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钛应用发展现状

世界钛应用发展现状

一、世界钛应用开发现状(论文文献综述)

秦万乐[1](2020)在《钛精矿烧结制粒预处理新技术的研究》文中指出我国四川攀西地区蕴藏着丰富的钛资源,已探明储量约8.7亿t(以TiO2计),占全国的90.54%,属于岩矿型钛铁矿资源。为了充分利用攀西地区的钛精矿,实现钛精矿提铁并获得高品味富钛料,采用生产规模大、效率高的电炉熔炼法是个主要技术途径。但是,攀西地区的电炉为敞口式电炉,且钛精矿粒度较小,硫含量偏高,当钛精矿直接入炉时,将导致工艺顺行差、生铁含硫量高,降低了冶炼效率。因此,本课题开展钛精矿烧结制粒预处理新技术的研究,为提高钛精矿的冶炼效率和指导实际生产提供指导。本文以攀西地区钛精矿为研究对象,设计了16组正交实验方案,通过烧结预实验获得了钛精矿烧结的最佳配矿;为了进一步改善烧结矿质量、提高烧结生产效率和降低能耗,通过调整返矿粒度、返矿粒度比例和焦粉添加方式进行钛精矿烧结的优化实验,得到了最优实验条件;最后利用XRD和扫描电镜对烧结矿矿相结构进行分析,研究钛精矿烧结矿的固结机理。取得以下结论:(1)钛精矿成球性能不好,烧结过程的技术指标差,成品率(大于5 mm)的最佳配矿是黏结剂含量为1.2%,焦粉含量为6%,返矿含量为35%;脱硫率的最佳配矿是黏结剂含量为1.05%,焦粉含量为5.1%,返矿含量为25%;基于多因素试验的综合加权评分法分析,钛精矿烧结矿的最佳配矿为黏结剂1.05%,焦粉5.1%,返矿35%。对烧结矿指标影响从大到小依次为:黏结剂,返矿,最小为焦粉。(2)采用A9、A10和A11的实验条件,可以实现TiO2品位在45%以上,成品率(大于1 mm)和脱硫率均在85%以上;在成品矿破碎至15 mm以下的条件下,A9、A10和A11三组实验的成品矿平均成品率为82.95%,但根据粉料循环利用计算,A9和A11两组实验条件下破碎后产生的粉料大于加入的粉料量,无法满足粉料循环利用,A10实验条件下(返矿为30%,其中1~5 mm粒度占40%,小于1 mm粒度占60%),其粉料产生量与加入量达到平衡。综上,钛精矿烧结的最优实验条件为A10。(3)钛精烧结矿中主要矿相结构为假板钛矿相(Fe2TiO5)、钛铁矿相(FeTiO3)和渣相,在烧结过程中假板钛矿相和钛铁矿相两相主要以固相形式存在,渣相转变为液相,进入至假板钛矿相(Fe2TiO5)和钛铁矿相(FeTiO3)两相的缝隙中,起着黏结剂的作用;钛铁矿矿物结构致密,有利于提高钛精烧结矿强度,假板钛矿矿物结构松散,不利于改善钛精烧结矿强度;提高烧结温度和Fe O含量是改善钛精烧结矿固结强度的两个重要因素。

张策[2](2019)在《基于HDH钛粉反应合成制备低间隙原子钛合金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钛及钛合金生产加工成本高是限制其广泛应用的主要原因,因此推进钛的低成本化是目前钛产业发展的总体趋势。粉末冶金是短流程制备低成本、高性能钛及钛合金的有效方法,它不通过熔化制备致密钛合金材料,解决了钛作为难熔金属的熔炼问题;同时其近净成形特点和微观组织优势减少了制造最终产品所需的原材料及开坯锻造过程,解决了铸锭冶金钛合金材料利用率低及热加工困难的问题。低成本氢化脱氢(HDH)钛粉可用于制备粉末冶金钛合金制件,但由于受间隙原子含量高、烧结致密度低和微观组织粗大等因素影响,使粉末冶金制品的组织性能优势得不到发挥。为此,本文将以HDH钛粉为主要原料,建立多种低间隙原子含量钛合金的粉末冶金制备工艺,并对其显微组织、力学性能等进行系统分析,具体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1)采用HDH钛粉、铝粉和铝钒合金粉的混合粉末,冷等静压成形结合真空烧结成功制备了低间隙原子含量的Ti-6A1-4V合金,其中氧含量为0.07~0.15 wt.%、氮含量为 0.018~0.045 wt.%、氢含量为 0.001~0.01 wt.%,达到钛合金锻件 ASTM B381-13 标准中 Grade F5(Ti-6A1-4V)和 Grade F23(Ti-6A1-4V ELI)的成分要求。结果表明HDH工艺能够获得极低间隙原子含量的钛粉,间隙原子含量的增加主要源于粉末及压坯的操作、转移和储存过程。(2)采用HDH钛粉(D50=10 μm)、铝粉(D50=5 μm)和铝钒合金粉(D50=10μm)的混合粉末1150℃真空烧结获得了致密度99%左右的Ti-6Al-4V合金。,抗拉强度为900~940 MPa,屈服强度为850~900 MPa,延伸率为14~16%,超过了钛合金锻件ASTM B381-13标准中Grade F5的要求。烧结态组织为40~70μm的近等轴/短棒状α相和晶间β的两相组织。随着烧结温度的提高,β晶粒显着长大,导致等轴/短棒状α相逐渐演变为α+β片层组织,最终形成长而平直的α集束,计算得到β晶粒长大激活能为518 kJ/mol。(3)采用氢化脱氢-自蔓延扩散制备部分预合金粉末,结合冷等静压成形和真空烧结致密化制备了低间隙原子的Ti-23Al-17Nb合金,氧含量为0.09~0.12 wt.%,氮含量为 0.028~0.04 wt.%,氢含量为 0.002~0.01wt.%。氢化钛粉、铝铌合金粉和铝粉的混合粉末在自蔓延扩散过程中发生了TiH2→Ti+H2、Ti+Al→TiAl3、Ti+Al3Nb→AlNb2+TiAl3→AlNb3+TiAl3 等反应。部分预合金粉末(D50=6.49 μm)在1100~1200℃真空烧结后相对密度分别为95.1%、96.3%、98.7%。1200℃真空烧结后Ti-23Al-17Nb微观组织为均匀细小的α2、B2和O相组成的三相组织,抗拉强度941 MPa,屈服强度862 MPa,延伸率11.7%。(4)采用氢化脱氢-气固反应制备Ti-TiC复合粉末、结合冷等静压成形和真空烧结制备了低间隙原子的Ti-TiC复合材料,氧含量为0.15~0.21 wt.%,氮含量为0.042~0.062 wt.%,氢含量为0.008~0.013 wt.%。在温度高于700℃的 CH4氛围下,TiH2 粉末经历 TiH2→TiH1.5+H2→Ti+H2、Ti+CH4→TiC+H2等反应实现TiC复合。烧结材料中TiC第二相尺寸为3~12μm,体积分数为0~35 vol.%。由于TiC颗粒的钉扎作用,钛基体α晶粒被明显细化,从87.89 μm降至34.76 μm。随着TiC体积分数提高,材料硬度从292 HV提升至773 HV。得益于晶粒细化、TiC第二相强化和C/N/O等间隙原子的固溶强化,以及基体较低的间隙原子含量,Ti-15 vol.%TiC获得优良的综合室温拉伸性能,抗拉强度715 MPa,屈服强度628 MPa,延伸率12.1%。(5)采用CaB6作为高氧含量HDH钛粉的固氧添加剂制备综合性能优异的粉末冶金钛合金。适量的CaB6添加能够促进烧结致密化,高氧含量Ti及Ti-6A1-4V粉(氧含量大于0.3 wt.%)中分别添加0.2 wt.%和0.1 wt.%CaB6使烧结相对密度从97.1%提升至99.3%、97.2%提升至98.8%。添加CaB6形成的两种第二相,即Ca-Ti-O的三元氧化物和TiB。添加CaB6能明显细化晶粒,1 wt.%CaB6能够使Ti基体α晶粒尺寸从178μm降低至36 μm,Ti-6A1-4V基体中α+β片层长度从203μm 降低至38μm。Ti-0.2CaB6和 Ti-6Al-4V-0.1CaB6获得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抗拉强度分别为665 MPa和944 MPa,屈服强度为604 MPa和903 MPa,延伸率为15%和9%。对比未添加CaB6的Ti和Ti-6A1-4V,延伸率数值分别提升8%和5%。

范鹤林[3](2019)在《熔融电炉钛渣改性及钙镁杂质去除的基础研究》文中提出钛冶金的主要产品是金属钛和钛白粉,两者都由TiCl4生产而来。制取TiCl4的主流工艺是流态化氯化法,该方法对原料中钙镁杂质含量要求严格,一般为ω(CaO+MgO)<1.50%。因此,制备适用于流态化氯化工艺的合格富钛料是钛冶金的重要环节。攀西地区的钛渣在国内富钛料市场具有重要地位,然而其较高含量钙镁杂质导致其不能被流态化氯化工艺利用。因此,开发低成本及高效率去除钛渣中钙镁杂质的新技术,具有重要的工业价值和现实意义。本论文提出了熔融钛渣改性及钙镁杂质去除的新思路,可利用熔融钛渣显热进行改性处理,为低成本及高效率去除钛渣钙镁杂质提供了新途径。基于攀西电炉钛渣和黑钛石固溶体的性质,确定了熔融钛渣改性的有利条件。在此基础上,首先采用热力学计算软件FactSage6.3,明确了熔融钛渣改性及钙镁杂质去除的热力学原理。其次,通过熔融钛渣改性及钙镁杂质去除的实验研究,获得了主要工艺参数对钛渣钙镁杂质去除的影响规律,确定了适宜的工艺参数。随后,采用EPMA等表征手段,阐述了熔融钛渣改性及钙镁杂质去除的机理。最后,采用分子动力学的计算方法,研究了含硼熔融钛渣结构参数和传输性质,明确了B2O3促进熔融钛渣中低价钛转化为金红石的原理。主要研究结果概括如下:(1)研究了攀西电炉钛渣和黑钛石固溶体的性质,确定了熔融钛渣改性的有利条件。原料钛渣中绝大部分的Ca和Si元素赋存于硅酸盐中,绝大部分的Mg和Ti元素赋存于黑钛石固溶体中,Al、Fe和Mn元素赋存于两者中。黑钛石是一种化学稳定性很高的固溶体,直接酸浸去除该固溶体中的杂质是不可行的。控制熔融钛渣的结晶条件(添加剂、冷却气氛等),抑制黑钛石固溶体的生成,使钙镁杂质转变为酸溶性的物相,是实现钛渣钙镁杂质去除的可行方案。(2)采用热力学计算软件FactSage6.3,明确了熔融钛渣改性及钙镁杂质去除的热力学原理。在熔融钛渣冷却结晶过程中,氧化性气氛可以促进黑钛石固溶体向金红石的转变。熔融钛渣冷却结晶的过程中,CaO优先与B2O3发生化学反应生成Ca2B2O5,MgO优先与B2O3发生化学反应生成Mg3B2O6,Ti2O3优先与O2发生化学反应生成金红石。硼酸盐容易与酸发生化学反应,金红石不溶解于酸。采用盐酸浸出,可以实现去除改性钛渣钙镁杂质同时富集TiO2的目的。(3)研究了工艺参数对钛渣钙镁杂质去除的影响规律,确定了适宜的工艺参数。B2O3加入量从0%增加到2%时,钛渣中钙镁杂质含量显着降低。随着B2O3加入量继续增大,钛渣中钙镁杂质含量没有明显减低。盐酸浓度(5%)、浸出温度(80℃)和浸出时间(30min)对钛渣中钙镁杂质含量的影响呈现出与B2O3加入量相近的规律。考虑到钛渣中钙镁杂质的去除效果及原料(能量)的利用效率,确定了熔融钛渣改性及钙镁杂质去除的适宜的工艺参数。该工艺参数为:B2O3加入量2%,盐酸浓度5%,浸出温度80℃,浸出时间30min。最终煅产物中TiO2,(CaO+MgO)和SiO2的含量分别为86.77%,1.23%和0.91%,符合流态化氯化工艺对原料中钙镁杂质的要求。(4)采用EPMA等表征手段,研究了B2O3对熔融钛渣改性及钙镁杂质去除过程中钛渣的物相组成、表面形貌、元素迁移和钛原子价态的影响规律,阐述了熔融钛渣改性及钙镁杂质去除的机理。在熔融钛渣改性过程中,B2O3一方面起到结合钙镁杂质生成硼酸盐(Ca2B2O5和Mg3B2O6)的作用,另一方面起到促进金红石生成的作用。在熔融钛渣改性过程中,Ti元素和Ca、Mg及B元素向不同区域迁移和富集,分别生成金红石和硼酸盐;来不及迁移的元素停留在两富集区域的边界上,形成“残余”的黑钛石固溶体。随着B2O3加入量的增大,元素迁移也更完全和彻底一些。在改性钛渣酸浸过程中,硼酸盐被溶出而进入溶液,黑钛石固溶体和金红石没有被溶出而保留在渣相中,改性钛渣钙镁杂质被有效去除,钛元素得到进一步富集。(5)采用分子动力学的计算方法,研究了熔融钛渣微观结构及传输性质,为掌握熔融电炉钛渣的结构和性质奠定基础。在TiO2-CaO-MgO-SiO2体系,离子的自扩散系数大小次序为:Mg2+>Ca2+>Ti4+>O2->Si4+。随着钙镁杂质含量由3.50%增加到31.5%,各离子的自扩散系数均有所增大但大小次序不变,该系熔体的粘度由0.098Pa s降低到0.064Pa s。随着钙镁杂质含量的增大,Mg-O键部分代替Ti-O键,导致体系结构强度降低,离子自扩散系数的增大,熔体粘度的减低。采用分子动力学的计算方法,研究了含硼熔融钛渣微观结构及传输性质,进一步从理论上阐释了熔融钛渣改性及钙镁杂质去除的机理。在B2O3-TiO2-CaO-MgO-SiO2体系中,离子的自扩散系数大小次序为:Mg2+>Ca2+>B3+>Ti4+>O2->Si4+。随着B2O3含量由0%增加到24%,各离子的自扩散系数均有所增大但大小次序不变,该体系熔体的粘度由0.079Pa·s降低到0.032Pa·s。在该体系中,BO3平面三角形结构是BOp多面体中的主体。BO3平面三角形属于层状的二维结构,层与层之间属于较弱的分子力。B2O3的加入使得含硼熔融钛渣结构的整体强度降低,各离子的自扩散系数增大,熔体粘度降低。这样的变化增加了熔融钛渣中Ti3+与O2接触,有利于熔融钛渣中低价钛的氧化。

董自慧[4](2017)在《TiCl3水解法制备钛白工艺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钛白粉是一种重要的白色颜料。本课题通过单因素实验方法,借助XRD、SEM等检测手段,进行了三氯化钛水解法制备钛白的研究。具体内容如下:(1)水解条件是水解过程的重要因素,直接影响水解产物的质量。本课题针对添加剂和水解时间,对水解过程进行了探索性研究。研究表明:随着添加剂(NH4)2SO4和K2SO4加入量的增加,水解产物粒度增大。添加剂氨水不利于水解产物粒度的控制。水解时间越长,水解产物粒度越大。(2)本课题研究了水解条件对水解产物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NH4)2SO4和水解时间对水解产物的影响规律与探索阶段相同。水醇比越大,水解产物粒度越小。三氯化钛浓度越大,水解产物粒度越小。纯三氯化钛溶液水解过程的较佳工艺参数:(NH4)2SO4为1 g,水醇比为5/1,三氯化钛浓度为10.87 g/L,水解时间为20 min,水解产物的平均粒度为100 nm。(3)基于水解原理分析,杂质离子影响水解产物颗粒长大。本课题研究了Fe2+、Mn2+、V5+对水解产物的影响规律。实验表明,随着杂质离子的加入,水解产物粒度变小,白度变差。含有杂质的三氯化钛溶液水解过程的较佳工艺参数:(NH4)2SO4为4g,水醇比为5/1,三氯化钛浓度为10.87 g/L,水解时间为20 min,水解产物平均粒度为90 nm,白度为72.1%。(4)煅烧条件直接影响煅烧产物的质量。本课题研究了煅烧温度和时间对产物的影响规律。实验表明,煅烧强度越大,煅烧产物粒度越大,晶型转化率越高,但白度值先升高后降低。煅烧过程较佳工艺参数:煅烧温度为750℃,煅烧时间为1.5 h,煅烧产物平均粒度为325 nm,TiO2含量为92%,白度为 86.7%,R 值为 18%。(5)对比杜邦公司部分R-960钛白涂料指标:平均粒度为350 nm,TiO2含量为89%,白度参考参比样。本课题制得的钛白粉指标:平均粒度为325 nm,TiO2含量为92%,白度为86.7%(标准白板为81.6%),R值为18%。

任晓青[5](2014)在《金红石相纳米二氧化钛的中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金红石相是二氧化钛的三种晶型中最稳定的形态。同比锐钛矿相二氧化钛具有较高的折射率、较大的介电常数、较高的密度和硬度。而且无毒无味。因而,自从在20世纪80年代末纳米材料兴起以后,纳米二氧化钛的研究一直都是科学界和产业界关注的热点。金红石的这些优异的性能使得其在很多行业得到了广泛应用。在这样的市场背景下,本论文基于“一种金红石相二氧化钛纳米粉体的制备方法”(申请日:2004.11.16;申请号:200410084338.6,;公开日:2005.6.29;公开号:CN1631795A)的专利技术转让,为使该技术能顺利应用到工业化生产中,并为今后的大规模生产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本论文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中试放大研究:(1)对金红石相纳米二氧化钛小试技术进行了可行性验证。经验证,小试产品收率稳定且质量可靠、纯度高、粒径大小均一、且分散性好,同时具有可重复性,满足中试研究中的技术可行性分析。(2)对中试研究中成本(主要包括固定资产费用、直接材料费、燃料及动力费、工薪及福利费、副产品处理费、其他费用等)及利润进行了核算,生产每吨产品的成本为6.1万元,每吨产品的毛利润为15.9万元,减去利润所得税3.18万元,纯利润为12.72万元,综合设备投资4.66万元,满足中试研究的经济可行性分析。(3)经分析,该中试项目在市场、技术、经济上均满足中试研究的可行性。本论文主要对金红石相纳米二氧化钛小试的最优条件进行中试研究。其放大倍数为小试的60倍。反应液的总体积约为9L。首先研究了搅拌速率对二氧化钛粒径的影响。之后,采用正交试验法研究了反应物浓度比、沉淀生成温度,反应时间对产物的产率及粒径的影响。实验证明,颗粒的粒径随搅拌速率的增大先减小后增大而后变化趋势变缓。并得出了中试研究的最优反应条件及放大后的规律,随着反应规模的放大,水与四氯化钛溶胶的比例应该增大,反应时间增长,温度对上述两个指标的影响较小。(4)由于存在液固体分离时细小的沉淀物随着清洗次数的增加,沉降越来越困难的问题,采用过滤或离心损失的Ti02多。为降低沉降周期,我们将反应后第一次固液分离出的沉淀物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再逐滴加入氨水,直到pH为6.5~7。静置、离心、干燥,500℃、75℃和 80℃煅烧。(5)最后采用激光粒度分析仪、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分析对得到的产物进行表征。

贾豫冬,刘新梅,陈岩[6](2011)在《世界钛行业的一次盛会——“第12届世界钛会”在京举行》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钛科学和技术的综合实力及其在国际同行中的认可度,是一个国家能否获得世界钛会主办权的决定性因素。"第12届世界钛会"的成功申办,标志着我国钛科学技术已开始跨入国际先进水平的行列,极大地提高了我国在钛产业界的国际地位,具有里程碑意义。

吴玮[7](2011)在《瞄准高端运用 钛材料战略属性日益显现》文中提出6月20日, “第十二届世界钛会”在北京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大会主席周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次世界钛会在中国举办可以说来之不易,不仅是在中国首次举办,而且是发展中国家首次举办国际钛会。 据了解, “十二五”期间,我国将要大力发展钛工业,开发钛的高?

贾豫冬,乔丽静[8](2010)在《世界钛会带给中国什么?》文中研究指明近年中国钛工业的发展成就令世界瞩目,但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许多不足和缺陷,难以满足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的需要。明年,世界钛会在中国召开,正是国人近距离接触世界钛业先进技术和旗舰企业的绝好机会。这次钛会带给中国的不应该仅仅是一次会议的举办权!

王向东,逯福生,贾弘,郝斌,马云风[9](2004)在《钛发展战略》文中认为通过对我国钛的资源、行业规模、经营、市场、发展环境及世界钛工业现状和发展方向的综合分析,找出了差距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我国钛工业的发展战略。

邓国珠,王向东,车小奎[10](2003)在《钛工业的现状和未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论述了国内外钛资源概况以及钛矿、富钛料、钛白和金属钛的生产现状。针对我国加入WTO所面临的形势,探讨了促进我国钛工业发展应采取的相应措施。重点阐述了加强钛白后处理技术研究,大力促进硫酸法钛白产品高档化,并加快氯化法钛白技术研究和产业化进程,逐渐改变高档钛白依赖进口的局面以及加快金属钛发展步伐,尽快与国际同行接轨等观点。

二、世界钛应用开发现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世界钛应用开发现状(论文提纲范文)

(1)钛精矿烧结制粒预处理新技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钛的发现与利用
    1.2 钛资源特点及分布
        1.2.1 世界钛资源概况
        1.2.2 我国钛资源概况
    1.3 富钛料的定义
    1.4 富钛料的生产方法
        1.4.1 还原-锈蚀法
        1.4.2 稀盐酸浸出法
        1.4.3 稀硫酸浸出法
        1.4.4 选择氯化法
        1.4.5 电炉熔炼法
    1.5 论文的提出及研究内容
        1.5.1 课题的提出及选题意义
        1.5.2 课题的研究内容
2.实验原料及方法
    2.1 原料化学成分
    2.2 原料形貌
    2.3 粒度组成
    2.4 亲水性及静态成球性能
        2.4.1 最大分子水
        2.4.2 最大毛细水
        2.4.3 静态成球性能
    2.5 黏结剂的物化性能
    2.6 工艺流程
    2.7 本章小结
3.钛精矿烧结预实验
    3.1 实验内容和方法
        3.1.1 烧结实验方案
        3.1.2 烧结方法
    3.2 实验结果
        3.2.1 烧结预实验的技术指标
        3.2.2 烧结矿脱硫率的极差分析
        3.2.3 烧结矿成品率的极差分析
    3.3 多因素试验结果的综合加权评分法分析
        3.3.1 确定标准化评价矩阵
        3.3.2 确定各项指标的综合权重
        3.3.3 确定综合加权评分值
    3.4 本章小结
4.钛精矿烧结优化实验
    4.1 钛精矿烧结优化实验方案
    4.2 实验结果
        4.2.1 烧结优化实验的技术指标
        4.2.2 烧结矿脱硫率
        4.2.3 烧结矿成品率
        4.2.4 破碎后烧结矿成品率
        4.2.5 粉料循环利用计算
    4.3 本章小结
5.钛精矿固结机理
    5.1 钛精矿烧结矿物相组成
    5.2 钛精矿烧结矿矿相结构分析
    5.3 钛精矿烧结矿固结机理分析
    5.4 本章小结
6.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2)基于HDH钛粉反应合成制备低间隙原子钛合金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2 文献综述
    2.1 钛产业发展概述
        2.1.1 钛的应用领域
        2.1.2 世界钛产业和中国钛产业
    2.2 钛的传统生产工艺
        2.2.1 钛冶炼
        2.2.2 钛真空熔炼
        2.2.3 钛热加工和深加工
        2.2.4 钛的铸锭冶金和粉末冶金
    2.3 钛的粉末冶金技术研究进展
        2.3.1 预合金法粉末冶金钛合金技术
        2.3.2 混合元素法粉末冶金钛合金技术
        2.3.3 粉末冶金钛合金成分体系研究
    2.4 选题意义及研究目的
        2.4.1 选题意义
        2.4.2 研究内容
3 HDH钛粉制备低间隙原子含量钛合金的工艺优化
    3.1 实验设备及检测方法
        3.1.1 实验设备
        3.1.2 检测方法
    3.2 制粉
        3.2.1 制粉工艺对比分析
        3.2.2 HDH制粉工艺优化
    3.3 成形
    3.4 烧结
    3.5 成本分析及典型产品
    3.6 本章小结
4 Ti-6Al-4V合金粉末冶金制备技术研究
    4.1 实验原料、方案及检测方法
        4.1.1 实验原料
        4.1.2 实验方案
        4.1.3 检测方法
    4.2 实验结果与讨论
        4.2.1 化学成分
        4.2.2 致密度
        4.2.3 微观组织
        4.2.4 合金粉末
        4.2.5 力学性能
    4.3 本章小结
5 Ti-23Al-17Nb合金粉末冶金制备技术研究
    5.1 实验原料、方案及检测方法
        5.1.1 实验原料
        5.1.2 实验方案
        5.1.3 检测方法
    5.2 实验结果与讨论
        5.2.1 部分预合金粉及烧结致密度
        5.2.2 微观组织
        5.2.3 化学成分及力学性能
    5.3 本章小结
6 Ti-TiC复合材料粉末冶金制备技术研究
    6.1 实验原料、方案及检测方法
        6.1.1 实验原料及实验方案
        6.1.2 检测方法
    6.2 实验结果与讨论
        6.2.1 气固反应机理
        6.2.2 微观组织
        6.2.3 化学成分及力学性能
    6.3 本章小结
7 高氧含量HDH钛粉固氧实验研究
    7.1 实验原料、方案及检测方法
    7.2 实验结果与讨论
        7.2.1 致密度
        7.2.2 固氧机理
        7.2.3 微观组织
        7.2.4 力学性能
    7.3 本章小结
8 结论和创新点
    8.1 结论
    8.2 创新点
参考文献
附录A 作者简历及在学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3)熔融电炉钛渣改性及钙镁杂质去除的基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引言
    1.2 钛资源分布及特点
        1.2.1 世界钛资源
        1.2.2 中国钛资源
    1.3 钛冶金的技术现状
        1.3.1 海绵钛和钛白粉的制备技术
        1.3.2 富钛料制备技术的发展
    1.4 电炉钛渣冶炼的技术
        1.4.1 还原熔炼热力学和动力学
        1.4.2 电炉冶炼钛渣技术的国外现状
        1.4.3 电炉冶炼钛渣技术的国内现状
        1.4.4 电炉冶炼钛渣技术的主要特征
    1.5 钛渣去除钙镁杂质技术的研究现状
        1.5.1 氧化-还原焙烧-浸出法
        1.5.2 钠化氧化焙烧-浸出法
        1.5.3 酸化焙烧-浸出法
        1.5.4 选择性析出-分选-浸出法
        1.5.5 氯化焙烧-浸出法
    1.6 论文的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1.6.1 论文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6.2 论文研究的内容
        1.6.3 论文研究的创新点
2 攀西电炉钛渣性质研究
    2.1 引言
    2.2 攀西电炉钛渣的基本性质
        2.2.1 攀西电炉钛渣的成分及物相组成
        2.2.2 攀西电炉钛渣的表面微观形貌
        2.2.3 攀西电炉钛渣的元素分布特点
        2.2.4 攀西电炉钛渣的钛原子价态
    2.3 黑钛石固溶体的性质
        2.3.1 黑钛石固溶体的酸溶性
        2.3.2 黑钛石固溶体的稳定性
    2.4 熔融钛渣改性有利条件的分析
    2.5 本章小结
3 熔融钛渣改性及钙镁杂质去除的热力学分析
    3.1 引言
    3.2 冷却气氛对熔融钛渣结晶的影响研究
    3.3 添加剂B_2O_3改性熔融钛渣的热力学原理
    3.4 改性钛渣钙镁杂质去除的热力学原理
    3.5 添加剂B_2O_3加入量对钛渣熔化温度的影响
    3.6 本章小结
4 熔融钛渣改性及钙镁杂质去除的实验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研究方案
        4.2.1 实验设备
        4.2.2 实验研究方法
        4.2.3 实验表征方法
    4.3 添加剂B_2O_3改性熔融钛渣的实验研究
        4.3.1 B_2O_3加入量对钛渣中氧化钙去除的影响
        4.3.2 B_2O_3加入量对钛渣中氧化镁去除的影响
        4.3.3 适宜B_2O_3加入量的确定
    4.4 改性钛渣钙镁杂质去除的实验研究
        4.4.1 盐酸浓度对改性钛渣钙镁杂质去除的影响
        4.4.2 浸出温度对改性钛渣钙镁杂质去除的影响
        4.4.3 浸出时间对改性钛渣钙镁杂质去除的影响
    4.5 酸浸出产物硅杂质去除的实验研究
    4.6 本章小结
5 熔融钛渣改性及钙镁杂质去除的机理研究
    5.1 引言
    5.2 添加剂B_2O_3改性熔融钛渣的机理研究
        5.2.1 添加剂对熔融钛渣改性产物物相组成的影响规律
        5.2.2 添加剂对熔融钛渣改性产物表面微观形貌的影响
        5.2.3 添加剂对熔融钛渣改性产物元素分布的影响规律
        5.2.4 添加剂对熔融钛渣改性产物钛原子价态的影响规律
    5.3 改性钛渣钙镁杂质去除的机理研究
        5.3.1 添加剂对改性钛渣浸出产物物相组成的影响规律
        5.3.2 添加剂对改性钛渣浸出产物表面微观形貌的影响
        5.3.3 添加剂对改性钛渣浸出产物元素迁移的影响规律
    5.4 本章小结
6 含硼熔融钛渣微观结构及传输性质的分子动力学研究
    6.1 引言
    6.2 分子动力学模拟简介
        6.2.1 势函数和势参数
        6.2.2 周期性边界条件和平衡系综
        6.2.3 结构参数和传输性质的计算
        6.2.4 分子动力学模拟软件
    6.3 TiO_2-CaO-MgO-SiO_2系熔体的微观结构及传输性质
        6.3.1 模拟条件
        6.3.2 TiO_2-CaO-MgO-SiO_2系熔体的微观结构
        6.3.3 TiO_2-CaO-MgO-SiO_2系熔体的传输性质
    6.4 B_2O_3-TiO_2-CaO-MgO-SiO_2系熔体的微观结构及传输性质
        6.4.1 模拟条件
        6.4.2 B_2O_3-TiO_2-CaO-MgO-SiO_2系熔体的微观结构
        6.4.3 B_2O_3-TiO_2-CaO-MgO-SiO_2系熔体的传输性质
        6.4.4 B_2O_3加入量对熔融钛渣中金红石相析出的影响
    6.5 本章小结
7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A.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专利目录
    B.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目录
    C.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学术活动
    D.学位论文数据集
致谢

(4)TiCl3水解法制备钛白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钛化合物的性质
        1.2.1 一氯氧化钛的性质
        1.2.2 二氯氧化钛的性质
        1.2.3 二氯化钛的性质
        1.2.4 三氯化钛的性质
        1.2.5 四氯化钛的性质
    1.3 钛资源现状及其开发利用
    1.4 钛白粉的性质
    1.5 钛白粉的用途
        1.5.1 钛白粉在涂料工业中的应用
        1.5.2 钛白粉在塑料工业中的应用
        1.5.3 钛白粉在造纸工业中的应用
        1.5.4 钛白粉在其他行业中的应用
    1.6 钛白粉的现状
        1.6.1 钛白粉的市场分析
        1.6.2 钛白粉的需求分析
    1.7 钛白粉的生产工艺
        1.7.1 硫酸法
        1.7.2 氯化法
        1.7.3 盐酸法
    1.8 钛白粉生产工艺存在的问题
        1.8.1 硫酸法存在的问题
        1.8.2 氯化法存在的问题
        1.8.3 盐酸法存在的问题
    1.9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和研究内容
        1.9.1 本课题研究意义
        1.9.2 本课题研究内容
第2章 实验方法
    2.1 实验原料
    2.2 实验仪器及装置
        2.2.1 实验仪器
        2.2.2 实验装置
    2.3 实验分析方法
        2.3.1 扫描电镜-X射线能谱(SEM)分析
        2.3.2 X-射线衍射(XRD)分析
        2.3.3 白度仪分析
        2.3.4 水解率的计算方法
        2.3.5 钛的测定方法
第3章 TiCl_3溶液水解过程探索实验研究
    3.1 引言
    3.2 水解过程理论分析
        3.2.1 水解原理
        3.2.2 水解过程热力学分析
    3.3 实验方案
    3.4 实验步骤
    3.5 探索实验部分
    3.6 实验结果与讨论
        3.6.1 (NH_4)_2SO_4对水解产物的影响规律
        3.6.2 K_2SO_4对水解产物的影响规律
        3.6.3 (NH_4)_2SO_4用量对水解产物的影响规律
        3.6.4 水解时间对水解产物的影响规律
        3.6.5 氨水对水解产物的影响规律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TiCl_3溶液水解过程实验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原理
    4.3 实验方案
        4.3.1 纯TiCl_3溶液水解实验方案
        4.3.2 含杂质的TiCl_3溶液水解实验方案
    4.4 实验步骤
        4.4.1 纯TiCl_3溶液水解实验步骤
        4.4.2 含杂质的TiCl_3溶液水解实验步骤
    4.5 纯TiCl_3溶液水解实验结果与讨论
        4.5.1 (NH_4)_2SO_4用量对水解产物的影响规律
        4.5.2 水醇比对水解产物的影响规律
        4.5.3 TiCl_3浓度对水解产物的影响规律
        4.5.4 水解时间对水解产物的影响规律
        4.5.5 纯TiCl_3溶液水解过程的较佳工艺参数_
    4.6 含杂质的TiCl_3溶液水解实验结果与讨论
        4.6.1 MnSO_4的加入量对水解过程的影响规律
        4.6.2 FeCl_2的加入量对水解过程的影响规律
        4.6.3 NaVO_3的加入量对水解过程的影响规律
        4.6.4 杂质MnSO_4、FeCl_2和NaVO_3对水解过程的影响规律
    4.7 含有杂质的TiCl_3溶液水解产物粒度调节实验
        4.7.1 含杂质的TiCl_3溶液水解过程的较佳工艺参数
    4.8 含杂质的三氯化钛溶液水解产物分析
    4.9 本章小结
第5章 水解产物煅烧过程实验研究
    5.1 引言
    5.2 煅烧机理
    5.3 实验方案
    5.4 实验步骤
    5.5 煅烧质量评价
        5.5.1 煅烧产物粒度的评价
        5.5.2 煅烧产物白度的评价
        5.5.3 煅烧产物晶型转化率的评价
    5.6 实验结果和讨论
        5.6.1 煅烧时间对钛白粒度和白度的影响
        5.6.2 煅烧温度对钛白粒度和白度的影响
        5.6.3 煅烧时间对钛白晶型转化率的影响
        5.6.4 煅烧温度对钛白晶型转化率的影响
    5.7 煅烧过程的较佳工艺参数
    5.8 煅烧质量指标表征分析
    5.9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5)金红石相纳米二氧化钛的中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二氧化钛的性能及应用
        1.2.1 纳米材料及其特性
        1.2.2 二氧化钛的性质
        1.2.3 金红石相纳米二氧化钛的介绍
        1.2.4 二氧化钛的应用
    1.3 国内外钛白粉行业发展历程
    1.4 纳米二氧化钛的制备方法
    1.5 金红石相纳米二氧化钛的市场前景
    1.6 金红石相纳米二氧化钛的工业化生产研究现状
        1.6.1 金红石二氧化钛的工业化生产现状
        1.6.2 金红石二氧化钛的工业化生产规模
    1.7 本论文研究的意义及目的
        1.7.1 研究意义
        1.7.2 研究目的
    1.8 主要研究内容及工程价值成果
        1.8.1 主要研究内容
        1.8.2 可以取得的工程价值成果
第二章 中试研究中的数学模型
    2.1 金红石相纳米二氧化钛的制备
        2.1.1 四氯化钛制备金红石相纳米二氧化钛的化学反应
        2.1.2 化学沉淀
        2.1.3 结晶动力学
        2.1.4 形核
        2.1.5 生长
        2.1.6 聚并增长
    2.2 中试研究中的动力学模型:[78~80]
        2.2.1 反应釜内流体流动模型
        2.2.2 反应釜反应物发生化学反应时的数学模型
第三章 二氧化钛小试试验的可行性分析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试剂
        3.2.2 主要实验设备及器皿
        3.2.3 样品表征手段
        3.2.4 TiO_2的小试制备工艺
        3.2.5 最优条件下的实验方案
    3.3 结果与讨论
        3.3.1 X射线衍射分析(XRD)
        3.3.2 热重分析(TG)
        3.3.3 500℃锻烧后样品的X射线衍射分析
        3.3.4 煅烧前后样品的TEM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金红石相纳米二氧化钛中试市场经济可行性分析
    4.1 二氧化钛行业市场分析
    4.2 金红石相纳米二氧化钛中试试验的经济可行性分析
        4.2.1 项目固定资产
        4.2.2 项目所需成本
        4.2.3 项目利润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金红石相二氧化钛中试试验技术可行性分析
    5.1 引言
    5.2 金红石相纳米二氧化钛的制备方法
        5.2.1 试验主要试剂
        5.2.2 主要实验设备
        5.2.3 样品表征手段
        5.2.4 中试试验制备工艺
        5.2.5 试验中搅拌速率的确定
        5.2.6 首次放大试验中出现的问题
    5.3 金红石相纳米二氧化钛的清洗及液固分离
        5.3.1 引言
        5.3.2 实验部分
        5.3.3 实验现象及分析
    5.4 试验方案
    5.5 沉淀的干燥
    5.6 实验结果与分析
        5.6.1 加氨水后样品的XRD表征结果与分析
        5.6.2 样品的激光粒度表征结果与分析
        5.6.3 样品的SEM表征结果与分析
    5.7 TiO_2粉末的煅烧
        5.7.1 TG分析
        5.7.2 TN-3-2样品的锻烧结果与分析
    5.8 小结
第六章 中试研究中的环境问题
第七章 中试研究过程中取得的经验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6)世界钛行业的一次盛会——“第12届世界钛会”在京举行(论文提纲范文)

“航空钛合金材料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国际研讨会
中 - 日钛民用及市场开发高层论坛
国际钛合金材料加工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高峰论坛
“TiEXPO 2011”国际展览会
中国“钛”阳正冉冉升起
乘世界钛会东风, 中国钛工业将扬帆远航

(9)钛发展战略(论文提纲范文)

1 国内行业现状
    1.1 资源
    1.2 规模(产能、产量)及布局
        (1)海绵钛的产能及产量
        (2)钛加工材的产能及产量
        (3)钛设备加工
        (4)产业布局
    1.3 生产经营状况
        (1)海绵钛
        (2)钛加工材
        (3)钛设备
    1.4 市场分析
        (1)宏观分析
        (2)不同领域的需求分配
        (3)钛市场展望
    1.5 发展环境及条件
    1.6 发展预测
2 世界钛工业现状
    2.1 海绵钛
    2.2 钛加工材及其应用
3 技术发展动向
    3.1 电解法一步炼钛研究
    3.2 冷床炉熔炼技术日益普及
    3.3 用钛焊管代替无缝轧制管
    3.4 纯钛带相对于纯钛标准板的优势日益显现
    3.5 大力开发先进的钛加工技术
    3.6 十分重视钛的新应用
4 我国的差距及存在的问题
    4.1 富钛料的生产不能满足钛工业发展的需要
    4.2 低端产品产能饱和而高端产品不足
    4.3 我国钛企业联合和协调发展的意识不够
    4.4 对钛新冶炼和加工技术进步的重要性还没有足够的重视
    4.5 宏观协调不够
5 行业发展战略
    5.1 资源开发
    5.2 产业结构
        (1)加强钛产业基地建设
        (2)鼓励企业联合协调发展
    5.3 产品结构
    5.4 市场开拓
        (1)大力进行钛的应用推广工作,开发新用钛领域
        (2)开展资质审查工作,规范钛市场
    5.5 新技术、新合金研究
6 实施发展战略的必要条件

(10)钛工业的现状和未来(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钛资源和采选矿
2 富钛料
3 钛白
    (1) 高品位富钛料的产业化
    (2) 沸腾氯化炉的大型化
    (3) 从TiCl4中除钒技术的改进和完善
    (4) 氯化废料的治理技术
4 金属钛
    (1) 实现规模化生产
    (2) 促进技术进步, 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大幅度降低生产成本
    (3) 加强钛的应用推广
    (4) 进一步支持和鼓励我国钛产品的出口
    (5) 加大新技术开发研究力度, 大幅度降低生产成本, 促进钛更广泛的应用
5 结语

四、世界钛应用开发现状(论文参考文献)

  • [1]钛精矿烧结制粒预处理新技术的研究[D]. 秦万乐. 辽宁科技大学, 2020(02)
  • [2]基于HDH钛粉反应合成制备低间隙原子钛合金技术研究[D]. 张策. 北京科技大学, 2019(06)
  • [3]熔融电炉钛渣改性及钙镁杂质去除的基础研究[D]. 范鹤林. 重庆大学, 2019(09)
  • [4]TiCl3水解法制备钛白工艺研究[D]. 董自慧. 东北大学, 2017(02)
  • [5]金红石相纳米二氧化钛的中试研究[D]. 任晓青. 浙江工业大学, 2014(05)
  • [6]世界钛行业的一次盛会——“第12届世界钛会”在京举行[J]. 贾豫冬,刘新梅,陈岩. 中国材料进展, 2011(07)
  • [7]瞄准高端运用 钛材料战略属性日益显现[N]. 吴玮. 中国工业报, 2011
  • [8]世界钛会带给中国什么?[J]. 贾豫冬,乔丽静. 世界有色金属, 2010(07)
  • [9]钛发展战略[J]. 王向东,逯福生,贾弘,郝斌,马云风. 稀有金属快报, 2004(07)
  • [10]钛工业的现状和未来[J]. 邓国珠,王向东,车小奎. 钢铁钒钛, 2003(01)

标签:;  ;  ;  

世界钛应用发展现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