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学校教学机制做好校级教学管理

结合学校教学机制做好校级教学管理

一、结合本校教学机制 做好院级教学管理工作(论文文献综述)

李忠芝,王成名[1](2021)在《高校院级办公室队伍建设问题分析》文中研究说明高校院级教学管理工作是高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发展的基础和保证。院级教学管理队伍尤其是院级办公室队伍是院级教学管理工作得以完成的中坚力量,故需予以重点关注。以吉林省长春市某高校为例,探讨高校院级办公室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分析院级办公室队伍的发展状况和内在原因,提出从准入资格、培训学习、个人发展以及保障机制等方面着手,强化队伍建设,力求对保障高校教育教学效果有所裨益。

崔自勤[2](2021)在《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学校教学组织变革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高考作为联结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的重要环节,其改革动向直接牵引着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方向。2014年9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标志着我国新一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正式启动。新高考直接催生了新的高中教育目标和学校组织形态,尤以对教学组织的影响为最。为符应新高考的要求,作为高中学校组织的关键构成——教学组织的变革势在必行。本文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比较研究法、案例分析法和调查研究法,对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学校教学组织的变革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运用文献研究法选择以人为中心、以组织为中心和强调情境互动的学校教学组织变革理论,并将之作为贯穿始终的理论基础;通过比较研究法厘清了主要西方发达国家教学组织的结构及特征,为探索我国高中学校教学组织变革提供了域外视野;藉由案例分析法提炼出部分高中学校改革的先行经验,为高中学校课程组织和年级组织的变革提供了参考路径;运用问卷调查和观察法明晰了高中学校教学支持组织的现状和问题,为探究高中教学支持组织建设指明了解决思路。围绕新高考改革的目标,本研究从实践、政策和理论层面分析了高中学校组织变革的逻辑起点,以高中学校教学组织的构成要素,如教学管理组织、课程组织、教研组织、班级组织、年级组织和教学支持组织等为变革重点,提出了高中学校教学组织变革的策略和路径。本文认为:其一,教学管理组织变革应从结构扁平化、人员专业化、职责明确化、系统信息化等方面进行有序推进。其二,课程组织变革需要运用职能分类法对机构设置、组织设计和制度建设进行适当调整。其三,教研组织变革应从明晰职能定位、优化组织结构、创新活动形式、拓展活动内容等路径进行合理实施。其四,班级组织变革则需要从强化班级育人功能、变革班级组织形式、创新班级组织架构、转换班主任角色定位、凸显班级空间服务功能等方面进行逐步落实。其五,年级组织变革应充分借鉴我国高中学校年级组织变革的先行经验,从定位明确、权力集中、职能发挥、特色构建、环境创设等角度进行深入探索。其六,教学支持组织变革则需要从基点、方向、出路、保证、趋势等方面进行改进完善。在此基础之上,本文从高中学校对新高考改革需要整体谋划和未来高中学校组织变革发展的主要趋势两大方面对未来高中学校组织变革进行了展望。

周冉[3](2020)在《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以南昌大学为例》文中研究表明教学是高校培养人才的基石,而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在大学的内部质量监控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是监控教师的教学质量,促进教学水平提高的重要手段。虽然经过不断探索和改进,我国各高等院校也普遍开展了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所采用的评价体系、实施方案与具体措施也是各具特色,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已逐渐得到大家的认可,但在实际实施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过程中,还是出现了许多问题。本文采用案例分析法,以一所高校为案例进行研究,即以南昌大学为样本,采用文献研究法、政策文本分析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南昌大学现行的教师教学质量评价进行分析,总结出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探究问题背后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尝试提出优化的建议。本研究共分为六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是论述了研究的背景、目的与意义,阐明研究思路与方法。第二部分是理论基础。主要是界定了基本概念,梳理了国内外在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方面的相关研究。第三部分是对南昌大学的教师教学质量评价进行研究分析。以南昌大学的学生、教师、督导、教务处管理人员为访谈对象,通过深度访谈,了解南昌大学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现状以及学生、教师、督导、教务处管理人员对该制度的看法,南昌大学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实施多年,虽取得一些成效,却也暴露了一些问题:学生对评教的认识不够;督导评教导向性功能发挥不足;评教中存在“迎合”现象;评教时间安排缺乏合理性;评教结果反馈信息不足。第四部分是原因分析。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剖析南昌大学教师教学评价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有:评教工作宣传与培训不足;督导评教工作重心还未完全转移;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中存在师生博弈;重视总结性评价,忽视形成性评价;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中存在管理主义倾向;评价结果公开与教师隐私保护之间存在矛盾。第五部分是对策与思考。从以下五个方面对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优化措施进行讨论:加强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文化建设;高度重视并强化改进意识;优化评教结果的处理与使用;合理安排评教时间;以学生的学习成果为导向。

张帆[4](2020)在《缅甸云华师范学院汉语口语教学现状调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汉语热”席卷全球,汉语教学事业蒸蒸日上,汉语学习成为时下热议的话题。缅甸作为“一带一路”倡议中交流合作的国家之一,汉语教学的情况得到了学者们的关注,研究内容不断深入与发展。口语教学是汉语教学的重要一环,本文主要研究的是缅甸云华师范学院的口语教学现状,通过调查研究,使相关人员能够清楚地了解目前的口语教学情况,针对总结出的问题,实施更具针对性的教学措施。希望研究能为这所学校口语教学的发展尽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同时希望能够引起更多的学者对缅甸华校汉语口语教学的关注。第一章从整体上介绍缅甸云华师范学院汉语教学概况,包括:基本构成、师资队伍、课程安排、使用教材。学院由四个部门组成,共108名教师,由中国教师和本土教师组成,中国教师人数远多于本土教师,且来源不同;学院存在两种形式的汉语教学,课程安排、使用教材因教学形式不同而不同。第二章通过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课堂观摩法对缅甸云华师范学院汉语口语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主要包括师资队伍、教学管理、课程安排、教学设备、教学对象、教材使用、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八个层面。调查结果显示,缅甸云华师范学院口语教学在师资队伍、教学管理、教学对象、教材使用上存在较大问题。第三章针对调查结果,总结缅甸云华师范学院口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总结出的师资不稳定、分班不细致、教材不适用、缺少严格的教学管理、学生课堂参与度低的问题进行细致的分析,找出问题所在的原因。第四章就调查中发现的问题,提出缅甸云华师范学院汉语口语教学建议。针对师资问题,应从三个方面稳定师资队伍,确保师资质量。针对教学对象的问题,应细化教学对象口语水平,合理分班;针对教材问题,应结合使用其他教材,增大现有教材的可利用价值;针对教学管理问题,应从集体备课、检验教学质量、对接教学工作三个方面严格口语教学管理;针对学生课堂参与度低的问题,应帮助学生树立信心。

张华[5](2020)在《高校课程思政内涵建构及实践路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当前,国内外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经济全球化程度日益加深,国与国之间合作与冲突并存,政治、文化相互影响和渗透。国内社会随着经济市场化的发展凸显层级化,不同阶层的人们的政治、思想观念也随之多元化。借助互联网技术,国内外的思想交汇激荡、泥沙俱下,对我国的意识形态安全带来严重挑战。为了应对这种挑战,2016年12月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提出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回归课堂教学主渠道的政治要求,开启了我国高等教育领域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索。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是高校贯彻立德树人的切入点,是着力解决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和培养什么人的有效载体。本研究提出,新时代的“立德树人”之“德”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个人道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而是指忠于中国共产党、中国政治理想、政治道路、政治体制的“政治道德”;“人”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国民”,而是作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政治人”。课程思政的核心内涵就是在对学生传授学科专业知识的同时,广泛开展以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核心的政治认同教育,为学生建构一个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的课程环境。为此,课程思政建设应该首先抓住对立德树人及课程思政内涵、目标、意义的准确理解并形成统一认识,以此为基础建立并完善操作性强、资源配置合理及制度化保障的课程思政行动体系。通过文献研究和实证调查发现,当前课程思政建设存在如下方面的主要问题:在对课程思政的认识和理论研究层面,我们发现高校管理层、专业教师等对德育之“德”与立德树人之“德”存在混淆的现象非常普遍。虽然相关研究都是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开展,但是并没有深入研究“新时代”新在何处,新时代对课程思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什么样的新要求,赋予课程思政什么样的新内涵、新使命,没有凝练出习近平同志关于立德树人论述的时代内涵。在实施层面,专业课教师推行课程思政的自觉性不够;高校课程思政实施的中层组织架构权责不够具体;部分高校制定的课程思政实施制度分工不细、表述笼统、操作性不强;高校专业课教师缺少系统化培训以及建立课程思政有效评价体系非常困难等等。为了保证课程思政建设沿着正确的方向、道路长期稳定的发展,本研究提出如下建议:第一,高校管理者、教师及学生群体,尤其是各高校领导层首先必须统一认识高等教育立德树人要“立”的是政治方向;要“树”的是大学生群体对党的政治理想、政治道路、政治体制、路线方针等认同,毕业后能有坚定政治立场,学会政治参与的“政治人”。第二,各高校在管理组织架构和实施制度层面要权责细分、分工与落实均要到人,尤其是要在坚持校党委统一领导下发挥二级院系党组织的核心作用,加强课程思政资源保障,如新设“党委教师工作部”加强对教师队伍管理。第三,建议各高校要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对专业课教师的指导培训,确保所有课程教学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协同。第四,各高校要利用好现行教学督导队伍、学生信息员队伍开展课程思政实施过程评价,要体现鲜明的知、情、行的统一性。最后,通过动态评价,深入反思和持续改进本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形式、内容,在改革创新中解决问题并制度化取得的经验成果,从而使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能有实效并得到长期推行,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可靠接班人。

宋晓昱[6](2020)在《基于审核评估结果的地方高校本科教学质量持续改进研究》文中认为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到提高质量、内涵发展的新阶段,提高本科教育教学质量是高等教育的永恒话题。教育部对普通高校开展的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是新形势下对高校本科教育教学质量进行的一次外部评估。以审核评估结果为导向,解决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对引导高校根据自身特色合理定位,全面落实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推进教学质量的持续改进,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黑龙江省20所参加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的地方高校为研究对象,将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布鲁姆掌握学习理论、现代教育评价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作为理论指导,明确审核评估、本科教学质量、持续改进概念。以黑龙江省20所参加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的地方高校的自评报告和审核评估专家组的形成性报告的内容为依据,运用文献研究法、内容分析法等方法,从定位与目标、师资队伍、教学资源、培养过程、学生工作、质量保障6个方面对黑龙江省地方高校本科教学质量的现状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与审核评估结果相结合,找出目前黑龙江省地方高校本科教学质量所存在的共性问题并深刻剖析问题的成因,最后针对11个问题提出相应对策。通过进一步明确培养定位和目标,巩固人才培养中心地位;完善体制机制,加大经费投入,提高师资队伍教学能力和水平;积极筹措资金,合理配置教学资源,为学生提出更多的学习选择;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师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成效;采取多种渠道,促进学生发展,基于学生学习成效完善教师教学评价的各类指标,促进教学质量持续改进。

康思宇[7](2018)在《我国高校二级学院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优化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提高教学质量是高校办学的永恒主题,健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是保证高校教学质量提高的基本要求。高校的二级学院作为本科教学实施主体,其教学质量直接决定了学校整体的教学质量,其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优化直接影响学校整体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完善。分析我国高校二级学院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现实情况之后发现,很多学校在制定人才培养标准、建构本科教学质量保障框架、开展教学督导、实施教学评估和质量监控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同时,目前高校二级学院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也存在许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许多高校二级学院开展质量保障工作并非基于真正主动自觉,而是将质量保障作为学校分配的任务来执行,缺乏对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系统设计;质量监控的方式方法简单化,不善于各种方式的综合运用;问题改进存在短效性,持续改进不足。分析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学院承担质量保障的主体意识缺乏,二是学院忽略质量保障的组织机制建设,三是学院忽视质量文化的培育。美、英等国的高校及其学院对教学质量保障都非常重视,具体做法各具特色,这些国家高校强烈的质量意识、注重质量保障的全员参与、重视制定合理的质量目标和标准、注重持续改进等方面的经验值得借鉴。我国高校二级学院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优化主要可以从五个方面着手:第一,坚持以目标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倡导全员参与和持续改进原则等四项基本原则,明确质量保障的指导思想;第二,建立决策指挥机制,建好质量监控组织和队伍,完善教学管理制度,构建成熟的组织机制,做好质量管理整体统筹和组织工作;第三,通过明确监控标准和依据,抓好主要监控环节,健全监控途径和方式,以优化质量监控系统,对教学的关键环节实现有效控制;第四,为推动持续改进工作,应重视质量信息的分析和反馈,明确改进主体及其责任,做好改进情况的督办和跟踪;第五,采用先进的质量保障理念,加强质量文化建设,优化教学资源配置,为质量保障的实施提供保证。

李胜利[8](2018)在《应用型本科英语类专业教学转型研究》文中认为当世界经济转型发展的飓风席卷全球之时,思变创新、转型跨越成为时代主题词。语言作为时代发展的活化石,始于实践,终于应用。今天的英语教学正处于转型的十字路口,为支撑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培养适销对路的高端应用型英语人才,成为应用型本科院校英语类专业教学转型的时代新使命。本研究采用混合研究方法,首先选取国内10所应用型本科院校为调查对象,以英语类专业教师教学体验、学生学习体验为调查内容,结合麦可思提供的中国英语类专业本科毕业生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的相关定制化数据,分析我国应用型本科英语类专业教学的现状与问题。其次,选取公办应用型本科、民办应用型本科以及混合所有制应用型本科共3所作为质性研究样本,通过解读不同属性院校英语类专业教学在转型制度供给、教师制度认同、教师行动选择与教学组织再造四个维度上的不同表现,评估诊断教学转型的制约瓶颈,反思剖析转型困难的深刻根源,探索总结推进转型的实践策略。为增强研究的科学性与逻辑严密性,本研究在对新制度主义理论进行借鉴与适切性改造的基础上,尝试为应用型本科英语类专业教学转型建构了一个融“制度供给——制度认同——行动选择——组织再造”为一体的动态“四维立体”螺旋式理论框架。该教学转型框架宏微共现,中观拓展。首先,在大学组织视域下探讨教学转型多元利益相关者的制度反应。在这个教学制度形成与变迁的多重博弈中,检视英语类专业教学转型制度供给与制度需求之间的适配状况。其次,利用宏观层面的制度环境与技术环境,对教学转型的正式制度供给进行合法性与合理性的论证。技术环境与制度环境之间交叉关系的不同,会产生不同的组合情况,各种情况为教学组织提供不同的制度供给选择。再次,本研究建构的“四维立体”整合分析框架,通过促成教学转型制度环境的宏观框架、学院及教学组织的中观框架及教师教学转型认同与行动的微观框架之间的互动与耦合,深描出了一个“鲜活真实的教学转型全景世界”。教师对教学制度的认同程度和行动选择状况构成教学转型制度分析的微观基础。基于学校、院系(部)组织及教师的转型行动反馈,本研究聚焦中观教学组织再造。本研究围绕应用型本科组织场域中,英语类专业教学转型为何迟迟难以推进这个核心问题,综合运用混合研究方法,整合量化调查与质性深访的结果,在借鉴与改造新制度主义理论框架的基础上,以公办应用型本科、民办应用型本科和混合所有制应用型本科英语类专业教学转型实践为主线,对我国应用型本科英语类专业教学转型路径进行探索。论文主体分为三部分:第一,通过构建应用型本科英语类专业教学转型的动态“四维立体”螺旋模型,分析转型内外环境,探究教学转型在四个维度上的作用机制及相互关系;第二,通过问卷调查和量化分析对我国应用型本科英语类专业教学现状进行整体扫描、问题凝练及瓶颈聚焦;第三,通过对不同属性应用型本科英语类专业教学转型的跟踪调查及对教师的深度访谈,深描教师教学转型的情感挣扎,探索教学组织再造的创新实践,重构教学转型理论,制定针对性的教学转型策略。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第一,本研究所建构的动态“四维立体”螺旋模型为应用型本科英语类专业教学转型打造了环环相扣的行动链(Action Chain)。教学转型在四大因素(教学制度供给、教师制度认同、教师转型行动选择和教学组织再造)和三大机制(合作机制、心理机制和反馈机制)共同作用下螺旋上升演进。第二、在应用祛魅——理性附魅——创新返魅的教学转型逻辑指引下,不同属性应用型本科英语类专业的教学转型,可能需要经历从学术型英语教学向应用型英语教学的“一次转型”和从传统通用英语(EGP)教学向“通用英语(EGP)+专门用途英语(ESP)”教学的“二次转型”。与此同时,推动与之相匹配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体系、教学管理、教师发展等方面也做出配套的应用型转型。院校属性、生源状况以及教学基础不同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其英语类专业教学转型呈现出不同的阶段性和特殊性特征。本研究针对英语类专业教学提出以下转型建议:第一,在提升教学转型制度供给力方面,以需求为导向,使教学转型制度供需匹配;查缺补漏,使教学转型制度供给不留空白;强化升级,使教学转型制度供给与时俱进;坚守底线,使教学转型制度有令必行;沟通协调,使教学转型制度供给多元完善。第二,在强化教学转型制度认同方面,激发教学转型原动力,满足转型教师的利益诉求及心理动机;把握教学转型继发力,深化转型教师的制度认知;锁定教学转型趋向力,激发教师教学转型的参与动机;明辨教学转型指示力,转变教师的转型参与态度。第三,在促进转型行动理性高效方面,导航定向,明确教学转型路向何方;绘就蓝图,规划教师职业生涯转型发展;取舍有度,突出教学转型重难点。第四,在教学组织再造提质增效方面,再造流程,环节入手;以生为本,能力导向;创新教学,强化应用;技术支撑,补齐短板;管理转型,共治共享。

杜国用[9](2016)在《高职院校校院两级教学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文中指出高职院校积极探索、实践校院两级教学管理,这是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需要,更是高职院校发展改革的方向。近年来,虽然取得一定成绩,但仍存在一些制约校院两级教学管理有序运行的问题。基于此,文章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完善的对策。

朱远来[10](2012)在《新疆哈萨克族现代教育发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当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西部大开发的背景下,新疆哈萨克族和哈萨克族地区正发生着深刻的社会变革,这种变化需要与之相适应的新观念和适应新生产生活方式的新的行为方式。这就需要教育充分发挥出文化功能,肩负起传播新观念、塑造培育现代化人的神圣责任、由此推动科技发展、经济振兴、文化繁荣与社会进步。同时,在这一过程中要切实解决好民族地区的发展问题,特别是要解决好教育发展问题。因为,发展民族教育是不断提高少数民族素质,振兴民族经济,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现代化的重要前提。同时也是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逐步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根本大计本研究在借鉴前人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整合运用民族学、社会学、教育人类学、教育生态学和历史学等不同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建构对新疆哈萨克族现代教育发展研究和分析的框架,通过对所选取的哈萨克族聚居地区有代表性的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尼勒克县、伊犁师范学院等所属不同办学类型和层次学校教育的田野调查,结合当前哈萨克族教育发展所处的经济、社会、文化、自然生态环境等方面的现实背景,借助历时与共时的比较,为正确制定民族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相关规划提供明确有针对性的实证依据,为当前哈萨克民族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提出最佳的教育选择和设计行之有效的未来教育发展的战略目标。研究结论可为后继的研究以及教育政策的关怀提供一定的(文献)参考与咨询,并进一步丰富和发展新疆民族教育的理论和实践体系。全文分为八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阐述了选题的目的与意义、相关研究的状况及动态、研究依据的主要理论与方法以及论文的研究思路;第二部分,新疆哈萨克族教育发展的自然、社会生态环境。在叙述新疆哈萨克族形成发展简史、经济社会及人口分布等基本概况的基础上,借助教育生态学理论,探讨了哈萨克族教育所依存的自然生态环境与教育发展的互动关系及其影响作用机制,从传统游牧经济及其生产生活方式、牧民定居及人口的国际迁移等方面对哈萨克族教育与其所依存的社会生态环境的关系进行了初步分析,并提出了优化社会生态环境的思考和建议;第三部分,新疆哈萨克族教育发展的文化生态环境。在借鉴教育人类学和教育生态学有关理论方法的基础上,选取了哈萨克文化生态环境中宗教和民俗两个方面的内容,探讨分析了它们与哈萨克族教育之间的关系及其相互影响;第四部分,新中国成立前新疆哈萨克族教育发展的历史回顾。从新疆清末民初,盛世才统治时期,国民党统治时期等三个不同历史阶段,回顾了哈萨克族经堂教育向近代教育转型与现代学校教育形成发展的主要历程;第五部分,新中国成立后新疆哈萨克族教育的发展历程。分别从社会主义改造和初步建设时期与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两个历史阶段回顾了新疆哈萨克族教育的发展历程,重点就新时期以来新疆哈萨克族义务教育和“两基”工作,牧区教育以及双语教育的改革发展情况作了较为详细的描述与分析;第六部分,新形势下新疆哈萨克族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个案研究—以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尼勒克县为例。详细描述了新疆哈萨克地区一个哈萨克族作为主体民族的国家级贫困县-尼勒克县的自然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情况,通过对该县“两基”达标和巩固提高工作情况、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情况、实施中小学布局调整、民汉合校以来学前教育,双语教育的改革发展情况的调查分析,反映出了当前西部大开发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背景下,新疆哈萨克族各级各类教育事业获得快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亟待解决的困难与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思路与建议;第七部分,当代哈萨克文化和教育的重镇—伊犁师范学院。通过对所选取的全国唯一的以培养哈萨克族师资和各类人才为主的全日制普通高校-伊犁师范学院办学历史与现状的细致描述,结合当前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边疆基础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实际,就伊犁师范学院如何实现弘扬与传承哈萨克优秀传统文化,努力培养少数民族高素质人才,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办学目标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分析,针对新形势下新疆高等教育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提出了促进学院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思路与建议;第八部分,结语。对照新疆哈萨克族现代教育的发展历程,哈萨克族现代教育自身发展中所具有的规律与特点,无一不与其赖以存在和发展的自然、社会生态环境密切相关。在当前新疆大力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过程中,必须正视和解决由于历史、自然、社会经济等因素造成的哈萨克地区教育基础设施落后,经费投入不足,总体水平不高,区域发展不够均衡,软硬件建设和发展不协调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与困难;政府大力推行的中小学布局调整、民汉合校工程,适应了新时期社会事业改革发展的需要,在不断提升整体办学水平,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改善办学条件,加强教育教学管理,提高规模办学效益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这对缩小民、汉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差距,加快推进少数民族双语教学,培养和增强各族师生的相互理解和认同感,促进民族团结,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满足了广大农牧民群众渴望子女接受良好教育的愿望,得到了广大农牧民群众的高度认同与支持。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重点要抓好农牧区学前双语幼儿园的建设工作,把普及农牧区学前双语幼儿园作为新疆大力推进双语教育,提高教育质量的突破口;作为当代哈萨克文化和教育重镇的伊犁师范学院必须认真研判形势,围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在确立“地方院校,立足地方,服务地方”总体定位的基础上面向区内,为区域基础教育服务,做优做强传统教师教育专业,同时主动适应区域工业化、农牧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社会管理服务现代化等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等教育的需求,抢抓机遇,着力推进学院从传统师范教育为主体向现代教师教育和非教师教育并重转型,并逐步向综合性大学方向迈进。学院要继续运用人才优势和学科优势,服务于传承和弘扬少数民族优秀文化,特别是要在传承与弘扬哈萨克族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发挥文化引领作用。

二、结合本校教学机制 做好院级教学管理工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结合本校教学机制 做好院级教学管理工作(论文提纲范文)

(1)高校院级办公室队伍建设问题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高校院级办公室队伍基本状况
二、某校院级办公室队伍发展现状和问题分析
    (一)年龄结构和从业时长
    (二)专业经历和学历水平
    (三)工作态度和个人素质要求
    (四)职业兴趣与工作满意度
    (五)工作感受与地位待遇
    (六)工作内容与培训进修
    (七)个人成果与发展困境
三、院级办公室队伍建设策略探讨
    (一)严控准入资格,吸收新鲜血液
    (二)增加培训学习,提升队伍素质
    (三)重视个人发展,稳定管理队伍
    (四)制定保障机制,鼓励全面发展

(2)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学校教学组织变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由
        一、我国教育综合改革发展的迫切需要
        二、新一轮高考改革深入推进的必然要求
        三、我国高中学校教学组织变革的重大课题
    第二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第三节 文献综述
        一、关于新高考的研究
        二、关于高中学校教学组织及其变革的研究
    第四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一、研究方法
        三、可能创新点
第一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第一节 概念界定
        一、新高考
        二、教学组织
        三、教学组织变革
    第二节 教学组织变革的理论基础
        一、以人为中心的变革理论
        二、以组织为中心的变革理论
        三、强调情境互动的变革理论
    第三节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学校教学组织变革的逻辑起点
        一、实践逻辑起点
        二、政策逻辑起点
        三、理论逻辑起点
第二章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学校教学管理组织变革
    第一节 新高考对高中学校教学管理组织的新要求
        一、重构教学管理理念
        二、创新教学组织形式
        三、健全教学管理机制
        四、加强教学秩序管理
        五、优化教学过程管理
        六、注重教学质量管理
    第二节 传统教学处存在的问题
        一、组织结构弊端明显
        二、工作人员理念滞后
        三、工作职责范围窄化
        四、管理制度存在不足
    第三节 新高考下高中学校教学管理组织变革策略
        一、结构扁平化
        二、人员专业化
        三、职责明确化
        四、系统信息化
第三章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学校课程组织建设的探索
    第一节 新高考方案对高中学校课程的影响
        一、课程结构的调整
        二、课程体系的丰富
        三、课程内容的改进
        四、课程实施的强化
    第二节 我国高中学校课程组织建设的现状分析
        一、课程组织建设的案例探究
        二、课程组织建设的问题厘清
    第三节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学校课程组织建设思路
        一、机构设置合理化
        二、组织设计科学化
        三、组织建设制度化
第四章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学校教研组织变革
    第一节 新高考对高中学校教研组织的新要求
        一、专业属性的回归
        二、组织凝聚力提升
        三、教研内容的实效
        四、运行机制的创新
    第二节 我国高中学校教研组织运行现状
        一、功能定位不清
        二、部门职责叠加
        三、活动重形轻质
        四、范围涵括不足
        五、管理成效低下
    第三节 新高考下高中学校教研组织变革的路径
        一、明晰职能定位
        二、优化组织结构
        三、创新活动形式
        四、拓展活动内容
第五章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学校班级组织变革
    第一节 我国高中学校班级的属性与组织功能
        一、班级的形成与演变
        二、班级属性的学理探析
        三、班级组织的核心功能
    第二节 班级组织不适应新高考的样态
        一、面对“选课走班”的不适应
        二、班级建设的现实问题
    第三节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学校班级组织变革策略
        一、强化班级育人功能
        二、变革班级组织形式
        三、创新班级组织架构
        四、转换班主任角色定位
        五、凸显班级空间服务功能
第六章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学校年级组织变革
    第一节 我国高中学校年级组现状与问题分析
        一、年级组的发展路径
        二、年级组的功能透视
        三、年级组的问题审视
    第二节 我国高中学校年级组变革典例分析
        一、“年级主任制”的探索
        二、“年级学部制”的尝试
        三、“级部管理制”的建构
        四、“经纬式模式”的摸索
    第三节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学校年级组织变革趋势
        一、定位明确
        二、权力集中
        三、职能发挥
        四、特色构建
        五、环境创设
第七章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学校教学支持组织建设
    第一节 新高考下加强高中学校教学支持组织建设的动因
        一、教学模式变革的推动
        二、学生自主发展的需求
        三、学校管理变化的助推
        四、智能教学场所的兴起
    第二节 高中学校教学支持组织现状与问题
        一、问卷调查
        二、实地考察
        三、结果分析
    第三节 高中学校教学支持组织改进和完善措施
        一、基点:强化教学功能
        二、方向:激发组织潜力
        三、出路:减少班额人数
        四、保证:加大经费投入
        五、趋势:增建智能场所
结语: 未来高中学校教学组织变革前瞻
    一、高中学校对新高考改革需要整体谋划
    二、未来高中学校教学组织变革发展的主要趋势
附录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研究成果
致谢

(3)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以南昌大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第2章 基本概念界定与文献综述
    2.1 基本概念界定
        2.1.1 教师教学质量
        2.1.2 教师教学质量评价
        2.1.3 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2.2 国内外研究综述
        2.2.1 国内研究综述
        2.2.2 国外研究综述
第3章 南昌大学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现状
    3.1 南昌大学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基本情况
        3.1.1 南昌大学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实施背景
        3.1.2 南昌大学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对象
        3.1.3 南昌大学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主体
        3.1.4 南昌大学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标准
        3.1.5 南昌大学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实施流程
        3.1.6 南昌大学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结果与运用
    3.2 南昌大学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现状的调查分析
        3.2.1 管理层面的调查分析
        3.2.2 督导层面的调查分析
        3.2.3 学生层面的调查分析
        3.2.4 教师层面的调查分析
    3.3 南昌大学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实施现状的评价
        3.3.1 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实施成效
        3.3.2 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实施问题
第4章 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4.1 评教工作宣传与培训不足
    4.2 督导评教工作重心还未完全转移
    4.3 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中存在师生博弈
    4.4 重视总结性评价,忽视形成性评价
    4.5 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中存在管理主义倾向
    4.6 评价结果公开与教师隐私保护之间存在矛盾
第5章 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对策与思考
    5.1 加强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文化建设
        5.1.1 提高师生对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工作的理解
        5.1.2 重视对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工作的支持与服务
        5.1.3 提高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专业化程度
    5.2 高度重视并强化改进意识
    5.3 优化评教结果的处理与使用
        5.3.1 对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结果进行解读与分析
        5.3.2 充分地就评教结果进行反馈与沟通
    5.4 合理安排评教时间
    5.5 以学生的学习成果为导向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 教务处管理人员访谈提纲
    附录B 督导访谈提纲
    附录C 学生访谈提纲
    附录D 教师访谈提纲
    附录E 访谈对象(教务处管理人员)编码信息表
    附录F 访谈对象(督导)编码信息表
    附录G 访谈对象(学生)编码信息表
    附录H 访谈对象(教师)编码信息表

(4)缅甸云华师范学院汉语口语教学现状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
    二、文献综述
    三、研究设计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对象
        (三)研究方法
第一章 缅甸云华师范学院汉语教学概述
    一、基本构成
    二、师资队伍
    三、课程安排
    四、使用教材
第二章 缅甸云华师范学院汉语口语教学现状
    一、师资队伍
    二、教学管理
    三、课程安排
    四、教学设备
    五、教学对象
        (一)基本情况
        (二)汉语学习情况
        (三)口语课认知
        (四)课上口语学习情况
        (五)课下口语学习情况
    六、教材使用
    七、教学方法
    八、考核方式
第三章 缅甸云华师范学院汉语口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师资不稳定
    二、分班不细致
    三、教材不适用
    四、缺少严格的教学管理
    五、学生课堂参与度低
第四章 缅甸云华师范学院汉语口语教学建议
    一、稳定师资队伍,确保师资质量
        (一)缩小高校选派教师规模,延长教师任职时间
        (二)扩大教师选用途径,增加本土教师的培养
        (三)明确口语教师选用要求,实施入职教学能力考核的措施
    二、细化教学对象口语水平,合理分班
    三、结合使用其他教材,增大现有教材可利用价值
    四、严格口语教学管理
        (一)集体备课
        (二)增强教学检查工作
        (三)做好教学交接工作
    五、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提高课堂参与度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附录1 缅甸云华师范学院汉语口语教学情况调查问卷
    附录2 教师访谈记录

(5)高校课程思政内涵建构及实践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选题的背景
        1.社会背景
        2.政策背景
        3.学术背景
    二、本研究要回答的主要问题
        1.什么是课程思政
        2.高校该如何实施课程思政
        3.高校该如何确保课程思政得到长期实施
    三、主要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1.研究内容
        2.研究方法
    四、研究思路
    五、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2.实践意义
    六、研究创新点和难点
第二章 课程思政内涵建构
    一、课程思政内涵建构的理论基础
        1.习近平关于我国教育的根本问题、目标、任务的论述
        2.习近平关于育人内涵的主要论述
    二、课程思政的内涵界定
        1.课程思政政策文本分析
        2.课程思政政策社会背景分析
        3.课程思政的内涵
        4.课程思政内涵界定的意义
    三、课程思政的行动体系建构
        1.理论支撑体系
        2.组织结构体系
        3.制度保障体系
        4.师资保障体系
        5.反馈评价体系
第三章 当前高校课程思政实践状况和基本做法
    一、国内高校课程思政实施基本状况
        1.高校对课程思政的认识
        2.组织架构
        3.制度建设
        4.指导培训
        5.实践探索的呈现
        6.评价体系
    二、案例—NJ大学课程思政实施状况和主要做法
        1.NJ大学课程思政领导体系与组织架构
        2.课程体系中的“思政”元素
        3.NJ大学实施课程思政主要做法
        4.NJ大学师生对课程思政实施情况的认识
第四章 当前高校课程思政实践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
    一、高校课程思政实践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课程思政的核心理念尚未形成统一认识
        2.课程思政中层组织架构缺少权责细分
        3.课程思政制度操作性不够,制度效果难以评估
        4.缺少系统化、长期化的师资培训
        5.缺乏有效的综合评价体系
    二、高校课程思政实践对策建议
        1.统一思想,提升认识
        2.完善课程思政管理中层架构
        3.建立和完善课程思政实施制度
        4.加强对课程思政师资统一培训力度
        5.建立和完善课程思政实施综合评价体系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高校课程思政内涵及实践路径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6)基于审核评估结果的地方高校本科教学质量持续改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文献研究综述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的重点、难点及创新之处
        1.4.1 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1.4.2 创新之处
第2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审核评估
        2.1.2 本科教学质量
        2.1.3 持续改进
    2.2 理论基础
        2.2.1 全面质量管理理论
        2.2.2 布鲁姆的掌握学习理论
        2.2.3 现代教育评价理论
        2.2.4 利益相关者理论
第3章 黑龙江省地方高校本科教学质量现状
    3.1 本科教学质量现有成效
        3.1.1 办学定位与目标准确
        3.1.2 师资队伍结构与水平基本满足教学
        3.1.3 教学资源基本满足教学正常运行
        3.1.4 能有效落实教学各项管理制度,保证培养过程顺利进行
        3.1.5 生源、毕业率、在校学生及用人单位满意度情况良好
        3.1.6 建立了较完善的高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3.2 本科教学质量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3.2.1 人才培养中心地位落实不到位
        3.2.2 专任教师总数偏少,高层次人才相对不足
        3.2.3 教学经费投入不足
        3.2.4 部分新办专业内涵建设有待加强
        3.2.5 课程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
        3.2.6 课堂教学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3.2.7 学生实践实训环节较薄弱
        3.2.8 部分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强
        3.2.9 教学管理人员不足,整体水平不高
        3.2.10 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结果区分度较低
        3.2.11 教学质量持续改进工作落实不到位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黑龙江省地方高校本科教学质量持续改进的措施
    4.1 明确办学定位,巩固人才培养中心地位
        4.1.1 优势专业引领地方高校办学定位
        4.1.2 将人才培养中心地位落到实处
    4.2 引培并举,稳定教师队伍
        4.2.1 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师管理理念
        4.2.2 加强培养教师主人翁意识
        4.2.3 完善人才引进机制
        4.2.4 加强教师培训工作,促进高校教师发展
        4.2.5 完善考评和激励制度
    4.3 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
        4.3.1 注重社会捐赠
        4.3.2 积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4.4 科学合理设置专业,加强专业内涵建设
        4.4.1 健全常态化的调研机制
        4.4.2 完善专业设置制度
        4.4.3 发挥专业评估作用
        4.4.4 加大师资和资金补充
        4.4.5 建立就业需求预警系统
    4.5 进一步加强课程建设
        4.5.1 加强在线课程建设
        4.5.2 大力推进通识教育课程建设
    4.6 多措并举,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4.6.1 制度、政策引领,加强教师教学投入
        4.6.2 发挥基层教学组织作用,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4.6.3 依托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加强教师教学方法专项培训
        4.6.4 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4.7 重视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4.7.1 完善实践教学基础设施及管理
        4.7.2 加强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4.7.3 加强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
    4.8 多角度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意识
        4.8.1 优化学习环境,营造浓郁学习氛围
        4.8.2 加强学生服务与指导队伍
        4.8.3 评奖评优激励学生
        4.8.4 “以学生为中心”改进教育教学方式
    4.9 加强校院两级教学管理队伍建设
        4.9.1 加大教学管理人员培训工作的力度
        4.9.2 激励教师参与督导工作
    4.10 基于学生学习成效,完善教师教学评价各类指标
        4.10.1 完善领导评价指标
        4.10.2 完善督导评价指标
        4.10.3 完善同行评价指标
        4.10.4 完善学生评价指标
    4.11 加强教学质量持续改进工作
        4.11.1 营造持续改进的质量文化氛围
        4.11.2 加强监控信息分析与利用,完善整改反馈机制
        4.11.3 完善教学质量持续改进的闭环运行
    4.12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7)我国高校二级学院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优化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依据与研究意义
        1.选题依据
        2.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内研究现状
        2.国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研究内容
        2.研究方法
    (四)研究创新点
一、高校二级学院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理论概述
    (一)相关概念界定
        1.质量
        2.教学质量
        3.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二)理论基础
        1.系统科学理论
        2.全面质量管理理论
        3.OBE教育理念
二、我国高校二级学院本科教学质量保障现状分析
    (一)我国高校二级学院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基本情况
        1.我国高校建设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基本情况
        2.我国高校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特点
    (二)我国高校二级学院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1.质量保障工作系统性不够
        2.对主要教学环节质量监控存在缺位
        3.质量监控方式相对简单
        4.质量改进工作的持续性欠缺
    (三)我国高校二级学院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出现问题的原因
        1.学院缺乏质量主体意识
        2.学院忽略组织机制建设
        3.学院忽视质量文化培育
三、国外高校及其学院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经验借鉴
    (一)国外高校及其学院本科教学质量保障概况
    (二)国外高校及其学院本科教学质量保障发展的经验与启示
四、我国高校二级学院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优化策略
    (一)把握基本原则,明确质量保障指导思想
        1.以目标为导向,制定科学人才培养标准
        2.以学生为中心,时刻把握学生主体地位
        3.倡导全员参与,增强全院质量保障意识
        4.坚持持续改进,保证质量问题不断解决
    (二)构建组织机制,做好质量管理整体统筹
        1.建立决策指挥机制,加强全面统筹协调
        2.建好质量监控组织,明确监控实施主体
        3.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建立质量保障制度依据
    (三)优化监控系统,控制教学质量关键环节
        1.明确质量监控标准,明确质量监控依据
        2.抓好主要教学环节监控,抓住质量监控重点
        3.健全质量监控途径和方式,保证质量监控有效性
    (四)推动持续改进,保证质量问题整改落实
        1.重视质量信息分析,实现信息充分反馈
        2.明确问题改进主体,落实质量改进责任
        3.做好改进情况督办,保证质量问题解决
    (五)做好配套建设,提供质量保障资源支持
        1.加强质量保障理念更新,形成质量管理工作先导
        2.加强学院质量文化建设,营造和谐质量文化氛围
        3.优化教学资源配置,提供质量保障基础保证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8)应用型本科英语类专业教学转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
    第二节 已有研究述评
    第三节 问题聚焦与思路框架
    第四节 核心概念界定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分析框架
    第一节 新制度主义路向分析与应用局限
    第二节 新制度主义分析框架的借鉴与修正
    第三节 “四维立体”整合分析框架的构建
第三章 研究方法与研究设计
    第一节 研究方法
    第二节 研究设计
    第三节 研究可靠性、伦理、自反性和限制
第四章 应用型本科英语类专业教学现状调查
    第一节 调查问卷设计与实施依据
    第二节 问卷的效度与信度检验
    第三节 应用型本科英语类专业教与学的现状与问题
    第四节 毕业生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的现状与问题
第五章 “双一流”卓越梦的辗转:公办应用型本科英语类专业教学转型研究
    第一节 L大英语类专业教学转型的制度供给
    第二节 L大英语类专业教学转型的制度认同
    第三节 L大英语类专业教学转型的行动选择
    第四节 L大英语类专业教学组织再造
第六章 “二等公民”的涅盘:民办应用型本科英语类专业教学转型研究
    第一节 F学院英语类专业教学转型的制度供给
    第二节 F学院英语类专业教学转型的制度认同
    第三节 F学院英语类专业教学转型的行动选择
    第四节 F学院英语类专业教学组织再造
第七章 “第三部门”的蹊径:混合所有制应用型本科英语类专业教学转型研究
    第一节 W学院英语类专业教学转型的制度供给
    第二节 W学院英语类专业教学转型的制度认同
    第三节 W学院英语类专业教学转型的行动选择
    第四节 W学院英语类专业教学组织再造
第八章 讨论与检思
    第一节 差异与趋同:教学转型案例比较
    第二节 检思与重构:教学转型理论框架完善
    第三节 策略与实践:教学转型的行动方略
第九章 结论与展望
    一、研究结论
    二、研究展望
    三、结语:尚在征程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访谈邀约信
    附录2: 应用型本科英语类专业教学转型研究访谈提纲(院长)
    附录3: 应用型本科英语类专业教学转型研究访谈提纲(教学院长)
    附录4: 应用型本科英语类专业教学转型研究访谈提纲(教研室主任)
    附录5: 应用型本科英语类专业教学转型研究访谈提纲(教师及教辅)
    附录6: 访谈摘要单
    附录7: 课堂观察表
    附录8: 应用型本科英语类专业教学情况调查问卷
    附录9: 应用型本科英语类专业学生学习需求调查问卷
    附录10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后记

(9)高职院校校院两级教学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高职院校校院两级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1. 1 教学管理服务性体现不足
    1. 2 院级教学管理自主性不足
    1. 3 教学管理制度缺乏规范性
    1. 4 院级教学管理人员稳定性差
2 高职院校深化校院两级教学管理的对策
    2. 1 以人为本,增强教学管理的服务意识
        2. 1. 1 增强教学管理者为校院领导决策提供服务的意识
        2. 1. 2 增强教学管理者为教师服务的意识
        2. 1. 3 增强教学管理制度为学生服务的意识
    2. 2 适度放权,构筑 “低重心” 教学管理模式
        2. 2. 1 下放教学决策权
        2. 2. 2 下放教学管理权
        2. 2. 3 下放人事任免权
    2. 3 加强人才建设,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素质
        2. 3. 1 学校各级领导高度重视
        2. 3. 2 加大对教学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
    2. 4 科学考评,形成合理的绩效考评体系
        2. 4. 1 加强两级教学管理制度体系建设
        2. 4. 2 加强两级教学管理运行体系建设

(10)新疆哈萨克族现代教育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意义与目的
    一、研究的缘由
    二、研究的意义
    三、研究目的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关于哈萨克族教育研究现状
    二、国外关于哈萨克教育的研究
    三、文献评价
第三节 研究理论与方法
    一、研究理论
    二、主要研究方法
    三、研究思路 第一章 新疆哈萨克族教育发展的自然、社会生态环境
第一节 新疆哈萨克族概况
    一、哈萨克族与哈萨克先民
    二、哈萨克族的人口与分布
    三、经济生活
第二节 哈萨克族教育发展的自然、社会生态环境
    一、哈萨克族教育发展的自然生态环境
    二、哈萨克族教育发展的社会生态环境 第二章 新疆哈萨克族教育发展的文化生态环境
第一节 文化生态环境理论概述
    一、文化与教育
    二、文化生态环境理论
第二节 宗教与哈萨克族教育
    一、宗教的本质与教育
    二、哈萨克族原始宗教与教育
    三、伊斯兰教与哈萨克族教育
第三节 哈萨克族民俗与教育
    一、民俗的概念、特征和分类
    二、哈萨克民俗的教育功能 第三章 新中国成立前新疆哈萨克族教育发展的历史回顾
第一节 清末民国初年新疆哈萨克族现代教育的兴起
    一、清末新疆近代学校教育的兴起
    二、新疆哈萨克经文宗教教育向现代学校教育的转变
第二节 盛世才统治时期新疆哈萨克现代教育的发展
    一、盛世才统治时期的教育方针、政策与措施
    二、盛世才统治时期哈萨克族各级各类教育的新发展
    三、师资培训和教材建设
第三节 国民党统治时期的新疆哈萨克族教育
    一、三区政府时期的教育政策和措施
    二、三区政府时期哈萨克族教育的恢复与发展 第四章 新中国成立后新疆哈萨克族教育的发展历程
第一节 社会主义改造和初步建设时期的新疆哈萨克族教育
    一、新疆哈萨克族教育的特点、性质和任务
    二、哈萨克族教育的整顿与改造
    三、社会主义初步建设时期的哈萨克族教育
    四、“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哈萨克族教育
    五、民族语言文字与教材建设
第二节 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新疆哈萨克族教育
    一、新时期以来少数民族教育政策的历史回顾
    二、新时期以来的新疆哈萨克族义务教育和“两基”工作
    三、新时期以来的新疆哈萨克族牧区教育
    四、新时期以来的新疆哈萨克族双语教育 第五章 新形势下新疆哈萨克族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个案研究—以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尼勒克县为例
第一节 尼勒克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认识
    一、尼勒克县的自然生态环境
    二、近年来尼勒克县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第二节 尼勒克县基础教育发展的实证描述
    一、尼勒克县“两基”攻坚达标工作情况
    二、尼勒克县“两基”巩固提高工作情况
    三、尼勒克县基础教育发展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第三节 对尼勒克县实施中小学布局调整、民汉合校后教育改革与发展情况的调查
    一、尼勒克县实施中小学布局调整、民汉合校的现实背景
    二、尼勒克县实施中小学布局调整、民汉合校的现状
    三、实施学校布局调整、民汉合校中尼勒克县学前教育的迅速发展与面临的问题和出路
    四、实施学校布局调整、民汉合校对尼勒克县双语教学工作产生的影响与变化
    五、尼勒克县中等职业教育的现状及今后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第六章 当代哈萨克文化和教育的重镇—伊犁师范学院
第一节 伊犁师范学院的历史沿革—传承与发展
第二节 伊犁师范学院的发展现状
    一、发展现状
    二、伊犁师范学院最具办学特色的院系--人文学院发展现状扫描
第三节 连心牵手促发展—对伊犁师范学院对口支援工作现状的考察
    一、对口支援的基本情况
    二、对口支援工作取得的主要成效
    三、对口支援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四、解决问题的思路和举措
第四节 把握机遇,迎接挑战--对伊犁师范学院未来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一、伊犁师范学院的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二、今后发展的主要思路与建议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1:访谈录辑要 附录2:尼勒克县学前双语幼儿园布局图 附录3:2011年秋季少数民族农村双语幼儿园免费教育教学用书发货结算专用表 附录4:“国培计划”初中数学02班课程培训总结报告 附录5:“国培计划”--网络课堂培训学习情况调查问卷 附录6:访谈提纲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四、结合本校教学机制 做好院级教学管理工作(论文参考文献)

  • [1]高校院级办公室队伍建设问题分析[J]. 李忠芝,王成名.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21(06)
  • [2]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学校教学组织变革研究[D]. 崔自勤. 华中师范大学, 2021(02)
  • [3]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以南昌大学为例[D]. 周冉. 南昌大学, 2020(01)
  • [4]缅甸云华师范学院汉语口语教学现状调查研究[D]. 张帆. 吉林外国语大学, 2020(07)
  • [5]高校课程思政内涵建构及实践路径研究[D]. 张华. 南京医科大学, 2020(07)
  • [6]基于审核评估结果的地方高校本科教学质量持续改进研究[D]. 宋晓昱. 哈尔滨理工大学, 2020(02)
  • [7]我国高校二级学院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优化策略研究[D]. 康思宇.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8(07)
  • [8]应用型本科英语类专业教学转型研究[D]. 李胜利. 厦门大学, 2018(07)
  • [9]高职院校校院两级教学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J]. 杜国用. 中国市场, 2016(15)
  • [10]新疆哈萨克族现代教育发展研究[D]. 朱远来. 中央民族大学, 2012(10)

标签:;  ;  ;  ;  ;  

结合学校教学机制做好校级教学管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