技术的推动、对共享渠道的推动、对共享管理的推动。第五章,媒体融合背景下社区教育数字化资源共享策略。本章主要从内容建设、平台搭建、渠道拓展、组织结构架构、保障与激励这五个方面,提出在社区教育数字化资源共享的过程中具体实施的策略建议。第六章,总结与展望。对本研究进行总结,反思研究中存在的局限性,对照不足对今后的相关研究做出展望。

寻明刚[9](2017)在《面向偏远山区的学校题库管理及组卷系统设计》文中研究说明我国偏远山区教育存在办学条件差、师资紧缺、教育观念落后等问题。近年来,尽管政府加大了农村教育信息化建设步伐,中小学基础设施有了一定改善,但人们的理念、信息化辅助教学的手段仍然需要改变和提高。基于对偏远山区教育落后情况的认识,在国家推进农村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大背景下,开发适用于此类地区学校的题库管理与组卷系统,辅助教师进行考试命题,将会解放教师的精力,提高教学效果。该系统是利用新工具提升贫困落后地区教育水平的一次探索,对于推动农村教育信息化建设有着重要意义。针对设计目标进行了可行性分析、明确了用户需求。采用模块化设计思想,对系统各个组成部分进行了详细设计。基于Visual Basic 6.0平台、Access数据库,以小学数学考试为例进行了系统开发。该系统主要包括登录及用户管理模块、题库管理模块、组卷模块,可实现对用户的管理,题目的录入、修改、删除,随机或套题组卷等功能。组卷系统采用了随机算法,兼顾了试题的难度、题型、题量等条件,解决了纯文字类和文字与图形并存类两种题目的输出及排版问题。系统界面友好,操作简便、可移植性强,可为偏远山区学校教师考试出题提供帮助。在为教师减轻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改善教学质量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张梦敏[10](2016)在《小学数学应用题微课设计及实施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微课是以流媒体形式展示的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的重要方式,是提高教学效果,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手段。但微课设计要素、原则等基本问题是信息技术教学理论中不甚明确的问题。小学教育是义务教育的根基,应用题一直是小学教学研究中的重要课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题的教学存在着学生学习困难、教学方式方法陈旧等问题,在教育信息化的大环境中,如何利用微课的优势解决这些问题,是当前急需研究的课题。本研究应用文献研究法、观察法、访谈和测量法,以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为例,研究了微课设计的组成要素、遵循原则和模型等问题。本研究得出的结论是:①微课设计的要素包括分析、设计、开发、实施和评价等方面,其中分析包括学习需求分析、学习者分析、学习内容分析、资源和约束条件分析,设计包括确定教学目标、制定教学策略、确定教学顺序、设计辅助资源、选择视频制作工具,开发包括多媒体课件制作、开发课程脚本、编制测试题、开发微课视频等方面。②微课设计的原则包括科学性原则、系统化原则、重点突出原则和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③微课设计的模型是ADDIE (Analysis分析、Design设计、Develop开发、Implemen实施、Evaluate评价)模型。在理论阐释的基础上,本研究基于ADDIE微课设计模型,展开对银川市S小学三年级各方面的具体分析,设计和开发微课,.将制作完成的应用题微课视频应用在期末的总复习教学课堂上,通过对实施效果的分析,对上述理论做了初步的验证,取得较好的效果,表明本研究所阐释的微课设计的要素、原则、模型等理论是正确的。

二、改革电化教育的几点思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改革电化教育的几点思索(论文提纲范文)

(2)建构主义视角下幼儿园中班阅读区创设与指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1.幼儿早期阅读的重要性
        2.阅读区是幼儿园开展阅读活动的重要场所
        3.阅读区亟待改进的现实需求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1.研究目的
        2.研究意义
    (三)概念界定
        1.建构主义
        2.阅读区
        3.阅读区创设
    (四)研究综述
        1.文献综述
        2.对已有研究的述评
    (五)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
        1.研究方法
        2.研究思路
    (六)理论基础
        1.建构主义的知识观
        2.建构主义的学习观
        3.建构主义的教学观
一、幼儿园中班阅读区创设与指导的现状调查
    (一)调查的设计与实施
        1.调查对象
        2.调查工具及内容
        3.调查实施
    (二)调查结果
        1.中班阅读区创设的现状
        2.中班阅读区指导的现状
二、建构主义视角下X幼儿园中班阅读区创设与指导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X幼儿园中班阅读区的创设存在的问题
        1.状态单一,缺乏动态性
        2.过程单一,缺乏主动建构性
        3.主体单一,缺乏社会互动性
        4.环境单一,缺乏学习的情境性
    (二)X幼儿园中班阅读区的指导存在的问题
        1.强调教师权威,教师本位思想严重
        2.强调学生统一,忽视学生个体差异
    (三)X幼儿园中班阅读区创设与指导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动态性知识观的缺失
        2.情境性学习观的缺失
        3.互动性教学观的缺失
三、建构主义视角下X幼儿园中班阅读区创设与指导的实施建议
    (一)基于建构主义知识观—根据主题对阅读区动态调整
        1.根据主题对班级环境动态调整
        2.适当增添自制手工玩教具
        3.贴幼儿自己的作品
    (二)基于建构主义学习观—为幼儿提供富有挑战性的学习情境
        1.搭建“梦想小舞台”,在表演中阅读
        2.打造“梦想创作坊”,在操作中阅读
        3.创建“梦想工具箱”,在创设中阅读
    (三)基于建构主义教学观—教师促进幼儿在阅读区进行自我建构
        1.教师是合作者
        2.教师是组织者
        3.教师是促进者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3)基于网络平台的问题导向式混合教学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课堂教学改革主要内容
    (一)引入现代教学工具
    (二)问题导向式教学模式
        1. 预留预答问题。
        2. 预留现答问题。
        3. 现提现答问题。
        4. 现提后答问题。
    (三)课堂教学留白
二、混合教学模式评估和分析
三、结束语

(4)媒介融合视域下的文学数字化传播(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主要内容及研究思路
第一章 媒介融合视域下文学数字化传播的理论范畴
    第一节 文学传播与数字化
        一、文学的媒介
        二、数字化与数字化传播
        三、媒介融合与文学数字化传播
    第二节 文学数字化传播的理论沿革
        一、符号论与文化表征
        二、文学接受
        三、文学与媒介环境
第二章 从文字到视听—文学呈现方式的趋势演变
    第一节 数字化传播技术的发展
        一、文本的数字化
        二、视听的数字化
        三、互联网与移动终端
    第二节 文学数字化传播的变迁
        一、文本的数字化发展
        二、视听的数字化发展
    第三节 从文本到视听的数字化传播特性
        一、全民参与
        二、承担消费娱乐功能
        三、以技术为支撑不断演进
第三章 从文字到视听—文学内容表达的创新发展
    第一节 文本的数字化文学内容表达
        一、网络文学
        二、IP改编与“超级内容”产业链
    第二节 视听的数字化文学内容表达
        一、口语表达的新形态
        二、文学的影视化改编
    第三节 媒介融合视域下的文学与数字化传播交互影响
        一、媒介融合视域下文学数字化传播中的传播者与受众
        二、媒介融合视域下文学数字化传播的内容解读
        三、媒介融合视域下的传播媒介与传播效果
第四章 文学数字化传播存在的问题
    第一节 内容融合下的文学数字化传播
        一、题材创作活力下降
        二、文学深刻性的消解
        三、全球化视角不足
    第二节 网络融合下的文学数字化传播
        一、信息茧房
        二、产权争议
        三、隐私保护
    第三节 产业融合下的文学数字化传播
        一、追求利润与过度商业化
        二、大众传播伦理与道德
        三、数字化传播与健康
第五章 文学数字化传播发展的思考
    第一节 以优质内容为导向
        一、注重读者反馈
        二、紧抓优质内容
        三、提高媒介素养
    第二节 以信息技术为保障
        一、重视媒体技术的作用
        二、构建文学传播新场景
        三、拓宽文学发展渠道
    第三节 以规则体系为支撑
        一、健全文学传播领域的法律法规
        二、完善文学传播的体制机制
        三、提供文学传播发展的社会支持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5)融媒体人才需求困境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与研究现状
        1.2.1 关于媒介融合的研究
        1.2.2 关于融媒体的研究
        1.2.3 关于融媒体人才的研究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方法:内容分析
        1.3.2 技术路线:词频分析法
第2章 理想:融媒体需要什么人才
    2.1 融媒体人才需求总述
        2.1.1 新岗位
        2.1.2 工作内容与工作平台
        2.1.3 招聘限制
        2.1.4 语言水平
    2.2 融媒体人才需求详述
        2.2.1 专业化内核,强调新闻本位
        2.2.2 技术化路径,强调数据素养
        2.2.3 多元化语式,强调敏锐“网感”
        2.2.4 视觉化形态,强调视觉素养
        2.2.5 政治化归宿,强调舆论引导能力
第3章 现实:融媒体拥有什么人才
    3.1 人员队伍老化,新鲜血液流入较少
    3.2 人才素质不高,缺乏高层次人才
    3.3 人才队伍不稳定,缺乏长效吸引机制
第4章 追因:媒介生态论视角下的融媒体队伍建设偏差
    4.1 外生态环境
        4.1.1 政治生态融媒体机构定位不明确
        4.1.2 经济生态区域经济水平发展不平衡
        4.1.3 文化生态人才培养滞后业界学界供需不平衡
    4.2 内生态系统
        4.2.1 内部体制固化,晋升渠道稀缺
        4.2.2 行业收入偏低,薪酬体系不完善
        4.2.3 审核重重,职业倦怠
        4.2.4 专业技能培训较少
第5章 对策:多方联动优化融媒体人才队伍
    5.1 政策因地制宜,保障人才发展
    5.2 业界多措并举,优化人才队伍
        5.2.1 精准增量,引聘急需人才
        5.2.2 赋能存量,优化现有人才队伍
    5.3 学界与时俱进,培养融媒人才
        5.3.1 改进高校课程设置
        5.3.2 增强校内跨专业合作
        5.3.3 增强社会多实践合作
        5.3.4 新形势下新闻道德底线培养
第6章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6)思想政治理论课“三步参与”翻转链条教学运行研究——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三步参与”翻转链条的构建
三、“三步参与”翻转链条的教学设计
    1. 课前“三线基础”设计
    2. 课堂“四学四引”设计
    3. 课后“线上互动”设计
四、基于翻转的过程性评价
五、总结与思考
    1. 构建“主讲+辅教”的授课方式
    2. 搭建协同合作的平台

(7)运用微课实现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的个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
    第二节 已有研究综述
    第三节 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第四节 研究方法
    第五节 核心概念界定
        一、微课
        二、学困生
第二章 微课的厘定及其在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中的可行性
    第一节 微课的厘定
        一、微课的定义及类型
        二、微课的特点
    第二节 微课在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中的可行性
        一、微课在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中的优势
第三章 运用微课转化小学数学学困生的实施
    第一节 个案的基本情况
        一、个案基本情况
        二、个案学习困难的成因分析
        三、其他个案的基本情况
    第二节 运用微课转化数学学困生的具体实施
        一、小学数学微课的设计原则
        二、小学数学微课的设计策略
        三、小学数学微课的具体设计
        四、小学数学微课的具体实施
    第三节 运用微课转化数学学困生的实施效果
        一、优化了学困生的学习方法
        二、激发了学困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三、培养了学困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四、提高了学困生的学习成绩
第四章 反思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8)媒体融合背景下社区教育数字化资源共享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媒体融合的研究现状
        1.2.2 社区教育数字化资源研究现状
    1.3 研究框架、思路和方法
        1.3.1 研究框架与思路
        1.3.2 研究方法
第2章 概念内涵与研究的理论基础
    2.1 媒体融合概述
        2.1.1 媒体融合的内涵
        2.1.2 媒体融合的层次
    2.2 社区教育数字化资源概述
        2.2.1 社区教育数字化资源的内涵
        2.2.2 社区教育数字化资源的特征
    2.3 社区教育数字化资源共享的概述
        2.3.1 社区教育数字化资源共享的内涵
        2.3.2 社区教育数字化资源共享的要素
        2.3.3 社区教育数字化资源共享的意义
    2.4 相关理论基础
        2.4.1 行为动力理论
        2.4.2 社会交换理论
        2.4.3 教育均衡理论
        2.4.4 共享经济理论
第3章 社区教育数字化资源共享现状的抽样调查
    3.1 研究样本的确立
    3.2 共享效果分析类目的确定
    3.3 社区教育数字化资源共享的现状分析
        3.3.1 教育部社区教育培训中心的数字化资源共享现状
        3.3.2 上海市长宁区社区教育学院的数字化资源共享现状
        3.3.3 山东省诸城市贾悦农村社区学院数字化资源共享现状
        3.3.4 比较总结
    3.4 社区教育数字化资源共享存在的主要问题
        3.4.1 资源共享关系的理念局限
        3.4.2 资源共享内容的形式单一
        3.4.3 资源共享技术的应用落后
        3.4.4 资源共享渠道的营销松散
        3.4.5 资源共享管理的制度不规范
第4章 媒体融合对社区教育数字化资源共享的推动作用
    4.1 媒体融合对社区教育数字化资源共享关系的推动
        4.1.1 改变了传统的资源传播关系
        4.1.2 拓展了局限的资源共享环节
    4.2 媒体融合对社区教育数字化资源共享内容的推动
        4.2.1 改变了传统的内容生产过程
        4.2.2 丰富了单一的内容表现形式
    4.3 媒体融合对社区教育数字化资源共享技术的推动
        4.3.1 改变了传统的单一技术应用
        4.3.2 打破了异质媒体间的传输壁垒
        4.3.3 拓展了固封的硬件条件限制
    4.4 媒体融合对社区教育数字化资源共享渠道的推动
        4.4.1 拓展了传统的资源传输网络
        4.4.2 创新了原有的人资互动途径
    4.5 媒体融合对社区教育数字化资源共享管理的推动
第5章 媒体融合背景下社区教育数字化资源共享策略
    5.1 内容建设方面
        5.1.1 建设规范的内容生产过程
        5.1.2 建设多样化的内容表现形式
    5.2 平台搭建方面
        5.2.1 搭建课程发布互动模块
        5.2.2 搭建社区教育综合业务模块
        5.2.3 搭建应用与实践模块
        5.2.4 搭建教育服务模块
    5.3 渠道拓展方面
        5.3.1 开拓以内容需求为定位的共享服务
        5.3.2 依靠自媒体拓展资源共享网络
    5.4 组织结构架构方面
        5.4.1 架构中心制组织
        5.4.2 架构模块制组织
    5.5 保障与激励方面
        5.5.1 完善共享效果评价指标体系
        5.5.2 建立共享激励机制
    5.6 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研究总结
    6.2 研究不足
    6.3 研究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致谢

(9)面向偏远山区的学校题库管理及组卷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偏远山区教育信息化建设现状
        1.1.2 存在问题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外发展历程
        1.2.2 研究现状分析
    1.3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系统开发采用理论及技术
    2.1 VISUAL BASIC简介
    2.2 数据库理论
        2.2.1 数据库管理系统
        2.2.2 设计原则与步骤
        2.2.3 Access简介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系统开发分析
    3.1 可行性分析
    3.2 需求分析
        3.2.1 功能需求
        3.2.2 系统用例分析及结构分析
        3.2.3 性能需求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出题组卷系统设计
    4.1 系统设计原则
    4.2 功能模块设计
        4.2.1 登陆模块
        4.2.2 题库管理模块
        4.2.3 组卷模块
    4.3 组卷策略及算法
    4.4 数据库设计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系统实现
    5.1 运行环境要求
    5.2 登陆及用户管理功能
    5.3 题目管理功能
    5.4 组卷功能
        5.4.1 参数设定功能
        5.4.2 出题策略
        5.4.3 随机出题
        5.4.4 套题出题
    5.5 帮助功能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全文总结及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10)小学数学应用题微课设计及实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微课是教学改革的重要工具
        1.1.2 微课与学科教学的融合是大势所趋
        1.1.3 应用题教学难题亟待解决
    1.2 研究综述
        1.2.1 微课的特点
        1.2.2 微课设计与制作的方式方法研究
        1.2.3 微课与数学教学结合的研究现状
        1.2.4 微课与应用题关系的研究
        1.2.5 微课教学评价的相关研究
        1.2.6 研究综述小结
    1.3 研究的内容与意义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4.3 研究阶段
第二章 小学数学应用题微课的概念及研究的理论基础
    2.1 微课概念
    2.2 儿童认知发展理论
    2.3 学习金字塔理论
    2.4 认知负荷理论
第三章 小学数学应用题微课设计的基本理论探析
    3.1 微课设计原则
        3.1.1 科学化原则
        3.1.2 系统化原则
        3.1.3 重点突出原则
        3.1.4 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
    3.2 小学数学应用题微课设计阶段
        3.2.1 分析阶段
        3.2.2 设计阶段
        3.2.3 开发阶段
        3.2.4 实施阶段
        3.2.5 评价阶段
    3.3 微课设计模型
第四章 小学数学应用题微课设计及实施
    4.1 基于ADDIE模型的小学数学应用题微课设计
        4.1.1 学习需求分析
        4.1.2 学生分析
        4.1.3 小学数学应用题分析
        4.1.4 S小学教学环境分析
        4.1.5 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目标
        4.1.6 小学应用题的教学策略
        4.1.7 制作小学数学应用题微课教学的辅助资源
    4.2 小学数学应用题微课设计案例
        4.2.1 重叠问题微课设计案例
        4.2.2 方阵问题微课设计案例
    4.3 小学数学应用题微课的教学实施过程
    4.4 小学数学应用题微课教学效果分析
        4.4.1 评价方法
        4.4.2 学生学习情况调查
        4.4.3 应用题微课教学实施效果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进一步研究的思考
    5.1 研究结论
        5.1.1 结论
        5.1.2 创新点
    5.2 研究反思
        5.2.1 现状反思
        5.2.2 提高小学数学应用题微课设计及实施效果的建议
        5.2.3 关于提高教师微课录制能力的方式方法
    5.3 不足与展望
        5.3.1 不足
        5.3.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1 调查问卷
附录2 小组互评表
附录3 学习任务单
附录4 访谈提纲与记录
附录5 微课脚本
附录6 课堂观察量表
个人简介

四、改革电化教育的几点思索(论文参考文献)

  • [1]留白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D]. 吴艺莹. 华中师范大学, 2021
  • [2]建构主义视角下幼儿园中班阅读区创设与指导研究[D]. 孔敏. 大理大学, 2021(08)
  • [3]基于网络平台的问题导向式混合教学模式研究[J]. 马敏劲,丁凡. 高教学刊, 2021(11)
  • [4]媒介融合视域下的文学数字化传播[D]. 齐永光. 吉林大学, 2020(01)
  • [5]融媒体人才需求困境与对策研究[D]. 王哲. 南昌大学, 2020(01)
  • [6]思想政治理论课“三步参与”翻转链条教学运行研究——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为例[J]. 姬翠梅. 中国教育信息化, 2020(06)
  • [7]运用微课实现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的个案研究[D]. 肖静.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1)
  • [8]媒体融合背景下社区教育数字化资源共享研究[D]. 党莹. 曲阜师范大学, 2018(01)
  • [9]面向偏远山区的学校题库管理及组卷系统设计[D]. 寻明刚. 长安大学, 2017(07)
  • [10]小学数学应用题微课设计及实施研究[D]. 张梦敏. 宁夏大学, 2016(02)

标签:;  ;  ;  ;  ;  

改革电子教育的几点思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