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道下裂术后尿瘘的修复

尿道下裂术后尿瘘的修复

一、尿道下裂术后尿瘘的修复(论文文献综述)

史力方,田潇飞,谢钧韬,廖淑芬[1](2021)在《带蒂筋膜瓣在小儿先天性尿道下裂术后尿瘘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带蒂筋膜瓣在小儿先天性尿道下裂术后尿瘘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2015年1月—2020年1月医院收治的86例先天性尿道下裂术后尿瘘患儿为研究对象开展回顾性分析。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入选对象分为两组各43例,其中观察组实施阴茎腹侧带蒂筋膜瓣覆盖尿瘘修补术,对照组仅采用常规尿瘘修补方法(尿瘘修补时未行带蒂筋膜瓣覆盖),比较两组患儿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尿瘘修补成功率,并分析术后随访结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显着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尿瘘修补成功率为95.35%,显着高于对照组的78.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所有患儿均得到有效随访,随访时间为3~12个月。随访期间,观察组尿瘘复发率5.41%显着低于对照组的18.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先天性尿道下裂尿瘘修补术中应用带蒂筋膜瓣虽使手术时间延长,但能提高尿瘘修补成功率,降低尿瘘复发率,临床应积极推广。

刘愉[2](2021)在《初治尿道下裂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分析》文中指出目的:回顾性分析接受尿道下裂修复术治疗的初治尿道下裂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总结分析初治尿道下裂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初治尿道下裂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术中记录数据和术后并发症随访资料。其纳入标准:(1)初治尿道下裂患者;(2)年龄<18岁;(3)一期手术及分期手术均为同一主刀医师;排除其中不符合研究要求的资料,排除标准:(1)数据资料缺失患者;(2)随访<6个月的患者。收集患者手术时的年龄、尿道下裂分型、脱套后的阴茎弯曲程度、阴茎头宽度、成形尿道长度、手术方式、尿管型号、覆盖材料等资料。将并发症分为有并发症和无并发症两组,对两组间进行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分析,再对具体各个并发症进行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本组符合研究标准共973例,出现并发症的人数为188例(19.3%),无并发症的人数为785例(80.7%),其中尿瘘有85例(8.7%),尿道裂开有27例(2.8%),尿道狭窄有38例(3.9%),阴茎弯曲有7例(0.7%),尿道憩室有11例(1.1%),同时发生两种以上并发症的患者共有20例(2.1%),其中尿道裂开合并尿瘘的患者有7例(0.7%),尿瘘合并尿道狭窄有8例(0.8%),尿道狭窄合并尿道憩室有5例(0.5%)。单因素分析显示成形尿道长度(P<0.05)、尿道下裂分型(P=0.004)、弯曲程度(P=0.026)及手术方式(P<0.05)与尿道下裂术后并发症的总体发生率有关联。在两两比较的卡方检验中,近端型相比其他型的尿道下裂、睾丸鞘膜与阴囊肉膜及任意筋膜相比、8号尿管与6号尿管相比及重度弯曲与轻度弯曲相比更容易发生并发症,在手术方式中,MAGPI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游离移植物尿道成形术是纳入的所有术式中并发症的发生率最高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手术方式是初治尿道下裂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游离移植物尿道成形术、纵行带蒂岛状包皮瓣尿道成形术、Onlay术、Duckett术与纵行带蒂岛状包皮瓣尿道成形分期术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最高的手术方式为游离移植物尿道成形术,游离移植物尿道成形术发生术后并发症的风险程度是MAGPI术的26.6倍(OR=26.6,P<0.05)。对具体并发症类型进行多因素分析提示尿道狭窄与成形尿道长度之间存在显着性相关,成形尿道长度每增加1cm,尿道狭窄的风险增加2.159倍(OR=2.159,P=0.005)。结论:1、初治尿道下裂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是手术方式。其中游离尿道卷管成形术发生术后并发症的风险最大,临床上在术式的选择上应慎重选择游离尿道卷管成形术或选择相应的改良术式。2、尿道下裂分型、阴茎弯曲程度也与手术方式一起对尿道下裂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产生影响。对于近端型及重度弯曲的患者可选择Duckett分期及Koyanagi分期等术式。3、尿道狭窄的发生与手术方式及成形尿道长度有关,游离移植物尿道成形术后发生尿道狭窄的危险程度最大,且成形尿道长度越长越容易发生尿道狭窄。

陈建兴[3](2021)在《尿道支架短管与导尿管在尿道下裂患儿术后中的应用对比》文中指出目的:观察尿道支架短管与传统导尿管两种支架管在采用Snodgrass手术治疗的尿道下裂患者术后的应用情况,为预防尿道下裂术后尿道瘘的发生以及提高尿道下裂的整体疗效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我院2012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152例采用Snodgrass手术治疗的尿道下裂患儿,152例患儿术后均常规留置导尿管,将152例患儿分为两组,Ⅰ组患儿术后一周采用尿道支架短管替代传统导尿管,术后一月左右将尿道支架短管拔除,共64例,中位年龄:3岁6月。Ⅱ组患儿术后未使用尿道支架短管且留置传统导尿管至术后一月,共88例,中位年龄:3岁9月。两组患儿观察时间均为术后6月内,术前准备及术后用药无明显差别。比较两组患儿术后尿道瘘发生率的情况,同时对家属满意度进行随访。结果:在本次研究中,Ⅰ组患儿尿道下裂术后出现尿道瘘共8例,尿道瘘发生率12.50%。Ⅱ组患儿尿道下裂术后出现尿道瘘共23例,尿道瘘发生率26.14%。Ⅰ组患儿尿道下裂术后尿道瘘的发生率明显低于Ⅱ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9)。通过电话随访等方式了解到Ⅰ组患儿家属满意度(79.69%)明显高于Ⅱ组患儿家属(54.55%),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2),进一步分析发现:疾病分型(p=0.598)、BMI(p=0.985)、手术季节(p=0.861)不是采用Snodgrass手术的尿道下裂患者术后尿道瘘的影响因素。而手术年龄(p=0.011)对Snodgrass术后尿道瘘的发生具有一定的意义,3岁之前完成手术治疗的患儿尿道瘘的发生率要小于3岁之后行手术治疗的患儿。结论:1.尿道下裂患者Snodgrass术后一周采用尿道支架短管替代传统导尿管减少了尿道瘘的发生率,且尿道支架短管结构更为简单,制作相对简便,技术含量低,降低了治疗的成本,减轻了家长的护理难度,提高了患儿家属的满意率,对尿道下裂整体疗效的提升具有一定的作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2.尿道下裂一经发现,若无特殊的手术禁忌症,应尽可能在低龄完成手术治疗,不仅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同时也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由手术带给患儿的心理社会问题。但更为具体的手术年龄区间仍值得进一步探讨。

阳陈[4](2021)在《小儿尿道下裂术后尿瘘的相关因素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与小儿尿道下裂术后尿瘘形成相关的多种可能因素,总结治疗经验,规避风险,减少术后尿瘘发生率。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09月-2019年12月在我院住院并行尿道成形术的尿道下裂患儿的临床资料,统计与术后尿瘘可能相关的因素包括患儿年龄、尿道下裂分型、阴茎下弯程度、手术方式、手术时间、重建尿道长度、术后留置尿管时间,并对其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本次研究共收集2982例患儿临床资料,年龄跨度在5个月-15.7岁,平均年龄为4.3岁,其中出现尿瘘的有537例,尿瘘发生率为18%。单因素分析发现患儿术后尿瘘与尿道重建长度、尿道下裂分型、阴茎下弯程度、手术方式、年龄有关,与手术时间、术后留置尿管时间无关。多因素分析发现:患儿年龄、尿道下裂分型、阴茎下弯程度、尿道缺损长度均是与尿道下裂术后尿瘘发生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且随着患儿年龄的增长、阴茎下弯程度的加重、重建尿道长度的增加,尿道下裂术后发生尿瘘的风险越大。结论:小儿尿道下裂术后尿瘘的发生与患儿年龄、尿道下裂分型、阴茎下弯程度、重建尿道长度有关,且随着患儿年龄的增长、阴茎下弯程度的加重、重建尿道长度的增加,尿道下裂术后发生尿瘘的风险越大。

宋鲁杰,王泽宇,张楷乐,梁涛,张炯,金三宝,徐月敏,傅强[5](2021)在《尿道下裂术后尿道狭窄在青春期后的处理经验(附71例报告)》文中提出目的探讨尿道下裂术后尿道狭窄在青春期后的处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71例青春期后就诊的尿道下裂术后尿道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平均27.7(12~65)岁;病程平均33.4(1~240)个月。既往手术次数平均2.5(1~9)次;尿道异位开口32例,其中开口于阴茎体部22例,阴囊部8例,会阴部2例。尿道狭窄合并阴茎弯曲17例,尿道皮肤瘘11例,尿道憩室9例,尿道结石11例,尿道感染25例。已有膀胱造瘘10例;61例尚能自行排尿,但排尿困难,尿线变细;71例平均最大尿流率4.7(0~11.2)ml/s。33例行一期尿道重建手术,其中11例行阴茎或阴囊中隔皮瓣尿道成形术,2例行尿道憩室壁瓣尿道成形术,12例行口腔黏膜尿道成形术,8例行狭窄段尿道劈开成形术。33例行二期手术,一期行狭窄段劈开,阴茎背侧皮肤腹侧转移或口腔黏膜预置尿道板,对于其中16例阴茎下弯>30°的患者,同期行阴茎伸直;二期23例行埋藏皮条法(Denis Brown)尿道成形术,6例行尿道板纵切卷管法(Snodgrass法)尿道成形术,4例行尿道板镶嵌口腔黏膜(Snodgraft法)尿道成形术。5例二期预置口腔黏膜,三期行Denis Brown法尿道成形术。阴茎弯曲采用阴茎腹侧瘢痕切除松解,必要时结合阴茎背侧海绵体白膜折叠予以纠正。结果平均随访30.5(4~59)个月。术后61例排尿通畅,平均最大尿流率22.7(15.8~37.2)ml/s。10例出现狭窄复发(一期手术者6例,二期手术者4例),7例出现尿瘘(均为二期手术者)。狭窄复发患者中5例行狭窄尿道劈开术,4例行皮瓣扩大成形术,1例行口腔黏膜尿道成形术。术后尿瘘患者行瘘修补手术,5例行1次瘘修补术治愈,1例行2次瘘修补术治愈,1例尿瘘未做处理。术后2例仍有阴茎弯曲。结论尿道下裂术后尿道狭窄在青春期后处理较为困难,特别是对于残留阴茎下弯>30°,阴茎皮肤缺乏的患者,采用分期矫正弯曲,重建尿道板;二期或三期行Denis Brown法或Snodgrass法尿道成形术,效果良好。

何少华,汤坤彬,徐迪[6](2020)在《带蒂软组织筋膜瓣治疗尿道下裂术后尿瘘的临床分析》文中认为目的通过对比研究探讨带蒂软组织筋膜瓣加强覆盖在修补尿道下裂术后尿瘘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2018年185例尿道下裂术后尿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012—2018年使用不同类型的带蒂软组织筋膜瓣行尿瘘修补后加强覆盖的105例患者为治疗组,带蒂软组织筋膜瓣的来源,1)来源于阴茎包皮去上皮后的浅筋膜;2)BUCK筋膜瓣;3)来源于阴囊的Dartos筋膜瓣;4)睾丸鞘膜瓣;2006—2012年在尿瘘修补后未行带蒂筋膜瓣加强覆盖的80例患者为对照组,对照组取瘘口周围切口,缝合瘘口,将瘘口两侧皮下筋膜适当游离后间断缝合,缝合皮肤。比较两组的术后切口感染率,尿瘘复发率,手术成功率,尿道狭窄发生率等指标。随访时间为9~40个月。结果治疗组尿瘘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05),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26),经比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儿切口感染、尿道狭窄发生率比较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尿道下裂术后尿瘘手术中应强调对瘘口进行软组织加强覆盖,根据瘘口位置采用不同类型的软组织筋膜瓣加强覆盖将明显提高尿道皮肤瘘修补术的成功率。

桂绍涛,赵晖,雷银,罗韬,吴汶钊[7](2020)在《近端与远端尿道下裂修复术中新尿道不同覆盖物术后并发症》文中指出目的研究近端与远端尿道下裂修复中新尿道不同覆盖物对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2012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尿道下裂患儿169例,均予以TIP术修复重建尿道,依据有无额外尿道覆盖分为无覆盖组(n=25)和额外覆盖组(n=144),根据术中观察瘘口位置分为近端尿道下裂(n=119)和远端尿道下裂(n=50),其中额外覆盖组根据不同尿道覆盖物分为鞘膜组(n=84)、带蒂阴茎背侧筋膜覆盖组(n=40)和周围组织筋膜组(n=20)。结果 169例患者中,22例出现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3.02%。其中无覆盖组出现并发症发生率24%(6/25),覆盖组出现并发症发生率11.11%(16/14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7),覆盖组中尿瘘发生率为4.86%,无覆盖组尿瘘发生率为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结论近端及中段的尿道下裂,睾丸鞘膜则是一种较好的覆盖物。对于远端尿道下裂患者来说,带蒂阴茎腹侧筋膜瓣可以更好地对尿道进行覆盖,降低术后尿瘘的风险。

熊政瑜[8](2020)在《带蒂背侧皮下组织瓣转移覆盖技术在尿道下裂术后复杂尿瘘修复术中的应用》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在尿道下裂术后复杂尿瘘修复术中应用带蒂背侧皮下组织瓣转移覆盖技术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60例尿道下裂术后复杂尿瘘患者纳入本研究,按照随机数字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患者在尿道下裂术后复杂尿瘘修复术中采用带蒂背侧皮下组织瓣转移覆盖技术治疗,对照组患者在尿道下裂术后复杂尿瘘修复术中采用常规尿道成形术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尿瘘再次发生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尿瘘发生率为0.00%,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3.30%;观察组患者术后尿道狭窄发生率为3.30%,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0.00%(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阴茎外形臃肿发生率为6.70%,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0.00%(P<0.05)。结论在尿道下裂术后复杂尿瘘修复术中应用带蒂背侧皮下组织瓣转移覆盖技术能有效降低术后再次尿瘘发生风险,同时能减少尿道狭窄、阴茎外形臃肿等并发症发生,值得临床的推广及应用。

桂绍涛[9](2020)在《TIP技术尿道下裂修复中不同尿道覆盖物疗效的临床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回顾性分析采用不同尿道覆盖物在保留尿道板纵切卷管尿道成形术(Tubularized Incised Plate urethroplasty,TIP)治疗尿道下裂的效果,为提高尿道下裂修复手术成功率提供参考。[方法]1、选取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2008年1月至2019年10月采用TIP术治疗的尿道下裂患者154例。1.1、根据新尿道成形后采用不同类型尿道覆盖物,将患者分组如下:(a)周围组织筋膜组(n=17);(b)阴茎背侧带蒂筋膜覆盖组(n=92);(c)睾丸鞘膜组(n=45)。1.2、按阴茎伸直后尿道开口位置,将患者分为尿道开口于阴茎前1/2型(远段型)与尿道开口于阴茎后1/2型(中近段型),其中远段型(n=104),中近段型(n=50)。2、通过病例回顾分析,记录患者手术时的年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手术方式以及术后出现尿瘘、尿道狭窄及阴茎下弯并发症的发生率。3、通过SPSS22.0对TIP术中不同类型尿道下裂采用不同尿道覆盖物出现术后并发症的患者资料采用频数分析,两组或多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与Fisher精确概率法,分析不同类型尿道覆盖物对不同类型尿道下裂的临床效果。[结果]1、按照不同覆盖物统计,总体并发症在154例尿道下裂患者中,使用周围组织筋膜覆盖术后发生率为41.18%(7/17),使用背侧带蒂筋膜覆盖术后发生率为14.13%(13/92),使用睾丸鞘膜覆盖术后发生率为13.33%(6/4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8)。2、按照尿道开口部位统计,总体并发症在104例远段尿道下裂患者中,使用周围组织筋膜覆盖术后发生率为44.44%(4/9);使用背侧带蒂筋膜瓣覆盖术后发生率为12.5%(10/80);使用睾丸鞘膜覆盖术后发生率为26.67%(4/1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2)。在50例中近段尿道下裂患者中,使用周围组织筋膜覆盖术后发生率为16.67%(3/8);使用背侧带蒂筋膜瓣覆盖术后发生率为25.00%(3/12);使用睾丸鞘膜覆盖术后发生率为6.67%(2/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1)。[结论]在采用TIP技术行尿道下裂修复术时,睾丸鞘膜与带蒂阴茎背侧筋膜瓣可以有效降低TIP术后并发症及尿瘘出现率。对于远段尿道下裂患者,阴茎背侧带蒂筋膜瓣可以更好地对尿道进行覆盖,降低术后尿瘘的风险。对于中段及近段的尿道下裂,睾丸鞘膜是一种较好的覆盖物,但可能增加阴茎下弯的风险。

唐维庆[10](2020)在《双套管尿道支架在尿道下裂Ⅰ期成型术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在尿道下裂Ⅰ期成型术中我院常用的尿液引流方式有三种:普通导尿管法、双套管尿道支架法和改良双套管尿道支架法。通过对这三种引流方式在管道留置天数、住院天数、有效引流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的分析研究,总结经验,对这三种尿液引流方式做出客观评价,寻求最优的尿液引流方式。方法:选取我院收治时间为2014年12月至2019年12月行I期尿道成形术的尿道下裂患儿共计147例,依据尿液引流方式不同分为普通导尿管组、双套管组和改良双套管组,每组样本数分别为54例、55例和38例;长期随访,平均6个月,统计相关临床数据;三组患儿一般临床资料(平均年龄,尿道下裂Duckett分型,术式)无统计学差异(P>0.05);采用SPSS 22.0软件行秩和检验和卡方检验,比较三组患者在管道留置天数、住院天数、有效引流率及相关术后并发症方面的差异。结果:在支架管管道留置天数方面,三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在住院天数方面,普通导尿管组平均住院天数为15.5天,双套管组为10.9天,改良双套管组为10.5天,双套管组与改良双套管组明显低于普通导尿管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在有效引流率方面,三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术后并发症方面,普通导尿管组54例,出现膀胱刺激征6例,尿瘘13例,尿道狭窄7例;双套管组55例,出现膀胱刺激征5例,尿瘘9例,尿道狭窄4例;改良双套管组38例,出现膀胱刺激征4例,尿瘘3例,尿道狭窄2例。在膀胱刺激征发生率和尿道狭窄发生率方面,三组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尿瘘发生率方面,普通导尿管组与改良双套管组有统计学差异(P=0.0044<0.05)。结论:(1)尿道下裂Ⅰ期尿道成形术中,尿液引流方式是影响手术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之一。(2)三种尿液引流方式中,改良双套管尿道支架法优势明显,可以减少术后尿瘘发生率,有推广价值。(3)利用双套管尿道支架及改良双套管尿道支架可明显缩短患儿住院天数,减少医疗支出。(4)对于影响尿道下裂术后并发症的个体化差异因素,我们仍需进一步研究。

二、尿道下裂术后尿瘘的修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尿道下裂术后尿瘘的修复(论文提纲范文)

(1)带蒂筋膜瓣在小儿先天性尿道下裂术后尿瘘修复中的应用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1.2 方法
        1.2.1 研究方法
        1.2.2 观察指标
    1.3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一般情况比较
    2.2 两组患儿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比较
    2.3 两组患儿尿瘘修补成功率及尿瘘复发率比较
3 讨论

(2)初治尿道下裂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对象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尿道下裂术后并发症及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3)尿道支架短管与导尿管在尿道下裂患儿术后中的应用对比(论文提纲范文)

附录 主要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资料与方法
    2.1 一般资料
    2.2 纳入标准
    2.3 排除标准
    2.4 变量及相关概念
    2.5 治疗方案
    2.6 随访参数及标准
    2.7 统计分析方法
结果
    3.1 组间基本资料比较
    3.2 术后尿道瘘发生率比较
    3.3 患儿家属满意率比较
    3.4 其它因素
讨论
    4.1 尿道下裂的病因
    4.2 Snodgrass术(尿道板纵切卷管术或称TIP法)
    4.3 尿道瘘
    4.4 尿液转流及尿道支架管在尿道下裂术后中的应用
    4.5 尿道支架短管与传统导尿管在尿道下裂患儿术后应用的综合对比
    4.6 多种类型的尿道支架管的对比与探讨
    4.7 手术年龄与尿道瘘发生率的相关性
    4.8 研究的局限性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尿道下裂术后并发症及其诊疗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4)小儿尿道下裂术后尿瘘的相关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小儿尿道下裂的治疗、术后并发症及其预防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文章

(6)带蒂软组织筋膜瓣治疗尿道下裂术后尿瘘的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手术方法:
        1.2.1 带蒂软组织筋膜瓣的获取:
        1.2.2 修补方法:
        1.2.2. 1 冠状沟的尿瘘修补方法:
        1.2.2. 2 阴茎体的尿瘘修补:
        1.2.2. 3 阴茎阴囊交界处的尿瘘修补: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3 讨论

(8)带蒂背侧皮下组织瓣转移覆盖技术在尿道下裂术后复杂尿瘘修复术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方法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后尿瘘发生情况
    2.2 两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3 讨论

(9)TIP技术尿道下裂修复中不同尿道覆盖物疗效的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TIP技术在尿道下裂手术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10)双套管尿道支架在尿道下裂Ⅰ期成型术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前言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1.1 纳入标准
        1.1.2 病例分组
        1.1.3 年龄分布
        1.1.4 分型比例
        1.1.5 术式比例
    1.2 研究方法
        1.2.1 普通导尿管法
        1.2.2 双套管尿道支架法
        1.2.3 改良双套管尿道支架法
    1.3 评价标准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一般临床资料对比
    2.2 引流管留置天数及住院天数对比
    2.3 术后有效引流率对比
    2.4 术后并发症对比
3 讨论
    3.1 研究意义
    3.2 普通导尿管法的利弊
    3.3 双套管尿道支架法的利弊
    3.4 改良双套管尿道支架法的利弊
    3.5 研究的局限性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尿道下裂成形术中尿液引流方式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致谢

四、尿道下裂术后尿瘘的修复(论文参考文献)

  • [1]带蒂筋膜瓣在小儿先天性尿道下裂术后尿瘘修复中的应用效果[J]. 史力方,田潇飞,谢钧韬,廖淑芬. 中国妇幼保健, 2021(24)
  • [2]初治尿道下裂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分析[D]. 刘愉. 遵义医科大学, 2021(01)
  • [3]尿道支架短管与导尿管在尿道下裂患儿术后中的应用对比[D]. 陈建兴. 福建医科大学, 2021(02)
  • [4]小儿尿道下裂术后尿瘘的相关因素分析[D]. 阳陈. 重庆医科大学, 2021(01)
  • [5]尿道下裂术后尿道狭窄在青春期后的处理经验(附71例报告)[J]. 宋鲁杰,王泽宇,张楷乐,梁涛,张炯,金三宝,徐月敏,傅强.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2021(01)
  • [6]带蒂软组织筋膜瓣治疗尿道下裂术后尿瘘的临床分析[J]. 何少华,汤坤彬,徐迪. 福建医药杂志, 2020(06)
  • [7]近端与远端尿道下裂修复术中新尿道不同覆盖物术后并发症[J]. 桂绍涛,赵晖,雷银,罗韬,吴汶钊.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020(10)
  • [8]带蒂背侧皮下组织瓣转移覆盖技术在尿道下裂术后复杂尿瘘修复术中的应用[J]. 熊政瑜. 当代医学, 2020(16)
  • [9]TIP技术尿道下裂修复中不同尿道覆盖物疗效的临床分析[D]. 桂绍涛. 昆明医科大学, 2020(02)
  • [10]双套管尿道支架在尿道下裂Ⅰ期成型术中的应用[D]. 唐维庆. 桂林医学院, 2020(03)

标签:;  ;  ;  ;  ;  

尿道下裂术后尿瘘的修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