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行史上最具影响力的 10 架飞机

飞行史上最具影响力的 10 架飞机

一、飞行史上十架最有影响的飞机(论文文献综述)

祝勇[1](2021)在《故宫文物南迁》文中研究指明第一章抬着棺材找坟地:烽烟南渡一、山河已然破碎,故宫何谈完整1931年9月19日早上九点,时任故宫博物院秘书长的李宗侗先生像往常一样走出北京南城丞相胡同的家门,乘一辆洋车前往故宫博物院上班,过顺直门1,听到路边叫卖号外的声音,他让车夫停车,买了一张报纸。上面的大字标题,让他悚然一惊。2

杨红光[2](2021)在《云播智慧》文中指出文明的冲突是一个精心炮制的巨大的谎言;超小型武器将成为未来战争的主导;首次提出"重新定义用户体验",并给出商业模式;"人工智能+高失业率+老龄化"时代的新型社会治理结构。——题记引章春节刚过,王先生择日远游。出新区、环沿海、经湘赣、达云贵、上青藏、转川渝、至陕甘、经晋冀、回京城,整整三个月,一向足不出城的王先生,把大海、江湖、沙漠、戈壁、岩层、天路、雨林、雪域,一一收眼底。

刘强[3](2020)在《《印第安纳波利斯号:海难与昭雪》(节选)英汉翻译实践报告》文中认为本文是一篇翻译实践报告,所翻译文本来源于美国《纽约时报》畅销书作家莱恩·文森特(Lynn Vincent)和美国知名纪录片制片人萨拉·弗拉迪克(Sara Vladic)合着的军事类纪实作品《印第安纳波利斯号:海难与昭雪》(Indianapolis:The True Story of the Worst Sea Disaster in U.S.Naval History and the Fifty-Year Fight to Exonerate an Innocent Man)。译者节选了此书的前言和第一部作为翻译实践。该书主要是关于印第安纳波利斯号,二战美国海军波特兰级重型巡洋舰,以及舰长查尔斯·麦克维的真实事件。印第安纳波利斯号在完成任务返航期间被日军鱼雷击沉。但美国海军管理疏忽,导致大部分幸存者在之后几天死于脱水,受伤,鲨鱼袭击。而舰长查尔斯·麦克维三世(Charles MacVayⅢ)也因此被告上法庭,罪名是指挥不当。尽管最后麦克维上校是无辜的,他还是不堪忍受谴责而自杀。幸存的船员们50年来不断奔波,历经十三任美国总统,舰长才得以昭雪。由于原着是带有军事性质的纪实文学,讲述大多是作者基于档案资料或对亲历者的采访而描述的历史真实事件。因此文章写作风格较为严谨,有一定专业性。同时为了突出这次海难对官兵所造成的影响,作者对人物的描写非常细致,生动。译者翻译此文本,为目的语读者提供有关太平洋战争史及美国海军史的内容。此外还能在一定程度提高译者翻译能力。在翻译实践过程中,译者遇到的主要问题集中在三个方面:词汇层面,句法层面,语篇层面。词汇层面主要难点则是军事术语,海军俚语,军官姓名及地理名词。译者采用了注释法,零译法,意译法,语义翻译法。而在句法层面,难点主要是有关军事历史的长句,生动描写人物的句子。针对此,译者采用了补充法,句子结构调整,省译法,使用四字词语,拆分法。在语篇层面,难点是语篇衔接。译者采用了替代翻译以及增加连词。此外,作者在文中序言前面配有印第安纳波利斯号军舰的示意图,其中含有大量军事信息及术语作为解释说明。这给翻译原文也增加了难度。译者采用现有译文处理示意图中的军事信息及术语。译者使用这些方法,力求译文简洁精炼,正确传达原文含义,同时希望译文符合汉语表达习惯。最后,译者总结了翻译实践过程中的心得,所学经验以及不足之处。

李颖[4](2020)在《多维度质量指标体系下军事纪实文本译文的翻译质量评估》文中指出我国翻译市场目前呈现出繁荣的局面,但面临最大的问题仍是缺乏规范标准、手段和评估模式。翻译质量评估的目的是为了寻求更加准确客观地评估各类型文本的方法,重点是原文和译文的对比。因此对翻译质量的评估需要建立一套包含完整、客观且操作性较强的评估标准和参数体系的质量评估模型,用来评定译文各方面的具体表现。军事纪实类文本翻译难度较大,对译者的整体要求较高,且该类文本译文的质量良莠不齐。目前对军事文本的评估同样缺乏一整套完整的度量体系,这也成为了当前所须关注和解决的重点。本文从MQM(多维度质量指标体系)对军事文本的翻译质量评估的角度出发,将该评估体系纳入对军事纪实文本的评估方式中来,使该类文本的翻译质量评估更加科学、系统。本文首先对研究背景和主要研究问题进行阐述,基于翻译质量评估国内外研究和发展的基础上,对该体系进行介绍和引用,对具体评估方法的确定和使用进行进一步说明。研究选用军事文本中的一个章节,选定评分员在该系统下完成质量评估,并对评估过程进行详细记录。通过对评估结果的分析,并结合译员的主观感受、评估时间、与其他评估系统进行对比,来检验体系的实用性、有效性,为军事纪实文本的翻译质量评估提供准确可行的评估方式。同时可以根据评估结果,让译员可以有针对性地发现译文中存在的问题,有的放矢地改善翻译质量,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翻译教学的开展。

张子影[5](2019)在《试飞英雄(三):叩问天门》文中认为蓝天试剑,勇者无畏。一代代中国空军试飞员以超乎寻常的智慧和胆识创造了一个个堪称经典的蓝天传奇。继我刊节选张子影优秀长篇报告文学《试飞英雄》部分章节后,读者反响热烈。应广大读者的要求,我们从中节选出更多精彩章节,以飨读者。

施州[6](2019)在《二战时期美国政府海报宣传研究》文中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一场最大规模的总体战争,一场伟大的反法西斯战争。美国凭借其强大国力和武装力量领导同盟国赢得最终胜利。其胜利的原因,除了正义战争之性质这一主因之外,离不开战时国家意志的凝聚,更离不开战时人民力量(包括大规模战争物资生产)的动员。二战期间,美国政府积极开动国家宣传机器,充分利用大众传媒——报刊、广播、海报等媒介进行战时动员,其中尤以海报为重要宣传工具。海报宣传发挥强大效果,深刻影响了战争进程。同时,二战还对传播学产生巨大影响,传播学几位奠基人都参与战时宣传研究,开创重要理论体系,为传播学奠定理论基础。二战是近代历史上影响最深远的战争,彻底改变了世界格局,战后美国成为超级大国,并输出强有力的国家意识形态和文化价值观。时至今日世界之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格局依然深受二战影响,二战时期美国政府海报宣传的意义深远。本研究以战时宣传理论作为实证研究的基础,对二战时期美国政府海报宣传活动进行个案分析。本研究挖掘了二战时期美国政府有关海报宣传的重要文献,收集整理了651张政府海报样本,以宣传研究方法论为基础,结合经典传播学理论,采用文献分析法建构历史语境,采用定量内容分析法对海报样本作整体规律分析,用定性符号学文本分析法对单张海报进行意义解读。本研究分别从政府海报的“宣传组织运作机制”、“宣传渠道和媒介景观”、“宣传策略、宣传内容和宣传形式的流变”、“国家精神宣扬”、“战争逻辑建构”、“军事神话塑造”、“社会身份认同”、“文化价值输出”互为有机关联的八个方面对二战时期美国政府海报宣传活动进行全面透彻的解析。本研究发现,战时宣传组织并不一定是官方垄断式,也可以采用官民协作机制,充分调动全社会资源,进行创作、发布,并通过事件配合、媒体联动等方式,共同营造媒介景观。战时宣传策略、宣传内容和宣传形式要避免抽象说教,而要具象化、通俗化。战时宣传的内容可以主要从五个方面展开:宣扬国家精神和爱国主义;建构战争的性质和目标;塑造正义之师和强大武装力量的形象;促进国民身份认同,缓解社会矛盾;输出本国文化、生活方式和价值观。本研究继承了传播学先驱的研究传统,是对战时宣传理论的延续和补充。本研究认为战时宣传研究首先要关注宣传组织,同时要分析宣传渠道、媒介事件、媒介景观、宣传策略、宣传内容、宣传形式;具体宣传内容分析不仅要从国家、战争和军事层面,也要从社会和文化角度切入。本研究为后续战时宣传研究供了新的框架和思路。同时,本研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为我国政府在应对重大突发事件时,加以凝聚国家意志、团结民心、动员全民参与;在重大历史转折期对内对外加以宣传国家精神、军队形象、国家软实力等重大问题供极其鲜活的典例和范式。

陈新[7](2019)在《C919,飞向蓝天》文中研究指明出国访问坐别国的飞机,让外国记者戏称"中国是一只没有翅膀的鹰",这事曾令周恩来总理难堪。作为大国的标志性工业,制造大飞机的技术一直为英法美等少数西方发达国家拥有。中国早年也有着追求制造大飞机的梦想,但步履维艰并为此付出了巨大的努力。C919的出现,不仅让中国大飞机的梦想变成现实,也必将打破

刘东[8](2018)在《二战后英国航空工业发展研究(1945-1970)—重建与探索》文中研究表明二战对于英国航空工业既是一种光辉的转折,也是一种重新探索的开始。英国这个曾经的世界第一霸主,汇聚了所有的工业生产资源,进行工业化生产,“英国制造”是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所向往拥有的,“英国制造”也是人们对于工业品的最高期待,但是这一切随着进入20世纪英国逐渐走向衰落,直到二战结束英国最终失去霸主地位,“英国制造”的地位受到动摇,人们开始青睐“美国制造”。战后,当硝烟从欧洲大陆最终褪去,英国人开始重建这个在战争中被法西斯打的支离破碎的国家时,英国政府就已经认识到航空工业这个制造业部门在未来的地位,因此决定将它视为未来英国经济增长的一大支柱。本文的研究时间段从1945年战争结束开始到1970年欧洲第一家联合航空研制生产企业——空中客车公司成立,以英国航空工业在这25年时间里的发展变化为线索,一方面系统论述航空工业二战后开始重建到1970年走上欧洲联合的这一过程,同时探讨政府决策对航空工业的影响,以及主要能力要素对它的促进,最终勾勒出二战后英国航空工业在国际国内环境中发展的主要因素;另一方面,将航空工业发展的过程与二战后同时期其他主要国家进行比较,勾画出英国航空工业在世界航空工业中的地位。以上述内容为基础,最后为我国航空工业的发展提供一些启示和教训,借鉴其中优秀部分,吸取英国发展中所犯下的错误教训,走出自己的航空工业道路。文章除绪论内容外,分别是:第一章论述的内容主要是20世纪早期到二战英国航空工业的发展状况。英国虽然是世界上比较早建立起航空工业的国家之一,但是英国的航空工业从20世纪早期到二战时期的发展是一个逐渐走向繁荣的过程,从一战开始认识到航空工业在未来的重要作用,到两战期间的重整军备,再到二战航空工业达到顶峰状态,奠定了英国航空工业在英国国家工业体系中的重要地位。第二章内容主要论述的是二战后到70年代初航空工业在政府影响下的坎坷发展。二战后到70年代初的这段时间,是航空工业重建和探索的重要时期,经历了短暂辉煌,国防政策的震荡以及重新找到适合的发展道路,航空工业终于走向了以国际合作为基础的专业化道路。第三章内容主要论述了航空工业中起主要作用的几大能力要素。主要有国家对行业的资本支持、行业内的从业人数变化、航空工业的设计研制水平以及行业的创新变革举措。这几部分要素既是航空工业实现发展不可或缺的要素,也反映了国家和航空工业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第四章内容主要是世界航空工业中的主要国家航空工业水平及英国航空工业地位。本部分叙述了美国、苏联和欧洲的航空水平,这也是世界航空工业的总体水平体现;同时本章对英国航空工业水平做了一个简要说明,以及相对竞争者英国的不足;最终分析了英国航空工业历史发展进程中的经验和教训所在。全文以英国航空工业战后探索发展为线索,将成就和失败同时展现出来,也展现出航空工业和政府、航空公司、海外竞争者之间的关系,分析它的主要能力要素,实现从独立到合作的观念转变,在欧洲一体化进程中,重新找到自己前进的方向,实现英国航空工业在全球化时代下的重新起航。

杨晓敏[9](2017)在《《胜利与悲剧》(第1-2章)汉译实践报告》文中提出本翻译实践报告节选了《胜利与悲剧》中的前两章。该书出自英国首相丘吉尔(Winston Churchill)所撰写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中的第六卷。在此卷中叙述了1944年6月6日,英美部队登陆诺曼底之后14个月内发生的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本文是一篇汉译实践报告,翻译任务性质为文学翻译。本翻译实践报告详述了翻译任务的意义、文本类型、翻译过程、以及在翻译理论的支撑下,运用合适的翻译方法结合翻译过程中的重难点所进行的案例分析。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将尤金·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作为指导理论,采用了直译、意译、增译、重组、拆分等翻译方法,在追求信息内容对等的同时,也尽可能达到形式对等。本次翻译任务中,所涉及的重难点体现在三个层面:词法、句法和篇章。词法层面的难点体现在词语语义的理解和选择;句法层面的难点主要是插入语、定语从句和状语从句的处理;篇章层面的难点体现在语句的逻辑与连贯。因而,译者在功能对等理论指导下,用直译、意译以及四字格翻译方法处理词法层面的难点;使用合并,分译处理句法层面的难点;通过调整句子语序和使用修辞格处理篇章层面的衔接与连贯。文学翻译是用文字作为物质手段,反映现实生活,因而对于文学翻译,除了内容准确以外,还要考虑文字的鲜明和生动。通过本次翻译实践,译者从中受益匪浅,为以后从事英汉文学翻译的研究和实践奠定了基础。

唐湘雨[10](2017)在《20世纪30-40年代广西工业化问题述论》文中认为探索落后地区工业化是当今学术界一个有意义的话题。出于对这一问题的思考、关注与探索,笔者选择了民国时期中国一个相对落后的地区——广西为个案,来探讨民国时期,特别是20世纪30-40年代,广西工业化是在什么样的社会环境下进行的?广西工业化的内部动力与外部助力是什么,及其对广西工业化的影响是什么?广西工业化取得了哪些进步或成就,存在哪些不足?以此来探索落后地区工业化的发展路径。在正文第一部分主要是探讨20世纪30年代以前广西的社会概况。从“混乱的政局”、“衰败的经济”和“落后的习俗”三个方面探讨了新桂系主政前广西社会的基本形状,旨在说明广西工业化是在社会动荡、经济落后与民俗保守的状态下展开的,这些都不利于广西的工业化;但是,改变贫困落后的面貌,既是广西民众普遍的心愿,也是地方实力派新桂系治理广西的需要,这是广西工业化有利的条件。新桂系主政初期,曾发动“广西经济发展出路问题”的讨论活动,虽然这一活动最后没有达成出题者所愿,但是在启迪心智,动员广西人参与经济建设方面是起了一定作用的。而在此之后出现的历史上第二次全国范围内的“以工立国”还是“以农立国”之论争中,像第一次“以工立国”还是“以农立国”之争一样,虽然也未能达成共识,但是这次论争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广西对于工业化道路的选择。广西工业化是在内部动力的推动与外部助力的促进下开展的。20世纪30-40年代广西工业化的内部动力,来自商人的投资、手工业的转型与地方政府的主导作用。文章分析了这一时期广西境内的本土商人与外来商人在广西工业化中所处的地位与所发挥的作用。由于广西本土商人力量过于弱小,外来的粤港商人在广西工业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文章考察了以广西最出名的土布业与瓷器业,探讨这一时期广西手工业走上工业化可能性。结果发现,在自然状态下,广西的土布业并未踏上工业化之路,而陶瓷业在广西省政府的扶持下,融资扩建,购买新式生产设备,采用新技术,建立近代工厂管理制度,完成了它的华丽转型,踏上了工业化的道路,说明传统手工业具有走上工业化道路的内在动力。以军人为核心的新桂系领袖们不自觉地充当广西工业化的核心力量,尽管在工业化问题上,他们曾忧虑、徘徊,甚至还曾有一些工作失误,但是他们在40年代后坚定地选择工业化道路,并为广西工业化做了大量的工作。在这三种力量中,广西地方政府是广西工业化的主要动力。落后地区的工业化进程,离不开外部的助力,20世纪30-40年代广西的工业化得到北平社会调查所、中华工业总联合会和中国工程师学会的大力帮助。在开展大规模工业建设期间,广西地方当局非常注意向省外专家讨教,“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以便有利于广西地方建设事业。同时因“新广西”建设所取得的成绩引起境外人士的关注,他们也纷纷要求到广西参观。除了若干个人访问外,相关团体前来考察的也不少,如北平社会研究所广西经济调查组、中华工业总联合会两广实业考察团、中国工程师学会广西考察团等。广西省政府利用专家学者来桂考察的机会,虚心听取并接受来访者的意见与建议。这些外来人员与团体不仅陈述了在考察中获得的对广西工业建设的观感,而且对广西工业的发展提出了许多中肯的建议,对广西工业化进程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20世纪30-40年代广西之所以出现工业化的发展势头,这是因为此时遇到了十分有利的“历史契机”,其中这一时期广西交通运输事业的近代化转型为工业化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文章主要探讨广西的水运、陆运、空运以及铁路运输如何实现近代化转型,以及这四大运输如何支持广西工业化。在这四种交通方式中,铁路的作用最为明显,它的出现不仅仅是推动了广西工业的发展,同时也推动了广西工业中心城市的形成。另外,在空运与铁路运输的兴办过程中,明显地可以看到,广西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间存在着某种博弈关系。而战时工厂内迁更为广西工业化带来了新的活力。抗日战争爆发后,全国各地工厂大量内迁广西,这一时期内迁工厂带来大量资金、技术人才和新动力设备,使广西工业化迈上一个新的台阶,不仅出现了规模客观的大工业,而且改变了广西的工业布局,以桂林、柳州为代表的新兴工业城市由此兴起。文章对于民国以来广西历年的财税状况进行追溯,并对20世纪30年代新桂系政府为筹措资金而进行的财税改革情形进行深入地分析。通过前后比较,可以清楚地看到,新的财税体系为工业化提供了资金保证,有力地支撑着广西工业化。在正文第五个部分主要是对20世纪30-40年代广西工业化发展的历程做一个简短的概述。抗战以前工业化的起步,首先从矿业的近代转型开始,近代化的矿业为广西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抗战前广西的军用、民用工业发展也初现端倪。抗战时期则是广西工业化的快速发展阶段,外省工厂的迁入,给经济技术落后、工业不发达的广西注入了新血液与活力,也极大地刺激了各类工厂的兴办。1938年后省内外工商业者纷纷在桂林、柳州、梧州等地和一些交通方便、特产丰盈的城镇投资建厂,出现广西省前所未有的工业建设热潮。当时的桂林,市区四周工厂烟囱林立,机声隆隆,战时工业盛极一时。桂林、柳州一带成为大后方工业产品供给的“基地”。20世纪30-40年代广西工业化的高峰则是广西企业公司的建立,文章以广西企业公司为例,分析并探讨了广西工业化的高峰时期,广西企业公司发展的概况,广西企业公司与广西工业化的关系,以及广西企业公司存在的价值。广西工业化在艰难曲折的发展过程中所取得的成就,在日军入侵广西时破坏殆尽,到抗日战争结束时,广西工业化水平几乎回到了民国初建时期的水平。广西地方政府在战后重建过程中,对广西工业化进行了反思,广西地方政府在战后曾有一个较为庞大的工业复员计划,由于缺钱少粮,这一计划几乎没能实现。1947年出版的《广西工业建设之路》,对广西未来的工业化之路进行设置与规划,其中含有某些合理的因素,成为广西工业化最后的绝唱。在正文的最后一个部分,通过对广西与周边省份湖南、四川、广东、云南、贵州西南六省的人口因素、自然禀赋、财政收入等因素的对比分析,发现广西不是天然的“地瘠民贫”,问题的关键是要找到“夹匙失万”中的钥匙。通过对湖南、四川、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等西南六省在不同历史时期工业化水平的比较,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广西工业化的历程是中国工业史上的奇迹,它比许多同类型的省区都做得好,并取得辉煌成绩,尽管其成果最后被日本侵略者的炮火所摧毁。诚然,20世纪30-40年代广西工业化过程中,广西地方政府领导对工业化认识与行为两个方面均存在不足,虽然其某些失误属于“有情可原”,但是为了将来更好的工作,“有情可原”的失误要认真总结,“无情可原”的不足更需要认真总结。从20世纪30-40年代广西工业化的历程及其工业化过程的诸问题来看,落后地区工业化的路径应该是:坚强有力的地方政府是实现工业化的基本条件;筹措资金是实现工业化的关键因素;善于借助外部力量是实现工业化的重要条件;抓住有利时机,发展自己是实现工业化的又一重要条件;激发内在动力是实现工业化的根本条件。20世纪30-40年代广西工业化的历程是艰难而曲折的,其成功的经验与失败的教训都值得我们认真地总结与反思。只有认真吸取历史的经验教训,我们才可能在将来的工作中取得更大的成功。

二、飞行史上十架最有影响的飞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飞行史上十架最有影响的飞机(论文提纲范文)

(1)故宫文物南迁(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抬着棺材找坟地:烽烟南渡
    一、山河已然破碎,故宫何谈完整
    二、日人不可不防,文物不可不迁
    三、宫殿前小山般堆起文物箱
    四、文物连夜运出故宫
    五、列车停在浦口,不知道往哪里开
    六、请你明天九点钟再来一次
第二章一番风雨路三千:徘徊京沪
    一、上海仁济医院的“临时周转房”
    二、故宫文物中存在赝品
    三、马衡被任命为第二任院长
    四、影印《四库全书珍本》
    五、上海预展会取得“轰动效应”
    六、中国文物第一次有组织地走向国际
    七、文物在六朝古都安家
    八、易培基不可能活着看到洗清冤案了
    九、千军万马的内迁洪流
    十、运出南京的最后机会
第三章谁念客身轻似叶:西迁南路
    一、湖南大学图书馆被日本飞机炸平了
    二、长沙至贵阳有土匪出没
    三、安顺郊外的理想山洞
    四、烟波一笠,回首江天
    五、赴苏展品的安全,令故宫同人感到揪心
    六、安顺待不下去了
    七、在巴县的竹海中隐匿形迹
第四章千军万马一条江:西迁中路
    一、把两千多箱文物抛在南京,让马衡无比自责
    二、不易受潮湿的物品暂存重庆
    三、宜宾也不安全
    四、装满文物的木船纤绳断了
    五、轰炸乐山的纪录片成为日本空军的“样板片”
    六、当学术巨匠遭遇大足石刻
第五章到晚才知身是我:西迁北路
    一、一个家庭的“南迁”
    二、军火库做文物库房
    三、在大雪中翻越秦岭
    四、大慈寺僧人要遵守来自故宫的“戒规”
    五、古佛青灯,伴他写下一生中最重要的着作
    六、大火向存满故宫文物的武庙蔓延过来
    七、为守护国宝而牺牲的军人
第六章覆巢犹幸能完卵:沦陷之城
    一、故宫人员关闭了故宫大门
    二、在日本人眼皮底下搞了件大事情
    三、日本收藏的大量文物,实为我国家博物馆之无上妙品
    四、日本投降了,有人半信半疑
    五、华北日军投降仪式在太和殿广场举行
    六、文物工作者的胜利“纪念碑”
第七章八千里路云和月:东归北返
    一、故宫文物走了,文化的种子留下了
    二、接二连三的翻车事故
    三、你不是学生,你是共产党的代表
    四、台湾,是什么地方啊
    五、南迁文物回到出发地
    六、追缴“小白楼”散佚书画
    七、“故宫盗宝案”尘埃落定
第八章人间毕竟晴方好:一宫两院
    一、文物迁出北平以来最大一次损失
    二、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三、生命中最后两个字

(2)云播智慧(论文提纲范文)

引章
十一
十二
十三
十四
十五
十六
十七
十八
十九
二十
二十一
二十二
二十三
二十四
二十五
二十六
二十七
二十八
二十九
三十

(3)《印第安纳波利斯号:海难与昭雪》(节选)英汉翻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ACKNOWLEDGEMENTS
ABSTRACT
摘要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1.1 Background of the Translation Task
    1.2 Significance of the Translation Task
    1.3 Organization of the Translation Report
Chapter Two DESCRIPTION OF TRANSLATION TASK
    2.1 Translation Preparation
        2.1.1 Analysis of text features
        2.1.2 Reference to the related parallel texts
        2.1.3 Selection of translation tools
    2.2 Translation Process
    2.3 Revision after Translation
Chapter Three TRANSLATION DIFFICULTIES
    3.1 Difficulties at Lexical Level
        3.1.1 Military terms
        3.1.2 Navy slangs
        3.1.3 Names of military officers and geographic places
    3.2 Difficulties at Syntactic Level
        3.2.1 Long sentences related to military history
        3.2.2 Sentences with vivid description of characters
    3.3 Difficulties at Textual Level
        3.3.1 Textual cohesion
Chapter Four CASE STUDY
    4.1 Translation Methods at Lexical Level
        4.1.1 Annotation
        4.1.2 Zero translation
        4.1.3 Free translation
        4.1.4 Semantic translation
    4.2 Translation Methods at Syntactic Level
        4.2.1 Amplification
        4.2.2 Adjustment of sentence structure
        4.2.3 Omission
        4.2.4 Usage of four-character expressions
        4.2.5 Division
    4.3 Translation Methods at Textual Level
        4.3.1 Substitution
        4.3.2 Adding conjunctive words
    4.4 The diagram in The Source Text and the Translation Method
Chapter Five CONCLUSION
    5.1 Major Findings
    5.2 Limitations and Suggestions
REFERENCES
APPENDIX Ⅰ SOURCE TEXT
APPENDIX Ⅱ TARGET TEXT
APPENDIX Ⅲ Military Terms and Navy Slangs
APPENDIX Ⅳ Names of Weapons
APPENDIX Ⅴ Names of Military Officers and Geographic Places

(4)多维度质量指标体系下军事纪实文本译文的翻译质量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ACKNOWLEDGEMENTS
ABSTRACT
摘要
1 Introduction
    1.1 Background of the research
    1.2 Main issues of the research
    1.3 Originality
2 Review of the Researches on Translation Quality Assessment
    2.1 Research on translation quality assessment abroad
    2.2 Research on translation quality assessment in China
3 Multidimensional Quality Metrics
    3.1 Background and basic content of MQM
    3.2 Selection of assessment method
    3.3 Classification of error types and marking method
    3.4 Scoring system
    3.5 Purpose and rationality of using MQM
4 MQM assessment system
    4.1 Translated texts in this research
    4.2 The process of MQM translation quality assessment
        4.2.1 Preparation for assessment
        4.2.2 The record of assessment process
        4.2.3 Collecting assessment results
        4.2.4 Interviews
        4.2.5 Analysis of the result
5 Applying MQM in Assessing Translation of Military Texts
    5.1 Feasibility
        5.1.1 Assessment time
        5.1.2 Subjective feelings of raters
    5.2 Validity
    5.3 Limitations
        5.3.1 No affirmation of the highlights in the translation
        5.3.2 Deficiencies in the assessment
6 Analysis of Error Types
    6.1 Accuracy
        6.1.1 Mistranslation
        6.1.2 Terminology and diction
    6.2 Fluency
        6.2.1 Grammar
        6.2.2 Style
7 Enlightenments and Significances
    7.1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MQM in military texts assessment
    7.2 Assessment,control and guarantee of translation quality of military texts
    7.3 Implications for translation teaching
    7.4 Comparison of MQM and CATTI scoring standards
8 Conclusion
REFERENCES
APPENDIX

(5)试飞英雄(三):叩问天门(论文提纲范文)

小平头
空中探险家

(6)二战时期美国政府海报宣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问题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问题
        三、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文献与成果综述
        一、中外文献综述
        二、研究成果综述
    第三节 理论辨析与概念界定
        一、宣传理论问题辨析
        二、研究对象概念界定
    第四节 研究方法和基本框架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基本框架
        三、研究的局限与不足
第一章 二战时期美国政府海报的公共协作机制
    第一节 二战时期美国政府海报的组织机构流变
        一、政府海报的主要需求方
        二、政府海报官方主导机构的流变
        三、官方与民间机构合作机制
    第二节 政府海报的创作与采购模式
        一、明星海报回购模式(1941-1945年)
        二、海报大赛征集模式(1941-1942年)
        三、协调机构原创模式(1942-1945年)
        四、专家协同创作模式(1943-1945年)
    第三节 政府海报印刷和媒体投放模式
        一、政府海报的指定印刷方
        二、民间公司组织捐赠和分发
        三、基层志愿者分发和张贴
    小结
第二章 二战时期美国政府海报的媒介景观营造
    第一节 海报分发渠道策略和趋势
        一、海报渠道系统设计
        二、海报分发与张贴技巧
        三、海报数量与年份趋势
    第二节 海报在各类生活场景的运用
        一、海报在户外场景
        二、海报在工厂场景
        三、海报在校园场景
        四、海报在社区场景
    第三节 海报相关媒介事件与媒介景观
        一、杂志国旗封面运动
        二、海报与视觉艺术大赛
        三、海报与战时宣传展览
        四、海报与真人宣传活动
        五、海报与战时宣传电影
    小结
第三章 二战时期美国政府海报的宣传策略流变
    第一节 二战前海报宣传的历史演变
        一、二战前海报宣传简史
        二、一战中美国政府海报宣传
        三、一战与二战海报宣传策略对比
    第二节 二战时期美国政府海报的宣传理念博弈
        一、政治艺术派的理想主义
        二、商业广告派的专业主义
        三、政府海报的商业化趋势
    第三节 二战时期美国政府海报的宣传内容流变
        一、美国政府总体宣传策略
        二、政府海报宣传主题分析
        三、从抽象爱国到说服行动
    第四节 二战时期美国政府海报的宣传技巧嬗变
        一、正反两面理诉求
        二、温和的恐惧诉求
        三、大众视觉艺术
        四、人物情感共鸣
        五、乐观主义基调
    小结
第四章 二战时期美国政府海报的国家精神宣扬
    第一节 政府海报中的国家精神溯源
        一、独立宣言中的自由精神
        二、开国元勋的精神图腾
        三、四大自由的对外传播
    第二节 政府海报中国家精神的战时表述
        一、国内外民主统一战线
        二、外交关系的政治宣言
    第三节 政府海报的爱国主义图形符号象征
        一、国旗的爱国主义象征
        二、国旗的爱国主义背书
        三、国旗的爱国主义隐喻
    第四节 政府海报的国家精神图像符号象征
        一、国家精神的人格符号象征
        二、国家精神的物化符号象征
    小结
第五章 二战时期美国政府海报的战争逻辑建构
    第一节 政府海报中的战争定性
        一、敌方谬论的批判
        二、屠杀行为的揭露
        三、难民问题的态度
    第二节 政府海报中的战争场景
        一、我方军事装备的损失
        二、我方军事人员的伤亡
    第三节 政府海报中的战争目标
        一、敌方的图形符号象征
        二、敌方的人物符号建构
    小结
第六章 二战时期美国政府海报的军事神话塑造
    第一节 政府海报中的军事武装力量
        一、武装力量霸权主义
        二、军需补给强力威慑
        三、出征场景仪式渲染
    第二节 政府海报中的军队集体人格
        一、乐观主义的军营纪实
        二、实用主义的战地纪实
        三、英雄主义的战场奇观
    第三节 政府海报中的英雄神话塑造
        一、平民式真人英雄
        二、古典式战斗英雄
        三、人道主义式光环
    小结
第七章 二战时期美国政府海报的社会身份认同
    第一节 政府海报中的军民统一战线
        一、全民认同和集体主义
        二、前后方工作的同一性
    第二节 政府海报中的性别身份认同
        一、战时女工与女权主义
        二、家政事务与爱国主义
        三、巾帼英雄的国家认同
    第三节 政府海报中的种族平等意识
        一、少数裔形象的缺席
        二、刻意凸显的平等幻象
    小结
第八章 二战时期美国政府海报的文化价值输出
    第一节 政府海报中的国家传统价值观
        一、国土情怀与乡民情结
        二、血缘情愫与情感需求
        三、宗教信仰与精神寄托
    第二节 政府海报中的国民战时价值观
        一、为国牺牲精神
        二、勤劳奋斗信念
        三、公平与诚信观
        四、节俭与环保意识
    第三节 政府海报中的战后和平憧憬
        一、安全感的获得
        二、丰衣足食的乐土
        三、乌托邦式的幸福
    小结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一 :海报量化内容分析法详细步骤说明
附件二:本研究所有海报样本清单
附录三 :本文各章节所有图表清单
附录四 :二战时期美国着名艺术家和插画师
附录五 :重要历史海报文献及来源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致谢

(8)二战后英国航空工业发展研究(1945-1970)—重建与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及意义
        1、选题缘由
        2、选题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2、国内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与研究范畴说明
        1、研究方法
        2、研究范畴说明
第一章 20世纪前半期英国航空工业的发展
    第一节 一战前后英国航空工业的形成动力及发展
        一、航空工业发展动力
        二、军民用航空工业的发展进程
    第二节 重整军备与二战对航空工业的推进
        一、重整军备对航空工业的影响
        二、二战对航空工业的促进作用
第二章 二战后英国航空工业的变化历程
    第一节 “布拉巴赞”委员会和二战后航空工业的重建
        一、“布拉巴赞”委员会和战后航空工业的关系
        二、20世纪40年代后期到50年代初期的短暂辉煌与问题
    第二节 1957年国防白皮书与航空工业合理化运动
        一、1957年桑迪斯国防白皮书
        二、航空工业的合理化
    第三节 1965年《普洛登报告》和国际合作的联系
        一、1965年《普洛登报告》
        二、60年代英国航空工业的重大转折——走向国际合作
        三、英国航空工业国际合作的范例——“协和”超音速飞机
第三章 二战后航空工业的主要发展要素
    第一节 航空工业内的财政及人员变化
        一、政府对航空工业的资金支持
        二、从业人员变化与航空工业的关系:
    第二节 英国航空工业研制能力
        一、飞机研制能力
        二、喷气发动机的发展
    第三节 航空工业的创制能力
        一、理念转变
        二、制造能力
第四章 英国航空工业在世界航空工业中的地位及评价
    第一节 二战后世界各国航空工业的发展
        一、美国航空工业
        二、苏联航空工业
        三、欧洲航空工业
        四、世界航空工业中的英国
    第二节 英国航空工业发展的经验和教训
        一、英国航空工业发展的经验
        二、英国航空工业发展的教训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9)《胜利与悲剧》(第1-2章)汉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Abstract
摘要
1. Introduction
    1.1 The background of the translation task
    1.2 The objective of the translation task
    1.3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translation task
2. Task Description
    2.1 Source text analysis
    2.2 Requirements from the entrusting party
3. Translation Process
    3.1 Before translation
        3.1.1 Preparation for background information
        3.1.2 Translation tools and resources
        3.1.3 Choice and analysis of parallel texts
        3.1.4 Guided translation theory
        3.1.5 Translation plan
        3.1.6 Glossary of terms
    3.2 While translation
        3.2.1 Quality control
        3.2.2 Emergency Precaution
        3.2.2.1 Source text
        3.2.2.2 The translator
        3.2.2.3 Target text
    3.3 After translation
        3.3.1 Evaluation from the advisor
        3.3.2 Peer evaluation
        3.3.3 Self-evaluation
4. Case Analysis
    4.1 Translation at the Lexical Level
        4.1.1 Literal translation
        4.1.2 Free Translation
        4.1.3 The application of Chinese four-character
    4.2 Translation at the Syntactic level
        4.2.1 Fronting
        4.2.2 Combination
        4.2.3 Division
        4.2.4 Amplification
    4.3 Translation at the textual Level
        4.3.1 Cohesion
        4.3.1.1 Reference
        4.3.1.2 Conjunction
        4.3.2 Coherence
        4.3.2.1 Readjustment of sentence order
        4.3.2.2 The application of rhetorical devices
5. Conclusion
    5.1 Reflections and limitations
    5.2 Implications
References
Appendixs
    Appendix 1: Glossary of terms
    Appendix 2: Parallel text
    Appendix 3: Source text
    Appendix 4: Target text
Acknowledgements

(10)20世纪30-40年代广西工业化问题述论(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的缘起
    二、学术研究回顾
    三、“工业”、“工业化”、“工业建设”三个概念的界定
    四、创新点与存在的不足
第一章 20世纪30-40年代广西工业化的历史前提
    第一节 20世纪30年代以前广西社会概况
        一、混乱的政局
        二、衰败的经济
        三、落后的习俗
    第二节 关于“广西经济出路”的两次论争
        一、“广西经济出路”大讨论
        二、20世纪30年代中期的“以农立国”与“以工立国”之论争
        三、两次论争的回顾与思考
    小结
第二章 20世纪30-40年代广西工业化的内部动力
    第一节 商人的参与
        一、广西商业、商人与商会
        二、粤港客商与广西的商业
        三、两广商人与广西工业化
    第二节 广西的手工业与广西工业化
        一、20世纪30年代广西手工业发展概况
        二、传统的手工业与近代工业的关系
    第三节 地方政府的主导
        一、工业化目标从徘徊到确定
        二、广西工业建设的管理机构
        三、工业政策、工业法规的变迁
        四、具体的工业决策行为及其评价
    小结
第三章 20世纪30-40年代广西工业化的外部助力
    第一节 北平社会调查所与广西工业化
        一、北平社会调查所在广西的经济调查
        二、北平社会调查所与广西工业化
    第二节 中华工业总联合会对广西实业的考察及其影响
        一、两广实业考察团组团的由来
        二、两广实业考察团与广西地方政府在广西工业化问题上的互动
    第三节 中国工程师学会与广西工业化
        一、广西考察团与南宁年会
        二、桂林年会与桂林展览会
        三、两次年会对广西工业化的贡献
    小结
第四章 20世纪30-40年代广西工业化的历史契机
    第一节 交通近代化转型为工业化创造良好环境
        一、水路运输的近代化转型
        二、公路运输快速发展
        三、航空运输后来居上
        四、铁路运输大器晚成
    第二节 战时工厂内迁为工业化带来新活力
        一、抗战时期工厂内迁到广西的基本情况
        二、工厂内迁与广西的工业化
    第三节 财税金融体制改革为工业化提供了资金保证
        一、近代以来广西财税体系的变迁
        二、20世纪30-40年代广西财税体系的改革
        三、广西新财税体系对工矿事业发展的支持
    小结
第五章 20世纪30-40年代广西工业化发展概况
    第一节 抗战以前广西工业化的起步
        一、矿冶业的近代转型与初步发展
        二、广西近代工业的崛起
    第二节 抗战时期工业化的快速发展
        一、外省工业的迁入
        二、广西工业快速发展
        三、抗战时期民营工业的迅速发展
    第三节 广西工业化的高峰——广西企业公司
        一、广西企业公司概况
        二、广西企业公司与广西工业化
        三、广西企业公司的价值
    第四节 日军入侵广西对广西工业的破坏
        一、日军对广西一般工业的破坏情形
        二、日军对广西水电事业的破坏情形
        三、日军对广西矿业破坏的情形
    第五节 战后重建与广西地方政府对工业化的反思
        一、战后广西工业重建计划概况
        二、广西地方政府对工业化的反思
    小结
第六章 比较视野下的广西工业化所取得的成绩与不足
    第一节 比较视野下的广西工业化所取得的成绩
        一、广西与周边五省工业化的基础条件比较
        二、广西与周边五省工业化的程度比较
    第二节 20世纪30-40年代广西工业化的不足方面
        一、对工业化问题认识的不足
        二、对工业化实施的行为不足
    小结
结语
    一、对于20世纪30-40年代广西工业化历程的认识
    二、对于20世纪30-40年代广西工业化诸问题的反思
    三、从广西的经验教训看落后地区工业化的路径
参考文献
附录 新桂系时期有关广西工业建设的重要文件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四、飞行史上十架最有影响的飞机(论文参考文献)

  • [1]故宫文物南迁[J]. 祝勇. 当代, 2021(04)
  • [2]云播智慧[J]. 杨红光. 当代长篇小说选刊, 2021(03)
  • [3]《印第安纳波利斯号:海难与昭雪》(节选)英汉翻译实践报告[D]. 刘强. 内蒙古大学, 2020(01)
  • [4]多维度质量指标体系下军事纪实文本译文的翻译质量评估[D]. 李颖. 山东师范大学, 2020(08)
  • [5]试飞英雄(三):叩问天门[J]. 张子影. 传奇.传记文学选刊, 2019(07)
  • [6]二战时期美国政府海报宣传研究[D]. 施州. 上海大学, 2019(03)
  • [7]C919,飞向蓝天[J]. 陈新. 北京文学(精彩阅读), 2019(03)
  • [8]二战后英国航空工业发展研究(1945-1970)—重建与探索[D]. 刘东. 陕西师范大学, 2018(01)
  • [9]《胜利与悲剧》(第1-2章)汉译实践报告[D]. 杨晓敏. 西北师范大学, 2017(02)
  • [10]20世纪30-40年代广西工业化问题述论[D]. 唐湘雨. 华中师范大学, 2017(12)

标签:;  ;  

飞行史上最具影响力的 10 架飞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