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给福建省人民革命政府和十九路军的第一封电报

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给福建省人民革命政府和十九路军的第一封电报

一、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致福建人民革命政府与十九路军的第一电(论文文献综述)

韦思谛,施拉姆,霍伟岸[1](2020)在《第四卷《毛泽东文集:1931-1934年》导言(四)》文中研究指明中央苏区的陷落考虑到"围剿"战役和封锁带来的诸多压力和不确定性,在毛泽东的全面行政管理之下所实现的政治制度建设和经济建设工作是令人印象深刻的。不过,这些政治和经济活动的长期影响,最终依赖于红军能否克服包围着根据地的国民党军队的军事威胁。1933年秋天,随着为了第五次"围剿"战役而集结起来的超过50万国民党军队最终开始步步紧逼,逐渐收紧了围绕着中央苏区而打造的长长的碉堡包围圈,红军是否有能力抵御敌军逐步展开的进攻,就划上了一个大大的问号。

严立贤[2](2019)在《配合十九路军作战设想的流产与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文中研究表明福建事变给中央红军配合十九路军作战以粉碎国民党军对中央苏区的第五次"围剿"提供了机会。配合十九路军作战设想的流产和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战争的失败,除了因"左"倾机会主义路线的干扰和博古、李德的错误军事领导之外,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是一个必然的结果。当时由毛泽东、彭德怀提出的几种配合十九路军作战的方案实际上都是很难实施的,不太可能从根本上扭转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最终结局。中国工农红军必须离开江西苏区,转移到更广大的地域,寻找实施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发明发现的科学的军事战略战术的广阔天地。

周一平,雷春梅,杨媚,王鑫[3](2017)在《《红藏》中毛泽东着作目录》文中研究指明凡例一、湘潭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红藏》,影印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及其各级机构、组织、团体主办,或在其领导下创办的进步报刊151种,基本上都是1949年10月以前出版的。本目录是将《红藏》中151种报刊中刊登的毛泽东论着、电报、书信、诗词、题字、语录、讲话及毛泽东签署的文件等,辑录而成。凡是毛泽东署名的文献,

尧生[4](2017)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与中华共和国“建交”始末》文中研究表明上世纪30年代初,中国共产党在江西建立革命根据地,1931年11月7日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首都定在瑞金,人口鼎盛时期超过3000万。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历时5年,直到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于1935年10月被迫进行长征,中华苏维埃政府也随之撤退转移。1931年11月7日至20日,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瑞金叶坪隆重开幕。出席大会的有来自中央苏区、闽西、

王承庆[5](2016)在《中共早期军事领导与指挥权流变研究(1925-1935)》文中指出军事指挥不仅关系战争胜负全局,而且对于军队建设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大革命时期,中共没有创建自己的军队,但仍在中央和省委层面建立了军事工作机构。土地革命前期,中共逐渐加强对武装斗争的领导,进行了一系列将军事指挥"集权于中央"的努力和尝试,并逐步将军事指导重心向革命根据地转移,标志着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道路向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转变。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是大革命失败后中共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人民军队的开端。南昌起义过程中,中共对建立什么样的领导指挥机构,进行了谨慎研究和初步探索。秋收起义时,中共湖南省委成立前敌委员会,作为起义领导机关;"三湾改编"从组织上建立起中共对军队实施领导的原则和制度,改变了旧式军队的习气和农民的散漫作风;前委先后清除了余洒度、苏先俊、张浩等旧式军官的军事指挥权,使这支队伍在组织体制上与旧的军阀部队和国民党军队产生本质区别。广州起义,始终未建立起有效的军事指挥系统,起义总指挥叶挺受到多方掣肘,不能独立行使指挥权,导致起义最终失败。井冈山会师,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红四军、红一军团、红一方面军的发展演变,成为中共军队历史沿革的主脉。在这一过程中,红四军军委与前委发生争权,实质是党的领导与指挥权之争。古田会议为持续近一年的"朱毛之争"划上句号,毛泽东领导的前委作为党的最高领导机关,在红四军中的领导地位得以确立。然而红军的渐次扩大,使集中领导和统一指挥出现本质上莫及之势。于是总前委应运而生,并成为中央苏区的最高领导机关。苏区中央局取代总前委,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但接着又在前方作战指挥权与后方党的领导权之间产生争论,最后以中革军委作为最高指挥机构,实行靠前指挥而告一段落。争论虽然平息了,但带来的不是稳定,而是红军作战的迭次失败,表明指挥机构中"人"才是决定性因朱素。一个政党和一支军队的领导指挥机构能不能有效运转,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机构内部的思想能不能统一、路线能不能一致。本文从领导指挥机构内部思想分歧和路线斗争的视角,对革命与战争背景下的富田事变进行了个案研究,得出富田事变发生的深层原因,并不是肃AB团的扩大化问题,而是中央苏区最高领导层内部斗争的结果,是毛泽东正确路线与江西省行委盲目执行中央"左"倾错误路线之间激烈斗争的结果。而这种思想分歧和路线斗争又恰恰发生于中央苏区第一次反"围剿"战争前夕,对根据地反"围剿"准备产生了直接负面影响,如不能断然处置和采取及时补救措施,将可能造成反"围剿"全局的失败。在这种情况下,肃AB团扩大化就具有了某种可理解的"合理性",并成为引发富田事变的导火索。为确保反"围剿"作战的全局胜利,毛泽东对富田事变作出及时处置,无异于"壮士断腕"。红军长征是中共军队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迁徙,也是中共最高领导层内部斗争最激烈、变换最频繁、影响最深远的重要时期。长征出发前成立的由博古、李德、周恩来组成的最高"三人团",其本质是"2+1",是对周恩来的重新起用。以毛泽东、张闻天、王稼祥组成的中央队"三人小组",与博古、李德为首的"左"倾路线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通过通道会议、黎平会议、猴场会议,到遵义会议时取消了"三人团",初步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红一、四方面军会合后,关于"统一指挥"和"组织问题"的争论,实质是党的领导和红军指挥权之争,并一度造成两大主力红军暂时分离。中共中央率中央红军主力先行到达陕北,成立新的"西北军委",在性质上履行"中央军委"的职能,但在现实上又不具备指挥全国红军的能力和手段。"西北军委"与张国焘为首的"中革军委"之争,实质是关于正统地位之争,最后统一到扩大的"中革军委",标志着毛泽东核心领导地位的最终确立。

石雷[6](2016)在《东方军入闽作战的经过及得失》文中认为1933年3月,中央苏区第四次反"围剿"胜利后,中共临时中央决定把红一方面军一分为二分割成东方军和中央军,从福建和江西两个不同方向出击敌人。7月,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决定以红三军团和红十九师组建东方军入闽作战。随后,彭德怀、滕代远等两度率领东方军主力入闽作战。东方军两次入闽作战,歼灭了大量敌人,缴获了大量军事物资,扩大了政治影响,为扩展红色区域、巩固中央苏区作出了重要贡献。

魏清源[7](2015)在《周恩来与中央苏区统一战线》文中研究表明在中共领导高层,周恩来是党内较早明确提出统一战线思想的领导人。重视统战工作,团结争取更多的人壮大革命力量、减少革命损失,是周恩来一贯的思想和行为。他高度重视开展以瓦解敌军为目的的兵运工作;主政苏区中央局,纠正肃反扩大化错误;力主打击入闽进攻十九路军的蒋军,援助同盟军;号召对白军士兵进行抗日救国宣传,用六大纲领瓦解敌人;和朱德主持同粤军进行停战谈判,为红军突围创造有利条件;为中央苏区统一战线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周恩来重视和亲做统战工作的思想与实践,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纪念。

张品成,曾一[8](2013)在《方寸之间》文中研究表明为了长篇小说《红币》的写作,我做了几年资料的准备。后来,我把小说完成了,但大堆的资料还在那。有一天我和人说起那些史实,他们听得津津有味。他们问有没有这样的一本书,想找来看看。我说没有。朋友说你要是能把那些材料组合一下,也许是一本很好的书。这个建议当时我并没在意。这一年的春节我是在南昌度过的,十几年都在温暖如春的海口过年,对湿冷的江南的冬季已经非常不适应了,我躲在房子里,哪也不敢去。我想起朋友的那句话,把那些资料找了出来。然后我按我的思路,铺陈了这些文字。我还想说说的是:我从事江西苏区红色资料的搜集并以此为基础写小说

薛宗耀[9](2012)在《试析王台谈判的意义》文中认为王台谈判是我党与国民党地方实力派以"共同抗日三条件"为政治基础和"反蒋抗日"为共同目标的产物,是双方形成初步合作关系和上层统一战线的开始,为福建事变爆发提供了重要条件,也为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创造了有利条件。

罗平汉[10](2012)在《再论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为何失败》文中认为蒋介石对中央苏区发动第五次"围剿"时,改变了以往的战略与战术,用政治与军事两手展开"围剿",鼓吹"攘外必先安内"之理论鼓舞士气,吸取以往教训采取步步为营之策。中共临时中央却在军事战略与战术上出现严重错误,"两个拳头打人"、以堡垒对堡垒的"短促突击"未能消灭敌人有生力量,命令主义使前线指挥员不能临机决断;对福建事变处理失当,致丧失了反"围剿"的有利时机;肃反扩大化和查田运动中的"左"倾政策,不顾实际的"扩红",严重影响红军战斗力;过早成立中央政府也成为反"围剿"的沉重包袱。

二、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致福建人民革命政府与十九路军的第一电(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致福建人民革命政府与十九路军的第一电(论文提纲范文)

(1)第四卷《毛泽东文集:1931-1934年》导言(四)(论文提纲范文)

中央苏区的陷落

(5)中共早期军事领导与指挥权流变研究(1925-1935)(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二、相关概念
    三、学术史回顾
    四、研究方法
    五、主要创新点和挑战
第一章 中共中央军事领导机构的建立与运行
    一、大革命时期的军事领导机构
        (一) 中共广东区委率先成立"军委"
        (二) 中共中央在共产国际指导下成立军事部
        (三) 中共中央军事部(军委)主要职责
        (四) 中共早期军事实践活动
    二、土地革命前期的中央军事部
        (一) 中共中央恢复中央军事部
        (二) 将军事指挥权"集权于常委"
        (三) 中央军事部与军事委员会并存
        (四) 中央军事部机构编成及主要职能
    三、中央军委成为最高军事领导机构
        (一) 中央军事部与中央军委合并
        (二) 中央总行委统揽一切
        (三) "中国革命军事委员会"与"中国工农革命委员会"
    四、本章小结
第二章 三大武装起义的领导和指挥问题
    一、南昌起义的领导指挥机构
        (一) 中共前敌委员会的政治领导
        (二)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及其参谋团的军事指挥
        (三) 起义军各军军部及其"军委"的实际掌控
        (四) 南昌起义的失败教训
    二、秋收起义和工农革命军的领导指挥机构
        (一) 中共湖南省委成立前敌委员会领导秋收起义
        (二) "三湾改编"奠定中共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基础
        (三) 从前委到师委:工农革命军领导指挥体制陷于困境
        (四) 秋收起义的转折意义
    三、广州起义的领导指挥机构
        (一) 中共广东省委和中共中央南方局的领导作用
        (二) 谁在指挥广州起义?
        (三) 广州起义失败之组织指挥问题检讨
第三章 红军前委、总前委与苏区中央局
    一、红四军前委与军委之争
        (一) 井冈山会师成立第四军军委
        (二) 湘赣边界特委的领导指挥权责
        (三) 红四军军委、前委与行委的流变
        (四) 军委与前委发生争权的缘由
        (五) 军委与前委之争的导火索
        (六) 军委与前委争权的实质
        (七) 古田会议与前委领导地位的确立
    二、从扩大的红四军前委到总前委
        (一) "二七"会议与扩大的红四军前委
        (二) 组建军团指挥机构
        (三) 成立方面军指挥机构及其总前委
    三、苏区中央局取代总前委
        (一) 成立苏区中央局
        (二) 总前委去留何从?
        (三) 恢复总前委的战时指挥权
        (四) 赣南会议正式取消总前委
    四、关于总前委的余论
第四章 领导机关内部路线冲突引发"富田事变"
    一、总前委与省行委的冲突
        (一) "二七"会议上的土地政策之争
        (二) "二全"会议后赣西南地方党的集体"左"转
        (三) 反AB团的扩大化
        (四) 围绕"诱敌深入"战略方针的分歧和斗争
    二、富田事变的经过及起因
    三、中央苏区反"围剿"战争形势与富田事变的定性
        (一) 富田事变发生前后的反"围剿"战争环境
        (二) 富田事变的定性及其背后的"说法"
        (三) 中共维护总前委最高指挥权的努力
    四、本章小结
第五章 苏区中央局与中革军委:谁在指挥战争?
    一、中革军委与中央军委
        (一) 苏区中央局成立中革军委
        (二) 第一次全苏大会成立新的中革军委
        (三) 中革军委与中央军委之间的关系
    二、"苏区中央局一中革军委一作战部队"领导指挥体制
    三、前方"最高军事会议"
    四、关于前方作战指挥权责的争论
    五、东方军入闽作战的指挥问题:以"沪电"为例
    六、中革军委直接掌握作战指挥权
第六章 红军长征中最高指挥权的流变
    一、长征前期组成最高"三人团"
        (一) "三人团"的本质是"2+1"
        (二) "三人团"的目的在于垄断红军指挥权
        (三) "三人团"在长征前期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从中央队"三人小组"到新"三人团"
        (一) 中央队"三人小组"反对博古、李德的斗争
        (二) 遵义会议"取消三人团"
        (三) 成立新"三人团"全权指挥军事
        (四) 会理会议和"四渡赤水"的"得意之笔"
    三、红一、四方面军会合后的"统一指挥"和"组织问题"之争
        (一) 两大主力红军会合后的战略方针问题
        (二) 由战略方针分歧引发"统一指挥"问题之争
        (三) 中共中央与张国焘分裂主义斗智斗勇
    四、西北军委成为正统的"中央军委"
        (一) 红四方面军成立以张国焘为主席的西北军委
        (二) 陕甘苏区成立刘志丹、谢子长领导的西北军委
        (三) 中央红军成立以毛泽东为主席的西北军委
        (四) 统一于扩大的中革军委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6)东方军入闽作战的经过及得失(论文提纲范文)

一、东方军入闽作战的时代背景和决策过程
二、东方军入闽作战的具体经过
三、一个打破敌人“围剿”的绝好机会因中央军和东方军分兵作战而丧失
四、结论

(7)周恩来与中央苏区统一战线(论文提纲范文)

一、高度重视开展以瓦解敌军为目的的兵运工作
二、主政苏区中央局,纠正肃反扩大化错误
三、力主打击入闽进攻十九路军的蒋军,援助同盟军
四、号召对白军士兵进行抗日救国宣传,用六大纲领瓦解敌人
五、和朱德主持同粤军进行停战谈判,为红军突围创造有利条件
六、重视统战工作,团结争取更多的人壮大革命力量、减少革命损失,是周恩来一贯的思想和行为

(8)方寸之间(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那一年风起云涌
第二章:天降大任于斯人
第三章:走马上任搭台子唱戏
第四章:白手起家
第五章: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第六章:自己动手应有尽有
第七章:红军有了自己的钱
第八章:敌人使出了杀手锏
第九章:另一种生死决斗
第十章:诚信——安身立命之本
第十一章:扁担银行
第十二章:遵循道义之城
第十三章:浴火重生

(9)试析王台谈判的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一、王台谈判是“共同抗日三条件”宣言发表后, 我党与国民党地方实力派的第一次谈判, 具有标志性的意义
二、王台谈判的成功是双方求同存异、先易后难的结
三、王台谈判的共识得到基本落实, 为福建事变提供重要条件, 为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增添难得机遇

(10)再论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为何失败(论文提纲范文)

一、蒋介石“围剿”战略与战术的转变
    1、用政治与军事两手展开“围剿”。
    2、鼓吹“攘外必先安内”之理论鼓舞士气。
    3、吸取以往教训采取步步为营之策。
    4、举办军官训练团提高作战指挥能力。
二、中共反“围剿”军事战略与战术的严重错误
    1、“两个拳头打人”未消灭敌人有生力量。
    2、蒋介石的堡垒政策, 使善长运动歼敌的红军遇到新的难题。
    3、以堡垒对堡垒的“短促突击”, 使红军作战扬短避长。
    4、命令主义使前线指挥员不能临机决断。
三、对福建事变处理失当致使良机错失
    1、中共临时中央对福建事变的最初反应。
    2、采取“左”的政策坐视福建人民政府垮台。
    3、拒听彭德怀等人建议丧失反“围剿”的有利时机。
四、根据地内部的“左”倾政策严重影响红军战斗力
    1、肃反的扩大化和查田运动的过“左”政策为丛驱雀。
    2、不顾实际的“扩红”致使兵源素质下降。
    3、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为反“围剿”的沉重包袱。

四、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致福建人民革命政府与十九路军的第一电(论文参考文献)

  • [1]第四卷《毛泽东文集:1931-1934年》导言(四)[J]. 韦思谛,施拉姆,霍伟岸. 毛泽东思想研究, 2020(05)
  • [2]配合十九路军作战设想的流产与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J]. 严立贤. 军事历史研究, 2019(03)
  • [3]《红藏》中毛泽东着作目录[J]. 周一平,雷春梅,杨媚,王鑫. 毛泽东论坛, 2017(01)
  • [4]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与中华共和国“建交”始末[J]. 尧生. 党史纵横, 2017(02)
  • [5]中共早期军事领导与指挥权流变研究(1925-1935)[D]. 王承庆. 南京大学, 2016(03)
  • [6]东方军入闽作战的经过及得失[J]. 石雷.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 2016(05)
  • [7]周恩来与中央苏区统一战线[J]. 魏清源. 毛泽东思想研究, 2015(06)
  • [8]方寸之间[J]. 张品成,曾一. 小说界, 2013(03)
  • [9]试析王台谈判的意义[J]. 薛宗耀. 福建党史月刊, 2012(17)
  • [10]再论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为何失败[J]. 罗平汉. 安徽史学, 2012(04)

标签:;  ;  ;  ;  ;  

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给福建省人民革命政府和十九路军的第一封电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