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欧和中亚的新商机

中东欧和中亚的新商机

一、中东欧与中亚地区的新商机(论文文献综述)

李彬[1](2021)在《建设性新闻之辨》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建设性新闻成为新闻学界的热词,通过专着专刊、学术会议、课题研究和培训课程,俨然形成某种学术新潮,乃至成为探究中国新闻未来路径的首选概念,呈现出为中国新闻业发展奠定总体基调的趋势。从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角度分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新闻业的源流和本质,建设性新闻在中国的概念存在错位。应深入分析此类学术现象的深层次问题,探究引领新时代中国新闻业与新闻学之"道",为建设中国特色与普遍意义的新闻学及其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辨章学术,正本清源。

娜丽娅[2](2019)在《“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研究》文中研究表明

邢雯靖[3](2019)在《文化差异对中国OFDI的影响 ——基于“一带一路”国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改革开放40周年以来,中国一直贯彻对外开放的战略方针,开放程度越来越大。致力于打造沿线国家“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的“一带一路”倡议发展更是受到世界广泛关注。“一带一路”倡议自提出以来,中国与沿线及其辐射区域的经济、政治、文化联系日益紧密。截至2017年,中国在除了不丹以外的“一带一路”国家均设有投资,投资方式更趋多元化,行业分布广泛,存量达18090.4亿美元。一方面,我国企业迎来巨大的机遇与挑战,另一方面同样面临着多样的潜在风险。“一带一路”涉及的国家及其辐射地区环境复杂,地缘政治、地区冲突、政府更迭频繁、宗教信仰多样、经济发展不平衡、法律制度不完善等都影响着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双边贸易、直接投资等经济活动。同时,沿线国家众多,历史悠久,是多种文明的发源地,不同文明的发展碰撞导致文化差异的普遍存在。本文立足文化差异,以中国在“一带一路”国家OFDI存量为研究对象,考察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的文化差异和中国OFDI的关系。本文运用文献分析与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诸多国内外学者在直接投资、文化差异对直接投资的影响这两个方面的研究进行系统梳理,将理论有效用于OFDI的问题分析中。同时,阐述文化差异对OFDI的影响机制,分别从正面效应和负面效应两个角度分析文化差异与OFDI的关系。此外,本文运用了现状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方法。首先,分析中国OFDI的概况,分别基于存量情况、行业分布、产业比重展开分析。进一步从存量情况、地区分布、行业分布等角度详细分析了中国在“一带一路”国家的直接投资,并对其投资风险展开论述。其次,选取“一带一路”沿线35个样本国家作为研究目标,对中国与样本国家的文化差异进行量化。依据Hofstede文化维度理论,运用KSI指数和EDI指数两种方法计算文化距离。同时,以中国对样本国家2007-2017年直接投资数据为被解释变量,以文化距离为核心解释变量,选取地理距离,我国与东道国2006-2016年双边贸易额,东道国2006-2016年政府治理指标、人均国民收入、劳动力人口数,东道国是否建立孔子学院为控制变量,建立引力模型。对样本国家分别做全样本回归和分样本回归,其中分样本回归将样本国家按经济发展水平分为发达经济体、转型经济体和发展中经济体三个部分。本文运用随机效应(RE)、可行的广义最小二乘法(FGLS)以及面板校正标准误估计(PCSE)对比分析样本回归结果,得出文化差异与中国在“一带一路”国家OFDI呈负相关关系等结论。最后,本文在前文论述基础上,分别基于政府、行业协会和企业三个角度给出相关政策建议。

韩萌[4](2019)在《我国对中东欧国家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作为连接欧亚大陆的门户,中东欧既是“一带一路”建设重要的板块,也是我国优化整体投资布局的关键方向。一方面,中东欧国家大多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阶段,且在近年来欧洲产业升级与资本转移的带动下,成为了当前全球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地区。这不仅给予了中东欧与我国较高的经贸合作契合度,并且其相对成熟的市场发育水平与完备的产业发展基础也为我国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市场经营环境,因此是我国寻求海外投资合作的优势区域。而另一方面,中东欧处在连通最发达的欧盟一体化市场和最主要的能源产地间的结合部,其东联西通的地缘优势明显,是我国进入欧盟市场的关键通道,强化我国同中东欧国家投资合作水平将有利于发挥其区域“辐射”效应,从而为我国进一步开拓欧盟市场搭建起更为畅通的对接桥梁。虽然随着“16+1”合作的逐步深化,我国对中东欧直接投资水平在近年来实现了显着增长,但不可否认,普遍偏低的投资基数显示出了我国与中东欧的双边投资关系仍处于调节余缺、互通有无的初级阶段,而中东欧地区差异化的合作需求、多元化的社会环境以及域外大国的竞争挤压等因素也给我国对该地区投资布局的优化拓展带来了不小的挑战,在阻碍了我国与中东欧互利合作进程的同时,也抑制了我国投资者的整体合作意愿,从而使得我国与中东欧经贸合作的持续稳定发展面临着极大的威胁。鉴于此,为了进一步夯实我国与中东欧国家的投资合作基础,全面优化我国资本在中东欧的区位战略布局,本文在回顾了现有文献研究的基础上,从中东欧地区实际出发,系统地梳理了其区位优势及历史机遇条件,在明确了我国区位选择逻辑依据的同时,采用了多种计量方法,从实证入手,先后衡量了中东欧各国的投资便利化水平、我国对中东欧的投资动机以及我国对中东欧各国直接投资的潜力空间,并以此为参考,对我国向中东欧直接投资的区位流向进行了科学划分,从而为我国进一步完善对中东欧投资机制与布局,加快推动“一带一路”建设、“走出去”战略以及“16+1”合作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借鉴与合理的决策参考。本文共有八章。第一章为绪论,在提出研究中国对中东欧国家直接投资区位选择问题原因的基础上,系统阐述了研究的理论及实践意义,详细说明了研究的目标、思路以及可能创新之处,从而在对论文进行了整体性规划的同时,为全文的构架脉络提供了清晰的线索。第二章文献综述,目前国内外学者在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及区位选择方面已经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为有效避免研究重复,拓宽研究空间,本文从发达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理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经济因素影响下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非经济因素影响下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以及中国对中东欧国家直接投资六个方面入手,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了梳理与归纳,从而在为本文提供了有力论证依据的同时,也为作者发掘研究缺口、探寻研究不足给予了充分的参考支撑,这对于进一步明确本文的研究方向与研究价值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第三章为中国对中东欧国家直接投资的发展现状分析。虽然在“一带一路”建设与“16+1”合作不断深化的历史背景下,我国与中东欧无论在合作内容还是在规模上都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不可否认,我国对中东欧各国的直接投资基数仍普遍偏低,存在着极大的市场拓展空间。为进一步推动双方的优势互补,为“一带一路”投资结构布局的完善奠定更为坚实的发展根基,本章在系统梳理我国对中东欧国家直接投资发展历程的基础之上,对当前投资现状特征进行了总结,并在这一背景下,定性地提出了中东欧的区位优势、我国对其直接投资的历史机遇以及存在的挑战,从而在明确了我国区位选择逻辑依据的同时,也为中国企业“扬帆”中东欧提供了有价值的经验参考。第四章为中东欧投资便利化综合指标体系构建。为了客观、全面、高效的衡量中东欧国家的投资环境,以东道国视角推动我国资本区位投资效益的提升,本章构建了一套完整的投资便利化评价指标体系,从东道国基础设施质量、投资经营效率、金融及信息化服务水平、制度供给能力以及劳动市场环境五个层面入手,对中东欧国家的投资便利程度进行系统量化,在客观评估了各国投资环境差异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了市场竞争优势,从而为我国企业投资中东欧提供了科学的区位决策参考。第五章为我国对中东欧国家的区位投资动机分析。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不仅取决于东道国的便利化水平,也与母国企业的投资动机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为了客观反映了中东欧各国的区位优势与我国企业投资动机的匹配水平,实现我国对不同中东欧国家投资决策的差异化区分,本章从投资动机与区位选择的机理关系入手,在明确了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动机类型的基础上,通过实证分析,科学验证了我国对中东欧国家投资动机的影响方向,并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量化了我国对不同中东欧国家的投资动机偏好,在提升了我国企业与中东欧市场对接能效的同时,也为优化中国对中东欧直接投资区位布局提供了一条新的指导途径。第六章是中国对中东欧国家直接投资的潜力分析。基于单一视角所提炼的区位优势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提升我国对中东欧直接投资的选择效率与经营效益,但参考因素的片面性并不能从整体上实现对于我国投资潜力的客观判断以及对于投资区位选择合理性的系统衡量。因此,本章在前文研究结论的基础上,将第四及第五章所涉及的投资因素进行了统一归纳,在综合考虑了东道国投资环境与母国投资动机的双重视角下,利用随机前沿模型,科学衡量了不同因素对于我国投资规模的影响方向与程度,并在此基础上明确了我国对于中东欧直接投资的效率与潜力空间,从而为我国企业深入发掘中东欧投资机遇,优化中东欧区位投资布局提供了更为全面的启示与实证支持。第七章为中国对中东欧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框架。以第四、五、六章的计算及分析结果为参考,本章从区域板块层面构建起了我国对中东欧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框架,并且以各自发展特点与现状为依据,对重点国别进行了深入剖析,在明确了各国投资优势领域的同时,基于市场风险,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差异化的投资策略,从而为进一步完善我国资本在中东欧国家的行动路径与布局方案、全面提升我国企业在中东欧市场的经营效益提供了有力的规划保障与战略支持。第八章为结论及政策建议。本章对全文的研究结论进行了系统归纳,并从政府及企业两个层面出发,基于目前中国对中东欧国家直接投资与区位选择存在的共性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从而在化解我国对中东欧投资合作困境的同时,为全面推进双方合作多元化进程,实现我国与中东欧地区的互利共赢、共同繁荣提供有益了的决策参考与政策启示。

塞巴斯蒂安·哈尼施,黄萌萌[5](2018)在《德国与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初期评估》文中提出中国于2013年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此后,该倡议成为一个迅速发展的互联互通平台,其目的一方面是为了解决中国部分边境省份以及出口驱动的经济增长模式即将面临的发展挑战,另一方面是为了缩小中国与邻近地区在基础设施和发展方面的差距。中国的务实方式和拟提供的资金是"一带一路"倡议初期的主要决定因素。然而,近年来,由于对"一带一路"倡议在经济、政治和文化领域产生的不对称影响的看法存在分歧,中国的合作伙伴的反响也各不相同(主要是积极的)。本文通过梳理德国对"一带一路"倡议的社会、经济和政治反响,发现对该倡议存在强有力的经济考量和支持,但关于以下一些问题的政治疑虑却在逐渐增加,如关于平等市场准入的规制冲突、中国在欧盟的投资及其对欧盟内部决策程序的(潜在)政治影响。文章从自由主义的理论视角出发,分析认为尽管一些结构性冲突不可避免,但在"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存在进一步推动合作共赢的广阔空间。

张李昂[6](2018)在《俄罗斯东部发展新战略与中俄区域经济合作研究》文中认为俄罗斯东部(远东和西伯利亚)地区幅员辽阔、资源丰富,有世界上最后一块未被开发的宝藏之称。从苏联时期到“梅普组合”时期、再到现在的新普京时期,长期以来,俄罗斯东部地区一直是俄联邦政府关注的焦点,受到了俄联邦政府的高度重视。为了促进东部地区发展,俄联邦政府先后出台并实施了《远东和外贝加尔地区2013年前经济社会发展联邦专项规划》、《远东和贝加尔地区2025年前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联邦远东及东西伯利亚地区合作规划纲要(2009-2018年)》等战略规划纲要,明确了俄罗斯东部发展战略的主体框架和主要目标。为了进一步加快远东地区的发展,俄罗斯联邦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与法律法规:普京于2013年提出建设远东经济超前发展区的非常规决策;2014年12月29日俄罗斯出台了《俄罗斯社会经济超前发展区联邦法》及相关的法律制度;2015年7月13日普京签署了《关于符拉迪沃斯托克自由港的联邦法律》,对税法典第二部分和部分法律进行修订,为实现俄罗斯远东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立了良好的投资环境。2015年5月,中俄两国共同发表了《中俄两国关于深化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倡导合作共赢的联合声明》和《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与欧亚经济联盟建设对接合作的联合声明》。《联合声明》强化了中俄区域合作问题,提升并充实了中俄区域经济合作的相关内容。在“丝路基金”和“亚投行”先后建立的基础上,出台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明确了中国“一带一路”的发展战略。由于“一带一路”建设思想与俄罗斯东部地区的开发思路存在诸多的契合点,所以俄罗斯政府愿意积极的参与中国“一带一路”建设,中俄双方存在巨大的合作潜力。中俄对共建“一带一路”已经达成共识,并愿意实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与欧亚经济联盟建设的对接,提出共同建设“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和“中蒙俄经济走廊黑龙江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方案,同时,会在未来共同合作建设与“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相呼应的“北极丝绸之路经济带”,进而形成“海上环形丝绸之路经济带”。因此,在西方经济制裁的大背景下,在俄罗斯远东地区开发和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的新形势下,中俄两国之间的区域经济合作已经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俄罗斯东部地区的油气资源开发潜力巨大,在满足当地基本生活的情况下,又能形成一定规模的资源出口。在经济全球化的国际大背景下,俄罗斯东部地区也积极参与到经济一体化进程中来,俄联邦政府积极采取各种措施支持并鼓励东部地区与东北亚(主要是中国)的经济合作,为中俄两国更深、更广层次的区域经济合作创造了有利条件。俄罗斯东部地区与我国毗邻,这种优越的地缘经济条件对我国的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开展俄罗斯东部地区发展新战略研究,积极探讨中俄区域经济的合作模式和发展策略,进而准确把握中俄能源合作的战略契机,对深化中俄互惠共赢格局、建立中国能源安全体系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也为俄罗斯东部地区同中国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经济互动创造了机遇,实现两者的有效对接。本研究将基于地缘经济学、区域经济一体化、要素禀赋等理论体系,利用区域经济学相关的研究方法,研究和分析俄罗斯东部地区发展新战略和中俄区域经济合作等问题。本研究共8章,根据不同的研究特点可以将其划分为四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为第1章和第2章。这一部分主要阐述了研究的背景、目的以及研究意义,在对国内外研究进行归纳和总结的基础上,指出了已有研究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然后介绍了开展本研究的思路、方法与研究内容,提出了本研究的创新点;第2章阐述了本研究相关的一些概念与理论,为下文的研究奠定理论基础。第二部分包括第3章和第4章。第3章主要介绍俄罗斯东部发展新战略的历史发展进程和影响因素,包括有利因素和阻碍因素;第4章对俄罗斯东部发展新战略的实施过程展开了讨论与分析。第三部分包括第5章和第6章。第5章阐述和分析了中俄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现状和影响因素;第6章分析和讨论了新形势下中俄区域经济合作面临的新机遇与新挑战。第四部分为第7章和第8章。其中第7章从中俄两国的贸易合作视角对中俄两国的区域经济合作进行了实证分析与研究,通过对中俄贸易合作的发展历程的阐述和分析,进一步总结了中俄贸易合作的发展特点,在此基础上,利用引力模型对中俄两国的贸易合作进行实证研究,通过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最终给出相应的结论;第8章为结论部分,本章对本文的研究内容进行了总结。

王哲[7](2018)在《密切经贸往来,山东“拥抱”上合组织》文中指出乘上合组织青岛峰会东风,自山东始发的中欧、中亚班列将会开得更加频繁,把山东以及周边省份的特色农产品和其他优质商品和工业设备源源不断地送往上合组织相关国家。山东省是一个开放型经济大省,近年来,山东省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特别是和上合组织成员国之间经贸往来不断升级,互通互联发展迅速。贸易投资深耕"一带一路"上合组织成立以来,山东省对上合

蒋静飞[8](2018)在《中阿合作论坛与21世纪中阿关系研究》文中研究表明2004年1月正式成立的“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简称“中阿合作论坛”),是推动中阿关系全面发展的重要平台。这个多边合作机制的创立,标志着中阿关系步入机制化建设的新阶段,也为我们研究21世纪中阿关系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中阿合作论坛”的设立是中国和阿拉伯国家着眼于中阿关系长远发展的重大举措,在全球化日益凸现的新时期极具战略意义。论坛成立至今已有14年的历史,在运行过程中,机制建设逐步完善,紧贴不同时期中阿双方的不同需求,为中阿政治、经济、文化和可持续发展等领域的合作提供了框架。可以说,“中阿合作论坛”是服务于中阿关系发展的综合性平台,对于中阿务实合作起到了积极的指导和推进作用。21世纪以来,中阿友好关系在广度和深度上都实现了历史性跨越,成为“南南合作”的一个典范。本论文以“中阿合作论坛”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历史分析法、文本分析法、案例研究法、比较研究法等方法,对“中阿合作论坛”成立前中阿关系的历史与现实、论坛成立的背景和过程、论坛主要相关文件、论坛机制及相关活动、中阿合作模式与阿拉伯国家和其他国家合作模式的异同等进行全景式考察,从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多个维度对21世纪中阿关系的发展做全面、综合的研究与评估,以期得出客观、科学的结论。本论文由绪论、正论五章和结语构成。绪论部分主要讲述选题意义,简述国内外研究现状、论文主要的创新点与难点、研究方法和基本框架。正文部分的第一章回顾了“中阿合作论坛”的缘起和创立。“中阿合作论坛”的成立,是新中国与阿拉伯国家传统友谊的历史积淀,是对21世纪初变幻多端的国际形势的积极应对,是中阿相互多样化利益诉求的现实选择。成立“中阿合作论坛”的设想最早源于阿方,但得到中方积极回应,同意“分阶段、有步骤地建立‘中阿合作论坛’”。最后在阿方草案基础上,各自拟订了文件草案。在中阿双方的共同努力和筹备下,“中阿合作论坛”于2004年1月30日正式成立。第二章主要研究“中阿合作论坛”的机制建设。“中阿合作论坛”在14年的发展过程中,正规化、机制化建设得到长足发展。目前已形成了以部长级会议为引领机制,以高官委员会为执行机制,以中阿企业家大会、专题经贸研讨会、中阿能源合作大会、中阿关系暨中阿文明对话研讨会、中阿友好大会、中阿互办文化节、中阿新闻合作论坛、高教与科研研讨会、环境保护合作等十余个定期或不定期的合作机制为协同机制的框架。本章对这些机制进行分类,分析论坛的主要会议文件、介绍论坛机制的相关活动,并对论坛的机制成效进行评估,分析其特点及局限,同时阐述外界对其评价。第三章主要研究“中阿合作论坛”成立以来中阿关系的迅速发展。自论坛成立以来,推动中阿关系经历了三次飞跃:2004年论坛成立之际,首届部长级会议确立了中阿“平等、全面合作的新型伙伴关系”;2010年“中阿合作论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宣布中阿关系升级为“全面合作、共同发展的中阿战略合作关系”;2014年第六届部长级会议“一带一路”构想正式纳入中阿合作的议题,中阿以共建“一带一路”为契机,推进构建互利互惠、共谋发展的“命运共同体”。本章对论坛成立后中阿关系的三个阶段,从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做客观、全面的分析和研究。第四章主要从比较的视角,通过案例分析法,对当前阿拉伯国家参与的国际合作机制类型进行研究并阐明其对中阿合作机制建设的启示。本章把当前阿拉伯国家参与的国际合作机制分为阿拉伯联盟参与的整体合作机制、阿拉伯地区区域组织参与的局部合作机制、阿拉伯世界特定国家的对外合作机制这三大类,并列举典型案例对这三类合作机制进行分析,通过与中国对阿合作机制的对比,分析各自特点,揭示其对中阿合作机制建设的启示。第五章主要研究“中阿合作论坛”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分析中阿关系当前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揭示“中阿合作论坛”的建设要深化战略、突出创新、务求实效,并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抓住时代主题,提升合作效能。

智宇琛,马文琤,杨玉鑫[9](2017)在《“一带一路”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新动能》文中认为"一带一路"形成了历史、现代和未来的联接,让广大发展中国家重塑信心,提振发展自觉自醒,并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一种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共鸣和共识,从而为全球经济注入正能量。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是在充分总结中国经验和世界发展形势基础上形成的高瞻远瞩的全球性倡议。这一倡议的划时代意义,最为重要的是为沿线国

琳娜(Camenschi Dorina)[10](2017)在《中东欧国家与中国经贸关系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全球最多人口和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以及不断壮大发展越来越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东欧国家,合作关系一直保持着友好,主要是双方政治关系为基础前提,双方高层相互交流很多,政治互信也不断加深,使双方贸易合作提供了非常好的条件,两个地区也随着近些年的交流,贸易合作继续深化,双方的合作呈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等特点,合作提升了两个地区的规模和质量,使中国和中东欧地区多元化合作及全面均衡发展。随着经济全球化以及经济区域化的不断发展,这两个体系对国际贸易的影响越来越巨大。近年来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的政府贸易交流日益频繁,随着中国“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提出,“16+1”模式的构建使得双方的经贸合作规模和领域不断深入,双方的进出口贸易总额呈现出迅速的增长。因此研究中国和中东欧之间的经贸关系,是双方能够在正常良好的轨道上进行对维护全球经贸安全稳定的环境以及双方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本文以中东欧国家与中国经贸关系研究为主题,主要研究中东欧国家与中国经济贸易合作的之间的问题,以应对未来的挑战。前期主要研究中国和中东欧各国经贸发展的现状,然后总结中国和中东欧国家经贸合作现状,通过总结中国和中东欧国家经贸合作存在的问题,然后总结这些问题总结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经贸合作展望,然后最后对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经贸合作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二、中东欧与中亚地区的新商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东欧与中亚地区的新商机(论文提纲范文)

(1)建设性新闻之辨(论文提纲范文)

概念及其流转
革命建设的中国语境
螺蛳壳里做道场——建设性新闻的“术”与“道”
立足中国土,请教马克思

(3)文化差异对中国OFDI的影响 ——基于“一带一路”国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文献综述
        一、文化因素对FDI区位选择影响的国外研究
        二、文化因素对FDI区位选择影响的国内研究
        三、文献述评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研究思路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思路
    第四节 研究方法、本文创新点及不足
        一、研究方法
        二、本文创新点及不足
第二章 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现状分析
    第一节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现状的总体概述
        一、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情况
        二、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地区分布
        三、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行业及产业分布
    第二节 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
        一、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总体规模
        二、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行业分布
        三、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地域流向
    第三节 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的风险
第三章 文化差异对OFDI影响的机理分析
    第一节 文化差异对OFDI的负面效应
        一、文化差异增加交易成本
        二、文化差异引起偏好差异
        三、文化差异造成文化冲突
    第二节 文化差异对OFDI的正面效应
        一、文化差异形成比较优势
        二、文化差异带来投资机会
第四章 文化距离对中国OFDI影响的实证研究
    第一节 Hofstede文化维度理论
    第二节 计量模型设计
        一、变量选取及数据来源
        二、文化距离测算
        三、模型构建
    第三节 实证结果与分析
        一、变量的多重共线性检验
        二、实证分析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政策建议
        一、政府层面
        二、行业协会层面
        三、企业层面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4)我国对中东欧国家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问题的提出
    1.2 选题的意义
        1.2.1 选题的理论意义
        1.2.2 选题的实践意义
    1.3 研究内容、研究目标及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目标
        1.3.3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4 拟采用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数据资料及可行性分析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1.4.3 数据资料及可行性分析
    1.5 研究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对外直接投资相关理论研究
        2.1.1 发达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理论
        2.1.2 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理论
        2.1.3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理论
    2.2 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相关研究
        2.2.1 经济因素影响下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相关研究
        2.2.2 非经济因素影响下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相关研究
        2.2.3 中国对中东欧国家直接投资的相关研究
    2.3 研究评价
第3章 中国对中东欧国家直接投资的发展现状分析
    3.1 中国对中东欧国家直接投资发展历程
    3.2 中国对中东欧直接投资的现状特点
        3.2.1 经贸合作不断升级,投资规模稳步扩大
        3.2.2 产业互补优势凸显,投资领域日趋多元
        3.2.3 国别分布趋于广泛,但地区结构相对集中
        3.2.4 国内地域布局鲜明,联动网络效应突显
    3.3 中东欧的总体区位投资优势
        3.3.1 良好的经济发展势头为我国投资者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前景
        3.3.2 优越的地理位置为我国投资者拓宽了进军西欧的战略通道
        3.3.3 丰富的资源储备为我国投资者奠定了扎实的保障基础
        3.3.4 完善的外资政策体系为我国投资者创造了良好的经营环境
    3.4 中国对中东欧国家直接投资的历史机遇
        3.4.1 丰硕的前期成果为对接平台的搭建与完善给予了机制保障
        3.4.2 强烈的基建诉求为投资合作的深化与升级巩固了市场契机
        3.4.3 持续的欧盟内部分化为投资价值链的延伸与拓展开辟了机会“窗口”..
        3.4.4 国家战略的高度契合为投资进程的推进与发展强化了政策支撑
    3.5 中国对中东欧国家直接投资存在的挑战
        3.5.1 各国合作诉求差异化明显,难以实现统一协调的政策对接
        3.5.2 地缘关系敏感,经营利益受到挤压
        3.5.3 合作壁垒增高,市场环境有待完善
        3.5.4 社会环境迥异,跨国文化障碍尚存
第4章 基于东道国视角的中东欧国家投资便利化水平评估及区位划分
    4.1 投资便利化的概念与研究进展
    4.2 投资便利化指标的选取及影响机制分析
        4.2.1 投资便利化指标的选取
        4.2.2 相关指标对于投资便利化的影响机制分析
    4.3 投资便利化与投资区位选择的逻辑关系
    4.4 投资便利化综合指标体系权重的确定
        4.4.1 主成分分析方法概述
        4.4.2 原始数据的选取与处理
        4.4.3 指标权重的确定
    4.5 中东欧投资便利化水平的测度结果与区位划分
        4.5.1 中东欧投资便利化水平的测度结果分析
        4.5.2 中东欧国家投资便利化水平的区位划分
第5章 基于母国视角的中国对中东欧国家投资动机分析及区位划分
    5.1 对外直接投资动机与区位选择的作用机制关系
        5.1.1 市场寻求型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
        5.1.2 自然资源导向型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
        5.1.3 技术寻求型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
        5.1.4 规避贸易壁垒型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
    5.2 中国对中东欧直接投资的动机因素影响效果分析
        5.2.1 变量的选取与数据的来源
        5.2.2 模型的设定
        5.2.3 实证检验及结果分析
        5.2.4 稳定性检验
    5.3 基于灰色关联度分析法衡量的我国对中东欧国家直接投资偏好及区位划分
        5.3.1 灰色关联度计算步骤与计算结果
        5.3.2 中国对中东欧国家投资动机偏好的区位划分
第6章 基于综合视角的中国对中东欧国家直接投资潜力分析及区位划分
    6.1 直接投资潜力测算的模型选择
    6.2 随机前沿模型的理论框架
    6.3 模型的设定与数据的来源
    6.4 中国对中东欧直接投资潜力测算及区位划分
        6.4.1 统计性描述
        6.4.2 随机前沿引力模型参数估计结果分析
        6.4.3 中国对中东欧直接投资潜力测度结果
        6.4.4 中国对中东欧直接投资潜力的区位划分
第7章 中国对中东欧国家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框架
    7.1 打造维谢格拉德集团与斯洛文尼亚板块成为投资战略核心区
        7.1.1 打造波兰成为中国资本聚集“新高地”
        7.1.2 构建匈牙利与捷克成为中东欧引资“新支点”
        7.1.3 开拓斯洛伐克与斯洛文尼亚市场投资“新空间”
    7.2 培育巴尔干半岛成为投资战略支撑区
        7.2.1 塑造罗马尼亚成为区域投资布局“新焦点”
        7.2.2 造就保加利亚成为中东欧投资对接“新势力”
        7.2.3 把握塞尔维亚与克罗地亚投资合作“新契机”
    7.3 开发波罗的海三国成为投资战略功能区
        7.3.1 开发立陶宛成为我国扩大投资辐射的“新平台”
        7.3.2 推进爱沙尼亚同我国能源合作“新发展”
        7.3.3 强化拉脱维亚物流枢纽功能“新优势”
第8章 结论及政策建议
    8.1 主要研究结论
    8.2 相关政策建议
        8.2.1 政府层面
        8.2.2 企业层面
    8.3 本文的不足之处与未来的研究设想
        8.3.1 本文的不足之处
        8.3.2 未来的研究设想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6)俄罗斯东部发展新战略与中俄区域经济合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国内研究综述
        1.3.2 俄罗斯研究综述
    1.4 研究思路、方法及内容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4.3 研究内容
    1.5 本文创新与不足
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区域经济合作
        2.1.2 国际区域经济合作
        2.1.3 中俄区域经济合作
    2.2 相关理论
        2.2.1 地缘理论
        2.2.2 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
        2.2.3 要素禀赋理论
        2.2.4 博弈理论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俄罗斯东部发展新战略的进程与影响因素
    3.1 俄罗斯东部发展战略历史进程分析
        3.1.1 叶利钦时期
        3.1.2 普京时期
        3.1.3 “梅普组合”时期
        3.1.4 新普京时期
    3.2 俄罗斯实施东部发展新战略的有利因素
        3.2.1 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
        3.2.2 具备领先的科学技术水平
        3.2.3 东北亚地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
    3.3 俄罗斯实施东部发展新战略的阻碍因素
        3.3.1 自然条件恶劣
        3.3.2 交通基础设施落后
        3.3.3 劳动力资源匮乏
        3.3.4 金融市场发展水平低
        3.3.5 软环境建设疲软
        3.3.6 经济结构不合理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俄罗斯东部发展新战略政策的实施过程
    4.1 建设远东超前发展区
        4.1.1 建设远东超前发展区的目的
        4.1.2 建设远东超前发展区的法律支撑
        4.1.3 开展远东超前发展区建设的有利条件
        4.1.4 远东超前发展区建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4.2 建立符拉迪沃斯托克自由港
        4.2.1 建立符拉迪沃斯托克自由港的法律支撑
        4.2.2 建立符拉迪沃斯托克自由港的有利条件
        4.2.3 符拉迪沃斯托克自由港发展面临的机遇
    4.3 充分发挥对东部地区的政府调节作用
        4.3.1 俄联邦政府加大对东部地区的财政补贴
        4.3.2 俄联邦政府加大对东部地区的税收调整
        4.3.3 俄联邦政府设立联邦预算稳定基金
    4.4 重点开发东部地区油气资源
    4.5 改善东部地区的基础设施
        4.5.1 改善交通基础设施
        4.5.2 改善居住设施
        4.5.3 改善电力供应
    4.6 人口迁移至东部的政策
    4.7 俄罗斯东部地区特大城市的建设
    4.8 实施东部地区强区战略
    4.9 本章小结
第5章 中俄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现状与影响因素
    5.1 中俄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现状
        5.1.1 中俄区域能源合作发展现状
        5.1.2 中俄区域农业合作发展现状
        5.1.3 中俄区域金融合作发展现状
    5.2 中俄区域经济合作的影响因素
        5.2.1 中俄区域经济合作的有利因素
        5.2.2 中俄区域经济合作的阻碍因素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新形势下中俄区域经济合作面临的新机遇与新挑战
    6.1 中国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与俄罗斯东部开发战略的合理对接
        6.1.1 中国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与俄罗斯东部开发战略对接合作的内容
        6.1.2 中国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与俄罗斯东部开发战略对接的意义
    6.2 中国“一带一路”战略与“欧亚经济联盟”战略对接下的区域经济合作
        6.2.1 中国“一带一路”战略
        6.2.2 “欧亚经济联盟”战略
        6.2.3 中国“一带一路”战略与“欧亚经济联盟”战略的对接
    6.3 俄罗斯经济“向东看”给中国带来的新机遇与新挑战
        6.3.1 乌克兰危机对俄罗斯的影响
        6.3.2 俄罗斯“向东看”给中国经济带来的新机遇与新挑战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中俄经济合作的实证研究——基于贸易合作的视角
    7.1 中俄贸易合作发展历程分析
        7.1.1 快速短暂发展阶段(1992-1995)
        7.1.2 徘徊上升发展阶段(1996-2000)
        7.1.3 稳定快速发展阶段(2001-2012)
        7.1.4 新发展阶段(2013至今)
    7.2 中俄贸易合作发展的特点
        7.2.1 我国出口产品结构有所变化
        7.2.2 新产品有助于提高中俄贸易的经济增长
        7.2.3 中俄贸易状态不平衡
        7.2.4 中俄两国相互贸易地位有所下降
    7.3 计量模型与实证分析
        7.3.1 引力模型构建
        7.3.2 变量选取与数据来源
        7.3.3 实证分析及结果
    7.4 实证结论与结果分析
        7.4.1 实证结论
        7.4.2 实证结果分析
    7.5 本章小结
第8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研究成果
致谢

(7)密切经贸往来,山东“拥抱”上合组织(论文提纲范文)

贸易投资深耕“一带一路”
班列频繁开行加速互联互通
青岛成为上合组织成员国“出海口”

(8)中阿合作论坛与21世纪中阿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摘要
绪论
    一、研究的缘起与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述评
    三、研究创新点与难点
    四、研究方法
    五、结构安排
第一章 “中阿合作论坛”的缘起与创立
    第一节 新中国与阿拉伯国家的传统友谊是论坛建立的历史背景
        一、相互理解和尊重,维护彼此的核心利益
        二、从单一援助到多样化合作,经贸关系发展迅速
    第二节 21世纪初复杂的国际形势是论坛建立的时代背景
        一、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发展对国家间交往方式提出新要求
        二、新世纪中东局势的急剧变化是中阿关系进一步深化的推手
    第三节 中阿双方的多样化需求是论坛建立的现实背景
        一、中国对阿拉伯国家的需求
        二、阿拉伯国家对中国的需求
    第四节 “中阿合作论坛”的筹备与创立
    小结
第二章 “中阿合作论坛”的机制建设
    第一节 引领机制:部长级会议
    第二节 执行机制:高官委员会
    第三节 协同机制:其他合作机制
        一、经贸能源类合作机制
        二、人文交流类合作机制
        三、可持续发展类合作机制
    第四节 “中阿合作论坛”的机制评估
        一、“中阿合作论坛”的外交类型
        二、历届部长级会议的意义及成绩
        三、“中阿合作论坛”的机制特点
        四、“中阿合作论坛”机制的局限性
        五、外界对“中阿合作论坛”的评价
    小结
第三章 “中阿合作论坛”成立以来中阿关系的发展
    第一节 中阿新型伙伴关系:2004~2009年
        一、高层交往互动频繁,政治互信不断加强
        二、经济关系高速发展、合作机制日趋完善
        三、借力论坛框架平台,文化交流不断扩大
        四、加强国际事务合作,维护世界和平稳定
    第二节 中阿战略合作关系:2010~2013年
        一、理性应对中东变局,稳妥推进政治关系
        二、经贸关系逆势增长,合作平台愈加完善
        三、文化交往有序开展,深度广度不断扩大
    第三节 中阿“命运共同体”(2014年~至今)
        一、战略互依逐步提升,政治互信全面加深
        二、“一带一路”当为契机,经济务实合作提质增效
        三、文化交流实力推进,民间参与稳步提升
    小结
第四章 当前阿拉伯国家参与的国际合作机制及对中阿合作机制建设的启示
    第一节 阿拉伯联盟参与的整体合作机制
        一、阿拉伯—印度合作论坛
        二、阿拉伯—日本经济合作论坛
        三、阿拉伯联盟参与的其他整体合作机制简要介绍
    第二节 阿拉伯地区区域组织参与的局部合作机制
        一、西地中海“5+5对话”机制
        二、美国—海合会战略合作论坛
    第三节 阿拉伯世界特定国家的对外合作模式
    第四节 对中阿合作机制建设的启示
    小结
第五章 新时代“中阿合作论坛”的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 中阿关系当前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一、当前形势下中阿合作面临的机遇
        二、当前形势下中阿合作面临的挑战
    第二节 习近平新时代思想指导下的“中阿合作论坛”建设
        一、新气象
        二、新期待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中国同阿拉伯国家建立外交关系一览表
附录二:中国与阿拉伯国家高层领导交往统计表(2004~2017年)

(9)“一带一路”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新动能(论文提纲范文)

“中国奇迹”提供发展经验
构建国际产业转移新空间
“互联互通”提振经济
形成新的全球增长极
33%

(10)中东欧国家与中国经贸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言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文献论述
    1.3 研究对象
    1.4 研究方法
第2章 中国和中东欧国家经贸合作的发展与现状
    2.1 中东欧国家的经济状况
    2.2 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的经贸关系发展
    2.3 中国和中东欧国家经贸合作领域
    2.4 中国和中东欧国家经贸主要合作机制
    2.5 中国和中东欧国家经贸合作特点
        2.5.1 贸易规模不断扩大
        2.5.2 中方贸易顺差较大
        2.5.3 中方与各国间的贸易状况差异较大
        2.5.4 中国和中东欧双方投资的领域不断扩展
    2.6 双方经贸合作快速发展的原因
        2.6.1 双方的产业结构有互补性
        2.6.2 双方有合作的意愿
        2.6.3 双方合作的务实性及地理位置优势
第3章 中国和中东欧国家经贸合作存在的问题
    3.1 双方经贸合作整体发展存在不足
        3.1.1 双方经贸合作规模相对较小
        3.1.2 投资结构单一的中国与中东欧国家贸易
        3.1.3 经贸合作壁垒较高
        3.1.4 经贸合作力度不够,投资后劲有待增强
        3.1.5 经贸合作环境不够完善,基础设施落后
    3.2 中东欧国家对中国诉求差异性较大
        3.2.1 波兰和捷克为代表的中东欧国家
        3.2.2 以匈牙利和塞尔维亚为代表的中东欧国家
        3.2.3 以西巴尔干国家为代表的中东欧国家
    3.3 来自欧盟和美国方面的压力
        3.3.1 欧盟对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经贸发展的压力
        3.3.2 美国对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经贸发展的压力
    3.4 中东欧国家经济风险较高
        3.4.1 中东欧国家市场转型带来的风险
        3.4.2 中东欧国家对欧盟市场的依赖
        3.4.3 中东欧国家内部市场存在的弊端
第4章 加强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经贸合作的建议
    4.1 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经贸合作的前景
    4.2 加强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经贸合作的建议
        4.2.1 进一步加强双边合作机制消除外界压力
        4.2.2 积极构建双边经贸合作服务平台,消除贸易壁垒
        4.2.3 推进在主要领域的合作步伐,减少经济风险
        4.2.4 对中东欧国家差异实施不同的合作方式,减少差异性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四、中东欧与中亚地区的新商机(论文参考文献)

  • [1]建设性新闻之辨[J]. 李彬.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2021(Z1)
  • [2]“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研究[D]. 娜丽娅. 天津大学, 2019
  • [3]文化差异对中国OFDI的影响 ——基于“一带一路”国家研究[D]. 邢雯靖. 安徽财经大学, 2019(08)
  • [4]我国对中东欧国家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研究[D]. 韩萌.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19(01)
  • [5]德国与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初期评估[J]. 塞巴斯蒂安·哈尼施,黄萌萌. 欧洲研究, 2018(03)
  • [6]俄罗斯东部发展新战略与中俄区域经济合作研究[D]. 张李昂. 吉林大学, 2018(12)
  • [7]密切经贸往来,山东“拥抱”上合组织[J]. 王哲. 中国报道, 2018(05)
  • [8]中阿合作论坛与21世纪中阿关系研究[D]. 蒋静飞.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8(11)
  • [9]“一带一路”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新动能[J]. 智宇琛,马文琤,杨玉鑫. 中国外资, 2017(11)
  • [10]中东欧国家与中国经贸关系研究[D]. 琳娜(Camenschi Dorina).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17(11)

标签:;  ;  ;  ;  ;  

中东欧和中亚的新商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