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860例临床分析

早产860例临床分析

一、860例早产的临床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南晓琴[1](2021)在《宫腔镜治疗宫腔因素所致不孕不育患者的生殖预后疗效》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对宫腔因素所致不孕不育患者采用宫腔镜治疗的生殖预后疗效。方法选取淮安市淮阴区妇幼保健院2017年11月到2019年5月收治的宫腔因素所致不孕不育患者87例,全部患者均采用宫腔镜进行检查,确认不孕不育的原因均为宫腔因素所致,所有患者均采用宫腔镜技术开展治疗,分析患者的生殖预后疗效。结果全部患者的出血量为15~86 mL,平均术中出血量为(31.2±8.9) mL;手术时间为20~70 min,平均手术时间为(33.4±3.9) min。全部患者的妊娠率为75.86%(66例)。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74%(5例),其中术后感染的发生率为1.15%(1例)、子宫肌腺病1.15%(1例)、恶心呕吐3.46%(3例)。43例宫腔粘连患者的妊娠率为72.09%(31例),其中妊娠结局为正常妊娠51.61%(16例)、早产22.58%(7例)、自然流产25.80%(8例)。18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的妊娠率为100.00%(18例),妊娠结局为正常妊娠100.00%(18例)、早产0.00%(0例)、自然流产0.00%(0例);17例子宫纵膈患者的妊娠率为64.70%(11例),妊娠结局为正常妊娠63.63%(7例)、早产18.18%(2例)、自然流产18.18%(2例);9例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的妊娠率为100.00%(9例),妊娠结局为正常妊娠77.78%(7例)、早产0.00%(0例)、自然流产22.22%(2例)。结论对宫腔因素所致不孕不育患者采用宫腔镜进行治疗,效果显着,能够大幅改善患者的生殖预后效果,使患者更快受孕,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潘明珍[2](2021)在《胎儿纤维连接蛋白检测对早产的预测价值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评估胎儿纤维连接蛋白(fFN)检测对早产的预测价值。方法 220例早产高危孕妇,检测其阴道分泌物中的fFN,同时阴道超声测量宫颈长度(CL)。追踪孕妇的妊娠结局,对孕妇的妊娠结局进行追踪,对不同fFN及CL检测结果孕妇7 d内、7~14 d内、15 d~37周内早产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并计算f FN检测对于早产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 220例早产高危孕妇中,87例早产, 133例足月分娩。fFN检测结果显示:f FN阳性94例, fFN阴性126例。在7 d内、7~14 d内、15 d~37周内fFN阳性的早产率分别为17.0%、25.5%、38.3%,均高于fFN阴性的0.8%、1.6%、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超声CL检测结果显示,阳性88例,阴性132例。在7 d内、7~14 d内、15 d~37周内CL阳性的早产率分别为19.3%、26.1%、31.8%,均高于CL阴性的0、2.3%、1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FN检测对早产预测的灵敏度为87.4%(76/87),特异度为86.5%(115/133),阳性预测值为80.9%(76/94);阴性预测值为91.3%(115/126)。结论对于早产高危孕妇检测其阴道分泌物中的fFN,可为早产预测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唐玉贞[3](2021)在《会阴超声检测宫颈长度对早产高危孕妇与先兆早产孕妇发生早产的预测价值》文中提出目的分析在早产高危孕妇与先兆早产孕妇发生早产的预测中应用会阴超声检测宫颈长度的价值。方法 105例早产高危孕妇与先兆早产孕妇,其中50例早产高危孕妇作为早产高危孕妇组,55例先兆早产孕妇作为先兆早产孕妇组。所有孕妇均接受会阴超声检测宫颈长度,比较两组孕妇不同妊娠结局的的宫颈长度,并分析会阴超声检测宫颈长度对早产高危孕妇与先兆早产孕妇早产预测的准确率。结果两组孕妇足月生产以及早产的宫颈长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早产孕妇的宫颈长度均显着短于足月生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05例早产高危孕妇与先兆早产孕妇中,23例孕妇实际早产,其中18例孕妇宫颈长度≤20 mm, 2例孕妇宫颈长度>20 mm且≤25 mm, 2例孕妇宫颈长度>25 mm且≤30 mm, 1例孕妇宫颈长度>30 mm且≤35 mm。宫颈长度≤20 m的预测准确率为100%,宫颈长度>20 mm且≤25 mm的预测准确率为66.67%,宫颈长度>25 mm且≤30 mm以及>30 mm且≤35 mm的预测准确率均为33.33%。结论通过会阴超声检测宫颈长度能够有效预测早产发生情况,相比于足月孕妇,早产孕妇的宫颈长度显着缩短,故该指标在早产高危孕妇与先兆早产孕妇发生早产的预测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马金梅[4](2021)在《延安市某三甲医院近五年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3474例病例特征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回顾性收集2016年-2020年延安大学附属医院剖宫产术后再妊娠患者的病例资料,对其再次妊娠间隔时间及妊娠结局进行分析。希望为剖宫产术后有继续妊娠意愿的妇女提供有关妊娠间隔的指导,获得更好的母儿结局。方法:通过我院病案浏览器,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我院三个产科病区住院进行分娩的剖宫产术后再妊娠的单胎妊娠孕妇病例,通过病历已书写病史来回访患者的不同妊娠间隔时间及妊娠结局。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将符合条件的3474例研究对象按再次妊娠间隔时间(N)分为五组:N≤1年、1<N≤2年、2<N≤5年、5<N≤10年组、N>10年。通过浏览器详细记录孕妇的年龄(<35岁、≥35岁)、孕周、孕次、体重指数、分娩方式等一般资料,记录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不包括慢性高血压并发子痫前期及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病情况;胎盘异常情况(前置胎盘、胎盘早剥、胎盘粘连、胎盘植入);孕产妇不良妊娠结局(胎膜早破、产后出血、不完全性子宫破裂、完全性子宫破裂);新生儿不良结局(早产儿、巨大儿、低出生体重儿、胎儿窘迫、胎死宫内)。将数据用SPSS 25.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采用描述性研究方法总结数据的特征及随年份的变化。主要观察指标是构成比。结果:1.不同妊娠间隔时间的孕妇人数对比:本研究最终纳入有完整病历的3474例孕妇。其中N≤1年组18人,约占0.52%;1<N≤2年组211人,约占6.07%;2<N≤5年组1540人,约占44.33%;5<N≤10年组1394人,约占40.13%;N>10年组为311人,约占8.95%,见图1。2.五组产妇一般资料分析:五组产妇在年龄上,1<N≤2年组平均年龄最小,为(27.98±3.50)岁,N>10年组平均年龄最大,为(35.58±3.43)岁。可见随着妊娠间隔时间的延长,生育年龄在逐渐增长。其中<35岁有2731人,约占78.61%;≥35岁有743人,约占21.39%。且在1<N≤2年组<35岁的人数所占的比例最大(约94.79%),N>10年组>35岁的人数所占的比例最大(约64.63%)。五组产妇在2<N≤5年组平均孕次最少,为(2.68±0.85)次,在N>10年组平均孕次最多,为(3.26±1.08)次。N<5年孕妇的孕次基本保持稳定。五组产妇在N>10年组平均孕周最小,为(37.81±2.68)周;妊娠间隔时间小于10年中,其中1<N≤2年组平均孕周最小,为(38.12±1.19)周。N<10年孕周基本保持稳定。五组产妇在1<N≤2年组平均BMI最低,为(27.04±3.20)kg/m2,在N>10年组平均BMI最高,为(28.14±3.40)kg/m2。N<5年孕妇BMI基本保持稳定。随着妊娠间隔时间的延长,产妇年龄在增长,孕次较多,孕周偏小,体重指数偏高。见表1。3.五组产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及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率的比较:N>10年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共发生32例,发病率最高,为10.29%,包括7例妊娠期高血压,12例子痫前期,13例重度子痫前期;5<N≤10年组共发生103例,发病率为7.39%,包括31例妊娠期高血压,37例子痫前期,35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2<N≤5年组发病率为5.78%,包括29例妊娠期高血压,43例子痫前期,17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1<N≤2年组发病率为2.37%,包括2例妊娠期高血压,3例子痫前期。从图二中可以得知,随着妊娠间隔时间的延长,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病率在逐渐升高。五组产妇在1<N≤2年组患GDM的发病率最高,为7.58%,除<1年组因病例数极少,其余组GDM的发病率基本趋于一致。见图2及表2。4.五组产妇胎盘异常发病率比较:前置胎盘共发生62例(包括凶险性前置胎盘24例,完全性前置胎盘19例,边缘性前置胎盘6例,部分性前置胎盘13例,其中凶险性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5例,子宫切除1例),其中小于1年组胎盘异常0例。1<N≤2年组前置胎盘有11例,发病率最高,为5.21%,包括凶险性前置胎盘3例;5<N≤10年组共发生28例,发病率为2.01%,包括凶险性前置胎盘11例;2<N≤5年组发病率为1.36%,包括凶险性前置胎盘10例,其中凶险性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行子宫切除1例;N>10年组发病率为0.64%;五组产妇胎盘早剥38例,1<N≤2年组胎盘早剥有9例,发病率最高,为4.27%;5<N≤10年组发病率为0.44%。五组产妇胎盘粘连在2<N≤5年组和5<N≤10年组的发病率较低,分别为0.45%和0.50%;在1<N≤2年组和>10年组的发病率分别为0.95%和0.96%。五组产妇胎盘植入的发病率在1<N≤2年组最高,为1.42%,其余组的发病率均较低。且五组产妇中胎盘异常情况在1<N≤2年组发生率最高,为11.85%(25/211);在2<N≤5年组较低,为3.18%(49/1540)。见表3。5.五组产妇不良妊娠结局发病率的比较:N≤1年组孕妇共纳入18例,因例数较少,未发现有不良妊娠结局发生。完全性子宫破裂4例。1<N≤2年组孕妇胎膜早破、产后出血、不完全性子宫破裂、完全性子宫破裂的发病率分别为:8.53%、1.90%、9.95%、0.00%;2<N≤5年组孕妇上述发病率分别为:6.63%、1.82%、10.84%、0.06%;5<N≤10年组孕妇上述发病率分别为:9.90%、1.58%、9.40%、0.22%;N>10年组孕妇上述发病率分别为:12.54%、2.89%、12.86%、0.00%;其中N>10年组孕妇胎膜早破、产后出血、不完全性子宫破裂发病率均最高,分别为12.54%、2.89%、12.86%。2<N≤5年组孕妇胎膜早破发病率最低,为6.36%,小于2年且大于5年胎膜早破的发病率在逐渐呈上升趋势;产后出血和不完全性子宫破裂的发病率在妊娠间隔时间大于1年且小于10年间无明显变化。完全性子宫破裂的发病率在各组均最低,且在妊娠间隔时间小于2年内未发生,考虑可能与剖宫产术后2年内再次妊娠者在孕早期已终止妊娠有关。见表4。6.五组孕妇新生儿不良结局发生率的比较:N≤1年组孕妇共纳入18例,发生1例巨大胎儿,因例数较少,未发现有其他不良结局发生。1<N≤2年组孕妇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巨大胎儿、胎儿窘迫、胎死宫内的发病率分别为:11.3%、0.47%、2.37%、2.84%、0.00%,早产儿的发病率最高,其次为胎儿窘迫;2<N≤5年组孕妇上述发病率分别为:2.66%、1.23%、4.74%、1.23%、0.26%,巨大胎儿的发病率最高,其次为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与胎儿窘迫的发病率均较低且一致;5<N≤10年组孕妇上述发病率分别为:4.73%、1.36%、3.80%、2.15%、0.22%,早产儿的发病率最高,其次为巨大胎儿;N>10年组孕妇上述发病率分别为:8.03%、0.00%、4.50%、0.64%、0.64%,早产儿的发病率最高,其次为巨大胎儿。其中早产儿在2<N≤5年组的发病率最低,小于2年且大于5年的发病率在逐渐升高,与胎膜早破的发病率趋势一致;巨大胎儿的发病率趋势在妊娠间隔时间大于5年后与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病率趋势基本保持一致;低出生体重儿、胎儿窘迫的发病率随着年份变化无明显特征。不明原因的胎死宫内发病率在逐年升高。见表5。7.五组孕妇分娩方式的比较:本研究共纳入3474例患者,其中选择再次剖宫产的有3364例,占96.83%;选择阴道分娩的有110例,占3.17%。见表6。结论:1.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的孕妇,其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与妊娠间隔时间的长短有关。本研究显示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间隔时间2~5年内母婴并发症较少。因此,建议剖宫产术后有继续妊娠意愿的妇女在妊娠间隔2~5年内再次妊娠能获得更好的母儿结局。

黄健[5](2021)在《双胎妊娠一胎胎死宫内临床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由于不孕症治疗技术提高,促排卵治疗和辅助生育技术的迅猛发展,双胎妊娠发生率已明显增加。在产科并发症中双胎妊娠一胎胎死宫内是极其少见的。以期有良好的妊娠结局,回顾性分析我院53例双胎妊娠一胎胎死宫内病例的临床诊断、治疗和预后,探讨其临床特点和妊娠管理策略。为临床实践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吉林大学第二医院自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总共收治的53例双胎妊娠一胎胎死宫内的病例,搜集病历资料并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对病例的临床诊断、治疗方法、管理策略及母儿预后等方面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⑴一般情况:双胎妊娠s IUFD在双胎妊娠中的发病率为6.2%。导致双胎妊娠一胎胎死宫内发生的原因包括胎儿因素有脐带异常(15.1%)、先天畸形(7.5%)、双胎输血综合征(3.8%)和胎盘因素(3.8%);母体因素中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6例,妊娠期急性脂肪肝1例,妊娠期糖尿病4例,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4例,合并子宫肌瘤3例,合并贫血2例,合并乙型病毒性肝炎1例。双胎妊娠s IUFD双绒毛膜组的孕妇年龄、分娩孕周、受孕方式与单绒毛膜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绒毛膜组的发生孕周以及分娩方式与单绒毛膜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⑵治疗及预后情况:53例病例中有5例放弃治疗选择引产,13例确诊双胎妊娠s IUFD后立即经剖宫产分娩,其余35例均选择期待治疗延长孕周。双绒毛膜组的期待治疗时间以及新生儿出生体重与单绒毛膜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绒毛膜组的1分钟Apgar评分以及5分钟Apgar评分与单绒毛膜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⑶双胎妊娠s IUFD的妊娠结局:53例病例中放弃保胎选择引产5例(9.4%);因早产出生后即放弃治疗3例(5.7%);新生儿出生后1天死亡1例(1.9%);新生儿出生后2天放弃治疗1例(1.9%);新生儿出生后10天放弃治疗1例(1.9%)。双胎妊娠s IUFD双绒毛膜组的低出生体重儿(46.7%,75.0%)、早产儿(56.7%,80.0%)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单绒毛膜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新生儿窒息、围产儿死亡及新生儿转科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⑷双胎妊娠s IUFD发生在不同孕期的妊娠结局比较:双胎妊娠s IUFD发生在妊娠中期及妊娠晚期组之间的新生儿结局、早产发生率、新生儿转科率、出生体重及分娩孕周方面,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论文回顾性分析五年来在吉大二院住院治疗的双胎妊娠一胎胎死宫内的病例53例,分析其临床诊治、孕期管理策略及母儿预后相关影响因素,得出结论认为,双胎妊娠一胎胎死宫内病例,其死胎原因可能为胎儿因素造成,也可能为母体并发症所致。双绒双胎出现一胎胎死宫内病例,其预后较好于单绒双胎一胎胎死宫内情况。

李竹青[6](2021)在《《王琦九种中医体质量表(0-3岁婴幼儿版)》的编制与评价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近年来,随着中医体质学的发展,《中医体质量表》和相应的《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已得到广泛的推广应用,成为“治未病”健康辨识的主要手段。婴幼儿体质虽与成人不同,但也存在由于先天禀赋和后天获得共同形成的体质差异,因此也“有类可分、有体可辨”,只是婴幼儿体质更加秉承于先天因素。目前,无论是儿童中医保健领域,还是儿科临床,都缺乏对婴幼儿进行中医健康测评的规范化、实用性的方法和工具。本研究依据王琦院士创立的中医体质理论,对婴幼儿版中医体质量表进行研发,服务于临床和公共卫生应用。方法:1.以课题组前期编制的《2-6岁儿童中医体质辨识问卷》为基础,以2009版《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为基本框架,借鉴古籍和近现代文献中关于婴幼儿体质的表述,通过访谈和专家论证,编制《王琦九种中医体质量表(0-3岁婴幼儿版)》。2.基于流行病调查数据,对量表条目进行统计学分析,使用决断值检验法、题-总相关系数法、Cronbach’s α系数法、因素负荷量法4种方法对条目进行统计学筛选,根据统计结果对条目进行删减。3.对删减条目后的《王琦九种中医体质量表(0-3岁婴幼儿版)》进行信、效度检验。内部一致性信度采用Cronbach’s α系数,分半信度采用Spearman-Brown系数、再测信度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结构效度采用因子分析方法。统计分析均在SPSS23.0中进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条目修订后生成的初测版《王琦九种中医体质量表(0-3岁婴幼儿版)》由45个条目、9个亚量表组成。其中,平和质亚量表由5个条目组成;气虚质亚量表由6个条目组成;阳虚质亚量表由4个条目组成;阴虚质亚量表由7个条目组成;痰湿质亚量表由4个条目组成;湿热质亚量表由5个条目组成;血瘀质亚量表由4个条目组成;气郁质亚量表由5个条目组成;特禀质亚量表由5个条目组成。2.通过1503例横断面调查,初测版《王琦九种中医体质量表(0-3岁婴幼儿版)》项目分析结果为:条目Q1、Q2、Q3、Q45满足三种分析要求,Q44满足两种分析要求;条目Q34仅满足一种分析要求,其他条目均满足四种分析要求。经核心小组讨论后,决定删除平和质条目Q44和气郁质条目Q34,其他条目保留。3.二测版《王琦九种中医体质量表(0-3岁婴幼儿版)》由43个条目、9个亚量表组成。其中,平和质亚量表由4个条目组成;气虚质亚量表由6个条目组成;阳虚质亚量表由4个条目组成;阴虚质亚量表由7个条目组成;痰湿质亚量表由4个条目组成;湿热质亚量表由5个条目组成;血瘀质亚量表由4个条目组成;气郁质亚量表由4个条目组成;特禀质亚量表由5个条目组成。4.通过565例横断面调查,二测版《王琦九种中医体质量表(0-3岁婴幼儿版)》的回收率和完成率均为100%,量表的平均填写时间为5.92士3.27分钟,表明二测版量表具有良好的可接受性。二测版总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81,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9个分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范围在 0.522-0.742 之间,分别是 0.533、0.593、0.575、0.630、0.522、0.690、0.742、0.685、0.732;二测版总量表的再测信度系数为0.898,9个分量表的再测信度系数范围在 0.880-0.967 之间,分别为 0.950、0.960、0.944、0.938、0.964、0.896、0.880、0.967、0.898,均大于0.70,且P≤0.01;二测版总量表的分半信度系数为0.831;9个分量表的分半信度系数范围在 0.427-0.766,分别为 0.494、0.591、0.545、0.658、0.427、0.702、0.751、0.766、0.678之间,除平和、痰湿亚量表外,其余亚量表都>0.50,表明二测版量表的信度较好。结构效度分析结果显示,KMO值为0.897,Bartlett球形检验的χ2值为6947.277,P=0.000<0.01,按特征根值>1提取了 10个公因子,10个公因子的方差累计贡献率共计为53.736%,进一步提取9个公因子,结果显示累计贡献率为51.291%,说明二测版《王琦九种中医体质量表(0-3岁婴幼儿版)》结构效度良好。结论:1.本研究编制的终版《王琦九种中医体质量表(0-3岁婴幼儿版)》由9个亚量表,共43个条目组成,均为正向计分;2.《王琦九种中医体质量表(0-3岁婴幼儿版)》具有较好的可行性,在信度分析方面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分半信度、再测信度均有良好的表现,在效度分析方面的内容效度、结构效度几个方面亦有良好的表现。

牟彦沁[7](2021)在《天津地区孕妇妊娠期用药状况及其妊娠结局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文中指出目的通过对天津地区孕妇一般情况、孕前及孕期生活方式、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患病情况、妊娠期用药情况以及妊娠结局进行调查,并对不良妊娠结局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明确不良妊娠结局的相关影响因素,探究妊娠期用药(包括中药及西药)与不良妊娠结局的相关性,为妊娠期合理用药提供循证依据。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按行政区划将天津市16个区划分为中心城区、郊区2个区域,采用抽签法从2个区域中各抽取4-5个市辖区,对所抽中市辖区1-2家医院产科2020年7月-2020年11月分娩的产妇进行横断面调查。采用统一的《妊娠期用药状况调查表》对符合标准的产妇进行问卷调查,将问卷信息录入Microsoft Excel,通过SPSS 22.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一般情况:本研究共调查1912例产妇,有效问卷1798份,问卷合格率94.04%(1798/1912)。其中中心城区916份,郊区882份。1798例产妇年龄分布为19~45岁,平均年龄为(30.4±4.1)岁。自然受孕1756例(97.7%),辅助生殖受孕42例(2.3%);双胎妊娠10例(0.6%);GDM(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妊娠期糖尿病)304例(16.9%)、妊娠期高血压疾病88例(4.9%);合并贫血193例(10.7%)、合并甲状腺疾病95例(5.3%)、合并妇科疾病94例(5.2%)、合并乙肝16例(0.9%)、合并心脏疾病6例(0.3%)、合并STD(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性传播疾病)6例(0.3%)、合并精神/神经系统疾病4例(0.2%)。2.妊娠期用药情况:天津地区产妇妊娠期用药率为31.2%,其中西药用药率为24.5%,中药用药率为9.6%,同时应用中药、西药产妇为5.3%。孕激素是妊娠期使用率最高的西药,用药率为13.7%;中药以中成药形式使用为主,中药主要被用于保胎和治疗上呼吸道感染。3.妊娠结局:1798例产妇中,顺产743例(41.3%),剖宫产1055例(58.7%)。发生不良妊娠结局产妇219例,发生率为12.2%。其中巨大儿117例(6.5%),早产59例(3.3%),出生低体重43例(2.4%),新生儿窒息12例(0.7%),死胎2例(0.1%),新生儿死亡1例(0.06%),新生儿畸形15例(0.8%)。4.妊娠期用药与不良妊娠结局的关系: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妊娠期用药与未用药产妇发生不良妊娠结局(13.19%VS11.72%),包括巨大儿(6.95%VS6.31%)、早产(3.74%VS3.07%)、出生低体重(2.67%VS2.26%)、新生儿窒息(0.53%VS0.73%)、死胎(0.36%VS0)、新生儿死亡(0VS0.08%)、新生儿畸形(0.53%VS0.97%)的风险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妊娠期应用中药与未用中药产妇发生不良妊娠结局(8.67%VS12.48%),包括巨大儿(5.78%VS6.55%)、早产(1.16%VS3.49%)、出生低体重(0.58%VS2.57%)、新生儿窒息(0VS0.73%)、死胎(0.58%VS0.06%)、新生儿死亡(0VS0.06%)、新生儿畸形(0.58%VS0.86%)的风险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妊娠期应用西药与未用西药产妇发生不良妊娠结局(13.84%VS11.57%),包括巨大儿(7.23%VS6.24%)、早产(3.93%VS3.04%)、出生低体重(3.10%VS2.13%)、新生儿窒息(0.62%VS0.68%)、死胎(0.41%VS0)、新生儿死亡(0VS0.08%)、新生儿畸形(0.41%VS0.99%)的风险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5.不良妊娠结局相关影响因素: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超重(BMI24-27.9kg/m2)及肥胖(BMI≥28kg/m2)(X2=18.428,P=0.000)、ART(X2=7.892,P=0.005)、双胎妊娠(X2=0.109,P=0.039)、心脏疾病(X2=4.893,P=0.027)、妊娠期高血压疾病(X2=21.215,P=0.000)、GMD(X2=9.442,P=0.002)是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的危险因素;超重及肥胖(X2=28.542,P=0.000)、GDM(X2=8.189,P=0.004)是巨大儿发生的危险因素;超重及肥胖(X2=9.633,P=0.008)、不良妊娠史(X2=4.587,P=0.032)、剖宫产史(X2=8.025,P=0.005)、双胎妊娠(X2=31.877,P=0.000)、心脏疾病(X2=8.947,P=0.003)、妊娠期高血压疾病(X2=19.044,P=0.000)是早产发生的危险因素;ART(X2=26.063,P=0.000)、双胎妊娠(X2=97.639,P=0.000)、妊娠期高血压疾病(X2=31.908,P=0.000)是出生低体重发生的危险因素。一般情况、孕产情况、生活方式、妊娠合并症与新生儿畸形、新生儿窒息无明显相关性。将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的协变量,结果显示,超重、肥胖产妇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风险比BMI正常(BMI<24kg/m2)产妇高0.561倍、0.776倍,双胎妊娠、合并心脏疾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GDM产妇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风险比单胎妊娠、未合并心脏疾病、未患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未患GDM产妇高9.199倍、5.602倍、1.522倍、0.515倍;超重、肥胖产妇发生巨大儿的风险比BMI正常产妇高0.827倍、2.232倍,GDM产妇比未患GDM发生巨大儿的风险高0.572倍;与无剖宫产史、单胎妊娠、未合并心脏疾病、未患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妇相比,有剖宫产史、双胎妊娠、合并心脏疾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妇发生早产的风险高1.172倍、24.251倍、11.095倍、3.563倍;单胎妊娠、为患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妇相比,双胎妊娠、妊娠期高血压产妇发生出生低体重的风险高27.435倍、5.588倍。结论1.天津地区产妇妊娠期用药率为31.2%,其中西药用药率为24.5%,中药用药率为9.6%,同时应用中药、西药产妇为5.3%。孕激素是妊娠期使用率最高的西药,用药率为13.7%。中药以使用中成药为主,主要被用于保胎和治疗上呼吸道感染。2.妊娠期用药(包括以补肾、解表为主的中药及以孕激素为主的西药)与不良妊娠结局(包括巨大儿、早产、出生低体重、新生儿窒息、死胎、新生儿死亡、新生儿畸形)无明显相关性。但因本研究样本量较小,可能对研究结果造成一定影响,故还需对妊娠期用药进行长期监测,以降低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风险。3.肥胖、双胎妊娠、心脏疾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GDM是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肥胖、GDM与巨大儿的发生密切相关,剖宫产史、双胎妊娠、心脏疾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与早产密切相关;双胎妊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与出生低体重密切相关。因此,妊娠期应注重体重的管理,控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GDM等妊娠并发症,减少双胎妊娠,以降低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风险。

郭昱宏[8](2021)在《早产儿血清VE水平测定及其临床意义》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研究分析163例早产儿的血清维生素E(Vitamin E,VE)的水平,研究不同性别、不同胎数、不同胎龄、不同出生体重、不同出生体重和胎龄的关系早产儿血清维生素E的水平,以及感染与非感染早产儿血清维生素E的水平,为早期防治早产儿维生素E缺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8月在我院新生儿科治疗的163例早产患儿,依据性别、胎数、胎龄、出生体重、出生体重和胎龄的关系、是否感染进行分组。采集患儿入院24小时全血标本2ml,在0~4℃冷藏避光环境下离心处理得到血清,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测定VE水平。使用SPSS 26.0统计软件分析比较各组间VE水平的差异。[结果]本次研究共有163例早产儿,具体分析结果如下:1纳入研究的早产患儿的基本资料分析:本次163例早产患儿中,血清VE数据呈偏态分布,VE总体水平在[3.5(2.8,4.7)]mg/L,其中VE水平正常29例(17.8%),缺乏134例(82.2%)。VE总体缺乏率达82.2%。2早产儿血清VE水平与性别的关系:男婴75例,其VE水平为[3.60(2.60,4.60)]mg/L,其中正常 10 例(13.3%),缺乏 65 例(86.7%);女婴 88 例,其VE水平为[3.40(2.80,4.80)]mg/L,其中正常19例(21.6%),缺乏69例(78.4%)。组间比较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显示早产儿VE水平与性别可能没有关系。3早产儿血清VE浓度和胎数的关系:单胎组102例,其VE水平为[3.90(2.975,4.95)]mg/L,其中正常 25 例(24.5%),缺乏 77 例(75.5%);双胎组 61 例,其 VE 水平为[2.40(3.10,3.75)]mg/L,其中正常 4 例(6.6%),缺乏57例(93.4%)。组间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可认为单胎早产儿血清VE水平明显高于双胎早产儿。4早产儿血清VE浓度和胎龄的关系:早期早产儿组8例,其VE水平为[3.05(1.825,4.50)]mg/L,其中正常 1 例(12.5%),缺乏 7 例(87.5%);中期早产儿组16例,其VE水平为[3.05(2.275,4.65)]mg/L,其中正常1例(6.2%),缺乏15例(93.8%);晚期早产儿组139例,其VE水平为[3.50(2.80,4.70)]mg/L,其中正常 27 例(19.4%),缺乏 112 例(80.6%)。使用 Spearman相关分析对早产儿血清VE水平和胎龄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为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r值0.174,可认为血清VE水平与早产儿胎龄正相关;对三组样本进一步进行各组间对照,p值均大于0.05,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早产儿血清VE浓度和出生体重的关系:极低出生体重组10例,其VE水平为[3.35(2.075,4.05)]mg/L,其中正常 0 例(0.0%),缺乏 10 例(100%);低出生体重组93例,其VE水平为[3.30(2.65,4.40)]mg/L,其中正常8例(8.6%),缺乏85例(91.4%);正常出生体重组60例,其VE水平为[4.20(3.20,5.55)]mg/L,其中正常21例(35.0%),缺乏39例(65.0%)。使用Spearman相关分析对早产儿血清VE水平与出生体重进行分析,结果为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r值0.255,可认为早产儿血清VE水平与出生体重正相关;对三组样本进一步进行组间比较,低出生体重组和正常出生体重组早产儿血清VE水平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认为低出生体重早产儿血清VE水平[3.30(2.65,4.40)]mg/L低于正常出生体重早产儿血清VE水平[4.20(3.20,5.55)]mg/L,极低出生体重组和低出生体重组早产儿血清VE水平以及极低出生体重组和正常出生体重组早产儿血清VE水平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不同出生体重和胎龄的关系的早产儿血清VE水平的比较:小于胎龄儿组33 例,其 VE 水平为[3.20(2.30,4.15)]mg/L,其中正常 1 例(3.0%),缺乏32 例(97.0%);适于胎龄儿组 125 例,其 VE 水平为[3.60(2.80,4.80)]mg/L,其中正常25例(20.0%),缺乏100例(80.0%);大于胎龄儿组5例,其VE水平为[6.70(3.10,7.00)]mg/L,其中正常 3 例(60.0%),缺乏 2 例(40.0%)。组间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进行成对比较,小于胎龄儿组与适于胎龄儿组间VE水平存在差异(p<0.05),可认为小于胎龄早产儿血清VE水平[3.2(2.3,4.15)]mg/L 低于适于胎龄早产儿[3.6(2.8,4.8)]mg/L;小于胎龄儿组与大于胎龄儿组间VE水平存在差异(p<0.05),可认为小于胎龄早产儿 VE 水平[3.2(2.3,4.15)]mg/L 低于大于胎龄早产儿[6.7(3.1,7.0)]mg/L;而尚不能认为适于胎龄儿组与大于胎龄儿组间血清VE水平存在差异(p>0.05)。7早产儿血清VE水平和感染与否的关系:感染性疾病组140例,其VE水平为[3.40(2.725,4.40)]mg/L,其中 VE 水平正常 17 例(12.1%),缺乏 123例(87.9%),非感染性疾病组23例,其VE水平为[5.10(3.10,5.80)]mg/L,其中VE水平正常12例(52.2%),缺乏11例(47.8%)。组间比较得出p值0.00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早产儿血清VE水平感染性疾病组低于非感染性疾病组。[结论]1.163例早产儿血清VE水平总体缺乏率达82.2%;2.早产儿血清VE水平无性别差异,但与与出生体重和胎龄呈正相关;单胎早产儿血清VE水平高于双胎早产儿VE水平;3.小于胎龄早产儿血清VE水平低于适于胎龄和大于胎龄早产儿;4.早产儿血清VE水平与感染有关,患有感染性疾病早产儿的血清VE水平低于未患感染性疾病早产儿的血清VE水平,维生素E水平较低,是导致早产儿感染的因素之一。

祁庆[9](2021)在《乙型肝炎病毒携带孕妇合并妊娠期糖尿病引发早产的病例对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乙型肝炎病毒携带合并妊娠期糖尿病的孕妇孕产结局情况,分析引发早产的危险因素,为提升母婴健康水平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04月-2019年4月在南京市第二医院早产分娩的病例作为早产病例组(共170例),病例符合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诊断,其中,符合乙型肝炎病毒携带合并妊娠期糖尿病的孕妇纳入早产HBV携带合并GDM组(共80例),符合乙型肝炎病毒携带无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纳入早产HBV携带非GDM组(共90例)。选取同期在南京市第二医院分娩未早产的病例作为未早产对照组(共170例),病例符合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诊断,其中乙型肝炎病毒携带合并妊娠期糖尿病的孕妇纳入未早产HBV携带合并GDM组(共80例),乙型肝炎病毒携带无妊娠期糖尿病的孕妇纳入未早产HBV携带非GDM组(共90例)。用回顾性的方法对各组孕妇进行人口学资料(姓名、年龄、最高学历、居住地、工作状态、医保、体质指数、经济状况等)、孕产史情况(孕次、产次、剖宫产次数、流产次数等)、孕产期情况(包括妊娠呕吐、阴道出血、孕期抗病毒用药、吸烟、产检次数、ALT、AST)、孕产结局情况(包括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胎膜早破、胎盘早剥等)的资料统计。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一般资料和问卷结果进行描述,采用t检验对各组孕妇资料中的计量资料进行比较分析;采用X2检验对各组孕妇资料中计数资料构成比进行比较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早产的影响因素。[结果](1)早产病例组和未早产对照组、未早产HBV携带合并GDM组和未早产HBV携带非GDM组在孕产结局情况(胎膜早破、新生儿窒息、胎儿窘迫、胎盘早剥、产后出血)上经X2检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早产HBV携带合并GDM组的新生儿窒息率、胎儿窘迫率、胎盘早剥率、产后出血率、胎膜早破率均高于早产HBV携带非GDM组,经X2检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研究病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早产HBV携带合并GDM组的人口学因素(平均年龄、体质指数分布)、孕产史情况(流产次数分布)、孕产期情况(ALT、AST)上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研究病例早产多因素分析显示:流产次数(OR=1.138,P=0.028)、高龄(OR=1.138,P=0.028)、体质指数(OR=2.690,P=0.018)、ALT(OR=2.426,P=0.004)、AST(OR=1.432,P=0.009)均是研究病例早产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乙型肝炎病毒携带孕妇合并妊娠期糖尿病可增加孕产妇不良孕产结局的风险。高龄、流产次数、体质指数异常、肝功能指标异常均是乙型肝炎病毒携带孕妇合并妊娠期糖尿病发生早产的的危险因素,值得临床广泛关注。

张盈盈,高云霞,郭倩,方源[10](2020)在《新生儿早产喂养不耐受的相关因素分析及防护对策》文中指出目的调查新生儿早产喂养不耐受的主要因素,为临床实施护理干预提供重要依据。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本院早产新生儿168例,收集新生儿的一般资料和临床信息,统计其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将喂养不耐受早产新生儿分为发生组(n=35),喂养耐受早产新生儿分为未发生组(n=133),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影响早产新生儿不耐受的主要因素。结果纳入的168例新生儿中,有35例出现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为20.83%;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呼吸窘迫综合征、生后48 h持续正压通气、生后48 h应用枸橼酸咖啡等均为早产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主要因素。结论呼吸窘迫综合征、生后48 h持续正压通气、生后48 h应用枸橼酸咖啡均为早产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主要因素,临床护理应根据上述因素,采取相应的防护对策,从而减少早产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发生。

二、860例早产的临床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860例早产的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宫腔镜治疗宫腔因素所致不孕不育患者的生殖预后疗效(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2 结果
3 讨论

(2)胎儿纤维连接蛋白检测对早产的预测价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不同f FN、CL检测结果孕妇7 d内、7~14 d内、15 d~37周内早产发生率对比
    2.2 f FN检测结果对早产的临床预测价值分析
3 讨论

(3)会阴超声检测宫颈长度对早产高危孕妇与先兆早产孕妇发生早产的预测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诊断标准
        1.2.1 早产高危孕妇诊断标准
        1.2.2 先兆早产孕妇诊断标准
    1.3 纳入及排除标准
    1.4 方法
    1.5 观察指标
    1.6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孕妇不同妊娠结局的宫颈长度对比
    2.2 会阴超声检测宫颈长度对妊娠结局预测的准确性分析
3 讨论

(4)延安市某三甲医院近五年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3474例病例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内容
    1.2 研究方法
    1.3 统计学方法
第二章 结果
    2.1 不同妊娠间隔时间的孕妇人数对比
    2.2 五组产妇一般资料的分析
    2.3 五组产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与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率的比较
    2.4 五组产妇胎盘异常情况发病率的比较
    2.5 五组产妇不良妊娠结局发病率的比较
    2.6 五组新生儿不良结局发病率的比较
    2.7 五组产妇分娩方式的比较
第三章 讨论
    3.1 五组产妇人数及一般资料的分析
    3.2 五组产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与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率的比较
    3.3 五组产妇胎盘异常情况发病率的比较
    3.4 五组产妇不良妊娠结局发病率的比较
    3.5 五组新生儿不良结局发病率的比较
    3.6 分娩方式的比较
    3.7 本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第四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间隔时间对妊娠结局影响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5)双胎妊娠一胎胎死宫内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第1章 前言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双胎妊娠
        2.1.1 双胎妊娠的类型
        2.1.2 双胎妊娠的诊断
        2.1.3 双胎妊娠的并发症
    2.2 双胎妊娠一胎胎死宫内
        2.2.1 双胎妊娠一胎胎死宫内的流行病学
        2.2.2 双胎妊娠一胎胎死宫内的病因
        2.2.3 双胎妊娠一胎胎死宫内影响存活胎儿结局的因素
        2.2.4 双胎妊娠一胎胎死宫内影响存活胎儿结局的发病机制
        2.2.5 双胎妊娠一胎胎死宫内的管理
第3章 资料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诊断
    3.3 研究方法
    3.4 统计分析
第4章 结果
    4.1 一般情况
    4.2 治疗及预后情况
    4.3 双胎妊娠sIUFD的妊娠结局
    4.4 双胎妊娠sIUFD发生在不同孕期的妊娠结局比较
第5章 讨论
    5.1 双胎妊娠一胎胎死宫内的病因及发病率
    5.2 双胎妊娠一胎胎死宫内的存活胎儿的危险因素
    5.3 双胎妊娠一胎胎死宫内的管理策略
        5.3.1 双胎妊娠一胎胎死宫内的围产期管理
        5.3.2 双胎妊娠一胎胎死宫内的终止妊娠的时机及分娩方式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在学期间所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6)《王琦九种中医体质量表(0-3岁婴幼儿版)》的编制与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婴幼儿中医体质的研究进展
        1 古代医家对于婴幼儿生理特点的研究
        1.1 “纯阳之体”说
        1.2 “稚阴稚阳”说
        1.3 “少阳之体”说
        1.4 “五脏有余不足”说
        2 近现代学者对婴幼儿体质分类的研究
        2.1 对新生儿体质分类的研究
        2.2 对婴幼儿体质分类的研究
        3 婴幼儿体质与疾病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4 婴幼儿体质的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4.1 先天禀赋
        4.2 后天获得
        5 开发婴幼儿中医体质量表的价值和意义
    综述二 婴幼儿健康状况测评量表研究现状
        1 发育行为评定量表
        1.1 发育行为与评定方式
        1.2 发育行为心理评定量表应用价值
        1.3 发育行为心理评定量表的分类
        2 婴幼儿发育能力评定量表
        2.1 发育筛查类评定量表
        2.2 发育诊断类评定量表
        3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研究部分
    前言
        1 研究背景
        2 研究目的
        3 研究内容
        4 技术路线
    第一章 《王琦九种中医体质量表(0-3岁婴幼儿版)》的初步编制
        1 《王琦九种中医体质量表(0-3岁婴幼儿版)》的编制理念
        1.1 理论框架
        1.2 判定思路
        1.3 条目的表述方式
        2 《王琦九种中医体质量表(0-3岁婴幼儿版)》结构及条目的确定
        2.1 量表结构的确定
        2.2 量表条目的确定
        3 《王琦九种中医体质量表(0-3岁婴幼儿版)》初测研究
        3.1 初测调查研究方案
        3.2 初测调查的一般结果
        3.3 初测量表的项目分析
        3.4 修订条目形成二测量表
    第二章 《王琦九种中医体质量表(0-3岁婴幼儿版)》的性能评价
        1 方案与方法
        1.1 研究方案
        1.2 研究方法
        2 研究结果
        2.1 背景情况
        2.2 量表的可行性
        2.3 量表的信度评价
        2.4 量表的效度评价
        2.5 形成终版量表
    第三章 结语
        1 对于量表所测内容的讨论
        2 对于《王琦九种中医体质量表(0-3岁婴幼儿版)》优势的讨论
        3 对于《王琦九种中医体质量表(0-3岁婴幼儿版)》不足的讨论
        4 《王琦九种中医体质量表(0-3岁婴幼儿版)》编制研究总结
        4.1 《王琦九种中医体质量表(0-3岁婴幼儿版)》的条目评价
        4.2 《王琦九种中医体质量表(0-3岁婴幼儿版)》的性能评价
        5 《王琦九种中医体质量表(0-3岁婴幼儿版)》编制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附录4
附录5
附录6

(7)天津地区孕妇妊娠期用药状况及其妊娠结局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1.1 目标人群
        1.2 入选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样本量计算
        2.2 抽样方法
    3 调查研究内容
        3.1 设计调查表
        3.2 调查方法
        3.3 质量控制
    4 不良妊娠结局的定义
    5 统计方法
结果
    1 抽样结果
    2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2.1 人口学特征
        2.2 孕产情况
    3 调查对象生活方式
    4 调查对象妊娠情况
        4.1 受孕方式
        4.2 单/双胎
        4.3 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
    5 妊娠期用药情况
        5.1 妊娠期用药情况概述
        5.2 妊娠期西药用药情况
        5.3 中药使用情况
    6 妊娠结局
        6.1 分娩方式
        6.2 分娩孕周
        6.3 胎儿/新生儿情况
    7 不良妊娠结局及相关影响因素
        7.1 不良妊娠结局
        7.2 不良妊娠结局产妇妊娠期用药情况
        7.3 妊娠期用药与不良妊娠结局的单因素分析
        7.4 不良妊娠结局相关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7.5 不良妊娠结局相关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中药在妊娠期的应用研究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8)早产儿血清VE水平测定及其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维生素E的作用及其与新生儿相关疾病的临床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9)乙型肝炎病毒携带孕妇合并妊娠期糖尿病引发早产的病例对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文献综述 HBV携带合并GDM早产孕妇的相关研究进展
    1. 乙型肝炎病毒携带孕妇的研究现状
        1.1 乙型肝炎病毒携带孕妇的研究背景
        1.2 乙型肝炎病毒携带孕妇与孕产结局的关系
        1.2.1 与妊娠期高血压的关系
        1.2.2 与妊娠期糖尿病的关系
        1.2.3 与产后出血的关系
        1.3 乙型肝炎病毒携带与围生儿结局的关系
        1.3.1 与胎儿窘迫的关系
        1.3.2 与早产的关系
    2、GDM孕妇的研究现状
        2.1 GDM研究概述
        2.2 GDM对母儿结局的影响
        2.2.1 对母体的影响
        2.2.2 对产儿的影响
        2.3 GDM对母儿远期的影响
    3、早产的研究概述、相关因素及临床干预
        3.1 早产的研究概述
        3.2 早产发生的影响因素
第1章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1.1 抽样量计算
        1.1.2 研究分组
        1.1.3 诊断标准
        1.1.4 纳入标准
        1.1.5 排除标准
        1.1.6 脱落标准
    1.2 研究方法
        1.2.1 测量工具和观察指标
        1.2.2 资料收集评价方法
        1.2.3 质量控制
        1.2.4 统计分析
        1.2.5 技术路线
第2章 结果
    2.1 研究病例脱落情况分析
        2.1.1 早产病例
        2.1.2 未早产病例
    2.2 研究病例孕产结局情况分析
        2.2.1 病例组与对照组分析
        2.2.2 早产HBV携带合并GDM组和早产HBV携带非GDM组分析
        2.2.3 未早产HBV携带合并GDM组和未早产HBV携带非GDM组分析
    2.3 研究病例早产的单因素分析
        2.3.1 人口学资料的单因素分析
        2.3.2 孕产史情况单因素分析
        2.3.3 孕产期情况单因素分析
    2.4 HBV携带合并GDM病例早产的多因素分析
第3章 讨论
    3.1 HBV携带合并GDM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3.2 HBV携带合并GDM孕妇早产引发的危险因素
        3.2.1 高龄对HBV携带合并GDM孕妇早产引发的影响
        3.2.2 流产次数对HBV携带合并GDM孕妇早产引发的影响
        3.2.3 肝功能指标对HBV携带合并GDM孕妇早产引发的影响
第4章 结论
    4.1 本研究创新及不足之处
        4.1.1. 创新性
        4.1.2. 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四、860例早产的临床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宫腔镜治疗宫腔因素所致不孕不育患者的生殖预后疗效[J]. 南晓琴. 临床研究, 2021(10)
  • [2]胎儿纤维连接蛋白检测对早产的预测价值研究[J]. 潘明珍. 中国实用医药, 2021(24)
  • [3]会阴超声检测宫颈长度对早产高危孕妇与先兆早产孕妇发生早产的预测价值[J]. 唐玉贞. 中国实用医药, 2021(19)
  • [4]延安市某三甲医院近五年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3474例病例特征分析[D]. 马金梅. 延安大学, 2021(11)
  • [5]双胎妊娠一胎胎死宫内临床分析[D]. 黄健. 吉林大学, 2021(01)
  • [6]《王琦九种中医体质量表(0-3岁婴幼儿版)》的编制与评价研究[D]. 李竹青.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7]天津地区孕妇妊娠期用药状况及其妊娠结局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D]. 牟彦沁.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8]早产儿血清VE水平测定及其临床意义[D]. 郭昱宏. 昆明医科大学, 2021(01)
  • [9]乙型肝炎病毒携带孕妇合并妊娠期糖尿病引发早产的病例对照研究[D]. 祁庆.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10]新生儿早产喂养不耐受的相关因素分析及防护对策[J]. 张盈盈,高云霞,郭倩,方源.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0(22)

标签:;  ;  ;  ;  ;  

早产860例临床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