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大蒜垄套种土豆

用大蒜垄套种土豆

一、利用大蒜埂套种马铃薯(论文文献综述)

郭轶琴[1](2021)在《陇东旱地幼龄果园高效益间作套种栽培模式》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介绍了陇东旱地幼龄果园高效益间作套种栽培模式的形成背景及创新点,总结了幼龄果园高效益间作套种的主要栽培模式,以期为同类地区农业发展提供参考。

黄怡,陆涛,冯真,石韡韬[2](2021)在《基于桑园套种、套养模式下的经济效益分析》文中研究说明为提升蚕业生产的经济效益,利用桑园冬闲时期和蚕作空闲期进行桑园套种和套养,可实现蚕农增收和提高收益。通过对典型的几种基于桑园种植和养殖的模式的经济效益进行了总结和探究,并提出该模式下提高经济效益应当注意的问题,为蚕农因地制宜选择适合的套种、套养模式来提高收益提供参考依据。

何雅祺,王鑫鑫,张弛,张瑞芳,林智慧,王红[3](2021)在《间作、套种模式在中药材栽培中的效应研究进展》文中指出在日益扩大的中药材规模化种植过程中,中药材的连作问题日益突出,打破了土壤微生态环境的平衡。近年来,采用间作、套种模式是有效的解决方式之一。本文主要阐述了间作、套种在中药材种植中的研究进展,为提高中药材的产量和品质提供参考和借鉴,并展望了中药材种植的未来研究方向。

李磊[4](2020)在《基于生物多样性对猕猴桃根结线虫的生态防控》文中研究说明根结线虫(Root-knot Nematodes)作为猕猴桃根部的重要病原物,其为害已成为猕猴桃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之一。目前猕猴桃根结线虫病的防治以化学防治为主,但化学农药长期使用常造成病害抗性产生、环境污染和农药残留等诸多问题。本研究通过鉴定猕猴桃根结线虫侵染根部产生的病害特征,同时观察病原线虫形态并辅以分子生物学手段明确其种类;使用植物乙醇粗提物对根结线虫进行毒力测定,筛选出对线虫活性较好的粗提物进行田间验证;采用在猕猴桃果园伴生不同植物对根结线虫进行调控,调查其对果园生态的改善效果,进一步得到调控效果较好的植物进行套种。初步明确生物多样性对猕猴桃生态环境、果实品质、土壤微生物、酶活性等因子对猕猴桃根结线虫的影响,探索出根结线虫病的防治新途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采用线虫形态学与分子生物学等方法研究了猕猴桃园根结线虫发生种类,结果表明:通过形态学及r DNA-ITS序列测定,鉴定了病原线虫与Meloidogyne incognita同源性达99%,结合病害侵染引起的猕猴桃根部发病特征,明确了猕猴桃根结线虫种类为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2.测定了22种植物乙醇粗提物对根结线虫2龄幼虫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植物粗提物对根结线虫均有一定活性,其中以蕺菜、万寿菊、蓖麻等乙醇粗提物对线虫毒杀活性较强,处理2龄幼虫24 h后其校正死亡率分别达90.89%、88.26%和89.32%,LC50分别为2.31 mg/m L、2.66 mg/m L和3.38 mg/m L,田间试验表明,筛选的3种植物粗提物以万寿菊的防治效果最好,防效达到55.90%,与蕺菜和蓖麻乙醇粗提物处理差异显着。3.在猕猴桃园套种(小麦、大麦、鼠茅草、蕺菜、蚕豆和黑麦草)6种伴生植物,分别调查了各处理猕猴桃根结线虫病的发生情况,调查和测定了伴生植物对果园杂草种类、生态、果实品质与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植物伴生对根结线虫具有一定的调控效果,其中以蕺菜伴生果园猕猴桃根结线虫的发病率最低,为13.74%,其相对防效达到43.89%。同时,伴生植物能够降低果园杂草种群,提高果园土壤含水量和土壤孔隙度,降低土壤容重,蕺菜伴生能降低土壤温度。另外,蕺菜伴生还能提高猕猴桃产量和果实品质,处理后其果实平均横径为52.44mm、平均纵径为79.33 mm,单果体积、单果重和亩产量比对照(常规栽培)分别增加24.75%、12.04%和12.05%,差异显着;蕺菜伴生处理后猕猴桃果实维生素C、干物质、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总糖等含量与对照(常规栽培)相比差异显着,分别比对照提高了24.60%、28.29%、43.46%、26.03%和45.86%。4.套种蕺菜后猕猴桃根际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种类和数量、酶活性与对照相比发生了明显变化,其中根际土壤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分别提高了13.95%、7.92%和3.94%;土壤微生物种类以细菌为优势种群,放线菌次之,而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分别比对照增加了19.01%、28.89%和16.32%;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蔗糖酶和磷酸酶活性分别比对照提高了17.02%、12.63%、17.57%和7.98%。相关性分析表明,套种蕺菜后猕猴桃根际土壤速效钾含量与土壤中细菌数量、真菌量、放线菌数量、脲酶活性、蔗糖酶活性、磷酸酶活性极显着正相关;土壤细菌数量与蔗糖酶活性显着正相关,与磷酸酶活性极显着正相关;土壤真菌数量与蔗糖酶活性极显着正相关。土壤放线菌数量与蔗糖酶活性、磷酸酶活性显着正相关。

梁吉义[5](2018)在《浅谈农田立体种植生态农业模式与案例》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生态农业的不断发展,农田立体种植农业生态系统模式越来越多,下面重点介绍以下几种:粮、菜(粮)套种立体种植模式,粮、棉、菜套种立体种植模式,粮、油、菜套种立体种植模式,棉、菜套种立体种植模式。一、粮、菜(粮)套种立体种植模式与案例1.模式粮、菜(粮)套种立体种植模式主要以小麦与玉米套种、小麦与谷子套种、小麦与甘薯套种等一年两熟的粮食主体作物,在保证粮食作物持续稳定增产的前提下,套种或复种经济价值较高的经济作物或瓜果

杜婷[6](2018)在《套种方式和施肥量对甘肃省临洮县油用牡丹生长发育的影响》文中指出本试验通过研究油用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不同套种方式(油用牡丹单作,油用牡丹套种大蒜(Allium sativum L.),油用牡丹套种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油用牡丹套种大豆(Giycine max(L.)Merrill)的生长发育情况及经济效益和不同施肥处理(N0P0,N20P12,N40P26,N60P38,N80P51,N100P64)对油用牡丹生长发育及籽粒产量的影响,旨在寻求科学的油用牡丹种植模式和适宜施肥量,得出以下主要结论:在4种不同的种植模式中,油用牡丹单作时的株高显着高于其余套种方式;油用牡丹套种马铃薯、套种大蒜的经济效益均高于大豆,且显着高于油用牡丹单作时的经济效益。油用牡丹套种大豆时发病率最高。4种种植模式中油用牡丹套种大蒜的表现最佳,为油用牡丹适宜的套种模式,可对该种植模式进行示范推广。油用牡丹不施肥时,花芽未分化率和未结籽率最高,花芽数最少,开花率和籽粒产量最低,整个生长期的株高最低;施肥量为N80P51时,油用牡丹的花芽数最多,开花率最高,花芽未分化率、死亡率和未结籽率最低,籽粒产量最高,整个生长期其株高最高,长势最好;施肥量为N100P64时,植株的株高在生长前期表现最优,油用牡丹花芽的死亡率最高,植株死亡率最高。油用牡丹虽然喜肥,但过量施肥会导致植株营养过剩而死亡,因此要科学合理的施肥增加产量。N80P51为适宜施肥量。

陈曼,万秀娟,梁峥,龚攀[7](2016)在《间作套种控制病虫害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从间作套种对病虫害防控以及对经济效益的影响方面进行了综述。通过作物合理的间作套种,可以有效地提高作物的抗性水平,达到控制病虫害、减少农药施用的目的,进而能够降低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李昕升[8](2015)在《南瓜在中国的引种和本土化研究》文中指出南瓜起源于美洲,学名Cucurbitamoschata,Duch.,是葫芦科南瓜属一年生蔓生性草本植物。南瓜在中国的产地不同,叫法各异,南瓜无疑是该栽培作物最广泛的叫法。南瓜是中国重要的蔬菜作物,是中国菜粮兼用的传统作物,栽培历史悠久,经由欧洲人间接从美洲引种到中国,已有500余年的栽培历史。目前我国是世界南瓜的第一大生产国和消费国,南瓜的栽培面积很广,全国各地均有种植,产量颇丰,南瓜除了作为夏秋季节的重要蔬菜,还有诸多其他妙用。本研究属于农业史(农业科技史、农业经济史、农村社会史)的研究范畴,以历史地理学、历史文献学等相关理论为指导,结合定性与定量、动态与静态以及比较分析的方法,研究南瓜在中国的引种和本土化。重点分析南瓜的起源、世界范围的传播、品种资源、名称考释,中国引种的时间、引种的路线、推广的过程、生产技术的发展、加工利用技术的发展,引种和本土化的动因、引种和本土化的影响等,力求全方位、动态的展现南瓜在中国引种和本土化的全貌。通过对历史文献的数据分析和地理信息科学(GIS)技术的运用,尽可能地将历史时期南瓜种植分布情况地图化,以便更清晰、直观的呈现南瓜种植的时空演变。顾名思义,“引种”是指美洲作物南瓜从域外引种到中国,包括引种的时间、路径、过程等相关问题。“本土化”则包含了三层含义:第一,推广本土化,南瓜从引种到中国以后,通过多种方式、路径在中国推广,从最初引种的东南沿海、西南边疆推广到各大地区,并逐步覆盖全国,南瓜的推广本土化过程不但使南瓜在全国迅速普及,而且也导致南瓜主要种植区发生了时空的变迁,推广本土化最为重要,南瓜很快成为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农作物,推广本土化在民国时期基本完成;第二,技术本土化,虽然南瓜的生产技术与加工、利用技术在美洲历史悠久,但是没有随着南瓜引种到中国而一同传入,完全是中国劳动人民在传统瓜类技术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的总结出了一整套的南瓜生产技术体系和加工、利用技术体系,技术本土化最为复杂,在明清时期达到高潮,民国以来继续发展,改革开放之前基本完成;第三,文化本土化,这里所说的文化是指精神层面狭义的文化,南瓜文化融入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漫长的、潜移默化的过程,从南瓜民俗的兴起,到南瓜文学的传播,再到南瓜精神的扩散,南瓜文化从属于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认同,文化本土化最为深入人心,是当今国人不知南瓜为域外作物的重要心理原因,文化本土化在民国时期发展最快,达到了高潮,在新中国成立之后,乃至到了今天都从未停止。推广本土化、技术本土化和文化本土化,三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本研究也主要从这三个层面展开。美洲是人类最早栽培的古老作物之一——南瓜的起源中心,南瓜在美洲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在前哥伦布时代,南瓜已经是美洲印第安农业的主要农作物,对南瓜的生产和利用都已经达到了相当的水平。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后,南瓜随着欧洲向美洲殖民、探险、宗教传播的高潮,先传入欧洲,并经由欧洲人之手传遍世界各地。中国可能是在16世纪初期由葡萄牙人首先引种到东南沿海,稍晚西南边疆也独立从印度、缅甸一带引种南瓜。由此,南瓜迅速在中国内地推广,南瓜与其他美洲作物相比,最突出的特点就是除了个别省份基本上都是在明代引种的,17世纪之前,除了东三省、台湾、新疆、青海、西藏,其他省份南瓜栽培均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入清以来南瓜在各省范围内发展更加迅速,华北地区、西南地区逐渐成为南瓜主要产区。新中国成立之后,南瓜产业发展有序而规范,文革时期南瓜生产进入停滞期,直到改革开放以后,尤其是1990年代以来,南瓜产业才再次焕发生机,既面临机遇也面临挑战,南瓜的生产和发展在改革开放前后会有如此大的变化,说明科学技术才是推动南瓜产业发展的支撑力量。南瓜拥有丰富的基因库,品种、形态非常多样,生物多样性极其突出,堪称“多样性之最”,因此造成了不同地区南瓜称谓混乱、名实混杂,以及正名与别称长期共存的现象,对南瓜的名称进行考释,可以理清其命名原由等问题。同时,南瓜与同为南瓜属的美洲同源作物笋瓜、西葫芦的对比以及对南瓜的品种资源的梳理,都有助于更准确的认识南瓜本土化过程。南瓜传入中国不久,劳动人民便通过认真观察、总结,创新出了关于的南瓜的选种育种、播种育苗、定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和采收的一整套栽培技术体系,以及贮藏、食用、药用和饲用等多方面的南瓜加工、利用技术体系,体现了劳动人民伟大的智慧和我国传统农业的包容性,这些关于南瓜的技术经验和基本成就,对于现代南瓜生产仍具有一定现实意义,是我国重要的农业遗产。即使新中国成立之后的南瓜技术成就,受现代自然科学影响越来越深,也还是能看出传统技术深深的烙印。南瓜是美洲作物中的“急先锋”,引种和本土化速度为美洲作物之最,有着深刻的动因:前提因素是自然生态因素(生态适应性、生理适应性),最重要因素是救荒因素,移民因素是加速因素,经济因素是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的因素且作用越来越大,对夏季蔬菜的强烈需求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因素。南瓜引种和本土化产生了诸多影响,意义深远:对救荒、备荒的影响是南瓜在历史时期最重要的影响,在全国任何地区均是如此,养活了无数的人口;对农业生产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改变了我国传统蔬菜作物结构,完善了传统农业种植制度;对经济的影响,是对当今社会最重要的影响,历史上就从来不乏依靠南瓜牟利的人群,如今,南瓜产前—生产—加工—市场,已经形成了完整产业链,构成了南瓜产业迅速发展的主要动力;对传统医学的影响同样不容忽视,晚明以降南瓜就一直是重要的中药材,不但充实了祖国传统医学的理论基础,更在救死扶伤方面建树颇多,对传统医学影响很大;最后便是对文化的影响,南瓜文化丰富多彩,创造了不同的文化内涵,造就了多样的文化符号,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朱有勇,李成云,李正跃,何霞红,朱书生,陈斌[9](2014)在《农业生物多样性控制病虫害发展研究》文中认为一、引言利用农业生物多样性持续控制作物病虫害,是近年来国内外的研究热点之一。该领域的研究主要是应用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学原理,利用分子生物技术和其他高新技术,从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多样性出发,研究作物的分子、细胞、个体、群体间的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阐明农业生物个体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基本规律,明确通过农业生物多样性控制病虫害的分子基础及其相互关系,建立品种优化搭配、优化群体种植模式的

黄凌洲[10](2013)在《河南安阳市菜棉间作套种的主要模式及栽培技术》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一般间作套种棉田效益较单作棉田提高34倍,如洋葱、大蒜、西瓜、马铃薯等与棉花间作套种,可较单作棉田每公顷增加经济效益4万6万元。近年来在安阳市发展菜棉间作套种模式,年种植面积4000 hm2左右。1菜棉间作套种的主要模式和种植规格1.1洋葱、棉花套种。4-1式,80 cm一带。11月中旬移栽4行洋葱,行距17 cm,株距20 cm,每公顷25万株左右,预留空档30 cm。翌年4月中旬在预留空档上栽1行棉花,棉花株距1825 cm,棉花与洋葱间距15 cm,6月上旬洋葱收获后,棉花为80

二、利用大蒜埂套种马铃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利用大蒜埂套种马铃薯(论文提纲范文)

(1)陇东旱地幼龄果园高效益间作套种栽培模式(论文提纲范文)

1 幼龄果园套种马铃薯
    1.1 经济效益
    1.2 适种区域
    1.3 栽培要点
2 幼龄果园套种大豆
    2.1 经济效益
    2.2 适种区域
    2.3 栽培要点
3 幼龄果园套种辣椒
    3.1 经济效益
    3.2 适种区域
    3.3 栽培要点
4 幼龄果园套种西瓜
    4.1 经济效益
    4.2 适种区域
    4.3 栽培要点
5 幼龄果园套种甘蓝
    5.1 经济效益
    5.2 适种区域
    5.3 栽培要点
6 幼龄果园套种薄皮甜瓜
    6.1 经济效益
    6.2 适种区域
    6.3 栽培要点
7 幼龄果园套种大蒜
    7.1 经济效益
    7.2 适种区域
    7.3 栽培要点
8 幼龄果园套种西葫芦
    8.1 经济效益
    8.2 适种区域
    8.3 栽培要点
9 幼龄果园套种大葱
    9.1 经济效益
    9.2 适种区域
    9.3 栽培要点
1 0 幼龄果园套种中药材

(2)基于桑园套种、套养模式下的经济效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桑园套种粮油作物模式下的经济效益分析
2 桑园套种蔬菜模式下的经济效益分析
3 桑园套种水果模式下的经济效益分析
4 桑园套养家禽模式下的经济效益分析
5 桑园套种模式和套养模式下提高经济效益应注意的问题
    5.1 桑园套种模式
        5.1.1 合理用药,掌握时间
        5.1.2 选择良种,合理套种
    5.2 桑园套养模式
        5.2.1 合理布局,分配时间
        5.2.2 注意清洁,严格防病
6 小结

(3)间作、套种模式在中药材栽培中的效应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中药材连作障碍产生的影响
2 中药材间作、套种对土壤微生态环境的影响
    2.1 中药材间作、套种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2.2 中药材间作、套种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2.3 中药材间作、套种对土壤养分的影响
3 中药材间作、套种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3.1 中药材间作、套种对中药材产量的影响
    3.2 中药材间作、套种对中药材品质的影响
4 展 望

(4)基于生物多样性对猕猴桃根结线虫的生态防控(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根结线虫防治研究进展
        1.1.1 病原物
        1.1.2 发生规律
        1.1.3 致病机理
        1.1.4 防治措施
    1.2 植物抑制根结线虫研究进展
        1.2.1 调控发育
        1.2.2 趋化作用
        1.2.3 毒杀作用
    1.3 生物多样性在植物病害防控研究现状
        1.3.1 稀释阻隔作用
        1.3.2 错峰消减效应
        1.3.3 根际互作效应
    1.4 论文设计思路与研究意义
        1.4.1 研究背景
        1.4.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4.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猕猴桃根结形态观察与病原鉴定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2 根结线虫采集
        2.1.3 根结线虫分离
        2.1.4 根结线虫接种繁殖
        2.1.5 发病根部组织观察
        2.1.6 根结线虫形态扫描电镜观察
        2.1.7 根结线虫形态鉴定
        2.1.8 根结线虫分子生物学鉴定
    2.2 .结果与分析
        2.2.1 根结线虫侵染对猕猴桃根部症状
        2.2.2 根结线虫侵染猕猴桃根部解剖形态
        2.2.3 根结线虫的形态描述
        2.2.4 根结线虫形态测量数值
        2.2.5 根结线虫分子鉴定
        2.2.6 根结线虫r DNA-ITS序列系统进化树的构建
    2.3 结论与讨论
第三章 植物粗提物对猕猴桃根结线虫的生物活性
    3.1 材料与方法
        3.1.1 供试材料
        3.1.2 植物粗提物的制备
        3.1.3 根结线虫2龄幼虫的获取
        3.1.4 粗提物原液对根结线虫2龄幼虫活性测定
        3.1.5 粗提物对根结线虫2龄幼虫毒力测定
        3.1.6 田间防效试验
        3.1.7 数据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不同植物粗提物对猕猴桃根结线虫毒杀活性
        3.2.2 不同植物粗提物对猕猴桃根结线虫的毒力
        3.2.3 植物粗提物对猕猴桃根结线虫的田间防控效果
    3.3 结论与讨论
第四章 伴生植物对根结线虫的调控及对猕猴桃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地概况
        4.1.2 试验材料
        4.1.3 试验设计
        4.1.4 伴生植物对根结线虫调控作用
        4.1.5 伴生植物猕猴桃园杂草种群调查
        4.1.6 伴生植物对猕猴桃园微生态环境的调控
        4.1.7 伴生植物对猕猴桃果实品质及产量的测定
        4.1.8 数据分析
    4.2 .结果与分析
        4.2.1 伴生植物对猕猴桃根结线虫调控效果
        4.2.2 伴生植物对猕猴桃园杂草种类的影响
        4.2.3 伴生植物对猕猴桃园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
        4.2.4 伴生植物猕猴桃园果园微生态环境的影响
        4.2.5 伴生植物猕猴桃新生枝梢的影响
        4.2.6 伴生植物对猕猴桃果实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4.2.7 伴生植物对猕猴桃对果实品质的影响
    4.3 结论与讨论
第五章 套种蕺菜对猕猴桃园土壤理化性质及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5.1 材料与方法
        5.1.1 试验材料
        5.1.2 试验设计
        5.1.3 样品采集
        5.1.4 套种蕺菜对根结线虫调控作用
        5.1.5 猕猴桃园土壤理化性质的测定
        5.1.6 猕猴桃园土壤微生物数量的测定
        5.1.7 猕猴桃园土壤酶活性的测定
        5.1.8 数据分析
    5.2 结果与分析
        5.2.1 套种蕺菜对猕猴桃根根结线虫的调控效果
        5.2.2 套种蕺菜对猕猴桃根际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5.2.3 套种蕺菜对猕猴桃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5.2.4 套种蕺菜对猕猴桃根际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5.2.5 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数量与酶活性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5.3 结论与讨论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研究结果
    6.2 论文创新点
    6.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及专利

(5)浅谈农田立体种植生态农业模式与案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粮、菜 (粮) 套种立体种植模式与案例
    1. 模式
    2. 案例
二、粮、棉、菜套种立体种植模式与案例
    1. 模式
    2. 案例
三、粮、油、菜套种立体种植模式与案例
    1. 模式
    2. 案例
四、棉、菜套种立体种植模式与案例
    1. 模式
    2. 案例

(6)套种方式和施肥量对甘肃省临洮县油用牡丹生长发育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Summary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油用牡丹概述
        1.1 油用牡丹生物学特征
        1.2 中国油用牡丹分布状况
        1.3 油用牡丹分布区的生态环境
        1.4 油用牡丹的起源与发展
        1.5 油用牡丹的研究进展与存在问题
    2 甘肃省临洮县油用牡丹种植情况
        2.1 甘肃省临洮县油用牡丹发起源与发展
        2.2 临洮油用牡丹种植面积较少的原因
        2.3 临洮油用牡丹发展前景
    3 研究目的意义
第二章 套种方式对油用牡丹生长发育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区自然概况
        1.2 试验材料
        1.3 试验方法
        1.4 试验设计
        1.4.1 油用牡丹套种马铃薯
        1.4.2 油用牡丹套种大蒜
        1.4.3 油用牡丹套种豆类作物
        1.5 测定指标及方法
        1.6 数据处理与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套种方式对油用牡丹株高的影响
        2.2 套种方式对油用牡丹花芽分化率、植株开花率、发病率、死亡率的影响
        2.3 套种方式不同时期油用牡丹植株发病状况
        2.4 套种方式经济效益
    3 小结与讨论
        3.1 油用牡丹套种的原则
        3.2 油用牡丹不同套种方式的优点
        3.3 油用牡丹套种注意事项
        3.4 最佳套种方式
第三章 施肥量对油用牡丹生长发育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1.2 试验材料
        1.3 试验方法
        1.4 试验设计
        1.5 测定指标及方法
        1.6 数据处理与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施肥量对油用牡丹株高的影响
        2.2 施肥量对油用牡丹花芽数的影响
        2.3 施肥量对油用牡丹开花率的影响
        2.4 施肥量对油用牡丹花芽未分化率的影响
        2.5 施肥量对油用牡丹花芽死亡率的影响
        2.6 施肥量对油用牡丹未结籽率的影响
        2.7 施肥量对油用牡丹籽粒产量的影响
        2.8 施肥量对油用牡丹植株死亡率的影响
    3 小结与讨论
        3.1 油用牡丹施肥原则
        3.2 油用牡丹施肥的优点
        3.3 油用牡丹施肥应注意事项
        3.4 油用牡丹最佳施肥量
        3.5 讨论
第四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导师简介

(7)间作套种控制病虫害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作物间作套种对病害的影响
2 作物间作套种对虫害的影响
    2.1 作物间作套种对害虫的发生与传播形成物理或化学屏障
    2.2 通过间作套种诱集植物防治虫害的发生与流行
    2.3 通过间作套种趋避或招引天敌作物防治虫害的发生与流行
3 利用间作套种提高经济效益
4 结论与展望

(8)南瓜在中国的引种和本土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动态
三、研究方法和资料来源
四、基本结构与研究重点
五、创新和存在的问题 第一章 南瓜的起源与传播
第一节 南瓜在美洲的起源与传播
    一、美洲是南瓜的起源中心
    二、南瓜在欧亚的传播
第二节 南瓜传入中国的时间和路径
    一、南瓜传入中国的时间
    二、南瓜传入中国的路径 第二章 南瓜的名实与品种资源
第一节 南瓜名称考释
    一、南瓜的主要名称
    二、南瓜的其他别称
第二节 南瓜属作物与南瓜品种资源
    一、南瓜与笋瓜、西葫芦
    二、南瓜的品种资源 第三章 南瓜在中国的引种和推广
第一节 南瓜在全国的引种路线
第二节 明清民国时期南瓜在各地区的引种和推广
    一、南瓜在东北地区的引种和推广
    二、南瓜在华北地区的引种和推广
    三、南瓜在西北地区的引种和推广
    四、南瓜在西南地区的引种和推广
    五、南瓜在东南沿海的引种和推广
    六、南瓜在长江中游地区的引种和推广
第三节 新中国成立后南瓜的生产和发展
    一、南瓜在全国的生产概况
    二、南瓜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第四章 南瓜生产技术本土化的发展
第一节 明清时期南瓜栽培技术的积累
    一、播种育苗
    二、定植
    三、田间管理
    四、病虫害防治
    五、采收
第二节 民国时期南瓜生产技术的改进
    一、选种育种
    二、播种育苗
    三、定植
    四、田间管理
    五、病虫害防治
    六、采收
第三节 新中国成立后南瓜生产技术的发展
    一、1949-1978年的发展
    二、1979-2014年的发展 第五章 南瓜加工、利用技术本土化的发展
第一节 明清时期南瓜加工、利用技术的奠基
    一、贮藏
    二、食用
    三、药用
    四、饲用及其他利用方式
第二节 民国时期南瓜加工、利用技术的改进
    一、贮藏
    二、食用
    三、药用
    四、饲用及其他利用方式
第三节 新中国成立后南瓜加工、利用技术的发展
    一、1949-1978年的发展
    二、1979-2014年的发展 第六章 南瓜引种和本土化的动因分析
第一节 自然生态因素
    一、生态适应性
    二、生理适应性
第二节 救荒因素
    一、南方地区
    二、北方地区
第三节 移民因素
    一、西南移民潮:“湖广填四川”与“改土归流”
    二、东南棚民潮:“客家棚民”与“江西填湖广”
    三、东北大移民:“招民开垦”与“闯关东”
第四节 对夏季蔬菜的强烈需求
    一、中国古代夏季蔬菜的品种增加
    二、中国古代夏季蔬菜的品种增加的原因
第五节 经济因素
    一、南瓜的相对经济优势
    二、南瓜加工、利用的经济优势
    三、南瓜其他利用方式的经济优势 第七章 南瓜引种和本土化对经济社会的影响
第一节 对救荒、备荒的影响
    一、全国性的救荒影响
    二、六大区的具体救荒影响
第二节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一、改变了蔬菜作物结构
    二、影响了农业种植制度
第三节 对经济的影响
    一、直接南瓜贸易对经济的影响
    二、南瓜子对经济的促进
    三、南瓜众多深加工产品成为经济增长的亮点
    四、南瓜与养殖业发展 第八章 南瓜引种和本土化对科技文化的影响
第一节 对传统医学的影响
    一、基本性状的描述
    二、同食相忌
    三、具体应用
第二节 南瓜与文化
    一、南瓜精神
    二、南瓜民俗
    三、南瓜观赏文化
    四、南瓜名称文化
    五、南瓜饮食文化
第三节 对文学创作的影响
    一、明清时期的文学创作
    二、民国时期的文学创作
    三、新中国成立后的文学创作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9)农业生物多样性控制病虫害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一)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挑战
    (二)农业生物多样性控制病虫害研究背景
二、近年的发展现状
    (一)农业生物多样性的研究现状
    (二)农业生物多样性与农作物病害的持续控制
        1. 利用品种遗传多样性持续控制作物病害
        (1)利用水稻品种多样性控制病害
        (2)利用小麦品种多样性控制病害
        2. 利用物种多样性种植持续控制作物病害
    (三)农业生物多样性与作物虫害的持续控制
        1. 作物多样性配置控制作物害虫
        2. 农田杂草对害虫的保护与控害的促进作用
        3. 立体种养控制作物害虫
    (四)物种多样性控制病虫害的主要机理
        1. 作物多样性稀释阻隔病虫害研究
        2. 作物多样性错峰种植消减叠加效应研究
        3. 作物多样性根际互作过程研究
        4. 作物多样性互作的化感作用研究
三、本分支学科国内外研究进展比较
四、本分支学科发展趋势与展望

(10)河南安阳市菜棉间作套种的主要模式及栽培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菜棉间作套种的主要模式和种植规格
    1.1 洋葱、棉花套种。
    1.2 大蒜、棉花套种。
    1.3 西瓜、棉花套种。
    1.4春甘蓝、棉花连作。
    1.5 马铃薯、棉花套种。
2 菜棉间作套种常见问题分析
    2.1 种植规格不规范, 造成棉花减产。
    2.2 管理不当, 造成棉花迟发晚熟。
    2.3 病虫害较单作棉田发生重。
    2.4 用药不科学, 影响瓜菜的食用安全。
3 主要栽培措施
    3.1 规范种植, 科学搭配作物品种。
    3.2 普及地膜覆盖技术, 鼓励发展育苗移栽。
    3.3 加强以水肥为重点的田间管理, 提高土地产出率。
    3.4 合理化调, 适时整枝。
    3.5 科学防治棉花病虫害, 保护生态环境和食用安全。

四、利用大蒜埂套种马铃薯(论文参考文献)

  • [1]陇东旱地幼龄果园高效益间作套种栽培模式[J]. 郭轶琴. 现代农业科技, 2021(19)
  • [2]基于桑园套种、套养模式下的经济效益分析[J]. 黄怡,陆涛,冯真,石韡韬. 农业研究与应用, 2021(05)
  • [3]间作、套种模式在中药材栽培中的效应研究进展[J]. 何雅祺,王鑫鑫,张弛,张瑞芳,林智慧,王红. 江苏农业学报, 2021(04)
  • [4]基于生物多样性对猕猴桃根结线虫的生态防控[D]. 李磊. 贵州大学, 2020(04)
  • [5]浅谈农田立体种植生态农业模式与案例[J]. 梁吉义. 科学种养, 2018(07)
  • [6]套种方式和施肥量对甘肃省临洮县油用牡丹生长发育的影响[D]. 杜婷. 甘肃农业大学, 2018(09)
  • [7]间作套种控制病虫害的研究进展[J]. 陈曼,万秀娟,梁峥,龚攀. 农业科技通讯, 2016(08)
  • [8]南瓜在中国的引种和本土化研究[D]. 李昕升. 南京农业大学, 2015(06)
  • [9]农业生物多样性控制病虫害发展研究[A]. 朱有勇,李成云,李正跃,何霞红,朱书生,陈斌. 2012-2013植物保护学学科发展报告, 2014
  • [10]河南安阳市菜棉间作套种的主要模式及栽培技术[J]. 黄凌洲. 中国棉花, 2013(08)

标签:;  ;  ;  ;  ;  

用大蒜垄套种土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