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国际红间谍”佐治

上海“国际红间谍”佐治

一、“国际红色间谍”左尔格在上海(论文文献综述)

金志宇[1](2021)在《红色国际秘密战线神秘人物武兆镐》文中指出因为两个女儿分别嫁给毛泽东的两个儿子而被称为"毛泽东的双重亲家"的革命老人张文秋,晚年在回忆着名红色国际间谍左尔格情报小组在华活动时,多次提到了一个叫"吴照高"的人。1931年秋天,张文秋由周恩来亲自安排参加左尔格情报小组后,她的主要任务就是与负责处理左尔格最机密情报的"吴照高"假扮夫妻来掩护他。左尔格在华发展的核心情报人员张放(后改名刘进中),

熊月之[2](2021)在《上海城市的国际性与中共的创立及早期发展》文中研究表明近代上海城市存在两类不同的国际联系:一类是外接式,即上海与英、法、美、俄等国家及其城市直接发生的联系;一类是内嵌式,是通过租界而发生与相关国家的联系。这两类国际联系,造成上海城市两种不同的国际性,前者为正常国际性,后者为非正常国际性。近代上海大部分时间里,存在两个租界,市政管理呈一市三治局面,各行政实体在政治体制、司法制度、价值观念方面,存在很大差异,这导致上海存在诸多管理薄弱地带与缝隙。共产国际、中国共产党都积极而巧妙地利用这一特点。共产国际将东亚书记处设在上海,中国共产党在上海诞生,中共中央机关长期设在上海,并以上海为重要活动基地。共产国际与中国共产党自觉地利用上海因租界而产生的管理缝隙进行革命斗争,与工农红军利用相关省份交界地区所形成的管理薄弱地带建立各种边区红色政权,事殊而理一,都是对于事物发展不平衡性与矛盾差异性的认识与利用。

汪力[3](2019)在《尾崎秀实与中日战争时代的东亚》文中认为尾崎秀实(19011944)是近代东亚史上一个引人注目的人物,他从事革命的情报活动传奇经历和在中国研究领域先驱性的贡献一直以来都得到高度的评价。但是,他从1930年代中期开始的多彩的言论活动并没得到充分的清理,他参与佐尔格谍报团的谍报活动过程中所具有的对东亚时局的认识,他个人的思想发展与他参与日本政府的“新体制”活动的关系,尚待进一步的分析。本论文以尾崎在1930年代中叶到1941年被捕为止发表的大量着作和评论为主要文献,并以同时代的其他思想着作与时事评论相参照,分析尾崎秀实对中国社会的理解以及对东亚时局变化的把握,并分析他参加“新体制”运动,赞成亚细亚主义意识形态的思想动因。导论部分对战后以来尾崎秀实研究的历史进行了回顾,提出了本论文的研究课题。第一章围绕尾崎秀实马克思主义的中国社会论的思想史背景进行讨论。重点分析了以往不受重视的尾崎与魏特夫及其“亚细亚生产方式”理论间的深刻联系,并通过与中西功的中国社会论的对比,明确了尾崎“半殖民社会”论所蕴含的亚细亚主义的思想要素。第二章以西安事变发生后日本主要综合杂志所发表的各种评论为主要文献,考察了中日全面战争前夜日本知识分子中国认识的构造.这一时期出现了承认中国民族主义的历史意义的“中国统一化”理论和所谓左翼的中国论。但这些理论未能从根本上克服日本帝国主义的思想局限,从而未能对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进行思想抵抗。第三章分析了尾崎从1930年代中期开始大量发表事实评论到中日全面战争爆发为止的东亚时局认识。尾崎寄希望于民族危机下中国革命的进展,因而未能及时把握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历史趋势。对东亚国际政治的力学结构的把握是尾崎时局认识的核心。第四章分析了尾崎从中日全面战争爆发到1938年底开始参加日本政府的政治活动为止的时局认识。尾崎从分析战争扩大的必然性开始,逐渐转向认为战争扩大可能带来日本社会和整个东亚社会的社会变革。因此他开始积极参加“新体制”运动,其言论的亲政府色彩也迅速增强。第五章讨论了19381939年间席卷日本思想界的所谓“东亚协同体”论的思想意义,指出这一理论是对中国民族解放斗争的发展所导致的日本帝国主义意识形态危机的一种回应,并指出其内在矛盾和失败的必然性。第六章分析了尾崎从1939年初到1941年被捕为止的时局认识。这一时期,日本利用傀儡政权进行的阴谋活动十分活跃,而国内也有兴起众多社会“革新”运动。尾崎寄希望于“东亚新秩序”和“新体制”能够实现日本社会的改革,而当这种希望幻灭之后,又寄希望于战争局势的进一步发展。结论将尾崎思想变化的过程置于20世界上半叶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与民族解放运动的历史和日本社会主义运动史的历史背景中思考,指出了其思想悲剧的必然性和历史启示。20世纪在留下宝贵精神遗产的同时,也告诉我们跨越国境的思想与运动的艰难。“具体的国际主义”仍然是有待今日思索的课题。

苏智良[4](2016)在《左尔格在中国:间谍、情报与人际网络——在日本爱知大学的演讲》文中认为本文精要地阐述了左尔格在上海展开情报活动的轨迹,探讨了左尔格与中共的关系,介绍了2013年在上海举行"左尔格与上海情报战国际学术研讨会"的盛况和成果。

钱晓文[5](2016)在《抗战时期媒体情报功能的特征、影响及成因(上)》文中指出一般而言,新闻媒体具有传播新闻等信息、引导舆论、教育、提供娱乐等四大功能(施拉姆),但对媒体的特殊功能如情报功能则少有关注与研究,究其原因大致有二:一是媒体的情报功能似乎有悖于媒体新闻专业主义的形象认知;二是新闻传播的公开性与情报工作的隐秘性遮蔽了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这方面公开资料的匮乏也制约了相关研究的深入。事实上,

彭伟妍,张泽宇[6](2015)在《共产国际及苏联情报机构与中共关系研究——以20世纪30年代上海为例》文中指出20世纪30年代,共产国际、苏联情报机关在上海活动时与中国共产党保持密切关系,它们主要为苏联和共产国际服务,同时也给予中国共产党很多帮助,包括传递中共与共产国际之间的信息,为中共提供军事情报,向中共交付援助经费等,对中国革命的胜利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熊月之[7](2015)在《上海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与中国抗日战争中的特殊地位与作用》文中指出上海城市在近代大部分时间里,每遇发生在中国土地上的战争,租界都保持中立。其人口数量巨大,民族多元,利益交叉,信息交汇,各国利益在这里互相联系,互相牵扯,有大面积的交叉与重叠。上海既像一个多国共有的珠宝店,又像一个国际信息总汇。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与中国抗日战争中,上海地位特殊,作用巨大。这里是调动、牵制日本的战略据点,是全国抗日救亡运动中心;从这里内迁的工厂有力地支援了全国抗战;"孤岛"时期呈现了世界其他城市都没有的奇观,既可近距离观战,又畸形繁荣;国际情报网络在这里发生神奇链接,世界反法西斯力量在这里奇妙集合;这里也是如实报道中国抗战的媒介基地,令汉奸丧魂落魄的锄奸之地。战时上海,要悲壮有悲壮,要柔情有柔情,要崇高有崇高,要平庸有平庸,万象杂陈,令人目不暇接。很多戏剧性情节在其他地方是岂有此理,在上海便竟有此事!这些奇迹是包括上海人民在内的中国人民,也是世界各国人民,综合妙用上海城市特点的智慧结晶。1

王中忱[8](2015)在《佐尔格—尾崎秀实事件的叙述与档案解密的政治——以1940—1950年代日文文献为中心的初步检证》文中研究指明佐尔格—尾崎秀实事件在今天已经成了人们耳熟能详的故事,但这个"故事"的叙述史却没有得到应有的清理。在1940年代,"帝国日本"的国家权力缘何将之讲述为"国际间谍案"?在二战以后,伴随着冷战格局的形成,美国占领军情报部主持编撰的"威洛比报告"又缘何将之讲述为"苏联间谍案"?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的考证和分析,指出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都是通过主导档案的作成、密存和有限度的公布,完成含有政治意图的事件叙述的。二者之间其实存在着深刻的内在联系。

陈奇佳[9](2015)在《夏衍与中共隐蔽战线关系述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夏衍的一生堪称传奇。他涉猎方面极多,在戏剧、电影、文学、新闻、翻译、统战、外交、出版、收藏乃至隐蔽战线等领域都有很大成就。学界对他的贡献已多有深入的研究。不过,比较而言,他在中共隐蔽战线的活动,到目前而言似乎还未有专文作全面的评述,因此,本文就试图对他这一方面的工作做一个粗略的勾勒。由于资料有限,不免有笔者个人的推断,敬请各位方家

任中义[10](2015)在《史沫特莱与中国共产党关系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史沫特莱出生于美国一个普通的矿工家庭。来中国之前,她经历了贫困潦倒的童年生活、艰辛曲折的求学之路。早年的曲折经历造就了她坚韧不拔、反抗压迫的性格。她同情人民民主革命和民族主义运动,1928年底作为记者来到中国。之后她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中国革命之中,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结下了不解之缘。史沫特莱来到中国不久,即与共产国际和中共建立了联系。她曾多次参与共产国际远东局在上海的秘密活动,帮助共产国际在中国的情报工作。在国民党的“白色恐怖”统治下,她以特殊的身份、特殊的方式,掩护、救助中共地下工作者,并千方百计为中共筹集医药物资,积极帮助中共在隐蔽战线的斗争。在“左联”成立之后,她同鲁迅、茅盾、夏衍等左翼作家密切交往,推动了中国左翼文化运动的发展。在上海,史沫特莱成为一名中共的党外“交通员”。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史沫特莱终于获得了进入“红区”的机会。在延安,她以极大的热情采访中共领袖和红军指战员,掀起了外国记者访问延安的第一个高潮。她参与创建延安的两座图书馆,发起健康运动,传播交际舞等西方的娱乐方式。对于刚刚落脚陕北的中共中央来说,史沫特莱希望通过自身努力来改善延安单调枯燥的生活。她为延安了解外部世界打开了一扇窗户,成为延安“新生活”的积极推动者。抗日战争期间,史沫特莱深入八路军、新四军敌后抗日战场,从而对中共领导的抗日武装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1937年10月到1938年1月,史沫特莱奔走于山西境内,采访报道八路军的抗日战况。1938年1月到10月,她往来于武汉、长沙等地,参加集会、发表演讲为八路军募集捐款、呼吁医疗援助。在她的呼吁下,社会各界踊跃捐款,国际友人也伸出援助之手。1938年11月到1940年3月,史沫特莱奔波于新四军华中敌后根据地,宣传报道在游击区的见闻,为新四军募集医药、救治伤员,并呼吁外界援助新四军。1941年5月,史沫特莱回到了阔别多年的美国。她到处参加演讲、发表文章以告诉美国同胞中国抗日战争的真实情况,并呼吁援助中国抗战。她常常作为中国问题专家被邀请演讲,但每次都将所有收入寄到中国以救济战灾孤儿。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的对华政策由援华抗日转变为扶蒋反共。史沫特莱依然坚持支持中共,呼吁美国政府放弃扶蒋反共的政策。由此,她不但遭到美国联邦调查局和陆军部的调查,还受到美国主流媒体的排斥。新中国成立后,中共邀请她前来中国,在转道伦敦途中因病逝世。中国共产党一向重视国际友人,不忘他们在中国革命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史沫特莱在英国逝世后,中共将其骨灰安葬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并召开隆重的追悼会,《人民日报》也连续刊文以示悼念。改革开放后,在中共的倡导下成立了“中国三S研究会”(三S即斯诺、斯特朗、史沫特莱),以研究他们的事迹及作品,并定期举行纪念活动。这些活动既是对史沫特莱的纪念,也是对后人的激励。

二、“国际红色间谍”左尔格在上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国际红色间谍”左尔格在上海(论文提纲范文)

(1)红色国际秘密战线神秘人物武兆镐(论文提纲范文)

中共旅德支部成员
共产国际的工作人员
左尔格的情报工作助手
德籍妻子伊伦
主持远东反战大会
“进步教授”武剑西

(2)上海城市的国际性与中共的创立及早期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一、 上海城市的两种国际性
二、 社会主义运动信息和思潮在上海的传播
三、 共产国际对上海的垂青
四、 中共对租界管理缝隙的利用
结 语

(3)尾崎秀实与中日战争时代的东亚(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研究背景
    二、尾崎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三、本论文的课题与方法
第一章 尾崎秀实的中国社会论与东亚的马克思主义
    第一节 “社会性质”与东亚
    第二节 “封建”与“亚细亚的停滞”
    第三节 “半殖民地”与“统一化论战”
    小结
第二章 西安事变与日本知识分子的东亚时局认识
    第一节 蒋介石的生死与围绕中国前途的争论
    第二节 “防共”话语及其批判
    第三节 “中国统一化论”的流行及其批判
    小结
第三章 尾崎秀实论中日全面战争前夜的东亚局势(1934.10─1937.6)
    第一节 “协调政策”的困境(1934.10──1935.11)
    第二节 走向“防共外交”(1935.12──1936.12)
    第三节 “东亚的战争危机”(1937.1──1937.7)
    小结
第四章 尾崎秀实论中日全面战争(1937.7─1938.12)
    第一节 中日全面战争的爆发与扩大(1937.7──1937.10)
    第二节 走向“长期抗战”(1937.11──1938.5)
    第三节 尾崎秀实的“方向转换”(1938.6──1938.12)
    小结
第五章 “东亚协同体论”与日本帝国的话语秩序
    第一节 “帝国话语”的结构与危机
    第二节 蜡山政道:“近代”的再编
    第三节 三木清:“近代的超克”的形成
    第四节 尾崎秀实:“民族问题”与“社会革命”
    小结
第六章 尾崎秀实论太平洋战争前的东亚局势(1939.1──1941.10)
    第一节 “东亚协同体”论的曲折(1939.1~1940.1)
    第二节 “新体制”与“南进论”(1940.2~1941.1)
    第三节 日美开战前夜(1941.2~1941.10)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4)左尔格在中国:间谍、情报与人际网络——在日本爱知大学的演讲(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描绘了左尔格在上海的活动轨迹。
第二,研究了左尔格与中共的关系。
    第一件事,有两个女儿嫁给了毛泽东的两个儿子的张文秋女士,曾是左尔格的得力下属。
    第二件事是左尔格与周恩来的会见。
    第三件事,左尔格与宋庆龄的关系。
第三,基本梳理和了解了左尔格小组的活动。

(6)共产国际及苏联情报机构与中共关系研究——以20世纪30年代上海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共产国际及苏联情报机构在上海的活动情况
    (一)情报局在上海活动情况
    (二)联络部在上海的活动情况
二、共产国际、苏联驻上海情报机构与中国共产党的关系
    (一)传递中共与共产国际信息
        1.传递共产国际给中国共产党的指示
        2.向共产国际及苏联汇报中国革命形势及中共发展状况
    (二)为中共提供军事情报及援助
        1.交换情报
        2.提供军事援助
    (三)向中共交付共产国际的经费

(8)佐尔格—尾崎秀实事件的叙述与档案解密的政治——以1940—1950年代日文文献为中心的初步检证(论文提纲范文)

一、缘起
二、“帝国日本”的战时体制与第一次解密:“国际谍报团”命名的背后
    (一)事件公布时间之考辨
    (二)“国际谍报团”:对佐尔格小组的命名及其深层用意
三、冷战体制的形成与第二次解密:“苏联间谍”缘何成为佐尔格小组的罪名?
    (一)美国占领军情报部(G2)与佐尔格—尾崎档案的接收
    (二)作为“陆军部公告”版的“威洛比报告”:日文文本的表述
    (三)《上海的阴谋》(SHANGHAI CONSPIRACY):“威洛比报告书”的流行
四、小结

(10)史沫特莱与中国共产党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起与研究意义
        一 选题缘起
        二 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综述与研究思路
        一 研究综述
        二 研究思路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一 研究内容
        二 研究方法
    第四节 创新之处与存在不足
        一 创新之处
        二 存在不足
第一章 史沫特莱的早年履历
    第一节 艰苦的求学生活之路
    第二节 参加美国社会主义运动
    第三节 坚定的女权主义者
        一 主张女性独立自主
        二 提倡节制生育
    第四节 参与印度民族主义运动
        一 与印度民族主义者结缘
        二 在柏林从事印度民族主义运动
    第五节 早年生活对史沫特莱的影响
第二章 中共城市工作的党外“交通员”
    第一节 初到中国的政治感悟
        一 对日本侵略渗透东北的敏锐察觉
        二 劳工、妇女群体地位的低下
        三 “共产党人是值得支持的”
    第二节 共产国际的外围“联络员”
        一 受共产国际之命来华
        二 协助佐尔格从事情报工作
        三 营救牛兰夫妇
    第三节 掩护、救助中共地下工作者
        一 “左”倾路线对中共城市工作的破坏
        二 帮助革命者离沪避难与运送医药品
        三 加入中国民权保障同盟
    第四节 推动中国左翼文化运动的发展
        一 和左翼作家结下的深厚友谊
        二 控诉国民党屠杀“左联”五烈士
        三 创办刊物宣传中国苏维埃革命
        四 传达共产国际与中共的讯息
第三章 中共延安“新生活”的积极推动者
    第一节 中共中央落脚陕北后的艰苦生活
    第二节 延安生活的一股新风
        一 外国记者访问延安的第一个高潮
        二 参与创建延安的图书馆
        三 发起健康运动
        四 传播西方的娱乐方式
    第三节 延安“新生活”与革命妇女
第四章 中共的战地记者与“卫生员”
    第一节 报道八路军抗战
        一 从太原到晋北的采访
        二 报道八路军对民众的动员
        三 报道八路军的游击战
    第二节 报道八路军的敌军工作
        一 报道日军俘虏对侵华战争的认识
        二 报道八路军对敌政治工作
    第三节 呼吁对八路军实施医疗援助
        一 八路军伤兵救护的“信使”
        二 促使印度医疗队来华工作
    第四节 在新四军敌后根据地
        一 对新四军医疗卫生工作的贡献
        二 报道敌后根据地的民主建设
        三 报道敌后根据地的国共摩擦
        四 呼吁世界人民援助新四军
第五章 返美之后中共的宣传员
    第一节 因宣传中共遭到迫害
        一 返回美国的原因
        二 宣传中共的三个阶段
        三 共产主义立场所累
    第二节 撰写《伟大的道路》
        一 撰写《伟大的道路》的动因
        二 《伟大的道路》的资料来源
        三 《伟大的道路》的主要内容
        四 《伟大的道路》的出版与影响
第六章 中共对史沫特莱的介绍与评价
    第一节 从新闻记者到“政治人物”
    第二节 国际友人的身份定位
    第三节 关于史沫特莱的纪念活动
结语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及博士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四、“国际红色间谍”左尔格在上海(论文参考文献)

  • [1]红色国际秘密战线神秘人物武兆镐[J]. 金志宇. 文史天地, 2021(10)
  • [2]上海城市的国际性与中共的创立及早期发展[J]. 熊月之. 世界历史, 2021(02)
  • [3]尾崎秀实与中日战争时代的东亚[D]. 汪力. 东北师范大学, 2019(09)
  • [4]左尔格在中国:间谍、情报与人际网络——在日本爱知大学的演讲[J]. 苏智良. 历史教学问题, 2016(06)
  • [5]抗战时期媒体情报功能的特征、影响及成因(上)[J]. 钱晓文. 青年记者, 2016(33)
  • [6]共产国际及苏联情报机构与中共关系研究——以20世纪30年代上海为例[J]. 彭伟妍,张泽宇. 红广角, 2015(10)
  • [7]上海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与中国抗日战争中的特殊地位与作用[J]. 熊月之. 历史教学问题, 2015(05)
  • [8]佐尔格—尾崎秀实事件的叙述与档案解密的政治——以1940—1950年代日文文献为中心的初步检证[J]. 王中忱.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5)
  • [9]夏衍与中共隐蔽战线关系述考[J]. 陈奇佳. 新文学史料, 2015(03)
  • [10]史沫特莱与中国共产党关系研究[D]. 任中义. 郑州大学, 2015(11)

标签:;  ;  ;  ;  ;  

上海“国际红间谍”佐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