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电影制作企业资产经营的思考

对电影制作企业资产经营的思考

一、对电影制片企业资产运营的思考(论文文献综述)

曾晓林[1](2021)在《基于收益分成法的国产电影着作权价值评估》文中认为近年来,我国电影行业飞速发展,截至2019年底电影总票房已成功突破640亿,而国产电影也显示出无与伦比的潜力,达到了430亿,占电影总票房的比重在逐渐上升。电影产业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不仅是国人娱乐消遣的项目,更是传播我国文化、价值观的重大渠道。现如今,阻碍电影产业向前发展的最重要的问题是投融资困难,电影投资人无法下定决心进行投资。因此,对电影着作权评估其价值是十分有必要的,但我国目前尚未建立一套完整规范的电影着作权价值评估体系。对此,本文深入分析了我国电影市场的发展情况,并结合实证分析和收益分成法对电影着作权价值进行评估。本文首先阐述了我国电影市场发展现状,梳理了国内外文献,明确电影着作权价值来源于电影票房收入和非票房收入这两部分,在此理论基础上,利用随机森林算法对2018-2019年上映的100部电影进行处理,得到以导演、演员、编剧、改编或续集、画面效果、电影题材、发行公司、上映档期、观众想看人数为九个解释变量的票房收入预测模型,并选择7部电影与多元回归模型相比较,验证模型的预测效果,最后联合非票房收入,运用收益分成法得出电影着作权的价值。其中实证分析发现编剧对电影票房的影响最大,导演、演员次之,电影类型反而最小,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电影质量才是获得高票房的关键。最后本文以已上映的电影《刺杀小说家》为例,应用评估模型计算出电影的着作权价值,希望能为我国电影着作权价值评估体系的完善和前期电影拍摄的投融资提供一定的参考意见,以此促进我国电影行业的发展。

高慧敏[2](2021)在《基于B-S模型的电影版权价值评估研究》文中认为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脚步迅猛,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科技与文化的进步。加上全球化趋势,世界各国各民族不同文化之间相互交融,文化作为发展的内在基因和动力,文化软实力成为各个国家在世界舞台上新的衡量标准。这些年,我国高度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审时度势,高瞻远瞩,就文化产业建设和综合管理改革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有关报告还指出,文化产业要在2020年成为国家支柱性产业,伴随文化自信政策的提出,各级政府也配合相应的鼓励措施,为文化产业的发展保驾护航。影视文娱行业作为文化产业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在整个文化产业体系中的地位自然不言而喻。电影产业作为一个综合的产业链,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实质性的贡献值。电影市场一路向好,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投融资难,版权流转出售难,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使得影视行业能更健康长足的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而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对其影片价值进行深入探讨及合理评估,本文以此为出发点,结合实物期权法和收益法对影片版权价值进行研究和评估。首先,文章介绍了论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国内外相关电影版权评估文献的收集和研读,并对其进行梳理归纳。其次,介绍电影版权相关概念、电影版权资产的特点、电影版权价值的影响因素,涉及到的相关理论基础,分析三种评估方法和其在评估电影版权资产中的适用性,重点分析了实物期权相关理论及电影版权资产的期权特性。所以,本文想尝试运用实物期权的B-S模型对电影版权衍生品价值及版权未来不确定性部分的价值进行评估。在此之前,需要对最关键指标票房收入进行分析和预测,本文选取2017-2019年45部影片10个变量作为样本数据,通过SPSS软件得出预测票房收入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最后,选取案例影片《一点就到家》运用收益法和B-S模型法进行实证研究,分析计算两种方法公式中涉及到的所有参数,分别算出两部分价值,将其综合结果作为电影版权的总价值,估得影片《一点就到家》的票房收入为3.20亿元,估得最终版权价值约为1.94亿元。文章最后是结论归纳和展望。

庞榕榕[3](2020)在《光线传媒公司发展战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当今世界,文化是综合国力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一环。近些年来,我国加大力度发展文化产业,虽然相较于其他发达国家起步较晚,但国家出台多项相关政策对文化产业大力扶植,使其在短时期内迅速发展。中国文化传媒产业在国家一系列政策的支持下,稳健发展,对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也显示出其巨大的前景和生命力。但在2020年初爆发疫情这样的大环境下,整个文化传媒行业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影响。本文中,以国内极具代表性的,规模最大的民营传媒公司之一——光线传媒公司为例,从外部宏观环境以及内部资源整合上对公司整体的发展战略进行系统的剖析,分析了光线传媒公司的主营板块影视行业遇到的问题和发展机遇,透视了国内电影市场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分析了在面对疫情等不可抗力的影响时暴露出的战略缺陷和所应做出的战略布局的调整,得出了品牌扩大化、产业一体化、布局多元化的发展战略选择,确立了保持行业第一、光线即电影、光线即国漫的战略发展目标,提出了强化市场营销推广渠道、提升金融财务保障能力、加强技术应用和支撑水平等措施来尽可能地减少不可抗力带来的损失与影响,确保长期稳健的发展。制定光线传媒公司的战略目标为国内票房市场份额长期第一,并在五年内达到50%以上份额。在稳固内容输出的主营板块的基础上,提出全力布局影院和视频平台,深入涉足电视剧、游戏和技术服务,增加稳定收入来源,突破文化传媒行业盈利稳定性差的瓶颈,保持长期盈利性,力争在五年内,营业收入超过200亿,利润超过50亿,市值突破千亿。

张亚兰[4](2020)在《国产电影着作权价值评估研究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视角》文中研究指明得益于国家产业政策的支持,近十年来我国电影市场蓬勃发展,影片数量、电影票房、观影人数年年攀高。从国家电影局公布的数据可以看到,全国电影票房从2010年的101.72亿元增加到2019年的642.66亿元,票房收入勇创新高。然而以社会资金为主的电影项目存在投融资难问题,阻碍了电影行业的长期性发展。目前我国尚未有权威的评估机构制定出一套科学完善的电影着作权价值评估体系,无法为电影投资者提供可参考的价值依据。因此,本文将收益法与模糊综合评价法结合使用,尝试对电影着作权价值评估提供新的评估思路。本文在归纳整理国内外票房影响因素研究文献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电影市场的发展现状,选取了导演、演员、剧本、档期、续集或IP、发行公司六个影响因素作为解释变量。通过对2014-2019年年度票房排名前30共180部的影片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与检验,回归得出票房预测方程。随着电影市场的发展,网络版权收益所占的比重越来越高,甚至逼近院线票房收益。然而数据造假等问题频发,爱奇艺、优酷纷纷关闭了其前台播放量显示,因此本文将通过对比分析类似影片的网络播放量,来估测影片的网络版权收益。然后合理确定电影着作权的收益率及收益期限,计算得出电影着作权的初始评估价值。综合考虑影片本身、市场环境、法律环境等各方面对电影着作权价值的影响,建立评估指标体系。通过20位评估专家对各个评估指标重要度的评判,使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评估指标的权重。最终结合模糊综合评价法,得出电影着作权初始价值的修正系数。将前文理论研究应用于评估实践中,对电影《紧急救援》的着作权价值进行评估。结果发现修正后的评估价值提高了将近5200万元。电影着作权是一个复杂的评估对象,其价值影响因素较多,难以完全考虑全面,模糊综合评价法结合专家的经验及主观判断,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些不足,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及可信性。本文有图4幅,表17个,参考文献98篇。

郑璐[5](2019)在《电影产业融资方式创新的案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为了解决在电影产业中电影项目融资难、融资贵的困境,本文特别针对我国电影产业投融资现状进行了研究。涉及到出品方、制片方、发行方、放映方等各个环节,电影产业囊括了上下游的产业链。本文选择电影项目为研究对象,一方面是为彰显论文研究的创新性,另一方面是更符合国内电影产业投融资现状。目前我国每年电影总产量为618部,电影出品方只有30多家。融资的主力军是618部电影项目,而少数30家的出品方只是电影产业投融资的一小部分。因此研究电影项目投融资,反映了当前国内电影产业发展现状,便于解决当前电影产业融资难、融资贵的困境。本文选取电影项目为研究对象,以四个极为新颖的融资模式进行研究,分别是资产证券化、互联网众筹模式、版权融资模式、广告融资模式,细致阐述了这四类融资模式的发展现状和现存问题,依据经济学理论提出了相应的方法对策。本文提出了完善电影产业常见的融资模式的一系列对策,解决了电影产业融资模式出现的各种问题。本文补全了国外对新融资模式研究较少的创新融资模式。

李锐[6](2019)在《电影着作权价值评估 ——以电影《飞驰人生》为例》文中研究指明中国电影产业自2003年产业化改革以来,实现了快速发展,2003年全国电影票房收入仅10亿元,到2018年,全国电影票房收入已突破600亿元。在这些年的发展过程中,影片的制作水平和发行数量都取得很大进步,与此同时,过快的发展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比如对电影权利归属的界定不清晰、电影着作权价值评估在国内被忽视、以及投资主体缺位等问题。电影产业想要持续健康发展,首先要解决融资问题。投资者普遍认为电影产业投资风险高,制片方又很难提供客观公正的评估报告,造成很多影片无法吸引投资者。正是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我国电影产业投融资受阻,并且很难保持健康快速发展。与好莱坞电影衍生品收入高达电影总收入70%的情况相比,我国电影收入的90%来自票房收入,电影衍生品并不是我国电影收入的主要来源。2015年,玄幻影片《捉妖记》在国内上映,影片中小妖怪“胡巴”深受观众喜爱,在影片下线后,以“胡巴”为主要人物形象设计的网络游戏和玩偶十分畅销。虽然我国电影产业目前已经有了电影衍生品的市场份额,但占比很小,电影产业收益的主要来源依旧是电影票房收入。鉴于此,本文根据我国电影产业目前收益来源的构成,以影响电影票房收入的主要因素和预测电影票房收入为主线,运用收益法对电影着作权进行评估,建立多元回归模型预测收益额,深入研究电影着作权价值。本文以我国电影产业目前的发展为背景,主要研究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分别为:理论研究、实证研究和案例分析。首先对文章中着作权、电影着作权等概念进行界定,在评估方法的选择中,着重介绍收益法模型及主要参数。然后进行实证分析,在对影响电影票房收入的因素进行逐一分析后,建立电影票房收入预测模型。模型中的解释变量本文选取了放映场次、导演、明星、上映档期、制作水平和电影类型等六个变量,并对模型进行合理性检验。最后进行案例分析,以电影《飞驰人生》为案例,评估其着作权价值,并对影响评估结果的主要参数进行敏感度分析,得出结论。在总结以上三个方面的研究之后,分析本文在研究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同时展望电影着作权价值评估未来的发展。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今后我国电影产业的投融资提供借鉴,为我国电影着作权评估未来在评估机构的发展提供参考。

周子钧[7](2019)在《中国电影产业资本化进程研究(1978年-2018年)》文中指出本文拟就中国电影产业资本化进程进行全面考察。主要从两个方面构建本论文的框架:一方面是划分和考察40年资本化进程经历的市场化、产业化、证券化三个阶段,把握期间演进的脉络和螺旋式上升的内在逻辑关系,以此形成了论文的第一、第二、第三章。另一方面是总结40年资本化进程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推动进一步发展的对策建议,以此形成了论文的第四、第五章。第一章即1978年-1999年的市场化阶段。这又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78年-1979年:“文革”后电影业的恢复;第二阶段1979年-1992年:电影业机制在转型时期的改良;第三阶段1993年-1999年:电影业体制改革全面启动。这个市场化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打破行业垄断,通过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焕发电影业的活力,实现电影行业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第二章即2000年-2008年的产业化阶段。这又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2000年-2004年:电影业内改革向纵深发展;第二阶段2005年-2008年:电影业对非公资本和境外资本进一步开放。这个产业化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推动由分散各自为政的状态走向集团化和院线化,实现电影行业向产业化转轨。第三章即2009年-2018年的证券化阶段。这又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009年-2012年是启动期;第二阶段2013年-2015年是高潮期;第三阶段2016年-2018年是提升期。2009年10月创业板设立华谊兄弟上市标志证券化阶段来临,民营电影公司率先陆续登陆A股市场;2016年8月中国电影、上海电影两大国有电影公司在A股上市,标志着证券化成为主流。电影公司通过IPO或借壳实现在A股上市融到大量资金,上市以后通过增发、并购等金融手段实现做优做强健康发展。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提升证券化的水平,实现中国电影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第四章是资本化进程的成效和问题。中国电影产业资本化取得的成效,首先是对于资本化规律和特点的把握、运行原理和阶段、启动和发展的认知。这是思想上的觉醒,是对于发展电影产业必须走市场化、产业化、证券化的道路,必须接纳、借力资本、资本市场和A股市场取得了广泛共识。政策的制定和推动是一直往这个正确的大方向前进,实际运行当中也取得了显着成效。同时在这个过程当中必须把握、处理好产业与资本的关系;产业为主资本为附,不能主次不分更不能本末倒置。对资本化的负面影响和破坏力,必须采取电影行业整顿、A股市场监管、财税严格检查等多种手段进行综合而又严格的治理。第五章是完善推动资本化进程的对策与建议。梳理中国电影产业40年资本化进程,勾画资本化的市场化、产业化、证券化三大阶段脉络与走向,分析资本化进程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都是为了提出更好的对策,以指导电影产业资本化历程能够在正确的道路上走的更加扎实更加长远。其中,坚持保证资本化沿着正确方向前进、遵循借力资本市场融资做优做强产业、提高通过并购等金融手段实现健康发展、构建积极拥抱互联网资本实现影企自身发展、推动与资本化进程相适应的规范运行体制、把握“内容为王渠道致胜”推动全产业链发展、促进与资本化进程相一致控制好金融风险等七大原则至关重要。本文的创新点在于:从“资本化进程”观察中国电影产业1978年-2018年40年的发展,在学术研究上填补了一定的空白;从市场化、产业化、证券化三阶段把握40年资本化进程,揭示了中国电影产业资本化由浅入深、不断递进、螺旋式上升的逻辑进程;从产业与资本的博弈入手进行分析,指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效统一”是观察中国电影“资本化进程”的一个本质性把握;研究方法上融合历史学、金融学、电影产业理论于一体。本文认为,中国电影产业40年资本化进程有力推动了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站在新起点上,充分吸取资本化进程呈现的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和教训,资本市场配置资源的功能必将更加充分,在把握和运用金融杠杆的“度”上必将更加精确,这必然将进一步提升中国电影产业资本化的空间和质量,推动中国实现由电影大国向电影强国的转变。

潘炳军[8](2019)在《青岛西海岸影视文化产业投融资模式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文化产业是新世纪全球性朝阳产业,也是当前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路径,强大的文化软实力是大国的重要象征。2009年,文化产业被确定为我国的战略性产业。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文化产业到2020年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第四个自信--文化自信。2017年,党的十九大提出坚定文化自信,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强调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改革发展。影视文化产业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占据了文化领域的核心与龙头地位,影视产业已经成为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推动力量。山东、青岛和西海岸政府发展规划分别强调加快文化强省和文化强区建设,为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思想引领、文化支撑和创新驱动,推动文化产业成为西海岸新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青岛灵山湾影视文化产业区承载着建设影视之都、争创国家级文化产业区的光荣使命,产业区设立四年来,影视之都的框架雏形已经初步显现。影视文化产业企业的共性特征是软资产较多、硬资产较少,具有高投入、高产出、高风险和知识、资本密集的行业特征,对投资和融资的依赖性较强。青岛西海岸影视文化产业企业普遍成立时间短、规模偏小,尚处于产业发展的投入和成长阶段,前期发起设立的投资主要是自有资金,后续经营发展的融资主要是内源融资,受投融资瓶颈的制约更加显着。投融资能力弱、投融资困难是西海岸影视文化产业企业的普遍性难题,也是政府关注的热点问题。以青岛西海岸影视文化产业投融资模式为研究对象,运用对比分析法和SWOT分析等研究方法,整理和研读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走访调研青岛西海岸影视文化产业企业,把握产业整体发展概况。吸收和借鉴国外文化产业投融资成功经验,运用MBA所学的金融学、管理学和经济学等理论知识,用权衡、优序融资、企业金融成长周期和产业发展等投融资理论为指引,分析找出当前企业投融资的主要问题,并进一步分析其形成原因。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成因,从政府扶持引导、金融机构创新支持、企业转型发展和社会资本多方参与等方面,提出投融资模式的优化方案,拓展投融资渠道,逐步创新构建青岛西海岸影视文化产业主体多元化、模式多样化的投融资体系,破解影视文化产业的资金短缺问题,推动青岛西海岸影视文化产业发展壮大,助力青岛西海岸经济腾飞。

邬玲[9](2018)在《资本与文化的缝合 ——万达电影院线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万达电影,即万达电影股份有限公司,隶属于万达集团。万达电影成立于2005年,经历13年的发展,它已占有国内乃至全球最大的票房市场份额,位居国内院线行业第一。那么,万达电影发展至今面临如此局势的原因是什么?万达电影发展中存在什么问题?万达电影院线存在这些问题是否在中国电影产业发展中具有一定的普遍性?这些问题该如何解决?万达电影对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具有什么启示?围绕这些问题,本文通过梳理万达电影相关资料,展开深入分析,并反思电影产业中资本与文化的矛盾关系,探索万达电影在资本与文化方面的裂隙与缝合。本文从电影文化传播角度,借鉴文化资本理论和电影缝合理论,把万达电影作为电影文化传播个案来考察中国电影产业的资本与文化缝合问题,主要从符号、结构、意识和文化四个角度论述万达电影的四种缝合过程及效果。万达电影作为资产联结型的电影院线,因万达集团雄厚的资本后盾而具有强大的资本优势,却因其地产商业模式,使其在文化创意、内容生产方面比较缺乏现实关怀和艺术审美,而一味追求资本收益最大化。因此,万达电影的经济资本亟需缝合文化,构建电影文化资本,来创造经济效益、扩大社会效益和实现文化增值。在资本与文化的缝合方面,万达电影通过将资本与符号、结构、意识和文化进行缝合,塑造万达电影的符号资本、社会资本、象征资本和文化资本等电影资本形态,为中国电影产业发展提供了路径与方向。在符号缝合方面,万达电影品牌作为一种符号资本,已然深入人心,具有扩大消费、标识身份的功能,并成为一种符号暴力控制人们的消费欲望和行为方式。在结构缝合方面,万达电影结构作为一种社会资本,具有垄断电影市场,形塑社会结构,建构社会认同等功能。在意识缝合方面,万达电影意识形态作为一种象征资本,具有整合大众、意识形态控制和强化权力支配等功能。在文化缝合方面,万达电影作为一种文化资本,在传播电影文化,实现经济增长的同时,还具有社会区隔和文化全球化等功能。综上所述,资本与文化的深入缝合是否能解决现阶段电影产业中“IP化、资本逐利化、票房量化”等问题,是否能促进中国电影事业健康发展,万达电影在此方面探索出了一个发展方向和一种发展思路,值得中国电影产业借鉴与学习。与此同时,中国电影产业也需取长补短,避免重犯万达电影发展中的某些失误。电影是一种产业,也是一种文化,更是一种艺术。中国电影产业在追逐经济效益的同时,还需注重社会效益、文化效益和审美艺术。电影资本与文化缝合的关键在于电影文化深层缝合,通过电影传播中国文化,进行现实关怀和人文关怀,促进人和社会的全面发展。

周洁[10](2018)在《上海民营电影制片企业生产经营研究(1913-1937)》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电影兼具艺术和产业两种特质。在以往的相关研究中,电影史研究者对其艺术特质的探讨较多,产业方面的分析较少;经济史研究者在研究近代中国产业或者企业等问题时,也很少将电影产业或企业的发展纳入选题视野。电影的特质、相关研究的缺乏、当前对文化产业的重视,使得近代电影制片企业生产经营的研究,不仅能丰富电影史和经济史的学术领域,还能在系统研究中客观评价这些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分析相关原因、得出一些启示。本文主要分析近代中国电影发展较为顺利时期电影制作的主力——1913-1937年上海民营电影制片企业生产经营的主要方面。绪论部分阐明研究对象和理论价值、现实意义,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并进行述评,提出本文的研究重点、研究思路和创新之处。正文部分首先研究研究近代上海电影艺术性的孕育和产业化的发展。在艺术性孕育方面,上海开埠后外贸快速发展、内贸及相关产业兴起,外国租界设立、国内外人口向上海汇聚,衣食住行乐等消费繁荣,形成了潜在的电影艺术消费群体。与此同时,产业兴起、人口汇聚,推动了传统文化艺术和西方新兴文化形式在上海的发展,储备了编剧、导演、演员等方面的艺术人才。在产业化发展方面,主要分析电影进入中国后在上海放映较多的原因,外国人来中国摄制影片遭受中国人抵制的相关情况。进而梳理中国艺术人才承包外国影片公司摄制业务并逐步发展为制片公司、租借外国设备自建电影制片企业、推进电影产业化的过程及主要阶段。在此基础上,着力研究主要企业生产经营的五个方面:第三章归纳编剧和导演、演员、技师等专业人员的来源、待遇、发展等方面,着重分析编剧和导演的综合职能、演员的类别和待遇、国外技师的高成本和国内技师的逐步培养。编剧和导演、演员、技师在当时的电影制片企业中都很重要,专业人员在实践摸索中不断壮大并完善。第四章从摄制设备、电影布景、公司场所三个方面分析技术设施,摄制设备从默片时期和有声时期展开,电影布景分为室内和室外,公司场所包括租赁和自建。从中发现布景和场所发展较顺利,但由于当时中国的科技水平落后,技术设施中的摄制设备依赖进口,成为发展的一大瓶颈。第五章研究当时企业自筹资金、招股筹资、银行贷款三种渠道,以及资金的主要用途和成效,得出资金筹集渠道有限、许多企业拍摄一部影片就因为资金短缺而歇业,银行贷款等还款压力较大,资金使用效率不高。第六章梳理上海和外地影院的状况、影片发行的主要方式和竞争格局、放映数量和票房收入,进而分析发行渠道很窄、相互竞争激励,大多数企业只能在有限的空间中寻找生机,少数企业在南洋地区拓展了市场。第七章分析生存环境,梳理了三种审查方式及其变化,同时指出当时的帮派势力兴盛,对企业经营形成压力,有些企业迫不得已请帮派势力参与经营活动,花费巨大。真正对这些企业产生毁灭性打击的,是日军侵占上海。最后,归纳1913-1937年间上海主要民营电影制片企业生产经营状况的优劣及原因,分析近代上海被誉为“东方好莱坞”只是相对于中国其他区域电影制片更加恶劣的环境。因此,我们对1937年前上海电影制片业的成效和企业生产经营的状况要客观评价。

二、对电影制片企业资产运营的思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对电影制片企业资产运营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收益分成法的国产电影着作权价值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的理论意义
        1.1.3 研究的实践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研究述评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的贡献
2 电影着作权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2.1 电影着作权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电影着作权的概念
        2.1.2 电影着作权价值的内涵及特点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信息传递理论
        2.2.2 生命周期理论
        2.2.3 消费偏好理论
        2.2.4 品牌理论
    2.3 电影着作权价值评估方法的选择
        2.3.1 市场法
        2.3.2 成本法
        2.3.3 收益法
    2.4 小结
3 国产电影着作权价值评估模型的构建
    3.1 电影票房影响因素分析
        3.1.1 内部因素
        3.1.2 外部因素
    3.2 随机森林预测票房收入
        3.2.1 随机森林算法的参数选择
        3.2.2 样本选择和数据的预处理
        3.2.3 随机森林算法的实现
        3.2.4 预测结果与分析
    3.3 收益分成法评估国产电影着作权价值
        3.3.1 非票房收入
        3.3.2 收益期限和分成率的确定
        3.3.3 折现率的确定
4 案例分析:以电影《刺杀小说家》为例
    4.1 案例介绍
    4.2 随机森林预测票房收入
    4.3 收益分成法评估着作权价值
    4.4 案例总结
5 研究结论与展望
    5.1 研究结论
    5.2 对策建议
    5.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2)基于B-S模型的电影版权价值评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现实意义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技术路线图
        三、研究方法
        四、创新点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国内文献综述
        一、国内关于电影产业链方面的研究综述
        二、国内关于票房影响因素和票房预测模型的研究综述
        三、国内关于电影版权价值评估方面的研究综述
    第二节 国外文献综述
        一、国外关于电影产业链方面的研究综述
        二、国外关于电影票房影响因素和票房预测模型的研究综述
        三、国外关于电影版权价值评估方面的研究综述
    第三节 文献述评
第三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介绍
    第一节 相关概念的界定
        一、电影版权方面的相关概念
        二、电影版权资产的特点
        三、电影版权的价值影响因素
    第二节 相关理论基础
        一、生命周期理论
        二、品牌理论
        三、消费者偏好理论
    第三节 电影版权价值评估方法理论介绍
        一、成本法
        二、市场法
        三、收益法
    第四节 实物期权相关理论基础
        一、实物期权相关概念介绍
        二、B-S模型介绍
        三、电影版权的期权特性分析
第四章 影片票房收入预测分析
    第一节 票房影响因素分析
        一、研究假设
        二、自变量分析
        三、自变量的取值标准
    第二节 多元线性回归方法的介绍
第五章 B-S模型在电影版权评估中的实证分析
    第一节 案例背景介绍
    第二节 版权使用价值参数的确定
        一、电影票房收入预测模型参数
        二、版权使用价值其他参数确定
    第三节 版权期权价值参数的确定
    第四节 电影版权价值
        一、电影版权使用价值
        二、电影版权期权价值
        三、电影版权总价值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 总结与归纳
        一、电影版权拥有一定的期权特性
        二、多元回归预测模型对票房的收入预测可靠
        三、版权评估的整个过程影响最大因素为票房收入
    第二节 不足与展望
        一、不足
        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3)光线传媒公司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的内容
        1.3.2 研究的方法
    1.4 本文的创新点与不足
        1.4.1 创造性成果
        1.4.2 论文的不足之处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研究现状
    2.1 相关理论基础
        2.1.1 战略管理基础理论
        2.1.2 战略管理的基本分析工具
    2.2 相关研究现状
        2.2.1 电影业发展战略研究
        2.2.2 电影业发展战略总结
第三章 光线传媒公司外部环境分析
    3.1 宏观环境分析
        3.1.1 政治环境
        3.1.2 经济环境
        3.1.3 社会环境
        3.1.4 技术环境
    3.2 产业环境分析
        3.2.1 文化产业概述
        3.2.2 电影产业概述
        3.2.3 产业环境的波特五力分析
    3.3 竞争对手分析
        3.3.1 光线传媒VS华谊兄弟
        3.3.2 光线传媒VS万达电影
    3.4 外部环境分析小结
第四章 光线传媒公司内部环境分析
    4.1 公司发展概述及存在的问题
        4.1.1 公司发展概述
        4.1.2 公司存在的问题
    4.2 公司资源分析
        4.2.1 公司人力资源分析
        4.2.2 公司财务资源分析
        4.2.3 公司品牌资源分析
    4.3 公司能力分析
        4.3.1 公司营销能力分析
        4.3.2 公司运营能力分析
        4.3.3 公司公关能力分析
    4.4 内部环境分析小结
第五章 光线传媒公司发展战略构建
    5.1 公司SWOT分析
        5.1.1 光线传媒公司的内部优势
        5.1.2 光线传媒公司的内部弱点
        5.1.3 光线传媒公司的外部机会
        5.1.4 光线传媒公司的外部威胁
        5.1.5 光线传媒公司的SWOT矩阵分析
    5.2 公司战略定位原则
    5.3 公司的使命、愿景及目标
        5.3.1 光线传媒公司的使命愿景
        5.3.2 光线传媒公司的战略目标
    5.4 光线传媒公司的战略选择
        5.4.1 品牌扩大化
        5.4.2 产业一体化
        5.4.3 布局多元化
    5.5 光线传媒公司的战略规划
        5.5.1 品牌扩大化战略规划
        5.5.2 产业一体化战略规划
        5.5.3 布局多元化战略规划
第六章 光线传媒公司的战略实施保障措施
    6.1 人才保障措施
        6.1.1 强化人才培养和吸引机制
        6.1.2 整合内部人才环境
    6.2 运营保障措施
        6.2.1 企业文化刷新
        6.2.2 企业形象监督
        6.2.3 企业运营管理
    6.3 经营操作保障措施
        6.3.1 强化市场营销推广渠道
        6.3.2 提升金融财务保障能力
        6.3.3 加强技术应用和支撑水平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4)国产电影着作权价值评估研究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 创新点
2 电影着作权相关概念界定及评估方法选择
    2.1 相关概念
    2.2 电影着作权的收益来源分析
    2.3 电影着作权评估方法适用性分析
3 电影着作权价值评估的模型构建及初始价值评估
    3.1 电影票房预测模型构建
    3.2 电影着作权初始价值评估模型
4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电影着作权的初始评估价值修正
    4.1 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
    4.2 利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因素指标的权重
    4.3 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计算修正系数
5 电影着作权价值评估案例分析
    5.1 案例介绍
    5.2 初始价值评估
    5.3 初始价值修正
6 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5)电影产业融资方式创新的案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1.4 主要内容和创新点
2 文献综述
    2.1 国外研究综述
        2.1.1 电影产业融资模式的相关研究
        2.1.2 电影产业融资政策的相关研究
    2.2 国内研究综述
        2.2.1 电影产业融资模式的相关研究
        2.2.2 电影产业融资政策的相关研究
3 电影产业的融资模式比较分析
    3.1 电影产业融资模式的现状问题分析
        3.1.1 融资模式分析
        3.1.2 电影产业融资模式的现状分析
        3.1.3 融资模式的优劣势分析
    3.2 电影产业新型融资模式分析
4 电影产业融资案例分析
    4.1 资产证券化案例分析
        4.1.1 《满城尽带黄金甲》案例研究
        4.1.2 《画皮》、《集结号》案例研究
    4.2 众筹案例分析
        4.2.1 《叶问3》案例研究
        4.2.2 《大鱼海棠》案例研究
    4.3 案例启示与推广
        4.3.1 版权质押融资模式的问题与启发
        4.3.2 互联网众筹融资模式的问题与启发
        4.3.3 广告融资模式的问题与启发
        4.3.4 资产证券化模式的问题与启发
5 电影产业融资模式的优化建议
    5.1 版权质押融资模式的相关建议
        5.1.1 建立稳定的第三方担保体系
        5.1.2 建立起完善的预告登记制度
        5.1.3 引入第三方监理机构
        5.1.4 完善评估体系以及交易市场
    5.2 互联网众筹融资模式的相关建议
        5.2.1 建立核准制的准入制度
        5.2.2 细化平台调查流程
        5.2.3 构建全面的项目信息披露制度
    5.3 广告融资模式的相关建议
        5.3.1 创新电影广告植入方式
        5.3.2 建立科学的广告效果评估机制
        5.3.3 组建专业的策划公司
6 结论
参考文献

(6)电影着作权价值评估 ——以电影《飞驰人生》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文献述评
    1.3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创新
2 电影着作权概述与理论基础
    2.1 电影着作权概念
        2.1.1 着作权
        2.1.2 电影着作权
        2.1.3 电影着作权价值影响因素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劳动价值理论
        2.2.2 效用价值理论
        2.2.3 品牌价值理论
        2.2.4 消费者偏好理论
3 电影着作权评估方法
    3.1 市场法
    3.2 成本法
    3.3 收益法
        3.3.1 收益法应用前提
        3.3.2 收益法模型
        3.3.3 收益法参数确定
4 电影票房收入预测
    4.1 电影票房收入影响因素
        4.1.1 内部因素
        4.1.2 外部因素
    4.2 票房收入预测
        4.2.1 变量选取
        4.2.2 模型建立
        4.2.3 模型检验
5 《飞驰人生》着作权价值评估
    5.1 背景介绍
    5.2 评估过程
    5.3 评估结果
    5.4 参数敏感度分析
    5.5 总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7)中国电影产业资本化进程研究(1978年-2018年)(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论文缘起与概念界定
        (一) 论文缘起
        (二) 概念界定
    二、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意义
    三、研究现状与文献述评
        (一) 研究现状
        (二) 文献述评
    四、主要思路与研究方法
        (一) 主要思路
        (二) 研究方法
    五、框架、创新点与不足
        (一) 框架
        (二) 创新点
        (三) 本文的不足
第一章 资本化的市场化阶段(1978年-1999年)
    一、第一阶段:“文革”以后电影业的恢复(1978年-1979年)
        (一) 电影业在新中国的发展与曲折进程
        (二) “文革”后恢复老电影放映时出现的盛况
    二、第二阶段:电影业体制在转型时期的改良(1979年-1992年)
        (一) 政策上重点是先后调动“制发放”行业的积极性
        (二) 电影单位由事业转为企业走市场化道路
        (三) 调整机构设置形成“影视合流”的局面
    三、第三阶段:电影业体制启动全面改革(1993年-1999年)
        (一) 打破中影集团一家独大统购统销的垄断
        (二) 打破中影集团和省级发行公司的垄断
        (三) 打破16家制片厂的垄断调动各界拍片积极性
    本章小结
第二章 资本化的产业化阶段(2000年-2008年)
    一、第一阶段:电影行业内改革向纵深发展(2000年-2004年)
        (一) 政策上大力推进集团化和院线制改革,推动向产业化转向
        (二) 投融资上国企加快转企改制,民企扩大融资渠道
        (三) 资本多元化大力促进了电影产业发展
    二、第二阶段:电影行业对外开放打开大门(2005年-2008年)
        (一) 政策上对于境外资本和非公资本进一步开放
        (二) 投融资上中影发债民企谋求上市,行业积极应对金融危机
        (三) 电影产业在应对金融危机中加快资本化进程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资本化的证券化阶段(2009年-2018年)
    一、第一阶段:证券化的启动期(2009年-2012年)
        (一) 政策上加大金融政策推动企业上市成为着力点
        (二) 投融资上电影公司上市标志着证券化时代来临
        (三) 华谊兄弟首家在A股上市起到了示范效应
    二、第二阶段:证券化的高潮期(2013年-2015年)
        (一) 政策上继续鼓励公司上市,同时改进和完善电影审查
        (二) 投融资上互联网资本强势进入,电影产业基金十分活跃
        (三) 二级市场并购火爆与出现问题的表现与原因
    三、第三阶段:证券化的提升期(2016年-2018年)
        (一) 政策上对明星证券化的遏制和再融资疏堵结合
        (二) 投融资上资本有进有退步入去伪存真的提升期
        (三) 中影上影两大国企实现A股上市的标志性意义
        (四) “内容为王”获得支持,资本流向发生结构性变化
        (五) 互联网影业与国企和民企三分天下重塑行业格局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资本化进程的成效与问题解析
    一、电影产业资本化的成效解析
        (一) 对资本化的运行规律和特点的认识更加清晰
        (二) 对资本化的运行原理和阶段的把握更加准确
        (三) 对资本化进程的启动和发展形成的共识更加坚定
        (四) 对借力A股市场做优做强的意义和路径更加明确
        (五) 对保持市场活力与严控风险之间的把控能力更加强大
        (六) 对建构产业与资本辩证关系的良好生态系统更加自觉
    二、电影产业资本化的问题解析
        (一) 电影公司存在诸多问题影响通过IPO进行融资
        (二) 跨界定增存在虚火与企业并购存在严重障碍
        (三) 证券化负面影响凸显影企上市后的风险边界
        (四) 资本的霸权导致电影产业的异化和扭曲行为
        (五) “保底发行”与“天价片酬”对于电影产业的侵蚀
        (六) 电影板块在A股市场回报率偏低、规模偏小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完善推动资本化进程的对策与建议
    一、坚持保证资本化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原则
        (一) 把握中国电影产业资本化发生的方向性调整
        (二) 努力创作出资本与内容结合的佳作
    二、遵循借力资本市场融资做优做强产业的原则
        (一) 影企要积极创造条件实现在A股市场上市融资
        (二) 借力A股市场资源配置优势培育大型企业集团
        (三) 重视发挥中介机构的作用推动与A股市场对接
        (四) 打造影视企业融资渠道助力小微影企融资
    三、通过并购等金融手段实现影企健康发展
        (一) 发挥股市先发优势的公司在外延并购上的优势
        (二) 通过不断外延并购做优做强是必然选择
    四、积极拥抱互联网资本实现影企自身发展
        (一) 把握互联网资本在电影产业链地位主流化的趋势
        (二) 上市电影企业要积极拥抱互联网资本的进入
    五、构建与资本化进程相适应的规范运行体制
        (一) 应制定和出台规范资本运行的相关制度
        (二) 尽快组建电影经纪人群体的行业协会
    六、把握“内容为王渠道致胜”的原则,推动全产业链发展
        (一) 上市影企要打造全产业链模式防控业绩下滑的风险
        (二) 上市影企要瞄准“内容+渠道”模式以提高经营业绩
    七、完善与资本化进程相一致的产业规则和市场规则
        (一) 要遵从产业和市场规律推动资本化进程
        (二) 用大工业运行的方式分散和控制好金融风险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与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8)青岛西海岸影视文化产业投融资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现状分析
    1.3 研究目标内容与架构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3.3 研究架构
    1.4 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思路
    1.5 研究主要创新与不足
        1.5.1 主要创新点
        1.5.2 主要不足
第二章 影视文化产业投融资模式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
    2.1 影视文化产业相关概念
        2.1.1 文化
        2.1.2 文化产业
        2.1.3 影视
        2.1.4 影视文化产业
    2.2 投融资相关概念
        2.2.1 投资
        2.2.2 融资
        2.2.3 投融资模式
    2.3 投融资相关基础理论
        2.3.1 MM理论
        2.3.2 权衡理论
        2.3.3 优序融资理论
        2.3.4 企业金融成长周期理论
        2.3.5 产业发展理论
第三章 青岛西海岸影视文化产业投融资发展现状
    3.1 青岛西海岸影视文化产业发展基本概况
        3.1.1 影视文化产业整体规模不断扩大
        3.1.2 龙头带动品牌引领效应初现
        3.1.3 影视文化产业链初步形成
    3.2 青岛西海岸影视文化产业目前主要投融资模式
        3.2.1 内源融资
        3.2.2 商业银行信贷
        3.2.3 政府财政性投融资
        3.2.4 股权债券融资
第四章 青岛西海岸影视文化产业投融资模式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4.1 青岛西海岸影视文化产业投融资模式存在的问题
        4.1.1 投融资渠道狭窄单一
        4.1.2 投融资结构不尽合理
        4.1.3 投融资时间长成本高
    4.2 青岛西海岸影视文化产业投融资模式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4.2.1 内部产业自身原因
        4.2.2 外部制度性障碍
第五章 国外影视文化产业投融资的成功模式借鉴
    5.1 美国—无为而治自由竞争的市场主导模式
        5.1.1 美国营利性文化产业投融资
        5.1.2 美国非营利性文化产业投融资
    5.2 英国—细化分类差异支持的政府引导模式
    5.3 法国—自动化和选择化资助区别对待的政府资助模式
    5.4 日本和韩国—宏观布局政策扶持的政府主导模式
    5.5 国外影视文化产业投融资的成功模式借鉴
第六章 青岛西海岸影视文化产业投融资模式优化
    6.1 青岛西海岸影视文化产业发展环境SWOT分析
        6.1.1 青岛西海岸影视文化产业投融资市场环境分析
        6.1.2 青岛西海岸影视文化产业投融资战略分析
    6.2 政府角度,营造青岛西海岸影视文化文化产业投融资发展环境
        6.2.1 整体规划政策引导,扶持影视文化产业发展
        6.2.2 完善政府影视文化产业投融资服务体系
        6.2.3 建设文化产业投融资公共服务保障平台
    6.3 金融机构角度,加快服务影视文化产业的金融体制和产品创新
        6.3.1 突出商业银行主渠道,提高影视文化产业信贷比重
        6.3.2 创新金融体制,设立影视文化产业特色银行
        6.3.3 提升影视文化金融服务、创新金融产品
    6.4 企业自身角度,加强影视文化创新融合发展
        6.4.1 提升影视文化产业的科技含量
        6.4.2 引进培养高端人才,提升企业财务综合管理水平
        6.4.3 塑造企业品牌,注重品牌引领
    6.5 社会资本参与角度,宣传鼓励多方社会资本参与
        6.5.1 尝试推广保底发行融资
        6.5.2 探索尝试网络投资和影视众筹等模式融资
第七章 青岛西海岸影视文化产业投融资模式优化保障措施
    7.1 深化改革管理体制、政策扶持引导的政府宏观政策保障
        7.1.1 深化改革管理体制,推进体制机制创新
        7.1.2 落实影视优惠政策,完善政策引导保障体系
    7.2 拓展直接融资渠道,畅通企业资本市场投融资渠道保障
        7.2.1 .鼓励影视文化企业境内外上市融资
        7.2.2 .完善企业信用档案推动银企合作机制
        7.2.3 .推进版权评估抵押质押交易体系
    7.3 青岛西海岸影视文化产业投融模式优化的法律体系保障
    7.4 完善青岛西海岸影视文化产业投融资中介服务和保险保障体系
        7.4.1 .完善影视文化产业投融资中介服务体系
        7.4.2 .完善影视文化产业投融资保险保障体系
        7.4.3 .完善影视影视众筹和网络投资保障体系
第八章 研究结论局限及对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附件

(9)资本与文化的缝合 ——万达电影院线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意义
        三、为何选择“万达电影”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关于电影产业及电影院线的研究情况
        二、关于万达电影院线的研究情况
        三、电影院线研究述评
    第三节 研究步骤与创新之处
        一、研究步骤
        二、创新之处
第一章 资本与文化的裂隙与缝合
    第一节 资本与文化的内涵界定
        一、资本的双重属性
        二、文化的三层属性
        三、资本与文化的关系
    第二节 资本与文化的裂隙
        一、艺术作品的裂隙
        二、万达电影裂隙的具体农现形式
    第三节 缝合的四种表现形态
        一、从电影缝合体系到电影意识形态缝合
        二、缝合的四种表现形态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符号缝合:塑造品牌的符号资本
    第一节 缝合内容:企业符号和资本形态
        一、万达符号和万达电影符号
        二、万达的企业文化与商业形象
        三、万达的资本逻辑
    第二节 缝合手段:意指、阐释和联想
        一、意指:万达符号指称万达品牌神话
        二、阐释:万达品牌“无限符号化”
        三、联想:万达品牌符号建构万达符号资本
    第三节 缝合效果:作为符号资本的万达电影品牌
        一、塑造万达电影品牌的符号资本
        二、万达电影符号资本的功能:扩大消费和标识身份
        三、万达电影品牌隐喻符号暴力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结构缝合:形塑社会的资本结构
    第一节 缝合内容:产业结构和观众结构
        一、万达电影纵向与横向产业结构
        二、万达电影院线结构与市场结构
        三、万达电影的人才结构与观众结构
    第二节 缝合手段:嵌入、并购和认同
        一、嵌入:万达资本嵌入电影产业
        二、并购:万达资本并购文化产业
        三、认同:万达电影建构文化认同
    第三节 缝合效果:作为社会资本的万达电影结构
        一、形塑社会的资本结构
        二、万达电影社会资本的功能:建构社会认同和权力支配
        三、万达社会资本的再生产与衰落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意识缝合:隐含霸权的资本意识
    第一节 缝合内容:商业意识和人文意识
        一、商业意识与人文意识
        二、个体意识与群体意识
        三、管理意识与控制意识
    第二节 缝合手段:整合、涵化与规训
        一、整合:构建万达电影的“集体无意识”
        二、涵化:培养万达电影受众
        三、规训:万达电影规则的破与立
    第三节 缝合效果:作为象征资本的权力意识
        一、隐含霸权的资本意识
        二、万达电影象征资本的功能:整合大众和意识形态控制
        三、万达电影强化象征权力与资本意识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文化缝合:走向世界的文化资本
    第一节 缝合内容:万达电影的文化传播特征
        一、万达电影渲染享乐文化
        二、万达电影凸显草根文化
        三、万达电影传播消费文化
        四、万达电影呈现空间文化
    第二节 缝合手段:杂糅、改编、延伸与衍生
        一、杂糅:电影文化和电影类型杂糅
        二、改编:电影IP化、商业化改编
        三、延伸:电影媒介延伸至社会生活领域
        四、衍生:电影衍生新文化产品
    第三节 缝合效果:作为文化资本的万达电影
        一、走向世界的文化资本
        二、万达电影文化资本的功能:传播文化和区分阶层
        三、万达电影文化资本的再生产与转换
    本章小结
余论: 万达电影的“缝合逻辑”与发展前景
附录1 万达集团发展历程及大事记
附录2 万达电影发展历程及大事记
附录3 万达影视(影业)出品发行的影片目录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的学术成果
致谢

(10)上海民营电影制片企业生产经营研究(1913-1937)(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对象和意义
        一、研究对象
        二、理论价值
        三、现实意义
        四、主要概念
    第二节 研究综述
        一、国内相关研究
        二、国外相关研究
        三、对前人研究的述评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创新
        一、研究思路和方法
        二、文章的框架结构
        三、可能的创新之处
第一章 近代上海电影出现的文化背景
    第一节 上海开埠与消费需求旺盛
        一、城市变化
        二、租界设立
        三、衣食住行乐繁荣
    第二节 传统文化艺术的发展变化
        一、书画艺术与导演
        二、戏曲表演与演员
        三、茶楼放映电影
    第三节 西方新兴文化形式的进入
        一、报纸期刊与影评
        二、新式教育与影人
        三、现代话剧与编导
    本章小结:电影第一特质——艺术性的孕育
第二章 上海民营制片企业的兴起与发展
    第一节 电影进入中国
        一、电影放映过程
        二、上海优势分析
    第二节 外国在华制片
        一、影片摄制概况
        二、遭遇华人排斥
    第三节 民营制片发展
        一、尝试承包摄制
        二、国人兴办企业
        三、制片企业梳理
    第四节 发展阶段分析
        一、萌芽时期(1920年11月前)
        二、发展时期(1920年11月至1926年7月)
        三、“混战”时期(1926年7月至1930年初)
        四、转型时期(1930年初至1937年11月)
    本章小结:电影第二特质——产业化的形成
第三章 民营制片企业的专业人员
    第一节 编剧和导演
        一、主要来源
        二、探索过程
        三、综合职能
    第二节 演员
        一、人员类别
        二、薪资结构
        三、薪酬实施
    第三节 技师
        一、国外技师的高薪
        二、国内技师的培养
    本章小结:生产要素———专业人员队伍的构成与发展
第四章 民营制片企业的技术设施
    第一节 摄制设备
        一、默片时期设备购置与租赁
        二、有声时期设备的高昂成本
    第二节 电影布景
        一、室内布景从简单到考究
        二、室外布景成效的提升
    第三节 公司场所
        一、租借场所
        二、自建场所
    本章小结: 生产要素二——技术设施的逐步摸索与完善
第五章 民营制片企业的资金运行
    第一节 资金筹集
        一、直接投资
        二、招股融资
        三、银行贷款
    第二节 资金使用
        一、主要用途
        二、成效分析
    本章小结: 生产要素三——企业资金的筹措与使用
第六章 民营制片企业的影片发行
    第一节 影院资源
        一、上海影院被外商垄断
        二、夹缝中拓展外地影院
    第二节 影片发行
        一、影院渠道竞争
        二、影片宣传促销
    第三节 发行成效
        一、与外国影片放映数量的比较
        二、部分影片的票房收入
    本章小结: 市场营销4P理论与影片发行的成效
第七章 民营制片企业的生存环境
    第一节 影片审查
        一、民间审查
        二、租界审查
        三、政府审查
    第二节 帮派势力
        一、帮派概况
        二、帮派影响
    第三节 战争破坏
        一、日军侵略
        二、摧毁民企
    本章小结: 社会资本与民营制片企业应对外部压力
第八章 生产经营状况评析
    第一节 生产经营较好企业经验分析
        一、天一影片公司生产的高效与市场的成功开拓
        二、明星影片公司生产经营的较大投入与持续探索
    第二节 生产经营较差企业原因分析
        一、放映渠道狭窄
        二、资金筹措艰难
        三、人才资源缺乏
        四、遭受政府查禁
        五、毁于日军战火
    第三节 1913-1937年上海民营制片企业生产经营的总体认识
        一、优于国内其他区域的PEST分析
        二、“东方好莱坞”与美国好莱坞的差距
        三、艺术与产业的艰难融合
附件: 中国电影大事记(1896-1937)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致谢

四、对电影制片企业资产运营的思考(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收益分成法的国产电影着作权价值评估[D]. 曾晓林. 江西财经大学, 2021(11)
  • [2]基于B-S模型的电影版权价值评估研究[D]. 高慧敏. 云南财经大学, 2021(09)
  • [3]光线传媒公司发展战略研究[D]. 庞榕榕. 广西大学, 2020(07)
  • [4]国产电影着作权价值评估研究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视角[D]. 张亚兰. 中国矿业大学, 2020(01)
  • [5]电影产业融资方式创新的案例研究[D]. 郑璐. 浙江大学, 2019(02)
  • [6]电影着作权价值评估 ——以电影《飞驰人生》为例[D]. 李锐. 河南大学, 2019(01)
  • [7]中国电影产业资本化进程研究(1978年-2018年)[D]. 周子钧. 山东大学, 2019(09)
  • [8]青岛西海岸影视文化产业投融资模式研究[D]. 潘炳军. 石河子大学, 2019(01)
  • [9]资本与文化的缝合 ——万达电影院线研究[D]. 邬玲. 华中师范大学, 2018(12)
  • [10]上海民营电影制片企业生产经营研究(1913-1937)[D]. 周洁. 上海社会科学院, 2018(12)

标签:;  ;  ;  ;  ;  

对电影制作企业资产经营的思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