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袭性胸壁冬眠瘤一例报告

侵袭性胸壁冬眠瘤一例报告

一、胸壁侵袭性冬眠瘤1例(论文文献综述)

高永山,张振明,董跃华,王大伟,杨燕君,姜伟华[1](2021)在《单孔胸腔镜切除胸膜下冬眠瘤1例》文中认为目的探讨胸膜下冬眠瘤的临床特征、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15日收治并被确诊为胸膜下冬眠瘤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切除标本的组织形态学及免疫组化病理学资料。并以"冬眠瘤"、"棕色脂肪瘤"、"胸膜下"为检索词,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医学及Medline/PubMed数据库2000年1月至2020年12月的文献进行复习。结果患者为28岁男性,因单位入职时体检发现左侧胸腔肿块入院治疗,于2017年9月18日经单孔胸腔镜手术完整切除。术后免疫组化结果显示:肿瘤细胞S-100(+),Actin(-),Desmin(-),Ki-67(+,<2%),诊断为冬眠瘤,术后随访41个月肿瘤无复发。共检索出11篇相关文献,报道12例患者,其中男6例,女6例,最长随访时间9年,所有患者均未见肿瘤转移及复发。结论胸膜下冬眠瘤是罕见的良性肿瘤,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当患者CT平扫上出现胸膜下边界清楚且密度接近于脂肪的软组织肿块,而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电子计算机体层摄影(PET/CT)上却表现为高18F-FDG摄取时,应考虑胸膜下冬眠瘤的可能,由于冬眠瘤血管丰富故不推荐穿刺活检。手术是胸膜下冬眠瘤首选治疗方案,但手术一定要完整切除肿瘤以防局部复发。

张惠箴,丁宜,杨婷婷,刘志艳,蒋智铭[2](2020)在《骨肿瘤分子病理诊断进展及2020版WHO分类变化》文中研究指明本文列举近几年对骨肿瘤诊断有价值的分子指标及相应的免疫标志物,并解读2020年第5版WHO骨肿瘤分类的一些主要变化,旨在更好地帮助完成临床诊断。

杨洁,陈涛,赵一冰,郭稳,秦晓婷,王丹丹,张淑敏[3](2019)在《肢体脂肪肉瘤的超声表现和病理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探讨不同病理分型的肢体脂肪肉瘤的超声表现,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参考性建议。方法对我院手术病理证实的47例肢体脂肪肉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不同病理分型脂肪肉瘤的超声图像特点。结果 47例肢体脂肪肉瘤中,高分化型19例,去分化型10例,黏液样11例,多形性7例。高分化脂肪肉瘤以高回声为主,大部分边界不清、可见细线状分隔、病灶血供不明显或较少。去分化脂肪肉瘤以低回声为主,部分肿物呈高、低回声混合,两种回声之间分界清,大部分肿物边界不清、血供较丰富。黏液样脂肪肉瘤多呈低回声,部分与高回声混杂、内可见细线状分隔,大部分肿物边界清、血供较丰富,液化较常见。多形性脂肪肉瘤多呈低回声,部分与高回声混杂、内可见细线状分隔,大部分肿物边界清、血供较丰富。除多形性脂肪肉瘤,其余三种病理分型均可见钙化。结论不同病理分型的脂肪肉瘤的超声表现有一定特征性,能够为临床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提供较重要参考依据。

梁飞腾[4](2018)在《桂西南及周边地区62例madelung综合征病因及临床特点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探讨madelung综合征一般特征、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对madelung综合征临床特点系统分析,为本地区madelung综合征的预防、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右江民族医院烧伤整形与创面修复外科自2013年8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具备临床资料完整的madelung征病例62例,分析病例饮食习惯、地理分布、性别分布及年龄发布特点,依照年龄和性别分组,比较病因和临床分型特点;对比I型和II型临床分型实验室检查指标,明确其主要合并征;比较常规手术和抽脂手术术后引流量变化情况和术后并发征,探讨更合理的治疗方式,进而总结该病的临床特点、病因和治疗方案。结果:1、地区分布:62例madelung综合征主要来源地区前三位:靖西市12例(19.35%)德保县11例(17.74%),右江区6例(9.68%)。2、性别分布:62例患者中,49例(79.03%)为男性患者;3、年龄分布:发病年龄为27岁至67岁,平均年龄为45.25±10.39岁,男性组平均年龄48.43±9.25岁,女性组平均年龄35.03±6.56岁。4、病因分布:饮酒(自酿低端白酒)为该病本地区发病的主要病因。5、临床分型:I型为主要表现,其中性别分组上,男性组以(40)型为主,41例(83.7%),女性组主要表现为Ⅱ型,12(92.3%),按年龄分组,≤39岁组以II型为主,而40-59岁和≥60岁组以I型为主要表现。所研究病例中合并肝功能损害为多见。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且术后均达到改善形体外观目的。6、实验室检查:I型患者多合并肝功能损害。7、治疗方式:常规手术组和肿胀吸脂手术组对比术后引流量和合并症,常规手术组对于引流液量和并发征少于抽脂手术(P<0.05)。结论:1、所研究62例madelung综合征患者,其地理分布上,多来自桂西南地区靖西和德保两地,性别分布上以男性多见,主要发病年龄段为40至60岁,其临床分型以(40)型为主,以饮酒为主要病因,临床上常合并其他慢性疾病。2、治疗方法上常规手术治疗方案,在缩短术后恢复时间,减少并发征上较肿胀吸脂手术具有一定优势。

刘毅,王晶,潘泳岐,常海良[5](2017)在《乳腺颗粒细胞瘤1例临床病理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乳腺颗粒细胞瘤(GCT)的临床病理特征及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对本院2016年收治的1例乳腺颗粒细胞瘤进行病理形态、免疫组织化学研究,结合文献对其临床表现、组织形态特点及鉴别诊断进行探讨。结果肿瘤呈浸润性生长,由实性巢团或条索状排列的圆形或多角形细胞组成,胞浆丰富、嗜酸性。免疫组化:S-100和CD68(+),CK、ER、PR(-),Ki-67(<1%+)。结论乳腺颗粒细胞瘤是一种少见的乳腺肿瘤,需与乳腺大汗腺癌、腺泡状软组织肉瘤、浸润性脂质分泌性癌等恶性肿瘤进行鉴别。临床、细胞学及冰冻快速病理检查均易误诊为恶性肿瘤,应提高对此疾病的认识,减少不必要的过度治疗。

张太娟,裴贻刚,彭娴婧,廖伟华,张景峰[6](2017)在《美国放射科住院医师肌骨放射学课程介绍》文中研究表明毕业后医学教育认证委员会(ACGME)是美国住院医师项目认证机构,其设立的各医学专业住院医师评审专家委员会(RRC),负责评估全国的住院医师培训项目是否达到住院医师医学教育标准。为了确保住院医师的教育质量和保证美国的医疗质量,ACGME要求所有专业的住院医师必须掌握六大胜任力,并规

曾磊,李里香[7](2012)在《冬眠瘤的临床病理观察》文中提出目的探讨冬眠瘤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和鉴别诊断,提高对此瘤的认识。方法对3例冬眠瘤进行光镜观察,应用S-100蛋白、CD34等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其本质,并复习文献。结果组织学特点:肿瘤呈分叶状结构,为纤维血管分割,肿瘤细胞为圆形、多角形,胞质丰富,部分胞质内见嗜酸性颗粒及许多小脂滴,细胞核小,居中。免疫组织化学显示S-100蛋白阳性、CD34阴性。结论冬眠瘤病理特征显着,应注意与粘液样脂肪肉瘤、成年型横纹肌瘤、黄色瘤、颗粒细胞瘤鉴别。

邓云特,杨庆君,胡志勇,叶红[8](2011)在《乳腺颗粒细胞瘤1例临床病理观察并文献复习》文中提出目的探讨乳腺颗粒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乳腺颗粒细胞瘤进行组织形态学、影像学和免疫组化研究,并复习文献。结果左乳内上象限触及2 cm×2 cm质硬包块。瘤细胞体积大,圆形、多边形或梭形,胞浆丰富嗜酸性颗粒状,呈实性巢团或条索状排列,浸润性生长。抗淀粉酶PAS阳性,免疫组化染色瘤细胞S-100、NSE、Vimentin(+),CK、EMA、myoglobin、ER和PR均(-)。结论乳腺颗粒细胞瘤少见,临床、影像学、细胞学和冷冻快速切片均易误诊或漏诊,确诊主要依靠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化标记。

周大鹏[9](2010)在《双峰驼肝脏脂肪瘤病理组织学与比较病理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研究采用流行病学、病理学、超微结构等方法与手段对来自青海格尔木、内蒙阿拉善右旗、甘肃民勤县共计236例双峰驼肝脏脂肪瘤进行了详细研究,并与人脂肪瘤进行深入比较,结果表明:双峰驼肝脏脂肪瘤发病率高,流行范围广,对双峰驼肝脏组织结构及功能带来严重影响。同时,也对当地养驼业及人类肉食品安全带来严重威胁。病理组织学上,双峰驼肝脏脂肪瘤由脂肪细胞、间质细胞、血管及纤维四种成分组成。据其各成分比例不同,可划分为两种不同的表现形式:一种表现形式是脂肪瘤主要由脂肪细胞组成,期间夹杂有少量血管及纤维成分;另一种表现形式则是除了脂肪细胞外(约占50%),还包括大量的间质细胞及血管成分共同组成。其间质细胞成分变化最大,形态多样,并且这些细胞既不完全具备纤维细胞染色特性,也不完全具备肌细胞染色特性。双峰驼肝脏脂肪瘤呈浸润性生长和膨胀性生长,尤其以浸润性生长为主,脂肪瘤无明显包膜,对周围肝组织造成严重的损害。AgNOR染色显示,脂肪瘤组织中脂肪细胞及间质细胞核内黑色素颗粒数目远远高于正常脂肪组织中脂肪细胞,尤其是浸润性生长的脂肪瘤。因此,双峰驼肝脏脂肪瘤瘤细胞具有明显的异常增殖特性。超微结构观察显示,发生脂肪瘤的肝脏,其脂肪瘤周围的肝细胞肿胀,胞质水肿,线粒体肿胀、崩解、嵴断裂,有的甚至发生空泡化。内质网扩张,严重时,细胞膜破裂,细胞核染色质固缩,甚至核溶解、细胞器溶解,细胞界限消失。局部肝窦隙内胶原纤维增生,肝组织纤维化。而在脂肪瘤组织中有大量含有脂肪滴的脂肪瘤细胞及含有高电子密度颗粒的多形性细胞。本研究表明,双峰驼肝脏脂肪瘤的来源是肝脏间质的间充质细胞,尤其是血管周围的间充质细胞。脂肪瘤的发生极有可能是长期摄入毒物慢性中毒引起,这些毒物一方面引起了肝脏肝小叶结构的损伤(肝细胞的显着变性、坏死),尤其以肝小叶周边的损失程度更加突出,同时也诱发了脂肪瘤的发生与浸润。此外,比较病理学研究表明,双峰驼肝脏脂肪瘤与人普通脂肪瘤、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血管脂肪瘤之间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且各自又有其特点。

哈英娣,李青清,苏勤军,钱震,顾立萍[10](2008)在《恶性冬眠瘤的临床病理和免疫组化及超微结构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了解恶性冬眠瘤独特的临床病理和免疫组化及超微结构变化。方法:收集2例恶性冬眠瘤和4例粘液性脂肪肉瘤的临床资料,所有标本光镜常规切片观察,免疫组化染色检测CKp,SMA,RMA,MyOD1,S100,PCNA,p53。冬眠瘤和粘液性脂肪肉瘤各1例取新鲜组织做透射电镜观察。结果:恶性冬眠瘤与粘液性脂肪肉瘤有显着的组织学、免疫组化和超微结构的不同;例1与腺泡状软组织肉瘤的组织学和免疫组化改变相似,唯有超微结构不同。例2免疫组化与有腺泡样结构的肉瘤不同。结论:恶性冬眠瘤的诊断主要靠超微结构的观察和免疫组化染色。

二、胸壁侵袭性冬眠瘤1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胸壁侵袭性冬眠瘤1例(论文提纲范文)

(1)单孔胸腔镜切除胸膜下冬眠瘤1例(论文提纲范文)

1 病例资料
2 相似文献回顾
3 讨 论

(3)肢体脂肪肉瘤的超声表现和病理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1.研究对象
    2.仪器与方法
结果
    1.临床资料
    2.脂肪肉瘤各病理分型超声表现
讨论
结论

(4)桂西南及周边地区62例madelung综合征病因及临床特点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获得的科研成果

(5)乳腺颗粒细胞瘤1例临床病理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1.2方法
2结果
3讨论

(7)冬眠瘤的临床病理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 结果
    2.1 巨检
    2.2 光镜观察
    2.3 免疫组织化学
3 讨论
    3.1 临床特点
    3.2 病理特征
    3.3 鉴别诊断
    3.4 治疗和预后

(8)乳腺颗粒细胞瘤1例临床病理观察并文献复习(论文提纲范文)

1 病历摘要
2 讨 论
    2.1 临床特点
    2.2 病理特点
    2.3 诊断与鉴别诊断
    2.4 治疗与预后 GCT

(9)双峰驼肝脏脂肪瘤病理组织学与比较病理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Summary
第一篇 文献综述
    综述一 人与动物脂肪瘤的研究进展
        1 脂肪瘤好发部位
        2 脂肪瘤的类型
        2.1 普通脂肪瘤
        2.1.1 普通脂肪瘤的病理学特点
        2.1.2 普通脂肪瘤的鉴别诊断
        2.2 血管脂肪瘤
        2.2.1 血管脂肪瘤的病理学特点
        2.2.2 血管脂肪瘤的鉴别诊断
        2.2.3 血管脂肪瘤特殊亚型-富于细胞性血管脂肪瘤
        2.3 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2.3.1 RAML 和HAML 的病理学特点
        2.3.2 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鉴别诊断
        2.4 多形性脂肪瘤
        2.4.1 多形性脂肪瘤的病理学特点
        2.4.2 多形性脂肪瘤的鉴别诊断
        2.5 梭形细胞脂肪瘤
        2.5.1 梭形细胞脂肪瘤的病理学特点
        2.5.2 梭形细胞脂肪瘤的鉴别诊断
        2.6 软骨样脂肪瘤
        2.6.1 软骨样脂肪瘤的病理学特点
        2.6.2 软骨样脂肪瘤的鉴别诊断
        2.7 冬眠瘤
        2.7.1 冬眠瘤的病理学特点
        2.7.2 冬眠瘤的鉴别诊断
        3 脂肪瘤病因学及发病机理研究进展
        4 脂肪瘤对人和动物的危害性
    综述二 脂肪细胞的来源与分化
        1 脂肪细胞的来源
        2 脂肪细胞的分化
        2.1 脂肪细胞分化阶段
        2.2 脂肪细胞的分化调控
        2.2.1 激素对脂肪细胞的分化调控
        2.2.2 营养调控
        2.2.3 生长因子与细胞因子调控
        2.2.4 脂肪细胞分化的转录调控
        2.2.5 脂肪细胞的自身调控
        3 脂肪瘤中脂肪细胞的来源
    参考文献
第二篇 实验研究
    实验一 双峰驼肝脏脂肪瘤病理学与流行病学研究
        前言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1.2.1 流行病学调查方法
        1.2.2 病理学研究
        2 结果
        2.1 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2.1.1 调查区自然概况及社会经济状况
        2.1.2 现场调查结果
        2.2 病理组织学研究结果
        2.2.1 眼观特点
        2.2.2 组织学特点
        2.2.3 超微结构特征
        3 讨论
    实验二 双峰驼肝脏脂肪瘤与人常见脂肪瘤比较病理学研究
        前言
        1 材料和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方法
        2 结果
        2.1 双峰驼肝脏脂肪瘤的病理学特点
        2.2 人脂肪瘤的病理学特点
        2.2.1 普通脂肪瘤
        2.2.2 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2.2.3 血管脂肪瘤
        3 双峰驼肝脏脂肪瘤与人脂肪瘤的病理学比较
        4 讨论
结论
附图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导师简介

(10)恶性冬眠瘤的临床病理和免疫组化及超微结构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方法
2 结果
    2.1 病理大体所见
    2.2 光镜所见
    2.3 透射电镜
3 讨论

四、胸壁侵袭性冬眠瘤1例(论文参考文献)

  • [1]单孔胸腔镜切除胸膜下冬眠瘤1例[J]. 高永山,张振明,董跃华,王大伟,杨燕君,姜伟华. 中国临床研究, 2021(10)
  • [2]骨肿瘤分子病理诊断进展及2020版WHO分类变化[J]. 张惠箴,丁宜,杨婷婷,刘志艳,蒋智铭. 中华病理学杂志, 2020(12)
  • [3]肢体脂肪肉瘤的超声表现和病理分析[J]. 杨洁,陈涛,赵一冰,郭稳,秦晓婷,王丹丹,张淑敏.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2019(02)
  • [4]桂西南及周边地区62例madelung综合征病因及临床特点分析[D]. 梁飞腾. 右江民族医学院, 2018(02)
  • [5]乳腺颗粒细胞瘤1例临床病理分析[J]. 刘毅,王晶,潘泳岐,常海良. 疾病监测与控制, 2017(12)
  • [6]美国放射科住院医师肌骨放射学课程介绍[J]. 张太娟,裴贻刚,彭娴婧,廖伟华,张景峰. 放射学实践, 2017(08)
  • [7]冬眠瘤的临床病理观察[J]. 曾磊,李里香. 实验与检验医学, 2012(01)
  • [8]乳腺颗粒细胞瘤1例临床病理观察并文献复习[J]. 邓云特,杨庆君,胡志勇,叶红.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1(29)
  • [9]双峰驼肝脏脂肪瘤病理组织学与比较病理学研究[D]. 周大鹏. 甘肃农业大学, 2010(02)
  • [10]恶性冬眠瘤的临床病理和免疫组化及超微结构观察[J]. 哈英娣,李青清,苏勤军,钱震,顾立萍. 现代肿瘤医学, 2008(02)

标签:;  ;  ;  ;  ;  

侵袭性胸壁冬眠瘤一例报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