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纪委监察局加强自身管理监督

哈尔滨市纪委监察局加强自身管理监督

一、哈尔滨市纪委监察局 切实加强自身管理和监督(论文文献综述)

哈尔滨市纪委监委[1](2021)在《关于加快哈尔滨市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思考》文中认为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高质量发展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在省纪委监委、市委坚强领导下,哈尔滨市纪委监委始终把加快高质量发展作为主题主线,把讲政治摆在首位,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突出工作重点,更加突出政治监督,更加突出高质量发展主题,更加突出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更加突出发挥监督治理效能,更加突出严管厚爱结合、激励约束并重;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理论指导实践,坚持稳中求进、坚定稳妥,坚持实事求是、依规依纪依法,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坚持政策策略、纪法情理融合,坚持系统施治、标本兼治,以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推动本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张朔[2](2020)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反腐实践研究》文中提出全国执政伊始,中国共产党就在借鉴苏联模式的基础上构建了党内监督和行政监察两条平行的垂直监察机制,以监察机构和廉政制度为节点的监察网络,对党政干部的违法乱纪行为实施监管。中共的顶层设计颇为有力,但地方组织资源大都需服务于紧迫的经济建设中心任务,处于起步状态的监察板块遭到了一定忽视,无法从组织力量中汲取充足的营养,监察主体与监察客体的发展呈现不均衡的状态,对比略显悬殊。全国执政并非意味革命步入“安全区”,中共执政初期可谓外忧内患兼具,外有严酷的军事斗争和国际压迫,内部统一全国还在进行之中,全新的社会主义制度尚在摸索之中,因而迫切需要一批坚守先进性、纯洁性的共产党员,来引领中国人民走上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同时应对潜伏在国际局势上的种种危机。如何实现行之有效的反腐倡廉措施,即成为执政者所面临的一大考验。在这种形势下,中共首先以批评教育为主的整风运动提升干部质量,继而在朝鲜战争带来的经济困境中,以群众协同“作战”的形式发动“三反”、“五反”运动对新型经济贪腐行径实施有力打击。运动式反腐短暂遏制了腐败蔓延的势头,但并未根除贪腐难题,为了标本兼治,中共开始从制度建设着手,以监察体系建设来寻求解决之道。1954年至1955年间,人民监察委员会依照宪法更迭为监察部,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改组为中共中央监察委员会,标志着中共反腐模式从“运动反腐”到“制度反腐”的初步尝试。新成立的监委一定程度上借鉴了苏联的监察模式,并切合中国实际情况构建了“双重领导”的全新领导体制。通过反腐机制的构建和党政监察机关的通力协作,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历史时刻,根除了旧社会遗留的腐败毒瘤,构建了国内党内监督的新体系。

党耀华[3](2020)在《基层纪检监察信访工作研究 ——以中阳县为例》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国家法制化、民主化进程不断加快,人民群众民主法制意识不断加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新一届党中央高度重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在这样的形势下,全国范围内已经形成了自上而下反腐倡廉的新气象。中阳县作为山西省吕梁市下辖的一个县,当前面临着国家监察体制改革之后的反腐新形势以及当地严峻复杂的纪检监察信访形势,面临着较为严峻的重复访、越级访、人员力量不足、业务能力不强、“两个责任”落实以及宣传引导不到位等种种问题。面对新形势新问题如何做好基层纪委监委信访工作,以中阳县为例,从实践视角分析了基层纪检监察信访工作现状、存在问题及问题产生原因,并为基层纪检监察信访工作走出当前困境提出可行性对策建议,一是准确把握纪检监察信访工作职能,主要是规范信访件处置流程,规范举报件转办时长,及时批转举报件。二是建立健全各项纪检监察信访制度,包括完善健全以提高信访件办理质量的纪检监察制度,监察信访终结制度等。三是强化宣传引导工作,主要是要做到强化信访举报流程宣传、强化正负面信访案例宣传、鼓励合法合理上访,打击诬告陷害。四是清晰划定责任边界,明确党委主体责任,纪委监督责任。

杜俊奇[4](2020)在《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研究》文中认为长期以来,中国共产党党外公职人员中一直存在着腐败现象,而且党外公职人员数量不断增加,其腐败问题也开始空前凸显,在一些地方和一些领域中,腐败问题还表现的相当严重。党外公职人员分布在各领域、各层级,在各级政府、各个岗位充当重要角色,有职有权,权力失去监督必然导致腐败。因此,如何加强对行使公权力的党外公职人员监督,已经成为我们无法回避而必须直面和破解的一个重要课题。虽然相关部门在实践中进行了一些有益探索,但由于监督机制与现实情况存在着一定的差距,监督问题仍然处于薄弱状态。学术界对此也进行了初步的理论探讨并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一些有益的建议。但总体上说,对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全面系统的研究尚不充分,对这一群体的腐败程度、形式、原因等实证研究非常不足,具有建设性和应用性的对策建议更是不多。从我国反腐败和廉政建设这一时代的宏伟大业来看,对党外公职人员监督问题的研究,既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也是共产党(即执政党)和各民主党派(即参政党)互相监督的一个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更是将全面反腐败斗争不断引向深入的迫切需要。本文主体内容分为逻辑紧密关联的五章。逻辑起点首先在理论层面阐发了关于党外公职人员监督必须厘清的几个基础性问题,介绍了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主体内容、制度基础、法理依据和监督的必要性;然后运用历史和比较的方法追溯了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发展历程,分析目前监督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难点;继而用实证研究、尤其是案例分析的方法,剖析了党外公职人员腐败的现状、成因和特征;论证了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对强化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特殊意义和显着成效;最后,就如何强化、细化、实化对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特别是政治敏感度和政策性比较强的宗教界、工商联、村委会三个特殊群体党外公职人员的监督,从理论性和应用性两个维度提出的若干对策建议。本文的意义在于:对“党外公职人员监督”这一事关我国反腐败成效而迄今很少受到关注的问题做了初步的研究;通过大量的内调外研获得了翔实的一手数据;对党外公职人员的监督,尤其是对特殊群体的监督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从而对国家监察机制改革和推进反腐败事业整体上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较强的现实意义。

李文馨[5](2020)在《哈尔滨市政府投资项目监管对策研究》文中认为政府投资项目作为市政公用设施工程建设的重要部分,在政府投资项目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越来越受到公众的关注。如何对政府投资项目进行监管,减少投资建设过程中的各类问题,提升哈尔滨市政府投资项目的监管水平,成为了现阶段哈尔滨市政府投资项目监管工作值得思考的课题。本文研究哈尔滨市政府投资项目监管问题,运用国内外有关政府投资项目监管的相关理论,从哈尔滨市政府投资项目监管工作现状入手,明确目前哈尔滨市政府投资项目监管工作存在前期决策不够科学、社会公众参与监督不足、监管部门间分工及协作低效率、项目全过程跟踪监管缺失等方面的问题,并深入分析哈尔滨市政府投资项目监管存在问题的深层次原因;通过哈尔滨市地铁一号线工程项目这一典型案例分析,指出地铁一号线工程项目监管上存在监管过程缺乏公众参与、项目中期重复稽查、审计监管不足以及监管过度依赖管理部门的问题,并对哈尔滨市地铁一号线项目监管策略与方向进行思考;总结山东省青岛市和广东省深圳市政府投资项目监管的先进经验,得出全过程动态监管、创新监管模式和项目预警监督方面的启示;针对哈尔滨市政府投资项目监管存在的问题,提出推进全过程动态监管、提升项目监管能力、完善监管协作机制、强化外部公众监管等完善哈尔滨市政府投资项目监管的具体对策。

丁楠[6](2019)在《A区政府机构大部制改革研究》文中提出十九大报告中对我国政府部门进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提出了明确要求。现阶段,我国处于结构转型升级不断加快,和谐社会建设不断推进的重要节点;同时,还处于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经济结构转型不断加快的关键时期。大部制改革是根据三权分立原则对政府机构和职权进行重新合理划分,通过利用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之间进行相互制约和相互协调,有效完善政府机构繁冗、部门分立、资源分散、效率低下、公共服务不到位等问题。加强政府机构大部制改革成为推动行政单位工作效率提升、营商环境优化、发展活力加强的重要途径。但是,面对我国人口众多且分布均匀,东西部区域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的国情,大部制改革工作在实际实施过程中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大部制改革工作亟待循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当前,大部制改革的运行面临巨大的挑战,具体包括:区域经济发展差异不断加大、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利益格局的背离、社会经济结构转型优化受到阻碍、传统政府机构运行模式的不足等。因此,加强大部制改革中存在的问题的研究,解决好政府机构的职能分配、提高管理效率、优化机构设置、加强公共领域服务等问题,提高大部制改革工作的效率,进而为构建“小政府、大社会、好市场”奠定基础,成为当前各级政府亟待解决的重要任务。本论文共包括五个部分。一是绪论,主要表明本论文的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以及论题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并对总体思路、研究方法及研究特色进行了总结;二是A区政府机构改革历程,介绍了A区的概况,回顾了六次A区政府机构改革的历程、并分析了A区政府机构改革现状;三是地方政府大部制改革的成功模式和经验借鉴,列举了“顺德模式”“富阳模式”“成都模式”以及“随州模式”;四是A区政府大部制改革优化方案设计,包括改革总体要求、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工作目标以及改革主要内容、工作步骤和相关要求;五是A区政府大部制改革保障措施,包括推行行政审批制度;评估和公开改革成效,推动改革成果;建立反馈和修正机制,巩固改革成果;完善法律机制,保障改革成果。本论文通过从多个角度进行研究,运用文献查阅法、深入调研法等,对A区机构改革工作进行分析,对改革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究并提出针对性建议,为该地区大部制改革工作的深入进行提供有用的参考优化对策。

汤希[7](2018)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纪检制度变迁研究》文中提出纪检制度的良性运转是严肃党的纪律和维护党内政治生态的有效保证,加强党的纪检制度建设是党提高自身治理能力和实现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改革开放以来党的纪检制度变迁是对原有制度的传承与创新,既体现了改革开放背景下制度本身的更替演进,也反映着不同时期中央对执纪监督的要求和从严治党理念的渐次推进。在40年的改革开放历程中,纪检制度围绕党的中心任务作出了适时调整,从自身制度逻辑出发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变革,不断丰富起纪检制度的功能内涵并保持着多样化的制度延展。近年来,从严执纪理念深入付诸实践并取得诸多成果,纪检制度进一步规范化和科学化。作为唯一的党内专责监督制度,纪检制度的创新发展对实现全面从严治党起着至关重要作用。本文以改革开放以来纪检制度变迁为研究对象,试图对这一变迁历程的基本脉络进行梳理,并以此为基础总结历史经验与历史启示。从1921年党的成立到“文革”爆发前夕,在借鉴苏共监察体制模式基础上,党的纪检制度从无到有并逐步发展,这一先期实践为纪检制度的重启提供了重要参考。“文革”爆发后,党的各级监察机关受到严重冲击,法纪缺失使得党内政治生活混乱,党内弥漫着消极风气。“文革”结束后,整顿党风,恢复党规党法,纠正错误路线以实现全面拨乱反正是纪检制度恢复建立的现实背景。1978年至1987年是新时期党的纪检制度重建和发展的初步探索阶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选举产生新一届中央纪委,成立了专门的纪检办事机构,承担起重塑党的纪律的重要任务,负责起草了《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党章的修订和其他党规党法的制定为纪检工作的全方位推进提供了重要依据。在完成拨乱反正任务中逐步树立了纪委权威,在初步探索中开启了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纪检制度体系之路。1987年至1993年是治理整顿前后党的纪检制度的变迁发展阶段。治理整顿前,中央纪委根据“党政分开”原则进行了纪检机构改革,先后建立健全了报告制度,完善了归口审理制度。“六四”政治风波的发生使党中央提高了对党内腐败现象的警惕,开始以反腐为导向构建起实现拒腐防变的纪检制度。为更好推进党风廉政建设进程,治理整顿后中央作出纪检监察合署办公的决定,各级纪委开始合署办公模式。1993年至2002年是改革大潮再起下党的纪检制度建设的持续推进阶段。在合署办公的条件下,纪检制度逐渐成为反腐败最重要的制度安排之一。工作机制方面的法规制度,执纪监督的惩处制度,案件查处的规章制度等,都呈现出从碎片化向体系化发展的趋势,具有中国特色的党纪体系正在形成。这一时期纪检制度建设也存在一定局限,集中表现为执纪监督机制不健全和制度供给不均衡。2002年至2012年是党的纪检制度的深入发展阶段。新世纪初,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党中央对健全纪检工作提出了新理念新构想,在构建惩防体系中突出纪委的组织协调功能。随着纪委影响力的提升,“谁来监督党委和纪委”的问题也正式进入纪检制度的设计范畴,一些地区进行了不少开拓性尝试。另外,巡视制度和派驻制度也在积极稳妥中推进。2012年以来是新时代党的纪检制度的创新发展阶段。纪检机关作为实现党的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主体,深化纪检制度改革继而实现创新发展是提升党的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一环。为此,党中央作出了新判断,提出了新理念,确立了新目标。纪检制度在机构设置、职责定位、领导体制、执纪形态、派驻巡视和自我监督方面进行了全面创新。与此同时,国家监察体制改革也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回顾改革开放以来党的纪检制度变迁历程,它直接体现了党的治理理念、治理方式和治理能力的变化,纪检制度在未来发展中一方面应当注重三个维度:领导体制的推陈与鼎新,制度功能的强化与博弈和执纪反腐的张力与协调。另一方面可借鉴以下几点启示:以职能定位清晰为根本,坚持执纪标准从严的正确方向,发挥领导体制创新的先导作用,释放巡视派驻异体监督效能,以党规党法作为纪检工作的重要依据。

韦强[8](2018)在《纪检监察机关自身监督问题研究 ——以新余市渝水区为例》文中提出基于当前的反腐败形势与监察委改革,针对纪检监察干部队伍自身监督问题,本文选取渝水区作为研究对象,从监督权如何受到制约,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如何保持高效廉洁出发,针对渝水区纪检监察干部队伍自身监督存在的问题,根据相关理论与各地实践,从完善权力运行机制与监督制约体系的角度出发,提出解决的对策建议。针对新余这样的中部小城市条件下,在民主意识与经济水平不高的前提下,探索纪检监察机关自身监督的问题,相对国内其他同类研究,更加具有现实意义与普遍意义。本文研究的内容主要是利用公共管理的相关知识,结合笔者自身的工作经历,通研过运用文献法、访谈法、归纳法等究方法,对研究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总结了目前渝水区纪检监察机关在自身监督方面存在的问题,并结合相关理论与实践,提出相应的建议对策,为完善我国纪检监察机关的自身监督理论体系,做出一定理论上的探索。本文认为我国纪检监察机关自身监督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对于监督权的监督制度不完善、干部自觉接受监督的意识薄弱、对于监督权的监督手段形式单一、对于监督权的监督主体不明确等。本文的具体建议为:第一是增强自觉接受监督、预防“灯下黑”的意识,主要包括提高自身监督的意识、加强干部的培养教育、提高监察委工作透明度。第二是完善组建监察委后的内部监督制度,主要包括明确监察委自身监督的主体责任、提升监察委日常监督管理的效能、强化重点风险环节的监督手段、监察委上下级的垂直监督管理。第三是推动组建监察委后的外部监督,主要包括引导社会舆论主动监督纪检工作、完善监察干部的信访举报制度、积极开展人大代表质询监督。纪检监察干部队伍自身监督有其特殊性,在社会整体发展水平不高的情况下,纪检监察机关运用监督权是否能够得到充分规范,在这个基础上于对于纪检监察机关自身监督的制度化与长效化进行探索。本文亮点主要是改善自身监督的对策是根据全国监察委改革大趋势下的最新研究分析,相对其他纪检机关自身监督的研究而言,具有较高的前沿性与现实性。

赵亚男[9](2017)在《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廉政文化建设研究》文中提出反腐败,不仅关系到政治生态的净化,更是一场价值观的较量。腐败文化与廉政文化的博弈贯穿人类历史的始终。如何通过在党内外推进廉政文化建设最终战胜全社会范围的腐败亚文化,一直是中国共产党所面临的重大课题。随着反腐倡廉建设的深入,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不断完善,廉政文化建设也日益成熟。但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廉政文化建设的任务依然艰巨。要加强廉政文化建设,不仅要研究当前所面临的形势和问题,也要对中国共产党廉政文化建设的历史进行考察。在此基础上,本文主要围绕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廉政文化建设的理论、历史、现状及经验教训进行梳理研究,以期对当前廉政文化建设的开展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和对策。论文结构上分为六章。第一章是思想源流分析。本章主要运用阶级分析法对中国古代廉政文化建设思想及对中国共产党廉政文化建设的借鉴价值做了分析;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中国共产党核心领导人的廉政文化建设思想的主要观点进行了梳理。第二章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廉政文化建设历史进行了考察。这一时期廉政文化建设尚处于探索阶段。中国共产党借助其强大的组织能力和动员能力,通过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社会主义教育,开展整风整党运动、增产节约运动以及系列反腐运动等方式,不断从思想上肃清封建社会的腐败文化、资产阶级的腐朽思想,以及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坚定了党员干部的宗旨信念,提高了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的文化素质和政治素质,从而改善了社会风俗习惯,铸造了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的新道德、新风尚。这一切都为改革开放后中国共产党廉政文化建设的迅速恢复和发展完善奠定了基础。第三章主要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廉政文化建设历史做了考察。这一时期,廉政文化建设逐步走向系统化、制度化与规范化。在领导体制机制上,廉政文化建设由各级党委领导,各级纪委、宣传部、组织部等其他相关部门积极配合,非官方力量和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支持和参与。在对象上,既面向全党,通过进机关、社区、学校、农村、企业、家庭的形式将廉政文化普及到全社会。在手段和方式上,既加强教育引导,又加强舆论宣传,同时不断加强制度建设,以制度固化廉洁理念。第四章主要对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廉政文化建设进行了梳理。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将廉政文化建设放在国家治理体系建设、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中去规划、去布局。将教育引导、理论宣传、文化熏陶作为廉政文件建设最重要的途径和方法,同时推动廉政文化进机关、社区、学校、农村、企业、家庭,党风政风与民风社风良性互动,营造了良好的政治生态环境。第五章,基于前文的研究,对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廉政文化建设的成就和经验做了分析。经过建国六十多年的探索,廉政文化建设体制机制初步形成,廉政文化建设基础设施日益完善,优秀廉政文化作品层出不穷。全面从严治党、反对腐败已成基本社会共识,节约务实重新成为全党全社会的风尚,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反腐倡廉建设的责任心和行动力明显增强。本文认为,廉政文化建设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将人民性作为廉政文化建设的根本价值取向,必须坚持破与立相结合、坚持与制度建设相结合。在廉政文化建设过程中,必须坚持社会教化与个体内化相统一;重视加强思想建设和理论学习;重视党风廉政宣传:要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及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支撑廉政文化建设。第六章,分析当前廉政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制约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时期廉政文化建设的对策建议。本文认为应以党员干部为重点,强化思想建党,坚持文化强党,不断务实党员干部廉洁从政思想道德基础。同时面向广大人民群众,普及廉政知识,改变群众“腐败与我无关”的观念,加强党风廉政宣传,增强群众对反腐倡廉建设的信心,健全完善参与机制,引导群众有序参与反腐。同时不断拓展领域,创新载体,增大廉政文化的覆盖面、吸引力和感召力,以提高廉政文化建设的实践效果。

曹小华[10](2016)在《地方政府绩效管理制度化与法律化研究 ——基于佛山市的实践探索》文中研究表明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要创新行政管理方式,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推进政府绩效管理。2015年颁布的《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15-2020)》,明确提出法治政府建设目标,强化监督考核,推进“以考促建”和“以管促建”。这种部署及做法与源自西方政府绩效管理及评价法制化的理念与经验具有一致性。作为政府管理创新的手段,政府绩效管理体现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推进地方政府绩效管理法律化符合依法治国及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要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法律化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制度化”。政府绩效管理法律化是指将对地方政府组织的管理过程和结果进行考核和评价的方法、标准、程序与流程、权力义务、申诉救济以及结果应用等组成制度机制用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转化为法律制度的过程,并为政府绩效管理及评价工作提供法律依据和法律保障。我国政府绩效管理因缺乏相应的法律依据而导致评价权力不明确、评价执行困难、绩效沟通缺乏、公信力不足、结果得不到有效应用等问题,主要原因在于立法缺失。政府绩效管理立法涉及宪法、行政法学和公共管理学。本文运用公共管理与法学的分析方法,在总结国内外政府绩效管理及其法律化历程和经验的基础上,以现状为逻辑起点,基于佛山市的实践样本,依据政府绩效管理理论、法治政府理论和地方立法理论,探讨地方政府绩效管理制度化及法律化的核心问题,包括法律化的必然性,法律的文本内容,关联主体的权利义务,法律化的路径与对策,等等。本文的主要结论:第一,政府绩效管理的发展与法治化建设息息相关,法律化是地方政府绩效管理的现实需求及必经之路;第二,地方政府绩效管理立法涉及内容中,核心在于明确领导体制、功能定位、指标体系、绩效目标、评价流程、结果应用和申诉救济制度;第三,地方政府绩效管理法律化应以建立绩效推进型法治政府为目标定位,以“良法之治”为理念导向,立法先行、试点先行、地方先行的路径依赖;第四,制定地方政府绩效管理条例的过程中,应正确处理绩效立法与其他人事制度、立法内容统一性和差异性、绩效立法与公共政策,以及绩效管理地方性法规与上位法等关系。本文的特色与在于:理论上,围绕政府绩效管理法律化需求,融合政府绩效管理理论、法治政府理论与地方立法理论,提出政府绩效管理为绩效导向下的目标管理的主张,法律化是建立法治政府及实现国家治理体系与能力现代化的具体体现;方法上,本文强调案例分析的功能,以佛山市为样本,将法学规范分析方法与公共管理学量化分析手段结合起来,事实上,置于全面依法治国与五大发展理念的背景下,以佛山市在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佛山市绩效管理法律化实践具有前瞻性与示范性,是地方法治政府建设的样本。

二、哈尔滨市纪委监察局 切实加强自身管理和监督(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哈尔滨市纪委监察局 切实加强自身管理和监督(论文提纲范文)

(1)关于加快哈尔滨市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加快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必须把讲政治摆在首位
    (一)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
    (二)不断提高政治领悟力
    (三)不断提高政治执行力
二、加快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必须突出工作重点
    (一)更加突出政治监督
    (二)更加突出高质量发展主题
    (三)更加突出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
    (四)更加突出发挥监督治理效能
    (五)更加突出严管厚爱结合、激励约束并重
三、加快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必须运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
    (一)坚持稳中求进、坚定稳妥
    (二)坚持实事求是、依规依纪依法
    (三)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
    (四)坚持政策策略、纪法情理融合
    (五)坚持系统施治、标本兼治

(2)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反腐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选题研究概况及发展趋势
    1.4 研究方法
2 全国执政初期:反腐败问题的提出与初步措施
    2.1 中国共产党局部执政时期反腐败斗争与经验
    2.2 中国共产党全国执政初期的“大环境”与“小环境”
    2.3 腐败问题的初显
        (一) 胜利带来的浮躁之风浮现
        (二) 贪污财物的问题初现端倪
        (三) 政权交替的混乱局面与少数高级干部的“堕落”
    2.4 监察机构的初步架设与不足
        2.4.1 党、政、军监察机构的组建
        2.4.2 监察主体与监察客体力量的不均衡
3 运动反腐:刮骨疗毒的“猛药”
    3.1 前奏:粮食困难、强迫命令与突击整风
    3.2 引子:朝鲜战争、三年整党规划和增产节约运动
    3.3 高潮:“三反”运动与“五反”运动
        3.3.1 “三反”运动的开端
        3.3.2 “运动下行”的阻力
        3.3.3 运动式反腐的推进
        3.3.4 迭起:“五反”运动
        3.3.5 收缩、收尾与核查
    3.4 运动反腐的必然性和偶然性
4 制度反腐:治腐模式的初步探索
    4.1 从运动到监管:反腐败思想的过渡
    4.2 治腐机制的重组
        4.2.1 财经监察制度
        4.2.2 人民监察制度
    4.3 监察力量的充实
        4.3.1 监察机关职能的强化
        4.3.2 监察干部的补充
    4.4 监察方法的变革
        4.4.1 重点检查:围绕中心任务
        4.4.2 监察机构的调适与协作
    4.5 监察机构的再次整合
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Ⅰ本人在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及获奖
致谢

(3)基层纪检监察信访工作研究 ——以中阳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国内研究综述
        二、国外研究综述
        三、简要评述
    第三节 研究依据
        一、治理理论
        二、科塞的社会安全阀理论
        三、科尔曼的理性选择理论
    第四节 核心概念界定
    第五节 研究方法及研究创新点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内容和研究创新点
第二章 中阳县纪检监察信访制度及工作现状
    第一节 中阳县纪检监察信访工作运行机制
        一、中阳县纪检监察信访机构设置
        二、中阳县纪检监察信访工作职责
        三、中阳县纪检监察信访工作流程
        四、中阳县纪检监察信访工作制度
    第二节 中阳县纪检监察信访工作基本情况
    第三节 中阳县纪检监察信访工作的成效
        一、提高了涉纪初信初访办结效率
        二、减少重信重访以及越级访次数
        三、及时处置专项领域的问题线索
        四、建立健全各节点信访举报台账
第三章 中阳县纪检监察信访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第一节 中阳县纪检监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信访人员无序访时有发生
        二、信访工作人员工作不精准
        三、政策制度的落实存在偏差
    第二节 中阳县纪检监察信访工作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信访举报人员方面原因
        二、信访工作人员方面原因
        三、制度政策落实方面原因
第四章 国内基层纪检监察信访工作的经验和启示
    第一节 石楼县纪检监察信访工作特点
        一、完善接访制度,解决群众问题
        二、建立考核机制,严格考核问责
        三、完善监督机制,减轻工作压力
    第二节 临县纪检监察信访工作特点
        一、提高提高初信初访办理标准
        二、定期分析研判当前形势信息
        三、不定期的攻坚克难化解积案
        四、多方协作联合整合片区力量
    第三节 其余县纪检监察信访工作方法
        一、柳林县的纪检监察信访工作经验
        二、方山县的纪检监察信访工作经验
    第四节 国内基层纪检监察信访工作经验的启示
第五章 完善中阳县纪检监察信访工作的对策
    第一节 加强对信访举报人的宣传与引导
        一、加强信访举报处置流程宣传
        二、加强正负面的信访案例宣传
        三、加强纪检监察机关形象宣传
    第二节 加强纪检监察信访干部队伍建设
        一、提高纪检监察工作干部思想认识
        二、加强纪检监察工作理论业务培训
        三、加强纪检监察工作实践业务指导
        四、明确纪检监察信访举报接收程序
        五、充分运用基层监督执纪系统数据
    第三节 完善基层纪检监察信访工作制度
        一、严格落实纪检监察信访的举报制度
        二、建立以办理质量为导向的考评机制
        三、探寻基层纪检监察信访的终结机制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4)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选题意义
        (一)实践意义
        (二)理论意义
    三、研究综述
        (一)国内学界研究状况
        (二)国外研究状况
        (三)对决策层关于统一战线相关文献的解读
    四、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二)实证研究法
        (三)比较研究法
    五、内容与框架
    六、创新与不足
        (一)本文创新之处
        (二)研究难点与不足之处
第一章 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若干基本问题
    第一节 党外公职人员的概念与构成
        一、党外公职人员的概念阐释
        (一)“公职人员”的概念
        (二)“党外”的概念
        二、党外公职人员来源与构成
        (一)我国政治体制中“党外公职人员”的来源
        (二)党外公职人员的分类构成
    第二节 党外公职人员的培养选拔、任用与管理
        一、党外公职人员培养选拔政策
        二、党外公职人员任用政策的历史沿革
        (一)建国初期的任用政策
        (二)改革开放后的任用政策
        (三)进入21世纪后的任用政策
        (四)新时代选拔任用的政策
        三、中国共产党对党外公职人员的管理
        (一)对党外公职人员政治引导
        (二)优化党外干部管理结构。
        (三)选好配强民主党派领导班子
        (四)选好选准主委。
        四、党外公职人员从政优势
        (一)政治优势
        (二)智力资源优势
        (三)利益表达优势
        (四)社会活动优势
        五、党外公职人员不同时期在体制内的作用
        (一)建国初期
        (二)改革开放初期
        (三)新时期
        六、党外公职人员使用现状
        (一)中央越来越重视,阵营越来越壮大
        (二)实职正职比例增大,切实保障有职有权
        七、制约党外公职人员培养使用的因素
    第三节 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内容
        一、中国共产党对党外公职人员的监督
        二、社会公众与媒体对党外公职人员的监督
        三、民主党派对担任公职的党内成员内部监督
        四、各级监察委员会对党外公职人员的监督
    第四节 民主党派党内监督概述与成效分析
        一、内部监督内容
        二、内部监督实践
        三、内部监督成效
        四、在内部监督中对腐败问题的处置
        五、内部监督存在的问题
    第五节 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制度基础和法理依据
        一、制度基础
        (一)人民代表大会政体制度
        (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政党制度
        二、法理依据
        (一)根本法依据
        (二)专门法依据
        (三)行业法依据
        (四)有关法规依据
    第六节 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重要意义
        一、党外公职人员监督是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必然要求
        二、党外公职人员监督是我国民主监督的重要补充
        三、党外公职人员监督是统一战线工作的基本要求
        四、党外公职人员监督是中国共产党重要的执政要求
        五、党外公职人员监督是国家监察法的内在要求
第二章 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历史演变与主要问题
    第一节 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历史演变
        一、民主革命时期,监督雏形显现
        二、建国初期,监督方针确立
        三、整风反右时期,监督出现挫折
        四、“文革”时期,监督遭受破坏
        五、改革开放时期,监督恢复完善
        六、“十八大”后,监督成熟定型
    第二节 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历史成效
        一、思想认识不断深化
        二、监督机制逐步完善
        三、监督效果初步显现
    第三节 党外公职人员监督存在的问题与难点
        一、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主要问题
        (一)监督意识不够清晰,监督观念亟待提高
        (二)监督机制存在缺陷,监督体系亟待完善
        二、党外公职人员的特殊性给监督带来的难点
        (一)党外公职人员界别分布具有特殊性
        (二)党外公职人员管理体制具有特殊性
        (三)党外公职人员任职情况具有特殊性
        (四)党外公职人员廉政意识具有特殊性
        (五)党外公职人员政治倾向具有特殊性
        (六)政治参与呈现多元化、差异性
        三、特殊领域党外公职人员监督难点
        (一)宗教界
        (二)工商联
        (三)村委会
第三章 党外公职人员腐败现状分析
    第一节 党外公职人员腐败案例与特点分析
        一、不同层级党外公职人员腐败案例
        二、党外公职人员与党内公职人员腐败特点的异同分析
        (一)党外公职人员与党内公职人员腐败的共同点
        (二)党外公职人员与党内公职人员腐败的不同点
    第二节 党外公职人员与党内公职人员腐败成因的异同分析
        一、党外公职人员与党内公职人员腐败成因共同点
        (一)个人私欲恶性膨胀
        (二)公共权力发生异化
        二、党外公职人员与党内公职人员腐败成因的不同点
        (一)内外监督不力
        (二)外部环境影响
第四章 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对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意义与成效
    第一节 设立国家监察委员会的意义
        一、设立国家监察委员会对反腐败斗争的现实意义
        (一)为反腐彻底性提供了有力的体制机制保证
        (二)为反腐高效性提供了有力的制度机制保证
        (三)为反腐持续性提供了有力的法理机制保证
        二、设立国家监察委员会对于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特殊意义
        (一)强化了党对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监察的领导
        (二)实现了对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监察的全面覆盖
        (三)法定了对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监察的权力来源
        (四)创新了对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监察的方法路径
        三、国家监察委员会尚需进一步强化和细化对党外公职人员监督
        (一)提升政治站位,以大作为彰显监督的权威性
        (二)遵循五条原则,以科学性增强监督的实效性
    第二节 监察法对党外公职人员腐败预防和惩治的效用
        一、监察法对全面深入开展反腐败的积极意义
        (一)保证了监察机关的独立性
        (二)实现了监察范围的全覆盖
        (三)界定了监察职能和监察权限
        (四)创新了以“留置”措施取代“两规”、“两指”措施
        (五)强化了对监察机关和监察人员的监督
        二、监察法对于预防和惩治党外公职人员腐败的特殊作用
        (一)统领推进作用
        (二)警示威慑作用
        (三)法治保障作用
        三、监察法尚需进一步细化对党外公职人员腐败预防与惩处的操作性
第五章 加强对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对策性思考
    第一节 对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基本原则
        一、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二、坚持问题导向
        三、坚持立体监督
        四、坚持务实管用
        五、坚持理论创新
        六、坚持用权公开
    第二节 对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主要路径
        一、加强民主党派队伍建设
        二、加强廉政宣传教育
        三、加强制度机制建设
        四、加强日常监督管理
        五、加强党派本体内部监督
        六、加强反腐统筹协调
        七、加强社会舆论制约
    第三节 对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工作机制
        一、领导干部述职述廉机制
        二、专项巡察监督机制
        三、谈心谈话机制
        四、失察责任追究机制
        五、廉政诫勉机制
        六、重要情况报告与通报机制
        七、法治制约权力机制
        八、自律约束权力机制
    第四节 对特殊群体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对策建议
        一、对村委会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对策建议
        (一)加大学习宣传监察法力度,形成“不敢腐”的强大法律震慑
        (二)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关紧“不能腐”的权力制约制度笼子
        (三)注重思想政治建设,营造“不想腐”的廉政勤政氛围
        二、对宗教界公职人员监督的对策建议
        (一)依法进行政治监督,精准贯彻宗教工作的基本方针和基本原则
        (二)依法进行财务监督,对宗教界财务实行规范化管理
        (三)依法进行组织监督,确保各宗教团体的领导权牢牢掌握在高素质宗教界代表人士手中
        (四)依法进行思想监督,增进宗教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
        三、对工商联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私企腐败监督,填补党和国家反腐综治体系空白点
        (二)精准做好考察评价,把好非公经济代表人士政治安排入口关节点
        (三)构建新型政商关系,聚焦严控政商交往活动廉政风险点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一 正文数据表格
附录二 关于对党外公职人员监督情况的访谈提纲
附录三 关于对民主党派内部监督专题调研提纲
附录四 中国农工民主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
后记

(5)哈尔滨市政府投资项目监管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论文研究的背景、目的及意义
        1.1.1 论文研究的背景
        1.1.2 论文研究的目的
        1.1.3 论文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1.3 论文的研究思路及方法
        1.3.1 论文的研究思路
        1.3.2 论文的研究方法
    1.4 论文的研究特色
第2章 相关理论综述
    2.1 政府投资项目的概念和特征
        2.1.1 政府投资项目的概念
        2.1.2 政府投资项目的特征
    2.2 政府投资项目监管原则与流程
        2.2.1 政府投资项目监管原则
        2.2.2 政府投资项目监管流程
    2.3 政府投资项目监管理论
        2.3.1 委托代理理论
        2.3.2 政府管制理论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哈尔滨市政府投资项目监管现状分析
    3.1 哈尔滨市政府投资项目监管现状
        3.1.1 哈尔滨政府投资项目现状
        3.1.2 哈尔滨市政府投资项目监管制度建设
        3.1.3 哈尔滨市政府投资项目的监管主体与职责
        3.1.4 哈尔滨市政府投资项目监管程序
        3.1.5 哈尔滨市政府投资项目监管成效
    3.2 哈尔滨市政府投资项目监管存在的问题
        3.2.1 前期决策不够科学
        3.2.2 社会公众参与监督不足
        3.2.3 监管部门间分工及协作低效率
        3.2.4 项目全过程跟踪监管缺失
    3.3 哈尔滨市政府投资项目监管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3.3.1 思想认识不足
        3.3.2 监管体系不够完善
        3.3.3 制度建设存在缺陷
        3.3.4 监管力量不足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哈尔滨市地铁一号线项目案例分析
    4.1 哈尔滨市地铁一号线项目执行和监管情况
        4.1.1 项目前期执行和监管情况
        4.1.2 项目建设中执行和监管情况
        4.1.3 项目完成后执行和监管情况
    4.2 哈尔滨市地铁一号线项目监管存在的问题
        4.2.1 公众参与度低
        4.2.2 项目中期重复稽查
        4.2.3 审计监管不足
        4.2.4 监管过度依赖管理部门
    4.3 哈尔滨市地铁一号线项目监管措施与思考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政府投资项目监管先进经验借鉴
    5.1 山东省青岛市政府投资项目监管的先进经验借鉴
        5.1.1 山东省青岛市政府投资项目监管的先进做法
        5.1.2 山东省青岛市政府投资项目监管经验总结
    5.2 广东省深圳市政府投资项目监管的先进经验借鉴
        5.2.1 广东省深圳市政府投资项目监管的先进做法
        5.2.2 广东省深圳市经验总结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完善哈尔滨市政府投资项目监管的对策
    6.1 完善哈尔滨市政府投资项目监管的总体思路
        6.1.1 完善哈尔滨市政府投资项目监管的目标
        6.1.2 完善哈尔滨市政府投资项目监管遵循的原则
    6.2 完善哈尔滨市政府投资项目监管的具体对策
        6.2.1 推进项目全过程动态监管
        6.2.2 有效提升项目监管能力
        6.2.3 完善监管协作机制
        6.2.4 强化外部公众监管
    6.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取得的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6)A区政府机构大部制改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的目的
        1.1.3 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1.3 总体思路和主要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
    1.5 研究特色
第2章 A区政府机构改革现状分析
    2.1 A区机构改革历程
    2.2 A区政府机构设置现状
    2.3 A区政府机构改革成果
        2.3.1 政府机构数量得到精简
        2.3.2 机构编制得到严格控制
        2.3.3 职能转变得到积极探索
    2.4 A区政府机构改革现存问题
        2.4.1 上下级对接不通畅
        2.4.2 部门之间职能交叉
        2.4.3 政府部门权责不清
        2.4.4 执行与监管权同为一体
        2.4.5 部门内部缺乏有机整合
    2.5 A区政府机构改革问题原因分析
        2.5.1 传统思想观念束缚
        2.5.2 政府职能定位不明晰
        2.5.3 上级政府改革滞后
        2.5.4 部门利益化问题严重
        2.5.5 配套法律机制不健全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地方政府大部制改革的成功模式和经验借鉴
    3.1 地方政府大部制改革的成功模式
        3.1.1 “顺德模式”
        3.1.2 “富阳模式”
        3.1.3 “成都模式”
        3.1.4 “随州模式”
    3.2 地方政府大部制改革的经验借鉴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A区政府机构大部制改革方案优化设计
    4.1 改革方案设计原则及目标
        4.1.1 指导思想
        4.1.2 基本原则
        4.1.3 工作目标
    4.2 改革主要内容设计
        4.2.1 明确事权承接主体
        4.2.2 推行行政审批职能集中
        4.2.3 加强事中事后监管职能
        4.2.4 内设机构设置
    4.3 改革工作步骤设计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A区政府大部制改革保障措施
    5.1 推行行政审批制度
    5.2 构建跟踪评估体系
        5.2.1 树立科学的改革评估理念
        5.2.2 设立合理的改革评估体系
        5.2.3 扩大社会参与和监督
    5.3 建立反馈修正机制
    5.4 完善法律保障机制
    5.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7)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纪检制度变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问题提出
    二、研究对象
    三、研究述评
    四、思路与方法
    五、创新点与难点
    六、资料介绍
第一章 党的纪检制度重建的深远背景
    第一节 纪检制度的酝酿构想与初步建设
        一、酝酿构想(1921-1931)
        二、初步建设(1931-1949)
    第二节 改革开放前纪检制度的曲折发展
        一、良好开端(1949-1955)
        二、曲折前进(1955-1978)
    第三节 “文革”结束后党的纪检制度重建的必要性
        一、风气亟待整顿
        二、“党要有党规党法”
        三、“把过去的问题了结”
第二章 新时期党的纪检制度重建和发展的初步探索
    第一节 纪检工作的全方位推进
        一、建立纪检组织
        二、重塑党的纪律
        三、修订党规党法
    第二节 纪检制度的运行
        一、前提:树立纪委权威
        二、关键:双重领导体制
        三、保障:多种方式方法
    第三节 探索的意义与局限
        一、纪检制度的探索成果
        二、纪检制度建设的局限
第三章 治理整顿前后党的纪检制度的变迁发展
    第一节 治理整顿前的纪检制度改革
        一、纪检组织机构改革
        二、重视“好经验”
        三、不断适应与调整
    第二节 治理整顿期间纪检制度的深化
        一、“立案有程序、量纪有标准”
        二、汲取教训警惕腐败
        三、“做几件群众关心的事”
        四、党规党法的原则调整
        五、走出一条制度反腐“新路子”
    第三节 治理整顿后纪检监察合署办公初探
        一、完善党政监督体制的内在要求
        二、已有的历史经验与现实基础
        三、合署办公体制的改革意义
第四章 改革大潮再起下党的纪检制度建设持续推进
    第一节 党内规范的调整
        一、党规党法的规范性调整
        二、党风廉政建设中的规范
    第二节 纪检工作的制度化延伸
        一、巡视制度初步确立
        二、内部监督机制生成
        三、派驻领导体制改革试点
    第三节 探索推进中的成就与局限
        一、探索成就
        二、探索中的不足
第五章 党的纪检制度的深入发展
    第一节 健全纪检工作新理念
        一、健全反腐体系新构想
        二、突出组织协调功能
        三、借鉴各方有益经验
    第二节 健全纪检制度的思路
        一、注重办案效果
        二、慎用“两规”措施
        三、防止“灯下黑”的开拓性尝试
    第三节 健全纪检制度的措施
        一、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
        二、完善巡视工作体制机制制度
        三、全面实行派驻机构统一管理
第六章 新时代党的纪检制度的创新发展
    第一节 纪检制度的改革与发展进入新时代
        一、新判断:“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
        二、新理念:“聚焦主业主责”
        三、新目标:纪检体系现代化
    第二节 新时代纪检制度的全面创新
        一、“攥紧拳头”:纪检机构做“加减法”
        二、“两个责任”:定位准才能责任清
        三、领导体制:三个《提名考察办法》
        四、监督执纪:“四种形态”
        五、“两个全覆盖”:派驻与巡视并重
        六、严防“灯下黑”:“打铁还需自身硬”
    第三节 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实践与阶段性成果
第七章 评析与启示
    第一节 对党的纪检制度变迁的历史评析
        一、领导体制的推陈与鼎新
        二、制度功能的强化与博弈
        三、执纪反腐的张力与协调
    第二节 改革开放以来党的纪检制度变迁的现实启示
        一、以职能定位清晰为根本立足点
        二、坚持执纪标准从严的正确方向
        三、发挥领导体制创新的先导作用
        四、释放巡视派驻的异体监督效能
        五、党规党法为纪检工作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后记

(8)纪检监察机关自身监督问题研究 ——以新余市渝水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境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3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思路、创新点
第2章 纪检监察机关自身监督的基本内涵与理论基础
    2.1 纪检监察机关自身监督的内涵
    2.2 纪检监察机关自身监督与其他机关自身监督的不同
    2.3 纪检监察机关自身监督的必要性
    2.4 理论依据
        2.4.1 政府寻租理论
        2.4.2 双重分权理论
        2.4.3 政治腐败论
第3章 渝水区纪检监察机关自身监督的现状和问题
    3.1 纪检监察干部队伍自身监督的基本现状
        3.1.1 渝水区纪检监察机关基本情况
        3.1.2 渝水区纪检监察机关工作的特点
        3.1.3 渝水区纪检监察机关自身监督的现状
    3.2 纪检监察机关自身监督存在的问题
        3.2.1 纪检监察机关的监督主体不明确
        3.2.2 纪检监察机关自身监督制度不完善
        3.2.3 纪检干部自觉接受监督的意识薄弱
        3.2.4 对于纪检干部的内部监督存在盲区
        3.2.5 对于纪检机关的外部监督缺乏力度
第4章 渝水区纪检监察机关自身监督问题的成因分析
    4.1 政府体制的原因
        4.1.1 同级党委监督存在操作困难
        4.1.2 上级纪委对下级的监督不足
    4.2 社会背景的原因
        4.2.1 经济增长的环境影响
        4.2.2 熟人社会的人情因素
        4.2.3 社会民主文化理念薄弱
    4.3 工作机制的问题
        4.3.1 纪检干部自由裁量权过大
        4.3.2 纪检工作的透明度不足
    4.4 纪检工作的特殊性
        4.4.1 案件查处的特殊性
        4.4.2 职业背景的特殊性
第5章 以践行《监察法》为契机,改进纪检监察机关自身监督的建议
    5.1 落实《监察法》要求,增强自觉接受监督的意识
        5.1.1 提高干部自身监督的意识
        5.1.2 加强纪检干部的培养教育
        5.1.3 提高监察委的工作透明度
    5.2 落实《监察法》要求,明确监察委的监督主体
        5.2.1 明确人民代表大会的监督责任
        5.2.2 落实同级党委从严治党主体责任
        5.2.3 加强上级监察委的垂直监督管理
    5.3 落实《监察法》要求,完善监察委内部监督制度
        5.3.1 落实监察委党委的从严治党责任
        5.3.2 提升监察委日常监督管理的效能
        5.3.3 强化重点风险环节的监督手段
    5.4 落实《监察法》要求,推动监察委的外部监督
        5.4.1 引导社会舆论主动监督纪检工作
        5.4.2 完善监察干部的信访举报制度
第6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9)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廉政文化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言
    一、中国共产党廉政文化建设的依据和意义
        (一) 选题依据
        (二) 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对廉政文化建设研究的现状述评
        (一) 国内关于廉政文化建设研究的兴起与发展
        (二) 国内廉政文化建设研究的重点内容
        (三) 境外廉政文化建设研究现状
        (四) 总体研究述评
    三、中国共产党廉政文化建设的基本概念的界定
        (一) 廉政建设
        (二) 廉政文化建设
    四、中国共产党廉政文化建设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一) 研究思路
        (二) 研究方法
    五、本文研究重点、难点和主要创新点
        (一) 研究重点
        (二) 研究难点
        (三) 主要创新点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廉政文化建设的思想资源与理论依据
    一、中国古代优良廉政文化建设思想
        (一) 中国古人“廉之思”
        (二) 中国古代廉政文化建设思想的特点及现代借鉴
    二、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廉政文化建设思想
        (一)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廉政文化建设思想的基本观点
        (二)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廉政文化建设思想的指导意义
    三、中国共产党主要领导人的廉政文化建设思想
        (一) 毛泽东的廉政文化建设思想
        (二) 邓小平的廉政文化建设思想
        (三) 江泽民的廉政文化建设思想
        (三) 胡锦涛的廉政文化建设思想
        (五) 习近平的廉政文化建设思想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廉政文化建设的良好开端与曲折发展(1949—1976)
    一、建国初期廉政文化建设的良好开端(1949—1956)
        (一) 建国初期廉政文化建设面临的形势
        (二) 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教育,务实其思想基础
        (三) 开展“三反”、“五反”运动,反对资产阶级腐化堕落思想
        (四) 加强对广大人民群众的宣传教育,树立新的价值观念与道德规范
    二、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廉政文化建设的继承与发展(1956—1966)
        (一)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廉政文化建设所面临的形势
        (二) 结合增产节约运动,开展勤俭节约教育
        (三) 开展整风和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抵制非无产阶级思想腐蚀
        (四) 在“大跃进”运动中,开展反资产阶级思想腐蚀教育
        (五) 加强党员干部教育,抵制贪污腐化变质
        (六) 开展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坚定社会主义信念
    三、“文化大革命”时期廉政文化建设的重大挫折(1966—1976)
        (一) “文化大革命”对廉政文化建设的影响
        (二) “文化大革命”时期廉政文化建设的曲折推进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廉政文化建设的恢复与全面开展(1976—2012 )
    一、拔乱反正和改革开放初期廉政文化建设的恢复与展开(1976—1982)
        (一) 整顿班子,为廉政文化建设开展奠定组织基础
        (二) 加强思想理论建设,为廉政文化建设奠定思想基础
        (三) 恢复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四) 进行爱祖国、反走私教育,提倡社会主义道德风尚
    二、改革开放逐步展开阶段廉政文化建设的继续发展(1982——1987)
        (一) 警惕资本主义思想的侵蚀,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二) 全面开展整党运动,实现党风的好转
        (三) 开展各领域的思想政治工作,实现社会风气的好转
    三、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阶段廉政文化建设的发展(1987—1992)
        (一) 加强思想教育,提高党员干部党性修养
        (二) 积极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纠正行业不正之风
    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初期廉政文化建设的深化(1992—2002)
        (一)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初期廉政文化建设面临的新形势
        (二) 制定实施廉政自律准则,以制度固化廉洁理念
        (三) 以整风精神开展“三讲”教育
    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廉政文化建设的全面开展(2002—2012)
        (一) 积极加强教育引导,增强拒腐防变能力
        (二) 积极开展党风廉政宣传,营造良好的氛围
        (三) 深入推进廉政文化建设,形成廉荣贪耻的社会风尚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党的十八大以来廉政文化建设的全面深入展开(2012—至今)
    一、党的十八大以来廉政文化建设所面临的形势与任务
        (一)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廉政文化建设所面临的形势
        (二)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对廉政文化建设提出的新要求和新部署
    二、教育引导,坚定信念
        (一) 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加强党内思想教育
        (二) 明确党员干部教育重点,增强教育实效性
    三、宣传引导,营造氛围
        (一) 加强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工作,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二) 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加强党风廉政宣传
        (三) 重视反腐倡廉网络舆情工作,澄清各种不正当言论
    四、文化熏陶,涵养心灵
        (一) 依靠文化自信,强基固本
        (二)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魂聚气
        (三) 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培厚党内政治生态净化的土壤
        (四) 以优秀的廉政文艺作品,传播廉洁价值观念
    五、拓宽领域,做细做实
        (一) 廉政文化进家庭
        (二) 廉政文化进校园
        (三) 廉政文化进农村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廉政文化建设的成就和经验总结
    一、新中国成立以来廉政文化建设的主要成果和成效
        (一) 廉政文化建设逐步走向系统化、制度化与规范化
        (二) 党风社风明显好转,政治生态明显改善
        (三) 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反腐倡廉建设的责任心和行动力明显增强
    二、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廉政文化建设的经验总结
        (一) 中国共产党廉政文化建设的一般经验
        (二) 中国共产党廉政文化建设的具体经验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新形势下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的思考
    一、当前廉政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制约因素
        (一) 廉政文化建设主体多元,未能形成整体合力
        (二) 基层单位部门廉政文化建设缺乏整体规划
        (三) 不少地区、部门廉政文化建设重形式,轻内容
        (四) 廉政文化建设针对性不强
        (五) 廉政文化建设评估工作存在问题
    二、新形势下开展廉政文化建设的对策
        (一) 明确主体和责任,发挥廉政文化建设的整体合力
        (二) 廉政文化建设要以党员干部为重点对象
        (三 )廉政文化建设要面向广大人民群众
        (四) 拓宽领域,营造浓厚的廉政文化氛围
        (五) 创新载体,增强廉政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情况
后记

(10)地方政府绩效管理制度化与法律化研究 ——基于佛山市的实践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问题提出
        三、研究意义
    第二节 主要概念界定
        一、政府绩效管理
        二、政府绩效评价
        三、制度化
        四、法律化
        五、地方政府
    第三节 文献综述
        一、相关文献构成
        二、关于政府绩效管理及评价研究
        三、关于政府绩效管理及评价制度化与法律化研究
        四、简要评析
    第四节 研究思路、内容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三、内容框架
第二章 政府绩效管理制度化和法律化:理论与经验
    第一节 政府绩效管理制度化与法律化的内在逻辑
        一、制度化是政府绩效管理法治化的基础
        二、法律化是政府绩效管理的现实需求
        三、由制度化到法律化是推进政府绩效管理法治化的必然趋势
    第二节 政府绩效管理法律化的理论体系
        一、政府绩效管理理论
        二、法治政府理论
        三、地方立法理论
        四、政府绩效管理法律化与法治政府建设的关系
    第三节 政府绩效管理的制度化与法律化历程
        一、国内历程:绩效管理是法治政府建设的内在要求
        二、国外历程:立法先行是政府绩效管理的发展路径
    第四节 政府绩效管理及评价的法治经验
        一、中西方模式共性分析
        二、中西方模式个性比较
        三、西方政府绩效管理法治经验借鉴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地方政府绩效管理法律化起点:制度化
    第一节 地方政府绩效管理制度化的必要性
        一、制度化是政府绩效管理的基础
        二、制度化是界定政府绩效管理主体关系的需要
        三、制度化是深化体制改革的要求
    第二节 佛山市绩效管理试点及其背景
        一、佛山市绩效管理的实施背景
        二、佛山市绩效管理的主要内容与特征
    第三节 佛山市绩效管理制度体系
        一、佛山市绩效管理暂行办法
        二、佛山市绩效管理暂行办法实施细则
    第四节 佛山市绩效管理运行机制
        一、构建强有力的领导和协调机制
        二、充分发挥绩效管理的激励功能
        三、建立绩效管理申诉救济机制
        四、确保绩效管理外部保障实现
    第五节 佛山市绩效管理制度化评析
        一、制度化的两个特色
        二、制度化的存在问题
        三、从制度化走向法律化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地方政府绩效管理制度化与法律化的基础:关联主体
    第一节 地方政府绩效管理制度化与法律化中的关联主体
        一、关联主体的不断完善催生了对法律化的需求
        二、法律化是对关联主体的权益保障
    第二节 地方政府绩效管理及评价主体
        一、政党和权力机关
        二、行政机关
    第三节 地方政府绩效管理的客体
        一、地方政府
        二、地方政府部门
        三、地方政府关联机构
        四、佛山市绩效管理对象
    第四节 社会公众与组织在地方政府绩效管理中的作用
        一、将社会公众纳入地方政府绩效管理主体结构的必要性
        二、以社会公众为关联主体的政府绩效管理与评价模式
        三、以第三方评价推动绩效管理发展
        四、社会公众与第三方在佛山市绩效管理中的作用
    第五节 地方政府绩效管理关联主体的权力关系
        一、地方政府绩效管理关联主体的权力与权利
        二、地方政府绩效管理关联主体的义务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地方政府绩效管理法律化的载体:法律框架与内容
    第一节 政府绩效管理的基本法律框架
        一、学界对绩效管理法律框架的认识
        二、国外政府绩效管理法律框架
        三、国内地方政府绩效管理法律框架
    第二节 佛山市绩效管理立法的基本内容
        一、明确绩效管理与评价的领导体制及功能定位
        二、科学确立绩效管理的绩效目标
        三、构建统一性与差异性相结合的指标体系
        四、优化绩效管理与评价的工作流程
        五、强化绩效管理与评价的结果应用
    第三节 正确处理绩效管理立法中涉及的若干关系
        一、绩效管理与目标管理
        二、管理评价主体与社会公众参与
        三、共性指标与个性指标
        四、过程控制与结果导向
        五、横向比较与历史比较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地方政府绩效管理法律化的途径:地方立法
    第一节 地方立法权扩容与绩效管理地方立法
        一、《立法法》修改之后的地方立法权
        二、地方立法的相关理论与程序
        三、地方立法的参与主体
        四、新《立法法》对地方政府绩效管理的影响
    第二节 地方政府绩效管理立法的原则与目的
        一、地方政府绩效管理的立法原则
        二、地方政府绩效管理的立法目的
    第三节 佛山市地方立法工作回顾
        一、自身发展与申请地方立法权两手抓
        二、重视准备工作,保障公众参与
        三、先行启动条件相对成熟的地方立法
    第四节 佛山市绩效管理立法工作的展望
        一、进一步完善与加强既有的立法工作
        二、引入绩效管理地方立法的立法前评估
        三、做好绩效管理地方立法的“法的清理”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地方政府绩效管理制度化与法律化的保障:申诉与救济制度
    第一节 建立地方政府绩效管理申诉与救济制度的必要性
        一、推进地方政府绩效管理法律化的一项基本内容
        二、提高政府绩效考评科学化水平的现实需求
        三、制约和监督评价权力依法运行的必然要求
        四、应用地方政府绩效评价结果的重要前提
    第二节 地方政府绩效管理申诉与救济制度的内容
        一、地方政府绩效管理救济方式分类
        二、地方政府绩效管理具有的行政行为特点
    第三节 佛山市绩效管理申诉与救济制度实践探索
        一、地方政府绩效管理申诉与救济制度的探索历程
        二、佛山市绩效管理的事前救济
        三、佛山市绩效管理的事中救济
        四、佛山市绩效管理的事后救济
    第四节 佛山市绩效管理申诉与救济制度的进一步讨论
        一、佛山市绩效管理申诉与救济制度的经验及存在问题
        二、复核、申诉等主要救济方式的法律化
        三、政府绩效管理中社会公众的救济权
    本章小结
第八章 推进地方政府绩效管理法律化的思路对策
    第一节 地方政府绩效管理法律化的困境
        一、领导体制多变及办事机构临设性
        二、顶层设计缺失及配套制度不完善
        三、现行有关党政组织考评体系不完善
        四、绩效立法存在观念误区
    第二节 推进地方政府绩效管理法律化的思路
        一、目标定位:建立绩效推进型法治政府
        二、理念导向:推进政府绩效管理“良法之治”
        三、路径依赖:立法先行、试点先行、地方先行
        四、文本规格:制定地方政府绩效管理条例
        五、动力环境:培育政府绩效管理及其法律化文化
    第三节 推进地方政府绩效管理法律化的对策
        一、正确处理地方政府绩效管理法律化涉及的若干关系
        二、推进地方政府绩效管理法律化的具体建议
    本章小结
结论及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表

四、哈尔滨市纪委监察局 切实加强自身管理和监督(论文参考文献)

  • [1]关于加快哈尔滨市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思考[J]. 哈尔滨市纪委监委. 学理论, 2021(07)
  • [2]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反腐实践研究[D]. 张朔. 武汉纺织大学, 2020(07)
  • [3]基层纪检监察信访工作研究 ——以中阳县为例[D]. 党耀华. 广西民族大学, 2020(05)
  • [4]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研究[D]. 杜俊奇. 中国政法大学, 2020(08)
  • [5]哈尔滨市政府投资项目监管对策研究[D]. 李文馨.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20(05)
  • [6]A区政府机构大部制改革研究[D]. 丁楠.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19(05)
  • [7]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纪检制度变迁研究[D]. 汤希. 中共中央党校, 2018(02)
  • [8]纪检监察机关自身监督问题研究 ——以新余市渝水区为例[D]. 韦强. 南昌大学, 2018(12)
  • [9]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廉政文化建设研究[D]. 赵亚男. 武汉大学, 2017(06)
  • [10]地方政府绩效管理制度化与法律化研究 ——基于佛山市的实践探索[D]. 曹小华. 华南理工大学, 2016(05)

标签:;  ;  ;  ;  ;  

哈尔滨市纪委监察局加强自身管理监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