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则徐与左宗棠被遗忘的友谊

林则徐与左宗棠被遗忘的友谊

一、林则徐与左宗棠的忘年之交(论文文献综述)

赵亚军[1](2021)在《左宗棠新疆屯政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作为晚清爱国英雄,左宗棠因收复新疆名垂史册,但其在新疆屯政的作用往往被人忽视。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对左宗棠新疆屯政历史背景、思想形成、具体措施、历史意义进行论述,肯定其历史功绩。左宗棠新疆屯政运用兵农结合的方式稳定边疆,同时兼顾社会和经济发展,其务实有效的利民政策是对历史经验的又一延续和创新。本文认为,左宗棠新疆屯政事业是与他抵御外敌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并贯穿始终。左宗棠战时屯政取得了一定效果,应予以积极肯定。通过屯政一系列政策的实施为顺利收复新疆解决了部分军粮补给,意义重大;前期屯政最根本的目的是将屯政作为西征筹备粮饷的一种渠道。后期屯政的实施对战后新疆重建、稳定社会秩序、恢复社会生产、推动新疆经济发展意义重大,有益于社会稳定。收复新疆后,左宗棠继续在新疆地区推行屯政,进行改革。如散兵归农、招抚流亡、兴修水利、改革赋税、推广棉桑、实行汉语教学等多种务实政策,迅速稳定了新疆社会秩序,进而推动社会经济建设。研究认为左宗棠新疆屯政所表现的深远影响不仅局限在对边疆经济发展和社会治理层面,更表现在边疆建设和国家边疆安全层面。左宗棠新疆屯政是具有前瞻性、务实性的边疆实践,具有重要历史意义。左宗棠部下刘锦棠就任新疆省巡抚后,仍延续左宗棠在新疆实行的利民政策,奠定了新疆建省后长期稳定发展的良好局面,为维护边疆安全和社会稳定提供了宝贵经验,并打下坚实的经济发展基础。时至今日,晚清新疆社会治理模式仍对当前维护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具有深远影响,即使对于当代中国新疆经济社会发展而言,也有诸多可资借鉴之处。

陈文革[2](2019)在《浅谈左宗棠的人生之师》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晚清中国内忧外患,出身寒素的左宗棠却能在强国御侮方面取得非凡业绩,探究其成功因素,自然少不了良好的家庭教育和名师的培养、指导。从启蒙之师、经世之师、事业之师三个方面浅谈影响左宗棠一生的诸多师长,进而说明经世致用思想对左宗棠一生的重要影响。

郭伟玲[3](2019)在《楹联映射下的人文文化》文中认为本文以人文文化教育的立场,来讨论楹联那样的人文教育的。在我国古代,楹联是我国童子教育的基本功,然而在教育普及的时代,我们似乎成为了“楹联文盲”,不认识楹联的字,更不懂它所体现的知识,这不可不说是我国教育的一大缺失。所以,能够念出楹联,知道楹联的用典,知道楹联的意思,是当今楹联教育的最基本的功夫。楹联作为我国特有的一种国粹,是每个文化场所不可缺少的点缀,其内容大多都出自典籍,可以说是我国传统文化最生动的体现。读懂每幅楹联所体现的知识是我们了解这个地方最直接最简单的方法。当下是科学与技术“独占鳌头”的时代,楹联这样的人文知识在教育中的地位可以说是微乎其微,虽说现在国家与社会各界对楹联的关注度是日益提高,而且有关楹联的研究文献也可谓是浩瀚巨着,但是针对认识楹联的“字、句意、用典”等等面的文献并不多。我们读到的楹联,是撰写在建筑物或者石刻等上的,楹联就是这个建筑物与石刻等的精魂。譬如孔庙的楹联就是体现儒家精神的文化,我们接受的教育就是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教育精神,孔庙建筑物本身的庄严与正气,正是与孔庙的楹联相表里的。笔者因为在福州读书,而且福州自古就有“海滨邹鲁”之称,文化气息浓厚,于是就选取能代表福州文化的孔庙、清代福州四大书院、马尾船政、林则徐祠堂、严复故居、三坊七巷、西禅寺、道观、黄氏祠堂等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从每处文化发生地的结构布局、楹联文化以及教育意义来展开书写的,用田野调查的方法,去认识楹联。主要借助资料查找法、文献分析法以及向老师请教等来分析每幅楹联所蕴涵的人文文化,最后在这段与其说是“研究”,倒不如说是“学习”的一年左右的时间里,笔者认识了之前所没有认识的“字”,学到了之前在教育中没有涉及到的东西。同时笔者深刻感受到楹联所蕴含的“微言”、“大义”,因此笔者最后希望在我国的教育中,应该培养学生学会“认识楹联”以及读懂“楹联的意思”的习惯。在文化体系中,楹联属于人文文化,所以,笔者在论文的撰写中用英国斯诺的《两种文化》的观点,即“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作为本论文的理论基础,来言说教育应该培养什么样的文化人,尤其是“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在当代教育中,是如何塑造人的。因为字体编辑问题,笔者在文章中统一使用简化字体。

徐锦庚[4](2017)在《大器晚成》文中指出引子百花园里摘蟠桃2013年盛夏,京西宾馆绿树掩映,花团锦簇。6月15日下午,三楼第一会议室。当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就在这里召开。会议室右侧,垂着一面银幕;左侧,吊着一只花篮;正中,悬挂一条横幅,上面写着:第四届中国传记文学优秀作品(2007.7-2012.6)颁奖典礼。氛围既俭朴又庄重。这个5年一度的奖项,是中国传记文学创作的最高奖。在中国文学的百花园中,传记文

谢孝明[5](2015)在《左宗棠理学本源的植入路径与固本手段》文中研究指明湖南自南宋胡宏、张栻创立湖湘学派以及朱张会讲之后,遂成为理学之邦。明清以降,湖南学风深受程朱理学的影响,即便在清代乾嘉学派兴盛之际,湖南仍为与世颉颃的理学重镇。而在中国社会进入近代转型的特殊历史时期,湖南理学与时俱进,济之以经世实学。湖南士子在中国近代历史舞台上纵横开阖,建功立业,对中国历史的进程产生了巨大的作用与深远影响。左宗棠是湘军统帅、晚清"中兴名臣",是湖南近代理学经世派的代表人物。

贾宇薇[6](2016)在《左宗棠“经世致用”思想述评》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儒学主张经世致用,倡导修身齐家治天下。清朝鸦片战争以后,经世致用之学又开始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主要介绍在这一背景下,左宗棠个人的经世致用思想。

薛莉[7](2016)在《左宗棠民族教化思想与实践研究》文中指出教化作为古代社会治理的重要手段,对维护统治政权、规范社会秩序具有重要作用。文章据中国传统儒表法里的治国方略,提出广义层面的教化包括刑教与礼教,二者互为表里。左宗棠是晚清同治中兴名臣之一,"以平回乱,复新疆为最伟"。文章以左宗棠平定陕甘回民起事、收复新疆为事件脉络,依据历史文献资料,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历史学的解释与分析、比较与综合等研究方法,从宏观与微观、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等角度进行研究;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客观系统地论述了左宗棠民族教化活动;并在实践基础上总结了左宗棠民族教化思想内容、特征与历史影响;最后总结出一些能为当今所用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全文共分六章,分别从左宗棠民族教化思想的产生背景、左宗棠民族教化思想与实践的主要构成、左宗棠民族教化思想与实践的评价与启示等主题出发,对左宗棠民族教化思想与实践进行系统探究。各章具体内容安排如下:第一章绪论。主要介绍了研究的缘起、关于左宗棠研究的历史现状、研究设计、可能创新等。第二章左宗棠民族教化思想的产生。本章首先立足于传统中国"儒表法里"的治国方略,对"民族教化"的概念进行了新的阐释,认为广义上的教化分为"刑教"与"礼教"两个方面。"左宗棠民族教化"问题正是探讨处理西事过程中,对民众(尤其针对起事的回民)剿抚兼施、施以教化以维护社会稳定的过程。在此基础上,笔者按照左宗棠处理西事(靖乱抚绥)的先后顺序,又将"刑教"与"礼教"具体操作化为"安民"、"富民"、"化民"三个部分,并对文章的主体内容(安民、富民、化民)的逻辑结构作一概述。接下来文章在晚清内外交困的社会环境下,从理论渊源与现实依据两个方面对左宗棠民族教化思想的产生进行了全面的论述。从理论基础上看左宗棠的民族教化思想以传统理学为圭臬,同时又对理学发展,有经世实学的特点。左宗棠家庭教育背景、个人实学积淀、师友等人相关思想的影响构成了左宗棠民族教化思想的现实依据。第三章安民思想与实践。该章论述了陕甘回民起事与新疆动乱产生背景以及左宗棠平定陕甘回民起事与平定新疆动乱的实践,并对安民思想做一总结。第四章富民思想与实践。该章从人口管理与社会秩序重构、恢复发展农业、振兴工商业三个角度系统介绍了事后左宗棠振兴西北经济的实践举措,并对富民思想做一总结。第五章化民思想与实践。该章从社会精英教育、社会大众教育、禁绝回民传习新教三个方面探讨了左宗棠在西北的文教实践,并对化民思想做一总结。安民、富民、化民共同构成了左宗棠民族教化的主体内容。第六章左宗棠的民族教化思想与实践评价与启示。本章首先从原则、方法、目的三个层次对左宗棠民族教化思想特征做一概括。然后对左宗棠民族教化思想与实践的积极影响与局限性进行了思考。最后结合实际,在评析左宗棠民族教化功过是非的基础上,汲取其中的合理因素,探讨了它对当今社会尤其是民族思想政治教育的启发意义,主要表现为民族和谐是经济发展、政治稳定的先决条件;经济发展是民族和谐与社会稳定的根本保证;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是民族和谐的久远之策。

徐世平[8](2015)在《左宗棠抬棺出塞》文中提出左宗棠刚直果断、经世致用、忧国如家。正史野史,都有好评。曾国藩评价左宗棠说:"论兵战,吾不如左宗棠,为国尽忠,亦以季高为冠。国幸有左宗棠也。"左宗棠最大的历史功绩,乃是当年平定新疆之举。据说,他曾经抬着棺材出征,在史料中记作"宗棠舆榇发肃州"。可见,抬棺出征是事实。至于抬棺出塞的原因,则与林则徐有关。1848年,道光皇帝赦免了"负罪远谪新疆"的林则徐,此时,鸦片战争已过去了八年,林则徐被任命

陈蒲清[9](2014)在《先后相须,千古佳话——谈陶澍对左宗棠的影响》文中提出先达之士和后起之秀的相互帮助,是文化领域中人才蔚起的必须条件。左宗棠能够脱颖而出,在三个方面得力于陶澍。左宗棠与陶澍的交往是一篇具有历史意义的佳话。

廖达兴[10](2014)在《左宗棠荒政实践研究》文中提出左宗棠(1812-1885)是同治、光绪两朝的重要疆臣,也是湘军的重要人物。他在游幕时就协助巡抚办理救灾重建工作,从中学习荒政推行的具体事宜。后来又以督抚身份,在闽浙、陕甘和新疆办理战后救灾、重建工作。左宗棠在东南沿海推行的荒政有:安置灾民、缓征减征赋税和修筑海塘。他在西北内陆陕甘、新疆实践的荒政有:推广农桑、造林、安置灾民、兴修水利和推广茶牧。将左宗棠于东南沿海与陕甘新疆内陆地区所推行的荒政作比较,有的仅推行于沿海:修筑海棠、缓征减征赋税;有的仅推行于陕甘、新疆内陆:植树、禁种罂粟和推广畜牧;有的在闽浙和陕甘、新疆内陆都办理,但是内容却存在极大差异,由此可发现左宗棠在两地办理的荒政具有因地制宜的特色。而且左宗棠的上述实践措施,为战后恢复生产、稳定社会秩序起到了积极作用,对于今天仍有着积极的借鉴作用。

二、林则徐与左宗棠的忘年之交(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林则徐与左宗棠的忘年之交(论文提纲范文)

(1)左宗棠新疆屯政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1.1 选题及研究意义
    1.2 研究目标、内容及研究方法
    1.3 研究现状
第2章 左宗棠新疆屯政历史背景及思想形成
    2.1 左宗棠新疆屯政历史背景
    2.2 左宗棠屯政思想形成因素
第3章 左宗棠新疆屯政具体实施
    3.1 补充人力以促生产
    3.2 大兴水利以拓耕地
    3.3 改革赋税以利民生
    3.4 推广农桑以尽地利
    3.5 强化民族互信以和为贵
    3.6 其他措施
第4章 左宗棠新疆屯政的延续及价值
    4.1 左宗棠新疆屯政的延续
    4.2 左宗棠新疆屯政历史意义
    4.3 左宗棠新疆屯政历史贡献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2)浅谈左宗棠的人生之师(论文提纲范文)

一、启蒙之师:良好的家庭教育
二、经世之师:务实的文化传承
三、事业之师:治国的精神楷模

(3)楹联映射下的人文文化(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由
    第二节 研究之理论基础
    第三节 国内外文献综述
    第四节 研究的意义
    第五节 研究方法
第一章 小学语文课文之《苏东坡改对联》
    第一节 是”苏东坡改对联“还是”苏轼改对联”
    第二节 “对联”那样的教育
        一、对联
        二、教科书中关于“对联”教育的曲折
        三、《笠翁对韵》那样的教育
        四、两个有名的对联
    第三节 名、字与号
        一、苏轼的号是东坡居士
        二、两种文化之间抵牾
        三、中国教育中“文化”的吊诡
    第四节 对对子:有文化教养的人的德行
    第五节 关于中小学教学中的楹联教育
    第六节 我的研究:“认识楹联”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
    第一节 科学与文化
        一、科学
        二、文化
    第二节 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
        一、科学文化
        二、人文文化
    第三节 楹联的概念
第三章 教育场所之孔庙
    第一节 孔庙简介
        一、孔庙称谓之演变
        二、孔庙结构布局
        三、孔庙楹联文化探究
    第二节 孔庙的教育意义
        一、孔庙建筑格局对现代学校格局的影响
        二、孔庙楹联与教师精神
第四章 教育场所之书院
    第一节 鳌峰书院
        一、鳌峰书院简介
        二、鳌峰书院的办学理念
        三、鳌峰书院建筑的人文历史
        四、鳌峰书院楹联文化探究
    第二节 正谊书院
        一、正谊书院简介
        二、正谊书院楹联文化探究
    第三节 凤池书院
        一、凤池书院简介
        二、凤池书院楹联文化探究
    第四节 致用书院
        一、致用书院简介
        二、致用书院楹联文化探究
    第五节 四大书院的教育像泉水那样喷涌人才
第五章 马尾船政文化
    第一节 马尾船政的创办
    第二节 马尾船政局重在学而不在造
    第三节 马尾船政楹联文化探究
    第四节 马尾船政学堂留学教育对中国近代教育的巨大作用
        一、“借才异域”的教育模式
        二、船政学堂留学教育推动了中国教育的近代化
        三、船政学堂留学教育培养了我国近代首批多学科人才
第六章 名人纪念馆之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第一节 林则徐的生平
    第二节 林则徐的功绩
    第三节 林则徐纪念馆结构布局
    第四节 林则徐祠堂楹联文化探究
    第五节 林则徐的“师夷治夷“与近代教育精神的接续
第七章 严复故居
    第一节 严复生平简介
    第二节 严复故居结构布局
    第三节 严复故居楹联文化探究
    第四节 从严复的“旧学”、“新知”谈“通识教育”
第八章 古建筑群—三坊七巷—谁知五柳古松客,却住三坊七巷间
    第一节 三坊七巷简介
        一、三坊七巷概述
        二、三坊七巷建筑布局
        三、三坊七巷楹联文化探究
    第二节 从“六子登科”谈家庭教育的文化气质
第九章 寺庙文化—西禅寺
    第一节 西禅寺简介
        一、西禅寺名字由来
        二、西禅寺建筑布局
        三、西禅寺楹联文化探究
    第二节 佛家的“悟”与今日的读书
第十章 福州乌山—于山道观文化
    第一节 道观简述
    第二节 鼓楼区关帝庙
        一、关帝庙简述
        二、关帝庙楹联文化探究
    第三节 吕祖宫
        一、吕祖宫简介
        二、吕祖宫楹联文化探究
    第四节 三清殿
        一、三清殿简介
        二、三清殿楹联文化探究
    第五节 天君殿
        一、天君殿简述
        二、天君殿楹联文化探究
    第六节 玉皇阁
        一、玉皇阁简述
        二、玉皇阁楹联文化探究
    第七节 道家的道与今日的教育精神
第十一章 福州连坂村黄氏宗祠
    第一节 连坂黄氏宗祠简介
    第二节 黄氏祠堂楹联文化探究
    第三节 祠堂是家庭(家族)与生命的学校
第十二章 两种文化与楹联教育的归结
    第一节 两种文化与楹联的显现
        一、人文文化在楹联文化中的体现
        二、科学文化在楹联中的体现
    第二节 文化视野下的两种文化与楹联的一般言说
        一、两种文化的人类学的意义
        二、两种文化与教育和人的完整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5)左宗棠理学本源的植入路径与固本手段(论文提纲范文)

一、父祖言传身教的家学启蒙
二、师长耳提面命的精心指授
三、自身勤苦力学的思想体悟
四、对陆王心学的批判取舍
五、黜异端崇正学以固理学本源
六、清代理学名臣的砥砺

(6)左宗棠“经世致用”思想述评(论文提纲范文)

一、清末经世致用思想形成背景
二、左宗棠经世致用思想形成过程
三、评价

(7)左宗棠民族教化思想与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缘起
    1.2 研究综述
    1.3 研究设计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思路
        1.3.3 研究方法
    1.4 可能创新
2 左宗棠民族教化思想的产生
    2.1 民族教化概念阐释
        2.1.1 立论基础
        2.1.2 概念阐释
        2.1.3 逻辑关系:安民、富民、化民结构安排
    2.2 时代背景
        2.2.1 晚清内外交困的社会环境
        2.2.2 陕甘回民起事的产生与发展
        2.2.3 新疆之局势
    2.3 左宗棠民族教化思想的形成
        2.3.1 左宗棠民族教化思想形成的理论渊源
        2.3.2 左宗棠民族教化思想形成的现实依据
3 安民思想与实践
    3.1 平定陕甘回民起事(1867-1873)
        3.1.1 左宗棠陕甘用兵方略
        3.1.2 平定陕甘回民起事的经过
    3.2 平定新疆动乱(1874-1877)
        3.2.1 塞防思想
        3.2.2 用兵新疆
        3.2.3 奏建行省
    3.3 本章小结
4 富民思想与实践
    4.1 人口管理与秩序重构
        4.1.1 对回民的迁徙与管理
        4.1.2 对造谣惑众滋事者严办
    4.2 恢复发展农业
        4.2.1 屯田
        4.2.2 禁种罂粟与劝种草棉
        4.2.3 基础设施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
    4.3 开办洋务,振兴工商业发展
        4.3.1 开办洋务,发展西北工业
        4.3.2 变通章程,复兴商贸
    4.4 本章小结
5 化民思想与实践
    5.1 社会精英教育
        5.1.1 改革乡试旧制:奏行陕甘分闱
        5.1.2 修建书院
        5.1.3 刊刻书籍
    5.2 社会大众教育
        5.2.1 倡建义学
        5.2.2 广发告示
        5.2.3 宣讲圣谕
        5.2.4 修建文庙
        5.2.5 旌表忠孝
    5.3 禁绝回民传习新教
        5.3.1 以黜异端崇正学为教育目的
        5.3.2 以禁绝回民传习新教为教育内容
    5.4 本章小结
6 左宗棠民族教化思想与实践的评价与启示
    6.1 左宗棠民族教化思想特征
    6.2 左宗棠民族教化思想与实践的评价
        6.2.1 积极影响
        6.2.2 局限性反思
    6.3 左宗棠民族教化思想与实践的启示
        6.3.1 安民思想与实践启示:民族和谐是经济发展、政治稳定的先决条件
        6.3.2 富民思想与实践启示:经济发展是民族和谐与社会稳定的根本保证
        6.3.3 化民思想与实践启示: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是民族和谐的久远之策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1: 左宗棠在陕甘总督任上主要活动年表
    附2: 同治陕甘政区规划情况
    附3: 左宗棠谕回告示
    附4: 清代科举考试阶梯图
    附5: 左宗棠主政甘肃时甘肃书院概况表
    附6: 左宗棠题"书库抱残图"(杭州文澜阁藏)
    附7: 博士期间科研情况
后记

(10)左宗棠荒政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附件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动机与目的
    二、学术史回顾
    三、研究创新
第一章 左宗棠荒政实践的缘起
    第一节 社会背景的影响
    第二节 家庭与教育的影响
    第三节 师友的影响
第二章 左宗棠早期的荒政实践
    第一节 左宗棠在家乡的荒政实践
    第二节 游幕湖广时的荒政举措
    第三节 在闽浙沿海的荒政实践
第三章 左宗棠在陕甘、新疆的荒政实践
    第一节 安置灾民
    第二节 推广农桑及造林
    第三节 兴修水利
    第四节 推广畜牧及其他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四、林则徐与左宗棠的忘年之交(论文参考文献)

  • [1]左宗棠新疆屯政研究[D]. 赵亚军. 塔里木大学, 2021(08)
  • [2]浅谈左宗棠的人生之师[J]. 陈文革.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19(05)
  • [3]楹联映射下的人文文化[D]. 郭伟玲. 福建师范大学, 2019(12)
  • [4]大器晚成[J]. 徐锦庚. 时代文学, 2017(02)
  • [5]左宗棠理学本源的植入路径与固本手段[J]. 谢孝明. 朱子学刊, 2015(02)
  • [6]左宗棠“经世致用”思想述评[J]. 贾宇薇. 北方文学, 2016(13)
  • [7]左宗棠民族教化思想与实践研究[D]. 薛莉. 南京理工大学, 2016(06)
  • [8]左宗棠抬棺出塞[J]. 徐世平. 共产党员(河北), 2015(04)
  • [9]先后相须,千古佳话——谈陶澍对左宗棠的影响[J]. 陈蒲清. 长沙大学学报, 2014(03)
  • [10]左宗棠荒政实践研究[D]. 廖达兴. 西北师范大学, 2014(06)

标签:;  ;  ;  ;  ;  

林则徐与左宗棠被遗忘的友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